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选读 第1、2次形考作业参考答案。

合集下载

国学经典选读-1国学经典选读形考通用考试电大网考答案

国学经典选读-1国学经典选读形考通用考试电大网考答案

国学经典选读-1国学经典选读形考通用考试电大网考答案国学经典选读-1国学经典选读形考通用考试电大网考答案一. 单选题(共10题,共6分)3.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此句的恰当二. 判断题(共10题,共6分)2.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此句中的“说”:3. 关于“敬鬼神而远之”,孔子的态度是对鬼神采取尊敬而不迷信的态度,要懂得死亡的真实性和承认生命的有限性,要以现实的人生为出发点,在有限的生命中实现自身的价值。

4.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诸也。

”此句中“好古”:是指喜爱先哲的遗典、古代的典章等。

(0.65. 孔子大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是说要启发学生,举一个例子不懂,就不要举三个例子使人更加迷惑了;对于举一不能反三的学生就不用回复他了。

(0.6分)7. 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此句意思是:孔子答道:“把心力专一地放在使人民8.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此句中“愠”:10.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此句意思是:言行要谨慎,为人要诚实守信,要广泛地去爱三. 填空题(共10题,共8分)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 (0.8分)2. 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

” (0.8分)3.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

” (0.8分)4. 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 (0.8分)5.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

” (0.8分)6.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

”曾子曰:“唯。

”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而已矣。

” (0.8分)7. 子曰:“兴于诗,立于,成于乐。

国学经典选读第一次作业

国学经典选读第一次作业

《国学经典选读》形成性考核第一次作业一、请从教学大纲(或教材中)国学经典语录123句中选择你印象最深(或对你影响较大)的三句。

简单谈一谈你对于这三句话的独到理解。

答:对我印象最深刻的第1句话是: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孔子说:“君子相处和谐而不结党,小人结党而内部并不和谐。

”当今社会我们强调和谐社会的观点,而这一观点与古人的想法不谋而合,人与人之间讲究和谐,只有人和谐了社会才能和谐。

第2句话是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可是人们并不是经常能够做到。

人们常犯的一个通病,就是往往看自己的优点和他人的缺点多,看自己的缺点和他人的优点少,从这个意义上讲,重温“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认真领会它的深刻内涵,并且努力去做,对我们做好事情还是很有意义的。

第3句话是:“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

”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事情都要提前做好准备,小的问题或困难要及时解决,不要拖沓,以免由小及大,到最好不好解决。

二、你喜欢的学习“国学”的方法是什么?举例:读经典;观看视频讲座;听老师讲解经典;上网浏览相关知识;或其他请简要说明理由。

参考一:有很多方法都可以进行学习“国学”,读经典、观看视频讲座、听老师讲解经典、上网浏览相关知识。

我觉得这连个是分不开的,首先是读经典,只有你读过经典之后才才能了解到经典的内容是什么,才能知道什么是经典~算是个了解的过程;其次是观看视频讲座,自学只能了解皮毛,在这个快速的时代,想要学习,但是又不耽误工作的方法就是观看视频讲座,这样可以合理的安排时间进行进一步的学习;第三是听老师讲解经典,每个人对于经典的解读都不一样,所以只有去真正的走入课堂,听老师在讲解,才能进一步吸收、理解经典;最后是上网浏览相关知识,经过了前面的学习,最后通过上网浏览想要了解的知识,对自己未了解的知识进行补充,使自己全方位的了解、学习、知晓“国学”。

国学经典选2

国学经典选2

《国学经典选读》形成性考核第一次作业一、你认为学习“国学”的意义何在?“国学热”的原因是什么?答:"国学"一说,产生于西学东渐、文化转型的历史时期。

一般来说,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

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潮中,汲取我国传统文化中沉淀千年的经典思想,古为今用,也是现今普及国学的重要目的与意义。

中国的经济在发展,但一个国家若想要立足于当代世界强盛民族之林,普及国学是其必不可少的一环。

一个国家只有其拥有其自身的独特文化,才能在世界的舞台上有自己的话语权,才可以让世界听到自己的声音。

于是,这也迫切的需要我们弘扬国学,通过其抽象意义上的内在价值的普及、渗透,体现具体意义上的工具价值,真正的做到古为今用。

同时,中华民族的血脉之所以绵延至今从未间断,民族传统文化的承续传载功不可没。

故而,求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与价值,为本民族精神生命提供资源,这亦应当是今日国学研究的意义所在。

国学热的出现,原因复杂。

但我认为是经济高速成长带动信心爆棚,催生了大国角色认同的需要。

二、你喜欢的学习“国学”的方法是什么?请选择,可多选:(A、C )A 读经典B 观看视频讲座C 听老师讲解经典 D上网浏览相关知识三、我们的文字教材中的十章主题,(1)你认为对你的实际生活和工作有帮助意义的是哪一章?请选择,可多选:(信仰、仁德、知识、择业、人事、理想)第一章信仰,第二章仁德,第三章中庸,第四章知识,第五章学而,第六章择业,第七章顺逆,第八章人事,第九章为政,第十章理想(2)请结合实际工作或生活来谈谈为什么对你有帮助意义?答:首先,做人要有信仰和仁德,这是做人的基本。

其次,拥有知识是走向理想的前提,是实现理想的根基。

在社会中,一定要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不能为了赚钱而盲目的选择工作,这样会让自己很累,也不会有好的发展。

在单位,与同事建立好人际关系是在公司站稳脚步的基础。

只有以上都做到位了,那么自己的理想就不会太远。

河南电大本科《国学经典选读》(教考一体化)网上考试题库

河南电大本科《国学经典选读》(教考一体化)网上考试题库

河南电大本科《国学经典选读》(教考一体化)网上考试题库一、单项选择题题库1.按照孔子的理念,以下哪一项不属于我们普通人实施“仁”的途径A. 博施于民而能济众。

2.大人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者也。

其视天下犹一家,中国犹()焉。

D. 一人3.大学之道,(),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A. 在明明德,在亲民4.樊迟问知。

子曰:务民之义,(),可谓知矣。

A. 敬鬼神而远之5.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而家道正。

正家而天下正矣。

”对这句话解释不合适的是:B. 这句话强调父亲、兄长、丈夫的绝对权威不可违抗,即使他们做错了,儿子、弟弟、妻子也不能有任何意见。

6.古人的养生理论十分完善,以下符合传统养生原则的是()B. 小胖性格达观,不太看重得失,不过分思虑7.关于“国学”,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D. 国学仅包括儒家文化。

8.关于“国学”,以下说法正确的是()C. 季羡林认为,国学应该是“大国学”。

9.关于“无为”,以下理解不正确的是()B. “无为”意在告诉我们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不要作为10.关于天人关系,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D. 儒家、道家对天人合一的解释完全一致11.黄帝内经·素问》认为人要顺应季节的变化来养生,依照《黄帝内经》的说法,冬季人们应该怎么养生最为适宜?D. 早睡晚起,等到天亮才起,使神志深藏于内。

12.祸兮福之所倚。

福兮祸之所伏。

孰知其极?其无正也。

()人所迷,其日固久。

D. 正复为奇,善复为妖。

13.君王、国家、人民这三者中,有轻有重,请遵循孟子的思路,按照从重到轻排列()D. 人民>国家>君王14.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A. 腹心15.君子有三变”,这句话的意思是()B. 与君子相处,会发现他有很多不同的样貌。

16.孔子认为,君主治理国家,如果想让人民有廉耻之心,达到良善淳厚的境界,则需要:D.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17.孔子认为君子有三畏,分别是畏天命,畏大人,畏()。

《国学经典选读》形成性考核第一次作业

《国学经典选读》形成性考核第一次作业

一、你认为学习“国学”的意义何在?“国学热”的原因是什么?答:很多人认为学习“国学”是传承中华文明、弘扬中华文化、提升中华精神的途经,实在是荒唐!何谓“国学”?三百千?经史子集?四大名著?其实“国学”不过是一个被炒作的概念而已!就以所谓“国学大师”季羡林为例,其专长是什么?“梵学、佛学、吐火罗文”,跟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实在遥远!在书商眼里看来,传统的古典作品没有版权纷争、不需要投入太多的编辑力量,找几个大学生三拼两凑可以堂而皇之的骗钱了!一本万利!二、你喜欢的学习“国学”的方法是什么?请选择,可多选:( BCD )A.读经典B.观看视频讲座C.听老师讲解经典D.上网浏览相关知E.其他:()三、我们的文字教材中的十章主题,(1)你认为对你的实际生活和工作有帮助意义的是哪一章?请选择,可多选:( 12345678 )第一章信仰,第二章仁德,第三章中庸,第四章知识,第五章学而,第六章择业,第七章顺逆,第八章人事,第九章为政,第十章理想。

(2)请结合实际工作或生活来谈谈为什么对你有帮助意义?答:我认为学习国学让我在工作和生活中得到很多启发,这本书实际上是从各个方面帮助我们细致地分析人生,帮助我们树立的人生和价值观,从1到10章也就是潜移默化地说明了一个人生存的法则,我认为如果每个人都能按照国学的思想去对待自己对待社会,那我们的国家将会是一个多么和谐的地方。

四、请从教学大纲(或教材中)国学经典语录123句中选择你印象最深(或对你影响较大)的三句。

简单谈一谈你对于这三句话的独到理解。

答:1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

这句话的意思是:君子之所以中庸,是因为随时做到适中,恰到好处。

2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以贵一贱,交情乃见。

这句话的意思是:人在有关生死的关键时刻,才知道以往建立的情谊的真假,在贫穷与福足的不同状态下,才知世态人情的冷暖:在贵贱的不同情形下,才显现友情的真伪。

3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国学经典导读试题1答案

国学经典导读试题1答案

《国学经典导读》形成性自测题一答案一、填空1、《易经》的完成,经历了三位圣人:第一个是伏羲,第二个是周文王和周公父子,第三个是孔子。

2、《易经》是现存的中国最古老的经典,是“群经之首”。

包括本文经与解说转两大部分。

3、《左传》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具有强烈的儒家思想倾向,强调等级秩序与宗法伦理,重视长幼尊卑之别,同时也表现出民本思想。

4、《国语》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国别史著作。

记录了周朝王室和鲁国、齐国、晋国、郑国、楚国、吴国、越国等诸侯国的历史。

上起周穆王十二年(前990),终于鲁悼公(前440年)。

二、通译下面文字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mǐ)谤矣,乃不敢言。

" 召公曰:"是障之也。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

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

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曲,史献书,师箴,瞍赋,曚诵,百工谏,庶人传语,近臣尽规,亲戚补察,瞽、史教诲,耆、艾修之,而后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

民之有口,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于是乎出;犹其有原隰衍沃也,衣食于是乎生。

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

行善而备败,其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

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选自《国语·周语上》)参考答案:周厉王高兴了,告诉召公说:“我能制止老百姓的指责议论了,人们再也不敢说什么了。

”召公说:“这是阻塞人们的言论啊。

堵住人民的嘴,比堵塞河流更严重。

河流壅塞而崩溃泛滥,伤害人一定很多。

人民也是这样。

因此,治水的人要挖开水道,使它通畅流淌;治民的人也应开导他们,使他们畅所欲言。

所以天子处理政事时,让公卿以至列士进献讽谕诗,让盲乐师进献乐曲;让史官进献史籍;让太师进献劝谏的箴言;让无眸子的盲人吟咏,让有眸子的盲人诵读;让各种乐工进谏,让平民百姓把他们的话传上来;让近臣尽力规劝,让王室成员弥补天子的过失,监察朝政;盲乐师和史官以乐歌、史籍之言教诲天子;让国内元老将这些意见加以归纳整理,然后,由天子斟酌处理。

2023秋期国开河南电大本科《国学经典选读》无纸化考试(作业练习1至3+我要考试)试题及答案

2023秋期国开河南电大本科《国学经典选读》无纸化考试(作业练习1至3+我要考试)试题及答案

B.一国所有之学也 C.大国学 D.大师也 [答案]A .关于天人关系,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儒家、道家对天人合一的解释完全一致 B.天人关系问题是中国哲学中的重大理论问题之一 C.人与天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统一体 D.儒家与道家均以天人合一为最高境界 [答案M .《黄帝内经•素问》认为人要顺应季节的变化来养生,依照《黄帝内经》的说法,冬季人们应该怎么养生最为适 宜? A.早早起床,漫步在庭院里,舒展形体。 B.早早起床,让心中不存在郁闷,对外界事物保持兴趣。 C.早睡早起,和鸡的活动相仿佛,收敛神气。
C.《老子》 D.《南华经》 [答案]B 44.祸兮福之所倚。()孰知其极,其无正邪? A.正复为奇 B.善复为妖 C.其日固久 D.福兮祸之所伏 [答案]D .子日:“(),小人同而不和。” A.君子和而不同 B.君子同而不和 C.君子以直报怨 D.君子顺乎天道
[答案]A .“中庸”中的"中”是()? A.恰到好处 B.中间 C.不彻底 D.不完全 [答案]A .一阴一阳之谓()。 A德 B.道 C.自然 D.理 [答案]B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形容的是华山风景区。
A.《通典》 B.《通志》 C.《文献通考》 D.《通论》 [答案]ABC .下列史书属于纪传体的是()。 A.《后汉书》 B.《梁书》 C.《晋书》 D.《南齐书》 [答案]ABCD .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A.孔子认为,君主要以道德和礼乐教化引导人民。 B.孔子认为,可以一同学习的人,也能够共同实践理想。
18.墨子判断一个学说是否有价值的标准有()。 A.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 B.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C.原察百姓耳目之实 D.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 [答案]ACD 19.张载曾说过:为天地立心,(),(),()。 A.为往圣继绝学 B.为万世开太平 C.为百姓立命 D.为生民立命 [答案]ABD 20.关于“中庸”,以下说法或理解不正确的是:()。 A.孔子认为中庸作为一种德,可以算是至极的了。

国学经典选读第一次作业

国学经典选读第一次作业

国学经典选读第一次作业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篇一:《国学经典选读》形成性考核第一次作业一、你认为学as习“as的意义ffassdf 中华文明、弘扬中华文化、提升中asdf 华精神的途经,sd实在是荒a唐!asd as何谓“国学”?三百千?f经史asdfasdf子集?dfasd大名著?其实a“国as学”不过f是一sd个被炒作的概念而已!dfasdfas就以所a谓“国学大师asdfa”季羡林为df例,其专a长是什么?“梵学、佛学、吐火罗文asdf”,跟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实在遥远!asasd在书商眼f里看df来,传统的as古典作品没有f版权纷sdf、不需要投入asd 太多的编辑力量,找几个fa大学生三asdf拼两凑可以堂而a皇之的骗钱了!一本万利!1篇二:《国学经典选读》形成性考核第一次作业《国学经典选读》形成性考核第一次作业一、你认为学习“国学”的意义何在?“国学热”的原因是什么?答: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中华传统价值观,学习国学,是借鉴东方价值观以圆满人生,以及学习传统文化以传承历史的一个过程。

“国学热”反映传统文化精神的回归。

悄然兴起的“国学热”,实际上是人们对传统文化的一种“认祖归宗”现象,是在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的时代背景下产生的,是中国人对自己精神故乡的回归与认同。

国学中的许多思想,既适合人类文明进步法则又指导人们思想行为。

比如“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二、你喜欢的学习“国学”的方法是什么?请选择,可多选:()A 读经典B 观看视频讲座C 听老师讲解经典D上网浏览相关知识E 其他:(B C D)三、我们的文字教材中的十章主题,(1)你认为对你的实际生活和工作有帮助意义的是哪一章?请选择,可多选:(第七章顺逆)第一章信仰,第二章仁德,第三章中庸,第四章知识,第五章学而,第六章择业,第七章顺逆,第八章人事,第九章为政,第十章理想(2)请结合实际工作或生活来谈谈为什么对你有帮助意义?答:我个人认为第七章《顺逆》对我的现实生活更有指导意义。

(完整word版)国学经典作业

(完整word版)国学经典作业

《国学经典选读》形成性考核第一次作业温馨提示:本学期四次作业需要在线完成,这里是作业准备。

完成作业要求:请在形考平台提交并完成作业。

一、你认为学习“国学”的意义何在?“国学热”的原因是什么?记得某位老师说过“古老的不一定就是过时的”。

随着世界越来越进步,各个民族应该有自己的文化,各种文化都应该得到肯定和包容;在众多文化的竞争当中,西方东方、诸子百家之学,哪个是指引人类光明的,哪个就是经典。

中国文化有一个特点:不离日用行藏外,直到先天未化前。

这种人生境界,是所有人类都追求的境界,我们的祖先在他们的经典里早已经很明确地谈到这个问题,而且谈得非常之深透。

国学所包含的内容十分博大精深,通过对国学的学习,我了解到了人生的价值、生活的态度、处事的方法。

同时,国学对于提升个人的文化素养、道德修养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对于现在社会的“国学热”,我觉得主要原因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当代的国学热提示着中华民族自我意识的觉醒,体现了民族自尊与自信的高扬,新世纪国学热兴起和持续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国现代化进程90年代以来快速和成功的发展,及其所引致的国民文化心理的改变,当现代化进程驶入快速发展的轨道、经济发展取得成功之后,国民的文化自信便会逐渐恢复,文化认同也随之增强。

这在后发现代化国家现代化史上是常见的。

二是中国社会与改革开放以前相比,社会财富极大增加,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但在国家富裕和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的背后,很多人的精神世界和心灵家园却日益变得荒芜,他们感到不满足,感到困惑和迷茫。

极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功利主义有所泛滥。

传统文化中重人际关系、重社会和谐、重道德修养、重礼义廉耻、重道德自律、重理想人格、重和而不同等思想资源一下子成为全社会最需要了解最需要获得的东西,因为这些思想观念正是当今我们这个社会最缺乏的东西。

人们试图通过对儒家思想、传统文化、国学的重视,来呼唤社会的道德良知,呼唤正义的力量,呼唤健全的理想人格,呼唤人性中善的本质。

国学经典选读第1、2次形考作业参考答案。

国学经典选读第1、2次形考作业参考答案。

国学经典选读第1、2次形考作业参考答案。

以下答案仅供参考《国学经典选读》形成性考核第一次作业一、你认为学习“国学”的意义何在?“国学热”的原因是什么?1、学习“国学”的意义:第一,重振国学,对于唤起文化自觉,恢复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认同,增强民族凝聚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二,可以提高人的道德水准,提高个人文化素养。

第三,对于治国理政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第四,对于提升国家的国际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第五,对于促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完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具有重要意义。

2、“国学热”的原因第一,中国近年来经济的持续发展引发了“国学热”。

一百多年来,中国从一个曾经在经济、政治、文化方面遥遥领先于世界的大国,沦落为在西方的洋枪洋炮前不堪一击的封建帝国。

巨大的反差,使人们思考这个问题时,认为中国社会之所以沦落成这个样子,全是传统文化、儒家思想惹的祸。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社会由计划经济走向了市场经济,在各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人越来越需要自己民族的历史,越来越需要自己民族的独特价值的东西,这就激发了中国人复兴传统文化的强烈愿望。

第二,亚洲四小龙的经济腾飞引发了“国学热”七十年代,欧洲经济不景气,而属于儒家文化的日本及亚洲四小龙出现了经济的持续和快速增长,实现了经济的腾飞,创造了一系列经济奇迹。

二、你喜欢的学习“国学”的方法是什么?请选择,可多选:()A 读经典B 观看视频讲座C 听老师讲解经典D上网浏览相关知识E 其他:()三、我们的文字教材中的十章主题,(1)你认为对你的实际生活和工作有帮助意义的是哪一章?请选择,可多选:()第一章信仰,第二章仁德,第三章中庸,第四章知识,第五章学而,第六章择业,第七章顺逆,第八章人事,第九章为政,第十章理想(2)请结合实际工作或生活来谈谈为什么对你有帮助意义?我认为国学对我的工作和生活有很多启发。

对我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了影响。

国学经典选读第二次作业

国学经典选读第二次作业

国学经典选读第二次作业《国学经典选读》形成性考核第二次作业一、翻译下列经典语句(可以按照自己的理解解释): 提示: 以下10句是从十章内容中选出的,每一章选了一段,需要全面学习。

1(樊迟问知。

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论语?雍也》) P4答:樊迟问什么叫“知”。

孔子答:“把心力专一放在使人民走向善与德的道义上,敬畏鬼神而保持高远的距离不随意亲昵,这样叫做‘知’了。

”又问什么是“仁”,孔子答:“仁爱之人先独自承担并为他人奉献与付出然后会有所收获,这样可叫‘仁’了。

”2(子张问仁于孔子。

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

”“请问之。

”曰:“恭、宽、信、敏、惠。

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 (《论语?阳货》) P15答:子张向孔子请教仁。

孔子说:“能够将五种品德施行天下,便是仁人了~”“哪五种,”孔子说:“恭敬、宽厚、诚实、勤敏、慈惠。

恭敬就不致遭受侮辱,宽厚会得到大众的拥护,诚实能得到他人的信任,勤敏则做事易见功效,慈惠则足以用人。

”3(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

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

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中庸》) P33 答:喜怒哀乐没有发作时,叫做中;喜怒哀乐情绪表现出来的时候,都恰到好处,叫做和。

君子能够做到中,是天下最大的根本;做到和,天下才能归于道。

能够做到中与和,天地都会赋予他应有的位置,万物就会在中和中发育生长。

4.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庄子?养生主》 P50答: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知识是无限的,用有限的生命追求无限的知识,会搞得困顿不堪~既然如此,还去追求知识的人,就只能精疲力竭了。

5(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里仁》)P61答:孔子说:“看见贤德的人就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德的人就要自己在内心做自我反省而引以为戒。

一次答案

一次答案

《国学经典选读》形成性考核第一次作业答案提示一、你认为学习“国学”的意义何在?(10分)“国学热”的原因是什么?(20分)(1)通过学习“国学”,可以对中国传统优秀文化有比较深入的认识,能提升自己的道德素养、文化素质和智慧修养,对人生信仰、思维方法以及为人处世、学习、就业等人生的各个方面都会有很大的帮助。

(2)究其原因,是人们经历了曲折的历史和实践检验后,重新认识到“国学”的伟大,当今世界知识界把21世纪人类发展的智慧指导指向了孔子的思想。

从三个方面阐述:一、日本和亚洲四小龙经济快速和持续发展,且不受西方经济不景气的影响,证明了儒家思想文化的巨大生命力。

二、诺贝尔奖得主们共同发出高份量的宣言,把人类生存的希望寄托于孔子的天道,在世界那么多优秀民族文化中唯独选择了孔子,光辉不可比拟。

三、文化大革命后,儒家文化的声音基本上消失了,在这种缺失的文化指导下,国内现在诚信严重缺失,道德滑坡。

中国开始反思,港台“儒家”文化开始反哺大陆。

“国学热”历久不衰,反映了中国人内心深厚的一种需求,人们渴望道德良知和正义人格的重归。

二、你喜欢的学习“国学”的方法是什么?(10分),答出E项才会给满分。

请选择,可多选:( ABCD )A 读经典B 观看视频讲座C 听老师讲解经典 D上网浏览相关知识E 其他:(向同学及遇到的有国学造诣的人学习)三、我们的文字教材中的十章主题(40分)(1)你认为对你的实际生活和工作有帮助意义的是哪一章?请选择,可多选:( 10分)第一章信仰,第二章仁德,第三章中庸,第四章知识,第五章学而,第六章择业,第七章顺逆,第八章人事,第九章为政,第十章理想(2)请结合实际工作或生活来谈谈为什么对你有帮助意义?(20分)四、请从教学大纲(或教材中)国学经典语录123句中选择你印象最深(或对你影响较大)的三句。

(30分,每写出一句的理解给10分)简单谈一谈你对于这三句话的独到理解。

第一次形考作业的最后一题,老师也担心你们有难度,在这里补充,举例说明一下:比如《论语》中的名句,“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或者《孟子》中“人皆可以为尧舜”,又如:“先义后利者荣,先利后义者辱”《荀子》。

2015电大在线考试国学经典选读-1答案Word版

2015电大在线考试国学经典选读-1答案Word版

国学经典选读-1一. 单选题(共10题,共6分)1.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的意思是()(0.62. 子曰:“未知生,焉知死?”一句恰当的意思是()(0.6分)5. 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一句中的“畏”的恰当意思是()(0.67. “弟子,入则孝,出则悌。

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此句的恰当之意是:()(0.69. 下列加点的实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0.6分)10.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此句的二. 判断题(共10题,共6分)1.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所谓仁,就是要想自己站得住,也要帮助人家一同站3. 孔子说:“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是说只要有十户人家的地方,就一定有像我一样忠诚讲信用的人,但是不一定有如我一样喜欢学习的人。

(0.6分)4. 孔子的亲身体验是:“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是说一个人整天连6.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此句是劝人把努力学习与思考未来前途结合起来之意。

(0.67.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此句意思是:“富裕和显贵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但用不合于仁德的方法得到它,就不会去享有它;贫穷与低贱是人人都厌恶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去摆脱它,就不会摆脱掉它。

”(0.6分)8. 《论语》以“学而”开篇,在全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统领全篇的地位和作用,一向为学者和读者重9. “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此句意思是: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知识是无限的(没有边界的),用有限的生命追求无限的知识,就会搞得困顿不10. “弟子,入则孝,出则悌。

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此句中悌:tì,三. 填空题(共10题,共8分)1.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0.8分)2.在回也!”(0.8分)3. (0.8分)4. (0.8分)5.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 (0.8分)6. (0.8分)7. (0.8分)8. (0.8分)9. (0.8分)10. (0.8分)。

《国学经典选读》形成性考核第二次作业

《国学经典选读》形成性考核第二次作业

国学经典选读形考作业《国学经典选读》形成性考核第二次作业温馨提示: 本次作业需要在线完成,无需提交纸质作业。

作业要求:请自主选择如下答题,四个大题完成两个即可,建议结合实际举例说明.一、翻译下列经典语句:提示:以下10句是从十章内容中选出的,每一章选了一段,需要全面学习。

1.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论语·雍也》)答:樊迟问怎么做是知?先生说:“做民众所需要的事情,对鬼神则敬而远之,可以说是知了。

”樊迟问怎么做是仁?先生说:“所谓仁者,他们难事做在先,而报答获在后,可以说是仁了.”2.子张问仁于孔子。

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

"“请问之。

”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 (《论语·阳货》)答:子张向孔子问仁。

孔子说:“能够处处实行五种品德。

就是仁人了。

”子张说:“请问哪五种。

”孔子说:“庄重、宽厚、诚实、勤敏、慈惠。

庄重就不致遭受侮辱,宽厚就会得到众人的拥护,诚信就能得到别人的任用,勤敏就会提高工作效率,慈惠就能够使唤人。

"3.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

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中庸》)答:心里有喜怒哀乐却不表现出来,被称作中;表现出来却能够有所节制,被称作和.中,是稳定天下之本;和,是为人处世之道。

达到“中和”的境界,天地便各在其位了,万物便生长繁育了。

4。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庄子·养生主》答: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穷的,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穷的知识,就会搞得精疲力竭,既然如此,还去追求知识的人,就只能弄得疲困了。

养生的人不做好事去追求名声,也不做坏事而触犯刑律,把顺着自然规律去做,做为处事的法则,就可以保护生命,保全天性,可以养护精神,享尽天的.5.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国学经典选读》形成性考核第二次作业 (2)

《国学经典选读》形成性考核第二次作业 (2)

《国学经典选读》形成性考核第二次作业 (2)《国学经典选读》形成性考核第二次作业(2)一、翻译下列经典语句:提示信息:以下10句从十章内容中挑选出的,每一章挑选了一段,须要全面自学。

1.樊迟问知。

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问仁,曰:“仁者先容易而后荣获,堪称仁矣。

”(《论语雍也》)答:樊迟问什么是智。

孔子说;务必使百姓趋向于义,敬奉鬼神而远离他们,也就可说就是智了。

又反问什么就是仁。

孔子说道:\存有仁德的人艰辛不懈努力在前,以获取在后,努力做到这些,也可说是仁了。

2.子张问仁于孔子。

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

”“请问之。

”曰:“恭、宽、信、敏、惠。

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论语阳货》)答:子张向孔子请教仁。

孔子说:恭敬、宽厚、诚实、勤敏、慈惠。

恭敬就不致遭受侮辱,宽厚会得到大众的拥护,诚实能得到他人的信任,勤敏做事易见功效,慈惠的品质则足以用人。

3.喜怒哀乐之未播发,曰之中。

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

和也者,天下之翠屏也。

致中和,天地位矣,万物育矣。

(《中庸》)答:喜怒哀乐各种感情还没有向外表露的时候,是不偏不倚的,叫做中:向外表露的时候都能合着自然的道理叫做和。

中,是天下人们的大根本;和,是天下们共同要走的路。

4.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庄子养生主》请问:人的生命就是非常有限的,而科学知识就是无穷的,以非常有限的生命回去崇尚无穷的科学知识就可以搞得精疲力竭,既然如此,还回去崇尚科学知识的人,就就可以弄得皮困于了。

食疗的人不做好事回去崇尚名声,也不做坏事而触犯刑律,把顺着自然规律回去罢了为行事的法则,就可以维护生命,挽回损失天性,可以保洁精神,绞尽脑汁天的。

5.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里仁》)请问:孔子说道:看见贤人,就必须向他自学、靠拢,看见向敏的人,就必须自我反省(自己是不是与他二者相似的错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下答案仅供参考!!!
《国学经典选读》形成性考核第一次作业
一、你认为学习“国学”的意义何在?“国学热”的原因是什么?
1、学习“国学”的意义:
第一,重振国学,对于唤起文化自觉,恢复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认同,增强民族凝聚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二,可以提高人的道德水准,提高个人文化素养。

第三,对于治国理政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第四,对于提升国家的国际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第五,对于促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完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具有重要意义。

2、“国学热”的原因
第一,中国近年来经济的持续发展引发了“国学热”。

一百多年来,中国从一个曾经在经济、政治、文化方面遥遥领先于世界的大国,沦落为在西方的洋枪洋炮前不堪一击的封建帝国。

巨大的反差,使人们思考这个问题时,认为中国社会之所以沦落成这个样子,全是传统文化、儒家思想惹的祸。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社会由计划经济走向了市场经济,在各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人越来越需要自己民族的历史,越来越需要自己民族的独特价值的东西,这就激发了中国人复兴传统文化的强烈愿望。

第二,亚洲四小龙的经济腾飞引发了“国学热”
七十年代,欧洲经济不景气,而属于儒家文化的日本及亚洲四小龙出现了经济的持续和快速增长,实现了经济的腾飞,创造了一系列经济奇迹。

二、你喜欢的学习“国学”的方法是什么?
请选择,可多选:()
A 读经典
B 观看视频讲座
C 听老师讲解经典
D上网浏览相关知识
E 其他:()
三、我们的文字教材中的十章主题,
(1)你认为对你的实际生活和工作有帮助意义的是哪一章?请选择,可多选:()第一章信仰,第二章仁德,第三章中庸,第四章知识,第五章学而,第六章择业,第七章顺逆,第八章人事,第九章为政,第十章理想
(2)请结合实际工作或生活来谈谈为什么对你有帮助意义?
我认为国学对我的工作和生活有很多启发。

对我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了影响。

展开说说
四、请从教学大纲(或教材中)国学经典语录123句中选择你印象最深(或对你影响较大)的三句。

简单谈一谈你对于这三句话的独到理解。

从书中挑选。

《国学经典选读》形成性考核第二次作业
一、翻译下列经典语句(可以按照自己的理解解释):
提示:以下10句是从十章内容中选出的,每一章选了一段,需要全面学习。

1.樊迟问知。

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论语·雍也》)
P4
2.子张问仁于孔子。

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

”“请问之。

”曰:“恭、宽、信、敏、惠。

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论语·阳货》)P15
3.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

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

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中庸》)
P33
4.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庄子·养生主》
P50
5.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里仁》)
P61
6.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论语·里仁》)
P80
7.祸兮福之所倚。

福兮祸之所伏。

孰知其极,其无正邪?正复为奇,善复为妖。

人之所迷,其日固久。

(《老子》第五十八篇)
P92
8.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有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大学》)
P105
9.子夏曰:“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

”(《论语·子张》)
P120
10.事莫大乎无悔。

事至无悔而止矣,成不可必也。

(《荀子·议兵》)
P143
二、简要回答下面两个问题:
1.何谓“中庸之道”?请结合实际生活谈一谈中庸之道是如何帮助人们在人与人之间建立和谐的关系?
答:中庸之道,亦称君子之道。

是传统儒家修行的法宝,是由孔子提倡,子思阐述的提高人的道德修养已达到天人合一,太平和合神圣境界的一整套理论与方法。

结合实际生活,对中庸之道的理解为:第一,人无三六九等,事知轻重缓急。

第二,宽仁助爱有度,私欲牟利有限。

第三,报德抱怨观人,谦人言傲查群。

2.何谓学习之道?谈一谈对“有教无类”的理解?
学习之道就是学习的方法。

有教无类,就是说教育机会是平等的。

孔子收生,不拘类别,贫富贵贱愚蠢。

3.何谓“内圣外庸”?谈谈你自己的理解。

内盛外庸是指人的内心世界在道德层面可以任人成为尧舜,但是人因为各种机缘不同未必都能成为尧舜。

一个人只要内在具有圣人的才德,对外可以施行王道。

每个人都可以以德性修养为出发点,凭借自身的圣之德力悦服、取信于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