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统计学(一) 第二章 统计图表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注:
纵标目 数字
表线
表注
Leabharlann Baidu标目
底线
统计表的结构和组成要素图示
表号
表2-1 80名员工对部门主管尽职程度调查结果 人数
标题
顶线
标目
80名员工对主管尽职情况评定 表线 ①非常不尽职 ②不尽职 ③不置可否 ④尽职 ⑤非常尽职 总计
标目
9 30 10 25 6 80
数字
表注
* 注:表中的数据来源于例[2-1]
一组的累加次数应等于数据的总次数。用累加次数表示的次数分布表称为 累加次数分布表。
累加次数分布表中,累加次数可用实际次数,亦可用相对次数。累
加次数的计算方法有两种:① 从分布表的小数值端,逐区间的进行次数 累加,这种累加次数可回答次数分布表某一分组区间上限以下的次数是多
少。② 从分布表的大数端逐区间的次数累加,这种累加次数可回答某一
相对次数分布表
将分组次数分布表中各组的实际次数转化为相对次数,即
f 用频数比率( )或百分比(
f 100% )来表示次数,就可制成相
对次数分布表。
N
N
累加次数分布表
在一般的分组次数分布表上,只标出各分组区间的数据次数。如果想 知道某个数值以下或以上的数据的数目,就要用累加次数。
累加次数是把各组的次数由下而上,或由上而下累加在一起。最后
底线
四、统计图
统计图是整理和呈现数据的另一种 方法,它把研究变量与被说明事物 之间的数量关系用图形表现,直观、
形象地表达出事物的全貌及其数据
的分布特征,使人一目了然,便于 理解和记忆,印象深刻。
统计图的构成
统计图一般由图号、标题、标目、图形、 图注等几部分构成。
统计图中的标目由基线和尺度线构成。对
分组区间下限以上的次数是多少。
第二章
[学习重点]
统计图表
1.各种统计图表的基本结构与编制方法 2.各种次数分布表与次数分布图 3.直方图、条形图与线形图
第二章
统计图表
各种科学研究的结果大多以 数据的形式出现。这些直接获得 的数据称为原始数据或观测数据, 它们纷乱无章,初看起来难以发 现问题,只有经过整理分析才能 从中提取出有用的信息构成规律 性的知识。
简单次数分布表
简单次数分布表就是依据每一个分数值在一列数据中出
现的次数或总计数资料编制成的统计表。
在心理与教育研究中,许多态度、兴趣、偏好等测验或
调查的结果,都能制作成这种简单次数分布表。
分组次数分布表的概念
当数据量很大时,应该把所有的数据先划分为若干分组 区间,然后将数据按其数值大小划归到相应的组别内,分别
于有纵、横轴的统计图,一般以基线表示
被观察的现象,而尺度线则表示其数量。
统计图结构要素图
刻度标记
Y轴名称
填充图案
轮廓线
图尺
尺 度 单 位 X轴名称 图题
基线
图目
图号
第二节
简单次数分布表 分组次数分布表 相对次数分布表 累加次数分布表 双列次数分布表 不等距次数分布表
次数分布表
统计各个组别中包括的数据个数,再用列表形式呈现出来,
就构成了分组次数分布表。
分组次数分布表的编制步骤
(1)求全距(R):R X max X min (2) 决定组数(K)与组距( i ):决定组距的大小,需要以全距为参 考。组数的多少要根据数据的多少来定。
如果数据的总体分布为正态,可用经验公式: K 1.87 N 1 算组数,然后由公式: i R 来确定组距。
第二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统计图表
数据的初步整理
次数分布表 次数分布图 其他类型的统计图表
第一节
一、数据排序 二、统计分组 三、统计表 四、统计图
数据的初步整理
一、数据排序
数据排序就是按照某种标准 对收集到的杂乱无章的数据按照 一定的标准进行排列。
二、统计分组
(一)统计分组前的准备 (二)统计分组应注意的问题 (三)分组的标志
性质类别:按事物的不同性质进行分类。
数量类别:按数值大小进行分类并排序。
三、统计表
统计表是用来表达研究 变量与被说明的事物之间数 量关系的表格。它可以将大 量数据的分类结果清晰、概 括、一目了然地表达出来, 便于分析、比较和计算。
统计表的结构
表号 标题 表2-1 统计表的格式
顶线
横标目的总标目 横标目
K
2 5
来计
(3) 列出分组区间:列分组区间要注意以下几点:① 最高组区间内应 包含最大值的数据,最低组区间应能含最小值的数据; ② 最高组或最低组的 下限最好是组距的整数倍; ③ 各分组区间一般在纵坐标上按顺序排列,数值 大的分组区间排在上面,数值小的分组区间排在下面。 (4) 登记次数:依次将数据登记到各个相应的组别内,一般用划线记数 或写正字的方法。 (5) 计算次数:根据登记的结果计算各组的次数,计算各组次数的总和 即总次数。 (6) 抄录新表:新表包括的栏目有:第一列为分组区间,第二列为各分 组区间的组中值,第三列为次数。
(一)统计分组前的准备
在剔除不合格问卷的过程中,注意不能把 一些不符合自己主观假设的数据随意去掉。 因此这项工作一定要非常慎重。对于个别 极端数据是否该剔除,应遵循三个标准差 法则。
(二)统计分组应注意的问题
分组要以被研究对象的本质特性为基础。
分类标志要明确,要能包括所有的数据。
(三)分组的标志
分组次数分布表的意义与缺点
分组次数分布表的意义
编制分组次数分布表,可将一堆杂乱无序的数据排列成序。从表中
可以发现各个数据的出现次数是多少,其分布的状态如何。 分组次数分布表的缺点
分组次数分布表也有缺点,仅从这张表看,原始数据不见了,只见
到各分组区间及各组的次数。根据这样的统计表提供的数据资料计算得 到的平均值,会与用原始数据计算的值有一定的出入。
第二章
统计图表
因此,科学工作者在实验或调 查结束后的第一项工作就是依据研 究的目的要求,对原始数据加以初 步整理与分析,制成简单的统计图 或统计表,从中发现这些数据分布 的形式和特点,再选择必要的统计 方法进一步作深入研究。
第二章
统计图表
另一方面,研究结果的呈现既可 以采用数字或文字形式,同时,也可 以绘制成统计图表,用简单明了的形 式来呈现。统计表和统计图简单明确、 生动直观地表达数量关系,具有一目 了然、整洁美观、容易理解等特点, 在科研结果的展示中是不可忽视的一 个重要方面。
纵标目 数字
表线
表注
Leabharlann Baidu标目
底线
统计表的结构和组成要素图示
表号
表2-1 80名员工对部门主管尽职程度调查结果 人数
标题
顶线
标目
80名员工对主管尽职情况评定 表线 ①非常不尽职 ②不尽职 ③不置可否 ④尽职 ⑤非常尽职 总计
标目
9 30 10 25 6 80
数字
表注
* 注:表中的数据来源于例[2-1]
一组的累加次数应等于数据的总次数。用累加次数表示的次数分布表称为 累加次数分布表。
累加次数分布表中,累加次数可用实际次数,亦可用相对次数。累
加次数的计算方法有两种:① 从分布表的小数值端,逐区间的进行次数 累加,这种累加次数可回答次数分布表某一分组区间上限以下的次数是多
少。② 从分布表的大数端逐区间的次数累加,这种累加次数可回答某一
相对次数分布表
将分组次数分布表中各组的实际次数转化为相对次数,即
f 用频数比率( )或百分比(
f 100% )来表示次数,就可制成相
对次数分布表。
N
N
累加次数分布表
在一般的分组次数分布表上,只标出各分组区间的数据次数。如果想 知道某个数值以下或以上的数据的数目,就要用累加次数。
累加次数是把各组的次数由下而上,或由上而下累加在一起。最后
底线
四、统计图
统计图是整理和呈现数据的另一种 方法,它把研究变量与被说明事物 之间的数量关系用图形表现,直观、
形象地表达出事物的全貌及其数据
的分布特征,使人一目了然,便于 理解和记忆,印象深刻。
统计图的构成
统计图一般由图号、标题、标目、图形、 图注等几部分构成。
统计图中的标目由基线和尺度线构成。对
分组区间下限以上的次数是多少。
第二章
[学习重点]
统计图表
1.各种统计图表的基本结构与编制方法 2.各种次数分布表与次数分布图 3.直方图、条形图与线形图
第二章
统计图表
各种科学研究的结果大多以 数据的形式出现。这些直接获得 的数据称为原始数据或观测数据, 它们纷乱无章,初看起来难以发 现问题,只有经过整理分析才能 从中提取出有用的信息构成规律 性的知识。
简单次数分布表
简单次数分布表就是依据每一个分数值在一列数据中出
现的次数或总计数资料编制成的统计表。
在心理与教育研究中,许多态度、兴趣、偏好等测验或
调查的结果,都能制作成这种简单次数分布表。
分组次数分布表的概念
当数据量很大时,应该把所有的数据先划分为若干分组 区间,然后将数据按其数值大小划归到相应的组别内,分别
于有纵、横轴的统计图,一般以基线表示
被观察的现象,而尺度线则表示其数量。
统计图结构要素图
刻度标记
Y轴名称
填充图案
轮廓线
图尺
尺 度 单 位 X轴名称 图题
基线
图目
图号
第二节
简单次数分布表 分组次数分布表 相对次数分布表 累加次数分布表 双列次数分布表 不等距次数分布表
次数分布表
统计各个组别中包括的数据个数,再用列表形式呈现出来,
就构成了分组次数分布表。
分组次数分布表的编制步骤
(1)求全距(R):R X max X min (2) 决定组数(K)与组距( i ):决定组距的大小,需要以全距为参 考。组数的多少要根据数据的多少来定。
如果数据的总体分布为正态,可用经验公式: K 1.87 N 1 算组数,然后由公式: i R 来确定组距。
第二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统计图表
数据的初步整理
次数分布表 次数分布图 其他类型的统计图表
第一节
一、数据排序 二、统计分组 三、统计表 四、统计图
数据的初步整理
一、数据排序
数据排序就是按照某种标准 对收集到的杂乱无章的数据按照 一定的标准进行排列。
二、统计分组
(一)统计分组前的准备 (二)统计分组应注意的问题 (三)分组的标志
性质类别:按事物的不同性质进行分类。
数量类别:按数值大小进行分类并排序。
三、统计表
统计表是用来表达研究 变量与被说明的事物之间数 量关系的表格。它可以将大 量数据的分类结果清晰、概 括、一目了然地表达出来, 便于分析、比较和计算。
统计表的结构
表号 标题 表2-1 统计表的格式
顶线
横标目的总标目 横标目
K
2 5
来计
(3) 列出分组区间:列分组区间要注意以下几点:① 最高组区间内应 包含最大值的数据,最低组区间应能含最小值的数据; ② 最高组或最低组的 下限最好是组距的整数倍; ③ 各分组区间一般在纵坐标上按顺序排列,数值 大的分组区间排在上面,数值小的分组区间排在下面。 (4) 登记次数:依次将数据登记到各个相应的组别内,一般用划线记数 或写正字的方法。 (5) 计算次数:根据登记的结果计算各组的次数,计算各组次数的总和 即总次数。 (6) 抄录新表:新表包括的栏目有:第一列为分组区间,第二列为各分 组区间的组中值,第三列为次数。
(一)统计分组前的准备
在剔除不合格问卷的过程中,注意不能把 一些不符合自己主观假设的数据随意去掉。 因此这项工作一定要非常慎重。对于个别 极端数据是否该剔除,应遵循三个标准差 法则。
(二)统计分组应注意的问题
分组要以被研究对象的本质特性为基础。
分类标志要明确,要能包括所有的数据。
(三)分组的标志
分组次数分布表的意义与缺点
分组次数分布表的意义
编制分组次数分布表,可将一堆杂乱无序的数据排列成序。从表中
可以发现各个数据的出现次数是多少,其分布的状态如何。 分组次数分布表的缺点
分组次数分布表也有缺点,仅从这张表看,原始数据不见了,只见
到各分组区间及各组的次数。根据这样的统计表提供的数据资料计算得 到的平均值,会与用原始数据计算的值有一定的出入。
第二章
统计图表
因此,科学工作者在实验或调 查结束后的第一项工作就是依据研 究的目的要求,对原始数据加以初 步整理与分析,制成简单的统计图 或统计表,从中发现这些数据分布 的形式和特点,再选择必要的统计 方法进一步作深入研究。
第二章
统计图表
另一方面,研究结果的呈现既可 以采用数字或文字形式,同时,也可 以绘制成统计图表,用简单明了的形 式来呈现。统计表和统计图简单明确、 生动直观地表达数量关系,具有一目 了然、整洁美观、容易理解等特点, 在科研结果的展示中是不可忽视的一 个重要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