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技术之艾灸的临床应用概述
艾灸的中医护理
艾灸的中医护理一、艾灸的原理艾灸是通过燃烧艾绒产生的温热刺激作用于人体穴位或特定部位,以达到调理身体、防治疾病的目的。
中医认为,艾灸具有温通经络、行气活血、祛湿散寒、扶阳固脱、升阳举陷等功效。
艾绒燃烧时产生的热量能够渗透到皮肤深层,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增强新陈代谢。
同时,艾灸所产生的红外线和近红外线能够激活人体细胞,提高免疫功能,调节内分泌系统,从而达到治疗和预防疾病的效果。
二、艾灸的常用方法1、直接灸直接灸又分为瘢痕灸和无瘢痕灸。
瘢痕灸是将艾炷直接放置在皮肤上点燃,直至皮肤灼伤形成瘢痕。
这种方法刺激性较强,一般用于治疗顽固性疾病。
无瘢痕灸则是在艾炷即将燃尽、皮肤感到灼热时移除艾炷,不会留下瘢痕,适用于一般的病症。
2、间接灸间接灸是在艾炷与皮肤之间隔上一层介质,如姜片、蒜片、盐等。
常见的有隔姜灸、隔蒜灸、隔盐灸等。
隔姜灸具有温胃止呕、散寒止痛的作用;隔蒜灸可消肿解毒、杀虫;隔盐灸多用于治疗腹部疾病。
3、温和灸温和灸是将艾条点燃后,距离皮肤约 2-3 厘米进行熏烤,使患者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
这种方法操作简便,适用于各种病症的治疗和保健。
4、回旋灸回旋灸是将艾条点燃后,在穴位上方左右移动或反复旋转进行熏烤。
回旋灸的温热范围较广,适用于面积较大的病灶或疼痛部位。
5、雀啄灸雀啄灸是将艾条点燃后,像鸟雀啄食一样一上一下地移动,使温热感间断地作用于穴位。
雀啄灸的刺激强度较大,适用于急症和实证。
三、艾灸的适应病症1、寒性病症艾灸对于寒性疾病具有显著的疗效,如风寒感冒、寒性咳嗽、胃寒腹痛、宫寒痛经、关节冷痛等。
通过艾灸的温热刺激,能够驱散寒邪,温通经络,缓解疼痛。
2、虚性病症对于身体虚弱、阳气不足的人群,如久病体虚、慢性疲劳综合征、神经衰弱、失眠等,艾灸可以扶阳固脱,补充元气,提高身体的抵抗力。
3、慢性病症艾灸对于一些慢性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胃炎、慢性结肠炎、风湿性关节炎等,具有较好的调理作用。
艾灸法的临床应用
艾灸法的临床应用艾灸法是用艾绒为主要灸材,点燃后放置腧穴或病变部位,进行烧灼和熏熨。
借其温热刺激及药物作用,温通气血、扶正祛邪,以防治疾病的一种外治方法。
它可分为艾炷灸、艾条灸等。
一艾灸法的治疗作用和适应范围根据艾灸法的作用特点,其适应范围以寒证、虚证、阴证为主,对慢性病及阳气虚寒者尤宜。
(一)艾灸法作用特点1、艾灸法的作用,主要是温热透达腧穴深部,和艾叶芳香温通药性的综合效应。
2、艾灸法的应用,以经脉陷下、阴阳皆虚,络脉坚紧者为宜。
3、艾灸法可治针刺或中药疗效不显者,亦即“针所不为,灸之所宜”,“凡病药之不及,针所不到,必须灸之”。
在临床上,可以单用灸法,亦可先灸后针,先针后灸,针灸并用等。
4、艾灸法主要用于寒证,“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之。
”即是其例。
(二)适应范围1、温经通脉寒凝血滞、经络痹阻所致的风寒湿痹、痛经、经闭、寒疝、腹痛等。
2、祛风解表、温中散寒风寒外袭之表证,脾胃寒盛的呕吐、胃痛、泄泻。
3、温肾健脾脾肾阳虚之久泄、久痢、遗尿、阳痿、早泄。
4、回阳固脱阳气虚脱之大汗淋漓、四肢厥冷、脉微欲绝。
5、益气升阳气虚下陷之内脏下垂、阴挺、脱肛、崩漏日久不愈等。
6、消瘀散结、拔毒泄热疮疡、痈疽初起,疖肿未化脓者;瘰疬及疮疡溃后久不愈合者。
7、防病保健灸法用于防病保健有着悠久的历史。
“凡人吴蜀地宦游,体上常须三两处灸之,勿令疮暂瘥,则瘴疬,瘟疟、毒气不能着人。
”“虚者灸之,使火气以助元阳也;实者灸之,使实邪随火气而发散也;寒者灸之,使其气之复温也;热者灸之,引郁热之气外发,火就燥之义也。
”二艾灸法注意事项(一)体位选择和施灸顺序1、体位选择可采取卧位或坐位,应以体位自然,肌肉放松,施灸部位明显暴露,艾炷放置平稳,燃烧时火力集中,热力易于深透肌肉为准。
亦需便于医生正确取穴,方便操作,患者能坚持施灸全过程。
2、施灸顺序一般宜先灸上部,后灸下部;先背部,后腹部;先头部,后四肢,先灸阳经,后灸阴经。
先阳后阴,取其从阳引阴而无亢盛之弊;先上后下,则循序渐进次序不乱;先少后多,使艾火由弱而强,便于患者接受。
中医特色护理技术之艾灸
中医特色护理技术之艾灸什么是艾灸艾是一种效应奇特的草。
艾灸就是用艾叶制成的艾条燃烧后产生温热刺激体表相应穴位或特定部位,通过刺激人体的经络脏腑,调整人体气机,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本草从新》中记载:“艾叶苦辛,生温,熟热,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阳,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温,暖子宫....以之灸火,能透诸经而除百病”。
艾灸在我国已有五千年历史,是古老中医文化的瑰宝。
《医学入门》讲“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黄帝内经》有云“针所不为,灸之所宜”;《名医别录》记载“艾叶苦、微温、无毒、主灸百病”古语曰“家有三年艾,医生不用来”,均能让人们更加了解艾灸的作用和意义。
艾灸适应人群艾灸操作应用广泛,既适合体弱病久的慢性病,也可用于体壮病新的急性患者,如感冒、失眠、各种慢性妇科疾病、类风湿、慢性肾病等,同时艾灸还可以用于增强体质,预防疾病,增强机体免疫力抵抗力,达到治未病的目的。
但是,孕妇、过饥过饱、醉酒、大汗后、极度虚弱的人群不宜艾灸。
大血管处、颜面部最好不施灸。
艾灸优点效果明显艾之火为纯阳之火,古人称之为“地之阳”,阳气是生命的根本,养生贵在保养阳气,艾之热非其他发热物质所能比拟,艾叶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短红外线,渗透力是普通红外线的3-4倍,提高人体免疫力;艾灸同时能疏通经络,艾叶连续燃烧传导,可使艾火的纯阳温热之气由皮肤表层透达体内,通达病灶,自动调节内部阴阳的升降。
副作用少艾灸是一种渗透皮肤的操作方法,无毒副作用,是一种绿色原生态疗法。
操作过程中,少数情况下艾灸部位会出现水泡,小的水泡可自行吸收;大的水泡可用无菌针挑破边缘,将泡内液体排出,保持表皮完整性,几天后就会愈合。
操作方便艾灸手法操作简单,并且随着艾灸广泛被应用到家庭保健中,目前市场上出现多种不同形式的艾灸器具,更大的保障了艾灸者的操作及安全。
艾灸的种类和方法常见艾条有普通艾条、无烟艾条、雷火灸。
常见艾灸手法操作中常见是温和灸,其次有回旋灸、雀啄灸,还有隔物灸、瘢痕灸。
中医特色护理技术之艾灸
中医特色护理技术之艾灸中医护理技术是中医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中艾灸是一种历史悠久的传统疗法。
艾灸是以艾叶为主要材料,通过燃烧产生热量,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本文将介绍艾灸的历史、原理、应用、操作方法以及注意事项等方面,帮助读者了解中医护理技术的相关知识。
艾灸的历史艾灸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据史料记载,艾灸起源于古代中国,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
在古代,人们利用艾叶的温热之气来驱逐蚊虫、祛除湿气。
到了汉代,艾灸被广泛应用于医疗实践中,成为中医治病的重要方法之一。
艾灸疗法在中国古代典籍中也有很多记载,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记载:“艾叶苦辛,生温熟热,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元阳,通十二经,走三阴经,理气血,逐寒湿,暖子宫,……以之灸火,能透诸经而除百病。
”说明了艾灸的医疗效果。
如《素问·异法方宜论》指出:“东方之域,宜高粱、夫病气在下焦,下部之湿甚,其治宜灸。
”说明艾灸疗法在古代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治疗方法。
随着时间的推移,艾灸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具有多种治疗和养生功效的中医技术。
艾灸的原理艾灸的原理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1. 温热刺激:艾灸通过燃烧艾叶产生温热刺激,使局部皮肤充血,毛细血管扩张,增强局部的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缓解和消除组织的肿胀和疼痛。
2. 调节免疫:艾灸的温热刺激能够激活身体免疫系统,提高对疾病的抵抗力。
同时,艾叶中的抗氧化物质可以调节体内免疫细胞的活性,达到调节免疫的作用。
3. 调整气血:艾灸可以通过经络穴位调整气血的运行,使气血运行通畅,调整人体脏腑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疾病、保健的目的。
4. 调节内分泌:艾灸可以促进身体内激素的平衡,调整内分泌系统,消除内分泌失调引起的各种疾病症状。
5. 促进血液循环:艾灸可以促进血液循环,使血液流动加快,有利于身体各器官的供血和供氧。
6. 促进新陈代谢:艾灸可以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使体内废物和毒素排出体外,保持身体健康。
艾灸的优势与劣势中医特色护理技术中的艾灸具有以下优势:1. 简便易行:艾灸操作简单,不需要复杂的设备和场地,可以在家庭或医院中自行操作。
中医适宜技术-艾灸
直接灸是将艾炷直接放置在皮肤上施 灸,间接灸则是将艾炷放在姜片、盐 等物品上施灸。
艾灸的特点在于其温热刺激能够激发 人体正气,增强脏腑功能,适用于多 种慢性疾病的治疗和预防。
02
艾灸的作用与功效
艾灸的治疗作用
温经散寒
艾灸借助温热刺激,温经通络 ,活血散瘀,尤其适用于寒凝 血滞、经络痹阻所致的疼痛、 麻木、寒湿痹痛、中风偏瘫等
中医适宜技术-艾灸
汇报人: 2023-11-16
目录
• 艾灸简介 • 艾灸的作用与功效 • 艾灸的操作方法与技巧 • 艾灸的临床应用与案例分析 • 艾灸的科研进展与学术研究 • 艾灸的产业发展与市场前景
01
艾灸简介
艾灸的定义
艾灸是一种使用燃烧的艾条刺激人体穴位的中医疗法。
它具有温通经络、驱寒除湿、活血化瘀等作用,适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和保健。
艾灸的历史与文化
艾灸起源于中国古代,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它被广泛应用于中国民间医疗保健中,并流传到亚洲其他地区,如日本、韩国等。
艾灸的文化内涵丰富,与中医理论、哲学思想等密切相关。
艾灸的分类与特点
艾灸根据操作方法、穴位选择、治疗 目的等不同,可分为多种类型,如直 接灸、间接灸、悬灸等。
悬灸则是将艾条悬空施灸,不接触皮 肤。
施灸时应注意避免烫伤患者皮肤,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在空腹或饱腹时进 行艾灸。
禁忌
对于实热证、阴虚证、孕妇腹部及腰骶部等特殊部位不宜施灸。此外,对于有 严重心脏病、肺部疾病及传染病的患者也不宜进行艾灸。
04
艾灸的临床应用与案例 分析
艾灸在内科疾病中的应用
消化系统疾病
艾灸可以用于治疗胃痛、 腹痛、腹泻、便秘等消化 系统疾病。
艾灸在妇科疾病中的应用
艾灸的中医护理
01
艾灸起源于中国远古时代,已有 数千年的历史。在中医理论中, 艾灸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与针灸 、拔罐等疗法并列。
02
艾灸的文化内涵丰富,它融合了 古代哲学、阴阳五行学说以及中 医理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之一。
艾灸的功效与作用
温经散寒
通过温热的刺激,艾灸能够促进气血流通,增强身体对寒 邪的抵抗力,缓解因寒邪导致的疼痛和不适。
艾灸的国际化推广
随着中医的国际化发展,艾灸作 为中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望在 全球范围内得到更广泛的推广和
应用。
艾灸的创新研究
未来研究将进一步深入探索艾灸 的作用机制,并寻求与其他治疗
方法的结合,以提高疗效。
艾灸的普及与教育
加强艾灸的普及教育,提高公众 对艾灸的认识和接受度,有助于 推动艾灸在临床和日常保健中的
现代科学研究揭示了艾灸对人体 的生物学机制,包括对免疫系统、
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等方面的 调节作用。
艾灸的临床应用
大量临床研究表明,艾灸在多种疾 病的治疗中具有显著疗效,如疼痛、 炎症、消化系统疾病等。
艾灸的安全性
现代研究证实,艾灸是一种安全有 效的治疗方法,但仍需注意操作规 范和个体差异。
艾灸的发展前景与展望
生殖系统。
颈椎病
艾灸大椎、肩井、曲池等穴位 可舒缓颈部肌肉紧张,缓解颈
椎病症状。
艾灸与经络穴位
经络是人体内气血运行的通道,穴位 是经络上的重要节点。艾灸通过刺激 穴位,调节经络气血,以达到治疗疾 病的目的。
艾灸时需根据个体差异和病症特点, 选取合适的穴位和灸法,以达到最佳 的治疗效果。
不同穴位对应不同的脏腑经络,针对 不同的病症需选取相应的穴位进行艾 灸。
家庭艾灸护理技巧
艾灸临床全面总结及应用
艾灸的作用
针所不为,灸之所宜 《皇帝内经》
七、防病保健
我国古代医家提出了“防病于未然”、“治未 病”的学术思想,而艾灸除了有治疗作用外,还 有预防疾病和保健的作用,是防病保健的方法之 一,现代科学证实:灸法能加强白细胞的吞噬能 力,加速各种特异性和非特异性抗体的产生,提 高其免疫效应,增强人体免疫功能。同时灸法还 能改善人体各个系统的功能,提高人体的抗病能 力,从而有利于多种疾病的康复。
艾灸治病的原理
七年之病,当求三年之---- 《孟子》
之滞,或生用捣汁,或熟用煎汤,或用灸百病, 或炒热熨敷可通经络,或袋盛包裹可温脐膝,表 里生熟,俱有所宜”。说明艾具有广泛的治疗作 用。在灸治过程中艾叶进行了燃烧,正是这种温 热刺激,使局部皮肤充血,毛细血管扩张,增强 局部的血液循环与淋巴循环,缓解和消除平滑肌 痉挛,使局部的皮肤组织代谢能力加强,促进炎 症、粘连、渗出物、血肿等病理产物消散吸收; 还可引起大脑皮质抑制性物质的扩散,降低神经 系统的兴奋性,发挥镇静、镇痛作用;同时温热 作用还能促进药物的吸收。
艾灸的临床应用 二、妇科
艾灸操作及选穴:
痛经
气滞血瘀型:中极、太冲、足三里、三阴交,采用 艾条灸 寒凝胞中型:归来、地机、足三里、三阴交,采用 隔姜灸。 气血虚弱型:气海、血海、足三里、三阴交,采用 隔盐姜灸。 肝肾不足型:气海、百会、足三里、三阴交,采用 隔姜灸。
灸疗临床应黄帝内经》
艾灸,起源于原始社会的旧石器时代,当人类 知道了用火之后,在以火取暖、烧烤食物时,受 到火的烘烤而感到舒适,当身体某一部位产生疼 痛时,以烧灼之法来治疗疼痛,特别是因寒冷而 致的疾病也得到缓解。并不断积累了经验,萌生 了灸法。灸法的最早记载见于《左传》,鲁成公 十年(公元前581年),晋候有疾,医缓至曰: “疾不可为也,在膏之上,肓之下,攻之不可, 达之不及。” 1973年长沙马王堆三号墓出土《足 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五十二病 方》、《脉法》,以上出土的4种帛书的成书年代 可上溯至春秋时期甚至更早,说明春秋战国之际 已萌生了灸法。
中医护理学基础:常用中医护理技术及操作——灸法(艾条灸)
艾条灸
艾条灸是⽤纯净的艾绒(或加⼊中药)卷成直径为1.5厘⽶的圆柱形艾卷,点燃后在⼈体表⾯施灸的⼀种⽅法。
按其操作⽅法,可分为温和灸、雀啄灸、回旋灸。
温和灸
① 临床应⽤
常⽤于治疗慢性虚寒性疾病,如腹痛、痛经等。
② ⽤物准备
治疗盘、艾条、⽕柴、镊⼦、清洁弯盘。
③ 操作⽅法
◆选⽳;
◆点燃艾条;
◆在距离施灸腧⽳部位⽪肤2~3厘⽶处进⾏熏灸,以患者局部⽪肤有温热感⽽⽆灼痛感为宜;
◆⼀般每⽳灸5~10分钟,直⾄⽪肤红润为度。
雀啄灸
① 临床应⽤
常⽤于治疗急性病证。
② ⽤物准备
治疗盘、艾条、⽕柴、镊⼦、清洁弯盘。
③ 操作⽅法
◆选⽳;
◆点燃艾条;
◆在距离施灸部位⽪肤2~5厘⽶之间,如同鸟雀啄⾷般⼀上⼀下不停地移动,反复熏灸;
◆每处灸5分钟。
回旋灸
① 临床应⽤
常⽤于治疗急性病证。
② ⽤物准备
治疗盘、艾条、⽕柴、镊⼦、清洁弯盘。
③ 操作⽅法
◆选⽳;
◆点燃艾条;
◆在距离施灸部位⽪肤约3厘⽶处,左右来回旋转移动,反复熏灸,⼀般可灸20~30分钟。
艾灸临床全面总结及应用ppt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艾灸优势
艾灸具有适应症广泛、操作简单、安全可靠、无副作用等优 点。
02
艾灸临床应用
艾灸在内科临床的应用
感冒
艾灸大椎、风门、风池,肺俞 ,可以很快的缓解症状。
胃痛
艾灸中脘、脾俞、胃俞,可以 温中散寒、止痛。
失眠
艾灸神门、心俞、肾俞,可以 镇静安神、养心健脑。
艾灸在外科临床的应用
01
02
03
颈椎病
安全性评估
艾灸治疗过程中,需要关注艾灸燃烧时温度的掌控,避免皮肤烫伤等安全问题。 对于特殊人群(如孕妇、小孩等)和特殊病症(如严重心脏病、糖尿病等)需谨 慎使用。
有效性评估
艾灸治疗针对不同病症的效果差异较大,需要根据个体情况和具体病症制定相应 的治疗方案,并通过严格的临床试验和研究进行效果评估。
艾灸临床应用前景及挑战
。
04
艾灸临床注意事项及护理
艾灸注意事项
艾灸前准备
选择合适的艾灸材料,如艾绒、艾 条等,并确定施灸部位,注意室内 温度的调节。
施灸顺序
遵循先上后下、先阳后阴、先左后 右的顺序,逐渐施灸,避免过急过 猛。
施灸时间
根据个人体质和病情确定施灸时间 ,一般每次20-30分钟,每日1-2次 。
施灸反应
施灸过程中可能出现热感、红晕、 局部麻木、疼痛等正常反应,应密 切观察并及时处理异常情况。
艾灸临床全面总结及应用ppt
xx年xx月xx日
目录
• 艾灸简介 • 艾灸临床应用 • 艾灸临床案例分析 • 艾灸临床注意事项及护理 • 艾灸临床全面总结
01
艾灸简介
艾灸定义
• 艾灸定义:艾灸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它通过燃烧艾叶并 放置在人体穴位上,以刺激穴位、调整气血、温通经络、扶 正祛邪,从而达到治疗和预防疾病的目的。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艾灸法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艾灸法一、艾灸法概述艾灸法是中医护理中常用的一种疗法,通过燃烧艾草或压制成艾绒后进行热熏烤病人特定的穴位或身体部位,以达到舒筋活络、温通经络、祛寒湿、温补脾胃等作用。
艾灸法具有简便、经济和高效的特点,常用于治疗风寒湿痹、头痛、肩颈疼痛、腰腹痛等病症。
二、操作流程1.准备艾草和灸具:(1)选择优质干燥的艾草,并在操作前放在温水中泡软备用;(2)准备灸具:包括艾绒、灸盒、灸罐等。
2.病人准备:(1)病人需排空小便,保持体表清洁干燥;(2)病人脱去上衣,暴露需要灸疗的部位。
3.穴位确定:(1)根据病人的具体病症,选择相应的穴位进行艾灸;(2)穴位应根据解剖位置进行准确确定。
4.灸具准备:(1)将艾绒放入灸盒中,用火点燃艾草,等待燃烧产生的烟雾足够后将火扑灭;(2)将燃烧过的艾绒置于灸具上,待温度适中后开始进行灸疗。
5.艾灸操作:(1)缓缓将灸具靠近病人的皮肤,上下左右调整角度,以保证艾绒充分接触皮肤;(2)在穴位处进行艾灸时,可使用接穴法,即在相邻穴位间保留一指宽的距离,以充分发挥灸疗效果;(3)可根据病人承受能力进行艾灸的时间控制,推荐时间为15-20分钟;(4)进行艾灸过程中,需时刻关注病人的反应和舒适感受,避免疼痛或过度灼伤的情况发生。
6.操作完成后:(1)病人在灸疗结束后,需保持休息及保暖,避免受风寒;(2)灸具及残留艾草的清理:用毛巾或纸巾将灸具上的残留艾绒擦拭干净,并放置于通风干燥处存放。
三、注意事项1.艾草的选择应注意干燥、无虫蛀,新鲜度较好;2.艾绒不宜过多,以免影响艾灸热度,也不应过少,以确保艾草燃烧的时间足够长;3.灸具的选择应安全、整洁、耐高温;4.灸疗过程中,应注意防止疼痛或过度灼伤的发生,避免灸具直接接触皮肤;5.艾灸后病人可能出现皮肤发红、瘙痒等反应,属常见现象,如有异常情况出现,应及时就医处理。
四、操作注意事项1.操作前需充分询问病人的病症情况,了解病人的健康状况和禁忌症,避免使用艾灸法时对病人带来不良影响;2.操作过程中需注意艾灸温度,避免过热灼伤病人;4.操作前要做好准备工作,包括准备艾草、灸具和检查艾灸设备的安全性;5.操作过程中要与病人建立良好的沟通与信任,根据病人的身体反应进行调整,确保疗效和病人的舒适感。
艾灸临床全面总结及应用
艾灸可以促进产后恢复,改善产后虚弱和疲劳等 症状。
美容养颜
艾灸可以促进面部血液循环,改善皮肤问题,达 到美容养颜的效果。
05
艾灸的未来发展与展望
艾灸技术的传承与创新
传承
艾灸作为中国古老的医疗技术,具有独特的疗效和广泛的应用范围。在当今社会 ,应加强对传统艾灸技术的传承与保护,避免珍贵文化遗产流失。
艾灸的原理与作用:艾灸通过刺激人体穴位,激发经络之气 ,调整气血运行,从而达到治疗和保健作用。艾灸的原理主 要包括温热刺激、穴位刺激和经络调整等。
艾灸的操作方法与注意事项
艾灸的操作方法包括手持艾条直接灸、艾炷灸、艾条悬灸 等。其中,手持艾条直接灸又分为温和灸、雀啄灸和回旋 灸等。
注意事项包括:避免在空腹、过饱或过度疲劳时进行艾灸 ;注意保持室内温度适宜,避免受凉;在施灸过程中,要 保持注意力集中,以免烫伤皮肤等。
《艾灸临床全面总结及应 用》
2023-10-26
目录
• 艾灸的基本理论 • 艾灸在临床上的应用 • 艾灸的临床实证研究 • 艾灸在预防保健中的应用 • 艾灸的未来发展与展望
01
艾灸的基本理论
艾灸的定义与历史
艾灸是一种以艾叶为主要材料的传统中医疗法,具有温经散 寒、活血通络、调理气血等功效。艾灸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 代中国,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骨折
艾灸骨折部位周围的穴位,可促进骨折愈 合,缓解疼痛。
冻伤
艾灸患处周围的穴位,可温经散寒,治疗 冻伤。
03
艾灸的临床实证研究
艾灸对免疫系统的调节作用
1 2
增强免疫力
艾灸可以通过刺激穴位和调整气血,促进免疫 细胞增殖和活化,提高机体的免疫力。
艾灸的专业科普知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艾灸的专业科普知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艾灸是一种古老而传统的中医疗法,通过将艾绒或草药燃烧,产生的热量和草药的药效共同作用于人体穴位,以达到调理身体、预防疾病的目的。
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艾灸一直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并在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和地区得到了发展和传承。
艾灸的原理基于中医理论,主要包括经络学、经络穴位学、五行学和阴阳学等。
根据中医的观点,人体内存在着一套经络系统,形成了一个复杂的运行网络,通过经络系统的调节,可以对人体的气血、阴阳、脏腑等方面进行调整和平衡。
艾灸通过燃烧艾绒或草药,在穴位上产生温热刺激,并通过神经递质、内分泌系统等多种途径,影响穴位及其周边组织,从而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促进气血运行,加强免疫功能,改善整体健康状态。
艾灸的作用主要包括温通经络、活血化瘀、益气固表、散寒祛湿、清热解毒等。
通过艾灸疗法,可以改善气血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增强机体对外界刺激的适应能力,提高人体免疫力。
此外,艾灸还可以缓解疼痛、舒缓肌肉紧张、改善睡眠质量等。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艾灸并不是适用于所有人群,特别是孕妇、糖尿病患者、高血压患者等特殊人群应慎重使用。
此外,使用艾灸时应注意火候控制,避免烧伤皮肤,同时还要注意卫生和消毒,避免传播疾病。
艾灸作为一种非药物疗法,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随着人们对健康意识的提高和对传统医学的认可度不断增加,艾灸作为一种独特、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将继续被广泛运用。
未来,艾灸可能在疾病预防、康复护理、健康养生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并得到更多科学研究的支持和认可。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1.2 文章结构:本篇文章将按照以下结构进行介绍和分析艾灸的专业科普知识。
首先,在引言部分,我们将对艾灸进行概述,介绍其基本概念和历史背景,并说明本文的目的。
接下来,在正文部分,我们将详细探讨艾灸的历史,包括起源和发展过程,以便读者能够更好地了解其背后的传统文化和传承。
紧接着,我们将深入探讨艾灸的原理,包括其作用机制和治疗原理,以便读者对艾灸的科学性能够有更深入的了解。
常用中医护理技能 艾灸法
同灸疗时间,一般采用每日灸或隔日灸。
操作重点步骤
❖ 观察:局部皮肤情况,全身情况或病情变化, 询问患者有无灼痛感,及时调整距离。
❖ 防灼伤:及时将艾灰弹入弯盘中,防止灼伤 皮肤和烧坏衣物。施灸完毕,立即艾火,将 艾条插入小口瓶中。
部位,不宜采用瘢痕灸。 3.孕妇的腹部和腰骶部也不宜施灸。
操作重点步骤
❖ 物品准备:艾条、酒精灯、打火机、小口瓶、 弯盘、纱块,必要时准备屏风、毛毯等。
❖ 体位:根据取穴选取合适的体位,体质虚弱 或精神紧张者应采用卧位,暴露施灸部位, 注意遮挡和保暖。
操作重点步骤
❖ 部位:先上后下,先灸头部、腰背部,后灸 胸腹、四肢。
悬灸
温和灸
雀啄灸
回旋灸
1.温和灸
将艾条燃着的一端与施灸处的皮肤保持3cm左 右距离,使患者局部温热而无灼痛,每穴位 灸5~7min,以皮肤出现红晕为度。
特点:温度较恒定和持续,对局部气血阻滞 有散开的作用,主要用于局部疼痛的灸疗。
2.雀啄灸
将艾条点燃的一端对准穴位2~3cm处,似鸟 雀啄米状,一上一下的进行艾灸,多随呼吸 的节奏进行雀啄,一般可灸5min。
艾为什么能健身养生?
现代科学证实,灸法能加强白细胞的吞噬能力,加 速各种特异性和非特异性抗体的产生,提高其免疫效 应,增强人体免疫功能。比如纠正消化性溃疡和胃炎 病人胃液分泌紊乱状态。
此外,中医学和自然科学工作者早就注意到这样 一个事实,灸法跟药物治病的原理虽有相似的地方,但 跟药物的单向调节作用不同,更容易恢复到最佳状态。 比如艾灸后,在低血压情况下,有升压作用;相反在高 血压情况下,又有明显的降压作用。艾灸对心率、血 糖、血小板数目等也具有调整功能。
艾灸临床全面总结及应用
外情况。
05
艾灸的发展前景与展望
艾灸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前景
疼痛管理
艾灸在缓解疼痛方面具有显著效果,尤其在关节 炎、颈肩痛、腰痛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免疫调节
艾灸能够调节免疫功能,对于提高抵抗力、预防 感冒和其他感染性疾病具有积极作用。
施灸时间
避免空腹和饱腹状态施 灸,选择舒适的体位进
行。
禁忌人群
孕妇腹部和腰骶部不宜 施灸,实热证、阴虚发
热者慎用艾灸。
03
艾灸的实践操作
艾灸的操作流程
准备阶段
选择合适的艾灸工具,如艾条、 艾柱等,并准备好相应的辅助材
料,如姜片、盐等。
施灸阶段
将艾绒或艾条置于施灸部位,点燃 后进行施灸,注意保持安全距离和 避免烫伤。
医学影像学检查
通过对比治疗前后的医学影像学检查结果,如X光、CT、MRI等来 评估艾灸的治疗效果。
艾灸的疗效分析
综合疗效分析
通过对大量临床研究的综合分析, 可以得出艾灸在某些疾病领域具
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长期疗效分析
部分临床研究还关注了艾灸的长 期疗效,发现艾灸在某些疾病中
具有较好的远期疗效。
安全性分析
THANKS
04
艾灸的临床研究与效果评 估
艾灸的临床研究进展
01
艾灸治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肿瘤的临床研究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艾灸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表明,艾
灸可以通过调节免疫系统、减少炎症反应和改善生活质量来辅助肿瘤治
疗。
02
艾疗临床应用
艾疗临床应用艾疗,又称艾灸疗法,是一种古老的中医疗法,通过燃烧艾草或用艾条直接熏灼特定穴位或部位的皮肤来治疗疾病或保健的方法。
在中国传统医学中,艾疗一直被视为一种有效的保健疗法,并在临床应用中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以下将对艾疗的临床应用进行详细介绍。
一、艾疗原理和作用机制艾疗的原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通过艾草的熏灼作用,使其独特的药性进入体内,达到理气活血、温经散寒的作用;二是直接刺激人体穴位,调节和改善气血循环,促进身体的自我修复和调节功能。
艾疗在临床应用中主要通过调整人体经络气血,达到治疗病症、舒缓疼痛、强身健体的效果。
二、艾疗的适应症艾疗在中医临床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范围,适应于多种疾病和症状的治疗和保健。
比较常见的适应症包括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风湿关节炎、痛经、失眠等。
艾疗的作用机制使其能够有效改善气血循环、缓解疼痛、消除湿气、增强免疫力等,为各类患者提供了有效的治疗和保健选择。
三、艾疗的操作方法艾疗的操作方法主要包括选药、艾灸、调理等步骤。
首先,需要选择适宜的艾草进行熏灼,不同的病症可选择不同的艾草进行治疗。
其次,进行艾灸时需控制火候和时间,避免烫伤皮肤。
最后,进行艾疗后需要进行适当的调理,注意休息,避免受凉等。
艾疗的操作方法简单易学,但需要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症进行个性化治疗。
四、艾疗的注意事项在进行艾疗时,需要注意一些事项以确保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首先,应选择正规的医疗机构或专业医师进行艾疗,避免出现意外情况。
其次,患者在进行艾疗前应告知医师自己的病史和过敏史,以免造成不良反应。
最后,在进行艾疗后要避免受凉、避免疲劳,注意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激动等。
艾疗虽然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在操作过程中还是需要注意一些细节,以确保疗效和安全性。
综上所述,艾疗是一种古老而有效的中医疗法,在临床应用中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通过调整人体经络气血,艾疗能够改善气血循环,缓解疼痛,增强免疫力,为各类疾病和症状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
中医艾灸疗法及临床应用
中医艾灸疗法及临床应用中医艾灸疗法是中医学中的一种重要疗法,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艾灸疗法是指通过燃烧艾草对患者穴位或病灶进行热刺激,以达到调整气血、温经散寒、疏通经络、祛风湿、活血化瘀等治疗目的的方法。
在中医临床实践中,艾灸疗法被广泛运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和保健中,取得了显著疗效,受到患者的青睐。
一、中医艾灸疗法的基本原理艾灸疗法的基本原理是通过燃烧艾草产生的热力和药效对人体进行刺激和调理,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艾灸可以温经散寒、活血化瘀、祛风湿、疏通经络、温阳散寒等作用,是一种独特的中医治疗方法。
二、中医艾灸疗法的主要适应症中医艾灸疗法适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和保健,主要适应症包括寒痹、风湿性关节炎、肩周炎、腰腿痛、痛经、胃痛、消化不良、失眠等疾病。
此外,艾灸还可以用于调整免疫功能、提高机体抵抗力,对预防和辅助治疗各种慢性病和亚健康状态也具有显著效果。
三、中医艾灸疗法的操作方法中医艾灸疗法的操作方法主要包括选穴、烧灸、调灸和保健四个步骤。
选穴是根据病症选择相应的穴位进行灸治;烧灸是将艾绒点燃后对穴位或病灶进行热刺激;调灸是根据不同病情和体质调整灸的时间和温度;保健是指对健康人群进行定期的艾灸保健,以防病于未然。
四、中医艾灸疗法的临床应用中医艾灸疗法在临床应用中有着广泛的适用范围和显著的疗效。
在风湿骨病、妇科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方面,艾灸均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同时,艾灸还可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力,调节体内的阴阳平衡,达到治疗和调理人体的目的。
五、中医艾灸疗法的注意事项在进行中医艾灸疗法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选择专业的中医师进行艾灸疗法,确保操作准确无误;其次,根据个体体质和病情选择适宜的灸法方法和穴位进行治疗;最后,注意艾灸后的保暖和休息,避免受凉受风,以免引发新的疾病。
综上所述,中医艾灸疗法作为中华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临床应用中展现出独特的疗效和广阔的前景。
艾灸的临床应用
艾灸的临床应用
1.温经通络,祛湿散热:艾灸有温经通络,祛湿散寒的作用.炙之热力能渗透肌层,温经行气活血;治疗风寒湿侵袭机体,气血运行不畅的风湿痛,关节炎,冠心病,脑动脉硬化,痹症,面瘫,高血压,及气血虚弱引起的头晕,头痛,乳少,经闭等症.
2.行气活血,消瘀散结,艾条有行气活血,消瘀散结的作用.临床常用于治疗瘰疠,乳房肿块,乳痛,硬皮病,斑秃,白癜风,银屑病,牛皮癣等,有显著疗效.
3.温补中气,回阳固脱:艾灸有温补中气,回阳固脱的作用.故治疗久痢,久泄,遗尿,胃下垂,崩漏,脾虚症,肝炎,肝硬化,休克,美尼尔综合症等.阳气衰则阴气盛,盛则为寒,为厥,甚则欲脱,可见艾灸有补益阳气,防脱之功.
4.平衡阴阳,补虚泻实,阴阳矢调,易发疾病.阴阳失调表现在各经络系统有不同症状.如糖尿病,肿瘤,神经宫能症,失眠,肾功能衰竭,高血脂症等症.采用实则泻之,虚则补之的灸疗手段,具有明显的调整作用.
5.预防疾病,保健强身,古人有"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之说.常灸足三里,气海,关元,命门,身柱,大椎等穴,能激发人体正气,增强免疫力和抗病能力,起到防病保健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护理技术之艾灸的临床应用概述中医护理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护理技术是中医护理的特色所在。
其中的艾灸疗法是临床最为常用的护理技术之一。
艾灸的临床应用非常广泛,现将近年的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标签:艾灸;中医护理技术;综述中医护理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护理技术是中医护理的特色所在。
其中的艾灸疗法是临床最为常用的护理技术之一。
艾灸法是以中医经络理论为指导,使用燃烧后的艾条作用于人体穴位的中医疗法[1-2]。
艾灸的临床应用范围非常之广泛,现将近年的临床应用综述如下。
1 艾灸的作用艾灸是使用艾绒或其他药物放置体表的腧穴或疼痛处烧灼、温熨。
借灸火的温和热力及药物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以温通经脉、调和气血、行气通络、扶阳固脱、升阳举陷、协调阴阳、扶正祛邪,达到治疗疾病、防病保健之功效[3-4]。
2 艾灸的分类2.1 直接炙主要分为瘢痕灸和无瘢痕灸。
直接灸是将大小适宜(一般都是绿豆大小)的艾炷,直接放在皮肤上施灸。
瘢痕灸是指施灸时需将皮肤烧伤化脓,愈后留有瘢痕,目前临床上一般的疾病已经很少使用,但是一些疑难杂症尤其是一些顽固性或恶性的疾病还使用,根据文献[5-8]报道恶性肿瘤或肿瘤化疗后使用直接灸使之化脓留瘢痕,对提高肿瘤病患的生存质量,或降低化疗引起的副作用,有显著疗效。
无瘢痕灸则是施直接灸时不使皮肤烧伤化脓但是又达到了艾灸效果而不留瘢痕,临床多用于虚寒性的痹症。
2.2 间接灸目前临床上应用最普遍的是间接灸,比如温和悬灸、艾盒灸、各种隔物(一般隔姜片、药饼、盐)灸、温针灸等[9],据临床上报道用隔姜灸,及隔药饼灸等对很多顽固性的恶病亦具有较显著的疗效[10-12]。
3 艾灸技术在临床常见病中的应用3.1 失眠失眠的发病原因多种多样如病后及年迈,禀赋不足,情志、饮食内伤,心虚胆怯等,上述因素引起心神失养或心神不安而致阴不养阳,阳不入阴而发为失眠。
失眠的临床表现为入睡困难,或寐而不酣,时寐时醒,或醒后不能再寐,重则彻夜不寐。
由于睡眠时间及深度质量的不够,致使醒后不能消除疲劳,表现为头晕、头痛、神疲乏力、心悸、健忘,甚至心神不宁等。
艾灸通过调整人体脏腑气血阴阳的功能,常能明显改善睡眠状况,且不引起药物依赖及医源性疾患,因而受到广大失眠患者的欢迎。
夏阳等[13]运用艾灸百会为主治疗失眠症,治疗组以艾灸百会为主结合针刺治疗。
嘱患者家属于每晚睡前用清艾条在百会穴上悬灸10~15 min,一般在灸后5~15 min即可入睡,个别患者1~2 h后入睡,10 d为1个疗程,间隔2~3 d行下一个疗程,同时配合辨证分型进行针灸治疗,每天1次,每次30 min,10 d为1个疗程。
两个疗程后统计治疗结果。
对照组全部病例均采用针刺治疗,仅采用传统针刺常规治疗,针刺取穴、针刺方法均同治疗组。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总有效率93.3%,疗效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胡敏等[14]采用多功能艾灸仪进行灸治。
主要穴位选取神门、安眠、百会、三阴交、关元。
每日1次,每次30 min,10 d为1疗程。
连续治疗3个疗程进行疗效对比,对照组口服安神补脑液进行对照。
治疗结果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比较,所有数据经统计学处理,治疗后灸疗组与中药组在PSQI 评分和总有效率比较上,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或显著性意义,说明采用灸疗治疗失眠疗效明显优于中药治疗。
根据临床报道袁广宇[15]运用艾灸治疗失眠症80例,陈贵珍[16]针刺四神聪为主治疗失眠,丁维超[17]针刺神门、三阴交穴为主治疗失眠,曹晋[18]针刺加艾灸治疗失眠症84例,周彩霞等[19]针刺加艾灸百会穴治疗失眠症均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
3.2 眩晕眩晕是由于饮食内伤、情志、失血劳倦、体虚久病或者外伤、手术等导致风、火、痰、瘀等外邪内伤上扰清窍使清窍失养而致头晕、眼花的一类疾病,发作时常有汗出、恶心、呕吐、面色苍白等症状。
相当于西医学中的美尼尔氏综合征、脑动脉硬化、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高血压、低血糖、低血压、神经衰弱、贫血等病,临床上以中老年人多见,亦可发于青年人。
本病可反复发作,妨碍正常工作及生活。
临床上用艾灸防治眩晕[20],尤其是美尼尔氏综合征[21],采用艾灸治疗对控制眩晕的发生、发展具有较好疗效。
3.3 月经过多月经周期正常,经量明显多于既往者,称为“月经过多”,亦称“经水过多”或“月经过多”。
相当于西医学排卵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病引起的月经过多,或子宫肌瘤、盆腔炎症、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疾病引起的月经过多或者宫内节育器引起的月经过多。
临床上运用艾灸具有补气升提、活血化瘀、固冲止血的作用治疗月经过多取得了很好的疗效[22]。
3.4 中气下陷中气下陷(气虚下陷)——又称“脾气下陷”,指脾气虚以致组织弛缓不收、脏器松弛导致脱垂一类病症。
主要症状有面色淡白、眩晕易汗、短气、倦怠、食少、便溏、腹部重坠、便意频数、小便淋沥等。
相当于西医的胃下垂、肾下垂、子宫下垂、脱肛及慢性肠炎、慢性痢疾等病。
艾灸具有升阳举陷,补益中气的作用[23],临床上运用艾灸治疗中气下陷可获得较满意的疗效。
3.5 盆腔炎盆腔炎以下腹胀痛伴有发热,重症者可有高热、寒战、食欲不振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症,引起盆腔炎的主要病因有:产后或流产后感染、宫腔内手术操作后感染、经期卫生不良等原因,近年来据临床报道运用艾灸治疗盆腔炎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汪小春等[24]选取慢性盆腔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腧穴热敏化艾灸;对照组:口服妇科千金胶囊治疗,两组均治疗30 d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6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6 慢性支气管炎以咳嗽为主要症状,是由于外感或内伤等因素,导致肺失宣肃,肺气上逆,冲击气道,发出咳声或伴咯痰为临床特征的一种病症。
咳嗽是内科中最为常见的病症之一,发病率甚高,据统计慢性咳嗽的发病率为3%~5%,在老年人中的发病率可达10%~15%,尤以寒冷地区发病率更高。
艾灸治疗咳嗽有较大优势,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
王小平等[25]等用隔药饼灸治疗慢性支气管炎,药饼制作选用黄芪、白芥子、细辛、麻黄、鱼腥草、甘遂按4∶3∶1∶1∶4∶1的比例制作成药粉,加麝香0.1 g用鲜姜汁调和后制作成药饼备用,将药饼贴在定喘、肺俞、膏肓、至阳等穴位上施艾灸治疗慢性支气管炎67例,临床控制30例,显效15例,有效18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4%。
3.7 运用艾灸治疗、增强机体免疫力、预防疾病免疫力低下的身体易于被感染或患癌症;免疫力低下极易招致病毒、细菌、真菌等感染,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容易生病。
因为机体经常患病,加重了消耗,所以此类患者一般有营养不良、疲乏无力、食欲降低、体质虚弱、精神萎靡、睡眠障碍等表现,生病、打针吃药便成了家常便饭。
每次生病都要很长时间才能恢复,而且常常反复发作。
长此以往会导致身体和智力发育不良,还易诱发重大疾病。
艾灸关元、百会、气海、足三里等保健穴不仅能增强机体免疫力[26],还可以预防疾病[27],而且无任何毒副作用,是免疫力低下或体质虚弱人群首选的保健、防病方法。
4 小结中医护理技术之一的艾灸疗法具有温经通络,增强机体正气,促进伤口愈合,祛湿散热,行气活血,消瘀散结,温补中气,回阳固脱,平衡阴阳,补虚泻实,预防疾病,保健强身等作用。
艾灸治疗安全、经济、简便、无毒、适应证广泛,操作简单,不仅适于在临床中推广应用,更适于在普通家庭、老百姓中推广长期应用。
参考文献[1]庄芝华.化脓灸对恶性肿瘤患者淋巴细胞转化率的影响[J].上海针灸杂志,1994,13(3):25.[2]李敏择.灸法对Ehrlich固体癌的治疗效果研究[J].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1981,3(1):52.[3]唐照亮,陈淼和,宋小鸽,等.艾灸抗小鼠S180实体瘤的实验研究[J].针刺研究,1999,12(1):60.[4]赵加增,陈汉平,赵粹英,等.艾灸及其结合免疫调节剂对肿瘤细胞凝集素受体表达影响的实验研究[J].中国针灸,1995,15(4):38.[5]翟道荡,陈汉平,王瑞珍,等.直接灸调节癌症患者免疫功能的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1994,10(1):25.[6]张淑君.灸法控制化疗所致的胃肠反应[J].针刺研究,1997,10(3):193.[7]王晓.艾灸治疗化疗后白细胞下降的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1997,17(1):13.[8]黄翼,黄国帜,曹巧莉,等.艾灸抗放化疗脂质过氧化损伤的临床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1994,13(1):9.[9]田菲,贾英杰,陈军,等.温针灸对于恶性肿瘤患者的免疫生物调控[J].针灸临床杂志,1999,15(5):48.[10]姚俊青.隔姜灸治疗化疗所致白细胞减少症的临床观察[J].针刺研究,1997,10(3):209.[11]黄晓,隔药饼灸对肿瘤放疗后造血系统及细胞因子的影响[J].中国针灸,1999,19(1):35.[12]杨丹红,江庆琪,许文波,等.“神阙穴”隔药饼灸对荷瘤化疗大鼠胃粘膜保护作用的研究[J].中国针灸,1999,19(8):483.[13]夏阳,高俊雄.运用艾灸百会为主治疗失眠症30例[J].针灸临床杂志,2008,24(11):23-24.[14]胡敏,崔学伟,孙伟.多功能艾灸仪灸治失眠症30例[J].中国针灸,2007,27(6):438.[15]袁广宇.艾灸治疗失眠症80例疗效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07,23(10):69.[16]陈贵珍.针刺四神聪为主治疗失眠的临床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1999,18(3):17.[17]丁维超.针刺神门、三阴交穴为主治疗失眠84例[J].吉林中医药,2006,26(10):4.[18]曹晋.针刺加艾灸治疗失眠症84例临床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04,20(7):10.[19]周彩霞,刘茂君.针刺加艾灸百会穴治疗失眠症33例[J].陕西中医,2008,29(9):121.[20]陈树东.艾灸百会穴治疗眩晕[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7(15):166.[21]王东芳.艾灸治疗美尼尔氏综合征30例[J].中国针灸,1999,19(3):45-46.[22]周建,刘莹.艾灸隐白穴治月经过多[J]. 家庭医药(快乐养生),2010,12(11):23.[23]刘俊红,张泽国.百会穴埋针配合艾灸治疗中气下陷30例[J].中国针灸,1998,18(4):58.[24]汪小春,胡小荣,封俊光.腧穴热敏化艾灸治疗慢性盆腔炎30例[J].河南中医,2008,28(10):70-71.[25]王小平,童静,张忠英,等.隔药饼灸治疗慢性支气管炎67例[J].四川中医,2000,18(6):47.[26]欧阳群.隔盐壮灸神阕穴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J].新中医,1992,24(2):32.[27]陈汉平,赵粹英,黄永平,等.针灸预防疾病作用的探讨[J].上海针灸杂志,1991,10(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