医院等级评审必备资料之医务处工作制度汇编一最新版
医务处工作职责及制度范本
医务处工作职责及制度范本一、工作职责医务处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负责医疗管理、医疗服务、医疗质量监督等工作。
医务处的工作职责如下:1. 贯彻执行国家医疗卫生政策法规,制定医院医疗管理制度,并监督执行。
2. 负责医院的医疗管理工作,包括医疗组织、医疗技术、医疗设备、医疗信息等方面。
3. 制定并实施医院医疗质量管理体系,确保医疗安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4. 负责医院医疗纠纷的调查和处理,及时向上级报告,并提出处理意见。
5. 负责医院医疗事故的认定和处理,及时报告上级,并协助处理。
6. 制定医院临床路径和诊疗规范,并监督执行。
7. 负责医院医生的培训和考核工作,提高医生的业务水平。
8. 负责医院科研、教学和进修管理工作。
9. 协调医院各科室之间的关系,确保医疗工作的顺利进行。
10. 完成上级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
二、制度范本1. 医务处工作制度(1)医务处工作人员应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医院规章制度,认真履行职责,提供优质服务。
(2)医务处工作人员应具有较强的业务能力,熟悉医疗管理知识和医疗技术,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3)医务处工作人员应具有较强的沟通协调能力,及时处理医疗工作中的问题,确保医疗安全。
(4)医务处工作人员应严守职业道德,廉洁奉公,不得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2. 医疗质量管理制度(1)医院应建立健全医疗质量管理体系,确保医疗安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2)医院应定期对医疗质量进行检查、评估和分析,提出改进措施,并监督执行。
(3)医院应制定临床路径和诊疗规范,引导医生规范诊疗,提高医疗质量。
(4)医院应加强医疗设备管理,确保设备安全,提高医疗技术水平。
3. 医疗纠纷处理制度(1)医院应建立健全医疗纠纷处理机制,及时调查和处理医疗纠纷。
(2)医疗纠纷处理应遵循客观、公正、公开的原则,保护患者和医生的合法权益。
(3)医院应定期对医疗纠纷进行总结和分析,提出改进措施,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4)医院应加强对医疗纠纷处理人员的培训,提高处理能力。
医务科工作规章制度汇编
医务科工作规章制度汇编
《医务科工作规章制度汇编》
在医务科工作中,严格的规章制度是必不可少的。
它们不仅是对医务人员行为的规范,也是对医疗工作流程的指导。
为了有效管理医务科工作,各种规章制度被不断制定并归纳成《医务科工作规章制度汇编》。
这个汇编包括了医务科的各项规章制度,涉及到医生、护士、医技人员等各种角色的行为规范和工作流程。
比如,对医生的执业行为做了详细的规定,包括诊疗行为、处方行为、医疗纪录的管理等。
对护士的护理行为也有明确的规定,包括病人的护理流程、医疗器械的使用规范等。
医技人员的操作规范、医疗设备的维护保养等也在汇编中有所体现。
通过《医务科工作规章制度汇编》,医务科的工作得以系统、有序地进行,从而最大限度地保证了医疗质量和病人的安全。
同时,规章制度的落实也为医务人员的工作提供了保障,能够在明确的规范下进行工作,避免了不必要的纠纷和责任追究。
因此,《医务科工作规章制度汇编》是医务科管理工作的重要文件,需要全体医务人员严格遵守。
只有在规章制度的约束下,医务科工作才能顺利进行,医疗服务水平才能不断提高。
一级医院工作制度汇编
一级医院工作制度汇编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一级医院的工作制度,维护医院的正常秩序,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医务人员的权益,制定本工作制度。
第二章工作时间第二条一级医院的工作时间为每周七天,每天工作时间为8小时。
第三条医院根据工作需要,可安排医务人员参加夜班、节假日值班等工作,但不得超过法定的工作时间。
第四条医务人员从事夜班工作的,医院应当按照国家和地方有关规定核发夜班津贴。
第三章请假第五条医务人员如需请假,应提前向所在科室或上级领导提出请假申请,并附上请假原因和请假时间。
第六条医生请假不得影响医院正常的医疗服务,一般不得在同一时间内有两名及以上的医生同时请假。
第七条医务人员请病假需提供病假证明,经上级审核同意后方可享受病假福利。
第四章值班第八条医院设有轮班制度,医生、护士等医务人员要严格按照轮班表的安排进行值班工作。
第九条医务人员值班期间,应当按照岗位要求,全力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医疗服务质量。
第十条医务人员值班期间,不得私自离岗,如有特殊情况需要离岗,应提前向上级领导请示。
第五章奖励和处罚第十一条对表现突出、工作贡献显著的医务人员,医院将给予嘉奖和奖金的奖励。
第十二条医务人员违反工作纪律,医院将依照相关规定给予其相应的处罚,包括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辞退等。
第六章保障措施第十三条医务人员工作期间如因临床操作失误导致患者损害的,医院将依法依纪予以赔偿,同时对医务人员进行追责。
第十四条医院将为医务人员购买社会保险和工伤保险,为其提供相应的待遇。
第七章附则第十五条对于本工作制度未尽事宜,可由医院依法制定相关规定予以补充。
第十六条本工作制度自颁布之日起执行。
以上是一级医院的工作制度汇编,旨在规范医院的工作秩序,保障医务人员的权益,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医院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工作制度进行适当修改和补充,以确保医院的正常运转。
医务管理制度医务处制度汇编
医务管理制度医务处制度汇编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医务管理工作,加强医务处的组织与管理,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本制度制定。
第二条医务管理制度是指医务处为了保证医疗单位内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统一规定的行为准则和工作规范。
第三条医务管理制度适用于医务处及所属医疗单位内的所有医务工作人员。
第二章组织与职责第一条医务处是医疗单位内负责医务管理工作的职能部门,下设若干科室或医务科。
第二条医务处的主要职责包括但不限于:1. 负责制定和推进各项医务管理制度的制定、修订和实施;2. 统筹医务人员的编制、考核、培训和管理工作;3. 职能部门内的重大事项决策和协调;4. 处理和解决医疗纠纷和投诉事宜;5. 组织开展医疗质量评估与检查。
第三条医务处的具体职责由医务处长负责,分管领导负责其下科室的具体工作。
第三章医务管理制度第一条医务管理制度分为基础制度和操作性制度两大类。
第二条基础制度主要包括:1. 医务处内部组织机构规范2. 医务工作纪律和道德规范3. 医务质量管理制度4. 医患关系维护与处置制度5. 医疗安全管理制度6. 医务处内部安全管理制度第三条操作性制度主要包括:1. 患者病案管理制度2. 门急诊医疗服务制度3. 护理技术操作规范4. 医疗器械使用与管理规范5. 药品使用与管理规范6. 感染病例报告与处理制度第四章信息化支持第一条医务管理制度的实施和执行需要依赖信息化技术的支持。
第二条医务处应建立和完善医务管理信息系统,方便对各类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管理。
第三条医务工作人员应熟练掌握并正确使用医务管理信息系统,确保信息的准确和及时性。
第四条医务管理信息系统应具备数据备份和安全保护措施,防止数据丢失或外泄。
第五章督导与评估第一条医务处应定期对各项医务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督导和评估。
第二条确保医务管理制度的有效实施,可以通过定期召开会议、进行抽查与检查等方式。
第三条员工在执行过程中发现问题或者有改进意见,应及时向医务处长或相关领导提出。
医务部门管理制度汇编范本
一、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医务部门的管理工作,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患者健康,特制定本制度汇编。
第二条本制度汇编适用于医院、诊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医务部门。
第三条医务部门应遵循国家法律法规、医疗卫生政策及行业标准,确保医疗服务安全、有效、便捷。
二、组织架构第四条医务部门设主任一名,负责医务部门全面工作;设副主任一名,协助主任工作。
第五条医务部门下设以下科室:1. 门诊部:负责门诊患者的接诊、检查、治疗等工作。
2. 住院部:负责住院患者的接诊、检查、治疗、护理等工作。
3. 急诊科:负责急诊患者的接诊、检查、治疗等工作。
4. 医技科:负责影像、检验、病理等医技检查工作。
5. 药剂科:负责药品采购、储存、供应等工作。
6. 护理部:负责病房护理、手术室护理等工作。
三、岗位职责第七条医务部门全体员工应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医疗卫生政策及行业标准,严格执行本制度汇编。
第八条医务部门各科室岗位职责如下:1. 门诊部:(1)负责门诊患者的接诊、检查、治疗等工作。
(2)严格执行诊疗规范,确保患者安全。
(3)做好门诊病历、检查单、处方等资料的整理、归档工作。
2. 住院部:(1)负责住院患者的接诊、检查、治疗、护理等工作。
(2)严格执行诊疗规范,确保患者安全。
(3)做好住院病历、检查单、处方等资料的整理、归档工作。
3. 急诊科:(1)负责急诊患者的接诊、检查、治疗等工作。
(2)严格执行诊疗规范,确保患者安全。
(3)做好急诊病历、检查单、处方等资料的整理、归档工作。
4. 医技科:(1)负责影像、检验、病理等医技检查工作。
(2)严格执行医技检查规范,确保检查质量。
(3)做好医技检查资料的整理、归档工作。
5. 药剂科:(1)负责药品采购、储存、供应等工作。
(2)严格执行药品管理制度,确保药品质量。
(3)做好药品采购、储存、供应等资料的整理、归档工作。
6. 护理部:(1)负责病房护理、手术室护理等工作。
(2)严格执行护理规范,确保患者安全。
医务处规章制度汇编范本
医务处规章制度汇编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医务处工作,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确保医务人员及患者权益,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医务处是医院的重要部门,负责医疗服务的安排和管理工作。
第三条医务处负责制定并执行医院的医疗服务政策及相关规章制度。
第四条医务处负责医院内各种医疗服务设施的统筹管理。
第五条医务处负责医疗服务的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工作。
第六条医务处负责医院内医务人员的培训和教育工作。
第七条医务处负责医院内医疗科室的排班安排。
第二章医务处的组织架构第八条医务处设副处长一名,主任医师职称以上。
第九条医务处设医务科、护理科、药事科、医技科、卫生监督中心等职能部门。
第十条医务处负责编制医疗服务工作计划和预算。
第十一条医务处负责医疗服务设施的规划和建设。
第十二条医务处负责医疗服务流程的优化和改进。
第三章医疗服务的管理第十三条医务处负责设置医疗服务的标准和准则。
第十四条医务处负责医疗服务的质量评估和评价工作。
第十五条医务处负责医疗服务的安全管理工作。
第十六条医务处负责医务人员的考核和考核工作。
第十七条医务处负责医疗服务的信息化管理。
第四章医疗服务的流程第十八条医务处负责医疗服务的流程设计和优化。
第十九条医务处负责医疗服务环节的管理和监督。
第二十条医务处负责医疗服务过程的跟踪和评估。
第五章医疗事故的处理第二十一条医务处负责医疗事故的调查和处理。
第二十二条医务处负责医疗事故的报告和追溯。
第二十三条医务处负责医疗事故的赔偿和卫生救助。
第六章医务人员的管理第二十四条医务处负责医务人员的聘用和考核。
第二十五条医务处负责医务人员的考勤和绩效评价。
第二十六条医务处负责医务人员的培训和发展。
第七章附则第二十七条本规章制度由医务处负责解释和修订。
第二十八条本规章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正式实施。
以上是医务处规章制度的汇编,希望医务人员们遵守并执行,共同努力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创造更好的工作环境和服务体验。
最新医务科工作制度
医务科工作制度一、总则第一条为确保医院医疗工作的正常运行,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医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医务科是医院职能部门,负责组织实施全院的医疗、教学、科研、外事等业务工作,是联系协调院内外业务工作的枢纽。
第三条医务科工作应以病人为中心,全面提高医院医疗质量,以业务发展提升为目标,严格遵循医疗法规和诊疗规范,确保医疗安全。
二、工作任务第四条组织全院各医疗科室和医技科室进行正常的医疗和危重病人抢救工作,协调各医疗科室和医技科室之间的联系,保证医疗工作开展,严防医疗差错事故,不断提高医疗质量。
第五条拟定业务工作计划,经院长批准后,具体组织实施,经常督促检查,按期总结汇报。
第六条督促各科制度、标准、规范和常规的执行,定期检查,确保医疗服务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第七条对医疗事故进行调查、组织讨论,及时向院长提出处理意见,并配合相关部门做好医疗纠纷的处理。
第八条负责组织督促检查卫生技术人员的业务培训、技能训练和技术考核,检查卫生技术人员的医疗质量、医疗作风,协助人事部门做好卫生技术人员的奖罚、晋升工作。
第九条协助总务后勤等部门搞好医院建设以及药品、器械、设备供应与管理工作。
第十条负责实习学生的学工作、生活、纪律的管理和教育工作,确保实习学生的合法权益。
第十一条具体领导医务科所属的病案管理、医院感染等部门,做好本职工作,积极配合医院工作开展。
三、工作流程第十二条医务科工作流程分为计划、实施、监督、反馈、改进五个环节。
(一)计划:根据医院发展目标和实际情况,制定年度、季度、月度工作计划,明确工作重点和目标。
(二)实施:根据工作计划,具体组织实施,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三)监督:对工作进行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工作质量。
(四)反馈: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对工作成果进行总结和评价,为下一轮工作提供参考。
(五)改进:根据反馈结果,不断调整和完善工作方法和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四、工作纪律第十三条医务科工作人员应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医院规章制度,恪守职业道德,保持清正廉洁。
医务处规章制度汇编模板
医务处规章制度汇编模板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医务处的工作秩序,保障医务处工作效率和质量,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医务处是医院的重要部门,负责医疗服务、医疗管理、医疗质量等工作。
第三条医务处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医院规章制度,保护患者权益,维护医疗秩序。
第四条医务处负责医疗卫生管理,组织开展各项医疗服务工作,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
第五条医务处主任为医务处的领导,全面负责医务处的工作。
第六条医务处设有医疗服务部、医疗管理部、医疗质量部等职能部门,分工协作,共同完成医务处的各项工作。
第七条医务处注重团队合作,加强内部沟通,营造和谐、团结的工作氛围。
第八条医务处严格执行医疗服务规范,建立严格的医疗质量监测评估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医疗服务质量问题。
第二章医疗服务管理第九条医务处组织医疗服务活动,确保医院医疗服务工作有序进行。
第十条医务处负责医务人员的岗位分工,明确各项工作任务和责任。
第十一条医务处严格遵守医疗服务行为规范,不得违规开展医疗服务活动。
第十二条医务处建立健全医疗服务质量管理制度,保障医疗服务质量。
第十三条医务处建立医疗服务考核制度,对医务人员的工作绩效进行评估。
第十四条医务处落实患者安全管理责任,加强医疗安全管理工作。
第十五条医务处建立健全医患关系管理制度,维护医患关系和谐。
第十六条医务处严格执行医疗保密制度,确保医疗数据和个人隐私安全。
第三章医疗管理第十七条医务处负责医院医疗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医疗管理制度。
第十八条医务处要求医务人员严格执行医疗管理规定,不得违规操作。
第十九条医务处建立医疗资源管理制度,合理配置医疗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第二十条医务处加强医疗设备管理,保障医疗设备安全、有效运行。
第二十一条医务处建立医疗耗材管理制度,合理使用医疗耗材,控制医疗成本。
第二十二条医务处加强医疗信息管理,建立健全医疗信息系统,保障医疗信息安全。
第二十三条医务处建立医疗诊疗规范,规范医疗检查、诊断、治疗流程。
2024医院医务工作制度汇编(最新版)
八、按时参加院领导召集的其他会议,坚持请示报告制度。
医疗质量管理制度
一、医院必须把医疗质量放在首位,把质量管理纳入医院的各项工作中。
二、医院要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即建立院、科二级质量管理组织,配备专(兼)职人员,负责质量管理工 作。
三、院、科二级质量管理组织要根据上级有关要求和自身医疗工作的实际,建立切实可行的质量管理方案。 四、质量管理方案的主要内容包括:制订质量管理目标、指标、计划、措施,进行效果评价及信息反馈等。 五、医院要加强对全体人员的质量管理教育,组织其参加技师管理活动。 六、质量管理工作应有文字记录,并由质量管理组织形成报告,定期逐级上报。 七、质量检查结果与评优、奖惩及职称评聘相结合,并纳入医院评审。 病历书写制度 一、病历书写的一般要求: (一)病历记录一律用钢笔(蓝或黑墨水)书写,力求字迹清楚、用字规范、词名通顺、标点正确、书面整洁 。如有药物过敏,须用红笔标明。病历不得涂改、补填、剪贴、医生应签全名。 (二)各种症状、体征均须应用医学术语,不得使用俗语。 (三)病历一律用中文书写,疾病名称或个别名词尚无恰当译名者,可写外文原名。药物名称可应用中文、英 文或拉丁文,诊断、手术应按照疾病和手术分类等名称填写。 (四)简化字应按国务院公布的“简化字总表”的规定书写。 (五)度量衡单位均用法定计量单位,书写时一律采用国际符号。 (六)日期和时间写作举例1989.7.30.5pm。
(三)住院病历应尽可能于次晨上级医师查房前完成,最迟须在病人入院后24小时内完成。急症、危重病人可 先书写详细的病程记录,待病情允许时再完成住院病历。须行紧急手术者,术前应写详细的病程记录,术后再补写 住院病历。接收大批病人或伤员时,住院病历完成时间可由科主任酌情规定。
医院医务处工作制度
医院医务处工作制度一、总则第一条为确保医院医疗工作的正常进行,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依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质量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医务处是医院医疗管理的职能部门,负责医院医疗业务的组织、协调、监督和管理工作。
第三条医务处工作应遵循合法、合规、科学、严谨的原则,坚持以患者为中心,不断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二、工作职责第四条医务处的工作职责包括:(一)组织制定医院医疗管理制度,并监督实施;(二)组织制定医院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并监督实施;(三)组织制定医院医疗技术操作规范,并监督实施;(四)组织制定医院医疗应急预案,并监督实施;(五)组织医院医疗质量安全事件的调查处理,并提出处理意见;(六)组织医院医疗质量安全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安全意识;(七)组织医院医疗质量安全评估,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八)完成院长交办的其他工作。
三、医疗管理制度第五条医务处应组织制定医院医疗管理制度,包括但不限于:(一)门诊管理制度;(二)住院管理制度;(三)急诊管理制度;(四)手术管理制度;(五)药品管理制度;(六)医疗废物管理制度;(七)传染病防治管理制度;(八)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制度。
四、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制度第六条医务处应组织制定医院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包括但不限于:(一)医疗质量管理制度;(二)医疗安全管理制度;(三)医疗技术操作规范;(四)医疗应急预案;(五)医疗质量安全事件调查处理制度;(六)医疗质量安全培训制度;(七)医疗质量安全评估制度。
五、医疗技术操作规范第七条医务处应组织制定医院医疗技术操作规范,包括但不限于:(一)门诊医疗技术操作规范;(二)住院医疗技术操作规范;(三)急诊医疗技术操作规范;(四)手术医疗技术操作规范;(五)药品使用技术操作规范;(六)医疗废物处理技术操作规范;(七)传染病防治技术操作规范。
六、医疗应急预案第八条医务处应组织制定医院医疗应急预案,包括但不限于:(一)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二)火灾应急预案;(三)地震应急预案;(四)医疗质量安全事件应急预案;(五)传染病疫情应急预案。
等级医院评审标准制度汇编目录
目录第一篇医院功能与任务一、1.2.4.1保障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制度与规范二、1.2.5.1传染病发现上报制度及预防、规范救治制度1.2.5.2食源性疾病发现上报制度及预防、规范救治制度1.2.5.3传染病、食源性疾病处置流程1.2.5.4传染病、食源性疾病培训制度1.2.6.1优生使用基本药物相关规定三、1.3.7.1分级诊疗制度1.3.7.2双向转诊制度及双向转诊流程1.3.9.1援疆援藏相关制度及保障措施1.3.9.2援疆援藏方案1.3.9.3健康扶贫相关制度及保障措施1.3.9.4健康扶贫方案1.3.9.5培训卫生技术人员制度及保障措施1.3.9.6培训卫生技术人员方案第二篇临床服务质量与安全管理一、2.1.11.1医疗质量管理制度2.1.12.2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工作制度2.1.14.1医疗质量管理人员培训制度2.1.14.2医疗质量管理人员考核制度2.1.14.2调动专业人员参与质量管理制度2.1.17.1全员参与、覆盖临床诊疗服务全过程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工作制度2.1.20.1单病种质量管理与控制工作制度2.1.21.1患者满意度监测管理制度及流程2.1.21.2员工满意度监测管理制度及流程2.1.22.1医疗质量内部现场检查制度2.1.22.1医疗质量内部公示制度2.1.24.1医疗质量信息数据库、内部验证相关管理制度2.1.24.2医疗质量信息数据库、内部验证工作流程二、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2.2.25.1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2.2.26.1首诊负责制度2.2.27.1三级医师查房制度2.2.28.1会诊制度(要求:有具体流程、时间和人员资质)2.2.29.1分级护理制度(要求:有各级别护理工作规范)2.2.30.1值班与交接班制度2.2.30.3医院总值班制度2.2.32.1疑难病例讨论制度2.2.33.1急危重患者抢救制度2.2.34.1术前讨论制度2.2.35.1死亡病例讨论制度(要求:有死亡讨论在患者死亡一周内完成,尸检病例在尸检报告出具1周内再次讨论)2.2.36.1患者身份识别制度(要求:不少于两种独立核对方式,床号不得用于查对)2.2.36.2临床诊疗行为在查对制度2.2.36.3医疗器械查对制度2.2.36.3设备设施运行查对制度2.2.36.3医疗环境安全查对制度2.2.36.4药品查对制度(要求:按国家有关规定和标准执行)2.2.36.4标本查对制度(要求:按国家有关规定和标准执行)2.2.37.1手术安全核查制度2.2.37.2产房分娩核查制度2.2.38.1手术分级管理工作制度2.2.38.3手术分级授权管理制度2.2.39.1新技术和新项目准入制度2.2.40.3新技术和新项目临床应用动态评估制度2.2.41.1危急值报告制度2.2.42.1急诊病历规范书写、管理和质量控制制度2.2.42.1住院病历规范书写、管理和质量控制制度2.2.42.4保护病历与病案及信息安全制度2.2.43.1电子病历建立、记录、修改、使用管理制度2.2.43.2电子病历存储、传输管理制度2.2.43.3电子病历质控、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制度2.2.44.1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2.2.44.1抗菌药物评价管理制度2.2.44.2抗菌药临床应用管理制度2.2.45.1临床用血审核制度2.2.45.1临床合理用血管理制度2.2.45.3保障急救用血管理制度2.2.46.1信息安全管理制度2.2.47.1患者诊疗信息全流程管理制度三、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2.3.54.1医师手术授权制度2.3.54.2医师手术授权动态管理制度2.3.54.3医师手术质量监测机制2.3.55.1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制度2.3.56.1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论证制度2.3.57.1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评估制度2.3.58.1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质量控制制度2.3.59.1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规范化培训制度2.3.62.1医疗技术临床应用信息化管理制度2.3.62.2医疗技术临床应用信息化内部验证机制2.3.64.1限制类技术临床应用规范化培训工作制度四、医疗安全风险防范2.4.65.1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采集、记录制度2.4.65.1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2.4.65.3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报告激励制度2.4.65.5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报告持续改进机制2.4.67.1医患沟通制度2.4.67.1投诉管理制度(要求:有处置时限、有效处置)2.4.68.1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制度2.4.68.1药品损害事件监测报告制度2.4.68.1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报告制度2.4.69.1深静脉血栓中高危患者评估、识别、预防、诊断和处置制度2.4.70.1心跳骤停、昏迷、跌倒高风险意外事件救护机制2.4.71.1控制分娩疼痛和减少分娩损伤管理制度五、诊疗质量保障与持续改进2.5.72.3门诊管理制度2.5.72.3急诊管理制度2.5.74.1预检分诊制度2.5.76.1急危重患者院内急诊、住院(含处置)和转诊绿色通道机制2.5.76.3急危重症患者住院备床、备手术室机制2.5.77.1创伤、脑卒中、急性心肌梗死急危重症病种服务规范2.5.77.2高危孕产妇及新生儿重点人群服务规范2.5.78.2门诊医师管理制度2.5.78.3多学科诊疗规范2.5.79.3就诊接待、引导、咨询服务管理制度2.5.80.1患者入院管理工作制度2.5.80.1患者出院管理工作制度2.5.80.1患者转科管理工作制度2.5.80.1患者转院管理工作制度2.5.80.1急诊患者入院管理工作制度2.5.81.1出院患者健康教育制度2.5.81.3出院患者随访制度2.5.84.1手术患者评估制度2.5.84.3重大手术报告审批制度2.5.84.4急诊手术管理制度2.5.85.1手术管理制度2.5.86.1日间手术质量安全管理制度2.5.86.3日间手术操作规范2.5.86.4日间手术病历管理制度2.5.87.2患者麻醉前病情评估制度2.5.87.6术后镇痛治疗管理规范2.5.88.3传染病防治相关培训制度2.5.88.3传染病防治相关考核制度2.5.91.6介入诊疗器械登记制度2.5.92.2全流程血液净化质量管理和控制制度2.5.93.2透析液和透析用水质量监测制度2.5.94.3放射治疗装置操作和维护维修制度2.5.94.3放射治疗装置质量保证和检测制度2.5.94.4患者与工作人员放射防护制度2.5.97.1特殊检查室管理制度2.5.97.3特殊检查室突发意外事故管理规范2.5.98.3配置化疗药物安全管理制度六、护理质量保障与持续改进2.6.99.2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工作制度2.6.100.1护理单元护理人员配置原则2.6.101.1护理人员资质管理制度2.6.101.2护理人员岗位管理制度2.6.101.3护理人员分级管理制度2.6.102.1护理人员绩效考核制度2.6.104.1分级护理制度2.6.105.2护理查房制度(要求:有查房形式、内容及参与人员要求)2.6.105.3护理会诊制度(要求:体现会诊人员资质)2.6.105.4护理病例讨论制度(要求:有病例讨论形式、内容及参与人员要求)2.6.107.1手术室护理管理制度2.6.107.1手术安全核查制度2.6.107.2消毒供应中心管理制度2.6.107.3新生儿病室管理制度七、药事管理与临床药学服务质量保障与持续改进2.7.108.2药学部与医务部协调机制2.7.108.3药事管理与临床药学服务规章制度2.7.109.1药品遴选、采购管理制度2.7.109.1药品储存、调剂工作制度2.7.109.2静脉药物调配工作培训制度2.7.110.1实施临床药师制工作制度2.7.111.1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工作管理制度2.7.111.1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规范2.7.111.2麻醉、精神、毒性和放射性药品管理工作制度2.7.111.2麻醉、精神、毒性和放射性药品管理规范2.7.111.3抗肿瘤药物管理制度及临床应用规范2.7.111.3抗肿瘤药物分级管理制度2.7.111.3激素类药物管理制度及临床应用规范2.7.111.4重点监控基本药物管理制度及临床应用规范2.7.111.4中药注射剂管理制度及临床应用规范2.7.112.1处方审核制度2.7.112.1处方点评制度2.7.113.1药物监测处警戒制度2.7.113.3药品召回和追溯管理制度八、检查检验质量保障与持续改进2.8.114.3急诊检验、检查报告制度2.8.116.1临床检验、病理实验室、医学影像诊疗场所管理制度2.8.116.1检验科安全管理制度2.8.116.1病理科安全管理制度2.8.116.1医学影像科安全管理制度2.8.117.1检验、病理和医学影像报告审核制度(要求:有报告双签字)2.8.118.1检验科质量管理与改进制度2.8.118.1病理科质量管理与改进制度2.8.118.1医学影像科质量管理与改进制度2.8.118.2检验科设备定期检测制度2.8.118.2病理科设备定期检测制度2.8.118.2医学影像科设备定期检测制度2.8.119.1检验科、病理科、医学影像科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制度2.8.119.1检验科、病理科、医学影像科消防安全制度2.8.119.3检验科、病理科、医学影像科人员职业安全保障制度九、输血管理与持续改进2.9.120.1临床用血管理制度2.9.120.4血液库存量管理制度2.9.121.1临床用血过程管理制度2.9.121.1临床用血审批制度2.9.123.2输血相容性检测管理制度十、医院感染管理与持续改进2.10.121.1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工作制度2.10.124.2医院感染管理和控制制度/医院感染防控制度2.10.124.4医院感染管理培训制度2.10.126.1医院感染监测制度2.10.127.1全院消毒隔离制度2.10.127.1重点部门消毒隔离制度2.10.128.1手卫生管理及监管制度2.10.129.1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制度2.10.130.1侵入性诊疗器械/操作感染防控制度2.10.130.1介入性诊疗操作感染防控制度2.10.130.1内镜诊疗操作感染防控制度2.10.130.1CT/超声引导下穿刺诊疗操作感染防控制度2.10.131.1医疗废物管理制度2011.132.2中药房各项规章制度2011.132.2中药质量管理制度2.11.133.1中医诊疗规范第三篇、医院管理一、管理职责与决策执行机制3.1.138.1院务公开工作制度3.1.139.1对外委托服务项目遴选、管理制度二、人力资源管理3.2.140.1聘用制度3.2.140.1岗位管理制度3.2.140.1人力资料管理制度3.2.144.1职业安全防护处理与改进制度3.2.144.2职业安全防护培训和考核制度3.2.145.2职业公休假管理制度3.2.146.2医师定期考核制度3.2.146.2职称晋升制度三、财务和价格管理3.3.147.1财物管理制度3.3.147.3总会计师制度3.3.148.2预算管理制度3.3.150.1医疗服务价格公示制度3.3.150.2医药收费复核制度33.151.1采购管理制度3.3.152.1医院实行同工同酬、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分配制度四、信息管理3.4.153.4信息化建设配套相关管理制度3.4.155.1信息安全保护制度3.4.155.2信息网络运行管理制度3.4.155.2设备管理和维护制度3.4.155.2技术文档管理制度3.4.156.1医疗信息数据报送工作管理制度3.4.156.2数据核查制度五、医疗装备管理3.5.157.1医学装备安全管理制度3.5.157.2医学装备论证制度3.5.157.2医学装备决策、购置制度3.5.157.2医学装备验收制度3.5.157.2医学装备使用、保养制度3.5.157.2医学装备应用分析和更新制度3.5.157.2医学装备维修、处置制度3.5.159.1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安全控制与风险管理工作制度3.5.160.1医疗仪器设备管理和使用人员培训制度3.5.162.1医用耗材相关溯源管理制度六、后勤保障管理3.6.164.1后勤保障各项规章制度3.6.165.1后勤专业人员及特种设备操作人员管理制度3.6.166.1控制与降低能源消耗制度3.6.166.1设备运行管理制度3.6.166.1设备故障报修制度3.6.166.1设备定期维护保养制度3.6.167.1员工膳食服务相关制度3.6.167.2医院食品采购管理制度3.6.167.2医院食品仓储、加工、留样管理制度3.6.168.1医疗废物、废液管理制度(可归类至医院感染管理条款)3.6.168.2污水管理制度3.6.169.1医院安全保卫管理制度3.6.169.3监控室管理制度3.6.170.1消防安全管理制度3.6.170.2医院特种设备管理相关制度3.6.170.3医院危险品安全管理制度七、应急管理3.7.172.1新闻发言人制度3.7.175.1应急物资和设备管理制度八、科研教学与图书管理3.8.176.2全员参与科研工作制度3.8.177.1药物临床试验管理制度3.8.177.2医疗器械临床试验管理制度3.8.178.1生物医学研究伦理委员会审查制度3.8.179.1临床教学规划、资金投入和保障制度3.8.180.1医学图书馆工作制度3.8.180.1医学图书馆信息服务制度3.9.181.1医务人员医德医风和行业作风管理制度3.9.182.1医院文化建设制度3.9.183.2行风建设与管理组织制度体系。
医务工作制度汇编
医务工作制度汇编一、前言为了加强医院医务工作的规范化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保障患者权益,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相关规定,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汇编。
二、医务工作制度1. 诊疗工作制度(1)医生要严格执行诊疗规范,认真询问病史,仔细体格检查,合理选用检查项目,确保诊断准确。
(2)医生要根据患者病情,制定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并告知患者及家属治疗风险和可能的后果。
(3)医生在开具处方时,要严格遵守药物使用规定,合理选用药物,注意药物相互作用,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2. 医患沟通制度(1)医生要主动与患者沟通,耐心解答患者疑问,及时向患者反馈治疗情况。
(2)医院要设立患者投诉渠道,及时处理患者投诉,保障患者合法权益。
(3)医生要尊重患者意愿,保护患者隐私,未经患者同意,不得泄露患者信息。
3. 医疗质量管理制度(1)医院要建立健全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定期对医疗质量进行监测、评估和改进。
(2)医院要设立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医疗质量管理政策、措施,监督医疗质量管理工作的实施。
(3)医生要参加业务培训和学习,提高业务水平,确保医疗质量。
4. 医疗安全管理制度(1)医院要建立健全医疗安全管理体系,预防医疗事故的发生。
(2)医院要设立医疗安全委员会,负责制定医疗安全管理政策、措施,监督医疗安全管理的实施。
(3)医生要严格遵守医疗操作规程,认真执行医疗安全措施,确保患者安全。
5. 医疗文书管理制度(1)医生要严格按照规定书写医疗文书,字迹工整,内容真实、完整。
(2)医疗文书要妥善保存,便于查阅。
(3)医疗文书不得篡改、伪造、销毁,确保医疗文书真实可靠。
6. 医疗保险管理制度(1)医院要遵守医疗保险相关规定,为患者提供合理、透明的医疗服务。
(2)医院要设立医疗保险办公室,负责医疗保险政策的宣传、解释和执行。
(3)医生要遵守医疗保险规定,合理使用医疗保险基金,防止欺诈骗保行为。
三、医务人员工作纪律1. 医务人员要遵守国家法律法规,遵守医院规章制度,恪守职业道德,诚实守信。
医院等级评审必备资料之医务处工作制度汇编一最新版
医院等级评审必备资料之——医务处制度汇编一(最新版最全)第一章医疗质量、医疗安全管理(共13项)目录一一、医疗质量管理实施方案(新增)二、(院办〔xx〕x号)三、医疗技术准入管理规定(院医务字〔xx〕x号)四、实施《xx年度患者安全目标》方案(医务〔xx〕x号)第一章医疗质量、医疗安全管理医疗质量管理与安全实施方案医疗质量是医院发展之本,优质的医疗质量必然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为提供医疗质量,要求各临床医技科室加强科室质量管理。
为加强我院全面的质量建设,坚持“病人第一、安全第一、质量第一”的原则,尽快使我院质量管理步入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管理的“质量效益型”发展轨道,结合我院实制定我院医疗质量管理实施方案。
一、医疗质量管理目标(一)增强全员的业务素质和质量意识,提高质量管理的能动性,对各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质量教育,使其在医疗工作中掌握各自相关的质量标准和质量控制制度,自觉地执行质量标准,实行质量自我控制。
力争做到医疗业务不断增加,而医疗缺陷不断减少。
(二)建立健全三级质控网络,使医疗工作的初、中、后期的全程质量得以保证。
(三)制定并完善医疗质量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及技术操作规程。
二、医疗质量管理内容(一)诊断是否正确、及时、全面。
(二)治疗是否及时、有效、安全。
(三)治疗时间的长短。
(四)有无医、护、技和管理措施不当而给病人带来不必要(心理或生理)的痛苦、损害、感染和差错事故。
(五)医疗工作效率的高低(六)对病人的其他服务(如心理、环境、生理)的满意程度。
三、医疗质量管理措施(一)健全医疗管理组织体系:建立以医院领导为核心,中层领导干部及医学专家为骨干,各级医务人员为基础的三级质控网络系统。
1、医疗质量的自主管理:各科室采用专职、兼任和轮流担任等形式,设立质控医师(技师)、质控制护师、协助科室一级医疗质量管理组织抓好质量管理。
检查、监督医疗护理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的执行情况,对书写病历、临床检验、治疗护理、抢救等技术质量把关、负责医学质量的评比工作,定期向质量管理小组汇报工作。
医务处规章制度汇编
医务处规章制度汇编1. 引言医务处作为医院的组织管理部门,负责医院内部的规章制度的制定和执行。
为了保障医务处工作的顺利进行,规范医务处员工的行为准则,本文档将对医务处的规章制度进行汇编和总结。
2. 医务处的职责和权力医务处负责医院的组织管理工作,其主要职责包括但不限于:•协助医院领导制定医院的发展战略和工作计划;•管理和协调医务人员的岗位设置和职责分工;•管理和督促医务人员的工作情况和业绩评价;•组织和推进医务人员的培训和继续教育工作;•维护医务人员的合法权益;•负责与其他科室、部门的协调合作等。
医务处在履行职责时拥有一定的权力,包括但不限于:•对医务人员的考勤进行管理和监督;•对医务人员的工作和行为进行评价和奖惩;•对医务人员的培训和继续教育进行安排和组织;•对医务人员进行岗位调整和升迁;•协调和解决医务人员之间的纠纷和矛盾等。
3. 行为准则和职业道德医务处员工在工作中应遵守医院的行为准则和职业道德,包括但不限于:•尊重患者的权益和人格尊严,保护患者的隐私和个人信息;•保持工作纪律和工作秩序,不得迟到早退、旷工和私自离岗等;•保持良好的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维护医疗行业的声誉;•不得利用职权谋取私利或接受患者及其家属的财物;•不得泄露患者隐私和个人信息,不得私自变更病历和检查结果等。
4. 工作流程和协作机制为了保证医务处工作的顺利进行,医务处制定了以下工作流程和协作机制:4.1. 会议制度医务处定期召开会议,包括但不限于:•医务处全体会议:全体医务处人员参加,讨论和解决医务处的重要事务;•领导班子会议:医务处领导班子成员参加,研究和决定医务处的发展战略和工作计划;•绩效评价会议:医务处领导与医务人员进行绩效评价和工作总结。
4.2. 工作报告和通知制度医务处要求医务人员及时向上级领导报告工作进展和问题,定期向医务处领导提交工作报告。
医务处还通过电子邮件、内部公告等方式发布工作通知,确保医务人员能够及时了解和掌握医务处工作的要求和安排。
医务处相关制度汇编模板
医务处相关制度汇编模板一、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医疗机构医务处管理,规范医务处工作流程,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患者权益,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质量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汇编。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医务处管理工作,包括医务处的组织架构、岗位职责、工作流程、质量管理、财务管理、信息安全等方面。
二、组织架构与岗位职责第三条医务处是医疗机构内部负责医疗服务管理的职能部门,负责制定医疗服务管理制度,监督实施,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第四条医务处设主任一名,负责医务处的全面工作;设副主任若干名,协助主任工作。
第五条医务处设立以下岗位:医疗质量管理岗位、医疗安全管理岗位、医疗服务评价岗位、医疗财务管理岗位、医疗信息技术管理岗位。
第六条各岗位职责如下:(一)医疗质量管理岗位:负责制定医疗质量管理规章制度,组织医疗质量检查,分析医疗质量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二)医疗安全管理岗位:负责制定医疗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组织医疗安全检查,分析医疗安全隐患,提出改进措施。
(三)医疗服务评价岗位:负责制定医疗服务评价标准,组织医疗服务评价工作,分析评价结果,提出改进措施。
(四)医疗财务管理岗位:负责制定医疗财务管理制度,监督医疗财务工作,保证医疗服务经费的合理使用。
(五)医疗信息技术管理岗位:负责制定医疗信息技术管理制度,组织医疗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保障医疗信息系统的安全运行。
三、工作流程第七条医务处工作流程如下:(一)医疗质量管理流程:制定医疗质量管理规章制度,组织医疗质量检查,分析医疗质量问题,提出改进措施,监督实施。
(二)医疗安全管理流程:制定医疗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组织医疗安全检查,分析医疗安全隐患,提出改进措施,监督实施。
(三)医疗服务评价流程:制定医疗服务评价标准,组织医疗服务评价工作,分析评价结果,提出改进措施,监督实施。
(四)医疗财务管理流程:制定医疗财务管理制度,监督医疗财务工作,保证医疗服务经费的合理使用。
医务处规章制度汇编范本
医务处规章制度汇编范本一、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医疗机构的管理,确保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质量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规章制度汇编。
第二条本规章制度汇编适用于我国境内所有医疗机构的医务处管理工作。
第三条医务处是医疗机构内部负责医疗管理、医疗质量控制、医疗安全、医疗技术准入、医学教育与科研等工作的部门,应当严格执行本规章制度汇编。
二、医疗管理第四条医务处应当制定医疗机构的医疗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
第五条医务处负责医疗机构的医疗质量管理,建立健全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对医疗质量进行监控、评价和改进。
第六条医务处应当制定医疗机构的医疗安全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
第七条医务处负责医疗机构的医疗安全工作,建立健全医疗安全预警机制,对医疗安全事件进行调查、处理和总结。
三、医疗技术准入第八条医务处负责医疗机构医疗技术准入工作,建立健全医疗技术准入制度。
第九条医务处应当对医疗机构开展的新技术、新项目进行审查,确保医疗技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第十条医务处负责医疗机构的医学教育与科研工作,建立健全医学教育与科研管理制度。
第十一条医务处应当积极开展医学教育和科研活动,提高医疗机构的医疗技术水平和医疗服务质量。
四、医疗质量控制第十二条医务处负责医疗机构的医疗质量控制工作,建立健全医疗质量控制制度。
第十三条医务处应当对医疗机构的医疗质量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
第十四条医务处负责医疗机构的病案管理工作,建立健全病案管理制度。
第十五条医务处应当对医疗机构的病案进行规范管理,确保病案的完整性、真实性和准确性。
五、医疗安全第十六条医务处负责医疗机构的医疗安全工作,建立健全医疗安全制度。
第十七条医务处应当对医疗机构的医疗安全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
第十八条医务处负责医疗机构的消毒隔离工作,建立健全消毒隔离制度。
第十九条医务处应当对医疗机构的消毒隔离工作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
医务工作室制度汇编范本
医务工作室制度汇编范本一、总则1. 为确保医务工作室的正常运行,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权益,制定本制度汇编。
2. 本制度汇编适用于我国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中的医务工作室。
3. 医务工作室应遵循以人为本、患者至上的原则,严格执行法律法规和医疗规范,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二、医务人员职责1. 医务人员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素质,遵守医疗行为规范,关爱患者,尊重患者隐私。
2. 医务人员应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并向患者及家属充分沟通解释。
3. 医务人员应严格执行诊疗操作规程,确保医疗安全,防范医疗纠纷。
4. 医务人员应积极参与业务学习和技术培训,提高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
5. 医务人员应做好医疗文书书写和病历管理,确保医疗文书的真实、完整、准确。
三、医疗质量管理1. 医务工作室应建立健全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定期对医疗质量进行评估和改进。
2. 医务工作室应严格执行诊疗规范和指南,确保医疗行为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3. 医务工作室应加强医疗风险管理,对潜在的医疗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和控制。
4. 医务工作室应建立健全医疗事故处理机制,及时报告和处理医疗事故。
四、医疗安全与感染控制1. 医务工作室应加强医疗安全管理,防范医疗差错和医疗事故的发生。
2. 医务人员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防止交叉感染。
3. 医务工作室应定期对医疗器械和设施进行维护、消毒和灭菌,确保其安全、有效。
4. 医务工作室应加强药品管理,确保药品的质量、安全性和有效性。
五、医疗服务与服务流程1. 医务工作室应优化服务流程,提高医疗服务效率,减少患者等待时间。
2. 医务人员应热情、耐心、细致地解答患者的疑问,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3. 医务工作室应加强预约诊疗管理,提高预约诊疗的准确性和便捷性。
4. 医务工作室应建立健全患者投诉处理机制,及时回应患者的意见和建议。
六、继续教育与培训1. 医务工作室应定期组织医务人员参加业务学习和培训,提高专业技能。
医务管理制度(医务处制度汇编)
医务管理制度(医务处制度汇编)1 具有高等医学院校临床专业本科以上学历在我院试用期满一年或取得执业助理医师执业证书后工作满五年的医务人员可申请执业医师资格考试。
2 医务人员经考试取得执业医师资格后,由医务处负责组织有关部门对法律法规、处方管理办法、三基三严、核心制度、安全目标等方面的培训、考核。
3 考核合格由医院根据工作需要,参考本人意见和科室推荐结果,确定专业。
根据专业安排相应注册科目,并办理执业医师注册手续。
4 新调入已取得医师执业证书的人员,入院后经培训考核合格后办理变更注册手续。
5 医师因工作需要变更执业地点、执业类别、执业范围的,应及时到医务处办理变更注册手续。
6 取得医师执业资格、按规定办理完注册手续,并按《新进人员试工、定科的管理规定》完成定科人员,由本人写出申请处方权的书面报告,科室主任签署意见后报医务处;新调入我院的工作人员,如已取得医师资格证,并在我院注册后,可由其所在科室提出申请处方权。
医务处对其进行创伤急救、临床技能、病历书写、医患沟通、法律法规等方面的考核,考核合格,经分管院长同意后方可取得处方权。
7 取得处方权的医师,到医务处申请医师印章,并在医务处、门诊部、信息中心、药学部、医保科、检验科等科室进行签字盖章留样备查。
8 取得处方权的医师根据注册的执业范围从事医疗工作。
执业助理医师或者见习医师、进修医师、实习医师或者有执业医师证但未在我院注册的医师不得授予普通处方权,其开具的处方必须由我院具有处方权的医师审核签字后生效。
9 麻醉处方、精神药品处方权必须经过医学会组织的麻醉精神药品相关知识培训,经考试和考核合格后,授予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权。
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必须由获得麻醉药品处方权的医师签署。
10 抗菌药物处方权为了规范我院临床抗菌药物的使用,防止抗菌药物滥用,减少耐药菌产生,提高抗感染治疗效果,依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对我院使用的抗菌药物进行分级管理。
医务部工作制度
医务部工作制度
1、组织全院医疗工作,按照医院要求和《综合医院分级管理标准》以及一级医院审核
评价标准制定年度医疗工作,并组织实施,经常督促检查,按期总结汇报。
2、经常深入各科室,了解和掌握医院分等标准的执行情况,参加院长查房。
3、负责社会重大伤亡事件病人的抢救和院内、外大型会诊工作,并组织实施对外的医疗任务,院内外重大抢救要及时到场。
4、负责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的登记、调查、研究讨论,并及时向主管院长汇报提出处理意见。
按院长要求做好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的结案工作。
5、组织医务人员学习新技术、新疗法,组织各科室之间的协作和经验交流。
6、负责实施检查全院医疗技术人员的业务培训规划和技术考核制度,定期考核,不断提
高医务人员的业务技术水平,并配合办公室及人事部门做好医务人员的聘任、解聘、调配和奖惩工作。
7、负责检查病历书定质量,促进全院医疗文件书写质量的提高。
8、负责实施检查中、高级技术人员的查房质量。
9、负责制定全院的继续教育计划并做好安排工作。
10、配合后勤供应部门制定药品、器材、设备的采购、更新计划,做好医疗管理工作。
11、负责审批及办理医师处方权、麻醉处方权的工作。
12、负责处理来访工作,做好登记,及时处理。
13、配合内部审计,搞好医疗统计、收费等工作。
14、负责完成院领导交办的临时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院等级评审必备资料之——医务处制度汇编一(最新版最全)第一章医疗质量、医疗安全管理(共13项)目录一一、医疗质量管理实施方案(新增)二、(院办〔xx〕x号)三、医疗技术准入管理规定(院医务字〔xx〕x号)四、实施《xx年度患者安全目标》方案(医务〔xx〕x号)第一章医疗质量、医疗安全管理医疗质量管理与安全实施方案医疗质量是医院发展之本,优质的医疗质量必然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为提供医疗质量,要求各临床医技科室加强科室质量管理。
为加强我院全面的质量建设,坚持“病人第一、安全第一、质量第一”的原则,尽快使我院质量管理步入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管理的“质量效益型”发展轨道,结合我院实制定我院医疗质量管理实施方案。
一、医疗质量管理目标(一)增强全员的业务素质和质量意识,提高质量管理的能动性,对各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质量教育,使其在医疗工作中掌握各自相关的质量标准和质量控制制度,自觉地执行质量标准,实行质量自我控制。
力争做到医疗业务不断增加,而医疗缺陷不断减少。
(二)建立健全三级质控网络,使医疗工作的初、中、后期的全程质量得以保证。
(三)制定并完善医疗质量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及技术操作规程。
二、医疗质量管理内容(一)诊断是否正确、及时、全面。
(二)治疗是否及时、有效、安全。
(三)治疗时间的长短。
(四)有无医、护、技和管理措施不当而给病人带来不必要(心理或生理)的痛苦、损害、感染和差错事故。
(五)医疗工作效率的高低(六)对病人的其他服务(如心理、环境、生理)的满意程度。
三、医疗质量管理措施(一)健全医疗管理组织体系:建立以医院领导为核心,中层领导干部及医学专家为骨干,各级医务人员为基础的三级质控网络系统。
1、医疗质量的自主管理:各科室采用专职、兼任和轮流担任等形式,设立质控医师(技师)、质控制护师、协助科室一级医疗质量管理组织抓好质量管理。
检查、监督医疗护理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的执行情况,对书写病历、临床检验、治疗护理、抢救等技术质量把关、负责医学质量的评比工作,定期向质量管理小组汇报工作。
2、科室质量管理组织:科室建立以科主任、护士长和住院总(科秘书)为核心的质控(QC)小组,科主任为第一责任人,负责研究、制定科室部门质量管理各项有关规章制度、技术操作规程,修订各项质量标准。
负责教育、监督、检查各项与质量有关的规章制度执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定期收集汇总质量管理有关的材料,进行分析研究,并随时向院级质量管理委员会汇报质量管理工作情况,科室质量管理组织每月至少召开一次会议。
3、院级质量管理组织:成立和健全由院领导、专家和机关等人员组成的()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病案管理委员会、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输血管理委员会等质量管理组织,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伦理管理委员会,各委员会是医院质量管理的核心组织,医务处、科教处、护理部、门诊部、药剂科作为常务机构负责医疗质量的日常工作,其主要任务为:负责制定全院性的质量管理规划、标准及制度,组织领导医院的医疗质量检查和评比工作,负责监督各科室、各部门的质量管理工作,研讨提高医疗质量的措施和方案,提出奖惩意见,调查分析医院发生的医疗缺陷和护理缺陷的原因以及判定医疗护理缺陷的性质。
三级网络组织机构如下图(二)建立并完善各项质量管理制度建立并完善各项质量管理制度是保证各项医疗质量指标完成、提高医疗质量、克服医疗缺陷的基础,从而使病人自就诊、住院、诊疗、出院等各个质量环节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并使病人得到最佳技术、最低成本、最高效率的优良诊疗效果。
在建立和完善质量管理制度的同时,还需要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各级人员职责,作为增强全院医务人员质量意识的一个重要环节来抓,坚持用《医疗护理技术操作常规》和《医院医疗质量主要评价指标》进行质量宏观管理和微观指导。
(三)医疗质量管理的重点环节1、医疗基础质量:医院工作质量的五要素即医务人员素质、医疗技术水平、药品物资的质量和供给,仪器设备的先进性和良好的运作状态,医务人员的时间观念等构成医院的质量管理基础。
这些要素的质量高低直接影响甚至决定整体质量,因此要保证高水平的医疗质量就必须将基础质量作为管理重点来抓。
五要素中,人员素质居首要地位,人员的服务态度和业务水平对医疗质量起决定性作用。
全院各级各类人员必须明确各级岗位职责,加强医务学习、努力钻研业务、提高自身业务素质。
各科室要结合本科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业务学习计划和人才培养方案。
医院根据各类人员技术水平现状和业务技术建设规划的实际需要,进一步健全和改革毕业后教育和继续教育的措施与制度,重视各级医师的在职教育,提高医务人员的知识水平和医疗技术,同时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规范行为、严谨作风,使我院拥有一批德才兼备的技术型人才,为医院事业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药品物资:医院所需的物资要齐全。
制定严格的药品、试剂管理制度,确保药品质量。
仪器设备:大型、贵重的医疗设备要求配备专职保管人员,建立仪器设备档案,定期保养,使医疗设备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对于不合要求的设备要及时更换。
时间: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尤其是在抢救危重病人时,要做到分秒必争。
2、诊疗管理:诊断治疗是整个医院质量的基础,要抓好门诊、急诊、病房和手术室四个环节的质量。
⑴门诊管理门诊的诊疗质量表现在来门诊就医德患者能及时得到高水平的专科医生的诊治,该收住院的能及时安排入院等,要保证门诊的医疗质量应做到:1)坚持首诊负责制,不推诿病人。
2)保证各专科每天均有高年资主治医师以上人员出门诊,门诊应做好分诊、挂号工作。
3)门诊医生应认真书写门诊病历。
⑵急诊管理:1)按《急诊部建设与管理指南》配备医务人员,做到24小时接诊;加强业务培训,制定常见危急重症抢救流程,并不断开展新技术,提高急诊、急救水平。
2)急诊部的抢救设备、药品完备,通讯畅通。
3)坚持首诊负责制,协调好急诊部和各专科病房的关系,使需住院和手术的患者能及时转入相应的病房,不能安排本院住院的患者应及时转诊。
⑶病房管理:1)对住院患者做到及时检查、及时诊断、及时处置。
2)坚持三级查房、病例讨论、疑难病例会诊制度。
对疑难病例上级医师在查房中应提出诊断依据,鉴别诊断和治疗意见。
对于一些疑难病例应及时组织科内讨论,涉及他科室应请相关科室会诊,保证病人的诊疗质量。
3)对危重患者重点检查、随时巡视,并及时发出书面通知单,向患者及家属交待,取得配合与理解,及时报告医务处,医务处根据病情需要协调组织全院多学科会诊,做好进一步诊治工作。
4)做好危急重患者应急抢救准备。
病房要备好抢救药品及设备,医务人员要提高应急抢救能力,掌握各种抢救技术。
5)做好临床路径、单病种管理、重点病种的管理工作,提高治愈率及初确诊符合率,缩短平均确诊日数和治愈者平均住院天数。
⑷手术管理:1)术前尽量明确诊断,疑难手术、Ⅳ类手术、新技术新项目、致残手术要求进行全科讨论。
对术中可能发生的情况,应做好预案,同时向家属交待术中、术后可能发生的情况,并履行签字手续。
麻醉医师在术前应对患者进行检查,确定麻醉方式,履行麻醉签字手续,同时与临床医生联系,对某些患者确定术前医嘱。
2)所有手术应按医院规定的审批权限履行审批手续。
3)实行手术分级管理,对不同级别的手术安排相应职称的手术医生,保证手术质量。
4)术中手术医生、麻醉师、手术护士等要密切配合。
手术人员应严格执行无菌技术和手术操作规程,注意易出血及带来手术副损伤的环节。
麻醉师要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发现异常情况立即采取有效措施。
手术结束,有关医师和护士应认真清点核对器械、辅料,最后由麻醉师与手术室护士共同护送患者回病房。
全麻患者术后应首先转入苏醒室观察,严格掌握拔管指征和病人送返病房的标准。
5)做好患者术后的监护、治疗和护理。
做到密切观察、精心治疗和护理,防止术后感染,促进切口愈合。
3、医技科室的质量管理⑴医技科室的医疗质量管理重点:1)医学影像科应重点提高X线的甲片率和临床诊断符合率。
2)检验科应重点抓好质量控制,包括生化室间质评(VIS 值)、生化室内质控(CV值)和细菌质控等,以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输血科应重视血液的保管,保证血液的合格率,同时在全院范围内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院成分输血率,达到卫生部规定标准。
3)心电生理室、超声医学科应抓好各种功能检查诊断的准确率。
4)病理科应重视两方面的质量。
一是切片和特殊染色的质量,即病理切片的优片率、特殊染色的合格率,二是细胞学诊断与石腊切片诊断符合率,准确率。
⑵提高医技科室医疗质量:1)重视科室的基础医疗质量包括科室人员的业务素质、仪器设备的完好和精确度,严格操作规程,执行科室规章制度。
2)坚持上级医师审签和科内讨论制度。
3)医技科室应做好检查后的随访工作。
4、病历管理:建立健全医院病历质量管理组织,完善医院“三级”病历质量控制体系并定期开展工作。
(1)病历质量监控:三级质控小组由科主任、病案质量管理员(主治医师以上职称)、护士长组成,负责本科室或本病区病历质量检查。
二级质控部门由医院行政职能部门有关人员组成,负责对门诊病历、运行病历、归档病案每月进行抽查评定,并把病历书写质量纳入医务人员综合目标考评,进行量化管理。
一级质控组织由院长或业务副院长及有经验、责任心强的高级职称的医、护、技人员及主要业务管理部门负责人组成。
每季度至少进行一次全院各科室病历质量的评价,特别是重视对病历内涵质量的审查。
(2)病历书写应严格执行卫生部《病历书写基本规范》。
(3)运行病历和归档病历的管理及质量监控:首次病程记录、术前谈话、术前小结、手术记录、术后(产后)记录、重要抢救记录、特殊检查、有创检查、麻醉前谈话、输血前谈话、出院诊断证明等重要记录内容,应由本院有相应资质的医师或上级医师书写并签名。
急诊患者应及时诊治。
首次病程记录应在入院后8小时内完成并打印,入院录应在入院后24小时内完成并打印。
新入院患者,48小时内应有主治医师以上职称医师查房记录,一般患者每周应有1次以上主任医师(或副主任医师)查房记录、每周至少有2次主治医师查房记录,并加以注明。
危重患者的病程记录每天至少1次,病情发生变化时,随时记录,记录时间应具体到分钟。
对病情稳定患者至少3天记录一次病程记录。
对病情稳定的慢性病患者,至少5天记录一次病程记录。
各种化验单、报告单、配血单应及时粘贴,严禁丢失。
外院的医疗文件,如作为诊断和治疗依据,应将相关内容记入病程记录,出院病历应在3天内归档,死亡病历归档时间不超过1周。
加强病历安全保管,防止损坏、丢失、被盗等,复印病历时,应按照相关规定执行。
建立科室及个人病历书写质量评价通报制度和奖罚机制。
(4)门诊病历:门诊病历必须“六有一签名”,书写时要抓住要点,扼要地记录患者就诊时间、主诉、现病史、既往史、体格检查、诊断及处理意见,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