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中的炼字-模板
古诗中的炼字方法
古诗中的炼字方法【原创版4篇】目录(篇1)一、引言:古诗的魅力与炼字手法二、古诗中的炼字手法1.代字法2.形象生动3.蕴藉含蓄4.押韵与音韵三、举例分析古诗中的炼字1.淡月梅花2.红杏枝头春意闹3.春风又绿江南岸四、炼字手法对古诗的影响五、结论:学习和运用古诗炼字手法的意义正文(篇1)一、引言:古诗的魅力与炼字手法古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以简约的文字和优美的韵律展现了无尽的魅力。
古诗中,诗人们常常运用各种炼字手法,使得诗句更加精炼、生动、富有意蕴。
那么,什么是古诗中的炼字手法呢?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古诗中的炼字手法进行分析。
二、古诗中的炼字手法1.代字法:代字法是古诗炼字手法中的一种,它指的是用一个字代替另一个字,使得诗句更加含蓄、生动。
如“淡月梅花”中的“淡”字,用“轻”字代替,使得诗句更加优美。
2.形象生动:诗人通过运用形象生动的字词,使得古诗中的景物、人物栩栩如生。
如“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生动地描绘了春天江南的景色。
3.蕴藉含蓄:古诗中的许多诗句都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诗人通过运用蕴藉含蓄的字词,使得诗句更加耐人寻味。
如“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的“闹”字,既表现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又给人一种热闹欢快的感觉。
4.押韵与音韵:在古诗中,诗人们常常注意诗句的押韵和音韵,使得诗句更加和谐优美。
如“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诗句中的押韵和音韵使得整首诗更加和谐。
三、举例分析古诗中的炼字1.淡月梅花:诗人用“淡”字代替“轻”字,使得诗句更加含蓄优美,展现了诗人对梅花高洁品质的赞美。
2.红杏枝头春意闹:诗人用“闹”字形象地描绘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诗句中的蕴藉含蓄使得整首诗更加耐人寻味。
3.春风又绿江南岸:诗人用“绿”字生动地描绘了春天江南的景色,诗句中的形象生动使得读者仿佛置身其中。
四、炼字手法对古诗的影响古诗中的炼字手法不仅使得诗句更加优美、生动,还使得诗句更加含蓄、耐人寻味。
同时,炼字手法也是古诗韵味的重要体现,它使得古诗在文字表达上更加精湛。
语文古诗赏析-炼字
思考探讨
秋 夜 朱淑真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此诗无一“情”字,而无处不含“情”。请 从三、四句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 字,并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简要分 析诗人在这两句诗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
“凉”。“凉”字既写天凉,又写心境的孤 寂(或心凉)。由床上之月写到天上之月, 过渡(顶针)巧妙;愁情、凉床、月影和梧 桐,共同营造出孤寂(离愁别怨)的意境。 (答“缺”字,言之成理亦可。)
高考题举例二
江间作四首(其三) 潘大临① 西山通虎穴②,赤壁隐龙宫。 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 沙明拳宿鹭③,天阔退飞鸿。 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 „注‟①潘大临(约1057一1106):字邠老,黄州 (今湖北黄冈)人,善诗文。曾随苏轼同游赤壁。 ②西山:在湖北鄂州西,山幽僻深邃。 ③拳宿鹭:指白鹭睡眠时一腿蜷缩的样子。
第一步 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和运用了什么手 法(释含义、明手法) 第二步 展开联想和想象,把你认为好的字还原 到句中,描摹景象(描景象) 第三步 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者表达了 怎样的感情或在整体上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点情 境/表感情/谈作用)
高考题举例一
过香积寺 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 龙:指世俗欲念。
——清· 沈德潜
复习回顾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嘻嘻钓叟莲娃 。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古诗词鉴赏炼字
古诗词鉴赏炼字一、炼字类(一)关注动词在鉴赏诗歌时,一要重点关照动词。
动词的提炼是古诗炼字的主要内容。
诗歌中的动词,一是一般动词,二是活用动词,即由其他词性的词活用过来的动词。
1、一般动词【例1】陶潜:悠然“见”南山(联系修饰语”悠然”考虑)【例2】张先〈天仙子〉:云破月来花“弄”影(体会意境)【例3】宋祁〈玉楼春〉:红杏枝头春意“闹” (感受情趣)【例4】王昌龄: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由物及人思考)【例5】杜甫: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由景及情考虑)【参考答案】① “见”字表现出自然而然的悠闲。
②“弄”字使人联想到不仅花在风中摇动,影子也在舞动,描绘出一幅影随花动的和谐画面。
③ “闹”字把无声的姿态描摹得好像有声音,写尽一派盎然的春意,蓬勃的生机。
④“怨”字明显用了拟人手法,既是曲中之情,又是吹笛人之心。
⑤“溅”、“惊”二字,不仅用字新鲜,而且增添了诗人感时恨别的内心痛苦。
2、活用动词中国古代诗人为了炼字、炼意的需要,常常将诗词中某些词语的词性活用为动词来写景抒情,丰富意蕴,强化情感。
这些词,往往就是一首诗的“诗眼”或一首词的“词眼”。
最典型的如:春风又绿江南岸这里是将“绿”作动词来用,从视角带出无限的想象空间,令人自然想到春天的生机和万紫千红的形象。
【例1】周邦彦“风老莺雏,雨肥梅子”雏莺在风中长成了,梅子在雨中肥大了。
既写出了其形态,又见出其动态。
【例2】常健“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破山寺后禅院》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惟闻钟磬音。
(三)一个悦字,既是鸟悦,也是诗人见到青山欢鸟后的那种愉悦心情的写照. 一个空字, 是说潭水涤除了尘世的杂念,使人心空明.【例3】蒋捷“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红”与“绿”道出了感叹时光匆匆,春光易逝的这份儿“着色的思绪”。
以上各句中的“老”、“肥” 、“悦”、“空”、“绿”、“红”,均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这些词语各有妙用,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化腐朽为神奇,增强了诗词的表现力、感染力。
中国古诗词中炼字炼句的例子
炼字炼句又称“炼词”。
修辞方法之一。
即根据内容和意境的需要,精心挑选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来表情达意。
据说宋代王安石《泊船瓜州》中“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初作“到”,又改为“过”“入”“满”等十余字,最后才定稿。
古人作诗,常常“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卢延让《苦吟》)何为炼字?所谓炼字,就是为了表达的需要,在用字遣词时进行精细的锤炼推敲和创造性的搭配,使所用的字词获得简练精美、形象生动、含蓄深刻的表达效果。
这种对字词进行艺术化加工的方法,就叫做炼字。
古人对炼字炼词都很重视。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杜甫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
——卢延让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贾岛曹雪芹写红楼梦是:“披阅十载,增删五次。
”一、唐朝的贾岛是著名的苦吟派诗人。
什么叫苦吟派呢?就是为了一句诗或是诗中的一个词,不惜耗费心血,花费工夫。
贾岛曾用几年时间做了一首诗。
诗成之后,他热泪横流,不仅仅是高兴,也是心疼自己。
当然他并不是每做一首都这么费劲儿,如果那样,他就成不了诗人了。
有一次,贾岛骑驴闯了官道。
他正琢磨着一句诗,全诗如下: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但他又有一处拿不定主意,那就是第二句中的“僧推月下门”"。
可他又觉着推不太合适,不如敲好。
嘴里就推敲推敲地念叨着。
不知不觉地,就骑着驴闯进了大官韩愈的仪仗队里。
韩愈问贾岛为什么乱闯。
贾岛就把自己做了一首诗,但是其中一句拿不定主意是用“推”好,还是用“"敲”好的事说了一遍。
韩愈听了,哈哈大笑,对贾岛说:“我看还是用‘敲’好,万一门是关着的,推怎么能推开呢?再者去别人家,又是晚上,还是敲门有礼貌呀!而且一个‘敲’字,使夜静更深之时,多了几分声响。
静中有动,岂不活泼?”贾岛听了连连点头。
他这回不但没受处罚,还和韩愈交上了朋友。
“推敲”从此也就成了为了脍炙人口的常用词,用来比喻做文章或做事时,反复琢磨,反复斟酌。
“炼字”例话
“炼字”例话一.1.北宋汴京有个陈舍人,偶然得到一部旧本的《杜甫诗集》,他如获至宝。
但由於这本书保管不善,致使有不少诗句中的字都脱落了。
有一次,陈舍人读到《送蔡都尉诗》时,发现「身轻一鸟□,枪急万人呼」一句的「鸟」字后面少了一个字,他反复斟酌,始终不能断定那是什麼字。
有一天,他和几位诗友谈论诗文时,提出了这个问题,希望大家能补上一个最恰当的字。
有人写出一个「疾」字,认为「疾」字最能表现蔡都尉轻快迅速的纵跳功夫。
有人认为不好,因为「身轻一鸟疾,枪急万人呼」上句的「疾」字与下句的「急」字,无论在读音或意思上都太接近,显得有点重复。
又有人写出「度」字,但陈舍人认为「度」字用在此处显得太生硬,也显不出身轻如鸟的特点。
有人更提出用「落」、「起」、「下」等字,但大家都不满意。
后来,陈舍人在别处找到了一本比较完整的《杜甫诗集》,翻到《送蔡都尉诗》一看,原来那句是「身轻一鸟过」。
用「过」字来形容蔡都尉跳得又高又快,像一只鸟在眼前飞过一样,确实恰当不过。
欧阳修《六一诗话》2.北宋范仲淹曾写过“云山苍苍。
江水泱泱。
先生之德,山高水长”。
来为东汉隐士严子陵的祠堂作记。
友人李泰伯看后,夸云山、江水等句立意宏伟,气势不凡。
但“德”字略显局促,换“风”字会更协调。
范仲淹反复吟咏,果真韵昧无穷,大喜而改之。
3.有一天,苏轼被贬,王安石为其饯行。
其中有一句“明月当空叫,黄犬卧花心”。
苏轼一看,心想,明显的有错误嘛:明月怎么会叫呢,黄狗再小,也不能卧在花心上啊!这与事实不符,所以改成了“明月当空照,黄犬卧花阴”。
后来,苏轼得知当地有种小鸟叫明月,有一种小虫被称为黄犬,才知自己改错了,于是登门致歉,一时传为佳话。
4. 唐朝任蕃夜宿台州巾子峰禅寺,在寺墙上题诗“绝顶新秋生夜凉,鹤翻松露滴衣裳。
前峰月映一江水,僧在翠微开竹房”。
他走出几十里路后,觉得“半江水”要比“一江水”,更贴切,更符合现实。
忙返回寺院修改,谁知到了寺院,他发现早有人把“一”字改为“半”字了。
专题04 古诗词语言鉴赏之炼字-2023年中考语文考前抓大分技法之古诗词鉴赏(原卷版)
专题04 古诗词语言鉴赏之炼字(原卷版)【考点穿透】诗歌鉴赏中“炼字”题型的答题步骤和技巧一、“炼字”题常见问题类型1.诗中某个字用得好(历来为人们所称道),简要分析它好在哪里。
2.某一联中哪一个字用得最好?说出你的理由。
3.本诗中的某字,在其他的版本中作某字,你认为哪一个好,为什么?4.赏析本诗中某字的妙处或者分析某字的表达效果。
二、答题技巧在进行炼字题的解答中,我们首先要弄清楚让我们赏析的这个字是哪一类型。
在高考题目中,常见的炼字的类型有动词、形容词和虚词(副词、连词等),此外,数词、叠词等也常有涉及。
(一)动词动词是在炼字题目中出现频率最高的。
动词具有凝练、形象生动、传神的特点。
一些动词有着一词多用或者是活用的情况,在不同的情境中表达着不同的意境。
所以在炼动词的时候不仅要强调用的准确,还应该强调用的巧妙。
比如,“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作者用一个“闹”字不仅使人觉得杏花绽放的热烈,甚至能够让人联想到花丛中的蝶蝶飞舞的热闹景象,完美地将春天这种生机盎然的景象展现出来。
(二)形容词在古诗词中,少不了对各种景物进行描写,诗人在描写的时候就需要运用一些形容词来将抽象的景物具体化形象化。
比如:“玉阶空伫立,速鸟归飞急。
”其中“空”字表达白白地、孤独地意思。
一个空字将诗人苦苦等待而没有结果的孤寂和惆怅表现出来,使主题更加鲜明。
另一种情况是,形容词也可以活用作动词,比如:“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其中“红”和“绿”本是形容词,但是在本诗中被用作动词,既能够表示鲜明的色彩,又能够体现出一个动态的过程。
(三)数词经过精心选择提炼的数量词,在诗人的笔下能够产生丰富隽永的诗情。
如“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郑谷《早梅》)中“一枝”原作“数枝”,何以最后改作“一枝”呢?因为题为“早梅”,言“数枝”不如“一枝”准确,更能体现节令之早,突出诗人对“凌寒独自开”的早梅的喜爱之情。
(四)叠词在古诗中诗人运用叠词一方面强调自己的情感,另一方面增加古诗的韵律,使诗歌更加生动形象。
诗词中如何炼字?
诗词中如何炼字?写诗词讲求表现技巧以体现⽴意。
即通过⾸尾照应、⼀线贯穿、明暗结合等结构⽅式,描写、叙事与抒情的选⽤和安排,以及语⾔、修辞等表现⼿段来突出主旨。
举例如:李⽩的《望庐⼭瀑布》⽇照⾹炉⽣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此诗是咏歌庐⼭瀑布之神奇壮美。
为了突出这个主题,李⽩在表现技巧上进⾏了精巧的设计:据《太平寰宇记》:⾹炉峰“在庐⼭西北,其峰尖圆,烟云聚散,如博⼭⾹炉之状”。
也就是说⾹炉峰形状像⾹炉,聚散的烟云⼜像点燃的⾹烟。
诗⼈抓住这⼀特征,让它和飞溅⽽下的瀑布形成强烈的⽐衬:⼀个是冉冉上升的⾹烟,⼀个是飞流直下的瀑布,⼀上⼀下,互相映衬,⽽且都有强烈的动态感,并显得⼗分神奇。
只因为由此两句,下⾯两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才有着落和依据:⾹炉峰上冉冉升腾的⾹烟,就像是天地间正在祭祀的⼀只⼤⾹炉,这才会“疑是银河落九天”;有了眼前飞悬的挂前川的瀑布,才会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动感。
“遥看瀑布挂前川”这类叙述性句⼦也经过精⼼锤炼,为主题服务。
到过庐⼭看过瀑布的⼈都知道,站在李璟读书处的观瀑亭前看到的庐⼭瀑布实际有两条,⼀条叫马尾瀑,⼀条叫⼈字瀑,但⽆论那条瀑布都与⾹炉峰⽆关:马尾瀑在鸣皋峰上,⼈字瀑在鹤鸣峰上,两峰均在⾹炉峰后。
诗⼈描绘叹赏的就是鹤鸣峰上的⼈字瀑。
但是,如据实来写,马尾⽆论如何也⽆法和飞溅⽽下的瀑布形成强烈的⽐衬,也缺乏⾹炉上冉冉升腾的⾹烟那种神奇,因此必须和⾹炉峰挂钩。
于是,诗⼈想出个妙招:“遥看”⽽且是“前川”。
这样,既不会犯地理常识的错误,⼜很好表达了主题。
同时表现技巧来体现⽴意。
那么,什么是炼句与炼字?⼜该怎样正确处理炼字、炼句与炼意关系?炼句:在写作时斟酌语句,使简洁优美:同时要写好诗⽂,还须炼字。
炼字:写作时推敲⽤字。
⼀、⼒求“语意两⼯”。
⼀⾸好的诗歌,“意”要好,“语”也要好。
写诗当然先要强调“⽴意”,但同时也要有好的语⾔:“有意⽆词,锦袄⼦上披蓑⾐矣”(吴乔《围炉诗话》)。
语不惊人死不休——古诗词中的炼字
炼字型
炼字:就是品味用得好的词语深藏的情感或品味其形 象生动的效果。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何处? 答题步骤:释含义(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描景象
(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点情境(点出该字烘 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语不惊人死不休
——古诗中的炼字
回顾上一堂课学习的内容
恰当准确地使用修饰语对表现内容和表达 作者的感情都有重要作用。
选词炼句也要注重动词性词语的选用。
本节课主要学习: 古代诗歌的炼字
古人对炼字、炼句的重视
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唐·卢延让《苦吟》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唐·贾岛《题诗后》 为求一字稳,耐得半宵寒。 ——清·顾文炜《苦吟》 吟成五字句,用破一生心。——唐·方干《贻钱塘县
晴景
王驾
雨前初见花间蕊,
雨后全无叶底花。
蝴蝶飞来过墙去, 纷纷
应疑春色在邻家。
“飞来”一词用词过于平淡,而“纷 纷”一词将一群蜂蝶的急切心情刻画 的淋漓尽致,生动活泼,富有感染力。
只有蜂忙蝶乱的侧写妙笔,才能动情 地表现出晚春雨后特有的美景。
周邦彦《满庭芳·风老莺雏》
风 老 莺雏,雨 肥 梅子,午阴嘉树清圆。 (幼莺在风中渐渐地老了,梅子经雨水而肥大
起来,午间,大树投下了清凉的圆影。)
“老”和“肥”本是形容词,但这里却 用作动词,暖风吹得小黄莺迅速长大, 充足的雨水,滋润着梅子也日渐肥 硕。,既写出了形态,也写出了动态。
蒋捷《一剪梅》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赏析:形容词“红”、 “绿”,活用作使动 词,诗人通过桃变红、 蕉叶转绿的动态,能 感觉到时间的推移, 时序的变化,抒发了 对时光流逝的惋惜, 青春易逝的伤感。
古诗鉴赏----炼字
(5)诗句中某个字换成某个字,你认为哪个更好? (比较鉴赏)
这类题目要求品味字的 。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 立起来谈,要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链接高考)2020年天津卷)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要求作答。 纪村事 [唐]韦庄
一挂吴帆不计程,几回系缆几回行。 天寒有日云犹冻,江阔无风浪自生。 数点家山常在眼,一声寒雁正光情。 长年忽得南来鲤,恐有音书作急烹! 【注】①周必大:南宋诗人,江西庐陵人。 此诗写于作者乘舟奔赴吴地(今江苏)途 中。②长年:古时对船工的称呼。
本诗的颔联哪两个字用得精妙?为什么?
翻译: 一只小船挂起了征
技法点拨:首先明确立场、观点:不同意或者同意,尽量用完整句子。 其次结合艺术特色分析奇妙处并点明情感效果。 【点睛】炼字题如何解答? 答题步骤: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构成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或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点出表现手法)。
典型例题分析(回归课本)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导学案 课中导学区 品艺术 4.结合诗句,说说“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一联 中的“坼”与“浮”字的表达效果。
“坼”:分裂、分流之意,洞庭湖波涛万顷、巨浪千层, 方圆数千里的江南大地訇然裂坼,一分为二,刹那间, 乾坤摇动、天崩地解——显示出洞庭湖的浩瀚与磅礴气 势
Hale Waihona Puke 清代袁枚曾说“一切诗文总须立于纸 上,不可卧于纸上。人活则立,人死则卧, 用笔亦然。”“立”与“卧”之说,形象地 揭示了文字瑕与瑜之分。“立”纸上之字, 以动词为多,古人非常重视动词的锤炼。如 贾岛的“推”与“敲”,名传千古,成了炼 字的代名词。
炼字与常见古诗语言风格图文稿
靠它增强形象性
秦观的“山抹微云,天粘衰草”,是取“抹”“粘”动作勾画出的线条轮廓。
关乎诗意的精确
齐己的《早梅》:“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将“数枝”改为“一枝”,使“一枝”与“早”意丝丝入扣。
二、常见的古诗语言风格
风格
说明
例句
雄奇壮丽
此种风格的诗,多用具有气势和节奏奔放的语言来塑造博大新奇的形象,营造恢弘阔远的意境,表现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举例
王之涣《凉州词》“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中动词“怨”字明显用了拟人手法,既是曲中之情,又是吹笛人之心。又如杜甫《春望》“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中“溅”“惊”二字,不仅用字新鲜,而且增添了诗人感时恨别的内心痛苦。
作用
巧用动词,可使诗歌意象化静为动,形象生动。
3.炼形容词
分析
诗歌是社会生活的主观化的表现,少不了绘景摹状,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触其物,如历其境。这种任务,相当一部分是由形容词来承担的。
举例
如李清照《声声慢》中起首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全用叠音词,不仅使词律节奏感强,而且使全词笼罩在一种凄惨愁苦的氛围中。
作用
①增强诗歌的韵律感、节奏感。
②摹拟各种声音,使诗文生动、形象,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③加强了感情的表达效果。
5.炼数量词
分析
诗歌鉴赏-炼字
诗歌鉴赏――炼字1、炼动词。
例2:苏轼“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穿,化静为动,拍,不用击打,有面积,更有气势;卷,不用激或者掀,形态比较美,与下文“江山如画”对应。
例3:陶潜“悠然见南山”。
“见”字用起来更能达意。
“例4:分析“云破月来花弄影“的艺术描写特色。
2、炼形容词。
有两种情况值得注意,一种是形容词的重叠运用,一种是形容词的活用特别是活用作动词。
例5:“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炼字的关键就在于去“飞来”而改为“纷纷”,因为只有蜂忙蝶乱的侧写妙笔,才能令人动情地表现出晚春雨后特有的美景。
例6:蒋捷“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例7、周邦彦“风老莺雏,雨肥梅子”3、炼数量词。
例1:“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4、炼虚词。
(三)炼字题的语言表述:解题格式品味关键词句:含义+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炼字类答题: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有什麽作用?或与其它某字比较提出优劣问题。
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
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南浦别白居易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答:同意。
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
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
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骤二)。
只一“看”字,就淋漓尽其所有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三)。
过香积寺王维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古诗中的炼字
炼字 有关 。 《 李凝 幽 居》 其 题 中说 : 鸟宿 池边 树 , 义 。 形 容 梅 花 开 放 之 早 。 “ 可 僧 敲 月下 门 ” 本 拿不 定 用 “ ” 原 推 还是 用 “ ” 敲 , 而炼 得好 的字 . 自然 就成 了诗 眼 。如 宋代 胡
“ 自然 颖 异 不 凡 , 灵 为 后 经 韩 愈 改 定 为 “ ” 从 表 现 上 说 . 以 动 衬 仔 所 说 :诗 句 以 一 字 为 工 。 敲 是
古诗中的炼字
● 福建省长汀一中 吴 永福 古 人 写诗 , 甚为 看 重炼 字 。关 于炼 字 , 多 维的《 许 过香 积寺》 “ 知香积 寺 , :不 数里 入 云峰 。古
深 E色 诗 人 都有 切身 的体 会 。比如 卢延 让 在《 吟》 苦 中 木 无 人 径 , 山 何 处 钟 。 泉 声 咽 危 石 , t 冷 青
咽 与 冷” 分别写 泉水 是 用尽 一 生 的心力 了 大 诗人 杜甫 也说 过 “ 不 得 阴冷 这里 “ ” “ 都是 动词 . 语 惊 人死 不休 ” 由此 可 见对 于 字句 的锤 炼 。王 国 流过岩石 之难 与 E光使 得松 色变 冷。 . l 再如 杜甫 的
蜀 :映 隔 ” 维 在 《 间词 话 》 人 中说 : ‘ 杏 枝 头春 意 闹 ’ 著 《 相 》 “ 阶 碧 草 自春 色 , 叶 黄 鹂 空 好 音 。 一 “红 ,
思 想 感 情
床凉满梧 桐 月 . 月在梧桐 缺处 明 。” 眼 为“ , 诗 凉”
炼字 . 就是 要着 眼于字词 的表 现力 。 比如王 颇能表现秋气之清。圃
“ ” . 能 写 出 花 影 随 着 月 光 而 变 幻 . 表 明 律 . 发 望 春 台 。 ” 中 的 “ 枝 ” 为 “ 枝 ” 为 弄 字 很 也 先 诗 一 原 数 , 心 神 的 恍 惚
鉴赏古代诗歌语言之炼字
溪边白鹭,来吾告汝:“溪里鱼儿堪数。主人怜汝汝怜鱼,要 物我欣然一处。 白沙远浦,青泥别渚,剩有虾跳鳅舞。听君飞去饱时来,看头 上风吹一缕。” 15. 这首词的语言特色鲜明,请简要分析。 15. ①语言多用口语,风格亲切自然,浅近直白,通俗易懂。 ②语言诙谐风趣,活动生动。
15.本题考查学生对词作语言特色的鉴赏能力。作答时抓住本 词的重点语句“来吾告汝”“主人怜汝汝怜鱼,要物我欣然一 处”“白沙远浦,青泥别渚”“虾跳鳅舞”,可见本词并非辛 词一贯的沉雄豪迈,而是清新明快的词风。明确本词的语言特 色后,结合诗中相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并阐述诗中用语表
教学目标: 1、明确高考考纲鉴赏诗歌的语言考点内容,掌握诗歌炼字相关知 识。 2、解题建模,总结归纳炼字题的答题步骤。 3、培养学生养成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咬文嚼字,领略文字之美。
鉴赏古代诗歌语言之炼字 一、明确考纲:古诗文阅读 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鉴赏评价 D ⑴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⑵ 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从近年的高考试题看,对诗歌语言的鉴赏包括三个方面:炼字、炼句 和赏析语言风格。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推敲 用字不同--意境不同 用字不同--情感不同
【注】 ①此诗为杜牧居江南时所作。②一阳生:冬至
日。③姜被:后汉姜肱与兄弟常共被而眠。
尾联“疑”字富有表现力,请简要赏析。
古诗鉴赏--炼字题答题步骤及经典练习
古诗炼字题讲义
2
第三步:有表现手法时要点出来。
~~~~~~~~~~~~~~~~~~~~~~~~~~~~~~~~~~~~~~~~~~~~~~~~~~~~~~~~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古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同意。
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
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
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骤二)。
只一“看”字,就淋漓尽其所有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三)。
练习巩固 第四步:作用 1.描绘了某景象(姿态、神态)
2.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氛围
3.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 ——点作用
【参考答案】
“见”是无意中看见,如熟友相见,把人和物融为一体。
“看”或“望”好像是有意地远观,使人和物拉开了一段距离。
(释字义、描景象)作者这样写是为了表达自己的归隐生活的闲适自在。
(点作用)
~~~~~~~~~~~~~~~~~~~~~~~~~~~~~~~~~~~~~~~~~~~~~~~~~~~~~~~~~~~
归纳总结
家庭作业
山行
清姚范
百道飞泉喷雨珠,春风窈窕绿蘼芜。
初一作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五单元作文:古诗中的“炼字”艺》1000字(共12页PPT)
诗人 后一句写
所闻:山泉格外清
山石 澈明净,它在
上潺潺流淌,
似乎还能听到它的叮咚的流水声。
空山 用清泉流淌反衬“
”的清幽。
3、化静为动。如“春风又
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
泊船 安石《
瓜洲》)这个“绿”
字写出了春风的气势、力量和
境界 作用,
初一作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五单元作文:古诗中的“炼字” 艺》
有形 5、以实显虚。以
显无形。
枝头 如“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
春意闹。”(宋祁《木兰花》)
听闻 “春意”是只可感知,不可
的。春天来了,红色的杏花挤
满枝头,诗人就在这幅春景图
上着一“闹”字,用拟人手法,
把它写活了。
关键词:以实,显虚,有形,无形,
炼字,一个,捻断,数茎,两句,三年, 双泪,下面,古诗,炼字,艺术,一点, 简要,介绍,传情,凝炼,文字,表达, 丰富,意思,不知,何处,芦管,一夜, 征人,望乡。
初一作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五单元作文:古诗中的“炼字” 艺》
城闻 ”(李益《夜上受降
笛》)
尽:都。着一“尽”字,写出了征人
思乡的人数之多,伫立盼望的
“炼字”的方法是多种多 样的,目的是选择最恰当的字 眼来表情达意,鉴赏时须根据 诗意仔细琢磨体会,体会诗 人的“炼字”艺术。
关键词:这些,不但,志气,丧失,
甚至,骨气,没有,凝聚,作者,感慨, 激愤,炼字,方法,多种多样,目的,选 择,恰当,字眼,表情,达意,鉴赏,时 须,根据,诗意,仔细,琢磨,体会,体 会,诗人,炼字,艺术。
显旨,暖风,熏得,游人,杭州,汴洲, 林升,临安,两句,表面,那些,宴乐, 西湖,流连,光景,游人,陶醉,香风, 逍遥自得,实际上,表明,那些,忘怀, 故国,可耻,嘴脸。
古诗词鉴赏之炼字模板共32页
▪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谢谢!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32
古诗词鉴赏之炼字模板
51、没有哪个社会可以制订一部永远 适用的 宪法, 甚至一 条永远 适用的 法律。 ——杰 斐逊 52、法律源于人的自卫本能。——英 格索尔
53、人们通常会发现,法律就是这样 一种的 网,触 犯法律 的人, 小的可 以穿网 而过, 大的可 以破网 而出, 只有中 等的才 会坠入 网中。 ——申 斯通 54、法律就是法律它是一座雄伟的大 夏,庇 护着我 们大家 ;它的 每一块 砖石都 垒在另 一块砖 石上。 ——高 尔斯华 绥 55、今天的法律未必明天仍是法律。 ——罗·伯顿
▪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文中的炼字
古诗文中的炼字
安徽鲍亚民
相传,苏东坡一次与他的妹妹苏小妹及诗友黄山谷一起论诗,互相题试。
小妹说出:“轻风细柳”和“淡月梅花”后,要哥哥从中各加一字,说出诗眼。
苏东坡当即道:前者加“摇”,后句加“映”,即成为“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
”不料苏小妹却评之为“下品”。
苏东坡认真地思索后,得意地说:“有了,‘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
’”小妹微笑道:“好是好了,但仍不属上品。
”一旁的黄山谷忍不住了,问道:“依小妹的高见呢?”苏小妹便念了起来:“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
”苏东坡、黄山谷吟诵着,玩味着,不禁托掌称妙。
这样一改究竟妙在何处?我们不妨也来玩味一番。
“轻风”徐来,“细柳”动态不显,怎能配得上“摇”、“舞”这类较露的动词呢?唯有“扶”字才恰到好处,与“轻”、“细”相宜,显得和谐,并且又把风人格化了,形象地描绘出轻风徐来,柳枝拂然的柔态,给人以一种柔美之感。
下句中添“映”、“隐”也欠贴切。
试想,恬静的月亮已经辉满大地,梅花自然没有白天那么显眼。
在月光照映下,也就黯然失色了。
这样,好一个“失”字,就勾画了月色和梅花相互交融的情景,增强了这一首诗的感染力。
真是一字生辉。
古人写诗作词,讲究锤炼字面。
凡在节骨眼处炼得好字,使全句游龙飞动、令人刮目相看的,便是所谓“诗眼”、“词眼”。
宋祁的“红杏枝头春意闹”、张先的“云破月来花弄影”,如果去了“闹”字、“弄”字,所写景色原也平淡无奇。
而着一“闹”字、“弄”字,就境界全出,顿然改观。
陶潜“悠然见南山”。
“见”字用起来更能达意。
“望”是有意识的,而见是无意识地,自然地映入眼帘。
用一个“望”字,人与自然之间是欣赏与被欣赏的关系,人仿佛在自然之外,自然成了人观照的对象。
而用一个“见”字,人与自然不是欣赏与被欣赏的关系,人在自然之中,与自然一体,我见南山悠然,料南山见我亦如此。
与自然一体也就与天地一体,与宇宙一体,是天地境界或者近于天地境界。
如果是望,就成了有意所为,而见字正写出了人与自然,乃至于宇宙之间的一种和谐。
“你记得跨清溪半里桥,旧红板没一条,秋水长天人过少。
冷清清的落照,剩一树柳弯腰。
”(《哀江南》孔尚任)在这里,一个“剩”字引人注目,作者并没有用“留”、“见”,其妙处就在“剩”虽与“留”意思相近,但“剩”字一般
是被动的,而且有“残存”,”残余”的意思。
另外“剩”字有时间性,给人一种“无可奈何”之感。
“留”则无这么多含义。
“见”只就眼前而言,不能给人以今昔对比的变迁感。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蝴蝶飞来过墙去,应疑春色在邻家”,这是王驾写的《晴景》,王安石改后两句为“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除了易“蝴”为“蜂”,易“应”为“却”之外,炼字的关键就在于去“飞来”而改为“纷纷”,因为只有蜂忙蝶乱的侧写妙笔,才能令人动情地表现出晚春雨后特有的美景。
周邦彦“风老莺雏,雨肥梅子”。
虽然是描写江南的初夏,但实在抵不了这一“老”一“肥”的诱惑,把它放到春天来了。
风“老”莺雏,雨“肥”梅子。
想那黄口雏鸟从昂首待哺的娇憨,慢慢丰了一身羽毛,再到展翅离巢,不是一天一日的时光,更待其中亲鸟的艰劳,形态种种,时日漫漫,到后来只得了一个“老”字,当真浓酽醉人。
我们的思想就在“老”字中徜徉,不留神便过足了几月的时光。
又一个雨“肥”梅子。
又经了几场雨呢?那该是从“小雨纤纤风细细”,到“拂堤杨柳醉春烟”,到“一枝红杏出墙来”,再到“花褪残红青杏小”,最后还是在雨里丰肥。
写出了动态,写出了形态,想那梅子从青青小小的羞涩,到黄黄肥肥的圆甜,那黄中晕红的丰润,怎不叫人垂涎!
“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把僧齐己的《早梅》诗中的“数枝开”,改为“一枝开”,齐己因此而拜郑谷为“一字师”,这故事是人们耳熟能详的了,不必赘述。
据元代盛如梓《庶斋老学丛谈》记载,张桔轩有诗云“半篙流水夜来雨,一树早梅何处春”,元遗山认为既指明了“一树”,就不能又说表疑问的“何处”,同时,一树梅花也绝非早梅,于是他就把“一树”改为“几点”,“几点”本身并没有什么奇特之处,但用在这里描绘逐水而流的梅花,却符合生活的真实,也使全诗气机流畅,韵味平添。
王勃《滕王阁序》中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去掉“与”、“共”二字就会大为减色,欧阳修《昼锦堂记》首句本为“仕宦至将相,富贵归故乡”,递走后飞骑追加二“而”字成“仕宦而至将相,富贵而归故乡”,因此而使文义大为增光,那么,从上面所引的诗例中,我们就更不难领略诗词中炼虚字的美的消息。
当然,炼字也必须以炼意为前提才具有美的价值。
因此,有字无句或无篇,是不足取的。
只有篇中炼句,句中炼字,炼字不单是炼声、炼形,同时也是炼意,只有切合题旨,适合情境,做到语意两工,这样炼出来的字才能真正精光四射。
沈德潜的意见还是可供参考的:“古人不废炼字法,然以意胜,而不以字胜。
故能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
”从前引诸例来看,成功的炼字都
是和炼意紧密结合在一起的。
245200安徽歙县二中鲍亚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