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认识药物的不良反应
如何正确认识中药的不良反应
如何正确认识中药的不良反应如何认识中药的不良反应?古言道,是药三分毒,无论多么好的中药他本是都是有毒性的,我们首先应正确认识中药的毒性。
古人道:毒,即药物的总称,治病是以药物的偏性纠正人体的机能失常。
一般药物书籍都标注了药物的实际毒性,比如大黄能活血化瘀,但它又导致腹泻。
所以我们一般都采取中药配伍来达到增强治疗效能减轻副作用的目的。
对于副作用,一般来说是已知的,药品说明书上都有标注,并且一般较轻。
药品的不良反应,是个值得关注的大问题。
界定药品不良反应的前提应该除却三种情况,一是不懂药瞎吃药;二是用药不当,患了甲病而吃了治乙病的药;三是超量服药。
什么事物都要有个度,超出了那个合适的度,就可能会使药物本身的副作用掩盖其具有的治疗作用。
现今不少人听了广告宣传的误导,认为中药是纯天然制剂,没有不良反应,没有毒副作用,可以超量吃,这是绝对错误的。
药物再好,再管用,它也是摄人身体内的外来物质(包括中药),都必须经过肝脏、肾脏代谢处理,过量服用必定要加重肝肾的负担,使得药物本身的毒性增大而增加毒害作用。
以上三种情况都不属于药品的不良反应。
那么,什么叫药品的不良反应呢?人们应该认识到,药品是可能引起不良反应的,即使是经过严格审批的药品,在检验合格、正常用法用量的情况下,仍会在部分人身上引起不良反应。
人们往往对西药的不良反应比较注意,而且西药在药品说明书上也将不良反应标注得比较清楚。
而对中药的不良反应,人们则不太关注。
中药不良反应,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有些中药制剂实际上是含有西药成分的中成药,并非纯中药制剂。
日常购药,一定要当心含有西药成分的中成药,避免由于忽视其中所含西药成分的作用及使用禁忌而导致重复用药、过量用药后引起不良反应的发生。
《黄帝内经》有大毒、小毒之说,《神农本草经》将中约分成上、中、下三品,以区别药物作用及毒性大小。
但是中医用药讲究君臣佐使的配伍,讲究一药可杀另一药之毒,一药又可促进另一药的作用。
如何正确认识药品的不良反应和药品利弊
16. 0
中国医学创新
20 09年 3月 第 6卷第 8期
Mei ln oao f hn , ac .0 9 V 1 o8 dc nvt no ia M rh2 0 , o 6N . aI i C .
・
学 术 讲 座
・
如何 正 确认 识药 品 的不 良反应 和药 品利 弊
黄善 芹
多人认为 , 只有使用 了假药 、 劣药 , 用药不 当, 或 才会 引起不 良反应。事 实上 , 多经 过严格 审批 、 许 检验 合格 的药 品在正
常 用 法 用量 的情 况 下 , 可 能 在 一 部 分 人 身 上 出 现 不 良反 也 应 。为 什 么还 会 出现 药 品 的 不 良反 应 呢 ?
如 “ 二 药 ” 件 , 成 了 不 少 用 药 者 的 严 重 毒 副 作 用 , 致 齐 事 造 导
1 人 中毒死亡 。“ 二药 ” 件 , 1 齐 事 虽依法 定 为假 药 、 药 , 劣 究 其实质都是药品质量 问题 。此类人 为风 险成 因极其 复杂 , 其
中重 要 的 原 因 是 成 本 控 制 的 动 因 。药 品 不 良反 应 是 药 品 研
的 或 意 外 的反 应 。药 物 有 两 重 性 : 药 可 改 善 人 体 状 况 或 抵 用
抗病原体 , 这是治疗作用 ; 用药产生 的毒 副作用危 害人 体 , 这
是 不 良反应 。药 物 的 不 良反 应 是 药 物 负 面 作 用 的统 称 , 括 包
交待 , 嘱咐患者用药期 间一旦 发生严 重不 良反应 时 , 除立 即
1 医学 发 展 水 平 的 限 制
服用 , 因为其副作用也是会 累加 的。尽 管副作用是一种较轻 的不 良反应 , 一般危害不大 , 也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 3 2 毒性反应 . 药物引起人体各系统 的变化而有害于机体 称毒性反应 , 如药物对 肝脏 、 肾脏 、 造血 系统 、 神经 系统等 的 损害即为毒性反应 , 毒性反应 的轻重程度 与药物剂量及用药
如何看待药品不良反应
如何看待药品不良反应在我国,药品不良反应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它不包括无意或故意超剂量用药引起的反应,也不包括用药不当引起的反应,所以药品不良反应不是药品质量问题和医疗事故。
俗话说:“是药三分毒”。
我国有神农偿百草一日遇七十毒之说,最早的药物专著《神农本草经》中就根据药的毒性将中药分为上、中、下三品,这说明我国从用中草药治病时起就发现了药物有既能治病也能致病的二重性,因此使用中药要区别对待,比如有的要经过炮制才能服用,有的只可短时期服用,有些要与解毒药同时服用。
不难看出,药品不良反应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即使是维生素、钙补充剂、补益类中药也不例外。
诱发药品不良反应的因素很多,大致有非药品因素和药品因素。
非药品因素包括病人的年龄、性别、种族、遗传缺陷、机体的敏感性、营养状况、免疫功能、血型、疾病等,药品因素包括药理作用、并用药品之间的相互作用、药品中的辅加剂、用药方法等,并且新药上市前临床试验的病人数量有限(一般为500~3000人)、病种单一、多数情况下排除特殊人群(如老人、孕妇和儿童),一些罕见的不良反应一般难以发现。
因此,药品在上市问题上更为复杂,这也使得药品不良反应难以预测。
同一药品在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种族、不同敏感性、不同疾病的病人中表现不尽相同,有些不良反应必须在大面积使用后方能发现。
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是我国对上市药品继续加强安全监管的重要措施,针对的是国家批准生产使用的合格药品,目的在于提醒药品生产、经营单位及医疗机构注意被通报品种的安全隐患,提高医务工作者对药品不良反应的正确认识,避免一些严重药品不良反应的重复发生。
对已确认发生不良反应的药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将视情况采取如下处理措施:修改说明书(包括限制适应症、疗程、剂量)、在药品包装上和说明书中增加警示语等,限制用药的适用人群,由非处方药改为处方药,停止生产、销售、使用等。
在临床上,许多药品虽有严重不良反应,因其在防病治病方面有特殊作用,还是被广泛使用,比如青霉素;有的药品不良反应(风险)虽大,但其与疗效(效益)相比,利大于弊,如抗肿瘤药虽然有脱发、降低免疫力等诸多不良反应,但可以有效杀死肿瘤细胞,对肿瘤患者的治疗有利,所以还是作为抗肿瘤治疗的常规药使用。
药品不良反应
药品不良反应药品不良反应是指在合理用药范围内,由于特殊生理机制、身体状况或不可预测的个体差异等因素导致的药物使用后出现的不良反应。
药品不良反应是药物治疗中一个重要的问题,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疾病治疗效果。
本文将从药品不良反应的定义、分类、预防和处理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药品不良反应的定义药品不良反应,即药物的治疗期间或停药后使用遵循相关国家和地区标准的某种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通常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根据其严重程度,可以选择不同的处理方法。
二、药品不良反应的分类1. 药理性不良反应:即由于药物本身的药理作用引起的不良反应,如抗生素引起的肠胃不适。
2. 过敏反应:某些药物在人体内引起的过敏反应,如皮疹、荨麻疹等。
3. 中毒反应:由于药物的剂量超过了人体所能承受的范围,导致中毒反应,如药物过量引起的中毒症状。
4. 交叉过敏反应:某些药物与已使用的药物发生交叉过敏反应,如某些抗生素与青霉素过敏者使用引起的过敏反应。
三、药品不良反应的预防1. 合理用药:患者在使用药物时应严格按照医生的处方剂量和用药时间进行使用,并避免自行停药或随意增减药物剂量。
2. 病史及药物过敏史的告知:患者在就医时应详细告知自己的病史及药物过敏史,以便医生在开具处方时避免使用有潜在风险的药物。
3. 个体差异的考虑:每个人对药物的反应都可能存在差异,患者在初次使用药物时应关注身体的反应,如出现异常症状应及时告知医生。
四、药品不良反应的处理1. 及时停药:一旦出现不良反应,患者应及时停药,并告知医生所出现的不良症状。
2. 对症处理:针对不同的不良反应,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对症处理,如药物过敏引起的皮肤瘙痒,可以使用抗过敏药物进行缓解。
3. 转换药物:对于存在不良反应的患者,医生可以根据情况选择其他具有相同效果但不会引起不良反应的药物进行替代治疗。
总结:药品不良反应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患者在用药过程中要注意药物的合理使用,及时告知医生有关病史和过敏史,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药物不良反应的识别和应对
详细询问患者的用药史,包括药 物种类、剂量、用药时间等。
不良反应问卷
针对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设计问卷 ,进行定期评估。
标准化评估工具
采用国际通用的药物不良反应评估 工具,如世界卫生组织(WHO)的 药物不良反应因果关系评估标准。
03
常见药物不良反应类型及案例分析
过敏反应
药物引起的变态反应
在调整剂量时,还需考虑 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避 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辅助治疗手段选择依据
症状缓解
根据药物不良反应的具体 症状,选择相应的辅助治 疗手段以缓解症状。
加速药物排泄
通过增加饮水量、使用利 尿剂等手段,加速药物在 体内的排泄,降低不良反 应的发生风险。
保护靶器官功能
针对药物可能损害的靶器 官,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如使用保肝药、护肾药 等。
神经毒性作用
药物对神经系统的直接损害, 如周围神经炎、视神经萎缩等 。
预防措施
注意观察患者神经系统症状, 及时调整药物剂量或更换药物 。
04
药物不良反应应对策略与措施
停药或换药指征掌握
识别严重不良反应
如过敏反应、肝肾功能损害等,应立即停药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
评估药物疗效与风险
对于疗效不确切或出现不良反应的药物,应及时评估是否需要停药 或换药。
分类
根据不良反应的性质和严重程度,可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和致命性不良反应 。此外,还可根据不良反应与药物的关系,分为A型反应(量变型异常)和B型 反应(质变型异常)。
发生率及影响因素
发生率
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因药物种类、用法用量、患者群体等因素而异。一般来说 ,住院病人中约10%~20%会出现不良反应,其中5%的患者因严重的药物不良 反应而死亡。
正确认识中药的不良反应
12 对各 系统的 损害 .
涉 及 范 围广 、 系 统 多 。如 乌 头 类 药 、蟾 酥 、雷 公 藤 、 山豆
根 、 金花等 可 引起 心律 不齐 、 洋 心动过 缓 、 四肢 厥冷或 循环 系统病 变 。 斑蝥、 牵牛子 、 关木 通等 , 可直接 损伤 肾功 能 , 见血 尿 、 少 、 尿 水肿 、 蛋 白尿等 ; 严重 者可 引起 尿毒症 。 消化肝 胆 系统 , 泻叶 、 对 番 生大 黄 可治疗便 秘 , 但也 可引起 腹痛 、 泻 或依赖性 ;黄药子 、 腹 雷公藤 、 栝 萎 等可 引起呕 吐 、 腹泻 、 疽 、 黄 肝功 能损 害 、 中毒 性肝 炎等 。 公藤 、 雷 蛇毒 等可 致血液 系统病 变如 再障 、出血 、 紫癜 , 至危及 生命 。 甚 还有 些 中药可 引起 眼 、 、口腔 、 发病变 、 神障碍 及 内分泌 、 殖 系 耳 毛 精 生 统病 变等 , 来相 关的不 良反 应报导 已有 所增加 。 近年
1 1 全身性 不 良反应 . 适 当的服 药方 法 : 临床 应 用 中药 , 辨证 处方 固然 重要 , 但服药 方法是
否得 当会 直接影 响疗 效 , 其是服 用 有毒性 中药 时 , 应详 细告知 尤 医生 患者服 药方 法 , 免发生 意外 。 ) 合用 药须 谨慎 : 着剂型 的改进 , 以 (混 4 随 中药注射 剂 1 增多 , 以上 中药注射剂 混合使 用是否会 发生不 良 9 渐 两种
药物 的依 赖.与 致畸 、致癌 、影 响生殖 等也 是一 种严 重不 良反 1 生
应, 但常 常要 较长时 间服用才 出现这类慢 性不 良反应 , 要特 别关 注 。 需
药品不良反应
药品不良反应在医疗保健领域,药品的使用是治疗和预防疾病的常见手段。
然而,随着药物的广泛应用,不良反应也逐渐成为一个重要的关注点。
药品不良反应是指在正常剂量下使用药物后出现的不良的生理或者心理反应。
这些不良反应可能对患者的健康产生负面影响,甚至可能对生命造成威胁。
在本文中,我们将讨论药品不良反应的原因、分类、预防和处理方法。
一、药品不良反应的原因药品不良反应的产生原因较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药理学因素:药物与机体的相互作用可能导致身体对药物的不良反应。
例如,某些药物可能会与机体内的特定受体结合,导致副作用的发生。
2. 药物代谢因素:药物在体内代谢产生的代谢物可能会引起不良反应。
有些人的体内酶系统活性较低,导致药物的代谢过慢,进而增加不良反应的风险。
3. 个体差异:不同人群对药物的反应可能存在差异。
因为个人遗传背景、饮食习惯、药物使用史等因素的不同,导致对同一药物产生不同的反应。
二、药品不良反应的分类药品不良反应可以根据其严重程度和发生方式进行分类,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1. 常见不良反应:这些反应在药物的临床试验中经常被观察到,并在使用药物时有明确的警示和提示。
例如,药物的常见不良反应可能包括头痛、恶心、呕吐等。
2. 罕见不良反应:这些反应在正常使用剂量下很少出现,并且往往不容易被识别。
当药物开始在广大人群中使用时,才能发现这些罕见不良反应的发生。
例如,药物对特定人群的过敏反应。
3. 剂量相关不良反应:这种类型的不良反应与药物的剂量有关。
在较高剂量下使用药物时,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也会增加。
例如,某些药物在高剂量下可能会导致肝损伤。
三、预防和处理为预防和处理药品不良反应,有以下几个有效的方法:1. 个体化用药:由于个人对药物的反应可能存在差异,医生应根据患者的特点和病情制定个性化的用药方案,以减少不良反应的风险。
2. 药物监测:在药物使用过程中,定期监测患者的生理指标和症状,及时发现可能的不良反应。
正确认识药物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正确认识药物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当患者进行药物治疗时,正确理解药物的副作用与不良反应,对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有重要作用。
对于多数患者来讲,在服药过程中容易把身体出现的各种不适与药物的副作用联系起来,通常认为副作用均是不良反应,两者无任何区别。
但事实并非如此,对于多数药物来讲,两者并不能画“=”。
在药物说明书内,往往是以“不良反应”的描述为主,并未对“副作用”进行明确说明,从而导致患者无法正确理解两者区别。
1什么是副作用所谓药品副作用主要是指:按照正常剂量进行药品服用时,患者出现和用药目的无关的药理作用。
比如:阿托品有缓解胃肠道平滑肌的痉挛功效,同时有较强扩大瞳孔和减少唾液分泌的作用,因此在腹痛患者利用阿托品的解痉作用时,极易出现视物模糊、口干等副作用。
药品治疗作用和副作用呈现两重性特点,是指它们可以发生“角色”转换,治疗目的的不同,副作用也可以转化为治疗作用。
如麻黄碱有升高血压与兴奋中枢神经等作用。
在对低血压患者进行治疗,发挥药物治疗作用升高血压,但因又兴奋了中枢神经系统,患者易引发失眠,属于药物副作用;反之,若对精神抑郁患者进行治疗,除了会达到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之外,也会引发血压上升,属于药物副作用。
严格说来所有药物都有副作用,但通常情况下,副作用临床表现较为轻微,通常在停药后快速消失,且不一定每个人每次使用药物都会出现。
医生在治疗同种疾病时应综合考虑,优选药效接近、副作用小的药物来给予患者治疗。
2什么是不良反应对于药物的不良反应,主要是指:合格药品按照正常用法、用量下,患者出现和用药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
主要包括副作用、毒性作用、后遗效应、继发反应、变态反应、特异性遗传素质等。
结合不良反应的药理作用研究发现,不良反应可以具体划分为以下几点:(1)A型反应:呈现药品药理作用持续延长,通常具有较高发病率,比较容易预测,且死亡率偏低,主要包括:副作用、毒性作用、后遗效应、继发反应等。
例如抗凝血药造成出血症状、安眠药引发嗜睡等。
正确认识药品不良事件与药品不良反应的关系 提高监管工作的针对性
L uX n h , Qi uu a d D n igi ( h n gme tC l g fB in ies y o rdt n l i is e j n o g L n l T e Ma a e n ol e o e ig Unv ri fT a io a Qi e j t i C ieeM e i n ,B in 0 0 9 hn s dc e e ig1 0 2 ) i j
c s h td u a e y i cd n s o c r Us n o b n d me h d fc n e ta ay i n a e a a y i ,we a e t a r g s f t n i e t c u . i g c m i e t o s o o c p n l ss a d c s n l ss c m p e e sv l v l a e t e r o c p s i cu i g a v r e d u n i e ta d a v r e d u e c i n a l o r h n i ey e a u t h o y c n e t n l d n d e s r g i cd n n d e s r g r a t s we l o a r g s f t a e r m o e t n b o d W e i t n o e h n e t e r s o s b l y c n co s e s o sd u a ey c s sfo d m s i a d a r a . c n e d t n a c h e p n i i t o s i u n s f i me ia r e s a d ma a e s s r n t e h u e v so n a a e e t o r g a d i r v r g d c lwo k r n n g r , te g h n t e s p r ii n a d m n g m n f d u , n mp o e d u q a i .To e h r u ly t g t e ,w eam o n to l a e u r e p e e lh a d d u s g a e y u lo e t b i h a i t o n y s f g a d p o l' h a t n r g u a e s f t ,b t s s a l s a s h r o i u n io m e tf r d u s g . a m n o s e v r n n o r g u a e
正确认识精神药物的不良反应
正确认识精神药物的不良反应药物作用于人体,会与人体产生相互作用,人们根据自己的需要将这些作用分成治疗作用和副作用,人们心中理想的药物是只有治疗作用,没有副作用,但这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
药物作为一种化学物质进入人体内,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不良反应。
俗话也说,是药三分毒。
对于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机制复杂的抗精神病药来说更是如此。
正确认识药物的不良反应,无论对合理用药,保证用药安全,还是对于增加患者治疗的依从性,都是非常有益的。
有许多患者及患者家属习惯于用药前仔细阅读甚至分析药物说明书,这到底是不是一个好习惯,不能一概而论。
抗精神病药物的说明书中,药物的适应证一栏寥寥数语,如治疗精神分裂症或抑郁症。
但到了不良反应一栏,则出现了连篇累牍,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皮肤……,面面俱到,无一疏漏。
患者及家属轻则出现困惑;重则出现过分关注不良反应,形成相关的优势观念,结果是要么放弃此种药物,要么心中疙疙瘩瘩,在应用过程中对此种药物产生一定的抵触或障碍。
其实大可不必,说明书中大量罗列的不良反应用“丑话说在前边”来形容可能比较恰当。
药物在上市前都要进行长时间,大样本量的临床试验,只要在临床试验中出现的不良反应都会在说明书上出现,这既是保证用药安全,对患者负责,也是对制药企业负责。
但是实际在临床应用过程中,说明书中大部分的不良反应出现的几率是非常低的。
抗精神病药物的不良反应虽很难避免,有一些不良反应还比较常见,但是绝大多数的不良反应都轻微,可逆,可以耐受,经治疗可以很快好转,像镇静、心慌、震颤、口干等。
多数不良反应都出现在治疗的早期,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会逐渐消失。
而且药物的不良反应还有很大的个体差异,同一种药物,有的人加至最大剂量,兀自岿然不动;但是有的人甫一用药,就会产生严重的不良反应,而导致无法耐受。
近年来,新型的抗精神病药物大量出现,相对于传统抗精神病药,在增加疗效的同时,更大大减少了药物的不良反应。
关于药品不良反应的几点认识
关于药品不良反应的几点认识范俊安;张谦明【摘要】药品不良反应具有客观实在性,是偶然性与必然性的统一,主要表现为就个体而言,具有一定的偶然性和不可预见性,而就群体而言具有必然性,是不可避免的.用药结果是可知的,这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提供了可能性和哲学基础.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为药品再评价提供科学依据,为临床用药安全提供科学指导,是一个从实践到认识,又从认识再到实践的哲学过程.严格意义上的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品质量、医疗差错无关,是药品的一种固有风险,客观上会对患者造成伤害,但在现有法律框架下没有任何具体的法律责任主体承担偿付义务,因此建立药品不良反应救济制度十分必要,应建立以保险机制为主体的救济制度.【期刊名称】《中国药业》【年(卷),期】2011(020)004【总页数】2页(P1-2)【关键词】药品不良反应;认识;客观实在性;救济制度【作者】范俊安;张谦明【作者单位】重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重庆,400042;重庆邮电大学医院,重庆,40006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69.3;R954药品,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证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化学原料药及其制剂、抗生素、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血清、疫苗、血液制品和诊断药品等。
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ADR)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
随着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深入开展,对药品不良反应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
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提出几点认识。
1 充分认识药品不良反应的客观实在性实践证明,药品不良反应具有客观实在性。
在用药过程中,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是必然性与偶然性的有机统一。
首先,就用药的个体而言,是否发生“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有害的反应”,具有一定的偶然性和不可预见性,而这种偶然性中包涵着必然性。
正确理解药品的“不良反应”
什 么 是 药 品 不 良反 应 药 品 不 良反 应 是 指 在正 常用 法 、 用量 的情况下 出现 的对人 体有害的或 意外 的反应 , 这 些不 良反 应包括 发 热 、 皮疹 、 胸 闷 、 瘙痒 、 静脉炎等。 药品存在不 良反应是药品的固有 属性 , 原 因在于 药物本 身就有两 重 性 。 以抗生素为例 . 在杀死 有害致病 菌 的同 时 。 也 能 杀死 有益 的益 生 菌 。 导致菌群失调 。 同时 , 限于 药品上 市
J IA T lN G
厂
I Y A o X l A N G
家 庭 超煎 I
正
药品不 良反 应是 指在正 常用法 、 用量 的情况 下 出现 的对人 体 有害的或意外 的反应 这 些 不 良反 应 包括 发 热 、 皮疹 、 胸 闷 、 瘙 痒 、 静 脉 炎 等 。
口李 娜
应"
随着各项监管制度的完善 . 如 今 。 药 品说 明书上 有关药物 的不 良反 应写得越来越详细 . 一 些 患者看到 后 , 不免会 产生疑惑和不安 : “ 这药的 毒性太大 了吧 , 还 敢吃吗? ”
可逆 的。 因为药物进入 人体后 , 主 要
通 过肝和 肾代谢 , 因此肝 和 肾受到威
胁的可能性最大 ,
但
^ .
体
的
肝
和
肾
具
有 自我调节能 力 , 特别是肝细胞的再
生能力很强 , 受损的肝细胞可在短期
内得 到替换 , 因此短期 内使用对肝 肾
有一 定影 响的药品 . 造成的损害一 般
都是可逆 的 . 在停药后 即可恢复。
药 品 不 良反 应 因人 而 异 , 尽 管
药品使用过程中不良反应的总结
药品使用过程中不良反应的总结引言在医疗实践中,药物的使用是常见的治疗方式之一。
然而,药物使用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也是无法避免的。
本文对药品使用过程中常见的不良反应进行总结,以帮助医护人员更好地应对和预防这些问题。
不良反应类型药品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1. 药物过敏反应:包括皮疹、荨麻疹、呼吸困难等症状。
这些反应可能是由于患者对药物成分过敏导致的。
2. 药物副作用:药物的副作用是指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如恶心、头痛、乏力等。
这些反应通常是由于药物对身体其他部位或系统的影响产生的。
3. 药物相互作用:某些药物在同时使用时可能相互作用,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
这种情况下,药物的效果可能被减弱或加强,甚至产生新的不良反应。
4. 药物滥用或误用:如果患者在使用药物时未按照医嘱正确使用,或者滥用药物,可能会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
预防和处理策略为了预防和处理药品使用过程中的不良反应,以下是一些简单的策略和建议:1. 详细了解患者的过敏史:在给患者开具处方前,医护人员应详细了解患者的过敏史,以避免给患者开具对其过敏的药物。
2. 提供详细的用药说明:医护人员应向患者提供详细的用药说明,包括药物的使用方法、剂量、频率等,以确保患者正确使用药物。
3. 监测不良反应:在患者使用药物期间,医护人员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变化,及时发现和处理不良反应。
4. 注意药物相互作用:医护人员在开具处方时应注意患者同时使用的其他药物,了解可能的相互作用,并避免潜在的不良反应。
5. 教育患者合理用药:医护人员应向患者提供合理用药的教育,包括正确用药的方法、时间、剂量等,以减少滥用或误用药物的风险。
结论药品使用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是无法完全避免的,但通过了解不良反应的类型和预防处理策略,医护人员可以更好地应对这些问题。
在临床实践中,医护人员应始终关注患者的症状和反应,提供安全有效的药物治疗。
如何正确认识药品不良反应
如何正确认识药品不良反应药品不良反应是指在正常用药过程中出现的对药品使用者或其他人产生不利影响的不良反应。
了解和正确认识药品不良反应对于安全和有效地使用药品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不良反应的概念、分类、发生的原因以及应对措施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以帮助读者更好地正确认识药品不良反应。
首先,我们来介绍药品不良反应的概念和分类。
药品不良反应是指使用药品后出现的与药物治疗无关的、预期外的有害反应。
不良反应可表现为药物的直接毒性作用,如药物过量导致中毒;也可表现为药物的过敏反应,包括皮肤瘙痒、荨麻疹、呼吸困难等;还有一些不良反应可能是由于药物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引起的。
根据表现时间和严重程度,不良反应可以分为立即型和迟发型不良反应,比如过敏反应多数属于迟发型不良反应。
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原因可以有多种,主要包括药品本身的性质、剂量和途径、患者个体差异、药物代谢等因素。
一些药物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毒性,剂量过大或使用途径不当都可能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
此外,个体差异也是不良反应发生的重要原因,不同个体对药物的敏感性不同,有些人可能对其中一种药物过敏,而其他人则可能没有不良反应。
要正确认识药品不良反应,首先要强调的是,药品不良反应并不等于药品的无效或是安全问题。
药物的功效和不良反应是相对的,即使是常用的退烧药也可能会导致胃肠不适等不良反应。
因此,不良反应并不能简单地认为药物存在问题或是不好的体现。
在正确认识药品不良反应的同时,我们也要了解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首先,患者在使用药物前应详细告知医生自己的过敏史和其他病史,以帮助医生评估患者对药物的耐受性。
其次,在使用药物过程中,患者应监测自己的身体反应并及时向医生报告。
医生在开具处方时也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并告知患者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处理方法。
此外,监测药物的使用情况和剂量,并及时调整也是预防药品不良反应的重要措施之一总之,正确认识药品不良反应对于安全有效地使用药物至关重要。
药物不良反应的认识误区分析和应对策略
药物不良反应的认识误区分析和应对策略概述药物不良反应认识误区,如中药不良反应比西药少、处方药不良反应比非处方药少、正规大厂的药品不会有不良反应、不良反应较重的药品都应停用等;在此基础上提出正确认识药物不良反应类别,正确认识药物不良反应的程度,正确辨别药物不良反应的方法,正确处理药物不良反应的措施。
标签:药物;不良反应;分析;策略药物不良反应(ADR)是指药物在诊断、治疗过程中或预防疾病、调节人体机能过程中,在规范用量常规用法情况下,出现的对人体有害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反应的统称。
本文主要概述药物不良反应认识误区,并提出应对策略。
1药物不良反应的认识误区1.1认识误区一中药不良反应比西药少,大部分中药材是天然绿色的,大部分中成药是由天然绿色的中药材制作,然而,天然绿色有下列问题,药材是不是真正的天然绿色,是自然形成,还是人工种植;药材原产地;药材运输、保管、加工过程,温度控制,组方是否合理,中药材的萃取技术,提纯问题是极为关键的问题,这往往是中药制剂注射液不良反应的根本原因。
因此,中药不良反应比西药少属于认识误区。
1.2认识误区二非处方药不良反应比处方药少,一般来说,非处方药多数是口服外用,使用方便,主要针对小伤小病,经过长时期临床证明和应用,确实其不良反应较少,严重程度较低。
但是由于个体差异问题、特异质反应问题,有些非处方药不良反应也是很严重的,个别的甚至导致死亡,不容小视。
同时,也不能因为有些非处方药不良反应程度较轻就产生麻痹思想。
因此,非处方药不良反应比处方药少也属于认识误区。
1.3认识误区三正规大厂的药品不会有不良反应,人们普遍的认识是正规大厂的药品不会有不良反应,假冒伪劣的药物才会引起不良反应,其实不然,正规大厂程序多、控制节点多,那个環节出现问题都易产生不良反应。
另一点,正规大厂生产的新药或新品种,涉及动物试验问题、临床试验问题,一方面动物实验和人体临床试验毕竟不同,因为动物和人体病理生理机制不同另一方面客观存在临床试验时间短、试验案例数少、试验范围较小的问题。
正确认识重要的不良反应中药
如何正确认识中药的不良反应中药是人们用于防病治病,调理气血,平衡阴阳,调节生理功能,提高健康水平的重要药源之一,但中药和西药一样具有两重性,即根据药性辨证施治,用的合理,有利于人体疾病痊愈;用之不当,则会给人们带来危害.近年来随着中药品种的增多,中药在使用中出现的不良反应也日益增多,由于药学科学的进一步发展和检测手段的提高,对药物的不良反应的监测和研究有了新的突破,使其成为药学领域的一项专门研究课题。
但就我国特有的中药而言,其不良反应的研究报道较之西药为少。
由于中药大多来源于植物和动物以及矿物,其产地自然环境的差异不同,有些炮制方法不当,直接影响它的所含成分,并涉及药用疗效;另外中药历史悠久,民间应用比较广泛;所以对中药的不良反应应该给予更多重视。
在我国,自古就有“药食同源”之说,在药品、食品甚至有毒品之间的区别概念是交叉含糊的。
如蝎子,既是药品又是食品也是有毒品。
即使是《药典》里公认的药品也有“是药三分毒“的问题。
药品的毒性暂且不谈,因为《药典》里规定了它的安全使用范围。
但药品的不良反应,却是个值得关注的大问题。
界定药品不良反应的前提应该除却三种情况,一是不懂药瞎吃药;二是用药不当,患了甲病而吃了治乙病的药;三是超量服药。
什么事物都要有个度,超出了那个合适的度,量变就会成为质变。
当前不少人听了广告宣传的误导,认为中药是纯天然制剂,没有不良反应,没有毒副作用,可以趟量吃,这是绝对错误的。
药物再好,再管用,它也是摄人身体内的外来物质,都必须经过肝脏、肾脏代谢处理,过量服用必定要加重肝肾的负担,使得药物本身的毒性增大而增加毒害作用。
以上三种情况都不属于药品的不良反应。
那么,什么叫药品的不良反应呢?我国将药品不良反应定义为,“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与用药目的无关或意外的有害反应“。
因此,人们应该认识到,药品是可能引起不良反应的,即使是经过严格审批的药品,在检验合格、正常用法用量的情况下,仍会在部分人身上引起不良反应。
药品不良反应
药品不良反应药品不良反应是指药物在正常用量和途径下,对人体产生的非预期的不良效应。
药品不良反应是药物治疗中普遍面临的问题,可能会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了解和认识药品不良反应的类型、原因和管理方法对于保障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药品不良反应的类型可以分为两类,即预测性和非预测性不良反应。
预测性不良反应通常是药物作用的可预测的结果,主要包括剂量依赖性和可预见的药物不良反应。
剂量依赖性不良反应是指随着药物剂量增加而增加的不良反应,例如常见的药物过敏反应。
可预见的药物不良反应是指我们已经知道某些药物特定的不良反应,可以在使用药物之前通过详细了解药品说明书或咨询医生来预防或减少不良反应。
非预测性不良反应是无法预测的药物不良反应,通常是由于个体差异造成的。
这种类型的不良反应是因为人体在代谢、排泄、药物敏感性等方面存在差异,导致一些人在使用相同剂量的药物时会出现不良反应,而另一些人则没有。
这类不良反应难以预测,但可以通过监测和积极管理来降低其影响。
不良反应的发生原因有多种,主要包括药物自身的特性、个体因素和药物相互作用。
药物自身的特性是指药物的化学结构和功效,某些药物具有特定的不良反应,这是由药物作用机制决定的。
例如,某些药物在与特定酶相互作用时会产生毒性代谢产物,从而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
个体因素是指人体在药物代谢和药物敏感性方面的差异。
人体的遗传因素、年龄、性别、体重、肝肾功能等均可能会影响药物代谢和药物敏感性,进而增加不良反应的风险。
例如,儿童和老年人由于身体生理活动的变化,对药物反应较为敏感,容易出现副作用。
药物相互作用是指当患者同时使用多种药物时,这些药物之间可能产生的一系列化学反应。
药物相互作用可能会增加药物的毒性或减弱其疗效,引发不良反应。
因此,在药物治疗过程中,患者需要告知医生自己正在使用的药物,以便医生进行合理的药物选择和剂量调整。
药物不良反应的管理主要包括预防、监测和治疗。
预防药品不良反应的关键是合理用药。
药学用药宣传-正确认识药品不良反应
正确认识药品不良反应一、什么是药品不良反应?药品不良反应是指合格的药品在正常的用法用量情况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
它不包括无意或故意的超剂量用药引起的反应以及用药不当引起的反应。
二、药品的不良反应分类1、副反应:由于药物选择性低,当某一效应用作治疗目的,其他效应就成为副反应。
如阿托品被用于解除胃肠痉挛而引起口干、心悸、便秘等。
2、毒性反应:指药物剂量偏大或药物在体内蓄积过多发生的危害反应,如多数化疗药物可损害肝、肾、骨髓、内分泌等功能。
3、后遗效应:指停药后血药浓度已降低至阈浓度以下残存的药理效应,如服用巴比妥类催眠药,次晨出现乏力、困倦等现象。
4、停药反应:指突然停药后原有疾病加剧,如长期服用降压药,停药后会出现血压回升现象。
5、过敏反应:是一类免疫反应,反应的严重程度差异很大,与剂量无关,如青霉素引起过敏性休克。
6、特异质反应:少数特异质人群对某些药物反应特别敏感,反应的性质可能与常人不同,反应严重程度与剂量成比例,如对骨骼肌松弛药琥珀胆碱发生的特异质反应是由于先天性血浆胆碱酯酶缺乏所致。
三、哪些人易发生药品不良反应?老年人、妇女、儿童和有肝脏、肾脏、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等方面疾病的人,容易发生药品不良反应。
孕妇、哺乳期妇女服用某些药物还可能影响胎儿、乳儿的健康。
四、避免认识上的几个误区误区(1):假劣药品才会引起不良反应许多人认为,只有使用了假药、劣药,或者用药不当,才会引起不良反应。
事实上,许多经过严格审批、检验合格的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也可能在一部分人身上出现不良反应。
由于个体差异,不同的人对同一种药品的不良反应表现会有很大差别,有的人反应轻,有的人反应重;有的人是这种反应,有的人是那种反应。
误区(2):药品说明书里列举不良反应少的就是好药不能这样认为。
目前国际上对于药品使用说明书中的不良反应部分,其详细情况写到什么程度,还没有十分具体的规定。
有的药品说明书中对该药品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写的很少,实际发生的不一定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确认识药物的不良反应
根据研究显示导致药物安全事件的两个主要因素是药物的不良反应和用药的不当行为。
大家有没有试过食完感冒药之后感到胃部不适又或者是感到好困呢?其实这就是药物的不良反应。
药物不良反应
指的是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或意外的有害反应,排除用药过量、用药不当所致的药物反应。
简单地和大家说一下药物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引起药物不良反应的因素主要有两大方面。
一个是药物因素,另外一个是患者因素。
药物因素
在药物因素里面其中因为药物缺乏高度选择性而发生不良反应,简答举个例子,像我们平时使用的心得安,普萘洛尔,
它是通过抑制心脏β1和β2受体使血压下降,心律减慢的,但同时它也会抑制支气管上的β2受体使支气管收缩,这样的话对于有哮喘病史的患者就很容易诱发哮喘发作。
通俗一点来说就是药物它不够“专一”。
它除了对我们的病变部位起作用以外,对我们其他器官也会起作用,所以就发生了不良反应。
除了这个,药物在生产、贮存过程中的杂质影响、药品的使用过程(给药途径、药物浓度、注射速度等)、药物相互作用也会诱发不良反应的发生。
患者因素
而患者因素就更加好理解了,每个人的体质都不一样,对每个药物的反应也不一样。
就像有的人对青霉素过敏而有的人又不过敏,因此不良反应的发生与患者年龄、性别、遗传因素和疾病的状态有关。
药品不良反应常见的临床表现:
Ø皮肤:皮疹、瘙痒
Ø胃肠道反应:食欲下降、恶心呕吐、腹胀、便秘、腹泻Ø精神症状:嗜睡、兴奋、抑郁、头晕、昏迷
Ø肝肾功能损害、心血管系统损害
Ø全身症状:肌肉酸痛、乏力、休克
常见药物的不良反应:
1. 降压药引起的不良反应
↑贝那普利引起的夜间咳嗽↑
↑氨氯地平引起的面部潮红、头痛、踝部水肿↑2. 降糖药常见的不良反应胰岛素低血糖
↑二甲双胍引起的恶心呕吐腹泻↑
药品不良反应认知存在的一些误区
误区1:药品说明书不良反应写得越少,药品越安全?
没有药物是绝对安全的,没有写不良反应信息并不等于不会发生不良反应。
误区2:药品是越贵越好吗?越贵不良反应越少吗?
药品并不是越贵越好。
药品的价格和药物原料、生产工艺、厂家的生产和流通等成本有关,而药品不良反应除了和药品因素有关,和患者的个体状况也有关系,因此也不是越贵的药品不良反应约少。
误区3:中药纯天然,没有任何毒性。
这句话本身就是错误的,所有的药物都有可能发生不良反应。
中药材也不例外:蟾酥、川乌可使心脏跳动过缓、血压下降,严重者还会引起心源性休克;黄药子、川楝子使用过多,可
以造成肝脏损害;益母草和苦参可致肾脏功能的损害。
药物是一把双刃剑,它可以帮我们治病的同时又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
下面就简单和大家说一下药物不良反应的预防:
Ø了解个人体质
Ø记录过去自己曾经发生过的不良反应
Ø尽可能避免与引起不良反应的药物接触
Ø改善引起不良反应的外界环境与因素
例一:左氧氟沙星服用后容易诱发光敏反应。
应用本品时应避免过度暴露于阳光,如发生光敏反应或其他
过敏反应需停药。
预防措施遮阳:外套;雨伞;帽子减少外出和逗留时间
例二:哮喘用药
吸入用激素(口腔溃疡、漱口是关键)
总的来说,面对不良反应的发生,最好的方法是和专业人士(医师、药师)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