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血四项培训课件
凝血四项操作规程(共4张PPT)
血浆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
(APTT)
• 方法原理:用部分凝血活酶代替血小板膜磷脂,为凝 缩方短法, :见冯于克先劳天斯性法因、子光学5增法多和、磁口珠服法避及孕P药T衍和生血法栓{形PT成完性成疾时病,。全部纤维蛋白原转变成纤维蛋白,纤维蛋白产生的浊度与纤维蛋白含量成正比
。血浆凝血酶时间测定(TT)
维生素K缺乏症、严重肝脏疾病及血中抗凝物质增加; 减用少激为 活先剂天激性活纤12维、蛋11白凝原血含因量子低。下。
血方浆法纤 :维冯蛋克白劳原斯测法定、(光学FIB法)和磁珠法及PT衍生法{PT完成时,全部纤维蛋白原转变成纤维蛋白,纤维蛋白产生的浊度与纤维蛋白含量成正比
浆浊度、粘稠度增加直至凝固。 。待检血浆中加入足量的激活剂、部分凝血活酶悬液和钙离子用来启动内源凝血系统来形成纤维蛋白,使血浆浊度、粘稠度增加直至凝固。
减血少浆为 凝先血天酶性时纤间维测蛋定白(原TT含)量低下。
• 临床意义:延长,见于内源凝血系统因子(12、11、 待减检少血 为浆先中天加性入纤足维量蛋的白激原活含剂量、低部下分。凝血活酶悬液和钙离子用来启动内源凝血系统来形成纤维蛋白,使血浆浊度、粘稠度增加直至凝固。
。减少为先天性纤维蛋白原含量低下。
钙离子用来启动内源凝血系统来形成纤维蛋白,使血 缩(短AP,TT见是于监先测天肝性素因治子疗5增剂多量、的口首服选避指孕标药)和血栓形成性疾病。
方法原理:将在稀凝释血的酶血作浆用加下入,足待量检的血凝浆血中酶纤使维纤蛋维白蛋原白转原变转成变纤成维纤蛋维白蛋,白使,血测浆定浊其度凝及固粘时稠间度,增凝加血 直时至间凝的固长。短与血中纤维蛋白原含量成反比
缩短,见于先天性因子5增多、口服避孕药和血栓形成 方,法利原 用理浊:度将的稀变释化的测血得浆纤加维入蛋足白量原的含凝量血(酶散使射纤比维浊蛋法白和原透转射变比成浊纤法维,蛋原白理,为测将定测其得凝的固浊时度间变,化凝与血 校时准间血的浆长浊短度与的血变中化纤比维较蛋而白得原到含其量含成量反)比}
凝血四项精品PPT课件
同的实验室,用不同的ISI试剂检测,PT值 结果差异很大,但测的INR值相同,这样, 使测得结果具有可比性。目前国际上强调 用INR来监测口服抗凝剂的用量,是一种较 好的表达方式。
7
凝血酶原时间是监测口服抗凝剂的常用指 标,在ISI介于2.2-2.6时,凝血酶原时间比值 在1.5-2.0 INR在3.0-4.5用药为合理和安全. 世界卫生组织(WHO)规定应用口服抗凝 剂时INR的允许范围如下:非髋部外科手 术前 1.5—2.5; 髋部外科手术前 2.0—3.0 ; 深静脉血栓形成 2.0—3.0 ;治疗肺梗塞 2.0—4.0 ;预防动脉血栓形成 3.0—4.0 ; 人工瓣膜手术 3.0—4.0
凝血四项临床意义
1
一 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
正常参考值:12-16秒。
临床应用:凝血酶原时间是检查外源性凝 血因子的一种过筛试验,是用来证实先天 性或获得性纤维蛋白原、 凝血酶原、和凝 血因子Ⅴ、Ⅶ、Ⅹ的缺陷或抑制物的存在, 同时用于监测口服抗凝剂的用量,是监测 口服抗凝剂的首选指标。还可作为肝脏合 成蛋白质功能的检测。据报道,在口服抗 凝剂的过程中,维持PT在正常对照的1-2倍 最为适宜。
17
增加:纤维蛋白原是一种急性时相蛋白,其 增加往往是机体的一种非特异反应,常见于 下列疾病:
①机体感染;毒血症、肺炎、轻度肝炎、 胆囊炎及长期局部炎症
②无菌性炎症:糖尿病、肾病综合症、尿 毒症、风湿热、恶性肿瘤、风湿关节炎
18
③糖尿病酸中毒 ④心血管疾病:动脉硬化症、脑血栓、血
栓静脉炎、心肌梗塞、放射治疗 ⑤妇女经期、妊趁晚期、妊高症及剧烈运
11
③血循环中有抗凝药物存在:如抗凝因子 Ⅷ或因子Ⅸ抗体等;
凝血四项解读PPT课件
2、外源性凝血途径:来自血液之外的组织因子暴 露于血液而启动。
凝血的过程
凝血因子按一定顺序相继激活生成凝血酶,最终使 纤维蛋白原变为纤维蛋白
凝血四项:
1、凝血酶原时间(PT) 2、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3、凝血酶时间(TT) 4、纤维蛋白原(FIB)
管血栓而消耗大量凝血因子
d、新生儿自然出血症、先天性凝血酶原缺
乏抗凝治疗。
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
二、缩短见于:
a、血液呈高凝状态时、为弥散性血管内凝
血早期。
b、血栓性疾病
凝血酶时间(TT)
简介:是指在血浆中加入标准化的凝血酶后血液凝 固的时间。在共同凝血途径中,所生成的凝血酶使 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可用凝血酶时间(TT) 来反映。由于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能 使TT延长,故也有人将TT作为纤溶系统的筛选试验。
疾病状态
预防静脉血栓形成;治 疗静脉血栓形成;治疗 肺栓塞;预防体循环栓 塞;生物瓣换瓣;急性 心肌梗死(预防体循环 栓塞);瓣膜病房颤
机械瓣换瓣(高危); 急性心肌梗死(预防心 肌梗死复发);某些血 栓病人和抗磷脂抗体综 合征
主动脉双叶机械性瓣膜
INR INR 2.0-3.0
INR 2.5-3.5 INR 2.0-3.0
情况。
血栓性疾病:心肌梗死、不稳定性心绞痛、脑血管病变、
糖尿病伴血管病变、肺梗死、深静脉血栓形成。
关于APTT的评价:
(1)因APTT对肝素的敏感性高,目前已广泛用于 普通肝素的抗凝治疗监测中(倍为宜),但对于低 分子肝素的监测,APTT不敏感。
凝血四项解读护理课件
Fbg升高或降低的护理处理
要点一
总结词
要点二
详细描述
Fbg是纤维蛋白原,其升高或降低可能提示凝血系统异常 或纤溶系统异常。
对于Fbg升高,应警惕血栓形成的风险,加强监测,并采 取预防措施,如适当运动和调整饮食。对于Fbg降低,应 观察患者是否有出血症状,如皮肤瘀斑、牙龈出血等,并 注意避免创伤和手术。同时,补充相关凝血因子,如纤维 蛋白原酶等,以促进凝血。
凝血四项解读护理课 件
目 录
• 凝血四项检查介绍 • 凝血四项检查的指标解读 • 凝血四项检查的护理注意事项 • 凝血四项检查异常的护理处理 • 凝血四项检查的护理案例分享
01
凝血四项检查介绍
凝血四项检查的定义
凝血四项检查是指通过实验室检测,对血液凝固机制中的四个关键指标进行评估 ,以了解患者的凝血功能状况。
详细描述
Fbg增高常见于急性感染、损伤、恶性肿瘤等;Fbg减低则常 见于DIC、消耗性凝血障碍等。
TT(凝血酶时间)解读
总结词
凝血酶时间是反映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的时间,正常值约为10-16秒。
详细描述
TT延长常见于DIC、肝素增多等;TT缩短则常见于高凝状态、血栓性疾病等。
03
凝血四项检查的护理注意事项
采血前的护理准备
01
02
03
评估患者情况
了解患者的病情、用药情 况、家族史等,评估采血 风险。
告知患者注意事项
向患者说明凝血四项检查 的必要性和注意事项,消 除患者的紧张情绪。
准备采血器材
确保采血器材的清洁、干 燥、无菌,准备好足够的 采血管和采血针。
采血过程中的护理要点
选择合适的采血部位
一般选择肘静脉或股静脉,确 保血管明显、充盈良好。
《凝血基础知识》课件
通过生动的图片和简洁明了的文字,本课程将带你了解凝血的基本知识,包 括凝血机制、凝血因子、血管收缩和血小板聚集等。
凝血机制简介
了解凝血机制的基本原理,包括血管损伤引发的血小板激活和凝血因子级联反应。
凝血因子与凝血酶的作用
1
凝血因子
探索凝血因子的功能和作用,如血小板聚集因子、凝血酶和纤维蛋白原等。
2
凝血酶
深入研究凝血酶生成的过程以及其在凝血过程中起到的关键作用。
3
血小板聚集
了解血小板聚集的机制和调控,以及与凝血因子相互作用的重要性。
血管收缩与血小板聚集
血管收缩
解释血管收缩的意义以及血管收 缩如何促进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 成。
血小板聚集
探索血小板聚集的过程和机制, 以及血小板如何与血栓形成密切 相关。
凝血功能检查与凝血疾病诊断
凝血功能检查
了解常见的凝血功能检查方法和其在诊断凝血疾病中的应用。
凝血疾病诊断
介绍常见的凝血疾病及其临床表现,以及凝血功能检查在诊断中的重要性。
治疗与预防
讨论凝血疾病的治疗和预防策略,以及重要的临床考虑因素。
总结与提问环节
总结课程内容并为学员提供提问的机会,以促进知识的巩固和更深入的讨论。
血栓形成
深入研究血栓形成的原理和影响 因素,以及其在凝血过程中的重 要作用。
凝血酶活化与晚期凝血事件
凝血酶活化
揭示凝血酶的活化过程和凝血酶在晚期凝血事件中的关 键作用。
晚期凝血事件
讨论晚期凝血事件的发生原因和其在血栓形成中的重要 性。
溶解血凝块的机制
详细介绍纤维蛋白降解和纤溶酶原激活的过程,以及如何通过溶解血凝块来 维持血流畅通。
凝血四项PPT课件
.
9
4. 凝血酶时间(TT)
TT:主要反映纤维蛋白原转为纤维蛋白的时间。 降低:无临床意义。
.
10
4. 凝血酶时间(TT)
增高:血浆纤维蛋白原减低或结构异常 见于纤溶亢进期,低纤维蛋白原血症,临床应用肝素,或在肝 病、肾病及系统性红斑狼疮时的肝素样抗凝物质增多;
肝素作用:
.
11
谢谢您的观赏
பைடு நூலகம்
.
12
凝血酶原时间(PT)主要反映外源性凝血是否正
常。
原理: 是在抗凝血中,加入足够量的组织凝血活酶(组织因
子,TF)和适量的钙离子,满足外源性凝血条件,从加入
钙离子到血浆凝固所需的时间即为PT
PT是反映肝脏合成功能、储备功能、病变严重程度及预后
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 .
6
2. 凝血酶原时间(PT)
PT延长:
.
4
1.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APPT :测定值较正常对照延长超过10s以上,才有病理意义。
增高:最常见疾病为血友病,还见于血浆因子Ⅷ、因子Ⅸ
和因子XI水平减低:如血友病A、血友病B及因子XI缺乏症。
降低:见于高凝状态:促凝物质进入血液及凝血因子的活性增高等。
.
5
2. 凝血酶原时间(PT)
1. 先天性凝血因子缺乏:如凝血酶原(因子Ⅱ)、因子Ⅴ、因子 Ⅶ、因子Ⅹ及纤维蛋白原缺乏。
2. 获得性凝血因子缺乏:如继发性/原发性纤维蛋白溶解功能亢进、 严重肝病等;
3. 使用肝素:血循环中存在凝血酶原、因子Ⅴ、因子Ⅶ、因子Ⅹ 及纤维蛋白原的抗体,可以造成凝血酶原时间延长。
PT缩短:
妇女口服避孕药、血栓栓塞性疾病及高凝状态等。
凝集试验(四项)PPT课件
注意事项
❖ 玻片应洁净、干燥、中性,以防止和减少非 特异性凝集。
❖ 室温低于10℃时,易出现冷凝集而造成假阳 性结果。
间接凝集试验
❖ 将可溶性抗原(或抗体)吸附于一种与免疫无关的、适当的 大小的载体微粒表面,再与相应抗体(或可溶性抗原)在适 宜条件下相互作用,经一定时间出现肉眼可见的凝集现象, 这种方法称为间接凝集试验,又称被动凝集试验。
❖ 如将抗原包被于载体微粒表面以检测抗体,称为(正向)间 接凝集试验;
❖ 如将抗体吸附于载体微粒表面以检测抗原,则称为反向间接 凝集试验。
❖ 实验室常用的载体有红细胞、胶乳颗粒、活性碳、SPA菌体 等,其中以红细胞为载体的间接凝集试验称为间接血凝试验, 以胶乳为载体的间接凝集试验称为间接胶乳凝集试验。
❖ 间接凝集反应 正向间接凝集试验--测RF 反向间接凝集试验--测HBsAg 间接凝集抑制试验--测HCG 协同凝集反应
直接凝集试验--测ABO血型
原理(玻片法)
❖ 天然的颗粒性抗原(如红细胞,白细胞,细 菌等)与相应抗体在适宜条件下反应,出现 肉眼可见的凝集物,称为直接凝集反应。玻 片法属于定性试验。
间接凝集抑制试验—测HCG
步骤
❖ 将阳性尿、阴性尿(用生理盐水代替)、待检尿液 分别滴一滴在玻片上
❖ 然后分别滴一滴诊断血清(用HCG免疫动物得到的 抗血清),分别用牙签搅匀,手持玻片,前后旋转 摇动1min
❖ 在上述三滴上各加一滴胶乳抗原,用牙签混匀,在 轻摇2~3min,观察结果。
写在最后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凝血四项原理及临床意义ppt
凝血四项与血小板计数
血小板计数是评估止血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血小板在止血 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通过粘附、聚集和释放反应等机制发 挥作用。凝血四项中的部分指标可以间接反映血小板的功能 状态。
凝血四项检测的局限性
特异性不足
凝血四项检测只能反映凝血系统 的部分功能,不能全面反映凝血 系统的整体情况,因此对于某些
特殊疾病可能存在局限性。
影响因素多
凝血四项检测结果受到多种因素 的影响,如年龄、性别、遗传因 素等,因此对于个体差异较大的
患者可能存在局限性。
需要综合判断
凝血四项检测结果应结合临床情 况和其他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 合判断,以得出准确的诊断和治
凝血四项中的PT和APTT可以用于计算INR。 INR的升高表示血液凝固需要更长的时间,这 可能表明存在凝血因子缺乏或抑制物存在。 INR的监测对于接受抗凝治疗的患者尤为重要 ,可以帮助医生调整治疗方案,确保患者安全 有效地接受治疗。
05
凝血四项的注意事项
凝血四项检测前的准备
01
02
03
04
饮食
血小板计数减少时,凝血四项指标可能出现异常。例如,血 小板减少症患者的APTT可能延长,这可能与血小板功能异常 有关。此时,联合检测凝血四项和血小板计数,可以更全面 地了解患者的止血状态,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凝血四项与INR(国际标准化比值)
INR是凝血活酶所测得的参比血浆与 正常血浆的PT比值和所用试剂标出的 ISI比值计算出的比值。INR可以反映 机体的凝血功能状态,常用于监测抗 凝治疗的效果。
凝血4项的临床应用ppt课件
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异常的缘由〔2〕
2. PT缩短缘由: DIC早期呈高凝形状。 血栓栓塞性疾病和其他血栓前形状(凝血因子
和血小板活性增高及血管损伤等)。 口服避孕药,主要为雌激素类避孕药,可加
强某些凝血因子的活性,同时抑制某些抗 凝因子的活性,导致高凝形状。 先天性凝血因子V增多。
;
PT在口服抗凝剂监测中的运用
溶栓治疗过程中,由于继续运用溶 栓剂使机体处于高纤溶形状,故Fbg较 治疗前明显下降,普通降至1.2—1.5g /L。于治疗开场数小时后,血浆 Fbg<1.0g/L,提示能够会发生出血, 此时可根据病情调整溶栓剂用量或适当 补充纤维蛋白原。
;
小结〔1〕
凝血4项在临床上主要用于协助诊断和监测溶栓和抗凝治疗。 1. 在诊断上: PT主要用于判别外源性凝血途径有无异常。 APTT主要用于判别内源性凝血途径能否存在异常, TT实践上就是检测凝血的冲刺阶段,即凝血酶引发纤维蛋白
不稳定型心绞痛、脑血管病变、糖尿病伴血管病变、肺梗死、深 静脉血栓构成时,促凝物质进入血液及凝血因子的活性增高; ③血小板增多症; ④抽血不顺利使血液中混人大量组织液时,凝血激活。
;
APTT检测的临床运用
是监测肝素用量的首选目的。运用肝素的第1~2 天内,应每4—6小时监测1次,以后酌情决议每天的监 测次数。静脉注射或皮下绐药时,采血时间应选择在 二次用药的中点,或下一次药之前;假设静脉继续滴 注,那么无时间限制。肝素用于静脉血栓构成时, APTT测定值为同时测定正常对照值的1.5倍即可。肝素 用于治疗的平安有效范围是正常对照的1.5—2.5倍 (APTT与血浆肝素浓度有中度相关性,此时血浆肝素浓 度为0.2-0.5U/ml)。APTT在肝素浓度为0.1—1.0U/ ml的范围内敏感度较好,当肝素浓度超越1.0U/ml时 (如体外循环等情况下运用大剂量肝素时),将超越 APTT的监测范围,这时应运用活化的凝血时间(ACT) 来进展监测。
凝血四项的简单解读 PPT
妊娠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恶性肿瘤
蛋白合成增多:结缔组织病、多发性骨髓瘤等
反映性增多:急性感染、急性肾炎、烧伤、休克、大
手术后
二、减少见于:
先天性纤维蛋白原异常、DIC、严重肝脏疾病
D-二聚体测定
D-二聚体是交联纤维蛋白的特异性降解产物,只 有在血栓形成后才会在血浆中增高,所以它是诊断 血栓形成的重要分子标志物。
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
一、延长见于:(容易出血)(超过正常对照3秒)
a、广泛而严重的肝脏实质性损伤,主要
由于凝血酶原及有关各凝血因子生成障碍。
b、维生素K不足,合成II、VII、IX、X因
子均需维生素K。当维生素K不足时生成减少而致
凝血酶原时间延长。亦见于阻塞性黄疸。
c、DIC(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因广泛微
逐项解读:
1、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
PT是血检前状态、DIC及肝病诊断的重要指标, 作为外源性凝血系统的过筛试验,也是临床口服抗 凝治疗剂量控制的重要手段
ACCP(美国胸科医师协会)推荐的
INR(国际标准化比值)目标值:
(为国际标准化比率的缩写。用凝血活酶所测得的参与血浆与正常血浆的
PT比值和所用试剂标出的ISI值计算出INR,使不同的凝血活酶试剂测得 的结果具有可比性。INR的值越高,血液凝固所需的时间越长。健康成年 人,INR值大约1.0。有静脉血栓的患者的INR值一般应保持在2.0-3.0之 间。)
INR目标值 目标值2.5
目标值3.0 目标值2.5
口服抗凝剂的患者必须使用INR,作为PT结果的报 告形式,并用以作为抗凝治疗监护的指标。
口服抗凝药的监护:临床上当NIR(0.82-1.15) 为2-4时为抗凝治疗的合适范围,当INR>4.5时如 纤维蛋白水平和血小板数仍正常,则提示抗凝过度, 应减少或停止用药。 INR>4.5时同时伴有纤维蛋 白原和血小板数减低,则可能是DIC或肝病等所致, 也应减少或停止口服抗凝剂。
有关凝血(已看较好)课件
获得性凝血障碍
获得性凝血障碍是由于后天因素引起的凝血功能障碍,通 常在成年后发病。
获得性凝血障碍包括肝脏疾病、维生素K缺乏症、药物影 响等。这些疾病或因素会影响凝血因子的合成或功能,导 致凝血障碍。患者可能会出现出血、瘀斑、紫癜等症状, 严重时可发生内脏出血或颅内出血。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是一种危重疾病,由于多 种原因导致凝血系统过度激活,造成全身性 出血和多器官功能障碍。
定期进行凝血检测
定期检测凝血功能
了解凝血指标是否正常,及早发现凝血异常。
关注家族史
家族中有凝血异常病史的人更应关注凝血检测,以便早期发现和治疗。
感谢观看
THANKS
THE FIRST LESSON OF THE SCHOOL YEAR
01
凝血治疗
药物治疗
抗凝药物
用于预防血栓形成,降低血液凝固的风险。常见的抗凝药物有华 法林、肝素等。
止血药物
用于加速血液凝固,控制出血。常见的止血药物有维生素K、凝血 酶原复合物等。
其他药物
如免疫抑制剂、抗炎药等,可能影响凝血功能,需谨慎使用。
手术治疗
外科手术
对于严重的外伤或手术过程中出现的出血,需要进行外科手术止血。
凝血过程
通常是由损伤部位的血小板首先发 挥作用,随后通过一系列反应,最 终使血液从液态转变为凝固态。
凝血机制
当身体受到损伤时,血液中的血小 板会迅速到达受损部位并发挥作用 ,同时血液中的其他成分也会参与 凝血过程。
凝血的过程
01
02
03
凝血第一步
损伤部位血小板迅速到达 并发挥作用,释放出血小 板因子,启动凝血级联反 应。
凝血酶的产生
凝血四项操作规程.精选ppt
疾病及血中抗凝物质增加;
因子。待检血浆中参加足量的激活剂、局部凝血 〔APTT是监测肝素治疗剂量的首选指标〕
方法:冯克劳斯法、光学法和磁珠法及PT衍生法{PT完成时,全部纤维蛋白原转变成纤维蛋白,纤维蛋白产生的浊度与纤维蛋白含量
活酶悬液和钙离子用来启动内源凝血系统来形成 成正比,利用浊度的变化测得纤维蛋白原含量〔散射比浊法和透射比浊法,原理为将测得的浊度变化与校准血浆浊度的变化比较而得
• 临床意义:增加为机体的一种非特异性反响;减 少为先天性纤维蛋白原含量低下。
血浆活化局部凝血活酶时间测定
〔APTT〕
• 方法原理:用局部凝血活酶代替血小板膜磷脂, 为凝血提供催化外表。用激活剂激活12、11凝血 临床意义:延长,见于内源凝血系统因子〔12、11、10、9、8、5、2、1〕先天性减少、缺乏,纤溶亢进、维生素K缺乏症、严重肝脏
凝血四项操作规程
血浆纤维蛋白原测定〔FIB〕
• 方法原理:将稀释的血浆参加足量的凝血酶使纤 维蛋白原转变成纤维蛋白,测定其凝固时间,凝 血时间的长短与血中纤维蛋白原含量成反比。
• 方法:冯克劳斯法、光学法和磁珠法及PT衍生法 {PT完成时,全部纤维蛋白原转变成纤维蛋白,纤 维蛋白产生的浊度与纤维蛋白含量成正比,利用 浊度的变化测得纤维蛋白原含量〔散射比浊法和 透射比浊法,原理为将测得的浊度变化与校准血 浆浊度的变化比较而得到其含量〕}
疾病及血中抗中凝物抗质增凝加; 物质增加;缩短,见于先天性因子5增多、 口服避孕药和血栓形成性疾病。〔APTT是监测肝 素治疗剂量的首选指标〕
血浆凝血酶时间测定〔TT〕
• 方法原理:在凝血酶作用下,待检血浆中 纤维蛋白原转变成纤维蛋白,使血浆浊度 及粘稠度增加直至凝固。
• 临床意义:延长,见于肝素增多或者类肝 素抗凝物质存在、纤维蛋白原产物增多及 弥散性维蛋白原血症。
《凝血讲义》课件
血管收缩
当身体受到损伤时,血 管会迅速收缩,减少血
液流失。
血小板活化
血小板会迅速到达受损 部位并发挥作用,促使 血液从液态转变为凝固
态。
凝血因子激活
一系列的凝血因子在受 损部位被激活,参与凝
血反应。
纤维蛋白形成
最终形成纤维蛋白网络 ,使血液转变为凝固态 ,止血并形成血凝块。
02
凝血因子
凝血因子的种类
《凝血讲义》ppt课件
目录
• 凝血概述 • 凝血因子 • 凝血障碍 • 抗凝治疗 • 临床应用
01
凝血概述
凝血的定义
01
02
03
凝血
指血液由流动的液体状态 变成不能流动的凝胶状态 的过程,是生理性止血的 重要环节。
凝血过程
血液从流动的液体状态转 变为凝固态的过程,涉及 到一系列的生物化学反应 。
抗凝治疗的注意事项
总结词
抗凝治疗需要注意监测凝血指标、预防出血并发症、避免与影响抗凝效果的药物同时使 用等。
详细描述
在抗凝治疗过程中,需要定期监测患者的凝血指标,如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和凝血 酶原时间(PT)等,以评估抗凝效果和预防出血风险。同时,患者应避免同时使用影 响抗凝效果的药物,如某些抗生素、非甾体抗炎药等。在出现出血症状或疑似出血并发内源 Nhomakorabea凝血因子
共同凝血因子
包括FⅫ、高分子量激肽原等,参与内 源性凝血途径。
包括FⅤ、FⅧ、FⅨ、FⅩ、FⅪ、FⅫ 等,参与内源性和外源性凝血途径。
外源性凝血因子
包括FⅢ、FⅦ、FⅩⅢ等,参与外源 性凝血途径。
凝血因子的作用
01
02
03
04
启动凝血过程
血凝四项实验室检验PPT课件
11/20/2019
凝血机制
抗凝机制 血管壁(vessel wall)
血小板(platelet)
凝血系统(coagulation system) 抗凝及纤溶系统(anticoagulation
and fibrinolytic)
4
(一)血管壁的止血作用
1.血管壁的完整性
是防止出血的重要保证 血管内皮细胞之间及内皮下胶原
正常情况下,所有因子都处于无活性状态
11/20/2019
24
[内源性途径]
胶原等带负电荷表面
PKa PK
XII——————XIIa HMWK (凝血旁路)
XI
XIXIa
IXa IIa
Ca2+
VIII--------------- VIIIa
Plt------------------ PF3IIa X
促进血小板粘附 启动内源性凝血途径
11/20/2019
10
血管内皮细胞合成
前列环素(PGI2) 扩张血管、抑制plt功能 纤溶酶原激活物(PA) 激活纤溶酶、清除小凝块 血栓调节素(thrombomodulin TM) 参与蛋白C
系统的抗凝作用
肝素或类肝素物质 具有多种抗凝活性
11/20/2019
11/20/2019
7
Von Willebrand Factor vWF (vW 因子) Fibronectin Fn (纤维结合蛋白) Tissue Factor TF (组织因子 FIII) Endouthelin ET (内皮素)
11/20/2019
8
Ⅰ.神经反射 管腔收缩 血流变慢 出血/停止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凝血四项检测原理培训知识
凝血四项检测原理培训知识凝血四项检测是一种常见的临床实验室检查方法,用于评估患者的凝血功能状态。
该检测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小板计数(PLT)和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等指标。
以下是关于凝血四项检测原理的详细培训知识。
首先,凝血酶原时间(PT)是一项检测患者凝血系统中的外在凝血通路的指标。
其原理是通过在实验室中添加一种叫做凝血剂的物质,观察血液在形成血凝块的过程中所需的时间。
正常情况下,PT时间应在11-14秒之间。
如果PT时间延长,可能表示患者存在凝血因子缺乏、肝功能异常或服用抗凝药物等问题。
其次,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是一项检测患者凝血系统中的内在凝血通路的指标。
其原理是通过加入一种叫做磷脂酵素激活物的物质,观察血液在形成血凝块的过程中所需的时间。
正常情况下,APTT时间应在25-35秒之间。
如果APTT时间延长,可能表示患者存在凝血因子缺乏、抗凝药物过量或存在一些遗传疾病等问题。
第三,血小板计数(PLT)是一项检测患者血液中血小板数量的指标。
其原理是通过使用血细胞计数仪对血液中的血小板进行计数。
正常情况下,血小板计数应在150-450×10^9/L之间。
如果血小板计数过低,可能表示患者存在血小板减少症或相关的血液疾病。
最后,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是一项衡量患者抗凝治疗水平的指标。
其原理是将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PT)与国际标准物质进行比较,计算出的比值。
通常情况下,INR应在正常范围内,即0.8-1.2、如果INR值偏高,可能表示患者存在抗凝治疗不足或凝血功能异常等问题。
在进行凝血四项检测时,需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使用的试剂和仪器必须符合质量要求,并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使用。
其次,需要准确记录患者的相关临床信息,如用药情况、疾病史和手术史等,以便更好地解释检测结果。
此外,不同的实验室可能会存在一些差异,因此在评估结果时要结合该实验室的参考范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凝血机制
1.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APPT主要反映内源性凝血是否正常。 原理: 37℃条件下,以白陶土激活Ⅻ,以脑磷脂(部分凝血 活酶)代替血小板第三因子,在Ca2+参与下,观察血浆凝 固所需的时间,即为APPT。 APPT是内源凝血系统较敏感和最为常用的筛选试验。 。
2. 凝血酶原时间(PT)
3. 纤维蛋白原(FIB)
纤维蛋白原一种由肝脏合成的具有凝血功能的蛋白质。 简单的说,就是一种与凝血有关的蛋白质,即凝血因子。
3. 纤维蛋白原(FIB)
增高:见于急性心肌梗死,粥样硬化,肾病综合症; 减低:见于DIC消耗性低凝溶解期、原发性纤溶症、重症肝炎、肝硬化;
原发性高血压、高脂血症、肥胖症、吸烟、避孕药及妊娠等, 均是FIB升高的危险因素
凝血酶原时间(PT)主要反映外源性凝血是否正常。 原理: 是在抗凝血中,加入足够量的组织凝血活酶(组织因 子,TF)和适量的钙离子,满足外源性凝血条件,从加入 钙离子到血浆凝固所需的时间即为PT PT是反映肝脏合成功能、储备功能、病变严重程度及预后 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
2. 凝血酶原时间(PT)
4. 凝血酶时间(TT)
TT:主要反映纤维蛋白原Βιβλιοθήκη 为纤维蛋白的时间。 降低:无临床意义。
4. 凝血酶时间(TT)
增高:血浆纤维蛋白原减低或结构异常 见于纤溶亢进期,低纤维蛋白原血症,临床应用肝素,或在肝 病、肾病及系统性红斑狼疮时的肝素样抗凝物质增多;
肝素作用:
谢谢您的观赏
凝血四项
哈医大 Steven 2016年5月8号
凝血四项
凝血四项包括 1.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主要反映内源性凝血系统状况,常用于监测肝素用量。 2.凝血酶原时间(PT): 主要反映外源性凝血系统状况,其中INR常用于监测口服抗凝剂。 3. 纤维蛋白原(FIB):主要反映纤维蛋白原的含量。 4. 凝血酶时间(TT):主要反映纤维蛋白原转为纤维蛋白的时间。
PT延长:
1. 先天性凝血因子缺乏:如凝血酶原(因子Ⅱ)、因子Ⅴ、因子 Ⅶ、因子Ⅹ及纤维蛋白原缺乏。
2. 获得性凝血因子缺乏:如继发性/原发性纤维蛋白溶解功能亢进、 严重肝病等;
3. 使用肝素:血循环中存在凝血酶原、因子Ⅴ、因子Ⅶ、因子Ⅹ 及纤维蛋白原的抗体,可以造成凝血酶原时间延长。
PT缩短:
妇女口服避孕药、血栓栓塞性疾病及高凝状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