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素禀赋理论及其拓展

合集下载

简述要素禀赋论的基本内容

简述要素禀赋论的基本内容

简述要素禀赋论的基本内容要素禀赋论是一种心理学理论,认为每个人都天生具有一些特定的个人特质和能力。

这些特质和能力被称为要素禀赋,即在出生时就已经存在的基本素质和潜力。

要素禀赋论主要关注个体差异的来源,并试图解释为什么人们在某些领域表现更优秀。

要素禀赋论的基本内容包括以下几个关键点:1. 要素禀赋的多样性:要素禀赋可以包括各种各样的特质和能力,如智力、创造力、运动能力、情绪智商等。

每个人的要素禀赋都是独特的,因此在不同领域表现出的优势也会有所不同。

2. 遗传与环境的影响:要素禀赋来自于遗传和环境的相互作用。

遗传因素决定了个体的基本素质和潜力,而环境因素则可以通过培养和发展来激发和发挥这些禀赋。

3. 培养和发展:要素禀赋需要通过适当的培养和发展来实现最大的潜力。

这意味着个体需要接受相关的教育和训练,以发展他们的特定禀赋,并在相关领域中取得成功。

4. 禀赋与成就:要素禀赋对个体的成就有着重要的影响。

具有相应禀赋的个体在特定领域中更容易取得成功,并表现出更高的绩效。

要素禀赋论的拓展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多重智能理论:要素禀赋论的一个重要拓展是多重智能理论,提出了不同类型的智能,如语言智能、数学智能、音乐智能等。

这种理论认为,每个人都具有多种类型的智能,而不仅仅是智商的表现。

2. 禀赋和培养的关系:要素禀赋论强调禀赋的重要性,但并不否认培养和发展的作用。

事实上,禀赋和培养是相互作用的,培养可以发挥禀赋的潜力,并使其得到更好的发展。

3. 禀赋和人格发展:要素禀赋不仅与认知能力相关,还与个体的人格特征有关。

个体的禀赋会影响他们的兴趣、价值观以及对世界的看法,从而对个体的人格发展产生影响。

总的来说,要素禀赋论认为每个人都天生具有一些特定的个人特质和能力,这些禀赋对个体的发展和成就有着重要的影响。

然而,禀赋并不是决定性的,个体的培养和发展也可以通过适当的教育和训练来发挥禀赋的潜力。

要素禀赋理论:图解

要素禀赋理论:图解

附录一要素禀赋理论:图解一、模型假设(1)生产要素禀赋为两种生产要素——土地和劳动力,并且总量不变;(2)两种产品——棉布和粮食,生产需要土地和劳动力;这两种生产要素在生产中可以互相替代,并且其生产函数都是线性齐次的;(3)不存在要素密集度逆转的情况,即不存在“一种产品的要素密集度在某些要素价格下大于另一种产品,但在另一些要素价格下又小于另一种产品”的情况;(4)在一国市场范围内产品和要素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5)生产要素充分就业,并且经济总量处于均衡状态;产品:棉布(以码为单位)和粮食(以卡路里为单位);要素:劳动(以小时计)和土地(以英亩计);定义以下表达式:a:生产每码棉布所需要投入的土地TCa:生产每码棉布所需要投入的劳动LCa:生产每卡路里粮食所需要投入的土地TFa:生产每卡路里粮食所需要投入的劳动LFL;一国的劳动总供给T;一国的土地总供给二、要素价格与投入选择图2.1 粮食生产的投入组合图2.2 最佳投入选择生产1卡路里粮食的成本:C=w LF a +r TF a ,变形为等成本线:TF a =C/r-(w/r )LF a 。

图2.3 工资-租金比率(w/r )与要素投入比率(TF a /LF a )FFCC(w/r)1(w/r)2图2.4 工资-租金比率(w/r)与两种产品的要素投入比率(TFa/LFa) 补充:要素密集度逆转例子土地投入劳动投入三、商品价格比率与要素价格比率图2.5 工资-租金比率(w/r)的确定等产量线CC和FF分别表示了生产1元价值的棉布和粮食所需要的要素投入组合,所以也称为单位价值等产量线。

P上升与要素价格比例图2.6 棉布价格C注:两种商品价格的等比例变化不会影响要素价格比例图2.7 商品价格比与要素价格比一种商品相对价格的提高会导致其密集使用要素相对价格的提高。

(w/r )2工资-租金比率(w/r )CCFFF C P P /土地-劳动比F C P P /2 F C P P /1SST/L(w/r )1O图2.8 商品价格比与要素投入比四、要素禀赋与商品价格范围 图2.9 要素禀赋与商品价格比、要素价格比的范围注:必然有C C L T /<T/L <F F L T /。

第三讲 要素禀赋理论

第三讲 要素禀赋理论

斯托尔珀—萨缪尔森定理在赫克歇尔—俄林定 理的基础上提出,其分析和成立必须满足H-O 模型的全部假设条件,同时还假设两种商品都 是最终产品。 在完全竞争条件下,生产要素的价格由其边际 生产力决定(Marginal Productivity),按照表 现形式有三种: 产品形式为边际物质产品(MPP); MPP 收益形式为边际收益产品(MRP=MPPMR); 价值形式为边际产品价值(VMP=MPPP); 在完全竞争条件下MRP=VMP,即边际产品与 产品的价格之积。 在均衡状态时,生产要素在所有部门的报酬相 等。
2.2 赫克歇尔—俄林—萨缪尔森定理 赫克歇尔—俄林—
赫克歇尔—俄林—萨缪尔森定理(H-O-S 定理):自由贸易将导致要素价格均等 化(The Factor-Price Equalization Theorem) 即该理论认为,在完全竞争和技术不变 的条件下,产品的价格等于其边际成本 (P=MC),边际成本由生产要素投入的 数量和价格决定。国际贸易改变了产品 的相对价格,必然也将改变生产要素的 相对价格。自由贸易将带来国际同质生 产要素相对和绝对的价格均等。
1. 赫克歇尔——俄林模型的假设前提 赫克歇尔——俄林模型的假设前提
1.1 要素禀赋
生产要素: 生产活动必须具备的主要因素或在 生产中必须投入的或使用的主要手段, 通常指土地、劳动、和资本三要素,如 果加上企业家才能则称之为四要素。 要素禀赋(Factor Endowments): 一个国家所拥有的生产资源状况。 在新古典经济中,对生产有重要影 响的生产资源为土地、劳动和资本。
假设有两个国家A、B,我们可以从两个 角度来计量一个国家的要素丰裕度 (factor abundance)。 有两种方法
一种方法是物理量定义法(Physical Definition) 如果两国资本-劳动的禀赋比例分别 为 KA/LA和KB/LB,而且有KB/LB > KA/LA,就可以认为相对于A国而言,B 国是资本丰裕型国家(k-abundant),相对 于B国而言,A国是劳动力丰裕型国家(labundant)即A国劳动力丰裕而资本稀缺, B国资本丰裕而劳动稀缺。

3第三章 要素禀赋理论

3第三章 要素禀赋理论

3.2.3雷布钦斯基定理
雷布钦斯基定理:在商品相对价格不变的条 件下,某一要素的增加,将导致密集使用该 要素的产品部门的生产增加,而密集使用另 一要素的产品部门的生产下降。如果假定密 集使用增长要素的产品是一项出口产品,则 其贸易条件将恶化;反之,如该产品是一项 进口产品,则其贸易条件将改善。
小结:
2.人力资本说P53
克拉维斯、基辛、凯能、和鲍德温等人用人力资本的 差异来解释“悖论”的产生。人力资本说认为,“劳动” 要素过于宽泛,实际上,劳动有很多种类,性质不同。一 般劳动可以分为熟练劳动和非熟练劳动两类。其中熟练劳 动不是先天具备的,必须经过一定的教育和培训后具有一 定的技能。我们称之为人力资本(Human Capital)。基 辛将劳动分为8类,第一类是科学家和工程师,他们的人力 资本最高,第二类是技术人员,人力资本其次,最后一类 为没有技术的工人。基辛通过检验美国进出口商品发现, 在美国的出口产品中,第一类劳动的含量比例最高,在美 国的进口产品中第一类的劳动含量比例最低。因此,美国 可能是一个技术劳动禀赋丰裕的国家。列昂惕夫认为悖论 可能是把劳动看成是同质引起的,不同质量的劳动在生产 中的作用是不同的,简单的按人/年或单位劳动小时计算, 会引起误差。加入人力资本后,列昂惕夫悖论可以得到解 释。
第三章 要素禀赋理论
——新古典贸易理论 揭示出了比较利益的源泉
3.1 赫克歇尔—俄林模型
赫克歇尔、俄林简介P28 理论的结论:A、B两国在封闭条件下,资 源禀赋差异导致供给能力差异,进而引起相 对价格差异。价格差异是两国发生贸易的直 接原因。开展自由贸易后,一个国家会出口 密集使用其要素丰裕的产品,进口密集使其 用要素稀缺的产品。这就是赫克歇尔—俄林 定理。
3.2 要素禀赋理论的拓展

国际经济学 第四章 要素禀赋理论

国际经济学 第四章 要素禀赋理论

第四章要素禀赋理论在完全竞争市场假设下,封闭条件下的相对价格差异是国际贸易产生的基础,相对价格差异体现了比较优势所在。

而供给方面的差异和需求方面的差异都会导致相对价格的差异。

本章的要素禀赋理论(Factor endowment theory)就是从供给方面要素禀赋差异的角度探讨国际贸易的成因和影响的理论。

要素禀赋理论指出,在两国生产技术相同的条件下,两国要素禀赋方面的差异是产生比较优势的原因,从而扩展了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

这一扩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将比较优势的差异及这种差异的成因有效地归结为各国生产要素禀赋的差异,从而进一步解释了国际贸易的基础;其次,深入分析了国际贸易对贸易双方要素投入及分配的影响。

要素禀赋理论由两位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Eli Heckscher)和俄林(Bertil Ohlin)提出,因此也称为赫克歇尔—俄林定理(H—O定理)。

后经萨缪尔森(Paul Samuelson)等人不断加以完善。

要素禀赋理论在理论和实际应用中的成功使这一理论在20世纪前半叶到70年代末这段时期内成为国际贸易理论的典范,至今仍在国际贸易理论当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第一节要素禀赋理论的基本模型本节将向大家介绍要素禀赋理论所涉及的基本概念以及要素禀赋理论的基本假设条件,为揭示该理论的基本内涵作好准备。

一、要素禀赋生产要素是指生产活动必须具备的主要因素或在生产中必须投入或使用的主要手段,通常指的是土地、劳动和资本这三种要素,如果加上企业家才能则称之为四要素。

在要素禀赋理论当中,正确理解要素禀赋的含义是十分重要的。

要素禀赋指的是一国所拥有的生产要素的相对比例,这是相对的概念,而不是指生产要素的绝对数量。

在本章所论述的要素禀赋理论当中,我们假设生产中只有资本和劳动两种要素投入,因而在本章中,要素禀赋是指一国所拥有的资本和劳动的相对比例,而不是指一国所拥有的资本和劳动的绝对数量。

同时我们必须清楚,这样的要素相对比例的分析也是可以在其他种类的要素之间进行的,如资本与土地之间或劳动与土地之间。

国际经济学第四章要素禀赋理论

国际经济学第四章要素禀赋理论

国际经济学第四章要素禀赋理论要素禀赋理论是国际经济学中的重要理论之一,它主要研究不同国家之间的要素禀赋对国际贸易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要素禀赋包括劳动力、土地、资本和技术等要素,不同国家的要素禀赋差异会影响到国际贸易模式、比较优势和收入分配等方面。

本章将对要素禀赋理论的基本观点、假设和分析结果进行详细的阐述。

要素禀赋理论的基本观点是,国际贸易的产生和发展是由不同国家之间的要素禀赋差异引起的。

具体地说,不同国家的要素禀赋组合不同,生产不同商品的成本也不同,从而形成比较优势,并通过贸易来实现资源的高效配置和利益的最大化。

要素禀赋理论的核心假设是,不同国家的要素禀赋是固定的,不会因为贸易而发生变化。

这主要基于两个假设。

一是要素禀赋具有惯性,即要素的组合方式在短期内相对稳定。

二是要素禀赋差异不受贸易限制的影响,即国际贸易可以自由进行,不会受到保护主义措施和关税壁垒的限制。

根据要素禀赋理论,不同国家之间的要素禀赋差异会引发不同的国际贸易模式。

具体而言,劳动力禀赋相对丰富的国家会倾向于出口劳动力密集型商品,而土地禀赋相对丰富的国家更倾向于出口土地密集型商品,资本密集型商品则更可能由资本禀赋丰富的国家出口。

此外,要素禀赋理论还涉及到收入分配的问题。

根据理论的观点,国际贸易能够促进资源配置的有效性和经济利益的最大化,但不同要素禀赋的差异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收入分配的不平等。

劳动力禀赋相对丰富的国家在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中将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收入,而资本禀赋相对丰富的国家则会因为资本的流入而增加资本的积累和收入的增长。

总的来说,要素禀赋理论为我们解释了国际贸易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一种解释框架。

通过研究不同国家之间的要素禀赋差异,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国际贸易模式的形成,比较优势的产生以及收入分配的影响。

然而,要素禀赋理论也存在一些争议和局限性,例如它忽略了技术进步和创新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以及国际贸易的政治和制度因素等。

因此,在进一步研究和实践中,我们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并及时修正和完善这一理论框架。

《国际贸易》讲义之第十四章要素禀赋理论

《国际贸易》讲义之第十四章要素禀赋理论
第十四章 要素禀赋理论
一、赫克歇尔——俄林理论 二、H-O模型及其重要推论 三、实证检验 四、H-O模型的拓展
赫克歇尔(Eli Heckscher) “国际贸易对收入分配的影响”(1919)
假定各国生产技术相同,产生国际贸易的 前提条件可以概括为相互进行交换的国家之间 生产要素的相对稀缺程度(即生产要素的相对 价格)和不同产品中所用生产要素的不同比例。
(14.4)
5、求导得出:
аKx
аKy
d(X/Y) d(K/L)
· =аLx·аLy
аLx - аLy
(14.5)
(аKx -аLx·K/L)2
结论
(1)假如X是资本密集型产品,导数为正,意味着K/L 越大,商品X与商品Y的产出比率越高;
(2)假如X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导数为负,意味着K/L 越小,商品X与商品Y的产出比率越高。
赫克歇尔(Eli Heckscher) “国际贸易对收入分配的影响”(1919)
如果所有国家的生产技术都相同,贸易 必然继续发展直到各国相对稀缺的生产要素的 价格出现均等化。这种均等化既是相对的又是 绝对的,虽然迄今为止这一命题远未被证明, 但这是贸易中不可避免的结果。
俄林(Bertil Ohlin)
MPL1X = MPL2X
MPK1y = MPK2y
MPL1y = MPL2y
由于要素在国内各部门之间可以自由流动,则
MPK1 = MPK2
MPL1 = MPL2
H-O-S定理的重要意义
1、解释国际贸易如何影响贸易伙伴国收益分配 的格局。
2、在H-O模型的基本假定:各国要素价格存在 差异,以及生产要素不能通过国际间自由流动 来直接实现最佳配置的情况下,国际贸易可替 代要素的国际流动,“间接”实现世界范围内 资源的最佳配置。

要素禀赋论分析中国为例子

要素禀赋论分析中国为例子

要素禀赋论分析中国为例子一、要素禀赋理论新古典理论认为,一国从贸易中获利的条件是贸易条件与该国自给自足条件下国内相对价格水平有差异。

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和俄林认为,贸易基础是商品相对价格不同,这种不同是由于两国拥有的生产要素相对数量不同。

这种理论就是H-0理论,该理论强调生产要素在不同国家总资源中所占比例与生产要素在不同商品生产投入中所占比例的相互作用,我们又称其为“要素禀赋理论”。

要素富裕度反映一国要素禀赋特征,是一个相对概念。

若A国可用劳动与可用资本绝对数量均少于B国,只要A国可用劳动和可用资本的比值大于B国,A 国就是资本富裕国。

如我国相对发国家,属劳动富裕国,相对贫困国家,属资本富裕国。

商品要素密集度可反映商品生产的要素投入特征,若只有两种商品(A 和B)和两种要素(L和K),生产A的资本和劳动之比(K/L)大于生产B的,则A是资本密集型产品,B是劳动密集型产品。

因此要素密集度也是一个相对概念。

至此,H-0理论得出结论:各国倾向于出口国内资源密集型产品。

二、中国对外贸易中与商品要素有笑的特征(1)进出口总额扩大,对外依存度增加。

外贸依存度指一国或地区对外贸易总额占该国或地区GDP比重。

它反映该国或地区经济参与国际分工及对外依存度。

外贸增长体现经济竞争力,对推动技术进步、资本积累和产业升级有利。

从外贸总额看,中国是外贸大国,进出口总额占(3P的比例接近70%,对宏观经济形势影响较大。

而外贸依存度过高意味着经济增长更多依赖外需,外需的不确定性会对经济安全埋下隐患。

另外,消费、投资和出口是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我国出口一支独大,对经济贡献率远超消费和投资。

但消费才是国内经济发展的主力,我国消费处于弱势,也会给经济带来负面影响。

(2)外汇储备增加。

我国外汇储备逐年递增,这是常年贸易顺差的结果,而贸易顺差不利于中国经济长远发而现实是,我们出口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品换来的外汇储备往往还买不到欧美国家的先进技术或高科技产品,而仅是继续购买美国国债从而促进了美国国内消费。

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要素禀赋理论

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要素禀赋理论

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要素禀赋理论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要素禀赋理论一、导言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是国际贸易研究的重要分支,而其中的要素禀赋理论更是该领域的核心理论之一。

本文旨在全面介绍要素禀赋理论,探讨其基本原理和实践应用。

二、要素禀赋理论的基本原理要素禀赋理论,又称为赫克歇尔-俄林模型,是由赫克歇尔和俄林于1961年提出的。

该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产生和发展是由于各国之间生产要素禀赋差异的存在。

1. 要素禀赋要素禀赋是指不同国家在生产要素方面的差异。

要素主要包括劳动力、资本、土地和技术。

不同国家对这些要素的获取和运用程度不同,从而导致产业结构和贸易模式的差异。

2. 比较优势与绝对优势根据要素禀赋理论,各国之间会因为资源禀赋的不同而形成比较优势和绝对优势。

比较优势是指某一国相对于其他国家在某个要素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而绝对优势则是指某一国在所有要素方面都具有绝对的优势。

3. 国际贸易的产生和发展要素禀赋差异导致了国际贸易的产生和发展。

比较优势使各国能够通过贸易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增长。

同时,绝对优势也使某些国家能够以较低成本生产和出口特定产品,从而形成国际分工和贸易差异。

三、要素禀赋理论的实践应用要素禀赋理论在国际贸易实践中具有广泛的适用性,为国际贸易政策的制定和产业布局的优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1. 全要素禀赋比较优势理论全要素禀赋比较优势理论是对要素禀赋理论的发展和完善,其核心思想是考虑到各国在多个要素方面的优势和劣势。

该理论通过比较国家在各要素禀赋方面的差异,提出了资源配置的改进和贸易模式的优化建议。

2. 要素禀赋差异与贸易政策要素禀赋差异对于制定国际贸易政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对内政策方面,各国可以通过教育、培训和产业升级等手段提高本国要素禀赋水平;在对外政策方面,可以通过贸易保护、减税和关税调整等措施,优化国际贸易格局。

3. 国际投资和跨国公司要素禀赋理论对于国际投资和跨国公司的决策也有一定的影响。

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要素禀赋理论

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要素禀赋理论

二、有关概念
1、生产要素禀赋 • 生产要素在一个地区中 (factor 的天然供给状况 endowment):
2、要素丰裕度 • 不同国家或地区几种要 (factor TK A TK B素拥有总量的相对比例 abundance)
TL A TLB
3、要素密集度 (factor intensity)

1944年聘任瑞典主要反对党自 由党的主席,在联合政府中任贸易部 长.连任自由党主席达23年之久. 对国际贸易理论和国际资本运动 理论做出了开拓性的研究.1977年与 英国剑桥大学的米德一同获得了当 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 主要著作有:《对外贸易与贸易政 策》(1925),《区域贸易与国际贸易》 (1931),《国际经济重建》(1936), 《资金市场与利率政策》(1941), 《稳定就业问题》(1949),《对外贸 易政策》(1955)等等.
(三)对要素禀赋理论的评价
要素禀赋理论较好地分析了生产要素在 各国对外贸易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各国生产 要素状况对国际分工的影响,比李嘉图的比 较成本学说中的分工理论更加深入、更为全 面实用(如投资决策、贸易结构战略)。要 素禀赋理论在20世纪30年代的问世,实际上 迎合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发展自由贸易的需 要,其影响至今仍然广泛地存在着。
决定贸易模式的 因素
生产技术绝对不同 (绝对劳动生产率差) 生产技术相对不同 (相对劳动生产率差)
绝对优势论
大卫.李嘉图
H-O模型
新古典 贸易理 论
赫克歇尔 俄林
资源禀赋不同
特殊要素贸 易模型
保罗.萨缪尔森
当代贸 易理论 模型
规模经济贸 易模型 国际产品生 命周期贸易 模型
保罗.克鲁格曼
1.产品生产具有规模经济 2.不完全竞争的商品市场 3.竞争的要素市场

要素禀赋论(H-O模型)

要素禀赋论(H-O模型)
20世纪初,瑞典经济学家Heckscher和Bertil Ohlin提出了要素禀赋论,进一步发展 了比较优势理论,强调了生产要素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性。
主要观点
01
要素禀赋论的主要观点是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是各国生产要素的相对丰裕程度 不同,而商品交换的比率取决于两国生产要素的相对稀缺程度。
02
该理论认为,如果一个国家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那么该国在劳动密集型产 品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如果一个国家拥有丰富的资本资源,那么该国在资 本密集型产品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
指导了国际贸易政策的制定
根据要素禀赋论,各国应该出口那些密集使用本国丰裕要素生产的商品,进口那些密集使 用本国稀缺要素生产的商品。这一理论为国际贸易政策的制定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影响了国际经济秩序的建立
要素禀赋论的出现打破了传统比较优势理论的局限,为国际经济秩序的建立提供了新的理 论基础,使得发展中国家可以根据自身要素禀赋的特点,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从而 获得贸易利益。
H-O模型还解释了国际贸易中各国在商品价格和生产要素报酬方面的差异,即拥 有相对充裕的生产要素的国家在商品价格和生产要素报酬方面获得优势。
04
H-O模型的应用与实例
国际贸易中的应用
解释贸易模式
H-O模型能够解释在国际贸易中,各国根据其要素禀赋的差 异进行分工和交换的原因。例如,劳动密集型产品通常由劳 动力丰富的国家生产,而资本密集型产品则由资本丰富的国 家生产。
案例研究
一些学者还针对特定国家或地区进行了案例研究,以深入探讨H-O模型在实际情况下的表现。这些研究通常涉及 对特定产业的深入调查和分析,以揭示H-O模型在解释贸易模式和产业竞争力方面的作用。
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经济增长

国际贸易 第3章 要素禀赋理论

国际贸易 第3章 要素禀赋理论

2.要素密集度 A
概念:要素密集度(Factor Intensity)是指生产某 种商品所投入的两种生产要素的配合比例。 要素密集度主要通过两种产品中投入的生产要素比如 资本-劳动比率比较而确定,与生产要素的绝对投入量 没有关系,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一般来说,如果某一要素投入比例大,可以称该产品 为该要素密集程度高。 根据产品生产过程中投入比例最高的要素种类不同, 将产品分为若干种类型。如:生产纺织产品投入劳动 比例最大,则称之为劳动密集型产品;生产电子产品, 资本投入比例最大,则称之为资本密集型产品。
本章主要从供给的角度——要素禀赋理论(Factor
Endowment Theory)来探讨国际贸易的成因和影响。解决 了李嘉图留下的问题:比较成本差异的原因-贸易双方要素 禀赋的差异。
由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和俄林提出,故称“赫克歇尔—俄 林模型”,简称“H-O模型”;又称要素禀赋论 对国际贸易有很强的解释力,至今仍是国际贸易的主流理论。
等产量线与边际技术替代率
等产量线 Q1、Q2、Q3表示等产量线。沿着Q1曲线上的
所有的点的组合能实现在Q1的产量水平。 边际技术替代率 在维持产量不变的前提下,一种要素增加要求 另一种要素减少的数量称之为边际技术替代率。 边际技术替代率(MRTSLK)等于等产量线上 定点的斜率。 等产量线是建立在要素可以相互替代的假设基 础之上的。
本章关键术语 1.要素禀赋 2.要素密集度 3.赫克歇尔—俄林模型 4. 斯托尔珀—萨缪尔森定理 5.要素价格均等化 6.雷布钦斯基定理 7.列昂惕夫悖论
在完全竞争的假设前提下,封闭条件下的相对价格差异是国
际贸易产生的基础,相对价格决定着比较优势。国家供给和

第四章-要素禀赋理论

第四章-要素禀赋理论

政策主张
享有资本存量相对增长旳国家,应该预期到他 们旳劳动密集型工业旳规模将会趋于收缩,那些已 经实现工业化旳国家,在资本存量不断增长旳条件 下试图经过贸易保护政策来维持其劳动密集型工业 是不可行旳。
相反,对于劳动供给趋于增长旳发展中国家来 说,不合适旳发展技术与资本要素密集型旳工业 则可能造成比较利益旳丧失,并使经济增长出现 欲速而不达旳成果。
评价
赫克歇尔、俄林旳生产要素禀赋理论被 以为是当代国际贸易旳理论基础。他们继 承了老式旳古典比较成本理论,但又有新 旳发展。
第一,李嘉图用比较成本差别论述 了贸易互利性旳普遍原理,而俄林等 则进一步用生产要素禀赋差别解释了 为何比较成本有差别,在理论上有所 发展和创新。
第二,俄林把李嘉图旳个量分析扩大 为总量分析,不是单单比较两国两种产 品旳单位劳动花费旳差别,而直接比较 两国生产要素总供给旳差别,从一国经 济构造中旳资本、土地、劳动力等这些 最基本旳原因来解释贸易分工基础和贸 易格局。
➢雷布钦斯基定理(Rybczynski Theorem)
H-O模型建立在一国拥有旳要素总量固定
不变旳基础上。但在现实中要,素一国禀旳赋要变素化对 数 果量?经常在发生变化,这将国带际来什贸么易样旳成影响
塔德乌什·雷布钦斯基(英籍波兰经济学 家,Tadeusz Rybczynski),《要素禀 赋与相对商品价格》(1955)提出雷布 钦斯基定理(Rybczynski Theorem)
➢逻辑思绪
A国(K丰裕)
商品X
商品Y
资本密集型
劳动密集型
出口X
进口Y
扩大X生产
降低Y生产
要素投入增长
释放要素
需求较多旳K 需求较少旳L 供给较少旳K 供给较多旳L

《国际经济学第四章》要素禀赋理论

《国际经济学第四章》要素禀赋理论

(三)H-O模型的基本命题分析
H-O模型由三个(或四个)基本论点:
第一,每个国家以自己相对丰裕的生产要素 从事商品的专业化生产和国际交换,就会处于 比较有利的地位;相反,如果以自己相对稀缺 的生产要素从事专业化生产和国际交换,就会 处于相对不利的地位。因此,在国际贸易体系 中,一国出口的总是那些以自己相对丰裕的要 素生产的产品,而进口的则总是那些需要用本 国相对稀缺的要素生产的产品;
《国际经济学第四章》要素禀赋理 论
End 16
H—O模型的 基本内容(二)
(3)各国生产同种产品时的成本不同,是 由要素价格差异决定的;
(4)要素价格绝对差是由要素存量比率不 同造成的;要素存量比率差异是由要素供求决 定的;
(5)要素的供给则是由要素禀赋决定的。 因此,要素禀赋不同导致了国际贸易的产生。
在图4-2中,A、B两国在封闭条件下的相对 价格由社会无差异曲线与生产可能性边界线相切 决定。在封闭条件下,A国的均衡点为EA,B 国 的均衡点为EB。因为两国的消费者偏好相同,所 以图中两国的社会无差异曲线形状相同。
《国际经济学第四章》要素禀赋理 论
End 19
封闭条件下的相对价格(说明)
通过EA点的相对价格线PA为A国的均衡价 格,通过EB点的相对价格线PB为B国的均 衡价格,不难发现,PA<PB,这表示A国 在X商品上具有比较优势,而B国则在Y商 品上具有比较优势,即资本丰裕的国家在 资本密集型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而劳动 丰裕的国家在劳动密集型产品上具有比较 优势。
《国际经济学第四章》要素禀赋理 论
End 6
要素密集度(三)
产品的要素密集度可借助于等产量曲线来说明。
微观经济中等产量曲线:所谓等产量线是指,在生 产一定量(如1个单位)产品时,两种生产要素各种组 合点的连线。等产量线有两层意义:

要素禀赋理论

要素禀赋理论

第 3 章要素禀赋理论【本章关键术语】1. 要素禀赋2. 要素密集度3. 赫克歇尔—俄林模型4. 斯托尔珀—萨缪尔森定理5. 要素价格均等化6. 雷布钦斯基定理7. 列昂惕夫悖论在完全竞争的假设前提下,封闭条件下的相对价格差异是国际贸易产生的基础,相对价格决定着比较优势。

国家供给和需求方面的差异是造成相对价格差异的根源。

本章主要从供给的角度——要素禀赋理论(Factor Endowment Theory)来探讨国际贸易的成因和影响。

要素禀赋理论最早由赫克歇尔(Eli Heckscher)和俄林(Bertil Ohlin)提出,经萨缪尔森(Paul Samuelson)等人加以完善。

要素禀赋理论在理论和实际运用中的成功使其在20世纪前半叶——70年代末这段时期内成为国际贸易理论的典范,至今仍在国际贸易中占据重要地位。

赫克歇尔和俄林所运用的分析工具是由新古典经济学所建立起来的等产量线、无差异曲线、生产可能性边界等,该理论也被称之为新古典贸易理论。

新古典贸易理论与古典贸易理论相比,不仅在于它承认比较利益是国际贸易发生的基本原因,更重要的是它找到了比较利益形成的源泉,即贸易双方要素禀赋的差异。

3.1 赫克歇尔——俄林模型赫克歇尔——俄林模型简称H—O模型,由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和俄林提出。

1919年赫克歇尔发表题为“对外贸易对收入分配的影响”一文,文中运用不同于一般均衡理论的分析方法,第一次用生产要素密集的分析来解释国际贸易。

但是,这在当时没有引起很大反响。

1933年俄林出版《地区间贸易与国际贸易》一书才使该理论方法产生了巨大影响。

这就是著名的赫克歇尔——俄林模型。

该理论模型对于古典模型,尤其是李嘉图单一要素模型做出了修正和完善,从各国要素禀赋的差异来解释国际贸易的成因,奠定了现代国际贸易理论的基础。

1.要素禀赋生产要素是指生产活动必须具备的主要因素或在生产中必须投入的或使用的主要手段,通常指土地、劳动、和资本三要素,如果加上企业家才能则称之为四要素。

简述要素禀赋论的三个主要结论

简述要素禀赋论的三个主要结论

简述要素禀赋论的三个主要结论
简述要素禀赋论的三个主要结论如下:
1.每个区域或国这有在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体系中应该生产和
输出丰裕要素密集的产品,输入稀缺要素密集的产品;
2.区域贸易或国际贸易的直接原因是价格差别,即各个地区间或国家间的商品价格不同;
3.商品贸易趋向于消除工资、地租、利润等生产要素收入的国际差异,导致国际间商品价格和要素价格趋于均等化。

资料拓展:要素禀赋亦称“赫克歇尔-俄林理论”、“H-0理论”。

是关于要素差异的国际贸易理论。

认为各国间要素禀赋的相对差异以及生产各种商品时利用这些要素的强度的差异是国际贸易的基础,强调生产商品需要不同的生产要素,如资本、土地等,而不仅仅是劳动力;不同的商品生产需要不同的生产要素配置。

要素禀赋学说的发展历程

要素禀赋学说的发展历程

要素禀赋学说的发展历程引言要素禀赋学说是一种关于经济发展的理论,旨在解释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经济差异以及这些差异的原因。

本文将介绍要素禀赋学说的发展历程,从传统的要素禀赋学说到现代的新经济地理学。

我们将着重讨论学说的主要观点、理论框架以及发展过程。

传统的要素禀赋学说传统的要素禀赋学说认为,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差异是由生产要素的差异所引起的。

按照这一观点,一个国家的禀赋资源(如劳动力、土地和资本)越丰富,其经济发展水平就越高。

这一学说最早得到了利内的提出,进而被赫克歇尔-奥林斯模型所发展和完善。

赫克歇尔奥林斯模型赫克歇尔-奥林斯模型是要素禀赋学说的重要构成部分。

该模型认为,资源禀赋的不同会导致生产要素的差异分配情况,进而影响到经济的发展。

具体而言,赫克歇尔-奥林斯模型通过分析资本和劳动力的要素禀赋差异,解释了国家之间产业结构和贸易模式的差异。

这一模型认为,资源禀赋较丰富的国家更容易发展资本密集型产业,而资源禀赋较不足的国家更容易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同时,赫克歇尔-奥林斯模型还指出,国际贸易有助于促进资源配置优化,从而提高了全球经济的效率。

托达罗(Tood aro)型要素禀赋学说对于传统要素禀赋学说的批评声音逐渐增加,学者们开始注意到,在解释国际经济发展差异时,单一要素禀赋的影响可能过于简化。

因此,托达罗提出了一种更为综合的要素禀赋学说。

托达罗型要素禀赋学说认为,除了基础资源禀赋之外,人力资本和技术创新也是经济发展的重要要素。

他认为,这两个要素对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并且能够弥补基础资源的不足。

这一新的观点为要素禀赋学说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思路。

新经济地理学新经济地理学是要素禀赋学说的现代发展方向。

这一学说将因素禀赋与地理位置和空间规模效应相结合,通过考虑地理环境对生产要素的影响来解释经济发展差异。

新经济地理学认为,地理因素会对资源分配、产业结构和贸易模式产生重要影响,从而导致国家之间的经济发展差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劳 动 相 对 稀 缺 , 价 格 提 高
资 本 相 对 过 剩 , 价 格 降 低
资各 本行 劳业 动投 比入 率更 提多 高资 本 ,
劳 动 生 产 率 提 高 , 资 本 生 产 率 下 降
资劳 本动 的的 边边 际际 产产 品品 减增 少加 ,
/

出 口 行 业 进 口 竞 争 行 业 R = PX×MPK W = PY×MPL R = PY×MPK
中国 美国
钢材 布
1999年中国和一些发展中国家的比较优势
国家 中国 印度 印度尼西亚 马来西亚 菲律宾 泰国
服装 电讯设备 玩具 100 100 100 94 47 27 226 11 84 90 19 40 74 27
鞋类 旅游用品 100 100
20 36
19 27
(四)主要结论


0.17 0.19 0.07 0.42 0.2 0 0.58 0.61 0.3 0.05
808.3 119.7 31.8 11.6 40.1 2.1 39.9 101.4 561.3 87
1.6 2.7 21.5 15.8 3 62.7 7.9 9.6 1.7 131.4
0.2 0.5 3 0.5 2.7 0.5 1.3 1.1 0.5 0.8
萨缪尔逊的观点



在1949年《在论国际要素价格均等》中认 为:国际贸易使不同国家间要素均等化是 一种必然,而不是一种趋势。 自由贸易不仅会使商品价格均等化,而且 会使生产要素价格均等化,以致两国的所 有工人都获得同样的工资率,所有的土地 单位都能获得同样的地租报酬,而不管两 国的生产要素供应量或需求模式如何。 这就是著名的要素均等化理论(FPE)
(三) H-O理论分析思路(1)
H-O模型假定各国的劳动生产率是一样的情况 下,产生比较成本差异的原因就有两个:
各国资源的丰裕度不同 相同产品生产中 使用要素投入比例不同
模 型 的 推 导
各国生产相同产品 的相对成本不同
比 较 优 势 理 论
H-O
贸易
H-O理论分析思路(2)
两国要素禀赋不同
生产可能性边界线不同
一、几个概念
1、生产要素禀赋(factor endowment):
生产要素在一个地区中的天然供给状况。
1995 年 若 干 国 家 的 要 素 禀 赋
国家 耕地(公顷/工人) 劳动力(百万) 有形资产(千美元/工人) 高等教育(年/人)
中国 印度尼西亚 韩国 马来西亚 菲律宾 新加坡 泰国 巴西 印度 日本
(二)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
说明国家间商品贸易对两国生产要素价格的影响
B
国 贸 易 前
W低 贸 易 R 高 后
W提高 均 等 R降低
W降低 R提高
贸 易 后
A
W 高 R 低
国 贸 易 前
保罗· 萨缪尔森(Paul .Anthony.Samuelson)
最后一个经济学通才 芝加哥大学学士(1935) 哈佛大学硕士(1936) 哈佛大学博士(1941) 1947年第一届克拉克奖获得者, 1970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经济学》----当今世界最为实用和畅销的经济 学教科书,已再版17次,是继穆勒《政治经济学 》(1848)、马歇尔《经济学原理》(1890)之 后的第三部经典教科书。凯恩斯宏观+传统微观
36,480
35,600 34,705 31,640 25,722 21,453 17,995 12,900
2、要素密集度(factor intensity)


这个概念时针对产品而言,与国家无关. 要素密集度是指某种产品投入两种生产要素 的相对比例. 说明:要素密集度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与生 产要素的绝对投入量无关. 生产某产品投入不同要素的相对密集程度
结论:一国的要素禀赋状况取决于与谁比较,与不 同的国家比较,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表:部分国家1990年人均资本存量(1985年国际价格计算)
国家或地区
瑞 士 德 国 加拿大 澳大利亚
人均资本存量(美元/人)
73,459 50,116 42,745 37,854
日 本
法 国 美 国 意大利 台湾地区 英 国 韩 国 墨西哥
商品价格的国际差异是国际贸易的直接原因 各国商品价格不同是由商品生产成本的不同决 定的 各国生产成本不同是由要素价格不同决定的 要素价格不同是由要素供给比例(要素禀赋)不 同决定的

结论:一个国家出口的是它在生产上大量使用该 国比较充裕的生产要素的商品,而进口的是它在 生产上大量使用该国比较稀缺的生产要素的产 品.
衡量一国要素禀赋程度的指标,可以从以下两个 角度分析


不同国家或地区几种要素拥有总量的相 对比例。
TK A TK B TL A TLB

不同国家或地区几种要素的相对价格比 例。
PK A PK B PLA PLB
例:下表为A、B两国的资本和劳动的分布情况
要素禀赋
劳动 资本
A国
12 48
B国
进口竞争行 业所有生产 要素所有者 的报酬都减 少
长期:由于要素可自由流动,国际贸易不仅 影响商品价格,也影响要素的边际产品
劳 动 密 集 型 的 出 口 行 业 报 酬 提 高 业资 的本 要密 素集 向型 出的 口进 行口 业竞 流争 动行 劳流进 动出口 多的竞 资争 本行 比业 资要出 本的口 多劳行 动业 比需
30 60
判断:哪个国家是资本相对丰富的国家? 哪个国家是劳动相对丰富的国家?
4、要素密集型产品


生产某种产品时投入的要素中占有比例最大的要 素,该产品就叫做该要素密集型产品。 如资源密集型产品;劳动密集型产品。 在要素禀赋理论中,衡量两国的两种产品是劳动 密集型产品还是资本密集型产品,不是看劳动和 资本的投入的绝对量,而是两者的投入比例。
要素数量受自然条件、地理 位置、历史原因、经济发展 水平等因素的影响
国与国之间要素禀赋 的差异决定了产出的 差异
要素禀赋的实际衡量

要素禀赋:通过人均资源存量来衡量 确定一国的要素禀赋状况: 通过与其他国家比较人均资源存量来确定
例如:美国与墨西哥比较:美国为资本丰富的国家
美国与瑞士比较
:美国为资本稀缺的国家
B国(L丰裕) 商品X 资本密集型 进口X 减少X生产 释放要素 商品Y 劳动密集型 出口Y 扩大Y生产 要素投入增加
供给较多的K 供给较少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需求较少的K 需求较多的L K价格下降 L价格上升
国际工资率的比较
200 150 100 50 0
希 腊 中 国 香 港 中 国 台 湾 美 国 德 国 日 本 西 班 牙 韩 国 墨 西 哥
短期:生产要素不流动
由于要素不流动,国际贸易只影响商品价格 上(出 涨 口 )产 价品 格 下(进 跌 口 )产 价品 格 W = PX×MPL R = PX×MPK W = PY×MPL R = PY×MPK W提高 R提 高 W减少 R减 少 出口行业所 有生产要素 所有者的报 酬都提高
X Y
要素价格均等化的过程
劳动丰裕型国家 劳动力价格相对较低
大量生产并出口 劳动密集型产品 劳动力价格上升
因出口而增加生产
对劳动需求更强烈
生产要素价格均等化的一般过程
劳动 力 中 国 丰富 资本 稀缺 资本密集型 产品 劳动密集型 产品 资本密集型 产品 进出 口 进口 出口 出口 需 求 减 少 增 加 增 加 价 格 降 低 提 高 提 高 结果 劳动力价格 上升,资本 价格下降
3.4 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H-O-S模型)
国际贸易会影响商品的价格、生产和消费,对要素 报酬和价格是否会有影响?
1、代表人物:俄林、斯托尔帕 、保罗-萨谬尔森等
2、基本观点:国际间商品的自由流动将会导致各 国生产要素的相对价格和绝对价格的均等化
俄林的观点
要素价格完全相同是不可能的,要素价格均等 只是一种趋势,这是因为:
Commodity prices Factor prices Derived demand for factors
Demand for final commodities
Technology
Supply of factors
tastes
Distribution of ownership of factors of production



服装相对汽车为劳动密集型产品.但是,无 论那种产品,都可使用这两种要素的任意组 合来生产. 生产服装的时候,我们可以选择资本较多的 生产方式,而生产汽车的时候,我们也可以 使用劳动较多的生产方式. 只要要素是可替代的,这一定可以做到.
(二)主要假设



两国使用两种要素生产两种商品 两国资源禀赋不同,但相同要素具有同质 性 各国同一商品的生产函数相同 完全自由贸易 无规模经济 两国的消费偏好相同

解决李嘉图留下的问题:比较成本差异的原因
由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和俄林提出,故称
“赫克歇尔—俄林模型”,简称“H-O模型”;
又称要素禀赋论

对国际贸易有很强的解释力,至今仍是国际贸 易的主流理论
3.3
要素供给比例(生产要素禀赋)理 论


代表人物: 赫克歇尔(E.Heckscher) 俄林(B . Ohlin) 理论背景: 20世纪30年代,瑞典经济学家伯尔蒂 尔· 俄林出版了《地区间贸易和国际贸易》一书, 提出了生产要素禀赋理论,用在相互依赖的生产 结构中的多种生产要素理论,代替李嘉图的单一 生产要素理论。由于俄林在其著作中采用了他的 老师赫克歇尔的主要论点,因此生产要素禀赋理 论也被称为赫克歇尔一俄林模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