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命题与逆定理》教案

合集下载

华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3.5《逆命题与逆定理》说课稿

华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3.5《逆命题与逆定理》说课稿

华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3.5《逆命题与逆定理》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华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3.5《逆命题与逆定理》是本节课的主题。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命题与定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是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数学概念,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内容。

逆命题与逆定理是数学中的基本概念,理解这两个概念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命题与定理的本质。

通过学习逆命题与逆定理,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数学的逻辑结构,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已经有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命题与定理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逆命题与逆定理的理解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例来理解逆命题与逆定理的概念,并通过练习来巩固所学知识。

三. 说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逆命题与逆定理的概念,能够运用逆命题与逆定理来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本节课的重难点是逆命题与逆定理的理解和运用。

学生需要通过实例来理解逆命题与逆定理的概念,并通过练习来掌握运用逆命题与逆定理的方法。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会采用讲解法、示例法、练习法等教学方法。

通过讲解法,我来向学生解释逆命题与逆定理的概念;通过示例法,我来引导学生通过实例来理解逆命题与逆定理;通过练习法,我来让学生通过练习来巩固所学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我会通过一个简单的实例来导入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初步感受逆命题与逆定理的概念。

2.讲解:我会详细讲解逆命题与逆定理的概念,并通过示例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两个概念。

3.练习:我会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通过练习来巩固所学知识。

4.总结:我会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加深对逆命题与逆定理的理解。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逆命题与逆定理逆命题:将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互换得到的命题。

逆定理:如果一个命题的条件是另一个命题的结论,另一个命题的条件是这个命题的结论,那么这两个命题叫做逆定理。

2.4 逆命题和逆定理(解析版)

2.4 逆命题和逆定理(解析版)

2.4 逆命题和逆定理(3)举出反例即可.【详解】(1)解:此命题的条件为:a=b,结论为:|a|=|b|;(2)此命题的逆命题为:如果|a|=|b|,那么a=b;(3)此命题的逆命题是假命题,当a,b为相反数时,它们的绝对值相等,但本身不相等,如a=2,b=―2时,|2|=|―2|,而2≠―2.【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命题与定理,用到的知识点是真假命题的定义,正确的命题叫真命题,错误的命题叫做假命题,交换命题的中题设和结论即为原命题的逆命题.考查题型二互逆定理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任何命题都有逆命题B.任何定理都有逆定理C.真命题的逆命题一定是真命题D.定理的逆命题一定是真命题【答案】A【分析】利用逆命题、逆定理的知识对各项进行判断即可得到答案.【详解】解:A.任何命题都有逆命题,故A说法正确,符合题意;B.任何定理不一定有逆定理,故B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C.真命题的逆命题不一定是真命题,故C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D. 定理的逆命题不一定是真命题,故D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命题与定理,判断事物的语句叫命题;正确的命题叫真命题,错误的命题叫假命题,经过推理论证的真命题叫定理,两个命题的题设与结论为互换的命题互为逆命题.5.下列定理中,没有逆定理的是()A.同角的余角相等B.等腰三角形两个底角相等C.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任意一点到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D.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答案】A【分析】没有逆定理就是逆命题不正确的选项,逐一写出各选项的逆命题,判定即可.【详解】解:A、逆命题是余角相等的两个角是同一个角,不是逆定理;B、逆命题是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是逆定理;C、到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是逆定理;D、逆命题是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是逆定理;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命题与定理的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了解这些命题的逆命题,然后判断其真假.6.下列定理中,哪些有逆定理?如果有逆定理,写出它的逆定理.(1)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2)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答案】(1)有,逆定理是: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2)有,逆定理是:如果三条线段中,任意两条线段长度之和大于第三条线段的长度,那么这三条线段能围成三角形【分析】(1)先写出逆命题,再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判断逆命题的真假,进而可得出结论;(2)先写出逆命题,再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判断逆命题的真假,进而可得出结论.【详解】(1)解:逆命题是: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是真命题,故原定理有逆定理: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2)解:逆命题为:如果三条线段中,任意两条线段长度之和大于第三条线段的长度,那么这三条线段能围成三角形,是真命题,故原定理有逆定理:如果三条线段中,任意两条线段长度之和大于第三条线段的长度,那么这三条线段能围成三角形.【点睛】本题考查了逆定理的定义、平行线的性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解答的关键是理解逆定理的定义:如果一个定理的逆命题被证明是真命题,那么就叫它是原定理的逆定理.∠ABC,∴∠CBD=12∴∠CBD=∠BCE,在△BCE和△CBD∠CBE=∠BCDBC=CB∠BCE=∠CBD棍EF,GD组成,D是EF的中点.寻找角的平分线时,需要调整位置,使得所分角的顶点O在GD上,同时保证T形分角仪的E,F两点正好落在所分角的两条边OA,OB上,此时OD就会平分∠AOB.为说明制作原理,请结合下边图形,用数学符号语言补全“已知”、“求证”,并写出证明过程.已知:如图,点E,F分别在∠AOB的边上,DG经过点O,__________,__________.求证:__________.证明:【答案】见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写出已知、证明、求证,根据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得出OE=OF,进而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出OD平分∠AOB.【详解】已知:如图,点E,F分别在∠AOB的边上,DG经过点O,DG⊥EF,DE=DF(或D是EF的中点),求证:OD平分∠AOB(或∠AOD=∠BOD).证明:∵DG⊥EF,DE=DF,∴DG垂直平分EF.∴OE=OF.∵DG⊥EF,点O在DG上,∴OD平分∠EOF.即OD平分∠AOB.【点睛】本题考查了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熟练掌握以上知识是解题的关键.11.如图,有如下四个论断:①AC∥DE;②DC∥EF;③CD平分∠BCA;④EF平分∠BED,请你选择四个论断中的三个作为条件,余下的一个论断作为结论,构成一个正确的数学命题并证明它.【答案】见解析【分析】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和角平分线的定义即可得到结论.【详解】已知:AC∥DE,DC∥EF,CD平分∠BCA,求证:EF平分∠BED.证明:如图所示,∵AC∥DE,∴∠BCA=∠BED,即∠1+∠2=∠4+∠5,∵DC∥EF,∴∠2=∠5,∵CD平分∠BCA,∴∠1=∠2,∴∠4=∠5,∴EF平分∠BED.【点睛】本题考查了命题与定理,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熟练掌握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是解题的关键.12.作图:已知直线l1∥l2∥l3,在三条直线上各取一个点作一个等边△ABC.操作:如图,在l1上取点A,D,在l3上取点E,作等边△ADE,DE交l2于点B;在l3上点E的左侧取点C,使CE=BD,连接AC,BC,则△ABC即为所求的等边三角形.(1)完成作图并写出已知,求证;(2)证明△ABC为等边三角形.【答案】(1)见解析(2)见解析【分析】(1)根据题意作图即可;然后写出对应的已知和求证即可;(2)只需要证明△ACE ≌△ADB 得到AC =AB ,∠CAE =∠BAD ,再证∠CAE +∠EAB =∠BAD +∠EAB =60°,即∠CAB =60°,即可证明△ABC 为等边三角形.【详解】(1)解:如图,△ABC 即为完成的图形;已知:如图,已知直线l 1∥l 2∥l 3,在l 1上取点A ,D ,在l 3上取点E ,作等边△ADE ,DE 交l 2于点B ;在l 3上点E 的左侧取点C ,使CE =BD ,连接AC ,BC .求证:△ABC 为等边三角形.(2)证明:由(1)得:∵△ADE 是等边三角形,∴AD =AE ,∠EAD =∠EDA =∠AED =60°,∵l 1∥l 2∥l 3,∴∠EAD =∠CEA =60°,∴∠AEC =∠EDA ,在△ACE 和△ADB 中,AD =AE ∠AEC =∠ADB BD =CE,∴△ACE ≌△ADB (SAS ),∴AC =AB ,∠CAE =∠BAD ,∴∠CAE +∠EAB =∠BAD +∠EAB =60°,∴∠CAB =60°,∴△ABC 为等边三角形.【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作等边三角形,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平行线的性质,写出一个命题的已知和求证,正确理解题意画出图形是解题的关键.13.写出定理“等腰三角形顶角的角平分线和底边上的高线互相重合”的逆命题,并证明这个命题是真命题.逆命题:______.已知:______.求证:______.【答案】一边上的高线与这边对角的角平分线重合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如图所示,AD⊥BC,AD是△ABC的角平分线;△ABC是等腰三角形;证明见解析.【分析】根据逆命题可直接进行解答,然后写出已知求证,进而根据三角形全等进行求证即可.【详解】解:由题意可得,原命题的逆命题为:一边上的高线与这边对角的角平分线重合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这个命题是真命题.已知,如图所示:AD⊥BC,AD是△ABC的角平分线,求证△ABC是等腰三角形.证明如下:∵AD⊥BC,∴∠ADB=∠ADC,∵AD是△ABC的角平分线,∴∠DAB=∠DAC,∵AD=AD,∴△ABD≌△ACD,∴AB=AC,∴△ABC是等腰三角形.故答案为:一边上的高线与这边对角的角平分线重合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如图所示,AD⊥BC,AD是△ABC的角平分线;△ABC是等腰三角形.【点睛】本题主要考查逆命题、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及等腰三角形的判定,熟练掌握逆命题、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及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是解题的关键.14.如图所示,AB,CD相交于点E,连接AD,BC,①∠A=∠C,②AD=CB,③AE=CE.以这三个式子中的两个作为命题的条件,另一个作为命题的结论,构成三个命题:①②⇒③;①③⇒②;②③⇒①.(1)在构成的三个命题中,真命题有________个;(2)请选择其中一个真命题加以证明.【答案】(1)2;(2)选择①②⇒③,见解析.【分析】(1)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AAS ,ASA 即可判断;(2)选择①②⇒③,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AAS ,得到ΔADE≌ΔCBE (AAS ),然后即可得到AE =CE .【详解】解:(1)①②⇒③,满足全等三角形判定定理AAS ,是真命题;①③⇒②,满足全等三角形判定定理ASA ,是真命题;②③⇒①,是SSA ,不能证明三角形全等,故不能得到①成立,是假命题;故答案为2;(2)选择①②⇒③.证明:在ΔADE 和ΔCBE 中,∠AED =∠CEB (对顶角相等),∠A =∠C (已知),AD =CB (已知),∴ΔADE≌ΔCBE (AAS ).∴AE =CE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掌握、熟练运用全等三角形的证明方法证明全等是解题的关键.。

互逆命题与互逆定理-华东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互逆命题与互逆定理-华东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互逆命题与互逆定理-华东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一、引入在初中数学中,我们学习了很多命题,比如“若a=b,那么a2=b2”,又比如“对于任意的正整数a,a^2>a”等等。

其中,有一种特殊的命题,叫做“逆命题”。

逆命题指的是,对于一个给定的命题P,将其假设的条件和结论交换位置,并取反形式而得到的命题,比如“若a=b,那么a2=b2”的逆命题是“若a2=b2,那么a=b 或a=-b”。

那么,如果一个命题的逆命题也成立,我们就称这两个命题互为“逆命题”,其中比较重要的是“互为逆命题的命题是等价命题”。

但是,在实际情况下,有一些命题和它的逆命题虽然都是真命题,但它们并不等价。

此时我们就需要引入“互逆定理”,来判断它们的关系。

二、教学内容1. 规律感知首先,让学生自己尝试找出一些互逆命题。

比如,“若x>5,那么x2>25”和“若x2>25,那么x>5或x<-5”就是互逆命题。

在找到互逆命题后,让学生自己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

2. 探索任务接下来,设计一个小组探究任务,让学生自己去探索什么样的条件下能得到互逆命题,以及互逆命题之间的关系。

具体实施时,可以分配几个小组,要求每个小组找出两个互逆命题,并将它们的条件和结论进行比较。

然后,让学生自己汇总每组的成果,分析条件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以及结论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最后,让学生自己总结出什么样的条件可以得到互逆命题,以及互逆命题之间的关系。

3. 展示交流在小组任务完成后,组织学生进行展示和交流。

让学生自己介绍自己小组的成果,以及自己对互逆命题和互逆定理的理解。

同时,其他学生可以对其进行提问和补充,以加深理解。

4. 拓展延伸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入理解互逆命题和互逆定理,可以提供一些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

比如,“若a2+b2=0,那么a=b=0”和“若a=b=0,那么a2+b2=0”就是互逆命题。

通过这些案例的分析,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互逆命题和互逆定理的应用。

高中数学逆命题教案设计

高中数学逆命题教案设计

高中数学逆命题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逆命题,在解题过程中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对数学问题的综合分析和解决能力。

教学内容:逆命题的概念及相关定理应用。

教学重点:掌握逆命题的基本概念;掌握逆命题的判断方法;能够运用逆命题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运用逆命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

教学准备:教材、教具、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举例引出逆命题的概念,引起学生对逆命题的兴趣。

二、讲解(15分钟)
1.讲解逆命题的定义和相关定理。

2.举例说明逆命题的判断方法。

三、练习(20分钟)
1.操练逆命题相关的例题。

2.让学生自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运用逆命题解决。

四、总结(5分钟)
教师和学生共同总结逆命题的要点和解题方法。

五、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逆命题相关的作业,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逆命题的理解更加深入,能够灵活运用逆命题解决问题,提高了数学解题的能力。

华师版数学八年级上册教案-第13章 全等三角形-13.5 逆命题与逆定理(3课时)

华师版数学八年级上册教案-第13章 全等三角形-13.5 逆命题与逆定理(3课时)

13.5逆命题与逆定理1互逆命题与互逆定理(第1课时)一、基本目标1.理解逆命题与逆定理的意义,会写出一个命题的逆命题.2.会判断定理的逆命题的真假.二、重难点目标【教学重点】会写出一个命题的逆命题,会判断定理的逆命题的真假.【教学难点】写出一个命题的逆命题.环节1自学提纲,生成问题【5 min阅读】阅读教材P92~P93的内容,完成下面练习.【3 min反馈】一、互逆命题1.命题“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的条件是两直线平行,结论是内错角相等.2.命题“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的条件是内错角相等,结论是两直线平行.3.在两个命题中,如果第一个命题的条件是第二个命题的结论,而第一个命题的结论是第二个命题的条件,那么这两个命题叫做互逆命题.如果把其中一个命题叫做原命题,那么另一个命题就叫做它的逆命题.二、互逆定理1.“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的逆命题是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对顶角相等”的逆命题是相等的角是对顶角.3.如果一个定理的逆命题也是定理,那么这两个定理叫做互逆定理,其中的一个定理叫做另一个定理的逆定理.环节2合作探究,解决问题活动1小组讨论(师生互学)【例题】写出下列各命题的逆命题,并判断其逆命题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若是假命题,请举出一个反例说明.(1)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2)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平行;(3)相等的角是内错角;(4)有一个角是60°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互动探索】(引发学生思考)什么是逆命题?怎样举反例?【解答】(1)逆命题: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是真命题.(2)逆命题: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垂直于同一条直线.是真命题.(3)逆命题:内错角相等.是假命题.反例:如图,∠1与∠2是内错角,但不相等.(4)逆命题:等边三角形有一个角是60°.是真命题.【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说明命题为假命题的反例即为符合该命题条件而不符合该命题结论的例子,如(3)小题中的例子.活动2巩固练习(学生独学)1.下列命题的逆命题是真命题的是(C)A.全等三角形的周长相等B.对顶角相等C.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都是60°D.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2.写出“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的逆命题: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全等.3.写出命题“有两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的逆命题并证明.解:逆命题:直角三角形的两锐角互余.已知:在△ABC中,∠C=90°.求证:∠A+∠B=90°.证明:∵∠A+∠B+∠C=180°,∠C=90°,∴∠A+∠B=90°,即∠A与∠B互余.环节3课堂小结,当堂达标(学生总结,老师点评)请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2线段垂直平分线(第2课时)一、基本目标1.掌握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2.能灵活运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解题.二、重难点目标【教学重点】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教学难点】灵活运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解题.环节1自学提纲,生成问题【5 min阅读】阅读教材P94~P95的内容,完成下面练习.【3 min反馈】1.如图,△ABC和△A′B′C′关于直线MN对称,点A′、B′、C′分别是点A、B、C的对称点,猜想一下线段AA′、BB′、CC′与直线MN有什么关系?解:AA′、BB′、CC′与直线MN垂直平分.2.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的距离相等.3.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判定定理:到线段两端距离相等的点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4.下列条件中,不能判定直线MN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的是(C)A.MA=MB,NA=NBB.MA=MB,MN⊥ABC.MA=NA,MB=NBD.MA=MB,MN平分∠AMB5.三角形的三条垂直平分线交于一点.环节2合作探究,解决问题活动1小组讨论(师生互学)【例1】如图,在△ABC中,AB=AC=20 cm,DE垂直平分AB,垂足为点E,交AC 于点D.若△DBC的周长为35 cm,求BC的长.【互动探索】(引发学生思考)已知AB、AC的长和△DBC的周长,要求BC的长,先求什么?再求什么?【解答】∵DE垂直平分AB,∴AD=BD.∵△DBC的周长=BC+BD+CD=35 cm,∴BC+AD+CD=35 cm.∵AC=AD+DC=20 cm,∴BC=35-20=15 (cm).【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利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可以实现线段之间的相互转化,从而求出未知线段的长.【例2】如图所示,在△ABC中,AD平分∠BAC,DE⊥AB于点E,DF⊥AC于点F,试说明AD与EF的关系.【互动探索】(引发学生思考)先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出DE =DF ,再证△AED ≌△AFD ,从而找出AD 与EF 的关系.【解答】AD 垂直平分EF .证明如下: ∵AD 平分∠BAC ,DE ⊥AB ,DF ⊥AC , ∴DE =DF ,∠AED =∠AFD =90°.在Rt △ADE 和Rt △ADF 中,∵⎩⎪⎨⎪⎧AD =AD ,DE =DF ,∴Rt △ADE ≌Rt △ADF , ∴AE =AF ,∴A 、D 均在线段EF 的垂直平分线上,即直线AD 垂直平分线段EF .【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证明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以用定义法,也可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判定定理.活动2 巩固练习(学生独学)1.三角形中,到三个顶点距离相等的点是( D ) A .三条高线的交点 B .三条中线的交点 C .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 D .三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2.如图,△ABC 的两边AC 和BC 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AB 于D 、E 两点,若AB 边的长为10 cm ,则△CDE 的周长为( A )A .10 cmB .20 cmC .5 cmD .不能确定3.如图,直线CD 是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P 为直线CD 上的一点,已知线段P A =5,则线段PB的长度为(B)A.6 B.5C.4 D.34.小明做了一个如图所示的风筝,其中EH=FH,ED=FD,小明说不用测量就知道DH是EF的垂直平分线.其中蕴含的道理是到线段两端距离相等的点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活动3拓展延伸(学生对学)【例3】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D∥BC,E为CD的中点,连结AE、BE,BE⊥AE,延长AE交BC的延长线于点F.求证:(1)FC=AD;(2)AB=BC+AD.【互动探索】(1)根据AD∥BC可知∠ADC=∠ECF,再根据E是CD的中点可证得△ADE≌△FCE,从而证得结论;(2)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判断出AB=BF即可.【证明】(1)∵AD∥BC,∴∠ADC=∠ECF.∵E是CD的中点,∴DE=EC.又∵∠AED=∠CEF,∴△ADE≌△FCE,∴FC=AD.(2)∵△ADE≌△FCE,∴AE=EF,AD=CF.∵BE⊥AE,∴BE是线段AF的垂直平分线,∴AB=BF=BC+CF.∵AD=CF,∴AB=BC+AD.【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本题是线段垂直平分线与全等三角形的综合应用,证得△ADE≌△FCE是解题的关键.环节3课堂小结,当堂达标(学生总结,老师点评)请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3角平分线(第3课时)一、基本目标1.掌握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2.能灵活运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解题.二、重难点目标【教学重点】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教学难点】灵活运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解题.环节1自学提纲,生成问题【5 min阅读】阅读教材P96~P98的内容,完成下面练习.【3 min反馈】1.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2.角的内部到角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3.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一点,这个交点一定在三角形内部,它到三角形三边距离相等.4.如图,AD⊥DC,AB⊥BC,若AB=AD,∠DAB=120°,则∠ACB的度数为30°.环节2合作探究,解决问题活动1小组讨论(师生对学)【例1】如图,在△ABC中,∠ACB=90°,BE平分∠ABC,DE⊥AB于点D,如果AC =3 cm,那么AE、AC、DE这三条线段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说明理由.【互动探索】(引发学生思考)根据“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距离相等”可得DE=CE,从而可知AE 、AC 、DE 之间的数量关系.【解答】AE +DE =AC =3 cm.理由如下: ∵∠ACB =90°,BE 平分∠ABC ,DE ⊥AB , ∴DE =CE ,由图可知,AC =AE +CE , 所以AC =AE +DE =3 cm.【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距离相等”的性质,熟记性质是解题的关键.【例2】如图,P 是OC 上一点,PD ⊥OA 于点D ,PE ⊥OB 于点E ,F 、G 分别是OA 、OB 上的点,且PF =PG ,DF =EG .求证:OC 是∠AOB 的平分线.【互动探索】(引发学生思考)要证OC 是∠AOB 的平分线,需证PD =PE ,而通过证Rt △PFD ≌Rt △PGE 即可得PD =PE .【证明】∵PD ⊥OA ,PE ⊥OB , ∴∠PDF =∠PEG =90°.在Rt △PFD 和Rt △PGE 中,∵⎩⎪⎨⎪⎧PE =PG ,DF =EC ,∴Rt △PFD ≌Rt △PGE (H.L.), ∴PD =PE .∵P 是OC 上一点,PD ⊥OA ,PE ⊥OB , ∴OC 是∠AOB 的平分线.【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根据三角形全等得到PD =PE ,这样就把已知条件和角平分线的判定定理联系起来了.活动2巩固练习(学生独学)1.如图所示,在Rt△ACB中,∠C=90°,AD平分∠BAC,若BC=16,BD=9,则点D到AB的距离是(D)A.10 B.9C.8 D.72.如图,直线l、l′、l″表示三条相互交叉的公路,现计划建一个加油站,要求它到三条公路的距离相等,则可供选择的地址有(D)A.一处B.二处C.三处D.四处3.如图,∠B=∠C=90°,M是BC的中点,且DM平分∠ADC.(1)求证:AM平分∠DAB;(2)试说明线段DM与AM有怎样的位置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1)证明:过点M 作ME ⊥AD 于点E . ∵DM 平分∠ADC ,∠C =90°,ME ⊥AD , ∴MC =ME . ∵M 是BC 的中点, ∴BM =MC =ME .又∵∠B =90°,ME ⊥AD , ∴AM 平分∠DAB .(2)解:AM ⊥DM .证明如下: ∵∠B =∠C =90°, ∴AB ∥DC ,∴∠BAD +∠ADC =180°.∵AM 平分∠DAB ,DM 平分∠ADC , ∴∠MAD =12∠BAD ,∠MDA =12∠ADC ,∴∠MAD +∠MDA =90°, ∴∠AMD =90°, ∴AM ⊥DM .环节3 课堂小结,当堂达标 (学生总结,老师点评)请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

逆命题与逆定理(基础)知识讲解

逆命题与逆定理(基础)知识讲解

逆命题与逆定理(基础)责编:杜少波【学习目标】1.理解命题与逆命题、定理与逆定理的意义,会区分命题的题设(条件)和结论,并能判断一个命题的真假;会识别互逆命题与互逆定理,并知道原命题成立时其逆命题不一定成立;2.理解并掌握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及其逆定理,能用它们解决几何计算和证明题;3.理解并掌握线段垂直平分线性质定理及其逆定理,能用它们解决几何计算和证明题.【要点梳理】要点一、互逆命题与互逆定理1.互逆命题对于两个命题,如果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分别是另外一个命题的结论和条件,那么这两个命题叫做互逆命题,其中一个命题叫做原命题,另外一个命题叫做原命题的逆命题.要点诠释:所有的命题都有逆命题. 原命题正确,它的逆命题不一定是正确的.2.互逆定理如果一个定理的逆命题也是定理,那么这两个定理叫做互逆定理,其中的一个定理叫做另一个定理的逆定理.要点诠释:(1)一个命题是真命题,但是它的逆命题不一定是真命题的,所以不是每个定理都有逆定理;(2)一个假命题的逆命题可以是真命题,甚至可以是定理.要点二、线段垂直平分线性质定理及其逆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也称中垂线)的性质定理是: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的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逆定理:到线段两端距离相等的点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要点诠释:性质定理的前提条件是线段已经有了中垂线,从而可以得到线段相等;逆定理的题设是已知线段相等,结论是确定线段被垂直平分,一定要注意两者的区别,前者在题设中说明,后者则在最终的结论中得到,所以在使用这两个定理时不要混淆了.要点二、角平分线性质定理及其逆定理角平分线性质定理是: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逆定理:角的内部到角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要点诠释:性质定理的前提条件是已经有角平分线了,即角被平分了;逆定理则是在结论中确定角被平分,一定要注意两者的区别,在使用这两个定理时不要混淆了.【典型例题】类型一、互逆命题与互逆定理1、“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的逆命题是 .【答案】轴对称图形是等腰三角形【解析】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求解.逆命题是结果与条件互换一下的说法.【总结升华】掌握好逆命题,及轴对称的概念.举一反三:【变式】下列定理中,没有逆定理的是().A.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都相等B.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都相等C.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D.等边三角形的三边都相等【答案】A类型二、线段垂直平分线性质定理及其逆定理2、如图,已知AD是线段BC的垂直平分线,且BD=3cm,△ABC的周长为20cm,求AC的长.【思路点拨】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可得AB=AC,BD=CD,然后根据等量代换,解答出即可.【答案与解析】解:∵AD是线段BC的垂直平分线,∴AB=AC,BD=CD,又∵BD=3cm,∴BC=6cm,又∵△ABC的周长=AB+BC+AC=20cm,∴2AC=14,AC=7cm.【总结升华】本题主要考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的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举一反三【变式】如图所示,DE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下列结论一定成立的是().A.ED=CD B.∠DAC=∠B C.∠C>2∠B D.∠B+∠ADE=90°【答案】D3、如图,△ABC中,∠ACB=90°,AD平分∠BAC,DE⊥AB于E.求证:直线AD是线段CE的垂直平分线.【思路点拨】由于DE⊥AB,易得∠AED=90°=∠ACB,而AD平分∠BAC,易知∠DAE=∠DAC,又因为AD=AD,利用AAS可证△AED≌△ACD,那么AE=AC,而AD平分∠BAC,利用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定理可知AD⊥CE,即得证.【答案与解析】证明:∵DE⊥AB,∴∠AED=90°=∠ACB,又∵AD平分∠BAC,∴∠DAE=∠DAC,∵AD=AD,∴△AED≌△ACD,∴AE=AC,∵AD平分∠BAC,∴AD⊥CE,即直线AD是线段CE的垂直平分线.【总结升华】本题考查了线段垂直平分的定义、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定理,解题的关键是证明AE=AC.举一反三:【变式】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利用数学中的几何知识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许多实际问题.李明准备与朋友合伙经营一个超市,经调查发现他家附近有两个大的居民区A、B,同时又有相交的两条公路,李明想把超市建在到两居民区的距离、到两公路距离分别相等的位置上,绘制了如下的居民区和公路的位置图.聪明的你一定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帮助李明在图上确定超市的位置!请用尺规作图确定超市P的位置.(作图不写作法,但要求保留作图痕迹.)【答案】解:类型三、角平分线性质定理及其逆定理4、(2016•邯郸二模)如图所示,已知△ABC的周长是20,OB、OC分别平分∠ABC和∠ACB,OD ⊥BC于D,且OD=3,则△ABC的面积是.【思路点拨】根据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可得点O到AB、AC、BC的距离都相等(即OE=OD=OF),从而可得到△ABC的面积等于周长的一半乘以3,代入求出即可.【答案与解析】解:如图,连接OA,过O作OE⊥AB于E,OF⊥AC于F,∵OB、OC分别平分∠ABC和∠ACB,∴OE=OF=OD=3,∵△ABC的周长是22,OD⊥BC于D,且OD=3,∴S△ABC=×AB×OE+×BC×OD+×AC×OF=×(AB+BC+AC)×3=20×3=30.【总结升华】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性质,判断出三角形的面积与周长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举一反三:【变式】如图:△ABC的两个外角平分线交于点P,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①PA=PC ②BP平分∠ABC ③P到AB,BC的距离相等④BP平分∠APC.A.①②B.①④C.③②D.③④【答案】C5、如图,DE⊥AB于E,DF⊥AC于F,若BD=CD,BE=CF求证:AD平分∠BAC.【思路点拨】由DE⊥AB于E,DF⊥AC于F,若BD=CD,BE=CF,即可判定Rt△BDE≌Rt△CDF(HL),则可得DE=DF,然后由角平分线性质的逆定理,即可证得AD平分∠BAC.【答案与解析】证明:∵DE⊥AB,DF⊥AC,∴∠E=∠DFC=90°,在Rt△BDE和Rt△CDF中,,∴Rt△BDE≌Rt△CDF(HL),∴DE=DF,∴AD平分∠BAC.【总结升华】此题考察了角平分线性质的逆定理与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此题难度不大,注意掌握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举一反三:【变式】点D到△ABC的两边AB、AC的距离相等,则点D在().A. BC的中线上B. BC边的垂直平分线上C.BC边的高线上D.∠A的平分线所在的直线上【答案】D。

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2.5《逆命题和逆定理》教学设计

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2.5《逆命题和逆定理》教学设计

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2.5《逆命题和逆定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逆命题和逆定理》是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2.5节的内容。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命题与定理的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逆命题的概念,理解逆定理的含义,并能够运用逆定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探究逆命题和逆定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已经学习了命题与定理的基本知识,对于新的知识有一定的接受能力。

但是,对于一些抽象的概念和理论,学生可能还存在着一定的理解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和具体的操作,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逆命题和逆定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逆命题的概念,理解逆定理的含义,并能够运用逆定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探究逆命题和逆定理的过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使学生掌握逆命题的概念,理解逆定理的含义。

2.难点:对于逆定理的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探究逆命题和逆定理。

2.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交流,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3.问题驱动法:通过问题的设置和解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相关的教学PPT,展示生活中的实例和相关的理论知识。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相关的数学题目,用于巩固和拓展学生的知识。

3.教学设备:准备白板和粉笔,用于板书和展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逆命题和逆定理的概念。

例如,假设有一个命题:“如果一个人是学生,那么他喜欢数学。

”那么这个命题的逆命题就是:“如果一个人喜欢数学,那么他是学生。

逆命题与逆定理课件

逆命题与逆定理课件

在计算机科学中的应用
逆命题
在计算机科学中,逆命题常常被用来验证算法的正确性。例如,排序算法的时间 复杂度逆命题是“如果一个排序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低于O(n^2),则该算法一定 存在”。
逆定理
在计算机科学中,有些算法的特性可以通过逆命题来证明。例如,快速排序算法 的稳定性逆定理是“如果一个排序算法是稳定的,则该算法一定不是基于比较的 ”。
详细描述
在应用逆定理时,需要确保所涉及的对象、 条件和范围与原定理相符合。例如,勾股定 理的逆定理适用于直角三角形,但不适用于
非直角三角形或不等边三角形。
注意逆定理的表述方式
要点一
总结词
逆定理的表述方式应清晰、准确,避免产生歧义或误解。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在表述逆定理时,应使用与原定理一致的逻辑结构和语言 风格,确保读者能够正确理解。同时,需要注意语句的完 整性和连贯性,避免出现语法错误或遗漏重要信息。
在数学中的应用
逆命题
在数学中,逆命题是一种重要的逻辑推理工具。通过逆命题,我们可以对已知命题进行否定,从而得出新的结论 。例如,原命题为“如果两个三角形全等,则它们的对应角相等”,其逆命题为“如果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则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逆定理
逆定理是原定理的逆命题经过证明后形成的新的定理。例如,在几何学中,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是“如果一个三角 形的三边满足勾股定理,则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逆命题的性质
逆命题的真假性不一定与原命题相同 。
在数学中,一个定理的逆命题不一定 成立,只有当逆命题和原命题都成立 时,才称为逆定理。
逆命题的例子
01
02
03
原命题
如果一个三角形是等边三 角形,那么它的每个角都 是60度。

逆命题与逆定理课件

逆命题与逆定理课件

了解逆定理的基本概念和 定义,掌握逆定理的推理 规则和证明方法。
举例说明
通过具体例子,阐述逆定 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和 价值。
推理规则及其证明
学习逆定理的推理规则, 以及如何正确证明逆定理 的真假。
逆定理与原命题的关系
1
逆定理、逆否命题和原命题
解释逆定理、逆否命题和原命题之间
通过逆定理推导原命题
2
的关系,深入理解它们的数学逻辑。
通过实例,演示如何通过逆定理的应
用来推导出原命题。
3
相关案例
通过一系列相关案例,加深对逆定理 与原命题关系的认识和理解。
总结
1 逆命题与逆定理的区分与总结
总结逆命题和逆定理的区别和重要性,巩固对它们的理解。
2 推理规则的应用技巧与数学实践
掌握推理规则的应用技巧,应用到实际问题中的数学实践。
推理规则及其证明
学习逆命题的推理规则, 以及如何正确证明逆命题 的真假。
逆命题与原命题的关系
1
逆命题与原命题
解释逆命题、逆否命题和原命题之间的关系,理解它们在逻辑上的相互转换。
2
通过逆命题推导原命题
通过实例,展示如何利用逆命题推导出原命题。
3
相关案例
通过一系列相关案例,加深对逆命题与原命题关系的理解。
结束语
1 总结本次课程的主要内容
回顾和总结本次课程中所学的逆命题与逆定理的关键知识点。
2 展望学习逆命题与逆定理的未来价值
展望逆命题与逆定理在未来学习和工作中的潜在应用价值和意义。
逆命题与逆定理ppt课件
逆命题与逆定理演示课件,展示什么是逆命题、逆定理以及它们与原命题的 关系,通过丰富的案例说明来帮助理解。准备好开启新的数学视角了吗?

华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3.5《逆命题与逆定理》教学设计

华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3.5《逆命题与逆定理》教学设计

华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3.5《逆命题与逆定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逆命题与逆定理》是华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13.5节的内容。

本节主要让学生了解逆命题和逆定理的概念,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并能够运用逆定理判断命题的真假。

教材通过实例引入逆命题和逆定理的概念,接着给出了它们的定义和性质,最后通过例题和练习题来巩固所学知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学习了命题、定理和证明等基本知识,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

但逆命题和逆定理的概念较为抽象,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和接受。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具体实例和生活中的问题来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逆命题和逆定理。

三. 教学目标1.了解逆命题和逆定理的概念,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能够写出给定命题的逆命题,并能判断其真假。

3.能够运用逆定理判断命题的真假。

4.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逆命题和逆定理的概念。

2.判断逆命题的真假。

3.运用逆定理判断命题的真假。

五. 教学方法1.实例引入:通过具体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逆命题和逆定理。

2.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索逆命题和逆定理的关系,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3.练习巩固:通过大量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4.引导思考: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逆命题和逆定理的定义和性质。

2.练习题:准备适量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3.实例:准备生活中的实例,用于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逆命题和逆定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如果一个人是学生,那么他一定是人类。

”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知道一个命题可以分为题设和结论两部分,并且题设和结论可以互换位置。

2.呈现(10分钟)讲解逆命题和逆定理的概念,给出它们的定义和性质。

让学生理解逆命题是将原命题的题设和结论互换位置得到的新命题,而逆定理是如果一个命题的逆命题是真命题,那么这个命题也是真命题。

高中数学逆命题教案模板

高中数学逆命题教案模板

高中数学逆命题教案模板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逆命题的概念和性质;
2.能够分析逆命题的证明过程;
3.能够应用逆命题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逆命题的定义和证明方式;
难点:逆命题的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内容
1.逆命题的概念和表达方式;
2.逆命题的证明方法;
3.逆命题的应用案例。

四、教学过程
1.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引入逆命题的概念;
2.讲解:介绍逆命题的定义和性质,讲解逆命题的证明方法;
3.练习:让学生做一些基础练习,巩固逆命题的概念和证明方法;
4.拓展: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应用逆命题解决问题;
5.总结:总结逆命题的重点和难点,梳理学习内容。

五、教学资源
1.课件:包含逆命题的定义和证明方法;
2.练习题:包含逆命题的练习题和实际问题。

六、教学评价
1.课堂问答:随堂进行适时提问,检验学生对逆命题的理解;
2.作业布置:布置适量的练习题,检验学生对逆命题的掌握情况;
3.课后反馈:提供及时反馈,帮助学生及时纠正错误。

七、教学反思
1.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逆命题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初二年级数学上册 2.5《逆命题和逆定理》教案 (新版)浙教版

初二年级数学上册 2.5《逆命题和逆定理》教案 (新版)浙教版

《逆命题和逆定理》教学目标1、经历逆命题的概念的发生过程,了解一个命题都是由条件与结论两部分构成,每个命题都有它的逆命题,命题有真假之分.2、了解逆命题、逆定理的概念.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会识别两个命题是不是互逆命题,会在简单情况下写出一个命题的逆命题,了解原命题成立,其逆命题不一定成立.难点:能判断一些命题的真假性,并能运用推理的思想方法证明一类较简单的真命题,同时了解假命题的证明方法是举反例说明.教学过程一、回顾旧知,引入新课1、命题的概念:对某一件事情作出正确或不正确的判断的句子叫做命题.我们还知道,命题都有两部分,即条件和结论,它的一般形式是“如果…,那么…”例1.命题:“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条件是 ,结论是 .命题:“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条件是 , 结论是 .以上两个命题有什么不同?请你说一说.归纳:在两个命题中,如果第一个命题的条件是第二个命题的结论,而第一个命题的结论是第二个命题的条件,那么这两个命题叫做互逆命题.如果把其中一个命题叫做原命题,那么另一个命题叫做它的逆命题.填表并思考命题条件 结论 命题真假⑴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⑵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⑶如果a b =,那么22a b =⑷如果22a b =,那么a b = 问:每个命题都有它的逆命题,但每个真命题的逆命题是否一定为真命题?二、例题教学例1、说出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的逆命题,并证明这个逆命题是真命题.注意:①注意组织适当的语句叙述出逆命题,不能只是把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交换位置.②引导学生运用分类考虑的必要性.练习:⑴作业题4三、小结: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①逆命题、逆定理的概念.②能写出一个命题的逆命题.四、作业作业:1.课后作业题.。

19.3逆命题和逆定理(教学课件)-八年级数学上册

19.3逆命题和逆定理(教学课件)-八年级数学上册

• 命题的分类:
定理
假命题 举反例
• 定理的含义:从公理或其他真命题出发, 用推理方法证明为正确的,
并进一步作为判断其他命题真假的 依据
说出下列命题的题设与结论
命题
(1)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如果a=b,那么a2=b2。 (4)如果a2=b2,那么a=b。
题设
两直线平行 内错角相等
假练命习题的2 逆请命判题断可这能些是假原命命题题也与逆命题 (的1真)可假能如是果真一命个题数是素数,那么这个数一定 逆是命奇题数:如. 果一个数是奇数,那么这个数一定是素
数。
(2)一个三每角个形命题中都如有果逆有命两题个角是锐角, 那么另一个角一定是钝角.
逆命题:一个三角形中如果有一个角是钝角,那么 另外两个角一定是锐角。 (3)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 逆命题:边都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
3.下列定理有没有逆定理?为什么? (1)对顶角相等. (2)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解析】(1)定理“对顶角相等”的逆命题是:相等的两个角是对 顶角。这是一个假命题,所以“对顶角相等”没有逆定理。
(2)定理“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的逆命题是:三边对应角相等 的两个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这是一个真命题。所以“全等三角形的 对应边相等”有逆定理。
P
B
E C
证明:
连结PA,PB,PC.
∵ PD,PE分别是AB,AC的垂直平分线,
A
∴ PA=PB,PA=PC
(线段垂直平分线 上的点到线段
D
两端的距离相等) .
E
∴ PB=PC(等量代换),
P
∴点P在BC的垂直平分线上
B

《逆命题与逆定理》精品教案

《逆命题与逆定理》精品教案

逆命题与逆定理【教学目标】1、经历逆命题的概念的发生过程,了解一个命题都是由条件与结论两部分构成,每个命题都有它的逆命题,命题有真假之分。

2、了解逆命题、逆定理的概念。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会识别两个命题是不是互逆命题,会在简单情况下写出一个命题的逆命题,了解原命题成立,其逆命题不一定成立.难点:能判断一些命题的真假性,并能运用推理的思想方法证明一类较简单的真命题,同时了解假命题的证明方法是举反例说明. 【教学过程】一、 回顾旧知,引入新课1、命题的概念:对某一件事情作出正确或不正确的判断的句子叫做命题。

我们还知道,命题都有两部分,即条件和结论,它的一般形式是“如果…,那么…”列句子是命题的是( )A.画∠AOB=45°B. 小于直角的角是锐角吗C.连结CDD. 鸟是动物观察表中的命题,命题⑴与命题⑵有什么关系命题⑶与命题⑷呢归纳:在两个命题中,如果第一个命题的条件是第二个命题的结论,而第一个命题的结论是第二个命题的条件,那么这两个命题叫做互逆命题。

如果把其中一个命题叫做原命题,那么另一个命题叫做它的逆命题。

命题条件结论命题真假⑴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⑵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⑶如果a b =,那么22a b =⑷如果22a b =,那么a b =填表并思考请学生分别说明上表的原命题,逆命题及真假。

思考:每个命题都有逆命题吗一个命题的逆命题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请举例说明一个原命题是真命题,逆命题也是真命题的例子;有没有原命题是真命题,而逆命题是假命题的例子一个命题经证明是真命题,就可称为定理;如果一个定理的逆命题能被证明是真命题,那么就叫它是原定理的逆定理,这两个定理叫互逆定理。

线段垂直平分线性质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线段垂直平分线性质定理的逆定理:到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二、例题教学1.说出下列命题的逆命题,并判定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2)同位角相等(3)长方形有两条对称轴。

《互逆命题与互逆定理》参考教案

《互逆命题与互逆定理》参考教案

§13.5 逆命题与逆定理互逆命题与互逆定理教学目的:1.理解互逆命题与互逆定理2.准确应用互逆命题与互逆定理重点与难点:区分互逆命题与互逆定理教学过程:我们已经知道,表示判断的语句叫做命题.例如“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都是命题.上面两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恰好互换了位置.一般来说,在两个命题中,假如第一个命题的条件是第二个命题的结论,而第一个命题的结论是第二个命题的条件,那么这两个命题叫做互逆命题.假如把其中一个命题叫做原命题,那么另一命题就叫做它的逆命题.命题“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的条件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它的逆命题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每一个命题都有逆命题,只要将原命题的条件改成结论,并将结论改成条件,便可得到原命题的逆命题.但是原命题准确,它的逆命题未必准确.例如真命题“对顶角相等”的逆命题为“相等的角是对顶角”,此命题就是假命题.假如一个定理的逆命题也是定理,那么这两个定理叫做互逆定理,其中的一个定理叫做另一个定理的逆定理.我们已经知道命题“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和它的逆命题“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都是定理,所以它们就是互逆定理.一个假命题的逆命题能够是真命题,甚至能够是定理.例如“相等的角是对顶角”是假命题,但它的逆命题“对顶角相等”是真命题,且是定理.练习1.说出以下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并说出它们的逆命题:(1)假如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那么它的两个锐角互余;(2)等边三角形的每个角都等于60°;(3)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4)假如a=b,那么a3=b3.2.举例说明以下命题的逆命题是假命题:(1)假如一个整数的个位数字是5,那么这个整数能被5整除;(2)假如两个角都是直角,那么这两个角相等.3.在你所学过的知识内容中,有没有原命题与逆命题都准确的例子(即互逆定理)?试举出几对.课堂小结:总结一下你所学过的知识。

2019-2020学年华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设计:13.5 逆命题与逆定理

2019-2020学年华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设计:13.5 逆命题与逆定理

课题 1.互逆命题与互逆定理课时1课时上课时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互逆命题的相关概念,能够写出已知命题的逆命题,并会判断命题的真假.(2)理解互逆定理的概念.2.过程与方法(1)通过互逆命题的研究,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2)在对命题进行真假分析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严谨性,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命题的真假分析,养成认真严谨的学习习惯.(2)在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成功的快乐,增加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互逆命题和互逆定理的相关概念,能准确写出已知命题的逆命题.难点:准确写出已知命题的逆命题,并分析其真假.教学活动设计二次设计课堂导入1.什么是命题?把下列命题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a.对顶角相等.b.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c.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指出哪些是真命题,哪些是假命题.2.若把以上命题的条件和结论交换位置,得到的语句还是命题吗?探索新知合作探究自学指导1.怎样确定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你会判断命题的真假吗?2.命题“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与命题“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的条件和结论分别是.对比两个命题的有何区别与联系.分析学习互逆命题是如何定义的: .3.“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的条件是,结论是: .交换它的条件和结论写出新的命题: .于是“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的逆命题是.4.真命题的逆命题一定是真命题吗?假命题的逆命题一定是假命题吗?举例说明.5.互逆定理是如何定义的?一个定理一定有逆定理吗?6.自学课本P92~93,列表分别说明互逆命题、互逆定理的关系.学生看书,教师巡视,老师督促每一位学生认真、紧张的自学,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合作探究1.讨论小组讨论自学指导中出现疑问的地方.2.组织学生学习互逆命题的相关定义.续表探索新知合作探究3.组织学生探究逆命题的确定方法和注意问题.4.组织学生学习互逆定理的相关定义,探究逆定理的存在问题.教师指导1.易错点:(1)在写命题的逆命题时,没有补充适当的语言文字以至语句不通顺;(2)误以为真命题的逆命题也是真命题,误以为定理都有逆定理.2.归纳小结:(1)逆命题: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分别为另一个命题的结论和条件的两个命题,称为互逆命题.在两个互逆的命题中,如果我们将其中一个命题称为原命题,那么另一个命题就是这个原命题的逆命题.(2)逆定理:如果一个定理的逆命题是真命题,那么这个逆命题也就成了定理,这两个定理叫做互逆定理,其中一个定理叫做另一个定理的逆定理.3.方法规律:(1)写命题的逆命题:交换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即可;对于命题的条件和结论不十分明显,可将它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2)证明命题:假命题举反例;真命题须推理.当堂训练1.下列说法中,正确是( )(A)任何命题都有逆命题(B)任何定理都有逆定理(C)真命题的逆命题一定是真命题(D)定理的逆命题一定是真命题2.“如果x2=y2,那么x=y”的逆命题是,该逆命题是命题.(填“真”或“假”)3.如图,下面四个条件:①AE=AD,②AB=AC,③OB=OC,④∠B=∠C,(1)请你写出满足两个作为已知条件,第三个为结论的命题,并判断其真假?(2)写出(1)中命题的逆命题,判断其真假.板书设计互逆命题与互逆定理1.互逆命题:原命题,逆命题2.互逆定理:两个命题都是定理续表探索新知合作探究教师指导1.易错点:(1)运用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和逆定理进行证明时,条件不充分.(2)混淆运用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和逆定理.2.归纳小结:(1)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距离相等.(2)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的逆定理:到线段两端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3.方法规律:(1)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见垂直找平分出相等;(2)作图选址:到两点距离相等,画两点所成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当堂训练1.如图所示,△ABC中,AB=5,AC=6,BC=4,边AB的垂直平分线交AC于点D,则△BDC的周长是( )(A)8(B)9(C)10(D)112.如图所示,AB是CD的垂直平分线,则下列结论一定成立的是.①AC=AD ②∠ACD=∠BCD ③AC=BC④AO=BO3.如图所示,在△ABC中,AD是高,在线段DC上取一点E,使BD=DE,已知AB+BD=DC,求证:E点在线段AC的垂直平分线上.板书设计线段垂直平分线1.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证明:题).4.组织学生探究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的逆定理.5.组织学生探究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的逆定理在证明中的运用.续表探索新知合作探究教师指导1.易错点:(1)运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和逆定理进行证明时,条件不充分.(2)混淆运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和逆定理.2.归纳小结:(1)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2)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的逆定理:角的内部到角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3.方法规律:(1)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见平分找垂直出相等.(2)作图选址:到两直线距离相等,画两直线所成夹角的平分线.当堂训练1.如图所示,OP平分∠AOB,PA⊥OA,PB⊥OB,垂足分别为A,B,连结AB.下列结论中不一定成立的是( )(A)PA=PB(B)PO平分∠APB(C)OA=OB(D)AB平分OP2.如图所示,直线l1,l2,l3表示三条相互交叉的公路,现建一个货物中转站,要求它到三条公路的距离相等,则供选择的地址有处.3.如图所示,已知∠ADC+∠ABC=180°,DC=BC.求证点C在∠DAB的平分线上.板书设计角平分线1.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证明:2.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的逆定理证明:3.例题解析教学反思。

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互逆命题与互逆定理》

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互逆命题与互逆定理》

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互逆命题与互逆定理》一. 教材分析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互逆命题与互逆定理》一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命题与定理的基础上进行的。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理解互逆命题的概念,掌握互逆定理的证明过程,并能运用互逆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丰富的例题和练习,引导学生探索互逆命题和互逆定理的规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命题与定理的基本概念,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

但是,对于互逆命题和互逆定理的理解和应用,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适当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互逆命题和互逆定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理解互逆命题的概念,掌握互逆定理的证明过程,能运用互逆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探索互逆命题和互逆定理的规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互逆命题的概念,互逆定理的证明过程。

2.难点:互逆定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互逆命题和互逆定理的规律。

2.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3.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帮助学生理解互逆定理的应用。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包含互逆命题和互逆定理的定义、证明过程和应用实例的PPT。

2.教学案例:准备一些实际问题,用于引导学生运用互逆定理解决。

3.学习材料:为学生准备相关的学习材料,以便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自主学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已学的命题和定理来解决这些问题。

通过问题的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互逆命题与互逆定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逆命题与逆定理》教案
教学目的
1、理解互逆命题与互逆定理;
2、正确应用互逆命题与互逆定理;
3、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定理及逆定理;
4、角平分线定理及逆命题的应用.
重点与难点
区分互逆命题与互逆定理;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定理及逆定理的应用;
角平分线定理及逆命题的应用.
教学过程
【一】
我们已经知道,可以判断正确或错误的句子叫做命题.例如“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都是命题.
上面两个命题的题设和结论恰好互换了位置.
一般来说,在两个命题中,如果第一个命题的题设是第二个命题的结论,而第一个命题的结论是第二个命题的题设,那么这两个命题叫做互逆命题.如果把其中一个命题叫做原命题,那么另一命题就叫做它的逆命题.
命题“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的题设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此它的逆命题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每一个命题都有逆命题,只要将原命题的题设改成结论,并将结论改成题设,便可得到原命题的逆命题.但是原命题正确,它的逆命题未必正确.例如真命题“对顶角相等”的逆命题为“相等的角是对顶角”,此命题就是假命题.
如果一个定理的逆命题也是定理,那么这两个定理叫做互逆定理,其中的一个定理叫做另一个定理的逆定理.
我们已经知道命题“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和它的逆命题“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都是定理,因此它们就是互逆定理.
一个假命题的逆命题可以是真命题,甚至可以是定理.例如“相等的角是对顶角”是假命题,但它的逆命题“对顶角相等”是真命题,且是定理.
练习
1.说出下列命题的题设和结论,并说出它们的逆命题:
(1)如果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那么它的两个锐角互余;
(2)等边三角形的每个角都等于60°;
(3)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2.举例说明下列命题的逆命题是假命题:
(1)如果一个整数的个位数字是5,那么这个整数能被5整除;
(2)如果两个角都是直角,那么这两个角相等.
3.在你所学过的知识内容中,有没有原命题与逆命题都正确的例子(即互逆定理)?试举出几对.
课堂小结:
总结一下你所学过的知识.
【二】
我们已经知道线段是轴对称图形,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是线段的对称轴,并知道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的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我们也可用逻辑推理的方法证明这一结论.
如图,设直线MN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点C是垂足.点P是直线MN上任意一点,连结PA、PB.证明PA=PB.
已知:MN⊥AB,垂足为点C,AC=BC,点P是直线MN上任意一点.
求证:PA=PB.
分析:图中有两个直角三角形APC和BPC,只要证明这两个三角形全等,便可证得PA =PB.
于是就有定理: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的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此定理的逆命题是“到一条线段的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这个命题是否是真命题呢?即到一条线段的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的点是否一定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呢?我们也可以通过“证明”来解答这个问题.
已知:如图,QA=QB.
求证:点Q在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上.
分析:为了证明点Q在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上,可以先经过点Q作线段AB的垂线,然后证明该垂线平分线段AB;也可以先平分线段AB,设线段AB的中点为点C,然后证明QC 垂直于线段AB.
于是就有定理:
到一条线段的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上述两条定理互为逆定理,根据上述两条定理,我们很容易证明:三角形三边的垂直平分线交于一点.
从图中可以看出,要证明三条垂直平分线交于一点,只需证明其中的两条垂直平分线的交点一定在第三条垂直平分线上就可以了.试试看,现在你会证了吗?
课堂练习
1.如图,已知点A、点B以及直线l,在直线l上求作一点P,使PA=PB.
2.如图,已知AE=CE,BD⊥AC.求证:AB+CD=AD+BC.
(第1题)
3.如图,在△ABC上,已知点D在BC上,且BD+AD=BC.求证:点D在AC的垂直平(第2题)
分线上.
课堂小结:
总结一下你所学过的知识.
【三】
回忆:
我们知道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角平分线的这条性质是怎样得到的呢?
如图,OC是∠AOB的平分线,点P是OC上任意一点,PD⊥OA,PE⊥OB,垂足分别为点D和点E.当时是在半透明纸上描出了这个图,然后沿着射线OC对折,通过观察,线段P D和PE完全重合.于是得到PD=PE.
与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相类似,我们也可用逻辑推理的方法加以证明.图中有两个直角三角形△PDO和△PEO,只要证明这两个三角形全等,便可证得PD=PE.
于是就有定理:
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此定理的逆命题是“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这个命题是否是真命题呢?即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是否一定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呢?我们可以通过“证明”来解答这个问题.
已知:如图,QD⊥OA,QE⊥O B,点D、E为垂足,QD=QE.
求证:点Q在∠AOB的平分线上.
分析:为了证明点Q在∠AOB的平分线上,
可以作射线OQ,然后证明Rt△DOQ≌Rt△EOQ,从而得到∠AOQ=∠BOQ.
于是就有定理:
到一个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上述两条定理互为逆定理,根据上述这两条定理,我们很容易证明: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一点.
从图中可以看出,要证明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一点,只需证明其中的两条角平分线的交点一定在第三条角平分线上就可以了.
请你完成证明.
课堂练习:
1.如图,在直线l上找出一点P,使得点P到∠AOB的两边OA、OB的距离相等.
2.如图,已知△ABC的外角∠CBD和∠BCE的平分线相交于点F,求证:点F在∠DAE 的平分线上.
课堂小结:
总结一下你所学过的知识.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