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教后反思
高二化学-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值教案
高二化学-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值教案【教学内容】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值【教学目标】1.了解水的电离,掌握电离常数的计算方法。
2.了解酸、碱的概念及特点,熟悉 pH 值的计算方法。
3.明确 pH 值与酸碱度及溶液中的离子浓度之间的关系。
4.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掌握水的电离,电离常数的计算方法。
2.熟悉酸、碱的概念及特点,掌握 pH 值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1.pH 值与酸碱度及溶液中的离子浓度之间的关系。
2.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讲述和演示相结合,引导学生思考,多媒体辅助展示。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板书、实验演示。
【教学过程】一、引言(5分钟)1.介绍电离的基本概念。
2.通过介绍日常生活中酸、碱的应用使学生了解酸、碱的概念及特点。
二、水的电离(15分钟)1.电离的概念及判定条件。
2.水的电离,并引出电离常数与 pH 值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3.掌握电离常数的计算方法。
4.通过实验演示,加深学生对电离常数的认识。
5.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在水中加入少量酸和碱,依然保持中性。
三、溶液的酸碱性及 pH 值(15分钟)1.酸、碱的概念及特点。
2.酸碱反应的特征及常见物质的酸碱性。
3.计算溶液的 pH 值。
四、pH 值与离子浓度(15分钟)1. pH 值的计算公式。
2. pH 值与酸碱度及溶液中的离子浓度之间的关系。
3.通过实例,练习 pH 值的计算。
五、实验演示(15分钟)1.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亲身体验水的电离及 pH 值计算。
2.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了解 pH 值与酸碱度及溶液中的离子浓度之间的关系。
六、总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1.再次强调电离常数与 pH 值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2.回顾了解到的内容,重新理清思路。
3.布置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教学反思】此次课,通过多媒体辅助提高了教学效果,实验演示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水的电离及 pH 值的计算方法。
在学生思维活跃,积极思考的语境下,利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有效地教授了与化学学科紧密相关的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 值等知识。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_反思(高敏)
教学反思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第二课时)高敏我授课的内容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化学•选修4第三章第二节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第二课时),下面,我将课堂教学情况加以分析和说明。
一、教学的整体设计1、教学过程反思本节内容包括水的电离、水的离子积。
只有认识水的电离平衡及其移动,才能从本质上认识溶液的酸碱性和pH。
本节的学习也为盐类的水解及电解等知识的教学奠定基础。
教材从实验事实入手,说明水是一种极弱的电解质,存在着电离平衡。
由此引出水的电离平衡常数,进而引出水的离子积,并使学生了解水的离子积是个很重要的常数。
本节课的内容实际上是应用了本册书上一章化学平衡原理,探讨了水溶液中离子间的相互作用,内容丰富,理论与实际,知识与技能兼有之;水的电离是对本章第一节课的延续,它的电离过程的分析体现了化学理论的指导意义。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水的离子积,c(H+)、PH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
难点是水的离子积,有关PH的简单计算。
由于本节课的特点,所以采用“引导-探究”教学模式,并借助多媒体教学。
教师指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开展学习活动,结合实验,层层深入。
这种使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动眼的多层次教学,让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体,感受到学习化学的乐趣,化难为易,并使知识系统化。
水的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水的电离平衡常数→ 水的离子积常数讲清水的离子积的涵义是完成本节教学任务的关键。
让学生借助对化学平衡状态以及化学平衡常数的了解,去理解水的电离平衡;然后强调在酸或碱的稀溶液中,水的浓度基本不变,进而引出:水的离子积在一定温度下是个常数,并为认识溶液pH和后面学习盐类水解打下基础。
要使学生从本质上认识稀溶液的酸碱性与c(H+)、c(OH-)的关系,关键还是要学生在思路上紧扣平衡移动原理,通过对水的电离平衡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明确一个变化趋势:外界对溶液中c(H+)或c(OH-)所作的任何改变,结果总是c(H+)·c(OH-)= K w,而与此相反的是,K w值并不随溶液中c(H+)、c(OH-)的改变而改变,这就是水的电离平衡的特点。
高中化学_《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第二节.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水的电离和水的离子积。
2.理解掌握溶液呈酸碱性的原因及实质。
3.了解溶液的酸碱性和pH的关系。
4.初步掌握测定pH的方法,能进行简单的pH计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思考探究和实验,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法的转变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作风和求实进取的优良品质。
二、教学重点:1.溶液呈酸碱性的原因及实质.2.溶液的酸碱性和pH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有关溶液pH的简单计算四、教学过程:五、板书设计:学生对水的原有认识停留在“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和“纯水不导电”的基础上,通过本节的教学,学生会更深入的了解“纯水中除了水分子,还有极少量的H+和OH-”以及“纯水具有微弱导电能力”的事实,在情感上,以原来的最为熟悉的水为研究对象,学会了从科学宏观角度看问题的方法,从而进一步树立更科学的生活观念和态度;通过水的离子积和溶液酸碱性等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矛盾的对立统一、事物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制约等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化学反应原理》总体原理较多,学生容易失去兴趣,而本节课从整体教学效果来看,学生对所设置的问题和实验探究都能认真积极思考,知识点的掌握还是不错的,学生都能理解并掌握,这为后面的新内容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更重要的是,也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使课堂围绕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活动,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大大激发学习积极性。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还发现学生对实验探究课兴趣高昂,课堂效果良好!教材分析:《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这一节为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第三章第二节部分内容,它是第二章化学平衡理论知识在第三章水溶液的离子平衡中的拓展与应用,水的电离平衡是建立在对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理论的深入认识基础上的,而后续的盐类水解平衡则是前述两节内容的综合应用,它们在知识的认识水平上是渐进的,因此本节内容在教学功能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重要的深层知识——以“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为例
入理解 , 重 视 发 展 学生 的 化 学 思 维 。 以 “ 水 的 电 离 和溶 液 的酸 碱 性 ” 为例 , 分 析 了知 识 内容 及 其教 学 价值 , 针 对 学 生 学 习的 困
难与发展需要 , 明 确 了以 “ 水 的 电 离平衡 ” 为 突破 口 , 弄 清 水溶 液 中 的 微 粒 及 微 粒 1 1相 互 作 用 、 . 溶液 中 H 和 O H一 的 数 量 关
知识 与结 构 的深层 理解 , 发展 学 生 的化学 思维 。
1 什 么知 识最 值得 去教
水的电离平衡及移动 粒及微粒 间相 互作用 学 的 整 体 框 架
液酸碱 性 和各种 离子 浓度 的变 化也 起着 重要 的杠 杆 作用 ; 认 识 溶 液 的酸 碱性 是 由溶液 中 H 和
一
计算 等 ; ④ 知道 酸碱性 是水 溶液 的 重要性 质 , 在 很
大 程度 上影 响着 许多 化学 反应及 其 在生产 和 生活
中的应 用 , 测 试 和调控 溶 液 的 p H 对 工农 业 生 产 、
日常生 活 、 医疗保 健及 科学 研究 具有 重要 作用 。 基 于上 述分 析 , “ 水 的 电离 和 溶液 的酸碱 性 ” 这 部 分 内容 综合 了事 实 、 技能、 概念、 原 理 等知 识 以及 它 们之 间 的关系 。有太 多 的知识 需要 教给 学
离平 衡 的 因素 、 利用 K w进 行 计 算 等 。 由于 缺 乏 对知 识背 后 蕴含 的 学科 观 念 与方 法 的领 悟 , 不 能 把握 知识 间 的 内在 联 系 , 学 生 的 学 习 表现 为 对 事
微观
J . . . . . . . . . . . 。 . 一
溶液的酸碱性教学案
溶液的酸碱性教学案篇一:《溶液的酸碱性与pH》教学设计鲁科版(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的高二第3章第1节溶液的酸碱性与pH ―――――广州市第一中学林婉贞 2013.9.27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理解水的电离、水的电离平衡和水的离子积。
(2)使学生了解溶液的酸碱性和[H+]、[OH-]及pH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利用教材,学会读表,自主学习(2) 通过对水的电离平衡的分析,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学习,通过回顾旧知识,推导新知识。
(3)培养极短时间内整合自己已有的知识和课堂上各种各样的信息,与老师和同学交流,积极回答问题,说出自己的见解(4)培养学生养成动手实验前想清楚实验方案的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合作交流的愉悦感(2)自主学习的成就感二、教学重难点:水的离子积,溶液酸碱性和溶液pH值的关系三、教学设计思路:紧扣教材、依学生水平进行顺向思维教学,在回顾旧知识,掌握新知识过程中,不断回顾水的电离平衡,强调逻辑思维,以达成了三维目标。
四、教学实录123五、同课异构的评价记录两位老师的目标设计不一样,组织不一样。
林婉贞的课:①紧扣教材、依学生水平进行顺向思维教学,在新旧知识之间不断渗透水的电离平衡移动解决问题,强调建构逻辑思维。
行云流水,有矛盾,有碰撞,达成了三维目标。
②教学设计成熟,指导学生会学,不断提醒学生使用教材去生成知识,有层次有递进,思考深度到了。
③设计问题能调动学生思维,课堂气氛和协自然。
杜明成的课:①学科专业水平高,希望通过实验产生认知冲突,解决三个问题,但三个问题同时抛出,让学生无所适从。
②设计想跳出教材,逆向思维展开教学,高定位设计教学线路,但过于拔高,逆向知识线逻辑关系不明显,学生反应不断递减。
③教学重点放在pH的计算,如果放在第3课时来上就很合适。
六、教学反思作为一名老教师,用多了教材,就想跳出教材,这容易跳出学生。
只要深刻思考学生情况、把握教材重点,才能上出高质量的课,出彩不只是创新,更重要是落实。
关于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教学反思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教学反思
关于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教学反思
在讲解水的电离这部分通过复习和回忆化学平衡常数、弱电解质的电离以及电离平衡常数等知识,引入水的电离和水的电离平衡常数的书写,让学生能很好地做到知识的推广和应用。
再通过回忆化学平衡时讲解纯液体的浓度为常数,从而推出水的离子积,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
而通过回忆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的知识来分析水的'电离平衡的影响因素,能加深学生对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影响因素的记忆和理解,也使旧知识在水的电离平衡中得到应用和推广,达到知识的延伸。
在讲解溶液的酸碱性与PH时,通过列表比较的方法,清楚地反应出酸性或碱性溶液中C(H+)和C(OH-)的相对大小,揭示出溶液呈酸、碱性的本质原因,加深理解、记忆。
再联合初中实验知识:酸性:PH<7;碱性:PH>7;中性:PH = 7,很容易就可以得出溶液酸碱性与PH之间的关系。
通过讲练结合的方式来学习PH的相关计算,可以让学生有一个先思考,再听讲,后练习的一个学习过程,更加加强了学生对计算方法、思路的理解、思考和掌握。
通过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可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实验方法、实验步骤、实验正确操作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第三章 第二节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水的电离过程和原理,掌握水的离子性质和离子积常数的观点。
2. 学会应用pH计测定溶液的pH值,理解pH值的意义和影响因素。
3. 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实验操作和数据解读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水的电离过程,pH值的测定方法,pH值与溶液酸碱性的干系。
2. 教学难点:理解水的离子性质和离子积常数,正确应用pH 计测定溶液的pH值。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PPT,包含图片、动画和视频等多媒体素材。
2. 准备实验器械,包括pH计、试管、滴定管、试纸等。
3. 准备相关实验试剂,如水、酸、碱等。
4. 设计实验方案,包括水的电离实验、pH值测定实验等。
5. 设计教室互动环节,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讨论和分享。
四、教学过程:本节课为高中化学课程《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教学设计的第一课时,教学目标包括了解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观点,掌握pH计的应用方法,学会用pH试纸检测溶液的酸碱性。
教学过程包括以下环节: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不同类型的水溶液,引导学生思考水的组成和性质,引出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观点。
2. 讲授新课:(1)水的电离:通过实验演示水的电离过程,帮助学生理解水电离产生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并介绍离子浓度和离子积常数。
(2)溶液的pH:讲解pH值的观点、计算方法和意义,通过实例帮助学生理解pH值与溶液酸碱性的干系。
(3)pH计的应用方法:通过实验演示和讲解,使学生掌握pH 计的应用方法,学会读取和记录数据。
(4)pH试纸检测溶液的酸碱性:介绍pH试纸的原理和适用范围,通过实例指导学生如何应用pH试纸检测溶液的酸碱性。
3.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利用提供的试剂和仪器,检测不同类型的水溶液的酸碱性,并记录数据和结果。
4. 教室讨论:组织学生进行教室讨论,分享实践过程中的经验和感受,讨论如何正确应用pH试纸和pH计,以及如何根据pH值判断溶液的酸碱性。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 pH》 说课稿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 pH》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水的电离和溶液的 pH》。
接下来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是高中化学选修 4《化学反应原理》第三章第二节的内容。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化学平衡和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问题。
水的电离平衡是化学平衡理论的重要应用,溶液的 pH 则是在水的电离基础上对溶液酸碱性的定量描述,这部分内容不仅对深化学生对化学平衡理论的理解具有重要意义,也为后续学习盐类的水解平衡等知识奠定了基础。
2、教材内容的组织教材首先通过实验引出水的电离平衡,并介绍了水的离子积常数。
然后,在理解水的电离平衡的基础上,引入溶液 pH 的概念,阐述了pH 的计算方法和测定方法。
最后,通过实例分析了溶液 pH 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二、学情分析1、知识基础学生已经掌握了化学平衡的基本概念和特征,了解了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具备了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习能力高二学生的思维活跃,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还有待提高,对于一些较为抽象的概念和原理的理解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3、学习态度大部分学生学习态度端正,积极主动,但也有部分学生学习动力不足,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水的电离平衡,能写出水的电离方程式。
(2)掌握水的离子积常数的含义,能进行相关计算。
(3)理解溶液 pH 的概念,掌握 pH 的计算方法和测定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对水的电离平衡的分析,培养学生运用化学平衡的观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 pH 的计算和测定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_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
〔2〕水中
电离。
1.水的电离
[试验演示]用灵敏电流计测定纯水的导电性。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这个乘积叫做水的离子积,用 表示。
现象:灵敏电流计指针有微弱的偏转。
说明:能导电,但极微弱。
〔3〕请同学从水的电离平衡常数推导水的离子积 K。
分析缘由:纯水中导电的缘由是什么?
〔4〕想一想
第3页共5页
本文格式为 Word 版,下载可任意编辑,页眉双击删除即可。
情感目标 对学生进行对立统一及事物间互相联系与互相制约的辩证唯物主义
观点的教育。
而是其中的 ;在中性溶液中,并不是没有 和 ,而是 。使学生了解溶液 中 浓度与 浓度的关系,了解溶液酸碱性的本质。工在此基础上,教材介 绍了 的含义,将 与 联系起来,并结合图 3-7,介绍了有关 的简洁计 算。图 3-8 是对本部分内容的小结。
教法建议
溶液呈酸性
从水的电离平衡入手,把握水的离子积和溶液的 pH。
溶液呈中性
水的离子积的教学是完本钱节教学任务的关键,从纯水是弱电解质,
溶液呈碱性
只能微弱的电离出发,应用电离理论导出水的离子积常数。推导过程中应
关于溶液 pH 的教学,指出用 的数值可以表示溶液的酸碱度,但当溶
着重说明电离前后 几乎不变的缘由,并将其看做常数。然后由两个常数 液酸性很弱时,使用 不方便,常接受 的负对数表示溶液的酸碱度,这就
本文格式为 Word 版,下载可任意编辑,页眉双击删除即可。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 pH_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包括水的电离、水的离子积、水的 pH。只有认识水的电离
教学目标 学问目标 了解水的电离和水的离子积; 了解溶液的酸碱性和 pH 值的关系及有关 pH 值的简洁计算。
高中化学-高二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第一课时)教案
高中化学-高二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第一课时)教案【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内容为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水的电离及离解度2.酸和碱的定义3.溶液的pH及计算方法4.酸碱指示剂【教学目标】1.掌握水的电离及离解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了解酸和碱的定义。
3.掌握溶液的pH及计算方法。
4.了解酸碱指示剂的应用及选择原则。
【教学重点】1.水的电离及离解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溶液的pH及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1.酸碱指示剂的应用及选择原则。
【教学方法】1.讲述与举例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实验演示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2.分组互动的方式,让学生在小组内共同合作完成问题,提高探究问题的能力。
3.课后预习,精读教材,在课上针对一些疑难问题进行解答。
【教学手段】1.课件展示2.黑板板书3.实验教学【教学过程与时间安排】【Step 1】知识梳理(5分钟)回顾高一学习的物质的三态、化学键的分类及性质,为本节课的学习做铺垫。
【Step 2】引入知识(10分钟)1.通过示意图,展示水分子的电离过程,引导学生认识水的电离及离解度,并简要介绍水的电离常数和离解度的计算方法。
2.简要介绍酸和碱的定义。
【Step 3】实验探究(20分钟)实验1:“溶解度对电离”的影响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温度、离解度对电离的影响。
实验步骤及结果:将若干氢氧化钠加入纯水中,会出现明显的碱性,同时读取溶液温度,并记录离解度的值,通过实验结果,让学生感受离解度与温度的关系。
实验2:“溶液的酸碱性”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酸碱性的pH值。
实验步骤及结果:将一些常见的酸和碱的溶液放入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指示剂,通过对溶液颜色的变化,介绍酸碱指示剂的应用及选择原则。
【Step 4】概念理解(15分钟)1.通过讲解,让学生掌握pH的定义及应用,并介绍pH计算公式及计算方法。
2.通过实验结果和探究,让学生理解酸和碱的概念及定义。
教案--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新版
第二节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第二课时)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稀溶液中水的离子积。
2. 溶液酸碱性的实质。
3. 溶液酸碱性与pH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水的电离平衡分析,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分析水溶液中H+与OH-互相依存、互相制约的关系,树立矛盾的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
【教学重点】水溶液的酸碱性与水溶液中c(H+)和c(OH-)及pH的关系。
【教学方法】理论推理拓展法、自学讨论法、归纳总结法、实验探究法。
【教学模式】“问题组式”教学。
把内容划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按“教师创设问题情景------学生思考或讨论--------得出正确结果”的教学思路进行。
【学习过程】【引入】播放农夫山泉“弱碱性水”广告视频,引入本节课,探究溶液的酸碱性与pH。
【板书】二、溶液的酸碱性与pH【转折】水溶液中是否也存在水的离子积?【板书】 1. 稀溶液中水的离子积【布置活动】问题组一1. 若温度不变,往水中加入酸或碱成为稀溶液后水的电离平衡常数是否改变?2. 已知室温时稀水溶液中c(H2O)可认为与纯水相同,根据K W=K·c(H2O),则室温下稀的电解质水溶液中,水的离子积常数应该还是多少?3.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得出:(1)稀溶液中水的离子积只受哪种因素影响?(2)水的离子积与溶液的酸碱性是否有关?【师生互动】学生回答问题,教师进行评价,得出结论:稀溶液中水的离子积与纯水中的相等。
【过渡】既然稀溶液中也存在水的离子积,那我们就可以利用离子积来分析问题了。
同学们根据下列问题,总结溶液的酸碱性与c(H+)和c(OH-)的关系。
【提出问题】问题组二1. 室温时,对纯水进行下列条件的改变,运用平衡移动原理,结合离子积常数进行分析,找出变化趋势(增大或减小)【教师活动】展示课件:用Flash动画演示c(H+)和c(OH-)的关系。
2. 归纳溶液的酸碱性与c(H+)和c(OH-)相对大小的关系?溶液酸碱性的实质?【师生互动】展示课件,共同分析。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 说课稿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是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 4《化学反应原理》第三章第二节的内容。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化学平衡和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探讨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问题。
水的电离是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延伸和拓展,溶液的酸碱性则是水的电离平衡在实际中的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更加全面地理解水溶液中的离子行为,为后续学习盐类的水解等知识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包括水的电离、水的离子积常数、溶液的酸碱性与 pH 等内容。
其中,水的电离平衡是理解溶液酸碱性的关键,水的离子积常数则是定量描述水的电离程度的重要物理量,溶液的酸碱性与 pH 的关系则是将抽象的离子浓度转化为直观的数值,便于实际应用。
二、学情分析(一)知识基础学生在必修 1 中已经初步了解了溶液的酸碱性和 pH 的概念,在选修4 第一章和第二章中学习了化学平衡和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等知识,具备了一定的平衡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学习能力高二学生已经具备了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但对于抽象的理论知识理解起来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实验来帮助他们理解。
(三)学习兴趣学生对于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化学知识往往具有较高的学习兴趣,溶液的酸碱性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可以通过联系实际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水的电离平衡及其影响因素。
2、掌握水的离子积常数的表达式及意义。
3、了解溶液的酸碱性与 pH 的关系,能够进行 pH 的简单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和数据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
《选修4第三章: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山西省晋中市祁县中学范静在化学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为:1.紧密结合STS内容,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深度参与教学活动。
通过主体深度参与、同伴互助等形式进行知识建构,使“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有效融合和落实。
2.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科学探究活动,经历探究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进一步理解科学探究的意义,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3.在化学学习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二、理论依据: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人的认识并不是对外在的被动的、简单的反映,而是一种以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活动。
建构主义学习观强调,学习不是简单地让学习者占有别人的知识,学习是学习者与文本之间的交互作用,是自主的活动,学习者用自己的观点解读学习内容,进而在自己的头脑中建构出新知识。
因此,教师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创设“问题情境”,营造“平等、和谐、合作”的沟通氛围,有效利用“资源”,设计教学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创造精神,引导学生各自构建自己的知识与认识。
2.“最近发展区”理论。
“最近发展区”理论的主要观点是:在确定儿童发展水平及其教学时,必须考虑学生发展的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即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的帮助可以达到的较高水平。
两者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儿童的两种水平之间的差距是动态的,它取决于教学如何帮助儿童掌握知识并促进其内化。
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带有难度的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超越其最近发展区而达到其困难发展到的水平,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一个发展区的发展。
如果从教学内容到教学方法上都不仅考虑到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而且能够根据儿童的最近发展区给儿童提出更高的发展要求,这更有利于儿童的发展。
溶液的酸碱性教学反思
溶液的酸碱性教学反思溶液的酸碱性教学反思篇一:“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教学反思“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教学反思“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教学内容包括水的电离、水的离子积、溶液的pH。
只有理解水的电离平衡及其移动,才能从本质上认识溶液的酸碱性和pH值。
同时本讲内容的学习也为盐类的水解及电解等知识的教学奠定基础。
因此,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为后面的学习打好基础,结合我校学生实际,我把本讲内容分为三课时,第一课时内容是水的电离,第二课时内容是有关水的离子积的定量计算,第三课时内容是有关PH的计算。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第一课时——水的电离,教学重难点是“水的电离及影响水电离平衡的因素、有关KW的应用1、教学过程:Ⅰ复习醋酸的电离平衡及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
Ⅱ由水导电实验证明水是极弱电解质,提供数据定量感知弱的程度。
Ⅲ由水的电离平衡表达式推出水的离子积,定义及注意事项Ⅳ提出有利于建模的驱动型问题:①分析NaCl、盐酸、醋酸、氢氧化钠等溶液中的微粒(书写平衡体系,得出任何溶液中既存在氢离子也存在氢氧根,溶液中水的电离不可忽视)②向水中加入以上物质对水的电离平衡有何影响?溶液酸碱性如何?判断溶液酸碱性以哪个平衡体系为主?溶液酸碱性与氢离子、氢氧根离子浓度的大小关系。
总结溶液中判断酸碱性的依据③根据学生水平提问:向水中加入醋酸钠和氯化铵对水的电离平衡有何影响?溶液酸碱性如何?(定性分析酸碱对水的电离平衡的影响,为盐类水解埋下伏笔;分析酸碱性寻找主要平衡体系,为以后分析多平衡重叠的水溶液体系打下基础。
)Ⅴ推导出酸中和碱中KW,根据水的离子积进行计算酸中和碱中水电离出的氢离子的浓度(通过数据定量感受酸碱对水的电离产生抑制作用)2.教学反思:(1)本节设计承上(弱电解质的电离)启下(盐类水解);本节内容浑然一体,(不考虑水的电离,没有水的离子积就无法进行PH的计算)。
也自然的构建了水溶液体系的认识框架。
(2)本节课课堂教学设计在新课程理念上也有所体现,如运用问题探究的形式引导学生用电离理论和平衡移动原理展开讨论,使学生熟练掌握温度、酸、碱、盐、活泼金属对水的电离平衡的影响;以讨论归纳的方式巩固和加深学生对平衡移动原理的理解,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高三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值教案(精选3篇)
高三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值教案(精选3篇)第一篇:水的电离教学目标:了解水的电离过程,掌握水的电离方程式,理解pH的概念。
教学步骤:1. 导入:向学生提问,水是否是电解质?为什么?2. 介绍水的电离:通过示意图或实验现象,让学生观察到水在水中电解产生的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
3. 讲解水的电离方程式:H2O(l) ⇌ H+(aq) + OH-(aq)。
解释方程式中的符号和含义。
4. 解释电离常数Kw:Kw = [H+][OH-],指出在25℃的标准状态下,Kw的值为10^-14。
5. 练习:让学生完成一些相关的练习题,如计算[H+]和[OH-]的浓度等。
6. 讲解pH的概念:pH是以10为底的负对数,表示溶液中氢离子浓度的指数。
7. 练习:让学生计算一些溶液的pH值,通过计算给出溶液的酸性、碱性或中性。
评估方式:让学生完成练习题,或进行课堂小测验,检查学生是否掌握水的电离和pH的概念。
第二篇:酸碱溶液的pH值教学目标:理解酸碱溶液的pH值与氢离子浓度之间的关系,了解酸碱指示剂的使用。
教学步骤:1. 导入:回顾水的电离和pH的概念,提问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的pH值一般是多少?2. 引入pH计:介绍pH计的原理和使用方法,指出pH计可以直接测量溶液的酸碱度。
3. 讲解酸碱溶液的pH值与氢离子浓度之间的关系:pH = -log[H+],指出pH值越小,溶液越酸;pH值越大,溶液越碱。
4. 引入酸碱指示剂:介绍酸碱指示剂的原理和使用方法,指出通过颜色的变化可以判断溶液的酸碱性。
5. 练习:让学生计算一些酸碱溶液的pH值,或使用酸碱指示剂判断溶液的酸碱性。
6. 实验:进行酸碱指示剂实验,让学生观察指示剂颜色变化的情况。
评估方式: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表现,或进行课堂小测验,检查学生对酸碱溶液pH值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第三篇:共享电离和强弱电解质的pH值教学目标:了解共享电离和强弱电解质的概念,掌握计算弱酸、弱碱溶液的pH值的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教后反思
1.溶液的酸碱性涉及的内容较多,其中有酸、碱的电离的问题、还有盐的水解问题,学生往往抓不住问题的本质而产生混淆。
该内容是复习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
2.溶液的酸碱性尽管复杂多变,但都和水的电离有关,水的电离是溶液酸碱性的基础、母体和载体。
离开了水的电离谈溶液的酸碱性,就变成了“无水之源”。
抓住了水的电离,不管外加物质对水的电离平衡的如何影响,但水电离的氢离子一定等于氢氧根离子,这就抓住了问题的本质。
这是突破这一难点的重要策略。
3.高三的复习是再学习的过程。
不仅需要记忆,更需要理解。
复习中多问几个为什么?理解后要及时归纳、建构知识体系和运用。
知识在建构后才会变的厚重,扎实,知识在运用中才会变得鲜活,才会有生命力。
重视知识的建构和运用也是高三复习必须重视的问题。
4.高三很多问题教师讲了多遍,学生还是记不牢,用不活。
其原因是教学中过多运用了刺激——反应手段,学习传输的通道单一狭窄,学生的积极性没有调动起来。
偶尔加入一点实验,可以变换一下复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的主动性。
5.教师的教要服从服务于学生的学。
教学中学生是主角,让学生多说、多想、多做、多练,多总结。
教学不赶进度,不赶时间,不急着下结论,给答案。
教学中不仅要知道教过什么,而且要知道学生掌握了多少,还有多少没有掌握,下阶段如何补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