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教研模式

合集下载

初中教研活动模式(3篇)

初中教研活动模式(3篇)

第1篇一、引言初中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培养青少年全面发展的重要任务。

为了提高初中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我国各地纷纷开展了初中教研活动。

本文将探讨初中教研活动的模式,以期为我国初中教育改革提供参考。

二、初中教研活动模式1. 主题研讨模式主题研讨模式是初中教研活动的一种常见形式,主要围绕某一教学主题进行深入探讨。

具体步骤如下:(1)确定研讨主题:教研组根据教育教学实际,确定一个具有针对性的研讨主题。

(2)搜集资料:教师围绕主题搜集相关资料,为研讨提供依据。

(3)开展研讨:教师分组讨论,交流各自观点,分享经验。

(4)总结归纳:教研组长对研讨成果进行总结,提炼出共性问题和改进措施。

(5)推广应用:将研讨成果应用于实际教学,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2. 同课异构模式同课异构模式是指同一节课由不同教师根据自身教学风格和特点进行教学,旨在促进教师间的交流与学习。

具体步骤如下:(1)确定课题:教研组根据教育教学实际,确定一个适合进行同课异构的课题。

(2)分组备课:教师分组备课,确定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

(3)课堂展示:各小组分别进行课堂展示,展示自己的教学设计。

(4)评课议课:教研组对展示的课堂进行评课议课,分析优点和不足。

(5)总结反思:教师根据评课议课结果,总结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3. 教学观摩模式教学观摩模式是指教师观摩其他教师的课堂教学,通过观察、分析、比较,提高自身教学水平。

具体步骤如下:(1)选择观摩对象:教研组根据教育教学实际,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观摩对象。

(2)观摩教学:教师观摩其他教师的课堂教学,认真记录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

(3)分析讨论:教研组对观摩到的教学进行讨论,分析优点和不足。

(4)总结反思:教师根据讨论结果,总结反思自己的教学,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4. 教学案例研讨模式教学案例研讨模式是指教师针对具体的教学案例进行研讨,以提高教学实践能力。

教研组教研活动模式(3篇)

教研组教研活动模式(3篇)

第1篇一、引言教研组是学校教育科研工作的基础单位,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平台。

为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我校教研组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

本文将从教研组教研活动的模式、内容、方法和评价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教研组教研活动模式1. 专题研讨模式专题研讨模式是教研组教研活动的一种基本形式,主要针对某一教育教学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具体步骤如下:(1)确定研讨主题:教研组长根据学校教育教学工作重点,结合教师实际需求,确定研讨主题。

(2)分组研讨:将教师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围绕研讨主题进行讨论,分享经验、提出建议。

(3)集中交流:各小组汇报研讨成果,其他教师进行补充和评价。

(4)总结提升:教研组长对研讨成果进行总结,提出改进措施,为教师提供参考。

2. 同课异构模式同课异构模式是指同一教研组内的教师,针对同一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学策略进行教学,以此促进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和共同提高。

具体步骤如下:(1)选定教学内容:教研组长根据学校教学计划,选定一节教学内容,确定同课异构的主题。

(2)教师分组:将教师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派一名教师进行授课。

(3)听课评课:其他教师分组听课,课后进行评课,交流教学心得。

(4)总结反思:教研组长对同课异构活动进行总结,提出改进建议。

3. 课例研究模式课例研究模式是指教师通过对某一节课的教学实践进行深入分析、反思和改进,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水平。

具体步骤如下:(1)选择课例: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选择一节课作为研究课例。

(2)课前准备:教师对课例进行备课,包括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过程等。

(3)教学实践:教师进行教学实践,收集教学过程中的数据和反馈。

(4)课后反思:教师对课例进行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

(5)改进教学:根据反思结果,教师对教学进行改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4. 读书分享模式读书分享模式是指教师通过阅读教育教学书籍,分享阅读心得,提高自身教育教学素养。

教研活动研修形式(3篇)

教研活动研修形式(3篇)

第1篇一、引言教研活动是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

为了更好地开展教研活动,我们需要不断创新研修形式,提高教研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本文将探讨几种常见的教研活动研修形式,以期为我国基础教育教研工作提供参考。

二、教研活动研修形式1. 主题研讨主题研讨是教研活动中最常见的一种形式,通过选定一个具有代表性的主题,组织教师进行深入探讨。

具体操作如下:(1)确定研讨主题:根据教育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确定研讨主题。

(2)分组讨论:将教师分成若干小组,围绕主题进行讨论,各小组推荐代表发言。

(3)集中交流:各小组代表进行集中交流,分享讨论成果。

(4)总结提炼:主持人对研讨成果进行总结提炼,提出改进措施。

2. 教学观摩教学观摩是教师相互学习、借鉴、提高的重要途径。

具体操作如下:(1)选定观摩课: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观摩课,可以是校内教师的公开课,也可以是校外优秀教师的示范课。

(2)组织观摩:组织教师观摩教学过程,认真记录教学亮点和不足。

(3)评课议课:观摩课后,组织教师进行评课议课,提出改进意见。

(4)反思总结:教师结合自身教学实际,反思观摩课的亮点和不足,制定改进措施。

3. 同伴互助同伴互助是指教师之间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的一种研修形式。

具体操作如下:(1)组建互助小组:根据教师专业、年级、学科等因素,组建互助小组。

(2)明确互助目标:小组共同确定互助目标,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等。

(3)实施互助活动:小组成员定期开展教学研讨、听课评课、教学经验分享等活动。

(4)评价反馈:定期对互助活动进行评价,总结经验,改进不足。

4. 教学案例研讨教学案例研讨是一种以案例为载体,引导教师反思教学实践的研修形式。

具体操作如下:(1)收集案例:教师结合自身教学实际,收集具有代表性的教学案例。

(2)案例分享:组织教师分享案例,分析案例中的教学亮点和不足。

(3)讨论交流:围绕案例,开展讨论交流,提出改进意见。

“四环”“三动”“一解决”的校本教研模式

“四环”“三动”“一解决”的校本教研模式

“四环”“三动”“一解决”的校本教研模式“四环”“三动”“一解决”的校本教研模式是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教师提升为基,以共同提高为宗旨,创办让人民满意的优质教育。

标签:四环;三动;一解决教育部在《关于改进和加强教学研究工作的指导意见》中指出:将教学研究的中心下移到学校,建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是当前学校发展和教师成长的现实要求与紧迫任务,也是深化教学改革的方向和重点。

多年来,新农九年制学校在校本教研工作中进行了多方面的尝试,逐渐探索出了具有我校特色的校本教研模式,即:“四环”“三动”“一解决”的模式。

一分析现状,立足我校实际,对校本教研工作进行定性、定位新农九年制学校是一所农村九年制学校,现有七十五个教学班,一千三百多名学生。

任课教师一百二十三人,连续六年为重点高中输送一百多名新生,为市内各所学校培养了二十多名优秀教师,在社会上享有很高的声望。

但是从二OOO 年开始,大中专毕业生不分配到学校,原有的教师年龄偏高,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相对陈旧;同时又有一部分骨干教师被调到市内学校任教,学校教学水平的提高受到一定限制。

针对此种现状,我校立足于本校实际,对校本教研工作进行定性、定位,即“校本教研必须以学校发展为本”,校本教研必须以教师发展为本,校本教研必须以学生发展为本”。

二尝试构建了具有我校特色的校本教研模式,即“四环”“三动”“一解决”学期初和在授课中期,每一个教研组的任课教师针对自己,把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都提出来,然后共同研究确定出最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问题,作为本教研组共同研究和要解决的问题。

放到“四环”当中去共同研究。

(一)“四环”的内容是:集体备课、上课、集中评课、个人整体反思。

1 带着问题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是教师和教师之间开展教学研究的一个最好的平台。

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开阔教师教学思路的极好途径。

通过这项工作,不仅可以准备出一节内容丰富、教法新颖的好课,而且可以使备课人各抒己见,互相取长补短,提高教学水平。

九种有效的教研活动形式

九种有效的教研活动形式

九种有效的教研活动形式一、听课、评课式评课时,讲课教师要认真介绍教学设计、重点、难点、方法及自己的体会。

评课教师要实事求是地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缺点,针对缺点提出改进的意见。

通过大家的协调,最后集体研究确定这一节课的整体的教学设计。

听、评教研活动需要注意的是,切忌走过场,不注重实效,尤其是不能只说优点,不说缺点,同时,教师要善于提出自己的见解。

二、教法研讨式教学研讨前要做好安排,安排一名或几名有经验的教师进行主讲,其他教师做必要的补充、完善,最终达成一致意见,形成最优化的教学方法。

教法研讨式教研活动需要注意的是,准备必需充分,要有针对性。

三、说课式在说课前要布置好任务,做好总体安排,准备好说课材料。

说课材料环节要齐全,有典型性、有科学性。

说课过程中,说课人讲完后,其他参与教师要对说课材料进行补充和完善,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设计方案。

说课教研活动需要注意的是,说课环节必须齐全,要有整理补充、完善的过程。

四、论文宣读式在每一个学期初,教研组组织,每位教师必须选择一个课题,针对这个课题进行研究,在要求的时间内拿出一两篇系统化的论文。

论文宣读可以安排在每一个学期末,集中一两次教研活动。

每位教师可以将这一学期自己最成功的课题研究成果进行宣读。

通过论文宣读,教师可以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论文宣读需要注意的是,各位教师一定要认真研究,拿出自己的研究成果或自己的亲身体会,不可抄袭,否则就失去现实意义。

五、学情分析式各组教师利用教研活动时间坐下来分析一下学生的情况,包括学生的学习情况、生活情况、纪律情况等。

这样可以使教学活动做到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做到因材施教。

学情分析的教研活动,活动前要明确分析的任务,分析哪类、哪个班或哪个年级的学生。

参与活动的教师要对研究的对象进行调查,了解其具体情况。

开展教研活动时,大家积极发言,提出自己所了解的情况,阐述自己的看法。

最终,针对情况,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学情分析活动,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对学生情况进行摸底,做到心中有数。

教学模式教研活动方案(3篇)

教学模式教研活动方案(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教学模式改革已成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

为了进一步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我校决定开展教学模式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研讨、实践、反思等环节,探索适合我校实际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活动目标1. 提高教师对教学模式改革的认识,明确教学模式改革的方向和目标。

2.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分享教学经验,共同提高教学水平。

3. 探索适合我校实际的教学模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4. 培养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三、活动内容1. 主题讲座:邀请专家进行教学模式改革的主题讲座,帮助教师了解国内外教学模式改革的发展趋势,明确改革方向。

2. 教学案例分析:组织教师进行教学案例分析,分析不同教学模式的特点、优缺点及适用范围,为教师提供参考。

3. 教学观摩:组织教师观摩优秀课例,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4. 教学研讨:围绕某一教学模式,组织教师进行研讨,共同探讨如何在实际教学中应用该模式。

5. 教学实践:教师根据研讨成果,结合自身教学实际,进行教学实践,并将实践过程中的问题和反思进行总结。

6. 教学反思:教师对教学实践进行反思,撰写教学反思报告,分享教学经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四、活动时间本次活动分为三个阶段,共计6个月。

第一阶段:前两个月,进行主题讲座、教学案例分析、教学观摩等。

第二阶段:中间两个月,进行教学研讨、教学实践。

第三阶段:最后两个月,进行教学反思、总结。

五、活动组织1. 成立活动领导小组,负责活动的策划、组织、实施和总结。

2. 指定专人负责活动的具体工作,包括场地安排、资料准备、活动记录等。

3. 邀请专家进行主题讲座和教学观摩,确保活动的专业性和权威性。

4. 组织教师参加活动,确保活动的参与度。

六、活动评价1. 教师对活动内容的满意度:通过问卷调查了解教师对活动内容的满意度,为后续活动提供改进方向。

常用的几种校本教研模式

常用的几种校本教研模式

常用的几种校本教研模式作者:宋明红来源:《读写算》2014年第25期校本教研虽然不要求对研究过程进行刻意的严密的设计,但其开展还是有一定程序的。

几年来,我场中小学不断学习和借鉴外地校的校本教研模式,初步形成了适合本校教师专业发展的校本教研模式,现将其整理如下,可供大家借鉴。

一、“研、培、教”三位一体化教研模式研就是教研,培是培训,教是教学。

也有把“研培教”称为“研训教”“研修教”的。

所谓“研培教”三位一体的教研模式,是以学校教学实际问题为课题,开展教学研究。

以问题研究过程中涉及到的理论需求和能力需求为内容,展开教师培训。

通过教学常规管理和校本培训渠道,使教学研究探索的新方法和新技术,成为教师课堂教学常态化的方法和技术。

以此丰富教育内涵,提升教学质量。

我场2010年开展了有效课堂创建活动,在操作中老师们遇到了许多问题,于是,中小学校组织教师开展了小课题研究,共有24个小课题,作为农场立项课题。

在十二五立项课题征集中,中小学对小课题进行了整合,整合后的课题,中学的《新课程理念下有效教学行为的研究》被定为省教育学会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小学的《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被定为总局课题。

我们又请垦区和外地市的专家为中小学教师进行了培训,学校也组织了多次培训。

从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问题来自于本校,针对问题的解决开展了培训,当研究出成果之后,再运用于教学之中,这样,“研培教”一体化模式基本上也就完整了。

“研培教”这种模式的特点可以用“六化”来概括。

1.模式操作“一体化”。

把教学中的问题转化成课题,以课题指引培训活动,用理论支撑,开展实践研究,达到以研带培、以培促研、研培结合的效果。

2.研究价值校本化。

一是“为了学校”。

就是以解决学校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为指向;二是“在学校中”。

也就是说解决问题的主体是学校的领导和教师;三是“基于学校”。

就是指要从本校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到学校所具备的条件,挖掘学校教师队伍所存在的种种潜力,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师人才资源。

学校教研组活动模式

学校教研组活动模式

一、引言教研组是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阵地,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平台。

为了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学校教研组活动模式应不断创新和完善。

本文将从教研组活动的组织形式、活动内容、活动方式、活动评价等方面,探讨一种科学、高效、实用的学校教研组活动模式。

二、教研组活动的组织形式1. 定期召开教研组会议教研组会议是教研组活动的基本形式,每月至少召开一次。

会议内容主要包括:传达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工作部署,总结上阶段教研工作,分析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制定下阶段教研工作计划,研讨教育教学改革中的热点问题,交流教育教学经验等。

2. 开展专题研讨活动针对教育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教研组可以定期开展专题研讨活动。

活动形式包括讲座、研讨会、教学观摩、教学案例分析等。

通过专题研讨,提高教师教育教学理论素养,解决实际问题。

3. 组织教师参加教研活动鼓励教师参加校内外的教研活动,如观摩优质课、参加教学研讨会、参加教育学术会议等。

通过参加教研活动,拓宽教师视野,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4. 开展教师培训活动针对教师教育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活动。

培训内容主要包括:教育教学理论、教学方法、教学技能、课程资源开发等。

通过培训,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

三、教研组活动的活动内容1. 教育教学理论学习组织教师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如新课程改革理念、素质教育理念、教育心理学等,提高教师教育教学理论素养。

2. 教学方法研究研讨教育教学方法,如探究式学习、合作学习、翻转课堂等,探索适合学校和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

3. 教学技能提升开展教学技能培训,如板书设计、课堂提问、课堂评价等,提高教师教学技能。

4. 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组织教师开展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研究,如校本课程开发、教材教辅资源整合等,丰富教学内容。

5. 教学评价研究研讨教学评价方法,如学生学业评价、教师教学评价等,提高教学评价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四、教研组活动的活动方式1. 专家讲座邀请教育专家、学者为教师做专题讲座,帮助教师了解教育教学改革动态,提高教育教学理论素养。

“三纵三横校本教研模式助力教师更快成长

“三纵三横校本教研模式助力教师更快成长

“三纵三横校本教研模式助力教师更快成长摘要:所谓“三纵三横”的校本教研模式,就好比一张网,纵横交错在一起,把我校的校本教研工作进行得井井有条。

“三纵”指办公室、团委、总务处三个机构,“三横”指教导一处,教导二处,教导三处。

关键词:三纵三横;共同;专业;成长教师的高水平、高技能和高素质,让学生学到知识的同时,也学会做人。

我校自创办之初就围绕这一目标而努力,经过近五年来的实践探索,对校本教研的领导与保障机制进行大胆改革,提出了“三纵三横”的校本教研模式。

一、“三纵三横”的校本教研模式介绍所谓“三纵三横”的校本教研模式,就好比一张网,纵横交错在一起。

“三纵”有办公室、团委、总务处三个机构,“办公室”负责协助校长协调各处室之间的协作分工,“团委”负责学校共青团的工作和校园文化建设,“总务处”负责学校后勤保障工作。

“三横”指教导一处,教导二处,教导三处。

三个处分别管理三个年级,各教导处配备一名校级负责人和四至五名中层干部,负责年级学科教学、师生管理等各项工作。

教师自身专业发展和学习成长,三个教导处都有专门的负责人,而办公室是主管此项工作的领导、总指挥,总务处和团委提供后勤保障和支持。

又比如教研教学反思和课堂实录,由学校办公室做出总体部署,然后分到三个教导处执行,由各个教导处做好每月每名教师的检查管理记录工作。

各项校本教研活动的后勤工作和摄像摄影记录由总务处和团委共同保障。

“三纵三横”的校本教研模式就是依托一个严实的团队,交叉配合成一张网,共同服务于校本教研活动的高效进行。

“三纵三横”管理的特色在于每个教导处根据各自的年级课程特点,更具针对性地开展活动。

同时我校还建立了二十个专项工作室依托“三纵三横”的校本教研模式具体开展校本教研工作。

既研究教师的教学问题,又研究教师遇到的各种教育问题,以及学校的文化建设、特色发展等,实现“充分结合、灵活机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二、“三纵三横”管理模式实施成果我们可以用实际案例来形象描述:案例二,鼓励教师多读好书。

几种常见的校本教研模式

几种常见的校本教研模式

一、集体备课集体备课,有利于增强教师问的互动,有利于差异互补、智慧共亭,有利丁相互启发、取长补短,有利于相互支持、互助J£进,有利于实现课堂教学的优化。

集体备课要在个人备课的基础上进行。

个人备课的内容应是学习教育瑚念,研读课程标准,◇理解感悟教材,分析教学对名象,思考教学方法,研究教学县策略,然后进j j集体备课。

教教师个体要创造性地运用集体星备课成果,在集体备课中生教成个性,形成教学风格,这塑样,课才有深度和广度,充满‘生命活力与精彩。

赵二、校内公开课擘学校要建市公开课制飒度。

一方面,要求教师日常教学中要“开f J上课”,』f放自己的课堂,以开放的心态让同伴随时进课堂听A己的课,或以课会友,以求得专业支持,促进自身专业成长。

另一方面,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或每学年至少要在校内上一节公开课,将自已融入公开的交流与讨论之中,可以在伞校公开,也可以在教研组或年级组l:公开,这有利丁学校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监督,有利于交流研讨、相瓦切磋,更有利于诊断和发现M题,帮助教师提高课堂教学能力。

三、专题研讨专题研讨即围绕课堂教学问题展开专题性研讨,实现课堂教学的改进或行为与理念的跟进。

为了生成研讨的々题,学校要培养和激活教师的问题意识,可以建立课堂教学问题信息表。

问题可分为“我的问题”和“学生的问题”。

,,阜.成共同话题要关注几个方面:话题有一定的理论或实践价值;话题足大家感兴趣和值得研讨的;话题本身能够清晰、简洁地陈述;话题能分解为具体的、可供研究的小问题;话题所涉及到的具体问题在既定的时间、条件和能力范嗣内能够解决。

专题研讨要定时间、定地点、定中心发言人,主持人由学科带头人或骨干教师担任。

每次研讨须作反思总结,开展专题研讨,以问题为出发点,以解决问题为归宿,就能不断改善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益.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四、课题研究课题研究要让教师亲近教育科研,让教师觉得教育科研就在身边、就在自己的工作实践中,方法有多种多样,可以t l:教师从研究自己的问题做起。

学校教研活动的组织形式(3篇)

学校教研活动的组织形式(3篇)

第1篇一、引言教研活动是学校教育改革和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学校应采取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

本文将探讨学校教研活动的组织形式,旨在为学校开展教研活动提供参考。

二、教研活动的组织形式1. 主题研讨主题研讨是学校教研活动的一种基本形式,通过选定一个主题,组织教师进行深入的讨论和研究。

具体操作如下:(1)确定研讨主题:根据学校教育教学的实际需要,结合教师的专业发展,确定研讨主题。

(2)分组讨论:将教师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围绕主题进行讨论,分享教学经验,提出改进措施。

(3)交流分享: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教师进行点评和补充,共同提高。

(4)总结提升:对研讨成果进行总结,提炼出具有推广价值的经验和方法。

2. 教学观摩教学观摩是教师相互学习、借鉴的一种有效方式。

具体操作如下:(1)选定观摩对象:选择优秀教师或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作为观摩对象。

(2)观摩准备:观摩教师提前备课,准备观摩课的教学内容。

(3)观摩实施:观摩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其他教师认真观摩,做好记录。

(4)交流研讨:观摩结束后,组织教师进行交流研讨,分析观摩课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建议。

3. 课题研究课题研究是学校教研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具体操作如下:(1)确定研究课题:结合学校教育教学的实际需要,确定研究课题。

(2)组建课题组:挑选具有研究能力和教学经验的教师组成课题组。

(3)制定研究计划:课题组制定详细的研究计划,明确研究目标、内容和方法。

(4)实施研究:课题组按照研究计划,开展研究活动,如文献综述、调查分析、实验研究等。

(5)成果总结:对研究成果进行总结,撰写研究报告,推广研究成果。

4. 教学比赛教学比赛是检验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手段,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综合素质。

具体操作如下:(1)确定比赛主题:根据学校教育教学的实际需要,确定比赛主题。

(2)报名参赛:教师自愿报名参加比赛。

校本教研的八种活动形式

校本教研的八种活动形式

校本教研的八种活动形式新课改带给每位教师的重要礼物就是“校本教研”。

如同一袋大米,有的人会把他当成每天的口粮满足每天的食欲;有的人会将它作为资本,拿它来换钱换物;也有的将其背在背上,成为沉重的负担。

当然很多老师是将其作为一种国家和政府珍贵的馈赠,拿来满足每天的饥饿需求。

将米面用作为食物,不是随意的水煮,而是需要讲求烹调技艺和方法的。

一般情况下,校本教研有八种最基本的形式。

一、教育教学故事【活动解析】教育教学故事,就是由教师写有关白己教育教学的事例和感想。

这类教育教学事例,可以是一次有意义的谈话、一项有意义的活动、一个有意义的教育教学设计、一堂有意义的课,或是一次失败的教育教学活动…… 讲述教育教学故事是一种非常富有活力的校本教研形式,它对教师的理论功底要求不高,只要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和积累都可以和大家讲故事。

在讲教育教学故事的过程中,教师阐述着白己对教育理解,叙述着白己对新理念的感悟。

其中所展现的教育智慧、课堂艺术、教育案例和对实践中遗憾之处的反思,往往能在教师群体中引起强烈的共鸣。

【可执行度】★★★在学校中开展这样的活动也是可行的,但响应的人可能不会很多。

老教师这方面的故事很多,也很能引起年轻教师的兴趣,激发大家思考。

但是,不是每位老教师都愿意去写、去说。

【形式与建议】学校可以在教师中开展“教育教学故事会”,每年开展一次, 进行表彰奖励,也可以将故事汇编结集,优秀的推荐到专业报刊发表。

二、教学反思【活动解析】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白己的教学行为或认识所进行的分析。

它是校本教研最基本的活动形式,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要素。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曾提出,教师的成长公式为“经验 +反思=成长”;我国心理学家林崇德也曾提出:“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

【可执行度】★★★☆教学反思是这些年来一直进行的一项校本教研活动,很多老师已经习惯于这种研究,因而推行起来比较轻松。

可是,因为习以为度,缺少新意,所以很多老师对此热情度可能不高。

主题式教研——校本教研的新模式

主题式教研——校本教研的新模式

主题式教研——校本教研的新模式新课程改革倡导校本教研,教师可以随时而教、随地而研,也可边研究边实践,因此被称为具有实效性的教研。

然而从我县各学校校本教研的实际情况来看,新的问题出现了不少,有些共性的问题还很严重。

如,校本评课常常是大家无边无际地发言,七嘴八舌地浅层议论;对问题提摆得过多,建设性的、解决性的意见和建议少之又少;校本研讨内容杂乱,“各定各的调,各吹各的号”等。

内容杂乱、类别繁多、方向各异是校本教研新出现的弊端和倾向,如果不加以改善,就不会实现“以课堂教学研究为重点,以课堂观察为手段,以教学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为主要方式来促进教师的发展”。

主题教研是把教师自己教育教学中所多次遇到的解决不了的问题,上升到学校层面上来,定为学校教研组集体攻关的问题。

一、主题教研的生成一般校本教研活动非常随意,常常漫无目的,内容常常是方方面面、星星点点,视角是四面八方、相去甚远,发言的论据脱离学生实际,教研形式也多数是“听课评课”,但大部分老师往往就课论课,经常纠缠于一些抽象概念和具体细节。

尽管我们还有二次听课、评课或磨课,但不少教师会发出“二次听、评课还不如第一次”的感叹,因而这种教研活动对教学的促进作用微乎其微。

先进的教育理念如何被第一线教师所真正接受?如何把先进的教育理念变为教师正确的教学实践行为?教师专业发展方向和途径的切入点在何处?教研组群体如何实现真正的“伙伴合作”?如何使教研活动真正发挥其有效作用。

在创建校本教研制度进程中,我们大屯中学语文教研组以“聚焦课程改革、聚焦课堂教学、聚焦人的发展”为指导思想,经过不断的探索,逐步形成了“主题式校本教研”新模式,逐步实现了教研组的功能转变和教师的角色转变。

二、主题教研的基本内容主题式校本教研,即每学期每位教师建立一个课题(“问题”即课题,教师课题着眼于教育教学中遇到的亟需解决的难点问题),每周由一位教师作为中心发言人根据自己的课题主持一个主题教研,的课题作为主题进行教研,组织老师深入钻研新课标、新教材,针对平时教学上的经验或问题进行交流,各抒己见,商讨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学法,在团队通力协作下,除弊布新,不断改进教育教学工作,推进课改的顺利实施。

教研活动创新成果总结

教研活动创新成果总结

一、前言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教学质量成为衡量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准。

为了适应新形势下的教育需求,我校积极开展教研活动,不断探索和创新教研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果。

本文将对我校近期教研活动的创新成果进行总结,以期为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提供借鉴。

二、教研活动创新成果概述1. 构建“互联网+”教研模式为了提高教研活动的效率和质量,我校积极构建“互联网+”教研模式。

通过线上平台,教师可以实时分享教学经验、交流教学心得,实现资源共享。

同时,利用网络资源,教师可以开展远程教研活动,打破地域限制,拓宽教研视野。

2. 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针对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特点,我校开展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

教师提前将教学视频、课件等资源上传至网络平台,学生课前自主学习,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实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3. 开展跨学科教研活动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我校积极开展跨学科教研活动。

通过组织教师跨学科听课、研讨,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实现资源共享,提高教学质量。

4. 加强教师培训,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我校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各类培训活动。

通过邀请专家讲座、开展教学观摩、组织教学研讨等方式,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三、具体创新成果1. “互联网+”教研模式的应用(1)提高教研效率:通过线上平台,教师可以随时随地分享教学经验,提高教研活动的效率。

(2)拓宽教研视野:利用网络资源,教师可以了解国内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拓宽教研视野。

(3)实现资源共享:教师可以将优质的教学资源上传至网络平台,实现资源共享,提高教学质量。

2.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1)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通过课前自主学习,学生可以提前了解课程内容,提高学习兴趣。

(2)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课堂上,学生通过讨论、实践等活动,增强自主学习能力。

(3)提高教学质量:教师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教研组“五环节”备课模式

教研组“五环节”备课模式

教研组“五环节”备课模式
开展语⽂主题学习实验以来,学校每年暑假都会安排集体备课,各位⽼师聚在⼀起,集思⼴益,研究教材和教法,形成了我校独具特⾊的“五环节”备课模式,即集备---组备---议备---审备---个备五个环节。

第⼀环节,集备。

本环节是学科教研组所有教师在⼀起备课,任务是研读课程标准,确定学期教学任务,确定单元或章节教学⽬标。

研读课标时,采⽤⾃学、集体研讨、成果展⽰等多种⽅式,进⼀步增强教师的课标意识,让⽼师们牢固树⽴了以课标为魂的教学思想,确保课标在我们的教学中得到有效落实。

第⼆环节,组备。

本环节是把学科教研组按划分成若⼲个⼩组,每⼩组根据集备情况将单元或章节⽬标任务落实到2--3⼈,完成每节课的教学设计。

第三环节,议备。

本环节是根据组备的情况由组备的主备教师进⾏说课,其他教师进⾏补充、完善、提升,最后形成每节课的设计⽅案。

第四环节,审备。

本环节形成的设计⽅案由学校的备课审核⼩组讨论评议验收并通过最终形成指导我校语⽂教师备课的纲性教学⽅案。

第五环节,个备。

开学后,语⽂教师对暑期备课的纲性教学⽅案,利⽤教研活动时间再次进⾏研讨,根据所教班级的学情,写出个性化的教案。

教研的活动形式(3篇)

教研的活动形式(3篇)

第1篇一、引言教研活动是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促进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

为了更好地发挥教研活动的实效性,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教研活动的形式,旨在为教师提供创新与实效并重的教学研究策略。

二、教研活动形式1. 主题研讨主题研讨是教研活动的基本形式,通过围绕某一具体教学问题或教育理念进行深入探讨,促进教师对教育教学问题的思考。

具体操作如下:(1)确定主题:根据教育教学实际需求,确定研讨主题,如课程改革、教学方法、学生评价等。

(2)分组讨论:将教师分为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位组长,负责组织讨论和汇报。

(3)交流分享: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成员进行补充和评价。

(4)总结提升:教研组长或专家对研讨成果进行总结,提出改进措施。

2. 案例分析案例分析是一种以具体案例为载体,引导教师深入分析教育教学问题的教研活动形式。

具体操作如下:(1)收集案例: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收集典型案例。

(2)分组讨论:将教师分为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案例进行深入分析。

(3)汇报交流:各小组汇报分析成果,其他小组成员进行评价和讨论。

(4)总结反思:教研组长或专家对案例进行分析,提出改进建议。

3. 观摩学习观摩学习是一种通过实地观察、学习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提升自身教学水平的教研活动形式。

具体操作如下:(1)选择观摩对象:根据教研需求,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优秀教师进行观摩。

(2)实地观摩:组织教师到观摩对象的教学现场,进行实地观摩。

(3)交流讨论:观摩结束后,组织教师进行交流讨论,分享观摩心得。

(4)总结提升:教研组长或专家对观摩学习进行总结,提出改进建议。

4. 课题研究课题研究是一种以课题为载体,引导教师进行系统、深入教学研究的教研活动形式。

具体操作如下:(1)确定课题:根据教育教学实际需求,确定研究课题。

(2)分组研究:将教师分为若干小组,每组负责研究课题的一个方面。

(3)阶段性汇报:各小组在研究过程中,定期进行阶段性汇报。

课堂模式教研活动方案(3篇)

课堂模式教研活动方案(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课堂教学模式不断变革,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我校决定开展课堂模式教研活动。

本次教研活动旨在通过研讨、实践、反思等方式,探索适合我校实际情况的课堂教学模式,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二、活动目标1. 提高教师对课堂模式的认识,明确课堂模式改革的方向和目标。

2. 通过实践探索,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

3.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生综合素质。

4.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

三、活动内容1. 课堂模式理论研讨(1)邀请专家学者进行专题讲座,解读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课堂模式变革。

(2)组织教师学习国内外优秀课堂教学模式案例,分析其特点和优势。

(3)开展小组讨论,总结课堂模式改革的关键要素。

2. 课堂模式实践探索(1)开展同课异构活动,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风格和班级特点,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

(2)组织教师观摩优秀课堂教学案例,学习借鉴其成功经验。

(3)开展课堂观察活动,教师相互听课、评课,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3. 课堂模式反思总结(1)教师针对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

(2)开展教学研讨活动,教师交流课堂模式改革的心得体会,分享成功经验。

(3)撰写教学论文,总结课堂模式改革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

四、活动安排1. 活动时间:为期三个月,每周开展一次教研活动。

2. 活动地点:学校多功能厅、教室、教师办公室等。

3. 活动流程:(1)前期准备:成立教研活动领导小组,制定活动方案,确定活动时间、地点和内容。

(2)组织实施:按照活动方案,有序开展课堂模式研讨、实践和反思总结。

(3)成果展示:举办课堂教学展示活动,展示教师课堂教学成果,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4)总结评估:对活动进行总结评估,为今后开展类似活动提供借鉴。

五、活动要求1. 参与教师要认真备课,积极参与课堂模式研讨和实践。

教研模式推广工作总结报告

教研模式推广工作总结报告

一、前言为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推动学校教研工作向纵深发展,我校在上一学期积极开展教研模式推广工作。

现将本学期教研模式推广工作总结如下:二、工作目标与任务1. 目标:推广先进的教研模式,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2. 任务:一是开展教研模式研讨活动,提炼优秀教研模式;二是组织教师参与教研模式培训,提高教师对教研模式的认识和应用能力;三是推广优秀教研模式,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

三、工作措施与成果1. 开展教研模式研讨活动本学期,我校组织了多次教研模式研讨活动,邀请专家学者和优秀教师进行经验分享。

通过研讨,我们提炼出以下优秀教研模式:(1)合作学习模式:通过小组合作、互动交流,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2)翻转课堂模式:以学生为中心,课前预习、课后巩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情境教学模式:结合生活实际,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2. 组织教师参与教研模式培训为了提高教师对教研模式的认识和应用能力,我校组织开展了教研模式培训。

培训内容包括:(1)教研模式的理论基础和实施策略(2)优秀教研模式的案例分析(3)教研模式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技巧通过培训,教师们对教研模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为实际应用奠定了基础。

3. 推广优秀教研模式我校将优秀教研模式应用于各学科教学,取得了显著成效。

具体表现在:(1)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度高(2)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学生成绩明显提高(3)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得到提升,获得家长和社会的认可四、存在问题与改进措施1. 存在问题:部分教师对教研模式的认识不足,应用能力有待提高。

2. 改进措施:(1)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对教研模式的认识和应用能力。

(2)开展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高。

(3)鼓励教师积极探索,创新教研模式,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贡献力量。

五、总结本学期,我校教研模式推广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横水镇初中教研模式乘校本教研之风走内涵发展之路横水镇初中学校是教育发生的地方,是教育改革的基点。

若要使教育改革成为可持续的事业,实行校本教研是十分必要的。

校本教研是一种学习、工作和研究三位一体的学校活动和教师行为。

它不是一种具体的研究方法,而是一种研究取向;它不仅是一种教师的专业发展活动,也是一种经验的理论提升过程;不仅是教师的个人行为,也是学校提高教育质量,创建个性化、特色化学校的主要途径之一。

几年来,我校在校本教研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一定成效,我们认为构建反思型校本教研、帮扶型校本教研、问题型校本教研、专业引领型校本教研等多元化的校本教研模式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

一.对校本教研制度的认识(1)以新课程实施中的具体问题为对象。

教研工作必须将重心下移到学校、课堂,自下而上地发现新情况、研究新问题、设计新措施。

(2)以学校为基地,以教师为主体。

校本教研必须坚持“为了学校、基于学校和在学校中进行”的基本准则。

校本教研的主体应该是而且只能是教师。

(3)以行动和反思为主要研究形式。

校本教研必须“为了行动研究、基于行动研究、在行动中研究”,这里的行动是教学行动与教研行动的统一体。

反思是行动研究的最有效方式和最基本环节。

(4)以教研人员的专业引领为支撑。

校本教研应加强专业教研人员的引领、参与和指导,避免同水平重复和低层次徘徊。

(5)以系列化的相应制度为保障,建立健全包括教育行政部门管理制度、教研部门指导制度和学校组织开展校本教研的制度在内的体系,推进上下联动、系统运作的制度创新。

二.当今学校校本教研的现状与趋势新课标指出,要大力开展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活动。

校本教研成为了当前各级各类学校正在研究和探索的一种重要的教学研究形式,说明教学研究的重心正在向学校回归,这是当今世界教学研究发展的共同趋势。

开展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校本教研,是当前学校发展和教师成长的现实要求与紧迫任务,但是各地校本教研工作的现状却参差不齐。

(一)教育部门和学校领导的教育观念的转变表面化,不深入、不彻底。

当前,虽然我们大部分学校都说素质教育,但并没有彻底地摆脱“应试”教育的观念,多数学校都认为:不管怎样教,不管“白猫”、“黑猫”逮住老鼠就是好猫。

再加上个别地方的教育部门仍然以“应试”教育的成绩排队,而且涉及教师的评优、年度考核,迫使许多教师仍墨守成规,受“应试”教育的思想束缚,导致“素质教育”处于被动,而课改工作也成为有计划、无实效的研究性工作。

学校的教研工作只停留在表面:听几节课后进行评议、记载、归类、入档,进行简单的课改,没有深层次地剖析和钻研。

(二)学校管理模式老化、不科学、不规范在一些学校,特别是农村学校教育中虽然形式上说向新课改转变,但这种意识只停留在表面而没有进行深入推广。

因管理模式老化、陈旧,没有一套完整的评价体系,在学校评价中仍存在论资排辈的现象,奖金的实际分配中仍有形式主义,不能真实体现“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分配机制,不能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教改是死水一潭。

三.我校校本教研1.校本教研模式的内涵顾名思义,校本教研是“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的简称。

它最早出现在我国教育行政部门正式文件始见于2002年12月30日教育部颁发的《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中。

可以说,校本教研是一种教学研究活动,它把课程改革研究(主要是新课程的教学研究)的立足点放在学校,以如何解决学校在课程改革中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以学校教育者(主要是教师)为研究主体,以促进学生健康、主动、充分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为主要目的。

2.校本教研模式的目标构建我国著名教育学专家余文森教授认为,校本教研的三个基本要素是教师个人、教师集体和专业研究人员。

具体包括:教师个人的自我学习和反思、教师集体的同伴合作和互助、专业研究人员的专业引领和提升,三种基本要素,缺一不可。

据此我们进行了反思型校本教研、帮扶型校本教研、问题型校本教研、专业引领型校本教研等校本教研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反思型校本教研”。

坚持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的方法,灵活有效地将教研重点指向课堂,着重抓好研究课,搞好案例教研,加强行动研究。

“帮扶型校本教研”。

充分发挥群体优势,以强帮弱共同进步。

通过开展“教师结对子”、“示范课”、“达标课”等形式,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问题型校本教研”。

通过捕捉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开展专题研究,鼓励教师在教研过程中提出问题和研究问题。

“专业引领型校本教研”。

本教研既立足于“以校为本”,又要依靠专业研究人员的参与,提供理论指导和专业研究,在他们的带领下使教师的经验上升到理论的高度。

同时在理论指导下的研究与实践,可以减少盲目性,从而提升校本教研的深度和实效性。

3.具体做法:⑴反思型校本教研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思考、反省、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作为教学一线的教师,一般需要反思如下三个阶段的内容:教学前反思、教学中反思、教学后反思。

比如,三课两反思,是我们经常组织的课堂研究活动,这是一项既常见,又实用的活动。

公开课后,大家在一起对照听课记录,让上课人进行反思,大家再提出建议和构想,甚至重新演示,修改后在异班再教,修饰细节,改进方法,教学相长,共同提高,课后再进行反思,使经验得以积累。

我校还创办了校刊《教师教研论坛》,为教师反思自己的课堂搭建了平台,提供了自主研究型的学术园地,促进校本教研文化的形成,交流教研学术,教师畅所欲言,活跃气氛,增强实效性。

以本校的“学案导学——交流展示——巩固提升”课堂教学模式试验为例,我们先在两个班进行试验。

开始时,试验教师交流各自的教学体会,教研会上现出从未有过的热烈气氛,研讨、争论。

有一个共同的感觉,学生的问题意识相当薄弱,课堂上总出现教师唱“独角戏”的场面。

根据这一情况,学校马上组织了一次学生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学生上课不提问的原因主要在两个:①不敢或不愿提问;②不能或不善于提问。

教师纷纷反思自己的教学方式,认为课堂教学中预设性的内容太多,学生总被动地跟着教师的思路,而学生自由提问、讨论的空间太小。

时间一长,就形式了“教师讲、学生听”的定势。

教师根据各自具体的情况,以此为问题的症结写一篇反思日记,并在教研组会议上进行交流,最后大家达成共识,要求先做到两点:尽力营造一个敢疑敢问的课堂氛围;采用一些行之有效的外部激励手段,更重要的是教师必须改变原有的观念,在课堂上留出足够的时间给学生合作研讨、展示讲解,把课堂还给学生。

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也促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改变,课堂上严谨、呆板的学习气氛消失了,教师权威式的讲解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平等交流。

学生充分享受着被尊重的快乐,课堂上充满着创新的活力。

学校以试验班为典型,一是总结经验,及时总结课堂教学改革实验中的成功经验,以专题讲座、研讨会等形式予以交流推广,供教师学习借鉴,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示范带头作用,促进全体教师共同提高。

二是开拓创新,在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学校及时总结课改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制定措施,深入开展研究。

要求所有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风格、学科特点、所教班级的学生实际,熟练运用“学案导学——交流展示——巩固提升”课堂教学模式。

⑵帮扶型校本教研。

充分发挥群体优势,以强帮弱共同进步。

我们通过开展集体备课、反思型说课、参与式评课以及案例分析等教研活动,通过“教师结对子”、“示范课”、“达标课”等形式,坚持教学行为相互观摩与教学问题相互研讨相结合的原则,逐步形成民主、开放、有效的教研机制。

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主要操作步骤如下:①共同设计——集体备课。

集中各年级同学科教师的力量,集思广益,共同讨论教学策略,相互交流观点,确定教学方法,编写出适合各班各类学生的学案,设计出“课例”的实施方案。

②组织实施——同课异构。

同课异构的目的是让不同的教师面对相同的教材,结合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呈现出不同教学风格的课堂,赋予静态教材以生命活力。

具体操作方法是安排两位教师来组织实施教学(两个人共上一节课,学案相同,侧重点不同),而其它教师作为旁观者,观察授课流程,观察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情况,作必要的记录并进行思考。

③开展研讨——“说课、上课、评课”一条龙。

我们严格按“说课——上课——评课”的程序开展研讨。

说课时,一人主说,大家补充;上课时,一人执教,全组聆听;评课时,一人主评,集体评议。

说课、上课、评课三者之间互相联系、互相依存,构成一个完整、和谐、健全、深入的教学研究体系。

在整个过程中,每位教师都很认真的对每节课的优点和不足提出自己的看法,分析执教老师在各个环节中的表现,从而发现执教老师的亮点,取长补短,在对比中大大地提高了大家的专业知识与教学水平。

这样有利于促进教师自觉学习教育理论,进行自我“充电”,有利于发挥教师个人作用和集体合力作用。

④进行反思——编写课后案例。

课后大家对整节课进行剖析,成功的经验、失败的教训一一记录、梳理、归纳,据此,提出改进的意见,有时再在同年级其它班换一位或两位老师,就改进的“课例”,再展示一次,再进行反思提炼,直至满意。

如:一位骨干教师发自肺腑的说:“教研活动中的集体备课,对备课中某一环节的设计我们以前常常是从教材教法上考虑,落脚点是完成任务,对教学任务、教学目标的确定从主观出发,缺少“研”的成分。

现在,我们强调的是理念指导,课标学得更透了,教材理解的更准确了,备课中考虑的是怎样教才贴近学生?这样设计的依据是什么?如此设计目标的达成度如何?抓住本质问题来思考了。

在备课组内,我们根据教师的教龄、教学经验等具体情况,分别成立“1+1”帮扶小组和3人互助小组,学校要求帮扶小组每周互听一节课,要求3人互助小组每周至少同上一节课来进行课例研究。

在备课、上课、教研等方面互帮互助,共同提高。

学校每周都安排5——10节观摩课,并提出要求:无论领导还是教师每周都安排听课、评课各不少于2节次。

尤其是领导,更要率先垂范地去执行规定。

每学期做好“三课”展示活动,即新教师的汇报课、骨干教师的示范课、科研活动的研讨课、每学期一次的教学公开周活动。

通过观摩各类公开课,分析、点评教师的优、缺点,这些活动大大激发了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并在相互切磋中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能力。

⑶问题型校本教研。

我们本着“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成长即成果”的指导思想,走“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总结反思”的行动研究之路,也就是说经历以下了几个过程:(1)发现问题。

校本教研研究的“问题”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发现的实际教学问题、真实问题、自己的问题。

(2)研究问题。

这里讲的研究问题,是指解决教学问题的一种设想、策划及行动方案。

(3)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是设计方案付诸于实施的过程,对教师而言,解决问题意味着付诸行动,行动就意味着改革、改进和进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