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断句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试卷断句

高考语文试卷断句

【题目】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1)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2)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断句说明】
(1)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 自古逢秋悲寂寥:自古以来,每逢秋天都会感到悲凉寂寥。

- 我言秋日胜春朝:我却认为秋天比春天更胜一筹。

(2)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 晴空一鹤排云上:晴朗的天空中,一只鹤排开云层飞上天空。

- 便引诗情到碧霄:便引发了诗人的情感,使诗情飞向碧蓝的天空。

【解答】
(1)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 自古逢秋悲寂寥:自古以来,每逢秋天都会感到悲凉寂寥。

- 我言秋日胜春朝:我却认为秋天比春天更胜一筹。

(2)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 晴空一鹤排云上:晴朗的天空中,一只鹤排开云层飞上天空。

- 便引诗情到碧霄:便引发了诗人的情感,使诗情飞向碧蓝的天空。

【总结】
通过对文段进行断句,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诗人的情感。

断句是阅读古诗文的重要技巧,对于提高语文素养和鉴赏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在高考语文考试中,掌握断句技巧对于正确解答题目、提高得分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断句技巧课件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断句技巧课件
王夷甫雅尚玄远常嫉其妇贪浊口未尝言钱字 妇欲试之令婢以钱绕床不得行夷甫晨起见钱 阂行呼婢曰举却阿堵物
王夷甫雅尚玄远/(夷甫)常嫉其妇贪浊/口 未尝言钱字/妇欲试之/(妇)令婢以钱绕床/ 不得行/夷甫晨起/(夷甫)见钱阂行/ (夷 甫)呼婢曰/举却阿堵物
基命性宽厚,每事持大体。御史李长春、给事中杜齐芳坐私书事,将置 重典。基命力救,不听,长跪会极门,言:“祖宗立法,真死罪犹三覆奏, 岂有诏狱一讯遽置极刑。”自辰至酉未起。帝意解,得遣戍。逢申初劾基 命后以炮炸下狱拟戍帝犹以为轻亦以基命言得如拟为首辅者数月帝欲委政 延儒遂为其党所逐。
利用这两大特点,我们就可以比较 好地断句。
探究六:下列语段断句有什么特点
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 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 者胜。
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 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
所以,有五种情况可以预见胜利:知道可以打或不可以打的,能胜利; 懂得兵多兵少用法的,能胜利;全军上下同心协力的,能胜利;以自 己有准备对付忽视懈怠的敌人的,就能胜利;将帅有指挥才能而国君 不加以干涉的,能胜利。这五条,就是预见胜利的方法。
探究三:下列语段断句有什么特点
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 呼入吾得兄事之
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 呼入∕吾得兄事之
知识梳理
叁 找对话标志,定句读
文言文中对话 、引文 常常用 “曰”“云”“问”“言”“道” 等(注意省略) 等动词来判断人物的对话,进行断句。两人对话,一 般在第一次问答出现人名,以后就只“曰”,而把主 语省略。遇到对话时,应根据上下文理清问者、答者, 明辨句读。
D.逢申初劾基命/后以炮炸下狱/拟戍帝犹以为轻/亦以基命/言得如拟/为首辅者数 月/帝欲委政延儒遂为其党所逐/

语文高考试卷文言文断句

语文高考试卷文言文断句

一、断句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断句。

(一)甲子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二)上,朝廷之尊也;下,朝廷之所卑也。

尊其上,则忠;卑其下,则顺。

忠顺之道,礼也。

故忠顺之礼,天下之达道也。

天下之达道五,所以行之者三。

曰: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

五者,天下之达道也。

知所以修身,则能安家;知所以安家,则能治国;知所以治国,则能平天下。

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天下平者,天下之达道也。

(三)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子曰:“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可徒行也。

”子曰:“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

”(四)孟子见梁惠王,王立于沼上,顾盂子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乎?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

夫国之所以存者,无他,善政而已矣。

”王曰:“吾知所以利吾国,未暇及子。

”对曰:“王知夫水与民乎?水信无分于东西南北,然而东西南北,各得其所流;水由地中行,江海所以能至焉。

王者,水也;百姓者,水之流也。

今吾王无乃若是乎?百姓之于王,亦水之于下海也。

今吾王塞其下海之道,而勿使自得其所,则海内扰乱,虽有智者,亦无所措手足。

”(五)子路曰:“吾闻君子之学也,亲其亲,仁也;教民予之,善也。

不忍见人之所忍,忍见人所不忍,狂徒也。

夫狂徒,不可与居也。

”孔子曰:“吾见狂徒,未尝不敬也。

高考语文专项复习《文言断句》

高考语文专项复习《文言断句》

句式类型
句式标志
判断句 “……者,……也”“为”“乃”“即”“则”。
被动句 “为……所……”“受……于……”“见……于……”。
反问句 “不亦……乎”“孰与……乎”“其……乎”“安……哉”“何……为”。
固定句式 “如……何”“况……乎”“何(以)……为”。
〔典例剖析〕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C ) 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
〔典例剖析〕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B ) 傅珪,字邦瑞,清苑人。成化二十三年进士。改庶吉士。弘治中,授编修,寻兼司经局校书。与
修《大明会典》成,迁左中允。武宗立,以东宫恩,进左谕德,充讲官,纂修《孝宗实录》。时词 臣不附刘瑾,瑾恶之。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 允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正德六年代费宏为礼部尚书。
2.内容要符合情理。 错例:太祖在江州,遣诸将陈德华、高费聚等分三路兵往援,皆不 利。(《明通鉴》) 分析:按以上标点,“陈德华、高费聚”只有两个人,与下文所说 “三路兵”相矛盾,且史载无此二人,应该是“陈德、华高、费聚”三 人。故此句标点应为:……陈德、华高、费聚等分三路兵往援,皆 不利。
3.要兼顾古汉语词汇、语法、音韵、修辞以及古文知识。 错例:夫唯禽兽无礼。……是故圣人作为礼以教人,使人以有礼,知 自别于禽兽。(《礼记》) 分析:“是故圣人作为礼以教人”令人费解,这里把两个相邻的意义 不同的单音词当作双音词或词组,致使该断的地方没有断开。应断为“是 故圣人作,为礼以教人”。“作”在这里是“兴起、出现”的意思。 错例:古今英才贵位,其所生往往出自卑贱非第,无损于其子之贤, 而愈形其母之贵。(金埴《不下带编》)

高考语文断句评分标准

高考语文断句评分标准

高考语文断句评分标准高考语文断句评分标准是指对高考语文作文中的断句进行评分的一套标准化的评分方法。

断句是指根据语句的结构,将一篇连续的文字分成若干个有意义的独立部分。

准确的断句可以使文章结构清晰,逻辑严谨,表达准确,提升作文的质量和阅读的流畅性。

下面是高考语文断句评分标准的一些要点:1. 主谓结构断句: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进行断句。

例如:“小明跑步去了学校。

”可以断为“小明/跑步/去了/学校。

”这样的断句能够清晰地表达句子的主谓结构,使句子更加明确。

2. 定语从句断句:将定语从句和主句进行断句,使定语从句和主句分开。

例如:“我喜欢的那本书是《红楼梦》。

”可以断为“我喜欢的/那本书/是/《红楼梦》。

”这样的断句能够使定语从句与主句分离,使句子结构更清晰。

3. 并列结构断句:在并列结构的词语之间进行断句。

例如:“他爱吃苹果、橙子和香蕉。

”可以断为“他爱吃/苹果/、/橙子/和/香蕉。

”这样的断句能够使并列结构的词语清晰地呈现出来,增强句子的表达力。

4. 状语从句断句:将状语从句和主句进行断句,使状语从句和主句分开。

例如:“他去了图书馆,因为要借书。

”可以断为“他去了/图书馆/,/因为/要借书。

”这样的断句能够使状语从句与主句分离,使句子结构更清晰。

5. 句子成分断句:将句子的各个成分之间进行断句。

例如:“小明喜欢读书,而且他也喜欢写作。

”可以断为“小明/喜欢/读书/,/而且/他/也/喜欢/写作。

”这样的断句能够使句子的各个成分清晰地呈现出来,增强句子的表达力。

6. 简单句断句:根据句子的语法结构和语义要求进行断句。

例如:“我喜欢吃水果。

”可以断为“我/喜欢/吃/水果。

”这样的断句能够使句子结构清晰,表达准确。

7. 复合句断句:将复合句中的主句和从句进行断句,使主句和从句分离。

例如:“他说他明天要来。

”可以断为“他/说/他/明天/要来。

”这样的断句能够使主句和从句分开,增强句子的结构和逻辑性。

8. 句子连贯性断句:根据句子的连贯性要求进行断句。

高考语文试卷文言断句

高考语文试卷文言断句

孔子曰:“君子不器。

”何也?器者,各得其宜而已矣。

孔子,圣人也,犹须假器以行道,况于众人乎?夫道者,无所不在也。

善用之者,则无不可为也。

若乃儒者,但知诵法圣人,而不知行其道,是犹读圣人书,而不求其实也。

故曰:“君子不器。

”夫道有行于身,有施于事,有施于物,有施于天下。

行于身,则无恶习;施于事,则无败事;施于物,则无弃物;施于天下,则无弃人。

是以君子之学,必求其实,而不泥其名。

故曰:“君子不器。

”【断句】孔子曰:“君子不器。

”何也?/器者,各得其宜而已矣。

/孔子,圣人也,犹须假器以行道,/况于众人乎?/夫道者,无所不在也。

/善用之者,则无不可为也。

/若乃儒者,但知诵法圣人,/而不知行其道,/是犹读圣人书,而不求其实也。

/故曰:“君子不器。

”/夫道有行于身,/有施于事,/有施于物,/有施于天下。

/行于身,/则无恶习;/施于事,/则无败事;/施于物,/则无弃物;/施于天下,/则无弃人。

/是以君子之学,/必求其实,/而不泥其名。

/故曰:“君子不器。

”二、文言文断句练习【原文】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何也?夫文者,所以载道也。

道者,仁也。

仁者,心之德也。

心之德,莫大于仁。

是以君子必学文,以载道。

道不载,则无以明仁;仁不明,则无以成德。

故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断句】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何也?/夫文者,/所以载道也。

/道者,/仁也。

/仁者,/心之德也。

/心之德,/莫大于仁。

/是以君子必学文,/以载道。

/道不载,/则无以明仁;/仁不明,/则无以成德。

/故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三、文言文断句练习【原文】孟子曰:“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孟子曰:“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高考语文试卷断句选择题

高考语文试卷断句选择题

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
A. 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
B. 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C. 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曰/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D. 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曰/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首先,通过理解文意,可以判断出这句话的主语是“孔子”,谓语是“曰”,宾语是“君子有三戒”,所以可以排除A、C两项。

其次,根据文意,可以将“少之时”、“及其壮也”、“及其老也”三个短语分别与后面的“血气未定”、“血气方刚”、“血气既衰”对应,因此可以将这三个短语与后面的内容分别断开,排除D项。

综上所述,选B项。

【解题思路】
1. 理解文意,找出主语、谓语、宾语等成分。

2. 根据句子结构和文意,判断断句的位置。

3. 排除不符合文意和句子结构的选项。

4. 选择符合文意和句子结构的断句选项。

高考语文古文断句口诀

高考语文古文断句口诀

高考语文古文断句口诀
高考语文古文断句口诀有多种版本,以下是一种常见的版本:古文断句莫畏难,仔细琢磨只等闲。

文段休问长与短,熟读精思是关键。

内容大意全理解,始可动手把句断。

联系全文前后看,先易后难细分辨。

紧紧抓住“曰”“云”“言”,对话最易被发现。

常用虚词是标志,更有规律供参看。

习惯句式掌握住,固定结构莫拆散。

词性词义要精研,语法结构帮助判。

排比对偶与反复,修辞提供好条件;相同词语紧相连,一般中间要点断。

题目做完回头看,根据要求细检验。

打牢基础看课本,培养语感读经典;操千曲后晓声律,方法技巧勤练习。

这个口诀主要强调了古文断句的几个关键点:首先要熟读精思,理解文段内容大意;其次要联系全文前后看,先易后难细分辨;同时要注意抓住对话标志和常用虚词等规律;还要掌握习惯句式和固定结构等;最后要注意词性词义和语法结构的分析,以及修辞提供的条件等。

当然,具体的古文断句方法还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灵活应用。

在做题时,可以根据题目要求和文段特点,综合运用各种方法进行断句。

同时,也要注意打牢基础和培养语感,多读经典古文,勤加练习,才能提高古文断句的能力。

语文高考断句知识点

语文高考断句知识点

语文高考断句知识点一、什么是断句断句是指根据句子的语法结构和意义,在合适的位置进行停顿、划分句子成分的过程。

准确的断句可以帮助我们准确理解句子的意思,提高语文水平和阅读流畅度。

二、断句的原则1. 标点符号原则:根据中文标点符号的使用规则,根据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等标点符号的位置进行停顿和划分。

2. 语法成分原则:根据句子的主谓宾结构、修饰关系等语法成分的关系,划分句子成分。

3. 意群原则:根据句子的意思,将句子按照意群进行划分。

4. 重读原则:根据句子中的重要成分、重要修饰语等进行断句。

三、常见断句错误1. 随意断句:没有根据语法结构和意义进行合理的断句,导致句子理解困难。

2. 减少断句:将原本可以划分成两个句子的部分合并在一起,导致句子过长、意思不清。

3. 疑问病句:将陈述句断在逗号或句号处,导致疑问句的意思不明确。

4. 修饰成分断句错误:将修饰语与被修饰语划分在不同的句子中,导致句子意思不连贯。

四、断句的应用技巧1. 注意长句的断句:长句中适当增加逗号和分号,将长句划分为更短的句子,易于理解。

2. 注意修饰语的位置:修饰语一般紧跟在被修饰语的后面,避免断句时分开修饰语和被修饰语。

3. 注意主谓宾结构的划分:主语、谓语、宾语之间的划分要准确,避免将宾语断在主谓之间。

4. 注意连接词的判断:连接词的存在会影响断句,需要根据连接词的用法和句子的意思进行划分。

五、断句的练习方法1. 多读好文章:通过阅读经典的优秀文章,观察其中的断句方式和技巧,加深对断句的理解和应用。

2. 句子解析练习:选择一些具有挑战性的句子,对句子进行分析和断句练习,逐渐提高断句的准确性和速度。

3. 语文习题训练:参加语文习题训练,重点关注断句相关的题目,提高对断句知识点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六、总结准确的断句是提高语文水平的重要环节,合理的断句可以提高读者对文章的理解和阅读体验。

通过学习断句的原则和技巧,不断进行练习和应用,我们可以在语文高考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2024届高考语文文言文断句技巧 课件(41张PPT)

2024届高考语文文言文断句技巧 课件(41张PPT)

03 常见断句难点分析
难点一:虚词断句
虚词断句的重要性
虚词在文言文中起着关键的 作用,如“而”、“则”等 ,它们的出现往往标志着句 子的转折、并列或因果等关 系,因此对虚词的正确理解 和断句具有重要意义。
常见虚词的用法和断 句技巧
常见的虚词如“而”、“则 ”、“虽”等,它们在不同 的语境中有着不同的用法和 含义,掌握这些用法和断句 技巧,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 地理解文言文的含义。
断句,即在阅读文言文时,根据句子的意义和语
断句的重要性
2
法结构,将长句或复杂句划分成短句或简单句的
正确的断句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含义
过程。这是理解文言文的关键步骤。
,提高阅读效率,同时也能避免因误解句子结构
而产生的错误理解。
3
断句的技巧
断句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如识别主谓宾、理解
词义、分析句子结构等,只有掌握了这些技巧,
识别虚词用法
1 虚词用法的识别
在文言文中,虚词的使用往往能揭示出句子的语法结构和语义关系,因此,掌握虚词的用 法是断句的关键。
高分断句策略分享
理解文言文断句原则
掌握文言文断句的基本原则 ,如上下文关系、语法结构 等,有助于我们准确理解和 解读文言文的含义。
掌握高频词汇断句技 巧
熟悉并掌握文言文中的高频 词汇和短语,可以帮助我们 在阅读过程中快速准确地进 行断句,提高阅读效率。
运用修辞手法辅助断 句
了解并掌握文言文中的各种 修辞手法,如对仗、排比、 设问等,可以帮助我们在断 句时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意图 和文本的深层含义。
虚词断句的实践与应 用
通过大量的文言文阅读和实 践,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虚 词的用法和断句技巧,从而 提高我们的文言文阅读理解 能力,为高考文言文的学习 和考试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考语文文言文断句

高考语文文言文断句

反问 “不亦...乎”、“孰与……乎”、“其……乎”、“安……哉”、 句式 “何……为”等反问句式;
被动 句式
“为……所……”、“受……于……”、“见于……”等被动句式;
固定 “如……何”、“况……乎”、“何(以) ……为”等固定句式,以及文 句式 言文中常常出现的总分、分总形式,这些都是我们断句时很好的帮手。
先王之时未必有此;然学自为学政自为政群居玩岁自好者不过能通经缉文以取
科第既得之则昔之所习者旋以废忘。一视薄书期会之事,则曰:“我方为政,
学于何有?”嗟夫!后世言治者常不敢望先王之时,其学与政之分与!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B
A. 然学自为学/政自为政/群居玩岁自好者/不过能通经缉文/以取科第/既得之/则昔之/所习者旋 以废忘 B. 然学自为学/政自为政/群居玩岁/自好者不过能通经缉文/以取科第/既得之/则昔之所习者/旋 以废忘 C. 然学自为学/政自为政/群居玩岁/自好者不过能通经/缉文以取科第/既得之则昔之/所习者/旋 以废忘 D. 然学自为学/政自为政/群居玩岁自好者/不过能通经缉文/以取科第/既得之则昔之/所习者/旋 以废忘

代词及其他名称词,区分主语宾语,就基本上可以断出

句读了。

断句时,应注意以下三类代词:
人称代词
①第一人称代词:吾、我、予、余、朕、孤、寡人、臣、 仆、妾等词,代说话或写文章的人。 ②第二人称代词:尔、汝、女、若、乃、子、君、公、 阁下、足下等,代受话人。
③第三人称代词:之、其、彼,代谈话或为文所及的第三者,不仅代人, 还可以代事代物。
墨子说:“一切事物没有比正义更可贵的。现在对某人说:‘给你帽子和鞋子,然后斩断你 的手足,你愿不愿意做(这件事)呢?这人一定不愿意。为什么?就因为帽子和鞋子比不 上手足可贵。又说:‘给你天下,然后把你杀死,你愿不愿意做(这件事)呢?’一定不愿 意。为什么?就因天下比不上生命可贵。(可是)为了争论一句话而互相厮杀,这就是把 正义看得比生命更为可贵啊!所以说:一切事物没有比正义更可贵的。"

高考语文文言文断句六法

高考语文文言文断句六法

高考语文文言文断句六法断句是古代启蒙教育的第一步,是古代读书人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功;也是现在高考考查文言文阅读能力的一种方式。

断句的基本方法有以下几种:1.弄通文意断句。

通读全文,搞清属于什么文体,写了什么内容,想表达什么意思。

要注意文言文单音词占多数的特点,抓住几个关键的词翻译出来,以理解文段大意。

例1、给下面短文中画波浪线的文字断句。

(限划8处)春,二月,曹操攻黎阳,与袁谭、袁尚战于城下,谭、尚败走,还邺。

诸将欲乘胜攻之,郭嘉曰:“袁绍爱此二子莫适立也今权力相侔各有党与急之则相保缓之则争心生不如南向荆州以待其变变成而后击之可一举定也。

”操曰:“善!”五月,操还许,留其将贾信屯黎阳。

(选自《资治通鉴·卷第六十四》,有删改)答:【答案】袁绍爱此二子/莫适立也/今权力相侔/各有党与/急之则相保/缓之则争心生/不如南向荆州以待其变/变成而后击之/可一举定也参考译文:春季,二月,曹操进攻黎阳,与袁谭、袁尚在黎阳城下大战,袁谭、袁尚败走,退回邺城。

曹军将领都提出要乘胜攻打邺城,郭嘉说:“袁绍(生前)喜欢这两个儿子,没能决定让谁做继承人。

如今,他们权力相当,各有党羽辅佐。

局势危急,就相互援救;局势稍有缓和,就会争权夺利。

不如向南进攻荆州来等待他们兄弟变乱,变乱发生后,再攻打他们,可以一举平定。

”曹操说:“好!”五月,曹操回到许都,留部将贾信驻守黎阳。

2.利用对话标志断句。

文言文对话,常以“曰”“云”“言”为标志。

文言文中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时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省略主语。

遇到对话时,应根据上下文判断出问者、答者,以此明辨句读。

例2、用斜线(/)给下面短文断句。

齐桓公问管仲曰王者何贵曰贵天桓公仰而视天管仲曰所谓天者非谓苍苍莽莽之天也君人者以百姓为天百姓与之则安辅之则强非之则危背之则亡民怨其上不遂亡者未之有也(选自刘向《说苑》)答:【答案】齐桓公问管仲曰/王者何贵/曰/贵天/桓公仰而视天/管仲曰/所谓天者/非谓苍苍莽莽之天也/君人者以百姓为天/百姓与之则安/辅之则强/非之则危/背之则亡/民怨其上不遂亡者/未之有也参考译文:齐桓公问管仲:“当君王的人,应把什么当作最宝贵的?”(管仲回答)说:“应把天当作最宝贵的。

高考二卷语文试卷断句

高考二卷语文试卷断句

一、文言文断句1. 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2. 李白《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3. 王之涣《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二、现代文断句1. 朱自清《背影》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

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

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2. 鲁迅《阿Q正传》阿Q见状,便假作浮肿,得了浮肿病。

有一天,他正在街上闲逛,忽然看见前面来了一个人,穿着长衫,戴着一顶小帽,脸上还抹了点胭脂。

阿Q一看,便觉得这人是他的仇人,于是便跟了上去。

三、诗歌断句1. 杜甫《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2.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四、古诗词名句断句1. 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2. 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通过以上断句练习,相信同学们在高考语文考试中能够更加准确地理解文意,提高解题能力。

祝大家高考顺利!。

高三语文高考断句练习及答案

高三语文高考断句练习及答案

高三语文高考断句练习(1)1.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画横线的部分断句。

(6分)尧不以帝见善绻,北面而问焉。

尧,天子也;善绻,布衣也。

何故礼之若此其甚也?善绻得道之士也得道之人不可骄也尧论其德行达智而弗若故北面而问焉此之谓至公非至公其孰能礼贤?2.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画横线的部分断句。

(6分)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昔禹之治水,凿龙门决大河而放之海方其功之未成也盖亦有溃冒冲突可畏之患惟能前知其当然事至不惧而徐为之图,是以得至于成功。

3.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画横线的部分断句。

(6分)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

王曰:“贤者亦有此乐乎?”对曰:“有。

人不得则非其上也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来之有也”。

4.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划线的部分断句(5分)鱼得水而游焉则乐塘决水涸则为蝼蚁所食掌修其堤防补其缺漏则鱼得而利之国有以存人有以生国之所以存者仁义是也人之所以生者行善是也。

国无义,虽大必亡;人无善志,虽勇必伤。

5.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5分)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君子不为小人之匈匈也辍行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君子有常体矣君子道其常而小人计其功诗曰礼义之不愆何恤人之言兮此之谓也。

高三语文断句练习(2)6、用斜线(/)给下面语段断句。

(5分)有国者不可以不知《春秋》前有谗而弗见后有贼而不知为人臣者不可以不知《春秋》守经事而不知其宜遭变事而不知其权……夫不通礼义之旨,至于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

夫君不君则犯,臣不臣则诛,父不父则无道,子不子则不孝。

此四行者,天下之大过也。

(选自《史记·太史公自序》)7.用斜线(/)给下面的短文断句。

(5分)孟子曰言近而旨远者善言也守约而施博者善道也君子之言也不下带而道存焉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人病舍其田而芸人之田所求于人者重而所以自任者轻。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断句+课件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断句+课件

主干:/ 主 谓
宾/
名词/代词 动词/形容词 名词/代词
1,名词和代词
文言文中的名词和代词常用来作主语和宾语。 这些名词和代词如果作主语,那么它的前面就可能断句; 如果作宾语,那么它的后面也可能断句。
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 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
例如《赤壁之战》中,“初,鲁肃闻刘表卒”,先用全称,以 下“肃径迎之”“肃宣权旨”就不再提姓了。
素不可复白
2024
卡上相应位置的
新高考 卷Ⅱ
答案标号涂黑, 魏君贤A人B是礼C国人D称 每 涂涂黑对超一过处三给处不1分,仁E上下F和G合H未可图也
给分。
文中)画 卷Ⅰ 波浪线的部分有
韩非书 A 云夫子 B 善之 C 引 D 以张本
三处需要断句, E 然 F 后难之 G 岂有 H 不似哉?
孟尝君在薛,招致诸侯宾客及亡①人有罪者,皆归孟尝君。孟尝君舍②业厚 遇之,以故倾③天下之士。食客数千人,无④贵贱一⑤与文等⑥。孟尝君待客坐 语而屏风后常有侍史主记君所与客语问亲戚居处。客去,孟尝君已使使存⑦问, 献遗⑧其亲戚。(节选自《史记·孟尝君列传》)
孟尝君A待客B坐语C而屏风后D常有侍史E主记君F所与客语G问亲戚H居 处。
句中“关”“财物”“妇女”“此”“吾”“气”“龙虎”“五采”“此”等或是名词或是代词,位于句首或句尾,作 一个句子的主语或宾语,其前或后应断开。
答案 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 此天子气也
微点通关
(2024·信阳检测)材料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下面相应位置的答案标 号涂黑。(3分)
什么是断句呢?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韩愈《师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 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 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观宁割席分 坐曰子非吾友也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 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 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 出观。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高祖击布时,为流矢所中,行道病。病 甚吕后迎良医医入见高祖问医医曰病可治 于是高祖骂之曰吾以布衣提三尺剑取天下 此非天命乎命乃在天虽扁鹊何益遂不使治 病,赐金五十斤罢之。
初,周鲂之子处,膂力绝人,不修细行,乡里 患之。处尝问父老曰今时和岁丰而人不乐何邪父 老叹曰三害不除何乐之有处曰何谓也父老曰南山 白额虎长桥蛟并子为三矣处曰若所患止此吾能除 之乃入山求虎射杀之因投水搏杀蛟遂从机、云受 学,笃志读书,砥节砺行,比及期年,州府交辟。
初,周鲂之子处,膂力绝人,不修细行,乡里患 之。处尝问父老曰:“今时和岁丰而人不乐,何 邪?”父老叹曰:“三害不除,何乐之有!”处曰: “何谓也?”父老曰:“南山白额虎,长桥蛟,并 子为三矣。”处曰:“若所患止此,吾能除之。” 乃入山求虎,射杀之,因投水,搏杀蛟,遂从机、 云受学,笃志读书,砥节砺行,比及期年,州府交
高祖击布时,为流矢所中,行道病。病 甚,吕后迎良医。医入见,高祖问医。医 曰:“病可治。”于是高祖骂之曰:“吾 以布 衣提三尺剑取天下,此非天命乎? 命乃在天,虽扁鹊何益!”遂不使治病, 赐金五十斤罢之。
华语普曰:“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 是以古之仙者,为导引之事,态颈鸱顾,引挽腰体, 动诸关节,以求难老. ‘吾有一术名五禽之戏一 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鸟亦以除疾并利 蹄足以当导引体有不快,起作一禽之戏,怡而 汗出,因以著粉,身体轻便而欲饮食。’’’ 华语普曰:“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 耳。是以古之仙者,为导引之事,态颈鸱顾,引 挽腰体,动诸关节,以求难老. ‘吾有一术,名 五禽之戏: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 曰猿,五曰鸟。亦以除疾,并利蹄足,以 当导引。体有不快,起作一禽之戏,怡而 汗出,因以著粉,身体轻便而欲饮食。’”
贞观初,太宗谓萧瑀曰:“朕少好弓矢, 自谓能尽其妙。近得良弓十数,以 示弓工。 乃曰:‘皆非良材也。’朕问其故,工曰: ‘木心不正,则脉理皆邪, 弓虽刚劲而遣 箭不直,非良弓也。’朕始悟焉。朕以弓 矢定四方,用弓多矣,而 犹不得其理。况 朕有天下之日浅,得为理之意,固未及於 弓,弓犹失之,而况於 理乎?”自是诏京 官五品以上,更宿中书内省。每召见,皆 赐坐与语,询访外事, 务知百姓利害,政 教得失焉。
(刘)秀舍中儿犯法军市令颍川祭遵格杀 之秀怒命收遵主簿陈副谏曰明公常欲众军整齐 今遵奉法不避是教令所行也乃赦之以为刺贪将 军谓诸将曰当备祭遵吾舍中儿犯法尚杀之必不 私诸卿也
(刘)秀舍中儿犯法,军市令颍川祭遵格杀 之,秀怒,命收遵。主簿陈副谏曰:“明公常 欲众军整齐,今遵奉法不避,是教令所行也。” 乃赦之,以为刺贪将军,谓诸将曰:“当备祭 遵。吾舍中儿犯法,尚杀之。必不私诸卿也。”
贞观初太宗谓萧瑀曰朕少好弓矢自谓能尽其 妙近得良弓十数以 示弓工乃曰皆非良材也朕 问其故工曰木心不正则脉理皆邪弓虽刚劲而遣 箭不直非良弓也朕始悟焉。朕以弧矢定四方, 用弓多矣,而 犹不得其理。况朕有天下之日 浅,得为理之意,固未及於弓,弓犹失之,而 况於 理乎?”自是诏京官五品以上更宿中书 内省每召见皆赐坐与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