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第1课时教案
【优教通】高二人教版化学选修四教案设计:3-2-1《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

其次节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第1课时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课标要求1.知道水的离子积常数。
2.初步把握pH测定的方法,知道溶液pH的调控在工农业生产和科学争辩中的重要应用。
●课标解读1.了解水的电离及水的离子积常数。
2.了解溶液的酸碱性与pH的意义。
●教学地位本课时介绍了水是一种弱电解质,在确定条件下水的离子积是常数。
了解测定溶液pH的方法。
利用pH,c(H +),c(OH-)等推断水溶液的酸碱性是本章的基础。
●新课导入建议追求健康长寿是人类共同的愿望。
人们首先要拥有健康,才有可能获得财宝、地位和幸福。
健康从哪里来呢?水是生命之源,假如没有水,就不行能有生命。
风靡日本、欧美等国的活性离子水是一种高品质的饮用水。
离子水比一般水分子团直径小,渗透作用快,有利于消退体内过多的自由基,能够延缓机体年轻,且对多种疾病有预防和挂念治疗的作用。
它的诞生,在全世界掀起了一场饮水领域的革命,善待生命,从水开头。
你知道水中有哪些粒子吗?【提示】水中有H2O、H+、OH-三种微粒。
●教学流程设计课前预习支配:(1)看教材P45~46,填写【课前自主导学】中的“学问1,水的电离”,并完成【思考沟通1】;(2)看教材P46~47页,填写【课前自主导学】中的“学问2,溶液的酸碱性与pH”,并完成【思考沟通2】。
⇒步骤1:导入新课并对本课时教材地位分析。
⇒步骤2:建议对【思考沟通1、2】多提问几个同学,使80%以上的同学都能把握该内容,以利于下一步对该重点学问的探究。
⇓步骤5:在老师指导下同学自主完成【变式训练1】和【当堂双基达标】中的1、4、5三题,验证同学对探究点的理解把握状况。
⇐步骤4:老师通过【例1】和教材P45~46页的讲解研析,对“探究1”的内容进行总结。
⇐步骤3:师生互动完成“探究1,影响水电离平衡的因素及水的离子积”可利用【问题导思】的设问由浅入深的进行,建议老师除【例1】外,再变换一下命题角度,可接受【老师备课资源】,以拓展同学的思路。
2023年高三化学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教案(精选3篇)

2023年高三化学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教案(精选3篇)教案一:水的电离与溶液的pH目标:1.了解水的电离反应和溶液的pH的概念及相关知识。
2.掌握计算溶液的pH值的方法。
教学步骤:步骤一:引入通过展示一个酸性和碱性溶液,让学生观察并思考水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引导出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的概念。
步骤二:水的电离反应1.向学生介绍水的电离反应,即H2O ⇌ H+ + OH-。
2.解释水的自离平衡,即水中既有游离的H+离子又有游离的OH-离子。
3.展示水的离子平衡图,并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
步骤三:溶液的pH1.向学生介绍pH的概念和定义,即pH = -log[H+]。
2.解释pH的定义,并指导学生进行计算练习。
3.解释pH表并指导学生阅读和理解。
4.进行pH计算练习题,让学生巩固计算方法。
步骤四:巩固与评价1.组织学生回顾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2.布置相关作业。
3.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
教案二:水的电离与pH的计算目标:1.了解水的电离及其在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2.掌握计算溶液的pH值的方法。
教学步骤:步骤一:引入通过对开水和酸性溶液的观察,让学生思考和讨论其中的差异,引导出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的概念。
步骤二:水的电离反应1.向学生介绍水的电离反应,即H2O ⇌ H+ + OH-。
2.解释水的离子平衡图,并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
步骤三:溶液的pH计算1.向学生介绍pH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即pH = -log[H+]。
2.指导学生通过计算确定溶液的pH值,并进行计算练习。
3.引导学生思考pH值与酸碱性的关系。
步骤四:应用与巩固1.展示一组常见溶液的pH值,并让学生判断其是否为酸性、中性或碱性。
2.进行pH计算练习,让学生巩固计算方法。
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总结和分享学习成果。
步骤五:评价与扩展1.布置相关作业。
2.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
3.扩展讨论其他与pH相关的知识,如酸碱指示剂、酸碱滴定等。
第二节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 11 教案

第二节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第一课时)教案茌平二中【课程分析】本节内容是以水的电离为突破口,理解影响溶液酸碱性的本质因素。
通过水的离子积的导出过程,加深学生对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理解,找到溶液发生酸碱性变化的平衡点。
水的电离平衡移动及溶液的离子积的教学,可使学生理解酸碱性的本质,从而进一步使学生理解溶液的酸碱性、溶液的pH、盐类的水解以及电解食盐水等知识的基础。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电解质的有关知识,知道了电解质在水分子的作用下可以发生不同程度的电离,弱电解质存在电离平衡。
但对于水是一种极弱的电解质,并不熟悉。
另外,学生对于化学平衡常数、电离常数的知识比较熟悉,知道影响平衡常数的因素只有温度,即化学平衡常数是温度的函数,为学习水的离子积常数奠定了基础。
【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水的离子积常数的含义。
2.学会判断溶液的酸碱性。
3.了解测定溶液pH的方法,能进行pH的简单计算。
【过程与方法】通过水的电离平衡分析,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体会合作交流和讨论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水溶液中H+与OH-互相依存、互相制约的关系的分析,树立矛盾的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
【教学重点】水的离子积,溶液中c(H+) 、pH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
【教学方法】理论推理拓展法、自学讨论法、归纳总结法、实验探究法。
【教学模式】“问题组式”教学。
把内容划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按“教师创设问题情景-----学生思考或讨论-------得出正确结果”的教学思路进行。
【教学过程】[引入]农夫山泉“弱碱性水”广告视频,今天我们就来探究溶液的酸碱性。
[板书] 第二节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提出问题]水能否发生电离?[学生活动]问题组一纯水导电实验实验目的:探究纯水是否电离及电离程度的大小。
[板书]一、水的电离1.水的电离[师生互动]多媒体演示水的电离过程。
[学生活动]写出水的电离方程式。
[学生活动]思考与讨论:写出水的电离常数表达式,推导水的离子积常数。
高中化学新人教版教案-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区一等奖)

2.通过练习,是学生会使用水的离子积和PH的计算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练习,提高学生分析、综合、分类、对比、抽象、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调动不同层次的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手、脑、口并用;
1.了解水的电离、离子积常数。
2.了解溶液 pH 的定义和测定溶液 pH 的方法;能进行 pH 的简单计算。
触摸高考:
高考选项正误判断
1.『2012·江苏卷』水的离子积常数Kw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说明水的电离是放热反应( )
2.『2012·广东卷』常温下pH为2的盐酸由水电离出的c(H+)=×10-12mol/L( )
3.『2013·天津卷』25℃时,NH4Cl溶液的Kw大于100 ℃ NaCl溶液的Kw ( )
4.『2013·江苏卷』由水电离出的c(H+)=×10-14mol/L的溶液中:Ca2+、K+、Cl-、HCO3-可以大量共存( )
二、回归教材,夯实基础
一、水的电离
水是一种______的电解质,H2O+H2O⇌H3O++OH-,简写为:__________________。
3、(1)常温下,某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C(H+)=10-6mol·L-1,则此溶液有可能是()
(2)常温下,某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C(H+)=10-9mol·L-1,则此溶液有可能是()
A、HCl B、NaCl C、NaHSO4D、NH4Cl
4、下列物质溶解于水时,电离出的阴离子能使水的电离平衡向右移动的是()
高三一轮复习——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教案)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教案〕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教案〕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教案〕第一课时课程目的:1、理解水的离子积的含义2、掌握影响水电离平衡的因素 3、判断溶液酸碱性的根据 4、 pH值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一、水的电离 1、水是一种极弱的电解质,能微弱的电离: H2O+H2O H3O+ + OH –简写为 H2O H+ + OH –根据水的电离平衡,写出相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_________ c (H+)·c (OH-) c (H2O) K电离= 1L H2O的物质的量为55.6moL,即H2O的浓度为55.6moL/L ,可视为常数c (H+)·c (OH –)=K电离·c (H2O) K电离与常数c (H2O)的积叫做水的离子积常数,用KW 表示 KW =c (H+)·c (OH–) 讨论:25℃时,水电离出来的[H+]=[OH—]=10—7mol/L ,说明水的电离程度如何?水是一种极弱的电解质〔通常的电流表无法检验其中离子〕问题考虑 1、水的电离是吸热反响还是放热反响?KW与什么因素有关? 2、水的离子积为多少? 3、条件改变对水的电离平衡及Kw的影响〔1.T;2.参加酸或碱;3.参加NaHSO4〕 T升高参加少量盐酸参加少量NaOH 参加NaHSO4 c (H+) c (OH –)平衡挪动方向 KW变化情况 H2O的电离程度归纳:①电离常数是表示弱电解质电离趋势的物理量。
K值越大,电离趋势越大。
②一种弱电解质的电离常数只与温度有关,而与该弱电解质的浓度无关。
③任何溶液中由水电离的c (H+)与c (OH –)总是相等的④H2O中加酸或加碱均能抑制H2O的电离,但水的离子积不变二、溶液的酸碱性水的离子积不仅适用于纯水,也适用于酸、碱、盐稀溶液 KW =c (H+)总·c (OH –) 总=1×10-14〔常温〕问题考虑 1、水中参加酸或者碱之后溶液中c (H+)与c (OH –)是否相等?2、酸性溶液中是否存在H+,碱性溶液中是否存在OH –?3、由上表分析^p 在酸性溶液中c (H+)与c (OH –)大小:碱性溶液中c (H+)与c (OH –)大小。
高中化学《水的电离和溶液酸碱性》的教案设计

高中化学《水的电离和溶液酸碱性》的教案设计•相关推荐高中化学《水的电离和溶液酸碱性》的教案设计【考试说明要求】1. 了解水的电离和水的离子积常数;2. 了解溶液PH的定义,能进行PH的简单计算。
【基础知识梳理】一、水的电离1、水是一种电解质,其电离方程式为,水的离子积Kw=Kw只随温度变化而不随浓度变化,水的电离是热过程,25℃时,Kw=2、影响水的电离平衡的因素⑴温度⑵酸、碱⑶易水解的盐【思考】分析下列条件的改变对水的电离平衡的影响:项目条件平衡移动方向 C(H+)变化 C(OH-)变化 C(H+)与C(OH-)大小比较 Kw 溶液酸碱性升温加入少量H2SO4加入少量NaOH加入少量Na2CO3加入少量FeCl3【例1】纯水在25℃和80℃时的H+浓度,前后两个量的大小关系为( )A. 大于B. 等于C. 小于D. 不能确定二、溶液的酸碱性和pH1、溶液的酸碱性取决于溶液中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相对大小。
酸性溶液:C(H+)_____C(OH-),中性溶液:C(H+)__ _C(OH-),碱性溶液:C(H+)_ _C(OH-)2.(1)pH=_______________,pH大小反映了溶液中__________浓度大小,即反映溶液的_______性强弱。
(2)25℃时,酸性溶液:pH_____,中性溶液:pH_____,碱性溶液:pH_____。
(3)同种溶质的稀溶液:c(酸)越大,酸性越_____,pH越_____;c(碱)越大,碱性越_____,pH越_____。
(4)相同pH的酸(或碱),若酸(或碱)越弱,其物质的量浓度越____。
【思考】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误打×)⑴pH=0的溶液中C(H+)=0 ( )⑵pH相同盐酸和硫酸分别中和一定量氢氧化钠溶液,消耗两种酸体积比为2∶1 ()⑶pH相同的氨水和NaOH溶液中和等量的盐酸时,消耗两种碱体积比为1∶1 ( )⑷pH=5的盐酸10mL加水稀释至1000mL后pH=7 ( )⑸100℃时纯水的pH=6,则100℃时纯水显酸性 ( )⑹pH=4.3的硫酸和pH=9.7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近似相等 ( )3.pH的计算①已知酸碱浓度求pH ②稀释计算③混合计算【例2】⑴求pH=4的盐酸与水等体积混合后溶液的pH⑵求pH=12的.Ba(OH)2溶液与水以体积比2∶3混合后溶液的pH⑶常温下,重水离子积常数为 1.6×10-15,则0.001mol/LNaOD重水溶液1mL加重水稀释至10L后溶液的pD⑷求pH=4、pH=6的两种强酸溶液混合后溶液的pH=5时的体积比⑸求pH=8的强碱溶液100mL和pH=9的强碱溶液300mL混合后溶液的pH⑹求0.1mol/LHCl 800mL和0.1mol/LNaOH200mL混合后溶液的pH⑺等体积的pH=4的盐酸与醋酸加水稀释到pH=5,加水体积:前者_______后者。
水的电离和溶液酸碱性教案

水的电离和溶液酸碱性
第一课时教案
黄州区第一中学陈友启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水的电离、水的电离平衡。
(2)了解水的离子积。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水的离子积的相关资料自学和数据查询,提高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
(2)通过水的电离平衡分析,提高运用电离平衡基本规律分析问题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水的离子积等内容的教学,对学生进行矛盾的对立统一、事物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制约等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二、重点:水的离子积。
难点:水的离子积。
三、教学方法:推理法、分组实验探究法、多媒体教学、学案导学。
四、教学过程:
五、教学反思:
这课时的设计采用了课前下发学案,学生通过预习本节内容,找出自己迷惑的地方。
课堂上师生主要解决重点、难点、疑点、探究点以及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易混点等,并进行当堂练习,课后进行延伸拓展。
本节课采取的是层层推进的教学模式。
先通过复习回顾电离导出水的电离从面得出水的离子积的公式,再从定性的角度分析水的离子积和水电离的影响因素,最后从定量的角度加强Kw的应用。
本节点重点和难点是水的离子积的理解和应用,特别是对Kw从纯水中延伸到稀酸碱溶液中求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或氢氧根,很多学生不能理解,这就需要先通过一个选择题过渡分析计算的原则,再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溶液中水电离的计算。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第一课时)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第一课时)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是化学中十分重要的基础概念。
本文将在“接地气”的写作风格下,对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进行科普,增加一些语气词和情绪词,让化学学习更加生动有趣!
一、水的电离
水是一种极其重要的物质,它的化学性质对许多化学反应和地球环境有着重要影响。
水分子在互相碰撞时,会有一些分子间的反应,使其中一部分水分子转化为氢离子(H+)和氢氧根离子(OH-),此过程即称为水的电离。
水的电离反应可以表示为:H2O = H+ + OH-,其中H+离子称为酸性离子,OH-离子称为碱性离子。
二、酸碱中和
酸和碱是化学中重要的概念。
当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混合时,会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的溶液称为酸碱中和溶液。
如何确定溶液的酸碱性呢?这时就需要用到溶液的pH值。
pH值是刻画溶液酸碱性质的重要参数,它表示溶液中氢离子浓度的负对数,即pH = -log[H+]。
当溶液中[H+]浓度为1×10^-7mol/L时,它的pH为7,称为中性溶液。
当溶液中[H+]浓度高于1×10^-7mol/L时,pH小于7,称为酸性溶
液,如橙汁;当[H+]浓度低于1×10^-7mol/L时,pH大于7,称为碱性
溶液,如肥皂水。
三、结论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一直是化学学习中不可或缺的基础知识。
通
过本文的科普,我们可以了解到水的电离反应和酸碱中和的基本概念,并学会了如何确定溶液的酸碱性质。
相信我们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将
更加轻松深入地了解更多化学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一) 授课班级
课时 1
教学目的知识与
技能
1、知道水的离子积常数,
过程与
方法
1、通过水的电离平衡分析,提高运用电离平衡基本规律分
析问题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水的离子积的计算,提高有关的计算能力,加深对
水的电离平衡的认识
情感态度
价值观
1、通过水的电离平衡过程中H+、OH-关系的分析,理解
矛盾的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2、由水的电离体会自然界统一的和谐美以及“此消彼长”的
动态美。
重点水的离子积。
难点水的离子积。
知识结构与板书设计第二节水的电离和溶液酸碱性
一、水的电离
1、H2O + H2O H3O++ OH- 简写:H2O H++ OH-
2、H2O的电离常数K电离==
O)
C(H
)
C(OH
)
C(H
2
-
•
+
3、水的离子积(ion-product contstant for water ):
25℃K W= c(H+)· c(OH-)= = 1.0×10-14。
4、影响因素:温度越高,Kw越大,水的电离度越大。
对于中性水,尽管Kw,电离度增大,但仍是中性水,5、K W不仅适用于纯水,还适用于酸性或碱性的稀溶液,不管是哪种溶
液均有:C(H+)H2O == C(OH―)H2O K W== C(H+)溶液·C(OH―)溶液
二、溶液的酸碱性与pH
1、溶液的酸碱性
稀溶液中25℃:Kw = c(H+)·c(OH-)=1×10-14
常温下:
中性溶液:c(H+)=c(OH-)=1×10-7mol/L
酸性溶液:c(H+)> c(OH-), c(H+)>1×10-7mol/L
碱性溶液:c(H+)< c(OH-), c(H+)<1×10-7mol/L c(OH-)>1×10-7mol/L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内容教学方法、手段、师生活动
[实验导课]用灵敏电流计测定纯水的导电性。
现象:灵敏电流计指针有微弱的偏转。
说明:能导电,但极微弱。
分析原因:纯水中导电的原因是什么?
结论:水分子能够发生电离,水分子发生电离后产生的离子分别是H3O+和OH―,发生电离的水分子所占比例很小。
水是一种极弱电解质,存在有电离平衡:
[板书] 第二节水的电离和溶液酸碱性
一、水的电离
[讲]水是极弱的电解质,发生微弱的(自偶)电离。
[投影]水分子电离示意图:
实验测定:25℃c(H+)= c(OH-)=1×10-7mol/L
100℃c(H+)= c(OH-)= 1×10-6mol/L
[板书] 1、H2O + H2O H3O++ OH-
简写:H2O H++ OH-
[讲]与化学平衡一样,当电离达到平衡时,电离产物H+和OH―浓度之积与未电离的H2O的浓度之比也是一个常数。
[板书]2、H2O的电离常数K电离==
O)
C(H )
C(OH
)
C(H
2-
•
+
[讲]在25℃时,实验测得1L纯水(即550.6 mol)只有1×10-7mol H2O
电离,因此纯水中c(H+)=c(OH-)=1×10-7mol/L。
电离前后,H2O的物质的量几乎不变,c(H2O)可以看做是个常数,实验测定:25℃c(H+)= c(OH-)=1×10-7mol/L
[讲]因为水的电离极其微弱,在室温下电离前后n(H2O)几乎不变,因此,C(H2O)可视为常数,则C(H+)·C(OH―)==K电离·C(H2O)。
常数K
电离
与常数C(H2O)的积作为一新的常数,叫做水的离子积常数,简称水的离子积常数,简称水的离子积,记作K W,即K W= c (H+)· c(OH-)
[板书] 3、水的离子积(ion-product contstant for water ):
25℃K W= c(H+)· c(OH-)= = 1.0×10-14。
[投影]表3-2 总结水的电离的影响因素。
[板书]4、影响因素:温度越高,Kw越大,水的电离度越大。
对于中性水,尽管Kw,电离度增大,但仍是中性水,
[投影]知识拓展---影响水电离平衡的因素
1、温度:
水的电离是吸热过程,升高温度,水的电离平衡右移,电离程度增大,C(H+)和C(OH―)同时增大,K W增大,但由于C(H+)和C(OH―)始终保持相等,故仍呈中性。
2、酸、碱
向纯水中加入酸或碱,由于酸(碱)电离产生的H+(OH―),使溶液中的C(H+)或C(OH―)增大,使水的电离平衡左移,水的电离程度减小。
3、含有弱酸根离子或弱碱阳离子的盐
[讲]碱溶液中:H2O H++ OH-NaOH == Na++ OH-,c (OH-)升高,c(H+)下降,水的电离程度降低。
酸溶液中:H2O H++ OH-HCl == H++ Cl-,c(H+)升高,c(OH -)下降,水的电离程度降低。
实验证明:在稀溶液中:Kw = c(H+)·c(OH-)25℃ Kw=1×10-14
[板书]稀溶液中25℃:Kw = c(H+)·c(OH-)=1×10-14
常温下:
中性溶液:c(H+)=c(OH-)=1×10-7mol/L
酸性溶液:c(H+)> c(OH-), c(H+)>1×10-7mol/L
碱性溶液:c(H+)< c(OH-), c(H+)<1×10-7mol/L c(OH-)>1×10-7mol/L
[小结]最后,我们需要格外注意的是,酸的强弱是以电解质的电离来区分的:强电解质即能完全电离的酸是强酸,弱电解质即只有部分电离的酸是弱酸。
溶液的酸性则决定于溶液中C(H+)。
C(H +)越大,溶液的酸性越强;C(H+)越小,溶液的酸性越弱。
强酸溶液的酸性不一定比弱酸溶液的酸性强;酸性强的溶液不一定是强酸溶液;酸性相同的溶液,弱酸浓度大、中和能力强;中和能力相同的酸,提供H+的物质的量相同,但强酸溶液的酸性强。
[随堂练习]
1、如果25℃时,K W==1*10-14,100℃ K W=1*10-12。
这说明( AC )
A、100℃水的电离常数较大
B、前者的C(H+)较后者大
C、水的电离过程是一个吸热过程
D、K W和K无直接关系
2、已知NaHSO4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为:NaHSO4==Na++H+
+SO42―。
某温度下,向pH==6的蒸馏水中加入NaHSO4晶体,保持温度不变,测得溶液的pH为2。
下列对该溶液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