喹诺酮类等其他抗菌药物的作用特点和注意事项教学内容

合集下载

使用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八项注意”

使用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八项注意”
次数较少。 ⑤氟喹诺酮类药物属于化学物质合成药物,比使
用相同剂量的其他抗生素药物价格更低,性能稳定,副作用
较弱。 因此这类药物称为化学合成抗菌药物中发展比较迅
速的一类,目前已经成为临床治疗细菌感染性疾病的首选药
物和主要药物。 ⑥氟喹诺酮类药物与其他抗菌药物的作用
机制稍有不同,氟喹诺酮类主要作用于细菌的脱氧核糖核酸
脱落、糜烂等,因此服药患者需要在用药期间注意避免阳光
直射。
(3) 氟喹诺酮类药物对肾脏有一定影响。 长期使用可能
出现结晶尿、血尿等严重的患者导致肾功能衰竭。 因此肾功
能不好或与其他对肾功能有害的药物同时使用时一定要注意
按照说明书适量调节剂量,降低对肾脏的毒副作用,同时注意
不良反应。 在用药期间患者需要多喝水,如果碳酸氢钠与氟
在使用该药物期间一旦出现肢体的疼痛、水肿、肌腱炎或出
现肌腱断裂需要立即停止用药,同时主要休息,保养患肢。
未成年患者、哺乳期女性以及重症肌无力患之需要避免使用
这类药物。
(2) 使用氟喹诺酮药物期间最好不要晒太阳。 这是因为
福奎诺酮类药物会引起皮肤的光敏反应,就是在阳光下可能
出现皮疹、水肿、红斑等,严重的可在这些症状之后出现皮肤
素却不受这种传导性耐药性影响。 因此该药物可以和多种
抗生素药物合用,不产生药物之间的交叉耐药性。
·136·
三、 使用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 八项注意”
目前在我国临床上使用的氟喹诺酮类药物主要为诺氟
沙星、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等各种“ 星” 。 虽然正
在大量使用看是“ 星” 光璀璨,但是临床上该类药物显示出
(7) 像牛奶、乳制品、海产品等这些食物中存在大量的金
属离子比如钙镁铝等。 这些物质会与该药物进行融合形成

喹诺酮类药物的研究进展原理和药物的作用特点

喹诺酮类药物的研究进展原理和药物的作用特点

喹诺酮类药物的研究进展原理和药物的作用特点【摘要】喹诺酮类抗菌药在临床使用已有40余年,它对人类控制微生物感染发挥了巨大作用。

本文介绍了喹诺酮类抗菌药的作用机制、分子结构与抗菌活性的关系.【关键词】喹诺酮喹诺酮类(Quinolones简称QNS),又称吡酮酸类或吡啶酮酸类,是一类有别于传统抗生素的新型化学合成抗菌药物。

1962年美国Lesher等研究人员发现了第一个喹诺酮类抗菌药—萘啶酸,标志着喹诺酮类药物的正式诞生。

此后,该类药物的研究开发引起了世界范围的广泛关注,其发展速度大大超过了头孢菌素和青霉素类,居各类抗菌素之首。

截至1997年,就已制备出了5000多种喹诺酮类似物,并对其大多数进行了抗菌活性研究,现已投放临床使用的有20多种,正在进行Ⅰ、Ⅱ、Ⅲ期临床试验的超过15种。

1喹诺酮类药物的基本结构喹诺酮类药物的基本母环为[1]:N-取代-4-氧代-1、4-二氢-3-喹啉羧酸(图1)图1喹诺酮类药物的抗菌活性部分为4位酮基,任何替代均导致失活。

3-位羧基也是抗菌活性和抑制促旋酶所必需,但可由某些羧基模拟体取代,并由此而产生了具有优秀抗菌活性的新喹诺酮。

喹啉环6位引入氟原子,抗菌谱发生了飞跃,抗菌活性增强,药动学特性大大改善[2],成为第三代喹诺酮类药物。

1位氮必需有取代基,不能接氢,否则活性极弱或消失。

氮上的取代基,以乙基或与之体积相似的乙烯基等最佳。

在环烷基系列中,环丙基最优。

其活性顺序为环丙基〉乙基〉环丁基〉环戊基〉环己基,对金葡菌的抗菌活性环丙基物是乙基物和环丁基物的8倍,环戊基物的16倍,环己基物的516倍[2]。

目前,研究人员正在探索将头孢菌素连接在喹诺酮母环的7位上,以期进一步扩大抗菌谱。

2喹诺酮类药物的分类国际学术界将喹诺酮类药物的发展分为4个阶段。

第一代即萘啶酸、吡哌酸,具有中等抗菌活性,是同类最早产品。

第二代为6位或8位f取代的氟喹诺酮,代表产品为诺氟沙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

临床喹诺酮类药物优点、使用注意事项及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和喹诺酮药物药品目录

临床喹诺酮类药物优点、使用注意事项及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和喹诺酮药物药品目录

临床喹诺酮类药物优点、使用注意事项及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和喹诺酮药物药品目录喹诺酮类药物种类繁多,其抗菌谱广,应用方便,与其他抗菌药物间无交叉耐药反应,具有强大抗菌活性和良好的生物利用度,价位适中,不需要皮试等优点。

使用喹诺酮类药物注意事项治疗鼻窦炎、支气管炎、单纯性尿路感染时,只有在没有其他可供选择方案的情况下,才能使用。

在原有的肌腱炎、肌腱断裂和重症肌无力病情恶化的基础上,又新增了致残及并发多种永久性严重不良反应。

1、左氧氟沙星等喹诺酮类药物注射剂仅可经静脉滴注给药,如果使用同一条静脉通路连续输注一些不同的药物,注意给药前后要冲管,以防止与其他药物发生相互作用。

2、药物可影响软骨发育,可能会造成关节病变和肌腱炎、肌腱断裂,孕妇、哺乳期妇女、未成年人应避免使用。

3、滴速过快易引起静脉刺激症状或中枢神经系统反应,既往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史的患者避免使用。

4、使用喹诺酮类药物可导致结晶尿、血尿和管型尿,严重者可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在服药期间应注意多饮水,稀释尿液。

5、莫西沙星经肝脏代谢,大剂量或长期应用本类药物易致肝损害。

6、左氧氟沙星几乎全部以原型经肾脏排泄,老年人在使用本片时应注意适当调整剂量。

7、可引起皮肤光敏反应,在接受本品治疗时,应注意避免过度阳光曝晒和人工紫外线。

8、氟喹诺酮类药品引起周围神经病变,且可能是不可逆转的。

9、可使QT间期延长,少数患者可出现心律失常。

10、认为加替沙星可影响胰岛素的分泌,导致严重低血糖或高血糖,可致患者死亡,克林沙星和左氧氟沙星引起糖代谢紊乱。

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1、碱性药物、抗胆碱药、H2受体阻滞剂均可降低胃液酸度而使本类药物的吸收减少,应避免同服。

2、利福平、氯霉素均可使本类药物的作用降低,让萘啶酸和氟哌酸的作用完全消失,使氟嗪酸和环丙氟哌酸的作用部分抵消。

3、氟喹诺酮类抑制茶碱的代谢,与茶碱联合应用时,使茶碱的血药浓度升高,可出现茶碱的毒性反应。

4、制酸剂和含钙、铝、镁等金属离子的药物,可减少本类药物的吸收,应避免同用。

应用喹诺酮类抗菌药应注意哪些问题

应用喹诺酮类抗菌药应注意哪些问题

应用喹诺酮类抗菌药应注意哪些问题作为一种经过人工研究而合成的抗菌药物,喹诺酮在近些年来得到了迅速的普及。

而其之所以能够在临床上得到十分广泛的应用,与其抗菌谱较广这一特点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与此同时,这一药物在临床上进行抗菌的时候也能够产生力度较强的效果,同时其本身的结构也较为简单,在临床上和其他药物共同使用的时候也不会出现副作用,同时也不会使患者出现交叉耐药性的问题,因此得到了普遍的使用。

但是这些药物由于在近年来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滥用,而同时相应的研究也较少,因此更加应当得到患者和医护人员的重视。

而这篇文章就要带大家来了解一下,在使用喹诺酮类这一类型的抗菌药物治疗疾病的时候,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一、喹诺酮和其它药物的协同作用1.与其他类型的抗生素共同应用。

喹诺酮如果能够在临床上和其他功效的抗生素进行共同的使用,那么就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使得其最终的应用效果得到有效的提升。

2.与青霉素共同使用,也能够对于病情的抑制起到更为显著的作用。

3.与利福平共同使用,能够使得患者抗菌之后的效果得到显著的增强。

二、喹诺酮类和其他药物的拮抗作用1.与氨茶碱共同使用可能带来的后果。

在这两种药物被同时服用之后,患者体内的茶碱血药浓度水平会随之而升高,与此同时,患者甚至有可能出现心律失常等一系列的问题,甚至会出现痉挛。

2.与其他制酸药共同服用时所可能产生的后果。

如果这两者共同服用,那么患者在吸收喹诺酮的时候效率就会大大降低,而其疗效也无法达到理想的水平。

3.这一药物与其他非甾体类的抗炎药物之间的共同使用的后果,使得患者出现动物癫痫的概率有所提高。

4.这一药物和华法林之间的联合使用,很有可能使得患者原来的凝血酶时间在原先的基础上有所提升,进而导致抗凝血过度问题的进一步产生,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危险。

5.是这一药物和环孢素的联合使用所可能带来的后果,是患者的肾脏部位所承担的毒素水平会增加,与此同时,患者体内的血清肌酐这一浓度水平也会有所提高。

喹诺酮类药物的比较与使用注意事项

喹诺酮类药物的比较与使用注意事项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选药原则:
1. 肺炎链球菌,应优先选用莫西沙星、加替沙星等药物,以 降低细菌出现耐药性的几率;
2. 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菌引起的感染时,可选用左氧氟 沙星等;
3. 致病菌为铜绿假单胞菌时,首选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 4. 大肠杆菌所致感染,除非有药敏试验支持,否则不首选喹
诺酮类药物。
精品课件
4.肝损害
表现:肝酶(AST、ALT、ALP)升高 机制:N1位取代基2、4二氟苯基是导致肝毒性的一个重要因素 排序:对CYP450抑制能力的强弱排序依次为依诺沙星>环丙沙 星>诺氟沙星>洛美沙星>氧氟沙星>氟罗沙星>左氧氟沙星>司 帕沙星>加替沙星和莫西沙星 预防:及时监测肝功能
精品课件
要时给予抗感染治疗,可减轻因跟腱炎性渗出而引起的肿胀和疼痛及防 止继发感染;局部热敷促进炎症吸收等
精品课件
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较多且严重,作为
医师,在患者用药期间,应注意:
1. 结合病情,给予适当的用药教育,包括用法用量、用药注意 事项等;
2. 若病人用药后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若反应 严重,应当停药,并及时抢救;
5.肾损害
表现:血肌酐轻度升高,严重的可引起结晶尿 机制:喹诺酮类药物结构中有羧基,在中性和碱性尿液中 溶解性差,容易在肾小管中形成结晶 预防:最好保持每日尿量1500mL以上(50岁以上,尤其65 岁以上的患者)
精品课件
6.心脏毒性:
表现:可见QT间期延长、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TdP)等。 机制:由于其阻滞了心脏阀门钾通道,特别是延迟整流性钾通道的快速 成分 排序:毒性强弱:格帕沙星、司帕沙星>加替沙星>左氧氟沙星>氧氟 沙星>环丙沙星 处理:停药,监测心电图,静脉注射10%硫酸镁1~2g,5~10min 内注 射完,必要时15min后重复1~2次;如TdP停止发作,可持续静脉滴注硫 酸镁3~20 mg/min,直至QT间期缩短至500ms左右。也可用异丙肾上腺 素1~4ug/min,持续静脉滴注,维持心率在每分钟100次左右。上述治 疗无效,可采用人工临时心脏起搏器。

喹诺酮类药物的特点_应用及使用注意事项

喹诺酮类药物的特点_应用及使用注意事项

誅兽药喹诺酮类药物是指人工合成的含有42喹酮母核的抗菌药物。

具有抗菌谱广、抗菌力强、结构简单、给药方便,与其它常用抗菌药物无交叉耐药性以及价格便宜等特点,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抗菌药物,在临床上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但是该类药物所引起的不良反应及禁忌症亦多,临床医务人员必须熟悉这类药物,才可充分发挥其治疗作用。

1特点喹诺酮类药物作用靶位是DNA促旋酶。

拓扑异构酶Ⅳ也是喹诺酮类药物的作用靶位。

从化学结构看,喹诺酮类药物大体分为奈啶酸类、吡啶并嘧啶酸类、喹啉酸类和噌啉酸类。

喹诺酮类药物按其研究的先后及抗菌性能的不同可分为1~3代。

第3代喹诺酮类由于其结构上在奈啶环的6位处引入了氟原子,在7位上都连有哌嗪环,因而统称氟喹诺酮类。

由于传统的分类方法临床意义不大,目前已被新的分类方法所代替。

第1代,奈啶酸、吡哌酸及西诺沙星作用于革兰氏阴性菌(假单胞菌除外),临床适用于非复杂性尿道感染。

第2代,诺氟沙星、洛美沙星、依诺沙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作用于革兰氏阴性菌、某些革兰阳性细菌(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但不包括肺炎链球菌)和某些非典型病原体。

临床适应于治疗尿道感染、肾盂肾炎、皮肤和软组织感染。

第3代,左氧氟沙星、司帕沙星、加替沙星及莫西沙星,其作用是在第2代基础上扩大了对革兰氏阳性细菌的抗菌谱和抗菌活性。

第4代,曲伐沙星是在第3代基础上增加了抗厌氧菌的作用。

喹诺酮类药物的杀菌作用具有浓度依赖性,尤其是当血清药物浓度达到其最小抑制浓度30倍时,这种杀菌活性最显著。

但若药物浓度更高,则不利于抑制RNA和蛋白质合成,故杀菌作用反而会降低。

喹诺酮类药物口服吸收良好,口服给药达到的血药浓度可与静脉注射用药相媲美。

绝大多数喹诺酮类药物经肾排泄,然而司帕沙星、莫西沙星和曲伐沙星则通过肝脏排泄。

为避免毒性,对有肝肾功能损害患畜,喹诺酮类药物用药剂量应予调整。

绝大多数喹诺酮类药物不会因为同时进食而致吸收降低。

2应用2.1预防用药一般情况下,不主张预防用药。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摘要】通过探讨喹诺酮类药物的药理作用、适应症、药代动力学特点、禁忌、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保证药品安全、有效使用。

【关键词】喹诺酮抗菌药物合理用药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是一类以4-喹诺酮为基本结构的人工合成抗菌药物,其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口服吸收好,体内分布广、血浆蛋白结合率低、组织浓度高,与其他抗菌药物无交叉耐药性、不良反应少等优点,已成为治疗各种感染的常用药物。

1 喹诺酮类药物的抗菌机制喹诺酮类又称吡酮酸类或吡啶酮酸类,是一类合成抗菌药[1],为杀菌剂,杀菌浓度与抑菌浓度相同或为抑菌浓度的2-4倍,抗菌机制主要是抑制细菌DNA的回旋酶和拓扑异构酶IV,真核细胞不含NDA回旋酶,故对细菌作用选择性高。

虽与其他抗菌药物无交叉耐药性,但同类药物间有交叉耐药性。

2 分类喹诺酮类按发明先后及其抗菌性能的不同,分为四代[2]。

第一代以萘啶酸为代表,抗菌谱窄,抗菌作用弱,口服难吸收,喹诺酮类,对革兰阳性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无抗菌活性,现已被淘汰。

第二代以吡哌酸为代表,抗菌谱由革兰阴性菌扩大到部分革兰阳性菌,虽抗菌活性有了提高,但血浆浓度低,仅限于治疗肠道和尿道感染,现已很少应用。

第三代喹诺酮类药物在母核6位碳上引入了氟原子,在侧链上引入哌嗪环或甲基噁唑换,使血浆浓度提高,组织分布广,半衰期延长,抗菌谱扩大到革兰阳性菌、支原体、衣原体、军团菌及结核杆菌、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属,使氟喹诺酮类药物成为近年临床应用热点。

常用药物有诺氟沙星、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等。

第四代喹诺酮类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组织渗透性好保留了第三代的特点,增加了抗厌氧菌活性,且对革兰氏阳性菌和厌氧菌的活性作用显著强于第三代。

临床疗效甚至超过了一些β-内酰胺类抗生素。

3 临床应用3.1泌尿生殖道感染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可用于治疗肠杆菌科(敏感大肠埃希菌)、变形杆菌属、铜绿假单胞菌等所致的上、下尿路感染。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知识要点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知识要点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知识要点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是一种人工合成的繁殖期杀菌剂,其具有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生物利用度高、体内分布广、组织浓度高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等的治疗[1],成为临床最常用的抗感染药物之一。

目前临床上应用较广的为氟喹诺酮,而新一代的无氟喹诺酮也逐渐应用于临床,那么您知道他们有些什么特点?下面就跟着药师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1.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分代[2]分代代表药物特点第一代萘啶酸、吡咯酸仅用于泌尿系统的感第二代吡哌酸、甲氧恶喹酸仅用于泌尿系统的感第三代环丙沙星、诺氟沙星、氧氟沙星、左氧G-菌作用增强,G+菌作氟沙星第四代莫西沙星、加替沙星、吉米沙星无氟,G+菌作用增第五代加诺沙星、奈诺沙星无氟,G+菌作用增2.常用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药理学特点[3]及其应用药物名称妊娠危险分级生物利用度(%)蛋白结合率(%)血清半衰期(h)肾排泄率(%)食(剂环丙沙星(500mg)C720-406.629-44片氧氟沙星(400mg)C9832775-90片左氧氟沙星(750mg)C9924-38787片莫西沙星(400mg)C8930-5010-1438片注:+食物=餐中或空腹服用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主要是通过抑制细菌DNA旋转酶(拓扑异构酶II)和拓扑异构酶IV,阻碍细菌DNA的复制而发挥抗菌作用。

其对革兰阴性菌中DNA旋转酶的抑酶活性优于拓扑异构酶IV,而对革兰阳性菌的抑酶活性则恰好相反。

因此对多数革兰氏阴性菌的主要作用位点是DNA旋转酶,而对革兰氏阳性菌的作用位点以拓扑异构酶IV为主。

其不仅对革兰氏阴性菌具有较好的抗菌活性,随着无氟喹诺酮药物的出现,其对革兰氏阳性菌的作用也逐渐增强,能够有效覆盖肺部感染及尿路感染的病原菌。

其次,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在肺泡上皮衬液和支气管黏膜或分泌物中的药物浓度高于血药浓度[4],且在尿液中能够达到杀菌浓度,因此该类药物主要用于肺部感染和尿路感染。

但是相比于环丙沙星和氧氟沙星,莫西沙星抗假单胞菌活性差,且在尿液中的浓度低,因此不用于尿路感染。

喹诺酮类等其他抗菌药物的作用特点和注意事项

喹诺酮类等其他抗菌药物的作用特点和注意事项

喹诺酮类等其她抗菌药物得作用特点与注意事项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胡永芳一、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得作用及特点(一)喹诺酮分类及特征按照化学结构分类,喹诺酮类得药物主要包括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与环丙沙星,这就是这节课主要讲到得内容。

其她类得抗菌药物,主要讲大环内酯类得抗菌药物阿奇霉素。

可以瞧到喹诺酮类得抗菌药物,从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出现了萘啶酸,它只具备有抗阴性抗菌得效力,对肠杆菌科得细菌非常敏感,因为它得毒性很大,只用于泌尿系统感染,目前第一代抗菌药物萘啶酸已经在临床不使用。

第二代抗菌药物,上个世纪70年代出现得吡哌酸,同样也就就是革兰氏阴性抗菌活性增强,也主要用于尿道与痢疾,现在使用得量已很少了。

第三代类得抗菌药物就是在上个世纪80年到90年代出现得,比如诺氟沙星、环丙沙星与左氧氟沙星。

它对革兰氏阴性杆菌得作用就是强得,对阳性球菌也有一定作用,比如说呼吸喹诺酮,它可以用于社区与院内得肺炎得治疗,以及泌尿生殖道感染得治疗,还有消化道系统感染得治疗。

到这个世纪新出得第四代得喹诺酮类药物莫西沙星,它在原来得基础上增强了对阳性球菌得作用,以非典型病原体与厌氧菌得抗菌活性,它得抗菌谱更广泛、更全面。

瞧一下不同得喹诺酮类得分类,刚才大概说了一下,对于第一代说到得萘啶酸,第二代有氧氟沙星、吡哌酸与氟洛沙星,到第三代司帕沙星、环丙沙星与帕珠沙星,到第四代得曲伐沙星、莫西沙星与加替沙星。

不同代得喹诺酮类药物它得抗菌药谱已经达到抗阴性杆菌得作用,变化不大,但就是抗阳性球菌得作用就是一定增加得。

而对于非典型病原体像第三代得喹诺酮类得药物,还有第四代得喹诺酮类药物,对非典型病原体作用就是增加得。

同时也增加了厌氧菌得作用,它得抗菌谱增加了,所以它对于不同部位得感染得应用范围也增加了,比如说像第一代得萘啶酸只应用于泌尿系统感染,而对于第二代它可以用于肠道以及尿道得系统感染,而对于第三代、第四代它可以用于各系统感染得治疗。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

急诊科药物临床应用培训记录时间:年月日地点急诊科办公室培训项目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参加人员郝晓东姜永忠黄生奇王志刚王文程超唐荣刚王红请假人员内容临床上常用者为喹诺酮类,有诺氟沙星、依诺沙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等。

近年来研制的新品种对肺炎链球菌、化脓性链球菌的革兰氏阳性球菌的抗菌作用增强,对衣原体属、支原体属、军团菌等细胞内病原或厌氧菌的作用已有增强,以用于临床者有左氧氟沙星、加替沙星、莫西沙星等。

一、适应症:1、泌尿生殖系统感染:本类药物可用于肠杆菌科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等所致的尿路感染;细菌性前列腺腺炎、淋菌性和非淋菌性尿道炎以及宫颈炎。

诺氟沙星主要用于单纯性下尿路感染或肠道感染。

但应注意,目前国内尿路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大肠埃希菌中,耐药株以达半数以上。

2、2、呼吸道感染:环丙沙星、氧氟沙星等主要用于肺炎克雷伯菌、肠杆菌属、假单孢菌属等革兰阴性杆菌所致的下呼吸道感染。

左氧氟沙星、加替沙星、莫西沙星等可用于肺炎链球菌的溶血性链球菌所致的急性厚颜的扁桃体炎、中耳炎等,及肺炎链球菌、就支原体、衣原体的所致社区获得性肺炎,此外亦可用于革兰氏阴性杆菌所致下呼吸道感染。

、3、伤寒沙门菌感染:在成人的患者中本类药物可作为首选。

、4、志贺菌属肠道感染。

、5、腹腔、胆道感染及盆腔感染:需与甲硝唑等抗厌氧菌药物合用。

、甲氧西林敏感葡萄球菌属感染。

本类药物对甲氧西林耐药葡萄球菌感染那无效。

、6、部分品种可与其他药物联合应用,作为治疗耐药结合分支杆菌和其他分支杆菌。

二、注意事项:、1、对喹诺酮类药物过敏的患者禁用。

、2、18岁以下未成年患者避免使用本类药物。

、3、制酸剂的含钙、镁、铝等金属离子的药物可减少本类药物的吸收,应避免同用。

、4、妊娠期及哺乳期患者避免使用本类药物。

、5、本类药物可引起抽搐、癫痫、神智改变、视力损害等严重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损害。

、6、本类药物可能引起皮肤光敏反应、关节病变、肌腱断裂等备注。

常用抗菌药物的药理学特点与注意事项培训课件

常用抗菌药物的药理学特点与注意事项培训课件

4.肝脏毒性
多数头孢菌素大剂量使用可引起转氨酶和碱性磷酸酶、血胆红素等值的升高多为轻至中度,持续时间短,停用抗生素可恢复。头孢曲松可引起较明显的肝脏反应,如原发性胆汁郁积、胆囊泥沙样结石等,尤其在儿童多见,但停药后可恢复。
5.肾毒性
所有头孢菌素在大剂量应用时均有产生肾毒性的可能。偶可致血液尿素氨、血肌酐值升高、少尿、蛋白尿等。大多表现为血尿、尿潴留、尿频尿急、急性肾炎、肾功能衰竭等。主要损伤部位是肾脏近曲小管细胞,而间质性肾炎较少见,说明头孢菌素的肾毒性主要是药物浓度依赖的,而非过敏性损伤。第三代头孢菌素肾毒性减少,但头孢他啶有一定的肾毒性,尤其是原有肾功不全的病人更为明显,因此该药的用量要根据病人的肾功能进行调整。头孢菌素与高效利尿药或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右旋糖苷合用,肾损害显著增强。
(2)凝血功能障碍和出血并发症
对维生素K有反应的低凝血酶原血症所有的广谱头孢菌素均可因抑制肠道细菌而使维生素K的合成减少而影响凝血功能;含有甲硫四氮唑侧链结构的头孢菌素可干扰维生素K在肝脏中的羧化,进而使凝血酶原合成减少和依赖维生素K的凝血因子Ⅱ、Ⅶ、Ⅸ、Ⅹ等的水平降低,增加出血倾向。 含甲硫四氮唑侧链的药物:头孢哌酮、头孢孟多、拉氧头孢、头孢米诺等 对营养不良、吸收障碍等患者宜同时补充维生素K1
第二代头孢菌素
主要品种有:头孢呋辛、头孢替安、头孢孟多、头孢克洛、头孢丙烯等对革兰阳性球菌的作用与第一代相仿或略差。对肠杆菌科细菌优于第一代,逊于第三代。对β内酰胺酶稳定性增加。肾毒性较低。头孢呋辛容易穿透血-脑屏障,可用于CNS感染。用于预防手术切口感染。
第三代头孢菌素
主要品种有:头孢他啶、头孢哌酮、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头孢唑肟、头孢地嗪、头孢甲肟等对革兰阳性球菌的作用不及第一、二代,注射品种如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对肺炎链球菌(包括耐青霉素菌株)、化脓性链球菌及其他链球菌属有良好作用,但非首选用药。对革兰阴性杆菌作用强大。

喹诺酮类等其他抗菌药物的作用特点和注意事项

喹诺酮类等其他抗菌药物的作用特点和注意事项

喹诺酮类等其她抗菌药物得作用特点与注意事项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胡永芳一、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得作用及特点(一)喹诺酮分类及特征按照化学结构分类,喹诺酮类得药物主要包括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与环丙沙星,这就是这节课主要讲到得内容。

其她类得抗菌药物,主要讲大环内酯类得抗菌药物阿奇霉素、可以瞧到喹诺酮类得抗菌药物,从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出现了萘啶酸,它只具备有抗阴性抗菌得效力,对肠杆菌科得细菌非常敏感,因为它得毒性很大,只用于泌尿系统感染,目前第一代抗菌药物萘啶酸已经在临床不使用。

第二代抗菌药物,上个世纪70年代出现得吡哌酸,同样也就就是革兰氏阴性抗菌活性增强,也主要用于尿道与痢疾,现在使用得量已很少了。

第三代类得抗菌药物就是在上个世纪80年到90年代出现得,比如诺氟沙星、环丙沙星与左氧氟沙星。

它对革兰氏阴性杆菌得作用就是强得,对阳性球菌也有一定作用,比如说呼吸喹诺酮,它可以用于社区与院内得肺炎得治疗,以及泌尿生殖道感染得治疗,还有消化道系统感染得治疗、到这个世纪新出得第四代得喹诺酮类药物莫西沙星,它在原来得基础上增强了对阳性球菌得作用,以非典型病原体与厌氧菌得抗菌活性,它得抗菌谱更广泛、更全面。

瞧一下不同得喹诺酮类得分类,刚才大概说了一下,对于第一代说到得萘啶酸,第二代有氧氟沙星、吡哌酸与氟洛沙星,到第三代司帕沙星、环丙沙星与帕珠沙星,到第四代得曲伐沙星、莫西沙星与加替沙星。

不同代得喹诺酮类药物它得抗菌药谱已经达到抗阴性杆菌得作用,变化不大,但就是抗阳性球菌得作用就是一定增加得。

而对于非典型病原体像第三代得喹诺酮类得药物,还有第四代得喹诺酮类药物,对非典型病原体作用就是增加得。

同时也增加了厌氧菌得作用,它得抗菌谱增加了,所以它对于不同部位得感染得应用范围也增加了,比如说像第一代得萘啶酸只应用于泌尿系统感染,而对于第二代它可以用于肠道以及尿道得系统感染,而对于第三代、第四代它可以用于各系统感染得治疗。

应用喹诺酮类抗菌药应注意哪些问题

应用喹诺酮类抗菌药应注意哪些问题

应用喹诺酮类抗菌药应注意哪些问题?发布时间:2021-05-31T03:40:16.272Z 来源:《学习与科普》2021年3期作者:李永伟[导读] 喹诺酮类抗菌药20世纪60年代进入临床后,凭借强大抗菌活性、低耐药性和广谱抗菌的优点,在临床上广泛使用,对于青霉素和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过敏的患者,可使用喹诺酮类抗菌药代替治疗。

安岳县人民医院四川省资阳市 642350引言:喹诺酮类抗菌药20世纪60年代进入临床后,凭借强大抗菌活性、低耐药性和广谱抗菌的优点,在临床上广泛使用,对于青霉素和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过敏的患者,可使用喹诺酮类抗菌药代替治疗。

需要注意,随着喹诺酮类抗菌药在临床上应用范围和时间增加,所表现出的配伍反应和毒副作用也在增加,临床上应用喹诺酮类抗菌药治疗需要加强患者不良反应的观察,注意特殊人群。

1.喹诺酮类抗菌药药理作用喹诺酮类抗菌药可用于杀灭革兰阴性菌和革兰阳性菌,杀灭革兰阴性菌效果更强,第一代喹诺酮类抗菌药萘啶酸因临床疗效不佳在临床上逐渐被淘汰,第二代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抗菌谱在第一代喹诺酮类抗菌药基础上扩大,而第三代氧氟沙星、环丙沙星抗菌谱又进一步扩大,可杀灭第二代喹诺酮类抗菌药无法杀灭的部分革兰阳性菌。

第四代喹诺酮类抗菌药使用药物分子学技术,增加8-甲氧基,增强广谱抗菌作用,进一步降低用药不良反应,但是受限于制造价格偏高,临床上推广存在阻碍。

喹诺酮类抗菌药可通过抑制细菌DNA螺旋酶A亚单位,细菌DAN无法保持超螺旋结构,DNA单链暴露后mRNA和蛋白质合成不受到细菌DNA调控,细菌DNA受到不可逆损伤后失去生物活性被灭杀。

喹诺酮类抗菌药也会出现耐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和大肠埃希菌感染最容易发生耐药性。

2.喹诺酮类抗菌物不良反应喹诺酮类抗菌药属于抗菌药物中不良反应发生率偏低的药物,每百人中有5-10人会有不良反应,最为常见的是胃肠道不良反应,患者用药后表现为恶心、呕吐,严重胃肠道反应有腹泻、腹痛等。

喹诺酮类药物的比较与使用注意事项

喹诺酮类药物的比较与使用注意事项
喹诺酮类药物的比较与使 用注意事项
喹诺酮类药物已成为许多细菌感染的常用药物。本次演讲将会分析不同的喹 诺酮类药物,讲解使用注意事项,并分享喹诺酮类药物研发的现状和未来趋 势。
定义和分类
定义
喹诺酮类药物是一类抗菌药物,用于治疗多种 细菌感染疾病。
分类
喹诺酮类药物分为第一代至第四代,不同代次 间药理作用和耐药性不同。
广泛应用
医院感染
旅行者疾病
喹诺酮类药物是治疗医院感染 的常用药物。例如,呼吸道、 泌尿道和骨科感染等疾病都可 以使用喹诺酮类药物进行治疗。
喹诺酮类药物也常被用于治疗 旅行者腹泻和其他细菌感染疾 病。
动物养殖
喹诺酮类药物也可以用于农业 上动物的细菌感染预防和治疗, 提高动物健康水平。
特点和功效比较
药物代次 第一代 第二代
第三代
第四代
药理作用 杀菌作用 广谱杀菌作用
广谱杀菌作用,杀 灭革兰阴性菌 广谱杀菌作用,对 变态链球菌等多重 耐药菌有效
使用范围
泌尿、肠胃类感染
呼吸道、泌尿、消 化系感染
呼吸道、泌尿、消 化系感染
多种细菌感染,手 术预防性抗菌
抗菌谱 窄 中等
扩大
最大
正确使用的注意事项
1 遵医嘱用药
按照医生的开具指示获 取处方,并按照指示准 确使用。不要轻易更改 药量和药物使用方式。
2 注意避孕
喹诺酮类药物可能会影 响避孕效果,应该采用 另外的避孕措施。
3 不应乱用
喹诺酮类药物不宜用于 治疗病毒性感染、普通 感冒、流感、咽喉炎等 疾病,且不应随意购买 使用。
禁忌症和副作用
1禁Biblioteka 症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和孕期计划妇女、肝、肾、各种神经病和心血管病病史 患者、对某些成分过敏者禁用。

喹诺酮类药物结构特点与特性、作用机制、特点、分类和抗菌谱

喹诺酮类药物结构特点与特性、作用机制、特点、分类和抗菌谱

喹诺酮类药物结构特点与特性、作用机制、特点、分类和抗菌谱喹诺酮类药物是化学合成抗菌药,该类药物化学结构、作用机制均不同于其他抗菌药,且具有抗菌谱广、对革兰阴性菌抑制作用强于革兰阳性菌特点,是治疗各种感染性疾病高效且安全一类药物。

喹诺酮类结构特点与特性喹诺酮类是以4-喹诺酮为基本结构的合成类抗菌药,在4-喹诺酮母核N1位、C5位、C6位、C7位、C8位引入不同基团,形成各具特点喹诺酮类药物。

1.抗菌活性C6位引入氟原子同时,C7位引入哌嗪基后,药物与DNA回旋酶亲和力和抗菌活性显著提高,抗菌谱明显扩大,药动学性质显著改善。

N1位引入环丙基后,环丙沙星、司帕沙星、莫西沙星、加替沙星和加雷沙星等药物对革兰阳性菌、衣原体、支原体杀灭作用进一步增强,C6位脱去氟原子且C8位引入二氟甲基的加雷沙星对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厌氧菌、支原体、衣原体均具有与莫西沙星类似的良好活性和药动学特征,毒性更低,诞生C6非氟氟喹诺酮类药物。

2.脂溶性C7位引入甲基哌嗪环,可增加氧氟沙星、氟罗沙星和左氧氟沙星药物脂溶性,提高口服生物利用度和对细菌的穿透力。

C8位引入氯原子或氟原子,进一步提高药物口服生物利用度,延长药物消除半衰期,提高药物脂溶性具有扩大抗菌谱和增强抗菌活性效果。

3.光敏反应C8位引入氯原子或氟原子后,在提高疗效同时,增强药物光敏反应,药物包括司帕沙星、氟罗沙星和洛美沙星。

以甲氧基取代C8位氯原子或氟原子时,在提高疗效同时还可降低光敏反应,药物包括莫西沙星和加替沙星。

4.中枢神经系统毒性C7位哌嗪环取代基团与γ-氨基丁酸受体拮抗剂结构相似,可拮抗GABA受体产生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喹诺酮类药物与茶碱或非甾体类抗炎药合用时易产生中枢毒性。

C6位有疏水性的氟原子使喹诺酮类药物具有一定脂溶性,易于透过血脑屏障。

去掉C6位氟原子的加雷沙星与NSAID合用不诱发惊厥反应,不影响GABA与γ-氨基丁酸A型受体结合,中枢神经系统毒性显著减低。

喹诺酮类磺胺类及其他合成药物课件

喹诺酮类磺胺类及其他合成药物课件
• 氟喹诺酮类药物广泛应用后已出现细菌耐药性,其机制主
要是染色体突变,不存在质粒介导的耐药性。
• 耐药机制: 有3种机制并存 • 细菌DNA促旋酶亚基A或拓扑异构酶变异,亲和力下降 • 细菌的细胞膜通透性下降使进入细胞内的药物减少 • 药物主动外排导致细胞内药物浓度下降 • 此类药物作用机制大都相同,因此可出现交叉耐药性
原体、支原体、分枝杆菌(环丙、司帕等)
• 作用机制 独特(抑DNA回旋酶),与其他抗菌
药无明显交叉耐药性
• PAE较长 • 生物利用度较高,通透性较好 • 不良反应较小
8
抗菌作用(第三代)
• 抗菌谱广 • G-菌: 大肠、痢疾、伤寒、变形、产气杆、
淋球——强: 金葡、链球——敏感 • 分枝: (环丙、氧氟、左氧氟、司帕) • 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敏感
Fe2+降低其生物利用度, 避免同服
• 与非甾体抗炎药合用 CNS兴奋、惊厥的发
生率
• 抑制茶碱类、华法林、咖啡因的代谢, 避免
合用
19
常用药物特点
• 诺氟沙星(Norfloxacin, 氟哌酸) • 第一个含“F”喹诺酮类 • F为35~45%, 血浓度较低 • 主要用于肠道、尿路感染, 亦可用于呼吸道、
二氢叶酸 FH2还原酶 四氢叶酸
– COOH
谷氨酸
H2N
SO2NH2
磺胺类 砜类

TMP 乙氨嘧啶 甲氨蝶呤
嘌呤 嘧啶
合成 蛋白质
35
根据作用原理, 说明下面几个问题
• 多数细菌有PABA途径;人体靠外源叶酸, 不能
自己合成,
• 亲和力低5000-25000倍 • 同一机制 4.耐•药耐性药(性交叉)? • 酶提高识别力, 与磺胺亲和力 , 提高对PABA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教学课件ppt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教学课件ppt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教学课 件ppt》
xx年xx月xx日
目录
•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概述 •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抗菌机理及抗菌谱 •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 • 典型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介绍 •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未来发展趋势及研究方向 • 教学总结与展望
01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概述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定义
药物作用机制研究
深入探讨喹诺酮类药物的作用机制,为新药 研发提供理论支持。
耐药性机制研究
药物安全性研究
研究细菌对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机制,为耐 药菌的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研究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相互作用和 禁忌症等,提高用药安全性。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与其他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及效果评估
联合用药方案设计
氟喹诺酮类是最新的一 类喹诺酮类抗菌药物, 包括诺氟沙星、环丙沙 星、氧氟沙星等。
氧氟沙星类主要包括氧 氟沙星、乳酸左氧氟沙 星等。
培氟沙星类主要包括培 氟沙星、甲磺酸左氧氟 沙星等。
芦氟沙星类主要包括芦 氟沙星、盐酸抱歉,您 的文本不完整,因此我 无法提供相应的扩展内 容。您需要继续完善文 本内容,或者重新输入 完整的大纲,以便我为 您提供更好的扩展服务 。
1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是一类以细菌的DNA回旋酶 为靶酶的抗菌药。
2
这类药物通过抑制DNA回旋酶的活性,阻碍细 菌DNA的正常合成,从而达到抗菌的目的。
3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在临床应用广泛,对多种细 菌具有抗菌活性。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分类
01
02
03
04
05
根据药物的结构和抗菌 谱,喹诺酮类抗菌药物 可以分为四类:氟喹诺 酮类、氧氟沙星类、培 氟沙星类和芦氟沙星类 。

第35章 喹诺酮类

第35章 喹诺酮类
与磺胺类药物SMZ、SD等联用,可减少耐药性。对耐磺胺药菌株
也有抗菌作用。
增强多种抗生素(四环素、庆大酶素)抗菌作用。
第三十五章
[临床应用]
单独应用用于病情较轻泌尿系感染
复方新诺明:TMP+ SMZ(1:5) 双嘧啶片:TMP+ SD(1:10)
用于敏感菌所致各系统无并发症感染。(泌尿道、
磺胺甲噁唑(SMZ)+甲氧苄啶(TMP)
使用方便、性质稳定、价格低廉。
增效剂
作用机制
第三十五章
对磺胺类药物敏感的细菌生长繁殖需自身合成(对氨基
苯甲酸PABA+蝶啶)叶酸,不能利用现成的叶酸。
(1)磺胺类药物结构与PABA相似,竞争拮抗PABA (2)二氢蝶酸合成酶竞争性抑制剂。
抑菌作用,感染的痊愈主要依靠宿主的防御机制。 对可利用已形成叶酸的细菌和哺乳动物无效。
呼吸道等感染,尤其是流感嗜血骨杆菌及肺炎链球 菌引起的慢性支气管炎的急性发作)
不能根除链球菌,不用于链球菌性咽炎。 短期应用较少耐药性。
第三十五章
原生生物 (原虫与藻类)
形 状 球菌、杆菌 螺形菌 真菌 原核 生物 细菌 螺旋体 支原体 立克次体 衣原体 放线菌 革兰氏染色 革兰氏阳性 革兰氏阴性 氧 气 需氧菌 厌氧菌 兼性厌氧菌 ………等等
第三十五章
耐药性:
磺胺类药物间有交叉耐药性,不能交替使用。
磺胺类药物与其他抗菌药物之间无交叉耐药性。
耐药性为永久性、不可逆。
第三十五章
各种磺胺药特点:
1. 全身感染用药
磺胺异恶唑 sulfisoxazole(SIZ):
短效,用于敏感菌所致尿道感染。
磺胺嘧啶sulfadiazine(SD):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喹诺酮类等其他抗菌药物的作用特点和注意事项喹诺酮类等其他抗菌药物的作用特点和注意事项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胡永芳一、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的作用及特点(一)喹诺酮分类及特征按照化学结构分类,喹诺酮类的药物主要包括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和环丙沙星,这是这节课主要讲到的内容。

其他类的抗菌药物,主要讲大环内酯类的抗菌药物阿奇霉素。

可以看到喹诺酮类的抗菌药物,从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出现了萘啶酸,它只具备有抗阴性抗菌的效力,对肠杆菌科的细菌非常敏感,因为它的毒性很大,只用于泌尿系统感染,目前第一代抗菌药物萘啶酸已经在临床不使用。

第二代抗菌药物,上个世纪70年代出现的吡哌酸,同样也就是革兰氏阴性抗菌活性增强,也主要用于尿道和痢疾,现在使用的量已很少了。

第三代类的抗菌药物是在上个世纪80年到90年代出现得,比如诺氟沙星、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

它对革兰氏阴性杆菌的作用是强的,对阳性球菌也有一定作用,比如说呼吸喹诺酮,它可以用于社区和院内的肺炎的治疗,以及泌尿生殖道感染的治疗,还有消化道系统感染的治疗。

到这个世纪新出的第四代的喹诺酮类药物莫西沙星,它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强了对阳性球菌的作用,以非典型病原体和厌氧菌的抗菌活性,它的抗菌谱更广泛、更全面。

看一下不同的喹诺酮类的分类,刚才大概说了一下,对于第一代说到的萘啶酸,第二代有氧氟沙星、吡哌酸和氟洛沙星,到第三代司帕沙星、环丙沙星和帕珠沙星,到第四代的曲伐沙星、莫西沙星和加替沙星。

不同代的喹诺酮类药物它的抗菌药谱已经达到抗阴性杆菌的作用,变化不大,但是抗阳性球菌的作用是一定增加的。

而对于非典型病原体像第三代的喹诺酮类的药物,还有第四代的喹诺酮类药物,对非典型病原体作用是增加的。

同时也增加了厌氧菌的作用,它的抗菌谱增加了,所以它对于不同部位的感染的应用范围也增加了,比如说像第一代的萘啶酸只应用于泌尿系统感染,而对于第二代它可以用于肠道以及尿道的系统感染,而对于第三代、第四代它可以用于各系统感染的治疗。

看一下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它们具体的抗菌谱是什么样的?对于革兰氏阳性菌,可以看到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环丙沙星,它都有很强的抗菌作用。

那对于表皮葡萄球菌也有比较强的抗菌作用。

但对环丙沙星来说,它的抗肺炎链球菌和链球菌的作用要弱于左氧氟沙星和莫西沙星。

而对于粪肠球菌头孢类的抗菌药物是耐药的,而对于左氧氟沙星和莫西沙星,它有一定的抗菌作用,而且抗菌活性比较强,而环丙沙星这方面研究不详尽。

同样对于阿奇霉素它只有抗阳性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作用,对肺炎链球菌也有一定的抗菌作用,对粪肠球菌是同样耐药的,对表皮葡萄球菌阿奇霉素也是无效的。

看特别要注意,从这张图中可以看到,对于莫西沙星来说,它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每阴性的葡萄球菌,它也有30%以上的敏感性。

而对于革兰氏阴性抗菌以及常见的肺炎克雷伯、大肠埃希、流感嗜血杆菌,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和环丙沙星都有很强的抗菌活性。

而对于阿奇霉素它仅对流感嗜血杆菌有一定的抗菌作用,而对于大肠埃希和肺炎克雷伯是无效的。

再看一下喹诺酮类药物和大环内酯类阿奇霉素对革兰氏阴性杆菌的作用是什么样子的?对于铜绿假单、环丙沙星是首选的药物,左氧氟沙星和莫西沙星尽管提到的研究有所表明,指南里边提示它的敏感率只有30%以上,所以对于铜绿假单首选的喹诺酮类药物是环丙沙星,而对于嗜麦芽假单,这几种药物都是同样耐药的。

对于ESBL,变形杆菌,不动杆菌三种抗菌药物都是相同的。

而对于军团菌、肺炎支原体、支原体,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环丙沙星也都有相同的作用。

阿奇霉素对铜绿假单、嗜麦芽、阴性杆菌是有效的,而对于非典型支原体是有效的。

对于厌氧菌里边、脆弱拟杆菌,仅有莫西沙星是有效的。

(二)喹诺酮类抗菌作用特点对一些耐药的细菌喹诺酮类药物作用是怎样的?在医院获得的或者现在社区也可以获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2004年的研究结果表明,莫西沙星对MRSA的敏感率是70.8%,而左氧氟沙星是50%。

相对于头孢曲松、头孢克洛来说,莫西沙星对MRSA有一定的抗菌作用。

再看一下对ESBL阳性的肺炎克雷伯杆菌它的作用什么样子的?莫西沙星它的MIC值是0.125,加替沙星是0.25,左氧氟沙星是0.5,而对于头孢曲松是16。

对肺炎克雷伯杆菌可以看到,莫西沙星为88%的敏感率,左氧氟沙星有80%的敏感率。

对于阴沟肠杆菌它们的作用是怎么样?同样2004年的研究也表明莫西沙星和左氧氟沙星对阴沟肠杆菌的敏感率都超过了70%,也就是在80%左右。

而曲松和他啶的敏感率是低于70%的。

所以对于阴沟肠杆菌,按照2004年的研究是可以选择莫西沙星和左氧氟沙星的。

那同样在临床上经常会碰到鲍曼不动杆菌,鲍曼不动杆菌是重症病房,长期手术的病人,呼吸机相关肺炎常见的一个致病菌。

看一下鲍曼不动杆菌的研究结果,可以看到,对于鲍曼不动杆菌来说,莫西沙星它有69.2%的敏感性,而对于常用的抗菌药物头孢曲松、头孢他啶、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这样在酶抑制剂里的抗菌药物相比来说,目前来说,莫西沙星对鲍曼不动杆菌的敏感率是69.2%。

可以根据这个研究,在经验性治疗鲍曼不动杆菌的时候,可以考虑选择莫西沙星。

同样对于重症病房见到的嗜麦芽窄食假单胞,研究同样提示,莫西沙星、加替沙星和左氧氟沙星相对于头孢类的抗菌药物头孢他啶和头孢哌酮/舒巴坦相比,不但是它们的MIC值,还有敏感率是远远大于头孢类的抗菌药物的。

也就是说,在培养出来嗜麦芽窄食假单胞这样的细菌的时候,可以考虑选择喹诺酮类的抗菌药物。

对于非典型病原体,可以看一下莫西沙星、左氧氟沙星、阿奇霉素,对史肺军团菌、肺炎衣原体和肺炎支原体它们的MIC值,可以看到,相对于莫西沙星、左氧氟沙星来说,莫西沙星对于这组非典型病原体、支原体、军团菌、衣原体的抗菌活性,可能是要大于左氧氟沙星和阿奇霉素的。

再看一下喹诺酮类的药物莫西沙星消除的特点。

莫西沙星52%是经过肝脏代谢形成不同的代谢产物,有一部分经过粪便排除。

45%的是要通过肾脏清除的。

所以对于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无需调整莫西沙星的用药的剂量。

而对于轻、中度肝损害的患者也无需调整。

对于肾损害的患者,肌酐清除率小于30ml/min的患者也无需调整剂量。

看到一些文献里边也是说,在肌酐清除率小于10ml/min的患者,莫西沙星也是不需要调整剂量的。

但是对于这样一些患者在使用莫西沙星的,它会不会有一些新的肾脏的蓄积,会不会增加它的肝脏的毒性,增加它的免疫机体的反应,还有待于继续的研究。

(三)喹诺酮类应用注意事项喹诺酮类的药物在应用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喹诺酮类的药物不可以用于18岁以下的人群,而且妊娠期及哺乳期患者是避免使用的,如果哺乳期的妇女必须使用的时候一定要停止哺乳,在使用期间要停止哺乳,而且在使用后一周内也是禁止哺乳的。

对一些制酸剂和含金属离子的药物,比如镁、铝和钙避免喹诺酮类的药物同时使用的,这样会影响到喹诺酮类药物的吸收。

对于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是不是所有的喹诺酮类的药物都要调整剂量?说答案是否定的。

而对于喹诺酮类药物在使用过程中,还要注意中枢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比如说癫痫、感觉异常、神志改变、视力异常以及幻觉等等。

还有一些皮肤的光敏反应,同时它还有一个肌腱断裂,还有QT间期延长的心脏的毒性,所以在使用的时候要注意它的这些不良反应。

二、特殊患者的使用对于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如何来使用抗菌药物?首先在临床上患者的血清肌酐水平,估算患者的肾小球滤过率或者肌酐清除率。

然后根据药物的清除的特点来确定是否需要调整给药的方案。

再依据肾小球滤过率和肌酐清除率,以及一些肾衰的处方手册,或者一些药代动力学的参数的算法来拟定一个最佳的治疗方案。

然后根据这个方案监测它的肾功能,监测治疗的疗效,来评判治疗方案。

肾功能不全的患者调整给药方案的一个基本的原则是什么?就是说也就是肾功能小于正常人70%的这样的病人是需要调整给药方案的。

也就是说,它的肾小球滤过率或者肌酐清除率小于50ml/min是需要调整剂量的。

有的药品是在60ml/min。

通常不管指南还是肾衰处方手册,都是要求在50ml/min以下才可以调整剂量的。

还有一个原型药物肾排泄的分数要大于60%,也就是说60%以上的药物是通过肾脏清除的,才调整它的给药方案。

大家一定要注意到,因为有时候在说明书里边看到它的药物经过肾脏排泄的一个数值它是一个定值。

大家都知道研究的数字来源于更多的人群,它应该是有一个范围的,所以说药物原型药物肾排泄的分数大于60%,只是一个界线。

有的肾清除百分数55%或者更低一点,可能也需要调整剂量的。

如何调整?这里有两种办法:第一个是减少用药的剂量。

第二个是剂量不变的情况下延长它的给药间隔。

左氧氟沙星文献报67-87%是通过肾脏清除的。

肾功能正常的患者它的半衰期是4-8个小时,而肾功能异常的时候它是76个小时。

左氧氟沙星的血浆蛋白结合率相当高是24-38%。

表观分布容积是1.1-1.5。

在通常情况下,左氧氟沙星是一个浓度依赖性的抗菌药物,每天的给药次数是1次,它的给药剂量通常在国内是500mg,在国外可能有750mg的剂量。

对于这样一个浓度依赖性的抗菌药物,当肾小球滤过率大于50%的时候,认为是不需要调整剂量的,但是如果肾小球滤过率在10-50%之间,要延长它的给药间隔,因为它是一个浓度依赖性的抗菌药物剂量不变,要延长它的给药间隔。

因为肾小球滤过率异常的情况下,它的半衰期是要延长的,也就是说它从体内清除的量是会减少的,时间也会延长的。

如果对于肾小球滤过率小于10ml/min,不仅要减少它的给药的剂量,还要延长它的给药间隔。

对于莫西沙星它的肾清除百分数只有50%,在正常情况下它的半衰期是12,对于肾功能不全的患者还没有研究的数据。

那它的血浆蛋白结合率是45%,但它的表观分布容积要21L/kg,在正常情况下,它的给药剂量是400mg,每天给药1次。

那对于环丙沙星50-70%是通过肾脏清除的。

在正常肾功能的情况下,它的半衰期是3-6个小时,而异常的情况下它的半衰期是6-9个小时。

同样,它的血浆蛋白结合率只有20-40%,而表观分布容积也比较小是2.5L/kg。

在正常的情况下,环丙沙星是每天给药2次,每次400mg。

在肾功能异常的情况下需要减少它的给药剂量,对于10-50的肾小球滤过率的这样一个水平,它的剂量减小到50-75%,而小于10的肾小球滤过率水平,它的给药剂量减少50%。

也就是说200mgq12这样一个给药剂量。

同样对于阿奇霉素,它的肾清除百分数只有6-12%,也就是说很少部分是通过肾脏清除的。

在正常情况下,都知道阿奇霉素的半衰期比较长,10-60个小时。

对于肾功能异常的情况下它的研究数据还不明确。

它的血浆蛋白结合率是8-50%,表观分布容积也比较高是18L/kg,通常给药的剂量是每天给药1次,每次250-500mg,最常用的是500mg的给药剂量,只有10%以上的药物是通过肾脏清除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