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失和降诊断详述

合集下载

潘洋运用和法治疗胃脘痛经验

潘洋运用和法治疗胃脘痛经验

名医传承中国民间疗法C H I N A S N A T U R O P A T H Y ,J u n .2023,V o l .31N o .11刺激症状反复存在等㊂临床上应细致地找出导致感染反复不愈的病理因素,尽可能地纠正可逆因素,在此基础上治疗尿路感染,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㊂在日常生活中,慢性尿路感染患者应注意预防与调护,如多饮水,勤排尿;适当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注意阴部清洁;调畅情志,保持心情舒畅;尽量避免使用尿路器械,若需留置导尿管,操作者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及有关护理规定;多食用清淡㊁富含水分的食物;忌辛辣刺激㊁温热性食物,忌烟酒㊂参考文献[1]张杰,安寒.尿路感染[J ].现代临床医学,2006,32(4):308-311.[2]H O O T O N T M .U n c o m p l i c a t e du r i n a r y t r a c t i n f e c t i o n [J ].N E n g l JM e d ,2012,366(11):1028-1037.[3]王松岚.尿路感染的诊断与治疗[J ].中国临床医生,2013,41(4):1-3.[4]杨康,杨洪涛.杨洪涛教授运用 通阳法 治疗复杂性尿路感染经验探析[J ].中医药学报,2017,45(5):124-126.[5]张琪.张琪临证经验荟要[M ].张佩清,朱永志,张少林,整理.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2:119.[6]夏祖生,吉勤,何吉.补肾益气通淋汤治疗中老年女性慢性尿路感染32例临床观察[J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8,29(8):15-16.[7]周贤慧,孙怡婕,高建东,等.尿感方治疗慢性尿路感染(下焦湿热证)的临床疗效观察[J ].时珍国医国药,2010,21(3):688-689.[8]冯继伟,高继宁.滋阴疏肝通淋方对慢性尿路感染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31(7):499-501.[9]冯继伟,高继宁.滋阴疏肝通淋方对慢性尿路感染患者T N F -α㊁M C P -1的影响[J ].北京中医,2007,26(9):591-593.[10]庞晓英,冯继伟,高继宁,等.滋阴通淋方治疗慢性尿路感染的临床观察[J ].上海中医药杂志,2007,41(8):46-47.(收稿日期:2022-04-06):潘洋,E -m a i l :821885838@q q.c o m 第一作者:党红晨,E -m a i l :c h c n h a @163.c o m潘洋运用和法治疗胃脘痛经验潘 洋(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36)ʌ摘要ɔ 胃脘痛是临床常见脾胃病,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疼痛为主要症状,近年来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㊂潘洋教授认为胃脘痛多由外感寒邪㊁内伤饮食㊁情志失调及久病失治误治所致,临床常用散寒和胃㊁运消和胃㊁清化和胃㊁温阳和胃㊁疏肝和胃及散瘀和胃等方法治疗㊂该文主要总结潘洋教授运用和法治疗胃脘痛临证经验,并附医案1则㊂ʌ关键词ɔ 和法;胃脘痛;潘洋中图分类号:R 256.33 文献标识码:A D O I :10.19621/j.c n k i .11-3555/r .2023.1107 胃脘痛是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疼痛为主症的病证[1]㊂近年来,随着社会压力㊁饮食不节㊁情志不舒等因素影响,胃脘痛患病人群不断扩大㊂潘洋教授为第6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黑龙江省名中医,师从于首届国医大师张琪㊂潘洋教授临证近40年,勤求古卷,博采众方,师古而不泥古,处方用药灵活多变,擅长运用和法治疗胃脘痛,现将其运用和法治疗胃脘痛经验介绍如下㊂1 对和法的认识和法 思想起源于‘黄帝内经“,成形于‘伤寒杂病论“,发展于宋金元时期,历代医家丰富了其内容[2]㊂‘素问㊃上古天真论“记载: 上古之人 法于阴阳,和于术数 度百岁乃去㊂ 以 和 的思想指导后人养生㊂‘素问㊃生气通天论“云: 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两者不和,若春无秋,若冬无夏,因而和之,是谓圣度㊂ 此处以阴阳为纲领,论述人的健康是以阴阳相和为基91中国民间疗法2023年6月第31卷第11期名医传承中国民间疗法C H I N A S N A T U R O P A T H Y,J u n.2023,V o l.31N o.11础㊂‘素问㊃至真要大论“云: 令其条达,而致和平,此之谓㊂ ‘黄帝内经“从 和 的思想指导治疗,为后来 和法 的形成奠定了深厚基础㊂‘伤寒论“云: 病常自汗出者,此为荣气和,荣气和者,外不谐,以卫气不共荣气谐和故尔㊂ 时发热㊁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㊂ 营行脉中,卫气之守也;卫行脉外,营气之使也㊂营卫相和,气血津液乃可于脉中循行于周身;若营卫失和,气不护阴,流于脉外,渗于肌腠而汗出,故以桂枝汤调和营卫,营卫和而汗自止㊂小柴胡汤证病属邪入少阳,邪正相争,处于半表半里,导致少阳枢机不利,故以小柴胡汤和解少阳㊂由此可见,至‘伤寒论“时期,张仲景便以 和 的思想指导临床立法处方,相比于‘黄帝内经“时期 和 的思想更趋于具体化㊂‘景岳全书㊃古方八阵“云: 病有在虚实气血之间,补之不可,攻之又不可者,欲得其平,须以缓治,故方有和阵㊂ 和阵 的方药多具有平缓之性,这正体现了 以平为期 的思想㊂清㊃程钟龄首次提出 八法 这一概念㊂‘医学心悟“云: 汗㊁吐㊁下㊁消㊁温㊁清㊁补㊁和㊂ 有清而和者,有温而和者,有消而和者,有补而和者,有燥而和者,有润而和者,有兼表而和者,有兼攻而和者㊂ 程钟龄认为和法并非单一的治疗方法,而由其他诸法的相合而成㊂至此, 和法 正式提出并一直沿用至今㊂潘洋教授认为人之疾病所生不外乎脏腑㊁表里㊁阴阳㊁虚实的失衡,临床处方用药时总以和为贵㊂ 和则不病,病则不和 是对和法学术思想的高度总结㊂人体气血阴阳和,正气充足,则百病无所侵,人自安和㊂若气血阴阳失调,五脏各有偏倚,内之功能有所乱,正不御邪,病乃生焉㊂正如两军交战,一方军中有内乱,若内乱不除,则其不战而自溃也㊂潘洋教授临证时主张先调其不和, 和 则其病自愈㊂2胃脘痛的病因病机胃脘痛的发病原因较多,潘洋教授经临证实践总结,发现其病因病机以外感寒邪㊁内伤饮食㊁情志失调及久病失治误治为主[3]㊂2.1外感寒邪寒为阴邪,其性凝滞,易阻滞气机,损伤阳气㊂阳明胃腑多气多血,以通为顺㊂寒邪客胃,气血凝滞,胃之血络为之壅塞,故胃痛乃作㊂若贪凉饮冷或外受寒冷,寒邪直中胃腑而成寒滞胃脘证㊂症见胃痛暴作,恶寒喜暖,得温痛减,遇寒加重,或渴喜热饮或饮后泛吐清水或不渴,舌淡,苔薄白,脉浮紧㊂寒性凝滞收引,遇温则散,故其痛得温则缓,遇寒乃甚;或阴寒凝滞气机,津液无以上承而致口渴,欲得热而散寒凝,或寒与水饮相合致胃气上逆而饮后泛吐清水㊂寒邪不化,凝滞日久,伤及脾胃之阳而成脾胃虚寒证,临床上多表现为胃脘隐痛,绵绵不休,喜温喜按,大便溏薄,舌淡,苔薄白,脉或沉或缓㊂胃阳不足,胃腑失于温养,故隐痛不休;脾阳亏虚,运化不及,故见便溏㊂2.2内伤饮食脾与胃同居中焦,脾主升清运化,其性为升;胃主受纳腐熟,以通为顺,其性为降㊂若饮食不节或暴饮暴食,胃纳而脾运不及以致食停胃腑,胃气因积食壅滞而无以为降,食与气相混,胃脘痛与胀并作㊂潘洋教授临床常称此为 纳运不和,食气同病 ㊂临床上多表现为胃脘疼痛,胀满拒按,嗳腐吞酸,或呕吐不消化食物,气味腐臭,呕吐后疼痛可减,不思饮食,大便不爽,舌苔厚腻,脉滑㊂过食辛辣厚味,影响脾胃运化功能,久而酿成湿热壅阻于胃而致胃痛,常表现为胃脘疼痛,痛势急迫,胸闷灼热,口干口苦,口渴而不欲饮,纳呆恶心,小便色黄,大便不畅,舌红苔黄腻,脉滑数㊂若湿热之邪,久而不去,热邪耗伤胃阴,胃失于濡养可致胃痛隐隐,似饥而不欲食,口干舌燥,五心烦热,消瘦乏力,口渴思饮,大便偏干,舌红少津,脉细数㊂2.3情志失调‘医学正传“云: 胃脘当心而痛 七情之气触于内所致焉㊂ 肝主疏泄,肝气郁滞,横逆犯胃,胃痛而起,其痛或胀,或连及两胁,或嗳气频频㊂情志不舒时加重,舌质淡红或红,苔薄白或薄黄,脉弦㊂2.4久病失治误治胃痛失治误治,或久治不除而成慢性㊂‘临证指南医案“云: 胃痛久而屡发,必有凝痰聚瘀㊂ 郭淑云教授认为血瘀是慢性胃痛病机的关键[4]㊂潘洋教授也认为胃脘痛久治不愈必是瘀血作乱㊂3以 和 治痛根据胃脘痛的病机不同,潘洋教授在和法的思想指导下,分别采用散寒和胃法㊁运消和胃法㊁清化和胃法㊁温阳和胃法㊁疏肝和胃法及散瘀和胃法治疗本病[5]㊂现详述如下㊂3.1散寒和胃法寒邪客胃,其法当温且散,温散并施,气血则通㊂寒气所在,温药必当所达㊂潘洋教授治疗此类胃脘痛多选用大建中汤,并在此基础上稍佐行气药㊂大建中汤由花椒㊁干姜㊁人参㊁饴糖组成㊂花椒㊁干姜温胃散寒治本,人参补益脾胃,饴糖缓急止痛㊂为何要稍佐行气药?潘洋教授认为,寒邪入于气血,气血02中国民间疗法2023年6月第31卷第11期名医传承中国民间疗法C H I N A S N A T U R O P A T H Y ,J u n .2023,V o l .31N o .11遇寒而凝,若投以温散之剂,恐寒邪祛而滞气凝血犹存,此其一也;气血流畅,可助药力直达病所,助奏其效,此其二也㊂临证常用行气药有延胡索㊁川芎㊁乌药㊁郁金㊁香附㊁青皮㊁枳实等㊂诸药共施,寒邪可散,气血得行,胃腑因和,胃痛乃除㊂3.2 运消和胃法 积滞停于胃腑,究其原由,或为食入过饱,或为脾运不及也㊂潘洋教授认为不论何种原因导致的积滞停于胃,均可用运消和胃法治之,临床常用四君子汤合枳实导滞丸加减治疗㊂若胃脘痛伴有四肢倦怠㊁疲乏无力,或有呕吐,呕吐物无酸腐味,或大便溏薄,临证中当以四君子汤为主益脾助运,枳实导滞丸为辅㊂若胃痛较甚,或伴呕吐,呕吐物有酸腐味,选方时则以枳实导滞丸为主消滞助运,四君子汤为辅㊂运消并施,积滞可消可下,胃痛可除㊂3.3 清化和胃法 此法多用于湿热中阻型胃脘痛㊂潘洋教授认为本病多由湿邪壅胃,久而不去,蕴而化热,湿与热合,湿热乃成㊂湿邪非辛温不化,热邪非苦寒不清,治疗时需辛温与苦寒并用,多选用半夏泻心汤治疗此证㊂临证时湿与热必有所偏倚㊂若胃脘痛伴有胃中痞塞感,身体困重,此为湿邪偏重,需加用二陈汤;若口苦㊁口黏,或大便偏干,此为热邪偏重,需加用甘露消毒丹㊂湿化热清,胃中气机得畅,诸症自除㊂3.4 温阳和胃法 脾胃虚寒乃久寒所作,其病程较长,治疗本证时切不可急于求成㊂潘洋教授指出: 治久寒之病须当微温之药㊂ 以微温之药引脾阳渐复,胃痛可得久愈㊂其在临床中多用黄芪建中汤,全方药物皆为小温而非大温,可作长久用药㊂3.5 疏肝和胃法 本法为肝与胃同治,治肝需理气,治胃需和降㊂潘洋教授将肝胃的关系比喻为 环形追赶㊂肝与胃同处一圆环上进行着环形不息的运动,两者若有一方生理功能出现问题,这种运动状态就会被打破,势必会影响到另一方,因此要肝胃同治㊂潘洋教授经验方理气和降汤具有肝胃同治的特点,由柴胡疏肝散与温胆汤合并化裁而成㊂方中柴胡㊁白芍疏肝柔肝,香附㊁木香㊁川芎疏理气机,厚朴宽胸理气,赭石㊁旋覆花㊁竹茹和降胃气㊂诸药共施,肝气得疏,胃气得降,肝胃可和㊂3.6 清养和胃法 胃阴亏虚之证必当清养,切忌苦寒滋腻,否则徒伤胃气而毫无助胃之功,甚则延误病机而致他变㊂潘洋教授常用自拟方清养和胃汤治疗此证,该方由沙参㊁麦冬㊁玉竹㊁石斛㊁玄参㊁天花粉㊁生地黄组成,全方皆为养阴生津之药㊂若兼有阴虚火旺之势,亦可加用牡丹皮㊁地骨皮㊁石膏㊁知母等甘寒之品,切不可用苦寒之药,因苦性偏燥,用之恐更伤胃阴㊂3.7 散瘀和胃法 久病必有瘀,胃脘痛久治不愈,须当从瘀论治㊂潘洋教授治疗慢性胃脘痛时多从气血入手,行气药与活血药并用,每获良效㊂其常用药物有丹参㊁三七粉㊁乳香㊁没药㊁郁金㊁桃仁㊁红花㊁当归㊁莪术㊁三棱㊁川楝子㊁延胡索㊁川芎㊁蒲黄等㊂4 验案举隅患者,男,43岁,2020年11月24日初诊㊂主诉:胃脘部间断性疼痛6个月,加重1d ㊂现病史:患者自诉6个月前因妻子肝癌去世后出现胃脘部胀痛,痛及两胁,剑突下有堵塞感,胃中灼热,反酸,嗳气㊂自行服用 奥美拉唑 西米替丁 等药物(具体用量不详)治疗后症状稍有缓解㊂2020年11月23日患者进食生硬食物后胃痛加重,故求治于潘洋教授门诊㊂刻下症:胃脘部胀痛,痛及两胁,剑突下有堵塞感,胃中灼热,反酸,嗳气频频,恶心欲呕,纳寐欠佳,大便溏,舌淡,苔白,脉弦滑㊂查胃镜示:慢性浅表性胃炎伴糜烂㊂西医诊断:慢性浅表性胃炎㊂中医诊断:胃脘痛,肝气犯胃证㊂治法:疏肝和胃,理气止痛㊂处方:北柴胡15g ,白芍20g ,香附15g ,木香15g ,川芎20g ,厚朴20g ,赭石30g (先煎),旋覆花20g (包煎),海螵蛸30g ,浙贝母10g ,三七粉5g (另煎)㊂14剂,水煎,每日1剂,早晚分服㊂2020年12月7日二诊:患者诉胃脘胀痛,堵塞感,胃中灼热感较前已有明显好转,食欲稍差,大便溏薄,上方基础上减香附,木香,加鸡内金15g,炒麦芽30g ,炒神曲20g ,14剂,水煎,每日1剂,早晚分服㊂2020年12月20日三诊:患者诉诸症已基本消失,再服14剂以巩固治疗㊂随访半年未有复发㊂按语:潘洋教授认为 和则不痛,痛则不和 ,临证中对于胃脘痛的治疗常以和法取效㊂寒滞胃脘证,施以散寒和胃法,方拟大建中汤加减;积食停胃证,施以运消和胃法,方拟四君子汤合枳实导滞丸;湿热中阻证,施以清化和胃法,方拟半夏泻心汤,或合用二阵汤,或合用甘露消毒丹;脾胃阳虚证,施以温阳和胃法,方拟黄芪建中汤;肝气犯胃证,施以疏肝和胃法,方拟理气和降汤;胃阴亏虚证,施以清养和胃法,方拟清养和胃汤;瘀血阻络证,施以散瘀和胃法,常用丹参㊁三七12中国民间疗法2023年6月第31卷第11期名医传承中国民间疗法C H I N A S N A T U R O P A T H Y ,J u n .2023,V o l .31N o .11粉㊁乳香㊁没药㊁郁金㊁桃仁㊁红花㊁当归㊁莪术㊁三棱㊁川楝子㊁延胡索㊁川芎㊁蒲黄等药物㊂伴有胃黏膜充血㊁糜烂者,可加白及㊁三七粉㊂研究显示,白及多糖可通过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改善溃疡灶局部血液循环,促进胃黏膜修复[6];三七可以促进热休克蛋白70的表达上调,从而改善萎缩性胃炎大鼠胃黏膜的萎缩状态[7]㊂伴有腹胀者,可加大腹皮㊂大腹皮内生物碱类和酚类可增加胃肠肌间神经丛胆碱能神经的分布,加快胃肠运动[8]㊂反酸明显者,加海螵蛸㊂海螵蛸能增加胃组织环磷腺苷的含量,从而有效地减轻应激性胃黏膜损伤,促进溃疡愈合[9]㊂胃脘疼痛较剧者,加延胡索㊂延胡索总碱中延胡索乙素抑制脊髓上D 2受体达到镇痛作用[10]㊂便秘不畅者,加决明子㊂决明子外壳提取物中含有蒽醌类物质及纤维素,均有通便作用,其多糖分成具有调节肠道炎症的作用[11]㊂参考文献[1]张伯礼,吴勉华.中医内科学[M ].4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7:155.[2]孔伟.和法源流考[J ].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07,8(5):5-6.[3]潘洋,徐明,吴屹波,等.潘洋教授治疗慢性萎缩胃炎的临床经验[J ].黑龙江中医药,2014,43(1):22-24.[4]秦善文,郭淑云.郭淑云从瘀论治慢性胃痛[J ].中医学报,2021,36(4):783-786.[5]张琪.张琪临证治验实录[M ].张佩青,朱永志,张少林,整理.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6]吕洪乐,张同华,李倩.白及多糖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J ].中国药房,2015,26(28):4014-4016.[7]史瑞,李晓红,刘礼剑,等.黄芪㊁三七及其配伍对萎缩性胃炎大鼠胃黏膜热休克蛋白70基因表达的影响[J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2,20(4):310-313.[8]景永帅,张钰炜,张丹参,等.大腹皮本草考证㊁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 ].中国药房,2021,32(14):1784-1788.[9]刘永刚,赵富花,何进来.海螵蛸的研究概况[J ].时珍国医国药,2005,16(1):72-73.[10]尚坤,李敬文,常美月,等.延胡索药理作用研究[J ].吉林中医药,2019,39(1):108-110.[11]刘朋月,许鹏飞,宋辉,等.决明子多糖的研究进展[J ].食品研究与开发,2020,41(1):201-206.(收稿日期:2022-03-29)通信作者:陈爱玲,E -m a i l :c h a l .yz @163.c o m 第一作者:杨光,E -m a i l :1053729580@q q.c o m 王友仁应用三位动髂法治疗骶髂关节前错位经验探析杨 光,陈爱玲(北京市垂杨柳医院,北京100021)ʌ摘要ɔ 王友仁主任医师经多年临床实践总结出了一套以三位动髂法为核心的治疗手法㊂三位动髂法具有操作安全㊁定位精准㊁患者易于接受的特点,体现了王友仁主任医师 整体观念,三因制宜,治病求本,筋骨并重 的治疗思想㊂该文主要阐述骶髂关节前错位的病因病机㊁治疗手法,通过分析典型病例和相关文献,挖掘㊁整理王友仁主任医师应用三位动髂法治疗骶髂关节前错位经验㊂ʌ关键词ɔ 骶髂关节前错位;骶髂关节紊乱症;三位动髂法;王友仁中图分类号:R 244.9 文献标识码:A D O I :10.19621/j.c n k i .11-3555/r .2023.1108 王友仁主任是第6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首批全国盲人医疗按摩机构知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北京按摩医院特需门诊知名专家㊂经过多年实践探索,王老针对骶髂关节前错位总结出一套以 三位动髂法 为代表的治疗手法,笔者有幸随师临症,现将王老应用三位动髂法治疗骶髂关节前错位经验总结如下㊂1 概述骶髂关节错位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又称骶髂关节22 中国民间疗法2023年6月第31卷第11期。

《内经》厥证浅议

《内经》厥证浅议

《内经》厥证浅议厥,逆也。

《内经》有关“厥”的名目繁多,含义各异,主要有两层含义:一为病名,泛指以猝然昏倒、不省人事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二为脏腑经络气血逆乱,阴阳之气不相顺接之病机。

因此,《内经》所论厥证的概念比较广泛,并非单指突发昏厥之证。

病因病机《内经》认为厥证的病因分为外因、内因两部分,主要由于脏腑经脉阴阳失调,气机逆乱,升降失常所致。

人体脏腑经络阴阳气血,若协调则正气充足、不受邪侵,若失调则会出现病理现象。

外因《内经》认为外感寒湿、风邪、火热之邪等皆可阻遏气血运行,阴阳二气不相接续导致厥证。

如《灵枢·五色》云:“厥逆者,寒湿之起也。

”《素问·五常政大论》曰:“火政乃宣,庶物以蕃。

……其动铿禁、瞀厥。

”内因《内经》认为导致厥证的内因主要有体虚劳倦、酒色过度、情志失常等,上述致病因素影响人体后,气血阴阳之气逆乱,升降失常致厥。

如《素问·脉解》云:“少阴不至者,厥也。

”《灵枢·本神》也明确记载:“肾气虚则厥。

”亦如薄厥之证,《素问·生气通天论篇》云:“大怒则形气厥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大怒则气血逆乱而发病。

分类《内经》根据厥证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不同,分为如下几类。

阴阳暴乱之晕厥证煎厥《素问·生气通天论》云:“阳气者,烦劳者张,精绝,辟积于夏,使人煎厥。

”此证因夏季阳气亢盛,若过度烦劳,则阳热灼阴,阴精虚竭,气血逆乱,发为晕厥,其临床特征有多发于夏季,晕厥,目盲耳闭,汗出不止等。

薄厥《素问·生气通天论》云:“阳气者,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

”此证由于情志太过,暴怒伤肝,肝气上逆,血随气逆,上迫清阳而致,其临床特征有多在情绪激动后发病,晕厥,肢体运动失常等。

卒痛晕厥《素问·举痛论》云:“寒气客于五脏,厥逆上泄,阴气竭,阳气未入,故卒然痛死不知人,气复反则生矣。

”此证由于寒邪侵犯五脏,寒盛伤及阳,五脏阳气上越而泄,进而阴气独盛,寒凝气滞而致,其临床特征多有剧烈疼痛后发为晕厥,不省人事等。

胃胀诊断详述

胃胀诊断详述

胃胀诊断详述*导读:胃胀症状的临床表现和初步诊断?如何缓解和预防?心胃胀满常与胃脘痛、嗳气、恶心、干呕、吞酸等症状同时出现。

常见证型有:①食滞型。

兼嗳气恶心,脘胀欲吐,苔腻脉滑。

②脾虚型。

兼口淡纳呆,体倦乏力,舌淡脉弱。

③肝郁型。

兼口苦吞酸,胸胁胀满、苔黄脉弦。

④血亏型。

兼心悸头晕,面白唇淡,舌淡脉细。

胃热,即是胃火。

中医分为热郁胃中、火邪上炎和火热下迫等。

多由邪热犯胃;或因嗜酒、嗜食辛辣、过食膏粱厚味,助火生热;或因气滞、血瘀、痰,湿、食积等郁结化热、化火,均能导致胃热(胃火;肝胆之火,横逆犯胃,亦可引起胃热(胃火)。

胃寒疼痛是胃寒症的临床表现。

胃寒症是指阴寒停留于胃腑所表现的症候,多因过食生冷所致。

阴虚胃痛是胃阴不足所致的胃脘痛,属虚痛范畴。

阳虚胃痛,患者形寒肢冷,胃痛绵绵,饮冷或遇寒加重,便溏,舌淡,脉沉无力。

喜吃热食,吐清水。

胃气虚指胃的受纳和消化水谷功能虚弱。

主要症状有胸脘痞闷,不思饮食,或食不消化,甚则食入反吐,大便稀烂,唇舌淡白等。

胃脘饱胀,中医认为长期饮食失节,七情内伤,劳倦过度,寒温失调等多种因素导致肝气失舒,横逆犯胃,或脾损不运,或脾损气滞,或胆失通降等而发病,并有湿浊,食滞,血瘀等兼证,有寒、热、虚、实不同,初病多实,久病多虚中夹实或虚证。

治当分别情况,具体施治。

一取位:胃脘部操作方法:用连须葱头30克,生姜15克,共捣烂炒烫,装入布袋,热熨胃脘部,药袋冷即更换。

每天2次,每次30分钟,或以疼痛缓解为度。

方法二取位:胃脘部操作方法:取舒乐热熨剂(有售)热熨胃脘部。

使用时只需撕去外层包装,稍加搓揉即自行发热,24-36小时内持续保持50℃左右的温度。

发热后马上贴于疼痛最明显处热熨。

每天用1袋,连用5天为1个疗程。

方法叁取位:胃脘部操作方法:用适量生萝卜、生姜捣烂去汁,加生香附粗末15克,喷酒炒烫,装入布袋,热熨胃脘部,药袋冷即更换。

每天1-2次,每次30分钟左右。

方法四取位:胃脘部操作方法:用生姜、葱、橘皮捣碎炒烫,装入布袋,热熨胃脘部。

中医内科学脾胃笔记

中医内科学脾胃笔记

第一节胃痛【目的要求】一、掌握胃痛概念及临床特征。

二、了解胃痛历代主要沿革及讨论范围。

三、熟悉胃痛病因主要是外邪犯胃、饮食伤胃、情志不畅、脾胃素虚;病变部位在胃,与肝脾肾关系密切;胃痛的病理因素主要有气滞、食积、血瘀;病机是胃气阻滞,胃失和降,不通则痛;病机有演变多异,变证较多的特点。

四、掌握胃痛诊断依据以及与真心痛、胁痛、腹痛、肠痈等的鉴别。

五、掌握胃痛辨证治疗原则和常见的各种证型的特点、证机概要、治法方药。

六、了解胃痛临证要点。

七、了解胃痛其他疗法和预防调护知识。

【难点重点】一、胃痛的病理基础与病理因素的关系。

二、胃痛的辨治原则和治疗大法。

三、胃痛的各证型证治。

【课时安排】4学时【教学方法】一、课堂讲授、注意与临床相结合。

二、多媒体课件、胶片投影辅助教学。

【内容提要】【概说】一、概念:胃痛又称胃脘痛,是指上腹部近心窝处经疼痛的病证。

二、沿革:(一)“胃脘痛”最早记载于《内经》,并首先提出胃痛的发生与肝、脾有关。

(二)唐宋以前的文献多称胃脘痛为心痛,与属于心经本身病变的心痛相混。

(三)宋代之后的医家对胃痛与心痛混谈提出质疑。

(四)直至《兰室秘藏》首立“胃脘痛”一门,将胃脘痛的证候、病因病机和治法明确区分于心痛,使胃痛成为独立的病证。

(五) 明清时代进一步澄清了心痛与胃痛相互混淆之论,提出了胃痛的治疗大法,丰富了胃痛的内容。

(六)《医学真传·心腹痛》还指出了要从辨证去理解和运用“通则不痛”之法,为后世辨治胃痛奠定了基础。

三、讨论范围本篇主要讨论,包括西医学中的急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球溃、胃下垂、胃神经官能症等,临床上只要表现以上腹部疼痛为主要症状者,属于中医学胃痛范畴,均可参考本篇辨证论治。

【病因病机】一、病因:(一)外邪客胃(二)饮食伤胃(三)情志不畅(四)素体虚弱二、病机(一)病位主脏在胃,与肝脾有关。

(二)病理性质应分虚实、寒热。

(三)病理变化为胃气郁滞,和降失常。

(四)可以衍生变证。

胃下垂诊断标准

胃下垂诊断标准

胃下垂诊断标准胃下垂是一种常见的胃部疾病,其主要特征是胃部的位置异常下垂,导致胃的功能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胃下垂的诊断需要根据一定的标准和方法进行,下面将详细介绍胃下垂的诊断标准。

一、临床症状。

1. 食欲不振,患者出现不明原因的食欲不振,食物摄入量减少,甚至出现厌食症状。

2. 胃部不适,患者常感到胃部胀满、疼痛、不适,尤其是在进食后出现明显不适感。

3. 消化不良,患者出现反酸、嗳气、恶心、呕吐等消化不良症状,严重者还可出现胃排空延迟、胃酸分泌减少等症状。

4. 体重减轻,由于食欲不振和消化不良,患者体重常出现不同程度的减轻。

二、体格检查。

1. 腹部触诊,医生在患者躺平或坐位时,通过腹部触诊可发现胃部明显下垂,形成明显的压痛点。

2. 腹部叩诊,医生通过腹部叩诊可发现胃部浊音范围明显扩大,提示胃部下垂。

3. 腹部听诊,医生通过腹部听诊可发现胃肠蠕动音减弱或消失,提示胃排空延迟。

三、辅助检查。

1. 腹部X线平片,通过腹部X线平片可发现胃部下垂的位置及程度,结合患者症状和体格检查结果,有助于诊断。

2. 腹部超声检查,通过腹部超声检查可以清晰地观察到胃部的位置和形态,对胃下垂的诊断有一定的辅助价值。

3. 胃镜检查,胃镜检查是确诊胃下垂的重要手段,可以直接观察到胃的位置和粘膜的改变,对胃下垂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四、诊断标准。

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结果,结合病史和家族史等综合分析,可以做出胃下垂的诊断。

一般来说,符合以下条件可作出胃下垂的诊断:1. 存在典型的临床症状,如食欲不振、胃部不适、消化不良、体重减轻等。

2. 体格检查发现胃部下垂的明显体征,如压痛点、浊音范围扩大、蠕动音减弱等。

3. 辅助检查结果支持胃下垂的诊断,如腹部X线平片、超声检查和胃镜检查等。

总之,胃下垂的诊断需要综合分析患者的临床症状、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结果,以及病史和家族史等信息。

只有全面准确地评估患者的情况,才能做出正确的诊断,并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胃功能四项报告解读案例

胃功能四项报告解读案例

根据您提供的信息,我将为您解读胃功能四项报告的一般情况。

注意,我无法查看您实际的报告结果和详细信息,因此以下解读仅供参考,并不能替代专业医生的诊断和建议。

胃功能四项是一项常见的临床检查项目,通常包括以下指标:
1. pH测定:pH测定用于评估胃内酸碱度,主要了解胃酸分泌情况。

正常情况下,胃内pH值应在1.5-3.5之间。

如果pH值过高,可能表示胃酸分泌不足;如果pH值过低,可能表示胃酸分泌过多。

具体解读还需结合其他指标和病史,由医生进行综合判断。

2. 胃液容积测定:胃液容积测定用于评估胃内液体的产量。

正常情况下,胃液容积应在20-100毫升之间。

容积偏高可能表示胃液分泌过多,容积偏低可能表示分泌不足。

但需要注意的是,该指标本身并不能确定具体疾病,还需要结合其他指标和病史进行综合分析。

3. 胃黏膜活检:胃黏膜活检是通过取出一小块胃黏膜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以评估胃黏膜的病变情况。


项检查可以帮助诊断和鉴别胃溃疡、萎缩性胃炎、胃癌等病变。

具体结果需要由病理医生进行解读,并结合其他检查结果来进行综合判断。

4. 幽门螺杆菌检测:幽门螺杆菌是一种常见的胃部细菌感染,与胃炎、消化性溃疡等胃病有关。

幽门螺杆菌检测通过采集呼气样本或胃液样本进行检测,可以判断是否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

阳性结果表示存在感染,阴性结果则表示未检测到感染。

如结果为阳性,可能需要进一步治疗。

需要强调的是,以上仅是一般情况下的胃功能四项指标解读,实际解读结果应该结合个体情况和临床症状进行综合分析。

如果您拥有具体的胃功能四项报告,建议您咨询专业医生进行详细解读和诊断。

呕吐-课件

呕吐-课件

中医内科学
3.3.呕吐
邪气犯胃 胃虚失和
气逆于上
呕吐
中医内科学
3.3.呕吐
实——邪气犯胃,胃气痞塞,升降失调,气逆
作呕;
虚——脾胃气(阳)虚,胃阴不足,无力司其
实证
润降之职。
呕吐剧烈,津气耗伤,水谷不能化生精微 复因饮食、外邪等,急性发作,标实为主
虚证
实实相兼:
虚虚转化、兼夹:
中医内科学
3.3.呕吐
轻,病程较短,预后尚好。 噎膈——吞咽梗阻,饮食难下,食入反出,
进行性加重,甚则因噎废食。大 多病情深重,病程较长,预后欠 佳。
中医内科学
3.3.呕吐
病证鉴别
(三)呕吐物的鉴别 酸腐量多,气味难闻
——饮食停滞,食积内腐; 苦水、黄水——胆热犯胃,胃失和降; 酸水、绿水——肝热犯胃,胃气上逆; 浊痰涎沫——痰饮中阻,气逆犯胃; 清水,量少——胃气亏虚,运化失职。
中医内科学
3.3.呕吐
相关检查
• 胃镜、上消化道钡餐造影; • 腹部透视、B超; • 肾功能; • 头部CT、核磁共振; • 电解质; • 妊娠试验。
中医内科学
3.3.呕吐
【辨证论治】
•辨证要点 •治疗原则 •证治分类
中医内科学
3.3.呕吐
辨证要点
(一)辨虚实 (二)实证当辨外感内伤 (三)虚证呕吐当辨阳虚阴虚
理中汤 人参.白术.干姜.甘草
麦门冬汤
人参.麦冬.粳米.甘 草.半夏.大枣
中医内科学
3.3.呕吐
预防调护
1.生活起居; 2.调畅情志; 3.饮食有节:饮食习惯、饮食卫生; 4.加强护理:
☛呕吐不止者应卧床休息,密切观察病情变 化。

胃下垂胃缓中医临床诊疗指南

胃下垂胃缓中医临床诊疗指南

胃下垂胃缓中医临床诊疗指南胃缓,指以脘腹坠胀为主或有疼痛,食后或站立时为甚的疾病,常见于西医胃下垂症。

有关胃缓的记载最早来源于《灵枢·本藏》,即“脾应肉,肉坚大者胃厚,肉么者胃薄。

肉小而么者胃不坚;肉不称身者胃下,胃下者,下管约不利。

肉不坚者,胃缓”。

《实用中医内科学》[1]首次把“胃缓”定为正式病名,并归入脾胃病证类。

本指南提出了胃缓 (胃下垂 )的诊断、辨证及治疗建议,主要适用人群是由胃下垂所致的胃缓成人患者,即对于符合西医学“胃下垂”诊断但不符合中医学“胃缓”病名诊断的患者不在本指南讨论范围。

本指南主要根据我国胃缓 (胃下垂 )的中医药临床研究成果并结合专家的经验制定,目的是对中医学治疗胃缓的方法与措施加以总结并进行合理评价,以期为胃缓 (胃下垂 )的中医药诊疗提供循证医学的建议,规范中医临床诊疗过程,为国内外具有中医学执业资格的医生提供指导,同时也为社会医疗决策者及患者提供有益参考。

1. 1证据检索古代文献 :手工检索中医医籍如《黄帝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诸病源候论》《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外台秘要》《脾胃论》《儒门事亲》《丹溪心法》《临证指南医案》《名医杂著》《张氏医通》《景岳全书》《笔花医镜》《类证治裁》《证治汇补》《类证活人书》,查询有关“胃下垂 /胃缓”的描述。

现代文献 :以“胃下垂”“胃缓”“胃下”为检索词,检索中国期刊文献数据库 ( 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中医药文献数据库、超星数字图书馆;以“Gastroptosis”“Ventroptosia”为关键词,检索 PubMed、SCI、Science、外文医学信息资源检索平台,检索年限为各数据库建库至 2017年 5月 5日。

• 1. 2证据筛选• 1. 2. 1文献初筛文献纳入标准 :研究类型为中医药关于胃下垂的病名、病因、病机、诊断、治疗、预防调护的文献;病例数在 20例以上。

脾胃论

脾胃论

学习《脾胃论》的目的,既要全面继承、重点领会实质内容,还要学会临证应用。如掌握补中益气汤、黄芪人参汤、清暑益气汤组方理论依据、方义、加减变通之意义,活用于临床;把握“补脾胃,泻阴火”的内涵,进而拟订新方、创新应用等等。
金元四大家之一李东垣着有《内外伤辨惑论》、《脾胃论》、《兰室秘藏》、《医学发明》等多部医学典籍,在中国医学史上的学术地位可圈可点。李东垣所生活的金元时期战乱频繁,疾病大范围流行,他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提出“脾胃内伤、百病由生”的理论,在临床用药时注重用味甘性温的药物滋养脾胃、补益气血、升发阳气,创立了补中益气汤、调中益气汤、升阳补气汤、当归补血汤等多个着名方剂,临床治愈了无数的患者。
脾胃虚弱随时为病,随时制方
大凡脾胃虚弱之人,脾不能助胃以行津液上输于肺,肺气不足,遇暑热太过,损伤元气,而觉疲乏怠惰,嗜睡懒言,四肢无力,精神困倦,两脚痿软、难于起立,早晚低温,指趾发冷,太阳升高,气候温暖,身热似烤,皆为阴阳气血之不足所致。故阴气虚而手足热,为之“热厥”;阳气虚而四肢逆冷,为之“寒厥”。或口不知味,视物恍惚,小便频数,大便秘结,胃痛及胁,脐周束急、甚如刀刺,胸中闭塞,时显呕哕,咳喘痰嗽,口沃白沫,舌胖强硬,腰背肩胛眼皆病,头痛时作,食少即饱,自汗尤甚,洒淅恶寒,皆天气之热助本病也。乃肺与大肠,为热所乘而作。当先助元气,理庚辛之不足,立黄芪人参汤主之。方义精确,化裁灵变,耐人品味,妙在其中,精读自悟。
脾胃虚实传变论
该论是《脾胃论》全书的纲领,论证了脾胃病的病因、病机不外饮食、劳倦所伤,即使是六淫邪袭,亦都是脾胃元气先虚,而后为之所伤的病理反映。劳倦伤者,有二:一为形体劳累过度,汗泻、精绝而身热心顷,又当溽暑季节,内外热迫,阳亢易怒而昏厥;二为房劳过度,肾精涸竭,阴火内炽而清谷下利,亡血失精等。饮食伤者,亦二:一为脾胃素虚,消化不良,胆腑又失于疏泄之常,而肠鸣泄泻、腹胀后重等;二为饮食失节,伤及胃肠,功能紊乱,而现胸膈痞满、精神困倦等症。东垣之所以主张“升阳益气”者,盖升阳足以御外,益气足以强中。脾胃乃元气之府,元气不足,则谷气下流,营气不濡于经络、脏腑,导致阴火上僭,既要甘温益脾胃中元气,又要佐以甘寒泻阴火而安定心神。正谓“损其肺者益其气,损其心者调其营卫”是也。故所有虚实传变,都应以治脾胃为本。

儿科学 消化系统疾病 相关知识点整理

儿科学 消化系统疾病 相关知识点整理

今天介绍消化系统疾病。

本部分“腹泻病”中的液体疗法之前已有详述,链接如下,此处不再重复。

基础知识整理——儿科学(2)一、小儿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有几个数据简单了解即可。

①3~4个月时唾液分泌开始增多,5~6个月后唾液量明显增多,常发生生理性流涎。

②食管下段贲门括约肌发育不成熟,调控能力差,常发生胃食管反流。

③新生儿胃容量30~60ml,1~3个月为90~150ml,1岁为250~300ml,5岁时为700~850ml,成人约2000ml。

④小儿肠系膜柔软而长,活动度大,容易患肠套叠和肠扭转。

⑤胎粪由浓缩的消化液、脱落的上皮细胞及胎儿时期吞入的羊水和毳毛所组成,出生24h内排出,黏稠,深绿或黑绿色,无臭味。

⑥1~3岁小儿肝下缘在右锁骨中线肋缘下1~2cm,4~5岁以后渐进入肋缘内。

二、胃食管反流病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甚至口咽部引起的一种疾病,分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

无特殊知识点,主要注意检查方法:①食管钡剂造影:5min内>3次钡剂反流至食管提示反流;②食管pH动态监测:24h连续动态监测食管下端pH,下降则表明有酸性胃食管反流,是目前最可靠的诊断方法。

治疗方法可参见内科学的相关内容。

三、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由于先天性的幽门环状括约肌增生、肥厚,使幽门管腔狭窄而引起的上消化道不完全梗阻性疾病。

病理表现为幽门肌全层增生、肥厚,环肌更为明显。

临床表现有:①呕吐:首发症状和特征性表现。

出生后吃奶与大小便均正常,多于2~4周开始出现喂奶后呕吐,渐加重,呕吐奶汁,不含胆汁。

②右上腹肿块:本病特有体征。

右上腹肋缘下与右侧腹直肌间可扪及橄榄形、光滑、质稍硬、可移动的实质性包块。

③胃蠕动波:不是特有体征。

在喂奶时或呕吐前容易见到,轻拍上腹部常可引出,方向自左季肋下向右上腹部。

④其他:黄疸(不常见),消瘦、脱水与电解质紊乱,可有低钾低氯性碱中毒,循环衰竭时发生代谢性酸中毒。

腹部B超可诊断本病,标准为幽门肌厚度≥4mm、幽门前后径≥13mm、幽门管长≥17mm。

胃阴虚诊断详述

胃阴虚诊断详述

胃阴虚诊断详述*导读:胃阴虚症状的临床表现和初步诊断?如何缓解和预防?胃脘隐隐灼痛,食欲减煺,干呕恶心,口渴喜冷饮,或脘痞不舒,或干呕呃逆,口燥咽干,大便干结,小便短少,舌红少津,脉细而数。

阴虚有心阴虚,胃阴虚,肾阴虚,肝阴虚等等。

肺阴虚:是肺阴不足,虚热内生所表现的证候。

多由久咳伤阴,痨虫袭肺,或热病后期阴津损伤所致。

心阴虚:失眠、多梦、心悸、健忘,虚烦、盗汗,手足心热,口干咽燥,舌尖红,少苔,脉细数等。

或有两颊发红,心烦怔忡,头晕目眩等虚火上炎之症。

脾阴虚:是脾脏阴液不足,濡养失职,运化无力所表现的证候。

多因外感温热病后,阴液耗伤,或素体阴虚,或情志不遂,肝郁化火,灼伤阴津,或过食辛辣之品,或误服辛温之剂所致。

肝阴虚:指阴液亏损,肝失濡润,阴不制阳,虚热内扰,以头晕、目涩、胁痛、烦热等为主要表现的虚热证候。

又名肝虚热证。

肾阴虚:肾脏阴液不足,滋养和濡润功能减弱所表现的证候。

多因素体阴虚,或久病伤肾,或房事过度,或热病伤阴,或过服温燥劫阴之品所致。

临床表现为头晕耳鸣、腰膝酸痛、失眠多梦、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咽干颧红、舌红少津、脉细数,男子兼见遗精,女子经少或经闭等。

适宜食物:具有滋养胃阴作用的食物,如小麦、牛奶、鸡蛋、猪肉、鸭肉等。

具有润养胃津作用的食物,如银耳、燕窝、枇杷、梨、苹果、蕃茄、乌梅、豆腐等。

建议食疗方银耳汤:干银耳15克,置大碗中,加冰糖10克、清水200毫升,上笼蒸1小时左右即可。

五味子红枣炖冰糖:取五味子1仓克,红枣10枚,冰糖适量,加水共炖,去渣饮水,每日1剂,分2次服。

治肝炎转氨酶增高者。

白鸭小麦粥:将清水煮熟后的白鸭胸脯肉50克,用刀背捣成泥,加少量鲜姜汁和料酒和匀,30分钟后与去壳的整粒小麦80克置锅中,加入煮白鸭的清汤,去掉浮油,文火炖煮,熟后加适量盐和味精。

养胃粥:取川石解20克,玉竹20克,肥知母10克,煎水2次,取汤去渣,加人大米50一100克,煮粥,熟时加人白糖适量调味,早晚各一次。

胃部隐痛诊断详述

胃部隐痛诊断详述

胃部隐痛诊断详述*导读:胃部隐痛症状的临床表现和初步诊断?如何缓解和预防?诊断:胃不适伴随症状繁多,如打嗝、胀气、恶心、呕吐、腹泻、胸闷等,由于每种疾病表现的症状不同,如果伴随胸闷烧心、吐酸水、打嗝等症状,可能是食道疾病;假如伴随空腹疼痛、饱胀饿痛、打嗝具酸味、甚至吐血等症状,可能是胃溃疡,但如果打嗝、黄疸、发烧等症状,与胃可能无关,或是胆囊的问题。

因此不能忽视腹痛外所伴随的各项症状。

胃部隐痛的鉴别诊断:1、慢性胃痛:慢性胃痛常见于慢性胃炎,慢性胃炎系指不同病因引起的各种慢性胃粘膜炎性病变,是一种常见病,也是部队多发病之一,其发病率在各种胃病中居首位。

自纤维内镜广泛应用以来,对本病认识有明显提高。

慢性胃炎常有一定程度的萎缩(粘膜丧失功能)和化生,常累及贲门,伴有G细胞丧失和胃泌素分泌减少,也可累及胃体,伴有泌酸腺的丧失,导致胃酸,胃蛋白酶和内源性因子的减少。

2、急性胃痛:胃痛是临床上常见的一个症状,多见急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病,胃神经宫能症。

也见于胃粘膜脱垂、胃下垂、胰腺炎、胆囊炎及胆石症等病。

急性胃痛就是发病急,变化快,病情重。

病人感觉胃部剧痛,同是伴随打嗝、胀气、恶心、呕吐、腹泻、胸闷等病症。

3、间歇性胃痛:胃痛是指仅见于胃肠道与胃液接触部位的慢性溃疡,又称溃疡病,中医称“胃痛”、“心痛”、“胃脘痛”范畴。

间歇性胃痛就是胃痛呈间歇性,没有一定的规律。

4、腹部压痛:腹部压痛由浅入深地按压腹部时出现的疼痛感。

压痛的部位常为病变所在:①右上腹压痛,见于肝、胆、结肠肝曲、升结肠及有肾病变。

②上腹部压痛,见于胃、十二指肠、肝、胆、胰及横结肠等病变。

②左上腹压痛,见十脾、胰尾、左肾、结肠脾曲和降结肠病变。

④右腰部压痛,多由有肾及升结肠病变引起。

⑤肪部压痛,见于小肠病变,如肠炎、肠寄生虫病等。

⑧左腰部压痛,见于左肾及降结肠病变。

⑦有下腹压痛,多见于阑尾炎,也可由回盲部或右输卵管病变引起。

⑧下腹部压痛,见于膀肮及女性生殖器病变。

衰弱诊断详述

衰弱诊断详述

衰弱诊断详述*导读:衰弱症状的临床表现和初步诊断?如何缓解和预防?体质衰弱症状常见:怕风、怕冷、怕凉、怕寒,接触风寒身体不舒服,常常头昏、头痛,吹不了电风扇,接触不了空调。

挑食,食欲差、吃不了冰棍、喝不了冷饮。

吹不了电风扇,吃一点不适应的东西,即便稀、便水、便未消化的谷物。

神经衰弱常见症状:一、衰弱症状:包括脑力与体力均易疲劳。

表现为精神萎糜、疲乏无力、困倦思睡、头昏脑胀、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近事遗忘、工作不持久、效率下降、但智力正常,意志薄弱,缺乏信心和勇气,容易悲观失望。

二、情绪症状:情绪容易兴奋可因小事而烦躁、忧伤、吻激惹或焦急苦恼,事后又懊丧不已。

一般早晨情绪较好,晚上差。

三、兴奋症状:精神容易兴奋可表现为回忆和联想增多,控制不信但无言语和运动增多。

此外,感官与内脏感受器感受性明显增强,如对声、光敏感、手指、眼脸与舌尖震颤动,皮肤及膝腱反射增强等。

紧张性头痛或肢体肌肉酸痛,时轻时重。

四、睡眠障碍:睡眠节律失调,夜晚入睡困难睡眠浮浅、多恶梦、易早睡、醒后感到不解乏,头脑不清醒。

有时表现为日间昏昏欲睡,傍晚反而精神振作等睡眠觉醒李律变化。

五、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状:主要表现在①心血管系统:如心动过速、心前区疼痛、四肢发凉、皮肤划痕症、血压偏高或偏低等。

②胃肠道症状:有消化不良、食欲不振、恶心,腹胀、便秘或腹泻等。

③泌尿生殖系统症状:如尿频、遗精、阳萎、早泄、月经不调等。

临床神经衰弱常与精神病鉴别由于丘脑、大脑功能紊乱及病变而发生的感觉、记忆、思维、感情、行为等方面表现异常的病。

精神病指严重的心理障碍,患者的认识、情感、意志、动作行为等心理活动均可出现持久的明显的异常;不能正常的学习、工作、生活、;动作行为难以被一般人理解,显得古怪、与众不同;在病态心理的支配下,有自杀或攻击、伤害他人的动作行为;有程度不等的自制力缺陷,患者往往对自己的精神症状丧失判断力,认为自己的心理与行为是正常的,拒绝治疗。

中医诊断学试题及答案

中医诊断学试题及答案

中医诊断学试题及答案第 2 页共 198 页第 3 页共 198 页第 4 页共 198 页15.心脾两虚证除脾气虚外.还有()A.心气虚B.心血虚C.心阴虚D.心阳虚【答案】B16.手足震颤与下列何项有关()A.阴虚动风证B.血虚生风证C.肝阳化风证D.热极生风证【答案】A17.下列何项不是肾气不固证的表现()A.尿频遗尿B.腰膝酸软C.呼多吸少D.滑精早泄【答案】C18.耳聋与下列何项无关()A.肾精不足B.肾气不固C.肝火炽盛D.肝火犯肺【答案】D19.发育不良与下列何项有关()A.肾阴虚B.肾阳虚C.肾精虚D.肾气虚【答案】C20.牙龈肿痛见于()A.心火炽盛B.肝火炽盛C.肺热炽盛D.胃热炽盛【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从每题五个选项中选择2—5个答案,共10小题,每题1分,共10分)1.寒热往来见于()A.太阳病B.少阳病C.表证D.半表半里证第 5 页共 198 页E.疟疾【答案】BDE2.自汗见于()A.气虚证B.血虚证C.阴虚证D.阳虚证E.亡阳证【答案】AD3.口渴多饮见于()A.实热B.虚热C.湿热D.亡阴E.消渴【答案】AE4.五更泄见于()A.脾阳虚B.肾阳虚C.脾肾阳虚D.心肾阳虚E.心肾不交【答案】BC5.下列何项是肝阳上亢证的表现()A.腰膝酸软B.头晕胀痛C.急燥易怒D.失眠多梦E.舌红少津【答案】ABCD6.舌红苔黄腻见于下列何项()A.肝胆湿热B.胆郁痰扰C.痰火扰心D.黄带E.阴黄【答案】ABCD7.排便不爽与下列何项有关()A.大肠湿热B.湿热蕴脾C.肝郁脾虚(肝脾不调)D.肝胃不和E.寒湿困脾【答案】ABC8.失眠与下列何项有关()A.心气虚B.心阳虚第 6 页共 198 页C.心血虚D.心阴虚E.心火盛【答案】CDE9.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见于()A.风热犯肺证B.燥邪犯肺证C.肺热炽盛证D.肺阴虚证E.肺气虚证【答案】BD10.声音嘶哑见于()A.心阴虚证B.肺阴虚证C.心肾阴虚证D.肺肾阴虚证E.肝肾阴虚证【答案】BD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1.临床表现是()的依据. 【答案】辨证2.诊断是()的依据. 【答案】论治3.中医诊断学的原理包括司外揣内(),见微知著.【答案】知常达变4.洪脉的主病是实热证气分证().【答案】阳明经证5.滑脉的主病是实热(),().【答案】痰饮、食积6.舌苔藻黄灰黑(),().【答案】寒证、热证7.肝阳上亢证的下虚上盛是指(),().【答案】肝肾阴虚.肝阳上亢8.临床表现:纳呆、腹胀、便溏、咳喘、短气、第 7 页共 198 页神疲乏力、少气懒言、舌淡、脉弱拟诊为()证。

脾胃湿热诊断详述

脾胃湿热诊断详述

脾胃湿热诊断详述*导读:脾胃湿热症状的临床表现和初步诊断?如何缓解和预防?一、诊断:胃脘灼热疼痛,嘈杂泛酸,口干口苦,渴不欲饮,口甜粘浊,食甜食则冒酸水,纳呆恶心,身重肢倦,小便色黄,大便不畅,舌苔黄腻,脉象滑数。

脾胃湿热与肝胆湿热的共同点1 病因相同:脾胃湿热与肝胆湿热多由感受湿热之邪,或偏嗜肥甘厚腻,酿湿生热所致。

2 都有纳呆,呕恶,腹胀等脾胃症状。

3 二者可有黄疸的症状。

黄疸是由湿热熏蒸,胆汁不循常道而外溢肌肤所致。

二证如出现黄疸,皆为阳黄。

4、望舌苔均为舌红苔黄腻湿热之象。

二者的不同可从以下方面来考虑:1 湿热偏重不同。

虽然脾胃湿热与肝胆湿热之病因均为湿热,但湿热偏重不同。

脾胃湿热湿重于热,湿的表现如肢体困重,纳呆,腹胀,大便溏泻表现明显。

热的表现相对较轻。

肝胆湿热热重于湿。

热的表现如身热,口干,口苦,大便干结。

小便短赤的表现明显,而湿的表现相对较轻。

2 脾胃湿热与肝胆湿热都有脾胃功能失调的症状,如腹胀,纳呆,呕恶。

肝胆湿热产生上述症状是因为肝气横逆犯胃。

脾胃受病,运化失健则腹胀,纳呆,呕恶。

故脾胃症状相对较轻。

而脾胃湿热是因湿热之邪蕴结脾胃,受纳运化失职,升降失常,致腹胀,纳呆,呕恶。

故脾胃症状相对明显。

肝胆湿热多兼有脾胃症状。

而脾胃湿热则不兼胁痛,口苦等肝胆症状。

3 肝胆湿热因湿热郁结肝胆,疏泄失职,肝气郁滞,不通则痛,故胁肋部胀痛不适,而脾胃湿热为脘闷腹痛症状,无胁肋胀痛的症状。

且肝胆湿热有湿热下注的症状,如阴囊湿疹, 潮湿,睾丸肿胀,坠痛。

或带下黄臭,外阴瘙痒等症状。

脾胃湿热则无这些湿热下注的症状。

4 从治疗脾胃湿热与肝胆湿热的疗程来看,脾胃湿热的疗程较长。

愈后较少复发。

肝胆湿热虽疗程较短,但屡有发作。

因脾胃湿热湿大于热,湿邪致病的特点是病程较长,故缠绵难愈。

二、其他:1.饮食方面:1)湿热重了吃麦冬很有效,药店里都买得到.很便宜.可熬粥可泡到菊花茶里,也可象吃糖一样每天吃一把.2)吃药伤胃、伤肝、伤肾,食疗最好。

微循环障碍诊断详述

微循环障碍诊断详述

微循环障碍诊断详述*导读:微循环障碍症状的临床表现和初步诊断?如何缓解和预防?目前医学研究,人的衰老、生病都与微循环功能障碍有关这是比较公认的学说。

微循环障碍会起这些疾病:神经系统:脑部发生供血不足,脑细胞得不到充足的氧气、养料,代谢产物不能充分顺利排除,而导致头晕、头痛、失眠、多梦、记忆力下降、神经衰弱、重者会发生脑梗塞、中风等症。

心血管系统:心脏发生微循环障碍,引起心肌供血不足,产生胸闷、心慌、心律不齐、心绞痛等冠心病的症状,甚至发生心肌梗死。

消化系统:胃是后天之根本,如果胃部微循环发生障碍,就会引起胃的功能紊乱,营养吸收不良,发生胃炎、溃疡病以及其他胃部病变。

肌肉关节系统:肌肉、关节微循环障碍,代谢产物堆积,会产生全身肌肉酸痛、麻木、冰冷、四肢微血管堵塞不通,会造成脉管炎、下肢静脉曲张,严重出现跛行,刀割样痛。

颈、肩、腰、腿痛退行性病变。

妇科系统:有许多妇科病均与微循环有关,如痛经、月经不调、小腹下坠感、附件炎、子宫肌瘤都与气血不通、气滞血淤有关,气滞则痛,血淤则肿。

皮肤科:随着年龄增长,皮肤的微血管减少,供血、供氧不足,表现皮肤营养降低,出现皮肤弹性下降,出现松弛和皱纹、黄褐斑、老年斑、眼周过早出现鱼尾纹、眼袋等,如果注意面部皮肤保健,使用中脉帽子、眼罩均可改善上述情况。

由于微循环障碍引发多种老年病:如脑供血不足引起的脑萎缩、老年痴呆、中风、高血压、冠心病、肩周炎、骨刺形成骨质疏松等症,都是困扰老年人的一些常见病。

微循环障碍的鉴别诊断:微循环障碍需要鉴别是身体哪个系统发生了微循环障碍。

1、神经系统发生微循环障碍时,脑细胞得不到足够的营养和氧气,同时细胞代谢产物因供血不足不能完全排出体外,会导致头痛、眩晕、失眠、多梦、记忆力衰退,重者发生中风、偏瘫、老年性痴呆等;2、心血管系统发生微循环障碍时,心脏细胞营养不足,心肌缺氧,导致胸闷、心慌、心绞痛、心率不齐,重者发生心肌梗塞;3、呼吸系统发生微循环障碍时,则会发生胸闷、气短、咳嗽、哮喘、支气管炎等;4、消化系统发生微循环障碍时,则胃肠吸收功能不好,发生营养障碍,面黄肌瘦、腹泻或便秘,重者发生胃溃疡、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等;5、内分泌系统发生微循环障碍时,可导致各种激素分泌紊乱,引发甲关腺功能亢进、糖尿病、乳腺炎、小叶增生等;6、泌尿生殖系统发生微循环障碍时,导致肾炎、肾衰、女性盆腔炎、月经不调、男性前列腺炎、膀胱炎等。

神经官能症诊断详述

神经官能症诊断详述

神经官能症诊断详述*导读:神经官能症症状的临床表现和初步诊断?如何缓解和预防?一、诊断:1、神经官能症的症状复杂多样,有的头痛、失眠、记忆力减退;有的则有心悸、胸闷、恐怖感等。

其特点是症状的出现与变化与精神因素有关。

如有的胃肠神经官能症患者,每当情绪紧张时出现腹泻。

2、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主要症状有以下几种:1)与精神易兴奋相联系的精神易疲劳表现为联想回忆增多,脑力劳动率下降,体力衰弱,疲劳感等。

2)情绪症状表现为烦恼、易激惹、心情紧张等。

3)睡眠障碍主要表现为失眠。

4)头部不适感紧张性头痛,头部重压感、紧束感等。

5)内脏功能紊乱胃胀、肠鸣、便秘或腹泻;心悸、胸闷、气短、肢体瘫软、乏力、濒死感;低热;皮肤划痕征阳性;女子月经不调,男子遗精、阳痿等。

3、心脏、胃肠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临床症状心脏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又称心脏神经症(Cardiac neurosis),是一种心血管系统植物神经系统中介下,受精神因素影响的综合症。

临床以心前区疼痛、心悸、气短或换气过度、濒死感为主要症状,此外尚有乏力、头晕、多汗、失眠等症状。

4、胃肠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临床症状胃肠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又称胃肠神经症,临床以纳呆饱胀感、呃逆、腹部不适、肠鸣以及便秘与腹泻交替发作为主要症状,常由情绪刺激而激发。

5、症状复杂多样,其典型体验是患者感到不能控制的自认为应该加以控制的心理活动,如焦虑、持续的紧张心情、恐惧、缠人的烦恼、自认毫无意义的胡思乱想、强迫观念等。

患者虽有多种躯体的自觉不适感,但临床检查未能发现器质性病变。

患者一般能适应社会,其行为一般保持在社会规范容许的范围内,可以为他人理解和接受,但其症状妨碍了患者的心理功能或社会功能。

患者对存在的症状感到痛苦和无能为力,常迫切要求治疗,自知力完整或完全完整。

6、与其他神经症状鉴别:1)脑损伤综合征:如脑炎、脑外伤、脑血管病、一氧化碳中毒等病变的恢复期可以有类似表现,但常伴有智力损害、肢体瘫痪、神经麻痹,脑CT或脑电图异常可帮助鉴别。

食欲减退诊断详述

食欲减退诊断详述

食欲减退诊断详述*导读:食欲减退症状的临床表现和初步诊断?如何缓解和预防?(一)病史(1)发病的缓急、持续时间的长短(2)有无发热(3)有无恶心呕吐、便秘、腹泻。

(4)食量的多少(5)有无体重减轻(6)有无乏力、精神不振、失眠、易激动。

(7)是否怕冷(8)是否常饮酒、吃某些药物(9)有无精神创伤史。

(10)有无肝炎、肾炎、胃炎糖尿病甲状腺疾病、结核病史等鉴别诊断(一)食欲减退需与下述情况进行鉴别(1)与畏食鉴别。

畏食是因为各种原因,主要的是疼痛不敢进食,而不是不想进食如日、咽部疾病,食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以及消化系统疾病1)口腔及咽部疾病:常见于口腔炎症、扁挑体炎、扁挑体周围肿脓、咽炎等,因咽下时疼痛而不散进食2)食管疾病如食管炎、食管癌发生咽下疼痛。

3)神经系统疾病:如假隆延髓险麻痹,吞咽发呛而不敢进食4)肠缺血综合征:是由肠道血管病变引起肠道血管灌注不良,常发生于肠系膜动脉硬化、肠系膜血管炎在进食后发生肠绞痛(一般在进食后20分钟左右发生腹部痉挛性痛,多在脐周叮遍及个腹。

起初偶尔发作,}而后则每餐必犯病,从而使病人不敢进食疼痛持续时间不等,多为1一2小时5)胰腺癌、慢性胰腺炎:本病亦可在饭后半小时左右发生腹痛,疼痛的部位多位于上腹部,为持续性疼痛。

有时疼痛很重病人畏食,腹痛时间多为l一2小时(2)与拒食鉴别:拒食是指拒绝进食,常见于精神病患者(二)顽固性食欲减退需注意以下疾病短时间发生的食欲减退,常有较明确的诱因,如发热、精神紧张、精神创伤心倩不畅服用某些药物之后等,一隧诱因去除,常很决恢复。

若食欲减退持续时间较长,如已超过2一3周,特别是又伴有体重F降者应有细检查以找到发病的病因。

顽固性食欲减退,伴有明显体重下降者,除神经性厌食外。

多由于器质性病变所致(1)神经哇厌食是与精神因素有关的疾病,有意控制饮食以减轻体重,保持体型。

开始多有饥饿感,时间久后则发生明显的厌食因为长期吃食物过少,出现营养不良、代谢及内分泌障碍。

胃肠气胀诊断详述

胃肠气胀诊断详述

胃肠气胀诊断详述*导读:胃肠气胀症状的临床表现和初步诊断?如何缓解和预防?*一、病史注意患者是否有溃疡病史,以往是否有腹部手术史。

注意起病的缓急、进展快慢、腹胀开始出现的部位、有无恶心产呕吐、腹泻、便秘等病史。

病史中有糖尿病注意胃轻瘫,有发热、盗汗、咳嗽、腹胀要注意肠结核。

*二、体格检查一般说来胃肠气胀均有腹部膨隆。

局限于上腹部的膨隆多见于胃或横结肠积气所致。

小肠积气腹部膨隆可局限于中腹部,也可为全腹部膨隆。

结肠积气腹部膨隆可局限于下腹部或左下腹部。

幽门梗阻时,上腹部可有胃型及蠕动波,肠梗阻时可见肠型及肠蠕动波,肠鸣音亢进或减弱。

腹膜炎患者可有压痛及肌紧张。

*三、实验室检查1、粪便检查便常规检查对肠道炎症、肠道寄生虫病有诊断意义。

便潜血持续阳性常提示有胃肠道的肿瘤。

2、肝功能检查对急慢性肝炎有诊断价值。

3、十二指肠引流收集胆汁进行常规检查及培养,对胆系的感染有诊断价值。

4、胰功能试验胰腺的外分泌功能试验,血、尿淀粉酶测定,脂肪酶测定,测得值增高常反映胰腺炎症。

5、小肠吸收功能试验可检查粪便的脂肪含量D一木糖吸收排泄试验,维生素B12吸收试验等。

*四、器械检查(一)X线检查1、腹平片幽门梗阻、急性胃扩张时腹平片可显示巨大的胃泡及液平面。

肠梗阻时可见液平面,梗阻的上端肠管扩张,小肠梗阻可见梯状液平面。

巨结肠肠管明显增宽积气。

2、钡餐造影幽门及肠道完全性梗阻禁用,不全梗阻可在胃肠减压的情况下谨慎应用。

用以了解梗阻的部位。

3、钡剂灌肠主要用于结肠病变的检查。

(二)腹腔镜检查胃肠气胀应列为禁忌。

(三)B型超声、CT检查主要用于了解肝脏、胆囊、胰腺的形态学改变。

肠道胀气在临床上是十分常见的,常表现为嗳气、腹胀腹痛和失气(放屁)。

腹部叩诊有鼓鸣音,一般可以排气、排便,只有出现肠梗阻引起腹胀时,才会停止排气、排便。

1.认直寻找引起腹胀的原发病,进行针对性治疗,常能取得好的效果。

2.对症治疗①通便:如果大便秘结,可将开塞露或甘油栓等药液挤入直肠内,这样可以排出大便和气体,降低结肠内压力。

餐后综合征诊断详述

餐后综合征诊断详述

餐后综合征诊断详述*导读:餐后综合征症状的临床表现和初步诊断?如何缓解和预防?常在进餐90-180分钟(尤进食大量碳水化合物),后发病,表现为极度软弱,无力,头晕、心慌、颤抖、出冷汗,严重者可发生意识障碍。

查体无明显阳性体征。

发作前血浆胰岛素常高出正常人的3-4倍,发作时血糖则显著降低,少数病例可先有倾倒综合征,尔后出现餐后血糖过低症。

餐后倾倒综合征的诊断缺乏客观标准,其诊断的建立基于详细的病史资料。

早期倾倒综合征多于术后1~3周开始进食时发生,症状出现在餐后1h之内,而禁食状态下则无症状出现,流质以及富含糖类的食物尤其不易耐受,症状的程度轻重不同,临床症状可分为全身性躯体症状和胃肠道症状。

全身性躯体症状:头晕、心悸、心动过速、极度软弱、大量出汗、颤抖、面色苍白或潮红,重者有血压下降、晕厥;胃肠道症状:上腹部温热感、饱胀不适、恶心、呕吐、嗳气、肠鸣、腹泻,有时有排便急迫感。

通常持续1h左右可自行缓解,餐后平卧可避免发作。

重症患者可因惧怕进食而体重下降,常有营养不良的表现。

晚期倾倒综合征多于术后半年以上发病,于餐后1~3h出现低血糖症状,如软弱无力、饥饿感、心慌、出汗、头晕、焦虑甚至精神错乱、晕厥。

绝大部分病人具有早发性倾倒表现,或早发性倾倒和晚发性倾倒表现同时存在。

少数病人仅表现为晚发性倾倒。

有研究者采用简单口服葡萄糖刺激诱发倾倒综合征试验:口服50g葡萄糖后1h内心率升高10次/min 或以上为诊断早发性倾倒综合征的敏感(100%)而特异(92%)的指标。

氢气呼气试验反映口服葡萄糖后快速迁移进入远端回肠或结肠,其敏感性为100%,而特异性则低一些。

因本征有胃大部切除手术后患者餐后出现典型的饱胀、出汗、心动过速、血压下降等特征性表现,易与其他原因引起的低糖血症、低血压等相鉴别。

预防的方法为手术时胃切除不应过多,残胃不宜过小,吻合口要大小适中,一般以4cm 宽度比较合适。

进食后如有症状应平卧,尽量进食营养高而易消化的固体食物,少食多餐,并避免过甜、过咸、过浓饮食和乳制品,饮水和流食可在两餐之间而不在餐时进服,术后早期餐后症状群多数病人症状较轻,经过一个时期的胃肠道适应和饮食调节后,症状可以消失或易于控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胃失和降诊断详述
*导读:胃失和降症状的临床表现和初步诊断?如何缓解和预防?
呕恶,嗳气,口臭,头晕,头重(如裹)等等。

浊阴不降:可见脘腹胀满,食少纳呆,饮食无味,甚或疼痛,腑气不通便干便秘,或兼有湿热者,大便粘腻或溏泻。

胃热多由偏食辛辣厚味,胃火素旺,或邪热犯胃,或气郁化火所致。

火热内炽,胃腑脉络气血壅滞,故脘部灼热疼痛,热邪伤津,则口渴喜冷饮,火能消谷,则消谷善饥;若肝火犯胃,则吞酸嘈杂;火邪循经上炎,则口臭,牙龈肿痛,衄血等。

阳明热或伤津,则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脉滑数。

胃失和降是由于胃气通降功能受阻导致的不思饮食,胃脘胀满作痛,嗳气吞酸,呃逆呕吐等。

口服法
方一温胃平肝止吐汤
【组成】人参6 克干姜3 克丁香3 克半夏9 克青皮9 克白芍12 克
【操作】水煎服,每日1 剂,每剂分2 次服。

【适应症】呕吐。

灌肠法
处方大承气汤
【组成】大黄、厚朴、枳实、芒硝各30 克
【操作】上方为主,虫积加使君子、槟榔、榧子;瘀毒加桃仁、丹皮、赤芍;湿热加黄连、黄柏、白头翁;痈肿加红藤、败酱草、丹皮;痰热加竹茹、半夏、胆星;火毒加黑丑、甘遂、大乾;寒实加附片、干姜、巴豆。

上药水煎过滤,取浓汁400 毫升,冷却至37℃为宜,每次200 毫升,保留灌肠20~30 分钟,4 小时后可重复灌肠。

【适应症】各种原因引起的急重呕吐。

*结语:以上就是对于胃失和降的诊断,胃失和降怎么处理的相关内容介绍,更多有关胃失和降方面的知识,请继续关注或者站内搜索了解更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