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上期末科学复习知识点

合集下载

第一单元《光》期末复习知识点(素材)-五年级上册科学

第一单元《光》期末复习知识点(素材)-五年级上册科学

五上科学第一单元《光》复习资料班级姓名学号第1课有关光的思考1.因为有了光,我们才能看到周围的一切。

2.我们把那些自身能发光并且正在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

例如:太阳、点燃的蜡烛、正在发光的灯泡、萤火虫、发光鱼等。

3.没有处在正在发光状态的物体不是光源。

如没有通电的电灯,没有点燃的蜡烛。

4.有些物体自身不能发光,但能反射其他物体的光,这样的物体不是光源。

例如:月球(反射太阳光)、镜子、湖面等。

5.太阳是地球上最重要的光源。

6.夜空中的星星很多,大多是恒星,恒星能自己发光,所以是光源;有些是行星,行星能反射太阳光但自己不能发光,所以不是光源。

7.太阳、激光笔等光源发出的光非常强烈刺眼,不能直接用肉眼去看,它们会对我们的眼睛造成伤害。

8.我们是如何看到物体的(1)来自光源的光或来自物体的反射光进入眼睛后,都能使我们看到光源或该物体。

(2)完全黑暗的房间里有一个红苹果,无论我们在这个房间里待多久,都不能看到这个红苹果。

9.夜视仪可以在“黑暗”的环境中,将人眼看不见的光转换成电子信号,让我们看到物体。

10.红外线是一种人类肉眼看不到的光。

人的眼睛可以感知的电磁波波长为380~780纳米,红外线的波长在这个范围之外。

红外线有热效应。

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辐射红外线。

物体的温度越高,辐射的红外线就越多。

人们根据这个特性研制出了红外线夜视仪。

第2课光是怎样传播的1.我们在幕前,能够听到幕后说话人的声音,却看不见说话的人。

这是因为光沿直线传播,而声音是向四面八方以波的形式传播的。

2.光沿直线传播(1)生活中看到的手电筒、激光笔的光束,都可以说明光沿直线传播。

(2)小孔成像、日食、月食、影子等现象是由光的直线传播造成的。

(3)光的直线传播在生活中有很多应用,例如激光准直、纵队看齐、射击瞄准等。

(4)我们的祖先利用光沿直线传播的性质制造了圭表和日晷,用来测量日影的长短和方位,并以此来计时。

我国民间传统表演艺术中的皮影戏,也是利用光沿直线传播的性质。

五年级上册科学期末知识点总结

五年级上册科学期末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1、植物的一生是从种子发芽开始的。

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适宜的温度、充足的水分、适当的空气。

2、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中,温度、水、光三个条件适合我们进行研究。

3、我们常常做对比实验,它需要有两组实验数据,分别是实验组和对照组。

我们在做对比实验时,只允许改变一个条件,其余条件都不改变。

4、种子发芽实验中,要用放大镜观察绿豆种子,测量它们的大小,再把它们画下来,并用适当的词汇描述它们。

5、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但生长需要阳光。

6、植物的生长需要合适的环境条件。

当环境条件改变的时候,植物具有一定的适应环境的能力。

7、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8、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不同的动物对环境有不同的需求。

9、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环境外,它们彼此之间也是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

10、食物是动物生存最重要的需求之一。

11、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做食物链。

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12、食物链中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做生产者。

13、食物链中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做消费者。

14、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以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事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做食物网。

15、像池塘里的这些生物和非生物这样,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系统。

一片森林、一块草地、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成一个生态系统。

16、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做生物群落。

如果生物群落中的一部分受到了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1、植物适应环境的例子。

答:①香蕉树生活在降水丰富的热带地区,所以叶子非常阔大。

②松树生长在降水相对较多的温带地区,所以叶子细长成针形。

③仙人掌生长在干旱的沙漠地区,所以叶子退化成了叶刺。

④白杨树生长在多风的北方地区,所以树干长得十分高大。

⑤橘子树生长在温暖湿润、阳光充足的南方才能结出甘甜可口的果实。

五年级上册科学总复习资料

五年级上册科学总复习资料

五年级上册科学总复习资料
单元1:观察世界
- 观察的意义:观察是科学研究的基础,通过观察我们可以发现事物的规律和特点。

单元2:物体的特性
- 物体的特性:物体包括形状、大小、颜色、质量、硬度等特点,不同的物体有不同的特性。

单元3:物质与能量
- 物质的特性:物质可以分为固体、液体和气体,它们有不同的形态和性质。

- 能量的转化:能量可以转化为不同的形式,如热能、光能、机械能等。

单元4:生物与环境
- 生物的特征:生物可以有呼吸、运动、生长、繁殖等特征,
不同的生物有不同的特点。

-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生物和环境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
环境的变化会影响生物的生存和发展。

单元5:生物的营养需求
- 生物的营养:生物需要通过摄取食物来获取生长和发展所需
的能量和营养物质。

- 不同营养物质的作用: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等营养物
质在维持生物健康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

单元6:科学实验
- 科学实验的步骤:科学实验包括观察、提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整理数据和得出结论等步骤。

- 安全实验:在进行科学实验时,我们要注意安全,遵守实验室规则,防止发生意外。

单元7:科学探究
- 科学的探究方法:科学探究包括观察、提问、假设、实验、分析和总结等过程,通过这些方法我们可以深入研究科学问题。

---
以上是五年级上册科学的总复习资料,希望能帮助同学们对科学知识有一个全面的复习和回顾。

祝大家学习进步!。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知识点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知识点

五年级复习知识点1、壶是怎样传热的1.金属丝传热实验步骤:①把金属丝固定在铁架台上;②把涂有蜡(凡士林膏)的火柴粘在金属丝上;③用酒精灯给金属丝加热现象:距离火源最近的火柴最先掉落,然后中间的掉落,距离火源最远的最后掉落。

结论:热在金属中从温度高的地方向温度低的地方传递。

2.将蜡均匀涂抹在铁皮上,加热看到的现象:中心加热:蜡从中心向四周融化一端加热:蜡从一端向四周融化。

3. 热在金属中是怎样传递的?(什么是热传导?)答:在给金属加热时,热沿着金属从温度较高的部分传向温度较低的部分,这种热传递的方式叫做热传导。

4. 容易传导热的物体,是热的良导体。

(比如:铁片、铁棒、铁丝、铜丝等金属物)不容易传导热的物体,是热的不良导体。

(比如:木片、玻璃片、塑料片、瓷片、木棒、塑料棒等)5.锅、壶等用金属制成,原因:金属的导热性能强。

6. 锅铲勺子柄大多用橡胶、塑料、木材、陶瓷制成,原因是:橡胶、塑料、木材、陶瓷是热的不良导体,导热性能差,不会烫手。

7. 冬天用手摸金属制品比摸木制品感觉更凉,原因是:金属制品导热性能强,容易散热,当手触摸金属制品时,手上的热很容易被传递出去,所以感觉更凉。

2. 水是怎样热起来的1.水的传热实验:材料:烧杯、石棉网、酒精灯、三脚架、黑芝麻(木屑)步骤:①将半杯装有黑芝麻(木屑)的水放在石棉网上②点燃酒精灯,观察现象现象:烧杯中的水上下不停地循环流动。

结论:水是通过热对流的方式来传递热的。

2. 将两个分别装有热水和冷水的小塑料袋同时放入室温水中,现象:热水上升,冷水下降。

3. 将两杯不同温度的水混合在一起,现象:②热水在上,冷水在下:没有明显变化②冷水在上,热水在下:热水上升冷水下降,最后两杯水混合在一起。

4.水是怎样传热的?(什么是热对流?)答:当水的温度上下分布不均匀时,下面较热的水和上面较冷的水之间会发生循环流动,使水的温度逐渐均匀。

这种热传递的方式叫作热对流。

6. 空气如果受热不均,下面较热部分和上面较冷部分也会产生相对流动。

最新改版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复习专用版)附教案

最新改版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复习专用版)附教案

最新改版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复习专用版)附教案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知识点概要第一单元:光第一课:光源光源是指那些能自发地发出光的物体,如太阳、激光笔等。

这些光源的光线非常强烈,直接观察会对眼睛造成伤害。

而夜视仪可以将人眼看不见的光转换成电子信号,让我们在黑暗中看到物体。

月亮不是光源,它的光来自反射太阳的光。

第二课:光的传播我们之所以能看到物体,是因为物体反射的光线进入我们的眼睛,引起视觉效果。

光是沿直线传播的,不像声音可以绕过障碍物传播。

第三课:光的阻碍光能穿过透明的物体,但不能穿过不透明的物体,会在表面发生反射或反光。

日食和月食的形成与光的直线传播有关,当日、月、地三者成一线或近似一线时,地球上位于月影部分的人们就看不到太阳,形成日食。

第四课:光的改变光在传播中遇到透明物体或半透明物体时,能穿过或部分穿过物体继续进行传播。

光在同一种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当遇到不同的物质时会在界面处发生改变。

海市蜃楼是一种光学现象,光线可以在空气和水的交界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

第五课:棱镜光由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光的路线发生的变化,叫做光的折射现象。

光由空气斜射入其他透明物体,比如玻璃,也能发生折射现象。

太阳光看起来几乎是白色的,实际上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等各种颜色组成。

雨后出现彩虹需要太阳光和空气,还需要有水滴聚集在一起。

中国人在公元10世纪,把经日光照射以后的天然透明晶体叫做“五光石”或“放光石”,认识到“就日照之,成五色如虹霓”。

五光石或放光石相当于三棱镜。

第六课:光的反射镜子的反光指的是光的反射。

从镜子中能看到自己,是因为光发生了反射现象,反射光也是沿直线传播的。

本课是五年级上册《光》单元的第一课,也是本册书的开端。

教材用一幅阳光照射树林的图片作为单元的标题页,简单介绍了光,并提出了本单元的研究问题:光有什么特性?光是怎样传播的?光在现代科技中有哪些应用?本课有两个主要任务:一是帮助学生梳理对光的原有认知,为本单元的研究确定起点;二是帮助学生正确理解什么是光源。

新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汇总期末总复习

新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汇总期末总复习

新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汇总期末总复习第1单元《光与色彩》1.(能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按照光源的特征,可以将光源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人造光源一般经过(人类的加工与改良的光源)。

2.蜡烛发光过程:点燃烛芯,(蜡油受热熔化),熔化的蜡油随着烛芯燃烧而(发光发热),蜡烛(变短)。

3.细钢丝发光过程:通电时,细钢丝(发热),逐渐(变红发光)。

4.光是一种()能量。

从蜡烛和细钢丝发光过程中,我们可以知道光源发光是需要能量的。

5.光在空气(同一种物质)中沿(直线)传播。

6.两千多年前,我国古代学者(墨子)发现光从门上的小孔射进来,会在对面的墙上形成外面景物的(倒像)。

这种现象被称为“小孔成像”,它的原理就是(光沿直线传播)。

7.光线照射到物体表面后会(折返),这种现象叫作(光的反射)。

几乎所有的物体都可以反射光。

不同物体表面反光效果是不一样的,物体表面(越光滑反光效果越好),如镜子、平静的水面、玻璃表面、有抛光的金属面等。

8.潜望镜是利用(光的反射)现象设计制作。

9.太阳光是由(多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用三棱镜可以将白光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

利用(镜子、水雾和三棱镜)可以制造“彩虹”。

生活中,雨过天晴,能看见彩虹的方向是(东方)。

10.光的色散原理是英国科学家(牛顿)发现的。

11.我们可以用(彩光手电筒)和(分色圆盘陀螺)来认识不同色光能混合成白光或其他颜色的光。

第2单元热传递1.热可以从物体的某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也可以通过接触,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这种传热方式叫作(热传导)。

热传导时,热总是从温度(较高处)传到温度(较低处)。

2.热在固体中的传递方向是(四面八方)。

3.固体、液体、气体之间通过(接触)都有热传导的现象。

也就是说固体、液体、气体都能通过直接接触高温物体让低温物体热起来。

4.(烙饼、量体温、电烙铁作画、吹头发、冷敷或热敷)等都是生活中常见的热传导现象。

部编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期末知识点汇总(全册)

部编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期末知识点汇总(全册)

部编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期末知识点汇
总(全册)
第一单元万物都有声音
-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 声音会在空气中传播,传播的距离和声音的大小有关
- 耳朵是人体感受声音的器官
第二单元可以吸引物体的力
- 重力是指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
- 磁力是指磁铁对铁、镍、钴等物质的吸引力
- 摩擦力是指物体之间的接触力,会阻碍物体的运动
第三单元消失的物体
- 溶解是指固体在液体中变成溶液的过程
- 蒸发是指液体变成气体的过程
- 沉淀是指溶液中杂质固体物质沉淀到底部的过程
第四单元变化中的物体
- 物体可以发生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 物理变化不会改变物质的本质,如溶解、熔化、冻结等- 化学变化会改变物质的本质,如燃烧、腐烂等
第五单元测量的基本单位
- 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用尺子或卷尺测量
- 质量的基本单位是千克,用天平或砝码秤测量
- 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用钟表或计时器测量
第六单元水的运动
- 水分为固态、液态、气态三种状态
- 液体的流动会受到环境的影响,会向低处流动
- 地球上水的循环是以蒸发、降水、地面径流等方式进行的
第七单元快乐的游戏
- 运动的好处是可以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 不同的游戏可以锻炼不同的能力
- 游戏要体现团队合作、公平竞争的精神
总结
通过本学期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声音、力、物质的变化、测量
单位、水的循环、运动的好处等多个知识点。

希望同学们通过学习,能够更好地了解自然和生活,健康快乐地成长。

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知识点复习整理(完整版)

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知识点复习整理(完整版)

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知识点复习整理〔完好版〕第一单元沉和浮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改变。

3、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重量和体积〕都有关。

4、〔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假如〔体积〕一样,〔重〕的物体容易沉;假如〔重量〕一样,〔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

5、〔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

6、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7、钢铁制造的船可以浮在水面上,原因在于它〔排开的水量很大〕。

8、一样重量的橡皮泥,〔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随之增大。

9、〔科学〕和〔技术〕严密相连,它们为人类的开展做出了宏大奉献。

10、把小船和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小船和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的浮力〕。

11、〔上浮物体〕和〔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12、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物体〔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13、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就〔上浮〕;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就〔下沉〕;浮在水面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

14、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它们的〔材料〕和〔液体的性质〕有关。

15、〔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

16、〔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这样的液体有很多。

17、〔不同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作用大小不同。

18、比〔同体积〕的水〔重〕的物体,在水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水〔轻〕的物体,在水中〔上浮〕。

19、〔比同体积的液体重〕的物体,在液体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液体轻的物体,在液体中上浮。

第二单元热1、有多种方法可以〔产生热〕。

2、加穿衣服会使人体感觉到热,但〔并不是衣服〕给人体〔增加了热量〕。

3、水受热以后〔体积会增大〕,而〔重量不变〕。

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复习资料

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复习资料

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复习资料姓名生物与环境1、绿豆芽发芽实验中,实验组受光照,对照组用不透明物罩住。

实验改变了的条件是光。

2、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的最基本条件有水、空气、温度。

3、绿豆种子生长需要的最基本条件有水、空气、温度、阳光、土壤。

4、做对比实验时,实验组与对照组往往只有一个条件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

5、做种子发芽实验时,每个盒子可以放三粒种子,这样可以减少实验的偶然性。

6、绿豆芽的根会朝着有水方向生长。

7、蚯蚓生活在土壤中,由此可推测它适应阴暗潮湿的环境。

8、不同的动物对环境有不同的需求。

9、生活在绿草地上的蚱蜢的体色往往是绿色的。

10、鱼必须生活在水里,一旦离开水,过不了多久它就会死亡。

是因为生物依赖环境。

11、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做食物链。

12、食品链中能自己制造食品的生物叫做出产者,出产者一般指绿色植物,间接或间接消耗别人制造的食品的生物叫做消耗者,消耗者一般指动物。

13、食品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14、草、田鼠、老鹰等构成一条食物链。

写出这条食物链草→田鼠→老鹰。

15、在这条食物链中,生产者是草,消费者是田鼠、老鹰。

16、保护一种生物,也就是保护了多种生物。

17、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它们之间也是互相依赖、相互影响的。

18、生态瓶中的各种生物和非生物,要根据各自不同需要进行合理搭配,有条件的还要定期检测。

19、统一栽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统一种动物也可吃多种食品,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构成一个网状布局,叫做食品网。

20、像池塘里的生物和非生物这样,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可以把它们算作一个生态系统。

一片树林、一块草地、一个湖泊、一个海洋等都可以看成一个生态系统。

21、沙尘暴是污染环境、危害我们生活的一种恶劣天气。

22、世界上第一个自然保护区是美国的黄石国家公园。

23、中国的第一个自然保护区是广东鼎湖山自然保护区。

小学五年级科学知识点整理

小学五年级科学知识点整理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完整版第一单元一、基础知识。

1.种子发芽需要的最基本条件有水、空气和适宜的温度。

不需要阳光和土壤。

2.在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中,光、温度、水三个条件适合我们进行实验研究。

3.种子发芽实验中,要用放大镜观察绿豆种子,测量它们的大小,再把它们画下来,并用适当的词汇描述它们。

4.植物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植物生长的环境包括: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阳光、土壤。

5.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当环境改变后它们会努力适应环境的改变。

说明植物具有一定的适应环境的能力。

6.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不同的动物对环境有不同的需求。

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

7.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环境外,它们彼此之间也是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

8.食物是动物生存最重要的需求之一。

蔷薇花丛中动植物之间存在着食物能量的交换关系9.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10.减少水和添加动物、植物会引起生态系统的变化。

11.如果生物群落中的一部分受到了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12.沙尘暴是污染环境、危害我们生活的一种恶劣天气。

13.猎隼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14.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土壤中。

15.如果一种生物灭绝了,就会影响其他多种生物的生存,因而保护一种生物,也就是保护了许多种生物。

二、解释概念。

1.食物链: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做食物链。

2.生产者:食物链中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做生产者。

3.消费者:食物链中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做消费者。

4.食物网: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以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做食物网。

5.生态系统:像池塘里的这些生物和非生物这样,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系统。

一片森林、一块草地、一个湖泊、一个海洋等都可以看成一个生态系统。

五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

五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

五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五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概述一、科学探究1. 科学探究的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2. 观察和实验:观察的基本方法、实验设计的原则、数据记录和分析。

3. 科学态度:好奇心、求知欲、客观性、合作精神。

二、生物与环境1. 生物的特征:生物的基本特征、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

2.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生态平衡的概念。

3. 植物的生长:种子的结构和功能、植物的光合作用、植物的呼吸作用。

4. 动物的生命周期:动物的繁殖、动物的发育过程、动物的迁徙和冬眠。

三、物质与能量1. 物质的状态变化:固态、液态、气态的转换、物态变化的过程。

2. 物质的性质:物质的密度、溶解性、酸碱性。

3. 能量的转换和守恒:能量的形式、能量转换的基本原理、能量守恒定律。

4. 简单机械:杠杆原理、滑轮系统、斜面和楔子的原理。

四、地球与宇宙1. 地球的结构:地壳、地幔、地核的构成。

2. 地球的运动: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季节的形成、昼夜更替。

3. 自然灾害:地震、火山爆发、洪水、干旱的形成原因和预防。

4. 宇宙的探索:太阳系的构成、恒星和行星的区别、宇宙的起源和演化。

五、科技与生活1. 科技的发展:三次工业革命的概述、现代科技的发展趋势。

2. 科技与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清洁能源的利用。

3. 科技与健康:健康饮食的重要性、科学锻炼的方法。

4. 科技与信息:互联网的基本知识、信息安全和网络素养。

六、科学实践1. 实验操作技能:实验器材的使用、实验操作的规范。

2. 科学项目设计:项目选题、计划制定、实施步骤、成果展示。

3. 科学思维培养: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方法。

4. 科学伦理:科研诚信、生物伦理、环境保护的伦理要求。

请注意,上述内容是一个五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的概述,具体的教学大纲和教材内容可能会根据不同地区和学校的教学计划有所差异。

教师和学生应参考具体的教材和课程标准来准备和复习。

五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五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课小苗的诞生1、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有【适宜的温度】、【适量的水分】、【充足的空气】。

2、一粒种子就是一个【幼小的植物体】。

只有【条件合适】时,种子才能萌发成幼苗。

3、在自然界,种子春天才开始萌发,说明【种子萌发需要一定的温度】。

4、浸泡在水中的种子,水面上的种子能萌发,而下面的种子却没有萌发,说明【种子的萌发需要足够的空气】。

5、雨后种子容易萌发,说明【种子的萌发需要适量的水分】。

6、我国“神舟三号”2002年4月1日成功地返回地面。

首次成功搭载并返回用于推广的植物试管苗是【葡萄】、【树莓】和【兰花】。

7、通过实验表明我国研制的飞船,其生命保障系统很完善,【温度】、【光照】、【空气】、【水】等能够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

8、在自然界,种子一般在【春季】才开始萌发。

9、怎样制作种子标本盒?①收集各种植物的种子。

○2选择好的,并按自己指定的标准分类。

○3利用干燥、透明的小盒或小瓶分类、分装。

○4盒内放干燥剂和防虫药。

○5收集各类种子资料制作标签,对号贴上标签。

○6说明制作日期及制作人。

第二课土壤与植物的生长1、在农业生产中,发现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把花生种在不同类型的土壤中产量不同。

这说明【土壤对植物生长具有一定的影响】。

2、根据土壤中“沙”和“黏土”的含量多少,可以把土壤分成三类:含沙多的叫【沙质土】;含黏土多的叫【黏质土】;沙和黏土含量差不多的叫【壤土】。

3、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这三种土壤的渗水能力由高到低依次是【①沙质土②壤土③黏质土】。

4、由土壤的渗水能力我们可以推测出,土壤的保水能力由高到低依次是【①黏质土②壤土③沙质土】。

5、沙质土的【渗水能力最强】;黏质土的【渗水能力最弱】。

6、黏质土的【保水能力最强】;沙质土的【保水能力最弱】。

7、除了渗水性以外,【土壤的肥力】和【透气性】等都会对植物的生长产生影响。

8、沙质土:含砂粒较多,土质松散,渗水快,保水能力差,易干旱,用手捏不成团。

黏质土:含黏粒较多,土质黏重,易板结,渗水慢,吸水,保水能力强。

人教版五年级科学全册知识点归纳总结.docx

人教版五年级科学全册知识点归纳总结.docx

人教版五年级全册科学期末复习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沉和浮一'填空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不同的物体在水中(沉浮)不同,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改变.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重量)和(体积)都有关.3、(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重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它可以用改变自身的重量来改变沉浮.4、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钢铁制造的船能够浮在水面上,原因在于它(排开的水量很大).5、相同重量的橡皮泥,(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随之增大.6、把小船和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小船和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的浮力).7、(上浮物体)和(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8、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9、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就(上浮);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就(下沉);浮力(等于)重力,物体就浮在水面上.10、当液体中溶解了(足够量)的其它物质时,如盐' 糖' 味精等,有可能会使马铃薯浮起来.死海淹不死人就是因为海水里溶解了大量的(盐).(不同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作用大小不同.11、比(同体积)的水(重)的物体,在水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水(轻)的物体,在水中(上浮);比同体积的液体(重)的物体,在液体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液体(轻)的物体,在液体中(上浮).12、一块木头重5N,小明用了3N的力把木头压入了水中,这时木头受到的浮力是8N.13、橡皮' 小石块' 木块' 泡沫' 回形针等物体,在水中沉的物体有橡皮' 小石块' 回形针,在水中浮的物体有木块' 泡沫.14、科学和技术紧密相连,它们为人类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15、一个物体重50g,用弹簧秤测出它受到的浮力是60g,这个物体会上浮.一个物体重100g,用弹簧秤测出它受到的浮力是80g,这个物体会下沉.16、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它们的材料和液体的性质有关.17、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18、测量比较液体密度的仪器叫比重计.19、科学探究要经历观察' 发现' 推测' 验证的过程.20、物体的沉浮现象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可以被我们认识的.二' 连线淹不死人的湖改变物体的体积钢铁造的轮船改变物体的重量潜水艇改变液体的密度二' 实验题把两个重量相等的马铃薯分别放入甲乙两个水槽中,在甲水槽中马铃薯下沉,在乙水槽中马铃薯上浮,这可能是什么原因?答:两个水槽中的水不一样,一个是清水,一个是浓盐水.你有什么办法让甲水槽中的马铃薯浮起来?答:加食盐.你有什么办法让乙水槽中的马铃薯沉下去?答: 加清水三' 简答四' 1'如何测量泡沫塑料块在水中浮力的大小?答:未放入水前先测量泡沫塑料块受到的重力,再用线拉住泡沫塑料块,使它进入水中一定的位置,然后读出弹簧测力计上拉力的数值.把拉力加上泡沫塑料块受到的重力,就是泡沫塑料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第二单元热一'填空1、我们可以通过运动、多穿衣服'晒太阳、吃热的食物等方法来保暖.加穿衣服会使人体感觉到热,但并不是(衣服)给人体(增加了热量).2、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3、物体由冷变热或由热变冷的过程中会发生(体积)的变化,这可以通过我们的(感官)感觉到或通过(一定的装置和实验)被观察到.4、许多固体'液体和气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有些固体和液体在一定条件下是(热缩冷胀)的,例如(锐)和(锄)这两种金属就是热缩冷胀的.5、热是一种(能量)的形式,热能够从物体(温度较高)的一端向(温度较低)的一端传递,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传递,直到两者温度相同.6、热传递主要通过(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三种方式来实现.7、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物体, 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热方法叫(热传导).8、(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导热性能)是不一样的.像(金属)这样(导热性能好)的物体称为(热的良导体);而像(塑料)、(木头)这样(导热性能差)的物体称为(热的不良导体).热的不良导体,导热(慢),散热(慢),可以(减慢)物体热量的散失.热的良导体,导热(快),散热(快).9、同体积的冷水比热水重.10'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11'水在4°c以下是热缩冷胀的.12、钢条' 木块' 空气中,传热性能最好的是钢条,传热性能最差的是空气.空气是一种(热的不良导体).13、有的物体需要散热,这时要尽可能加快热传递,有的物体需要保温,这时要尽可能减慢热传递.二' 选择1、下列哪种现象是液体的冷胀原理造成的.(A)A、水管冻裂B、沸水外溢C、河水结冰2、下列哪种现象利用了气体的热胀冷缩冷胀原理.(B)A、热气球升空B、瘪了的乒乓球烫鼓起来C、气温计液柱上升3、下列物质中,(C)的热胀冷缩本领最弱.A、空气B、水C、铜球4、选出最容易传热的物体(B) . A、玻璃B、铝合金C、瓷5、太阳的热主要是通过(A)的方式传到地球上的.A、辐射B、对流C、传导6、坐在炉子或取暖气旁边,脸立刻感到热,说明热主要是以(A)的方式传播的.A、辐射B、对流C、传导7、下列物体中,热的良导体是(CEF),热的不良导体是(ABD) . A、玻璃B、橡胶C、铜片D、石块E、铝勺F、钙丝8、保温材料能起到保温作用是因为(B) . A、这些材料能生热B、这些材料是热的不良导体C、这些材料是热的良导体9、冬天,我国北方地区房子里的暖气应安装在房间的(C) . A、上方B、中间C、下方10\铜'铁'铝三种金属中传热速度最快的是(A) . A、铜B、铁C、铝三' 判断1、热传导一般是在固体中发生的一种传热方式.(J)2、钢条加热时会伸长变(X)3、所有物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X)四' 实验题(一)按实验步骤分析把一个径比铜球直径稍大的带柄环固定好,使铜球放在铜圈上时,铜球能顺利穿过铜圈.移出铜球, 用酒精灯给铜球加热.再将铜球放在铜环上,铜球不能穿过铜环.把铜球浸入冷水中后,再将其放在铜环上,铜球能穿过铜环.这个实验说明固体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二)一块橡皮泥放入水中是下沉的,有什么办法让它浮起来吗?方法1:把橡皮泥做成船形.方法2:在水中加盐.五' 简答1、衣服会给我们带来热量吗?如果不会,为什么我们穿衣服会感觉到暖和呢?答:衣服不会给我们带来热量.人们感觉到热是因为热量是人体自己产生的,衣服只是有保温的作用,使温度不会散失,所以我们感觉:到穿衣服会暖和.2、两根电线杆之间的电线,为什么夏季绷得比较松,冬季比较紧?答:电线杆之间的电线,夏季由于热胀变长较松,冬季由于冷缩变短较紧.电线也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3、怎样把拧得太紧的瓶盖拧开?答:可以用热水冲瓶盖,因为瓶盖受热,体积变大,就变松了. 4、物体热胀冷缩是怎样引起的?答:常见的物体都是由微粒组成的,而微粒总在不断地运动着.物体的热胀冷缩和微粒运动有关.当物体吸热升温以后, 微粒加快了运动,微粒之间的距离增大,物体就膨胀了;当物体受冷后,微粒的运动减慢,微粒之间的距离缩小,物体就收缩了.人教版五年级全册科学期末复习知识点归纳(-)第三单元时间一'填空1\ (时间)有时是指(某一时刻),有时则表示一个(时间间隔)即(时长).钟表以(时)' (分)、(秒)计量时间,钟面上的(秒针)每转动(一格),表示时间流逝了(1 秒钟),秒针转动(一圈)则表示时间流逝了(1分钟).2、时间可以通过对(太阳运动周期的观察)和(投射形成的影子)来测量,一些(有规律运动的装置)也曾被用来计量时间.3、在远古时代,人类用天上的(太阳)来计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昼夜交替)自然而然成了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天).我们古时把一天(一昼夜)分成(十二)个时辰,每一个时辰为现在(两小时),古埃及根据一年(36)个星座在天空的横穿情况将一天划分为(24)个小时,白天(12)个,晚上(12)个.4、下物体影子的(方向)和(长短)会慢慢地发生变化.(日>)和(圭表)就是根据这种原理制成的(计时器).5、通过一定的装置,流水能够用来(计时),因为(滴漏)能够保持水在一定的时间以(稳定的速度)往下流,人类根据这一特点制作(水钟)用来计时,为使水金中计时更加准确,我们可以控制滴漏速度.古代的水钟有(受水型)水御和(泄水型)水御.影响水钟计时准确的因素和(盛水容器的形状是否规则)' (滴水的速度是否均匀)有关.虽然像(日唇)'6、(水钟)以及(燃油钟)、(沙漏)等一些简易的时钟, 已经可以让我们知道大概的时间,但是人们总希望有更精确的时钟.(摆钟)的出现大大提高了时钟的(精确度).7、同一个单摆每摆动一次所需的时间是相同的.根据(单摆的等时性),人们制成了(摆钟),使时间的计量误差更小.8、摆的摆动快慢与(摆长)有关,与(摆锤重量)和(摆幅)无关.9伽利略第一个发现了摆的等时性,惠更斯造出了摆金中.10、同一个摆,摆长越长,摆动越慢,(摆长越短),摆动越(快).11、摆绳的长度不等于摆线的长度,(摆长)是指从(支架)到(摆锤重心)的距离.12、(机械摆钟)是(摆锤)与(齿轮操纵器)联合工作的.14、借助自然界有规律运动的事物或现象,我们可以估计时间.14、古代的人常用光影来计时.15、随着时间不断变化,物体影子的长短变化是上午:由长变短;下午:由短变长,方向变化是由西向东移动.16、水金中计时的原理是:容器的水面随水的流出而下降,从而测出过去了多少时间.二' 下面是经历一个科学探究的过程,按步骤将下面的各个环节排序.1、检验成果2、寻找原因3、制定计划4、改进成果5、实施方案6、思考方案6T3T5T1T2T4三' 判断1、我们可以控制摆长,使摆动次数达到需要的次数. (")2、摆金中一分钟摆动30次.(")2、摆长为20厘米的摆比摆长为30厘米的摆,摆动得快.(")4、滴漏实验中,前10毫升水和最后10毫升水滴的速度一样.(V )四、选择1、现代社会计时工具有很多,但计时精确度最高的计时工具是(A) . A、电子钟B、石英金中C、机械金中2、有一个摆金中每天都要走慢几秒钟,要调整它应该(C) . A、每天拨动指针B、增大摆长C、减小摆长五、简答摆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答:摆的快慢与摆绳的长度有关.同一个摆,摆绳越长摆动越慢,摆绳越短摆动越快.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一'填空1、(昼夜交替现象)与(地球)和(太阳)的相对圆周运动有关.2、(“日心说”)和(“地心说”)中有关地球及其运动的观点都可以解释(昼夜交替现象).3、摆具有(保持摆动方向不变)的特点.4、(傅科摆)是历史上证明地球自转的关键性证据.5、(天体的东升西落)是因(地球自转)而发生的现象.6、地球自转的方向与天体的东升西落(相反),即(逆时针)或(自西向东).7、(地球的自转方向)决定了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东边早)西边晚.8、人们以(地球经线)为标准,将地球分为(24个时区).将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经线,定为(0度经线).从0度经线向东180度属东经,向西180度属西经.经线每隔(15 度)为(一个时区),相邻两个时区的时间就相差(1小时).9、天空中星星围绕(北极星)(顺时针)旋转,北极星相对“不动”,是(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10、从(北极星)在天空中的位置可推测出(地轴是倾斜的).11、在围绕某一物体(公转)时,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会观察到远近不同的物体存在(视觉:位置差异)一这种现象就是(恒星的周年视差),它证明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公转的周期是(一年).11' (四季的形成)与(地球的公转)' (地轴的倾斜)有关.的直射和斜射造成了地球上不同地区(气温)的不同,南北两半球的季节正好相反.12、(极昼和极夜现象)与(地球公转)、(自转)和(地轴倾斜)有关.13、(地轴倾斜角度的大小)可以影响(极昼极夜)发生的地区围.14、地球自转周期为(24小时),地球围绕(地轴)自转,地轴是(倾斜)的.15、(恒星周年视差)是历史上证明地球公转的关键性证据.公转过程中,地轴倾斜方向保持不变,因此形成了(四季)和(极昼极夜现象).16、地球在自传的同时还绕着太阳转动,称为地球的公转.18、最先证明地球在自传的天文学家是傅科.19、最初观察到恒星周年视差的科学家是贝塞尔.20、太阳的东升西落' 地球的昼夜交替,是因为地球的自转.古人观测到不同季节影子有长短变化,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地球的公转.二' 填表题1、地球自转的特点是否围绕地轴自转地地轴是否倾斜地地轴倾斜方向是否变化是是不变2、地球及其运动的特点地球的形状自转的证据自转方向自转周期球形傅科摆自西向东一天3、根据地球的运动完成下表.地球的运动地地球的运动主要有两种形式自转公转对地球两种运动形式的描述:(方向' 方式' 方向' 周期' 特点)绕地轴转动方方向:自西向东周期:24小时一周地地轴倾斜绕绕太阳转动方方向:自西向东周周期:一年地轴倾斜方向不变' 角度大小不变判断地球运动的依据傅傅科摆天体东升西落卫卫星观测恒恒星周年视差星星座季节交替卫卫星观测地球运动产生的自然现象昼昼夜四四季' 极昼极夜三' 简答题1、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观点和学说主要有哪些?答:地心说: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提出.观点:①地球是球体;②地球处于宇宙中心静止不动;③所有的日月星辰都绕着地球旋转.日心说: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观点:①地球是球形的;②地球是运动的,每24小时自转一周;③太阳是不动的,地球围着太阳转.2、四季是怎样形成的?答:地球在公转过程中,由于地轴的倾斜,导致有规律地直射或斜射某一地区,因此气温也有规律地变化,形成四季.3、为什么纽约是白天时,是伎晚?答:因为地球是个不透明的球体,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被太阳照亮的一半是白天,背对太阳的一面就是黑夜.和纽约刚好各在一个半球上,而且正好相对,纽约正对太阳时,刚好背对太阳,所以同一时刻,纽约是白天,是夜晚.4、对于北极星“不动”,该怎样解释?答:地球是围绕着一个假想的轴在转动,称作地轴.北极星就处在地轴的延长线上.地球转动时,地轴始终倾斜着指向北极星,这就是北极星“不动”的秘密.4、为什么地球仪都要做成倾斜的样子?答:地球是围绕着一个假想的轴在转动,称作地轴.北极星就处在地轴的延长线上.地球转动时,地轴始终倾斜着指向北极星,这就是北极星“不动”的秘密.因此,地球仪也都做成倾斜的样子.。

五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复习知识点含答案

五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复习知识点含答案

五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1.种子发芽的必须条件是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

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但生长需要阳光。

2.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植物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植物生长的环境包括:(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阳光)、(土壤)。

3.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

不同的动物对环境有(不同)的需要。

4.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外,它们彼此之间也是相互依赖,互相影响的。

5.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食物链。

6.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

7.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8.写食物链:草、兔、蝗虫、鸟、蛇、鹰1、草→兔→鹰2、草→兔→蛇→鹰3、草→蝗虫→鹰4、草→蝗虫→蛇→鹰5、草→鸟→蛇6、草→鸟→蛇→鹰9.“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中蕴含的科学道理:食物链树→蝉→螳螂→黄雀第二单元光1.影子的形成必须有光源、遮挡物和屏幕。

2.影子的长短、方向与光源的位置、方向有关。

影子的大小与遮挡物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

影子的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

3.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短随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最短。

影子的方向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

影子的长短随着光源照射的角度改变而改变:光源直射时,影子(最短),随着斜射的程度越来越大,影子(越来越长)。

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正午)最短,(清晨和傍晚)最长。

4.光以直线的形式传播,速度约每秒 30 万千米。

挡光的物体会有影子,是因为光是直线传播造成的。

太阳离地球的距离为 1.5 亿千米,从太阳发出的光达到地球约需要 8 分钟。

科学家根据光速计算出地球到月球的准确距离是(384403)千米。

5.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反射光也是以直线形式传播的。

运用光的反射的有额镜、反光镜、潜望镜。

2020新版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全册知识要点

2020新版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全册知识要点

2019-2020学年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全册】(期末复习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一种子发芽实验(一)(二)1.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

2.种子发芽的必须条件是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

3. 种子发芽实验采用的是(对比)实验的方法,要能够控制实验的条件,例如:要看水分对种子发芽的影响,不控制的条件为(光、温度、空气、养分),要控制的条件为(一组种子加适量的水,另一组种子保持干燥);要看光对种子发芽的影响,不控制的条件为(温度、水、空气、养分),要控制的条件为(一组种子受到光照,另一组种子不受到光照,放在黑暗的地方);要看温度对种子发芽的影响,不控制的条件为(光、水、空气、养分),要控制的条件为(一组种子放在常温下,另一组种子放在低温下)。

4. 种子发芽阶段需要的养料由(子叶)提供,不需要施肥。

二观察绿豆芽的生长1. 植物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植物生长的环境包括:(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阳光)、(土壤)。

植物生长需要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阳光、土壤。

2. 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但生长需要阳光。

3.香蕉树、松树、仙人掌三种植物生活在什么地方?它们的叶同它们生存的环境有什么关系?香蕉树生活在热带,长着宽叶,可以更多的蒸发水来适应炎热。

松树生活在高山上少水,叶子是针状叶,这样可以减少水分蒸发适应缺水,仙人掌生活在沙漠等干旱的地方,叶子是刺状叶,减少水分蒸发,适应干旱。

三蚯蚓的选择1.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2.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

不同的动物对环境有(不同)的需要。

3.动植物都会对它们需要的(生存环境)进行选择。

4.请你说出企鹅、青蛙这两种动物各是怎样适应环境的?企鹅生活在寒冷的南极,它们混身长满了厚厚的毛,身上有厚厚的脂肪,这样可以适应寒冷的气候。

青蛙,生活在水里和陆地上,到了秋天,它就会钻到泥土里冬眠,这样它就可以安全的过冬了,来年春天它就会回到地面上来。

湘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期末知识点总结

湘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期末知识点总结

湘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期末知识点总结物质的特性和变化
- 物质的三态及其相互转化情况
- 物质固体的熔化、凝固、升华和沸腾的条件和过程
- 空气的存在及其特性,氧气对燃烧的影响
- 物质燃烧的表现,燃烧产生的气体和对环境的影响
- 物质的分离方法、筛选、浮选和磁性分离
声能的传播
- 介质和声源的关系,空气是常见的声传播介质
- 声波的传播过程,声音传播过程中的遮挡和反射
- 声音的高低和响度的大小,耳朵对声音的捕捉
光的传播
- 光的来源和性质,吸收、反射、折射、透射和散射
- 光的颜色、透明度和亮度等特性,光的颜色和物体颜色的关系
- 食品中的光散射,光散射对视觉的重要性
- 光的折射和折射率,棱镜的作用
物质的消失和得到
- 溶解、挥发和扩散的条件和过程
- 溶液的概念和常见的溶解实验
- 晶体生长的概念和条件
- 物质的各种用途,如氢气的用途及其制备方法
生命现象和生命体内的物质变化
- 生命现象的定义和生命的特征
- 种子的萌发和植物的生长
- 食物对人体的供能作用,人体新陈代谢的过程
- 植物和动物的分类,动物蛋白质的营养作用
以上是本篇湘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期末知识点总结,望采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复习提纲1、一株植物所有根的总和,就是一个根系。

根系分为两类:直根系和须根系。

直根系的植物有一条较长的主根和许多短而细的侧根,主要植物有大豆、白菜、榕树等。

须根系的植物没有明显的主根,而是长着许多长度差不多的像胡须一样的根,主要植物有玉米、水稻、甘蔗等。

根有固定植物的作用。

根的顶端是根尖,上面有根毛,根毛吸收水分和溶解在水中的物质的作用。

草原上的植物的根密密麻麻联成一个网状,既可以固定泥土,也可以使自己牢牢地固定在地面上;而在沙漠里的植物的根系都十分发达,有的尽可能往地下伸长,有的尽可能向周围扩大,既可以较好地固定自己,又利于自己充分吸收水分。

植物的根系比较发达,深入土壤,并向四周延伸,分布越广吸收的水分和矿物质就越多。

2、各种植物的茎粗细不同,形态各异。

竹子、杉树、向日葵等植物的茎直立挺拔,属于直立茎;西瓜、甘薯、草莓等植物的茎贴在地面生长,属于匍匐茎;四季豆、甜瓜、牵牛花等植物的茎缠绕在别的物体上,属于缠绕茎;黄瓜、丝瓜、葡萄等植物的茎长出的须子缠绕在别的物体上,属于攀缘茎。

植物的茎里的导管具有运输水分和矿物质的作用。

茎还有支撑植物体的作用。

为什么树怕剥皮?因为叶子能制造养分,这些养分是通过树皮向下运输到根部的,如果把树皮都剥了,这条运输养分的通道就会中断,根部得不到营养就会“饿死”,而茎、叶也将因为得不到水分而不能生长,甚至死亡。

3、植物的生长需要阳光,植物通过叶片来接收阳光。

叶片的排列有互不遮蔽的规律,叫叶镶嵌,这样排列的有利于叶片尽可能的吸收更多的阳光。

植物为什么需要阳光?因为植物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都是叶片制造的,而叶片制造这些营养物质的能量来源就是太阳光。

叶片的光合作用要借助太阳光的能量,利用根吸收来的水分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制造出淀粉,并释放出氧气。

植物对人类及其他生物的生存有什么意义?(1)制造淀粉等有机物。

(2)制造氧气,消耗二氧化碳,使大气中的氧和二氧化碳的含量相对稳定。

4、花的结构由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四部分组成,由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四个部分组成的花属于完全花,缺少其中某些部分的花则属于不完全花。

在植物的繁殖过程中,雄蕊和雌蕊起着重要的作用。

雄蕊上的花粉传到雌蕊上,植物的新生命就会在雌蕊的子房这个“育婴房”孕育成长。

、花的各个组成部分分别有什么作用?花萼是花的最外一层,有保护幼花的作用。

花瓣可以保护雄蕊和雌蕊,吸引昆虫来传粉。

雄蕊上端有花药,里面有花粉。

雌蕊子房发育成熟后即为果实。

5、植物从开花到结果的过程中,花瓣、雄蕊在慢慢的枯萎,子房在不断长大,最后发育成果实,子房里的胚珠长成种子。

植物的果实虽然多种多样,但结构具有共同点:都有果皮和种子。

P19P21P25填图。

果皮有保护种子的作用,种子有繁殖后代的作用。

6、牛奶能制成酸奶是因为在酸奶中,有一种肉眼看不见的微生物——乳酸菌在起作用。

乳酸菌是一种细菌,在合适的温度下,它能让牛奶变酸。

制用过程中,最关键的一个步骤是添加新鲜酸奶。

细菌是一种既不属于动物,也不属于植物的微生物,身体结构非常简单,非常微小,肉眼看不到,想观察只能通过高倍显微镜或者电子显微镜按基本形态分,细菌大致分为杆状细菌、螺旋状细菌和球状细菌三种。

细菌在地球上分布广泛,水里空气中甚至我们体内都有细菌。

病毒是目前为止所知的最微小的,结构最简单的一类生物,比细菌还小得多。

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只能寄生在其他生物的细胞内,利用这些细胞进行繁殖。

所以病毒可能会给受侵害的生物带来较大的影响。

人类的流行性感冒,艾滋病、非典等疾病就是由病毒所引起的。

绝大多数细菌是无害的,甚至是有益的。

真菌也一样,即有益于人类、有益于自然界的一面,也有有害的一面。

人们可以利用细菌和真菌来生产药品和制作食品;生产腐殖质;不利的是细菌和真菌可以导致人类、植物和动物疾病。

7、没有加酵母粉的面团,体积没有明显变化,按一下,较硬,切开后也没有那么多空隙。

加了酵母粉的面团,体积变大了,按一下,面团很松软,切开观察有很多空隙。

在干酵母粉里,有一种特殊的微生物——酵母菌,酵母菌有一个特殊的本领,它可以把面粉中的一些淀粉分解,在这个过程中,会释放出二氧化碳气体,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发酵现象。

面团里面有空隙,这些空隙就是发酵时产生的气体二氧化碳占据的空间,所以面团很松软。

和细菌一样,酵母菌也不属于动物和植物,它属于另于一种微生物——真菌。

除了酵母菌外,霉菌、蘑菇等也属于真菌。

霉菌生长环境的共同点:潮湿、温暖、阴暗。

蘑菇是一种大型的真菌,喜欢在阴暗的地方生长,蘑菇的地上部分菌盖叫子实体,地下部分叫菌丝体,有许多蘑菇是有毒的,特别是色彩鲜艳的蘑菇,一般都有毒。

8、当小灯泡亮起来的时候,灯泡、电池、导线组成的闭合回路是一个简单电路。

让2个灯泡同时亮起来有两种连接方法:并联和串联。

P46开关用来接通或切断电路的,是电路中不可缺少的控制部件除了我们常见的手动开关外,还有声控开关、触摸开关、光控开关和红外线)开关等。

能让灯泡发光的材料是容易导电的材料,如回形针、铅笔芯、铁片等;不容易导电的材料不能令灯泡发光,如橡皮擦、玻璃、塑料片等。

因为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电源有一定的危险性,如果我们使用不当,就会有触电的危险,对人身造成伤害,甚至致人死亡,所以要安全用电。

注意用电安全:(1)身体不要触及电器的带电部分;(2)电线霉烂或电器破损时,应停止使用;(3)不要湿手触摸电器(4)清洁电器时要断开电源;(5)遇见不正常的放电或触电事故时,应先断开电源。

9、磁铁有磁性,能吸引铁制的物体。

磁铁两端磁性最强,叫做磁极,一块磁铁有两个磁极。

磁铁有指南北的性质,磁铁指南的一端叫南极用“S”表示;磁铁指北的一端叫北极,用“N”表示。

相同的两个磁极靠近时会互相排斥;不同的两个磁极靠近时会互相吸引。

(同极相斥,异极相吸)在磁铁的周围,存在着磁场。

磁场具有作用力,这种作用力就是磁力。

所以,磁铁隔着一些物体玻璃、纸片等仍能产生吸引力。

磁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很广泛,电冰箱门封、磁性跳棋、磁性擦窗器等。

P65第二题10、指南针有指示方向的特性:N是指北,S是指南。

指南针和磁铁之所以能指南,是因为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磁体。

指南针指向的南极或(北极),就是地球磁场的北极或(南极),我们的祖先根据这一性质,发明了指南针——司南,来测定方向。

11、在铁芯(棒)上绕上导线,通电后就变成了电磁铁。

通电时有磁性能吸住铁钉,断电时磁性消失铁钉就会掉下。

电磁铁确实也出现与磁铁一样的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现象,所以电磁铁也有磁极。

怎样让电磁起重机的“力气”更大(磁性更强)?(1)增加线圈匝数;(2)增强电流;(3)既增加线圈匝数,又增强电流。

12、要使自行车、电车等动起来,就需要能量,任何物体工作时都需要能量。

能量有不同的形式:如声能、光能、热能、磁能、电能、潮汐能,还有风能、机械能、太阳能、核能、生物能和地热能等。

电能可使电动机转动,热能使水温升高,光能让绿色植物制造淀粉等。

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原子构成的,核能可以释放出巨大的能量,效率高又不污染环境,是一种新型的能源。

13、各种能量之间可以相互转换。

怎样能让小水轮转得更快?提高水流的高度、加快水流的速度,加大水流的流量、水倒在叶片的边缘等都可以使小水轮转动得更快。

水力发电站利用水力来发电,它把水流具有的能量转换成电能,除了水能可以转换成电能外,还有核能、风能、热能、太阳能等都可以转换成电能。

太阳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14、地质学家很早就注意到一些海里的生物,人们却在高高的山上发现了它们的化石。

海里的贝壳怎么会出现在山上呢?这是因为大地进行过变迁,曾经的海洋变成了陆地。

猜想与假设是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步骤,我们可以把收集的证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尝试做出合理的解释。

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学说:2.5亿年前地球上的陆地是连在一起的。

很多科学家认为,地球表层是由几个巨大板快组成的,这些板快缓慢地运动是大陆飘移的原因。

15、地震是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

多数的地震是由地下的岩层断裂造成的。

地层深处岩石断裂产生震动的地方就是震源。

震源正上方的地面是震中,是震动最强烈的地方。

地震发生时,破坏道路和建筑物,使城市变成废墟,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地震还可能引起海啸、山崩和火灾等,造成更大的破坏。

地震造成的建筑物坍塌是引起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

地震时我们应该如何紧急避险?答:(1)在室内,迅速逃避到结实、能掩护身体的物体下;(2)在室内,迅速躲到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如家具旁边、墙角等;(3)在室外,要避开高大建筑物;(4)要保持冷静,多动脑筋,切忌跳楼,以免造成不必要的伤亡。

16、火山喷发时,地球内部灼热的岩浆、气体和碎屑等从火山口喷射出来。

火山喷发时,温度极高的岩浆会冲出地表,形成炽热的“河流”——熔岩流。

地球内部的岩石处于高温状态,部分融化成岩浆,压力也极大。

火山的利与弊,火山喷发还常常伴随或诱发地震、海啸、火灾、崩塌等灾害,更加剧了对建筑物、道路、桥梁、农田、森林和城市设施的毁坏程度,从而造成严重的生命伤亡和财产损失。

火山灰中含有农作物所需的多种养分;火山喷发的气体可以制造硼酸、氨水和硫酸化合物等化工产品;钻石等矿物带到地面;火山活动还伴随着丰富的地热,形成温泉;海底火山爆发,甚至会形成一个新的小岛。

17、岩石碎裂的原因:自然界的岩石受到昼夜气温变化的影响。

除了日夜气温变化会使岩石崩裂外,渗入岩缝的水在冬天结冰的时候,由于体积增大也会使岩石胀裂;植物的根系在岩石的裂缝中生长,也会使岩石破碎。

像这样岩石不断破碎的现象,就是岩石的风化。

泥沙搬家实验证明了水流使地表物质发生迁移,有搬运作用。

P96P98实验。

一条大的河流,一般分上游、中游、下游三个主要河段。

上游的水流很急,有棱角分明、高低不平的石头;中游比较宽阔,水流速度减慢,有体积较大、较圆滑的石头;下游水流速度缓慢,有被水冲下来的圆滑小石头。

石笋、钟乳石和石柱都是石灰岩沉积物形成的。

崇明岛不断“长大”的原因:长江上游带来大量的泥沙,沉积在岛的东部。

在一些江河的入海口会形成一些岛屿或三角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