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分之一》评课稿

合集下载

《几分之一》的认识教学设计及评价

《几分之一》的认识教学设计及评价

《几分之一》的认识教学设计及评价教学内容:人民教育出版社三年级上册第92页、93页及练习二第1、2、3题。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分数,体会几分之一的含义,能读写几分之。

(2)使学生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3)能用直观的方法比较分子是1的两个分数的大小。

2、能力目标:使学生能够动手操作,学会合作学习。

3、情感目标:使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结合情景能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

教学难点:正确比较分子是一的两个分数的大小。

教具准备:1、教师准备:课件、圆形纸片、正方形纸;2、学生准备:自己喜欢的有规则的纸、彩笔。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有两个好朋友结伴来到郊外进行野炊,让我们大家一起来看看他们准备了哪些好吃的?(四个苹果、两瓶矿泉水、一个饼子)他们应该怎么分才最公平呢?(平均分)下面请同学们帮帮忙,用手势告诉我怎么分?(引导学生将各种食物平均分。

)师:在生活中我们往往会遇到一些分得的结果不是“整数”的况,就比如刚才那两个小朋友要平均分一个饼子。

当遇到这样的情况时我们为了表示他的结果,就需要认识一种新的数——分数。

[设计意图:从孩子们熟悉的生活作为切入点。

设激发学习兴趣,尊重他们的想法,才能让他们积极的投入到学习当中。

]二、教学新课1、认识1/2刚才野炊的两个小朋友需要分一个饼子,该怎么分呢?我们用圆片来表示这个饼子,将这个饼子平均分成两份。

(把圆片对折)左边的就是这个圆片的多少?(一半)这时我们就可以说其中的一份是这个饼子的1/2。

那右边这一份该用什么表示呢?为什么?(得出结论:把一个饼子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它的1/2。

)我们刚才把圆片对折,表示出了1/2,那你现在能把,你们课前准备好的有规则的纸,也折一折,表示出1/2吗?(教师巡视观察他们是怎么做到的),请一位同学演示自己是如何做到的。

师:刚才大家都能用自己喜欢的纸,折出它的1/2,这是为什么?(这些纸都是有规则的,可以平均分)[设计意图: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以他们喜欢的材料为基础,通过自己操作、演示、说理等方法,在脑海中建立起1/2这个分数,并突出1/2的本质属性。

理解几分之一评课稿

理解几分之一评课稿

理解几分之一评课稿《理解几分之一》这个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分数,是在整数理解的基础上实行教学的。

从整数到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无论在意义上还是读写方法上,分数和整数都有很大的差别,学生初步学习分数会感到困难。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为:本册教材主要是利用直观的方式,使学生通过折一折、涂一涂等动手操作的方式,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的大小。

田老师执教的本节课通过让学生用不同的图形折1/2,让学生充分感知1/2,原来,一半能够用1/2表示,用不同形状的图形折,只要是平均分成了两份,其中的一份就是1/2,继续向下实行,简单多了,因为学生已经从根本上理解了。

在学生掌握了1/2的基础上,田老师又通过另一个活动理解1/4,即用一张正方形的纸折1/4,学生再次动手折,并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得到多种折的方法,通过对比不难发现,同一张纸折的方法不同,折出来的形状不同,为什么都表示1/4?学生通过思考发现,虽然折法不同,不过都是平均分成了4份,进而对1/4又有了深刻的理解。

通过这节课能够感受到田老师不是在教教材、而是用教材在教,站在教改的新理念的高度上驾驭教材,设计中力求体现新课程强调的体验性学习,创设了让学生去折一折、涂一涂、说一说、写一写等情景。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表示出自己所发现的分数。

不但让学生用脑子去想,而且要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说话,亲自动手操作,用身体去亲自经历,用心灵去感悟、体验,其中一个重要理念就为学生提供“做”数学的机会,在具体的操作、整理、分析和探索交流活动中,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使学生的智慧受到挑战,从而实现有效学习。

教师都能够以建构理念为依托,在原有的基础上建构新知识,使学生创造力、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使他们主动地建构属于他们自己的知识和对事物的理解。

新时代的教师不再是单纯的向学生传授知识,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知识的更新换代速度越来越快,学生需要的不再是知识,他们更需要发现、探索、理解、掌握新知识的水平,在探索的道路上,只有让学生自己去发现,他们才能记得更加牢固,才更不会忘记,水平才能得到更好的锻炼。

《几分之一》教案(通用17篇)

《几分之一》教案(通用17篇)

《几分之一》教案(通用17篇)《几分之一》教案篇1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在看一看、想一想、折一折、说一说等一系列活动中,复习了平均分,理解分数的意义,初步熟悉几分之一,会读写简洁的分数,比较大小。

2、力量目标:通过小组的合作学习培育同学的观看力量,动手操作力量和语言表达力量。

3、情感目标:在动手操作,观看比较中,培育同学勇于探究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胜利的体验。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初步熟悉几分之一,会读写分数并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教学难点:理解分数的实际意义,会读写分数并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圣诞节就要到了,小明预备好多点心,预备和他的好伴侣冬冬共享,怎么分呢?(像这样每份一样多的分法在数学上叫平均分。

)2、可是披萨只有一个,怎么分呢?3、一半?怎样才是一半?你能用一个数来吗?揭题:究竟哪个才是正确的呢?今日我们就来熟悉一个新伴侣——分数。

(板书:分数)二、感悟新知,建构模型。

1、教学例(1)熟悉1/2。

①首先披萨每人一半,怎么分?我们用圆形小纸片表示一个披萨,请你折一折,用画斜线的方式表示出一半。

小结:像这样把圆平均分成两份,每一份就是一半。

我们用分数1/2表示,一半可以用这样“1/2”的数表示。

(边说边板书)②“1/2”意义及读写法。

那么1/2怎么写呢?请看黑板,先写一横,在写横线下面的2,最终写横线上面的1,这个分数读作:1/2。

(全班齐读)过渡语:原来1/2是这样写的,你会了吗?现在你能看着黑板说一说1/2表示什么吗?不看黑板试着说给同桌听?(2)“1/2”的各部分名称:中间的横线,它表示把一个物体平均分;下面的数字表示什么呢?表示平均分成几份,叫做“分母”;上面的数字表示?其中的一份,它的名称是——“分子”,(3)制造出1/2。

过渡:刚才我们找到了像披萨这样圆形物品的1/2,那么你能在这些图形中找到1/2吗?请你用画斜线的方式表示出1/2。

几分之一评课

几分之一评课

几分之一
7.精心设计的练习 巩固练习:多层次、多形式、多侧面„„ 三个1/5(抽象“共同特征”); 反例;估测;写出分数意义的解释 “谁的几分之几” 两个1/8(整体不同,具体含义不同) 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 知道分母分子的含义
几分之一
7.精心设计的练习 巩固练习:多层次、多形式、多侧面„„ 发散性练习: 单位“1”的变化 等分份数的变化 1 2 1份的分解与整合 已知部分求整体 1
先读:读出数感。如“三分之一” 再写:写出生成。如“听写”: 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 -三份 -其中的一份是
1 3
几分之一
4.由“四分之一”展开 不同整体的1/4→同一整体的1/4(等分的多样性)
由分数内涵变换练习: 引发、丰富高阶思维。
几分之一
5.由“几分之一”概括 学生自然而然地:把一个图形平均„„ 6.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直观观察→解释原因→归纳规律→口答巩固
几分之一
1.由“平均分”引入 等分结果是整数→等分结果是分数 学生几乎人人都知道“半个”, 这一认知过程是否还要重现? 对策:“保留”但尽可能“简练”。 2.由“二分之一”突破 操作体会→直观认识→学习读写→理解含义 →找一找、写一写→判断巩固 充分展开,涉及各要素(平均分;几份)
几分之一
3.发挥分数读、写的认知功能
3
几分之一
8.分数的抽象、概括
问题:1/2与1/3比大小, 学生:不一定,要看谁的圆大。 对策:逐步摆脱直观,及时抽象。
1 2
1 2
基 于 标 准 尊 重 差 异 关 注 智 慧谢谢!欢迎提问 共同探讨

分数的初步认识(几分之一)评课稿

分数的初步认识(几分之一)评课稿

分数的初步认识(几分之一)评课稿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非常荣幸能够听到吕老师讲的“分数的初步认识(几分之一)”这节课。

下面是我对这节课的一些不成熟的看法,具体如下:
1:教师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具体表现在:在这节课的导入部分,教师根据低年级学生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对学生发问:你们听说过分数吗?学生纷纷表示听说过。

师抓住时机紧接着开始启发学生对“分数”提问题,让学生带着疑问和对“分数”的好奇参与到本节课的学习中来。

学生的好奇心被激发了,学习兴趣也提高了。

2: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整节课教师始终引导学生,启发学生提问题。

比如: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块月饼的二分之一,这句话里面哪些词语比较重要?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再去探究解决问题,扣击本节课的重点。

同时,这一举措不但培养了问题意识,也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3:教师重视学生对数学语言的表达。

课中在学生回答问题时,多次强调:用准确的数学语言。

比如:对照分月饼的过程,用数学语言描述月饼的分法等。

4:吕老师设计的练习非常有层次,有层次的练习是提高有效课堂的保证。

这样的练习设计,为本节课的课堂效果提供了保证。

5:这节课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做课堂的小主人。

通过说一说,折一折,涂一涂,让学生通过动手,动脑,更深入地了解分数。

吕老师在教学中,通过让学生自主探究,实践操作,让学生直观感知:从整数到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无论在含义还是读写上都有很大的差异。

几分之一评课稿(精选4篇)

几分之一评课稿(精选4篇)

几分之一评课稿(精选4篇)几分之一评课稿篇1张老师的课不论从新课的导入、新知的传授还是新知的巩固;不论老师的引导还是学生的互动;不论是课堂的学习氛围还是学生的学习效果都是我们无法相比的,也是我们无法达到的。

课堂上,张老师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参与性,不但让学生以极大地热情投入到学习中,而且让学生在不知不觉的“动手玩”中完成了学习任务,达到了预设的学习效果;注重对学生动手操作、实践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在折折玩玩中认识了分数,理解了分数的意义;课堂上张老师还注重对学生说话能力的训练,引导学生用准确的数学语言表述自己的观点,使学生知道由一个物体创造分数必须“平均分”;引导学生理解“由一些物体组成的整体”这一概念,虽然老师在课堂上没有说出来,但让学生在8块巧克力中找出、这些分数,加深了学生对分数的进一步认识与了解,使学生知道分数不但可以由“一个物体”创造出来,而且还可以由“很多物体组成的整体”创造出来。

几分之一评课稿篇2本节课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1、关注“人”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教学过程应是学生的一种愉悦情绪的体验和积极的情感的体验。

根据这一理念,本节课在设计时注重创设问题情境,课一开始创设的情景,在此基础上抛出问题,学生兴趣盎然,积极参与探索。

整节课学生的学习是主动的,快乐的,情绪是愉悦的。

2、新课标强调: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习。

在整个教学中,学生根据自身的需要产生主动探究的情感,在学习活动中学生进行了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讨论概括等活动,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索精神,发展了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在教学的意义时,教师并没有向学生灌输的意义,而是让学生动手折纸,在学生交流后概括得出,进一步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样教师教得流畅、学生学得主动。

3、本课力求做到师为主导,生为主体,疑是主轴,动为主线。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把学生推向学习的前沿,充分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为学生提供了充足的体验空间,让学生在质疑、讨论、交流、动手操作中发现并解决问题,真正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观念。

《几分之一》的教学评价

《几分之一》的教学评价

《几分之一》的教学评价今年10月19日星期五上午,我听了林柳叶老师上的《几分之一》这节课。

《几分之一》是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第7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的第一课时。

现在结合范存丽老师和周卫红老师的主题讲座《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维度》评价一下《几分之一》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完成的如何,有哪些亮点以及有何需要改进的地方。

一、教学一开始,林老师先让学生口头回答“把2个饼,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几个?”“两个月饼‘平均分’成两份后,每一份的个数可以用整数表示。

”“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多少?”(电脑演示动画),观察1个饼切成2份后,这每一份生活中叫“半个”,“半个”月饼是多少能用整数表示吗?”林老师充分利用多媒体PPT课件,把学生带入生活情景,通过巧妙的提问,引发学生认识学习分数是我们生活的需要,以此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牢牢抓住旧知识与新知识的切入点,十分清楚“分数的初步认识”第一课时“几分之一”必须在“平均分”的概念上建立。

板书:“平均分”,为以后学习分数的意义奠定了基础。

二、通过前边的导入过程,林教师指出这半个月饼就是一个月饼的二分之一。

又把这个月饼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它的四分之一,写作1/4。

(板书:二分之一 1/2 四分之一 1/4 )为了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突破这一难点,林老师出示“小组活动要求一:1、请你们每人先折一折,再涂一涂,把正方形的四分之一用彩色笔涂上颜色。

(小提示:涂色用斜线比较快哦!)2、完成后,小组内互相说一说:“我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了几份,涂色的部分是正方形的几分之一。

”比一比哪组动作最快,说得最好。

林老师用电脑动画引导学生把正方形状纸张折出表示它的四分之一的操作练习,学生加深认识了分数必须“平均分”,很快明白了几分之一的含义。

林老师立刻出示课本第93页“做一做”第1题练习,学生很快在课本填写,校对后都正确。

林老师接着出示课本第96页,练习二十二的第2题判断题,学生也都做正确。

《认识几分之一》评课稿

《认识几分之一》评课稿

《认识几分之一》评课稿2、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试一试”,让学生拿一张长方形纸折一折,并把它的1/2涂上颜色,通过实际操作,是学生进一步丰富对1/2的认识,初步建立1/2的表象。

第99例题,让学生用同样大小的圆纸片分别折一折、涂一涂,表示出它的1/2、1/4,再比较大小。

这样,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几分之一,另一方面让学生初步学会根据几分之一所表示的含义来比较他们的大小。

3、教学准备充分,比如课前准备了长方形纸和小圆片以及多媒体课件等。

4、教学语言规范,且富于儿童化,无形中拉近了与孩子的距离。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王老师这节课欠缺的一点是,在教学分数各部分名称以及各部分在情境中表示的意义时,若能有总结性更好。

比如介绍1/2时,“2”是分母,“—”是分数线,“1”是分子,板书时用括号增加,分母表示分的分数,分子表示取其中的几分,分数线表示平均分,这样会更好。

认识几分之一教案篇二认识几分之一教学内容:三年级下册第76~78页的例1、例2,以及相应的“试一试”和“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认识分数,知道吧一些物体看做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表示这个整体的几分之一。

2、使学生在用分数表示相关数量关系的过程中,培养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曾庆用数表达和交流信息的意识。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分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将几个物体组成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一份表示这个整体的几分之一。

教学过程:一、导入。

小朋友们,春天来了,美丽的花开了,和老师一起去赏花吧!这朵花有几个花瓣呢?你能想到几分之一?这里的六分之一表示什么意思?每一个花瓣都可以表示六分之一。

一阵风把这朵花吹落了一半,其中的一半是这朵花的几分之一?另一半呢?为什么?小结:将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今天我们继续来认识几分之一。

二、新授。

1、认识二分之一花儿落了,果实成熟了,猴妈妈来到桃园里摘了一袋桃,她想把这袋桃分给两只小猴,怎样分才公平?(平均分)这袋桃正好可以平均分给两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到这袋桃的几分之几?(二分之一)你知道每只小猴分到了几个桃吗?为什么?猜一猜:袋子里可能有多少个桃?每只小猴可能分到多少个桃?我们打开袋子,看一看,好不好?显示袋子里有6个桃,讨论:现在你知道每个小猴分到几个桃了吗?(3个)每只小猴分到的3个桃是这袋桃的几分之几呢?到底是怎样的呢?让我们来分一分、看一看。

几分之一教案、反思及说课稿

几分之一教案、反思及说课稿

《几分之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理解几分之一表示的意义,会读会写几分之一。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3、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教学重点:使学生建立初步的分数概念,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

教学难点:通过实物演示使学生理解1/2的含义,并理解分数是在平均分的基础上实现的。

教具:课件、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纸片。

学具:相同大小的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纸若干张。

一、情境引入,揭示课题1、复习平均分师:同学们在中秋节时我们会吃到什么呢?(月饼)师:其实月饼里呀可有学问了,瞧!两个小朋友正准备分4个月饼,你能帮他们分一分吗?生:每人分两个;师:为什么要这样分?生:因为这样很公平。

师:你们同意吗?这两个小朋友也同意啦师:像这样,每人分得一样多的分法,在数学上也叫做平均分。

师:2个月饼呢?每人多少个? 生:1个师:如果只有一个月饼呢?每个人可以分多少个才会公平? 生:每人半个;师:如果把这个圆当作月饼你能帮他们分一分找到这个圆的一半吗?(同学们开始操作)师:请一个学生上台演示分的过程,(并把他的圆画出一半贴在黑板上)你们同意这种分法吗?你能摸一摸这个圆的一半吗?请大家用手摸一摸你的圆的一半;老师把这个同学找到的一半涂上阴影。

(并把贴在黑板上)师:这里的一半可以用学过的整数来表示吗?可以用一个什么数来表示呢?生:21(师板书并告诉学生读作二分之一);师:你在哪里见过21;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像21这样的分数(几分之一)(如果学生不会则师引出:这个一半可以用一个数21来表示边说边板书并告诉学生读作二分之一,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像21这样的分数-----几分之一板书) 二、探究新知(1)动手操作,认识21,理解21表示的意义,会读写21并认识各部分名称。

1有了哪些认识?师:那现在你对21;生:我知道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两份其中的一份就是2生:我知道了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同样大小的两份,取其中的一份就1;是这个物体的2师:同学们还有疑问吗?师:(老师有疑问)横线表示什么意思?2表示什么意思呢?1又表示什么意思?生:横线表示平均分,2表示把这个圆平均分成两份即平均分的份数,1表示其中的一份,;1的?师:有谁注意到老师是按怎样的顺序书写2生:先写横线再写横线下面的2,最后写横线上面的1师:你知道为什么要先写横线吗?生:因为要先把物体平均分,然后看分成几份,再取其中的一份。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几分之一》评课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几分之一》评课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几分之一》评课《分数的初步认识》评课稿对于《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个课题,相信各位老师都很熟悉,而今天听了丛老师的课,我有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丛老师先通过把月饼分给两个人,每个人得到的月饼该用什么表示,引出了1/2,这样既能感悟平均分,同时引出分数,加强了分数意义的理解。

再通过折一折再涂色的方法让学生在活动中理解分数,再次感悟分数的意义。

在折纸学分数时,由扶到放,在折的过程中逐步加深理解,同时自然地让学生比较分数的大小。

全课一气呵成,在游戏中学习,在活动中巩固。

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的发展”这一教学新理念,下面说说自己听了这节课后的几点思考:一、找准学生学习新知的“最近发展区”,在大背景下认识分数分数对于学生来说是全新的,如何将这一全新的知识内化为学生自身的知识,找准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是重要的,它是促使学生从“实际发展水平”向“潜在发展水平”的桥梁,学生的思维从已知世界自然而然滑向未知领域。

郑老师教学时,从学生熟悉的“一半”入手,明确一半是怎么分的,而一个橘子的“一半”无法用整数表示的时候就引入了分数,这样分数出现的实际需要性能够凸现,学生对分数的产生印象深刻二、加强直观教学,降低认知难度分数的知识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是在整数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

对学生来说,理解分数的意义有一定的困难。

而加强直观教学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概念,理解概念。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郑老师充分重视学生对学具的操作,通过折纸让学生对分数的含义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的演示来加强直观教学,让学生加深对分数概念含义的理解,降低了对分数概念理解上的难度。

三、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和探索的过程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学学习往往是他们自己生活经验中对数学现象的一种“解读”。

在教学中,如果能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利用他们喜闻乐见的素材唤起其原有的经验,那么学起来必然亲切、有趣、易懂了。

《几分之一》评课稿

《几分之一》评课稿

《几分之一》评课稿兴义市向阳路小学在2016年10月12日至13日期间举行了第十四届“向阳杯—课堂教学方式转型”教学大练兵暨“校本研修主题研讨”活动,我们共听的18节课,下面我就选取柯代玉老师的《几分之一》进行谈谈。

《几分之一》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的第一课时。

听完柯老师上完这节课,给我的印象有以下几点:第一,激发了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强烈欲望,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在讲授新知之前,柯老师她并没有直接跟学生讲:像1/2这样的数就是几分之一,而是先用ppt出示长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图形让学自己先任选一个图形,然后表示出它的一半,学生马上就在自己的练习卡上进行操作,完后还叫学生上黑板演示自己的结果。

完后课老师问:“那我们怎么知道你画的这个是它的一半呢?”接下来学生们便纷纷起来回答且争着上黑板演示,把图片的一半图上颜色便告诉老师这就是表示它的一半。

在这环节中柯老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让学生们都想上到黑板上演示出图形的二分之一,让学生积极地、主动地投入到了学习当中去,真正的做到了让学生对老师所上的课感兴趣。

第二,学生主体,老师指导。

整堂课的教学中,柯老师把课堂还给了学生让学生做课堂的地主人,课堂学习的主人,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只有当学生不会时,柯老师就引导学生,给学生一定的指点,然后让学生再去解决。

如:课堂一开始时,老师把要求给学生讲解了后就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操作,画出图形的二分之一,给予学生操作的时间,学生在进行操作时四处巡视指导学生,柯老师做到了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翁,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而不是由老师一人独揽课堂,唱独角戏。

第三,教学过程循序渐进。

如课堂教学中,当学生画出图形的一半,并表示出图形的一半后,叫学生用数学符号表示出一半来时,学生只说出了一半与1和2有关,但是具体怎么表示时学生就被难住了,接下来,柯老师则问学生:“那怎么放呢?”这是就有学生说:“上下放。

分数的初步认识评课稿子

分数的初步认识评课稿子

分数的初步认识——几分之一李老师的这节课“认识几分之一”,由于分数的概念是比较抽象,学生又是第一次接触,我认为这节课的关键是做好直观演示。

而听完李老师完整的一节课后,我觉得她对直观演示的把握是相当成功的。

李老师的课以活动教学法为主,适当运用多种教学媒体来帮助学生了解分数的实际意义,建立了分数的概念。

在教学活动中,李老师让学生在玩弄学具中,通过折一折、涂一涂、说一说等活动,让学生轻松、愉快地获取知识,增强智能。

充分体现了本次活动的主题“合理运用媒体,提高课堂实效”。

如:(一)、灵活运用多种教学媒体,为学生创设开放的数学情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知识本身具有抽象性、想象性和空间性,而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感知为主,不利于理解与接受。

如果牵强的将抽象的数学与形象的学生连在一起,势必会造成学生思维的抵触与“迟钝”。

要解决这个矛盾,就要充分利用多种教学媒体进行教学,创设出贴近生活的数学问题情境,提出思考问题,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

本课的开始李老师利用学生都熟悉并喜爱的西游记里的两个重要人物在取经过程中遇到的一些数学问题引入,吸引了学生,为学生增添了数学童趣。

在故事情境中,学生能积极参与以“温故”而“知新”,为分一块月饼“怎么分?”做好铺垫,引入新知。

(二)、灵活运用多种教学媒体,为学生“问题的解决”提供工具性借助,从而使学生充分体验数学过程。

“活动教学”思想认为:人的能力和个性一般情况下是在活动中形成的,对年幼的学生来说,活动对于学习的理解、认识的发展,更是必不可少的。

不同的教学媒体可以发挥不同的作用,实物学具的充分应用可以促进数学概念的形成,有利于理解数学算理,一定程度上把枯燥的教材变成了“活教材”。

学生在身临其境中能够深刻经历数学知识的建构,从而在头脑中建立对此知识稳定的认知结构。

例如:本课的教学中,李老师主要以活动教学为主,教师和学生准备了大量的直观教具和学具,使课堂教学更加接近学生的心理实际和生活实际,让学生在折一折、涂一涂、说一说活动中,手、眼、脑、口同时并用,在实际操作中初步认识了分数,在思考表达中理解和掌握了分数的实际意义,由形成的愉快的形象过渡到抽象的数学概念。

分数的初步认识(几分之一)评课

分数的初步认识(几分之一)评课

分数的初步认识(几分之一)评课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分数的初步认识中认识几分之一的例1和例2,认识几分之一是认识分数的第一阶段,是整个单元的起始,对分数的后续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节课教学方式开放,整个教学过程体现了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做到了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加强直观教学,降低认知难度分数知识是学生第一次学习和接触,从整数到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分数的概念较为抽象,对学生来说,认识理解分数有一定困难。

而加强直观教学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概念。

本节课教师主要是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提供几何直观,指导学生借助实物模型和面积模型,通过分、折、涂、画等操作,帮助学生认识分数的“数”和“形”的特征,体会分数的含义,不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最主要的是降低了学生对分数概念理解上的难度。

2、优化教学策略,加深知识理解教学策略是教学过程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和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

同样的教学内容,不同教师的教学会有不同的效果,存在差异的原因最主要的就是教学策略。

没有好的、恰当的教学策略,不但会影响教学目标的落实,进而也会影响整个教学系统功能的实现,。

本节课教师的教学策略合理、恰当,很到位、很有效,实现了教学策略的优化。

如认识分数有两个核心词,“平均分”和“是谁的”(它的),这两个核心词是分数概念的最重要、最关键的基本要素,“平均分”是分数产生的前提,“是谁的”是今后学习单位“1”的基础。

教师在教学中不但与学生共同阐述分数意义时反复强调,而且主要是用事例进行说明:一块月饼分成两份的大小不一说明“平均分”的重要性,两块大小不一的月饼表示的1/2不同说明“是谁的”具有必要性。

教师在这方面的教学恰到好处,阐释得非常清晰,让学生在真正理解知识的基础上并重视起来。

再如教学最后创造分数的过程,学生的发现和教师的提炼是通过各种图形卡片的分类比较实现的,一目了然。

关于3月15日教学展示的评课

关于3月15日教学展示的评课

《几分之一》本节课是由杨晓红老师执教的三年级的《几分之一》。

整堂课的教学设计很流畅,从学生容易易懂的生活情境——分苹果作为教学引入,认识了1/2,再认识1/4,1/16……。

在认识分数的过程中,又紧紧抓住分数形成的特征——“平均分”这个要素。

再通过判断练习帮助学生形成了分数的概念。

最后一个练习看广告很有新意,“哪些画面让你想到了几分之一?”这即是一个练习有很好的回归到学生生活的环境中去。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是五年级教学的内容之一。

金红老师的教学很细腻,注重引领学生进行知识的探究,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体会长方体的体积和长、宽、高之间的联系,通过实践与验证,让学生们在自己的探究中得到了长方体体积计算的方法从而引出计算公式,进而推导出正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

练习设计也比较扎实,很好的帮助学生进行新知的演练。

提一点建议仅供参考:在新课的引入部分,教师出示了两个长方体的礼盒,让学生猜测谁的体积大?我觉得这两个盒子的矛盾冲突还不够明显。

学生容易通过视觉比较出体积的大小。

另外,在课的最后环节,分别出示了这两个长方体盒子的长、宽、高。

其中一个盒子的数据都比另一个的数据大,这样不用通过计算也能比出大小。

如果能将这两个环节改动一下的话,效果可能会更好。

《东南西北》吴燕梅吴燕梅老师执教的《东南西北》这一课是二年级下册的一个教学内容。

在一年级第二学期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空间观念,能以自我中心的表征,或以自然标志的表征,表述与目标物之间的位置关系,并标明目标的具体位置。

这节课,吴老师很好的运用了学生已有的知识作为基础,层层深入进行了新知的教学,让学生清晰的理解“上北下南左西右东”表示的方位与含义。

在进行借助方位符号形象地描述如何到达目的地时,吴老师又很细致地,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并识记这四个方位符号(如:要把箭头写在字的什么方向)。

在练习设计中,除了会进行简单的街区定位,能用东南西北方位词对行走路线进行描绘之外,还结合实际,让学生学会看学校附近的地图,让学生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知数学是有趣的,有用的,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价值。

几分之一评课

几分之一评课

几分之一评课《几分之一》是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三年级上册的内容。

从一个物体的几分之一到一些物体的几分之一,是认识分数的一次发展。

理解一个物体的几分之一并不难,理解一些物体的几分之一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

学好本课知识,有利于学生对分数的产生和发展有进一步的认识。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从一个物体的几分之一到一些物体的几分之一,是认识分数的一次发展。

陈老师通过创设情境复习了一个物体的几分之一,在复习的过程中师生互动交流,激活学生头脑中处于“休眠”状态的旧知识,形成思维定向,既温故而知新,提高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同时也顺理成章地过渡到新课的教学。

二、强调对比,突破难点通过把1个桃平均分成4份和把4个桃平均分成4份对比,使学生认识到新课的知识,即把一些物体作为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这样的一份也可以用几分之一来表示。

另外在练习部分还设计了三幅图比较,通过教师的提问:为什么都可以用二分之一表示?学生利用自己的认识和分析,知道都是平均分成两份,取其中的一份。

认识到都是把一些物体看成一个整体。

三、教师注重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把一些物体作为一个整体来平均分时,教师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把握。

一直提问:分母表示什么意思?分子表示什么意思?其实在教师的提问与学生的回答中进一步使学生理解其分数表示的意义。

四、教师在教学中及时评价学生的回答及时有效的课堂评价能使学生积极的参与到课堂的交流中,陈老师在课堂中及时评价学生的发言,学生得到肯定,受到鼓励,更能激励学生的情感。

建议:1、在分一分的过程中,我觉得最好让学生动手分一分,而不是口头说。

可以在作业纸上让学生用虚线分一分,在涂色表示出分数,从而加深对分数的理解。

2、板书设计过于简单,没突出重点。

《几分之一》评课

《几分之一》评课

在操作和交流中建构——评王天伟执教的《理解几分之一》《理解几分之一》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三年级上册的《分数的初步理解》单元的开篇课,教材简单而寓意精深,立足生活,而视野博大,它从学生的生活实例入手,渐变到理性的思考,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使知识得以积累,水平得以提升。

一、从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和生活经验出发。

课一开始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提出“把一个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人得几个”,初步理解在生活中有很多地方都会遇到平均分的情况,自然的切入了这节课的主题——分数。

然后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示半个。

课堂上根据学生的生成情况引导学生理解半个又叫做1/2个。

这样设计的目的就是为了借助学生已有的平均分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体会分数产生来自于生活的需要。

也为学生进一步理解1/2积累经验。

实践证明,让学生表示半个既强化了平均分,又激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学生理解1/2找到了原型,也为学生进一步理解1/2的意义打下了基础。

二、动手实践,训练学习思维让学生动手折出1/2,并即时实行交流,学生在动手折的过程中进一步丰富了1/2的表象,同时体会到了方法的多样。

实践证明,通过以上活动,学生经历了1/2的产生、形成的过程,真正的理解、体会了1/2 的含义。

所以学生在表达1/2时说得比较规范、到位。

在折1/4时学生思维比较活跃,出现了横折、竖折、斜折多种折法。

让学生动手折纸,不仅仅对1/4理解的简单理解,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分数的含义。

所以,教学中教师不但要求学生折纸,还要求学生用彩色笔画出阴影来表示四分之一。

因为学生对二分之一已经理解,所以延伸到这局部知识很轻松。

三、改进意见。

整节课感觉教师说的太多,学生的自主学习表达的不够。

展示交流时,重复地方较多,教师要注意组织。

整节课学生是在轻松、愉快的心情下,在动手、动脑、动口的过程中,体会分数的含义的。

三年级上数学评课几分之一_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数学评课几分之一_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数学评课几分之一_人教新课标《几分之一》这一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分数,是在整数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从整数到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不管在意义上依旧读写方法上,分数和整数都有专门大的差别,学生初步学习分数会感到困难。

而加强直观教学能够更好地关心学生把握概念、明白得概念。

陈小英老师这节课能专门好地把握教材,在教学时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起点,为学生营造探究的情境,并通过自主探究、实践操作、合作交流,让学生经历认识几分之一的学习全过程,感悟分数的含义,整节课能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导学生主动学习,充分表达了“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的进展”这一观念。

具体表现在:一、情境创设真实、有效。

本节课设计了通过4个月饼、2个月饼的平均分配,到1个月饼如何平均分配的情境,自然导入到用一个新的数——分数表示,导入自然流畅。

所选的是学生在生活中最常见的生活体会,快速、自然地引入新知的探究,真正做到有效的情境为有效的课堂服务。

二、创设机会,让学生制造数学。

在学生经历两次活动认识1/2后,陈老师让学生用自己预备的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纸折涂自己喜爱的分数,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欲望。

同时陈老师也给足了学生学习的时刻和空间。

让他们展现折的几分之一,让他们交流折分数的方法。

通过动手操作,说自己折出的分数的意义,实实在在的让几分之一的意义得到内化。

比如让学生摸索回答“你是你学习小组成员的几分之几?”“你是你家中人口的几分之几?”学生的回答准确无误。

充分证明学生真正明白得了几分之一。

三、改革教法,让学生学会学习。

从一开始分东西,当半个月饼不能用往常学过的数来表示时,先让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表示半个,并让学生展现交流自己的方法。

再介绍一种新的数——分数。

用“1/2”表示,在认识1/2后再次操作1/2,深化1/2的明白得,最后又进行一次制造几分之一的操作等等。

细细回味这节课,会发觉这是一节“让学生学会学习”的一节课。

1、学会把新知识与生活体会与已有知识体会相联系着学习。

(最新整理)《认识几分之一》的评课稿

(最新整理)《认识几分之一》的评课稿

(完整)《认识几分之一》的评课稿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认识几分之一》的评课稿)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认识几分之一》的评课稿的全部内容。

《认识几分之一》的评课稿尊敬的家长、老师:大家好!今天听了301班吴老师的《认识几分之一》,这一节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分数,是在整数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无论在意义上还是读写方法上,分数和整数都有很大的差别,学生初步学习分数会感到困难。

而加强直观教学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概念、理解概念。

吴老师这节课能很好地把握教材,在教学时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起点,为学生营造探究的情境,并通过自主探索、实践操作、合作交流,让学生经历“认识几分之一"的学习过程,感悟分数的含义,能直观地比较分数的大小等。

整节课能准确把握目标,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情境激趣,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

吴老师这节课是从生活中“分蛋糕”引入,从平均分引出分数,情境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野餐活动时分食品的情景,让学生自然而然进入问题的探究。

通过平均分的结果有时能用整数表示,有时不能用整数表示的生活现象,让学生体会分数的产生源于实际生活的需要.二、注重动手体验、加强直观教学吴老师这节课多次让学生动手体验.学生通过折一折、涂一涂等动手操作的方式,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的大小.而以后要学的“分数的意义和性质",逐渐脱离了直观方式的支持,更多的是从数系发展的角度,去认识分数。

吴老师这节课目标定位准确,紧紧地抓住目标,层层落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几分之一》评课稿
兴义市向阳路小学在2016年10月12日至13日期间举行了第十四届“向阳杯—课堂教学方式转型”教学大练兵暨“校本研修主题研讨”活动,我们共听的18节课,下面我就选取柯代玉老师的《几分之一》进行谈谈。

《几分之一》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的第一课时。

听完柯老师上完这节课,给我的印象有以下几点:
第一,激发了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强烈欲望,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在讲授新知之前,柯老师她并没有直接跟学生讲:像1/2这样的数就是几分之一,而是先用ppt出示长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图形让学自己先任选一个图形,然后表示出它的一半,学生马上就在自己的练习卡上进行操作,完后还叫学生上黑板演示自己的结果。

完后课老师问:“那我们怎么知道你画的这个是它的一半呢?”接下来学生们便纷纷起来回答且争着上黑板演示,把图片的一半图上颜色便告诉老师这就是表示它的一半。

在这环节中柯老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让学生们都想上到黑板上演示出图形的二分之一,让学生积极地、主动地投入到了学习当中去,真正的做到了让学生对老师所上的课感兴趣。

第二,学生主体,老师指导。

整堂课的教学中,柯老师把课堂还给了学生让学生做课堂的地主人,课堂学习的主人,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只有当学生不会时,柯老师就引导学生,给学生一定的指点,然后让学生再去解决。

如:课堂一开始时,老师把要求给学生讲解了后就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操作,画出图形的二分之一,给予学生操作的时间,学生在进行操作时四处巡视指导学生,柯老师做到了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翁,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而不是由老师一人独揽课堂,唱独角戏。

第三,教学过程循序渐进。

如课堂教学中,当学生画出图形的一半,并表示出图形的一半后,叫学生用数学符号表示出一半来时,学生只说出了一半与1和2有关,但是具体怎么表示时学生就被难住了,接下来,柯老师则问学生:“那怎么放呢?”这是就有学生说:“上下放。

”从而引出分数线,进而见解什么是分数线?什么是分母?什么是分子?总之,整个教学环节循序渐进,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与心理规律。

总之,柯老师激发学生学习,以学生为主题、老师指导,循序渐进的教学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上面所说,有说得不周全的地方,希望大家指正,我愿虚心和大家进行探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