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管理学复习大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管理学复习大纲
信息管理学考试主要内容
1、信息与管理思想的演变
从科学管理的思想到信息资源管理的思想的演变过程,是管理重心从物→人本→信息资源管理的变化过程。
2、信息在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2角度,管理过程是以信息为媒介,
角度,信息是相互间沟通联络、协调行动的桥梁和纽
1、信息概念及分类
客观世界中各种事物的运动和变化的反映,事物之间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表征,表现事物运动和变化的实质内容。
可用四种方法分类:(1)信息按内容分为自然信息(非人类)与社会信息(人)
(2)表现形式【文献型信息:声音、图像、数字、多媒体】;
(3)时间状态【过去信息(记录信息)、现在信息(控制信息)、未来信息(计划信息)】;
(4)空间状态【宏观信息(国家)、中观信息(部门)、微观信息(企业);】
2、信息资源及内涵
资源:满足一定条件的信息,经过加工、处理和序化成为为信息资源。
三部分组成。
生产者:生产信息的工作者。
信息:在信息资源三要素中,通过开发和利用,表明其的价值,信息是信息资源的核心。
信息技术:搜集、加工、存储和传递技术
3、信息科学的概念及理论基础
概念:研究不同领域里收集、加工、存储、传递以及使用的学科。
理论基础:出发点是认识信息的本质和它的运动规律;
4、信息化
指人们信息活动的规模不断增长以至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的过程。
1、信息管理的内容概念及任务
概念:(1)狭义;控制、存贮、检索和规划等,并将其引向预定目标】。
(2)广义;对涉及信息活动的【进行合理的组织和控制,以实现信息及有关资源的合理配置,】从而有效地满足社会的信息需求。
任务:(一)【宏观层次】的信息管理任务;(1)制定其开发战略、策略、规划、方针和政策,保障信息活动的有序进行。
(2)制定信息管理的法律、规章和条例,为社会的信息活动提供制度及法律保障并实施监督。
(3)明确各级信息开发利用机构的责、权、利关系,利用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实现资源的共享。
(4)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和网络建设,为社会提供有效信息物质保障。
(二)【微观层次】的信息管理任务;(1)根据组织的信息需求,制定管理框架。
(2)适用信息技术,建设组织内部信息系统,确定信息加工、存贮、检索和传递的具体方法。
(3)利用信息资源,并对信息管理活动进行绩效评价。
2、信息管理学的发展阶段
传统管理阶段为信息源管理为核心,以图书馆为象征,称之为文献管理时期。
以计算机为工具,以自动化信息处理和信息系统建造为主要内容。
该时期以电子信息系统为象征,使信息管理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是一种综合性、全方位的集成管理,是信息管理的最高形式。
克服了原有的缺陷,是一种重视与人打交道的信息管理活动,其实质是将结构化与非结构化的信息与人们利用这些信息的规章联系起来。
3、信息管理学理论基础及研究方法
信息管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体系,其理论基础除了反映信息社会实践活动规律的基本理论——信息学外,就是
管理学和系统科学之间的关系是很密切的,三者构成了信息管理学基础理论体系结构,是信息管理学理论体系的主体学科。
鉴于信息管理科学的跨学科特征,其研究方法理应是综合性的。
以信息论为主体包括控制论和系统论在内的学科为其提供了必要的研究方法:信息论方法、控制论方法、系统论方法。
1、信息采集的方法与原则
由于信息的来源不同,信息获取的方法和手段也会存在差异。
不同的信息获取方法和手段适用于不同的环境,应结合组织的自身条件,采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获取信息。
常用的信息获取方法:【1)购买2)调查3)交换4)索取5)检索】
避免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的浪费,提高采集效率,我们需要:【针对性、系统性、科学性、预见性、计划性】获取和收集过程,【采全率、采准率、及时率、费用率、劳动耗费率】
采全率:P=r/R 采准率:E=r/Q 及时率:T=∑ti 费用率:C=F/G 劳动耗费率:L=∑li
信息源的分布及其变化的规律性是信息源研究的主要内容。
信息源分析的主要目的,就是要结合信息的内容和用户的信息需求进行交叉分析,以期发现对应于特定用户信息需求的信息源分布格局。
如果以组织边界为界限,可将信息源分为内部信息源和外部信息源。
如果根据时间标准来区分,可分为一次信息源和二次信息源。
如果根据信息的运动形式,还可以把信息源分为静态信息源和动态信息源。
根据信息是否数字化,可以将信息源区分为数字化信息源和非数字化信息源。
2、信息的分布规律
信息产生的多目的性和无序性,使得其分布呈现复杂的表象,但仍然存在一些基本规律:1)马太效应2)洛特卡定律3)普赖斯定律4)
布拉德福定律5)齐夫定律6)指数增长律7)逐渐过时律
3、信息组织的方法及要求
对于所采集到的信息,一般还要做序化处理,这也就是信息组织。
我们通过各种手段采集到大量的信息后,必须按照一定的原则和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整理,使之有序化,便于管理和使用。
信息组织的目的是将无序信息变为有序信息。
整序的主要方法是分类。
大量的信息不加以分类,将会既不便于保留和存储,也不便于查找和利用,信息的作用也很难发挥。
文献型信息组织方法:分类组织法、主题组织法、引用组织法、文献型信息的宏观组织。
网络信息组织方法:凡是能将网络信息有序化的方法都可以称为网络信息组织方法,一些传统方法对网络信息也是同样适用的。
下面列举了几种最常用的方法。
文件方式(例如FTP)数据库方式(例如CNKI)主题树方式(例如BBS)超媒体方式(例如GOOGLE)、信息交流的条件和要素。
5、信息对管理的重要性
信息管理的对象是信息的整个运动过程。
信息管理是人类为了收集、处理和利用信息而进行的社会活动。
信息管理的根本目的是控制信息的流向,实现信息的效用与价值。
6、信息宿的界定
所谓信息需求就是指人们在从事各项实践活动过程中,为解决所遇到的各种问题
1、干扰企业内部信息传播的因素
从个人利益出发的故意歪曲、基于主体理解偏差的无意失真、基于主体传播技术生疏的无意失真、基于多次传播造成的信息畸变传播渠道的干扰:1)机构层次繁多2)传播系统不健全3)分工不明
客观传播障碍的存在:1)自然语言障碍2)技术知识障碍3)传
播技术障碍
2、信息鉴别程序
内容鉴别→方法鉴别①源信息鉴别②加工方法进行鉴别→存疑
3、信息筛选程序
/
保留真实//有用/
落后,保留真实/有用/精约/先进信息。
4、信息存储内容
(1)归档(2)登录(3)编目(4)编码(5)排架
5、信息利用的本质和方法
信息利用的本质:按照一定的思路建立信息之间的联系。
内容:1.先开发,后利用2.从普遍联系的角度出发寻找可利用的信息3.从发展的角度出发寻找可利用的信息4.从否定之否定的角度出发寻找可利用的信息。
6、信息反馈的概念
是将利用某信息后得到的结果(即反馈信息)与利用该信息前对结果的预测相比较,以期获得该信息利用效果的结论,借以指导下次信息利用的过程。
(1)信息反馈是不断提高企业信息管理水平的保证
(2)信息反馈是优化企业管理者决策的条件
(3)信息反馈是企业实施有效控制的前提
1、逻辑顺序阀
对企业来说,信息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将企业内外的信息资源调查清楚,分门别类地加以分析研究,找出那些对本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有战略意义的信息资源加以充实和提高。
因此,这里把信息资源的管理划分为四个基本步骤:
要从使用者的需求出发,了解企业领导对信息方面的需求情况和各业务部门对信息方面的需求情况以及得到满足的程度。
不仅是要查清现在的明显的信息资源,而且更主要的是在发现对企业未来有重要意义的潜在的信息资源。
使用者的角度进行研究,同他们的信息需求进行比较。
经过初步的分类、归纳、整理,对其内容、数量、质量有一个初步的印象。
然后,按信息资源分类将登记表编出目录,并按照部门编出索引,以便可以迅速查找。
采取积极的措施。
核算信息资源的成本,对信息资源的价值与作用进行评价一直是国内外学者关心的问题,很多研究人员都在做这方面的工作。
2、物理过程法
信息生命周期是信息运动的自然规律。
从信息的产生到最终被使用发挥其价值,一般可分为信息的收集、传输、加工、存储、维护这几个阶段。
可见,信息管理就是基于信息生命周期的一种人类管理活动。
在生命周期的每一个阶段都有其具体工作,需要相应的管理。
这里将信息生命周期的管理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1)信息需求与服务。
一方面,这是信息规划的问题,目的是明确信息的用途、范围和要求。
另一方面,就是要为用户提供信息,支持他们利用信息进行管理决策。
2)信息收集与加工。
主要是通过已有渠道或建立新的渠道去收集需要的数据。
将收集到的数据按照规定的要求进行处理,这时数据才成为真正的信息。
3)信息存储与检索。
将处理后的信息按照科学的方式存储起来,以便用户检索使用。
存储并不是目的,而只是手段,检索才是存储的目的。
4)信息传递与反馈。
信息的作用在于为用户所接收和采用。
如何使所需要的信息在需要的时候送到需要的用户那里,这是很值得研究的问题。
3、BSP过程具体步骤和内容
1)研究的准备工作。
企业的最高层领导亲自参与;企业各主要业务部门的负责人能正确解释他们所在部门得到的资料;由经验丰富的系统分析师全面负责;在整个工作中,需要各业务部门的具体管理人员积极配合,提供详细真实的材料。
要制定研究计划。
参与研究的成员在思想上要明确“做什么”、“为什么做”、“如何做”,以及希望达到的目标是什么。
2)研究的开始阶段
企业规划方法研究的首项活动是企业情况介绍,全体研究组成员都要参加。
由企业的最高领导介绍研究的目标,期望的成果和研究的远景,以及与企业的活动和目标的关系。
由系统分析员介绍收集的有关资料,使成员熟悉有关资料。
系统分析员应对有关问题提出自己的评价和看法。
由各主要业务部门的负责人介绍本部门数据处理的历史和现状、主要活动、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与相关处室的数据联系。
3)定义企业过程
企业过程被定义为逻辑上相关的一组决策和过程的集合,这些决策和过程是管理企业资源所需要的。
整个企业的管理活动由许多企业过程所组成。
识别企业过程是企业完成其目标的必要条件。
识别企业过程要依靠已有材料进行分析研究,但更重要的是要和有经验的管理人员讨论商讨,因为只有他们对企业的活动了解得最深刻。
4、UC矩阵和ER方法
U/C矩阵是通过一个普通的二维表来分析汇总数据。
通常将表的纵坐标栏目定义为数据类变量(X)横坐标栏目定义为业务过程类变量
(Y),将数据与业务之间的关系(即X与Y之间的关系)用使用(U,use)和建立(C,create)来表示,那么将上一步数据汇总的内容填于表内就构成了所谓的U/C矩阵。
E--R图的具体画法:把有联系的实体(方框)通过联系(菱形框)连接起来,注明联系方式,再把实体的属性(椭圆框)连到相应的实体上。
1、战略信息管理的概念和过程
企业战略是根据内外环境和可获得资源的情况,为求得长期生存和持续发展而进行的总体性谋划。
战略管理,就是对战略决策的制订和实施过程的管理。
套用战略管理的三过程,可以将战略信息管理围绕信息战略展开的过程分为三个环节:信息战略制定、信息战略实施、信息战略评价
2、信息技术战略规划的步骤
战略的信息技术规划:战略的信息技术规划要对组织内部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加以规划,包括信息技术战略与企业战略的关系和信息技术与企业业务的匹配关系等内容。
信息技术能够为企业带来的优势只是一种可能,要使其变为现实,关键还在于企业如何有效地利用各种信息技术。
1)业务分析,主要是理解业务部门的现在与未来的状况;
2)检查当前的信息技术体系结构和信息技术系统,重点是评估其支持业务部门的程度;
3)识别机会,重点是定义通过信息技术/信息系统改进业务的机会;
4)选择方案,主要是寻找和确定内在一致的机会和方案。
战略的信息资源规划:
战略的信息资源规划则要对组织内部中的信息资源管理进行规划,其中战略数据资源的识别及其管理问题是最重要的内容。
企业的一切信息活动都是围绕着信息资源而进行的,信息资源要素本身是企业信息管理的核心。
战略信息资源的管理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广泛收集一般信息资源;加工、提炼形成战略信息资源;分析战略信息资源;传送战略信
息资源给需要它的用户,最大限度地发挥战略信息资源的价值。
信息战略规划的组织
战略规划不仅要对其各项规划内容作出回答,同时还要对规划中所提出的方方面面之间的相互关联作出规划。
3、信息战略规划的组织
战略规划不仅要对其各项规划内容作出回答,同时还要对规划中所提出的方方面面之间的相互关联作出规划。
高层领导参与在这里需要着重强调的是,为了实现规划目标,最高层领导必须自始至终地参与全部的规划工作。
组成一个权责明确的工作团队。
这个团队在组织的最高层领导的直接领导下,由一名全面负责规划工作的负责人和一个核心小组组成。
负责人最好是出自高层领导,也可以是受组织最高层领导委任的高级管理人员。
全部规划工作具体应由强有力的核心小组来完成。
1、企业信息管理的组织模式
(1)集中式结构模式。
(2)分散型结构模式。
(3)集中-分散型结构模式。
2、企业信息机构与其他部门的关系
(1)信息使用部门:使用信息的用户,是提出信息的需求,信息的内容、范围、时限等具体的部门,也是将信息用于分析研究、解决管理决策问题的部门。
(2)信息供应部门:大体上有内部信息源和外部信息源。
(3)信息处理部门:主要是使用各种技术工具和技术方法处理信息的专业部门。
(4)信息咨询部门:主要是为使用部门提供咨询意见,帮助他们向信息供应部门、信息处理部门提出要求,帮助用户研究信息和使用信息。
(5)信息管理部门:它在信息工作的五种职能部门中处于核心的地位,负责协调各部门,使之能够合理有效地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
3、CIO的组织结构和能力
在一个组织中,CIO是全面负责信息工作的主管,但又不同于以
往只是负责信息系统开发与运行的单纯技术型的信息部门经理。
CIO 是既懂信息技术,又懂业务管理,且身居高级行政管理职位的复合型人物。
1)从统揽业务全局的高度来考虑信息工作的发展规划,为实现公司的战略发展目标服务。
2)熟悉各业务部信息流的关系,规范企业信息管理的基础标准,能够综合协调各部门的信息工作。
3)熟悉信息科学、系统方法和信息技术,能够将数据管理、网络通讯、计算机处理等方面的工作统筹安排,发挥作用。
信息主管的职责是全面管理公司的信息资源开和利用,包括更新企业信息技术、完善企业信息系统、培训和管理企业信息人员、最大限度地实现公司内部信息资源的共享和组织企业内外信息资源的交流。
CIO的理想知识结构大致包括三个板块:一是信息技术知识;三是管理知识;二是与某一业务相关的专业知识。
CIO的理想能力结构也可分为三类:一是信息技术技能;二是管理技能;三是相关经验。
1、信息系统的概念及发展
信息系统是为搜集、加工、存储、检索、传递、反馈和提供信息服务而建立的人工系统。
信息系统是不断地输入和输出信息的开放式系统。
它可以看成是由三个基本的行为部件构成,它们是输入、处理和输出。
2、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
“它是一个利用计算机硬件和软件,手工作业,分析、计划、控制和决策模型,以及数据库的用户——机器系统。
它能提供信息,支持企业或组织的运行、管理和决策功能。
”
3、组织中的信息系统的分类
横向子系统和纵向子系统。
横向子系统包括:(1)市场销售子系统(2)生产管理子系统(3)物资供应子系统(4)人事管理子系统
(5)财务管理子系统(6)决策管理子系统
纵向子系统包括的内容有:1)业务执行子系统2)管理控制子系
统3)战略规划子系统
4、信息系统的开发步骤及每个步骤的文档
1
发展战略,确定信息系统的发展战略。
根据需要与可能,给出拟建系统的备选方案。
对这些方案进行可行性研究,写出可行性研究报告。
2
业务流程,指出现行系统的局限性和不足之处,进一步确定新系统的基本目标和逻辑功能要求,即提出新系统的逻辑模型。
系统分析阶段的工作成果体现在系统说明书中,这是系统建设的必备文件,是系统设计的依据,也是将来验收系统的依据。
3。
该阶段的任务是根据系统说明书中规定的功能要求,考虑实际条件,具体设计实现逻辑模型的技术方案,也即设计新系统的物理模型。
这个阶段又分为总体设计和详细设计两个阶段。
主要包括模块设计、代码设计、输入/输出设计、处理过程设计、数据存储设计等内容。
4
系统的物理模型,即系统设计说明书为依据,编制可在计算机上执行的程序代码,建立文件和数据库等,测试整个管理信息系统,使系统设计的物理模型付诸实现。
这个阶段的任务具体包括计算机等设备的购置、安装和调试,程序的编写和调试,系统测试,人员培训,数据转换,试运行与转换等。
5系统交付使用使用以后,研制工作即告结束。
但是信息系统不同于其他产品,它不是“一劳永逸”的最终产品。
系统投入运行后,需要经常进行维护和评价,记录系统运行情况,根据一定的要求对系统
进行必要的修改,评价系统的工作质量和经济效益。
5、信息系统的开发方式。
80年代中期,我国的信息系统开发主要采用用户自主开发方式以及与大学、科研单位合作开发的方式。
进入90年代以来,由于软件开发公司的兴起和国外软件公司进入中国市场,委托开发、购买现成软件等成为常见的开发方式。
PS:考前复习概要,简单明了。
更合适在考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