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八单元垂线与平行线教案(含教学反思)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8单元《垂线与平行线》(第1课时)教案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8单元《垂线与平行线》(第1课时)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8单元《垂线与平行线》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内容,主要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垂直与平行的概念,能够辨别垂直与平行线,并能够运用垂直与平行线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是本单元的第一课时,主要教学内容是垂直与平行线的定义和特性。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活动来理解和掌握垂直与平行线的概念。
但是,学生对于垂直与平行线的理解和运用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此外,学生可能对于一些抽象的概念和语言表达还不够熟练,需要通过具体的操作和实践来加深理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活动,理解和掌握垂直与平行线的概念和特性。
2.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垂直与平行线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垂直与平行线的概念和特性的理解和掌握。
2.运用垂直与平行线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演示和动画展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和掌握垂直与平行线的概念和特性。
2.操作实践法:让学生通过实际的操作和实践,加深对垂直与平行线的理解和掌握。
3.问题解决法:通过设计不同难度的问题,让学生运用垂直与平行线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一些垂线和平行线的实物模型,如直尺、三角板等。
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把直尺和一些彩色笔。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实物演示或者动画展示,向学生引入垂直与平行线的概念。
例如,可以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垂直与平行线的例子,如墙壁上的电线、道路上的交通标志等。
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这些垂直与平行线的特点。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展示,向学生介绍垂直与平行线的定义和特性。
教师可以利用直尺和三角板等教具,直观地展示垂直与平行线的特点,并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8单元《垂线与平行线》教案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8单元《垂线与平行线》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8单元《垂线与平行线》是小学阶段几何知识的重要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理解垂直与平行的概念,学会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垂直与平行的线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垂直与平行,并运用几何图形进行验证,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他们对平面图形的认识有一定的基础。
但学生在理解和应用垂直与平行概念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和理解垂直与平行的特征。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垂直与平行的概念,学会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垂直与平行的线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垂直与平行的概念,学会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垂直与平行的线段。
2.难点:理解和应用垂直与平行的概念,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垂直与平行,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操作教学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垂直与平行的线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交流讨论法:引导学生相互交流、讨论,共同探讨垂直与平行的特征,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垂直与平行的图片、实物等教学资源。
2.准备直尺、三角板等学具。
3.准备黑板、投影仪等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实例,如教室里的墙壁、桌面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这些物体之间的线段是什么关系?”学生回答:“垂直”、“平行”。
教师总结:垂直与平行是几何学中的重要概念,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垂线与平行线(板书课题)。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垂线与平行线(认识垂线)》数学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垂线与平行线(认识垂线)》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垂线的定义,能够在图形中识别垂线;2.能够通过练习,熟练掌握画垂线方法;3.能够理解垂线的作用,并能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垂线。
二、教学内容本课主要教学内容为垂线,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垂线的定义和性质;2.如何画垂线;3.垂线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让学生观察周围环境中的垂线,以及引导学生回忆上一次课学习的水平、直角等概念,进而引出垂线的概念。
老师还可以引入实际生活中垂线的应用,比如说照相机上的水平仪器。
2. 学习(1)垂线的定义和性质通过简单的例子讲解垂线的定义和性质,包括垂线的长度相等、交点处为直角等基本性质。
并可辅以图片。
(2)如何画垂线首先通过一些简单的画图练习,让学生掌握如何用直尺和圆规画线段和圆,再引导学生探究如何确定垂线和直线上的点,进而掌握如何画垂线的方法。
练习可设置在练习本上。
(3)垂线的应用通过介绍垂线的具体应用场景,如在建筑、摄影中使用垂线,让学生感受到垂线的实际意义。
并引导学生在掌握了画垂线的方法之后,通过实际的练习,运用垂线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也可设计多个例子进行练习。
3.巩固引导学生自主完成一些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作业布置画垂线题目,鼓励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加深对垂线的理解和记忆。
可在练习本中进行。
四、教学重点1.掌握垂线的定义和性质;2.掌握画垂线的方法;3.理解垂线的应用场景。
五、教学难点1.学生对垂线的定义和概念的理解;2.学生初次学习如何画垂线。
六、板书设计垂线的定义和性质如何画垂线垂线的应用场景七、教学反思在教学上,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灵活设置教学方法和练习内容,加强学生的动手实践操作,提高学生对于垂线概念的掌握和理解能力,加深学生对垂线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理解。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8单元《垂线与平行线》教案 (1)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8单元《垂线与平行线》教案 (1)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8单元《垂线与平行线》是小学数学中的重要内容,主要让学生理解垂直与平行的概念,掌握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本节课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较为抽象,需要通过大量的实例和操作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知垂直与平行的特征,从而达到理解并掌握知识的目的。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但对于垂线与平行线这样的抽象概念,仍需要通过具体的事物和实例来进行理解。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的内容时,可能存在以下困难:对垂线与平行线的概念理解不深,容易混淆;对于如何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垂直或平行缺乏方法;对于垂线与平行线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不够了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垂线与平行线的概念,掌握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2.培养学生运用垂线与平行线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垂线与平行线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2.如何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垂直或平行。
3.垂线与平行线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和模型让学生直观地感知垂线与平行线的特征。
2.采用操作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增强对垂线与平行线的理解。
3.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4.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垂线与平行线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实物和模型,如直尺、三角板、铅垂线等。
2.准备多媒体教学资源,如PPT、教学视频等。
3.准备练习题和案例,用于巩固和拓展知识。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实物和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提问:“请大家观察这些物体,你能找出哪些是垂直的,哪些是平行的吗?”让学生举例说明,从而引出垂直与平行的概念。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或板书,详细讲解垂线与平行线的定义和特征。
同时,结合实例进行解释,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垂线与平行线的基本概念。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垂线和平行线》说课稿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垂线和平行线》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垂线和平行线》是小学数学中的重要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了解垂直与平行的含义,学会用直角三角形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垂直,能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垂直线和平行线,以及能在实际情境中识别垂直与平行。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际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活动中,自主探索和发现垂直与平行的特征和性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直线、射线和线段的基本概念,对图形的观察和操作能力有一定的提高。
但是,对于垂直与平行的概念,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际的操作和观察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对于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垂直线和平行线的方法,可能还需要一定的指导和练习。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理解垂直与平行的含义,学会用直角三角形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垂直,能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垂直线和平行线。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探索垂直与平行的特征和性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理解垂直与平行的含义,学会用直角三角形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垂直,能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垂直线和平行线。
2.教学难点:学生能灵活运用垂直与平行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导入、观察操作、交流探讨、总结提升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和发现垂直与平行的特征和性质。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直尺、三角板、图片等教学辅助工具,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情境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垂直与平行的例子,如电梯、黑板、道路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观察操作:学生分组合作,用直尺和三角板尝试画出垂直线和平行线,观察和交流各自的成果,总结垂直与平行的特征和性质。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8单元《垂线与平行线》教学设计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8单元《垂线与平行线》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8单元《垂线与平行线》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内容,主要让学生理解垂直与平行的概念,学会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垂直与平行的线段,并能够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垂直或平行。
本节课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抽象,需要通过大量的实践活动来理解和掌握。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直线、线段的基本知识,对于图形的认知也有了一定的基础。
但是,对于垂线与平行的概念,学生可能较为抽象,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有待提高,因此需要通过丰富的教学手段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空间观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垂线与平行的概念,学会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垂直与平行的线段,能够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垂直或平行。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垂线与平行的概念,学会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垂直与平行的线段。
2.难点:学生能够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垂直或平行,并能够解释垂直与平行的性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导入,让学生感受垂直与平行的实际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直观教学法:利用实物、模型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空间观念。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实际画出垂直与平行的线段,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4.合作交流法: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培养合作交流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直尺、三角板、多媒体设备等。
2.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彩笔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现实生活中的垂直与平行现象,如教室的墙壁与地面、道路的直线与曲线等,引导学生关注垂直与平行的概念。
同时,教师提问:“你们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垂直与平行现象?”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苏教版扬州四年级数学上册第8单元《垂线与平行线》教案
苏教版扬州四年级数学上册第8单元《垂线与平行线》教案一. 教材分析《垂线与平行线》是苏教版扬州四年级数学上册第8单元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直线、射线、线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了解垂直与平行的含义,能正确画出垂线和平行线,会区分垂直与平行,能应用垂直与平行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些关于垂直与平行的经验,他们能够观察到生活中的一些垂直与平行的现象。
但是,对于垂直与平行的定义和特征,他们还需要通过实例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需要通过操作活动,提高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垂直与平行的含义,能正确画出垂线和平行线,会区分垂直与平行。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等活动,提高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应用垂直与平行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垂直与平行的含义,能正确画出垂线和平行线,会区分垂直与平行。
难点:学生能够应用垂直与平行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直观演示法、操作实验法、讨论交流法、引导发现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思考,从而掌握垂直与平行的知识。
六.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PPT、黑板、直尺、三角板等教具。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垂直与平行的现象,如教室里的墙角、黑板、书本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现象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学生通过观察,发现这些现象都是垂直或平行的。
教师总结:垂直与平行是直线的一种特殊位置关系。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垂线和平行线的定义,并用图示进行解释。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图示,思考:垂线和平行线有什么区别?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得出垂线是与另一条直线相交,且交角为90度的直线;平行线是在同一平面内,永不相交的两条直线。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8.1 垂线与平行线-苏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8.1 垂线与平行线-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垂线的性质,认识平行线,会用三角板画垂线和平行线。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和交流,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探究数学的兴趣,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增强对数学美的感受。
二、教学重点1. 垂线的性质2. 平行线的认识3. 画垂线和平行线的方法三、教学难点1. 垂线和平行线的概念及性质的理解2. 画垂线和平行线的实际操作四、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生活情境,引入垂线和平行线的概念。
例如: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墙壁、地板砖等,找出垂线和平行线的例子。
2. 新课讲解(1)垂线的性质a. 通过直观演示,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垂线,并引导学生发现垂线与水平线之间的关系。
b. 讲解垂线的性质,如:垂线与水平线相交成直角,垂线段是两点之间最短的线段等。
(2)平行线的认识a. 利用实例,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平行线,并引导学生发现平行线之间的关系。
b. 讲解平行线的性质,如: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平行线之间的距离相等。
3. 动手操作(1)画垂线a. 教师示范如何用三角板画垂线。
b. 学生分组练习,互帮互助,掌握画垂线的方法。
(2)画平行线a. 教师示范如何用三角板画平行线。
b. 学生分组练习,互帮互助,掌握画平行线的方法。
4. 巩固练习设计层次分明、形式多样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垂线和平行线的性质及画法。
6. 课后作业设计适量、有趣的课后作业,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及时进行教学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1. 优点:(1)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观察、操作、思考和交流,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生活情境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8单元《垂线与平行线》(第4课时)教案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8单元《垂线与平行线》(第4课时)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8单元《垂线与平行线》第4课时,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途径,探索并掌握平行和垂直的特征和性质,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操作和表达能力,但对于垂线与平行线的特征和性质,还需要通过具体的活动和实例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同时,学生需要进一步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理解垂线与平行线的特征和性质,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途径,培养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合作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理解并掌握垂线与平行线的特征和性质。
2.难点: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观察操作法、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PPT、教学素材、学生活动材料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实际生活中的垂线和平行线,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垂线与平行线的定义和特征,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操作活动,教师提供适当的指导。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垂线与平行线的特征和性质。
巩固(10分钟)教师设计一些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拓展(10分钟)教师设计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学生通过解决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
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帮助学生巩固记忆。
家庭作业(5分钟)教师布置一些相关的家庭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垂线与平行线》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垂线与平行线》教案第1课时垂线与平行线(认识射线、直线和角)教学内容:教材第77、78页。
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线段,认识射线和直线,知道三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认识角和角的表示方法,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明确角的大小及直接比较大小的方法。
3、理解射线和角的关系。
4、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认识线段,认识射线和直线,知道三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理解射线和角的关系。
教具准备:直尺教学过程:一、认识射线和直线1、出示一条线段。
提问:(1)黑板上的图形叫什么?(板书:线段)(2)线段应该怎样画?要注意什么?(板书:两个端点)学生画一条线段。
(3)观察、回忆:线段有哪些特点?(板书:直的)(4)刚才大家画的一条线段‘能量出你画的线段的长度吗?线段可以度量,那么线段的长度是有限长的还是无限长的?(板书:有限长)(5)谁能说一说线段有哪些特征?2、认识射线。
(1)出示城市夜景图。
提问:这个城市美不美?你觉得它美在哪里?(引导学生观察城市夜景中的追光灯。
)提问:这些灯光是哪儿来的?说明:追光灯打出的灯光向某一个方向无限延伸,使这个城市的夜景更加美丽、迷人。
(2)说明:将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就可以得到类似灯光的图形,叫射线。
(板书:射线)(3)教师画射线:先画一条线段,把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
提问:射线是怎样得到的?射线的另一端可以继续延长吗?它的长度可以确定吗?说明了射线是有限长还是无限长?(板书:无限长)(4)把射线和线段比一比,它有什么特点?(板书:直的,只有一个端点)(5)教师介绍:手电筒、太阳的光线都可以看成是射线。
学生举例。
(6)用直尺或三角板画射线。
教师示范:先点一个端点,再沿着直尺的一边画射线。
学生练习画一条射线。
提问:谁能说一说,射线有哪些特点?3、认识直线。
(1)(先出示一条画好的线段)现在我们把线段两端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直线。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垂线与平行线 教案教学设计(含单元教材分析及教学反思)
第八单元垂线与平行线第1课时认识射线和直线、认识角 (4)第2课时角的度量 (9)第3课时角的分类和画角 (12)第4课时认识垂线、认识点到直线的距离 (17)第5课时画垂线 (20)第6课时认识平行线、画平行线 (24)第7课时整理与练习 (27)第8课时怎样滚得远 (30)(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交流,认识射线、直线,了解线段、射线、直线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认识两点间的距离,知道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进一步认识角的特征,会用量角器量角,会画指定度数的角,了解角的分类方法,掌握锐角、直角和钝角的特征,知道平角和周角,了解各类角之间的大小关系;认识垂线和平行线,会用直尺、三角尺等工具画垂线和平行线;知道点到直线的距离,会确定和测量点到直线的距离。
2.使学生经历由具体实例抽象出有关的平面图形,探索射线、直线、角的特征,探索平面内两条直线之间位置关系的过程,进一步积累图形与几何的学习经验,感悟一些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借助直观进行简单推理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
3.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积极思考、规范操作的良好习惯;感受图形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激发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提高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二)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以及前后联系如下:本单元主要教学角的认识、度量和分类,垂线和平行线的认识。
角、垂线和平行线等概念是图形与几何部分最基础的知识之一。
这对学生以后正确建立有关的几何概念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了解角的特征,会用量角器量角和画角,知道角的分类方法;了解垂线和平行线的特征,会画已知直线的垂线和平行线;知道点到直线的距离,会确定和测量点到直线的距离。
教学难点是:理解射线和直线的特征,初步建立无限的概念;会用量角器量角,能画出指定度数的角;会确定和测量点到直线的距离。
本单元教材的基本结构:本单元教材的编排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特点:1.引导学生经历由具体实例抽象出几何图形的过程。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垂线与平行线》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垂线与平行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垂线与平行线》是小学数学中比较重要的一部分,主要让学生了解垂直与平行的概念,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并能够运用垂线与平行线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几何知识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动手能力,能够通过实际操作来理解一些简单的几何概念。
但是,对于垂线与平行线这样的抽象概念,还需要通过具体的操作和实例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各有不同,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调整。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垂线与平行线的概念,能够识别垂线与平行线。
2.让学生理解垂线与平行线之间的关系,能够运用垂线与平行线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垂线与平行线的概念及其识别。
2.垂线与平行线之间的关系。
3.运用垂线与平行线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演示和动画展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垂线与平行线。
2.操作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加深对垂线与平行线的理解。
3.问题驱动法: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运用垂线与平行线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垂线与平行线的模型、图片、动画等。
2.学具:每人一份垂线与平行线的操作材料。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实物演示或者动画展示,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垂线与平行线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呈现(10分钟)教师讲解垂线与平行线的概念,并通过具体的实例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同时,引导学生发现垂线与平行线之间的关系。
操练(10分钟)学生动手操作,尝试自己画出垂线与平行线,并判断其他学生的作品。
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垂线与平行线的理解。
巩固(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垂线与平行线的基本概念和性质来解决。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8单元《垂线与平行线 单元概述和课时安排》教案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8单元《垂线与平行线单元概述和课时安排》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8单元《垂线与平行线》主要让学生理解垂直与平行的概念,掌握它们的特点和性质,以及会运用垂线和平行线解决实际问题。
本单元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操作和表达能力,但对于垂线与平行线的概念和性质可能还比较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基础,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直观的空间观念,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并掌握垂线与平行线的特征。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垂直与平行的概念,了解它们的特点和性质,能运用垂线和平行线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垂直与平行的概念,了解它们的特点和性质。
2.难点:让学生能运用垂线和平行线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互动式教学法、操作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关注学生的认知基础,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直观的空间观念,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并掌握垂线与平行线的特征。
六.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PPT、教学素材、学生活动材料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生活实例引入垂直与平行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展示教室里的墙角、黑板、桌面等,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它们之间的垂直和平行关系。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PPT呈现垂线与平行线的定义、特点和性质,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垂直与平行。
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让学生感知垂直与平行的特征,建立空间观念。
3.操练(10分钟)教师设计一系列实践活动,让学生动手操作,巩固对垂直与平行概念的理解。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8.1 垂线与平行线-苏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8.1 垂线与平行线-苏教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平行线和垂线的概念,能够正确区分它们;
2.了解平行线和垂线的特点,能够运用这些特点解决问题;
3.能够使用铅垂线确定水平面。
二、教学内容
本节课将主要涉及以下内容:
1.平行线和垂线的概念;
2.平行线和垂线的特点;
3.如何使用铅垂线确定水平面。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
介绍本节课所讲的内容,并与学生一起回忆与垂线和平行线相关的图形或实物。
2. 概念讲解
教师在黑板上绘制两个平行线及垂线,并介绍平行线和垂线的概念。
要求学生大声回答“哪些直线是平行线?哪些直线是垂线?”等问题,并与学生一起总结其特点。
3. 知识点讲解
介绍平行线和垂线的特点,如垂线相交形成直角,平行线永不相交等。
4. 实例练习
在黑板上绘制几何图形让学生进行判断和分析。
如绘制一个正方形,让学生找出垂线和平行线。
5. 拓展
通过让学生找出另一个垂直于一直地面的平面,并且能通过建立垂线将两个平面联系起来,实现建筑的水平。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采用了互动式的教学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且有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垂线和平行线的概念和特点。
同时,通过实例练习和扩展,也有助于学生把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虽然本节课涉及的知识点较为简单,但是通过适当的引导和反思,学生的思维也得到了一定的拓展,达到了教学目标。
以后再教授相似的知识点时,可以采用相似的教学方式。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垂线与平行线(认识平行线)》数学教案
提问:谁能用手势比划出两条直线的相交或平行。
5、小结: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其中一条直线就是另一条直线的平行线。
二、画平行线
1、探索画平行线。
谈话:刚刚我们一起认识了平行线(板书课题),那你能利用一些材料和直尺,想办法画出一组平行线吗?
学生用这种方法画出一组平行线,再给同桌说说画的方法。
3、完成“练一练”第2、3题。
三、巩固练习
1、练习十五第6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判断,再说说是怎样判断图形中互相平行的线段的。
2、练习十五第7题。
学生按要求操作。
交流:量一量这些线段的长度,你有什么发现?
四、全课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活动发现:左边一组直线延长后会相交,右边两组直线无论怎样延长也不会相交。
2、认识互相平行
联系第二、三组直线说明互相平行。
像第二组直线这样的在同一平面内,不练第1题。
下面哪几组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为什么?
闭上眼睛想一想互相平行的两条直线是什么样的。
教学重难点:
感知平面上两条直线的平行关系,借助三角尺、直尺等工具画平行线。
教具准备:
三角尺、直尺
教学过程:
一、结合生活、认识平行线
1、认识相交与不相交
谈话:同学们,生活处处皆数学。下面这些设施里你能找出哪些可以看作直的线?
出示书上情景图(电线塔架、铁轨、双杠)
在学生交流时,教师画出三组直线。
提问:这三组直线是什么关系,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并在全班交流。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垂线与平行线(认识平行线)》数学教案
第八单元 垂线与平行线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八垂线与平行线》苏教版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八垂线与平行线》苏教版一. 教材分析《八垂线与平行线》这一章节是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的教学内容。
本章节主要让学生掌握垂线与平行线的概念,理解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并能够运用垂线与平行线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探究和发现垂线与平行线的特征和性质,从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他们对平面图形的认知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
然而,对于垂线与平行线的概念和性质,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操作来加深理解。
此外,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认知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到每一个学生的学习需求,尽量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中来。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垂线与平行线的概念,理解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并能够运用垂线与平行线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环节,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垂线与平行线的概念,理解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和总结垂线与平行线的性质,并能够运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发现垂线与平行线的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操作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验和理解垂线与平行线的概念,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3.交流分享法:鼓励学生与他人交流自己的学习心得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一些图片、实例和教学课件,用于引导学生观察和操作。
2.学具:准备一些直尺、三角板等学具,让学生实际操作,加深对垂线与平行线概念的理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垂线与平行线的实例,如楼梯、黑板、道路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发现了什么?”让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并板书“垂线”和“平行线”两个词语。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垂线和平行线》复习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垂线和平行线》复习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垂线和平行线》是小学数学中重要的知识点,主要让学生理解垂直与平行的概念,掌握它们的特点和判定方法,以及会在实际情境中应用。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探索和发现垂直与平行的性质,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知识,对图形的认识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对于垂线和平行线的概念和性质,还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对于实际情境中垂线和平行线的应用,还需要通过练习来加强。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理解垂线和平行线的概念,掌握它们的性质和判定方法,能在实际情境中应用。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探索等活动,培养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克服困难,获得成功,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理解垂线和平行线的概念,掌握它们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2.难点:学生能在实际情境中应用垂线和平行线,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直观演示法、操作实验法、讨论法等,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和理解垂线和平行线的概念,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直尺、三角板、多媒体课件等。
2.学具:每组一把直尺、三角板,每人一张白纸。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的一些垂线和平行线的实例,如墙壁上的电线、公路两边的树木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呈现垂线和平行线的定义和性质,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和掌握。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操作实验,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出垂线和平行线,并观察和记录它们的性质。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第8单元 垂线与平行线整理与复习(教案)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
第8单元垂线与平行线整理与复习(教案)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垂线与平行线的定义和性质,能够正确判断垂线和平行线。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提高学生运用垂线和平行线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垂线的定义和性质2. 平行线的定义和性质3. 垂线和平行线的判定方法4. 垂线和平行线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垂线与平行线的定义和性质,垂线和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2. 教学难点:垂线和平行线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垂线和平行线的定义和性质。
2. 提问: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如何判断两条直线是否为垂线或平行线?(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讲解垂线的定义和性质(1)垂线的定义: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其中一条直线叫作另一条直线的垂线。
(2)垂线的性质:两条垂线相交成直角。
2. 讲解平行线的定义和性质(1)平行线的定义:在同一平面内,两条永不相交的直线叫作平行线。
(2)平行线的性质:同一平面内,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处处相等。
3. 讲解垂线和平行线的判定方法(1)垂线的判定方法:利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判断两条直线是否相交成直角。
(2)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利用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等性质,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永不相交。
(三)例题讲解(15分钟)1. 出示例题,引导学生运用垂线和平行线的判定方法解决问题。
2. 分析例题,讲解解题思路和步骤。
3.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垂线与平行线的定义、性质和判定方法。
2. 强调在实际问题中,如何运用垂线和平行线知识解决问题。
(五)课后作业(布置作业5分钟)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提前了解相关知识。
五、板书设计1. 板书标题:第8单元垂线与平行线整理与复习2. 板书内容:(1)垂线的定义和性质(2)平行线的定义和性质(3)垂线和平行线的判定方法(4)垂线和平行线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垂线与平行线的定义、性质和判定方法,使学生掌握了垂线和平行线的基本知识。
苏教版数学四上第八单元《垂线与平行线》教案
苏教版数学四上第八单元《垂线与平行线》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四上第八单元《垂线与平行线》是小学阶段几何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单元主要让学生理解垂线与平行线的概念,掌握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并能够运用垂线与平行线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丰富的情境图和实例,引导学生探究、发现、总结垂线与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直线、射线、线段的基本概念,对图形的认识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对于垂线与平行线的理解,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生动形象的讲解和丰富的实践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垂线与平行线的性质和应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垂线与平行线的概念,掌握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学会用垂线与平行线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几何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垂线与平行线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2.突破难点:通过直观演示和实践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垂线与平行线的性质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情境图和实例,引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探究垂线与平行线的性质。
2.动手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通过实践 activities 体验和理解垂线与平行线的关系。
3.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多媒体课件、情境图、实例图片、垂线与平行线模型等。
2.学具:直尺、三角板、圆规、剪刀、胶水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图中的线段、直线和垂线,激发学生的兴趣。
提问:“你们能找出图中的垂线和平行线吗?它们有什么特点?”让学生自由发言,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垂线与平行线的定义,解释垂线与平行线的概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认识射线、直线和角。
2.角的分类及用量角器量角和画角。
3.垂线的认识和画法及点到直线的距离。
4.平行线的认识和画法。
1.建立射线的概念,掌握直线、线段和射线三个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以及建立角的概念。
2.使学生会根据角的度数区分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和周角,并知道各种角之间的关系。
3.使学生认识量角器,能够用量角器量角,培养学生动手的能力,使学生能够按要求画角。
4.通过操作与合作交流,能用直尺、三角尺和量角器等工具画平行线和垂线,能确定和测量点到直线的距离。
5.经历联系实际的感知和观察、操作、画图等活动过程,深刻感受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发展空间观念。
6.感受生活里的平行与垂直现象,了解平行与垂直在现实生活里的应用;能主动参与观察、操作等学习活动,对图形产生兴趣,感受数学学习的趣味性。
1.恰当把握教学目标。
要求教师树立整体意识和目标意识,从整体上着眼把握目标,明确每一阶段的具体要求,把单元教学目标分解为课时教学目标,确定每一课时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然后由浅入深地教授学生。
2.注意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引导学生利用生活经验促进数学学习,但数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数学毕竟是抽象的,如直线的定义就比较抽象,要引导学生想象,注意数学学科本身的特点,适时和适度地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
3.加强动手操作,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间。
安排“量一量”“画一画”“折一折”“拼一拼”等操作活动,让学生在这些活动中进一步加深对角的认识,并形成画角和量角的技能,初步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同时让学生经历和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在加强操作活动的同时,尽可能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
4.结合具体生活情境充分感知直线的位置关系,形成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平行与相交(包括垂直)的概念。
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中找出实例,支撑和丰富相应的表象,加深对直线的平行和垂直关系的认识。
5.在操作活动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体验。
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使学生进一步获得体验和感受,深化概念的理解。
6.加强对知识的应用与解释。
引导学生联系实际,应用知识对相关现象作出简单的解释,使学生的认识得到进一步发展。
9课时线段、直线、射线和角教材第77~78页的内容。
1.进一步认识线段、射线和直线,知道三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认识角和角的表示方法,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明确角的大小及直接比较大小的方法。
3.理解射线和角的关系。
4.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重点:认识线段、射线、直线和角。
难点:建立射线的概念,掌握直线、线段和射线三个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建立角的概念。
一根长线、直尺、课件。
今天我们要在这节课上认识线段、直线、射线、角。
生活中有很多的线段、直线、射线和角,大家能举例说一说吗?1.教学直线。
教师拿出一根长线,用手把一部分拉直。
提问:这是一根什么线?(直线)我们已经学过直线,那么直线有什么特点呢?(直线是无限长的,不管延伸多么长都是直的;直线没有端点)板书:直线不可测量没有端点2.教学线段。
老师在直线上点两个点,板书:提问:直线上两点间的一段叫什么?(线段)线段有什么特点?(线段也是直的,有两个端点)线段和直线有什么关系?(线段长度是有限的,它是直线的一部分)板书:线段可以测量两个端点是直线的一部分3.教学射线。
教师先画一条线段,把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
提问:这个图形是什么?(射线)它有什么特点?(射线有一个端点,可以无限延长)板书:射线不可测量一个端点是直线的一部分4.做一做。
(1)下面的图形中,哪些是线段,哪些是直线,哪些是射线?(2)从一点可以画出几条射线?学生动手画,可以画无数条。
5.建立角的概念。
(1)以一点为端点,画两条射线,可以组成一个角。
启发学生自己举例,哪些图形是角?角有几条边?角的边是直线、射线还是线段?(2)教师在黑板上画角,画角的步骤如下:①画出一点,从这一点引出一条射线。
②从这一点,再引出另一条射线。
③写出角的各部分名称。
(3)启发学生总结角的概念。
从一点引出的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作角。
角通常用符号“∠”表示。
下图的角可以记作∠1,读作角一。
6.练一练。
下图中有几条射线,组成了几个角,它们各是什么角?1.填空。
(1)太阳的光线是。
(2)车灯的光线是。
(3)填出角各部分的名称。
(4)下面的图形中,哪些是直线,哪些是射线,哪些是线段?2.判断。
(对的在括号里画“”,错的画“✕”)(1)直线没有端点,可以向两端无限延长。
()(2)射线可以量出长度。
()(3)从一点出发,可以画出无数条射线。
()3.数一数,下图中各有几个角。
4.(1)量一量,A、B两点间的连线中,哪条最短?(2)你能在A、B两点间再画一条线段,比线段AB更短吗?下面四条水平线段一样长吗?先估计一下,再量一量。
课堂作业新设计1.(1)射线(2)射线(3)略(4)线段射线线段直线2. (1)(2)✕(3)3. 34104. (1)第②条(2)不能思维训练一样长。
教材习题第78页练一练1. ④⑤是线段①⑥是射线⑦是直线2~4.略线段、直线、射线和角直线不可测量没有端点线段可测量两个端点是直线的一部分射线不可测量一个端点是直线的一部分从一点引出的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作角。
1.射线和直线这两个概念是很抽象的,学生难以理解。
过去只能用语言来形容或用生活中的实例作比喻。
本节课中,教师通过投影以动态的形式帮学生理解无限长的含义,让学生切实体会了直线、射线,使抽象变为了具体。
2.讲射线时,将线段的一端向外延长,帮助学生想象向一端无限延长的情境。
使学生深刻地理解和掌握了线段、射线和直线的联系与区别。
认识射线是学习角的基础。
例题以城市夜景中灯射出的光线说明这些光线都可以看作射线,让学生联系生活初步感受射线的特点。
接着,让学生分别把线段的一端和两端无限延长,认识射线和直线,并区别它们与线段的不同点。
然后通过想一想,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和两点间的线段最短。
例题角的认识安排学生自己从一点起画两条射线,认识角的图形,感受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明白角的两条边都是射线,并结合角的图形认识表示角的符号,知道角的记法和相应的读法。
学生初步感知射线,为学生学习本节课提供了基础。
这节课对学生来说,将一堆混乱的材料(直的线、曲的线、直线、射线、线段),进行分类整理,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及分类思想的培养。
通过典型的感知材料,及教师根据概念的特点组织感知活动,让学生体验到由射线发展成角,由特殊角引申出各类角的过程,是这堂课的突破口。
对学生而言,重要的是形成以上概念,而不是记忆上述概念。
以美丽的城市夜景作为题材,可以使学生从中体会射出的光线是从某一点出发,向一个方向无限延长,有利于学生感受射线的含义,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通过课件演示,使学生更直观地理解线段、射线、直线的联系。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通过欣赏学生常见的与角有关的一些图片,让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了解数学在现实中的作用,体会数学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用好数学的兴趣。
角的度量教材第79~80页的内容及第83页思考题。
1.会用量角器量指定的角。
2.能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并获得成功的体验,能运用角的知识描述相应的生活现象,感受用实验数据说明问题的实事求是的态度与方法。
重点:会用量角器量角。
难点:掌握量角器的使用方法。
课件、量角器、三角尺。
1.上节课我们认识了角。
关于角,大家还想知道些什么?2.要想知道角到底有多大,就要会量角。
那么,量角的工具是什么?怎样量一个角的大小?这些都是今天要解决的问题。
(板书课题:角的度量)1.认识量角器。
请同学们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量角器,仔细观察,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量角器是什么形状的?把半圆分成180等份,每一份所对的角就是1度的角。
量角器中心的一点叫作量角器的中心,量角时,我们要把中心与角的顶点对齐。
量角器上有两圈刻度,外圈刻度是从左往右按顺时针方向依次增大;内圈刻度是从右往左按逆时针方向依次增大。
观察量角器的内圈刻度,找出教师所指度数的刻度线。
2.用量角器量角。
(1)看教材第80页,根据刚才对量角器的了解,自学量角的方法,并量一量。
(2)提问:量角要分哪几步?教师作具体指导。
(3)指出,在量角时,什么情况下读内圈刻度,什么情况下读外圈刻度。
(4)指名说说在用量角器量角的时候,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
3.重点指导。
指导学生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关键是使量角器的中心和角的顶点重合,然后使0°刻度线和角的一条边重合,找角的另一条边所对的刻度是多少,就是这个角的度数。
4.教材第80页练一练。
第1题,看量角器上的刻度,说出各个角是多少度。
题中已经画出了量角器的位置和刻度,要求学生正确读出角的度数即可。
指名让学生口答,集体订正。
让学生思考:这几个角的位置一样吗?不同位置的角,我们应该怎样来量?第2题,用量角器在书上量一量。
集体订正,并让学生说说是怎样量的。
第3题,角的估计和测量。
(1)先估计一下,这三个角的大小一样吗?(2)动手量一量。
(3)说说自己的发现,教师总结。
4.完成教材第83页思考题。
经过纸上两个点可以画1条直线;经过3个点中的每两个点最多可以画3条直线;经过4个点中的每两个点最多可以画几条直线?经过5个、6个……点呢?画一画、数一数,你能找到其中的规律吗?(任意3个点不在一条直线上)如果把点的数目记作n,根据推算可以得到经过每两点画一条直线的直线数为n(n-1)÷2,这是一个混合运算的算式,以后会学到它的计算方法。
5.讲解教材第83页“你知道吗?”。
放风筝比赛时,规定用30米长的线。
比哪个风筝放得最高,只要把每根风筝线的一端固定在地面上,分别量出它们与地面所形成的角的度数。
根据题意,我们可以画出示意图:观察上图,AA'=BB'=CC'=30米,∠1>∠2>∠3,三个风筝由高到低分别是A'、B'、C',由此可知,风筝线与地面所形成的角的度数越大,风筝飞得越高。
1.填空。
(1)测量角的大小,要用()。
(2)把半圆分成180等份,每一份所对的角的大小是()度。
(3)比较角的大小要看两条边()的大小。
(4)上午9时,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成()。
(5)135°的角比90°的角大()。
2.判断。
(对的在括号里画“”,错的画“✕”)(1)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画出的长短没有关系。
()(2)三角尺中三个角的度数的和是180°。
()(3)一个角的两条边越长,这个角就越大。
()(4)把一个40°的角用放大镜放大5倍是200°。
()(5)连接两点得到的线段只有一条。
()3.量出下图中各角的度数。
4.用一副三角尺拼出下面度数的角。
(1)180°(2)105°(3)135°量出下面各角的度数,你能发现什么?(1)∠1=∠2=∠3=∠1+∠2+∠3=(2)∠1=∠2=∠3=∠1+∠2+∠3=(3)∠1=∠2=∠3=∠1+∠2+∠3=课堂作业新设计1.(1)量角器(2)1(3)张开(4)90°(5)45°2. (1)(2)(3)✕(4)✕(5)3. ∠1=65°∠2=80°∠3=160°4.(1)两个90°的角(2)一个45°的角和一个60°的角(3)一个90°的角和一个45°的角思维训练(1)∠1=60°∠2=60°∠3=60°∠1+∠2+∠3=180°(2)∠1=90°∠2=60°∠3=30°∠1+∠2+∠3=180°(3)∠1=150°∠2=15°∠3=15°∠1+∠2+∠3=180°结论: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和是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