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手术病人查对制度
医院 查对制度
医院查对制度医院查对制度是指医院在进行患者就诊或手术前,通过核对患者的个人信息、病历资料、医嘱和手术操作等内容,确保医疗过程的准确性和安全性的一种制度。
一、医院查对制度的目的和意义医院查对制度的目的是为了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通过对患者的个人信息、病历资料、医嘱和手术操作等内容进行核对,可以及时发现和纠正可能存在的错误,确保医疗过程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二、医院查对制度的内容和流程1. 患者个人信息核对:在患者就诊或手术前,医院工作人员会核对患者的个人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身份证号码等。
核对的方式可以是人工核对或使用电子系统进行核对。
2. 病历资料核对:医院查对制度还包括对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核对。
医院工作人员会核对患者的病历号、就诊日期、主诉、病史、体格检查、辅助检查、诊断和治疗计划等内容,确保病历资料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3. 医嘱核对:医嘱核对是医院查对制度的重要环节。
在患者接受治疗或手术前,医院工作人员会核对医嘱的内容,包括药物名称、剂量、给药途径、频次等,以确保患者接受正确的治疗。
4. 手术操作核对:对于需要进行手术的患者,医院查对制度还包括对手术操作的核对。
手术前,医院工作人员会核对患者的手术部位、手术名称、手术时间、手术器械和手术用药等内容,以确保手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三、医院查对制度的实施和管理1. 培训和教育:医院应对医务人员进行相关的培训和教育,使其了解医院查对制度的重要性和操作流程。
医务人员应掌握查对的技巧和方法,确保操作的准确性。
2. 定期检查和评估:医院应定期对医院查对制度进行检查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检查和评估可以通过抽查患者的查对记录、听取医务人员的意见和建议等方式进行。
3. 纠错和改进:医院查对制度的实施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和错误。
医院应及时纠正错误,并进行改进,以提高医院查对制度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四、医院查对制度的效果和影响医院查对制度的实施可以有效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提高医疗过程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医院查对制度
医院查对制度医院查对制度是指医院在医疗过程中对患者身份、医疗记录、医疗用品等进行核对的一项管理制度。
该制度的目的是确保医疗过程的准确性和安全性,避免医疗事故的发生,保障患者的权益。
一、患者身份查对制度1. 患者身份核对:医院在接待患者时,应核对患者的身份证件和挂号信息,确保患者的身份准确无误。
2. 电子病历核对:医院应建立电子病历系统,对患者的基本信息进行核对,避免因信息错误导致的医疗事故。
3. 术前核对:对于需要手术的患者,医院应在手术前核对患者的身份、手术部位等信息,确保手术的准确性。
二、医疗记录查对制度1. 医生签名查对:医生在填写病历、医嘱等医疗文件时,应在相应位置签名,以确保医疗记录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2. 护士记录查对:护士在执行医嘱、记录病情等工作时,应与医生进行核对,避免因记录错误导致的医疗事故。
3. 病历整理查对:医院应定期对病历进行整理,核对病历的完整性和准确性,确保医疗信息的可靠性。
三、医疗用品查对制度1. 药品查对:医院在进行药品配发时,应核对药品名称、规格、数量等信息,确保药品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2. 检查用具查对:医院在进行各类检查时,应核对检查用具的名称、型号、有效期等信息,确保检查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3. 手术器械查对:医院在进行手术时,应核对手术器械的名称、数量等信息,确保手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四、查对结果记录与反馈1. 查对记录:医院应建立查对记录表格,记录查对的时间、人员、查对内容等信息,以备查证和追溯。
2. 异常情况反馈:医院应建立异常情况反馈机制,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相关人员,进行整改和改进。
以上是医院查对制度的一些基本要求和内容,通过严格执行这些制度,可以提高医院医疗质量,保障患者的权益和安全。
医院应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和监督,确保制度的有效实施。
此外,医院还应定期进行内部审核和外部评估,不断完善和提升查对制度的效果和水平。
手术室查对制度
手术室查对制度
1、必须严格执行各种查对制度。
2、术中用药时严格执行“查对制度”,用药前查,用药中查,用药后查。
手术完毕,病人回病房前安瓿查对一次,方可弃去。
3、用药品前检查质量,标签,失效日期,批号等。
若不符合要求不得使用。
4、使用毒、麻、限、剧药品时要经过反复核对,静脉给药时要注意有无变质,瓶口有无松动、裂缝、加多种药物时,应注意配伍禁忌。
5、开腹前再次核对病人床号、姓名、年龄、手术名称、部位、杜绝差错。
6、输血前,必须两人以上核对无误后,方可输入,输血时注意观察,保证安全。
7、手术病人,开腹前,巡回护士与洗手护士对点器械敷料,并记入手术护理记录单。
术中清点器械敷料一次,关腹前再对点一遍。
手术完毕与巡回护士再清点一遍方可离开手术台。
护理记录单放入病历。
8、手术中若执行口头医嘱,必须复述一遍,方可执行。
药物的安瓿或瓶签应与麻醉师核对后,方可弃去。
手术室查对制度
手术室查对制度手术室查对制度为了确保手术过程中患者的安全,手术室必须执行严格的查对制度。
以下是手术室的查对制度:一、患者查对制度1、手术患者身份确认手术患者必须佩戴手腕带,并且腕带上的姓名必须与患者陈述的姓名一致。
手腕带上的信息应与入院记录单和手术通知单上的信息完全一致,才能进入手术间。
如果患者没有佩戴手腕带或手腕带上的信息与入院记录单和手术通知单上的信息不一致,就必须与病区进一步沟通。
对于小儿、意识不清、语言交流障碍、危急重症患者及无法向医务人员陈述的患者,必须由患者家属或陪同人陈述患者身份;无名氏患者必须由陪同医护人员陈述患者身份。
2、查对内容及方法在患者入室时,必须查对患者入院记录单的姓名、住院号、科室与手腕带信息是否一致,查对科室、患者姓名、性别、住院号、手术名称、手术部位、手术房号与手术通知单是否相符。
此外,还要查对医嘱,核实带入物品,如影像资料、药品是否齐全,查看血型单,并由接患者者在手术通知单右上角签患者名。
如果发现问题,就必须及时知会主刀医生并做好交接班。
3、静脉穿刺前在患者静脉穿刺前,必须再次核对患者身份、手术部位手术方式、带入的物品、手术时间、麻醉方式,查对术前用药、药物过敏试验结果、传染病筛查结果及血型单。
如果发现问题,就必须及时知会主刀医生并做好交接班。
此外,在手术开始前还必须执行(time-out)安全核查制度。
4、手术安全核对制度在手术开始前,必须执行手术安全核对制度。
麻醉实施前,由麻醉医师主持,核对内容包括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手术方式、知情同意情况、手术部位与标识、麻醉设备安全检查、皮肤是否完整、术野皮肤准备、静脉通道建立情况、患者过敏史、抗菌药物皮试结果、术前备血情况、假体、值入物、影像学资料等。
患者自述姓名、性别、年龄、住院科室等内容必须与患者病历和腕带信息一致。
由麻醉医师、手术医师和巡回护士三方共同核对,并签字确认。
手术开始前,由手术医师主持同,核对内容包括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手术方式、手术部位与标识,并确认风险预警(预计手术时间、预计失血量、手术关注点、麻醉关注点、物品灭菌仪器设备、围术期特殊备药、是否需要相关影像学资料)等。
查对制度及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查对制度及患者身份识别制度一、查对制度查对制度是医疗机构为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而建立的一项重要制度。
其核心目标是确保医疗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准确无误,避免因人为错误而导致的医疗事故和病患伤害。
查对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术前查对:在进行手术或者其他侵入性操作前,医疗人员应按照规定程序核对患者的身份、手术部位、手术名称等信息,确保手术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2. 药品查对:在赋予患者药物治疗时,医护人员应核对患者的姓名、病历号、药品名称、剂量等信息,防止因给错药或者给错剂量而引起不良反应或者药物中毒。
3. 检查查对:在进行各类检查项目前,医疗人员应核对患者的身份、检查项目、检查部位等信息,确保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输血查对:在进行输血操作前,医疗人员应核对患者的身份、血型、血袋标签等信息,以防止输血错误导致的严重后果。
5. 护理查对:在进行各类护理操作前,护理人员应核对患者的身份、操作项目、操作部位等信息,确保护理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查对制度的实施需要医疗机构建立健全相关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规范,并进行定期培训和考核,以确保全体医务人员能够熟练掌握查对流程和技巧,提高查对工作的准确性和效率。
二、患者身份识别制度患者身份识别制度是医疗机构为确保医疗过程中患者身份的准确性而建立的一项重要制度。
其主要目的是防止因患者身份混淆而导致的医疗错误和病患伤害。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患者身份确认:在患者就诊时,医务人员应核对患者的姓名、身份证号、病历号等信息,以确保患者的身份准确无误。
2. 患者身份标识:医疗机构应为每位患者建立惟一的身份标识,如病历号、门诊号等,以便于在医疗过程中进行身份识别和记录。
3. 患者身份保密:医务人员应严格遵守患者隐私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和规定,确保患者的个人信息不被泄露或者滥用。
4. 患者身份核对:在医疗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如手术、输血、药物赋予等,医务人员应核对患者的身份信息,以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医院查对制度
医院查对制度一、目的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防止与查对有关的不良事件发生,确保所执行的诊疗活动过程准确无误,保障医疗安全。
二、定义查对制度指为防止医疗差错,保障医疗安全,医务人员对医疗行为和医疗器械、设施、药品等进行复核查对的制度。
三、工作原则(一)每项医疗行为都必须查对患者身份,患者身份确认必须同时至少使用二种身份标识:住院号和姓名,并让患者陈述自已的姓名和核对手腕带(或踝带)。
床号不能作为患者身份确认。
(二)有疑问时应及时澄清。
(三)对需要转科交接的无名氏、儿童、手术、急诊、意识不清、语言交流障碍及镇静期间无法向医务人员陈述自已姓名的患者,请陪同人员共同核对患者身份信息,严格执行患者身份确认。
(四)科室负责人是本科室查对制度管理的第一责任人。
实施具体查对工作的医护人员为直接责任人,对所执行的查对工作负责解释与落实的义务。
四、基本要求与程序(一)患者身份查对1.患者身份查对包括患者姓名、住院号(门、急诊号)、身份证号(或护照号或其他身份ID)、出生年月日以及电子设备身份认证等,至少使用两种身份查对方式确认患者身份,如姓名+住院号等。
核对患者姓名时,采用开放式提问请患者主动陈述本人姓名以便确认。
禁止使用病房号或床位号进行身份核对。
医用腕带信息可替代患者床头卡信息,但仍需患者陈述自已的姓名以确认身份。
2.对昏迷、意识不清等无法陈述姓名的患者进行身份查对时,可由其陪同人员陈述患者姓名、并按患者姓名和住院号(或门、急诊号)等两种以上身份查对方式实施查对确认并及时佩戴腕带;对无法陈述姓名且无人陪伴的患者可临时采用其他方式标记其身份(如“无名氏+性别+来院时间”等)并佩戴腕带,并通过两种以上方式由双人进行查对确认。
(二)医嘱查对1.开医嘱时,应查对病人姓名、性别、住院号。
2.医嘱经双人查对无误方可执行,应做到班班查对,夜班查对当日医嘱,每周由护士长组织总查对1次。
包括医嘱单、执行单、执行卡、各种标识(护理级别、饮食、过敏、隔离等),设医嘱查对登记本。
医院查对制度
医院查对制度医院查对制度是指医院内部为了确保医疗过程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建立了一套完善的查对制度。
该制度涵盖了医疗操作、药品使用、病患信息等多个方面,旨在避免医疗事故的发生,保障患者的权益和安全。
一、医疗操作查对制度1. 手术前查对:手术前,医生、护士、麻醉师等相关人员应当对手术部位、手术项目、手术器械、手术用药等进行仔细核对,确保手术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2. 药品使用查对:医院药房和各科室应建立药品使用查对制度,确保患者用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包括核对药品名称、规格、批号、有效期等信息,并进行双人签名确认。
3. 输血查对:医院应建立输血查对制度,确保输血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包括核对输血血液的类型、血型、血袋编号等信息,并进行双人签名确认。
4. 检查查对:医院应建立检查查对制度,确保患者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包括核对患者基本信息、检查项目、标本编号等信息,并进行双人签名确认。
二、病患信息查对制度1. 患者基本信息查对:医院应建立患者基本信息查对制度,确保患者的身份和信息准确无误。
包括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身份证号等信息,并进行双人签名确认。
2. 诊断信息查对:医院应建立诊断信息查对制度,确保患者的诊断准确性和一致性。
包括核对患者病历、检查结果、诊断书等信息,并进行双人签名确认。
3. 医嘱查对:医院应建立医嘱查对制度,确保医嘱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包括核对医嘱项目、用药剂量、用药频次等信息,并进行双人签名确认。
4. 护理记录查对:医院应建立护理记录查对制度,确保护理操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包括核对护理操作项目、时间、护理效果等信息,并进行双人签名确认。
三、数据记录查对制度1. 手术记录查对:医院应建立手术记录查对制度,确保手术记录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包括核对手术操作流程、手术器械使用情况、手术时间等信息,并进行双人签名确认。
2. 药品使用记录查对:医院应建立药品使用记录查对制度,确保药品使用记录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手术室查对制度
精品word文档可以编辑(本页是封面)【最新资料Word版可自由编辑!!】手术室查对制度1、执行各项医疗护理操作要做到‘三查七对’,防止差错事故发生。
2、根据手术通知单接患者,应查对科别,床号,姓名,年龄,性别,诊断,手术名称,手术部位,麻醉方法及麻醉用药,术前准备,术前用药等,防止接错患者。
3、手术前,术者,麻醉师,巡回护士再次查对。
4、手术前检查无菌包内外的高压指示胶带和无菌指示卡变色是否符合无菌要求,手术器械是否齐全,功能完好。
5、凡进行体腔或深部组织手术,由巡回护士,器械护士和手术医生,共同在术前与关闭体腔及缝合皮肤前,认真清点各类敷料,器械,巡回护士准确填写手术物品清点单。
6、术中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麻醉药品,毒性药品须经两人查对无误后方可使用,使用多种药物时应注意配伍禁忌,口头医嘱执行前后均须复述一遍,用过的空安瓶保留至术后,以便核查。
7、输血时须由手术室护士和麻醉师共同查对交叉配血报告单,血袋标签各项内容,血液质量,患者姓名,性别,床号,血型等,确认与配血单报告相符后方可输入,并妥善保存输血袋至少一天,以备核查。
8、手术取下的标本,术者填写病理送检单。
手术室人员核对并妥善保管,填写记录本,防止遗失,由患者家属送往上级医院病理科。
9、手术结束后,巡回护士应详细检查患者的皮肤,输液,输血情况,确定患者的送往地点(病区或复苏室),并详细填写手术护理记录单。
10、手术人员与麻醉医师一起将患者送回,并和病房护士严格交接,待检查完毕无误后,方可离开。
麻醉科岗位责任制度1、麻醉前要详细了解病情,进行必要体检,认真检查麻醉药品、器具准备情况和仪器能否正常运行。
2、实施麻醉前,认真核对病人姓名、性别、年龄、床号、诊断、手术部位、手术名称等。
3、根据病情与麻醉方法实施必要监测,随时注意监测仪是否正常运行。
4、实施麻醉时,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及无菌操作制度。
5、麻醉期间不得兼顾其他工作,不得擅自离开岗位,必须保持高度警惕,严观察病情,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准确诊断,妥善处理。
手术查对制度
手术查对制度1、六查十二对:ﻫ六查:(1)到病房接患者时查(2)患者入手术间时查(3)麻醉前查(4)消毒皮肤前查(5)开刀时查(6)关闭体腔前后查。
ﻫ十二对:科别、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手术间号、手术名称、手术部位、所带物品药品、药物过敏史及有无特殊感染、手术所用灭菌器械、敷料就是否合格及数量就是否符合。
2、手术取下标本,巡回护士与手术者核对无误后方可与病理检验单一并送检。
3、手术标本送检过程中各环节严格交接查对,并双方签字。
八、供应室查对制度ﻫ1、回收器械物品时:查对名称、数量,初步处理情况,器物完好程度。
ﻫ2、清洗消毒时:查对消毒液得有效浓度及配制浓度;浸泡消毒时间、酶洗前残余消毒液就是否冲洗干净、ﻫ3、包装时:查对器械敷料得名称、数量、质量、湿度。
ﻫ4、灭菌前:查对器械敷料包装规格就是否符合要求,装放方法就是否正确;灭菌器各种仪表、程序控制就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ﻫ5、灭菌后:查试验包化学指示卡就是否变色、有无湿包、植入器械就是否每次灭菌时进行生物学监测。
ﻫ6、发放各类灭菌物品时:查对名称、数量、外观质量、灭菌标识等。
ﻫ7、随时查供应室备用得各种诊疗包就是否在有效期内及保存条件就是否符合要求、8、一次性使用无菌物品:要查对批批检验报告单,并进行抽样检查。
9、及时对护理缺陷进行分析,查找原因并改进、手术室一般工作制度1。
凡进入手术室得工作人员,必须穿戴手术室得鞋帽、衣服及口罩,离开手术室时,应更换外出衣及鞋子。
2.院外来参观、学习、实习者,须经医教科或护理部批准,并应有固定地点。
3、各科择期手术,应在手术前一日上午10点半以前送手术通知单,急诊抢4。
手术按手术通知单时间进行,救手术,可先口头通知,后补手术通知单。
ﻫ必须准时到位,不得随意更改。
特殊情况与护士联系。
ﻫ5、术前30分钟接病人,随带病历,并详细核对病人姓名、性别、年龄、床号、诊断、手术部位及药敏试验、术前用药。
病员入室后,巡回护士应复查一遍,注意病人手术部位清洁6.严格无菌操作技术。
医院手术患者查对制度
医院手术患者查对制度
一、手术前手术医师、护士、麻醉师应再次查对患者的姓名、诊断、手术部位、麻醉方法及麻醉用药。
二、手术前接患者时应根据手术通知单与病历资料一起查对患者的姓名、性别、科别、床号、诊断、手术名称和术前用药、术中备用的特殊药品或者特殊耗材等。
三、手术中切除病灶或器官时,应再次核实,确认无误后方可实施切除手术。
四、术中输血遵照输血查对制度执行,术中用药遵照临床用药查对制度执行。
五、凡进行体腔或者深部组织手术,应在术前与缝合前清点所有敷料和器械数,由手术护士签字确认。
六、术中切除或者留取的标本应与标签、病历、病理申请单一同核对姓名、性别、年龄、科别、床号、住院病历号等基本信息以及标本的名称、部位、数量,及时送检。
七、术后清点所有敷料和器械数,由手术护士签字确认。
八、患者送回复苏室、病室或者监护室时,交接双方应再次对患者的基本信息、生命体征、用药情况进行查对交接。
医院手术室手术病人查对制度
医院手术室手术病人查对制度
1.术前准备及接病人时,应查对病人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腕带、诊断、手术名称及手术部位标识等。
2.查血型、术前用药、药物过敏试验结果、X光片等。
3.查病人有无佩戴首饰、假牙、备皮情况。
4•查无菌包内的无菌指示卡变色正常以及手术器械物品是否齐全。
5.凡体腔或深部组织手术,要在术前、关伤口前、缝皮前核对纱布、纱垫、缝针、器械的数目及完整性,并有记录签字。
6.术中给药、输血严格查对。
7.手术取下的标本,应由洗手护士与手术者核对后,再填写病理检验单送检。
病理切片要做到四查:床号、姓名、住院号、标本名称。
标本瓶应做到有盖、有溶液、有标签,送检要有登记、签收。
8.执行口头医嘱时,在执行前需复诵一遍;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毒性药品,需经两人查对无误后方可使用。
医院 查对制度
医院查对制度医院查对制度是指医院在患者就诊过程中,通过核对患者身份、病历、医嘱等信息,确保医疗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的一项制度。
该制度的实施有助于提高医疗质量,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保障患者的权益。
一、医院查对制度的目的和意义医院查对制度的目的是为了确保医疗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防止因操作失误导致的医疗事故的发生。
通过核对患者身份、病历、医嘱等信息,可以减少医疗操作中的错误和疏漏,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的权益。
二、医院查对制度的内容和要求1. 患者身份核对:在患者就诊之前,医院工作人员应核对患者的身份信息,包括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身份证号等。
核对的方式可以是通过患者提供的身份证件和医院系统中的患者信息进行比对,确保患者身份的准确性。
2. 病历查对:医院在患者就诊过程中,应对患者的病历进行查对。
查对的内容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病史、过敏史、诊断结果、医嘱等。
医院工作人员应核对患者病历上的信息与实际情况是否一致,确保患者的病历记录准确无误。
3. 医嘱核对:医院在执行医嘱之前,应进行医嘱的核对。
核对的内容包括医嘱的内容、剂量、频次、用药途径等。
医院工作人员应核对医嘱与患者的实际情况是否一致,确保医嘱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4. 手术查对:医院在进行手术操作之前,应进行手术查对。
查对的内容包括患者的身份、手术部位、手术操作的具体内容等。
医院工作人员应核对手术相关信息与患者的实际情况是否一致,确保手术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5. 药品查对:医院在给患者配药时,应进行药品查对。
查对的内容包括药品的名称、剂量、用法、用量等。
医院工作人员应核对药品信息与患者的实际情况是否一致,确保药品的准确配药,避免用药错误。
三、医院查对制度的操作流程1. 患者就诊登记:患者到医院就诊时,需要进行登记,包括填写个人基本信息、提供身份证件等。
医院工作人员在登记过程中应核对患者的身份信息,确保患者身份的准确性。
2. 病历查对:医院工作人员在患者就诊时,应核对患者的病历信息,确保病历记录的准确性。
手术查对制度
手术查对制度1、六查十二对:六查: (1)到病房接患者时查(2)患者入手术间时查(3)麻醉前查(4)消毒皮肤前查(5) 开刀时查(6)关闭体腔先后查。
十二对:科别、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手术间号、手术名称、手术部位、所带物品药品、药物过敏史及有无特殊感染、手术所用灭菌器械、敷料是否合格及数量是否符合。
2、手术取下标本,巡回护士与手术者核对无误后方可与病理检验单一并送检。
3、手术标本送检过程中各环节严格交接查对,并双方签字。
八、供应室查对制度1、回收器械物品时:查对名称、数量,初步处理情况,器物完好程度。
2、清洗消毒时:查对消毒液的有效浓度及配制浓度;浸泡消毒时间、酶洗前残余消毒液是否冲洗干净。
3、包装时:查对器械敷料的名称、数量、质量、湿度。
4、灭菌前:查对器械敷料包装规格是否符合要求,装放方法是否正确;灭菌器各种仪表、程序控制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5、灭菌后:查试验包化学指示卡是否变色、有无湿包。
植入器械是否每次灭菌时进行生物学监测。
6、发放各类灭菌物品时:查对名称、数量、外观质量、灭菌标识等。
7、随时查供应室备用的各种诊疗包是否在有效期内及保存条件是否符合要求。
8、一次性使用无菌物品:要查对批批检验报告单,并进行抽样检查。
9、及时对护理缺陷进行分析,查找原因并改进。
1.凡进入手术室的工作人员,必须穿戴手术室的鞋帽、衣服及口罩,离开手术室时,应更换外出衣及鞋子。
2.院外来参观、学习、实习者,须经医教科或者护理部批准,并应有固定地点。
3.各科择期手术,应在手术前一日上午 10 点半以前送手术通知单,急诊抢救手术,可先口头通知,后补手术通知单。
4.手术按手术通知单时间进行,必须准时到位,不得随意更改。
特殊情况与护士联系。
5.术前 30 分钟接病人,随带病历,并详细核对病人姓名、性别、年龄、床号、诊断、手术部位及药敏试验、术前用药。
病员入室后,巡回护士应复查一遍,注意病人手术部位清洁范围,首饰、假牙、手表不得带入手术室。
医院查对制度
(六)手术取下的标本,器械护士与手术者核对后,术者在病理标本 登记表上签字后专人送检,并与病理科相关人员核对后分别签字。
(七)用药与输血应按要求进行查对。
六、供应室查对
(一)回收后的器械物品:双人查对名称、数量、初步处 理情况及完好程度。
四、饮食查对
(一)每日查对医嘱后,核对床号、姓名 及饮食种类。
(二)饮食前查对饮食与医嘱是否相符。 (三)开饭时在患者床前再次查对。 (四)对特殊治疗饮食、检查饮食,护士
应查对落实。
五、手术查对(含介入或有创操作)
(一)接手术患者时,手术室人员与、手术部位及其 标志、术前用药、所带的术中用药、病历与资料及术前准备完成情况 等,填写手术患者交接记录单。
(六)发放各类灭菌物品时:查对名称、数量、外观质量、 灭菌标识等。
(七)随时检查供应室备用的各种无菌包是否在有效期内 及保存条件是否符合要求。
(八)一次性使用无菌物品:要查对检测合格报告、有效 期、包装的完好性。
七、药学部查对
(一)配方前,查对科别、床号、住院号、姓名、 性别、年龄、处方日期。
(二) 手术前遵照《手术安全核查制度》的相关规定进行医师、麻醉 师、手术室护士的三方查对。
(三)查对无菌包外信息、包内灭菌指示卡的灭菌情况及手术器械是 否符合要求。对使用各种手术体内植入物之前,应对其标示内容与有 效期进行逐一核查。使用后将包外信息卡及植入物标签粘贴于《手术 清点记录单》上。
(四)凡进行体腔或深部组织手术时,术前与缝合前必须由器械和巡 回护士双人清点纱布块、纱布垫、纱(棉)球、器械、缝针、线轴数 目等;术前清点结束,巡回护士必须复述一遍,确保清点物品数目的 准确性。术中临时增加或减少的物品,以同样方法清点、记录。术毕, 再清点复核一次,并签字。清点物品数目不符时,不得关闭体腔或交 接班。
查对制度(医院规章制度)
查对制度1.临床科室(1)开医嘱、处方或进行治疗时,应查对病员姓名、性别、床号、住院号(门诊号)。
(2)执行医嘱时要进行“三查七对”:摆药后查;服药、注射、处置前查;服药、注射处置后查。
对床号、姓名和服用药的药名、剂量、浓度、时间、用法、有效期。
(3)清点药品时和使用药品前,要检查质量、标签、有效期和批号,如不符合要求,不得使用。
(4)给药前,注意询问有无过敏史;使用毒、麻、限剧药时要经过反复核对;静脉给药要注意有无变质,瓶口有无松动、裂缝;给多种药物时,要注意配伍禁忌。
(5)输血前,需经两人查对,无误后,方可输入;输血时须注意观察,保证安全。
2.手术室(1)接病员时,要查对科别、床号、姓名、性别、诊断、拟施手术名称、手术部位、所带的术中用药以和病历与资料、术前备皮等。
(2)实施麻醉前,麻醉师必须查对姓名、诊断、手术部位、麻醉方法及麻醉用药,在麻醉前要与病人主动交流作为最后核对途经。
同时要知道患者是否有已知的药物过敏。
(3)手术切皮前,实行“暂定”,由手术者与麻醉师、护士再次核对姓名、诊断、手术部位、手术方式后方可开展手术。
(4)凡进行体腔或深部组织手术,要在术前与缝合前清点所有敷料和器械数。
(5)除手术过程中神志清醒的患者外,应使用“腕带”作为核对患者信息依据。
(6)对使用各种手术体内植入物之前,应对其标示内容与有效期的进行逐一核查。
3.药房(1)配方时,查对处方的内容、药物剂量、配伍禁忌,医师签名是否正确。
(2)发药时,查对药名、规格、剂量、用法与处方内容是否相符;查对标签(药袋)与处方内容是否相符;查对药品有无变质,是否超过有效期;查对姓名、年龄,并交代用法及注意事项。
(1)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两人工作时要“双查双签”,一人工作时要重做一次。
逐步推广使用条形码进行核对。
(2)发血时,要与取血人共同查对科别、病房、床号、姓名、血型、交叉配合试验结果、血瓶号、采血日期、血液质量。
5.检验科(1)采取标本时,查对科别、床号、姓名、检验目的。
手术查对制度中六查
手术查对制度中六查手术查对制度是医院为了保障患者医疗安全而设立的一种制度,主要是在手术前、手术中和手术后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核查和监护。
为了确保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医院实施了六项手术查对制度,包括:术前特殊检查、手术申请审批、手术安全核查、麻醉质管、手术部位标记和手术物品核对,下面我们就来一一介绍。
1、术前特殊检查:术前特殊检查是为了进行手术前的身体检查,对患者身体状况进行评估,发现和处理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
例如,对于一些老年人、身体虚弱、有慢性疾病的患者,需要进一步的特殊检查和评估。
同时,对于某些手术,由于其特殊性质,也需要进行预先的特殊检查,如心脏手术、神经外科手术等。
2、手术申请审批:手术申请审批是指医院针对患者的病情和手术情况进行审核,并确定手术是否需要进行。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评估手术的风险和收益,并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病情和手术情况等因素做出决策。
同时,医院也需要考虑每个手术的成本、风险和效果,以确保患者能够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3、手术安全核查:手术安全核查是指手术前对患者的身体情况和手术相关信息进行认证、核实和评估,以最大程度地减少手术的风险和不良影响。
手术安全核查是手术前的必要程序,也是医制手术质量保证的关键环节。
手术安全核查的主要内容包括病人个人信息核对、术前诊断确认、麻醉人员和手术医生的身份确认、术后醒觉状况以及可能存在的不良反应预防等。
4、麻醉质管:麻醉质管是指在手术中和手术后对患者麻醉进行全程监护和管理,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麻醉是一项非常复杂和危险的操作,在手术中麻醉操作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麻醉过程中,医生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呼吸、循环和神经状态等指标,并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措施。
5、手术部位标记:手术部位标记是指在手术前对患者进行合理的部位标记,以避免手术中操作失误,造成不必要的损伤和影响。
手术部位标记主要是为了避免出现手术错位、混淆等情况,从而防止因手术操作失误导致的不良后果。
医院手术室查对制度
医院手术室查对制度
医院手术室查对制度是指在手术前、手术中和手术后,医务人员通过一系列的程序和步骤进行核对,以确保手术过程中的安全和准确性。
手术室查对制度通常包括以下内容:
1.手术确认:手术团队在手术开始前会进行手术确认,包括核对患者的身份、手术部位和手术内容,以避免手术错误和患者混淆。
2.手术标记:手术部位会在手术前进行标记,以确保手术在正确的部位进行。
3.手术核对清单:医务人员会使用手术核对清单,核对手术所需的设备、器械和药物等,以确保手术过程中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4.手术时间核对:手术团队会核对手术的预定时间和实际执行时间,以确保手术的及时进行。
5.药品核对:手术团队会核对使用的药品的名称、规格、剂量和有效期等,避免使用错误的药品或剂量。
6.手术器械核对:手术器械会在使用前进行核对,确保器械完整、无损坏,并进行必要的清洗和消毒。
7.手术结束核对:手术结束时,医务人员会核对手术过程的记录、手术物品的清点和患者的身体状况等,以确认手术的完成和患者的安全。
医院手术室查对制度的目的是提高手术安全性,减少手术错误和不良事件的发生,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手术质量。
医院手术室护理查对制度(标准版本)
手术室护理查对制度1.1 患者查对确认制度与流程依据手术通知单和病人病历查对:病人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诊断、手术名称、手术部位、化验单、药物、医学影像资料等。
接患者之前:手术室护士与病房护士查对;还必须与清醒的患者交谈查对进行“病人姓名、性别、年龄、手术名称、手术部位”确认。
接入手术室后:夜班护士查对进入手术间之前:巡回护士与夜班护士共同查对;进入手术间之后:麻醉医生查对;麻醉之前:手术医生与麻醉师还必须共同与清醒的患者交谈查对进行“病人姓名、性别、年龄、手术名称、手术部位”再次的确认。
昏迷及神志不清病人:应通过“腕带”及与陪伴亲属进行查对。
手术者切皮前:由手术室巡回护士,提请手术者实行手术“暂停”程序,经由手术者与参与手术的其他/她工作人员进行“病人姓名、性别、年龄、手术名称、手术部位”最后的核对确认之后,方可切皮手术。
1.2 手术物品查对制度与流程1.2.1清点内容:手术中无菌台上的所有物品。
清点时机:手术开始前、关闭体腔前、体腔完全关闭后、皮肤完全缝合后。
清点责任人:洗手护士、巡回护士、主刀医生。
1.2.2清点时,两名护士对台上每一件物品应唱点两遍,准确记录,特别注意特殊器械上的螺丝钉,确保物品的完整性。
1.2.3手术物品未准确清点记录之前,手术医生不得开始手术。
1.2.4关闭体腔前,手术医生应先取出体腔内的所有物品,再行清点。
1.2.5向深部填入物品时,主刀医生应及时告知助手及洗手护士,提醒记忆,防止遗留。
1.2.6严禁将与手术相关的任何物品随意拿离、拿入手术间。
1.2.7进入体腔内的纱布类物品,必须有显影标记,一律不得剪开使用,引流管等物品剪下的残端不得留在台上,应立即弃去。
1.2.8手术过程中增减的物品应及时清点并记录,手术台上失落的物品,应及时放于固定位置,以便清点。
1.2.9有显影标记的纱布不得覆盖伤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档序号:XXYY-ZWK-001
文档编号:ZWK-20XX-001
XXX医院
手术病人查对制度
编制科室:知丁
日期:年月日
xx医院手术病人查对制度
1.手术室护士依据手术通知单到病房接病人,首先到护士站和病房护士查对病人病历:病人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诊断、手术名称、手术部位、化验单、药物、医学影像资料等。
2.接患者之前:手术室护士与病房护士查对,还必须与清醒的患者交谈查对,进行“病人姓名、性别、年龄、手术名称、手术部位”确认。
3.进入手术间之前:巡回护士、洗手护士查对。
4.进入手术间之后:巡回护士、麻醉医生查对。
5.麻醉之前:巡回护士、手术医生、麻醉师还必须共同与清醒的患者交谈查对,进行“病人姓名、性别、年龄、手术名称、手术部位”再次的确认。
昏迷及神志不清病人应通过“腕带”进行查对。
填写《手术病人安全核查表》并签名。
6.手术者切皮前:由手术室巡回护士,提请实行手术“暂停”程序。
由手术者、麻醉医生、巡回护士、病人(清醒的病人)进行四方核对,确认无误后方可手术。
7.巡回护士应正确填写《手术护理记录单》。
知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