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时期ppt
合集下载
秦汉时期-PPT课件
A.பைடு நூலகம்帝制
B.三公九卿制
C.郡县制
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中国历史上形成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是由当 时的国情和民情决定的,其正面作用是主要的,它不 仅是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标志,也是世界古代政治文 明的标志之一。 (张传玺)
(二)巩固统一的经济文化措施
1.统一货币、度量衡,制作标准器发行全国
2.建设交通,修筑驰道、直道等
秦统一六国图等 意义 :国家统一与社会的发展;
统一与历史潮流等
人东西六琅 迹有涉合邪 所东流之台 至海沙内刻 ,,,,石 无北南皇 不过尽帝 臣大北之 者夏户土 。,,,
⑤
⑥
② ③
①
④
2.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特征:权力的高度集中)
(1)皇帝制度(至高无上的皇权):称号、沿袭、集权
(2)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三公互不相属、互相牵制)
——《史记 ·秦始皇本纪 》
秦始皇二十八年峄山刻辞:“追念乱世,分土建邦,以开 争理”,“乃今皇帝,壹家天下,兵不复起”。
“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大一统帝制之创建
《史记 ·秦始皇本纪》:“平定天下,海内 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 五帝所不及。”
皇权的加强和神化,郡县制的全面推行, 体现专制皇权的官僚机构和各种制度的建 立,法律的完备和统一,皇帝对军队控制 的加强等等,这些就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的主要内容。
这是一个空前广袤的帝国,面积大约三百万平方公里。嬴
政大帝摆脱周王朝最洋洋得意的制度——分封制度,把帝国划
分为四十一个郡。郡是地方行政单位,直属中央政府,郡下再
划分为若干县,县下再划分为若干乡。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
和最骇人听闻的政治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
专题一:先秦、秦汉时期(共38张PPT)
【答案】A 【解析】商汤认为野外捕鸟之人设的四面密实的网会将鸟兽杀绝,所以采取了 “去其三面”的做法,这表面看是对鸟兽的仁慈,不赶尽杀绝,实际上《史记》的 作者司马迁有意在说商汤能够建立商朝是其仁德的结果,故选A;夏商时期我国 华夏族居民大多已经过上定居的生活,所以农耕应该是主要的经济活动,故B不 符合史实;保护生态环境不是题目的主旨,而且题干没有说到商朝建立之后的 事情,故排除C;题干提到的是商汤的举动与夏商更替的关系,而不是资源争夺, 故排除D。
经济农耕经济是中国古代经济的主体。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男耕女 织的小农经济成为中国古代经济的基本形态,土地制度由井田制向土地 私有制转化。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手工业、商业也得到了很大发展。
文化思想上经历了从“百家争鸣”到儒学独尊的演变,奠定了中国传统 文化的基础;文学艺术的发展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文学体裁多样;具 有东方特色的实用科学是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
专题一 -先秦、秦汉时期
考纲明示
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汉政治制度的演变; 2、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手工业发展; 商业发展; 3、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汉代儒学成为正统; 科技文学艺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成就;汉字的起源和发展;
三条主线定论
政治从分封制、宗法制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一方面中央对地方的 控制逐渐加强;另一方面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专制皇权逐渐形成。 权力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奠定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础。
【答案】D 【解析】由图片信息可知,铁器实物的分布主要是在经济较为发达的黄河和长 江中下游地区,说明铁器分布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程度密切相关,D符合题意;从 图片材料中铁器分布的地区可知,当时我国大部分地区还没有铁制农具,故A中 “普遍”说法不正确;材料反映的是铁器实物的分布情况,不能得出新疆和中原地 区的关系,也得不出冶铁技术的发展情况,故B、C不正确。
经济农耕经济是中国古代经济的主体。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男耕女 织的小农经济成为中国古代经济的基本形态,土地制度由井田制向土地 私有制转化。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手工业、商业也得到了很大发展。
文化思想上经历了从“百家争鸣”到儒学独尊的演变,奠定了中国传统 文化的基础;文学艺术的发展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文学体裁多样;具 有东方特色的实用科学是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
专题一 -先秦、秦汉时期
考纲明示
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汉政治制度的演变; 2、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手工业发展; 商业发展; 3、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汉代儒学成为正统; 科技文学艺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成就;汉字的起源和发展;
三条主线定论
政治从分封制、宗法制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一方面中央对地方的 控制逐渐加强;另一方面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专制皇权逐渐形成。 权力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奠定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础。
【答案】D 【解析】由图片信息可知,铁器实物的分布主要是在经济较为发达的黄河和长 江中下游地区,说明铁器分布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程度密切相关,D符合题意;从 图片材料中铁器分布的地区可知,当时我国大部分地区还没有铁制农具,故A中 “普遍”说法不正确;材料反映的是铁器实物的分布情况,不能得出新疆和中原地 区的关系,也得不出冶铁技术的发展情况,故B、C不正确。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复习课件-PPT
文 丝绸 明 之路 交
流
中国四大发明经丝绸之路传入西亚再传到欧洲,佛教、伊 斯兰教、基督教由丝绸之路先后向东传入中国
丝 绸
历 史 意 义
(1)“丝绸之路”成为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有力 地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对汉朝的兴盛起了 积极的作用; (2)促进了民族融合; (3)促进了四大发明向西方传播,推动了西方社会转型
之 路
现 实 意 义
(1)对发展连接亚太地区国家和欧洲国家在这一交通走 廊的过境运输具有战略意义,促进了区域合作与经济发展; (2)有利于促进我国的西部大开发和旅游业的发展,有 利于中国和中亚、西亚各国的经贸往来; (3)有利于东西方文化的进一步交流
当今如何 开发利用 丝绸之路
(1)加大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2)在开发丝绸之路沿线的旅游景点时要重视对沿线文物古迹的保护; (3)加强与中亚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积极参与并落实“一带一路” 倡议
考点 7 华佗、张仲景(识记)
人物
华佗
张仲 景
朝代 东汉 东汉
成就
(1)擅长外科手术,制成全身麻醉药剂 “麻沸散”; (2)模仿禽兽的活动姿态,编了一套能强身健体的医学体 操“五禽戏”
写成了《伤寒杂病论》。书中全面阐述了中医的理论和治 病原则,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
称谓
外科鼻祖
“医圣” “坐堂医生”
结果:在东汉军队的残酷镇压下,起义失败。但是,其给东汉统治带 来了沉重打击,使其一蹶不振
考点 6 丝绸之路(理解)
西域
张骞出 使西域
西域 都护
两汉时期,人们把现今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 也就是 今天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称为西域
汉武帝时期,张骞分别于公元前138年、前119年两次出 使西域,建立了西汉与西域各国的友好关系,加强了经 济文化交流,促进了西域的开发,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 定了基础
秦汉时期的文化ppt
第二讲 秦汉时期政治、经济和文化
概述:古代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秦汉文明
【时空框架】 第一阶段:秦朝(公元前221年--207年,即公元前3世纪),都城咸
阳(今陕西西安) 第二阶段:汉朝(公元前3世纪——公元3世纪)
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9年,刘邦建立,都城长安(今陕西西安)。 新朝:公元9年-公元25年,王莽篡汉建立新朝。 东汉:公元25--220年,刘秀建立东汉,都城洛阳。
【课本内容】 必修1 专题一 第二课全部 、第三课(刺史制度、察举制) 必修2 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相关内容) 必修3 专题一 第二课 儒学的兴起 必修3 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相关内容) 选修4 第一单元 第一课 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
【阶段特征和知识梳理】
政治方面: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的创立与巩固。 秦创立了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皇权至上,三公九卿制,郡 县制),成为中国2000多年的基本政治制度。汉巩固并发展 了中央集权制度(中外朝制度,郡国并行制度,刺史制度等)。
一、秦汉政治
2、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基本政治制度 (1)含义
君主专制是指决策的方式,强调君主个人权力至高无上, 国家大事由其人独断。
中央集权是指一种政治体制,指全国的政治、经济和军 事等权力集中于中央,地方受命于中央,地方长官只能在允 许的范围内行使自己的权力,强调中央对地方的统治。
特征:权力的高度集中
皇帝
专
制
集
中
主
中央权力 义
中
集 中
央
集
地方权力 权
特点:地方权力集中到中央,中央权力集中到皇帝。秦朝这 套金字塔般的统治机构的建立标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确立。
概述:古代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秦汉文明
【时空框架】 第一阶段:秦朝(公元前221年--207年,即公元前3世纪),都城咸
阳(今陕西西安) 第二阶段:汉朝(公元前3世纪——公元3世纪)
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9年,刘邦建立,都城长安(今陕西西安)。 新朝:公元9年-公元25年,王莽篡汉建立新朝。 东汉:公元25--220年,刘秀建立东汉,都城洛阳。
【课本内容】 必修1 专题一 第二课全部 、第三课(刺史制度、察举制) 必修2 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相关内容) 必修3 专题一 第二课 儒学的兴起 必修3 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相关内容) 选修4 第一单元 第一课 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
【阶段特征和知识梳理】
政治方面: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的创立与巩固。 秦创立了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皇权至上,三公九卿制,郡 县制),成为中国2000多年的基本政治制度。汉巩固并发展 了中央集权制度(中外朝制度,郡国并行制度,刺史制度等)。
一、秦汉政治
2、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基本政治制度 (1)含义
君主专制是指决策的方式,强调君主个人权力至高无上, 国家大事由其人独断。
中央集权是指一种政治体制,指全国的政治、经济和军 事等权力集中于中央,地方受命于中央,地方长官只能在允 许的范围内行使自己的权力,强调中央对地方的统治。
特征:权力的高度集中
皇帝
专
制
集
中
主
中央权力 义
中
集 中
央
集
地方权力 权
特点:地方权力集中到中央,中央权力集中到皇帝。秦朝这 套金字塔般的统治机构的建立标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确立。
第15课 秦汉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课件(共25张PPT)
◎内容十分丰富
◎注重实际应用
◎与生产、生活 紧密相连
秦简九九表
新课学习
活动 6 以《氾胜之书》为例,说明秦汉时期农学的发展及其社会影响。
类别
时代
医学
东汉
数学 农学
天文 历法
地震学
东汉 西汉 秦朝 两汉 东汉
科技成就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医临床理论体系
华佗:“麻沸散”“五禽戏” 《九章算术》是当时世界上先进的数学著作 《氾胜之书》总结关中地区的农业生产经验
作者:司马迁
记述内容:帝王将相、下层人物
体裁:纪传体通史 价值:
纪传体:以人物为中心的综合性史书体裁。 通史:通贯古今的史书。
开创了正史的撰写体例
《史记·平准书》书影
本纪 世家 列传
表
书
新课学习
活动 3 结合教材,评价《史记》的价值。
书籍名片
书名:《史记》 记述时间:黄帝到汉武帝
作者:司马迁
记述内容:帝王将相、下层人物
天文 历法
地震学
东汉 西汉 秦朝 两汉 东汉
西汉经穴漆人
新课学习
活动 2 阅读材料,分析材料体现了张仲景怎样的精神。
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为《伤寒杂 病论》,合十六卷。虽未能尽愈诸病,庶可以见病知源。
——《伤寒论·序》
发展 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 总结 多种疾病的症候 提出 辨证分析病情,对症下药 提倡 “治未病”、预防疾病
颁布统一历法,指导农业生产和社会生活
历法更加精确,使用漏壶、日晷测定时间 张衡发明浑天仪,演示日月星辰的运行
张衡制作了候风地动仪,用以测验地震方位
秦汉时期,我国科技文化发达,在各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就。
秦汉时期PPT课件
外 ②对外交往以陆路为主。
14
[主题深化] 西周与秦朝政治制度的比较
中央政治体制 地方政治体制 选官制度 政治特点
以血缘关系为
纽带,家国一
西 体,最高执政 周 集团尚未实现
权力的高度集 中
分封制与 宗法制相联 系,以血缘 关系为基础
形成了建 立在血缘 宗法制度 上的世卿 世禄制度
奴隶制的 贵族政治
特 想 主专制中央集权的需要和巩固统一的要求;②封建教育
征
文 化
模式逐渐形成,创立了太学和形成了地方教育系统。 ③科学技术上确立了在世界的领先地位,实现了文字统一,
中外文化交流空前频繁,文化成就气势辉煌。
民 族
汉与周边少数民族往来频繁,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初步发展。
对 ①丝绸之路开辟,中西之间的通商友好关系发展起来;
(5) 汉武帝时期,董仲舒发展儒家思想,大一统思想和
天人感应适应当时的需要。
21
•
22
12
第二单元 古代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时期:秦汉文明
课时2 秦汉时期的经济、思想与文化科技
[考纲要求]
1.秦汉时期的农耕技术; 2.秦汉时期的手工业发展与“丝绸之路“; 3.秦汉时期的商业发展; 4.秦朝“焚书坑儒”; 5.董仲舒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6.汉代造纸术;小篆和隶书;汉赋
13
第二单元 古代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时期:秦汉文明
2
[考纲解读] 一、秦国统一的背景
1、 宗法分封制度的原则遭到破坏
2、争霸战争和诸侯国的兼并(春秋争霸)
3、诸侯国进行变革(战国巨变)
4、嬴政的雄才伟略(秦的崛起)
秦的统一,为中央集权制度的创立创造了条件!
3
秦汉时期ppt
政治需要:建立中央集权政治既是封建国家巩固统一的需要,也是维护封建经济 基础的需要。
思想理论:法家思想奠定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理论基础。(韩非:君主专制 中央集权理论;董仲舒:君权神授、天人感应、“大一统”)
其他:
春秋战国以来历史发展的必然(宗法制分封制的逐步瓦解,由分裂割据走向统一)
大河流域孕育的农耕文明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国家政权的保护和支撑
郡县
世袭、终身
任命、任期
血缘、贵族
才干、官僚
从春秋战国到秦汉的社会转型——“邦国政治”走向“帝国政治”
社会转型宗视法角制中、的分分封封制制与中央集权制专度制的主义比中较央集权制
(1)地方单位:封国——郡县。
(2)地方基础:血缘——地域。 (3)行政特点:分权——集权贵。族政治
官僚政治
(4)官员身份:贵族——官僚。
罚的裁制;汉武帝的统一思想是要人民只读一种书,他的手段是利禄的诱引。结果,
始皇失败了,武帝成功了。”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帝国制度靠独尊儒术得以延续,也将因罢黜百家而丧失活力。
“百家罢后无奇士,永为神州种祸胎”(于右任语),诚哉斯言!只不过这笔账要到
很久以后才会得到清算,而且得由大清帝国来埋单。——易中天《帝国的终结》
秦汉的思想专制
秦始皇:“焚书坑儒”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思想文化专制是维系帝国政治的重要手段
2、儒家独尊地位确定造成思想禁锢与思想僵化,不利思想解放
与文化创新
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为什么受到重用?其主要表现、巩固手段是什么? (1)原因:①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②有利于加 强君主专制:天人感应;君权神授。③有利于稳定统治秩序:三纲五常。 (2)(儒学独尊)主要表现:政治上的统治地位,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3)巩固手段:儒者参政、选官标准、教育内容。
思想理论:法家思想奠定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理论基础。(韩非:君主专制 中央集权理论;董仲舒:君权神授、天人感应、“大一统”)
其他:
春秋战国以来历史发展的必然(宗法制分封制的逐步瓦解,由分裂割据走向统一)
大河流域孕育的农耕文明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国家政权的保护和支撑
郡县
世袭、终身
任命、任期
血缘、贵族
才干、官僚
从春秋战国到秦汉的社会转型——“邦国政治”走向“帝国政治”
社会转型宗视法角制中、的分分封封制制与中央集权制专度制的主义比中较央集权制
(1)地方单位:封国——郡县。
(2)地方基础:血缘——地域。 (3)行政特点:分权——集权贵。族政治
官僚政治
(4)官员身份:贵族——官僚。
罚的裁制;汉武帝的统一思想是要人民只读一种书,他的手段是利禄的诱引。结果,
始皇失败了,武帝成功了。”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帝国制度靠独尊儒术得以延续,也将因罢黜百家而丧失活力。
“百家罢后无奇士,永为神州种祸胎”(于右任语),诚哉斯言!只不过这笔账要到
很久以后才会得到清算,而且得由大清帝国来埋单。——易中天《帝国的终结》
秦汉的思想专制
秦始皇:“焚书坑儒”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思想文化专制是维系帝国政治的重要手段
2、儒家独尊地位确定造成思想禁锢与思想僵化,不利思想解放
与文化创新
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为什么受到重用?其主要表现、巩固手段是什么? (1)原因:①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②有利于加 强君主专制:天人感应;君权神授。③有利于稳定统治秩序:三纲五常。 (2)(儒学独尊)主要表现:政治上的统治地位,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3)巩固手段:儒者参政、选官标准、教育内容。
秦统一中国ppt课件
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巩固统一的措施
2、统一货币(圆形方孔半两钱)、度量衡。
魏 赵 韩 齐燕楚
圆形方孔 半两钱
秦半两
铜量 铜权
1、从秦朝开始,圆 形方孔这一货币形制 为历代王朝所沿用。 2、促进了经济的发 展。
巩固统一的措施
3、统一车轨和道路的宽度、 开凿灵渠。
找到灵渠的位置,指出灵 渠连接的河流。
九三 卿公
意义:使国家的一切权力都 高度集中在中央政府,奠定 了后世政治制度的框架,对 以后历史的发展有着深远的 影响。
郡 郡(守)
县 制
县(令或长)
乡、里、亭
皇帝
专
中
制
央
主
政 府
义
中
地
央
方
集
政
权
府
巩固 统一 的措
施
巩固统一的措施
秦始皇灭六国一统天下, 完成了疆域的统一,但六国 各自为政已久,文字、货币、 度量衡都不同,就连道路和 车架的宽窄都不同,中央下 达的命令竟无法传达,百姓 的生活也受到巨大的影响, 这可怎么办?
2、郡县制
任务二:思考秦始皇如何让地方 的各级机构改革和官员遵从皇帝 的指令?
在全国范围内实行郡县制,由中 央直接管辖。郡和县的长官都由朝廷 直接任免。皇帝和朝廷就牢牢控制了 全国各地的权力。
意义:加强了中央集权,开创 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 的基本模式。
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任务二:小组合作思考中央 集权制度有什么作用?
军事
统一 多民 族国 家的 建立 与巩 固
课堂检测
1.杜维运在《史学方法论》中说:“所谓原始史料,为目击者的陈述
A 、文献以及事实自身的遗存,数者皆与事件同时”。按照该标准,
秦汉时期PPT课件
› 绘画主要表现题材:现实生活题材;政治宣扬题 材;神仙飞生题材。
汉代帛画
› 西汉 轪侯妻墓帛画 › 湖南长沙马王堆一
号汉墓1972年出土 的铭旌帛画
西汉马王堆车马仪仗图帛画
东汉《宴饮观舞图》1960年 河南密县打虎亭二号汉墓
汉代壁画
› 西汉卜千秋夫妇合葬墓壁画。
内蒙和林格尔《东汉墓 壁画》
3、汉代儒学的宗教化,神学的兴起,厚葬的流行,对工艺美术装饰 有深厚的影响。
4、汉代工艺美术取得实用和美的平衡,并向一物多用化发展。
5、汉代工艺美术风格可以概括为四字:质、动、紧、味。
劲俊逸,体态典雅宽行的新书体。 › 流传下来的刻石作品有《泰山刻石》较可信。刻符则以《阳陵虎符》
艺术水准最高。
李斯 泰山刻石
秦阳陵虎符,秦代青铜器
› 2、隶书
› 功用、地域和意趣的不同,汉隶风格显得华彩斑斓,其中最具代表性 的是东汉的碑刻隶书。
› 风格大体分为两类:一类字体方整,法度森严,波磔分明:一类则较 为随意,重自然意趣。现存有《张迁碑》《礼器碑》《石门颂》等。
错金银狩猎纹铜镜 (战国时期)
四山纹铜镜 (战国时期)
昭明镜 西汉
画像镜
四神规矩镜
› 流行的纹饰有:蟠螭纹、蟠虺纹、章草纹、星云、云雷连弧纹、鸟兽 纹规矩纹、重列式神兽纹、连弧铭文、重圈铭文、多乳禽兽纹、变形 四叶纹、神兽纹、龙虎纹、日光连弧纹等。
其他工艺
› 汉代瓦当更为精美,画面仪态生动,其中王莽时期的四神瓦当,形神 兼备,姿态雄伟,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
秦汉时期时代概论
› 开拓、统一的时代背景与恢弘雄强的文化精神。
› 秦完成国家一统,推动社会进步;汉承秦制,完成深沉宏大、充实激 扬、厚重雄强的一代汉风。
汉代帛画
› 西汉 轪侯妻墓帛画 › 湖南长沙马王堆一
号汉墓1972年出土 的铭旌帛画
西汉马王堆车马仪仗图帛画
东汉《宴饮观舞图》1960年 河南密县打虎亭二号汉墓
汉代壁画
› 西汉卜千秋夫妇合葬墓壁画。
内蒙和林格尔《东汉墓 壁画》
3、汉代儒学的宗教化,神学的兴起,厚葬的流行,对工艺美术装饰 有深厚的影响。
4、汉代工艺美术取得实用和美的平衡,并向一物多用化发展。
5、汉代工艺美术风格可以概括为四字:质、动、紧、味。
劲俊逸,体态典雅宽行的新书体。 › 流传下来的刻石作品有《泰山刻石》较可信。刻符则以《阳陵虎符》
艺术水准最高。
李斯 泰山刻石
秦阳陵虎符,秦代青铜器
› 2、隶书
› 功用、地域和意趣的不同,汉隶风格显得华彩斑斓,其中最具代表性 的是东汉的碑刻隶书。
› 风格大体分为两类:一类字体方整,法度森严,波磔分明:一类则较 为随意,重自然意趣。现存有《张迁碑》《礼器碑》《石门颂》等。
错金银狩猎纹铜镜 (战国时期)
四山纹铜镜 (战国时期)
昭明镜 西汉
画像镜
四神规矩镜
› 流行的纹饰有:蟠螭纹、蟠虺纹、章草纹、星云、云雷连弧纹、鸟兽 纹规矩纹、重列式神兽纹、连弧铭文、重圈铭文、多乳禽兽纹、变形 四叶纹、神兽纹、龙虎纹、日光连弧纹等。
其他工艺
› 汉代瓦当更为精美,画面仪态生动,其中王莽时期的四神瓦当,形神 兼备,姿态雄伟,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
秦汉时期时代概论
› 开拓、统一的时代背景与恢弘雄强的文化精神。
› 秦完成国家一统,推动社会进步;汉承秦制,完成深沉宏大、充实激 扬、厚重雄强的一代汉风。
秦汉时期学习教育课件PPT
“六王毕法令由一统”:大一统帝制之创建
以步楚秦 青,,为 松三江驰 。丈湖道 而之于 树上天 ,,下 厚濒, 《 筑海东 汉 其之穷 书 外观燕 》 ,毕、 卷 五 隐至齐 二 以。, 《 金道南 贾 椎广极 山 ,五吴 传 》 树十、
——
分封制 郡县制
不同点一 分封制是与宗法制相联系的, 郡县制是在国家大一统的条 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 件下实行的,是按地域划分 的。
不同点二 分封的诸侯王位世袭,并拥 有封地;(世卿世禄) 不同点三 诸侯国拥有很强的地方独立 性,容易发展为割据势力; 郡县的官吏由皇帝或朝廷任 免调迁,官位概不世袭,官 吏只有俸禄没有封地。 郡县则是地方行政机构,有 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 的统一。
(3)地方制度:郡县制度(官吏由中央任免,不能世袭)
李斯建议,秦始皇采纳废分封性郡县(材料) (4)用人制度:(对世卿世禄的否定) (5)法律制度: 3.作用: 打破传统的……;开始形成中央集 权的政治体制;开拓疆域,加强国 家统一;奠定……的基础;对2000 多年中国政治与社会产生重要影响。
这是一个空前广袤的帝国,面积大约三百万平方公里。嬴 政大帝摆脱周王朝最洋洋得意的制度——分封制度,把帝国划 分为四十一个郡。郡是地方行政单位,直属中央政府,郡下再 划分为若干县,县下再划分为若干乡。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 和最骇人听闻的政治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 男。…… ——柏杨《中国人史纲》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1.释制度(图示)
2.特点:地方→中央→皇帝→皇权至高无上 3.全国范围实行郡县制的作用: 地域关系取代了血缘关系 统一国家形成(部族国家转化为疆域国家)
4.制度变化的特点
改姓易号——朝代的更替
机构的调整——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
《先秦秦汉南北朝》课件
南北朝时期的杰出人物
北魏孝文帝:改革家,推行汉化政策,促进民族融合 南朝宋武帝:开国皇帝,统一南方,建立南朝宋 南朝梁武帝:文学家,推动文学发展,创作《文心雕龙》 北齐文宣帝:政治家,推行均田制,促进经济发展 北周武帝:军事家,统一北方,建立北周 南朝陈后主:诗人,创作《玉树后庭花》,被誉为“南朝第一才子”
道家:以老子、庄子为代表,主张无为 而治、顺应自然、追求自由。
墨家:以墨子为代表,主张兼爱、非攻、 节俭、尚贤等政治理念。
法家:以韩非子为代表,主张法治、中 央集权、改革创新等政治理念。
阴阳家:以邹衍为代表,主张阴阳五行、 天人合一等哲学观念。
科技与文化的发展
青铜器:铸造 技术高超,造 型精美,具有 很高的艺术价
源和发展
第三章
秦汉时期
秦朝统一六国
秦朝:中国历史上 第一个统一的多民 族国家
统一时间:公元前 221年
统一过程:通过战 争和外交手段,先 后灭掉六国
统一意义:结束了春 秋战国时期的分裂局 面,实现了国家的统 一和民族的融合
秦朝的政治制度与建设
汉朝的政治演变
汉朝的建立: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 汉朝的政治制度:实行郡县制,中央集权,地方分权 汉朝的皇帝制度:皇帝拥有最高权力,实行三公九卿制 汉朝的法律制度:实行《汉律》,注重法律公正和公平 汉朝的军事制度:实行征兵制,注重军队训练和装备 汉朝的文化制度:实行儒家思想,注重文化教育和道德修养
春秋战国时期的变革
政治变革:分封制向郡县制的转变 经济变革:铁器牛耕的推广,商品经济的发展 思想变革:百家争鸣,儒家、道家、墨家等学派的兴起 军事变革:战争频繁,兵法、兵器、战术的进步
百家争鸣的文化繁荣
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 纷兴起,形成了百家争鸣的文化繁荣景象。
秦汉时期的文化 PPT课件
四、佛教的传入与道教的产生
1、佛教
古印度(天竺) 佛教圣地鹿野苑
印度王子乔达摩·悉达多创立了 佛教
西汉末年东汉初年,佛教东来。 丝绸之路
佛教在中国的发展
万佛佛年教寺教普观四四贤音金大造铜像名名像山山————五—九峨 普台华山眉 陀山山文殊菩萨
五台
2、道教
道 教: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 创立时间:东 汉 教 主:老 子
第16课 秦汉时期的文化
统一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经济 的发展,中外联系的加强,推动秦 汉时期文化的进步。雄伟的秦长城、 壮观的秦始皇陵兵马俑、世界最早 采用的全身麻醉手术法……一项项 杰出的成就构成秦汉文化的壮丽画 卷。让我们打开厚重的画卷,看看 其中最辉煌的几页吧。
一、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
造纸术发明前我国书写材料有哪些呢?
1、造纸术的发明
西汉时,开始用麻造 纸。(在世界上最早 发明了造纸术)
我国甘肃天水放马滩汉墓出土 的西汉早期的纸,是我国现已 发现的最早的纸张实物。 这类纸可用于书写和绘图。
2、造纸术的改进。
蔡伦 (?--121年) 东汉人
蔡伦改进造纸术
东汉时,蔡伦改进 造纸术。纸逐步取 代竹木简和帛,成 为主要的书写材料。 为纪念蔡伦的功绩, 人们把这种纸叫作 “蔡侯纸”。
•
7、失去了太多,舍去了太多,放下了太多,埋葬了太多。
•
8、别离,离我们不再遥远,现在总是美好,终将成为过去,匮乏太多。
•
9、指尖触掠着匆匆流失的东西,心里反而平静了许多。是不是悲伤消磨了傲气,让我成为了行尸走肉般的傀儡。
•
10、不曾等待,不知等待的滋味,不曾迷恋,不知说不出的爱的痛苦,你是否还记得,曾经还有一个人是那样深深的爱你?
《大一统王朝的巩固》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PPT课件
学习目标
1.掌握汉武帝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军事等方 面采取的巩固大一统局面的措施。 2.理解国家统一是国家强盛的基础,认识到维护和 巩固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长期的任务。
学习任务一
削弱地方势力
问题一:汉武帝为何要巩固大一统王朝?
政治:诸侯王与地方 豪强势力强大
图一 金缕玉衣
诸侯王势力强大
材料一 (豪强地主) 役财骄益,或至兼并豪 党之地徒方,豪以强武势断力于强乡大曲。
——《汉书·严朱吾丘主父徐严终王贾传》
政治:设刺史监视地方。
材料 (元封五年)初置刺史部十三州。 ——《汉书·武帝纪》
学习任务二
加强经济管控
问题二:汉武帝是如何巩固大一统王朝的?
兴修水利,治理黄河 改进农具
经济
经济问题
汉武帝的政策
私人铸币
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
富人控制盐铁经营权 实行盐铁和酒的官营、专卖
富豪唯利是图
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
意义:使中央对经济的掌控大大加强,国家财政状况得到很大改善,为 汉武帝许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经济基础。
学习任务三
尊崇儒术
思考:依据材料和教材相关内容,概括汉武帝调整治国理念的原因。
材料 汉代统治阶级顺应历史发展的需要,实行了与民休息的无为之治, 并因之带来了社会经济的繁荣发展。但是这种治民之术,既不能解决化 民易俗、建立统一的封建伦常观念的问题,也不能使分散的小农经济与 政权凝聚为一体,更为有害的是这种放任政策,听凭富贾豪族掠夺民财, 兼并土地,从而激化了阶级矛盾。
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永恒不变的主从关系。 五常:仁义礼智信,是处理君臣、父子、夫妻、上 下尊卑关系的基本法则。
秦汉时期社会概况和文化ppt课件
在秦始皇三十四年(公元前213年),博士齐人淳于越反对当时实行的“郡 县制”,要求根据古制分封子弟。丞相李斯加以驳斥,并主张禁止百姓以古非 今,以私学诽谤朝政。秦始皇采纳李斯建议,下令焚烧《秦记》以外的列国史 记,对不属于博士馆的私藏《诗》、《书》等也限期交出烧毁;有敢谈论 《诗》、《书》的处死,以古非今的灭族;禁止私学,想学法令的人要以官吏 为师。此即为“焚书”。
2、汉武帝的“有为”政治
(1)背景 国力增强;社会的危机 (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①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
董仲舒
董仲舒(前179—前104) 广川人(今河 北衡水),西汉时期著名的今文经学大师。 汉武帝元光元年(前134),董仲舒在著名 的《举贤良对策》中,提出其哲学体系的 基本要点。董仲舒以《公羊春秋》为依据, 吸收法家、道家、阴阳家思想,建立了一 个新的儒学思想体系,并建议“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为汉武帝所采纳。之后儒学 逐渐成为历代统治者所推崇的正统思想, 也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晚年著 《春秋繁露》
(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儒学正统化,实现思想上的统一与专制
(3)强化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① 设立内外朝制度
② 颁行“推恩令”
面对王国坐大,文帝时贾谊提出“众建诸侯而少其力”的主张,但未得实 施;景帝时晁错提出“削藩”,地方王国以此为借口引发了“七国之乱”,平 叛后,王国力量受到了一定的遏制,但王国依然对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是个巨 大隐患;至武帝,主父偃“愿陛下令诸侯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 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王国问题得到基本解决。
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 业主要耕作方式
秦汉时期关中水利图
六辅渠 郑国渠
白渠 漕漕渠 渠
2、汉武帝的“有为”政治
(1)背景 国力增强;社会的危机 (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①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
董仲舒
董仲舒(前179—前104) 广川人(今河 北衡水),西汉时期著名的今文经学大师。 汉武帝元光元年(前134),董仲舒在著名 的《举贤良对策》中,提出其哲学体系的 基本要点。董仲舒以《公羊春秋》为依据, 吸收法家、道家、阴阳家思想,建立了一 个新的儒学思想体系,并建议“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为汉武帝所采纳。之后儒学 逐渐成为历代统治者所推崇的正统思想, 也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晚年著 《春秋繁露》
(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儒学正统化,实现思想上的统一与专制
(3)强化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① 设立内外朝制度
② 颁行“推恩令”
面对王国坐大,文帝时贾谊提出“众建诸侯而少其力”的主张,但未得实 施;景帝时晁错提出“削藩”,地方王国以此为借口引发了“七国之乱”,平 叛后,王国力量受到了一定的遏制,但王国依然对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是个巨 大隐患;至武帝,主父偃“愿陛下令诸侯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 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王国问题得到基本解决。
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 业主要耕作方式
秦汉时期关中水利图
六辅渠 郑国渠
白渠 漕漕渠 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年全国新课标文综Ⅱ,25)汉宣帝曾称:“与朕共治天下者,其唯良二千石
(郡太守)乎!”后来的帝王反复重申上述观念,这主要体现了
A
A.地方吏治是国家安定的重要因素 B.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的矛盾
C.汉代地方行政制度为后代所沿用 D.历代帝王将汉宣帝作为治国榜样
分封制
郡县制
封邑(食邑)
俸禄
封国
罚的裁制;汉武帝的统一思想是要人民只读一种书,他的手段是利禄的诱引。结果,
始皇失败了,武帝成功了。”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帝国制度靠独尊儒术得以延续,也将因罢黜百家而丧失活力。
“百家罢后无奇士,永为神州种祸胎”(于右任语),诚哉斯言!只不过这笔账要到
很久以后才会得到清算,而且得由大清帝国来埋单。——易中天《帝国的终结》
政治需要:建立中央集权政治既是封建国家巩固统一的需要,也是维护封建经济 基础的需要。
思想理论:法家思想奠定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理论基础。(韩非:君主专制 中央集权理论;董仲舒:君权神授、天人感应、“大一统”)
其他:
春秋战国以来历史发展的必然(宗法制分封制的逐步瓦解,由分裂割据走向统一)
大河流域孕育的农耕文明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国家政权的保护和支撑
两对矛盾 皇权与相权的矛盾:皇权加强,相权削弱。 中央政府与地方割据的矛盾:中央权力加强,地方势力削弱。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君权与相权
清朝:军机处
明朝:废丞相,设内阁 皇权
达
到
宋代:二府三司
顶
峰
隋唐:三省六部制
汉朝:中外朝制度
秦朝:三公九卿制
演变趋势: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甚至废除
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
消极: 政治:君主专制容易造成决策的随意性和行政的专断,容易滋生腐败
和暴政;形成长期的人治传统,不利于中国民主与法制建设。 经济:维护小农经济模式,阻碍工商业发展,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成
长,最终阻碍社会进步; 思想文化:造成思想独尊和文化专制,阻碍思想解放及科技文化进步;
明清以前积极作用为主,明清以后消极作用为主
府
中 书
尚 书
门 下
三 司
省省省
六部
中 书 省
废 丞 相 、
设
内
行阁
军 机 处 、 密 折 制
省
道府县 路州县
制 省 省道府县 度 府 加强边疆地区
县 控制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封建社会的基本政治制度 形成原因
经济根源:封建小农经济是其产生的经济基础。小农经济的分散性需要强有力的 国家政权的保护,封建地主阶级需要建立中央集权以维护其统治地位。
秦汉的思想专制
秦始皇:“焚书坑儒”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思想文化专制是维系帝国政治的重要手段
2、儒家独尊地位确定造成思想禁锢与思想僵化,不利思想解放
与文化创新
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为什么受到重用?其主要表现、巩固手段是什么? (1)原因:①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②有利于加 强君主专制:天人感应;君权神授。③有利于稳定统治秩序:三纲五常。 (2)(儒学独尊)主要表现:政治上的统治地位,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3)巩固手段:儒者参政、选官标准、教育内容。
内涵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基本政治制度。包括专制主义(君主专制)
和中央集权制。 君主专制是指决策的方式,君主专制强调君主权力至高无上,军国大事由君主独断。 中央集权是指一种政治体制,中央集权是指全国的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权力集中于
中央,地方受命于中央,地方长官只能在允许的范围内行使自己的权力,强调中央对地 方的统治。
儒家思想在历史上长盛不衰的原因 (1)内因 ①自身特点:有利于调整人际关系和稳定社会秩序。 ②体系开放:能不断吸取其他学派的思想。 ③适应时代:能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进行改造调整。 ④个人贡献:历代儒学家的创新发展。 (2)外因——历代统治者的推崇。
要统一思想,靠杀人是不行的,得靠诛心。韩非有云:“禁奸之法,太上禁其心,其
次禁其言,其次禁其事。”(《韩非子·说疑》)那么,杀其人就是最次的了。相反,
收买人心则是成本最低而效果最好的办法。当然,软硬兼施仍有必要。独尊儒术就是
软,罢黜百家就是硬。显然,这里只有手段的不同,没有本质的区别。正如顾颉刚先
生《秦汉的方士与儒生》所言:“秦始皇的统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读书,他的手段是刑
郡县
世袭、终身
任命、任期
血缘、贵族
才干、官僚
从春秋战国到秦汉的社会转型——“邦国政治”走向“帝国政治”
社会转型宗视法角制中、的分分封封制制与中央集权制专度制的主义比中较央集权制
(1)地方单位:封国——郡县。
(2)地方基础:血缘——地域。 (3)行政特点:分权——集权贵。族政治
官僚政治
(4)官员身份:贵族——官僚。
(5)产生方式:世袭——任命血。缘政治 (6)选官标准:血缘——才能。
地域政治
(7)任职时间:终身——任期。
(8)经济来源:封邑——俸禄。
(9)高度集权:没有——实现。
(10)历史影响:造成割据——巩固统一。
但对于汉武帝来说,这一手却堪称“高明之至”。从根本上讲,他和秦始皇一样
主张统一思想。他的“独尊儒术”,其实正是秦始皇“焚坑事业”的继续。但他知道,
演变过程 战国 ——萌芽:韩非(理论)、商鞅(军功授爵制、县制)
秦汉 ——创立并巩固 隋唐 ——完善
宋元 ——进一步加强 明清 ——空前强化并达到顶峰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历程
•秦
西汉
唐 宋 元 明清
皇帝
中 央
三公九卿
内外
丞 太 御朝 朝
相尉史
大
夫
地 郡县两级,后又在 方 郡上设州(州郡县)
三省 二
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秦汉时期
(公元前221—公元220)
秦朝
两汉
BC221 BC206 BC202
220
皇帝制、三公九卿制、 内外朝制、郡国并行制、
郡县制
刺史制、察举制
铁犁牛耕、耦犁、耧车、“重农抑商”、盐铁官营等
推崇法家思想, 焚书坑儒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太学 楚辞,汉赋、造纸术等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封建社会的基本政治制度
西周:分封制;
中
秦:郡县制,汉为郡国并行制
央 集
权
元:行省制,下设路、府、州、县
、
地
方
分
权
趋势:地方权力不断削弱,中央权力不断加强 ☆中央与地方
评价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积极:政治:维护国家统一与社会安定; 经济:有效组织人力、物力、财力开展大规模生产活动(如举办 公共工程),加快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有利于维护小农 经济并创造辉煌的农耕文明。 民族:有利于促进民族融合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对外:有利于促进中外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抵御外来侵略; 文化:有利于推动文化整体发展,有利于促进中华文明的传承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