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炼字篇

合集下载

古诗炼字范文

古诗炼字范文

古诗炼字范文
古诗炼字是一种古代文人常用的修辞手法,通过对诗句中的字句进行炼取、提炼,以达到表达更加精炼、深刻的含义。

古诗炼字范文中的诗句常常富有哲理,充满了对人生、情感、自然等方面的思考和感悟,因此深受读者喜爱。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篇古诗炼字范文:
《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炼字范文:
白日依山尽,山川襟带,日月如梭,时光如梭,岁月如梭,白发苍苍。

黄河入海流,河水滔滔,波涛汹涌,江河滚滚,激流勇进,勇往直前。

欲穷千里目,目光如炬,心灵如镜,思维如镜,洞察万里。

更上一层楼,楼台云深,高瞻远瞩,展望未来,前程似锦。

这是一首经典的古诗《登鹳雀楼》,通过炼字范文的方式,将
诗中的意境和哲理进一步深化和挖掘,使诗句更加富有内涵和意蕴。

通过炼字范文,我们可以更好地领略古诗的魅力,感受到其中蕴含
的深刻哲理和情感。

古诗炼字范文不仅可以增加诗句的艺术感和表现力,更重要的
是能够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在阅读古诗炼
字范文时,我们不仅可以欣赏到古诗的美妙之处,更能够从中汲取
到人生的智慧和哲理,让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和领悟生命的意义和
价值。

古诗炼字范文是一种对古诗进行深度解读和延伸的方式,通过
对诗句中的字句进行提炼和加工,使诗句更加精炼、深刻,更具有
启发人心的力量。

希望大家在阅读古诗炼字范文时,能够深刻领悟
其中的哲理和情感,感受到古诗的魅力和力量。

中考34首古诗词炼字大全

中考34首古诗词炼字大全

中考34首古诗词“炼字”大全1、《渔家傲秋思》长烟落日孤城闭中“异”字用的好,它统领全词,写出大雁南飞,边声四起,孤城落日等一系列景物,与内地景物截然不同,“雁去”边声“长烟”落日“孤城”渲染西北边塞的荒凉,暗示出将士们的思乡之情。

2、《观沧海》(1)后两行诗句中的“若”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有助于表明大海吞吐日月星辰是作者的想象之景(或主观感受),体现诗人的博大胸怀(或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

(2)秋风萧瑟洪波涌起中的“涌”字用得好,生动形象的展现了大海波涌连天的气势,营造了壮阔的意境。

3、《饮酒》(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用得好,为什么?“见”字写出了诗人采摘菊花无意中看到南山时的欣喜之情,符合作者“悠然”的情趣。

(2)“悠然见南山”中的“悠然”一词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心境?答:“悠然”写出了诗人那种恬淡、闲适的心情(3)能否把“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改为“望”字?为什么?答:不能。

“见”表现的不是诗人对山的有意观望,而是在采菊时山的形象无意中映入眼帘的状态4、《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辅”示例:形象地写出了三秦大地护卫着长安的景象,气象雄伟,使诗歌开篇意境开阔。

“望”示例:将相隔千里的京城和蜀地联系起来,表达了对友人的惜别之情。

5、《次北固山下》(1)“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历来脍炙人口,“生”和“入”用得很妙,请说说妙在何处答:“生”“入”采用拟人手法,将“日”和“春”人格化,赋予它们人的意志和情思,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中蕴含哲理(2)“风正一帆悬”的“悬”字,用得极妙,请简析。

悬是笔笔直直地高挂的样子,作者以小景呈现了平野开阔、和风吹拂、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等大景。

(3)“阔”用得好,因为它直抒胸意地表达了春潮把江岸变得渺远无际,造成视野十分开阔的强烈感受,生动传神地表现出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美景,且读起来与“悬”字相对应,声调也更为响亮6、《使之塞上》(1)本诗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句历来为人称道,句中的五个形容词富有表现力,请任选一个加以赏析。

古诗炼字篇

古诗炼字篇

3、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李白《独坐敬亭 山》) 3、“尽”与“闲”把读者引入一个寂静的世界: 仿佛是在一群山鸟的喧闹声消除之后格外感到清 静,在翻滚的厚云消失之后,感到特别地清幽平 静,写动见静,以动衬静,烘托出诗人内心的孤 寂。
探究园地
题玉泉溪 【唐】湘驿女子 红叶醉秋色,碧溪弹夜弦。 佳期不可再,风雨杳如年。 【问】你认为诗中哪一个字最为精练传神。试简 析之。 醉:①写出了秋色的浓艳。 ②连缀起“红叶”和“秋色”两词,将不可触摸 的秋色,写得真切可感。 弹:①写出了溪流声富有音乐性。 ②以动写静。将万籁俱寂的夜色烘托得更加 幽静。 ③运用拟人,赋予玉泉溪人的情态。生动形象。
还原语序
1.主语后臵。 崔颢《黄鹤楼》诗: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晴川(晴朗的原野上)汉阳树历历(可数), 鹦鹉洲芳草萋萋”,“汉阳树”和“鹦鹉洲” 置于“历历”、“萋萋”之后,看起来好象 是宾语,实际上却是被陈述的对象
2.宾语前臵。辛弃疾《贺新郎》词:
“把酒长亭说。看渊明、风流酷似,卧
规律方法总结
诗歌中的关键词 1、谓语动词,特别是具有多重含义的动词。 2、修饰语:大部分为形容词,它在诗词鉴赏中 也是关注的重点对象。 3、特殊词:在诗文中,有一些词本身与众不同,读者 能很快找到它们。 叠词,拟声词,表颜色的词 4、改变词性(词类活用): 中国古代诗人为了炼字、炼意的需要,常常改变了诗 词中某些词语的词性。
几半 点篙 早流 梅水 何夜 处来 春雨 。,
一半 树篙 早流 梅水 何夜 处来 春雨 。,
元遗山认为既指明了“
一树” , 就不能又说表疑问的“ 何处” , 同时,一树梅花也绝非早梅,于是 他就把“ 一树” 改为“ 几点” , “ 几点” 本身并没有什么奇特之 处,但用在这里描绘逐水而流的梅 花,却符合生活的真实,也使全诗 气机流畅,韵味平添。

诗词中如何炼字?

诗词中如何炼字?

诗词中如何炼字?写诗词讲求表现技巧以体现⽴意。

即通过⾸尾照应、⼀线贯穿、明暗结合等结构⽅式,描写、叙事与抒情的选⽤和安排,以及语⾔、修辞等表现⼿段来突出主旨。

举例如:李⽩的《望庐⼭瀑布》⽇照⾹炉⽣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此诗是咏歌庐⼭瀑布之神奇壮美。

为了突出这个主题,李⽩在表现技巧上进⾏了精巧的设计:据《太平寰宇记》:⾹炉峰“在庐⼭西北,其峰尖圆,烟云聚散,如博⼭⾹炉之状”。

也就是说⾹炉峰形状像⾹炉,聚散的烟云⼜像点燃的⾹烟。

诗⼈抓住这⼀特征,让它和飞溅⽽下的瀑布形成强烈的⽐衬:⼀个是冉冉上升的⾹烟,⼀个是飞流直下的瀑布,⼀上⼀下,互相映衬,⽽且都有强烈的动态感,并显得⼗分神奇。

只因为由此两句,下⾯两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才有着落和依据:⾹炉峰上冉冉升腾的⾹烟,就像是天地间正在祭祀的⼀只⼤⾹炉,这才会“疑是银河落九天”;有了眼前飞悬的挂前川的瀑布,才会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动感。

“遥看瀑布挂前川”这类叙述性句⼦也经过精⼼锤炼,为主题服务。

到过庐⼭看过瀑布的⼈都知道,站在李璟读书处的观瀑亭前看到的庐⼭瀑布实际有两条,⼀条叫马尾瀑,⼀条叫⼈字瀑,但⽆论那条瀑布都与⾹炉峰⽆关:马尾瀑在鸣皋峰上,⼈字瀑在鹤鸣峰上,两峰均在⾹炉峰后。

诗⼈描绘叹赏的就是鹤鸣峰上的⼈字瀑。

但是,如据实来写,马尾⽆论如何也⽆法和飞溅⽽下的瀑布形成强烈的⽐衬,也缺乏⾹炉上冉冉升腾的⾹烟那种神奇,因此必须和⾹炉峰挂钩。

于是,诗⼈想出个妙招:“遥看”⽽且是“前川”。

这样,既不会犯地理常识的错误,⼜很好表达了主题。

同时表现技巧来体现⽴意。

那么,什么是炼句与炼字?⼜该怎样正确处理炼字、炼句与炼意关系?炼句:在写作时斟酌语句,使简洁优美:同时要写好诗⽂,还须炼字。

炼字:写作时推敲⽤字。

⼀、⼒求“语意两⼯”。

⼀⾸好的诗歌,“意”要好,“语”也要好。

写诗当然先要强调“⽴意”,但同时也要有好的语⾔:“有意⽆词,锦袄⼦上披蓑⾐矣”(吴乔《围炉诗话》)。

诗词鉴赏——炼字

诗词鉴赏——炼字

孤雁 (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提问】古人有“一诗之眼”的说法。 这首诗的“诗眼”是哪个字?以颔联为 例,说说是如何体现诗眼的?
(步骤一)1.点出诗眼,并释义。
诗眼是“孤”,即孤独之意。
参考
(步骤二) 2.紧扣诗眼,解释句意。
例文
菩萨蛮
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 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1.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请简要分析“空”字在表情达 意上的作用。
答案:(1)“空”字是白白的意思,主人公久久地站立 在石阶前,感到的只是一片空茫。玉石的台阶上,徒然侍 立盼望。(2)这个字绘声绘色、精炼传神地为我们描绘 了一幅寂寞惆怅的画面。(3)“空”字是主人公内心的 独白和描摹,是上片所勾画的景物感染下的必然结果。 (4)这个字更好的抒发了词人在客观现实中找不到人生 归宿的无限落拓惆怅的愁绪。
2.炼诗眼的字
所谓“诗眼”,是指一首诗(词)或某联、 某句中最能体现诗人思想观点、情感态度 的具有概括性、生动性或情趣性的能笼罩 全篇、全联、全句的词语。
常见的命题形式: ①请分析第×联的诗眼是什么?为什么? ②本诗的诗眼是什么?,为什么
全诗“诗眼”答题步骤: 第一步:指出诗眼(作为诗眼的词) 第二步:分析作用:(表现情感,营造意境、诗歌结 构) 第三步:分析内容:列举全诗围绕该字写了哪些内容。
炼字角度
3.炼以动衬静的字
【答题步骤】 (1)指出诗句中动态和静态的景物,结合词语分析。 (2)分析动景和静景各自所写的内容。 (3)分析动静结合在写景中的关系及其作用。

诗歌鉴赏之炼字

诗歌鉴赏之炼字

炼字鉴赏 一、这个字或者词有没有构成语法现象,有 没有用到什么修辞手法。(这些修辞手法以词类 活用为主,多数情况用作动词。修辞手法则以拟 人,比喻,通感等为主。当然还可能出现化动为 静等表达技巧。) 二、这个词的使用,表达出了什么样的意境。 三、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或者哲理。后 两者往往是合为一体的。
课堂练习 读下面的诗,完成练习。 旅次寄湖南张郎中 戎 昱 寒江近户漫流声,竹影当窗乱月明。 归梦不知湖水阔,夜来还到洛阳城。 前人评说,“归梦”是这首诗的诗眼。诗中 写“归梦”突出了什么?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 为什么?
课堂练习
蜀相(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三、以分析作品中的关键词语怎样统领全篇 的方式考查
提 问 方 式
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哪个字可以统摄全篇?
解答分析:古诗讲究构思,往往一个 字或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定下全诗 的感情基调,统领全诗的主旨,分析 关键词必须围绕全诗进行赏析。
夜归
(宋· 周密)
夜深归客倚筇(qiónɡ)行, 冷燐依萤聚土塍(chénɡ)。 村店月昏泥径滑, 竹窗斜漏补衣灯。
【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 南游岳阳而作此诗。
【提问】诗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 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你认为哪一 句更妙, 为什么?
参考答案
(步骤一) “雁引愁心去”好。 (步骤二) 这一句写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下 句写君山有情为诗人衔来好月,愁去喜来,互相 映衬。 它运用了拟人手法,写出了李白流放遇 赦的高兴心情。 (步骤三) “引愁心”比“别秋江”更富有感情色 彩,想象更奇特,更新颖,与后一句对仗映衬, 更显生动活泼、情趣盎然。 (回答“雁别秋江去”,言之成理亦可) 。

古诗炼字篇

古诗炼字篇

古诗炼字篇原文:《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一、衍生注释:“绿”字在这里作动词,意为吹绿。

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春天到来后,江南大地一片生机勃勃、绿意盎然的景象。

二、赏析:这首诗以景抒情,通过描绘江南春天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堪称千古佳句,一个“绿”字,把看不见的春风转换成鲜明的视觉形象,极具表现力。

诗人站在瓜洲渡口,望着远处的钟山,心中满是归乡的渴望。

那明月何时才能照着我回到家乡呢?这种问句的形式,更加强化了诗人的思乡之切。

三、作者介绍: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他在文学上具有很高的成就,其诗歌擅长于说理与修辞,晚年诗风含蓄深沉、深婉不迫。

四、运用片段:“春天到了,校园里的树木‘春风又绿江南岸’,一片生机勃勃。

同学们在这样美好的环境中学习,充满了活力。

”原文:《鸟》谁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

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

一、衍生注释:“道”意为说。

“微”指轻微、微不足道。

二、赏析:这首诗语言质朴,寓意深刻。

诗人开篇就反问“谁道群生性命微?”强调了生命的平等和珍贵。

后两句则以鸟妈妈和幼鸟的亲情为切入点,劝诫人们不要伤害鸟儿,充满了慈悲和关爱。

整首诗以小见大,发人深省。

三、作者介绍: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

四、运用片段:“公园里,一个小孩正要拿弹弓打鸟,旁边的大人赶紧制止道:‘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

鸟儿也有亲情,咱们可不能伤害它们。

’”原文:《题李凝幽居》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一、衍生注释:“敲”字在诗中生动地表现出僧人来访时的有礼和小心翼翼。

二、赏析:此诗描绘了李凝幽居的宁静氛围。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这一联尤为著名,“敲”字的使用,在寂静的月夜中增添了声响,更显清幽。

中考语文古诗鉴赏之炼字篇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中考语文古诗鉴赏之炼字篇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
卧看满天云不动பைடு நூலகம்不知云与我俱东。
注:此诗写于诗人进京待选的路上
你认为首句中的 “飞 ”用得好不好?请说说理由。 (答题规范)
答题步骤:
(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运用了什么手法,
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古诗鉴赏之炼字
回顾古诗鉴赏之意象意境方法: (1)捕捉意象,把握特点( 2)联系背景,
发挥想象( 3)体味意境,体会情感
一、学习目标: 1、通过对诗歌的赏析,提高对诗歌语言的鉴赏能力,从整体把 握诗歌情感。 2、在练习、修正、总结的过程中熟练并掌握诗歌的炼字解题技巧。
二、学习过程:
(炼景) “ ”
字不仅烘托出灯火的繁盛,而且传达出一种喧闹欢乐的节日气氛。
(炼意)
“ ”字契合了波浪的特点,茫茫江面上浮现出辉煌璀璨的灯船,
(炼景)仿佛突然涌现
的一座蓬莱仙岛,使人恍入仙境,亦真亦幻, 亦虚亦实, 生动地表达了发现灯船的人们那种
惊讶赞叹之情。 (炼意)
( 3)
襄邑道中 (宋 陈与义)
2、 “红旗直上天山雪 ”一句表现了从军将士怎样的精神? 答:
题春晚 (周敦颐) 花落柴门掩夕晖,昏鸦数点傍林飞。 吟余小立阑干外,遥见樵渔一路归。
1、这首诗中哪一句话交待了诗人观景的立足点? 答: 2、诗人描写昏鸦时为什么 “点 ”而不用 “只 ”?说说你的理解。 答:
(6 )
端居
(李商隐 )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
2.诗人炼字有什么好处? ( 1) 使刻画的意象更准确生动 (2) 使描摹的意境更富有韵味 (3) 使表达的情感更真切感人

诗歌鉴赏之炼字

诗歌鉴赏之炼字

1炼动词
华子岗 裴迪 日落松风起,还家草露晞。 云光侵履迹,山翠拂人衣。
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 指一句诗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后两句的 “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简要赏析。 答:这首诗后两句的“诗眼”分别是“侵”和“拂”。“ 侵”指云光追逐诗人的足迹,不仅写出了夕阳下诗人一 步一步下行的情景,也写出了夕阳余晖逐渐消散的过程 。“拂”字增强了动感,写山色好似轻拂诗人衣衫,描 写出山色的青翠可爱,柔和多姿。(释字义,描景象) 这两个动词运用了拟人手法,使云光山色获得了生命 ,表现了他们对诗人眷恋不舍的深情,折射出诗人对华 子岗的喜爱与留恋。(表感情)
练习4
端居①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①端居:闲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称。 这首诗第二句中的“敌”可否换成“对”或其它词?请简述理 由。 【答案】不能换成“对”或其它词。 [步骤1]敌,不仅有对的意思,还有抵挡、承受的意思。(释含 义) [步骤2]用“敌”字不仅突出“空床”与“素秋”默默相对的 寂寥清冷的氛围,而且表现出空床独寝的人无法承受“素秋 ”的清冷凄凉的情状。(描景象) [步骤3]“敌”字传达出寂寥、凄寒的意境,同时抒发了诗人心 灵深处难以言状的寂寥凄怆之情。(点情境)而用“对”或其 它词难以达到这种表达效果。
设问方式 1、某一联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简要 赏析。 2、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3.诗中的某个词用得好不好?为什么? 4、这首诗某句中某字可否换成另一字?请简述理由 5.这个词与另一个词比较哪个更好?为什么? 6、诗歌的诗眼是什么?鉴赏它的妙处。 7、某个词语或某个字被认为是全诗的关键,你同意 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古诗炼字

古诗炼字

— 《 月 》
杜 甫
世事洞明皆学问 人情练达即文章
• •

• •

• •
1.在古汉语中,某些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又可以灵活运用,临时改变它的基本功能,在句中 充当其它类词。词的这种临时的灵活运用,就叫做词类活用。 2.种类:名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数量词活用为动词,使动用法,动词的使动用 法,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名词的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名词的意动用法。 3.动词的提炼是古诗炼字的主要内容。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陶潜“悠然见 南山”的“见”字,张先“云破月来花弄影”的“弄”字,宋祁“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 字,尽人皆知。 4.“绿”形容词用作动词。表现了对春天美景的生动形象、富有色彩感和感染力的描绘 5.诗人(题名叫《饮酒》,自然是一位微醺的、飘飘然忘乎形骸的诗人)在自己的庭园中随意 地采摘菊花,偶然间抬起头来,目光恰与南山(即陶之居所南面的庐山)相会。“悠然见南山 ”,按古汉语法则,既可解为“悠然地见到南山”,亦可解为“见到悠然的南山”。所以,这 “悠然”不仅属于人,也属于山,人闲逸而自在,山静穆而高远。在那一刻,似乎有共同的旋 律从人心和山峰中一起奏出,融为一支轻盈的乐曲。 另一种版本,“见南山”的“见”字作“望”。最崇拜陶渊明的苏东坡批评说:如果是“ 望”字,这诗就变得兴味索然了。东坡先生非常聪明,也很懂得喝酒的妙处,他的话说得不错 。这里不能作“望”,是因为“望”是有意识的注视,缺乏“悠然”的情味。还可以深一步说 :在陶渊明的哲学观中,自然是自在自足无外求的存在,所以才能具足而自由;人生之所以有 缺损,全在于人有着外在的追求。外在的追求,必然带来得之惊、失之忧,根本上破坏了生命 的和谐。所以,在这表现人与自然一体性的形象中,只能用意无所属的“见”,而不能用目有 定视的“望”。 6.“云破月来花弄影”成了传诵千古的名句,由于“花弄影”之“弄”是将人的感情、动作移 之于花,表现出花的精神、活力,故被王国维《人间词话》赞为:“着一‘弄’字而境界全出 矣。”这句权威性的评语充分说明了其遣词造句之功力。 此词闻名于世的主要原因还是善于炼字。作者在词中正是通过“花弄影”开拓了美的境界,使 全词为之生辉。

34首古诗炼字赏析大全

34首古诗炼字赏析大全

34首古诗炼字赏析大全1、《观沧海》.“涌”字既写出了沧海惊心动魄的声势,也写出了作者的惊叹和赞美。

“观”字起到统领全篇的作用,体现了这首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的特点。

“若”,是好像的意思。

突出曹操有宏伟的政治抱负,有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有对前途充满信心的乐观气度。

2、《次北固山下》:“阔”字既写出了江水之势,又写出春天已到,大地回春,冰雪消融,春意已浓的景象。

”悬”是笔笔直直地高挂的样子,作者以小景呈现了平野开阔、和风吹拂、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等大景。

“生”“入”拟人手法的运用形象的写出了夜退日出、冬去春来的变化更有动感和情趣,宣告了春天的来临,透出勃勃生机和积极、乐观、向上的感情。

揭示了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的哲理。

3《使至塞上》:“直”字,表现了大漠孤烟的劲拔、坚毅之美;“圆”字,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含蓄地写出了作者孤寂、抑郁、落寞的情怀。

“孤”写出了景物的单调。

“长”表现了作者深切的感受。

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中“尽”从视觉上点明是暮春时节,含飘零之感,“啼”从听觉上渲染悲凉之意、离别之恨,从视听两方面营造一种凄清哀伤的氛围,为下文抒情做铺垫。

5、《望岳》“钟”是积聚、汇聚的意思,将大自然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泰山的神奇秀丽;“割”字写出了高大的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形成晨昏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观,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6、《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个“怒”字,把秋风拟人化,从而使下一句不仅富有动作性,面且富有浓烈的感情色彩。

“怒号”写风势之大,“卷”“三重”写受害之重。

“三重”不是确数,是“多重”的意思。

下面“飞”“洒”“挂胃”“飘转”“沉”等动词细致地写出了风吹茅草的情状,读者不难体味出诗人焦灼、苦痛的心情。

7、《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诗人以“春风”使梨花盛开,比喻“北风”使雪花飞舞,“忽如”二字用得神妙,不仅写出“胡天”变幻无常,大雪来得急骤,也传神地写出了诗人的惊奇与好奇。

高考诗词炼字之叠词(8首诗歌详解)

高考诗词炼字之叠词(8首诗歌详解)

高考诗词炼字之叠词(8首诗歌详解)沈德潜曾言:“古人不废炼字法,然以意胜,而不以字胜。

故能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

”从诸多诗例来看,成功的炼字都是和炼意紧密结合在一起的。

当代学者李元洛说:“炼字,就是使“意”——作者主观的情思和作品所表现的生活具体化、生动化、纵深化与美学化。

”古诗词,由于篇幅的限制,对语言的精炼追求,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我们形象地把它称之为“炼字”。

杜甫甚至说:“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炼,是一个汉字,本义为用火烧制或用加热等方法使物质纯净、坚韧、浓缩,放到语言表达上,就是倾尽全力、用心用情、刻意求精。

每一个诗人、词人,在汉字的星空,挑选着那个最合心意,最富表现力的词汇,来表情达意。

卢延让为了“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贾岛更夸张地说:“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其中的付出,收获的神奇,个中滋味,让我们心生向往。

诗词中,无论绘景摹状,还是人物刻画,都离不开形容词来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触其物,如历其境。

01形容词重叠使用描摹更加细腻,音韵舒缓和谐,朗朗上口。

《诗经》和《乐府诗》喜欢用叠词,“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氓之蚩蚩,抱布贸丝”“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

《登高》唐代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颔联:诗人望着茫无边际、萧萧飘下的落叶,奔流不息滚滚奔腾的长江水。

“萧萧”“滚滚”让我们仿佛听到落木窸窣之声,看到长江汹涌之状,触发联想,浮现画面,真切地感受到作者传递出的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一片悲凉,一声感怆。

《声声慢·寻寻觅觅》宋代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中考古诗词曲40首(炼字、修辞、哲理、典故、画面)

中考古诗词曲40首(炼字、修辞、哲理、典故、画面)
甫赋壮词以寄
之》)
“可怜”在这里指可惜,与之前的梦境形成鲜明对比,情感
由雄壮变得悲壮,充满了词人壮志难酬的抑郁、愤慨。
瀚海阑十白丈冰, 愁云惨淡万里凝。 (《白雪歌送武判 官归京》)
“愁” “惨淡”两处,刻回了塞外苦寒之景,写出了诗人对
友人长途跋涉的担忧之情。
【副词】
诗/词句
赏析
怀旧空吟闻笛赋,
到乡翻似烂柯人。
“悠悠” 一语双关,既指时间之漫长久远,又指词人思绪之
无穷。
莫笑农家腊酒浑,
丰年留客足鸡豚。
(《游山西村》)
“莫笑”(动词)二字,道出了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赏;
“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待客人尽其所有的盛情。
浩荡离愁白日斜,
吟鞭东指即天涯。
(《己亥杂诗》)
“浩荡” 一词将“离愁”形象化、动态化,形容“离愁”的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泊秦淮》)
“犹”将历史、现实和想象中的未来联系起来,暗示晚唐 统治者正重蹈覆辙,走前亡国,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 关切和忧虑,凸显出诗人的忧愤之情。
小住京华,
早又是中秋佳节。
(《满江红(小住京
华)》)
“又”字体现出词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北风卷地白草折,
胡天八月即飞雪。
(《观沧海》)
“观”字统领全篇,是全诗的线索,下文由“观”字展开,
写登山所见。
老夫聊发少年狂,
左牵黄,右擎苍。
(《江城子・密州出
猎》)
“狂”字贯穿全第
情基调。
;统摄全词,奠定r全词纵情、豪迈的感
《破阵子•为陈同
甫赋壮词以寄之》
“壮”是这首词的风格特色,开篇就壮怀激烈,接着写战场 上的情景,可谓豪情万丈。结尾抒发壮志,最后一句的“可 怜白发生”,暗指壮志难酬,给“壮词”增加了慷慨悲凉的 色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几半 点篙 早流 梅水 何夜 处来 春雨 。,
一半 树篙 早流 梅水 何夜 处来 春雨 。,
❖元遗山认为既指明了“ 一树” , 就不能又说表疑问的“ 何处” , 同时,一树梅花也绝非早梅,于是 他就把“ 一树” 改为“ 几点” , “ 几点” 本身并没有什么奇特之 处,但用在这里描绘逐水而流的梅 花,却符合生活的真实,也使全诗 气机流畅,韵味平添。
《春夜喜雨》“晓看红湿处,
花重锦官城。”(锦官城花重)
6、其他:
例1、苏轼《念奴娇》:“故国神游,多情 应笑我,早生华发”应笑我多情。
例2、毛泽东《沁园春》: “独立寒秋, 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寒秋,(我)独
立(于)橘子洲头,(看到)湘江北去”。
例3、王之涣《登鹳雀楼》:“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欲目穷千里”。
(三)、绚丽
其特点是有富丽的词藻、绚烂的色 彩,奇幻的情思。如李商隐的诗。
锦瑟 ( 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绚丽浓烈:辞藻华丽,文采绚丽。 《白居易〈忆江南〉》: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七、[牛刀小试]
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1、 “直”写出烽烟之劲拔,“圆”给人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 这两字不仅准确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诗人真切的感受, 把孤寂的情绪巧妙地融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之中 .
2.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2、“生”字写出明月从深沉广阔的海面冉冉升起的景象,富有 动感,结合得准确传神。
语序颠倒的原因
1、是声律的要求 例 晁无咎《临江仙》
“水穷行到处,云起坐看时” 2、出于修辞上的特殊需要 例 王维《山居秋暝》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3、兼而有之 例1、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例2、杜甫“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语言风格
古代诗歌鉴赏常用词语
清新 平淡 绚丽 明快 含蓄 自然 简洁 洗炼 雄浑 豪放
析之。 醉:①写出了秋色的浓艳。
②连缀起“红叶”和“秋色”两词,将不可触摸 的秋色,写得真切可感。
弹:①写出了溪流声富有音乐性。 ②以动写静。将万籁俱寂的夜色烘托得更加 幽静。 ③运用拟人,赋予玉泉溪人的情态。生动形象。
规律方法总结
诗歌中的关键词 1、谓语动词,特别是具有多重含义的动词。 2、修饰语:大部分为形容词,它在诗词鉴赏中
“红”与“绿”道出了感叹时序匆匆, 春光易逝的这份儿“着色的思绪”。
炼数词
产生丰富隽永 的诗情
咏雪 一片两片三四片, 五六七八九十片。 千片万片无数片, 飞入梅花永不见。
——清·郑板桥
❖全诗几乎都是用数字堆砌起来的, 从一至十至千至万至无数,却丝 毫没有累赘之嫌,读之使人宛如 置身于广袤天地大雪纷飞之中, 但见一剪寒梅傲立雪中,斗寒吐 妍,雪花融入了梅花,人呢,也 融入了这雪花和梅花中了
沉郁 悲慨 俊爽 冲淡 旷达
(一)、清新
其特点是用语新颖,不落俗套。 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四句写了四种景色,有动景,有静景,有近 景,有远景,有实景,有虚景,色彩绚丽, 语言清新生动。
(二)、平淡
又称质朴,其特点是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
叙述,全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
作用:或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 有些叠词绘声绘色,使诗文更生动形象,使 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b.拟声词:有些拟声词就属于叠词,因为其 出现频率很高,特单列一条。
作用:使诗文更生动形象,使人有身临其 境之感。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
关注修饰语
3、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潜、细,脉脉绵绵,写的是自然造化 发生之机,最为密切。
炼形容词
化抽象为具体 变无形为有形 如闻其声 如见其人 如触其物 如历其境
“流光容易把人抛, 红红了樱桃, 绿绿了芭蕉”
(《一剪梅》 南宋·蒋捷)
3、特殊词:在诗文中,有一些词本身与众不
同,读者能很快找到它们: a.叠词:在诗文中,叠词出现的频率比较高。
例1、王昌龄《从军行》: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例2、刘叉《从军行》: “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
例3、陆游《昼卧》: “香生帐里雾,书积枕边山”
B、定语挪后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
“一月夜飞渡镜湖”。“月夜”这个偏正词组 本为句首的时间状语,现被分拆为二,定语“月” 远离中心语而居于句末,仿佛成了宾语的中心部分, 但作者“飞渡”的显然只能是“镜湖”,而不可能 是“月”。
3、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李白《独坐敬亭 山》)
3、“尽”与“闲”把读者引入一个寂静的世界: 仿佛是在一群山鸟的喧闹声消除之后格外感到清 静,在翻滚的厚云消失之后,感到特别地清幽平 静,写动见静,以动衬静,烘托出诗人内心的孤 寂。
探究园地
题玉泉溪 【唐】湘驿女子
红叶醉秋色,碧溪弹夜弦。
佳期不可再,风雨杳如年。 【问】你认为诗中哪一个字最为精练传神。试简
又平易近人。平淡不等于简陋和寒伧,它是用
语上的返璞归真,体现了诗人的真功夫,如陶
渊明的诗。
归园田居 (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四)明快 其特点是直接的,明朗的,爽快的,泼
辣的,往往是斩钉截铁,一语破的。如白居易的新乐府诗。
梦微之 (白居易) 晨起临风一惆怅,通川湓水断相闻。 不知忆我因何事,昨夜三更梦见君。
酬乐天频梦微之 (元稹) 山水万重书断绝,念君怜我梦相闻。 我今因病魂颠倒,惟梦闲人不梦君。
两诗都写梦,但写法截然相反。白诗用记梦 以抒念旧之情,元诗一反其意,以不曾入梦写凄 苦心境。白诗用入梦写苦思,是事所常有,写人 之常情;元诗用不曾入梦写心境,是事所罕有, 写人之至情。
题义公禅房孟浩然
义公习禅寂,结宇依空林。 户外一峰秀,阶前众壑深。 夕阳连雨足,空翠落庭阴。 看取莲花净,方知不染心。
1. 这首诗所描写的景物具有怎样的特征? 答:山谷秀美、山峦清净、空气清新、和润 阴凉、自然幽雅。
龙诸葛。”
晋代的陶渊明怎么会酷似三国时的诸葛亮呢? 原来作者是把他们二人都用来比喻友人陈亮 的,分别说明陈亮的文才和武略,按句意实 为“看风流酷似渊明、卧龙诸葛”。宾语 “渊明”跑到了主语的位置上。
3.主、宾换位。叶梦得《贺新郎》
“秋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
“霜信报黄花”显然是“黄花报霜信”的意思。这 种主宾换位的词序表面上仍是“主—动—宾”的格 式,但在意义上必须将它倒过来理解。
一个“孤”字,写尽环境之 孤苦,由此可达人心
例3: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装上 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 封侯。(《闺怨》王昌龄)
前两句写少妇经过梳妆打扮之后,兴冲冲 地登上翠楼,去赏春景。一个“忽”字,突出 闯入眼帘的柳色,使她想起了当年与丈夫折柳 送别的场景,想起了丈夫,不禁伤感。“忽” 字将这种情绪上的变化写得淋漓尽致,而这正 是本诗耐人寻味之处。
技巧解密
1、关照谓语动词,特别是具有多重含义的动词。
例1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怨”字明显用了拟人手法,既是曲中之情,又是吹笛人之心。
例2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溅”,“惊”二字,不仅用字新鲜,而且增添了诗 人感时恨别的内心痛苦。
例3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蒸”、“撼”具有夸张色彩。
古代诗歌鉴赏 ——炼字篇
《考试说明》要求:
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
技巧。 2.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
观点态度。
1.品味“炼字”“诗眼” 及富有表现力的词语。
古人写诗特别讲究炼字,反复地推 敲选择力争一字传神。其中那些精练 传神、体现诗人情感的字又叫“诗 眼”,对这些富有表现力的“推敲” 字,要好好品味。
例4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以“噪”衬“静”,以“鸣”衬“幽”,使“静”的特点 更为突出,更为鲜明。“红杏枝头春意闹”,一“闹”字 以动态写静态,表现出春天的勃勃生机,给人以美好享受。 “微风燕子斜”,一“斜”字,化动为静,刻画出一种悠 然的情态。
炼动词
化 静 为 动
“乱石穿空, 穿 惊涛拍岸, 拍 卷起千堆雪。” 卷
4、改变词性(词类活用): 中国古代诗人为了炼字、炼意的需要,常常
改变了诗词中某些词语的词性。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 蒋捷“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 芭蕉” 周邦彦“风老莺雏,雨肥梅子”
昨前 夜村 数深 枝雪 开里 。,
早梅
昨前 夜村 一深 枝雪 开里 。,
一看肠一断, 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
好去莫回头。
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 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
答: 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
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骤二)。
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三)
2、修饰语:大部分为形容词,它 在诗词鉴赏中也是关注的重点对 象 1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 城万仞山。
也是关注的重点对象。 3、特殊词:在诗文中,有一些词本身与众不同,读者
能很快找到它们。 叠词,拟声词,表颜色的词
4、改变词性(词类活用): 中国古代诗人为了炼字、炼意的需要,常常改变了诗 词中某些词语的词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