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高考断句练习及答案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试卷断句题及答案

高考语文试卷断句题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昔者楚昭王与鲁哀公会于淖陵,昭王问于哀公曰:“吾闻夫子圣人也,善言义,敢问义何谓也?”哀公曰:“义者,天下之公义也。

凡天下之事,各有其义,吾所以为之者,必合乎义也。

夫义者,所以正天下之乱,平天下之危,安天下之民,定天下之治也。

是以圣人为天下之主,必以义为本,而以仁为末,以礼为节,以法为度。

如此,则天下大治,百姓安宁,国家富强,社稷长久矣。

”昭王曰:“善哉!吾闻夫子言义,吾亦闻夫子言仁。

敢问仁义二者,孰为天下之公义也?”哀公曰:“仁者,天下之公德也。

凡天下之人,各有其德,吾所以待之者,必合乎仁也。

夫仁者,所以养天下之民,安天下之心,利天下之生,乐天下之乐也。

是以圣人为天下之主,必以仁为本,而以义为末,以礼为节,以法为度。

如此,则天下大治,百姓安宁,国家富强,社稷长久矣。

”昭王曰:“善哉!吾闻夫子言礼,敢问礼何谓也?”哀公曰:“礼者,天下之公序也。

凡天下之事,各有其序,吾所以为之者,必合乎礼也。

夫礼者,所以正天下之乱,平天下之危,安天下之民,定天下之治也。

是以圣人为天下之主,必以礼为本,而以义为末,以仁为节,以法为度。

如此,则天下大治,百姓安宁,国家富强,社稷长久矣。

”昭王曰:“善哉!吾闻夫子言法,敢问法何谓也?”哀公曰:“法者,天下之公法也。

凡天下之事,各有其法,吾所以为之者,必合乎法也。

夫法者,所以正天下之乱,平天下之危,安天下之民,定天下之治也。

是以圣人为天下之主,必以法为本,而以礼为末,以义为节,以仁为度。

如此,则天下大治,百姓安宁,国家富强,社稷长久矣。

”昭王曰:“善哉!吾闻夫子言德,敢问德何谓也?”哀公曰:“德者,天下之公德也。

凡天下之人,各有其德,吾所以待之者,必合乎德也。

夫德者,所以养天下之民,安天下之心,利天下之生,乐天下之乐也。

是以圣人为天下之主,必以德为本,而以法为末,以礼为节,以义为度。

如此,则天下大治,百姓安宁,国家富强,社稷长久矣。

”昭王曰:“善哉!夫子之言,天下之公理也。

高考语文试卷断句

高考语文试卷断句

【题目】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1)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2)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断句说明】
(1)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 自古逢秋悲寂寥:自古以来,每逢秋天都会感到悲凉寂寥。

- 我言秋日胜春朝:我却认为秋天比春天更胜一筹。

(2)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 晴空一鹤排云上:晴朗的天空中,一只鹤排开云层飞上天空。

- 便引诗情到碧霄:便引发了诗人的情感,使诗情飞向碧蓝的天空。

【解答】
(1)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 自古逢秋悲寂寥:自古以来,每逢秋天都会感到悲凉寂寥。

- 我言秋日胜春朝:我却认为秋天比春天更胜一筹。

(2)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 晴空一鹤排云上:晴朗的天空中,一只鹤排开云层飞上天空。

- 便引诗情到碧霄:便引发了诗人的情感,使诗情飞向碧蓝的天空。

【总结】
通过对文段进行断句,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诗人的情感。

断句是阅读古诗文的重要技巧,对于提高语文素养和鉴赏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在高考语文考试中,掌握断句技巧对于正确解答题目、提高得分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复习文言文断句最新题型练习(共15题,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复习文言文断句最新题型练习(共15题,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高考文言文断句最新题型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夫为人主者非欲养祸于内而疏忠臣硕士于外盖其渐积而势使之然也。

夫女色之惑,不幸而不悟,而祸斯及矣。

1.文中画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句读,请圈出正确答案的序号。

夫A为人主B者C非欲养D祸于E内而疏F忠臣G硕士H于外I盖其渐J积而势K使之L然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陈夷行曰:“此所谓借寇兵资盗粮也,不如击之。

”德裕曰:“彼吐谷浑等各有部落,见利则锐敏争进,不利则鸟惊鱼散,各走巢穴,安肯守死为国家用!今天德城兵才千余若战不利城陷必矣不若以恩义抚而安之必不为患纵使侵暴边境,亦须征诸道大兵讨之,岂可独使天德击之乎!”2.文中画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圈出正确答案的序号今天A德城兵才B千余C若D战E不利城F陷G必矣H不若I以恩J义抚K而安之L必M不为N患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德裕曰:“彼吐谷浑等各有部落,见利则锐敏争进,不利则鸟惊鱼散,各走巢穴,安肯守死为国家用!今天德城兵才千余若战不利城陷必矣不若以恩义抚而安之必不为患纵使侵暴边境,亦须征诸道大兵讨之,岂可独使天德击之乎!”3.文中画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圈出正确答案的序号今天A 德城兵才B 千余C 若D 战E 不利城F 陷G 必矣H 不若I 以恩J 义抚K 而安之L 必M 不为N 患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士君子之有勇而果于行者不以立节行谊而以妄死悲名岂不痛哉!士有杀身以成仁,触害以立义,倚于节理而不议死地;故能身死名流于来世,非有勇断,孰能行之?4.文中画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圈出正确答案的序号士A君子B之有勇C而果D于行者E不F以G立H节I行J谊K而L以M妄N死O悲P名Q 岂R不S痛T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今者复来怀州田猎,忠谏不复至洛阳矣。

四时范田,既是帝王常礼,今日怀州,秋毫不干于百姓。

凡上书谏正自有常准臣贵有词主肯能改。

如斯诋毁,有似咒诅。

5.文中画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圈出正确答案的序号。

高考断句练习及答案

高考断句练习及答案

文言文断句指津及配套练习一、考点解析断句是考查文言文的传统方式,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功,从前的大学入学国文考试,多采用此题型。

二、高考试题回放(1)用“/”给第一部分文言文阅读材料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断句.(3分)史官曰交友之道难矣人当意气相得时以身相许若无难事至事变势穷不能蹈其所言而背去多矣况既死而能养其亲乎吾观杜环事虽古所称义烈之士何以过而世俗恒谓今人不逮古人不亦诬天下士人哉参考答案:史官曰/交友之道难矣/人当意气相得时以身相许/若无难事/至事变势穷/不能蹈其所言而背去者多矣/况既死而能养其亲乎/吾观杜环事/虽古所称义烈之士何以过/而世俗恒谓今人不逮古人/不亦诬天下士子哉(2006年高考语文广东卷第12题)(2)用斜线(/)给下列短文划直线的部分断句.(5分)太宗谓太子少师萧瑀曰朕少好弓矢得良弓十数自谓无以加近以示弓工乃曰皆非良材朕问其故工曰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弓虽劲而发矢不直.参考答案:太宗谓太子少师萧瑀曰/朕少好弓矢/得良弓十数/自谓无以加/近以示弓工/乃曰/皆非良材/朕问其故/工曰/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弓虽劲/而发矢不直。

(2007年高考语文北京卷第11题)从试卷的得分情况可以看出,考生文言文的断句能力较差,这实质上是缺乏文言文的语感。

缺乏语感的原因无疑是平时只做题不读书,诵读得太少,而没有必要的积累.语文学习在很大程度上要靠积累,靠感悟,靠熏陶,对文言文的学习更应如此.三、方法指津(一)通文意碰到断句篇章,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章,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二)抓标志①发语词和句首的语气词“其、盖、唯、盍、夫、且夫、若夫"等以及表敬副词窃、请、谨、敢这些词常用在一句话的开头,有领起全句的作用,前面可断句.②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③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

2020高三语文文言文断句练习经典10题附译文答案

2020高三语文文言文断句练习经典10题附译文答案

2020高三语文文言文断句练习经典10题附译文答案1.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2.匡衡勤学而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发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3. 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犹当博学审问古人与稽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可得十之五六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子羔原宪之贤终无济于天下4. 西番有二仙弈于山中树下一老猴于树上日窥其运子置思之法因得其玄秘国人闻而往观仙者遁去猴即下与人弈遍国中莫能胜国王以为奇进于中国诏举朝能弈者与较又求四方有高手名者敌之皆败。

或言杨靖善弈;时靖以事系狱③,诏释出之。

靖请以盘满贮桃实于前而弈,猴心牵于桃,遂连败。

诏椎杀之。

5.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拾而掷去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管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6.郢人有遗燕相国书者夜书火不明因谓持烛者曰举烛因而误书举烛非书意也燕相国受书而说之曰举烛者尚明也举贤而任之燕相白王王大说国以治治则治矣非书意也近世学者多似此类7.宋顾宪之元徽中为建康令时有盗牛者被主人所认盗者亦称己牛二家辞理等前后令莫能决宪之至覆其状谓二家曰无为多言吾得之矣乃令解牛任其所去牛径还本主宅盗者始伏其辜发奸擿(tī)伏多如此类时人号曰神明8.凡先生之游以二马三骡载书自随所至厄塞即呼老兵退卒询其曲折或与平日所闻不合则即坊肆中发书而对勘之或径行平原大野无足留意则于鞍上默诵诸经注疏偶有遗忘则即坊肆中发书而熟复之9.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会稽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遂为通儒10.齐国好厚葬布帛尽于衣裘材木尽于棺椁桓公患之以告管仲曰布帛尽则无以为蔽材木尽则无以为守备而人厚葬之不休禁之奈何管仲对曰凡人之有为也非名之则利之也于是乃下令曰棺椁阝过度者戮其尸罪夫当丧者夫戮尸无名罪当丧者无利人何故为之也未几厚葬之风休矣【参考答案和译文】1.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

语文高考试卷断句题

语文高考试卷断句题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题目。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我则异于是。

以为至乐,在于山水之间也。

(1)下列对文段中划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B.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C.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D.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2)下列对文段中划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B.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C.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D.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3)下列对文段中划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B.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C.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D.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答案】(1)A(2)A(3)A【解析】(1)根据文段内容,可以判断“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是一个完整的句子,表示日出和云归的景象,因此断句应为“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2)同样,根据文段内容,“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是一个完整的句子,描述了山间四季的不同景象,因此断句应为“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3)文段中“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是一个完整的句子,描述了作者登山观景的体验,因此断句应为“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高中语文高考复习文言断句专项练习(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高中语文高考复习文言断句专项练习(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高考语文文言断句专项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亡。

国初定赋准原额每十亩损为六亩余,其后稍稍增垦,而清丈令下,县官指为欺隐,将以全额上。

先生曰:“我无中人之产,顾里人不胜病矣。

”因诣县官白其事,谓此皆湖岸荒余,十常八九浸于水,百姓不知援例请平。

宜准湖乡下地例,一亩粮止一升。

县官信先生素长者,察知民情实无他,卒如先生言。

华容人蒙其利至今。

先生名召华,字君实。

赞曰:先生在官前后仅四年,然其为利于民者多矣。

(选自刘大櫆《张复斋传》,有删改)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晋江人文比他邑为盛/先生至/则益劝勉/其父兄使训诲其子弟/其稍属俊秀者/亲加宾礼焉/由此晋江之童子试至万人/B.晋江人文比他邑为盛/先生至/则益劝勉其父兄/使训诲其子弟/其稍属俊秀者亲/加宾礼焉/由此晋江之童子试至万人/C.晋江人文比他邑为盛/先生至/则益劝勉其父兄/使训诲其子弟/其稍属俊秀者/亲加宾礼焉/由此晋江之童子试至万人/D.晋江人文比他邑为盛/先生至/则益劝勉/其父兄使训诲其子弟/其稍属俊秀者亲/加宾礼焉/由此晋江之童子试至万人/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终养,奉养父母,以终其天年,多指辞官归家以终养年老亲人,如《陈情表》中“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B.贽,本义指古时初次求见人时所送的礼物,即见面礼,引申为持物以求见、赠送,文中指上级向下级索求厚礼。

C.解组,组指旧时官印上系结的丝绳;解组指解下官印,辞官卸任,与“致政”“解褐”同义。

D.季世,季指末了,“季世”即末世;季也可以指兄弟排行中次序最小的,如“季父”,即小叔叔。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张复斋以孝为先,以善为本。

他为终养母亲推辞了上司的引荐;主政晋江、金溪时,多行善政,救济灾荒。

B.张复斋清正廉明,刚正不阿。

在金溪为官时,不愿屈从上级官员的厚礼索求,就辞官回家,百姓挽留哭送。

2023届高考文言文断句练习及答案

2023届高考文言文断句练习及答案

2023届高考文言文断句练习及答案
本文档为2023届高考文言文断句练的完整版,包括练题和答案,旨在帮助考生提高文言文断句能力。

以下是练题及答案:
练题
1. 古人常云:“言念其可,行思其难。

”斯言之谓也。

2. 读书如吃饭,善吃人饭者,必先洗手。

3. 不合时宜,则无所受益。

4. 色白如雪,婷婷者神与之偶。

5.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

答案
1. 古人常云:言念其可,行思其难。

斯言之谓也。

2. 读书如吃饭,善吃人饭者,必先洗手。

3. 不合时宜,则无所受益。

4. 色白如雪,婷婷者神与之偶。

5.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

以上是本文言文断句练题及答案的完整版。

希望考生们通过练能够提高对文言文句子结构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从而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

请注意本文档仅供练参考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

---
*注意:本文档中的内容均为作者根据2023届高考文言文断句练习的常见题型和答案所编写,具有独立性和参考性。

请勿引用无法确认的文献内容。

如有任何变动或疑问,请及时与作者联系。

*。

高三语文语法试题

高三语文语法试题

高三语文语法试题1.用“∕”给下面文段断句。

(3分)物之所以有韬晦者防乎盗也故人亦然夫盗亦人也冠屡焉衣服焉其所以异者退逊之心正廉之节不常其性耳。

【答案】物之所以有韬晦者/防乎盗也/故人亦然/夫盗亦人也/冠屡焉/衣服焉/其所以异者/退逊之心/正廉之节/不常其性耳。

【解析】文言断句能力是文言文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断句时首先要仔细阅读文段,把握语段的基本意思,然后充分利用各种标志词及句式特点断句。

具体做法,可以找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族名、器物名、动物名、植物名、时间等),找虚词(如句首语气词、句末语气词、句首关联词、句首时间词等),找对话(注意曰、云、言等词),找修辞(如对偶、反复之类),找固定结构(如“是以”、“以故”等),找对称句式。

本题所给文段加标点为:物之所以有韬晦者,防乎盗也。

故人亦然。

夫盗亦人也,冠屡焉,衣服焉。

其所以异者,退逊之心、正廉之节,不常其性耳。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参考译文】物品的所以有隐藏不露的,是为了防备盗贼。

人也是一样。

盗贼也是人,同样要戴帽穿靴,同样要穿着衣服。

他们与常人有所不同的,是安分忍让的心与正直不贪的品格,这种美好的本性不能长久保持不变罢了。

(断对3处给1分)2.语言综合运用(15分)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不知不觉,高中已经过了两年。

生活如诗如画,必有一些珍贵的镜头,定格在我们的记忆中。

请用你动情的笔,再现你高中生活的一个瞬间。

要求:①以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须有一个揭示所写事件意义的议论句。

②运用对偶修辞和疑问句式。

③结构相对完整,语言简明、准确、生动。

④不少于200字。

【答案】略【解析】这是一道语言综合运用试题。

本题应该展开丰富和想象和联想能力,表达方式重点为描写,辅以议论,运用对偶修辞和疑问句,描写高中生活最难以忘记的一个瞬间。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3.下列各句中“乃”表示判断的一项是()A.今君乃亡赵走燕。

B.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高考断句真题汇编(有答案详解)

高考断句真题汇编(有答案详解)

断句高考真题【题1】(2017江苏)宋政和间官局编书,诸臣之文,独《临川集》得预其列。

靖康之祸,官书散失。

私集竟无完善之本,弗如欧集、曾集、老苏大苏集之盛行于时也。

公绝类之英,间气所生。

同时文人,虽或意见素异,尚且推崇公文,口许心服,每极其至。

而后来卑陋之士不满其相业因并废其文此公生平所谓流俗胡于公死后而犹然也? (节选自吴澄《<临川王文公集>序》)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

(限4处)【答案】而后来卑陋之士/不满其相业/因并废其文/此公生平所谓流俗/胡于公死后而犹然也?【题2】(2016浙江)进言者皆曰天下已安已治矣臣独以为未也曰安且治者非愚则谀皆非事实知治乱之体者也夫抱石厝之积薪之下而寝其上火未及燃因谓之安方今之势何以异此(选自贾谊《治安策》)【答案】进言者皆曰//天下已安已治矣/臣独以为未也/曰安且治者/非愚则谀/皆非事实知治乱之体者也/夫抱火厝之积薪之下而寝其上/火未及燃/因谓之安/方今之势//何以异此【题3】(2016天津)赞曰:孔子曰:‚孝悌之至通于神明。

‛若李台州,生而不知失母,壮而知求母,求母而不得,不得而不懈,遍天下之半,老而乃得之。

昔东坡先生颂朱寿昌,至今咏歌以为美谈。

若李台州,其事与寿昌岂异也,兹不谓之至孝通于神明乎?非至孝奚而通神明,非通神明奚而得母?予每为士大夫言之,闻者必泣。

人谁无母?有母谁无是心哉?彼有未尝失母而有母不待求母而母存或忽而不敬或悖而不爱者独何心欤?文末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A.彼有未尝失母/而有母不待/求母而母存/或忽而不敬/或悖而不爱者/独何心欤?B.彼有未尝失母/而有母不待求母/而母存或忽而不敬/或悖而不爱者/独何心欤? C.彼有未尝/失母而有母/不待求母/而母存或忽而不敬/或悖而不爱者/独何心欤? D.彼有未尝/失母而有母不待/求母而母存/或忽而不敬/或悖而不爱者/独何心欤?【答案】A【解析】注意全后句的语意关系,重点注意“失母”“求母”和“母存“的三个层次,同时注意“而”“或”的并列结构。

高考语文试卷断句选择题

高考语文试卷断句选择题

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
A. 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
B. 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C. 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曰/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D. 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曰/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首先,通过理解文意,可以判断出这句话的主语是“孔子”,谓语是“曰”,宾语是“君子有三戒”,所以可以排除A、C两项。

其次,根据文意,可以将“少之时”、“及其壮也”、“及其老也”三个短语分别与后面的“血气未定”、“血气方刚”、“血气既衰”对应,因此可以将这三个短语与后面的内容分别断开,排除D项。

综上所述,选B项。

【解题思路】
1. 理解文意,找出主语、谓语、宾语等成分。

2. 根据句子结构和文意,判断断句的位置。

3. 排除不符合文意和句子结构的选项。

4. 选择符合文意和句子结构的断句选项。

(word完整版)高中文言文断句练习题及答案

(word完整版)高中文言文断句练习题及答案

文言文断句加强训练(高三)用“ / ”线给以下文段断句:(一)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子非吾友也(二)臧孙行猛政子贡非之曰独不闻子产之相郑乎推贤举能抑恶扬善有大略者不问其短有厚德者不非小疵家给人足囹圄空虚子产卒国人皆叩心流涕三月不闻竽琴之音其生也见爱死也可悲(三)郑人游于乡校以论执政然明谓子产曰毁乡校如何子产曰何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岂不遽止然犹防川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决使道不如吾闻而药之也注:子产,名公孙侨,子产是他的字。

春秋时有名的政治家。

然明,郑国医生,名蔑。

乡校:当时地方民众聚会议事的场所。

(四)子产之从政也择能而使之冯简子能断大事子太叔美秀而文公孙挥能知四国之为而辨于其大夫之族姓班位贵贱能否而又善为辞令裨谌能谋谋于野则获谋于邑则否郑国将有诸侯之事子产乃问四国之为于子羽且使多为辞令与裨谌乘以适野使谋可否而告冯简子使断之事成乃授子太叔使行之以应对宾客是以鲜有败事(五)庄宗与梁军夹河对垒一日郭崇韬以诸校伴食数多主者不办请少罢减庄宗怒曰孤为效命者设食都不自由其河北三镇令三军别择一人为帅孤请归太原以避贤路(六)乐广尝有亲客久阔不复来广问其故答曰前在坐蒙赐酒方欲饮见杯中有蛇意甚恶之既饮而疾于时河南听事壁上有角漆画作蛇广意杯中蛇即角影也复置酒于前谓客曰酒中复有所见不答曰所见如初广乃告其所以客豁然意解沉疴顿愈(《晋书》)(七)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饥者而食之有饥者蒙袂辑履贸然而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礼记檀弓下》)( 八) 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中山人予之猫善捕鼠及鸡月余鼠尽而鸡亦尽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去诸其父曰是非若所知也吾之患在鼠不在乎鸡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墉毁伤吾器用吾将饥寒焉不病于无鸡乎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若之何而去夫猫也(九)( 赵围于秦) 齐人楚人救赵赵人乏食请粟于齐齐王弗许周子曰夫赵之于齐楚扞蔽也犹齿之有唇也唇亡则齿寒今日亡赵明日患及齐楚矣且救赵高义也却秦师显名也不务为此而爱粟为国计者过矣( 十) 匡庐奇秀甲天下山山北峰曰香炉峰北寺曰遗爱寺介峰寺间其境胜绝又甲庐山元和十一年秋太原人白乐天见而爱之若远行客过故乡恋恋不能去因面峰腋寺作草堂( 十一)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遂烹彘也(十二)赵襄子饮酒五日五夜不废酒谓侍者曰我诚邦士也夫饮酒五日五夜矣而殊不疾优莫曰君勉之不及纣二日耳纣七日七夜今君五日襄子惧谓优莫曰然则吾亡乎优莫曰不亡襄子曰不及纣二日耳不亡何待优莫曰桀纣之亡也遇汤武今天下尽桀也而君纣也桀纣并世焉能相亡然亦殆矣文言文断句加强训练参照答案(一)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 看法有片金 / 管挥锄与瓦石不异/ 华捉而掷去之/ 又尝同席读书 / 有乘轩冕过门者/ 宁读如故 / 歆废书出看 / 宁割席分坐 / 子非吾友也译文:管宁和华歆一起在园中锄菜,掘出了一块金子,管宁好像没见到同样,照旧干活;华歆将金子拿得手里看了看,而后抛弃了。

完整版)高考文言文断句题汇总及详解答案

完整版)高考文言文断句题汇总及详解答案

完整版)高考文言文断句题汇总及详解答案3分)A.XXX读书学古,结茅为屋,不事华侈,其古者与?今又济之以雪,岂亦表其高洁之志行也欤?XXX是邪?XXX 之匿于深山而不为世用,穷而在下如冰雪冱寒之穷冬也。

及其以善及人而有成物之心,其不为果哉者则又如雪之有生物弭灾之功也,以屋名雪,讴不韪欤?至若启斯屋而XXX之态度,则见于诸作者之形容,予不暇多记也。

B.XXX读书学古,结茅为屋,不事华侈,其古者与?今又济之以雪,岂亦表其高洁之志行也欤?XXX是邪?XXX 之匿于深山而不为世用,穷而在下如冰雪冱寒之穷冬也。

及其以善及人而有成物之心,其不为果哉者则又如雪之有生物弭灾之功也。

以屋名雪,讴不韪欤?至若启斯屋而XXX之态度,则见于诸作者之形容,予不暇多记也。

C.XXX读书学古,结茅为屋,不事华侈,其古者与?今又济之以雪,岂亦表其高洁之志行也欤?XXX是邪?XXX 之匿于深山而不为世用,穷而在下如冰雪冱寒之穷冬也。

及其以善及人而有成物之心,其不为果哉者则又如雪之有生物弭灾之功也,以屋名雪,讴不韪欤?至若启斯屋而XXX之态度,则见于诸作者之形容,予不暇多记也。

D.XXX读书学古,结茅为屋,不事华侈,其古者与?今又济之以雪,岂亦表其高洁之志行也欤?XXX是邪?XXX之匿于深山而不为世用,穷而在下如冰雪冱寒之穷冬也。

及其以善及人而有成物之心,其不为果哉者则又如雪之有生物弭灾之功也。

以屋名雪,讴不韪欤?至若启斯屋而XXX之态度,则见于诸作者之形容,予不暇多记也。

A。

XXX于深山而不为世用,穷困如同冰雪之中的冬天。

但他以善良感化人,有着创造物品的心,所以即使他没有果实,也像雪一样有着保护生物免受灾害的功效。

B。

XXX匿于深山,不为世用,穷困如同冰雪之中的冬天。

但他以善良感化人,有着创造物品的心,所以即使他没有果实,也像雪一样有着保护生物免受灾害的功效。

C。

XXX匿于深山,不为世用,穷困如同冰雪之中的冬天。

但他以善良感化人,有着创造物品的心,所以即使他没有果实,也像雪一样有着保护生物免受灾害的功效。

高考语文《文言文断句题》含答案

高考语文《文言文断句题》含答案

高考语文《文言文断句题》含答案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3分)赵简子游于河而乐之叹曰安得贤士而与处焉舟人古乘跪而对曰夫珠玉无足去此数千里而所以能来者人好之也今士有足而不来者此是吾君不好之乎赵简子曰:“吾门左右客千人,朝食不足,暮收市征;暮食不足,朝收市征。

吾尚可谓不好士乎?”舟人古乘对曰:“鸿鹄高飞远翔,其所恃对者六翮也。

背上之毛,腹下之毳,无尺寸之数,去之满把,飞不能为之益卑,益之满把,飞不能为之益高。

不知门下左右客千人者,有六翮之用乎?将尽毛毳也?”(节选自《说苑·尊贤》,有删改)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赵简子游于河而乐之/叹曰/安得贤士而与处焉/舟人古乘跪而对曰/夫珠玉无足/去此数千里而所以能来者/人好之也今/士有足而不来者/此是吾君不好之乎/ B.赵简子游于河而乐之/叹曰/安得贤士而与处焉/舟人古乘跪而对曰/夫珠玉无足去此/数千里而所以能来者/人好之也今/士有足而不来者/此是吾君不好之乎/ C.赵简子游于河而乐之/叹曰/安得贤士而与处焉/舟人古乘跪而对曰/夫珠玉无足去此/数千里而所以能来者/人好之也今/士有足而不来者/此是吾君不好之乎/ D.赵简子游于河而乐之/叹曰/安得贤士而与处焉/舟人古乘跪而对曰/夫珠玉无足/去此数千里而所以能来者/人好之也/今士有足而不来者/此是吾君不好之乎/ D[第一步:聚焦辨析重点。

四个选项第五、七处不同。

第二步:多方推断定答案。

根据第一步找出的每项的不同停顿点,重点分析不同点的正误。

如四个选项的第五处“夫珠玉无足去此”,结合上下文,很明显“珠玉无足”是个主谓结构,其后应该断开,可排除B、C两项;第七处的“也”是句末语气词,其后也应该断开,由此可以排除A项,故答案为D项。

]【参考译文】赵简子在黄河上游览感到很快乐,感叹说:“怎样才能得到贤士并跟他在一起呢?”船夫古乘跪下回答说:“那珍珠美玉并没有脚,离这儿有几千里,而它们之所以能来,是因为人们喜欢它们。

高考文言文断句100题专项练习(含答案和翻译最方便完整版)

高考文言文断句100题专项练习(含答案和翻译最方便完整版)

高考文言文断句100题专项练习(含答案和翻译最方便完整版)考查题型:大致命题形式:主观点断,一般只要求在句中关键处断开。

解题策略:断句时,要注意文章的体裁、语言风格、句意的完整与否。

高考断句主要考查句末,句内可断可不断的地方一般忽略不计;并且不要求用明确的标点符号标明,只需要用“/”断开即可。

湖南省的断句题通常会以客观选择的形式出现。

1、借助古代文化常识断句,如天文、历法、地理、历史、官职、科举、姓名等方面的知识。

如“汉六年正月封功臣良未尝有战斗功高帝曰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乃封张良为留侯”(《烛之武退秦师》)这段文字中,涉及古代文化常识的有历法、地理、历史、官职、姓名等。

根据这些内容,点断就很方便。

2、找出名词、代词等关键实词断句。

跟现代汉语一样,文言中的名词、代词一般也用来作句子的主语或宾语。

找出这些关键词语,据此断句也很方便。

3、根据文言虚词断句。

明辨句读,虚词是重要标志。

尤其是语气词和一些连词的前后,往往是断句的地方。

如夫、盖、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常常用在句首;也、矣、欤、焉、哉等语气词,常常用在句尾;以、于、为、而、则等连词,常常用在句中。

根据这些特点,区分虚词就有助于断句。

4、根据排比、对偶、顶真、反复等修辞手法断句。

这些修辞手法是文言中常用的,利用它们也会给断句以帮助。

5、根据对话、引文等断句。

文言中的对话、引文常用“曰”“云”为标志,遇到对话时,根据上、下文判断出问者、答者,明辨句读。

6、根据特殊句式断句。

文言文中的一些句式,特别是固定句式,可以帮助断句。

如“……者,……也”等判断句式,“不亦……乎”、“孰与……乎”、“其……乎”、“安……哉”、“何……为”等反问句式,“为……所……”、“受……于……”、“见……于……”等被动句式;“何……之有”、“唯……是……”等宾语前置句式。

高考文言文断句例题和答案

高考文言文断句例题和答案

2021高考真题——文言断句一、(2021全国甲卷)九月契丹大举入寇时以虏寇深入中外震骇召群臣问方略王钦若临江人请幸金陵陈尧叟阆州人请幸成都帝以问寇准,准:“不知谁为陛下画此二策?”帝曰:“卿姑断其可否,勿问其人也。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九月/契丹大举入寇时/以虏寇深入/中外震骇/召群臣问方略/王钦若/临江人请幸金陵/陈尧叟/阆州人请幸成都/B.九月/契丹大举入寇/时以虏寇深入/中外震骇/召群臣问方略/王钦若/临江人请幸金陵/陈尧叟/阆州人请幸成都/C.九月/契丹大举入寇/时以虏寇深入/中外震骇/召群臣问方略/王钦若/临江人请幸金陵/陈尧叟/阆州人/请幸成都/D.九月/契丹大举入寇时/以虏寇深入/中外震骇/召群臣问方略/王钦若/临江人/请幸金陵/陈尧叟/阆州人/请幸成都/【答案】10.C。

【解析】“契丹大举入寇”的意思是契丹大举入侵进犯,语意完整,“时”应作“虏寇深入”的时间状语,故应在“时”前断开,据此排除A、D两项;“临江人”“阆州人”分别是对“王钦若”和“陈尧叟”身份的介绍,其前后都应断开,据此排除B项。

选C【译文】九月,契丹大举入侵进犯。

当时因为敌人深入中心地带,朝廷内外极度吃惊,(皇帝)召集群臣询问策略。

王钦若,是临江人,请求皇帝亲临金陵。

陈尧叟,是阆州人,请求皇帝亲临成都。

皇帝拿这件事询问寇准,寇准说:“不知道是谁为陛下谋划了这两个计策?”皇帝说:“你暂且判断一下这两个计策是否可行,别问谋划的人是谁。

”二、(2021全国乙卷)戴胄忠清公直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敕令自首不首者死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上怒曰:“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对曰:“敕者出于一时之喜怒,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也。

陛下忿选人之多诈,故欲杀之,而既知其不可,复断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戴胄忠清公直/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敕令自首/不首者死/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B.戴胄忠清公直/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敕令自首/不首者死/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C.戴胄忠清公直/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敕令自首/不首者死/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D.戴胄忠清公直/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敕令自首/不首者死/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答案】10.C【解析】解答此题,可运用排除法。

高三语文高考断句练习及答案

高三语文高考断句练习及答案

高三语文高考断句练习(1)1.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画横线的部分断句。

(6分)尧不以帝见善绻,北面而问焉。

尧,天子也;善绻,布衣也。

何故礼之若此其甚也善绻得道之士也得道之人不可骄也尧论其德行达智而弗若故北面而问焉此之谓至公非至公其孰能礼贤2.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画横线的部分断句。

(6分)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昔禹之治水,凿龙门决大河而放之海方其功之未成也盖亦有溃冒冲突可畏之患惟能前知其当然事至不惧而徐为之图,是以得至于成功。

3.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画横线的部分断句。

(6分)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

王曰:“贤者亦有此乐乎”对曰:“有。

人不得则非其上也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来之有也”。

4.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划线的部分断句(5分)鱼得水而游焉则乐塘决水涸则为蝼蚁所食掌修其堤防补其缺漏则鱼得而利之国有以存人有以生国之所以存者仁义是也人之所以生者行善是也。

国无义,虽大必亡;人无善志,虽勇必伤。

5.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5分)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君子不为小人之匈匈也辍行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君子有常体矣君子道其常而小人计其功诗曰礼义之不愆何恤人之言兮此之谓也。

高三语文断句练习(2)6、用斜线(/)给下面语段断句。

(5分)有国者不可以不知《春秋》前有谗而弗见后有贼而不知为人臣者不可以不知《春秋》守经事而不知其宜遭变事而不知其权……夫不通礼义之旨,至于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

夫君不君则犯,臣不臣则诛,父不父则无道,子不子则不孝。

此四行者,天下之大过也。

(选自《史记·太史公自序》)7.用斜线(/)给下面的短文断句。

(5分)孟子曰言近而旨远者善言也守约而施博者善道也君子之言也不下带而道存焉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人病舍其田而芸人之田所求于人者重而所以自任者轻。

2023届高考文言文断句专题训练及答案

2023届高考文言文断句专题训练及答案

2023届高考文言文断句专题训练及答案
一、背景介绍
本文档旨在提供2023届高考文言文断句专题训练的完整版答案,帮助考生更好地准备高考文言文考试。

二、专题训练及答案
以下是2023届高考文言文断句专题训练题目及答案:
1. 典例一:
题目: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答案:
- 句1断句:海内存知己。

- 句2断句:天涯若比邻。

2. 典例二:
题目:不避斧钺之诛,亦不求同生共死之义。

答案:
- 句1断句:不避斧钺之诛。

- 句2断句:亦不求同生共死之义。

3. 练题一:
题目:余亦能仰其如因
答案:
- 句1断句:余亦能仰。

- 句2断句:其如因。

4. 练题二:
题目:凡人不可以不充其臧,不可以不亡其身。

答案:
- 句1断句:凡人不可以不充其臧。

- 句2断句:不可以不亡其身。

5. 练题三:
题目: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

答案:
- 句1断句:不以规矩。

- 句2断句:无以成方圆。

6. 练题四:
题目: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答案:
- 句1断句:其身正,不令而行。

- 句2断句: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三、总结
本文提供了2023届高考文言文断句专题训练的完整版答案。

考生可通过学习这些例题和练习题,提高对文言文断句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祝各位考生在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

2024届高三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之断句】及试题练附答案

2024届高三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之断句】及试题练附答案

2024届高三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之断句】及试题练1.遵循三原则(1)通读全文,整体把握内容和主题(2)体会词语含义和词语之间关系(3)先易后难,逐步缩小范围多读多背,形成语感,是根本方法。

切忌边看边断。

2.方法(1)名词(或代词)断句法。

名、代作主、宾,主语在句首、宾语在句尾。

据此可把语句断开。

文言文中常见的专有名词:人名、地名、事名、物名、朝代名、国名、官职名(2)语序、句式断句法①特殊语序: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谓语前置等。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焉。

我非爱起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①特殊句式:判断句式、被动句式①固定句式:“何①之有” “如(奈、若)①何” “唯①是①” “不亦①乎” “何①(之)为” “无乃①乎” “得无①乎”①固定短语:有所、无所、有以、无以、以为、何所、孰若、至于、足以、得无、无乃、何以(3)对称、对偶、排比断句法文言文语句整齐对称,上下句常用相同的字数和结构。

在形式上对应,在内容上有关联(对比、并列、总分)如:臣闻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4)对话标志断句法对话标志:“曰”“云”“言”等。

注意两种情况:一是对话中又有对话,二是文中省略说话人和“曰”字的情况。

引用;连续对话,第一次出现人名,之后常省,有时提示动词也省去。

要据上下文分清问答的界限和引文的起止。

(5)文言虚词断句法句首:夫、盖、凡、故、盍、孰、唯、今夫、若夫、是故、然则、于是、顷之、未几、已而、既而、俄而(句首断)句尾:也、矣、耳欤、邪(耶)、焉、哉、乎(作介词例外)而已(句尾断)句中:以、而、于、则、者、也(句中不断)独词句:嗟夫、呜呼(独词句断)(6)顶真修辞断句法。

例:光召尚书玺郎,郎不肯授光,光欲夺之。

(7)察反复定句读。

反复,特别是间隔反复,文言文常见的修辞方法。

例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多次反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语文高考断句练习及答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高三语文高考断句练习(1)1.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画横线的部分断句。

(6分)尧不以帝见善绻,北面而问焉。

尧,天子也;善绻,布衣也。

何故礼之若此其甚也?善绻得道之士也得道之人不可骄也尧论其德行达智而弗若故北面而问焉此之谓至公非至公其孰能礼贤?2.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画横线的部分断句。

(6分)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昔禹之治水,凿龙门决大河而放之海方其功之未成也盖亦有溃冒冲突可畏之患惟能前知其当然事至不惧而徐为之图,是以得至于成功。

3.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画横线的部分断句。

(6分)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

王曰:“贤者亦有此乐乎?”对曰:“有。

人不得则非其上也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来之有也”。

4.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划线的部分断句(5分)鱼得水而游焉则乐塘决水涸则为蝼蚁所食掌修其堤防补其缺漏则鱼得而利之国有以存人有以生国之所以存者仁义是也人之所以生者行善是也。

国无义,虽大必亡;人无善志,虽勇必伤。

5.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5分)2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君子不为小人之匈匈也辍行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君子有常体矣君子道其常而小人计其功诗曰礼义之不愆何恤人之言兮此之谓也。

高三语文断句练习(2)6、用斜线(/)给下面语段断句。

(5分)有国者不可以不知《春秋》前有谗而弗见后有贼而不知为人臣者不可以不知《春秋》守经事而不知其宜遭变事而不知其权……夫不通礼义之旨,至于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

夫君不君则犯,臣不臣则诛,父不父则无道,子不子则不孝。

此四行者,天下之大过也。

(选自《史记·太史公自序》)7.用斜线(/)给下面的短文断句。

(5分)孟子曰言近而旨远者善言也守约而施博者善道也君子之言也不下带而道存焉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人病舍其田而芸人之田所求于人者重而所以自任者轻。

8.用斜线“/”给文言文断句(5分)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9、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画线的部分断句。

(5分)晏子饮景公酒,令器必新,家老①曰:“财不足,请敛于民。

”晏子曰:“止夫乐者上下同之故天子与天下诸侯与境内自大夫以下各与其僚无有独乐今上乐其乐下伤其费是独乐者也不可。

”(选自《说苑》)【注】①家老:春秋时卿大夫家中的家臣。

10.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画横线的部分断句。

(5分)飞至孝: 母留河北,遣人求访,迎归。

母有痼疾,药饵必亲。

母卒水浆不入口者三日家无姬侍吴玠素服飞愿与交欢饰名姝遗之3飞曰主上宵晘岂大将安乐时却不受玠益敬服。

少豪饮,帝戒之曰:“卿异时到河朔乃可饮。

”遂绝不饮。

帝初为飞营第,飞辞曰:“敌未灭,何以家为?”或问:“天下何时太平?”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平矣。

”( 取材于《宋史•岳飞传》)11.用斜线(/)给下面短文断句。

(5分)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也亲亲仁也敬长义也无他达之天下也。

高三语文断句练习(3)12.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画横线的部分断句。

(5分)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

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

”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

(取材自《战国策》)【注】涓人:太监。

13.用斜线(/)给下面短文划线的部分断句。

(5分)故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断予之令曰爵位不高则民弗敬蓄禄不厚则民不信政令不断则民不畏。

举三者授之贤者,非为贤赐也,欲其事之成。

(取材于《墨子·尚贤》)14.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画横线的部分断句。

(5分)邯郸之民以正月之旦献鸠于简子,简子大悦,厚赏之。

客问其故简子曰正旦放生示有恩也客曰民知君之欲放之故竞而捕之死者众矣君如欲生之不如禁民勿捕捕而放之恩过不相补矣。

简子曰:“然。

”(取材自《列子·说符》)【注解】简子:即赵简子,当时晋国地位显赫的大臣。

15.用 / 给文中句子断句。

(5分)4陵卒从汉王定天下以善雍齿雍齿高祖之仇陵又本无从汉之意以故后封陵为安国侯。

16.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

(5分)政姊荣闻人有刺杀韩相者贼不得国不知其名姓暴其尸县之千金乃於邑曰其是吾弟与嗟乎严仲子知吾弟立起如韩之巿而死者果政也《史记•刺客列传》17.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画横线的部分断句。

(5分)范仲淹等意欲复古劝学,数言兴学校,本行实,诏近臣议。

于是宋祁、王拱辰、张方平、欧阳修等八人合奏曰:“教不本于学校士不察于乡里则不能核名实有司束以声病学者专于记诵则不足尽人材谨参考众说择其便于今者莫若使士皆土著而教之于学校然后州县察其履行学者自皆修饬矣。

”(取材于《续资治通鉴》)断句1答案1.(6分)何故礼之若此其甚也/善缮/得道之士也/得道之人//不可骄也/尧论其德行达智而弗若/故北面而问焉/此之谓至公“/”为必断处,对1处得1分。

“//”为可断可不断处,此处断句不得分,亦不减分;错误的断句,错一处减1分,减完6分为止。

2.(6分)凿龙门/决大河//而放之海/方其功之未成也/盖亦有溃冒冲突可畏之患/惟能前知其当然/事至不惧/而徐为之图,“/”为必断处,对1处得1分。

“//”为可断可不断处,此处断句不得分,亦不减分;错误的断句,错一处减1分,减完6分为止。

53.(6分) 对曰:“有。

人不得//则非其上也/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对2处得1分。

错一处扣1分,不倒扣。

【文言断句参考译文】齐宣王在雪宫里接见孟子。

齐宣王说:“有道德的人也有这样的快乐吗?”孟子回答说:“有。

如果人们得不到这样的快乐,就会抱怨他的君主。

因得不到而抱怨他们的君主,是不对的;作为百姓的君主不与百姓一起分享这种快乐,也是不对的。

君主以百姓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百姓就会以君主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君主以百姓的忧愁为自己的忧愁,百姓就会以君主的忧愁为自己的忧愁。

以天下人的快乐为快乐,以天下人的忧愁为忧愁,做到这样,还不能统治天下的,是不可能有的。

”4.鱼得水而游焉则乐/塘决水涸//则为蝼蚁所食/有掌修其堤防/补其缺漏/则鱼得而利之/国有以存/人有以生/国之所以存者/仁义是也/人之所以生者/行善是也。

国无义,虽大必亡;人无善志,虽勇必伤。

(评分标准:错两处扣1分,画双线处可不断。

)5.(5分)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君子不为小人之匈匈也辍行/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君子有常体矣/君子道其常//而小人计其功/诗曰/礼义之不愆/何恤人之言兮/此之谓也。

(“//”处可断可不断,其它共10个断句处,每断对两处得1分,每断错两处扣1分,扣完5分为止)6.有国者不可以不知《春秋》/前有谗而弗见/后有贼而不知/为人臣者不可以不知《春秋》/守经事而不知其宜/遭变事而不知其权7.孟子曰 /言近而旨远者 /善言也 /守约而施博者/ 善道也/ 君子之言也 /不下带而道存焉 /君子之守 /修其身而天下平/ 人病舍其田而芸人之田 /所求于人者重而所以自任者轻。

68.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9. 晏子饮景公酒,令器必新,家老①曰:“财不足,请敛于民。

”晏子曰:“止/夫乐者/上下同之/故天子与天下/诸侯与境内/自大夫以下(//)各与其僚/无有独乐/今上乐其乐/下伤其费/是独乐者也/不可。

”【评分参考】断对两处得1分,断错两处扣1分。

“// ”处可断可不断,不扣分。

10. (5分)母卒/水浆不入口者三日/家无姬侍/吴玠素服飞/愿与交欢/饰名姝遗之/飞曰/主上宵晘/岂大将安乐时/却不受/玠益敬服(每对2处得1分,断错2处扣1分,扣满5分为止,不倒扣分)译文:岳飞极孝顺:母亲留在黄河以北,派人去寻找探访,并迎接她回来。

母亲患了经久不愈的病,(岳飞)一定亲自煎药熬汤。

母亲故去,(岳飞)三天水米不进。

(岳飞)家里没有侍妾。

吴玠平常就佩服岳飞,希望同他结好,把有名的美女打扮好送给他。

岳飞说:“皇上天不亮就穿衣起身,天黑了才吃饭,难道是大将享安乐的时候吗?”推却而不接受。

吴玠更加敬重佩服(岳飞)。

(岳飞)青年时期酒量大,皇帝告诫他说:“你以后到了黄河以北地区才可以饮酒。

”(岳飞)于是戒酒不喝。

皇帝当初要为岳飞建造宅第,岳飞推辞说:“敌人还没有消灭,怎么能安家呢?”有人问:“天下什么时候才能太平?”岳飞说:“文臣不贪爱钱财,武臣不怕死,天下就太平了。

”11.(5分)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也/亲亲/仁也/敬长/义也/无他/达之天下也。

【评分参考】①答对2处得1分。

②答错2处扣1分。

③“∥”为可断可不断处,此处断句不得分,亦不减分。

断句3答案12.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7标记“/”处,每断对2处,得1分;在“/”“//”之外每断错2处,扣1分,扣完为止。

13.(5分)故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断予之令/曰/爵位不高//则民弗敬/蓄禄不厚//则民不信/政令不断//则民不畏。

”举三者授之贤者,非为贤赐也,欲其事之成。

(“//”可断可不断)14.(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邯郸之民以正月之旦献鸠于简子,简子大悦,厚赏之。

客问其故 / 简子曰 / 正旦放生 //示有恩也 / 客曰 / 民知君之欲放之 / 故竞而捕之 / 死者众矣/ 君如欲生之 / 不如禁民勿捕 / 捕而放之 / 恩过不相补矣。

简子曰:“然。

”[评分标准:本题5分。

标记“/”处,每断对2处,得1分;在“/”“//”之外每断错2处,扣1分,扣完为止。

]15.陵卒从汉王定天下/以善雍齿 /雍齿/高祖之仇/陵又本无从汉之意/ 以故后封陵/为安国侯。

16. 政姊荣闻人有刺杀韩相者/贼不得/国不知其名姓/暴其尸县之千金/乃於邑曰/其是吾弟与/嗟乎/严仲子知吾弟/立起如韩/之巿/而死者果政也附标点后的文段:政姊荣闻人有刺杀韩相者,贼不得①,国不知其名姓,暴其尸而县之千金,乃于邑②曰:“其是吾弟与?嗟乎,严仲子知吾弟!”立起,如韩,之市,而死者果政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