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中的炼字
古诗中的炼字和炼意
古诗中的炼字和炼意在古诗的浩瀚海洋里,炼字和炼意就像是两颗璀璨的明珠,让古诗散发出无尽的魅力。
一、炼字。
1. 什么是炼字。
炼字呢,简单来说,就是诗人在写诗的时候,对诗中的某个字进行精心挑选和打磨,就像工匠精心雕琢一件艺术品一样。
这个字往往是整首诗的关键所在,一个好字能让整首诗都鲜活起来。
2. 例子解析。
就拿贾岛的“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来说吧。
这里的“敲”字可是经过贾岛反复琢磨的。
据说他当时在“推”和“敲”之间犹豫不决。
如果用“推”字,给人的感觉是这个僧人比较随性,可能是自己住的地方,直接推门就进去了;而用“敲”字呢,就多了一份礼貌和生分,好像是到别人家做客或者是在一个比较正式的寺庙里。
这个“敲”字,就像一个小铃铛,敲响了夜晚的宁静,让我们仿佛能听到那清脆的敲门声在月下回荡。
而且这个字还让整个画面动了起来,不再是静态的“鸟宿树”和“僧推门”的画面,而是有了声音,有了一种动态的美感。
再看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
这个字可太妙了。
本来可以用“到”“过”之类的字,但是“绿”字一用,那简直是神来之笔。
“绿”字让我们不仅仅是知道春天到了江南,还能看到江南一片生机勃勃、绿意盎然的景象。
就好像是春风像一个神奇的画家,拿着绿色的画笔,把江南的大地都涂抹成了绿色。
这个字把春天的那种活力和色彩都表现得淋漓尽致,比其他字不知道高明了多少倍。
二、炼意。
1. 什么是炼意。
炼意呢,就是诗人对整首诗的意境、思想进行精心的构思和提炼。
它不像炼字是聚焦在一个字上,炼意是从整首诗的宏观角度出发,让诗表达出一种独特的情感、哲理或者意境。
2. 例子解析。
在古诗中,炼字和炼意常常是相辅相成的。
一个精妙的字往往能更好地表达出诗人想要传达的意境和思想,而一个独特的意境和深刻的思想也需要精准的字来支撑。
它们共同构成了古诗的魅力,让古诗历经千年,依然在文学的星空中闪耀着独特的光芒。
中国古诗词中炼字炼句的例子
炼字炼句又称“炼词”。
修辞方法之一。
即根据内容和意境的需要,精心挑选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来表情达意。
据说宋代王安石《泊船瓜州》中“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初作“到”,又改为“过”“入”“满”等十余字,最后才定稿。
古人作诗,常常“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卢延让《苦吟》)何为炼字?所谓炼字,就是为了表达的需要,在用字遣词时进行精细的锤炼推敲和创造性的搭配,使所用的字词获得简练精美、形象生动、含蓄深刻的表达效果。
这种对字词进行艺术化加工的方法,就叫做炼字。
古人对炼字炼词都很重视。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杜甫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
——卢延让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贾岛曹雪芹写红楼梦是:“披阅十载,增删五次。
”一、唐朝的贾岛是著名的苦吟派诗人。
什么叫苦吟派呢?就是为了一句诗或是诗中的一个词,不惜耗费心血,花费工夫。
贾岛曾用几年时间做了一首诗。
诗成之后,他热泪横流,不仅仅是高兴,也是心疼自己。
当然他并不是每做一首都这么费劲儿,如果那样,他就成不了诗人了。
有一次,贾岛骑驴闯了官道。
他正琢磨着一句诗,全诗如下: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但他又有一处拿不定主意,那就是第二句中的“僧推月下门”"。
可他又觉着推不太合适,不如敲好。
嘴里就推敲推敲地念叨着。
不知不觉地,就骑着驴闯进了大官韩愈的仪仗队里。
韩愈问贾岛为什么乱闯。
贾岛就把自己做了一首诗,但是其中一句拿不定主意是用“推”好,还是用“"敲”好的事说了一遍。
韩愈听了,哈哈大笑,对贾岛说:“我看还是用‘敲’好,万一门是关着的,推怎么能推开呢?再者去别人家,又是晚上,还是敲门有礼貌呀!而且一个‘敲’字,使夜静更深之时,多了几分声响。
静中有动,岂不活泼?”贾岛听了连连点头。
他这回不但没受处罚,还和韩愈交上了朋友。
“推敲”从此也就成了为了脍炙人口的常用词,用来比喻做文章或做事时,反复琢磨,反复斟酌。
古诗炼字的例子
古诗炼字的例子
以下是14首“炼”字的古诗例子:
1.隐居寺,隐居山,陶公炼液栖其间。
出自唐代李白的《下途归石门旧居》
2.始闻炼气餐金液,复道朝天赴玉京。
出自唐代李白的《相和歌辞·凤吹笙曲》
3.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出自唐代李贺的《李凭箜篌引》
4.别来老大苦修道,炼得离心成死灰。
出自唐代白居易的《梦旧》
5.良工锻炼凡几年,铸得宝剑名龙泉。
出自唐代郭震的《古剑篇/宝剑篇》
6.于中炼就长生药,服了还同天地齐。
出自唐代吕岩的《绝句》
7.金丹一粒定长生,须得真铅炼甲庚。
出自唐代吕岩的《七言》
8.谁解长生似我哉,炼成真气在三台。
出自唐代吕岩的《七言》
9.百岁梦中看即过,劝君修炼保尊年。
出自唐代吕岩的《忆江南》
10.加添火候切防危,初九潜龙不可炼。
出自唐代吕岩的《敲爻歌》
11.鬓白只应秋炼句,眼昏多为夜抄书。
出自唐代杜荀鹤的《闲居书事》
12.玩影冯妃堪比艳,炼形萧史好争妍。
出自唐代皮日休的《奉和鲁望白菊》
13.不炼金丹不坐禅,不为商贾不耕田。
出自明代唐寅的《言志》
14.须知极乐神仙境,修炼多从苦处来。
出自清代袁枚的《箴作诗者》
1/ 1。
古诗词中的炼字艺术
绿杨烟外晓寒轻,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 春意闹 春意闹。 王国维<<人间词话>>中对 王国维<<人间词话>>中对 <<人间词话>> 红杏枝头春意闹” “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 字有这样一个评价, 著一 字有这样一个评价,“著一 境界全出” ‘闹’字,境界全出”,你 认为这个“ 用得好不好? 认为这个“闹”用得好不好? 为什么? 为什么?
关 于 炼 字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杜甫)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杜甫) 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卢延让) 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卢延让)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贾岛)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贾岛)
明确古诗中词语鉴赏主要内容 主要是指动词和形容词的鉴赏, 主要是指动词和形容词的鉴赏, 动词 的鉴赏 数词(重点鉴赏) 数词(重点鉴赏)
“红”又不单指花朵,还隐指了春 红 又不单指花朵, 天万紫千红的景象与色彩, 天万紫千红的景象与色彩,隐指 了春天众多无比美好的事物, 了春天众多无比美好的事物,隐 指了在春天里的喜悦心情。 指了在春天里的喜悦心情。“绿” 不单指绿叶, 不单指绿叶,还指将要到来的盛 表达了诗人的惜春伤春 夏,这里 表达了诗人的惜春伤春 之感。 之感。
赏析“感时花溅泪, 赏析“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 心 ”。 花鸟本是毫无感情可言, 析:花鸟本是毫无感情可言,这里 运用拟人手法 将其人格化了。 拟人手法, 运用拟人手法,将其人格化了。但 因感时恨别, 因感时恨别,使诗人见了反而泪落 心惊。这样以乐景衬哀情 乐景衬哀情, 心惊。这样以乐景衬哀情,就使哀 情更哀了。 情更哀了。
炼字的主要对象: 炼字的主要对象:
动 词:富有动态 生动形象
语不惊人死不休——古诗词中的炼字
炼字型
炼字:就是品味用得好的词语深藏的情感或品味其形 象生动的效果。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何处? 答题步骤:释含义(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描景象
(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点情境(点出该字烘 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语不惊人死不休
——古诗中的炼字
回顾上一堂课学习的内容
恰当准确地使用修饰语对表现内容和表达 作者的感情都有重要作用。
选词炼句也要注重动词性词语的选用。
本节课主要学习: 古代诗歌的炼字
古人对炼字、炼句的重视
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唐·卢延让《苦吟》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唐·贾岛《题诗后》 为求一字稳,耐得半宵寒。 ——清·顾文炜《苦吟》 吟成五字句,用破一生心。——唐·方干《贻钱塘县
晴景
王驾
雨前初见花间蕊,
雨后全无叶底花。
蝴蝶飞来过墙去, 纷纷
应疑春色在邻家。
“飞来”一词用词过于平淡,而“纷 纷”一词将一群蜂蝶的急切心情刻画 的淋漓尽致,生动活泼,富有感染力。
只有蜂忙蝶乱的侧写妙笔,才能动情 地表现出晚春雨后特有的美景。
周邦彦《满庭芳·风老莺雏》
风 老 莺雏,雨 肥 梅子,午阴嘉树清圆。 (幼莺在风中渐渐地老了,梅子经雨水而肥大
起来,午间,大树投下了清凉的圆影。)
“老”和“肥”本是形容词,但这里却 用作动词,暖风吹得小黄莺迅速长大, 充足的雨水,滋润着梅子也日渐肥 硕。,既写出了形态,也写出了动态。
蒋捷《一剪梅》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赏析:形容词“红”、 “绿”,活用作使动 词,诗人通过桃变红、 蕉叶转绿的动态,能 感觉到时间的推移, 时序的变化,抒发了 对时光流逝的惋惜, 青春易逝的伤感。
古诗中的“炼字”艺术例说_初二作文
古诗中的“炼字”艺术例说古人写诗,十分讲究炼字,常是"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下面就古诗的"炼字"艺术作一点简要介绍。
1、一字传情。
用凝炼的文字表达丰富的意思。
如"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尽:都。
着一"尽"字,写出了征人思乡的人数之多,伫立盼望的时间之长。
2、以动衬静。
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山居秋暝》)前一句写诗人所见:朗照的秋月,在松林间仿佛过了滤似的,分外皎洁,投下了斑驳陆离的光影,境界显得更加宁静。
后一句写诗人所闻:山泉格外清澈明净,它在山石上潺潺流淌,似乎还能听到它的叮咚的流水声。
用清泉流淌反衬"空山"的清幽。
3、化静为动。
如"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泊船瓜洲》)这个"绿"字写出了春风的气势、力量和作用,境界开阔,色彩鲜明,给人以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美感。
4、以动写静。
如"沙上并禽池上瞑,云破月来花弄影。
"(张先《天仙子》)月本是相对静止的,但因为有了云的飘动,将"月"也写得动起来了。
着一"破"字,写出明月冲破云层的动感。
"花"本也是相对静止的,但着一"弄"字,便将它写得摇曳多姿起来。
"弄"字意在点明:从云缝中探出头来的月亮,把月光洒在娇花上,像给娇花蒙上了一层轻柔的白纱,晚风轻轻地撩拨着含羞带娇的花。
花在月光的映照下摆弄着娇羞柔美的倩影。
"破"、"弄"两词,将云、月、花三种景物都人格化了,富有生命感。
5、以实显虚。
以有形显无形。
如"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五单元作文:古诗中的“炼字”艺术例说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五单元作文:古诗中的“炼字”艺术例说
古诗中的“炼字”艺术,是一种细致而又精妙的文学表现手法。
它通过结合某一个字的读音或意义,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对外部环境的感受,从而使古诗中更加灵动、生动。
比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中,他用“炼字”的艺术把自己的
精神状态表达得淋漓尽致:“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日”、“烟”、“瀑”、“尺”、“银”、“九”,这六个字,每一个字都有其独特的含义,
构成一幅美妙的画面,可谓“字字珠玑”,充分展示了李白的情感。
另外,杜甫的《江南》中,也有很多“炼字”的艺术:“春眠不
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春”、“晓”、“处”、“夜”、“风”、“花”,每一个字都有其特殊的含义,可以
把他的思想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通过“炼字”艺术,古诗可以更加生动形象地表达出作者的情感,从而使古诗更加精彩绝伦。
诗词的炼字 诗词炼字炼词作用
诗词的炼字诗词炼字炼词作用解炼字古人很讲究炼字,杜甫说:“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推敲”的贾岛说: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唐朝诗人卢延让《苦吟》诗云: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
那么古人经常在那些字上下功夫呢,一般在“五言诗的第三个字,七言诗的第五个字,这个位置一般是动词,当然也有炼形容词,虚词,名词,数词的。
炼动词,形容词,虚词,数词,名词的,这样看整首诗的内容意趣和作者的感情。
1、动词。
一个动词尤其是非动词活用为动词的词往往能够使全诗的语言生动形象,它常常是一首诗歌的诗眼。
如杜甫《春望》第三、四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溅”和“惊”是炼字,是使动词:花使泪溅,鸟使心惊。
春天来了,鸟语花香本应欢笑愉快,但现在国家遭受丧乱,一家流离分散,花香鸟语只能使诗人溅泪惊罢了。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中的“悦”字和“空”字,是非动词活用为动词的典型,一词活而全句活,全句活而全诗活。
另外还有大家很熟悉的“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的“闹”字,“云破月来花弄影”中的“弄”字。
“绿”字是形容词活用,“闹’和“弄”是拟人的手法。
无论动词活用,还是拟人,都起到了生动形象,化美为媚的效果。
2、形容词。
诗歌是社会生活的主观化的表现,少不了绘景摹状,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触其物,如历其境。
这种任务,相当一部分是由形容词来承担的。
我国古典诗词中炼形容词,有两种情况值得特别注意,一种是形容词的重叠运用,一种是表颜色的形容词于句首与句末的。
《诗经》和《乐府诗》喜欢用叠词,“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氓之蚩蚩,抱布贸丝”“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
唐诗宋词也不乏叠词,“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叠词不仅描摹出了事物的形象性,而且使诗句音韵和谐,舒缓连绵。
另一种情况,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中“直”和“圆”字,两字不仅准确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诗人真切的感受,画面开阔,意境雄浑。
2020高考古代诗歌鉴赏“炼字”题型解析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炼字”题型解析(一)回顾古人有关炼字的名言,从中体会炼字的重要性。
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
——卢延让求得一字稳,耐褥五更寒。
——欧阳修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贾岛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杜甫(二)炼字的定义炼字,指锤炼词语,指诗人经过反复琢磨,从词汇宝库中挑选出最贴切、最精确、最形象生动的词语来描摹事物或表情达意。
(三)体会诗人的炼字魅力炼动词1、示例:①“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饮酒》陶渊明)提问:将“悠然见南山”中“见”改成“望”,好不好?为什么?解析:“见”好。
两字意境不一样。
“见”是“无意中看见”,不经意间抬起头来看见南山,表达了整个诗句中那种悠然自得的感触,好像在不经意间看到了山中美景,符合“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种非常自然的、非常率真的意境,。
而“望”则显得有些刻意,不是那么自然。
②“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提问:此句中哪几个词用的好?请简要分析。
解析:“穿、拍、卷”。
穿,化静为动,写出山高峻;拍,描绘出水石相搏情状;卷,浪花四溅,狂澜奔腾起伏的景象。
整个画面雄伟壮丽,富有动感。
2、小结:动词的表达效果:赋予画面动态感,形象生动,意境特点更加鲜明炼形容词1、示例:①“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春夜喜雨》杜甫)提问:分析“润物细无声”中“细”字。
解析:一个“细”字,写出春雨脉脉绵绵,润物悄无声息的特点,写的是自然造化发生之机,最为确切。
②“春风又绿江南岸。
”(《泊船瓜洲》王安石)提问:此句中哪个词用的最好?请简要分析。
解析:“绿”写出了江南两岸在春风的吹拂之下一下子变得到处绿油油的画面,把春天这种生机勃勃的景象写活了。
作者借此景表达对家乡无限思念之情。
2、小结:形容词的表达效果:突出事物的特征,营造氛围,体现意境。
炼数词1、讲解:齐己《早梅》的“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
”郑谷将“数”改为“一”,因为题为“早梅”,如果开了数枝,说明花已开久,不能算是“早梅”了。
诗歌鉴赏-炼字
诗歌鉴赏――炼字1、炼动词。
例2:苏轼“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穿,化静为动,拍,不用击打,有面积,更有气势;卷,不用激或者掀,形态比较美,与下文“江山如画”对应。
例3:陶潜“悠然见南山”。
“见”字用起来更能达意。
“例4:分析“云破月来花弄影“的艺术描写特色。
2、炼形容词。
有两种情况值得注意,一种是形容词的重叠运用,一种是形容词的活用特别是活用作动词。
例5:“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炼字的关键就在于去“飞来”而改为“纷纷”,因为只有蜂忙蝶乱的侧写妙笔,才能令人动情地表现出晚春雨后特有的美景。
例6:蒋捷“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例7、周邦彦“风老莺雏,雨肥梅子”3、炼数量词。
例1:“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4、炼虚词。
(三)炼字题的语言表述:解题格式品味关键词句:含义+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炼字类答题: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有什麽作用?或与其它某字比较提出优劣问题。
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
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南浦别白居易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答:同意。
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
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
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骤二)。
只一“看”字,就淋漓尽其所有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三)。
过香积寺王维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古诗中的炼字方法
古诗中的炼字方法
古诗中的炼字方法有多种,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三种:
1.锤炼动词:动词在诗歌中有画龙点睛之效,能够生动形象地展现诗歌的意境
和情感。
例如,李白的《塞下曲》中“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二句,其中的“随”和“抱”这两个字都炼得很好,通过精准的描绘,展现了边塞军人的艰辛和紧张。
2.推敲名词:对于名词的选用,也需要经过锤炼。
恰当的名词能够形象生动地
表达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例如,苏轼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三句中,诗人选用的“穿”、“拍”、“卷”等字眼,形象生动地描绘了自然景观的壮美。
3.善用修饰词:修饰词能够增强诗歌的表达效果,使诗歌更加生动有趣。
例如,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悠然”二字,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闲适和自在。
总的来说,炼字的过程就是挑选恰当、精准、生动的字词来表达诗人的情感和意境。
诗歌语言鉴赏之炼字、炼句
叠用的形容词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①叠词之妙在于增强诗歌的韵律感。 ②从感情 上,抒情主人公从晨起临风开始,便觉万般惆怅, 百无聊赖。于是寻寻觅觅,希望寻找点什么以排 遣自己的寂寞。可寻觅的结果却是满目萧条,冷 冷清清,所以本想消减的忧愁反更增一层,而变 得凄凄惨惨戚戚了,因此叠词的另外一个效果就 在于可加强感情的表达。
(2013年福建卷) 送何遁山人归蜀 [宋」梅尧臣 春风入树绿,童稚望柴扉。 远壑杜鹃①响,前山蜀客归。 到家逢社燕,下马浣征衣。 终日自临水,应知已息机② (——选自《宋诗精华录》) 【注】①杜鹃:又名子规。②息机:摆脱琐事杂 务,停止世俗活动。 (1)请简要分析首句中“绿”字的妙处。(2分) (1)“绿”指变绿,活用为动词,写出了
拟声词
例: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qīn] 不耐五更 寒. (《浪淘沙》李煜)
分析:“潺潺”一词拟春雨之声,使读者如听 春雨之淅沥,想起乍暖之还寒。冷雨淅沥,落在 帘外,听在耳边,冷在心中,而这位亡国之君的 家仇国恨便立刻涌上心头,所以,拟声词的作用 就在于可以使诗文生动、形象,让人有身临其境 之感。
• (2013年湖南卷) 钓船归 贺铸 绿净春深好染衣。际柴扉。溶溶漾漾白鸥飞。 两忘机。 南去北来徒自老,故人稀。夕阳长送钓船归。 鳜鱼肥。 简析首句中“净”字的妙处处。(3分) • 参考答案: “净”纯净之意, 巧妙展现 绿色纯粹,春天的绿色是染衣的天然好材料 。浓烈春意触近柴扉。水波荡漾,白鸥飞舞 了绿色纯粹,春意浓郁的景象。暮春时节 ,眼前的景象让白鸥和“我”都忘却机心(与世 芳菲凋尽,“绿”成了自然的主色调的情 无争)。看着南来北往的行人,只有“我”独自 景,委婉道出词人内心的纯净。 老去,故人渐渐离去。夕阳西下,湖面晚霞 遥送(我的)渔船回家,水中鳜鱼正肥。
浅谈古诗赏析中的炼字
古诗炼字一、概述所谓炼字,就是为了表达的需要,在用字遣词时进行精细的锤炼推敲和创作的搭配,使所用的字词达到简练精美、形象深动、含蓄深刻的表达效果。
这种对字词进行艺术化加工的方法,就叫炼字。
炼字的作用或效果主要在于:1.动词——富有动态,生动形象,写活画面,传递感情。
2.形容词——形象真切,营造氛围,体现意境。
3.数词——具体真实,符合情境;夸张渲染。
4.虚词——疏通文气、开合呼应。
5.叠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起强调作用。
二、炼字的分类抓准特殊词语——动词、形容词、数词、虚词、叠词等,常考的是形容词和动词1.形容词往往展现描写对象的色彩或状态,同时恰当的形容词也能直接展现作者的情状,反映其思想情感。
(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直”写出烽烟之劲拔、坚毅,“圆”给人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这两字不仅准确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诗人真切的感受,把孤寂的情绪巧妙地融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之中。
(2)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杜甫《春夜喜雨》)一个“细”字,写出春雨脉脉绵绵,润物悄无声息的特点,写的是自然造化发生之机,最为确切。
2.动词展现的动态既可以表现所写对象的特点,又可以借助作者的行动,来表达出思想情感。
(1)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宋祁《玉楼春·春景》)“闹”字在诗句中与“红杏”和“春意”组合在一起时,表现的正是春意盎然,春光烂漫之意。
此处运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春光无限的意境之美。
(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饮酒》)“见”是“无意中看见”,不经意间抬起头来看见南山,表达了整个诗句中那种悠然自得的感触,好像在不经意间看到了山中美景,符合“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种非常自然的、非常率真的意境。
(3)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贾岛《题李凝幽居》)“敲”字,据说是在韩愈的指导下由“推”改为“敲”的,此一改,境界全出,以动衬静,突出了夜的幽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中的炼字
古人写诗,甚为看重炼字。
关于炼字,许多诗人都有切身的体会。
比如卢延让在《苦吟》中说:“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
”这是为求一个字的稳妥而付出的苦思。
再如方干的《赠路明府》:“吟成五字句,用破一生心。
”相比之下,这是用尽一生的心力了。
大诗人杜甫也说过“语不惊人死不休”,由此可见对于字句的锤炼。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
‘云破月来花弄影’,著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
”杏花开了,“闹”字原本形容花开之繁,但却渲染出春意的热闹。
从而为下文张本,表明要尽享欢娱,而不必吝惜金钱。
月光从云层中穿出来,照在花枝上。
一个“弄”字,很能写出花影随着月光而变幻,也表明心神的恍惚。
贾岛那个推敲的典故是为人熟知的,也与炼字有关。
其《题李凝幽居》中说:“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原本拿不定用“推”还是用“敲”,后经韩愈改定为“敲”。
从表现上说,是以动衬静。
不过朱光潜在《咬文嚼字》中说:“究竟哪一种意境是贾岛当时在心里玩索而要表现的,只有他自己知道。
如果他想到‘推’而下‘敲’字,或是想到‘敲’而下‘推’字,我认为那是不可能的事。
所以问题不在‘推’字和‘敲’字哪一个比较恰当,而在哪一种境界是他当时所要说的而且与全诗调和的。
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情感上‘推敲’。
”这虽是从创作的角度来说的,但也相通于鉴赏。
古诗鉴赏中,所炼之字的表现如何,要着眼于全篇的意境,离不开诗人的思想感情。
炼字,就是要着眼于字词的表现力。
比如王维的《过香积寺》:“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其中“咽”字,写山中泉水为岩石所阻,因而发出呜咽之声。
再就是“冷”字,由于山林幽暗,照在青松上的日色又显得阴冷。
这里“咽”与“冷”都是动词,分别写泉水流过岩石之难与日光使得松色变冷。
再如杜甫的《蜀相》:“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一个“自”字,表明春草自绿,无关人事。
一个“空”字,写鸟的自鸣,也是无关人事。
如此,便从环境或背景上显出一种冷寂凄清来。
又如齐已的《早梅》:“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诗中的“一枝”原为“数枝”,为诗人郑谷所改,作者尊之为一字师。
很显然,这里用“一枝”显然更为切题。
即照应标题中早梅之义,可形容梅花开放之早。
而炼得好的字,自然就成了诗眼。
如宋代胡仔所说:“诗句以一字为工,自然颖异不凡,为灵丹一粒,点铁成金也。
”比如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其中“绿”字,也是几番苦思才改定的。
这里的“绿”活用为动词,确乎给人一种绿满江南、春意盎然之感。
从诗意上说,则又激发出诗人的归思来。
再如秦观的《满庭芳》:“山抹微云,天粘衰草,画角声断谯门。
”其中“抹”字状淡云掩映山峦,很能体现炼字之工,苏轼还戏称秦观为“山抹微云君”。
又如朱淑真的《秋夜》:“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诗眼为“凉”,颇能表现秋气之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