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篇教学教案
中班安全教案详案及教学反思《不玩火》2篇2
中班安全教案详案及教学反思《不玩火》 (2)中班安全教案详案及教学反思《不玩火》 (2)精选2篇(一)教案标题:《不玩火》中班安全教育课程详案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让他们明白玩火的危险性。
2. 培养幼儿的自控能力,不随意玩火。
3. 使幼儿学会如何预防火灾和应对火灾紧急情况。
教学准备:1. 《不玩火》故事书2. 安全标志卡片3. 消防员制服和器械道具4. 玩具电话5. 板书或翻页画板教学过程:引入:(10分钟)1. 引导幼儿回忆在日常生活中见到过哪些与火有关的事物,例如,灯火、炉火、蜡烛等等。
2. 播放一段关于火灾的安全宣传视频,让幼儿对火灾的危险性有一个初步认识。
3. 出示安全标志卡片,让幼儿辨认,提问幼儿每个标志的含义。
4. 为了让幼儿更好地理解火灾的危险性,通过翻页画板展示火灾的后果,例如烧毁的房屋、伤痛的人们等。
教学主体:(20分钟)1. 通过《不玩火》故事书的阅读,让幼儿了解故事中小明不听劝告玩火的情节,并引导幼儿讨论小明玩火的后果。
2. 角色扮演:教师穿上消防员制服,使用玩具电话扮演向消防员求助的情景,并向幼儿介绍消防员的工作和火灾处理方法。
3. 教师讲解引燃火灾的常见物品,例如,打火机、火柴等,并强调幼儿不可私自接触和玩弄这些危险物品。
4. 师生互动:提问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如何预防火灾,例如,不靠近明火、不乱扔烟蒂等等。
教学结束:(10分钟)1. 汇总幼儿提出的防火措施,将幼儿的回答记录在板书上或画板上。
2. 引导幼儿总结本节课学到的内容,并与幼儿共同完成一张防火宣传海报。
3. 以小组形式进行游戏,游戏中要求幼儿辨认安全标志并说明其含义。
4. 教师简要总结本节课内容,并对幼儿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故事、角色扮演和讨论等多种方式,引导幼儿认识到玩火的危险性,并掌握了预防火灾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有一些问题需要改进:1. 故事书选择是否合适:故事内容是否能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和理解力,需要针对该年龄段幼儿的认知水平进行合理选择。
小班健康课教案《小兔子吃青草》2篇
小班健康课教案《小兔子吃青草》 (2)小班健康课教案《小兔子吃青草》 (2)精选2篇(一)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青草对小兔子的健康和成长的重要性。
2. 引导学生发现青草的营养价值。
3. 增强学生的运动意识和锻炼习惯。
教学准备:1. 图书《小兔子吃青草》2. 图片或视频资源:青草、小兔子的图片或视频3. PPT或白板、笔、纸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教师出示青草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感受。
活动一:听故事《小兔子吃青草》1. 教师向学生介绍《小兔子吃青草》这本书,并简要介绍故事内容。
2. 教师读故事《小兔子吃青草》给学生听,鼓励学生聚焦故事中的小兔子和青草的关系。
活动二:探究青草的营养价值1. 教师展示青草的图片,引导学生描述青草的颜色、形状等特征。
2. 教师问学生:吃青草能带给小兔子什么营养?3. 学生思考并给出答案:“青草含有丰富的纤维素、维生素、矿物质等,对小兔子的健康和成长很重要。
”4. 教师鼓励学生讨论其他对人体健康有益的食物,比较它们的营养价值。
活动三:锻炼身体,增强身体素质1. 教师和学生一起进行简单的体操运动。
2. 学生边运动边嘴里默念:“运动是健康的,吃青草也很棒。
”总结活动:1. 教师与学生总结今天的学习,强调健康饮食和锻炼的重要性。
2. 学生说出自己对青草和锻炼的感受。
拓展活动:绘画体验1. 给学生发放纸和彩色笔,引导他们画出自己喜欢的健康食物和运动的场景。
2. 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并互相欣赏。
评价活动:教师观察学生在听故事、讨论、参与体操和绘画等活动过程中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小班健康课教案《小兔子吃青草》 (2)精选2篇(二)健康课教案《小兔子吃青草》一、教学目标1.通过故事《小兔子吃青草》的讲解,让学生了解到青草对小兔子的重要性。
2. 让学生了解青草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培养学生良好的饮食习惯。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二、教学准备1.《小兔子吃青草》的故事图片或绘本。
小班上学期语言教案《风娃娃》2篇
小班上学期语言教案《风娃娃》 (2)小班上学期语言教案《风娃娃》 (2)精选2篇(一)教学目标:1. 学习和掌握词汇:风娃娃、风、风筝、拍打、让、吹动、摇晃。
2. 听说能力:能够听懂并理解课文内容,通过模仿和表演掌握课文。
3. 听说能力:能够用简单的句子表达课文内容,借助图片和肢体语言表演。
教学重点:1. 学习和掌握词汇:风娃娃、风、风筝、拍打、让、吹动、摇晃。
2. 听说能力:能够听懂并理解课文内容,通过模仿和表演掌握课文。
教学准备:1. PPT幻灯片。
2. 图片:风娃娃、风筝、风的图片。
3. 学生们自带的风筝。
教学步骤:Step 1: 导入新课 (5分钟)通过播放风的声音,和学生们讨论“风”是什么,我们能干什么。
Step 2: 学习新词汇 (5分钟)教师出示风娃娃的图片,介绍“风娃娃”一词,并辅助肢体动作让学生们模仿。
然后出示风筝的图片,介绍“风筝”一词,并辅助肢体动作让学生们模仿。
Step 3: 听说训练 (15分钟)播放课文录音,让学生们仔细听,理解课文内容。
然后教师用简单的句子问学生问题,让学生回答。
例如:- 风娃娃是什么?- 风是怎么样的?- 风娃娃有什么动作?Step 4: 根据课文练习 (15分钟)教师播放课文录音,学生们跟读。
然后让学生们结合自己带来的风筝,模仿课文内容进行表演。
教师示范并引导学生。
Step 5: 小结 (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们回顾课文,复习所学的重点词汇和句子。
Step 6: 作业布置 (2分钟)让学生们回家根据课文内容画一幅图,并用简单的句子描述画面。
Step 7: 活动结束 (1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并和学生们道别。
Note: 教案中的时间安排仅供参考,实际上课时可以根据教学进展情况进行调整。
小班上学期语言教案《风娃娃》 (2)精选2篇(二)教案名称:《风娃娃》教学目标:1. 学习并掌握有关风的词汇和句子;2. 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观察和感知能力;3. 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和听说能力。
《公输》教案2篇
《公输》教案2篇Teaching plan of Gongshu《公输》教案2篇前言: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本教案根据教学设计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1、篇章1:《公输》教案2、篇章2:《公输》教案篇章1:《公输》教案教材简析:这篇课文记叙墨子在楚国即将大举进攻宋国之际,•用巧妙、崐锋利的言辞使战争发动者理屈词穷,•又凭借谋略使他们不敢轻举崐妄动,最终阻止了战争的发生。
教学重点:1.曲折有致的故事情节。
2.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一.导入:1.找学生讲述《自相矛盾》的寓言故事。
2.从此故事中引出“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二.学习课文曲折有致的故事情节。
1.生速读课文,概括出墨子劝阻楚国攻打宋国的三个步骤。
2.师生讨论,明确:第一回合是墨子使公输理屈词穷;•第二回合是墨子使楚王理崐屈词穷;第三回合是模拟攻守,说明楚国攻打宋国不会有好结果,崐促使楚王放弃攻宋。
3.师生分角色朗读第一回合,讨论:⑴当墨子请公输杀人时,公输作何表示?⑵而墨子分析公输造云梯攻宋一事得出的最终结论又是什么?⑶这场辩论的结果如何?⑷公输真的“服”了吗?你能揣测他此时的心理活动吗?4.学生分角色朗读第二回合,讨论:⑴墨子给楚王讲故事,有什么目的?⑵楚王是如何评价故事中人的?⑶墨子又是如何以楚攻宋一事来作类比的?⑷楚王真的决定不攻打宋国了吗?揣测楚王此时的心理活动。
5.生自读第三回合,讨论:⑴在模拟攻守前,楚王怎样看待楚攻宋的结果?⑵而模拟攻守的结果又是什么?⑶公输真的就此罢休了吗?⑷墨子又是怎样让楚王彻底折服的呢?6.教师总结:故事跌宕起伏,引人入胜;文章由此而具有曲折有致的情节美。
幼儿园中班社会优质教案《分享果果》2篇
幼儿园中班社会优质教案《分享果果》 (2) 幼儿园中班社会优质教案《分享果果》 (2)精选2篇(一)教案名称:《分享果果》适用年龄:幼儿园中班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分享精神和互助意识。
2. 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团队合作能力。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教学内容:1. 课文:《分享果果》2. 生活情境:分享食物、玩具等教学准备:1. 课文《分享果果》的课件或故事书。
2. 水果、玩具等实物。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教师将一篮子水果摆在桌上,让幼儿观察,并引导幼儿讨论水果的种类和颜色。
2. 教师请一个幼儿上来,让他选择一个水果并分享给其他同学。
核心活动:1. 教师出示课文《分享果果》的图片或故事书,与幼儿一起朗读故事。
2. 教师带领幼儿讨论故事中的人物和情节,并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果果选择分享自己的水果。
3. 教师提问:“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可以分享?”引导幼儿回答食物、玩具等。
4. 教师将幼儿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食物或玩具,进行分享。
5. 教师观察幼儿的分享情况,并夸奖分享行为和团队合作。
结束活动:1. 教师与幼儿一起总结今天学习的内容,强调分享的重要性。
2. 教师布置家庭作业:和家人分享一件自己喜欢的东西,并记录下来。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幼儿能够了解到分享的意义与重要性,培养了他们的分享精神和互助意识。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的活动,培养了幼儿的团队合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需要及时给予幼儿肯定和鼓励,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幼儿园中班社会优质教案《分享果果》 (2)精选2篇(二)教案名称:动物好朋友教学目标:1. 让幼儿认识一些常见的动物,并了解它们的特点和习性。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物保护意识。
3. 培养幼儿主动参与合作活动的能力。
教学重点:1. 让幼儿了解不同动物的名称和特点。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物保护意识。
教学准备:1. 图片或卡片:展示不同的动物。
幼儿园中班体育教案《快乐跳跳跳》2篇
幼儿园中班体育教案《快乐跳跳跳》 (2)幼儿园中班体育教案《快乐跳跳跳》 (2)精选2篇(一)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对跳跃运动的兴趣。
2. 锻炼幼儿的肢体协调能力和平衡能力。
3. 发展幼儿的空间定向感和节奏感。
教学重点:1. 跳跃运动的基本要领。
2. 平衡和控制身体。
3. 同伴合作。
教学准备:音乐、器械或软垫。
教学过程:1. 温习动作:老师先示范跳跃的基本动作,如单脚跳、双脚跳、蛙跳等,然后让幼儿跟随示范一起做。
2. 引导幼儿感受音乐:播放欢快的音乐,让幼儿自由跳跃,感受跳跃的快乐。
3. 基本动作练习:指导幼儿进行跳跃动作练习,包括连续跳、交替跳、跳绳等。
4. 合作游戏:将幼儿分成小组,进行合作游戏。
例如,每个小组就地站立,互相跳跃过对方的腿,同时保持平衡。
5. 安全提示:提醒幼儿跳跃时要注意安全,平稳着陆,避免和其他人碰撞。
6. 游戏结束:停止音乐,让幼儿停止跳跃,并集体伸展身体放松。
7. 总结:与幼儿一起回顾今天学习的内容,并鼓励他们对跳跃运动保持兴趣。
延伸活动:1. 让幼儿尝试不同的跳跃方式,探索自己的身体能力。
2. 在户外活动中,引导幼儿跳过不同高度的障碍物,锻炼他们的自信心。
3. 组织一场小型的跳绳比赛,让幼儿体验跳绳的乐趣,并培养竞争意识。
教学提示:1. 注意幼儿的安全,提前做好场地和器材的安全检查。
2. 鼓励每个幼儿参与,避免对他们的能力有过高的要求。
3. 通过音乐和游戏,创造一个轻松快乐的学习氛围。
4. 注重幼儿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帮助他们增进友谊和团队合作意识。
幼儿园中班体育教案《快乐跳跳跳》 (2)精选2篇(二)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对跳绳的兴趣和积极参与的态度。
2. 提高幼儿的手眼协调和肢体协调能力。
3. 锻炼幼儿的心肺功能和身体协调能力。
教学准备:1. 跳绳。
2. 音乐。
3. 跳绳练习图示。
教学过程:引导:教师向幼儿介绍今天的活动,告诉幼儿我们今天要一起来跳跳跳,快乐又健康!活动一:示范跳绳动作1. 教师向幼儿示范简单的跳绳动作,如单脚跳、双脚跳、交叉跳等。
大班安全教案遇到危险怎么办2篇
大班安全教案:遇到危险怎么办(第一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安全意识的重要性,知道如何避免危险;2.学习基本的安全知识和应对危险的方法;3.培养孩子的自我保护能力和应急反应能力。
二、教学内容1.安全知识:(1)火灾逃生知识:掌握如何用湿毛巾捂住口鼻逃生、如何爬行、如何用湿毛巾堵住门缝等基本知识;(2)电器安全:学习电器的正确使用方法、电器线路的危险等基本知识;(3)危险品知识:认识危险品,如毒品、化学品等,并了解应对措施;(4)交通安全:学习如何安全地过马路、如何避免车祸等基本知识。
2.应对危险的方法:(1)遇到火灾:掌握正确逃生方法;(2)遇到电器故障:知道如何断电、如何正确使用电器等;(3)遇到危险品:了解危险品的特点和应对方法;(4)遇到交通事故:学会安全地过马路、如何呼救等应对方法。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让孩子了解危险意识的重要性,掌握基本的安全知识和应对危险的方法,提高孩子的自我保护能力和应急反应能力。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孩子正确地面对危险,学习应对措施。
四、教学方法1.情景教学法:通过模拟危险场景,让孩子学习应对危险的方法。
2.游戏教学法:通过游戏的形式,让孩子学习安全知识和应对危险的方法,提高孩子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反应能力。
1.图片教学法:通过图片的形式,让孩子了解危险品、火灾逃生、电器安全等基本知识。
五、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图片或者实物引导孩子们回忆生活中的危险场景,如火灾、电器故障、交通事故等,并让孩子们谈谈自己的遭遇和感受。
2.讲解(15分钟)教师结合图片和实物,讲解火灾逃生、电器安全、危险品和交通安全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应对措施,让孩子们了解如何在危险场景下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3.游戏教学(20分钟)教师利用安全教育游戏,让孩子们亲身体验应对危险的方法。
例如,将孩子们分成小组,模拟火灾逃生场景,让他们用湿毛巾捂住口鼻逃生、爬行、用湿毛巾堵住门缝等方式,让孩子们深入理解火灾逃生的方法。
科学《摆的快慢》教案教学设计2篇五年级上册教科版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案(2篇)3.5摆的快慢(第一篇)与研讨探索二:摆的快慢与摆锤质量的关系1.制订方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探究摆的快慢与摆锤质量的关系的实验方案,全班交流并达成共识。
2.布置任务:指导学生分组实验,并完成实验帮助卡。
探索三:摆的快慢与摆绳长短的关系1.制订方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探究摆的快慢与摆绳长短的关系的实验方案,全班交流并达成共识。
探索2.布置任务:指导学生分组实验,并完成实验帮助卡。
与研讨研讨汇报集体汇报帮助卡主持人:请各小组代表依次汇报你们组在实验中的发现。
小组1: 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组发现摆的快慢与摆锤质量没有关系,因为摆锤质量改变时,摆30秒摆动的次数不变。
摆的快慢与摆绳长短有关系,因为摆绳变短时,摆30秒摆动的次数变多。
主持人:其他小组对小组1的汇报有疑问或补充吗?小组2:我们有补充:通过分析各个小组的实验数据,我们发现每个小组的摆锤质量改变时,摆30秒摆动的次数都不变,但不同小组的摆的摆动次数不一样。
每个小组的摆绳长度变短时,摆动次数都变多,数据也比较接近。
主持人:谢谢大家的发言,汇报活动结束。
拓展与小结小结:摆的快慢与摆锤质量、摆幅大小无关,而与摆绳长短有关。
摆绳长度越长,相同时间内摆动次数越少,摆得越慢,反之越快。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学生在上一节课测量摆的摆动次数时已经发现,不同的摆在相同时间内摆动的次数是不一样的,由此已经产生了一个疑问:摆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本课就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猜测并通过实验来探究。
承接聚焦板块提出的问题,在制订实验方案之前,先就“摆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这个问题展开讨论。
在教学中要给予学生足够的讨论时间,让学生充分调动原有的认知,开展“头脑风暴”。
通过演示实验和讨论,使学生达成共识:摆的快慢与摆幅大小的关系不大,从而排除了在下面活动中对摆幅的研究。
而摆锤质量和摆绳长短都有可能影响摆的快慢,都是需要加以研究的因素。
让学生理解探究活动的目的对开展实验是很重要的。
《只有一个地球》原文及教学设计2篇
《只有一个地球》原文及教学设计优秀2篇《只有一个地球》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会写11个生字,重点理解“晶莹、和蔼、慷慨、枯竭”等词语。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爱护环境、保护地球的意识。
3、结合关键语句了解课文讲了几个方面的内容。
4、体会说明文用语的准确、严谨,学习说明的方法。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爱护环境、保护地球的意识。
教学难点理解文中宇航员的感叹“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进一步懂得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莹、裹、篮”等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晶莹、摇篮、壮观、半径”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关键语句初步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3、理解标题“只有一个地球”的含义,重点体会地球的美丽与渺小。
教学难点1、读写并积累、运用生字新词。
2、理清课文脉络,结合关键语句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激趣谈话,引入新课。
导语:同学们,世界的杂志《时代周刊》每年都要在世界范围内评选一位年度新闻人物。
评出的这个人,肯定是这一年中在全世界影响特别大的。
大科学家爱因斯坦、法国的戴高乐将军等都入选过。
有一位中国人在1978年和1985年两次入选,他就是我们改变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
但是,1988年《时代周刊》却评选了一位非常特殊的新闻人物。
当时结果一公布,几乎所有人都大吃一惊,你们想知道是谁吗?(课件呈现《时代周刊》的封皮。
)对,就是濒危的地球。
想知道为什么吗?答案就在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中。
请同学们一起齐读课文。
(同时板书。
)2、出示课题,理解课题。
思考:我们还可以把地球称为什么?(摇篮、水球、母亲、家园……)过渡:地球,母亲!这是多么亲切的称呼啊!就像亲生母亲对我们来说都只有一个一样,宝贵的地球对我们来说也只有一个。
那么,地球这位“母亲”给予了我们什么?她的宝贵又体现在哪些地方呢?这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对数函数及其性质的教学设计【2篇】
对数函数及其性质的教学设计【2篇】篇一:高中数学对数函数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在指数函数及反函数概念的基础上,使学生掌握对数函数的概念,能正确描绘对数函数的图像,掌握对数函数的性质,并初步应用性质解决简单问题。
2、通过对数函数的学习,树立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观点,渗透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的思想。
3、通过对数函数有关性质的研究,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思维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是理解对数函数的定义,掌握图像和性质。
难点是由对数函数与指数函数互为反函数的关系,利用指数函数图像和性质得到对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教学方法启发研讨式教学用具投影仪教学过程一。
引入新课今天我们一起再来研究一种常见函数。
前面的几种函数都是以形式定义的方式给出的,今天我们将从反函数的角度介绍新的函数。
反函数的实质是研究两个函数的关系,所以自然我们应从大家熟悉的函数出发,再研究其反函数。
这个熟悉的函数就是指数函数。
提问:什么是指数函数?指数函数存在反函数吗?由学生说出是指数函数,它是存在反函数的。
并由一个学生口答求反函数的过程:由得。
又的值域为,所求反函数为。
那么我们今天就是研究指数函数的反函数__对数函数。
2.8对数函数(板书)一。
对数函数的概念1、定义:函数的反函数叫做对数函数。
由于定义就是从反函数角度给出的,所以下面我们的研究就从这个角度出发。
如从定义中你能了解对数函数的什么性质吗?最初步的认识是什么?教师可提示学生从反函数的三定与三反去认识,从而找出对数函数的定义域为,对数函数的值域为,且底数就是指数函数中的,故有着相同的限制条件。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一起来研究对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二。
对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板书)1、作图方法提问学生打算用什么方法来画函数图像?学生应能想到利用互为反函数的两个函数图像之间的关系,利用图像变换法画图。
同时教师也应指出用列表描点法也是可以的,让学生从中选出一种,最终确定用图像变换法画图。
小班社会领域教案详案《不跟陌生人走》2篇
小班社会领域教案详案《不跟陌生人走》 (2)小班社会领域教案详案《不跟陌生人走》 (2)精选2篇(一)【教案】《不跟陌生人走》【教学目标】1. 了解和掌握不跟陌生人走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2. 培养孩子对陌生人的警觉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3. 提高孩子的社会适应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
【教学内容】1. 理解陌生人的概念:什么是陌生人?为什么我们要警惕陌生人?2. 学习不跟陌生人走的原则和方法:教给孩子一些基本原则和方法,例如不随便和陌生人说话、不随便去陌生人的车上等。
3. 分析和讨论案例: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引导孩子分辨陌生人和熟悉人,并学会判断陌生人的可信度。
4. 游戏和角色扮演:通过游戏和角色扮演,让孩子在模拟场景中学习如何应对陌生人的情况。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图片、故事等方式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理解陌生人的概念:让学生讨论陌生人的定义,并引导他们思考为什么要警惕陌生人。
3. 学习不跟陌生人走的原则和方法:介绍几个基本的原则和方法,并结合例子进行解释和讨论。
4. 分析和讨论案例:给学生提供一些陌生人的案例,让他们分析和讨论该如何应对这些情况。
5. 游戏和角色扮演:设计一个角色扮演的游戏,让学生在模拟场景中实践如何应对陌生人的情况。
6. 总结:通过小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强调不跟陌生人走的重要性和方法。
【教学资源】1. 图片、故事等引入教学的素材。
2. 陌生人案例分析的素材。
3. 角色扮演游戏的道具和场景设计。
4. 小结和复习的教学材料。
【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讨论的质量等。
2. 游戏和角色扮演评价:观察学生在角色扮演游戏中的表现和应对陌生人情况的能力。
3. 学生作品评价:让学生完成一份小结或总结,并评价他们的学习成果。
【教学延伸】1. 家庭作业:让学生到家中和家长讨论自己在遇到陌生人情况时的处理方法,并写一篇小结。
2. 社区参观:组织学生到社区中进行参观,让他们学习如何识别认识的人和陌生人,并了解社区安全的相关知识。
初一信息技术教案(二)2篇
初一信息技术教案(二)初一信息技术教案(二)精选2篇(一)教案标题:初一信息技术教案(二)教学目标:1. 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作用;2. 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方法;3. 学会使用计算机进行简单的文档处理;4. 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意识与创新能力。
教学内容:1. 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作用;2. 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方法;3. 使用计算机进行文档处理。
教学准备:1. 教学投影仪和电脑;2. 教学PPT或相关教学资料;3. 学生实验室的计算机设备和软件。
教学步骤:Step 1:导入新课1. 老师用投影仪展示一张计算机硬件的图片,询问学生这是什么?2. 学生作答后,进一步问学生计算机的作用是什么。
Step 2:简要讲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作用1. 老师用PPT简要介绍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内存、硬盘、显示器、键盘和鼠标等。
2. 老师讲解计算机的基本作用,包括数据处理、信息存储、程序运行和人机交互等。
Step 3:讲解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方法1. 老师通过实际操作展示计算机的开机、关机和重启操作方法。
2. 老师讲解计算机的常用操作方法,包括鼠标单击、双击和右键菜单等。
Step 4:教学实践1. 老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台计算机。
2. 老师指导学生使用计算机进行简单的文档处理,包括新建文档、编辑文本和保存文档等操作。
Step 5:小结与反思1. 老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与学生一起回答思考问题。
2. 老师鼓励学生发表对本节课的意见和建议,并记录下来。
教学延伸:1. 布置以计算机操作为主题的作业,要求学生练习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方法;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信息技术相关的学习和实践活动,提高其信息技术意识和创新能力。
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和表现是否积极;2. 作业评估:评估学生对计算机基本操作的掌握程度以及文档处理的能力;3. 学习反馈评估:采集并整理学生对本节课的反馈意见,分析课堂教学效果。
《赛马》教学备课教案一等奖2篇
4、《赛马》教学备课教案一等奖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要善于观察、善于思考才能想出好主意。
4、学习按一定顺序写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3——12自然段,从中领会善于观察、善于思考才能想出好主意的道理。
2、学习按一定顺序写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学生从孙膑献计中,领会到善于观察善于思考才能想出好主意的道理。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设计:一、听一听,想一想1、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首非常好听的曲子,请同学们边听边闭目想象。
(播放《赛马》)2、欣赏了这段曲子,你头脑中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呢?二、猜一猜,读一读1、赛马是古时候人们十分喜爱的一项体育活动。
它不仅体现马列的实力,还展示人的智慧。
今天,让我们走进赛马场去看一看。
我们一起来读课题,猜一猜:这个故事将会讲哪些内容?(估计学生会答:作为比赛,要有对手,那么赛马的对手会是谁?是怎样比赛的?结果会怎样呢?……)师据生所答进行板书:跟谁赛?怎样赛?赛马结果怎样?2、这些问题的答案都在课文中,你只要仔细读读课文就都能了解。
自读课文,等会儿请同学把这三个问题连起来说说。
3、生作答,师相机板书:第一次第二次初赛失败孙再赛胜利田忌齐威王膑田忌齐威王上——上献下——上中——中策上——中下——下中——下三、看一看,说一说1、咱们先来看一看田忌与齐威王赛马的实况录象。
(播放两次赛马场面)2、同学们能当一当体育播音员,将比赛的实况解说下吗?请读一读第2和第13-17自然段,先准备准备!3、生上台解说,评价促进。
四、演一演,评一评1、你解说得这样清楚明白,如果宋世雄在场也一定会为你竖起大拇指。
同学们当了一回体育解说员,下面请同学们再当一当演员,把这个故事的内容演一演,再现当年田忌与齐威王赛马的场面,那一定非常有意思。
同学们想尝试尝试吗?那就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先4人一组来演一演,每组安排一人作赛马解说员。
小班音乐公开课教案《小树叶》2篇2
小班音乐公开课教案《小树叶》 (2)小班音乐公开课教案《小树叶》 (2)精选2篇(一)一、教学目标:1. 能够听懂歌曲《小树叶》的歌词。
2. 能够跟随节奏摆动身体。
3. 能够模仿老师的示范,唱出歌曲的主旋律。
二、教学准备:1. 歌曲《小树叶》的录音。
2. 器械:教具小树叶道具。
3. 包含歌曲歌词和动作的课件或海报。
三、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老师播放快节奏的音乐,孩子们随着音乐做各种动作,如跳跃、拍手、拍腿等,热身身体。
2. 引入歌曲:老师介绍今天的歌曲《小树叶》,告诉孩子们歌曲的故事背景和含义,激发他们对歌曲的兴趣。
3. 学唱歌曲:(1)老师播放《小树叶》的录音,同时展示歌词和动作的课件或海报,帮助孩子们跟随歌曲的节奏和动作。
(2)先仅播放来熟悉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3)反复播放,逐句教唱歌词,帮助孩子们理解歌曲的意思。
(4)边唱边示范动作,帮助孩子们掌握歌曲中的动作。
4. 体验歌曲:让孩子们根据自己的感觉,用整个身体去体验歌曲的节奏和情感。
可以让孩子们用布条或纸制作成小树叶的道具,边唱歌边做相应的动作,加强互动。
5. 创编歌曲:让孩子们分组,每个小组编创自己的歌曲,可以选用类似的旋律和节奏,自己编写歌词,体验创作的乐趣。
6. 小结与反思:老师总结歌曲学习的内容,提问孩子们对歌曲的感受和体验,并进行反思,询问孩子们是否对歌曲、对音乐有了新的认识。
四、教学延伸:1. 看音乐绘本《小树叶的故事》。
2. 制作小树叶的手工制品,如折纸小树叶、贴纸小树叶等。
3. 利用乐器伴奏演奏《小树叶》,培养孩子们的合作意识和音乐表演能力。
4. 组织孩子们参加音乐比赛或演出,展示他们在学习《小树叶》的过程中的成果。
小班音乐公开课教案《小树叶》 (2)精选2篇(二)教案名称:小班音乐公开课教案《洗手巾》教学目标:1.培养幼儿动手能力和观察力。
2.通过活动培养幼儿的生活习惯和卫生意识。
3.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的音乐兴趣和音乐表现力。
大班语言教案2篇《金色的玉米棒》含教学反思
(封面)大班语言教案2篇《金色的玉米棒》含教学反思授课学科:授课年级:授课教师:授课时间:XX学校教案一【活动目标】1、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合理排列图片,大胆想象,并连贯、完整地讲述图片内容。
2、乐意参与故事的创编,体验排图讲述的乐趣。
3、学习有序、仔细的观察图片,理解图片,并用较清楚的语言描述图片内容。
4、通过视听讲结合的互动方式,发展连贯表述的能力。
【活动准备】挂图20号数字1-4的标志各一个红花、蓝花、绿花、黄花的标志各一个《小朋友的书秋天多美好》【活动过程】一、导入看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是什么颜色?(黄颜色)。
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金色玉米棒。
在玉米宝宝身上发生了一个有趣的故事,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二、出示挂图,引导幼儿整体观察。
今天,这个故事就是讲金色的玉米棒的故事,就藏在这四幅图里,你们想先看哪幅图呢?红花图:这是什么地方?图上有什么?小兔子在干什么?这是什么时候发生的事呢?黄花图:图上有谁?他们在干什么呢?小白兔给了他们什么?猜猜小白兔和小松鼠、小松鸡、小刺猬分别会说些什么呢?蓝花图:小白兔在干什么?在哪里?那时候是什么季节?小白兔的表情怎么样?为什么?绿花图:图上有什么?小白兔在干什么?这是什么时候发生的事呢?三、教师出示挂图,由幼儿自由排列顺序,并讲述故事。
1、老师利用小图片引导幼儿学习排列方法。
师:老师把小白兔和金色玉米棒之间发生的事情变成了小图片,这些图片不管怎样排,都可以编出好听的故事(老师操作小图片),小朋友在编故事的时候一定要想一想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都有谁,发生了什么事情,结果怎么样,然后把四张图片连在一起讲一讲就是一个好听的故事了。
现在请小朋友开动小脑筋,想一想,给这几幅画排个顺序,变成一个好听的故事。
然后请几位小朋友来说一说发生了什么有趣的故事。
2、编故事,提要求。
师:排好后请小朋友悄悄在心里讲一讲。
讲的时候一定要想想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都有谁,发生了什么事情,结果怎么样,然后把四幅图连起来用好听的语言讲讲,就是一个好听的故事了,小白兔和这些小动物之间会说些什么。
幼儿园中班社会教案《我们来跳舞》2篇
幼儿园中班社会教案《我们来跳舞》 (2)幼儿园中班社会教案《我们来跳舞》 (2)精选2篇(一)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对音乐舞蹈的兴趣。
2. 提高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和动作灵活性。
3. 培养幼儿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准备:音乐器材、音乐录音、CD播放器。
教学内容与步骤:步骤一:导入1. 教师放一首欢快的音乐,让幼儿跟着音乐的节奏晃动身体,热身活动。
步骤二:引导1. 教师向幼儿们介绍舞蹈活动的主题《我们来跳舞》,告诉幼儿们我们要一起来跳一支很有趣的舞蹈。
2. 根据幼儿年龄特点选择适合的舞蹈曲目,播放相应的音乐。
步骤三:示范1. 教师做简单的舞蹈动作示范给幼儿观看,让幼儿们能够了解舞蹈的形式和动作。
2. 逐个教授舞蹈动作,每个动作教完后带领幼儿们一起练习。
步骤四:练习1. 教师介绍其他舞蹈的动作,逐个教授并与幼儿们一起练习。
2. 创设情境,让幼儿们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设计自己的舞蹈动作,并带领幼儿们练习。
步骤五:展示1. 让每个小组上台展示自己设计的舞蹈动作。
2. 观摩其他小组的表演,互相欣赏和鼓励。
步骤六:总结1. 回顾整个活动,幼儿讲述自己参与舞蹈活动的感受和收获。
2. 教师总结评价幼儿们的表现,并给予肯定和鼓励。
教学延伸:可以邀请舞蹈老师、音乐老师等专业人士来幼儿园开展舞蹈活动,让幼儿更好地学习舞蹈技巧。
也可利用课外时间带领幼儿参加舞蹈社团或参加幼儿舞蹈比赛,展示所学舞蹈技巧。
幼儿园中班社会教案《我们来跳舞》 (2)精选2篇(二)一、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感知能力。
2. 通过参与跳舞活动,培养幼儿的协调性和动作技能。
3. 培养幼儿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1. 学习并掌握跳舞动作和节奏。
2. 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感知能力。
三、教学准备:1. 音乐材料:准备一首适合幼儿跳舞的音乐。
2. 教具准备:花环、彩球等道具。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热身游戏(5分钟)1. 让幼儿们围成一个大圆圈,放一首欢快的音乐让他们随着音乐进行自由活动。
古诗《行行重行行》的教学教案设计2篇
古诗《行行重行行》的教学教案设计1一、教学要求:1、了解时代背景。
2、理解诗歌含义。
3、准确背诵全诗。
二、教学重点:品味诗歌意境,理解深刻内涵。
三、教学难点:领会诗歌的真情至理。
四、教学步骤:(一)、导入:中国是诗的国度,诗歌创作源远流长,诗人灿若星河,作品浩如烟海。
同学们自读书以来,已经学了不少的诗词,其中有不少是反映思念故乡,思念亲人的,请大家回顾一下所学的诗词,并举出一例。
(学生举例)这些诗歌带给我们美的享受,艺术的熏陶,人生的启迪,今天让我们带着一份轻松的心情一起来赏析一首五言古诗—《古诗十九首》中的《行行重行行》。
这是一首妻子思念远行在外的丈夫的诗歌,抒发的是一份刻骨铭心的思念之情。
(二)题解:1、问:《古诗十九首》是一部书还是一组诗?是谁编选的?明确:这是由南朝梁萧统收编的《昭明文选》中的一组诗。
这组诗多写夫妇、朋友间的离愁别绪,和士人的彷徨失意,是中国东汉五言诗的代表作,语言炉火纯青。
钟嵘在《诗品》中称它“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2、问:《行行重行行》产生的时代背如何?这是一首怎样的诗?明确:是离乱时代。
东汉后期党争激烈,杀伐不休;官僚垄断仕途,文人士子备受压抑。
下层文人士子或为避祸,或为寻找出路纷纷背井离乡,因而就有了“游子”的乡愁和“思妇”的闺怨,本首诗属于“思妇”诗。
(三)、学生自读:1、把你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和句子写在草稿纸上。
2、你最喜欢哪一句诗?并简要说明理由。
(四)、老师检查自读情况,强调以下汉字的读音和意思:重(chóng):又。
行(xǐng):走。
巢(cháo):鸟窝。
缓(huǎn):宽。
蔽(bì):遮挡。
餐(cān);吃。
(五)、诵读并整体感知课文:第一层(前6句):写离别。
第二层(后10句):写相思。
(六)、分析理解诗意:1、研读第一层。
指名朗读前6句,师生共同讨论:(1)问:“与君生别离”是一种怎样的离别?“君”指谁?明确:是活生生地离开。
微型小说两篇《高等教育》《讲究》教案2
《造句》通过对一次老师家访的描写,引发了对显示生活中如何“判分”与“判人”的深思。
《河在远方》提出了环境问题,引起人们的反思。
四、合作探究
1.读了《造句》,你有何感想?
提示:
引导学生理性自我评价,理性评价他人。
2.从小到大,我们身边的环境有何变化视环境问题,并身体力行。
《微型小说两篇》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理解小说主题。
2.学习小小说的立意布局。
教学重点
目标1
教学方法
阅读法、讨论法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辅助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及内容
一、检查预习
略。
二、导入新课
由小学语文课上的“造句”谈起。
三、整体感知
1.师生共同回忆有关小小说的常识。
2.学生速读课文,整体把握小说基本内容。
3.这两篇小说的共同点是什么?
提示:
富有哲理意味。
4.这两篇小说是如何来表达深奥的哲理的呢?
提示:
以小见大。
五、课后作业
写一篇小小说,用“以小见大”的手法表达自己熟悉的道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商丘市睢阳区路河镇马庄小学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数学教学设计《长方体的表面积》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观察,使学生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含义。
2、初步学会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1、建立表面积的概念。
2、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具准备:长方体、正方体纸盒,长方体、正方体展开图、小黑板教学步骤:(一)前提测评,复习正方体和长方体的基本特征。
①正方体有()个面,每个面的面积都(),有()条相等的棱。
②长方体有()个面,S上=(),S左=(),S前=()。
(二)引出课题,引导学生认识什么是表面积,先让学生说,再进行总结。
出示小黑板:正方体6个面的面积之和叫作它的表面积。
长方体6个面的面积之和叫作它的表面积。
(三)自主探索,探求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1、拿出正方体,在六个面上分别标出上、下、左、右、前、后,再想想怎样求正方体的表面积。
(先自主探究,再与同学交流,教师小结)板书:正S表=S上+S下+S左+S右+S前+S后6个面相等:S表=S上×62、同理推导长方体表面积的方法,自主探究长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
板书:长S表=S上+S下+S左+S右+S前+S后S上=S下S左=S右S前=S后长S表=2S上+2S左+2S右3、看还有其他的计算方法吗?教师出示长方体展开图,说明:把长方体看作2个组成部分,一部分是上、下面,另一部分是前、后、左、右组成的侧面,将侧面展开后得到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长相当于底面的周长C底表示,宽相当于高,要求长方体的表面积用底面周长×高加上上下两个面的面积就可以了板书:S表=C底×h+2S上(四)巩固训练1、课本上长方体,上面的面积是(),上、下两面的面积和是(),前面的面积是(),前、后两面的面积和是(),左面的面积是(),左、右两面的面积是(),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
(五)实际运用,深化理解1、教材18页“试一试”。
2、教材19页“练一练”第1题,要求选择简便的方法解决问题。
3、“练一练”第2题3题。
4、“练一练”4—6题,看要求,说方法。
(六)课堂小结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七)板书设计:长方体的表面积正方体:S表=S上+S下+S左+S右+S前+S后6个面面积相等,所以S表=6S上长方体:S表=S上+S下+S左+S右+S前+S后S上=S下S左=S右S前=S后S表=2S上+2S左+2S前两部分:①侧面→长方形C底×h高②上、下两个面③S表= C底×h高+2S上长方体的表面积正方体:S表=S上+S下+S左+S右+S前+S后6个面面积相等,所以S表=6S上长方体:S表=S上+S下+S左+S右+S前+S后S上=S下S左=S右S前=S后S表=2S上+2S左+2S前两部分:①侧面→长方形C底×h高②上、下两个面③S表= C底×h高+2S上教学反思:今天教学《长方体的表面积》不大顺畅,除了交流纠正浪费时间外,我认为教师的设计也存在很大问题。
一、教学设计要删繁就简。
1、复习导入内容可以再精炼一点。
没必要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点、面、棱的方面挨个去比较,去订正,直接设计说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异同点,形式也没必要挨个抽学生回答,可以同桌互相交流,抽一组代表回答即可,这样既节省时间也抓住了重点。
第二个练习题的设计可以直接让学生说出面积即可,其他学生判断,因为是复习内容,没必要像新课一样都是重点去分析。
2、重点的内容重点突破。
长方体的表面积探索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在之前学习了长方体的特征和展开面的基础上进行的,所以可直接让学生借助实物或者展开图去探究长方体的表面积,关键是让学生理清弄顺长方体展开面的长和宽和原长方体的长宽高的关系,将小组合作“议一议”的内容作为重点,让学生们自己去探究、去发现、去总结,占用的时间也应该是比较重要的时间。
二、牢记数学课的“三必讲、三不讲”。
比如这节课上“什么是长方体的表面积?”在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来后,没必要定义读三遍,然后又抽取了10个同学依次回答问题。
包括温故知新里的练习内容,只要学生回答正确,或者知错能改,没必要一道又一道的讲解。
三、数学课应该精讲多练。
而本节课学生说的多,而且环节过于罗嗦,将简单问题复杂化了,导致教学任务没有完成,练习又少之又少。
针对以上不足,我以后一定要勤学习,勤请教,争取快速提高自己的数学教学水平。
商丘市睢阳区路河镇马庄小学耿利红2020年4月商丘市睢阳区路河镇马庄小学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数学教学设计《露在外面的面》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观察、分析等活动,综合运用有关知识,解决有关物体表面积的问题,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激发主动探索的欲望。
3、培养学生与人交流、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有序的观察方法以及综合运用有关知识,解决物体表面积的问题,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具准备:若干个正方体模型,小黑板教学步骤:(一)前提测评,出示小黑板,让学生口头填空。
1、正方体有()个面,每个面的面积都(),有12条相等的()2、长方体有()个面,S下=(),S右=(),S后=()3、长方体S表=()+()+()或者=()+()4、什么叫做长方体的表面积?(二)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教师出示准备好的正方体和学生一齐数一数6个面,再把这个正方体放在墙角.2、让学生说说发现了什么?从而引出课题——露在外面的面。
(三)探究活动探究活动一:堆放在墙角的正方体露在外面的面。
1、自主探究,完成课本上的填空。
2、小组合作,探究规律,并计算露在外面的面的面积。
探究活动二:堆放在地面上的正方体露在外面的面规律.1、平放一排的规律。
①观察露在外面的面有向个?你发现了什么?小组交流。
②全班汇报交流结果:正面和背面始终不变,每增加一个正方体就多三个面,所以露在外面的面=正方体个数×3+2,用字母表示:露在外面的面=3n+2。
2、竖放一排的规律①观察露在外面的面,并填表。
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小组交流。
②全班汇报交流结果:上面始终是一个面,每增加一个正方体,就多了周围的四个面,所以露在外面的面=正方体个数×4+1,用字母表示:露在外面的面=4n+1。
3、多排多层摆放的规律①观察露在外面的面,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小组交流。
②全班汇报交流,露在外面的面如果只有一竖排,就有9个面,每增加一竖排正方体,就多5个面,所以,露在外面的面=正方体的竖排数×5+4,用字母表示:露在外面的面=5n+4。
(四)拓展练习小组活动:你们还能用正方体模型拼摆不同的情况,并找出露在外面的面有什么规律吗?小组交流。
(五)课堂小结今天这堂课我们学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六)板书设计露在外面的面正方体:墙角规律平放一排:面=正方体个数×3+2 =3n+2竖放一排:面=个数×4+1=4n+1多层摆放:面=数×5+4=5n+4教学反思:在教学本节课时,我仔细揣摩,认真钻研教材,吃透教材,找准教材的内涵及外延,活用教材,有效教学。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课始,先复习旧知,师拿出一个正方体纸盒问:“共有几个面?”“如果我把它放到讲桌面上,有几个面露在外面?”“如果我把它放到墙角处,有几个面露在外面?”找准新旧知识的连接点,抓住表面与露在外面的面这两部分知识上的本质区别,深刻地揭示了课题的根本含义,并且在导入新知的同时又为本节课所需要的有序观察做了知识上的铺垫。
二、观察操作,有序思考。
接着,媒体出示第20页的例题,师:“一个小正方体放在墙角,有几个面露在外面?哪几个?”学生利用已有经验很快抢答:“有三个面露在外面。
”师继续引导,此时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师生一起按照上面、左面和右面的顺序数露在外面的面。
师问:谁和他的想法不一样?”学生回答:我先看正面,再看上面,再看右面,也有三个小正方形。
所以一共有9个面露在外面)。
通过数一数、说一说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有序的观察、有序的思考、有序的表达的能力。
启发学生比较这两种方法:第一种是逐一观察每一个小正方体,把他们露出来的面的数量分别数出来,然后再相加;第二种是分别从露出来的三个方向看,正面、上面、侧面,从不同方向数出露在外面的面的个数,然后相加。
不论用哪种方法,只要按一定的顺序去观察,就不会重复,也不会遗漏了。
此环节注重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有序进行观察,掌握两种观察方法,并为学生发现露在外面的面数规律打下基础,同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小组协作,独立探索。
接下来我设计了:这四个小正方体一起放在墙角,除了我们看到的这种摆法外,还可以怎么摆?小组协作用课前准备的大小相同的小正方体先摆一摆,再数一数露在外的面有多少个,看你能有什么发现。
全班交流:虽然都是用的四个小正方体摆的,但是摆地不一样,露在外面的面也不一样多。
有时候露在外面的面都是9个,但摆的方法也不同,现在我们算一算,不同摆法中,露在外面的面的面积是多少,已知正方体棱长50厘米,以上的立体图形中选一个你自己喜欢的摆法,快算一算吧。
学生很快算出结果,后全班交流。
此环节的设计,是给了学生一个自主操作的空间,同时也给了学生思维开放的空间,让他们的思维不仅停留在操作的层面上,还要在操作中有所发现。
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操作,并通过观察、交流,发现摆法不同,露在外面的面数是不同的;即使露在外面的面数相同,但摆法还不同。
并能根据实际情况求出露在外面的面的面积。
四、合作探索,发现规律。
师:刚才我们用4个小正方体随意摆在一起,露在外面的面数有所不同。
现在我们用6个小正方体,按一定的方式有规律地摆,露在外面的面数会怎样变化呢?媒体出示合作要求:小组同学商量、选择一种方式,之后按照这种方式有规律地摆(如横着摆、竖着摆……)。
先由一个小正方体摆起,记录下露在外面的面数;再逐个增加小正方体,并依次记录露在外面的小正方形的面数。
边记录数据边观察,并把你们的发现写下来。
小组合作探索,并填写记录单。
小正方体的个数123456……n 露在外面的面数5811141720……? 发现的规律:每增加一个小正方体,就增加3个面。
学生争先恐后地展示自己的发现。
师追问:“请思考,如果有n个小正方体,那么有多少个面露在外面?”我们小组发现每增加一个小正方体,就增加3个面。
如果有n个小正方体,那么有3n+1个面露在外面。
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此处设计意在稍有难度的立体图形上提升学生观察、推想的能力,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观察的能力,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五、利用媒体,拓展延伸,升华主题。
师:这次你汇报时,只需要说出你们是怎么摆的、发现了什么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