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好听的声音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好听的声音》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好听的声音》教学目标1.让幼儿了解声音的来源和特点;2.提高幼儿对声音的观察能力;3.培养幼儿的交流和表达能力;4.启发幼儿对音乐和声音创作的兴趣和想象力。
教学准备1.播放器、音乐CD;2.漂流瓶、铃铛等发出声音的物品;3.彩色卡纸、强力胶等。
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让幼儿感受愉悦的声音:播放欢快的音乐,引导幼儿思考“音乐能给我们带来什么”;•让幼儿听到“神秘”的声音:将漂流瓶里的小铃铛摇晃,发出清脆的声音,引导幼儿思考“这是什么声音?在哪里听到过类似的声音?”。
2. 学习环节•通过观察物品影响幼儿听到声音:教师拿出不同的物品(如:纸片、塑料片、玻璃杯、钢琴),敲击物品并给幼儿听声音,供幼儿探究并描述声音的好听与难听、高低、响亮与柔和等特点;•让幼儿多听声音,对声音进行归类:通过播放不同的声音(如:儿歌、交通工具、鸟叫声、动物叫声等)来引导幼儿分类、辨别和描述这些声音,并让幼儿感受到声音来自哪里。
3. 拓展环节•让幼儿听听音乐:播放不同类型的音乐(如:古典、流行、民族等),让幼儿感受音乐和声音的不同之处,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手工制作陶土哨子:教师向幼儿展示手工制作陶土哨子的方法,引导幼儿动手制作小哨子,在DIY的过程中,激发幼儿的创意和想象力。
教学反思在本节课中,幼儿们通过观察和聆听不同的声音,了解声音的成因和特性,以及音乐和声音之间的区别。
通过学习,孩子们可以更容易地表达他们的情感和思想,并更好地了解声音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由于幼儿注意力不够集中,需要更多地帮助他们理解和接受知识。
我们应该采用多种不同的手段,如歌曲、故事、演示等方式,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积极性,让他们更加专注地学习和思考。
除此之外,在教学中,我们也需要更多地关注每个孩子的特殊需要,更好地调整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确保每个孩子都能得到适当的培养和关爱。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 好听的声音》教案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好听的声音》教案一、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引导幼儿园小班幼儿通过活动探索“好听的声音”的特点。
通过有趣的声音实验和听觉游戏,激发幼儿对声音的兴趣,培养其对声音的观察和分辨能力,提高幼儿的听觉敏感度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认识不同声音的特点和表达方式。
2.培养幼儿的观察和分辨能力。
3.提高幼儿的听觉敏感度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内容1.声音的概念和分类2.不同声音的特点和来源3.好听的声音和不好听的声音4.声音实验和听觉游戏四、教学准备1.音响设备2.不同乐器或盆、勺等制作的简易乐器3.不同材质的物品(如木头、玻璃、金属等)4.图片、卡片或实物模型5.笔记本、笔等五、教学活动设计1. 导入环节•通过播放不同声音让幼儿猜测声音的来源,引起幼儿的好奇心和兴趣。
2. 活动展开•分组让幼儿用不同的乐器或物品制造声音,让其他幼儿听并猜测声音来源。
•带领幼儿在户外发现周围的不同声音,让他们说出觉得好听的声音和不好听的声音。
3. 活动总结•让幼儿分享自己在活动中的感受和体会,总结课程中学到的声音知识。
•小结声音的分类及特点,鼓励幼儿多关注周围的声音,并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幼儿对声音的认识更加具体和直观,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结合更多的实际例子和有趣的声音活动,进一步拓展幼儿对声音的认识和体验。
七、延伸活动1.可以邀请音乐老师或音乐爱好者来幼儿园为幼儿展示各种乐器和声音的表演。
2.室内外探索声音活动:带领幼儿到校园内外,听取各种声音,让幼儿记录下自己认为好听的声音。
八、课后作业1.让幼儿回家寻找好听的声音,并告诉家人。
2.在家中用简易乐器或身边材料制作新的声音,并带到下节课进行展示和分享。
以上为《活动好听的声音》教案,希望能够激发幼儿对声音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小班科学活动好听的声音教案5篇
小班科学活动好听的声音教案5篇小班科学活动好听的声音教案篇1活动目标: 1、辨别几种不同的声音,知道不同的物体能发出不同的声音。
2、初步了解同种物体,由于数量的多少,发出的声音也不同。
3、初步尝试用不同声音的套桶为乐曲伴奏。
4、培养幼儿的操作兴趣。
活动准备: 1、人手一个套桶娃娃,蚕豆、米、绿豆等若干。
2、《小手爬》的音乐,透明的瓶子若干。
活动过程:一、引导幼儿让套桶发出声音。
出示空套桶,“今天套桶娃娃想和我们小朋友做游戏。
”教师摇动空套桶,“你们听,怎么没声音?”1、教师设问:你有什么办法让空套桶发出声音?(在套桶里装上东西)“我们一起动手让套桶娃娃发出好听的声音,在你的套桶里装上一样东西,盖好,握握紧,摇一摇、听一听。
”幼儿探索、操作。
2、集体探索:“你们的套桶娃娃发出声音来了吗?让我听听。
”(幼儿集体摇动套桶。
)“你的套桶为什么会发出声音?”3、交流、分享:你在套桶中放了什么?(个别回答)它发出什么样的声音?我们来学一学。
(集体)这个声音像什么?二、探索比较,知道不同的物体在套桶里发出的声音不同。
1、分组活动:让幼儿尝试换一种东西放在套桶中,摇一摇,听一听。
“小朋友在套桶里放了一种东西,你想不想再换另一种东西放在套桶里,听听刚才的声音和现在的声音一样吗?”“小朋友拿着你的空套桶找一组你没玩过的放在你的套桶里,摇一摇、听一听。
”2、教师指导幼儿分辨不同的声音。
让幼儿比较前、后两种声音有什么不同。
“你第一次玩了什么?这一次玩了什么?它们发出的声音一样吗?”教师让两个幼儿比较,“你们俩的套桶里发出的声音一样吗?”3、集体讨论,请三位幼儿示范。
“小朋友,你们听,他们的套桶里发出的声音一样吗?”“请你们猜一猜,小朋友的套桶里装的是什么?”让幼儿猜测,“你们猜的对不对呢?”教师帮助个别幼儿把东西倒进透明瓶子里让幼儿验证猜的是否正确。
得出结论:不一样的东西,在套桶中发出的声音不一样。
三、观察、比较同种物体在套桶里发出不同的声音。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教案:好听的声音教案(附教学反思)
写一篇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教案:好听的声音教案(附教学反思)的报告,600字一、教学目标:(1)了解声音的分类和特征及人们对声音的感知与评价;(2)通过实践、比较,感受美好的声音;(3)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正确欣赏音乐的习惯。
二、教材准备:(1)比较不同声音源的声音;(2)一些录制的好听的声音,比如小鸟鸣叫、空中蝴蝶飞舞等等;(3)一些歌曲和音乐,比如《恋恋风尘》、《旋转木马》等;(4)实物,比如吉他、钢琴等乐器;(5)实验性的竞赛、休闲活动,比如声音游戏等。
三、教学步骤:(1)通过看图讨论来了解声音的分类及特征,给学生一些相关的知识;(2)让学生用耳朵去听不同的声音,并比较他们之间的差异;(3)给学生一些录制的好听的声音,让学生仔细聆听,让他们感受美好的声音;(4)让学生一起参与一些歌曲和音乐的表演,让他们体验美妙的音乐;(5)安排一些实物的试验、竞赛或休闲活动,让学生从中感悟声音的魅力。
教学反思:本次课程我采取了比较直观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并感受不同的声音,领略美好的melody。
学生们乐地参与到表演,休闲活动中,让他们尝试创作自己的声音空间,使他们获得了不一样的体验。
反思中,我发现课程内容还需要加强。
首先应该进一步深入地让学生去了解声音的具体属性,如频率、声压等;其次应该创设更多的有趣活动,使课堂学习更加生动有趣;最后,课堂活动的形式应该更加多样,更加贴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更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学习。
经过这次课程,我发现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所增加,他们的实践能力也得到了加强,对于音乐也有了更加正确的理解。
此外,这次课程也为我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去思考教育理论,加深了我对于教学的思考,让我受益匪浅。
幼儿园小班教案《好听的声音》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教案《好听的声音》一、教学目标1.能够认识并区分不同的声音。
2.能够模仿、表演并描述各种声音。
3.增加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丰富孩子们的语言运用和表达方式。
4.促进幼儿的语言、认知、社交能力的发展。
二、教学准备1.玩具、水杯、叶子等一些小物件。
2.音乐、故事书籍等帮助孩子感受声音的素材。
3.视频或音频素材,用来让孩子们辨认和表达声音。
三、教学步骤步骤一:情境营造教师可以播放一个带有声音的视频,如动物的叫声、自然界中的声音或是音乐等,让孩子们感受声音,并通过问答引导他们说出认识的声音。
步骤二:声音辨认1.教师出示有代表性的五个声音图片(如不同的乐器、动物等),并播放相应声音,让孩子们辨认图片和声音的对应关系。
2.教师播放一段有讲话、歌唱、吵架、笑声等不同声音的介绍文段,让孩子们听一遍,然后问孩子们听到了哪些声音,并鼓励他们模仿。
步骤三:声音模仿1.教师选取经典的童谣或儿歌欣赏,并让孩子们模仿唱这些歌曲。
2.教师让孩子们按照自己的想象模仿不同的声音,如雷声、咳嗽声、风声等。
步骤四:声音表演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声音的表演活动,如让孩子们表演“下雨了”、“老鼠咬了一口”等情境,并要求孩子们模仿相应的声音。
步骤五:声音拼音教师可以利用“听写”的方式,让孩子们根据声音写出对应的汉字,或者学习一些简单的拼音。
步骤六:声音反思教师可以让孩子们自由选择一种感觉深刻的声音,用简短的语言表述自己对这种声音的感受。
并给予正向的评价和激励。
四、教学过程中的反思这节课学习的声音教育符合幼儿发展的特点,同时从多个维度促进了幼儿的语言、认知、社交能力的发展。
同时针对幼儿园小班学生的特点,我们在教学中融入了童谣、肢体表演等元素,使孩子们对声音的认识不仅停留在简单的区分上,同时提高了他们的表达能力。
但在教学设计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例如教学过程中辨认声音的图片可能不够丰富,可以在后续的教学中增加更多的声音与对应图片。
同时,学生们应该多给予机会表达自己的声音,这样也可以在学习中充分展现幼儿的语言能力,激发兴趣和主动性。
幼儿园小班语言课教案《好听的声音》含反思
小朋友园小班语言课教案《好听的声音》含反思小班语言课教案《好听的声音》含反思适用于小班的语言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小朋友在为乐曲伴奏的过程中感受声音的轻响,进展感知觉,辨别生活中不同的声音,积累听觉阅历,通过加入适当的拟声词去感受图画书的诙谐、幽默,快来看看小朋友园小班语言课《好听的声音》含反思教案吧。
设计思路:这是一个激发小朋友探究爱好,培育小朋友探究习惯的活动。
小朋友通过感受生活中的声音,进展感知觉,增加对四周事物的敏感。
由于小朋友对生活中的事物经常视而不见,充耳不闻,因此活动的第一环节就是让小朋友再现生活阅历(听听这是什么声音,还有什么声音),慢慢养成关注生活的习惯。
对于小班小朋友而言,在引导其关注生活的同时,还要激发其探究的爱好和奇怪心。
于是,我设计了探究声音产生的环节。
科学地说,物体振动才能发出声音,但三岁的小朋友根本不理解。
活动中,我用瓶子中遇到东西就发出声音的试验使小朋友直观感受声音产生的最外显的特征。
而对音量大小的探究,我则借助了大鼓和小鼓的嬉戏来吸引他们。
加之歌曲音乐永久是小朋友最欢乐的表达方式之一,因此我试图在探究活动中引导他们呀呀唱歌。
而探究后一环节中糖果的介入,则完全是考虑到小朋友的年龄特点,用以激发他们新的兴奋点。
我始终在想:开展探究活动的价值,并非仅仅在于查找一个精确答案,更重要的是在过程中培育小朋友良好的科学态度和习惯。
我想向小朋友传递这样一个信息,就是事物运动的相对性。
活动中由于豆子的多少和糖果的软硬所发出的相对大鼓、小鼓的声音,让小朋友感受到事物存在于变的动态中。
活动目标:辨别生活中不同的声音,积累听觉阅历。
在为乐曲伴奏的过程中感受声音的轻响,进展感知觉。
通过加入适当的拟声词去感受图画书的诙谐、幽默。
运用已有生活阅历,依据画面大胆想象、推想并表达自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活动预备:教学课件,歌曲《大鼓和小鼓》的音频,塑料瓶子人手一只,豆子、软糖,硬糖,棉花糖。
活动过程:一、聊聊生活中的声音1.老师播放教学课件(以小班小朋友早晨生活为背景),依次播放笑声、鸡鸣声、盥洗声、汽车喇叭声、老师好的问候声。
幼儿园小班语言优秀教案《好听的声音》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语言优秀教案《好听的声音》含反思一、教学内容《好听的声音》选自幼儿园小班语言领域教材第四章,主要内容包括:认识不同的声音,学会用语言描述声音,培养幼儿对声音的敏感度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辨别和描述生活中常见的声音。
2. 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3. 提高幼儿对声音的敏感度,培养他们的观察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学会用语言描述声音。
教学重点:认识不同的声音,培养幼儿的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录音机、磁带、各种能发出声音的物品(如小鼓、铃铛、哨子等)。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观察周围环境,让幼儿闭上眼睛,听一听周围的声音,引导幼儿关注和描述听到的声音。
2. 讲解与互动(10分钟)(1)教师展示各种能发出声音的物品,让幼儿说出它们的名称,并引导幼儿用语言描述这些声音。
(2)教师播放录音,让幼儿听一听,猜一猜是什么声音,并说出自己的理由。
3.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选取一个声音,如小鼓的声音,让幼儿用语言描述,并示范如何用画笔将这个声音画出来。
4. 随堂练习(5分钟)幼儿每人发一张画纸,让幼儿选择一个声音,用画笔将这个声音画出来。
5. 展示与分享(5分钟)幼儿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大家,分享自己画的是哪个声音,以及为什么这样画。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好听的声音》2. 板书内容:声音名称:小鼓、铃铛、哨子等声音描述:清脆、响亮、悠扬等画作展示:幼儿作品展示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你最喜欢的声音答案:幼儿根据自己喜欢的声音,用画笔将声音画出来。
2. 作业要求:画面清晰,能看出所画的声音,并用语言描述这个声音。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1)让幼儿在家中观察和记录不同的声音,与家长一起分享。
(2)组织一次户外活动,让幼儿寻找自然界中的声音,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好听的声音》小班科学活动教案
《好听的声音》小班科学活动教案一、教学内容《好听的声音》选自幼儿园小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声音的世界》第三节。
本节课详细内容包括:了解声音的产生,探索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认识声音的高低、大小,以及如何用肢体动作表达声音。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能够关注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声音。
2. 培养幼儿用耳朵仔细聆听,分辨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的能力。
3. 培养幼儿用肢体动作表达声音的高低、大小,发展幼儿的音乐感知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声音的产生原因,分辨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用耳朵聆听,用肢体动作表达声音。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音响、鼓、铃铛、木鱼等能够发出声音的物品。
学具:小鼓、小铃铛、木鱼等小型打击乐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播放一段轻松愉快的音乐,引导幼儿关注音乐中的声音,让幼儿用耳朵仔细聆听,分辨音乐中的不同声音。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展示音响、鼓、铃铛、木鱼等物品,让幼儿观察并说出这些物品的特点。
教师示范如何用手敲击这些物品,让幼儿注意听声音的产生,并解释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3. 随堂练习(5分钟)幼儿分组,每组选择一个教具,模仿教师的样子敲击,注意听自己敲击出的声音。
4. 声音探索(10分钟)教师带领幼儿探索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让幼儿用耳朵分辨声音的高低、大小,并引导幼儿用肢体动作表达这些声音。
六、板书设计1.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 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有不同的高低、大小。
3. 用肢体动作可以表达声音的高低、大小。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和爸爸妈妈一起寻找家中的物品,尝试敲击并分辨它们发出的声音。
2. 答案:请家长协助幼儿完成作业,引导幼儿关注声音的产生和特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了解了声音的产生,能够分辨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
幼儿园小班音乐活动教案《好听的声音》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音乐活动教案《好听的声音》含反思一、教学内容《好听的声音》选自幼儿园小班音乐教材第二章《音乐启蒙》,内容包括认识各种声音,学会用肢体动作表达对声音的感受,以及通过音乐游戏培养孩子们的听觉和节奏感。
二、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能够辨识和模仿生活中常见的声音,培养他们的听觉敏感度。
2. 培养孩子们用肢体动作表达对声音的感受,提高他们的身体协调性。
3. 通过音乐游戏,培养孩子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节奏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孩子们用肢体动作表达对声音的感受,以及参与音乐游戏的协作。
教学重点:认识和模仿各种声音,以及培养孩子们的听觉敏感度和节奏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音响设备、各种能发出声音的物品(如小鼓、铃铛、沙锤等)。
2. 学具:小手鼓、沙锤、彩色卡片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音响设备播放生活中常见的声音,让孩子们闭上眼睛,猜猜是什么声音,并模仿出来。
2.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各种声音的特点,引导孩子们用肢体动作表达对声音的感受。
3.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让孩子们用学具(小手鼓、沙锤等)模仿各种声音,并进行互动游戏。
4. 音乐游戏(10分钟)教唱歌曲《好听的声音》,让孩子们边唱边用肢体动作表现歌曲内容。
对孩子们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评选出最佳模仿奖、最佳创意奖等。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好听的声音》2. 板书内容:声音分类:动物声音、交通工具声音、自然声音等肢体动作:拍手、跺脚、摇摆等音乐游戏:教唱歌曲《好听的声音》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模仿生活中的声音,用肢体动作表现声音特点。
答案示例:模仿猫叫声,双手五指张开,模仿猫爪子的动作。
2. 作业要求:家长协助孩子完成作业,录制视频或照片,下节课分享。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观察孩子们在课堂上的表现,针对个别孩子进行辅导,提高他们的听觉敏感度和肢体协调性。
2. 拓展延伸:开展家庭音乐活动,鼓励家长与孩子一起参与音乐游戏,增进亲子关系。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教案《好听的声音》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教案《好听的声音》
含反思
一、教学目标:
1. 认得声音,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2. 能够分类声音,判定声音的高处与低处、轻重。
3. 发觉生活中的各种声音,感受声音对人类的影响和意义。
二、教学准备:
1. 理论准备:声音、声音传播等相关学问。
2. 试验器材:琴键、鸟叫声音器材等。
3. 教学素材:图表、图片,录音机等。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
(1). 老师用发声器材学用非语言音效,如哭声、笑声等,让
幼儿仿照发出。
(2). 同学分成几个小组,分别仿照发出动物的叫声,并设法
分类出不同的叫声。
2. 试验环节:
(1). 让同学按肯定的次序试弹琴键,并感受音高的高处与低
处差别,如低音、中音、高音,让同学感受不同音频率的声音。
(2). 让同学用眼睛看和耳朵听,辨别发出声音的物体、发声
的方式和能否频发,让同学感受不同声音对生活的影响和意义,如
海浪声、风声、钟声等。
(3). 运用录音机设法收集生活中各种各样的不同声音,进行赏识和评判,让同学理解声音背后的意义和影响。
3. 总结
用幼儿可能理解的语言总结课程要点,让同学从潜移默化中领悟声音的种类、产生、传播和意义。
四、反思:
此次“好听的声音”课程活动对幼儿的声音敏感度有所提高,同学能够积极仿照动物声音,进一步了解了声音分类和声音的高处与低处轻重等要素。
同时,通过实际采集和赏识不同种类声音的方式,同学也把握了声音对人类感官和情感方面的影响。
此课程极大地丰富了幼儿园小班科学教育,将来教育过程中需要连续总结和加强改善。
幼儿园小班音乐活动教案《好听的声音》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音乐活动教案《好听的声音》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次教学内容选自幼儿音乐教材第三章《奇妙的声音世界》,具体内容为《好听的声音》。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初步认识各种声音,培养他们对音乐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辨别出生活中常见的好听的声音,并能够模仿这些声音。
2. 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提高他们的音乐表现力。
3. 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意识,激发他们参与音乐活动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学会辨别和模仿好听的声音。
难点: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音响设备、各种能发出声音的物品(如小鼓、铃铛、沙锤等)。
学具:小鼓、铃铛、沙锤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播放一段包含各种声音的音乐,让幼儿闭上眼睛认真聆听,并引导他们说出听到了哪些声音。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挑选几种生活中常见的好听的声音,如鸟叫声、水流声等,让幼儿进行模仿,并讲解如何通过乐器发出这些声音。
3.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组,每组挑选一种声音进行模仿,其他组员猜一猜是什么声音。
然后,教师邀请各小组进行展示,给予鼓励和表扬。
4. 声音探索(10分钟)教师出示各种乐器,让幼儿自由探索,发现不同的声音,并尝试用乐器演奏出好听的声音。
5. 团队协作游戏(10分钟)教师组织一个团队协作游戏,让幼儿用乐器共同演奏一首简单的歌曲,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教师邀请幼儿分享本节课的收获,并让他们展示自己模仿的声音和演奏的曲目。
六、板书设计1. 《好听的声音》2. 内容:(1)生活中好听的声音:鸟叫声、水流声、小鼓声、铃铛声等。
(2)乐器演奏:小鼓、铃铛、沙锤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寻找生活中的好听声音请幼儿和家长一起,在生活中寻找好听的声音,并记录下来。
答案示例:鸟叫声、水流声、树叶沙沙声等。
2. 作业题目:用乐器模仿好听的声音请幼儿用家里的小乐器(如小鼓、铃铛等),模仿一种好听的声音,并录制下来。
幼儿园小班科学优质课教案《好听的声音》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科学优质课教案《好听的声音》含反思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认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例如:调音叉振动后发出声音。
2. 培养幼儿对不同声音的听觉辨识能力,例如:音乐、动物的叫声、交通工具的声音等。
3. 通过观察和实践,让幼儿探索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规律。
4. 增进幼儿对声音的欣赏和喜爱,培养幼儿对美妙声音的感知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准备1. 一些能产生声音的物体:调音叉、木琴、鸣笛等。
2. 一些模仿声音的图片和音频。
3. 幼儿园教室。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幼儿进入听觉学习的主题,教师可以播放一段悦耳动听的音乐,让幼儿静静地听并表达自己对这段音乐的感受。
通过交流让幼儿明白每一种声音都有它的特点和美妙之处。
2. 感知声音的产生通过实物展示和实践操作,教师向幼儿展示调音叉的示范,解释调音叉振动后会发出声音。
教师可以示范摩擦调音叉并放在耳边,幼儿们用小手轻轻碰触它并倾听声音。
通过亲身实践,幼儿们能够明白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所产生的。
3. 辨识不同声音通过播放不同的声音,例如:动物叫声、交通工具的声音、乐器的声音等,引导幼儿们听并辨识。
教师可以提问幼儿们认识哪一个声音,并让他们动手做出对应的动作,以加深他们对声音的记忆和感知。
4. 探究声音的传播教师带领幼儿们一起探究声音的传播规律。
教师可以使用一只空的塑料杯,让一个幼儿把耳朵贴在杯口,另一个幼儿轻轻敲击杯底。
通过这个实践,幼儿们能够感受到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同时也能明白传播的方向是无规律的。
5. 声音的欣赏和表达给幼儿播放一些美妙的声音,例如:鸟儿的歌唱、海浪的声音等。
引导幼儿仔细聆听并分享自己对这些声音的感受。
教师可以鼓励幼儿们用语言、舞蹈、绘画等形式来表达自己对声音的喜爱和感知。
通过这样的活动,培养幼儿对声音的欣赏能力和创造表达能力。
四、教学反思这节科学优质课中,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如演示、实践、听辨等),让幼儿们对声音有了深入的认识。
他们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明白了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并且能听出不同的声音,并做出相应的反应。
幼儿园小班科学《好听的声音》优质课件
幼儿园小班科学《好听声音》优质课件一、教学内容《好听声音》选自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材第四章“奇妙声音”部分,详细内容包括认识不同声音,如动物叫声、自然界声音、乐器声音等;通过声音游戏,培养孩子们听觉敏感度和音乐节奏感。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辨别和模仿不同声音。
2. 培养幼儿对声音敏感度和音乐节奏感。
3. 培养幼儿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4. 培养幼儿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幼儿能够准确地区分和模仿不同声音。
2.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对声音敏感度和音乐节奏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录音机、音响、各种动物叫声、自然界声音、乐器等音响素材。
2. 学具:小鼓、小铃铛、小喇叭等简单乐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我将通过播放一段包含各种动物叫声、自然界声音录音,让幼儿闭上眼睛,认真聆听,并引导他们说出听到哪些声音。
2. 例题讲解(10分钟)我将拿出各种乐器,现场演示并播放对应乐器声音,让幼儿分辨和模仿。
3. 随堂练习(5分钟)分组让幼儿进行“声音模仿”游戏,我播放一种声音,他们要迅速模仿,看哪组模仿得最像。
4. 声音探索(10分钟)让幼儿自由探索学具,发现不同乐器声音特点,并鼓励他们用自己话描述。
5. 创意表达(10分钟)鼓励幼儿用简单乐器创作一段属于自己音乐,提高他们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六、板书设计1. 课程《好听声音》2. 知识点:各种声音区分和模仿、音乐节奏感培养3. 教学流程:实践情景引入→ 例题讲解→ 随堂练习→ 声音探索→ 创意表达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和家人一起模仿不同声音,录制成视频。
2. 答案:无固定答案,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观察幼儿在课堂上参与度和表现,解他们对声音敏感度和音乐节奏感掌握情况,不断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组织家长参与活动,让家长解幼儿园教学内容,增进亲子关系,同时提高幼儿学习兴趣。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教案《好听的声音》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教案《好听的声音》1. 教学目标1.让孩子认识到声音的来源和与我们日常生活的联系。
2.培养孩子观察事物的能力和感知力。
3.让孩子感受到美妙的声音,并学习如何用嘴巴发出美妙的声音。
2. 教学内容2.1 引入环节•用音响播放各种声音,例如: 乐器、动物叫声、汽车鸣笛等。
•以“我们能从哪些事物中听到声音呢?”为出发点,让孩子回答。
•让孩子互相模仿各种声音。
2.2 实验环节•让孩子用手掌捂住一边的耳朵,同时用另一只手指捏住鼻子,让孩子感受到只有口腔中空气流动出现声音的现象。
从而让孩子理解,声音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
2.3 练习环节•让孩子学习如何用嘴巴发出声音,例如: 起风了风车转、老师的口哨声等。
•让孩子用平底锅、杯子等各种容器发出不同的声音,让孩子感受不同容器声音的差异。
2.4 结束环节•让孩子再次互相模仿各种声音,结束此次活动。
3. 教学方法3.1 讲述法在讲解声音的来源和与我们日常生活的联系时,通过讲述让孩子了解声音的本质和作用。
3.2 实验法在实验环节中,让孩子通过亲身体验的方式感受声音的形成,达到直观理解的效果。
3.3 练习法在练习环节中,让孩子通过练习发出声音,进一步掌握声音的产生方式,并提高嘴巴的灵活度。
4. 教学反思本次活动中,孩子们受到了许多新知识的启发,开阔了视野,学习了不少有趣的科学知识。
孩子们在感受声音方面能力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此外,孩子们在模仿声音时合作得很好。
但是,活动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有些孩子会出现听力过敏或过度兴奋等现象。
在以后的活动中,需要我们更加注意孩子们的身心健康,确保活动的安全性和教学的有效性。
幼儿园小班科学说课稿《好听的声音》含反思三篇
幼儿园小班科学说课稿《好听的声音》含反思《小班科学说课稿《好听的声音》含反思》这是幼儿园小班科学说课稿《好听的声音》含反思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快来看看小班科学说课稿《好听的声音》含反思!一、说教材1、教材的选择:具体形象思维是幼儿思维的典型方式。
小班幼儿年龄特点表现情感外露、不稳定,带有很大的情绪性。
他们更加喜欢直接用耳朵去听,用眼睛去看,用手去触摸。
他们学习、活动的特点是只关心活动的过程,不关心活动的结果。
小班的教学活动应注意游戏化、情景化。
《纲要》中对教材的选择有这样的一段话:教材的内容应源于幼儿现实生活,符合幼儿的兴趣与需要,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与视野。
而应彩云老师也曾说过:“真正的教育是生活与生活的摩擦,教育要回归生活。
”鉴于以上种种原由及小班幼儿年龄特点我选择了《好听的声音》这一题材作为本次活动内容。
2、目标定位:活动的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
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以幼儿快乐情绪的激发、倾听感受、操作体验为主要目的,在活动中**多种知识经验与能力的培养,让幼儿在活动中体验快乐,在活动中获得发展。
本次活动目标定为:(1)体验探索声音的乐趣,乐于表达自己的经验和感受。
(2)能辨别生活中不同的声音。
重点:探索用各种办法让物体发出声音。
难点:感受用力大小不同,发出的声音轻响不同;装的多少也影响瓶子发的声响(太少声音小,装满没声音,感受事物的相对性)根据以上三条目标定向作如下活动准备:(1)宝宝生活中声音的PPT。
(2)录音带:大鼓和小鼓音乐(3)每人一只塑料小瓶,小盆4个,黄豆若干,三瓶软硬不同的糖果,大鼓小鼓各一个(图片)。
二、说教法新〈纲要〉中指出:教师应该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
活动中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
因此,在本活动中,教师不仅仅要用生动的语言,神秘的动作来感染幼儿以外,还要积极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于是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1、操作法:它是幼儿进行科学探索的基本方法,就是幼儿根据教师准备的物品进行操作,探索。
幼儿园小班教案《好听的声音》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教案《好听的声音》教学目标1.认识声音的来源,能够区分不同声音的高低、强弱等特征。
2.发掘和培养幼儿的音乐兴趣,激发幼儿的表达欲望和创造能力。
3.提高幼儿的听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社交能力。
教学内容歌曲欣赏请幼儿们一起听一首节奏轻快、曲调优美的儿歌《小兔乖乖》。
圈游活动准备一些家具或物品,让幼儿们模拟出相应的声音,例如桌子的“咚咚”声、扫帚的“刷刷”声、纸张摩擦发出的声音等等。
请幼儿一个个来试试,其他幼儿来猜测这些声音的来源。
身体发声活动通过肢体语言、发声练习等活动,让幼儿们学会如何用肢体和声音表达自己的情感。
例如,首先请幼儿自由活动,然后指定某个幼儿来操作音响,按下“开关”按钮。
音响里播放出“哎呀,疼痛的声音”,这时要求幼儿们都蹲下来捂住自己的“疼痛部位”,并大声模仿这个声音。
制作乐器活动准备纸箱、装饰画纸、饭团沙锅等材料,让幼儿们制作自己的乐器。
比如可以用沙锅作为主体,用木制筷子敲打出不同的声音。
请幼儿先自由发挥,随后指导幼儿分门别类地制作不同种类的乐器,例如敲打类、摇晃类、吹响类等。
最后,收集所有幼儿制作的乐器,集体演奏一段旋律。
反思本次教学活动中,幼儿们参与度高,动手制作的乐器也十分有趣,激发了幼儿的表达欲望和创造能力。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部分幼儿的注意力难以集中,需要不断引导。
另外,有些幼儿在制作乐器的时候需要得到更多的帮助。
针对这些问题,我会在后续的教学中更加重视幼儿的个性化需求,不断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好听的声音
活动目标:
1、辨别几种不同的声音,知道不同的物体能发出不同的声音。
2、初步了解同种物体,由于数量的多少,发出的声音也不同。
3、初步尝试用不同声音的套桶为乐曲伴奏。
4、培养幼儿的操作兴趣。
活动准备:
1、人手一个套桶娃娃,蚕豆、米、绿豆等若干。
2、《小手爬》的音乐,透明的瓶子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让套桶发出声音。
出示空套桶,“今天套桶娃娃想和我们小朋友做游戏。
”
教师摇动空套桶,“你们听,怎么没声音?”
1、教师设问:
你有什么办法让空套桶发出声音?(在套桶里装上东西)
“我们一起动手让套桶娃娃发出好听的声音,在你的套桶里装上一样东西,盖好,握握紧,摇一摇、听一听。
”
幼儿探索、操作。
2、集体探索:
“你们的套桶娃娃发出声音来了吗?让我听听。
”(幼儿集体摇动套桶。
)
“你的套桶为什么会发出声音?”
3、交流、分享:你在套桶中放了什么?(个别回答)
它发出什么样的声音?我们来学一学。
(集体)
这个声音像什么?
二、探索比较,知道不同的物体在套桶里发出的声音不同。
1、分组活动:
让幼儿尝试换一种东西放在套桶中,摇一摇,听一听。
“小朋友在套桶里放了一种东西,你想不想再换另一种东西放在套桶里,听听刚才的声音和现在的声音一样吗?”
“小朋友拿着你的空套桶找一组你没玩过的放在你的套桶里,摇一摇、听一听。
”
2、教师指导幼儿分辨不同的声音。
让幼儿比较前、后两种声音有什么不同。
“你第一次玩了什么?这一次玩了什么?它们发出的声音一样吗?”
教师让两个幼儿比较,“你们俩的套桶里发出的声音一样吗?”
3、集体讨论,请三位幼儿示范。
“小朋友,你们听,他们的套桶里发出的声音一样吗?”
“请你们猜一猜,小朋友的套桶里装的是什么?”
让幼儿猜测,“你们猜的对不对呢?”
教师帮助个别幼儿把东西倒进透明瓶子里让幼儿验证猜的是否正确。
得出结论:不一样的东西,在套桶中发出的声音不一样。
三、观察、比较同种物体在套桶里发出不同的声音。
教师演示两个装有同种物体的,数量不同的套桶,让幼儿比较。
“你们既能听出声音来又能猜出来,你们真能干。
”
“我这里也有两个套桶娃娃,你们听一听,他们发出的声音一样吗?”
“你们来猜一猜,这个套桶里装的是什么?”(幼儿猜测后,打开让幼儿验证)两次。
“为什么一样的东西,在套桶里发出的声音不一样呢?”(一个多、一个少)
得出结论:一样的东西,一个多,一个少,它们在套桶中发出的声音就不一样。
四、集体用会响的套桶为乐曲伴奏。
“小朋友的套桶娃娃发出这么好听的声音,那我们来为乐曲《小手爬》伴奏。
”(集体伴奏两遍)
五、结束活动。
观摩意见和建议:
整个活动层次清晰,层层推进,幼儿很感兴趣,在操作活动中尝试、观察、比较,发现问题,成分体现了“玩中学”的理念。
建议提供给幼儿两个套桶,让幼儿同时感知声音的不同,同时,最好选择声音差别大一点的物品放在套桶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