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选读》书面作业答案
国学经典选读形考作业一
国学经典选读形考作业一摘要:一、国学经典的意义与价值二、国学经典的种类与内容三、国学经典的选读方法与技巧四、形考作业一的完成步骤与要点正文:一、国学经典的意义与价值国学经典,是指我国古代文化的精华部分,包括了儒、道、佛等各家的经典著作。
这些经典著作不仅在当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在今天依然具有极高的价值。
它们是我们了解古代社会、领悟传统文化精神的重要途径,也是我们提升自身道德修养、丰富内心世界的宝贵财富。
二、国学经典的种类与内容国学经典的种类繁多,主要包括《诗经》、《尚书》、《礼记》、《周易》、《道德经》、《庄子》等。
这些经典的内容涵盖了哲学、道德、政治、教育、文化等各个方面,体现了古代先哲们对世界、人生、社会等各个方面的深入思考和独特见解。
三、国学经典的选读方法与技巧面对如此丰富的国学经典,我们应该如何进行选读呢?首先,我们要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经典著作。
其次,我们要对经典著作进行深入的阅读和理解,不能浅尝辄止。
此外,我们还可以借助注解、评论等辅助材料,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领悟经典著作。
四、形考作业一的完成步骤与要点形考作业一是我们对国学经典的一次实践应用,它要求我们根据所选的经典著作,进行深入的阅读和理解,然后撰写一篇文章。
完成形考作业一的步骤主要包括:首先,我们要选择一篇经典著作进行阅读;其次,我们要对经典著作的内容进行理解和分析;最后,我们要根据理解和分析的结果,撰写一篇文章。
在撰写文章时,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我们要确保文章的内容与所选的经典著作密切相关;其次,我们要力求文章的观点新颖、独特;最后,我们要注意文章的结构和语言,确保文章的逻辑性和可读性。
国学经典是我们的宝贵财富,它们承载了古代先哲们的智慧和思考。
国学经典选读形考作业一
国学经典选读形考作业一摘要:1.引言:介绍国学经典选读形考作业一的背景和目的2.国学经典的重要性3.选读形考作业一的内容和要求4.如何进行国学经典的学习和研究5.结论:鼓励大家深入学习和研究国学经典正文:【引言】国学经典选读形考作业一是一次对国学经典的学习和研究的机会,它旨在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国学经典的精髓。
国学经典是我国文化的瑰宝,它包含了我国几千年的文化和历史,对于我们理解和研究我国的历史文化,以及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国学经典的重要性】国学经典是我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含了我国几千年的文化和历史,是我们理解和研究我国历史文化的重要资料。
同时,国学经典中也包含了许多宝贵的智慧和思想,如《论语》中的仁爱思想,《道德经》中的道家思想等,这些思想对于我们的生活和工作都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因此,学习和研究国学经典,不仅可以增加我们的知识储备,还可以提升我们的思想境界和人生智慧。
【选读形考作业一的内容和要求】选读形考作业一是一次对国学经典的学习和研究的机会,它要求我们认真阅读《论语》、《道德经》等国学经典,并对其进行深入的理解和研究。
同时,作业还要求我们撰写一篇论文,对所读的经典进行解读和分析,展现我们对于经典内容的理解和思考。
【如何进行国学经典的学习和研究】要进行国学经典的学习和研究,我们需要首先对经典进行深入的阅读和理解,了解其内容和主旨。
同时,我们还需要结合实际,对经典中的思想和理念进行实践和应用,以期真正理解和掌握经典的精髓。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参加讲座、研讨会等形式,与其他人一起学习和研究国学经典,以期取得更好的效果。
【结论】国学经典选读形考作业一是一次重要的学习和研究机会,我们应该珍惜这次机会,深入学习和研究国学经典,以期提升我们的知识和思想境界。
国家开放大学山东国学经典选读形考作业一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山东国学经典选读形考作业一注意:学习平台题目可能是随机,一定注意答案对应的选项,同学们在本页按“Ctrl+F”快捷搜索题目中“关键字”就可以快速定位题目,如果答案有疑问或遗漏,请在下载网站联系上传者进行售后。
屈原的代表作是《________》,这是我国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抒情诗。
-> 离骚;“鲲鹏展翅”的典故出于庄子《__________》一文。
-> 逍遥游;“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见于《诗经•秦风》中的《________》。
–> 蒹葭;元杂剧前期最优秀的作家是关汉卿的代表作是《________》。
–> 窦娥冤;唐代兴起的用文言文写作的短篇小说被称为_________。
–> 唐传奇;曹植的《________》是建安时期优秀的抒情小赋。
->洛神赋;无名氏所作的组诗《_____》,代表了汉代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
–> 古诗十九首;清代蒲松龄的《》,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代表了我国古代文言小说的最高成就。
-> 聊斋志异;屈原在民间歌谣基础上创造了新的诗歌形式,因为作品都是“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所以汉代人把这种文体称为__________。
-> 楚辞;杜甫的诗歌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人民群众在战乱中、在赋税剥削和不合理兵役制度下的痛苦生活,故有“”之美誉。
–> 诗史题目:“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诗句的作者是标准答案:龚自珍题目:秦罗敷是汉乐府()一诗中的主人公。
标准答案:《陌上桑》题目:辛弃疾《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作于()。
标准答案:镇江题目:下列词作中,辛弃疾自称为“壮词”的是()。
: 《鹧鸪天》“壮岁旌旗拥万夫”; 《永遇乐》“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标准答案:《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题目:《氓》:“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国学经典选读》期末综合练习参考答案
《国学经典选读》期末综合练习参考答案一、常识问答1、诸子百家有哪些主要学派?答:道家、儒家、墨家、法家、阴阳家、名家、兵家、杂家、农家、小说家、纵横家。
2、四书五经分别指什么?答: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五经:《诗经》、《尚书》、《仪礼》、《周易》、《春秋左传》。
3、道家主要代表人物是谁?答:老子、庄子。
4、儒家主要代表人物是谁?答:孔子、孟子、荀子。
5、儒家集大成者是谁?答:荀子。
6、“三教合一”是指哪三教?答:儒教、佛教、道教。
7、什么叫谥号?答:帝王、贵族、大臣等死后,据其生前品德事迹,赐予表示褒贬的称号叫谥号。
8、孔子、孟子、荀子在主张上各自侧重什么?答:孔子重视“礼”强调“仁”;孟子重义;荀子重礼、法。
9、提出“夫国学者,国家所以成立之源泉也”的是谁?答:章太炎。
10、道家的核心观念是什么?答:天道。
11、吕思勉把我国学术分为哪七个阶段?每阶段以什么学术为主?答:先秦诸子百家之学。
两汉儒学。
魏、晋以后玄学。
南北朝、隋、唐佛学。
宋、明理学。
清代汉学。
现今新学。
12、吕思勉认为,中国学术纯属自创的是哪阶段的学术?答:先秦学术。
13、“总揽其全”的先秦学术是哪一家?答:道家。
14、哪几家为先秦显学?答:儒家、墨家。
15、道、儒、墨、法各家的主要主张是什么?答:道家:天道,无为,间世,齐物,自由。
儒家:仁义礼智忠孝,王道。
墨家:兼爱、非攻、尚贤、尚同等。
法家:以吏为师,以法为教,霸道。
16、“尚人文”起于何时?答:周朝。
17、佛学兴盛于何时?答:南北朝、隋、唐。
18、写出道家与法家的价值序列。
答:道家:道德仁义礼乐名法;法家:道法术势。
19、《道德经》又称什么?作者是谁?答:《老子》(“五千文”),老子(老聃、李耳)。
20、老子说“域中有四大”,请问是哪“四大”?它们之间是怎样的相互关系?答:四大:道、天、地、人。
关系: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21、老子如何论天道与人道之不同?答: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国开作业《国学经典选读》《国学经典选读》形考作业(四)主题作业-形考作业四-主题作业参考(含答案)004
《道德经》对我们现代社会生活的启示中国的历史上,佛道儒三家并立,道家算是三家里相对影响较小的一个,也是在历史上没有影响朝代进程的一个。
道家算是由老子创立,《道德经》更是大众读物,但是从统治阶级的利益来看,道家的思想不适合作为统治阶级的工具,而且佛道两家都是出家人,讲究远离是非,无关俗世。
出世之人,讲究清心寡欲,无关功利,可是很多时候我们看到的,连寺庙里的和尚都没做到这一点,出世和入世,其实在现代社会看来,差别也并不是那么大。
但是道家思想仍有其可学习之处,只是道教并没有很好的传承。
佛教在唐朝达到一个高峰期,在这个时期,也是道家最为弱势的时期。
而道教的人到最后多追求长生,炼制丹药,虽多为帝王所用,但跟平民百姓都没有什么交集,这也是为什么道教在中国历史上一直名声不好的原因。
尽管道家不像佛家那么声势浩大,却也出了诸如张三丰这样的名人。
“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影视作品里,张三丰在布道之时最常用的句子。
古人重名节,但是在历史中,我们看到的都是臣子为君主死节之时最常见的现象,何为名,但名节之重,似乎为生之根本,远胜事情本身的是非。
然而,史书上所肯定的很多名,未尝不是错。
名,有好有坏,但中国历史上为一己之名而在实质上贻害底层民众的人为数不少。
试想古代那些功高盖主的将军们,帝王们,哪个不是踩着千万士兵的“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
”不尊贤者虚名,民众就不会攀比相争,不去特意哄抬贵重物品,民众就不会生出盗窃占有之心,不去挑拔欲望,民众之心便不会乱。
因此圣人治世,便淡其心志,让其吃饱,削弱其争名夺利之志,强健其身体健康生活。
如果人民没有名利之心,没有欲望之争,便也就不会有人自以为聪明,要鼓起人的名利之心,作起祸乱,正是如今贪官之所为。
送贿受贿也皆出于此也。
埋怨现实残酷的人,有没有想过,造成这种残酷的原因就是你内心的名利之心呢?这不过。
我们这些凡人都被名利二字困住了而已。
让人民不要去自以为聪明,追求逐利被欲望牵着走,不自以为聪以便不会胡来,一切顺自然天道而行,如此无为无欲发展,则无所不为的发展,人类终回走向天道最完美世界,而不堕入恶性循环,走不出杀与被杀的怪圈。
「最新」河南电大本科《国学经典选读》教学考一体化我要考试答案(第一套)
「最新」河南电大本科《国学经典选读》教学考一体化我要考试答案(第一套)[最新]河南电大本科《国学经典选读》教学考一体化我要考试答案(第一套)一、单项选择1.按照孔子的理念,以下哪一项不属于我们普通人实施“仁”的途径(A)。
A.博施于民而能济众。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D.能近取二,可谓仁之方也已。
2.关于“国学”,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2.00分)A.季羡林认为,国学应该是“大国学”。
B.国学的概念和内容从古至今始终如一,一成不变。
C.张之洞主张“西学为体,中学为用”。
D.追溯“国学”一词,最早出自《论语》。
3.以下几位名人与各自对“国学”的描述,搭配错误的是(A)。
(2.00分)A.章太炎:国学是七科之学B.季羡林:国学应该是“大国学”C.张之洞:中学为体,西学为用D.邓实:一国所有之学4.“上善若水”这一观点出自(B)。
(2.00分)A.《论语》B.《老子》C.《孟子》D.《中庸》5.以下对“中庸”思想的理解,错误的是:(A)。
(2.00分)A.中周:就是关于怡到好处的常理。
B.中庸之道就是碌碌无为,缩手缩脚,不敢直言不讳,做人圆滑,世故。
C.中的思维方式要求人们在任何条件下都要做忙当的事,也就是怡到好处的作为与恰到好处的不作为。
D.有种解释说“中庸”就是用中、中行的意思。
6.“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而家道正,正家而天下正美,”对这句话解释不合适的是:(D)。
A.“正家而天下正矣”:家庭秩序井然,天下就安定了。
B.这句话说明了齐家对于治国、平天下的重要作用。
C.“父父,子子”意思是:父亲在父亲位置上尽父亲的职责,儿子在儿子的位置上尽儿子的职责。
D.这句话强调父亲、兄长、丈夫的绝对权威不可违抗,即使他们做错了,儿子、弟弟、妻子也不能有任何。
7.《黄帝内经素问》认为人要顺应季节的变化来养生,依照《黄帝内经》的说法,冬季人们应该怎么养生最为适宜(B)A.早睡早起,和鸡的活动相仿佛,收效神气。
河南电大本科《国学经典选读》(教考一体化)网上考试题库
河南电大本科《国学经典选读》(教考一体化)网上考试题库一、单项选择题题库1.按照孔子的理念,以下哪一项不属于我们普通人实施“仁”的途径A. 博施于民而能济众。
2.大人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者也。
其视天下犹一家,中国犹()焉。
D. 一人3.大学之道,(),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A. 在明明德,在亲民4.樊迟问知。
子曰:务民之义,(),可谓知矣。
A. 敬鬼神而远之5.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而家道正。
正家而天下正矣。
”对这句话解释不合适的是:B. 这句话强调父亲、兄长、丈夫的绝对权威不可违抗,即使他们做错了,儿子、弟弟、妻子也不能有任何意见。
6.古人的养生理论十分完善,以下符合传统养生原则的是()B. 小胖性格达观,不太看重得失,不过分思虑7.关于“国学”,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D. 国学仅包括儒家文化。
8.关于“国学”,以下说法正确的是()C. 季羡林认为,国学应该是“大国学”。
9.关于“无为”,以下理解不正确的是()B. “无为”意在告诉我们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不要作为10.关于天人关系,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D. 儒家、道家对天人合一的解释完全一致11.黄帝内经·素问》认为人要顺应季节的变化来养生,依照《黄帝内经》的说法,冬季人们应该怎么养生最为适宜?D. 早睡晚起,等到天亮才起,使神志深藏于内。
12.祸兮福之所倚。
福兮祸之所伏。
孰知其极?其无正也。
()人所迷,其日固久。
D. 正复为奇,善复为妖。
13.君王、国家、人民这三者中,有轻有重,请遵循孟子的思路,按照从重到轻排列()D. 人民>国家>君王14.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A. 腹心15.君子有三变”,这句话的意思是()B. 与君子相处,会发现他有很多不同的样貌。
16.孔子认为,君主治理国家,如果想让人民有廉耻之心,达到良善淳厚的境界,则需要:D.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17.孔子认为君子有三畏,分别是畏天命,畏大人,畏()。
2021最新《国学经典选读》考试题库附答案
2021最新《国学经典选读》考试题库附答案1.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成就最高的女性作家是()A.李清照【正确答案】B.朱淑真C.卓文君D.蔡文姬2. 李白是继屈原之后我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歌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可概括()A.平易晓畅B.深险怪僻C.雄奇飘逸【正确答案】D.沉郁顿挫3.道家学派创始人是()A.孔子B.孟子C.老子【正确答案】D.庄子4.下面选项不是孔子思想中的核心观念的是()。
A.仁B.礼C.德D.道【正确答案】5.“五谷丰登”中的“五谷”是。
()A.粟、豆、麻、麦、面B.米、豆、麻、麦、面C.粟、豆、麻、麦、稻D.粟、豆、麻、麦、谷【正确答案】6.我国古代最早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是。
()A.李斯B.荀子C.朱熹D.董仲舒【正确答案】7.《中庸》认为人可以从两条途径得到完善,一是发掘人的内在天性,称为“尊德性”;二是通过对外部世界的求知,以达到人的内在本性的发扬,称为“道问学”。
这两条途径之间的关系是。
()A.相依并进,相辅相成B.相矛盾C.相中和【正确答案】D.相抑制8.以下作品不属于《春秋三传》的是。
()A.《左传》B.《公羊传》C.《新传》【正确答案】D.《谷梁传》9.“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这句话出自()A.《学记》B.《论语》【正确答案】C.《五经四书》D.《说文解字》10.孟子认为人皆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和()A.是非之心【正确答案】B.进退之心C.悲喜之心D.善恶之心11.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其核心思想就是()。
A.义B.仁【正确答案】C.礼D.智12.我国第一部专门讨论教育教学问题的著作是()A.《大学》B.《论语》C.《学记》【正确答案】D.《中庸》13.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符合个体身心发展的()A.不平衡性要求B.个别差异性要求【正确答案】C.顺序性要求D.互补性要求14.荀子以()作比喻,说明通过学习,后学可以超过前人,学生可以超过老师。
2020年国家开放大学电大考试《国学经典选读》教学考一体化网考形考作业试题及答案
(2018更新)最新河南电大《国学经典选读》教学考一体化网考形考作业试题及答案100% 通过2016年秋期河南电大把《国学经典选读》纳入到“教学考一体化”平台进行网考,针对这个平台,本人汇总了该科所有的题,形成一个完整的题库,内容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并且以后会不断更新,对考生的复习、作业和考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会给您节省大量的时间。
做考题时,利用本文档中的查找工具(Ctrl+F),把考题中的关键字输到查找工具的查找内容框内,就可迅速查找到该题答案。
本文库还有其他网核及教学考一体化答案,敬请查看。
一单选题1.子张问仁于孔子。
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
”孔子说的“五者”为()(4.00分)A. 历史上五位奉行仁义的人B. 金、木、水、火、土C. 仁、义、礼、智、信D. 恭、宽、信、敏、慧2. 孔子认为君子有三畏,分别是畏天命,畏大人,畏()。
(4.00分)A. 信仰B. 天子C. 圣人之言D. 父母之命3.关于“国学”,以下说法正确的是()(4.00分)A. 张之洞主张“西学为体,中学为用”。
B. 国学的概念和内容从古至今始终如一,一成不变。
C. 季羡林认为,国学应该是“大国学”。
D. 追溯“国学”一词,最早出自《论语》4.大人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者也。
其视天下犹一家,中国犹()焉。
(4.00分)A. 一家B. 天下C. 一国D. 一人5.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
(4.00分)A. 德B. 教C. 礼D. 仁6.按照孔子的理念,以下哪一项不属于我们普通人实施“仁”的途径(4.00分)A. 博施于民而能济众。
B.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C. 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D.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7. 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以下对这句话解释不正确的是()。
(4.00分)A. 恭而无礼:恭敬但没有节制B. 葸:过分小心而显现出畏惧的样子C. 这句话主要是说不应该拘泥于礼D. 这句话说了“礼”的重要性8.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之大宝曰位,何以守位?曰(①)。
国学经典选读平时作业(2)
山东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国学经典选读》平时作业(2)一、填空(每空1分,共25分)1、《羽林郎》的作者是辛延年,《昭明文选》的编者是萧统,现在能见到的最早最完整的七言诗的作者是曹丕的《燕歌行》。
2、《洛神赋》的作者是曹植,《三都赋》的作者是左思,《悲愤诗》的作者是蔡琰。
3、41岁就弃官归隐的田园诗人,死后被尊称为五柳居士。
4、南朝乐府民歌大多保存在《乐府诗集》中,北朝乐府民歌大多收集在《梁鼓角横吹曲》。
5、《石壁精舍还湖中作》的作者是,《拟行路难》的作者是,《晚登三山还望京邑》的作者是。
6、魏晋南北朝的小说主要是和的《》、《》。
7、“烈烈悲风起,泠泠涧水流”出自诗,作者是;“高蹈风尘外,长揖谢夷齐”出自,其作者是;“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出自,其作者是。
8、“江暗雨欲来,浪白风初起”的作者是何逊,“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的作者是。
二、名词解释(每个5分,共25分)1、竹林七贤2、左思风力3、吴均体4、搜神记5、世说新语三、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每个2分,共50分)1、势力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2、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3、明明如月,何时可掇?4、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5、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何淹留寄他方?6、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
7、飞飞摩苍天,来下谢少年。
8、转眄流精,光润玉颜。
9、西京乱无象,豺虎方遘患。
10、善事新姑嫜,时时念我故夫子。
11、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12、或便加棰杖,毒痛参并下。
13、息徒兰圃,秣马华山。
14、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15、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16、邢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2023秋期国开河南电大本科《国学经典选读》无纸化考试(作业练习1至3+我要考试)试题及答案
B.一国所有之学也 C.大国学 D.大师也 [答案]A .关于天人关系,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儒家、道家对天人合一的解释完全一致 B.天人关系问题是中国哲学中的重大理论问题之一 C.人与天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统一体 D.儒家与道家均以天人合一为最高境界 [答案M .《黄帝内经•素问》认为人要顺应季节的变化来养生,依照《黄帝内经》的说法,冬季人们应该怎么养生最为适 宜? A.早早起床,漫步在庭院里,舒展形体。 B.早早起床,让心中不存在郁闷,对外界事物保持兴趣。 C.早睡早起,和鸡的活动相仿佛,收敛神气。
C.《老子》 D.《南华经》 [答案]B 44.祸兮福之所倚。()孰知其极,其无正邪? A.正复为奇 B.善复为妖 C.其日固久 D.福兮祸之所伏 [答案]D .子日:“(),小人同而不和。” A.君子和而不同 B.君子同而不和 C.君子以直报怨 D.君子顺乎天道
[答案]A .“中庸”中的"中”是()? A.恰到好处 B.中间 C.不彻底 D.不完全 [答案]A .一阴一阳之谓()。 A德 B.道 C.自然 D.理 [答案]B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形容的是华山风景区。
A.《通典》 B.《通志》 C.《文献通考》 D.《通论》 [答案]ABC .下列史书属于纪传体的是()。 A.《后汉书》 B.《梁书》 C.《晋书》 D.《南齐书》 [答案]ABCD .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A.孔子认为,君主要以道德和礼乐教化引导人民。 B.孔子认为,可以一同学习的人,也能够共同实践理想。
18.墨子判断一个学说是否有价值的标准有()。 A.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 B.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C.原察百姓耳目之实 D.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 [答案]ACD 19.张载曾说过:为天地立心,(),(),()。 A.为往圣继绝学 B.为万世开太平 C.为百姓立命 D.为生民立命 [答案]ABD 20.关于“中庸”,以下说法或理解不正确的是:()。 A.孔子认为中庸作为一种德,可以算是至极的了。
国学经典选读第1、2次形考作业参考答案。
国学经典选读第1、2次形考作业参考答案。
以下答案仅供参考《国学经典选读》形成性考核第一次作业一、你认为学习“国学”的意义何在?“国学热”的原因是什么?1、学习“国学”的意义:第一,重振国学,对于唤起文化自觉,恢复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认同,增强民族凝聚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二,可以提高人的道德水准,提高个人文化素养。
第三,对于治国理政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第四,对于提升国家的国际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第五,对于促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完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具有重要意义。
2、“国学热”的原因第一,中国近年来经济的持续发展引发了“国学热”。
一百多年来,中国从一个曾经在经济、政治、文化方面遥遥领先于世界的大国,沦落为在西方的洋枪洋炮前不堪一击的封建帝国。
巨大的反差,使人们思考这个问题时,认为中国社会之所以沦落成这个样子,全是传统文化、儒家思想惹的祸。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社会由计划经济走向了市场经济,在各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人越来越需要自己民族的历史,越来越需要自己民族的独特价值的东西,这就激发了中国人复兴传统文化的强烈愿望。
第二,亚洲四小龙的经济腾飞引发了“国学热”七十年代,欧洲经济不景气,而属于儒家文化的日本及亚洲四小龙出现了经济的持续和快速增长,实现了经济的腾飞,创造了一系列经济奇迹。
二、你喜欢的学习“国学”的方法是什么?请选择,可多选:()A 读经典B 观看视频讲座C 听老师讲解经典D上网浏览相关知识E 其他:()三、我们的文字教材中的十章主题,(1)你认为对你的实际生活和工作有帮助意义的是哪一章?请选择,可多选:()第一章信仰,第二章仁德,第三章中庸,第四章知识,第五章学而,第六章择业,第七章顺逆,第八章人事,第九章为政,第十章理想(2)请结合实际工作或生活来谈谈为什么对你有帮助意义?我认为国学对我的工作和生活有很多启发。
对我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了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学经典选读》书面作业
姓名:学号:教学点:成绩:
一、阅读分析(每题15分,共60分)
1、阅读《老子》第一章,回答问题:
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两者同出,异名同谓。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①本章首句帛书的断句为:“道,可道也,非恒道也。
”刘笑敢认为帛书断句合理,他的理由是什么?请浏览网上课堂“自建视频”之《老子》辅导第二节来回答。
(4分)答:老子的思想中“自然”的价值为主体地位,老子的自然是自然而然之义,大自然的构成主体。
②如何理解“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2分)
答:当我们把“道”称为“无”时,是指天长来分的宇宙初始。
“道”就好像“无”;当我们把“道”称为“有”时,是指“道”成为万物之母。
③请举属于“异名同谓”的3个例子。
(3分)
答: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天地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微。
④你如何理解《老子》所言的“道”?(6分)
答:客观存在的“道”,自古至今,恒常永存,人无法知道“道”全部,只能知其局部,所以当我们用言语表达宇宙终极之道时,我们所说的“道”(局部),并非客观存在的“道”(整体)。
2、阅读《庄子·大宗师》节选,回答问题:
颜回曰:“回益矣。
”
仲尼曰:“何谓也?”
曰:“回忘礼乐矣。
”
曰:“可矣,犹未也。
”
他日复见曰:“回益矣。
”
曰:“何谓也?”
曰:“回忘仁义矣。
”
曰:“可矣,犹未也。
”
他日复见曰:“回益矣。
”
曰:“何谓也?”
曰:“回坐忘矣。
”
仲尼蹴然曰:“何谓坐忘?”
颜回曰:“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
此谓坐忘。
”
仲尼曰:“同则无好也,化则无常也。
尔果其贤乎?丘也请从而后也。
”
①你如何理解颜回把忘礼乐、仁义视为进步?(3分)
答:除去自身的一些复杂因素,不去考虑太多的方面,就会达到进步
②何为“离形去知,同于大通”?(3分)
答:沉入于望的境界,忘记外界的一切事物,甚至忘记自身形体的存在,达到与“大道”相合为一的境界
③从颜回与孔子的对话看,“忘”与“坐忘”有何区别?(3分)
答:“忘”是指思想上的忘。
“坐忘“是肢体上,心灵上的忘却。
④庄子笔下的孔子形象,既有真实孔子的影子,又有虚构成份,就本节文字而言,虚构体现在哪里?(6分)
答:庄子自己信奉无为自然,所以他的思想本身,就是接受多天的,是可以容纳其他意见的。
孔子与庄子“道不同,不相为谋。
”他所言,“道”,“德”,“圣人”等均同名而异实。
他们的生死观,人生观,价值观迥异。
3、阅读《论语》节选《颜渊第十二》,回答问题:
12.1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
12.2仲弓问仁。
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
12.3司马牛问仁。
子曰:“仁者,其言也讱。
”曰:“其言也讱,斯谓之仁已乎?”子曰:“为之难,言之得无讱乎?”
①如何理解“克己复礼为仁”?(2分)
答:克制自己,复归周礼,就是仁,也就是要约束自己,使每件事情归于“礼”。
②有人认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的意思是:邦国无人怨恨,家里无人怨恨,即所有人都不怨恨,方可称为仁。
你认为这种解释是否合理?为什么?(4分)答:不合理,因为怨恨不是这样定论的。
怨恨的产生没有规律性,可有可无。
怨恨发生了就“无法改变”,因为不能认为没有怨恨了就是仁了。
③举例说明你如何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与“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7分)
答:自己都不想要的,就不要强加给别人。
自己想成功首先使别人也能成功,自己想被人理解首先要理解别人。
我的理解是两种观点首先都要纠正自己的思想,多与人沟通,只有做好了自己,才能让别人觉得你成功。
④孔子为何认为“言讱”即仁?(2分)
答:口才不是很好的人,做事往往需要长时间考虑,这样的人是比较仁代的。
4、阅读《荀子·性恶》,回答问题:
①何为“性”与“伪”?荀子如何解说?(4分)
答:“性”指天性,“伪”指伪装。
荀子认为要顺从天性,不应伪装。
②荀子如何定义“善”、“恶”?(2分)
答:“善”是后天人为努力的结果。
“恶”是天生的。
③在本文中荀子批驳了孟子哪些观点?(3分)
答:“性善论”和“人格论”
④荀子强调“枸木必将待檃栝烝矫然后直,钝金必将待砻厉然后利”,你怎么看?(6分)
答:我同意他的观点。
弯曲的木头必将需要矫正后才能变直,钝的金属必将需要磨砺后才能变锋利,就像朽木只有进行了雕刻才能有利用价值。
5、阅读《韩非子·显学》节选,回答问题:
夫圣人之治国,不恃人之为吾善也,而用其不得为非也。
恃人之为吾善也,境内不什数;用人不得为非,一国可使齐。
为治者用众而舍寡,故不务德而务法。
夫必恃自直之箭,百世无矢;恃自圜之木,千世无轮矣。
自直之箭,自圜之木,百世无有一,然而世皆乘车射禽者何也?隐栝之道用也。
虽有不恃隐栝而自直之箭、自圜之木,良工弗贵也。
何则?乘者非一人,射者非一发也。
不恃赏罚而恃自善之民,明主弗贵也。
何则?国法不可失,而所治非一人也。
故有术之君,不随适然之善,而行必然之道。
①韩非为何说圣人治国“不恃人之为吾善也,而用其不得为非也”?(3分)
答:只有自己明确了自己的态度,做一个正直的人,才能做好事。
②既然自直之箭、自圜之木稀少,为何良工“弗贵”?(3分)
答:因为很多东西天生外表不错,淡内在可不变好。
所以很多工匠宁愿用贵的,以体现其价值。
③何为“隐栝之道”?韩非以此比喻什么?(3分)
答:矫正木材的工具,比喻爱材之人。
④你如何评价韩非的“不随适然之善,而行必然之道”?(6分)
答:同意他的观点。
只有进行长期的管理,治理才会有善的一面。
偶尔出现的也只是偶然,不是主观的存在,必须加强力度。
二、评论综述(40分)
孟子说:“口之于味也,有同耆焉;耳之于声也,有同听焉;目之于色也,有同美焉……心之所同然者何也?谓理也、义也。
”而庄子则说天下无“正处”、“正味”、“正色”,两人针锋相对。
你若认同其中一方的观点,请举例驳斥反方的观点。
你若对双方观点都不认同,也请举例分别反驳双方观点。
要求字数600字以上。
答:根据孟子的观点,他的学术核心就是“仁义”和“仁政”,即实行所谓“王道”,其理论基础就是民本思想,重现人的生存权利,因此孟子对那些不行仁政,残酷掠夺百姓的王侯深恶痛疾。
首先,孟子是反对王侯间的无休无止的相互征战的。
其次孟子认为应该让利于民,让民众有得以休养生息的机会。
最后,孟子在自己的论证基础上,进一步指出面对上层贵族奢靡浪费;黎明百姓饥寒交迫的社会现实,这都是统治者不可推卸的责任。
仁政和民本发展到一定程度,即使王道。
王道亦是孟子哲学的中心概念,还有孟子世世代代的儒学家们,孜孜追求的那个最高理想社会——大同社会
“仁政王道在,火焰万丈长”。
经历历史的洗涤,时光的锤炼,正直的精华也不会因为岁月的沧桑而褪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