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沧海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出自沧 海之中,灿烂的银河也好像出自沧海 里面。 这两句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大 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慨,写出大海的 气势和威力。表达了曹操的博大胸怀 和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
小 结
写景的十句,前六句写的是实景,后 四句写的是虚景。这首诗借景抒情。将眼 前海上景色和自已的雄心壮志融合在一起, 诗人以沧海自比,开阔的意境,雄浑的气 势,也是诗人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魄的 表现。诗中洋溢着饱含的激情。诗人勾画 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 表现了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 立业的抱负。
小结: 诗歌既写了作者客游他乡的羁旅之 情,又写出了作者放眼山川的博大 胸襟。
(充满 行、见 一帆悬,两岸阔 春意)
(对偶) 海日生,江人年
青山外,绿水前次北固山下来自(景中含理) 感:乡书 达 洛阳 (设问)(淡淡乡愁)
练习巩固
• 1.展开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潮平 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展现的画面。
品 读 欣 赏
品读欣赏
“澹澹”,形容大海 水面浩淼的样子; “何”,是“多么”的 意思,是赞美之词; “竦峙”,是高高屹立 的样子。句意是:茫茫 的大海上碧波动荡,一 望无垠,只有山脚下的 山岛突兀耸立在海心。 它们点缀在辽阔的大海 上,使大海显的神奇壮 观。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品读欣赏
虽然已到秋天萧瑟 草木零落的季节,但岛 上依然树木繁茂,百草 丰茂,给人以生机盎然 之感。诗人面对萧瑟的 秋风,极写大海辽阔壮 美,波涛汹涌,浩淼接 天,山岛高耸挺拔,草 木繁茂,没有丝毫感伤 的情调,表现作者壮阔 的胸襟。
近体诗的节奏划分
• 古词句一般还按音节划分朗读节奏。五言诗句一 • 般按“212”或“221”的音节划分。如: 1、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2、绿树/村边/ • 合,青山/郭外/斜。 七言诗句一般按“2、2、2、1”或“2、2、1、2” 的 • 音节划分。如: 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3、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 D
)
• A.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写 出了人在他乡、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 • B.诵读颔联时应该使用上扬的语调,体 现诗句平野开阔、大江直流的宏天气势。 • C.颈联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通过拟人 手法,在描写景物和节令之中,蕴含着一 种自然的理趣。 • D.尾联紧承颈联,抒发了诗人即将回到 家乡的喜悦、激动的心情。
写作背景诗人当时正处在自己事业的
写作背景
最高峰。他已削平了北方群雄,又打垮 了乌 桓和袁绍残部,消除了后患,统一了北方。 如果再以优势兵力去消灭南方割据势力,他 就可以荡平宇内,一统天下了。《观沧海》 正是北征乌桓归途中经过碣石时写的。大战 之前身为主帅的曹操,登上当年秦皇汉武也 曾登过的碣石山,又当秋风萧瑟之际,他的 心情象沧海一样难以平静。他将自己宏伟的 抱负、阔大的胸襟融会到诗歌里,借着大海 的形象表现出来,形成雄浑苍劲的风格。
5.下列对诗句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 A. 诗题“次北固山下”中的“次”是 “游览”的意思,表明诗人写诗的地点。 • B. 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 ,神 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流露与字里行间。 • C.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诗的颔联颈联对 仗非常工整,这时候律诗的一个重要特征。 • D. 尾联的“乡书”“归雁”让人感受到 一种淡淡的乡思愁绪。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交代观海的地点,诗人登上 碣石山顶,居高临海,视野开 阔,大海的壮阔景象尽收眼底。 以下描写由此拓展开来。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
“澹澹”,形容大海水面浩淼的样子。 “何”,是“多么”的意思,是赞美 之词。大海上水波荡漾,山岛突兀耸 立,它们点缀在辽阔的大海上,使大 海显得神奇壮观。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 洪波涌起。
虽然已到秋天萧瑟、草木零落的 季节,但岛上依然树木繁茂,百草 丰美,给人以生机盎然之感。诗人 面对萧瑟的秋风,极写大海辽阔壮 美,波涛汹涌,浩淼接天,山岛高 耸挺拔,草木繁茂,没有丝毫感伤 的情调,表现作者壮阔的胸襟。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 若出其里。(名句、主旨句)
作者作品简介
曹操(155),字孟德,沛国谯郡(现在安微州) 人。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在镇压黄巾 起义的过程中,逐渐扩充军事力量。建安元年(196) 迎献帝都许昌,用他的名义发号施令,先后削平吕 布等割据势力。建安五年(200)在官渡大败兵强地 广的袁绍,此后逐渐统一了北方,建安十二年(207) 东征乌桓,也取得了很大的胜利。次年率军南下, 被孙权、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后封魏王。曹丕 称帝,追尊他为武帝。善诗歌,《步出夏门行》 《蒿 hao 里行》诸篇,用乐府旧题抒发自已的政治 抱负,气魄雄伟,慷慨悲凉,对汉末人民的苦难生 活也有所反映。有《魏武帝集》。
3、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作者:曹操
曹操简介
曹 操 ( 公 元 155 - 220 ) 字 孟德,沛国谯县人(今安徽省 亳县)。东汉末年的政治家、 军 事 家 和 诗 人 。 曹操雅爱诗章,好作乐府 歌辞,今存二十一篇。著作有 《魏武帝集》,已佚。他的诗 歌散文清峻整洁,气魄雄伟, 慷慨悲凉,篇中抒发自己的政 治抱负,并反映了汉末人民的 苦难生活。
乡 书 何 处 达 归 雁 洛 阳 边
海 日 生 残 夜 江 春 入 旧 年
潮 平 两 岸 阔 风 正 一 帆 悬
客 路 青 山 外 行 舟 绿 水 前
王 湾
次 北 固 山 下
次北固山下.mp3
作者 介绍
王湾,洛阳(今属河南) 人。唐代诗人。玄宗开元年间 进士。开元初,为荥阳主簿。 五年至九年,参与编撰《群书 四部录》。官至洛阳尉。《全 唐诗》存其诗十首。
颔联:“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潮水上涨,江面顿时开阔,江水似乎与岸 平了;船行江中,和风顺江吹来,船帆端端 正正地高挂着。作者通过“风正一帆悬”的 小景,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 大景表现了出来。
颈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品 读 欣 赏
表现的是江上行舟,即将天亮的情景。从中 我们可以知道,诗人是于岁暮月残,连夜行 舟的。既写景又点出时令。这两句可以说是 “形容景物,妙绝千古”。当残夜还未消退 之时,一轮红日从海上冉冉升起;旧年尚未 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作者无意说理,却 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 理趣。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罴暗;江春, 那江上景物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 严冬。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 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哲理,给人以乐观、 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想一想:
1、全诗以哪个字展开的? 2、这首诗哪几个诗句是写现实的?哪 些诗句是诗人想象的? 3、诗中哪些诗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 胸怀?
《观沧海》赏析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诗首先点题,交 代了观海的方位、 地点以及观察的对 象。(诗人)登上 碣石山山顶,居高 临海,视野开阔, 大海的壮阔景象尽 收眼底。以下描写 由“观”拓展开来。
天净沙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马致远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天净沙· 秋思》flash课文朗读.swf
作家简介
马致远,号东篱,大都 (今北京)人。元代著名散 曲家。曾任江浙行省务官, 不久即跳出宦海,退隐田园, 写出许多“叹世”之作。
作品简介
一生著有《汉宫秋》《青衫泪》《荐 福碑》《岳阳楼》《马丹阳》《黄梁梦》 等杂剧共 15种,与关汉卿、王实甫、白朴, 并称元代四大家。并写有小令、套数二白 余首,后经人辑入《东篱乐府》。他在元 代散曲作家群中,位居第一。在他的作品 中,最能反映他风格的是散曲;散曲中又 以小令《天净沙· 秋思》最为有名,元人周 德清誉之为“秋思之祖”,王国维称赞其 “寥寥数语,深得唐人绝句妙境”, 是 “小令之最佳音”。这些评价,并非溢美 之辞。
4.对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首联写“客路”“行舟”,与尾联“乡 书”“归雁”遥相呼应。 • B、颔联采用了衬托的手法,描绘了洪水浩 瀚、轻风和顺的传神景象。 • C、尾联诗人感叹家书无处通达,借大雁北 飞表达诗人的思乡之清。 • D、诗人触景生情,借波澜壮阔的景色表达 壮志未酬的情怀。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 风萧瑟,洪波涌起。”
品读欣赏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 里。”
这两句借助奇特的想 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 辰的气慨,写出大海的气 势和胸怀。两个“若”字 表明这写的是虚景,表现 大海有包容天地得气慨, 更显示了诗人的博大胸怀 和抱负。
1、交代“观海”的方位、地点以及 观察对象。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叙事)
潮水涌涨起来,两岸相距更显宽阔,风正 好吹在高高悬挂着的船帆之上。
2“海日生残夜,江春人旧年”一联,历来被 人称道。请选一个角度,作简要赏析。
①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时序交 替的自然理趣 ②表现了时光匆匆,光阴荏苒,身在他乡的游 子顿生思乡之情 ③把“日”“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 表现了作者乐观、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④“生”与“人”用了拟人的手法,富有情趣 ⑤两句诗对偶工整,形象生动 (答出其中一点, 言之成理即可。)
6.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 A “次北固山下”的“次”是“停泊”的意思。北 固山在镇江北边,三面临江。 • B “客路”即“旅途”,第一句指明作者要去的 路途,第二句交代了乘舟而来的情况。 • C “潮平”指潮水上涨,水与岸平。“风正” 指风向既顺,风力又不猛。 • D “归雁洛阳边”意即我想学北归的大雁,回 到故乡洛阳。
赏析诗歌的方法
1、朗读诗歌
2、弄懂诗意 3、理解内容
4、品味语言
5、想象感悟
诗歌的分类
• 1. 从诗歌的形式可分为: • ① 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 辞、乐府诗。 ② 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 2、按表达方式分抒情诗、叙事诗、哲理诗 • 3、按内容分(题材) :叙事诗 、写景诗 、 友情送别诗 、爱国怀乡诗、咏物诗 、咏史 怀古诗 、边塞征战诗 、山水田园诗 、宫怨 诗和闺怨诗 、爱情诗 。
品 读 欣 赏
尾联:“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不言思乡之情,而思乡之情自在其中。 看到南雁北归,自然想到鸿雁传书的典故, 便想让大雁把他这游子的音讯带给洛阳家 乡。“乡书”、“归雁”与首联的“客 路”、“行舟”,遥相呼应,流露出身在 江南、神驰故里的飘泊羁旅之情,使全篇 笼罩着一层清淡的乡思愁情。
2.赏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 灿烂,若出其里”。 • 诗人通过丰富的想像,运用夸张的 手法,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包容 星汉的壮阔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 的胸怀和宏大的抱负。
3.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 项是( D)
• A.这首诗通过写作者在远征途中登上碣石 山俯瞰大海所看见的壮观景象,展现了诗 人宽广的胸襟。 • B.诗歌前四联写诗人登上碣石山看见山岛 耸立,树木茂盛,大海波澜壮阔的景象。 • C.第五、六联通过丰富的想像,写出沧海 之大,吞吐日月,含盈群星的气派。 • D.最后一句,如一曲雄壮的乐曲,在最激 越处戛然而止,悲从中来,发出感慨。
出处及 背景
这首五言律诗最早见于《国秀 集》。诗题的“次”字是停宿、 停泊的意思。北固山,在今江苏 省镇江市,三面临江。诗人这次 途经北固山去游吴中,但见船下 江水潮平岸阔,头顶南雁北归, 触发了心中情思,于是写下这首 传世佳作。
品 读 欣 赏
首联:“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客路”点明自已是客游在外,规定 了全诗的情调氛围,旅途在青山之外, 自已乘坐的船正在绿水中向前行。
观 沧 海
抒写 伟壮 大丽 水: 澹澹 2 抱景 、 山岛: 竦峙 海水及山 负色 ﹃ 树: 丛生 。, 岛之景 观 ( 展 草: 丰茂 (实景) 写 沧 开 萧瑟 风: 海 景 阔 涌起 波: ﹄ ) 胸 怀 运行--出其中 想象奇特 , 3、感 日月: 星汉: 灿烂--出其里 胸怀博大 (虚景) (互文见义)
小 结
这首写景抒情诗,作者勾画了 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 象,展现了开阔的胸怀,抒发了统 一中国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
1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所表现的画面描述 出来。
示例:(树木凋零)秋风阵阵,呼 呼作响,诗人站在辽阔的在海边, 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心潮与大海 一起涌动,感慨万千。(只作翻译1 分,有想象内容1分)
小 结
写景的十句,前六句写的是实景,后 四句写的是虚景。这首诗借景抒情。将眼 前海上景色和自已的雄心壮志融合在一起, 诗人以沧海自比,开阔的意境,雄浑的气 势,也是诗人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魄的 表现。诗中洋溢着饱含的激情。诗人勾画 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 表现了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 立业的抱负。
小结: 诗歌既写了作者客游他乡的羁旅之 情,又写出了作者放眼山川的博大 胸襟。
(充满 行、见 一帆悬,两岸阔 春意)
(对偶) 海日生,江人年
青山外,绿水前次北固山下来自(景中含理) 感:乡书 达 洛阳 (设问)(淡淡乡愁)
练习巩固
• 1.展开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潮平 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展现的画面。
品 读 欣 赏
品读欣赏
“澹澹”,形容大海 水面浩淼的样子; “何”,是“多么”的 意思,是赞美之词; “竦峙”,是高高屹立 的样子。句意是:茫茫 的大海上碧波动荡,一 望无垠,只有山脚下的 山岛突兀耸立在海心。 它们点缀在辽阔的大海 上,使大海显的神奇壮 观。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品读欣赏
虽然已到秋天萧瑟 草木零落的季节,但岛 上依然树木繁茂,百草 丰茂,给人以生机盎然 之感。诗人面对萧瑟的 秋风,极写大海辽阔壮 美,波涛汹涌,浩淼接 天,山岛高耸挺拔,草 木繁茂,没有丝毫感伤 的情调,表现作者壮阔 的胸襟。
近体诗的节奏划分
• 古词句一般还按音节划分朗读节奏。五言诗句一 • 般按“212”或“221”的音节划分。如: 1、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2、绿树/村边/ • 合,青山/郭外/斜。 七言诗句一般按“2、2、2、1”或“2、2、1、2” 的 • 音节划分。如: 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3、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 D
)
• A.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写 出了人在他乡、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 • B.诵读颔联时应该使用上扬的语调,体 现诗句平野开阔、大江直流的宏天气势。 • C.颈联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通过拟人 手法,在描写景物和节令之中,蕴含着一 种自然的理趣。 • D.尾联紧承颈联,抒发了诗人即将回到 家乡的喜悦、激动的心情。
写作背景诗人当时正处在自己事业的
写作背景
最高峰。他已削平了北方群雄,又打垮 了乌 桓和袁绍残部,消除了后患,统一了北方。 如果再以优势兵力去消灭南方割据势力,他 就可以荡平宇内,一统天下了。《观沧海》 正是北征乌桓归途中经过碣石时写的。大战 之前身为主帅的曹操,登上当年秦皇汉武也 曾登过的碣石山,又当秋风萧瑟之际,他的 心情象沧海一样难以平静。他将自己宏伟的 抱负、阔大的胸襟融会到诗歌里,借着大海 的形象表现出来,形成雄浑苍劲的风格。
5.下列对诗句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 A. 诗题“次北固山下”中的“次”是 “游览”的意思,表明诗人写诗的地点。 • B. 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 ,神 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流露与字里行间。 • C.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诗的颔联颈联对 仗非常工整,这时候律诗的一个重要特征。 • D. 尾联的“乡书”“归雁”让人感受到 一种淡淡的乡思愁绪。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交代观海的地点,诗人登上 碣石山顶,居高临海,视野开 阔,大海的壮阔景象尽收眼底。 以下描写由此拓展开来。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
“澹澹”,形容大海水面浩淼的样子。 “何”,是“多么”的意思,是赞美 之词。大海上水波荡漾,山岛突兀耸 立,它们点缀在辽阔的大海上,使大 海显得神奇壮观。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 洪波涌起。
虽然已到秋天萧瑟、草木零落的 季节,但岛上依然树木繁茂,百草 丰美,给人以生机盎然之感。诗人 面对萧瑟的秋风,极写大海辽阔壮 美,波涛汹涌,浩淼接天,山岛高 耸挺拔,草木繁茂,没有丝毫感伤 的情调,表现作者壮阔的胸襟。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 若出其里。(名句、主旨句)
作者作品简介
曹操(155),字孟德,沛国谯郡(现在安微州) 人。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在镇压黄巾 起义的过程中,逐渐扩充军事力量。建安元年(196) 迎献帝都许昌,用他的名义发号施令,先后削平吕 布等割据势力。建安五年(200)在官渡大败兵强地 广的袁绍,此后逐渐统一了北方,建安十二年(207) 东征乌桓,也取得了很大的胜利。次年率军南下, 被孙权、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后封魏王。曹丕 称帝,追尊他为武帝。善诗歌,《步出夏门行》 《蒿 hao 里行》诸篇,用乐府旧题抒发自已的政治 抱负,气魄雄伟,慷慨悲凉,对汉末人民的苦难生 活也有所反映。有《魏武帝集》。
3、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作者:曹操
曹操简介
曹 操 ( 公 元 155 - 220 ) 字 孟德,沛国谯县人(今安徽省 亳县)。东汉末年的政治家、 军 事 家 和 诗 人 。 曹操雅爱诗章,好作乐府 歌辞,今存二十一篇。著作有 《魏武帝集》,已佚。他的诗 歌散文清峻整洁,气魄雄伟, 慷慨悲凉,篇中抒发自己的政 治抱负,并反映了汉末人民的 苦难生活。
乡 书 何 处 达 归 雁 洛 阳 边
海 日 生 残 夜 江 春 入 旧 年
潮 平 两 岸 阔 风 正 一 帆 悬
客 路 青 山 外 行 舟 绿 水 前
王 湾
次 北 固 山 下
次北固山下.mp3
作者 介绍
王湾,洛阳(今属河南) 人。唐代诗人。玄宗开元年间 进士。开元初,为荥阳主簿。 五年至九年,参与编撰《群书 四部录》。官至洛阳尉。《全 唐诗》存其诗十首。
颔联:“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潮水上涨,江面顿时开阔,江水似乎与岸 平了;船行江中,和风顺江吹来,船帆端端 正正地高挂着。作者通过“风正一帆悬”的 小景,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 大景表现了出来。
颈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品 读 欣 赏
表现的是江上行舟,即将天亮的情景。从中 我们可以知道,诗人是于岁暮月残,连夜行 舟的。既写景又点出时令。这两句可以说是 “形容景物,妙绝千古”。当残夜还未消退 之时,一轮红日从海上冉冉升起;旧年尚未 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作者无意说理,却 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 理趣。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罴暗;江春, 那江上景物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 严冬。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 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哲理,给人以乐观、 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想一想:
1、全诗以哪个字展开的? 2、这首诗哪几个诗句是写现实的?哪 些诗句是诗人想象的? 3、诗中哪些诗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 胸怀?
《观沧海》赏析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诗首先点题,交 代了观海的方位、 地点以及观察的对 象。(诗人)登上 碣石山山顶,居高 临海,视野开阔, 大海的壮阔景象尽 收眼底。以下描写 由“观”拓展开来。
天净沙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马致远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天净沙· 秋思》flash课文朗读.swf
作家简介
马致远,号东篱,大都 (今北京)人。元代著名散 曲家。曾任江浙行省务官, 不久即跳出宦海,退隐田园, 写出许多“叹世”之作。
作品简介
一生著有《汉宫秋》《青衫泪》《荐 福碑》《岳阳楼》《马丹阳》《黄梁梦》 等杂剧共 15种,与关汉卿、王实甫、白朴, 并称元代四大家。并写有小令、套数二白 余首,后经人辑入《东篱乐府》。他在元 代散曲作家群中,位居第一。在他的作品 中,最能反映他风格的是散曲;散曲中又 以小令《天净沙· 秋思》最为有名,元人周 德清誉之为“秋思之祖”,王国维称赞其 “寥寥数语,深得唐人绝句妙境”, 是 “小令之最佳音”。这些评价,并非溢美 之辞。
4.对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首联写“客路”“行舟”,与尾联“乡 书”“归雁”遥相呼应。 • B、颔联采用了衬托的手法,描绘了洪水浩 瀚、轻风和顺的传神景象。 • C、尾联诗人感叹家书无处通达,借大雁北 飞表达诗人的思乡之清。 • D、诗人触景生情,借波澜壮阔的景色表达 壮志未酬的情怀。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 风萧瑟,洪波涌起。”
品读欣赏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 里。”
这两句借助奇特的想 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 辰的气慨,写出大海的气 势和胸怀。两个“若”字 表明这写的是虚景,表现 大海有包容天地得气慨, 更显示了诗人的博大胸怀 和抱负。
1、交代“观海”的方位、地点以及 观察对象。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叙事)
潮水涌涨起来,两岸相距更显宽阔,风正 好吹在高高悬挂着的船帆之上。
2“海日生残夜,江春人旧年”一联,历来被 人称道。请选一个角度,作简要赏析。
①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时序交 替的自然理趣 ②表现了时光匆匆,光阴荏苒,身在他乡的游 子顿生思乡之情 ③把“日”“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 表现了作者乐观、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④“生”与“人”用了拟人的手法,富有情趣 ⑤两句诗对偶工整,形象生动 (答出其中一点, 言之成理即可。)
6.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 A “次北固山下”的“次”是“停泊”的意思。北 固山在镇江北边,三面临江。 • B “客路”即“旅途”,第一句指明作者要去的 路途,第二句交代了乘舟而来的情况。 • C “潮平”指潮水上涨,水与岸平。“风正” 指风向既顺,风力又不猛。 • D “归雁洛阳边”意即我想学北归的大雁,回 到故乡洛阳。
赏析诗歌的方法
1、朗读诗歌
2、弄懂诗意 3、理解内容
4、品味语言
5、想象感悟
诗歌的分类
• 1. 从诗歌的形式可分为: • ① 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 辞、乐府诗。 ② 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 2、按表达方式分抒情诗、叙事诗、哲理诗 • 3、按内容分(题材) :叙事诗 、写景诗 、 友情送别诗 、爱国怀乡诗、咏物诗 、咏史 怀古诗 、边塞征战诗 、山水田园诗 、宫怨 诗和闺怨诗 、爱情诗 。
品 读 欣 赏
尾联:“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不言思乡之情,而思乡之情自在其中。 看到南雁北归,自然想到鸿雁传书的典故, 便想让大雁把他这游子的音讯带给洛阳家 乡。“乡书”、“归雁”与首联的“客 路”、“行舟”,遥相呼应,流露出身在 江南、神驰故里的飘泊羁旅之情,使全篇 笼罩着一层清淡的乡思愁情。
2.赏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 灿烂,若出其里”。 • 诗人通过丰富的想像,运用夸张的 手法,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包容 星汉的壮阔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 的胸怀和宏大的抱负。
3.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 项是( D)
• A.这首诗通过写作者在远征途中登上碣石 山俯瞰大海所看见的壮观景象,展现了诗 人宽广的胸襟。 • B.诗歌前四联写诗人登上碣石山看见山岛 耸立,树木茂盛,大海波澜壮阔的景象。 • C.第五、六联通过丰富的想像,写出沧海 之大,吞吐日月,含盈群星的气派。 • D.最后一句,如一曲雄壮的乐曲,在最激 越处戛然而止,悲从中来,发出感慨。
出处及 背景
这首五言律诗最早见于《国秀 集》。诗题的“次”字是停宿、 停泊的意思。北固山,在今江苏 省镇江市,三面临江。诗人这次 途经北固山去游吴中,但见船下 江水潮平岸阔,头顶南雁北归, 触发了心中情思,于是写下这首 传世佳作。
品 读 欣 赏
首联:“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客路”点明自已是客游在外,规定 了全诗的情调氛围,旅途在青山之外, 自已乘坐的船正在绿水中向前行。
观 沧 海
抒写 伟壮 大丽 水: 澹澹 2 抱景 、 山岛: 竦峙 海水及山 负色 ﹃ 树: 丛生 。, 岛之景 观 ( 展 草: 丰茂 (实景) 写 沧 开 萧瑟 风: 海 景 阔 涌起 波: ﹄ ) 胸 怀 运行--出其中 想象奇特 , 3、感 日月: 星汉: 灿烂--出其里 胸怀博大 (虚景) (互文见义)
小 结
这首写景抒情诗,作者勾画了 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 象,展现了开阔的胸怀,抒发了统 一中国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
1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所表现的画面描述 出来。
示例:(树木凋零)秋风阵阵,呼 呼作响,诗人站在辽阔的在海边, 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心潮与大海 一起涌动,感慨万千。(只作翻译1 分,有想象内容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