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的动力特性及其价值动因

合集下载

人的情感与行为的动因

人的情感与行为的动因

人的情感与行为的动因人类是情感的动物,情感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情感是一种心理状态,能够激发我们的行为和思维。

每个人的行为和决策背后都隐藏着一定的动因,这些动因常常与我们的情感息息相关。

本文将探讨人的情感与行为的动因,并展示它们对我们的生活和交往方式的重要性。

首先,情感是我们做出决策的重要驱动力。

人们的行为往往受到情感的影响,我们的情感状态会影响我们选择的方向和方式。

例如,当我们处于愤怒或恐惧的情绪中,我们可能会做出冲动的决策。

这是因为在这些情感下,我们的理性思考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干扰,我们更容易被情感驱使而不是理性决策。

这种情感驱动的行为可能会带来后悔和错误,因此在我们做出决策之前,我们应该学会控制情感的影响。

其次,个人的价值观和信仰也是情感驱动的重要因素。

每个人的行为和决策都会受到自己的价值观和信仰的影响。

我们的价值观和信仰是我们对事物的评判标准和价值取向,它们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我们对世界的看法和对行为的选择。

例如,一个人可能出于道义和公正的价值观,选择帮助他人,而另一个人可能出于个人利益的驱动,选择追逐个人成功。

这些不同的价值观和信仰会引导我们的行为决策,并对我们的人际关系产生深远的影响。

另外,我们的行为动因也受到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社会和文化环境塑造了我们的价值观、信仰和行为模式。

例如,有些文化重视个人主义和个人的独立性,而另一些文化重视社会集体和团队合作。

这些社会和文化价值观会在我们的行为中体现出来,影响我们选择和行为的方式。

我们与他人的互动和人际关系也会受到社会和文化因素的影响,从而影响我们的情感状态和行为动因。

此外,个人内在的情感需求也会驱动我们的行为。

人类天生渴望爱、归属感和认同感,这些情感需求对我们的行为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例如,人们会追求爱情和友谊,为了获得他人的认可和关心而采取各种行为。

这种情感需求的驱动会影响我们选择和交往方式,同时也会塑造我们的个性和行为模式。

了解和满足个人情感需求,对于个人的幸福和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移情的动力情感投射背后的动机和驱动力

移情的动力情感投射背后的动机和驱动力

移情的动力情感投射背后的动机和驱动力移情的动力——情感投射背后的动机和驱动力移情,是指人们将自己的情感投射到他人身上的心理现象。

当我们能够感同身受他人的情感,理解他人的处境,我们就能够建立起更为深厚的情感联系。

作为一种复杂的心理过程,移情涉及到多种因素,其中包括个人的动机和驱动力。

本文将探讨移情背后的动机和驱动力,从而更好地理解人们产生移情的原因。

一、内在的共情需求人类是社交性的动物,具备共情的能力。

我们都希望能够与他人建立起紧密的联系,感受彼此的情感。

这种内在的共情需求驱使着我们产生移情,因为只有通过移情,我们才能更好地满足这种需求。

移情让我们与他人产生情感共鸣,增强互相理解和尊重,从而建立起深层次的人际关系。

二、情感共鸣和同理心移情背后的另一个动机是情感共鸣和同理心。

当我们看到他人经历情感困境时,我们会因为自己曾经有过相似的经历而产生情感共鸣。

这种共鸣使得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对方,感受到他们的情感,从而产生移情。

同理心则是在情感共鸣的基础上,我们能够推动自己去理解、关心、支持他人的能力。

这种同理心让我们更愿意投射自己的情感到他人身上,帮助他们渡过困难。

三、经验的积累和文化影响个人的经验和文化背景也是产生移情的驱动力。

我们在生活中不断地积累经验,通过自己的经历来理解他人的情感。

当我们在实践中体验到某个情感时,我们更容易将自己的情感投射到别人身上。

此外,文化对个人的情感投射也有深远的影响。

不同文化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塑造了人们对情感的认知方式和情感表达方式,这些影响也在移情中得以体现。

四、个人需要和心理防御机制移情背后的动机还包括个人的需要和心理防御机制。

有时,我们会将自己的情感投射到他人身上,是因为我们自己需要得到情感支持和关注。

通过将情感投射给他人,我们希望得到他人的回应和支持,以满足我们的个人需求。

此外,有时移情也可以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帮助我们应对自身的不适和压力。

通过将情感投射给他人,我们可以减轻自身的负担和痛苦,找到情感的释放和宣泄。

情感的若干规律及其价值动因

情感的若干规律及其价值动因

情感的若干规律及其价值动因人的情感看起来复杂多样、变幻莫测,但它的产生与发展确实存在着许多的客观规律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这主要是因为情感所对应的事物价值关系的运动与变化有着一定的规律性。

情感的发生主要遵循以下规律:(一)利益为本规律这是情感发生最基本的规律,是所有情感规律的核心,它是由情感的客观本质来决定的。

任何情感如亲情、友情与爱情都是围绕利益关系为核心而存在和变化的,脱离利益关系的空洞情感只是暂时的、相对的和脆弱的。

美国人所信奉的“没有永恒的朋友,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信条,实际上就是这条规律的具体表现,只是有点绝对化。

当然,“利益为本规律”只是概率意义和普遍意义上的,情感与利益之间均不可能保持严格的对应和同步,总会有某种偏离,在特殊情况下甚至可能产生巨大的偏差。

(二)物以稀贵规律事物的数量越稀少,它的价值量就越大。

人容易对那些稀少或独特的事物表现出特别的热心和关注,这是由使用价值的边际效应规律决定的。

商品或资源的数量越稀少,其价值量就越大;男孩多的家庭,独女经常被视为明珠;女性多的单位,男性通常会受到特别的关照;在聚会上,如果所有人都侃侃而谈,唯独沉默寡言的人将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喜新厌旧规律人总是喜欢新生事物,厌倦陈旧事物,这也是由使用价值的边际效应规律决定的。

总是吃细粮的人,往往对粗粮有特别的偏爱;长期住在城里,往往向望乡村的田野风光;天天吃大鱼大肉,就想吃点青菜;如果老呆在家里,总想出去走动走动;在同一工作岗位和工作环境时间过长,就会产生厌倦感;领导做报告时,如果内容重复、陈旧,就会使人厌烦。

其价值根源是:人之所以“喜新”,是因为新事物往往含有新的信息,比旧事物具有更强的生命力和更大的发展前途,具有更高的价值;人之所以“厌旧”,是因为旧事物的信息随着时间的增长而逐渐消失,其生命力和价值特性逐渐退化。

价值事物的新陈代谢是一个客观的、自然的、不可抗拒的过程,它符合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客观需要,反映到人的情感上就形成了“喜新厌旧”。

人类的情感是如何产生的?

人类的情感是如何产生的?

人类的情感是如何产生的?我们每个人都有情感,喜怒哀乐,爱恨情仇,这些情感伴随着我们的一生。

但是,人类的情感是如何产生的呢?以下是关于人类情感产生的科普文章。

一、生理学原因人类的情感是与大脑密切相关。

大脑中有许多不同的区域控制不同的情感,比如愉悦、焦虑、愤怒等等。

这些情感的产生与神经递质有关,比如多巴胺、儿茶酚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等。

这些神经递质的水平在不同情境下可以调节情感的产生和强度,从而影响我们的情感状态。

二、生物进化原因情感在人类进化历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比如,恐惧和愤怒可以帮助我们应对威胁和危险;嫉妒和胜利可以帮助我们在社会竞争中获得优势。

这些情感在进化中具有显著的适应优势,因此被遗传在人类基因中,并且被传承至今。

三、文化影响人类文化在情感产生中也扮演了重要角色。

不同的文化背景可以影响人们的价值观和信念,从而影响情感的产生和表达方式。

比如,在东亚文化中,羞耻感和人格侵犯是重要的情感和价值观;而在西方文化中,自我表达和独立性是更为重要的情感和价值观。

四、社会环境社会环境也可以影响情感的产生。

比如,社交支持、社会经济地位和文化背景都可以影响人们的情感状态。

社会环境中的社交支持和爱可以提高人们的情感幸福感,而社会压力和歧视则可能导致不良情感的产生和影响。

五、个体差异每个人的情感体验都是独特的,因为每个人的基因、生活经历和价值观都不同。

比如,一些人更易于进入快乐状态,而另一些人则更易于进入悲伤状态。

因此,了解个体差异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处理情感,以提高情感健康。

结语总的来说,人类情感的产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考虑许多因素。

从生理学、进化、文化和社会环境等多个角度去理解情感的产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的情感体验。

同时,了解个体与个体之间情感的差异,也有助于我们提升情感健康。

情感的生理反应与价值目的.

情感的生理反应与价值目的.

情感的生理反应与价值目的情感所唤起的各种生理反应如呼吸反应、心脏反应、血管反应、肠胃反应、内分泌反应、外分泌反应等可以通过皮肤电压、血压、心跳、腺体分泌等生理指标进行测量和判断,它们大部分属于无条件反射,主要受自主神经系统的支配,意志对它们的调节和控制作用是非常有限的。

尽管如此,它们仍然有着确定的、隐含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价值目的。

情感的生理反应与价值目的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考察。

一、事前形成预准备状态情感的生理反应使人能够在事前形成必要的生理、行为和精神方面的预准备状态。

1、生理准备。

包括对大脑的觉醒和兴备程度、血液的流动速度、内脏器官的工作状态、呼吸的幅度和频率、肌肉的紧张程度、体液的分泌状态等方面进行事前的预先设置,使机体能够在事物发生价值作用之前形成必要的生理准备。

例如,当人预感到自己将要受到无端攻击时,就会产生愤怒感,机体会出现心跳加速、血压升高、血糖增加、血管扩张、脸色涨红等生理反应,从而加快体内细胞组织的氧气与营养物质的供给速度,便于迅速有效地实施攻击或反抗行为;当人在黑夜中突然遇到一种怪物时,就会产生惊恐感,机体将会出现皮肤血管收缩、脸色苍白、大脑迅速充血等生理反应,从而在极短时间内向大脑集中供血,以提高大脑的氧气和营养物质的供给速度,提高大脑的觉醒程度、兴备程度以及思维敏捷性,便于灵敏而准确地识别这个怪物,并有效地实施反抗行为或逃遁行为。

有些在极端情感下产生的生理反应,从表面上看起来并不有利于甚至还阻碍着人做出正确的行为反应,其实这可能是一种误解。

例如,当人遇到突然出现的危险时,会呆若木鸡,在短时间内中止了所有行动,这大概是因为在弄清事实真象之前,胡乱的行为反应往往比呆滞的行为反应更为有害。

2、行为准备。

包括对运动器官的肌肉紧张程度和运动方向等进行预准备,使人能够及时准确地进入角色,并对事物做出快速行为反应。

例如,人在愤怒情感的作用下,肌肉往往处于跃跃欲试的紧张状态,随时实施攻击行为,同时将会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对有关的打斗动作和打斗经验进行回顾和练习。

心理学如何理解情感背后的动机

心理学如何理解情感背后的动机

心理学如何理解情感背后的动机情感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驱使我们的行为,并在人际关系和个人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情感的背后是什么动机,为什么我们会产生特定的情感?心理学通过理解情感背后的动机,来揭示人类行为和情感的本质。

本文将探讨心理学如何解释情感的动机,以及这种理解对于解读和分析情感的重要性。

一、驱动情感的核心动机:满足基本需求人类的情感基本上是通过满足基本需求而产生的动机驱使的。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类的需求可以分为生理、安全、归属与爱、尊重和自我实现五个层次。

每个层次都对应着不同的动机,而情感则是这些动机的表现形式之一。

例如,当我们感到饥饿时,我们会产生愤怒或沮丧的情感,这是因为我们的生理需求没有得到满足。

同样,当我们感到孤独时,我们会产生渴望与他人建立联系的情感,这是因为我们的归属与爱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

理解情感背后的动机,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和他人所面临的需求,以及如何满足这些需求。

二、情感的文化背景和社会因素除了基本需求外,情感的动机也受到文化背景和社会因素的影响。

不同的文化和社会环境塑造了人们对情感的认知和表达方式。

例如,有些文化鼓励表达情感,而有些文化则更加注重控制情感。

同样,社会因素,如社会规范和期望,也会对个体产生情感的动机产生影响。

心理学家通过研究不同文化和社会背景中人们的情感表达,揭示了情感动机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这种跨文化和跨社会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理解情感的本质,并挖掘情感在幸福和满意度方面的差异。

三、情感的认知过程和评估情感的动机也与认知过程和评估密切相关。

人们对情境的认知和评估直接影响着他们对情感的产生和表达。

例如,当一个人感到被忽视或受到侮辱时,他们会产生愤怒或羞耻的情感。

这是因为他们的认知评估认为自己受到了不公正的对待。

心理学家通过研究情感的认知过程和评估,揭示了情感动机和情绪调节的关系。

这种研究对于理解和管理情感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改变认知和评估,可以调节情感的产生和表达,从而提升个体的心理健康和幸福感。

情感:人类的价值驱动器

情感:人类的价值驱动器

情感:人类的价值驱动器仇德辉众所周知,人类各种主体(个人、集体与社会)都能够自发地追求价值的最大化。

然而,我们是否思考过,人类的这一自发过程是通过什么神秘机制来驱动的呢?也就是说,“人类追求价值的最大化”的具体过程是通过什么神秘的“价值驱动器”来完成的呢?这个神秘的“价值驱动器”或“利益驱动器”就是情感!一、人类通过情感感受来识别价值外界事物的不同类型的刺激信息分别通过不同的感觉器官反映到大脑中,使人形成了对于该事物的不同品质或属性的认识。

人的感觉器官分为眼睛、耳朵、舌头、鼻子和皮肤等五大类,分别形成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等五种感受形式。

价值是事物的一种特殊属性,它作为一种特殊的刺激信息依附于或隐含于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信息之中,并通过人的五类感觉器官作用于大脑,使人形成一种特定的感受形式:情感。

总之,情感的感受就是人对事物的价值关系的主观感知过程,简而言之,人类就是通过情感感受来识别价值。

1、五种基本感觉形式视觉:眼睛是接受光波信息的器官,人通过眼睛可以感知物体的形状、大小、色彩、结构、方位、距离、速度等属性,也可以感知能携带无限信息的文字和图像。

眼睛是一种接受信息内容最多、范围最广、速度最快、干扰最少、综合性最强的感觉器官,通过视觉所产生的情感因而是最丰富、最广泛、最迅速、最准确、最深刻的。

听觉:耳朵是接受声波信息的器官,人通过耳朵可以感知震动物体的方位和距离,并通过对震动性质的分析来判断物体的种类、属性以及物体的运动特性等。

文字可以转化为耳朵所能接受的语言,人能够听取语言所表达的思想、意志和感情,耳朵所能接受的信息量及其产生的情感效能仅次于眼睛。

嗅觉:嗅觉是相对次要的感觉形式,它所能提供的信息非常有限,但是,由于它基本上都是建立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之上,因此鼻子所接受的气味信息以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情感往往是非常深刻的,某种物质或某个人的气味一经感受就可能使人终生不忘。

嗅觉与人的性系统存在着非常稳定的无条件神经联系,嗅觉的失灵必然牵连性系统,使之产生某种障碍。

心理学情感与动机知识点总结

心理学情感与动机知识点总结

心理学情感与动机知识点总结一、情感的定义与类型情感是人类内心世界中复杂而又丰富的一部分,它是对事物的主观体验和感受。

情感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常见的有喜悦、悲伤、愤怒、恐惧、惊讶等基本情感,以及爱、同情、自豪、羞耻等复杂情感。

喜悦通常是在我们实现目标、得到期望的东西或者处于愉快的情境中产生的积极情感。

悲伤则往往伴随着失去、挫折和不如意的事情,让我们感到心情低落。

愤怒源于感受到不公平、被侵犯或者受到阻碍,是一种强烈的负面情绪。

恐惧是对潜在威胁或危险的反应,促使我们采取行动来保护自己。

惊讶则是在遇到意外和新奇的情况时所产生的短暂情感。

复杂情感如爱,包含了深深的关心、依恋和愿意为对方付出的意愿;同情是对他人的不幸遭遇产生的怜悯和关心;自豪来自于个人的成就和优点,增强自信心;羞耻则是在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或不足时产生的负面情感。

二、情感的产生机制情感的产生并非是随机的,而是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首先,外部环境中的事件和刺激是引发情感的重要原因。

例如,一场美丽的日落可能会让人感到宁静和愉悦,而突然的噪音可能会引起烦躁和不安。

我们的认知评价也在情感产生中起着关键作用。

对于同一件事情,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情感反应,这取决于他们如何看待和解释这个事件。

如果一个人认为考试失败是一次宝贵的学习机会,可能会感到有动力去改进,而另一个人可能会因为觉得这是自己能力不足的证明而陷入沮丧。

生理变化也是情感产生的基础。

当我们经历不同的情感时,身体会产生相应的生理反应,如心跳加快、呼吸急促、血压升高等。

此外,遗传因素和个人的性格特点也会影响情感的倾向和强度。

有些人天生更容易感到快乐和乐观,而有些人则可能更倾向于焦虑和抑郁。

三、情感的功能情感在我们的生活中具有多种重要的功能。

它可以帮助我们适应环境,例如恐惧促使我们逃避危险,愤怒让我们捍卫自己的权益。

情感也是我们进行人际沟通的重要方式。

通过面部表情、语气和身体语言等,我们能够向他人传达自己的情感状态,从而促进相互理解和交流。

爱的心理学理解爱的动力与情感规律

爱的心理学理解爱的动力与情感规律

爱的心理学理解爱的动力与情感规律爱的心理学:理解爱的动力与情感规律爱,作为人类最基本的情感体验之一,一直以来都是心理学研究的热点之一。

无论是从动物行为的角度还是人类心理的角度,了解爱的动力和情感规律对于我们理解人类行为和情感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探讨爱的动力和情感规律。

一、爱的动力爱的动力是指激发人们产生爱情情感的内部动力和外部因素。

爱的动力可以分为内源动力和外源动力两个方面。

1. 内源动力:内源动力是指个体内部产生的驱动力。

在爱情中,内源动力主要包括生理驱动和心理伴侣选择的影响。

在生理驱动方面,荷尔蒙的作用不可忽视。

例如,人体中释放的催产素和强烈的性激素会引起亲密感,从而激发爱的情感。

心理伴侣选择是指个体在爱情中选择合适的伴侣的心理机制。

这一机制受到个体的价值观、个性特质和生活经历等的影响。

2. 外源动力:外源动力主要指与外部环境相关的因素。

例如,文化影响、社会期望、家庭背景等都会影响一个人对爱情的动力。

二、爱的情感规律爱的情感规律是指爱情中存在的一些特定模式和规律。

1. 爱的亲密度:爱情的亲密度可以分为情感上的亲密和生理上的亲密。

情感上的亲密意味着彼此之间的情感连接和依赖,而生理上的亲密主要体现在身体接触、性满足等方面。

亲密度与爱的情感相关联,但并非必然。

2. 爱的依恋:爱情中的依恋是指个体对伴侣的情感依赖和认同。

依恋可以分为安全依恋、焦虑依恋和回避依恋。

不同的依恋类型会影响爱情的稳定性和满意度。

3. 爱的承诺:爱情中的承诺是指个体对爱情的长期投入和责任感。

承诺与爱情的稳定性密切相关,一方面,承诺可以增强感情的稳定性,另一方面,缺乏承诺可能导致关系不稳定。

4. 爱的满足度:爱情的满足度指的是个体在爱情关系中获得的满足感。

满足度与个体对伴侣的期望和现实之间的差距相关。

5. 爱的变化:爱情并非一成不变,它会随着时间和环境的改变而发生变化。

爱情的变化可以包括激情期、亲密期和承诺期等不同的阶段。

情感的功能

情感的功能

2.情感的调节功能
情感的调节功能:情感对人 的认识操作活动具有组织 或瓦解的效能。 情绪的极性
调节功能 情绪的强度
情感对人的认知活动的调节 效能可以概括为:
正性情绪有助于组织、协调 认知活动
负性情绪会干扰、瓦解认知 活动
中等程度的正性情绪具有最 佳的组织、协调能力。
当我们快乐的时候思维也会变得格外 灵活、敏捷;当我们情绪不佳时, 则思维迟钝、涣散、判断易出差错。 有位德国著名化学家奥斯特瓦尔德 曾收到一名叫贝齐里乌斯的青年寄 来的一篇论文,在论文中提出了新 溶液理论—离子论,希望他审阅, 但那天奥斯特瓦尔德牙痛发作,妻 子分娩有不顺利,他指觉得这篇论 文满值胡说八道,便弃之一边。
情感的功能
——09中文 石淼 090102210
课堂上,教师不断地向学生 传递着新知识,学生虽然有接 收能力,但并不一定乐于接受, 关键在于这信息能否满足学生 的情感需要,能否激起愉快的 情感体验。因而教师必须充分 调动自己情绪的感染力,给知 识、信息附加情感色彩,使课 堂具有充沛、健康的情感氛围, 从而提高学生的人文内涵和语 文素养。
1.眉毛下压,上眼睑抬高,嘴巴合成一条线 一样,这代表仇恨和愤怒
2.眯上眼睛,用手托一下头,表示羞愧
3.回避眼神,肩膀不经意动一动表示说谎
4.讲完话手不经意摸一下嘴,这是隐瞒事实 的表现
以上是《读心神探》中的台词,“你的表情 已经出卖了你”,这就证明人的内心情感 是可以通过表情、动作传递出来的。
4.情感的健功能
4.就发挥情感的保健功能而言,既然良 好的情感有益于身心健康,因此,教师在 教学中首先就千方百计创设良好的情绪气 氛,使学生从焦虑、厌恶、不安、抑制等 不良学习情绪中解脱出来,学的生动活泼、 兴趣盎然,自然有益于身心健康;

移情的能量情感投射的动力源泉

移情的能量情感投射的动力源泉

移情的能量情感投射的动力源泉在人类社会中,情感是我们与他人相互联系和交流的基础。

情感可以激发我们的内心力量,驱动我们的行为和决策。

而情感投射则是一种通过感知他人体验,并将自己的情感投射到对方身上的现象。

那么,移情的能量是什么?情感投射的动力源泉又是什么呢?本文将对此进行探讨。

一、移情的能量移情的能量即指情感在人际交往中的传递和转化的力量。

在我们与他人的交流中,我们往往会通过感知对方的情绪和表情,从而感受到他们的情感状态。

当我们与对方建立起共鸣和情感联系时,我们往往会产生一种移情的体验,即仿佛我们自己也经历了对方的情感。

这种移情的能量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他人、共享他人的情感,进一步推动人际关系的发展。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移情是一种情感共鸣和投射的过程。

当我们感受到他人的情感时,我们的内心也会产生相应的情感反应。

这种情感投射使得我们能够更加真实地体验到他人的情感,同时也增进了我们与他人之间的情感联系。

因此,移情的能量在人类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二、情感投射的动力源泉情感投射的动力源泉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1. 外部刺激:外界的环境和他人的情感表达往往能够激发我们内心的情感反应。

当我们观察到他人的喜怒哀乐时,我们往往会产生共情的体验,并将自己的情感投射到对方身上。

这种情感投射的动力源泉来自于我们对他人情感经历的感知和理解。

2. 社会化经验:我们在成长过程中,通过与家人、朋友、师长等人的交往,逐渐形成了对情感的认知和理解。

这些社会化经验使得我们能够更好地感知他人的情感,并投射自己的情感到对方身上。

因此,社会化经验是情感投射的动力源泉之一。

3. 内在需求:作为社会性的生物,人类有着与他人相互连接和交流的内在需求。

我们渴望被理解、被接纳,并与他人建立起情感联系。

这种内在需求促使我们将自己的情感投射到他人身上,从而增进了人际关系的发展。

4. 心理共鸣:心理共鸣是一种对他人经历的感受和理解。

当我们对他人的情感经历产生共鸣时,我们会将自己的情感投射到对方身上,以表达对他们的支持和理解。

情感的原动力,演讲稿的灵魂之处

情感的原动力,演讲稿的灵魂之处

情感的原动力,演讲稿的灵魂之处很高兴来到今天的演讲,谈论的是情感的原动力。

情感是一个人类的特性,这使我们成为了独特的生物。

我们情感丰富,充满生机,善良和爱。

情感是我们生活中的灵魂之处,在许多情况下,情感驱动着我们的行动和决策,影响我们的思维和行为。

从一开始,我们的情感就有了影响我们人生的影响。

我们的情感和人际关系互相作用。

在我们的家庭和朋友之间,我们的情感体验塑造了我们的个性,并且形成了我们的情感智力。

情感智力指的是情感与人际能力在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发挥作用的力。

这种智力使我们更能够理解、处理和表达我们自己的情感,同时也可以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

事实上,情感是我们生活中不可少的一部分,因为它是我们许多享受和幸福的来源。

它是培养人际关系、个人发展、健康和幸福的关键。

然而,情感也有不良的影响,例如情感失控可能激发出暴力和其他危险行为。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寻求适当的帮助和支持来处理我们的情感。

情感也是我们社会的动力之一。

人们通过表达自己的情感来激励和感召他人。

领导者和演说家使用情感来建立联系,启发行动,并激发变革。

例如,著名领导者马丁·路德·金(Martin Luther King)通过一系列充满情感和激情的演讲,引领美国黑人争取他们的权利和平等。

他的演讲展现出了情感和活力,并激发了这一时期的社会进步。

同样地,情感也是产品和营销的关键。

许多成功的广告将情感与产品联系在一起,这样消费者将会与产品建立起联系。

例如,可口可乐将情感与开心、友谊和快乐联系在一起,使消费者能够在消费产品时体验到这些情感。

在今天的社会中,我们也在不断地探索新的技术和媒介来表达我们的情感。

社交媒体、虚拟现实、游戏和智能手机应用程序,是我们表达情感的新渠道。

例如,Facebook对于在线社交和情感表达形成了新的平台,并改变了我们的社交行为。

智能手机应用程序将情感与加速器、震动和光照联系起来,这样我们就可以将情感体验带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情感的动力特性及其价值动因

情感的动力特性及其价值动因

情感的动力特性及其价值动因仇德辉情感的动力特性是指情感在其运行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变化特性,主要包括强度性、稳定性、细致性、层次性、效能性、周期性、时序性和差异性等八个方面,其中,情感的强度性和稳定性是情感两个最重要的动力特性,集中体现了人的主要情感个性。

由于情感的本质就是人对价值关系的主观反映,因此情感的动力特性在根本上取决于价值关系的变化特性,有什么样的价值关系的变化特性就会产生什么样的情感的动力特性。

具有不同职业、年龄、性别、遗传因素、同胞排行、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家庭环境、经济状态、文化程度、生理特性的人,其价值关系的变化特性往往不同,其情感的动力特性往往不同。

不过,情感的动力特性具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总是或多或少地偏离价值关系的变化特性。

情感个性既具有一定的可变性,又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有些人的情感个性一旦形成,终身都难以改变。

情感的每个动力特性都无所谓好坏,关键在于如何运用它。

同一动力特性在某一场合可能会产生负价值,在另一场合可能会产生正价值。

一、情感的强度性及其价值动因情感的强度性是指人对事物所产生的选择倾向性,它是情感最重要的动力特性,决定着人的思维、行为和生理活动的驱动力大小,在根本上决定和制约着情感的其它动力特性。

在理论上,人的情感强度与事物的价值率高差的对数成正比。

然而,由于人的情感能力的有限性,人的情感的实际强度并不完全与事物的价值率高差的对数成正比,总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差异。

如果把“事物的价值率高差的对数”确定为人对于该事物的“理想情感强度”,它反映了事物价值关系的强度特性。

一般情况下,情感的强度性应该与价值的强度性相对应,即情感的实际强度等于情感的理想强度,使情感能够正确地反映事物的价值关系,只有在这种情感强度的驱动下所产生的行为才是准确的、有效的,才能获取最大的价值效益。

如果人的实际情感强度大于理想情感强度时,就难以适度地控制自己的行为力度,通常表现为态度粗暴、行为急躁、克制力差等缺点;如果人的情感强度小于理想情感强度时,就难以有效地对客观事物的价值关系施加影响,通常表现为软弱涣散、缺乏战斗力等缺点,这两种倾向都有一定的危害性,都会降低人的行为价值率。

情感的产生机制(有无、正负和关联)

情感的产生机制(有无、正负和关联)

情感的产生机制(有无、正负和关联)情感是对变化的反应,其产生机制为:有无0/1、正负±、关联∈。

情感是最重要的心理反应,它是人们生存发展的动力。

具体来说,通过情感反应,我们得以适应环境,得以改造世界、创造美好,得以群体聚集和社会发展。

情感涵盖了人类所有活动,反映了人的根本。

情感产生机制,是遗传进化而来的。

(属于余永海@情感设计)情感的反应机制,我们归纳了三个主要机制:1、情感的产生机制(本文),2、情感的学习机制,3、情感的决策机制。

它们是对情感的产生和作用规律的概括和提炼,为情感设计提供了简便的方法和依据。

一、情感的产生情感首先是对变化的反应,包括变化敏感、趋向变化和对变化适应这三方面。

1、情感是对变化敏感的反应人们能感知事物,尤其对事物的变化十分警觉,感知目的显然包括察觉事物的这种变化。

在远古,变化往往隐藏危险。

人们眼睛无时无刻不在接受信息,但只有变化的事物最值得引起注意。

由于记忆存在,我们可以分辨事物的前后变化,从而捕获事物的变化,进而分辨和察觉危险,这是非常重要的生存能力。

有的低等动物如青蛙,甚至只能看到运动的事物。

动物界食物链上的动物,更是对任何动静敏感,警觉高的动物最后才有机会避开危险存活下来。

当然,对变化敏感,让我们也成了喜新厌旧的家伙,喜欢新玩具新手机,去陌生地方玩,去新开店子凑热闹,等等。

变化是非常容易捕捉的,对感觉进行前后比对即可发现变化。

华为的4K高清晰的监视摄像装备,也是只对变化事物进行录制,而不是不分青红皂白的都录下来,显然这是最佳的对人类情感机制的模拟,这是人工智能应该具备的。

对活动目标的跟踪识别,对异常变化进行事态掌握,这是人工智能最起码的能力。

对特定目标和关键信息进行识别,抓住认知事物根本。

总之,资源是有限的,要有效利用。

人的变化反应机制就是非常优秀的评价判断决策的机制。

2、情感是趋向变化的反应事物的变化会激发趋近的情绪动机,会驱使人们去接近变化、甚至制造变化,通过改变、破坏或创造来发现新事物。

情感的周期性

情感的周期性

情感的周期性情感的周期性是指情感的某些动力特性(如强度性、稳定性、偏好性、效能性等)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呈现周期性的变化,它象一座时钟准确地制约和控制着人的感情、欲望与情绪的变化,因而被称之为情感生物钟。

一、情感周期性的客观动因与生理机制情感周期性的客观动因来自于价值关系的周期性变化:一方面,人体内的所有细胞和生理器官都进行周期性的运动转换和功能转换,如心脏的跳动、血液的流动、呼吸的转换、体液的排泄、激素的分泌、睡眠与觉醒、体温的变化等,导致了人的价值关系的周期性变化;另一方面,任何人都生活在周期性变化的自然环境里,人的价值关系也会受其影响而产生周期性变化。

情感周期性的生理机制是:大脑下丘脑垂体的生物时钟与边缘系统及网状结构存在着固定和暂时的神经联系,从而周期性地改变情感的某些动力特性(特别是强度性和稳定性)。

反过来,如果在外部或内部因素的诱发下,人的情感发生了周期性变化,就会在大脑边缘系统及网状结构与下丘脑垂体的生物时钟之间建立了某种很弱的暂时神经联系,这种暂时神经联系随着发生次数的不断增长而不断得到强化,逐渐发展成为稳定的情感周期性。

二、情感周期性的意义情感的周期性使人能够产生以时间为周期性条件刺激物的情感条件反射,即形成以时间为诱因的情感动力定型,它可使大脑神经系统免除一些不必要或不重要的情感活动,减少大脑神经系统的能量耗费与功能耗费,还可保证大脑神经系统的情感活动不受次要因素的干扰,从而提高情感活动的准确性与有效性。

如果原有的情感周期性受到破坏,在新的情感周期性建立之前,人的情感活动的强度将会迅速增长,多余的或不重要的情感大量产生,情感与价值之间的误差大幅度提高,情感的准确性和效能性大大下降。

而且情感的周期性与人的其他活动的周期性往往是密切相关的,因此情感周期性的破坏势必引起其他活动周期性的破坏,增加能量耗费,降低功能特性。

三、情感周期性的影响因素情感周期性的影响因素分为四大类:1、外部环境的变化。

情感的三要素

情感的三要素

情感的三要素第五节情感的三要素人对于某一事物的情感,不仅取决于该事物的品质特性(如物理特性、化学特性、社会特性等),还取决人本身的品质特性(生理特性、行为特性、思维特性等),另外,还取决于人所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品质特性等,这说明人的任何情感都会受到众多主观和客观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一、价值三要素由于情感的本质是人脑对于价值关系的主观反映,那么情感的制约因素在根本上取决于价值的制约因素。

统一价值论认为,任何价值物对于主体的价值量大小,不仅取决于该事物的品质特性(即客体的品质特性),还取决于使用者的品质特性(即主体的品质特性),还与环境条件及周围相关事物的品质特性(即介体的品质特性)有关,这就是“价值的三要素”。

二、情感的决定因素情感是人脑对于价值关系的主观反映,由于价值的大小取决于主体、客体和介体三者的品质特性(即价值的三要素),那么情感的大小也必然取决于主体、客体和介体三者的品质特性,这就是“情感的三要素”。

也就是说,当客体和介体的品质特性不变,而主体的品质特性发生了变化,则人的情感必然会发生变化;当客体和主体的品质特性不变,而介体的品质特性发生了变化,则人的情感也会发生变化;当主体和介体的品质特性不变,而客体的品质特性发生了变化,则人的情感也会发生变化。

三、情感的三种基本类型根据主导变量的不同,人的情感可分为欲望、情绪与感情三种基本类型。

欲望:当主导变量是人的品质特性时,人对事物所产生的情感就是欲望。

例如,当儿童成长发育到一定阶段,就会自发地产生对于“独立”的欲望;当机体缺乏食物时,人就会产生饥饿的心理体验,并形成对于食物的欲望。

情绪:当主导变量是环境的品质特性时,人对事物所产生的情感就是情绪。

例如,脏、乱、差的工作环境使人产生不愉快的情绪。

感情:当主导变量是事物的品质特性时,人对事物所产生的情感就是感情。

例如,那些清正廉洁、全心全意为人民工作的领导干部会引发人的尊敬与爱戴的感情,那些贪污腐化、以权谋私的领导干部会引发人的仇视与嘲笑的感情。

情感关系总结

情感关系总结

情感关系总结引言情感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建立起的纽带,对个体的情感状态和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

人类作为社会性的动物,情感关系是人际交往和社会互动的基础。

本文将总结并探讨情感关系的特点、形成因素以及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

情感关系的特点情感关系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双向性:情感关系通常是双方互动的结果,包括感受、表达和回应。

2.动态性:情感关系是动态变化的,受到环境、时间和个体发展的影响。

3.多样性:情感关系的形式多种多样,包括亲子关系、恋爱关系、友谊关系等。

4.稳定性:情感关系通常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持久性,但也会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变化。

情感关系的形成因素情感关系的形成受到多个因素的综合影响,主要包括:1.互动行为:人们通过互动行为建立情感关系,包括交流、表达情感、互相支持等。

2.共同经历:共同经历和共同目标能够促进情感关系的形成,如共同参与同一项目或活动。

3.情感相似性:情感相似性是建立情感关系的重要基础,人们更容易与情感相似的人建立起深入的关系。

4.信任和亲密度:信任和亲密度是情感关系的重要保障,人们需要对彼此有一定的信任和亲密感才能建立稳定的情感关系。

5.社会支持:社会支持对个体的情感关系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能够增强个体的情感认同感和幸福感。

情感关系对个体的影响情感关系对个体的发展和心理健康有着深远的影响,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情感支持:情感关系能够提供情感支持,使个体在困难和挫折面前感到支持和安慰,有助于个体的心理调适和发展。

2.自我认同:情感关系有助于个体形成自我认同,通过与他人建立情感联系,个体可以更加清晰地认识自己的价值观、兴趣爱好和个性特点。

3.心理健康:良好的情感关系可以提升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降低焦虑和抑郁等负面情绪。

4.社会适应能力:情感关系能够培养个体的社会适应能力,通过与他人互动,个体可以学习社会规则、沟通技巧和解决冲突的能力。

情感关系对社会的影响情感关系不仅对个体有着重要的影响,也对整个社会产生着积极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社会凝聚力:情感关系有助于增强社会凝聚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动机与情感

动机与情感



二、动机的产生 1、需要——动机产生的内在原因 (1)需要达到一定的紧张程度,或迫切程 度。往往需要一定的时间积累; (2)当人们采取一定行动,使需要得到满 足后,这种不平衡或缺失状态得到消除或 减弱,但以后还会回到不平衡状态学教师资 格证心理学讲义 (1)诱因是可满足需要的外部环境刺激, 它可以激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满足 个体有某种需要。

3、根据需要的来源来分:生理性需要和社 会性需要(劳动、学习、娱乐、交往); 按需要的对象来分: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 (知识、文化艺术、道德、审美)。


(二)动机的概念
激发、维持、调节人们从事某种活动,并引导活动朝向某 一目标的内在动力。 动机以内在方式支配着行为的方向和强度。动机是由需要 转化而来的。动机是需要动力作用的直接体现。当需要以 意向和愿望的形式被体验着时,不一定会引起人的行为活 动,而动机总是和活动联系着的。比如想去旅游,但如果 没钱也没时间,这种需要是以愿望的形式被体验着的。等 到工作了,有了钱,又有很多假日,于是旅游的需要就进 一步上升为动机,开始行动了。




(四)表情的种类。
表情可以分为三类:面部表情、身段表情和语调表情。面部 表情是由面部肌肉和腺体变化来表现情绪的,是由眉、眼、 鼻、嘴的不同组合构成的。如眉开眼笑、怒目而视、愁眉 苦脸、面红耳赤、泪流满面等。身段表情是由人的身体姿 态、动作变化来表达情绪。如高兴时手舞足蹈,悲痛时捶胸 顿足,成功时趾高气扬,失败时垂头丧气,紧张时坐立不安,献 媚时卑躬屈膝等。语调表情是通过声调、节奏变化来表达 情绪的,也是一种副语言现象,如言语中语音的高低、强弱 、抑扬顿挫等。


二、情绪情感的区别
1、从需要角度来看,情绪一般和人生理需要相联系,情 感与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如道德感、理智感、美感、 正义感。 2、发生角度讲,情绪发生较早,动物与人共同具有,情 感发生较晚。 3、反映角度来讲,情绪带有较大的情境性、激动性、暂 时性、表浅性、外显性,情感的性质则稳定、持久、深刻 、内隐。 4、情绪带有更多的冲动性和外显表现;而情感则显得更 加深沉,经常以内隐的形式存在,以微秒的方式流露出来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情感的动力特性及其价值动因仇德辉情感的动力特性是指情感在其运行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变化特性,主要包括强度性、稳定性、细致性、层次性、效能性、周期性、时序性和差异性等八个方面,其中,情感的强度性和稳定性是情感两个最重要的动力特性,集中体现了人的主要情感个性。

由于情感的本质就是人对价值关系的主观反映,因此情感的动力特性在根本上取决于价值关系的变化特性,有什么样的价值关系的变化特性就会产生什么样的情感的动力特性。

具有不同职业、年龄、性别、遗传因素、同胞排行、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家庭环境、经济状态、文化程度、生理特性的人,其价值关系的变化特性往往不同,其情感的动力特性往往不同。

不过,情感的动力特性具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总是或多或少地偏离价值关系的变化特性。

情感个性既具有一定的可变性,又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有些人的情感个性一旦形成,终身都难以改变。

情感的每个动力特性都无所谓好坏,关键在于如何运用它。

同一动力特性在某一场合可能会产生负价值,在另一场合可能会产生正价值。

一、情感的强度性及其价值动因情感的强度性是指人对事物所产生的选择倾向性,它是情感最重要的动力特性,决定着人的思维、行为和生理活动的驱动力大小,在根本上决定和制约着情感的其它动力特性。

在理论上,人的情感强度与事物的价值率高差的对数成正比。

然而,由于人的情感能力的有限性,人的情感的实际强度并不完全与事物的价值率高差的对数成正比,总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差异。

如果把“事物的价值率高差的对数”确定为人对于该事物的“理想情感强度”,它反映了事物价值关系的强度特性。

一般情况下,情感的强度性应该与价值的强度性相对应,即情感的实际强度等于情感的理想强度,使情感能够正确地反映事物的价值关系,只有在这种情感强度的驱动下所产生的行为才是准确的、有效的,才能获取最大的价值效益。

如果人的实际情感强度大于理想情感强度时,就难以适度地控制自己的行为力度,通常表现为态度粗暴、行为急躁、克制力差等缺点;如果人的情感强度小于理想情感强度时,就难以有效地对客观事物的价值关系施加影响,通常表现为软弱涣散、缺乏战斗力等缺点,这两种倾向都有一定的危害性,都会降低人的行为价值率。

总之,只有当人的情感强度等于理想情感强度时,情感的强度正好与事物的价值率高差的对数成正比,其行为活动才能达到最大的价值率。

二、情感的稳定性及其价值动因情感以价值为基础,价值关系的稳定性在根本上决定着情感的稳定性。

人为了更准确地反映事物的真实价值,就应该使其情感的变化速度与价值关系的变化速度相吻合。

如果人的情感稳定性大于其价值稳定性,情感的变化速度赶不上价值关系的变化速度,就不容易根据事物及环境条件的变化及时地调整自己的行为方式和行为目标,通常表现为思想僵化、行为保守、安于现状、兴趣单一等缺点;如果人的情感稳定性小于其价值稳定性,情感的变化速度要高于价值关系的变化速度,就会过分频繁地、过度敏感地变更自己的行为方式和行为目标,通常表现为见异思迁、意志薄弱、喜乐无常、兴趣多变等缺点。

这两种倾向都有一定的危害性,都会降低人的行为价值率。

只有当人的情感稳定性等于其价值稳定性时,情感的变化正好与价值关系的变化相吻合,其行为活动才能达到最大的价值率。

情感个性是指情感活动的动力特点。

由于气质类型是指人的所有活动的动力特点,情感活动的动力特点只是人的所有活动的动力特点的一种具体表现,因此情感个性与气质类型基本相同。

情感个性或气质类型主要是由情感强度性与情感稳定性两个基本参量来决定,根据这两个基本参量的不同取值,人的情感个性可分为四种基本类型:多血质情感,情感强度性较高但情感稳定性较低,有这种情感个性的人容易兴奋与激动,但又容易消退下去;胆汁质情感。

情感强度性较高且情感稳定性较高,有这种情感个性的人容易兴奋与激动,而且不容易消退下去;抑郁质情感,情感强度性较低且情感稳定性较低,有这种情感个性的人容易抑制自己的情感,但这种抑制又容易消退下去;粘液质情感。

情感强度性较低但情感稳定性较高,有这种情感个性的人容易抑制自己的情感,而且这种抑制不容易消退下去。

三、情感的细致性及其价值动因人对于价值关系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当事物价值关系的变化十分微小时,人就无法进行感知和分辨,显然,人所能感知和分辨到的价值关系变化的最小值(即价值率的最小变化值)构成了情感的细致性。

情感以价值为基础,价值关系变化的细致性在根本上决定着情感的细致性(或敏感性)。

人为了更准确地认识和反映事物的真实价值,就应该尽可能地对价值关系的细微变化进行关注并产生相应幅度的情感反映,即应该尽可能地使情感的细致性与价值关系变化的细致性相吻合。

但是,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一部分人侧重于关注和识别事实关系的细微变化,并能做出准确而及时的情感反映和行为反映;另一部分人侧重于关注和识别价值关系的细微变化,并能做出准确而及时的情感反映和行为反映。

如果人过分地关注事物的价值关系的细微变化,而忽略其事实关系的细微变化时,其情感细致性大于其价值细致性,就会表现为婆婆妈妈、大惊小怪等缺点;如果人过分地关注事物的事实关系的细微变化,而忽略其价值关系的细微变化时,其情感细致性小于其价值细致性,通常表现为粗心大意、不拘小节、麻木不仁等缺点。

四、情感的层次性人的情感系统有着十分复杂、严密而有序的层次结构,各层次之间有着严格的逻辑递进关系,且每个层次又分为两类相对独立的情感。

由于情感的客观目的在于满足人的价值需要,因此情感的层次结构在根本上取决于价值需要的层次结构。

目前,人们普遍接受了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在50年代提出的“人的动机理论”。

他把人的价值需要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马斯洛的划分方法只是依照价值需要的某些外部特征参量(如重要性、持久性、广泛性和深刻性),而没有依照价值需要的内在逻辑关系,因而也是不合理的。

统一价值论认为,生活资料使用价值的客观目的在于维持和发展个人的劳动能力,其层次结构取决于个人劳动能力的层次结构,由于个人劳动能力可分解为生物化学反应能力、个体劳动能力、社会劳动能力和理想劳动能力等四个基本层次,因此生活资料使用价值也相应地分解为四个基本层次。

1、温饱类价值。

温饱类价值以食物能量的补充为核心内容,其他非食物能量形式的价值均可在一定程度上为食物能量所替代和补偿,其客观目的在于维持和发展人的生物化学反应能力。

2、安全与健康类价值。

安全与健康类价值就是用以消除各种外部不安全因素和内部不健康因素对于人体的生物化学反应过程所产生的干扰,使人体的生物化学反应能力尽可能地转化为个体劳动能力,它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健康类价值,其主要用途在于改善(内部)人的生理、心理与精神方面的健康性,如各种营养物质、医疗设施、娱乐用品、文学艺术作品等;第二类是安全类价值,其主要用途在于提高(外部)人的环境安全性,如各种安全保卫设施、劳保用品、优雅环境等。

安全与健康类价值是以物质生活条件的享受、降低自然生命的失效率为核心内容,其客观目的在于维持和发展人的个体劳动能力。

3、自尊与人尊类价值。

自尊与人尊类价值就是用以消除各种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对于人的个体劳动过程所产生的干扰,使人的个体劳动能力尽可能地转化为社会劳动能力,它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自尊类价值,其主要用途在于提高(内部)自己对于他人或社会的选择倾向性,如责任心、同情心、道德意识、爱国热情、归属感等;第二类是人尊类价值,其主要用途在于提高(外部)社会或他人对于自己的选择倾向性,如各种社会荣誉、职务、职称、奖励、奖金等。

自尊与人尊类价值是以社会荣誉和社会信任的享受、降低社会生命的失效率为核心内容,其客观目的在于维持和发展人的社会劳动能力。

4、自我发展与自我实现类价值。

自我发展与自我实现类价值就是用以消除各种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对于人的社会劳动过程所产生的干扰,使人的社会劳动能力尽可能地转化为理想劳动能力,它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自我发展类价值,其主要用途在于提高(内部)个人对于整个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理想状态的认同感与信仰感,如人生观教育、真理信仰、精神寄托等;第二类是自我实现类价值,其主要用途在于改造社会并提高(外部)全社会对于整个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理想状态的认同感与信仰感,如历史使命感、社会责任感、忧国忧民意识、大无畏的牺牲精神等。

自我实现类价值是以宗教信仰与精神寄托的皈依、降低理性生命的失效率为核心内容,其客观目的在于维持和发展人的理想劳动能力。

由于生产资料使用价值最终体现为它所生产的生活资料使用价值,因此其层次结构与生活资料使用价值完全相同;由于劳动价值由劳动潜能转化而来,而劳动潜能又由生活资料使用价值转化而来,因此劳动价值的层次结构也与生活资料使用价值完全相同。

综上所述,一切价值均可划分为四个基本层次。

情感是价值关系在人脑中的主观反映,既然价值可分为四个基本层次,那么情感也必然相应地分为以上四个基本层次。

五、情感的效能性情感的效能性就是指人的情感转化为行为驱动力的动力特性。

对于相同的情感强度,不同的人将会产生不同强度的行为驱动力:有些人情感反应很微弱但行为反应很强烈;有些人虽然情感反应很强烈,但往往只停留在情感的内心体验上,很少付诸行动。

这种差异就是情感效能性上的差异,可以采用单位情感强度所产生的行为驱动力来区分。

情感以价值为基础,价值关系变化的效能性在根本上决定着情感的效能性。

当人的效能性过大时,人对应于相同的价值率高差将会产生过大的行为驱动力,导致向该事物的价值投入速度增长过猛,容易产生“一轰而上”、“重复建设”、“盲目上马”等现象;当人的效能性过小时,人对应于相同的价值率高差将会产生过小的行为驱动力,导致向该事物的价值投入速度增长过慢,从而容易失去快速发展的好机遇。

六、情感的周期性情感的周期性是指情感的某些动力特性(如强度性、稳定性、偏好性、效能性等)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呈现周期性的变化,它象一座时钟准确地制约和控制着人的感情、欲望与情绪的变化,因而被称之为情感生物钟。

情感周期性的客观动因来自于价值关系的周期性变化:一方面,人体内的所有细胞和生理器官都进行周期性的运动转换和功能转换,如心脏的跳动、血液的流动、呼吸的转换、体液的排泄、激素的分泌、睡眠与觉醒、体温的变化等,导致了人的价值关系的周期性变化;另一方面,任何人都生活在周期性变化的自然环境里,人的价值关系也会受其影响而产生周期性变化。

情感的周期性使人能够产生以时间为周期性条件刺激物的情感条件反射,即形成以时间为诱因的情感动力定型,它可使大脑神经系统免除一些不必要或不重要的情感活动,减少大脑神经系统的能量耗费与功能耗费,还可保证大脑神经系统的情感活动不受次要因素的干扰,从而提高情感活动的准确性与有效性。

人的情感的周期性体现在五个方面:情感日周期、情感周周期、情感月周期、情感年周期、情感寿命周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