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药剂学的性质与任务
中药药剂学第1章ok
中药药剂学
➢ 中成药学 ➢ 中药制剂分析 ➢ 中药化学 ➢ 中药炮制 ➢ ...
既具有中医药特色,又能反映当代中药药剂学水平的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
5 /52
一、中药药剂学的性质与任务
可控
安全
宗旨
稳定
有效
方便
6 /52
一、中药药剂学的性质与任务
《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外台秘要》、《新修本草》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本草纲目》
是我国第一部中药制剂规范
28 /52
一、中药药剂学的发展简况
新中国成立以来
➢ 50's ➢ 1962年 ➢ 70-80’s ➢ 1983年 ➢ 1986年 ➢ 1997年 ➢ 2003年 ➢ 2007年 ➢ ...
法
(3)皮肤给药剂型:如外用溶液剂、软膏剂、凝胶剂、贴膏剂、搽剂等;
分 类
(4)黏膜和腔道给药剂型:如滴眼剂、舌下片剂;用于直肠、阴道、尿道
等腔道的栓剂等。
22 /52
三、中药剂型的选择原则 中药剂型选择原则
23 /52
三、中药剂型的选择原则
(一)根据临床治疗的需要
表1-1 不同疾病类型的给药方式
申请。
45 /52
一、药品注册管理办法
SFDA SFDA
新药临床研究审批流程
申报资料①
申 请 人
省 级 药
形式审查、 品 现场核查② 监 督 管 理 部 门
主要任务
学习、继承和整理中医药学中有关药剂学的理论、技 术与经验 应用现代药剂学最新研究成果
开发中药制剂的新辅料 加强中药药剂学基础理论研究
中药药剂学
药典外标准
• 部颁药品标准-有法律约束力
– 1963:西药174种,其中制剂97种 – 1974:抗生素及其制剂102种
• 部颁药品卫生标准 • 地方标准:已废除(2001.12.1)
药品管理法规
•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规 – 1985.7.1 – 2001.12.1 – 2002.9.15 实施条例
药剂学的发展:古代
两宋时代(AD960~1279) AD1076 设立了太医院卖药所(后改称太平惠民局)及 修合药所(后改称和剂局) AD1080 陈师文等《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制剂规范中成药 788种
明清时代(AD1368-1911) 李时珍 AD1518-1593《本草纲目》 剂型近40种
药剂学的发展:近代
• 新药审批办法 – 1985.7.1 新药审批办法:卫生部 – 1999.5.1 SDA修订 新药指我国未生产过的药品 – 2002.12.1 药品注册管理办法
• 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 GLP:药品非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 • GCP:药品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 • GSP: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 • GAP: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第一章 绪论
中药药剂学概述 药剂学的发展 药物剂型的分类 药物剂型选择原则 药剂工作的依据
1.1 概述
基本概念
• 药剂学(Pharmaceutics)
– 研究药物配制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与合 理应用等内容的综合性,应用性和技术性学科。
• 中药药剂学:
– 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研究药物配制理论,生 产技术,质量控制与合理应用等内容的综合性, 应用性和技术性学科。
• 胃肠给药 • 非胃肠给药
– 注射 – 皮肤 – 黏膜 – 呼吸道
中药药剂学教案
1 人参,珍珠,冰片,麝香,朱砂的粉碎
2 乳香,没药
3 动物药,皮类,种仁类
提 问
判断:粉碎过程中机械能完全转变成表面能达到粉碎目的.
3.小结(时间)1~2分
粉碎与筛析是中药药物制剂中最基本的一项操作,很多剂型的制备都将涉及此项操作,如散剂,片剂,胶囊剂,颗粒剂,丸剂,混悬型液体等剂型.重点掌握几种粉碎方法及各自适用范围.
水飞法,加液研磨法
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
教具
教学进程
1.导言(时间) 3~5分
中药药剂学研究的对象中药材,来自与自然界,不可能直接调配药剂,因此必须进行适当加工,而粉碎与筛析就是基本的原料处理方法,也是一项基本的药剂制备的基本操作
复习提问
板书设计
第四章粉碎与筛析
第一节概述-粉碎
一定义与目的
1定义
2目的
3对粉碎度的要求
第二节筛析
一筛析的目的
1定义
2目的
二药筛的种类与规格
1分类
2规格
三过筛与离析的器械
四过筛原则
第三节微粉学基础知识
课题第五章散剂
第一节概述第二节散剂的制法
教学目的
掌握散剂的一般制备方法,以及含毒性药散,共熔散,含液体散,眼用散等的制备原则和方法;等量递增,打底套色的混合原则,熟悉散剂的含义,特点,分类,质量要求及检查法.
9.元代-蒸馏酒
10.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
2.讲授(时间) 95分
课题内容
中药药剂学的发展
药物剂型的分类
中药药剂工作的依据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与药品安全试验规范
掌握要点
药物剂型的分类
中药药剂工作的依据—药典,部颁标准
中药药剂学
第一章 绪论
【教学目的】
◆掌握中药药剂学含义;剂型选择原则;药典的性质、作用,《中国药典》版次;中药药剂学常用的术语(剂型、制剂、方剂、成药等)。
◆熟悉《部颁药品标准》简况。了解中药药剂学的基本任务。
含义
中药药剂学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药药剂的配制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与合理应用等内容的一门综合性应用技术学科。
《中国药典》各版简况表:
名称 部数 品种 收载制剂通则的剂型 增补本
《中国药典》
1953年版 一部 收载药品共计531种。 剂型10种外加抗生素、菌苗两类药品 1957年出版《中国药典》1953年版第一增补本
《中国药典》
1990年版 一、二两部 两部收载药品共计1751种。 一部17种;二部12种 1992、1993年分别出版《中国药典》1990年版第一增补本、第二增补本
《中国药典》
1995年版 一、二两部 两部收载药品共计2375种。 一部20种,二部20种
第二章 中药调剂
(5)加强中药药剂学基本理论研究。
药物与药品
药物:凡用于治疗、预防及诊断疾病的物质总称为药物,简称为药。一般可分为天然药物和人工合成药物两大类。
药品:其在实质上与药物没有区别,严格地讲药品则是指将原料药物经加工制成的可直接应用的成品。
中药制剂学知识
中药制剂学知识中药制剂学是药学学科的重要分支之一,主要研究中药的制备工艺、制剂的性质和药效,以及中药制剂的质量控制等方面的知识。
本文将从中药制剂学的基本概念、中药制剂的研究方法、中药制剂的分类和制备工艺、中药制剂单位操作的原则和方法、以及质量控制等方面进行阐述。
希望能够对读者了解和学习中药制剂学有所帮助。
一、中药制剂学的基本概念中药制剂学是研究中药的制备工艺、制剂的性质和药效,以及中药制剂的质量控制等的学科。
它是中药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与中药鉴定学、中药药理学等学科相互关联,共同构成中药学的体系。
中药制剂学的基本任务是研究中药的制剂基础和制剂性质,研究中药在制剂过程中的药理活性和药效变化,以及制剂方法、技术和原则等。
同时,中药制剂学也致力于探索中药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确保中药制剂的质量和疗效的安全性。
二、中药制剂的研究方法中药制剂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制剂理论研究、制剂方法研究和制剂质量研究。
1. 制剂理论研究:制剂理论是中药制剂学的基础,它是利用物理、化学和药理学原理,研究中药制剂的基本规律和制剂性质的一门学科。
制剂理论研究的目的是对中药制剂进行深入的了解和探讨,为中药制剂的研制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2. 制剂方法研究:制剂方法研究是指对中药制剂的制备工艺、装备和技术等方面进行研究和探讨。
这其中包括中药制剂的研制方法、制剂辅料的选择和使用、药物贵有成分的提取和纯化方法等。
3. 制剂质量研究:制剂质量研究是指对中药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和标准进行研究和制定。
制剂质量研究的内容包括制剂的质量标准、质量评价方法、药材和制剂的质量控制等。
三、中药制剂的分类和制备工艺中药制剂根据其制备工艺的不同,可以分为四大类:水煎剂、酒剂、浸膏剂和糖果剂。
1. 水煎剂是指将中药材研碎后,放入适量的水中煎煮,再经过过滤、浓缩、除杂、装瓶等工艺制成的制剂。
水煎剂是中药制剂的主要类型,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
2. 酒剂是指将中药材研碎后,放入适量的酒中浸泡,经过时间浸泡后再经过过滤、浓缩、除杂、装瓶等工艺制成的制剂。
《药用植物学》《药理学》《药剂学》《药剂分析》实验教学大纲
药用植物学课程实验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开课单位:适用专业:课程名称:药用植物学课程代码:课程类型:专业基础学分:1总学时:16 理论学时: 10 实验(上机)学时: 6考核方式:考试先修课程:《组织学与胚胎学》、《中药学》后续课程:《中药鉴定学、《中药药剂学》二、课程简介(一)课程性质和任务药用植物学是药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它与生药学、中药学、中药资源学、天然药物化学等学科密切相关,又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直观性很强的课程。
它的主要任务是研究生药的原植物种类,确保生药来源的准确性;调查研究、合理利用药用植物资源;利用植物生物技术,生产活性成分高的五种、转基因物种和濒危物种;为中药材规范化种植服(二)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药用植物六大器官的形态特征和结构特点。
掌握药用植物重点科的形态特征。
熟悉药用植物各器官类型、各科常用药用植物特点及主要化学成分。
了解药用植物研究范围、发展简史等内容。
2.能力目标能够准确描述药用植物各个器官特征和内部构造。
能够将待鉴定的药用植物分类到科。
能够准确识别常见药用植物200余种。
具有发现寻找中药材新资源和继续学习的能力。
3.素质目标具有较强求知能力热爱中药事业爱护药用植物资源。
具有严谨的工作作风和严格的科学态度刻苦钻研勇于实践。
三、实验学时安排说明根据本专业需要及教学大纲要求选做6学时的实验课。
四、实验教学内容及要求实验项目:一、植物细胞的构造实验学时:3学时实验目的:掌握显微镜的构造,使用和保护的方法;练习临时制片技术:徒手切片、表皮制片、粉末装片;掌握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学习绘制植物细胞图的基本技术;了解叶的组成和形态;叶片的质地、叶脉及脉序。
实验内容:显微镜的构造,使用和保护的方法;学习临时制片法(表皮制片法、徒手切片法、粉末状片法);细胞结构的观察。
实验报告及作业:写出显微镜各部分的名称;写出使用显微镜的注意事项。
写出表皮制片法、徒手切片法、粉末状片法的步骤。
中 药 药 剂 学广州中医药大学药剂教研室 程 怡
(三)、建国后剂型研究与生产 ?1.剂型与制剂现代化的发展: ?(1)传统剂型的改进提高; ?(2)西药剂型引进:创制中药现代新剂型 ?(3) DDS系统新剂型、新工艺的研究发展(缓释控释、经皮给药系统、靶向给药、纳米药物)?2.新辅料、新工艺、新设备应用发展 u3. 生产工艺现代化 机械化和联动化 ?4. 药剂卫生控制的发展 ?5.中药药剂学学科发展 u 60年代后形成了以下分支学科: 工业药剂学 ? 物理药剂学 ? 生物药剂学 ? 药动学 ? 临床药学 ? 高分子材料学 6.中药制剂质量控制发展: l质量控制分析方法手段与仪器现代化; l制定质量标准:国家三级标准使药物质量有法可依; l稳定性考察:保证药物有效期。
(四)2000版中国药典特点: ?收载品种2691种, ?一部收载 992种,其中新增76种、修订248种; ?95版收载而2000版未收载的共83种; ?含量测定308种、采用薄层鉴别有602种; 新增附录10个,修订附录3个; ?取消了95版冲剂副名; ?将剂量、注意两项 移至中国药典 ?2000出版的《临床用药须知》中。五)、中国药典的发展简况 u 唐《新修本草》 u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u近代《中华药典》 u建国《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 1953-2000共出7版, 每5年修订出版一次, ? 现行药典是2000版。
? 中 药 药 剂 学广州中医药大学药剂教研室 程 怡
【本章学习目的要求】:
? 掌握《中药药剂学》 : l定义、性质与特点; l剂型选择的基本原则, l中药药剂工作的依据, l药典、部颁标准与有关药品法规 性质、特点与使用方法。
中药药剂学教学大纲
中药药剂学教学大纲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中药药剂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中文名称:中药药剂学课程英文名称:Pharmaceutic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课程编号:ZH21303课程类型:专业核心课学时:(总学时72、理论课学时52、实验课学时20)学分:4适用对象:中药学本科专业先修课程:中药学、方剂学、中药化学、中药药理学课程简介:中药药剂学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药药剂的配制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和合理应用等内容的一门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
《中药药剂学》是中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它不仅与本专业的各门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其他专业课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且与中药工业化生产和临床医疗密切相关,也是连接中医与中药的纽带,是实现中药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本门课程的课堂讲授、实验教学和教学实习,使学生能够掌握中药常用剂型的概念、特点、制备工艺和质量控制等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技能,掌握现代药剂学的有关理论与技术;熟悉药剂常用辅料,专用设备的基本构造、性能及使用保养方法等内容;了解国内外药剂学研究新进展。
为今后从事中药新药的研制开发和解决药剂生产中有关技术问题奠定较坚实的基础。
一、教学目标及任务本门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要求,要保持中医药理论体系的特点,加强中药传统理论知识与现代科学技术的有机结合,药剂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技能相结合,继承传统药剂与发展现代剂型相结合,尽量避免与其他学科不必要的内容重复。
在新内容上要有较大幅度的增加、扩展,如超细粉碎,超临界流体提取,半仿生提取,超声提取,絮凝沉淀,大孔树脂吸附,超滤,高速离心,喷雾干燥,冷冻干燥,一步制粒,凝胶剂,巴布剂,灌肠剂,中药注射剂指纹图谱,等等。
充分反映了中医药的新法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辅料。
体现了本门课程的科学性、时代性和适用性。
《中药药剂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中药药剂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适用对象] 中药学(对外交流)、中药学(知识产权保护)、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实验学时] 45 学时一、实验教学任务和目的《中药药剂学实验》是与《中药药剂学》理论课程密切结合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为主的、单独设课的实验课程,旨在提供中药药剂的制备与相关实验技能的培训。
实验内容包括各种剂型的制备及其质量检查。
二、实验教学基本要求(1)通过典型药剂的制备,掌握各类剂型的特点、性质、制备方法及质量控制等,以验证、巩固和深化课堂教学的基本理论与知识,为创制新的中药药剂、剂型与工艺打下初步基础。
(2)通过实验与教学见习,了解生产药剂常用设备的结构、性能,以及使用与保养方法。
(3)训练操作技术,培养正确的观察能力和科学的思维方法,以及实事求是的记录习惯和独立总结实验资料的能力。
(4)结合课堂理论教学内容,查阅并分析有关实验内容的文献资料,培养查阅和使用文献资料的能力。
三、实验教学内容实验一散剂的制备1、实验目的与要求(1)掌握散剂制备工艺过程:粉碎、过筛、混合、分剂量、包装。
(2)掌握含特殊成分散剂、共熔成分散剂的制备方法。
(3)掌握散剂的质量检查方法。
(4)掌握粉碎、过筛、混合的基本操作。
2、实验内容(1)冰硼散的制备(2)苯巴比妥散剂的制备3、实验仪器乳钵、普通天平、药筛(120目)等。
4、实验学时4学时实验二液体药剂的制备1、实验目的与要求(1)掌握溶液性液体药剂的基本制备方法。
(2)掌握溶液剂、混悬剂和乳剂中附加剂的使用方法。
2、实验内容(1)碘酊或复方硼酸钠溶液(2)胃蛋白酶合剂(3)复方硫磺洗剂(4)松节油擦剂或液状石蜡乳3、实验仪器烧杯(50ml)、玻璃漏斗(6cm、10cm)、量筒(100ml)、乳钵、普通天平、玻璃棒、滤纸、电炉等。
4、实验学时5学时实验三常用软膏剂基质的制备1、实验目的与要求(1)掌握不同类型软膏基质的制备方法。
(2)根据药物和基质的性质,了解药物的加入方法。
中药药剂总结
中药药剂学一、中药药剂学的含义与性质中药药剂学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药制剂的配制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与合理应用等内容的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
二、中药药剂学常用术语1.饮片、植物油脂和提取物饮片:系指药材经过炮制后可直接用于中医临床或制剂生产使用的处方药品。
植物油脂和提取物:系指从植、动物中制得的挥发油、油脂、有效部位和有效成分。
包括以水或醇为溶剂经提取制成的流浸膏、浸膏或干浸膏、含有一类或数类有效成分的有效部位和含量达到90%以上的单一有效成分。
2.药物与药品药物:凡用于治疗、预防及诊断疾病的物质总称为药物,包括原料药和药品。
药品: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化学原料药及其制剂、抗生素、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血清、疫苗、血液制品和诊断药品等。
3.剂型根据药物的性质、用药目的和给药途径,将原料药加工制成适合于医疗或预防应用的形式,称为药物剂型,简称剂型。
4.制剂根据《中国药典》、《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标准》等标准规定的处方,将药物加工制成具有一定规格,可直接用于临床的药物制品,称为制剂。
5.成方制剂系指以中药饮片为原料,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按经药政部门批准的处方和制法大量生产,有特有名称并标明功能主治、用法用量和规格的药品称为成方制剂。
其中单味处方者称为单味制剂。
成方制剂习称中成药。
6.处方系指医师对患者治病用药或药剂制备的书面文件。
7.非处方药系指无需凭执业医生处方,消费者可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的药品,也称为柜台发售药品(Over The counter drugs,简称OTC)。
8.新药系指未曾在中国境内上市销售的药品。
已上市的药品改变剂型、改变给药途径、增加新适应证的,按照新药注册申请管理。
9.GMP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的简称,即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药剂学课程教学大纲
《药剂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和基本内容《药剂学》是中央电大药学专业(专科)的一门必修专业课。
它是研究药物剂型配制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与合理应用等内容的综合性技术科学。
二、课程的基本任务使学员掌握剂型、制剂设计、制备及质量控制等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从事药物制剂的调剂、制剂的生产以及新剂型的研究开发工作打下基础。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是:药物化学、药理学、药用分析化学三、课程的基本教学要求药剂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理论学习的同时,必须注重培养学员实际的基本操作技能,提高学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独立工作能力。
本课程教学要求分为: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
四、媒体的选择与配合为适应远距离开放教育学习的需要,本课程采用多种媒体教材进行学习,在多种媒体一体化整体设计的基础上,以文字教材为基础,以音像教材和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等为辅助媒体,构建多层次、立体式药剂学教学支持体系,为学员提供自主选择学习媒体的方便。
五、课内学时分配本课程7学分,课内学时126,其中电视课27学时,实验54学时,其它自学,开设两学期。
大纲本文第一章绪论(2学时)教学内容一、药剂学的定义与常用术语二、药剂学的任务三、药物剂型的分类四、药剂学的分支学科五、药剂学的发展六、药典与处方七、新制剂与新药审批办法八、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与药品安全试验规范教学要求1、掌握药剂学的定义、重要性、研究内容与任务2、掌握剂型、制剂、制剂学、调剂学等名词的意义3、掌握原料药必须制成制剂才能应用于临床的原因4、熟悉药剂学的主要分支科学5、熟悉中国药典与国外药典概况、发展以及在药品生产、质量控制、管理、使用中的法律效力6、熟悉新药制剂的研究与申报资料要求7、了解药品的药典外标准及“国家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与“药品安全试验规范”8、了解药剂学的发展第二章液体药剂(12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液体制剂的含义、分类、特点第二节液体制剂的溶剂:极性溶剂、非极性溶剂第三节表面活性剂:分类、基本特征、应用第四节增加药物溶解度的方法第五节液体药剂的防腐与矫味一、防腐措施二、常用防腐剂三、矫味与着色第六节溶液型液体制剂一、溶液剂二、芳香水剂三、糖浆剂第七节胶体溶液型液体制剂:一、溶胶剂1、溶胶剂的性质2、溶胶剂的制备二、高分子溶液剂1、高分子溶液的性质2、高分子溶液的制备第八节混悬剂一、混悬剂的定义与特点二、混悬剂的物理稳定性1、混悬粒子的沉降速度2、微粒的荷电与水化3、絮凝与反絮凝4、结晶增长与转型5、分散相的浓度与温度三、混悬剂中的稳定剂1、润湿剂2、助悬剂3、絮凝与反絮凝剂四、混悬剂的制备五、混悬剂的质量评定第九节乳剂一、乳剂的定义、分类、特点、鉴别二、乳剂形成的理论三、乳化剂1、乳化剂的种类2、乳化剂的选用要点四、乳剂的稳定性1、分层2、絮凝3、转相4、破裂5、酸败五、乳剂的制备六、乳剂的质量评定七、复合型乳剂教学要求1、掌握液体制剂的含义、分类、应用特点及分散度与疗效的关系2、掌握表面活性剂的基本特性与应用3、掌握增加药物溶解度的药剂学方法4、掌握常用的防腐剂5、掌握高分子溶液的性质及制备方法6、掌握混悬剂的物理稳定性,稳定剂,制备方法与质量评定7、掌握乳化剂的种类,选用要点及常用乳化剂,乳剂的类型与稳定性,制备与质量评定8、熟悉液体药剂的溶剂与附加剂9、熟悉溶胶剂的概念与特性10、熟悉合剂、洗剂、搽剂、滴耳剂、滴鼻剂11、了解乳剂的形成理论,复乳的制备与应用第三章药物制剂的稳定性(4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药物制剂稳定性研究的意义和范围第二节化学动力学基础与制剂中药物化学降解途径第三节影响药物制剂降解的因素及稳定化方法一、处方因素对药物制剂稳定性的影响及解决方法1、 pH的影响2、广义酸碱的催化3、溶剂的影响4、离子强度的影响5、表面活性剂的影响6、处方中基质或赋形剂的影响二、外界因素对药物制剂稳定性的影响及解决方法1、温度的影响2、光线的影响3、空气(氧)的影响4、金属离子的影响5、温度和水分的影响6、包装材料的影响第四节原料及其制剂的稳定性实验方法一、影响因素实验二、加速实验三、长期实验教学要求1、掌握影响药物制剂降解的各种因素与解决药物制剂稳定化的各种方法2、掌握药物制剂稳定性的实验方法特别是加速实验法与有效期制定的依据3、熟悉制剂中药物化学降解途径与某些稳定性的实验方法第四章灭菌法(2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物理灭菌法一、干热灭菌法二、湿热灭菌法1、热压灭菌法2、流通蒸气灭菌法3、煮沸灭菌法4、低温间歇灭菌法三、射线灭菌法1、辐射灭菌法2、紫外线灭菌法3、微波灭菌法四、过滤除菌法第二节 F与F0值在灭菌法的意义与应用第三节化学灭菌法第四节无菌操作法第五节无菌检查法教学要求1、掌握各种湿热灭菌法,特别是热压灭菌法及其安全操作2、掌握无菌操作法与无菌检查法3、熟悉干热灭菌法、紫外线灭菌法、过滤除菌法4、了解F0的定义、数学表达式、计算方法及其在灭菌中的意义5、了解辐射灭菌法、微波灭菌法与化学灭菌法第五章注射剂(10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注射剂的定义、分类、特点、给药途径、质量要求第二节注射剂的溶剂与附加剂一、注射用水1、注射用水的质量要求2、热原3、原水的处理4、蒸馏法制备注射用水5、反渗透法制备注射用水6、综合法制备注射用水二、注射用油三、其他注射用溶剂四、注射剂的附加剂第三节注射剂的制备一、注射剂车间的设计与管理1、空气洁净技术与洁净室的标准2、注射剂车间的设计要求3、洁净室的分类与设计4、注射剂车间的生产管理二、注射剂容器的处理方法1、注射剂容器的种类与式样2、注射剂容器的洗涤、干燥或灭菌三、注射剂的配制与滤过1、注射剂的配制2、注射剂的滤过四、注射剂的灌封五、注射剂的灭菌和检漏六、注射剂的质量检查七、注射剂的举例第四节输液一、输液的种类、质量要求二、输液的生产工艺1、输液车间的一般要求2、输液的配制、滤过、灌封、灭菌、质量检查和包装三、输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1、染菌2、热原反应3、澄明度与微粒的问题四、输液举例五、营养输液六、血浆代用品第五节注射用无菌粉末一、注射用无菌分装制品二、注射用冷冻干燥制品三、注射用无菌粉末的举例第六节注射剂的包装与贮存教学要求1、掌握注射剂的定义、质量要求、制备工艺及质量检查方法2、掌握注射用水的质量要求和制备注射用水的原理和方法3、掌握注射剂的附加剂4、掌握输液剂,注射用无菌粉末的特点及其生产工艺5、熟悉注射剂生产车间的设计要求,常规洁净室与层流洁净室的特点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6、熟悉注射用油的要求7、熟悉渗透压的调节与计算方法8、了解其他注射用溶媒的性质与应用范围第六章滴眼剂(2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滴眼剂的定义、质量要求第二节眼用药物吸收途径及影响吸收的因素第三节滴眼剂的处方设计与附加剂的选择一、 pH值的调整二、渗透压的调整三、无菌度的保持四、黏度的调整五、稳定剂、增溶剂、助溶剂等的添加第四节滴眼剂的生产工艺一、容器的处理二、药液的配制、过滤、灌装三、质检与包装第五节滴眼剂的处方举例教学要求1、掌握滴眼剂的概念、特点、质量要求2、掌握滴眼剂的常用的附加剂3、掌握滴眼剂的制备工艺4、熟悉影响眼用药物吸收的因素第七章散剂、颗粒剂、胶囊剂、丸剂(4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散剂一、概述二、散剂的制备(一)粉碎(二)过筛(三)混合(四)分剂量(五)散剂的质量检查三、散剂的吸湿、包装与贮存第二节颗粒剂一、定义和特点二、制备三、质量检查四、包装与贮存第三节胶囊剂一、胶囊剂的定义、分类、特点二、胶囊剂的制备(一)硬胶囊剂的制备(二)软胶囊剂的制备(三)肠溶胶囊剂三、胶囊剂的质量检查四、胶囊剂的包装与贮存第四节丸剂一、中药丸剂二、滴丸剂教学要求1、掌握粉碎、过筛、混合的方法、器械与影响因素2、掌握各类剂型的特点、制备和质量要求3、熟悉散剂的吸湿及包装、贮藏第八章片剂(8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片剂的定义、特点、分类、质量要求第二节片剂的辅料一、填充剂二、崩解剂三、粘合剂四、润滑剂第三节片剂的制备一、湿法制粒压片1、原、辅料的处理2、制颗粒3、压片二、干法制粒压片1、滚压法2、重压法三、直接压片法1、结晶药物直接压片2、粉末直接压片第四节片剂的包衣一、包衣的目的、质量要求二、包衣的方法与设备三、包衣材料及包衣过程1、糖衣2、薄膜衣3、肠溶衣第五节压片及包衣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一、压片过程二、包衣过程第六节片剂的质量评价一、外观二、片重差异三、含量均匀度四、溶出度五、崩解度六、硬度与脆碎度七、卫生标准第七节片剂的包装与贮存第八节片剂处方举例教学要求1、掌握片剂的一般组成和质量要求2、掌握辅料的分类、作用特点及常用辅料3、掌握湿法制粒压片的方法4、掌握压片及包衣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5、掌握片剂的质量评定办法6、熟悉片剂包薄膜衣、糖衣的一般过程及薄膜衣、肠溶衣材料的要求7、熟悉粉末直接压片等其他制片法的工艺特点第九章软膏剂、凝胶剂、膜剂(4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软膏剂一、软膏剂的定义、特点、质量要求二、常用基质1、油脂性基质2、乳剂型基质3、水溶性基质三、软膏剂的制备及举例(一)制备方法1、研和法2、熔和法3、乳化法(二)药物加入的一般方法(三)举例四、软膏剂的评定及包装五、眼膏剂(一)概述(二)基质、制备用具及包装材料等的灭菌(三)眼膏剂的制备及举例(四)眼膏剂的质量检查第二节凝胶剂一、凝胶剂的定义、特点、质量要求二、水性凝胶基质三、水性凝胶剂的制备及处方例第三节膜剂一、膜剂的定义与特点二、成膜材料与制备工艺1、常用的成膜材料2、膜剂的制备工艺三、举例教学要求1、掌握软膏剂的概念、特点、质量要求2、掌握软膏剂的常用基质3、掌握软膏剂的制备方法4、掌握眼膏剂和凝胶剂的概念、特点、质量要求及制备方法5、熟悉膜剂概念、特点、常用成膜材料和制备方法第十章栓剂(2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栓剂的定义与特点第二节栓剂基质一、油脂性基质二、水溶性基质第三节栓剂的处方设计一、全身作用的栓剂二、局部作用的栓剂三、稳定性和刺激性试验第四节栓剂的制备一、冷压法二、热熔法第五节栓剂的质量评价与包装贮藏一、质量评价二、包装与贮藏教学要求1、掌握栓剂的概念、特点、质量要求2、掌握栓剂的常用基质、制备方法、置换价和质量评价3、熟悉栓剂的包装与贮存第十一章气雾剂、喷雾剂、粉雾剂(2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气雾剂的定义、特点、分类第二节气雾剂的组成一、抛射剂二、药物与附加剂三、耐压容器四、阀门系统第三节气雾剂的制备一、气雾剂的处方设计(一)溶液型气雾剂(二)混悬型气雾剂(三)乳剂型气雾剂二、气雾剂的制备工艺(一)容器与阀门系统(二)药物处方配制和分装(三)抛射剂的填充三、气雾剂的举例第四节气雾剂的质量评价一、安全、漏气检查二、装量与异物检查三、喷射试验和喷出总量检查四、喷射总次与喷射剂量检查五、喷雾的药物粒度和雾滴大小的测定六、有效部位的药物沉积量(体外)和药效(体内)的评价第五节喷雾剂、粉雾剂一、喷雾剂二、粉雾剂教学要求1、掌握气雾剂的概念、特点、吸收2、掌握气雾剂的组成、制备方法和质量评价3、熟悉喷雾剂、吸入粉雾剂的特点第十二章生物药剂学(4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生物药剂学的含义、研究内容和研究意义第二节药物的吸收一、吸收的定义二、吸收的机理三、影响吸收的因素第三节药物的分布、代谢、排泄教学要求1、掌握生物药剂学的概念、重要性2、掌握药物胃肠道吸收及影响药物胃肠道吸收的因素3、熟悉药物其他部位的吸收4、了解药物分布、代谢与排泄第十三章药物动力学(6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概述一、药物动力学的定义与发展过程二、药物动力学研究的内容三、药物动力学的几个基本概念第二节单室模型一、静脉注射血药浓度二、静脉输注血药浓度三、单室模型非血管外给药第三节重复给药一、多剂量函数二、多剂量血药浓度与时间的关系三、稳态血药浓度第四节药物动力学在临床药学中的应用第五节生物利用度与生物等效性一、生物利用度二、生物等效性三、评价生物利用度的方法四、生物利用度(生物等效性)的实验设计五、影响生物利用度的因素教学要求1、掌握药物动力学的概念、重要性2、掌握单室模型药物动力学及隔室判别3、掌握生物利用度与生物等效性的评价方法4、熟悉多剂量给药5、了解药物动力学在临床药学中的应用第十四章缓释控释制剂(4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缓释和控释制剂的定义和特点第二节缓释和控释制剂的辅料第三节缓释控释制剂的释药原理和方法一、溶出原理二、扩散原理三、溶蚀扩散原理四、渗透泵原理五、离子交换原理第四节缓释、控释制剂的设计一、设计原理1、药物选择2、设计要求3、剂量的计算二、影响设计的因素1、理化因素2、生物因素第五节缓释、控释制剂的处方和制备一、骨架型二、膜控型三、渗透泵型四、植入型五、经皮吸收制剂第六节缓释与控释制剂的体内外评价一、体外释放试验二、体内生物利用度三、体内外相关性评价教学要求1、掌握缓控释制剂的概念、特点及对药物的要求2、掌握制剂的处方与工艺3、熟悉缓控释制剂的释药原理及方法4、熟悉缓控释制剂的常用辅料5、了解口服缓控释固体制剂的体内外试验方法6、了解经皮吸收制剂的特点第十五章制剂新技术(4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包合技术一、包合技术的含义、形成与类型二、包合材料三、包合物的制备1、饱和水溶液法2、研磨法3、冷冻干燥法4、溶液-搅拌法四、包合物的验证五、包合技术在药剂学中的应用第二节固体分散技术一、固体分散体的定义、特点二、载体三、制备方法1、熔融法2、溶剂法3、溶剂-熔融法4、研磨法5、溶剂喷雾干燥法四、类型1、简单低共熔混合物2、固态溶液3、共沉淀物五、固体分散体的速效原理六、固体分散技术在药剂学中的应用第三节微囊化技术一、微囊的定义和特点二、囊心物与囊材三、药物微囊化的方法1、物理化学法2、化学法3、物理机械法四、微囊的性质五、微囊化技术在药剂学中的应用教学要求1、掌握包合技术的含义、环糊精包合物的特点、制备方法及在药剂学中的应用2、掌握固体分散体的制备、载体的应用及固体分散体在药剂学中的应用3、掌握微囊的定义、性质、制备方法及其在药剂学中的应用4、熟悉微囊大小的影响因素第十六章靶向给药系统(2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概述一、靶向制剂的含义与分类二、靶向制剂的进展第二节脂质体一、概述二、脂质体的作用特点三、脂质体的制备四、脂质体的质量评价五、脂质体在医药上的应用第三节微球一、微球的定义、分类二、微球的特点三、微球的制备四、微球的质量评定五、微球在医药中的应用第四节纳米粒第五节主动靶向制剂教学要求1、掌握靶向制剂的概念2、掌握脂质体的概念、组成和结构及脂质体的作用3、掌握微球的概念及特性4、熟悉脂质体的制备及脂质体的质量评价5、熟悉微球的制备和质量评价6、了解脂质体、微球的靶向性以及提高靶向性的途径7、了解纳米粒的概念和作用特点药剂学实验教学大纲一、说明实验是本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药药剂学的性质与任务
2024/2/7
5
第一节 概 述
(二)、任务
基本任务:研究药物制成适宜制剂。药物的生产工艺与质量 控制问题。
具体任务: (1)研究整理祖国传统医药学中有关药剂学的理论、技术与 经验,为发展中药制剂奠定基础。 (2)充分吸收和应用现代药剂学的理论知识、研究成果与现 代生产技术,加速中药现代化。 (3)加强中药药剂学基本理论的研究 (4)提高制剂质量与检测手段。 (5)寻找药剂新辅料。 (6)研究探讨药剂配伍变化与相互作用。
2024/2/7
24
第五节 中药药剂工作的依据
•正文:药典的主要内容,叙述本药典收 载的所有药物和制剂。 ①叙述中药材内 容:品名、来源、性状、鉴别、检查、含 量测定、炮制、性味归经、功能与主治、 用法与用量、注意、规格、贮藏等) ②叙 述制剂内容:品名、处方、制法、性状、 鉴别检查含量测定功能主治用法用量注意 规格贮藏等。
根据防治疾病需要选择剂型
根据药物本身及其成分的理化性质及稳定性要求选 择剂型
根据生产条件与“五方便”的要求
根据原方不同剂型的生物药剂学和药动学特性选择 剂型
总之,通过剂型选择,最终达“三效(高效、速 效、长效)”、“三小(剂量小、毒性小、副作用 小)”与“五方便”的目的。
2024/2/7
20
第五节 中药药剂工作的依据
2024/2/7
6
第一节 概 述
二、中药药剂学常用术语
1.药物与药品:
药物:是指用以防治人类和动物疾病以及对人体生 理机能有影响的物质,按来源可分为天然药物和合成 药物两大类。
《中药药剂学》教学大纲---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欢迎您!
《中药药剂学》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和任务《中药药剂学》是中药类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它不仅需要本专业的各门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其他专业课作为支撑基础,而且与生产实践和临床用药紧密相联,是衔接中医与中药的纽带。
它的任务是:使学生具备高素质劳动者和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所必需的中药药剂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职业技能;为增强学生适应职业岗位的能力、继续学习的能力和对职业变化的应变能力奠定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课程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中药常用剂型的概念、特点、制备工艺、质量控制与合理用药等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培养学生解决制剂和调剂过程中实际问题的能力;训练学生辩证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方式;强化学生追求崇高职业道德的意识;打造中药行业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课程教学方法是高度重视理论联系实际,有机结合课堂讲授、实验操作、参观实习和自学讨论等多种教学形式,充分利用图表、实物、幻灯、录像、CAI等多种形象化教学资源。
理论教学要详尽阐述中药药剂学的基本规律,技能训练要重点强调操作规范化和标准化。
教学过程中要始终贯彻“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学科发展方针。
采用综合手段,为中药事业的现代化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
教学目的要求和内容第一章绪论【目的要求】1.掌握中药药剂学的含义、性质与特点;药物剂型选择的基本原则;中药药剂工作的依据(《中国药典》、部颁标准与有关药事法规等)及其性质、特点与使用方法。
2.熟悉药剂学常用术语的概念;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药品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及药品临床试验管理规范。
3.了解中药药剂学的发展简况和任务;剂型的分类方法。
【教学内容】1.概述详述《中药药剂学》的定义、性质与任务;药物剂型选择的基本原则;讲述药剂学常用术语的概念。
2.中药药剂学的发展介绍中药药剂学的发展及中药药剂学的发展方向。
3.药物剂型的分类介绍中药剂型的几种分类法。
4.中药药剂工作的依据详述《中国药典》、《药品标准》、药品主要管理法规等的性质和作用,强调药剂工作的法制性、科学性和严肃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4/21
9
第一节 概 述
4.方剂:
是根据医师处方专为某一病人配制的 或为某种疾 病配制的药剂。
5.调剂:
是根据医师处方专为某一病人配制并注明用法用 量的药剂调配操作。一般在药房调剂室中进行。
研究方剂的配制、服用等有关技术和理论的科学称 调剂学。
制剂学和调剂学总称为药剂学。
2020/4/21
14
第二节 中药药剂学的发展
明代:李时珍编著《本草纲目》,收载了约2000种 药物和30余种剂型。
鸦片战争百年间:洋药抑制了国内制药工业,中药 药剂的发展处于停滞状态。
建国后发展:50年代成功开发新剂型(中药注射剂, 颗粒剂,涂膜剂等);1962年出版《全国中药成药处 方集》;70-80年代开发大批中药有效成分(青蒿素, 人参总甙),及新剂型新制剂,制药新设备新技术, 提高了质检方法技术与仪器;1983年出版《中药制剂 汇编》。
8.标示量:
该制剂标签上所示的主药含量。
2020/4/21
11
第一节 概 述
三、中药药剂学在药学实践中的地位与作用
研究剂型及质量的一门学科; 剂型及质量优劣直接关系到治疗救人的速度和质量, 又涉及产品成本和经济效益; 理想的剂型应是三效、三小、五方便的制剂; 反映一个国家的医疗水平及工业生产水平; 实践场所主要在医疗卫生领域中有关场所; 剂型的科学性和先进性体现着中药专业发展的概貌。
2020/4/21
12
第二节 中药药剂学的发展
一、中药药剂学发展
1. 发展简况
夏禹(前2140):萌芽时期。酿酒而有药酒与曲。 商汤时期(前1766年):伊尹首创汤剂,写《汤液 经》,是最早的方剂与制药技术专著。 战国时期(前221年以前):我国第一部医药经典 《黄帝内经》中已有汤剂、丸剂、散剂、膏剂及等剂 型的记载。
5
Hale Waihona Puke 第一节 概 述6、分支学科 (1)工业药剂学 Industrial Pharmaceutics (2)物理药剂学Physical Pharmaceutics (3)药用高分子材料 Polymer Science in
Pharmaceutics (4)生物药剂学 Biopharmaceutics. (5)药动学 Pharmacokinetics (6)临床药学 Clinical pharmacy
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 是一门既具有中医药特色又 反映现代制药技术的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
2020/4/21
4
第一节 概 述
4.研究重点 如何将中药原料制成适宜药物剂型的工
艺 、质量的技术与理论研究 。 5.形成基础
中药调剂—前店后坊(丸散膏丹、饮片) 临床药学 —问病卖药 制剂学—中药 生产
2020/4/21
2020/4/21
13
第二节 中药药剂学的发展
东汉 :《神农本草经》,现存最早的本草专著。 后汉:张仲景 《伤寒论》《金匮要略》。 晋代:葛洪《肘后备急方》,首次提出“成药剂” 的概念。 唐代:《新修本草》是我国第一部药典。 宋元时期:设太平惠民药局,《和剂局方》是我国 第一部中药制剂规范,是制剂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2020/4/21
8
第一节 概 述
2.剂型:
将原料药加工制成适合于医疗或预防应用的形式 称作药物剂型。片剂、注射剂、胶囊剂 。
3. 制剂:
根据《中国药典》、《卫生部药品标准》、《制 剂规范》等标准规定的处方,将原料药物加工制成具 有一定规格、可直接用于临床的药品(具体品种), 称为制剂。如双黄连口服液,银翘解毒片等等。一般 在药厂或医院制剂室进行生产。
2020/4/21
6
第一节 概 述
(二)、任务
基本任务:研究药物制成适宜制剂。药物的生产工艺与质量 控制问题。
具体任务: (1)研究整理祖国传统医药学中有关药剂学的理论、技术与 经验,为发展中药制剂奠定基础。 (2)充分吸收和应用现代药剂学的理论知识、研究成果与现 代生产技术,加速中药现代化。 (3)加强中药药剂学基本理论的研究 (4)提高制剂质量与检测手段。 (5)寻找药剂新辅料。 (6)研究探讨药剂配伍变化与相互作用。
2020/4/21
7
第一节 概 述
二、中药药剂学常用术语
1.药物与药品:
药物:是指用以防治人类和动物疾病以及对人体生 理机能有影响的物质,按来源可分为天然药物和合成 药物两大类。
药品: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 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证、用法和用 量的物质,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化学原 料及其制剂、抗生素、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血清 制品和诊断用药等。
2020/4/21
10
第一节 概 述
6. 中成药:
是以中药材为原料,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按规 定(疗效确切,性质稳定,应用广泛的)处方和制法 大量生产,并标明主治功能、用法用量和规格的药品。 包括处方药与非处方药。
中成药须按法定程序向药监部门,获批准文号后 方可进行生产。
7.新药:
末曾在中国境内上市销售的药品。
第一章 绪论
2020/4/21
1
第一节 概 述
一、中药药剂学的性质与任务 (一)、性质 1.定义
中药药剂学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 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药药剂的配制 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和合理应用等 内容的一门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 。
2020/4/21
2
第一节 概 述
2. 特点 中药专业的主干专业课,与各门课程密
切相联 与制药生产和临床用药紧密相关
2020/4/21
3
第一节 概 述
3. 性质
工艺学性质:研究药物制成适宜制剂。药物的生产 工艺与质量控制问题。
临床实践性质:研究合理用药。 研究制备安全、有 效、稳定的药物剂型,以适应临床需要,临床实践 得到的信息,反馈到生产实践中,又能不断改进提 高制剂质量。
2020/4/21
15
第二节 中药药剂学的发展
2.中药药剂学研究进展与方向
新技术研究: 新剂型的研究 新辅料的研究 制剂稳定性研究 制剂的生物药剂学研究与药物动力学研究
2020/4/21
16
第二节 中药药剂学的发展
二、国外药剂学的发展 欧洲古代医药创立人—希波拉底 格林氏:奠定药剂学基础、制备浸出制剂— 格林制剂 ; 19世纪工业革命 ,单冲、联动压 片机、注射剂、胶囊剂等现代剂型; 1847年德 国莫尔《药剂工艺学》教科书问世,宣告为独 立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