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18高考语文考点一遍过专题21断句(含解析)

合集下载

考点1 断句 讲义(含答案) 2018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考点1 断句 讲义(含答案) 2018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三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九文言文阅读考点断句讲义[2017·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谢弘微,陈郡阳夏人也。

父思,武昌太守。

从叔峻,司空琰第二子也,无后,以弘微为嗣。

弘微本名密,犯所继内讳,故以字行...。

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弘微家素贫俭,而所继丰泰,唯受书数千卷,遗财禄秩,一不关豫。

混风格高峻,少所交纳,唯与族子灵运、瞻、曜、弘微并以文义赏会。

尝共宴处,居在乌衣巷,故谓之乌衣之游。

瞻等才辞辩富,弘微每以约言服之,混特所敬贵,号曰微子。

义熙八年,混以刘毅党见诛,妻晋陵公主以混家事委之弘微。

弘微经纪生业,事若在公,一钱尺帛出入,皆有文簿。

高祖受命,晋陵公主降为东乡君。

自混亡,至是九载,而室宇修整,仓廪充盈,门徒业使,不异平日,田畴垦辟,有加于旧。

中外姻亲..,道俗义旧,入门莫不叹息,或为之涕流,感弘微之义也。

性严正,举止必循礼度,事继亲之党,恭谨过常。

太祖镇江陵,弘微为文学。

母忧..去职。

居丧以孝称,服阕逾年,菜蔬不改。

兄曜历御史中丞,元嘉四年卒。

弘微蔬食积时,哀戚过礼,服虽除,犹不啖鱼肉。

弘微少孤,事兄如父,兄弟友穆之至,举世莫及也。

弘微口不言人短长,而曜好臧否人物,曜每言论,弘微常以它语乱之。

九年,东乡君薨,资财钜万,园宅十余所,奴僮犹有数百人。

弘微一无所取,自以私禄..营葬。

曰:“亲戚争财,为鄙之甚。

今分多共少,不至有乏,身死之后,岂复见关。

”十年,卒,时年四十二。

上甚痛惜之,使二卫千人营毕葬事。

追赠太常。

(节选自《宋书·谢弘微传》)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B.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C.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D.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思路梳理1.明确考点辨别要求本题考查学生断句的能力,要求选择正确的一项。

考点21划分文言语句朗读节奏-备战2018年中考语文考点一遍过

考点21划分文言语句朗读节奏-备战2018年中考语文考点一遍过

原创精品资源学科网独家享有版权,侵权必究!
1
明辨句读,要综合运用古代汉语字词句及古代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中考对断句的考查,从题型来讲有两种:一是客观题,一是主观题。

从材料的来源来看,有的出自所选文段,有的出自其他典籍,还有的出自教材后的补充文段。

从所选语句的特点来看,有的句式整齐,有的有明显的标志。

从考查重点来看,侧重于语法停顿而非语音停顿,一般不考具体的标点,只要求用斜线断开。

一、文言文阅读。

(一)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咏雪》)
(二)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陈太丘与友期行》)
划分朗读节奏正确的一项是( )
A .陈太丘/与友期行
B .陈太丘与友/期行
C .陈太丘与友期/行
D .陈太丘与/友期行
【答案】
B
二、阅读下面文章,回答后面的问题。

备战2018高考语文考点一遍过专题21断句(含解析)

备战2018高考语文考点一遍过专题21断句(含解析)

专题21 断句明辨句读,要综合运用古代汉语字词句及古代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高考对断句的考查,从题型来讲有两种:一是客观题,一是主观题。

从材料的来源来看,有的出自所选文段,有的出自其他典籍,还有的出自教材后的补充文段。

从所选语句的特点来看,有的句式整齐,有的有明显的标志。

从考查重点来看,侧重于语法停顿而非语音停顿,一般不考具体的标点,只要求用斜线断开。

从分值来看,客观题一般固定在3分,主观题多为3—5分。

综观2017年高考各地区语文试题,我们可以发现高考对该考点的考查有如下特点:1.考查题型上,客观题居多,如课标全国Ⅰ、Ⅱ、Ⅲ卷,山东卷,天津卷等;以主观题为辅,如浙江卷。

2.考查材料的选择上,呈现多样化的特点。

考向一提供语境的客观型断句1.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居数日,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

人或说项王曰关中阻山河四塞地肥饶可都以霸项王见秦宫室皆以烧残破又心怀思欲东归,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说者曰:“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

”项王闻之,烹说者。

(选自《史记·项羽本纪》,有删改)A.人或说项王曰/关中阻/山河四塞/地肥饶/可都以霸/项王见秦宫室皆以烧残破/又心怀思/欲东归B.人或说项王曰/关中阻山河四塞/地肥饶/可都以霸/项王见秦宫室皆以烧残破/又心怀思欲东归C.人或说项王曰/关中阻山河四塞/地肥饶/可都以霸/项王见秦宫/室皆以烧残破/又心怀思/欲东归D.人或说项王曰/关中阻/山河四塞/地肥饶/可都以霸/项王见秦宫/室皆以烧残破/又心怀思欲东归【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考生文言断句的能力。

根据语境,画线句前面的句子是说项王屠戮咸阳、火烧秦宫后准备东行撤出。

画线部分是别人对项王的劝说与项王的心思,故主语为“人”“项王”。

抓住标志词“曰”可知,此处应断开;“曰”后面为劝说的具体内容,写关中地利,可据此建立霸王之业,由此可推知,“关中阻/山河四塞”错误,以此排除A、D两项。

专题21+断句(古诗文阅读)-高考语文辅导之考点讲解与真题分析+Word版含解析.doc

专题21+断句(古诗文阅读)-高考语文辅导之考点讲解与真题分析+Word版含解析.doc

【考点讲解】文言文阅读断句已经在多个省市的高考试题中考查多年,全国课标卷从2014年开始考查,至2018年高考,连续考了5年,;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重要考点之一,重点考查考生理解文言文,尤其是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的理解能力,在高考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预测2019年高考依然要考断句。

古书一般没有句读,所以古人很重视句读的训练。

《礼记·学记》有“一年视离经辨志”的说法。

郑玄注:“离经,断句绝也。

”也就是给古书断句。

可见断句是古代启蒙教育的第一步,也被看作是读书人的一项基本功。

韩愈在《师说》中说:“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

”足见古人高度重视古书的句读。

断句是考查文言文的传统方式,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功。

明辨句读,要综合运用古汉语字词句及古代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常识,因而断句能力高低,成了阅读文言文能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

古人之所以重视断句,是因为断句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对文意的理解,断句失误,必然误解古文原意。

古书中就有一些记录断句不当而造成理解错误的材料。

《韩非子·外储说左下》有这样一个故事:鲁哀公问于孔子曰:“吾闻夔一足(一足,一只脚。

笔者注),信乎?”曰:“夔,人也,何故一足?”彼其无他异,而独通于声。

尧曰:‘夔一而足矣。

’使为乐正。

故君子曰:‘夔有一,足。

非一足也。

”这个小故事,对于人们认识断句的重要性,其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断句是在充分阅读和正确理解文章内容的前提下进行的,文言文阅读过程中断句的基本步骤是:第一,通读全文,弄懂大意。

首先要正确判断所要断句的文体。

如果是有故事情节的传记文,就必须掌握它的大致情节、中心事件和人物间的关系;如果是议论说理文,就要明确这篇文章的论述中心,再根据中心进一步明确前后的逻辑关系。

总之,断句前,必须把所给文段通读几遍,尽可能把握篇章大意。

白居易一生正直敢言,为民请命,写下了许多现实主义伟大诗篇。

被贬浔阳之后,也写出了揉合儒家“乐天知命”、道家“知足保和”和佛家出世思想的作品。

考点21 划分文言语句朗读节奏-备战2020年中考语文考点一遍过

考点21 划分文言语句朗读节奏-备战2020年中考语文考点一遍过

原创精品资源学科网独家享有版权,侵权必究!1明辨句读,要综合运用古代汉语字词句及古代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中考对断句的考查,从题型来讲有两种:一是客观题,一是主观题。

从材料的来源来看,有的出自所选文段,有的出自其他典籍,还有的出自教材后的补充文段。

从所选语句的特点来看,有的句式整齐,有的有明显的标志。

从考查重点来看,侧重于语法停顿而非语音停顿,一般不考具体的标点,只要求用斜线断开。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后面小题。

狼蒲松龄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限画两处)久 之 目 似 瞑 意 暇 甚【答案】久 之/目 似 瞑/意 暇 甚【解析】本题考查划分句子的朗读节奏。

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

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

此题较容易,根据文意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久之/。

备战高考语文 考点一遍过 专题30 名句名篇默写(含解析)不分版本

备战高考语文 考点一遍过 专题30 名句名篇默写(含解析)不分版本

备战高考语文考点一遍过专题30 名句名篇默写(含解析)不分版本专题30 名句名篇默写“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是历年高考各地区必考的内容之一。

该考点实际上包括两个要素,即“名句〞和“名篇〞。

所谓“名句〞,是指那些语言凝练、含意深长,至今仍活泼在日常生活语言中的语句。

所谓“名篇〞,是指那些具有高度的思想艺术价值、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优秀诗文,所指既有诗歌,也有散文,一般为初高中教材中要求背诵的篇目。

该考点的考查以古代诗文为主,兼有个别现代诗文名句。

近几年来,高考对该考点的考查具有以下特点:1.题型和分值根本固定,一般为填空题,赋分为4—8分。

2.考查的范围,根本上是古代诗词曲以及文赋中的名句,以课本上推荐诵读的名句名篇为主要考查对象,兼有课外的名句名篇。

3.考查形式根本固定,以理解性默写题为主、对上下句式默写题为辅。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理解型填空题的考查频率有所增高,预计XXXX年高考本考点变化不大,考生按照老师的要求积极备考即可得高分。

考向一对上下句式默写1.补写出以下名篇名句中的空缺局部。

〔1〕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人皆有之,。

〔《孟子·告子上》〕〔2〕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君子不齿,,其可怪也欤!〔韩愈《师说》〕〔3〕四十三年,,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一片神鸦社鼓!〔辛弃疾《永遇乐》〕【答案】〔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贤者能勿丧耳〔2〕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今其智乃反不能及〔3〕望中犹记佛狸祠下【解析】此题考查考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考生在解题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第一,识记要准确;第二,书写要工整;第三,笔画要清晰;第四,防止添字、漏字、错字等。

如〔1〕中易少写“也〞“耳〞这样的虚词,〔2〕中“乃反〞容易写成“反乃〞,〔3〕中“佛狸祠〞容易写错。

2.补写出以下名句名篇中的空缺局部。

〔任选3个小题〕〔1〕小楼昨夜又东风,。

〔李煜《虞美人》〕,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李白《蜀道难》〕〔2〕风之积也不厚,。

浙江新高考备战2020年高考语文考点一遍过考点18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含解析)

浙江新高考备战2020年高考语文考点一遍过考点18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含解析)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筛选文中的信息”这一考点主要考查考生筛选传记类文章中传主的品格、情操和主要事迹等信息以及筛选写景抒情类、议论类文章中作者的观点、态度等信息的能力。

高考主要以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进行考查,考查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匹配式,即给出四个选项,每个选项有两句话,要求考生选出符合题干要求的选项;一种是分类式,即从文中抽取六句话分为四组,要求考生选出符合题干要求的一组,如2019年高考天津卷第11题。

其中,分类式最为常见。

有时也以主观题的形式出现,如2018年高考江苏卷第9题。

在分类式题目中,题干的要求一般会有两种:一种是“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体现……的一组是”,一种是“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的一组是”。

考生要注意二者之间的差别。

综观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可知,“筛选文中的信息”这一考点设置错误选项常见的方法有:1.张冠李戴。

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往往涉及多个人物、几件事情,而题干的要求多为“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某人……的一组是”。

因而命题人在设置干扰项时,往往会把次要人物所做之事说成是题干要求表现的主要人物做的,从而造成对象的错位。

2.似是而非。

传记类文章中所选传主的优秀品德往往呈现多面性,而命题人在设置干扰项的时候,往往会忽视题干所提出的某一种传统美德,而将传主所做的好事全部列出,从而混淆正误,扰乱考生的视线。

预计2020年浙江高考对本考点的考查应该不会有太大变化:如果阅读材料是人物传记类文章,那么考查的内容一般是人物的情操、主要事迹等;如果阅读材料是议论类文章,那么考查的多是有关论点、论据的信息;如果阅读材料是游记类文章,那么考查的多是有关景物描写的内容等。

因此,考生解答筛选文中的信息类题目时,应先确定阅读材料是哪一类文章,然后有针对性地对文中信息加以筛选。

考向一客观型筛选题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韦敻传韦敻字敬远。

志尚夷简,澹于荣利。

弱冠,被召拜雍州中从事,非其好也,遂谢疾去职。

2018高考语文真题断句PPT

2018高考语文真题断句PPT

北京卷·取材《荀子》、《吕氏春秋》 江苏卷·《重到沭阳图记》·袁枚
小结:文言断句的方法
1、找名词(或代词),定句读。
2、找虚词,定句读。 3、对话、引文定句读。 4、据修辞,定句读。
5、依总分,定句读。 6、借助句子成分及固定结构断句
实际 操作 中要 综合 运用

巩固练习:
阅读语段,用“/” 为画横线的句子断句并翻译 张仪已学而游说诸侯。尝从楚相饮,已而楚相亡璧。门下意张
• 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纯礼(范纯礼)字彝叟以父仲淹荫知陵台令兼永安县永昭陵 建京西转运使配木石砖甓( pì:砖)及工徒于一路独永安不受令 • A.纯礼字彝叟/以父仲淹荫/知陵台令兼永安县/永昭陵建京西转运 使/配木石砖甓及工徒于一路/独永安不受令/ • B.纯礼字彝叟/以父仲淹/荫知陵台令兼永安县/永昭陵建/京西转 运使配木石砖甓及工徒于一路/独永安不受令/ • C.纯礼字彝叟/以父仲淹/荫知陵台令兼永安县/永昭陵建京西转 运使/配木石砖甓及工徒于一路/独永安不受令/ • D.纯礼字彝叟/以父仲淹荫/知陵台令兼永安县/永昭陵建/京西 转运使配木石砖甓及工徒于一路/独永安不受令/
文言文断句
掌握规律,灵活运用,才能无往而不胜
断句步
文言文断句步骤骤
第一步:通读全文,弄懂大意。 第二步:循序渐进,先易后难。将能 断开的先断开, 逐步缩小 范围,然后集中精力分析难 断句与上下文的联系。 第三步:借助“特征”,巧妙断句。
• 1、下列对文中面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爽(曹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鲁芝)坐爽下狱当死而 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 • A.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 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 • B.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 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 • C. 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 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 • D. 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论直志/不 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 • 答案:C ——2018全国Ⅰ 卷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板块二 专题一 第二讲 文言文断句题如何做得又快又准练习(含解析)新人教新人教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板块二 专题一 第二讲 文言文断句题如何做得又快又准练习(含解析)新人教新人教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板块二专题一第二讲文言文断句题如何做得又快又准练习(含解析)新人教新人教“文言文断句题〞如何做得又快又准标准练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牵招字子经,安平观津人也。

年十余岁,诣同县乐隐受学。

后隐为车骑将军何苗长史,招随卒业。

值京都乱,苗、隐见害,招俱与隐门生史路等共殡敛隐尸,送丧还归。

道遇寇钞,路等皆悉散走。

贼欲斫棺取钉,招垂泪请赦。

贼义之,乃释而去。

由此显名。

东诣太祖。

太祖将讨袁谭,而柳城乌丸欲出骑助谭。

太祖遣诣柳城。

到,值峭王严,以五千骑当遣诣谭。

又辽东太守公孙康使韩忠赍单于印绶..往假峭王。

峭王大会群长,问招:“昔袁公.言受天子之命假我为单于今曹公复言当更白天子假我真单于辽东复持印绶来如此谁当为正〞招答曰:“昔袁公承制,得有所拜假;中间违错天子命,曹公代之。

辽东下郡,何得擅称拜假也。

〞忠曰:“我辽东在沧海之东,拥兵百万,曹操独何得为是也?〞招呵忠曰:“曹公允恭明哲,翼戴天子,宁静四海。

汝君臣恃险远,背违王命,欲擅拜假,方当屠戮,何敢慢易咎毁大人?〞便捉忠头顿筑,拔刀欲斩之。

峭王惊怖,左右失色。

招为峭王等说祸福所归,皆下席.跪伏。

太祖灭谭,署招军谋掾。

文帝践阼,出为雁门太守,寇钞不断。

招既教民战陈,又表复乌丸五百余家租调,使备鞍马,远遣侦候。

虏每犯塞,勒兵逆击,来辄摧破,吏民胆气日锐,荒野无虞。

又构间离散,使虏大结怨仇。

招出,大破之。

寇贼静息。

乃简选有才识者,诣太学..受业,还相授教,数年中庠序大兴。

郡井水咸苦,民远汲流水,往返七里。

招凿原开渠,注水城内,民赖其益。

其治边之称,百姓追思之。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 ★1.以下对文中画波浪线局部的断句,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昔袁公言/受天子之命/假我为单于/今曹公复言/当更白天子/假我真单于/辽东复持印绶来/如此/谁当为正B.昔袁公言/受天子之命/假我为单于/今曹公复言/当更白/天子假我真单于/辽东复持印绶来/如此/谁当为正C.昔袁公言受天子之命/假我为单于/今曹公复言当更白/天子假我真单于/辽东复持印绶来/如此/谁当为正D.昔袁公言受天子之命/假我为单于/今曹公复言当更白天子/假我真单于/辽东复持印绶来/如此/谁当为正解析:首先比拟选项,然后结合文意排除。

备战2018高考语文 考点一遍过 专题25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含解析)

备战2018高考语文 考点一遍过 专题25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含解析)

专题25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综合考查考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从各地区高考试卷来看,其考查特点有:1.在考查形式上,主要有两种,一是选择题,如2017年高考北京卷;二是主观题,如2017年高考课标全国卷等。

其中,以主观题为主。

主观题又分两种考查形式,一是从文言文阅读材料中选出几个句子要求翻译,二是另给一则文言短文要求翻译。

其中,以前者为主。

2.在考查内容上,既涉及重要文言实词的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和通假字等,还涉及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要想准确翻译文言语句,考生必须做到:(1)以理解文言实词和虚词为基础,对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及偏义复词有充分的理解,对常用的120个文言实词、18个文言虚词以及文言固定句式、固定短语等都有准确把握。

(2)首先,要严格遵循“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其次,要善于联系前后文推敲判定,翻译时应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再次,要遵照原文的风格,切忌断章取义。

预计2018年高考仍然会重点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而考生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在翻译的过程中,遵循“一一对应,字字落实”的原则,切勿漏译、错译。

考向一关键实词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宋尚书司封郎中孙公墓志铭【宋】王安石公讳锡,字昌龄。

公以天圣二年进士起家,改镇江军节度推官,知杭州仁和县。

籍取凶恶,戒以不改必穷极案治,而治其馀一以仁恕,故县人畏爱之。

七年,为开封府推官。

坐考锁厅进士举籍中有不中格者两人,降监和州清酒务。

当是时,庞宰相为枢密使,荐宜侍讲禁中,方召,而公以谪去。

久之,会明堂恩召还,同判尚书刑部。

戎州人向吉等操兵贾贩,恃其众,所过不输物税,州县捕逐皆散走。

成都钤辖司奏请不以南郊①赦除其罪,从之,逮捕亲属系狱,至更两赦。

有诣阙诉者,刑部详覆官以为特敕遇赦不原者,虽数赦犹论如法,公独奏释之,凡释百二十三人。

公于议法多如此。

复为开封府推官,当随尹奏事,仁宗问大辟几何,且以慎刑爱人为戒。

备战2018年高考英语 考点一遍过专题21 关系代词引导的定语从句(含解析)

备战2018年高考英语 考点一遍过专题21 关系代词引导的定语从句(含解析)

考点21 关系代词引导的定语从句高考频度:★★★★★【考点解读】定语从句在高考的基础知识方面的考查主要体现在单选题,语法填空及短文改错中,在单项选择中主要考查定语从句的一些基本用法,如常见关系词的选择,在选择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限制性与非限制性定语从句的区别,定语从句与名词性从句,及状语从句的引导词的区别等,有时也会与其他修饰性的句型结构之间进行误导性考查,如与强调句性等,所以重点掌握的是从高考题中总结规律,达到熟练应用。

【高考预测】定语从句是历年高考的重点,主要考查常见关系代词和关系副词的用法,比如which/that/as/ when/where的用法及区别性的选择等,及与其他从句如名词性从句的区别等。

在高考的中主要体现在语法填空,短文改错,完型填空等中,且完形填空80%每年会出一道题。

考向一常见关系代词的基本用法1. that可指人或物;在定语从句中作主语,宾语,表语。

指人时,相当于who或 whom;指物时,相当于which。

不能引导非限制性定语从句;不可置于介词后作宾语。

2. which指物;在定语从句中作主语,宾语。

如:The book which/that was on the desk was bought by my father.(主语)3. who, whom, whose(1)who: 主格, 在从句中作主语,只可指人(2)whom: 宾格,在从句中只能作宾语; 只可指人(3)whose: 表所属关系,在从句中作定语。

译为:某人的,某物的(4)whose + 名词 =the + n. + of which (某物的) = he + n. + of whom (某人的)注意:①关系代词作介词宾语 (在定语从句中,介词提前时,介词后:表人用 whom;表物用 which)②关系代词在定语从句中用作介词宾语时, 介词可放于从句之首, 也可放于从句之末. 但以放于句首较为正式.(介词前置,必须注意不影响动词词组的含义。

变换句式-高考全攻略之备战2018年高考语文考点一遍过含解析

变换句式-高考全攻略之备战2018年高考语文考点一遍过含解析

变换句式要求考生能根据特定的题目要求,在保持原语句意思不变的前提下,改变原句的句式.综观近年高考考情,高考对变换句式的考查主要有以下特点:1.从考查频率上看,近两年来,变换句式这一考点不属于高频考点,高考语文试卷偶有涉及,但是,从各地区的考查规律来看,2018届考生不能忽视对这一考点的备考。

2.从考查类型上看,一般涉及长短句变换、整散句变换和句子重组等几种题型。

值得注意的是,变换句式题常常要求,“可以改变语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从高考考查趋势来看,长短句变换、句子重组是高考考查的重中之重,且高考对短句变长句的考查,常常与下定义类压缩语段题结合在一起,此考情应引起考生的注意。

考向一整散句变换1.阅读下面的文字,将这一组散句改为整句。

可以改变语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一滴热泪,也是一种喜悦,它是对获得成功的认可;一句坚信的话,让你获取充实人生的动力;一次尝试,是一场勇敢跨越障碍的见证.【答案】示例一滴热泪,是一种获得成功认可的喜悦;一句坚信,是一份获取充实人生的动力;一次尝试,是一场勇敢跨越障碍的见证.【解析】本题考查散句变整句。

考生在解题时,首先,应选择其中的一个分句作为要改成的整句的标准句。

比如,可以选择最后一个分句“一次尝试,是一场勇敢跨越障碍的见证”作为标准句.其次,将其他几句改成与标准句同样结构的句子.比如,第一个分句,对应“一次尝试"的应该是“一滴热泪”,对应“是一场勇敢跨越障碍的见证”的应该是“是一种获得成功认可的喜悦”。

最后,看看是否需要把这几个句子重新排序.2.将下面文字的画线部分改为整句,可以调整词序与句序,改换、增删个别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生活是什么?生活是一座山,有矗立的高峰也有幽谷的曲折;生活也像一条路,有平直的坦途也有小径的崎岖;生活又如同一条河,有奔腾的激流和深潭的低回.一路行过,风光无限.【答案】示例生活是一座山,有矗立的高峰也有曲折的幽谷;生活是一条河,有奔腾的激流也有低回的深潭;生活是一条路,有平直的坦途也有崎岖的小径。

备战2020年中考语文考点21 划分文言语句朗读节奏-语文考点一遍过

备战2020年中考语文考点21 划分文言语句朗读节奏-语文考点一遍过

明辨句读,要综合运用古代汉语字词句及古代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中考对断句的考查,从题型来讲有两种:一是客观题,一是主观题。

从材料的来源来看,有的出自所选文段,有的出自其他典籍,还有的出自教材后的补充文段。

从所选语句的特点来看,有的句式整齐,有的有明显的标志。

从考查重点来看,侧重于语法停顿而非语音停顿,一般不考具体的标点,只要求用斜线断开。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后面小题。

狼蒲松龄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限画两处)久之目似瞑意暇甚【答案】久之/目似瞑/意暇甚【解析】本题考查划分句子的朗读节奏。

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

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

此题较容易,根据文意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译为:时间长了,那只狼的眼睛似乎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

此题要注意把相关的几个意思划开。

二、文言文阅读。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①,山门圮②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③十岁余,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

棹数小舟,曳铁耙,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者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④,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2018高考断句真题答案翻译

2018高考断句真题答案翻译

高考断句真题训练答案及翻译1、(2007浙江)(2)夫明六经之指/涉百家之书/纵不能增益德行/敦厉风俗/犹为一艺/得以自资/父兄不可常依/乡国不可常保/一旦流离/无人庇荫/当自求诸身耳明晓六经的要旨,广泛涉略百家著作,即使不能提高自己的道德品行,纯朴社会风俗,也能学到一技之长,得以帮助自己。

父亲长兄是不能够长久依靠的,家乡也不是可以常保安定而不遭战乱的,将来有一天,漂流离散,就没有人来保护你了,要求助于自己。

2、(2008浙江)政姊荣闻人有刺杀韩相者/贼不得/国不知其名姓/暴其尸而县之千金/乃於邑曰/其是吾弟与/嗟乎/严仲子知吾弟/立起如韩/之巿/而死者果政也聂政的姐姐聂荌听说有人刺杀了韩国的宰相,却不知道凶手到底是谁,全韩国的人也不知他的姓名,陈列着他的尸体,悬赏千金,叫人们辨认,就抽泣着说:‚大概是我弟弟吧?唉呀,严仲子了解我弟弟!‛于是马上动身,前往韩国的都城,来到街市,死者果然是聂政。

3、(2010浙江)其述前载/无违旧美/叙中世/有协时事/而末及鄙黩/人皆奇其才/畏其笔他的文章记述前人的记载,不违背旧时美德,叙述中世则符合当时的事,而不涉及轻贱侮慢之词。

人们都以他的才华为奇,害怕他犀利的文笔。

4、(2011浙江)诸司奏议∕悉心纠驳∕故帝委之∕或时移疾∕佗宰相奏事∕帝必问∕与文瓘议未∕若不者∕曰∕往共筹之朝廷各部门的奏议,他都用心纠举驳正,所以皇帝信任他委派他(的事多)。

有时张文瓘因病请假移交的事务急于办理,其他宰相上奏事宜,皇帝一定要问:‚与文瓘讨论过了吗?‛如果没有议过的,皇帝就说:‚到(张文瓘)那里和他一起共同筹划这件事。

‛5、(2005北京)(05北京)匡庐奇秀/甲天下山/山北峰曰香炉/峰北寺曰遗爱寺/介峰寺间/其境胜绝/又甲庐山/ 元和十一年秋/太原人白乐天见而爱之/若远行客过故乡/恋恋不能去/因面峰腋寺//作为草堂庐山的风景秀丽至极,简直是天下诸山的冠军。

山的北峰叫做香炉峰;香炉峰的北面有一座遗爱寺;就在香炉峰与遗爱寺之间的风景带更是漂亮得不得了,恐怕还远超过庐山本身呢!元和十一年的秋天,太原人白乐天一见就爱上他了,就像远行的游子路过故乡一样,眷恋沉迷依依不舍而不忍离去,于是就对着香炉峰傍着遗爱寺,盖了一间草堂。

【中小学资料】备战2018高考语文 考点一遍过 专题11 扩展语句(含解析)

【中小学资料】备战2018高考语文 考点一遍过 专题11 扩展语句(含解析)

专题11 扩展语句所谓“扩展语句”,就是根据一定的要求将词、短语或句子的意思丰富起来,或者将其合理地扩充成几句话。

结合近年考情,可以看出高考对扩展语句的考查呈现出考查形式相对稳定的特点。

扩展语句主要有以下几种考查形式:1.句意丰富型扩展。

一般给出一个简单的句子,要求考生运用记叙、描写等表达方式,通过添加恰当的修饰成分,或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使之内容充实、具体生动。

2.意象组合型扩展。

一般情况下,题目给出几个意象或几个相关的动词、形容词,要求考生运用给出的词语描绘出一种画面,营造一种意境。

3.话题拓展型扩展。

题目给定一个话题,要求考生根据要求进行扩展,这种题型实际上就是微写作。

4.情景再现型扩展。

试题设定一个情景,或给定一个语句,要求考生根据要求还原一个场景。

5.续写语句型扩展。

即题目提供一句话或一段话,要求考生能根据所提供的具体的语言环境续写一句话或几句话。

综观上述考情,话题拓展型、情景再现型、续写语句型扩展题是重中之重。

考生在复习时,一是要加强修辞手法方面的训练;二是要加强就事论事的说理能力的培养;三是要把仿用句式、语言表达连贯等知识点与扩展紧密结合起来。

考向一句意丰富型扩展1.按要求扩展下面的句子。

要求:①增加修饰成分或分句,使语句更加形象、生动;②语句间要衔接、连贯,突出一个中心;③扩展后的句子在50字左右。

叶芽点缀着大地。

【答案】示例春天的气息刚到,树枝间新吐出的宛如婴儿手指般鲜嫩的叶芽,稀疏琐碎地点缀着黄一块、黑一块、又泛着浅浅绿意的大地。

【解析】第一步,抓住句中的三个中心成分“叶芽”“点缀”“大地”。

第二步,给“叶芽”增加定语,给“点缀”增加状语或补语,给“大地”增加定语。

补上的定语、状语、补语要符合“叶芽”的特点,比如,时间应是初春时节,“叶芽”看起来是鲜嫩的等。

第三步,看懂要求,要“形象、生动”就得用上比喻的修辞手法,此外,还要注意字数要求。

学/2.下面是诗歌《水乡行》的前四句,请展开联想和想象,将诗歌的前两句扩写成一段描述性的文字,60字左右。

备战2021年高评语文考点一遍过考点18说话表达患上体准确(含解析)

备战2021年高评语文考点一遍过考点18说话表达患上体准确(含解析)

考点18 语言表达得体、准确〔含解析〕“得体〞要求语言表达适合情境条件。

具体内容包括:内容得体、目的得体、对象得体、手腕得体、场合得体等。

纵观近几年高三题,本考点几回出现,有时单独设题,主要以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如2021年高三课标全国Ⅰ、Ⅱ、Ⅲ卷第19题;有时综合考察,主要以主观题的形式出现。

语言表达得体已经成为考察语言综合运用的热点之一。

“准确〞是指运用词语、选择句式、选择语气等方面完全符合表达的目的,尤其指运用词语要贴切,注意分寸,把握好褒贬色彩。

“准确〞在语言运用的各类题型中均有考察,包括所用语言符合特定的情境、特定的身份地位,正确地运用谦敬称号,准确表达褒贬情感、喜怒哀乐的心理状态,正确利用口语、书面语,准确表达范围大小、程度深浅等。

考向一语言表达得体1.下面是某毕业学生在教师节前夕给教师发来的短信,其中有四处不得体,请找出并加以修改。

恩师无恙,毕业以后,学生垂念师恩。

曾经我是您的高足,此刻学生也没让恩师失望!值此教师节到来之际,谨祝恩师节日快乐,万事如意!以后还请恩师继续斧正我的缺乏,如有事需要学生效劳,学生定当大力相助!〔1〕将改成;〔2〕将改成;〔3〕将改成;〔4〕将改成。

【答案】〔1〕“垂念〞“思念〞〔2〕“高足〞“得意门生〞(“优秀学生〞) 〔3〕“斧正〞“指正〞〔4〕“大力〞“大力〞(“全力〞)【解析】〔1〕“垂念〞是敬辞,称对方(多指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关心挂念,这里是学生对教师的思念,不适宜,可改成“思念〞等。

〔2〕“高足〞是敬辞,称号他人的学生,这里指自己不适宜,可改成“得意门生〞等。

〔3〕“斧正〞是敬辞,用于请人改自己的文章,这里是请求指出自己的缺乏,不适宜,可改成“指正〞等。

〔4〕“大力〞是敬辞,大力(用于请托或表示感激时),这里说自己会尽力相助,不适宜,可改成“全力〞等。

2.“中学生领导力培训营〞旨在培育中学生的领袖气质。

参加该培训营,需个人申请,同窗推荐。

请按照下面校园微博上的一些推荐帖子,为高二〔1〕班班长黄强同窗写一封正式的推荐信(不需落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21 断句明辨句读,要综合运用古代汉语字词句及古代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高考对断句的考查,从题型来讲有两种:一是客观题,一是主观题。

从材料的来源来看,有的出自所选文段,有的出自其他典籍,还有的出自教材后的补充文段。

从所选语句的特点来看,有的句式整齐,有的有明显的标志。

从考查重点来看,侧重于语法停顿而非语音停顿,一般不考具体的标点,只要求用斜线断开。

从分值来看,客观题一般固定在3分,主观题多为3—5分。

综观2017年高考各地区语文试题,我们可以发现高考对该考点的考查有如下特点:1.考查题型上,客观题居多,如课标全国Ⅰ、Ⅱ、Ⅲ卷,山东卷,天津卷等;以主观题为辅,如浙江卷。

2.考查材料的选择上,呈现多样化的特点。

考向一提供语境的客观型断句1.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居数日,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

人或说项王曰关中阻山河四塞地肥饶可都以霸项王见秦宫室皆以烧残破又心怀思欲东归,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说者曰:“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

”项王闻之,烹说者。

(选自《史记·项羽本纪》,有删改)A.人或说项王曰/关中阻/山河四塞/地肥饶/可都以霸/项王见秦宫室皆以烧残破/又心怀思/欲东归B.人或说项王曰/关中阻山河四塞/地肥饶/可都以霸/项王见秦宫室皆以烧残破/又心怀思欲东归C.人或说项王曰/关中阻山河四塞/地肥饶/可都以霸/项王见秦宫/室皆以烧残破/又心怀思/欲东归D.人或说项王曰/关中阻/山河四塞/地肥饶/可都以霸/项王见秦宫/室皆以烧残破/又心怀思欲东归【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考生文言断句的能力。

根据语境,画线句前面的句子是说项王屠戮咸阳、火烧秦宫后准备东行撤出。

画线部分是别人对项王的劝说与项王的心思,故主语为“人”“项王”。

抓住标志词“曰”可知,此处应断开;“曰”后面为劝说的具体内容,写关中地利,可据此建立霸王之业,由此可推知,“关中阻/山河四塞”错误,以此排除A、D两项。

后半部分交代了项王东归的想法,理由有二:一是秦宫室被烧而残破,二是他怀念家乡。

由此可知,C项“见秦宫/室”断句有误。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游侠列传序司马迁韩子曰:“儒以文乱法,而侠以武犯禁。

”二者皆讥,而学士多称于世云。

至如以术取宰相卿大夫,辅翼其世主,功名俱著于春秋,固无可言者。

及若季次、原宪,闾巷人也,读书怀独行君子之德,义不苟合当世,当世亦笑之。

故季次、原宪终身空室蓬户,褐衣疏食不厌。

死而已四百馀年,而弟子志之不倦。

今游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盖亦有足多者焉。

且缓急,人之所时有也。

太史公曰:昔者虞舜窘于井廪,伊尹负于鼎俎,傅说匿于傅险,吕尚困于棘津,夷吾桎梏,百里饭牛,仲尼畏匡,菜色陈、蔡。

此皆学士所谓有道仁人也,犹然遭此灾,况以中材而涉乱世之末流乎?其遇害何可胜道哉!鄙人有言曰:“何知仁义,已其利者为有德。

”故伯夷丑周,饿死首阳山,而文武不以其故贬王;跖、暴戾,其徒诵义无穷。

由此观之,“窃钩者诛,窃国者侯,侯之门仁义存”,非虚言也。

今拘学或抱咫尺之义久孤于世岂若卑论侪俗与世沉浮而取荣名哉而布衣之徒设取予然诺千里诵义为死不顾世此亦有所长非苟而已也。

故士穷窘而得委命,此岂非人之所谓贤豪间者邪?诚使乡曲之侠,与季次、原宪比权量力,效功于当世,不同日而论矣。

要以功见言信,侠客之义又曷可少哉!古布衣之侠,靡得而闻已。

近世延陵、孟尝、春申、平原、信陵之徒,皆因王者亲属,藉于有土卿相之富厚,招天下贤者,显名诸侯,不可谓不贤者矣。

比如顺风而呼,声非加疾,其势激也。

至如闾巷之侠,修行砥名,声施于天下,莫不称贤,是为难耳。

然儒、墨皆排摈不载。

自秦以前,匹夫之侠,湮灭不见,余甚恨之。

以余所闻,汉兴有朱家、田仲、王公、剧孟、郭解之徒,虽时扞当世之文罔,然其私义廉洁退让,有足称者。

名不虚立,士不虚附。

至如朋党宗强比周,设财役贫,豪暴侵凌孤弱,恣欲自快,游侠亦丑之。

余悲世俗不察其意,而猥以朱家、郭解等令与暴豪之徒同类而共笑之也。

(选自《史记》,有删改)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今拘学或抱咫尺之义久孤于世岂若卑论侪俗与世沉浮而取荣名哉而布衣之徒设取予然诺千里诵义为死不顾世此亦有所长非苟而已也A.今拘学或抱/咫尺之义/久孤于世/岂若卑论侪俗与世沉浮/而取荣名哉/而布衣之徒/设取予然诺千里/ 诵义为死不顾世/此亦有所长非/苟而已也B.今拘学或抱咫尺之义/久孤于世岂若卑/论侪俗与世/沉浮而取荣名哉/而布衣之/徒设取予然诺/千里诵义为/死不顾世/此亦有所长/非苟而已也C.今拘学或抱咫尺之义/久孤于世/岂若卑论侪俗/与世沉浮而取荣名哉/而布衣之徒/设取予然诺/千里诵义/为死不顾世/此亦有所长/非苟而已也D.今拘学/或抱咫尺之义久孤于世/岂若卑论/侪俗与世沉浮/而取荣名哉/而布衣之徒设取/予然诺千里诵义/为死不顾/世此亦有所长非/苟而已也【答案】C技巧点拨1.利用上下文语境,使语意畅通。

在提供语境的文言断句客观题中,需要断句的语段在内容上与上下文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考生可首先翻译上下文,再由此推断断句部分的大意,如为记叙类文本,应首先弄清楚讲了什么人、什么事、过程如何、结果怎样;如为议论类文本,应首先弄清楚观点是什么、例证是什么、议论的方法如何等。

如第1题中断句前的句子,项羽欲引兵东归是劝者劝诫的背景,这为后面的2.关注语段自身语境,理清关系。

断句题的语段本身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语境,考生要能通过阅读,从语法结构、句式特点、句型特征等角度进行初步断句,也可从重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的意义与用法的角度关注其在句中的位置。

此外,如果语段中出现“曰”“云”“言”等表示对话的词语,一般可首先断开。

如第1题中“人或说项王曰”,“曰”后应断开。

考向二未提供语境的客观型断句1.下列文句断句,不正确的一项是()A.方望溪删改八家文/屈悔翁改杜诗/人以为妄/余以为八家、少陵复生/必有低首俯心而遵其改者/必有反覆辨论而不遵其改者B.吾先君子/岂以书自名哉/特以其至大至刚之气/发于胸中而应之/于手故不见/其有刻画妩媚之态/而端乎章甫/若有不可犯之色C.(李)白自序亦曰/偶乘扁舟/一日千里/或遇胜景/终年不移/其恣横采览/非其狂也/使二公稳坐中书/何以垂不朽如此哉D.臣观自古受图膺运/继体守文/控御英杰/南面临下/皆欲配厚德于天地/齐高明于日月/本枝百代/传祚无穷【答案】B2.下列文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自古乱亡之/国必先坏/其法制而后乱从之此势之然也/五代之际是已/文珂、守恩皆汉大臣/而周太祖以一枢密使头子而易置之/如更戍卒B.自古乱亡之国必先坏/其法制而后乱/从之此势之然也/五代之际是已/文珂、守恩皆汉大臣/而周太祖以一枢密使头子而易置之/如更戍卒C.自古乱亡之国/必先坏其法制而后乱从之/此势之然也/五代之际是已/文珂、守恩皆汉大臣/而周太祖以一枢密/使头子而易置之/如更戍卒D.自古乱亡之国/必先坏其法制而后乱从之/此势之然也/五代之际是已/文珂、守恩皆汉大臣/而周太祖以一枢密使头子而易置之/如更戍卒【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考生文言断句的能力。

从句意看,本句论述的是乱亡之国的情况,故首先可排除A项,“自古乱亡之”断句有误;由“此势之然也”是个判断句可排除B项;“枢密使”是个官职名,不应断开,故可排除C项。

名师点睛文言文语序与现代汉语语序基本相同,但也存在着特殊句式与一些固定结构;它们是不能够拆开的,在语法结构上与现代汉语存在着一些区别。

在断句时,如果有特殊句式或固定结构,考生可将其作为断句1.文言特殊句式,主要包括判断句、倒装句、被动句等。

考生要明确特殊句式的标志,如判断句的标志词“……者,……也”“……也”“为”“乃”“则”等,被动句的标志词“为……所”“见……于”等。

倒装句的语法结构与现代汉语有明显区别,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等。

如第2题B项中的“此势2.反问句式。

常见的结构有“不亦……乎”“孰与……乎”“其……乎”“安……哉”“何……为”等。

如第1题B项中的3.固定句式。

常见的结构有“如……何”“况……乎”“何以……为”“何……之有”“如……何”“唯……是”“何……之为”“无乃……乎”“可得……欤”等。

如第1题C项“何以垂不朽如此哉”中的“何以……哉”为固定句式。

考向三提供语境的主观型断句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自古宦者乱人之国,其源深于女祸。

虽有圣智不能与谋,谋之而不可为,为之而不可成,至其甚,则俱伤而两败。

故其大者亡国,其次亡身,而使奸豪得借以为资而起,至抉其种类,尽杀以快天下之心而后已。

此前史所载宦者之祸常如此者,非一世也。

夫为人主者,非欲养祸于内而疏忠臣硕士于外,盖其渐积而势使之然也。

夫女色之惑不幸而不悟则祸斯及矣使其一悟捽而去之可也宦者之为祸虽欲悔悟而势有不得而去也唐昭宗之事是已。

故曰“深于女祸”者,谓此也。

可不戒哉!昭宗信狎宦者,由是有东宫之幽。

既出而与崔胤图之,胤为宰相,顾力不足为,乃召兵于梁,梁兵且至,而宦者挟天子走之岐,梁兵围之三年,昭宗既出,而唐亡矣。

(选自欧阳修《新五代史·宦者传》,有删改)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夫女色之惑不幸而不悟则祸斯及矣使其一悟捽而去之可也宦者之为祸虽欲悔悟而势有不得而去也唐昭宗之事是已【答案】夫女色之惑/不幸而不悟/则祸斯及矣/使其一悟/捽而去之可也/宦者之为祸/虽欲悔悟/而势有不得而去也/唐昭宗之事是已【解析】本题考查考生文言断句的能力。

根据文意,画线部分是“女色之祸”与“宦者之祸”的对比,指出后者比前者更厉害,故可找出主语“女色之惑”“宦者之为祸”;而“女色之惑”又有“不悟”与“悟”之后果的对比。

“宦者之为祸”后面的句子是说对于“宦者之祸”想悔悟而不可行,并举例加以说明。

考生可据此思考并判断断句是否准确。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说居庸关【清】龚自珍居庸关者,古之谭守者之言也。

龚子曰:“疑若可守然。

”何以疑若可守然?曰:“出昌平州,山东西远相望,俄然而相辏、相赴以至相蹙。

居庸置其间,如因两山以为之门,故曰疑若可守然。

关凡四重,南口者下关也,为之城,城南门至北门一里;出北门十五里,曰中关,又为之城,城南门至北门一里;出北门又十五里,曰上关,又为之城,城南门至北门一里;出北门又十五里,曰八达岭,又为之城,城南门至北门一里。

盖自南口之南门,至于八达岭之北门,凡四十八里,关之首尾具制如是,故曰疑若可守然。

下关最下,中关高倍之,八达岭之俯南口也,如窥井形然,故曰疑若可守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