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素禀赋理论
要素禀赋理论
要素禀赋理论要素禀赋理论通常指的是H-O理论。
H-O理论(Heckscher-Ohlin理论)基于因素的分布,强调了每个国家和地区贸易中不同要素禀赋和不同商品的不同生产功能的决定性作用。
要素合作外商直接投资是该理论的延伸,其基本原理是转移可流动和不可流动因素的组合,以提高各种生产要素的利用效率。
要素禀赋是指一个国家拥有的两个生产要素的相对比率。
这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与它所拥有的生产要素的绝对数量无关。
要素禀赋理论基于一系列简单的假设,包括以下九个方面:1.假设只有两个国家,两个商品和两个生产要素(劳动力和资本)。
该假设的目的是为了用平面图方便地解释该理论。
2.假定两国的技术水平相同;也就是说,同一产品的生产功能是相同的。
该假设主要是为了便于调查要素禀赋,因此有利于要素价格在确定两国相对商品价格中的作用。
3.假设产品X是劳动密集型产品,产品Y是资本密集型产品。
4.假设两国在两种产品的生产中具有相同的规模经济。
也就是说,增加对商品的资本和劳动力的使用将以相同的比例增加产品的产量,这意味着单位生产成本不会随着生产的增加或减少而改变,因此没有规模经济效益。
5.假定两国不是完全专业化的生产国,即尽管有自由贸易,但两国仍继续生产两种产品,即没有一个国家是一个小国。
6.假设两国的消费偏好相同,如果由社会差异曲线反映出来,那么两国社会差异曲线的位置和形状是相同的。
7.在两种商品和两种生产要素的两个市场中,竞争已经完成。
这意味着市场上没有人可以买卖大量影响市场价格的商品或生产要素。
这也意味着买卖双方都拥有平等的交易信息。
8.假定生产要素可以在国家内部自由转移,但是生产要素不能在国家之间自由转移。
这意味着在一个国家内,劳动力和资本可以从某些低收入地区和产业自由地流向高收入地区和产业。
直到所有地区和行业的相同要素收益都相同,这种流动才会停止。
但是在国际上,缺乏这种机动性。
因此,当没有贸易时,国际因素奖励的差异总是存在的。
第三讲要素禀赋理论
第三讲要素禀赋理论国贸的PPT国贸的PPT生产要素涵义:是指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各种资源。
它包括劳动、资本、土地、企业家才能等。
要素报酬:生产商品所要支付的要素费用。
例如劳动的报酬是工资、资本的报酬的利息、土地的报酬是地租。
国贸的PPT生产要素禀赋涵义:指的是生产要素的供给状况。
例指的是生产要素的供给状况。
指的是生产要素的供给状况如有的地区劳动力充裕,有的地区资本量雄厚,有的地区土地资源丰富。
同样是自然资源丰富或自然条件良好,矿藏、水源、气温、湿度、日照、降雨等方面又会有众多差别。
国贸的PPT俄林的要素禀赋说俄林的观点:1、他明确指出,商品价格在国家之间的绝对差商品价格在国家之间的绝对差异是产生国际贸易的直接原因。
异是产生国际贸易的直接原因。
当同种商品在不同国家里用同种货币表示的价格不同时,商品从价低的国家输往价高的国家,只要价格差额大于运输成本等费用,这种贸易对双方都有利益,即能够得到的商品都比自己生产的更多。
国贸的PPT2、他又进一步指出,商品相对价格不同商品相对价格不同是由生产要素的相对价格不同所决定的。
是由生产要素的相对价格不同所决定的。
很清楚,商品价格的国际差异来自各国生产成本的差异。
即各国商品价格不同是由要素价格不同决定的。
生产同种商品,有的花费较多的成本,有的则用较少的成本,前者的价格就会高于后者。
国贸的PPT3、最终他指出,一国生产要素价格的高一国生产要素价格的高低是由它的生产要素禀赋的不同所引起的。
一国某种生产要素的供给丰裕,该要素在该国的价格相对便宜,一国某种要素稀缺,该要素在该国的价格相对昂贵。
因此生产要素禀赋的不同是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
国贸的PPT(三)举例说明这可用表3.1加以说明。
这里必须注意,俄林通常采用两个国家使用两种生产要素(劳动和资本)生产出两种商品进行贸易的分析模式,即2某2某2模型。
同时为了更明了地说明问题,他还假设两国生产的物质条件或技术系数都一样,即生产要素的密集性相同。
第三章 要素禀赋理论
劳动的边际生产力下降, w/PX、w/PY均下降,劳动的实际价格(报酬)下降
结论:
斯托珀-萨缪尔森定理(The Stolper-Samuelson Theorem, S-S定理):某一商品相对
价格的上升,将导致该商品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实际价格或报酬提高,而另一种生产要
素的实际价格或报酬则下降。
在完全竞争条件下,生产要素在每一部门的报酬等于其边际产品价值,即等于其边际 产出与商品价格的乘积。在均衡时,生产要素在所有部门的报酬应当是相同的。 X的相对价格上升 资本和劳动从Y向X部门流动
X部门是资本密集型的,需要较多的资本和较少的劳动
Y部门是劳动密集型的,释放较少的资本和较多的劳动 资本需求大于供给 资本价格上涨 资本需求下降
国际经济学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赵明霞 山西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第三章 要素禀赋理论
要素禀赋理论
基本模型 Hechscher-Ohlin,H-O理论 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斯托珀-萨缪尔森定理(S-S定理) 要素积累与国际贸易 :罗伯津斯基定理
要素禀赋理论的验证与补充
Y
假设资本增加,劳动不变 通过Q与Q′两生产均衡点的直线R称 为罗伯津斯基线。 X(资本密集型)产出增加
P T' T Q Q' R P'
Y(劳动密集型)产出减少 需求不变,资本密集型产品的相对价 格下降。
O T 图3-10
T'
X
开放情况下,如果一国某一要素增加,对方国家一切保持不变,那么要素增加后,在 国际市场上密集使用该要素的商品相对价格要下降。
(3.9)
ky
要素禀赋理论名词解释
要素禀赋理论名词解释要素禀赋理论是心理学中一个重要的理论,主要指的是个体在出生时就带有一些天生的才能和特质,这些才能和特质会对其学习和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要素禀赋理论最早由心理学家弗兰克·P.兰莫特提出,他认为每个人在出生时都会被分配到一定数量的基本要素,这些要素决定了个体在各种领域的发展潜力。
根据该理论,个体在成长过程中会逐渐发展和应用这些要素,从而实现自己的潜力和成就。
要素禀赋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要素:1. 智力要素:指的是个体的智力水平和认知能力。
每个人在出生时就具备一定的智力要素,这些要素会决定其在学术、专业等方面的发展潜力。
智力要素可以通过智力测验等方法进行评估和量化。
2. 创造力要素:指的是个体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每个人在出生时都具备一定的创造力要素,这些要素会影响其在艺术、创新等方面的发展潜力。
创造力要素可以通过评估个体在各种创造性任务上的表现来进行评判。
3. 情感要素:指的是个体的情感状态和情绪调节能力。
每个人在出生时就具备一定的情感要素,这些要素会对其在人际关系、情绪管理等方面的发展产生影响。
情感要素可以通过情绪调查问卷、心理测验等方法进行评估。
4. 身体运动要素:指的是个体的身体协调性和运动能力。
每个人在出生时就具备一定的身体运动要素,这些要素会对其在体育、舞蹈等方面的发展产生影响。
身体运动要素可以通过评估个体在各种体育项目上的表现来进行评判。
要素禀赋理论认为这些要素在个体身上是天生的,而不是后天培养的。
然而,个体的环境和经验也会对这些要素的发展和应用产生重要影响。
因此,要素禀赋理论并不是说个体的发展完全取决于基因,而是强调了个体在出生时已经具备一定的发展潜力,并且强调了后天环境和经验对这些潜力的开发和实现的重要性。
总之,要素禀赋理论是一个解释个体学习和发展的重要理论,强调个体在出生时就具备了一定的天赋才能和特质,这些要素会对其在各个领域的发展产生影响。
这个理论对于教育和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4章要素禀赋理论
B国贸易 前 贸易后
贸易后 A国贸易前
4.3 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
4.3.2 生产要素价格均等化旳阐明
W低 R高
W提升
W降低
均等
R降低
R提升
W高 R低
4.4斯托珀——萨缪尔森(Stolper-Samuelson)定理(S-S-T)
国际贸易会提升各国相对丰裕和价格便宜旳要素旳 价格,降低各国相对稀缺和昂贵旳要素旳价格。从 而提升一国丰裕要素全部者旳实际收入,降低稀缺 要素全部者旳实际收入。
4.2 赫克歇尔-俄林定理(H-O定理)
要素禀赋差别与生产可能性曲线旳关系
K EA
Y
X X A YB
YA
EB X X B
Y YB Y YA
O
L
O
X
XB XA
图中,两国旳资源禀赋不同。A国为资本丰富旳国家,B国为劳动丰富旳国家。X为资本密集型产品, Y假设为劳动密集型产品。 A国旳生产可能性曲线向X轴倾斜, B国旳生产可能性曲线向Y轴倾斜。
实物单位定义:
假如 KA/LA<KB/LB 相对于B国而言,A国是劳动丰裕旳国家;相对于 A国而言,B国是资本丰裕旳国家。
要素价格定义:
假如 rA/wA<rB/wB 相对于B国而言,A国是?旳国家;相对于A国而言, B国是?旳国家。
要素禀赋图示
KA
EA
ρA
KB
O
ρB
LA
K A / LA KB / LB
收入分配
赫克歇尔-俄林定理(H-O定理)旳图形阐明
赫克歇尔-俄林定理(H-O定理)旳图形阐明
4.3 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
(factor-price equalization theorem H-O-S Theorem)
国际经济学第三章要素禀赋理论
国际经济学第三章要素禀赋理论要素禀赋理论是国际经济学中一个重要的理论框架,它解释了不同国家之间贸易的原因以及贸易相对优势的形成。
该理论源于对生产要素的研究,主要包括劳动力、资本和土地这三个要素。
要素禀赋理论的核心观点是,不同国家之间的贸易特化是由于不同国家具有不同的生产要素禀赋。
生产要素禀赋是指一个国家相对于其他国家拥有的劳动力、资本和土地资源的相对量。
不同国家拥有不同的生产要素禀赋,导致了贸易相对优势的产生。
劳动力是一个核心的生产要素,不同国家之间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是国际贸易中的重要因素。
一般来说,人口多、劳动力丰富的国家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上具有相对优势。
例如,中国以其劳动力成本低廉和大规模的劳动力资源而在制造业领域具有竞争力。
资本是另一个重要的生产要素,它包括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
物质资本指的是机器设备、厂房等生产工具,人力资本则指的是教育、技能等人的知识和能力。
一般来说,资本丰富的国家在资本密集型产业上具有相对优势。
例如,德国以其先进的工业设备和高度教育的劳动力而在制造业和技术领域占据了领先地位。
土地是第三个重要的生产要素,尤其在农业领域具有重要地位。
不同国家的土地禀赋差异导致了不同的农产品价格和供给。
例如,俄罗斯因其广阔的农田和丰富的自然资源而在粮食生产上具有竞争力。
要素禀赋理论认为,不同国家之间存在着差异化的生产要素禀赋,这种差异性导致了贸易的发生。
国际贸易的核心就是通过不断优化资源配置和特化生产实现效率和效益的最大化。
要素禀赋理论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它解释了贸易相对优势的产生。
贸易相对优势指的是一个国家在相对比较成本下能够以较低的成本生产其中一种商品或服务。
这种相对优势是由于国家具有相对丰富的生产要素禀赋。
其次,要素禀赋理论指导了国家的贸易政策。
根据要素禀赋理论,国家可以通过贸易政策来推动其相对优势的产业发展。
例如,资本丰富的国家可以通过减少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来鼓励资本密集型产业的发展。
要素禀赋理论
要素禀赋理论禀赋本身不意味着优势,一个国家的禀赋需要不断地升级,才能走向繁荣要素禀赋论又称“赫克歇尔-俄林理论”,是一种主流的国际贸易理论,比如以克鲁格曼的“国际经济学”为代表的国际贸易理论就是典型的要素禀赋论。
然而,这是一种静态的资源配置论,在这种理论中没有真正的市场,这一局限性似乎还没有被充分认识。
禀赋不会自动地被利用。
假如某种要素禀赋没有被人发现并开发出来,用于满足人的需求,那么贸易不会发生。
换句话说,资源禀赋并不存在于个体行动之外,没有个体的企业家行动,禀赋不会得到有效的利用,也就无所谓禀赋,比如委内瑞拉拥有很多石油,但这并不构成其禀赋优势。
而要将禀赋变成满足人们需求的产品和服务,就需要借助于市场。
因此,问题的关键是创造一个使禀赋有机会被利用的市场,只有这样,才能使禀赋的比较优势变成产品的比较优势。
要素禀赋论预设禀赋和市场已经存在,并且假设贸易在不同的禀赋条件下“自动”发生,但实际上并非如此。
如“资源的诅咒”所揭示的那样,禀赋本身不意味着优势,一个国家的禀赋需要不断地升级,才能走向繁荣。
市场的创造需要一个有助于发挥企业家才能的制度环境,这意味着制度环境其实比禀赋本身还重要。
一个国家的禀赋是在个体的行动中不断变化的,也就是说,要素禀赋很大程度上是企业家发挥才能的产物,比如瑞典和芬兰这些北欧国家,原来的禀赋优势是木头和矿产等资源产业,现在是高科技产业,对这些国家来说,也不存在“资源的诅咒”。
可见,关键不是禀赋本身如何,而是人的创造性能否不断地发挥出来,而要素禀赋论关注的正是禀赋本身。
虽然这一理论也看到禀赋是动态变化的,但只是把它作为一个事后的结果,而没有追溯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
要素禀赋论以国家为单位,从“国与国之间”的相对比较优势出发来展开讨论。
但是,贸易是在人与人之间展开的,因此,也是建立在“人与人之间”的比较优势上的。
不同个体都有他们自己独特的知识和信息,贸易是个体对这些知识和信息的利用。
国际经济学第四章要素禀赋理论
国际经济学第四章要素禀赋理论要素禀赋理论是国际经济学中的重要理论之一,它主要研究不同国家之间的要素禀赋对国际贸易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要素禀赋包括劳动力、土地、资本和技术等要素,不同国家的要素禀赋差异会影响到国际贸易模式、比较优势和收入分配等方面。
本章将对要素禀赋理论的基本观点、假设和分析结果进行详细的阐述。
要素禀赋理论的基本观点是,国际贸易的产生和发展是由不同国家之间的要素禀赋差异引起的。
具体地说,不同国家的要素禀赋组合不同,生产不同商品的成本也不同,从而形成比较优势,并通过贸易来实现资源的高效配置和利益的最大化。
要素禀赋理论的核心假设是,不同国家的要素禀赋是固定的,不会因为贸易而发生变化。
这主要基于两个假设。
一是要素禀赋具有惯性,即要素的组合方式在短期内相对稳定。
二是要素禀赋差异不受贸易限制的影响,即国际贸易可以自由进行,不会受到保护主义措施和关税壁垒的限制。
根据要素禀赋理论,不同国家之间的要素禀赋差异会引发不同的国际贸易模式。
具体而言,劳动力禀赋相对丰富的国家会倾向于出口劳动力密集型商品,而土地禀赋相对丰富的国家更倾向于出口土地密集型商品,资本密集型商品则更可能由资本禀赋丰富的国家出口。
此外,要素禀赋理论还涉及到收入分配的问题。
根据理论的观点,国际贸易能够促进资源配置的有效性和经济利益的最大化,但不同要素禀赋的差异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收入分配的不平等。
劳动力禀赋相对丰富的国家在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中将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收入,而资本禀赋相对丰富的国家则会因为资本的流入而增加资本的积累和收入的增长。
总的来说,要素禀赋理论为我们解释了国际贸易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一种解释框架。
通过研究不同国家之间的要素禀赋差异,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国际贸易模式的形成,比较优势的产生以及收入分配的影响。
然而,要素禀赋理论也存在一些争议和局限性,例如它忽略了技术进步和创新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以及国际贸易的政治和制度因素等。
因此,在进一步研究和实践中,我们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并及时修正和完善这一理论框架。
国际经济学第三讲要素禀赋理论
国际经济学第三讲要素禀赋理论要素禀赋理论是国际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框架,用以解释不同国家之间经济发展和国际贸易的原因和模式。
该理论认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和贸易模式主要由国家的自然资源和劳动力禀赋以及技术水平决定。
以下是对要素禀赋理论的详细解析。
要素禀赋理论最早由美国经济学家赫克歇尔·欧林斯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
这一理论以国家的要素禀赋为基础,来解释国际贸易的原因和模式。
要素禀赋主要包括自然资源禀赋和劳动力禀赋。
自然资源禀赋是指一个国家所拥有的自然资源种类和数量,而劳动力禀赋则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力数量和技能水平等。
根据要素禀赋理论,国家的要素禀赋会影响其经济发展和贸易模式。
一个资源丰富的国家,在国际市场上更有竞争力,因为它可以提供相对便宜的商品,通过出口这些商品获取外汇。
例如,中东国家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可以通过出口石油来获得经济发展的资金。
劳动力禀赋也是一个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优势的重要因素。
一个人口多、技术水平高的国家,会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具有竞争优势,因为它可以提供相对便宜的劳动力。
例如,中国人口众多,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因此在劳动密集型产业领域具有竞争力。
除了自然资源禀赋和劳动力禀赋,技术水平也是决定一个国家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的因素。
技术水平高的国家在高附加值的行业中具有竞争优势。
例如,德国在汽车制造和机械制造等高技术领域具有竞争优势,因为他们拥有先进的技术和研发能力。
要素禀赋理论也可以解释国际贸易的模式。
根据该理论,国际贸易主要存在两种模式:比较优势和相对要素禀赋。
比较优势是指一个国家相对于其他国家在其中一种商品生产上的竞争优势。
一个国家可以专门生产它有比较优势的商品,并通过专业化和贸易来获得更高的经济利益。
这种贸易模式被称为比较优势模式。
相对要素禀赋模式是指一个国家根据其要素禀赋选择特定的产业。
例如,一个拥有丰富石油资源的国家可能选择发展石油工业,而一个拥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国家可能选择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国际经济第四章 要素禀赋理论
要素价格的均等化:
相同的要素投入比例和相同的要素相对价格意 味着两国两种商品的相对价格相等。因此 , 在开放条件下,两国经济实现一般均衡时,要 素相对价格必然一致。
A‘点和B’点分别为A国和B国在封闭条件 下的一般均衡点。 在A‘点和B’点A国和B国要素相对价格相 等,即等产量线的公切线平行。 两国两种商品的要素投入比例也相同。 从原点X向A’引出的射线必定通过B’点, 且从原点YA出发通过A’点的射线与从原 点YB出发通过B’点的射线平行 。
第二节 赫克歇尔—俄林定理
一、生产可能性边界
Y
Y
X
X
图形描述: 上图为A、B两国的埃奇沃思盒图,等产量线的切点为帕累托最优 点,切点的连线为两国的契约线。 下图为两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生产可能性边界由上图中契约线 上的所有帕累托最优点所代表的X、Y两种商品数量组合连接而成。 A国 : A国劳动要素相对丰富,因此横轴(L)的长度大于纵轴(K)。 由于商品X为劳动密集形商品,因此A国所有要素都用于生产商品 X所得到的产量要大于所有要素都用于生产商品Y所得到的产量。 因此A国生产可能性边界与横轴(X)的交点代表的数量要高于其 与纵轴(Y)交点代表的数量,生产可能性边界偏向横轴。 B国: B国资本要素相对丰富,因此纵轴(K)的长度大于横轴(L)。 由于商品Y 为资本密集形商品,因此B国所有要素都用于生产商品 Y所得到的产量要大于所有要素都用于生产商品X所得到的产量。 因此B国生产可能性边界与纵轴(Y)的交点代表的数量要高于其 与横轴(X)交点代表的数量,生产可能性边界偏向纵轴。
定理与现实的差距:各国资本的报酬趋于一致,而劳动的报酬差距较 大。
第3章 要素禀赋理论
3、贸易壁垒的存在 里昂惕夫之谜的产生是因为市场的 不完全竞争引起的,国际间商品流 通因受到贸易壁垒的限制而使要素 禀赋理论揭示的规律不能实现。
4、未考虑自然资源
① 里昂惕夫是用双要素模型来进行分析,
忽略了其他因素,如自然资源等。实际 上有些产品既不属于劳动密集型,也不 属于资本密集型,而是自然资源密集型。 ② 如果考虑自然资源在美国进出口贸易结 构中的作用,就可以解释谜的存在。 ③ 可以解释加拿大、日本、印度等国的贸 易结构中的谜。
(二)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
1、提出 1948年 萨缪尔森 《国际贸易与要素均等化》 2、理论内容:在满足要素禀赋理论的全部 假设条件下,自由的国际贸易通过商品 相对价格的均等化,将使同种要素的绝 对和相对报酬趋于均等。
举例
在生产要素总量一定的情况下: 中国 劳动力丰富 资本稀缺 美国 资本丰富 劳动力稀缺
二、其他对H-O原理的验证
(二)对其他国家的验证 建元正弘、市村真一:1959年验证日本 的贸易结构,验证了H-O理论。 沃尔:对美加贸易进行分析,证实了谜 的存在。 巴哈德瓦齐:1962年对印度的贸易结构 进行分析,结果是,对美国的贸易证实 了谜的存在。
验证图表
1992年美韩贸易数字表(单位:亿美元)
2、不足 ① 违背了劳动价值论 ② 抹煞了资本主义国际生产关系 ③ 忽视了科学技术的作用 ④ 难以解释要素密集程度相同的国家 之间的国际贸易问题 ⑤ 难以解释同一产品国际贸易问题
第二节 里昂惕夫之谜
一、里昂惕夫验证的提出 瓦西里· 里昂惕夫是美国著名经济 学家,投入产出经济学的创始人,第四 届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1953年 《国内生产与对外贸易:美国地位 再审查》 1956年 《要素比例和美国的贸易结构:进 一步的理论和经济分析》
要素禀赋论(H-O模型)
主要观点
01
要素禀赋论的主要观点是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是各国生产要素的相对丰裕程度 不同,而商品交换的比率取决于两国生产要素的相对稀缺程度。
02
该理论认为,如果一个国家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那么该国在劳动密集型产 品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如果一个国家拥有丰富的资本资源,那么该国在资 本密集型产品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
指导了国际贸易政策的制定
根据要素禀赋论,各国应该出口那些密集使用本国丰裕要素生产的商品,进口那些密集使 用本国稀缺要素生产的商品。这一理论为国际贸易政策的制定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影响了国际经济秩序的建立
要素禀赋论的出现打破了传统比较优势理论的局限,为国际经济秩序的建立提供了新的理 论基础,使得发展中国家可以根据自身要素禀赋的特点,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从而 获得贸易利益。
H-O模型还解释了国际贸易中各国在商品价格和生产要素报酬方面的差异,即拥 有相对充裕的生产要素的国家在商品价格和生产要素报酬方面获得优势。
04
H-O模型的应用与实例
国际贸易中的应用
解释贸易模式
H-O模型能够解释在国际贸易中,各国根据其要素禀赋的差 异进行分工和交换的原因。例如,劳动密集型产品通常由劳 动力丰富的国家生产,而资本密集型产品则由资本丰富的国 家生产。
案例研究
一些学者还针对特定国家或地区进行了案例研究,以深入探讨H-O模型在实际情况下的表现。这些研究通常涉及 对特定产业的深入调查和分析,以揭示H-O模型在解释贸易模式和产业竞争力方面的作用。
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经济增长
要素禀赋论名词解释
要素禀赋论的局限性要素禀赋论是指对各国(地区)间生产要素相对存量与相对价格差异进行解释的一种理论。
H-O模型(赫克歇尔-俄林模型)的现代经济学理论,强调生产要素供给和需求对国际贸易的影响,认为一个国家(地区)的贸易结构和产业配置是由其自然禀赋所决定的。
该理论认为,一个国家(地区)的贸易结构和产业配置是由其自然禀赋所决定的。
自然禀赋包括土地、劳动力、资本、自然资源、技术等因素,这些因素在不同的国家(地区)中分布不均,因此导致了不同国家(地区)间生产要素相对存量和相对价格的差异。
要素禀赋论的核心是相对优势原则,即一个国家(地区)应该出口那些生产要素相对价格较低的商品,进口那些生产要素相对价格较高的商品,这样可以获得比较优势,实现贸易的利益最大化。
要素禀赋论在国际贸易理论和实践中具有重要的影响,为各国(地区)间的贸易和产业转移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但是,要素禀赋论也存在一些局限性,例如忽略了技术、信息、文化等因素对贸易和产业的影响,同时也无法解释一些非传统贸易现象,如服务贸易、技术贸易等。
忽略了一些其他的影响因素:除了生产要素的供给和需求外,国际贸易还受到许多其他因素的影响,如市场需求、政策法规、文化差异、技术水平等。
要素禀赋论过于简化了这些因素的影响,无法完全解释国际贸易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无法解释一些国际贸易现象:要素禀赋论无法解释一些常见的国际贸易现象,例如产业内贸易、产品内贸易等。
这些现象与生产要素的供给和需求关系不大,更多地与技术、市场结构、政策等因素相关。
忽略了生产要素的质量和技术水平:要素禀赋论将生产要素视为同质化的,但实际上不同国家(地区)的生产要素的质量和技术水平存在差异,这也会影响贸易结构和产业配置。
理论假设的局限性:要素禀赋论建立在一些理论假设基础上,例如完全竞争市场、不存在规模效应等。
这些假设在现实中并不总是成立的,因此要素禀赋论在解释实际经济现象时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偏差。
要素禀赋理
要素禀赋理相关概念:要素禀赋是指一国所拥有的两种生产要素的相对比例,是一个相对概念,与其所拥有的生产要素绝对数量无关。
要素丰裕度是指一国拥有的各种生产要素与数量,如果某种要素供给比例大于别国同种要素的供给比例,那么该种要素相对价格就应低于别国同种要素的相对价格。
根据要素禀赋论,一国的比较优势产品是应出口的产品,是它需在生产上密集使用该国相对充裕而便宜的生产要素生产的产品,而进口的产品是它需在生产上密集使用该国相对稀缺而昂贵的生产要素生产的产品。
简言之,劳动丰富的国家出口劳动密集型商品,而进口资本密集型商品;相反,资本丰富的国家出口资本密集型商品,进口劳动密集型商品。
我国资源禀赋的特点是人均资源缺乏而劳动力资源极为丰富。
劳动力就业压力形成了以消耗资源为基础的低层次、低盈利的产业竞争,形成粗放式高消耗的经济增长方式,从而造成越来越严重的物质资源要素制约。
一个国家或地区某种要素禀赋丰裕程度的差异性决定了该要素市场价格的高低,相对稀缺的要素其价格则相对高昂;相对丰裕的要素其价格则相对低廉。
要素禀赋的丰裕程度会在其使用过程中发生质与量的变化,导致其市场价格的相应变化,从而影响着经济体中要素禀赋的结构变动。
如果一个经济体相对于其它经济体而言使用了自身禀赋相对丰裕的要素,无疑可以实现低成本的增长,反之则相反。
因此,要素禀赋理论从改革开放初期至今对我国贸易和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
我国依托廉价劳动力和原材料初级产品的巨大优势,大量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使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大大增加,同时也解决了大量就业问题,第二,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劳动资本技术等要素比重的变化,要素禀赋理论在指导我国对外贸易结构的调整上越来越显示出它所遇到的瓶颈。
第三,打破理论瓶颈,采取相应战略措施,培育区域的竞争优势,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从根本上促进我国外贸结构优化。
劳动力资源极为丰富是中国要素禀赋的最大特点,因此造就了中国极为庞大的制造业和加工工业。
国际经济学--第3章要素禀赋理论
*
10
一 要素禀赋
要素禀赋
扩展:实际衡量问题 通常以人均资本存量来衡量 比较各国人均资本存量,需统一货币单位 要素禀赋的实际测量存在困难,在实际分析中往往根据 经验观察来判断要素禀赋
*
11
一 要素禀赋
要素禀赋
一国究竟属于资本丰富还是劳动丰富国家,取决于与谁比
*
2
第3章 要素禀赋理论
主要内容
第一节 要素禀赋理论的基本模型 第二节 H-O理论 第三节 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 第四节 要素积累与国际贸易(罗伯津斯基定理) 第五节 要素禀赋理论的验证与补充( 里昂剔夫之谜 )
*
3
第一节 要素禀赋理论的基本模型
*
4
第一节 要素禀赋理论的基本模型
*
36
四 小结
H-O定理的推导思路? 两国要素禀赋不同
生产可能性边界线不同 供给能力不同
两国商品相对价格不同
比较优势不同,各自生产和出口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
两国发生贸易往来
*
37
第三节 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
又称:赫克歇尔—俄林—萨缪尔 森定理(H-O-S)
*
38
第三节 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
赫克歇尔—俄林—萨缪尔森定理(H-O-S)
12
1985
1990
二 要素密集度
要素密集度(Factor intensity)
指生产某种产品所投入两种生产要素的比例 在现有条件下,生产某种产品时,以生产成本最低为标 准的、两种生产要素投入的比例 这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与生产要素的绝对投入量无关
思考并且注意:要素密集度与要素禀赋有何区别?
要素禀赋理论
要素禀赋理论
要素禀赋论指狭义的赫克歇尔一俄林理论(Heckscher-Ohiln theory,简称H—O理论),又称要素比例学说(factor proportions theory)。
该学说由赫克歇尔首先提出基本论点,由俄林系统创立。
它主要通过对相互依存的价格体系的分析,用生产要素的丰缺来解释国际贸易的产生和进出口类型。
是现代国际贸易理论的新开端,被誉为国际贸易理论的又一大柱石,其基本内容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要素禀赋论用生产要素丰缺来解释国际贸易的产生和一国的进出口贸易类型。
广义的要素禀赋论包括狭义的要素禀赋论和要素价格均等化学说。
要素禀赋理论
要素禀赋理论要素禀赋理论(Factor Endowent Theory),⼜称要素⽐例说 (Essential Factor Proportion Theory),简称赫-俄原理(H-O Theory),是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E.F.Heckscher,1879—1959年)和俄林(Beifil Goffhand Ohlin,1899—1979年)的学说。
代表作:《域际和国际贸易》。
俄林在该书中采⽤了赫克歇尔的主要观点,创⽴了较完整的要素禀赋学说,因此⼜被称作赫克歇尔-俄林原理,这⼀原理是在⽐较成本论基础上的⼀⼤进步,有合理的成分和可借鉴的意义。
要素禀赋论有⼴义、狭义之分,⼴义的要素禀赋说,是指除⽣产要素供给⽐例说之外,还包括要素价格均等化的原理。
狭义的要素禀赋说,是指⽣产要素供给⽐例说,它通过对相互依存的价格体系的分析,⽤不同国家的⽣产诸要素的丰缺,解释国际分⼯和国际贸易产⽣的原因和⼀国进出⼝商品结构的特点。
要素禀赋(factor endowment)是指⼀国拥有各种⽣产要素的数量。
要素禀赋论(factor endowment theory),⼜称H—O理论,是现代国际贸易理论的新开端,被誉为国际贸易理论的⼜⼀⼤柱⽯,其基本内容有狭义和⼴义之分。
狭义的要素禀赋论⽤⽣产要素丰缺来解释国际贸易的产⽣和⼀国的进出⼝贸易类型。
⼴义的要素禀赋论包括狭义的要素禀赋论和要素价格均等化学说。
--要素禀赋论基于⼀系列简单的假设前提,主要包括以下九个⽅⾯:1、假定只有两个国家、两种商品、两种⽣产要素(劳动和资本)。
这⼀假设⽬的是为了便于⽤平⾯图说明理论。
2、假定两国的技术⽔平相同;即同种产品的⽣产函数相同。
这⼀假设主要是为了便于考察要素禀赋,从⽽考察要素价格在两国相对商品价格决定中的作⽤。
3、假定X产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Y产品是资本密集型产品。
4、假定两国在两种产品的⽣产上规模经济利益不变。
即增加某商品的资本和劳动使⽤量,将会使该产品产量以相同⽐例增加,意即单位⽣产成本不随着⽣产的增减⽽变化,因⽽没有规模经济利益。
要素禀赋理论
斯托珀——萨缪尔森定理(S-S定理)
某一商品相对价格的上升,将导致该商品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实际价格或报酬提高,而另一种生产要素的实际价格或报酬则下降。 推论:国际贸易会提高该国丰富要素所有者的实际收入,降低稀缺要素所有者的实际收入。
逻辑思路
A国(K丰裕)
商品X
商品Y
资本密集型
劳动密集型
出口X
进口Y
要素的派生需求
最终产品需求
生产要素所有者的收入分配
要素禀赋差异
相对供给差异
生产技术条件相同
生产可能性边界线
结论: 资本丰富的国家在资本密集型产品上相对供给能力较强,劳动丰富的国家则在劳动密集型产品上相对供给能力较强。
要素禀赋点
图 3-3
图 3-4
二、封闭条件下的相对价格
要素价格的均等是以商品价格的均等为先决条件的。现实中,由于运输成本和一些贸易壁垒的存在,各国的商品价格难以达到一致,因此,国际间要素价格均等化在现实中一般难以实现。
要素价格均等还要求生产技术条件必须完全一样,这也是一个比较苛刻的条件。
需要强调的是:
它证明了在各国要素价格存在差异,以及生产要素不能通过在国际间自由流动来直接实现最佳配置的情况下,国际贸易可替代要素国际流动,“间接”实现世界范围内资源的最佳配置;
定义:要素密集度(factor intensity),指生产某种产品所投入两种生产要素的比例,这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与生产要素的绝对投入量无关。
X商品的生产所采用的资本与劳动投入比例kx=Kx/Lx ;Y商品的生产所采用的资本与劳动投入比例ky=Ky/Ly ,kx>ky,则称X是资本密集型(capital-intensive)产品,Y是劳动密集型(labor-intensive)产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比较内容与方法不同:绝对差异论比较是直接在二者中选出谁好谁劣,而比较优势理论则是“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
C:适用范围不同:绝对差异论只能说明各国分别在某一种或某几中产品的生产上,劳动生产率高于其他国家,分工得以形成,而比较优势理论还可以解释当一国在所有产品的生产上劳动生产率都高于他国时国际贸易得以成立的原因,即考虑到相对技术优势,但同时这也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因为这种理论在假定时只考虑生产力的投入,并认为劳动力的转移劳动生产率不变,以及从静态角度考虑国际分工。
要素禀赋理论(Factor Endowent Theory),又称要素比例说 (Essential Factor Proportion Theory),简称赫-俄原理(H-O Theory),是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E.F.Heckscher,1879—1959年)和俄林(Beifil Goffhand Ohlin,1899—1979年)的学说。代表作:《域际和国际贸易》。俄林在该书中采用了赫克歇尔的主要观点,创立了较完整的要素禀赋学说,因此又被称作赫克歇尔-俄林原理,这一原理是在比较成本论基础上的一大进步,有合理的成分和可借鉴的意义。
共同点:
A:无国在生产同一产品时劳动生产率不同所造成的国际分工。
B:都采用了比较的方法来阐述原因。
C:都建立在劳动生产率的差异上,劳动生产率的引进使国际贸易的原因从自然要素领域转到了生产领域,如果没有差异,则没有比较,因此差异是基础。
D:都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并有待于进一步发展。
不同点:
A:假定条件不同:绝对差异论的假定条件是全世界只有两国,都能生产两种产品,一国在一样产品上的生产率高于另一国,另一国在另一产品上的生产率高于此国;而比较优势理论则是一国两件产品的劳动生产率都高于另一国,在此基础上两种理论对国际分工进行解释。
要素禀赋论(factor endowment theory),又称H—O理论,是现代国际贸易理论的新开端,被誉为国际贸易理论的又一大柱石,其基本内容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要素禀赋论用生产要素丰缺来解释国际贸易的产生和一国的进出口贸易类型。广义的要素禀赋论包括狭义的要素禀赋论和要素价格均等化学说。
9、假定没有运输费用,没有关税或其他贸易限制。这意味着生产专业化过程可持续到两国商品相对价格相等为止。
--
内容:
根据要素禀赋论,一国的比较优势产品是应出口的产品,是它需在生产上密集使用该国相对充裕而便宜的生产要素生产的产品,而进口的产品是它需在生产上密集使用该国相对稀缺而昂贵的生产要素生产的产品。简言之,劳动丰富的国家出口劳动密集型商品,而进口资本密集型商品;相反,资本丰富的国家出口资本密集型商品,进口劳动密集型商品。
要素禀赋论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要素禀赋说,是指除生产要素供给比例说之外,还包括要素价格均等化的原理。狭义的要素禀赋说,是指生产要素供给比例说,它通过对相互依存的价格体系的分析,用不同国家的生产诸要素的丰缺,解释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和一国进出口商品结构的特点。
要素禀赋(factor endowment)是指一国拥有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
亚当斯密于《国富论》中最早提出了绝对优势理论,指各国在生产同样产品时,劳动生产率的绝对差异所导致的各国之间生产优势的不同,因此各国专门生产本国劳动生产率较高的产品。比较优势理论最早由英国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在《政治经济学及其赋税原理》中提出,是用国与国之间生产同一产品相对劳动生产率优势解释国际贸易原因的理论。两者既有共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
--
要素禀赋论基于一系列简单的假设前提,主要包括以下九个方面:
1、假定只有两个国家、两种商品、两种生产要素(劳动和资本)。这一假设目的是为了便于用平面图说明理论。
2、假定两国的技术水平相同;即同种产品的生产函数相同。这一假设主要是为了便于考察要素禀赋,从而考察要素价格在两国相对商品价格决定中的作用。
D:有绝对优势一定有比较优势,有比较优势不一定有绝对优势。绝对优势是同一产品一国对另一国的优势,是内生的,而比较优势理论是同一国一产品对另一种产品的优势,是外生性的。
�
6、假定两国的消费偏好相同,若用社会无差异曲线反映,则两国的社会无差异曲线的位置和形状相同。
7、在两国的两种商品、两种生产要素市场上,竞争是完全的。这是指市场上无人能够购买或出售大量商品或生产要素而影响市场价格。也指买卖双方都能掌握相等的交易资料。
8、假定在各国内部,生产诸要素是能够自由转移的,但在各国间生产要素是不能自由转移的。这是指在一国内部,劳动和资本能够自由地从某些低收入地区、行业流向高收入地区、行业,直至各地区、各行业的同种要素报酬相同,这种流动才会停止。而在国际间,却缺乏这种流动性。所以,在没有贸易时,国际间的要素报酬差异始终存在。
3、假定X产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Y产品是资本密集型产品。
4、假定两国在两种产品的生产上规模经济利益不变。即增加某商品的资本和劳动使用量,将会使该产品产量以相同比例增加,意即单位生产成本不随着生产的增减而变化,因而没有规模经济利益。
5、假定两国进行的是不完全专业化生产,即尽管是自由贸易,两国仍然继续生产两种产品,亦即无一国是小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