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学设计2篇

合集下载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学设计,教案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学设计,教案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学设计,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并理解“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概念;2.培养学生的换位思考能力;3.倡导学生关心他人,发展人际关系和人际交往能力。

教学内容:1.什么是“换位思考与人为善”;2.换位思考的重要性;3.如何进行换位思考和行为。

教学过程:Step 1:引入通过提问引起学生的思考,“你们认为一个好的朋友是什么样的?”“你们喜欢跟什么样的人交朋友?”Step 2:听说课呈现学生一个情景:“小明遇到了困难,但没有得到朋友的帮助。

”通过对话和讨论,引导学生发现朋友应该给予帮助,关心别人。

Step 3:学习“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概念通过展示、解释和讨论的方式,让学生了解“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含义和意义。

Step 4:讨论换位思考的重要性提问学生:“你们认为为什么要换位思考?”“换位思考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帮助?”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引导他们认识到换位思考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Step 5:练习换位思考的方法分小组讨论,在小组中提供一些情景,要求学生换位思考,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给出不同的解决方案。

Step 6:创设情境,让学生运用换位思考以“在校园里捡到了别人丢失的物品”为例,引导学生先思考从失主角度考虑,然后从自己的角度考虑,鼓励学生认真思考,给出具体行动。

Step 7:总结与反思引导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进行总结,分享学到的知识和体会。

教学资源:PPT,情景展示,小组讨论。

评价与反馈:观察学生的讨论和思考过程,评价他们是否能运用换位思考的方法,是否通过听说课内容理解了“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概念。

可以通过小组讨论的结果和个别表现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同时,可以让学生在课后写一篇反思作文,写出他们对“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理解和对自己在实践中的运用情况。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案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案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换位思考的概念,认识到换位思考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具备换位思考的能力,提高人际沟通能力。

3. 引导学生将换位思考应用于日常生活,学会为他人着想,善待他人。

二、教学内容:1. 换位思考的定义与意义2. 换位思考的方法与技巧3. 换位思考在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发生在校园里的故事,引发学生对换位思考的思考。

2. 换位思考的定义与意义:引导学生了解换位思考的概念,讲解其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

3. 换位思考的方法与技巧:教授学生换位思考的具体方法,如设身处地、角色互换等。

4. 换位思考在生活中的应用: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学会将换位思考应用于实际生活,提高人际沟通能力。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换位思考的定义、意义、方法与技巧。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生活中的案例,引导学生学会换位思考。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彼此的经验,互相学习。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情况,评估学生对换位思考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运用换位思考解决实际问题,评估学生的实践能力。

3. 综合表现:结合学生在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小组讨论中的表现,综合评价学生对换位思考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资源:1. 教学PPT:内容包括换位思考的定义、意义、方法与技巧,以及生活中的应用案例。

2. 视频资料:关于换位思考的实例视频,用于引发学生思考和讨论。

3. 作业模板:提供给学生用于练习换位思考的作业模板,以便于学生更好地应用于实际生活。

七、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关于换位思考的短视频,引发学生对换位思考的思考。

2. 讲解换位思考的定义与意义:引导学生了解换位思考的概念,并讲解其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

3. 教授换位思考的方法与技巧:讲解具体的方法,如设身处地、角色互换等,并通过实例进行说明。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说课题纲和说课教案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说课题纲和说课教案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说课题纲和说课教案一、说课课题《换位思考与人为善》二、说课教材人教版初中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三、说课内容分析四、说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换位思考的含义;(2)学会在生活中运用换位思考,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换位思考能力;(2)学会与人为善,增进同学间的友谊。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良好道德品质;(2)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促进同学间的和谐相处。

五、说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换位思考的含义及其在生活中的运用。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学会换位思考,并在实际生活中加以运用。

我将为您提供剩余的五个章节教案。

请稍等片刻。

六、说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发生在校园里的故事,引发学生对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思考。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换位思考的含义及作用。

3.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换位思考的含义、方法及其在生活中的运用。

4. 案例分析:分组讨论教材中的案例,引导学生学会换位思考,并提出解决方案。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将换位思考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增进同学间的友谊。

7. 课后作业:布置一道关于换位思考的实践作业,让学生在课后加以运用。

七、说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故事、案例等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互动式教学:采用小组讨论、问答等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

3. 实践性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八、说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换位思考知识的掌握及实际运用能力。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沟通交流等。

九、说教学拓展1. 组织一次换位思考主题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2. 推荐相关阅读材料,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学设计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学设计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我们主要通过交互式讨论和小组合作的形式,探讨“换位思考”和“人为善”的概念,并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和角色扮演的方式,帮助学生提高理解和实践能力,达到以下目标:1.掌握“换位思考”和“人为善”的概念和内涵。

2.培养学生的思考和推理能力,以及对社会关系的敏感度。

3.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培养公民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2.1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1.什么是“换位思考”?2.人为善的含义和价值。

3.如何通过“换位思考”实现“人为善”。

2.2 实例分析:网上吐槽1.什么是网上吐槽?2.网上吐槽背后的情感和原因。

3.如何通过“换位思考”和“人为善”的方式应对网上吐槽。

2.3 小组合作:角色扮演1.小组合作形式,分配角色进行扮演。

2.角色包括心理医生、网友、被吐槽者等。

3.通过模拟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和实践“换位思考”和“人为善”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3.1 活动1:课堂热身在课堂开始时,通过简短的问答和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了解“换位思考”和“人为善”的概念和内涵,引导学生思考社会关系中的奉献和发展。

3.2 活动2:实例分析通过实例分析“网上吐槽”这一社会现象,引导学生理解互联网时代人际关系的特点,并探究内在的情感和原因。

通过开放的讨论模式,让学生学会换位思考的技巧,并提出对社会关系的自由视角。

3.3 活动3:角色扮演通过小组合作和角色扮演的形式,让学生深入感受和理解“换位思考”和“人为善”的意义和实际应用。

通过模拟情境,以客观和包容的态度面对复杂的社会情感,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素质。

四、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交互式授课的教学方法,包括问答、小组讨论、案例分析和角色扮演等教学活动。

同时,采用多媒体教学辅助和多元化教具,增加教学效果的多样性和趣味性。

五、评估与反思通过平时的课堂表现、参与度和考试成绩等多方面的综合评估,对学生在“换位思考”和“人为善”方面的领悟和实践能力进行考核和反馈。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学设计,教案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学设计,教案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换位思考的概念,认识到换位思考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学会换位思考,提高人际沟通能力。

3. 引导学生树立善良、宽容、尊重他人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换位思考的定义与意义2. 换位思考在生活中的应用3. 人为善的表现与价值4.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关系5. 培养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习惯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学会换位思考,提高人际沟通能力。

2. 难点:培养学生树立善良、宽容、尊重他人的价值观。

四、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理解换位思考的意义。

2.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3. 实践演练法:设计情景剧,让学生亲身参与,体验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重要性。

4. 启发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发生在身边的案例,引发学生对换位思考的思考。

2. 讲解换位思考的定义与意义,分析换位思考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

3. 讲解人为善的表现与价值,引导学生树立善良、宽容、尊重他人的价值观。

4. 探讨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关系,让学生明白换位思考是为人处世的重要原则。

5. 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经验和感悟。

6. 设计情景剧,让学生亲身参与,体验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重要性。

7.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换位思考与人为善在生活中的应用。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情景剧演练等环节的积极性与投入程度。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与运用,通过感悟文章的质量进行评估。

3.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概念的理解,以及对相关问题的思考深度。

七、教学资源1. 案例资料:收集与换位思考相关的真实案例,用于课堂分析和讨论。

2. 情景剧本:编写或选取适合的剧本,用于学生演练。

3. 参考书籍:提供相关的心理学、沟通技巧等书籍,供学生课后深入阅读。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学设计,教案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学设计,教案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换位思考的含义和重要性。

2. 让学生学会运用换位思考的方法,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能力目标:1. 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增强换位思考的能力。

2. 培养学生在与他人交往中,能够站在对方的立场考虑问题,善于沟通与合作。

情感目标:1. 使学生认识到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

2.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换位思考的含义和重要性。

2. 换位思考的方法和技巧。

难点:1. 培养学生在与他人交往中,能够自觉地站在对方的立场考虑问题。

2. 培养学生在与他人交往中,能够善于沟通与合作。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模拟:通过设置不同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换位思考。

2.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的案例,使学生从中体会到换位思考的重要性。

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换位思考能力。

4. 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体验不同立场上的思考和感受。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发生在生活中的小故事,引发学生对换位思考的思考。

2. 讲授新课:讲解换位思考的含义、重要性和方法。

3.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案例,使学生认识到换位思考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问题,培养学生换位思考的能力。

5. 角色扮演:让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体验不同立场上的思考和感受。

6. 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换位思考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

7. 课后作业:布置一道有关换位思考的实践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进行思考和反思。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学生换位思考的能力。

关注学生在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换位思考的理解和应用水平。

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优化教学过程,使学生真正学会换位思考,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角色扮演等环节的参与情况,评价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学设计范文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学设计范文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学设计范文《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学设计1一、说教材首先,谈一谈我对教材的理解。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是人教版教材中学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第九课第二节的内容。

本节课是以新课标中“我与他人的关系”中的.“交往的品德”部分为依据。

让学生学会关心和尊重他人,体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学会换位思考,能够与人为善。

把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实质是关心他人,尊重他人、理解他人。

明确换位思考的实质是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即想人所想、理解至上。

也为下节课的学习做铺垫。

二、说学情一堂成功的课不仅要熟悉教材,还需充分了解学生的特点。

接下来谈一谈我的学生,从年龄特征来看,年级的学生好奇、好动、好表现,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创设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观点,这样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说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初步形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人生态度和平等待人、宽容他人、尊重他人、与人为善的良好品质。

2、能力目标:学生学会换位思考,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知识目标:学生领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了解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实质,学会理解他人,善待他人,欣赏他人四、说教学重难点根据以上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和教学目标的确定,我设置了如下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学生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难点:学生在生活、学习中能够换位思考,与人为善五、说教学方法新课程标准要求,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强调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出发点,根据这一教学理念,结合课本的内容特点和学生年龄特征,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以下教法:讨论式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案例教学法。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案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案
2.假如我是_________,我需要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能够尝试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师:小组讨论的时候,组内要有一名同学负责在卡片上记录讨论的内容,并选出一名同学代表小组实行分享。小组讨论的时间为3分钟。好,现在开始。
2、小组分享。
让学生理解换位思考的实质是关心、理解和尊重他人,懂得人际交往中需要换位思考,换位思考能让我们与他人融洽、友善地相处。
三、情景体验:试卷风波
(10分钟)
师:虽然我们都想与他人友善相处,不过,我们在人际交往中难免会遇到矛盾冲突。这时,我们怎样通过换位思考来化解矛盾呢?最近,在我们班就出现了这样一个矛盾冲突。矛盾发生在小明和小红身上。这个情景剧《试卷风波》是老师提前准备的,需要一位男生和一位女生来表演,有同学愿意上来表演吗?
(先请小明的扮演者来回答)
生:……
师:看来大家都能站在小明的角度,感受到他的难过和气愤,都希望能够得到安慰和协助。不过现在小红和小明已经打起来了,我们将角度转一转。
(2)站在小红的角度思考:你觉得小红原来的做法是小明所希望的吗?
生:……
假如你是小红,你会怎样对待小明?为什么?
(先请小红的扮演者来回答)
1、播放视频《鞍山:担心影响考生复习 “讲究”大妈自发“静音广场舞”》
2、教师提问:
(1)对于大妈们跳“静音”广场舞的行为,你有什么看法?
(2)假如你是这个小区的居民,知道大妈们的举动后,你有什么感触呢?
生:……
教师点评并总结。
师:所以,换位思考其实就是像大妈们一样,去关心、尊重和理解他人。假如我们每个人在人际交往中都能够像大妈们那样学会换位思考,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不但自己快乐,他人也快乐,进而建立和谐友善的人际关系,与人为善。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学设计(精选2篇)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学设计(精选2篇)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学设计(精选2篇)《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篇1《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学设计知识目标:领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了解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实质,在生活、学习中能够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懂得对人要善良,自己不愿意的事,也不应施加于人;学会理解他人,善待他人,欣赏他人。

能力目标:学会换位思考,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验平等待人、宽容他人、尊重他人对己对人所带来的情感上的慰藉。

初步形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人生态度。

初步形成平等待人、宽容他人、尊重他人、与人为善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教学难点:在实际交往中落实“换位思考,与人为善”。

教学设计:(一)导入情景活动一:某班一度流行起外号(活动设计意图:帮助学生通过活动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深刻道理。

)※ 给同学起外号会有什么不好的影响?班级里有这种现象吗?※ 自己不喜欢的事能强加于人吗?为什么?※ 自己喜欢的事就一定能强加于人吗?为什么?(二)授新(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换位思考的方法之一)《论语》中的一句话,意思是:自己不喜欢的事,就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

我们在人际关系中,要善解人意,对人持平等、尊重和友善的态度。

采取什么方式对待他人,先要设身处地想一想,如果自己是对方,是否愿意受到这种对待。

如果我们不愿意,那么我们就不能以此对待别人。

情景活动二:出示事例,让学生讨论:下面的事情如果发生在你的身上,你会怎样想?怎样做?(三个事例)讨论后教师分别出示三个“温馨提醒”。

结论:关心他人、尊重他人、理解他人,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实质所在。

如果我们时时处处都能够从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体验他人的情感世界,我们就能融洽、友善地与人相处。

(2)将心比心,宽以待人(换位思考的方法之二)情景活动三:讲故事(马和驴子)“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论语中的一句话,意思是说:在谋求自己生存与发展的同时,也要帮助别人生存与发展。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案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案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案教案名称: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学目标:1.了解何为换位思考与人为善。

2.学习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重要性。

3.培养学生换位思考的能力。

4.培养学生善待他人的习惯。

教学内容:1.介绍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分析换位思考的实际意义。

3.引导学生学习如何换位思考。

4.培养学生善待他人的习惯。

教学重点:1.理解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概念。

2.学会换位思考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10分钟)教师通过回顾学生曾经遇到的问题或矛盾,引出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话题。

例如,一个同学迟到了,让学生从自己的角度和迟到同学的角度思考这个问题,然后引导学生讨论换位思考和人为善的重要性。

第二步:介绍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概念(10分钟)教师通过举例与学生分享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概念和意义,并让学生思考以下问题:-你是否有过换位思考的经历?-你认为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有什么好处?第三步:分析换位思考的实际意义(1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通过图表、图片等形式,分析换位思考在不同场景下的实际意义。

例如,在与家人的冲突中,换位思考可以破解矛盾;在与同学的交往中,换位思考可以增进友谊等。

学生也可以分享自己的经历和看法。

第四步:引导学生学习如何换位思考(20分钟)教师以小组讨论或分角色演示的形式,引导学生学习如何换位思考。

例如,让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场景,其中一个人扮演困难的一方,另一个人扮演帮助的一方,通过反复的角色扮演,让学生体会换位思考的重要性和技巧。

第五步:培养学生善待他人的习惯(20分钟)教师与学生讨论如何培养善待他人的习惯,让学生思考以下问题:-怎样对待身边的每个人?-你怎样结果待你人?通过讨论,教师总结出培养善待他人习惯的重要性,并与学生共同制定具体的行动计划。

第六步: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小结,并强调换位思考与人为善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拓展活动:1.学生结合自身经历,写一篇关于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感悟,分享给全班同学。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案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案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换位思考的含义,认识到换位思考对于解决问题和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具备换位思考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同理心。

二、教学内容1. 换位思考的含义: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体验他人的感受。

2. 换位思考的重要性:增进人与人之间的理解,化解矛盾,建立和谐人际关系。

3. 换位思考的方法:步骤一:放下自己的观点;步骤二: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步骤三:从对方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换位思考的含义、重要性和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放下自己的观点,真正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换位思考的含义、重要性和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体验换位思考的过程。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引发学生对换位思考的思考。

2. 讲解:详细讲解换位思考的含义、重要性和方法。

3.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体验换位思考的过程。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运用换位思考的方法解决问题。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换位思考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6. 作业:布置一道实践作业,让学生运用换位思考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六、教学案例与实践1. 家庭场景:分析家庭中的矛盾冲突,如亲子关系、兄弟姐妹间的争执,引导学生如何通过换位思考来理解和化解冲突。

2. 学校场景:探讨在学校生活中,如何通过换位思考来处理同学间的误会、老师的要求等,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七、换位思考与沟通技巧2. 表达:指导学生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考虑他人的感受,达到有效沟通。

八、换位思考与社会实践1. 社会公益活动:引导学生参与志愿者活动,通过实际行动体验换位思考,关爱弱势群体。

2. 社区服务: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服务活动,如环境保护、邻里互助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换位思考能力。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学设计,教案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学设计,教案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换位思考的含义,认识到换位思考对于解决问题和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学会换位思考,提高他们的同理心和人际交往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换位思考的含义与作用2. 换位思考的方法与技巧3. 换位思考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4. 培养同理心,关爱他人5. 反思与提升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换位思考的含义,学会换位思考的方法,将换位思考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具备同理心,将换位思考内化为自身的道德品质。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换位思考的重要性。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学会换位思考。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4. 反思教学法: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行为,提升道德素养。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发生在课堂上的小故事,引发学生对换位思考的思考。

2. 讲解换位思考的含义与作用:详细阐述换位思考的含义,以及换位思考在解决问题和处理人际关系中的重要性。

3. 学习换位思考的方法与技巧:介绍换位思考的具体方法和技巧,引导学生学会换位思考。

4.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在分析中学会换位思考。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7. 课后作业:布置一道关于换位思考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小组活动和互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换位思考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案例分析评估:评估学生在分析典型案例时的换位思考能力,包括他们的分析深度和逻辑思维。

3. 小组讨论评估: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他们的合作精神、交流能力和同理心展现。

4. 课后作业评估:通过学生提交的课后作业,检验他们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能否将换位思考应用到实际情境中。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将反思教学过程中的有效性和学生的反馈,以便于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学设计,教案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学设计,教案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换位思考的含义,认识到换位思考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学会换位思考,提高人际沟通能力。

3. 引导学生树立善待他人、与人为善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换位思考的定义与意义2. 换位思考在人际交往中的应用3. 学会换位思考,提高人际沟通能力4.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关系5. 实践与反思三、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深刻理解换位思考的含义及作用。

2.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在人际交往中的换位思考经验。

3. 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模拟不同角色,体验换位思考在实际情境中的运用。

4. 反思法: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培养与人为善的品质。

四、教学准备:1. 案例材料:准备相关的人际交往案例,用于教学分析。

2. 角色扮演道具:准备一些简单的道具,如帽子、围巾等,用于角色扮演环节。

3. 教学PPT:制作教学课件,展示相关知识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简短的人际交往案例,引发学生对换位思考的思考,导入新课。

2. 讲解换位思考的定义与意义:详细解释换位思考的含义,阐述其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

3. 分析案例: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换位思考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在人际交往中的换位思考经验。

5. 角色扮演:让学生模拟不同角色,体验换位思考在实际情境中的运用。

6. 总结与反思: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总结换位思考的技巧与方法。

7. 课后作业:布置一道有关换位思考的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拓展:1. 换位思考在生活中的其他应用场景,如工作、学习等。

2. 换位思考与同理心的区别与联系。

3. 换位思考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应用与差异。

七、教学活动:1. 组织一次换位思考主题的班会,让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的实践经验。

2. 开展一次换位思考征文活动,鼓励学生将自己的感悟写下来。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案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案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换位思考的含义,认识到换位思考对个人成长和人际交往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具备换位思考的能力,学会站在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

3. 引导学生将换位思考应用于日常生活,学会为他人着想,做到与人为善。

二、教学内容1. 换位思考的定义与意义2. 换位思考的方法与技巧3. 换位思考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4. 案例分析与讨论5.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实践exercises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思考换位思考的重要性。

2. 讲解:详细解释换位思考的定义、意义、方法与技巧。

3.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换位思考的实际应用。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经验和看法。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换位思考的定义、意义、方法与技巧。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促进学生交流与合作。

4. 实践exercises:设计相关实践exercises,让学生将换位思考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沟通交流等。

3. 实践exercises:检查学生完成的实践exercises,评价学生的应用能力。

4. 课后反馈:收集学生的课后反馈,了解学生对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认识和应用情况。

六、教学资源1. 案例素材:收集有关换位思考的案例,用于课堂分析和讨论。

2. 实践exercises 材料:设计相关的实践exercises,如角色扮演、小组活动等。

3. 参考书籍:提供关于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书籍,供学生课后进一步阅读。

4. 在线资源:推荐一些关于换位思考的网站和文章,供学生自主学习。

七、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或情景,引发学生对换位思考的兴趣。

2. 讲解换位思考的定义与意义:清晰地阐述换位思考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其重要性。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学设计,教案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学设计,教案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换位思考的含义,认识到换位思考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学会换位思考,提高人际沟通能力。

3. 引导学生树立善待他人、与人为善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换位思考的含义与作用2. 换位思考的方法与技巧3. 换位思考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4. 与人为善的重要性5. 培养善待他人的习惯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换位思考的含义、方法与技巧,以及与人为善的重要性。

2. 教学难点:换位思考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如何培养学生树立善待他人的价值观。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定情境,让学生体验换位思考的过程。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学会换位思考。

3. 讨论教学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4. 实践教学法:布置课后实践作业,让学生将换位思考运用到生活中。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发生在校园里的故事,引发学生对换位思考的思考。

2. 讲解换位思考的含义与作用:阐述换位思考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

3. 教授换位思考的方法与技巧:引导学生学会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

4. 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通过案例分析,加深对换位思考的理解。

5. 讨论与人为善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善待他人的价值观。

6.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回顾所学内容,思考如何将换位思考运用到生活中。

7. 布置课后实践作业:让学生将所学知识付诸实践,提高人际沟通能力。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小组活动中的参与程度,评估他们对换位思考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课后实践作业的完成质量,检验他们能否将换位思考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3. 小组讨论:通过小组讨论的反馈,了解学生对换位思考和与人为善的价值观的认同程度。

七、教学资源:1. 教学PPT:提供直观的教学内容展示,辅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2. 实际案例集:收集各种生活中的案例,用于分析和讨论。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案设计二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案设计二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案设计二《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案设计二教案设计二:换位思考与人为善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换位思考的概念,了解与人为善的重要性。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换位思考能力和与人为善的意识。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关心社会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培养学生换位思考的能力。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与人为善的意识。

三、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黑板、多媒体设备。

2.材料准备:教材《中学生健康读本》、图片、视频等资源。

四、教学过程:Step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思考:在生活中,你是否遇到过他人需要帮助的情况?你有没有帮助过他人?你认为为什么要帮助他人?Step 2:学习换位思考的概念(15分钟)1.通过提问,引导学生了解换位思考的含义:换位思考是指设身处地地站在别人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换位思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2.在黑板上,师生共同讨论换位思考的重要性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Step 3:情境引入(10分钟)通过教材《中学生健康读本》中的一个故事情节,介绍一个换位思考的实例。

故事内容为:小明在走廊上发现一位同学正坐在那里哭泣,他来到该同学面前,关切地问:“怎么了,有什么事情让你不开心吗?”这时同学突然哭得更厉害了。

小明愣了一下,又用更温柔的声音说:“别哭了,把事情告诉我,或许我可以帮助你。

”最终,与小明的交流,帮助了该同学解决了问题。

Step 4:教学讲解(15分钟)1.教师通过多媒体设备,播放其他几个换位思考的实例的视频。

让学生观看后进行讨论。

2.教师结合展示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在不同情境下如何运用换位思考的方法。

Step 5:小组讨论(15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具体的实例讨论。

要求小组成员先换位思考,再围绕该实例展开讨论,并写下他们的观点。

2.每个小组派代表发言,让其他小组成员补充讨论,并总结换位思考的重要性和影响。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案设计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案设计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案设计教案设计:《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学目标:1.了解换位思考和人为善的概念和意义;2.提高学生换位思考的能力;3.培养学生乐于助人、关心他人的品质。

教学重点:1.理解换位思考和人为善的概念;2.培养学生换位思考的能力。

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乐于助人、关心他人的品质;2.培养学生换位思考的习惯。

教学准备:1.教材:《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材;2.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等;3.学生的互动练习材料。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10分钟)1.让学生观看一段视频,视频内容展示了一个人通过换位思考帮助他人的场景。

2.学生观看完视频后,引导学生思考并分享他们对于换位思考的理解和对这个视频的评论。

Step 2:概念解析(15分钟)1.利用多媒体设备呈现《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材的相关内容,向学生介绍换位思考和人为善的概念。

2.解释换位思考的意义,即通过设身处地地换位思考,能够理解和关心他人的感受和需求,从而帮助他人解决问题。

3.解释人为善的概念,即乐于助人、关心他人、积极向善的品质。

Step 3:案例分析(15分钟)1.选择一些实际发生的案例,例如学校里的矛盾事件、社区中的困难问题等,向学生展示这些案例。

2.引导学生运用换位思考的方法,分析这些案例中当事人的感受和需求,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3.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他们的分析和解决方法,并进行互动讨论。

Step 4:小练习(10分钟)1.分发学生的互动练习材料,让学生进行练习。

2.练习内容可以是一些换位思考的问题,例如:"如果你是一些困难家庭的一员,你会怎样做来解决这个家庭的问题?"3.练习完成后,让学生分享他们的答案,并进行讨论和点评。

Step 5:思考引导(15分钟)1.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运用换位思考的能力?-换位思考和人为善的品质对个人和社会有什么重要作用?Step 6:总结与展望(10分钟)1.小组代表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并总结出换位思考和人为善的重要性和价值。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学设计,教案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学设计,教案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学设计,教案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学设计,教案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学设计,教案
白露/王庆虎
一、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初步形成将心比心,设身处地为他人考虑的人生态度;初步形成宽容他人、尊重他人、体谅他人、关爱他人、与人为善的良好品质。

2.能力目标:通过分析身边发生的案例和创设的情境,提高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3.知识目标:通过结合生活中的具体事例,理解换位思考的内涵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学会换位思考的方法;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实质。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换位思考的实质。

教学难点:掌握换位思考的方法,在实际生活中落实“换位思考,与人为善”。

三、教学过程:
03-23 12-16 07-29 02-05 08-21 01-20 08-01 12-21 08-0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学设计2篇Teaching design of transposition thinking and doing good to others《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学设计2篇前言:小泰温馨提醒,政治教育是指有目的地形成人们一定的政治观点、信念和政治信仰的教育,学校德育的组成部分。

其性质由一定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所决定,受教育方针、目的制约,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方向性。

本教案根据政治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初中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1、篇章1:《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学设计2、篇章2:《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学设计篇章1:《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学设计《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学设计知识目标:领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了解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实质,在生活、学习中能够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懂得对人要善良,自己不愿意的事,也不应施加于人;学会理解他人,善待他人,欣赏他人。

能力目标:学会换位思考,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验平等待人、宽容他人、尊重他人对己对人所带来的情感上的慰藉。

初步形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人生态度。

初步形成平等待人、宽容他人、尊重他人、与人为善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教学难点:在实际交往中落实“换位思考,与人为善”。

教学设计:(一)导入情景活动一:某班一度流行起外号(活动设计意图:帮助学生通过活动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深刻道理。

)※ 给同学起外号会有什么不好的影响?班级里有这种现象吗?※ 自己不喜欢的事能强加于人吗?为什么?※ 自己喜欢的事就一定能强加于人吗?为什么?(二)授新(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换位思考的方法之一)《论语》中的一句话,意思是:自己不喜欢的事,就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

我们在人际关系中,要善解人意,对人持平等、尊重和友善的态度。

采取什么方式对待他人,先要设身处地想一想,如果自己是对方,是否愿意受到这种对待。

如果我们不愿意,那么我们就不能以此对待别人。

情景活动二:出示事例,让学生讨论:下面的事情如果发生在你的身上,你会怎样想?怎样做?(三个事例)讨论后教师分别出示三个“温馨提醒”。

结论:关心他人、尊重他人、理解他人,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实质所在。

如果我们时时处处都能够从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体验他人的情感世界,我们就能融洽、友善地与人相处。

(2)将心比心,宽以待人(换位思考的方法之二)情景活动三:讲故事(马和驴子)“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论语中的一句话,意思是说:在谋求自己生存与发展的同时,也要帮助别人生存与发展。

结论:我们共同生活在一个地球上,别人的好与坏都与我们息息相关。

别人的不幸不能给我们带来快乐,相反,在帮助别人、善待别人的同时,其实也是在帮助我们自己。

(3)设身处地,善解人意(换位思考的方法之三)情景活动四:就“车上的和车下的”、“管鲍之交”谈谈自己的看法(活动设计意图:通过活动,让学生体会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实质就是社会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即想人所想、理解至上。

)管仲与鲍叔牙的友情是建立在宽容和理解的基础之上的,人难免犯错,如果我们能深入体察对方的内心世界,以宽容的心去面对,去谅解对方,或许会意外地收获一份真挚的友谊。

因为人与人之间需要理解与谅解,而谅解更是一种爱护,一种宽容。

师生进一步讨论:是不是所有事情都是可以谅解的?如果不是,那么什么事情是不可谅解的?一般说来,只要不涉及原则性问题和大到辱没人格的错误,都是可以谅解的。

情景活动五:在辨别中学会选择(设置三个情景,学生分析交流)(4)换位思考的要求:它客观上要求我们将自己的内心世界,如情感体验、思维方式等与对方联系起来,站在对方的立场上体验和思考问题,从而与对方在情感上得到沟通,为增进理解奠定基础。

(5)换位思考的实质:对交往对象的切身关注,深入对方的内心世界。

它既是一种理解,也是一种关爱。

(6)换位思考拓展运用——态度换位变“挑剔”为“欣赏”;变“计较”为“宽容”;即:用欣赏的眼光看待他人(换位思考的方法之四)(三)小结新课:总结本课知识结构并分析换位思考与与人为善的关系。

篇章2:《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学设计【按住Ctrl键点此返回目录】《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学设计对应的课标内容“我与他人的关系”中的“交往的品德”部分:“学会关心和尊重他人,体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学会换位思考,能够与人为善。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领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

2、了解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实质,在生活、学习中能够换位思考,与人为善。

3、懂得对人要善良,自己不愿意的事,也不应施加于人。

4、学会理解他人,善待他人,欣赏他人。

过程与方法:课前教师可以安排几个学生排练小品,布置学生在课外通过各种方式(上网、看书、询问长辈等)收集与人为善、理解和宽容他人的事例,为开展课堂教学做准备。

课堂上,通过教师有意识的创设活动情境,如表演小品、讲述故事、开展小组辩论等多种形式,使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在体验中感受理解他人,善待他人,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的处世之道,并且把这种感受内化为个人的行为准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平等待人、宽容他人、尊重他人对己对人所带来的情感上的慰藉。

初步形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人生态度。

初步形成平等待人、宽容他人、尊重他人、与人为善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教学重点: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

教学难点:从情感体验上,启发学生以自己的感受理解体验他人的感受,促进学生道德认识内化。

教学方法本课内容的教学,主要采取学生探究、教师点拨的互动教学模式。

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本课内容涉及的题材,要让学生广泛收集;课内教学突出学生的活动、体验和反思。

课外要求学生身体力行。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小品表演、相关事例和故事教师准备:小品或游戏的道具;制作多媒体课件〇教学板书内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换位思考)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理解至上,善待他人理解、尊重、宽容和欣赏他人(与人为善)教学设计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设计设计各种方法,导入新课。

1、建议一:创设情境,小品导入。

(小品可以是书上的《取绰号》的小品,也可以是教师自编的,如《一支笔的“风波”》2、建议二:列举事例导入。

可以是教师列举生活实例,也可以让学生说说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不愉快的事情,然后引导他们正确规因,提出课题:换位思考,与人为善。

3、建议三:启发导入。

由教师讲述《电梯里的镜子》的故事,启发学生,引出课题。

根据主客观条件,教师可以选择自己得心应手的方法导入新课,这样,教学方法更加灵活多变,使教学更加贴近教师的实际,有利于教师发挥个人的教学特长,体现教师教学风格和特色。

活动一:七嘴八舌出示事例,让学生讨论:下面的事情如果发生在你的身上,你会怎样想?怎样做?(三个事例)讨论后教师分别出示三个“温馨提醒”,然后请学生结合学校中的情况说明“起外号”的现象;结合各自的情况谈“被捉弄”的经历及自己的体验。

通过这个活动,学生可以深刻的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自己不喜欢的事就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

通过学生回忆自己的所见所闻或亲身感受,用事实说明对待他人要设身处地地为对方着想。

活动二:小品表演小品表演:《母亲的“管教”》。

之后让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学会站在他人的立场来思考问题。

情景剧形式活泼,具有直观性的特点,易被学生接受,使学生很快投入到情景中去,体验角色的内心世界,让学生懂得什么是换位思考,如何进行换位思考,给学生以开阔的视野。

活动三:故事续演教师提供故事开始:李静和刘晓慧是好朋友,常在一起练字、画画。

有一次李静不小心,把刘晓慧的参展画给弄脏了。

然后让学生自愿组合,续演故事结局,并说明选择理由。

“故事续演”的方式可以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

而且故事结局的不确定性可以给学生以更大的思考空间和发挥空间。

通过学生的情景表演和分析选择这个故事结局的理由,启发学生以自己的感受理解体验他人的感受,促进学生道德认识内化。

活动四:火眼金睛要求学生擦亮自己的眼睛,用一种接纳、宽容和欣赏的眼光去发现同学身上的闪光点。

以“欣赏”为题材的活动可以使学生明白一个人对周围的事物应多持欣赏的态度,多一份欣赏,就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友善、多一份爱心。

在活动中,要让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都有值得欣赏的地方,懂得如何欣赏他人。

这也是与人为善的更高要求。

活动五:现学现用教师出示案例,让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然后教师小结。

案例分析,可以考察学生学习的收获,也可以给学生树立学以致用的意识。

活动六:书上得来交流并学习名人名言,体会其中的含义。

以名人名言来勉力学生,使课堂所讲的道理更加深刻,易于学生接受和感悟。

活动七:身体力行教师布置选择性作业:1、把今天学习的心得体会,讲给父母听。

2、主动做一件为他人着想的事,想一想,这样做有什么好处。

3、与班上对自己有意见的同学交心,征求他们对自己的意见,并谈出自己对他们的看法,主动消除误会。

布置弹性作业,可以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也可以实现教师的分层次教学。

活动八:诗情画意教师出示短诗,与学生共勉。

融诗歌艺术于思想品德的课堂,可以增加教学的形式美,同时起到陶冶情操的作用。

新课小结在《爱的奉献》的歌声中教师做小结,音量由小到大,最后大家齐声高歌。

教师用富有号召力和感染力的语言做新课小结,用音乐渲染教学气氛,结束教学。

附录二:1、情景剧:《一支笔的“风波”》楠楠和小明是一对好朋友。

楠楠家富裕,小明家因为父母工作下岗而生活并不轻松。

一次楠楠和小明去文具店,楠楠买了一支小明也非常喜欢的圆珠笔,但是小明因囊中羞涩没有买。

回到家后,小明把想买圆珠笔的想法跟妈妈说了,他妈妈答应他,这次语文考试考过90分就奖励他这支笔。

小明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了这支笔。

一天,楠楠的笔却突然不见了,找遍了书包和文具盒也不见踪影。

这时他看到小明的那支笔,就下意识地认为是他偷了自己的笔,于是大声斥责小明。

小明向他解释,楠楠也不听。

2、生活实例我们都注意到:一个三四岁的小孩子总是不喜欢呆在商场里.这常常让大人们感到不能理解。

为什么商场里琳琅满目的商品和丰富的食品都不能吸引小孩子呢?很多专家都无法解释。

有一位儿童心理学家却轻而易举地解答了这个问题。

他的方法其实很简单:你蹲下来,处在和小孩子同样的高度环视四周的景象,结果看到的都是大人们的腿。

记得小时候经常做一种游戏:两腿叉开,头向下从两腿之间往后看过去,本来习以为常的乡间景色这时便有了新意,让人百玩不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