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活第四课复习
高二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第四课《文化的继承与文化发展》优秀教案
第四课《文化的继承与文化发展》优秀教案第一框传统文化的继承【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理解传统文化的含义及特点2.了解分析现实生活中传统文化继承性的表现。
3.理解传统文化作用的双重性及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二)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探究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的能力;2.分辨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与糟粕的能力。
3.运用正确方法批判继承传统文化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有助于学生充分认识中华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和价值,增强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自豪感。
2.确立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成为传统文化自觉的继承者和享用者。
3.引导学生认同我们的传统文化,同时认清传统文化的现状,为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作出自己应有的努力。
【教学重点】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教学难点】传统文化作用的双重性;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文化继承观。
【教学方法】学生自主探究为主,教师加以启发、引导。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我们今天享有的文化,是人们在社会生活和社会实践中长期积累形成的,没有文化的继承就没有文化的积累。
理解传统文化继承的意义,对我们有重要作用。
(学生思考)传统文化中什么样的部分是精华?什么样的部分是糟粕?(教师归纳)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的、向上的内容,应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聊。
(学生讨论)如何理解“推陈出新,古为今用”?(教师归纳)要经过具体的分析过程,赋予传统文化时代精神,让传统文化在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
如何继承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正确的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面对传统文化,要辩证地认识它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
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
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
文化生活三四课复习训练讲评
“三联系”分析对策。
一是联系教材,解答措施型试题时首先要做的便 是联系教材,看看教材有没有给我们提供解决这 一问题的措施或方法。二是联系材料,看看材料 提供了哪些有用信息,如果材料呈现的是问题或 困难,就要对症下药地提出措施;如果材料呈现 的是成功经验或正确做法,就要对材料中的措施 与经验加以概括总结,并使之与教材理论相符合。 三是联系时政知识,从时政知识、党和国家的现 行方针政策中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文化生活3、4课复习训练讲评
第三课问题思考:
1、为什么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 的关系)
①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决定了各民族 文化之间存在着的差异,所以,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 征。 ②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 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所以,文化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 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③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 界的。尊重文化多样性有利于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和本民族文化的发展。
2、怎样继承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
①正确的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②面对传统文化,要辨证地认识它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 其中的精华和糟粕。 ③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 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 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
3、怎样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①尊重文化多样性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它民 族的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 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②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 好本民族文化。 ③尊重文化多样性原则: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 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平相处,共同促进世界 文化的繁荣。
班文化生活第四单元(复习)课件
03 班文化生活的实施策略
班级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A
组织班级活动的重要性
班级活动是促进班级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有效途 径,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C
活动实施与管理
在活动实施过程中,需要做好现场管理,确 保活动顺利进行,同时注意安全防范措施。
活动策划与准备
在组织班级活动前,需要进行周密的策划 和准备,包括确定活动主题、目的、形式 、时间、地点等,以及制定详细的实施方 案。
运用有效的沟通技巧
关注学生个性化需求
Hale Waihona Puke 教师需要掌握有效的沟通技巧,与学生进 行及时、准确、有效的沟通,以解决学生 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了解学生的兴趣 、特长和困难,有助于因材施教,促进学 生全面发展。
班级环境的营造与维护
教室布置与美化
对教室进行合理布置和美化 ,营造舒适、整洁、美观的 学习环境,有助于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班干部选拔与培养
重视班干部的选拔和培养,发挥班干部在班级管理中的积极 作用。
班级环境
教室布置
合理布置教室,营造舒适、整洁、美 观的学习环境。
环境卫生维护
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保持教室 的清洁卫生。
班级精神
班级口号与标语
设计独特的班级口号和标语,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归属感。
班级凝聚力建设
通过多种途径加强班级凝聚力,如集体出游、团队拓展训练等。
高效班级管理的案例分析
总结词
制度健全、管理有序、师生和谐
详细描述
高效班级管理需要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确保班级各项工作有序进行。同时,要注重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互动,营 造和谐的教学氛围。例如,可以制定班级公约、考勤制度等,并建立师生交流平台,及时了解学生需求和反馈。
文化生活第四课测试题
(2)①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过程中创造的,具有鲜明 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 纽带。维护乡村文明就是维护现代文明的根基。②继承是发展的必 要前提,文化只有在继承的基础上才能发展,我们保护乡村文明, 尊重历史,才会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③我们不能离开传统文化, 空谈文化创新。离开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就会失去文化创新 的根基。要发展现代文明,必须继承和发展乡村文明。
解析 任何传统文化,包括孔子思想,都有精华,也有糟 粕,因此对待孔子思想的正确态度应该是保留、继承、发 扬其精华,去除其中落后的、腐朽的、消极的思想内容, 因此该题②③的观点正确,①④的观点错误。该题应该选 择C项。
6.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浸透了所有中国人、所有海外 同胞的心田。中华文化具有比血更强的凝聚力,它能够把全世界中 华儿女的心连在一起。不尊重自己传统文化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 民族。这主要是因为 ( )。 A.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B.传统文化具有多样性 C.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 D.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解析 之所以重视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需要从两方面考虑, 一是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二是文化传承的重要性,②④符合题意; ①③本身说法错误,排除。
9.现代世界各国,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把发展 科学技术放在突出的位置。这是因为 ( )。 ①经济和文化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②科技进步是促进经济发展的 重要因素 ③科技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④科技对各国 影响的深度是一样的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 此题容易误选①④,误选的主要原因是对观点分析不准确, 对题干把握不清晰。首先,④是错误观点,科技对各国都有影响, 但不可能在深度上一样。其次,本题的主旨是分析科技的重要性, 而①说的是经济和文化的关系,显然与题目要求不符。
2018届高三一轮文化生活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最新真题)
+ 考点一:传统文化的表现、特点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其影响
①传统习俗的继承 ②传统建筑的继承 ③传统文艺的继承 ④传统思想的继承
传统建筑 传统文艺 传统思想
2、传统文化继承的表现
形式 共性 传统习俗
①都具有历史继承性、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②传统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 精神纽带。 指在一定社会群体中 约定俗成或世代相传 的风尚、礼节和习惯
【解析】 D。①现代传媒超越时空的传播功能,这里面并没有。②用现代流行艺术元 素取代传统艺术元素,这也是错的,我们只能在传统元素当中加速了流行元素,但是 并且取代它,因为我们对于传统文化的态度并不是完全取代,我们要在继承的基础上 去发展。③在继承传统基础上满足了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有音乐,有舞蹈,有声光 电,是可以的。④以现代艺术手段展现我国杂技的民族特色,因为它是我国的一项优 秀历史文化。故选D。考点: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高考直击】
(1)传统文化具有历史继承性。
传统文化是指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 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 首先,传统文化产生于过去,打上了历史的烙印; 其次,传统文化延伸到现在,仍然存在于现实中。传统文化渗透
于现实生活的各个领域,对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产生深远
的影响。
(2)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高考直击】
10、(2017全国卷II 20)2016年9月,中国歌剧舞剧院复 排的民族歌剧《小二黑结婚》在北京上演。该剧既保留了原 汁原味的地域性音乐风格,又融入了时尚元素,洋溢着青春 气息,在表演样式,舞美设计、服装造型等方面进行了新的 探索,演出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受到观众热烈欢迎。这表明 ( ) ①优秀传统文化具有超越时空的艺术价值 ②只有赢得市场,优秀传统文化才有价值 ③中要引入流行元素,优秀传统文化就能很好地传承 ④善于推陈出新,优秀传统文化才能满足人们的新需求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20年高考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第一轮总复习试卷及答案:第4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第4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一、单项选择题1.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忧患意识的民族。
《易传》中说:“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
”近年来,“忧患意识”一词频繁出现在党和政府的文件及领导人的讲话中。
这表明,中国传统思想()A.即将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B.影响当代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和中国的发展道路C.是当代中国人的精神财富,应当毫无保留地继承D.是最优秀的传统文化,应当成为全世界的主流思想2.“信”是我国历史上儒家倡导的“五常”之一,今天我们仍然提倡“诚信”,表明传统文化具有()A.较大的包容性B.较强的保守性C.相对的稳定性D.鲜明的民族性3.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进程中,我们目睹了太多的城市记忆被抹杀,历史文脉被割裂,地域特色被淡化。
而扬州通过古城复兴改善人居,实现传统文化载体与现代城市交相辉映的可持续发展思路,打造出一个充满人文精神的扬州城。
这启示我们()A.文化继承是发展的前提B.传统文化能提升城市品位C.传统文化影响城市发展D.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4.“传统文盲”是与“现代文盲”相对应的。
不懂电脑、不会英语是后者的标志,不读书(特别是不读传统经典)、少写字(至少不会正确规范地写字)则是前者的表现。
就年轻一代而言,“现代文盲”越来越少,“传统文盲”却越来越多。
这种现象的出现是很令人痛心的,这是因为()①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②我们必须固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拒绝接受任何外来文化③任何时代的文化,都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否则民族文化就会无根基④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就必须坚持“守旧主义”,反对“历史虚无主义”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④5.“尊古而不泥古,创新而不忘古”,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继承传统是文化创新的必要前提②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源泉与动力③文化创新离不开社会实践④对待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6.在今天构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的理念中,包含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贵和”、“和而不同”思想。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文化生活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易混易错知识辨析
2021届高三政治文化生活一轮复习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易混易错知识辨析判断并改错!改错!!改错!!!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高考热度★★★)1.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和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2.民族节日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3.各民族文化无论优劣,一律平等。
4.文化传承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5.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认同其他民族文化。
6.举行大型庆祝活动可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7.开展文化申遗能够拓展民族文化的基本内涵。
8.中法两国的红色文化是推动两国文化发展的主导因素。
9.革命文化的内涵是在交流中确定的。
10.《超级中国》在韩国热播显示当代中国文化得到韩国民众的广泛认同。
11.保护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保持世界文化的一致性。
12.革命文化通过大众传媒的传播而具有价值。
13.新传媒的出现,意味着旧的传媒的消失。
14.文化交流是文化多样性的前提。
15.商业贸易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16.科技是推动文化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17.大众传媒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强大功能。
18.不同文化在借鉴吸收中逐渐趋同。
19.文化交流消融了文化多样性。
20.保护文化遗产是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途径。
21.不同民族文化的融合是文化发展的关键。
22.文化交流的目的,就在于文化传播。
23.文化的价值取决于文化传播的广度和深度。
24.保护文化遗产是文化传承发展的根本动力。
25.中法开展文化遗产修复和保护合作旨在赋予中法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
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高考热度★★★)26.文化遗产被称为凝固的艺术,中国文化遗产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27.文化多样性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
28.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要求我们对传统文化要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29.传统文化对社会和人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30.传统文化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
文化生活第四课习题教案13
五:习题
必修3选修第二章/单元:
第四节,第三课时
一:课题:第四课练习题
二:课标要求
培养学生用辩证的观点分析、理解文化继承与发展等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用辩证的观点分析、理解文化继承与发展等问题的能力
三:三维目标
(一)知识目标:1、识记传统文化的特点、涵义。2、理解传统文化要与时俱进的意义及正确态度。识记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3、理解教育在文化发展中作用
(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用辩的观点分析、理解文化继承与发展等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帮助学生充分认识中华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增强中华文化的自豪感。帮助学生充分认识中华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增强中华文化的自豪感。
文化生活第四课复习(飞扬之旗)
D
5.意义
对民族、国家而言,只有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 才能兴旺发达;对个人而言,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 才能使自己全面发展,更好的创造新生活。
要点探究
1.认识传统文化的现实价值 (1)从社会发展看 ①传统文化是民族文化发展的根基,是维系民族生存和 发展的精神纽带,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具有深远持久 的影响。
D.东西方艺术都应当保持各自的民族特色
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 的重要基础。文化创新, 不仅表现在思想、理论的 发展上,也表现在文学艺 术形式的变迁中。题干强 调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 未涉及文化的竞争,A不符 合题意。社会实践是文化 发展的动力和源泉,C错误。 D与题意无关。故选B。
核心考点突破
讲解点. 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
讲解点 全面认识传统文化
1)传统文化的含义 2)传统文化的继承形式(表现) 3)传统文化的特征 4)传统文化的影响(作用)
①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②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 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 起积极作用;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 起阻碍社会进步、妨碍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
决定性因素 其 它 重 要 因 素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社会制度更替 (外部因素) 科技进步 思想运动 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功能 (内部因素)
如何认识 教育的作 用?
【典例3】
立意
解析
答案
【试题立意】本题涉及考点: (2012· 新课标全国)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解析】结合材料,尤其是 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文化创 中医药文化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从龙脑樟树中提取的龙脑具有 最后一段材料,联系设问中 新的源泉和动力、影响文化发 的“广大中医药”,可以确定 极高药用价值和保健功能。《寿域神方》记载:“之头脑疼痛,龙脑一钱 展的重要因素、文化传播的主 属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的 ,纸卷做拈,烧烟熏鼻,吐出痰涎即愈。”唐代医药典籍称龙脑“为百药 要途径。以我国科研人员广大 相关知识,分别进行概括、 之先,万物中香无出其右者”。 中医药文化为背景,要求学生 不知从何时起,龙脑樟树在我国“销声匿迹”了,我国所需龙脑不得 总结、然后对应相应的知识 运用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的知识 做答即可。 不长期依赖进口。 对现代科技对于光大中医药文 1988年我国发现了一颗野生龙脑樟树! 化的作用进行“论证和探究”。 科研人员以此为契机创立了专业研发中心和实验室,他们深入研究中 药典籍中有关龙脑的资料,利用现当代科技成功培育了万亩龙脑樟树原料 【答案】①科学技术是促进文化发 体,改变了原料生产完全依赖自然的状况;研制了我国第一套天然龙脑工 展的重要因素。②现代科技有利于 业化提取成套设备,改进了创痛龙脑提取方法,来发了新产品;建立了中 培育珍惜中医药植物,开发新产品, 国第一个龙脑樟资源基因库,积累并保存了大量珍贵的数据;通过电视, 促进中医药文化创新;③有利于建 网络等着力打造中医药文化品牌。 立中医药植物资源基因库,更好地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现代科技对于光大中医药文化的作用 传承中医药文化;④网络等现代信 。(12分) 息技术有利于中医药文化的传播, 扩大中医药文化的影响。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三文化生活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课件(共48张PPT)
易错易混
1.传统建筑被称为民族精神的火炬。( )X
传统建筑被称为凝固的艺术,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传统文艺被称为民族精神的火炬,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传统文化是固定不变的。( )X
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 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
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意义):
➢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传统文化 的消极作用,才能兴旺发达。(国家、社会)
➢ 每个人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才能使自己全面发展,更好地创造 新生活。(个人)
5.对待传统文化的辩证态度 (P43第一段)
传统文化中的精华:继承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2.传统文化继承性的表现
①传统习俗
②传统建筑
③传统文艺
④传统思想
含义
在一定社会群体 中约定俗成、世 代相传的风尚、 礼节和习惯
地位
是传统文化的 基本形式之一
中秋节赏月、端 例子 午节吃粽子、春
节放鞭炮吃饺子
建筑,是凝固的 艺术
以古典文学、传 统戏曲、传统绘 画为代表
是展现中国传统 文化的重要标志
是中华民族灿烂 文化的重要组成 部分
文化发展的含义:
不断革除陈旧的、过时 的旧文化,推出体现时 代精神的新文化,即 “推陈出新,革故鼎 新”。
32
2 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
(1)区别
文化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文化发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2)联系 [P43-44]
①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 要求;
②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③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课件)2023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文化生活》(统编版)
“不变”和“变”
(4)影响(作用)
①积极影响: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 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②消极影响: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 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
2、为什么要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①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对传统文 化的继承是文化创新的根基。 ②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传统文化是民族文化发展的 根基,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有利于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坚定文化自信。 ③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
× (4)传统文化是固定不变的。
提示: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一定的文化,伴随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传统文化也不断 融入新的时代内容,实现自身的发展。
× 易错提示:
(5)传统文化推动社会发展。
提示:传统文化自身既有精华,又有糟粕,推动社会发展必须“取其精 华、去其糟粕”。传统文化如果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就会对社会发展 起积极作用。如果一成不变,则会阻碍社会发展。
角色,通过教育有利于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 现代化建 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必须优先发展教育,建设
设 人力资源强国
教育与人 教育有利于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人 的素质 的全面发展
归纳总结: 科学技术的作用在文化生活中的体现
文化与经济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内容。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 随着社会生产力、经济、政治的变化,
原因
带,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是文化创新的根 传统文化的内容也相应地发生变化
基
态度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2015年高考政治第一轮复习 文化生活 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考点突破 精讲考点
考点透析
1.传统文化的特点 历史 继承 性 鲜明 的 民族 性 相对 稳定 性
典题例练
考点一 传统文化的特点、影响及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产生于过去,打上了历史的烙印;渗透于现实生活的各个领域,对 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产生深刻的影响 形成于一个民族的长期共同生活过程中,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另一个民族的重要特征 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其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与“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文 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前后相 继的一个过程
4.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 继承 原 因 态 度 传统文化具有积极的、健康的内容,同时具有 消极的、落后的成分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辩证地认识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 做 法 析其精华和糟粕。对于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 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承;对于不符合社会 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要改造和 剔除 关 系 发展 随着生产力、经济、政治的 变化,传统文化的相应内容 也应随着社会生活而变化 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 展过程中继承,不断革除陈 旧的、过时的旧文化,推出 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
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考 纲 展 示 文化 的继 承与 发展 1.从 考查 内容 上看 2.从 考查 形式 上看 (1)传统文化的表现、特点及其影响; (2)对 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3)影响文化发展的 重要因素;(4)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近几年本课的高频考点主要集中在对待传统 文化的正确态度、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传统文化的表现、特点及其影响以及影响文 化发展的重要因素等多以选择题形式考查; 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文化继承与发展 的关系多以非选择题的形式出现。
2015届高三第一轮复习《文化生活》第四课导学案
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课时:2课时课型:复习课审核:高三备课组班级组别姓名学号一、学习目标:1、再认传统文化的含义;解释传统文化继承性的表现。
2、举例说明传统文化的特点。
3、结合实例,说明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4、推论继承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道理。
5、回忆影响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解释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6、推论文化继承和发展的关系。
二、重点与难点:1、传统文化的特点及影响。
2、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3、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三、知识清单1、传统文化的含义?2、传统文化的继承性表现在哪些方面?3、如何认识传统文化的特点?4、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发挥怎样的作用?5、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6、说明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7、影响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四、判断正误,并予以解释说明。
1、传统文化就是本土文化。
( )说明:2、传统建筑被称为民族精神的火炬。
( )说明:3、传统文化对社会发展起着积极作用。
( )说明:4、对待传统文化,首先是继承,其次是发展。
( )说明:5、教育是文化发展创新的根本途径。
( )说明:五、巩固练习1、(2013广东汕尾一模)30.近100年的发展实践证明,辛亥革命作为一次革命运动和重大政治事件,影响了整个20世纪中国的历史进程,也带来了20世纪中国的思想大解放。
这表明() A.文化创新促进社会实践发展和民族文化繁荣B.思想运动往往催生社会变革,推动社会发展C.社会制度的变革能够有力地促进文化的进步D.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必然要求和前进动力2、(2013·山东卷)中国巨大的发展潜力形成了全球“汉语热”现象,而遍布世界五大洲的孔子学院,更是让中国的语言文化在全世界焕发出生机。
这说明()①文化交流能够增强文化影响力②文化对经济有积极的反作用③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④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3、(2013·北京卷·25题)为了保护和发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京西太平鼓”,北京有些中小学将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纳入学校教育。
高中政治必修4 文化与生活
第一课文化与社会1、文化是什么(1)文化是一种精神现象“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2)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
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
有了人类社会才有文化,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社会实践是文化的源泉) (3)一个人文化素养的形成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4)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2、文化的力量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这种影响(注意:影响有好有坏),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对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反动的、腐朽没落的文化则对社会的发展起着重大的阻碍作用。
3、经济、政治、文化之间的关系(1)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
(2)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不同民族的文化,影响不同民族和国家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
不同性质的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不同。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4、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
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5、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
文化与国际政治相互交融,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高中政治 文化生活 第四课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
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整体设计教材分析我们今天享有的文化,是世界各民族人民共同创造的,也是人类世世代代长期积累下来的。
认识文化发展的历史进程、理解继承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才能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
本课由两框教学内容组成。
即“传统文化的继承”和“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第一框“传统文化的继承”下设三目,即“传统文化面面观”“传统文化在今天”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第一目是探究活动导入。
结合针灸、京剧、书法等传统文化的发展,引导学生分析传统文化的特点。
接着从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传统思想等方面引导学生体会到,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认识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第二目“传统文化在今天”,主要阐述传统文化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具有相对稳定性,但是它又能够随着时代、实践的不断发展而获得新的内涵。
所以说,传统文化的稳定性是相对的。
一个民族的文化作为这个民族社会实践的反映,必然深深地打上该民族的烙印,传统文化还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第三目主要阐明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以及怎样更好地发挥其作用。
传统文化对人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
因为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而对其全盘肯定,或者因为其存在消极影响而全面否定的思想和做法都是片面的。
正确的态度是辩证分析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与糟粕,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第二框“文化在继承中发展”共设三目。
第一目“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主要讲述文化继承与发展之间的关系。
无论是应对世界各种文化相互激荡的挑战,还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都应该把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辩证地统一起来。
文化的继承是文化发展的前提,文化的发展是文化继承的必然要求。
二者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只有不断革除旧文化,推出新文化,才能保持传统文化的旺盛生命力,才能使我们的民族立于不败之地。
第二目“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教材从三个方面作了阐述。
从文化自身而言,思想运动是促进文化发展的助推器,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推动思想文化向前发展的重要动力。
政治——高三一轮复习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第四课
立以屠继呦承呦优为组秀长传的统科研文组化参加研究工作。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屠呦呦小组与全国
7个省市、30多个单位的科研人员协同合作,经过数百次试验、无数次失败,并从 《肘后备急方》等传统中草药文献中获得灵感、汲取智慧,最终使用乙醚从青蒿中提
(2)在世界各国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为什么要 坚定中华文化自信?请列举两条理由。(4分)
①中华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 要源泉,坚定文化自信,是提升文化软实力。 ②建设文化强国的必要条件,坚定文化自信,才 能以我为主,在国际交流中借鉴吸收各国文化的 优秀成果。 ③坚定文化自信,才能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 理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1)继承 (1)“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要辩证地认识传统文 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 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 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 地加以改造或剔除。
(2)发展 在继承与发展过程中,不断革除陈旧的、过时的旧文化,推出体现时代 精神的新文化,这就是“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是我们一代代科研工作者的责任。 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挖掘传统文化的价值
(1)结合文化生活的知识,谈谈屠呦呦团队的发现对于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
化的启示。(10分)
答案:
①立足于实践,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中华 优秀传统文化; ②运用现代科技手段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 化,发掘其当代价值; ③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增强其 世界影响力。
取了疗效高的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新方法,挽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的生命。世界卫
高中政治文化生活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知识点总结归纳概括
《文化生活》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考点12 :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鲜明的民族性 (b)(1)含义: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
(2)基本形式:①传统习俗的继承②传统建筑的继承(凝固的艺术)③传统文艺的继承(民族精神的火炬)④传统思想的继承。
(3)特点:①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具体的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
②鲜明的民族性——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共同创造的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
(4)作用:①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②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碍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
考点13: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c)(1)取其精华,取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2)要辩证地认识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对于其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承和发扬,对于其中不符合社会发展的、落后的、腐朽的,要加以改造或剔除。
考点14: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b)(1)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2)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的创新,文化创新是文化发展的内在要求。
注:继承不是原封不动的承袭传统,而是要有所淘汰、有所发扬,从而使文化得到发展。
考点15: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b)(1)社会制度的更替决定着文化发展的发展方向。
(2)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3)思想运动(新旧文化之间的斗争)往往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促进文化的发展。
(4)教育的方式与水平也是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考点16: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a)(1)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角色。
文化生活第四课复习
(3)简单地认为文化继承就是要接受传统文化或者文化发展 就是摒弃传统文化的观点在思想上是片面的。我们要正确把我 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做自己的 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
(单)我国已将“数字图书馆”纳入国家“863” 计划和国家“十五”重点项目,大量的文化遗产 已经转化成数字化形态。如古老的“北京人”已 经有了宣传网页,“故宫文化遗产数字化应用研 究”和“敦煌数字化虚拟洞窟”计划已经启动。 这说明( ) A科学技术的进步,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B当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促进了文化的传播、继 承和发展 C科学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 D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 因素
练习:1、下列关于传统文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传统文化打上了历史的烙印 B传统文化带有自己民族的色彩 C传统文化只存在于历史中 D传统文化渗透在现实生活中的各个领域
端午节这一天,不管是中国大陆,、港澳 台地区,还是旅居国外的华人家庭,都有 挂艾草、吃粽子、赛龙舟的习俗。这种现 象说明传统文化( ) A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 B是促进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决定力量 C成为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D对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具有深 刻的影响
材料一:中秋节,又称团圆节、八月节。时在农历八月十五, 正值三秋之半,故名中秋。与元宵节、端午节并称为三大传 统佳节。两汉时已具雏形,时在立秋日。唐出现观月、赏月、 饮酒对月等活动。北宋太宗年间,始定八月十五为中秋节。 八月是作物收获季5节、庆丰、贺团圆,“花好月圆人寿” 便成了中秋节的主题。中秋节阖家团圆,月亮升起时,献月 饼、瓜果以祭月,古风延续至今。 材料二:在不知不觉中,西方的“愚人节”“圣诞节”等越 来越受一些年轻人的欢迎,一些中国传统节日却有走向衰落 的迹象。有人认为,具有特定文化内涵、体现着中华文明特 点的传统节日受到冷落,意味着西方发达国家的价值观念、 生活方式对我国民间文化的冲击。 请回答: (1)材料中提到的“中秋节”“元宵节”“端午节”“愚人 节”“圣诞节”属于传统文化的哪一方面的内容? (2)作为传统文化,这些节日有什么共同特性? 在当前 发挥着怎么样的作用? (3)结合学校生活实际,应该如何通过传统节日推动传统 文化在中学生中的传承?
高中政治必修一至四知识点总结(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生活)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一课、神奇的货币1.商品①含义②必须具备的条件:③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2.①货币产生②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本质)是商品。
原因:产生:它本身是一种商品, 作用:它同一般等价物一样, 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 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③货币的职能:4.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不平衡引起的①通货膨胀②通货紧缩①实质: 供小于求, 表现: 物价上涨, 纸币贬值。
影响: 纸币贬值, 物价上涨, 购买力下降, 生活水平下降, 商品销售困难, 经济秩序混乱。
②实质:供大于求, 表现:物价下降, 纸币升值。
影响;物价下降, 在一定程度上对人民有好处, 但长时间大范围下降会影响企业生产与投资积极性, 使经济萧条, 影响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导致市场消费不振, 对经济长远发展, 人民长远利益不利。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一)影响价格的因素:1.影响价格的因素:①影响价格的因素:2.供求影响价格。
①供不应求, 价格升高。
A.卖方市场: 含义, 由卖方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
B、表现: 由于供不应求, 卖方在市场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 即使提高价格, 也能把商品卖出。
②供过于求, 价格降低。
A.买方市场, 是由买方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
B、表现;由于供过于求, 买方在市场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 价格通常趋于下降。
3、价值决定价格:(1)价格与价值的关系。
①A.在市场经济中, 价格最终是由价值决定的。
价值是价格的基础, 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B、商品价格的高低, 因为它们所含价值量不同。
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 商品价值量越大, 价格越高;价值量越小, 价格越低。
(2)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
①价值量的决定因素: 不能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 而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A.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指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 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的需时间。
B.个别劳动时间即商品生产者个人生产某种商品所用的时间。
文化生活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文化生活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考点导航:文化的继承与发展1.传统文化的表现、特点和影响2.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3.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4.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知识结构:1.传统文化的含义2.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文化继承 3.传统文化的特点①②③4.传统文化是影响①②5.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必要性要求)文化继承的含义文化发展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影响因素①②③④重难点点拨:3、文化的二重性与传统文化的双重作用6、文化传承就是文化继承文化传承是指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它包括文化继承和文化发展两个方面。
由此可见,文化传承包含着文化继承,但不等于文化继承。
7、为什么要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解答此类问题,应立足于全书的内容,从传统文化的特点,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文化创新的要求,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等角度思考。
具体包括:(1)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相对稳定性,对人们的生活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
(2)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3)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
对传统文化应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4)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是文化创新的根基,我们不能离开传统文化,空谈文化创新。
(5)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6)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深厚基础,是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
8、如何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解答这类问题,可从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文化继承与发展、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等方面回答。
具体包括:(1)“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文化 创新
A、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
A、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2) ①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B、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文化 的发展: ②影响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社会制度的变更(最根本的); B、科学技术的进步; C、思想运动 D、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具有重要作用)。
【判断】
传统文化的继承(相关默写)
1、传统文化的 表现 2、传统文化特 点 (了解) 历史继承性: 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 生活中(没有文化的继承就没有文化 的积累) 世代相传中保留基本特征(相对静止) 具体内涵又能因时而变(绝对运动) 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 族气派,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 神纽带
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 承、古为今用)
三个特征
传统文化的特征(相对稳定性、鲜明的民族性、继承性)
三大功能
教育的三大特定功能(选择、传递、创造)
四个因素
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社会制度的更替、科学技术的 进步、思想运动、教育)
1. 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需要保持稳定。 2. 传统思想,对今天人们的价值观乃至发展道路仍然产生着深刻的 影响,这表明传统文化具有民族性。 3. 对待传统文化只要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态度,就能促进传 统文化的发展。 4. 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中华民族精神是维 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精神支柱和民族之魂。 5. 发展是继承的必要前提,继承是发展的必然要求。 6. 文化的发展是先继承后发展的过程。 7. 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 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8. 就文化自身的传承而言,社会制度的更替、科学技术和思想运动, 都会对文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9. 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性、传递、 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10.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了文化发展的方向。 11.必须尊重和认同传统文化。 4.7.9.10
(2) A、发展历程:口语、文字、印刷、电子和网络等。传媒真正开始面向大众传递信息,是以印刷媒体的推广为标志。 ②手段: 文化 B、大众传媒: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具有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的传播: ③方式: ——★人际传播;★报纸书籍;★电视;★互联网;★手机短信;★电子读物。
①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继承 标号子
戴帽子 与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清明节作为我国重要的传
扣料子 统节日,既要批判继承,又要发展创新。(3分)
②对待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
古为今用。过好清明节,既要保留慎终追远、敦亲睦族等
中华文化精华,又要摒弃清明祭拜的陈规陋习等。(3分) ③文化发展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过好清明节,需 要创新祭拜方式等。(2分)
传统文化的继承
1、传统文化的 传统建筑、习俗、文艺、思想 表现
2、传统文化特 历史继承性: 点
相对稳定性: (纵向)
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 活中
世代相传中保留基本特征(相对静止) 具体内涵因时而变(绝对运动)
鲜明民族性: (横向)
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过程中 创造的 ,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 神纽带
从600岁故宫“萌萌哒” ——看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朝珠耳机
营销文《都是倔强的男子啊》配图 皇 帝 的 一 天 手 机 APP
御前侍卫功夫盆栽
新加坡华人拟重拾“母语”:中国方言是“根”
新加坡75%的人口是华裔,他们是在多个世纪里主要从中国南部的 几个省份迁徙过来的,尤其是福建(那里的人说闽南语)和广东 (说粤语、潮州话和客家话),只有2%的人说普通话。现年18岁、 建了一个致力于保护闽南语的脸谱网页面的李轩金(音)说, “我想要了解自己真正的母亲。”
①表现:
主干知识体系
文 化 传 承 与 创 新
第 3、 4、 5 课
3、 文化 的多 样性 与 文化 传播
(1) ②意义: A、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C、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文化 B、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多样性: ③原因: A、共性:——文化是世界的。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
相对稳定性: 鲜明民族性:
3、传统文化的 ①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影响(双重作用) ②传统文化的作用具有双重性。顺应→促进
不变→阻碍 4、对待传统文 化的正确态度
区别背诵: 1、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 2 3 2、传统文化的特点: 2 3、中华文化的特点:
判断
对待传统文化,关键词是继承和发展。
④要求: ——做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A、意义:…… B、做法:既要欢迎……,又要主动……
4、 文化 的继 承性 与 文化 发展
①特点: (1) B、鲜明的民族性:——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是维系本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文化 ——传统文化的影响作用是双重的。★…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积极作用; ★…一成不变…消极作用。 的继承: ②作用: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③态度:
2017年4月 列人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的中国二十四节气,产生于农业社会的生产实践 需要,至今指导着农业生产和社会生活。这表明 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②传统习俗能够促进社会发展 ③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和享用文化 ④文化决定着人们的实践活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A
必修3《文化生活》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
清明节作为重要的传统节日,是国人慎终追远、敦 亲睦族及行孝等中华文化的具体表现。随着科技的发 展和“低碳”理念的兴起,“网上祭祀”、植树、送 花等绿色环保祭拜方式开始流行。但清明节依然存在 一些陈规陋习,如乱烧冥币,乱放鞭炮等。国人要更 加重视清明节,以还其应有的“清明”。
综合题:请用“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相关知识, 分析说明应如何过好当下的清明节?(8分)
3、传统文化的 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作用 顺应→促进(顺应变动性) 不变→阻碍 (具有双重性) 化的正确态度 (辩证的否定观)
社会意识反作用双 重性、辩证否定、 4、对待传统文 1)“取其精华,去其糟柏”,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发展
2)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创新。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3+2 P72 73
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四、文 化的继 承性与 文化发 展 ▲1.传统文化的继承 ①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鲜明的民族性 ②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2.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①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②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③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b c b b a
一个关系
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一个态度
(二)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1、文化继 承与发展 的关系
是什么:1)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2)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3)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 过程的两个方面。 怎么办: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辩证的否定:联系的环节、发展的环节)
2、影响文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着社会制度的变化,也决定 化发展的 着文化的发展方向。 重要因素 每当社会制度发生新旧更替时,……有力地促进文化的进步。 (整理课本) 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推动文化发 展的重要因素。 自古以来,科学技术中每一项重大发现和发 明都推动了人类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当代信息技术的运用, 使收集、选择、传递、储存文化资源的手段和方式发生了根本变 革,极大地促进了文化的传播、继承与发展。 自 思想运动往往催生着社会变革,也促进了文化的发展 身 ①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 因 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重要角色。 素 ②教育通过对受教育者的“传道、授业、解惑”,把文化传递给 下一代,使人们在有限的学习生涯中获得既有的文化财富 ③ 随着教育方式的不断变革,教育在人类文化的传承中将产生越来 越大的影响。
A、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B、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它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 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B、个性:——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间经济和政治、历史和地理等多种因素的不同,文化存在差异,有个性和特征。 ④态度: ——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首要的),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 ⑤原则: ——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 ①主要途径: ——A、商业贸易;B、人口迁徙;C、教育。
【归纳】教育的重要性
(1)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 教育的地位
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 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2) 文化与人:教育有利于打造良好文化环境, 文化对人的影响中教育的作用 影响人、塑造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教育与文化传播 (3)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4)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大力发展教 教育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育、科学和文化事业。
对待传统文化,首先是继承,其次是发展。
继承和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 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并不是在继承之后才发展,而 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不是先后两个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