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词语句子的理解与赏析的方法策略[5篇材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词语句子的理解与赏析的方法策略[5篇材料]

第一篇:谈词语句子的理解与赏析的方法策略

谈词语句子的理解与赏析

中考现代文阅读特别注重对词语、句子的理解和赏析的考查。那么,如何去做这类题目呢?

一、理解词语的含义

考查词语的含义一般不会考词典上的意思,而是考查它在特定语言环境中具体的、动态的、有特指的含义,即引申义、比喻义、指代义,以及感情色彩发生变化的临时义等。它不同于词典义,又往往和词典义有某种联系。理解这一类词语,首先需要对词语的表面义有一个大概了解,然后借助语境来推断词语的含义。解释词语含义的基本原则是词不离句(篇)。分析词语所在句子上下文之间的组合关系,是正确理解词义的重要方法。例如“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苏州园林》)句中“标本”一词的含义,如果答词典上的意思“保持实物原样或经过加工的样品”,在句中就讲不通。如果结合语境(上下文)来推断,就会了解到“标本”指的是苏州园林在我国各地园林中的地位。这样就不难得出答案:标本,指各地园林学习效仿的范例、样本。

典型考题:(2009年锦州卷)《云雀》第16题:说说句子“这便又使我们迷糊了”中画线词语的深刻含义。

如果只答“模糊不清”肯定不行。结合语境,从上下文之间“我”和妹妹的表现来答,就会发现“迷糊”的深刻含义是:写出了“我”和妹妹对云雀的叫声充满了忧郁,感到困惑。

另外,还有一种理解词语指代义的考题也要引起我们的注意。

典型考题:(2009年南京卷)《蔷薇几度花》第13题:第⑥段中的“记忆”和“稀奇”分别指什么?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在文中找到这个词语的位置,认真阅读这个词语前后的句子,因为词语所指的内容一般就在它前面或后面的句子中。如“记忆”,我们从第⑤段的“那时候,挑糖担的货郎,走村串户,诱惑着孩子们,给他们带来幸福和快乐”这段话中可得到答案:那个贫穷年代的

幸福和快乐。如“稀奇”,在本段的结尾有一句话:“这正宗的手工灶糖,少见了。”不难看出这里的“稀奇”就是指少见的正宗手工灶糖。

二、理解句子的含义

理解句子的含义,从命题来看,包括理解句子所包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观点、态度,句子所描述的人物的思想、性格,句子本身所包含的道理等。考题类型大多以“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这句话有什么含义”、“这句话给你什么启示”等方式出现。回答此类问题时,要注意这样几点:①依据文章中心、段落中心来解释句子,即句不离段。答题时要参照主要段落或全文的主旨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来考虑,在具体语境中来探求核心文句的内涵。②抓住关键词语,从修辞手法入手理解句子。弄清作者采用的修辞方法,常常能破解作者写作一些警策性句子的真正目的。例如:“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最后一课》)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含义?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语言比作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把侵略者的统治比作监狱。结合修辞手法,就很容易破解句子的含义。它是说亡了国的人民,如果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是掌握了争取自由独立的武器,这个民族的人民可以随时团结起来,与侵略者进行斗争,将侵略者赶出自己的家园。

典型考题:(2009年临沂卷)《母亲的羽衣》第11题:怎样理解“其实世上哪一个母亲不曾是穿着羽衣的仙女呢”的含义?

抓住关键词“不曾是”、“仙女”等,结合全文主旨和作者的思想感情,通过母亲的过去和现在的对比,来赞美母亲的奉献精神和母爱的无私伟大。这样就容易得出答案:每一位母亲都曾有过美好的青春年华,都有着对美的天性追求,都曾度过一段天真快乐、自由幸福的美好时光。

三、理解句子的作用

句子的作用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作分析。从内容看,不同的文体,句子的作用不同。在记叙类的文章中,作用有:点明主旨、升华主题,烘托渲染气氛,表达作者的主观感受;在议论文中,表达中心论点及分论点;在说明文中,揭示说明对象的特征或事理。从结构看,在文章不同的位置,句子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有总提、总结、承上启下、照应、铺垫、标志文

章思路等作用。一般而言,开头的句子主要起引出或者总领下文的作用;末尾的句子,主要起总结上文或者点明中心、升华主题的作用。文章中间独立成段的句子,一般是过渡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如果是环境描写,则有两种作用:一是渲染气氛或者烘托人物的心情,二是为下文做铺垫。如果句子运用了修辞手法,或者运用了描写方法,作用就是:生动地写出了某人(某物)的特点。这类题的命题方式一般有三种:①这句(段)话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这类题只要从结构上考虑即可。②这句(段)话在内容上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这类题要求比较具体,不用多说。③这句(段)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这类题需要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来答。如:说出“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珍珠鸟》)这句话的作用。根据上面的分析,从结构上来看,这句话是对全文的总结;从内容上来看,点明了文章所要表达的主旨。

典型考题:(2009年沈阳卷)《迷雾灯塔之光》第18题:选文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

根据文章开头和结尾的意思,不难看出:结构上,照应开头;内容上深化中心,表达了科林通过自己的努力,并在大家的帮助下终于迎回父亲的喜悦、兴奋之情。

四、赏析语言的精妙之处

学语文离不开对语言的品读、品味、品析。文学作品深刻的思想内涵,丰富的情感世界,精巧的写作艺术,无一不被语言承载,欣赏品味文学作品中优美、精彩、富于表现力的语言,这是中考题中的重头戏,是语文教学最具有“语文味”的考查。纵观近几年的中考试卷,语言赏析题在阅读考查中备受青睐。

例1从修辞的角度对下面的句子做点赏析:它浅浅的绿叶上凝聚着汪汪点点的水露,在阳光的照射下,宛如透明的翡翠上滚动的几颗珍珠。(2009年烟台卷)

例2结合语境,理解画线词语的表达效果:当我在长凳坐下时,注意到旁边的老头——枯瘦的他裹着厚厚的棉衣,头上戴了个滑稽的婴儿绒帽,脸色苍青,在凳上蜷成一小团,马上要进入打盹的状态。一旦睡着,他肯定要着凉的。我这样想。(2009年牡丹江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