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第四课
高中政治必修二+必修三部分整理
必修二:政治生活第一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第一课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一、人民民主专政: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1、我国国家性质: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国家的性质又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性质决定。
3、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最大特点:对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对分子实行专政。
4、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5、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1)广泛性: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民主主体广泛。
2)真实性: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质保障;广大人民利益得到充分实现。
6、人民民主专政的职能:对少数敌人实行专政。
7、民主与专政的关系:人民民主和专政是辩证统一的,相辅相成。
民主是专政的基础,专政是民主的保障。
统治阶级的民主是被统治阶级的专政。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正义的事情8、为什么要坚持人民民主专政?1)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2)只有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才能调动亿万人民群众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3)只有坚持国家的专政职能,才能保障人民民主,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10、如何坚持人民民主专政?①扩大社会主义民主②实行依法治国③强化政府的服务职能④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文化⑤改善民生,推进公平正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二、政治权利和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准则1、政治生活的全部内容,是以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义务为基础。
2、政治权利和自由:①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基础和标志)②政治自由③监督权4、政治义务:①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是我国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也是实现公民的政治权利和其它权利的重要保证。
②遵守宪法和法律③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
④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5、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1)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2)坚持权利与依法统一原则。
高中政治教材及目录
考试范围:必修一《经济生活》必修二《政治生活》必修三《文化生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选修二《经济学常识》考试内容:第一部分经济生活1、货币(1)货币的本质商品的基本属性货币的产生与本质货币的基本职能金属货币与纸币(2)货币的种类与形式货币与财富结算与信用工具外汇和汇率2、价格(1)价格的决定与变动价值与价格价值决定价格价值规律及其表现形式供给与需求影响(均衡)价格的因素(2)价格变动对经济生活的影响价格变动对消费者的影响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3、消费(1)消费及其类型影响消费的因素消费类型消费结构(2)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消费心理消费行为4、生产与经济制度(1)生产与消费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发展生产的意义(2)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国有经济及其主导作用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5、企业与劳动者(1)生产的微观主体一一企业现代企业的组织形式公司的类型公司的组织形式公司经营与公司发展企业兼并与企业破产(2)劳动者劳动与就业劳动光荣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维护劳动者权益6、投资与融资(1)商业银行利息、利率与本金储蓄存款中国商业银行体系商业银行的业务(2)投资投资收益与投资风险股票债券商业保险(3) 融资7、个人收入的分配(1)分配制度生产决定分配按劳分配及其作用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2)效率与公平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公平的影响提高效率、促进公平8、国家收入的分配(1)财政收入与支出财政收入的构成税收与财政的关系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财政支出财政支出的构成财政收支平衡(2)财政的作用财政与基础设施工程财政与宏观调整财政与人民生活保障9、征税与纳税(1)税收及其种类税收税收的基本特征税收的种类税收的作用(2)依法纳税纳税人负税人依法纳税10、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市场经济基本原理市场与计划市场调节及其弊端市场配置资源市场秩序(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宏观调控l1、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小康社会经济建设的要求(2)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科学发展观经济持续协调发展12、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1)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及其表现跨国公司经济全球化的影响(2)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对外开放国际经济组织国际经济合作“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第二部分政治生活1、公民的政治生活(1)我国的国家性质宪法对我国国家性质的规定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与特点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人民民主专政是正义的事情我国政府关于人权问题的观点(2)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我国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我国公民必须履行的政治义务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3)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途径和方式我国的选举制度及选举方式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多种方式公民直接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我国的村民自治与城市居民自治及其意义我国公民的民主监督权和实行民主监督的合法渠道公民要负责地行使民主监督权利2、我国的政府(1) 我国政府的职能和责任我国政府的主要职能我国政府的作用我国政府的宗旨和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2)政府权力的行使与监督政府依法行政的意义和要求提高政府依法行政的水平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意义我国行政监督体系(3)政府的权威政府的权威及其体现我国政府权威的来源和树立3、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1)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设机关的法律地位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人民代表的产生人民代表的职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2)我国的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指导思想不断完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3)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制化进程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我国的宗教政策4、当代国际社会(1)国际社会的成员主权国家国际组织联合国(2)处理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际关系及其决定因素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3)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时代的主题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中国政府关于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主张(4)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宗旨和立场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我国的外交成就及其原因我国的和平发展道路第三部分文化生活1、文化与生活(1)文化与社会文化的内涵与特点文化的形式文化的社会作用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文化与综合国力(2)文化对人的影响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丰富精神世界,促进全面发展2、文化传承与创新(1)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文化传播的多种途径现代文化传播手段的特点推动文化交流的意义(2)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传统文化的特点及其影响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影响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3)文化创新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文化创新的意义创新与继承的关系创新与借鉴、融合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3、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1)灿烂的中华文化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2)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民族精神的时代特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和意义4、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1)走进文化生活文化市场与传媒商业化的影响发展大众文化的要求如何看待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与繁荣如何看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指导思想和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3)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体系和主要内容思想道德建设在文化建设中的地位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社会主义荣辱观与公民道德基本规范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第四部分生活与哲学l、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1)哲学是什么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哲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哲学与时代精神哲学的作用(2)哲学基本问题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成为哲学基本问题的根据(3)唯物主义及其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特点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特点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特点 (4)唯心主义及其形态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5)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6)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7)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2、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1)哲学的物质概念自然界的物质性人类社会的物质性(2)哲学的运动概念运动和物质的关系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3)物质运动的规律规律的概念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4)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的起源意识的生理基础意识的内容与形式(5)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能动性的特点意识能动性的表现(6)客观规律与意识的能动作用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7)实践实践的概念实践的特点(8)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的动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9)真理真理的客观性真理的具体性真理的条件性真理和谬误(10)认识过程认识的反复性认识的无限性3、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1)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2)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联系的普遍性联系的客观性联系的多样性(3)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系统优化方法(4)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发展的概念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发展的量变与质变状态(5)唯物辩证法的矛盾概念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6)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7)辩证的否定观辩证否定形而上学的否定观(8)唯物辩证法与创新意识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创新的社会作用4、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4)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社会发展的实现方式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特点(5)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概念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6)人生价值价值和价值观价值观的导向作用(7)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客观依据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阶级性价值冲突及评价标准(8)价值的创造与实现价值的实现方式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必修一(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一课神奇的货币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信用卡、支票和外汇第二课多变的价格影响价格的因素价格变动的影响第三课多彩的消费消费及其类型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综合探究正确对待金钱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发展生产满足消费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第五课企业与劳动者企业的经营新时代的劳动者第六课投资理财的选择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股票、债券和保险综合探究做好就业与自主创业的准备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第八课财政与税收国家财政征税和纳税综合探究提高效率促进公平第四单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九课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配置资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十课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围绕主题抓住主线第十一课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面对经济全球化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综合探究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第一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第一课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人民民主专政: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政治权利与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基础和准则政治生活:自觉参与第二课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民主选举:投出理性一票民主决策:作出最佳选择民主管理:共创幸福生活民主监督:守望公共家园综合探究有序与无序的政治参与第二单元为人民服务的政府第三课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政府的职能:管理与服务政府的责任:对人民负责第四课我国政府受人民的监督政府的权力:依法行使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综合探究政府的威信从何而来第三单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第五课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国家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第六课我国的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执政: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第七课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我国的宗教政策综合探究中国发展进步的政治制度保障第四单元当代国际社会第八课走近国际社会国际社会的主要成员:主权国家和国际组织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利益第九课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和平与发展:时代的主题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我国外交政策的目标和宗旨综合探究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第一课文化与社会体味文化文化与经济、政治第二课文化对人的影响感受文化影响文化塑造人生综合探究聚焦文化竞争力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文化在交流中传播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传统文化的继承文化在继承中发展第五课文化创新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文化创新的途径综合探究建设学习型社会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综合探究铸牢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第四单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第八课走进文化生活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在文化生活中选择第九课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第十课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综合探究感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生活处处有哲学关于世界观的学说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哲学的基本问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第三课时代精神的精华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综合探究走进哲学问辩人生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世界的物质性认识运动把握规律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意识的本质意识的作用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综合探究求真务实与时俱进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世界是普遍联系的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世界是永恒发展的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第十课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综合探究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社会发展的规律社会历史的主体第十二课实现人生的价值价值与价值观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价值的创造与实现综合探究坚定理想铸就辉煌专题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1 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2 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3 无产阶级解放的必由之路4 在科学社会主义的指引下走向未来专题二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的转变1 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2 “一国首先胜利”论与十月革命3 社会主义在曲折中前进专题三社会主义是中国人民的历史性选择1 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2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和实践3 中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4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专题四谱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篇章1 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2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3 社会主义的本质专题五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前进1 始终做到“三个代表”2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3 为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而奋斗综合探究科学社会主义的历史命运专题一古典经济学巨匠的理论遗产1 斯密的理论贡献2 斯密的政策主张3 李嘉图的理论贡献4 李嘉图的政策主张专题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伟大贡献1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2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3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4 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专题三西方国家现代市场经济的兴起于主要模式1 罗斯福新政2 凯恩斯革命3 新自由主义4 西方国家现代市场经济主要模式专题四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初期探讨1 列宁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探索2 斯大林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探索3 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理论探索4 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认识专题五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探索1 我国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及其作用2 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探索3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4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后记谨向为本书提供照片的单位和人士致谢目录专题一各具特色的国家和国际组织1 国家的本质2 现代国家的管理形式3 现代国家的结构形式4 国际组织概观专题二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以英国和法国为例1 英国国王与君主立宪制2 英国的议会和政府3 法国的民主共和制与半总统议会制4 英法两国政体的异同专题三联邦制、两党制、三权分立:以美国为例1 美国的联邦制2 美国的两党制3 美国的三权分立制4 美国的利益集团专题四民主集中制: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原则1 人民的选择历史的必然2 按照民主集中制建立的新型政体3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具有强大生命力4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专题五日益重要的国际组织1 联合国:最具普遍性的国际组织2 中国与联合国3 走进世界贸易组织4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区域经济合作的新形势5 欧盟:区域一体化组织的典型专题一树立科学思维的观念1 探究思维奥秘2 学会科学思维专题二遵循形式逻辑的要求1 思维需要逻辑2 准确把握概念3 恰当运用简单判断4 学会运用符合判断5 掌握演绎推理的方法(上)6 掌握演绎推理的方法(下)7 学会归纳推理的方法8 学会类比推理的方法专题三运用辩证思维的方法1 思维应该辩证2 学会分析综合3 领会思维具体4 推动认识发展专题四结合实践善于创新1 思维力求创新2 运用发散思维3 驾驭聚合思维4 善用逆向思维5 把握直觉、想象和灵感6 鸟瞰思维研究后记谨向为本书提供图片的单位和人士致谢专题一生活在社会主义法治国家1 法的本质、特点和作用2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专题二民事权利和义务1 认真对待权利和义务2 积极维护人身权3 依法行使财产权4 切实保护知识产权5 民事权利的行使与界限专题三信守合同与违约1 走进合同2 订立合同有学问3 言而有信守合同4 违约与违约责任专题四劳动就业与守法经营1 通往就业之路2 就业维权之道3 公平竞争与诚信经营专题五家庭与婚姻1 构建和睦家庭2 法律保护下的婚姻3 夫妻间的人身和财产关系专题六法律救济1 不打官司解决纠纷2 心中有数打官司3 诉讼的基本程序4 用证据说话5 律师面面观专题一公民道德建设1 学会做人道德为先2 继往开来综合创新3 社会主义荣辱观4 “八荣八耻”和公民道德建设的核心、原则专题二公民的道德生活1 和谐社会里的社会公德2 工作岗位上的职业道德3 幸福生活中的家庭美德4 健康成长中的个人品德专题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伦理要求1 经济生活与道德建设2 经济秩序呼唤诚信伦理3 经济活动中的竞争伦理4 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专题四面对科技进步的伦理引导1 科技发展:锋利的双刃剑2 生命科技与生命伦理3 网络的伦理困惑4 科技事业与人类福祉专题五对环境的伦理关怀1 现代文明的环境危机2 环境伦理的原则和规范3 呵护人类共有的家园4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后记。
高中政治必修3第四课教案
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第一框传统文化的继承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理解传统文化的含义及特点2.了解分析现实生活中传统文化继承性的表现。
3.理解传统文化作用的双重性及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二)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探究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的能力;2.分辨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与糟粕的能力。
3.运用正确方法批判继承传统文化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有助于学生充分认识中华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和价值,增强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自豪感。
2.确立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成为传统文化自觉的继承者和享用者。
3.引导学生认同我们的传统文化,认清传统文化的现状,为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作出自己应有的努力。
教学重点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教学难点:传统文化作用的双重性;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文化继承观。
教学方法:学生自主探究为主,教师加以启发、引导。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我们今天享有的文化,是人们在社会生活和社会实践中长期积累形成的,没有文化的继承就没有文化的积累。
理解传统文化继承的意义,对我们有重要作用。
二、讲授新课:(一)传统文化面面观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39页材料,并思考所反映的问题教师点评:这些图片材料说明,中国传统文化,如针灸、京剧、浓郁的书法等,是在社会生活和社会实践中长期积累形成的,具有浓郁的中华民族色彩,在今天的社会生活中仍有其独特的风采。
1.传统文化的含义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的文化。
2.传统文化的继承表现问题处理:学生结合自身实际谈谈所看到听到接触到的传统文化的继承情况教师用图表方式展示并加以区分几种传统文化的继承表现形式(1)传统习俗的继承。
(2)传统建筑的继承。
(3)传统文艺的继承。
(4)传统思想的继承。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完成列表古为今用。
面对传统文化,要辩证地认识它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
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
高中政治必修三_文化生活_第二单元复习课件
第三课 第四课 第五课
文化传承与创新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的发展 文化创新
第二单元课程标准的要求
第三课: 1、赏析不同民族文化精粹,展现不同民族文化的差异。确认文 化多样性的价值,树立尊重不同民族文化的观念。 2、列举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方式,评估他们各自的特点:理解 传媒技术的进步,以及教育和学习方式的变革对文化传承具有 深刻的影响。 第四课: 解析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阐述继承传统文 化要“取其精华、取其糟粕”的道理 第五课: 1、汇集实例,印证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文化不断绵延的重要根 源,阐述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 2、评析国际文化交流的典型事例,阐明世界范围内各种文化的 相互交融也是文化发展和创新的重要途径。
文 化 创 新 的 途 径
(2)需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
(3)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克服错误 的倾向
1、“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 2、“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
(一)知识网络
•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 文化多样性 •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纵向网络 •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 要求 第 •文化传播的多种途径 文化 二 •现代文化传播手段的特点 传播 单 •推动文化交流的意义 元 文化继承性 •传统文化的特点及其影响 •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文 要求 化 文化 •影响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传 文化 •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继承 要求
本单元考纲考点要求:
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和文化传播
1、尊重文化多样性的表现
2、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3、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 4、文化传播的多种途径 5、现代文化传播手段的特点 6、推动文化交流的意义
第四课: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高中政治必修三、四知识点.doc
必修四:高中哲学原理及方法论一、辩证唯物论(第四课、第五课)1、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正确的意识对物质具有促进作用。
方法论:①想问题、办事情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②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意识。
2、规律的客观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辨证关系原理:规律是客观的,它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规律制约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另一方面,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
方法论:发挥主观能动性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
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改变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变害为利。
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第六课)1、实践和认识(理论)的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实践决定认识(理论),认识(理论)对实践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的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错误的认识、不科学的理论对实践有阻碍作用。
方法论: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反对教条主义,反对思想僵化。
2、实践决定认识原理原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目的、检验标准,是认识的基础,认识依赖于实践。
方法论:从实践中获得认识、发展认识、检验认识,并用认识去指导实践三、唯物辩证法(第七、八、九、十课)(一)联系的观点(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1、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原理: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其中没有任何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
事物的联系又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人们不能否认和割断事物之间的客观联系,也不能主观臆造联系。
方法论: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认识和把握事物的真实联系,具体分析事物之间的联系,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改变条件创造条件),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2、联系的多样性原理: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
方法论: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3、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原理:整体处于统帅的决定地位,部分从属于整体,整体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到部分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整体功能的形成离不开部分原有的功能,部分制约整体,甚至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的性能状态会对整体的性能状态起决定作用。
新课标高中政治必修三_文化生活_教案.doc
第一课文化与社会(第一课时)全章概述文化是一个大家十分熟悉的词汇,但我们不一定真正明白它的内涵。
本课从文化“万花筒”入手,由浅入深剖析文化的涵义和作用,进而引导学生增强文化意识,激发学生发展文化、增强综合国力的热情。
本章可分为2个框题一、体味文化二、文化与经济、政治1.1 体味文化★新课标要求(一)知识目标1、识记文化的内涵。
2、理解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二)能力目标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全面的、辩证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重视自身文化素质的意识。
2、理解文化的地位和作用,为增强综合国力贡献力量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文化的涵义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建议教学中通过展示文化素材和实例,让学生感悟文化的涵义,以及文化的力量。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前面我们接触过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两个模块,这学期我们要开设一门全新的课程——文化生活。
如果说经济生活的主题是物质财富的创造,政治生活的主题是根本利益的保障,那么文化生活的主题就是精神家园的耕耘。
提到“文化”一词,我们都很熟悉,但是它的真正内涵,我们却不一定懂得。
本课就此提出问题:究竟什么是“文化”?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解决的问题。
(二)进行新课一、文化“万花筒”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4页材料,并思考所提问题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讨论问题教师点评:这些图片材料表现了人类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但这只是文化的一部分内容――艺术。
文化的内容和存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请大家阅读教材5―6页内容。
1、文化现象无时不在回顾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从原始部落的“图腾崇拜”到现代社会的“信息高速公路”,文化现象无时不在。
2、文化现象无处不在环顾我们身边的生活,有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社区文化,还有转瞬间已不再新奇的网络文化等,文化现象无处不在。
3、文化现象丰富多彩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自然环境,也有不同的文化环境。
最新版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教案课件-4.1+2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1.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意义)
1)从民族、国家、社会的角度来看 2)从个人发展的角度来看
2.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A.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 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
B.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腐朽 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加以改造或剔除
一、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1.文化继承与发展的统一性(关系)
1)继承与发展是文化发展同一过程中的两个方面
文化继承不是原封不动地承袭传统,而是要不 断有所淘汰、有所发扬,从而使文化得到发展 2)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3)文化传承要求“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在继承 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是指在一定社会群体中约定俗成、 世代相传的风尚、礼节和习惯 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 生持久的影响,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
2)传统建筑的继承
--被称为凝固的艺术,是展现中国传 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3)传统文艺的继承
--被称为民族精神的火炬,以古代文学、传统戏曲、 传统绘画等为代表,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 成部分
2.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作为特定历史发展的产物,传统文化 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精神 根基)
3.传统文化的与时俱进和双重作用 1)传统文化必须与时俱进
――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经 济、政治的变化,传统文化的相应内容能够而且 必须因时而变
2)传统文化的双重作用
与时俱进的传统文化起积极作用; 一成不变的传统文化起消极作用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三文化生活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课件(共48张PPT)
易错易混
1.传统建筑被称为民族精神的火炬。( )X
传统建筑被称为凝固的艺术,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传统文艺被称为民族精神的火炬,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传统文化是固定不变的。( )X
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 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
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意义):
➢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传统文化 的消极作用,才能兴旺发达。(国家、社会)
➢ 每个人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才能使自己全面发展,更好地创造 新生活。(个人)
5.对待传统文化的辩证态度 (P43第一段)
传统文化中的精华:继承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2.传统文化继承性的表现
①传统习俗
②传统建筑
③传统文艺
④传统思想
含义
在一定社会群体 中约定俗成、世 代相传的风尚、 礼节和习惯
地位
是传统文化的 基本形式之一
中秋节赏月、端 例子 午节吃粽子、春
节放鞭炮吃饺子
建筑,是凝固的 艺术
以古典文学、传 统戏曲、传统绘 画为代表
是展现中国传统 文化的重要标志
是中华民族灿烂 文化的重要组成 部分
文化发展的含义:
不断革除陈旧的、过时 的旧文化,推出体现时 代精神的新文化,即 “推陈出新,革故鼎 新”。
32
2 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
(1)区别
文化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文化发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2)联系 [P43-44]
①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 要求;
②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③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
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4.10.1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文档资料
4、社会主义荣辱观与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关系:
社会主义荣辱观反映了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特征)
我国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
社会主义荣辱观贯穿与社会生活
的各个领域,表现在社会风尚的
方方面面;既凝结着中华传统道 德的精华,又融入了当代中国的 时代精神;既有先进性的导向, 也有广泛性的要求(作用)
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特征
这些道德格言有什么现实意义?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有必要继承和弘扬我国传统文化中的“荣辱观”
3、社会主义荣辱观与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关系
(1)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集中表现,是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地位)
(2)社会主义荣辱观全面表达了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要求 和特征.
2006年3月胡锦涛同志在参加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 民盟、民进委员联自讨论时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 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我们必须把发展社会主义先进 文化放到十分突出的位置,着眼于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 的全面发展,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发展教育科学文化,培 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据 此答(1)一(2)题。 (1)建设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其核心和本质是 A.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B.社会主义文化 C.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D.民族性、科学性、大众性 (2)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 义公民,是发展先进文化的 A.指导思想 B.基本特征 C.目标 D.基础
观点四
极其错误。市场经济有其弊端, 诚信缺失,制售假冒伪 但不是必然导致人们思想道德 劣产品,欺骗欺诈是市 水平下降。一方面,物质文明 场经济的必然产物。搞 的发展为精神文明发展提供物 市场经济,必然导致人 质基础,另一方面,宏观调控 们的思想道德水平下降。 的合理利用会克服市场调节的 消极方面。
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 大题必背
文化生活答题必背第一课文化与社会(从社会角度讲文化的作用)(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2)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
文化由经济、政治决定,对经济、政治有反作用,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
(3)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4)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逐渐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5)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6)发展优秀文化与文化:有利于繁荣文化市场;发展社会主义大众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第二课对人的影响(从个人角度讲文化的作用)(1)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2)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3)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特点。
(4)优秀文化塑造人生,优秀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优秀文化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优秀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1)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 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3)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
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 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4)(3)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4)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越来越成为练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5)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6)文化塑造人生, 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7)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 对个人成长产生深刻影响。
高中政治 文化生活 第四课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
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整体设计教材分析我们今天享有的文化,是世界各民族人民共同创造的,也是人类世世代代长期积累下来的。
认识文化发展的历史进程、理解继承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才能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
本课由两框教学内容组成。
即“传统文化的继承”和“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第一框“传统文化的继承”下设三目,即“传统文化面面观”“传统文化在今天”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第一目是探究活动导入。
结合针灸、京剧、书法等传统文化的发展,引导学生分析传统文化的特点。
接着从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传统思想等方面引导学生体会到,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认识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第二目“传统文化在今天”,主要阐述传统文化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具有相对稳定性,但是它又能够随着时代、实践的不断发展而获得新的内涵。
所以说,传统文化的稳定性是相对的。
一个民族的文化作为这个民族社会实践的反映,必然深深地打上该民族的烙印,传统文化还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第三目主要阐明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以及怎样更好地发挥其作用。
传统文化对人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
因为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而对其全盘肯定,或者因为其存在消极影响而全面否定的思想和做法都是片面的。
正确的态度是辩证分析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与糟粕,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第二框“文化在继承中发展”共设三目。
第一目“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主要讲述文化继承与发展之间的关系。
无论是应对世界各种文化相互激荡的挑战,还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都应该把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辩证地统一起来。
文化的继承是文化发展的前提,文化的发展是文化继承的必然要求。
二者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只有不断革除旧文化,推出新文化,才能保持传统文化的旺盛生命力,才能使我们的民族立于不败之地。
第二目“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教材从三个方面作了阐述。
从文化自身而言,思想运动是促进文化发展的助推器,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推动思想文化向前发展的重要动力。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第一二单元高考题归类
文化与生活第一课文化与社会考点一文化的内涵与特点命题点文化的特点训练1. (2013·海南卷)我国西南地区的悬棺文化散发着谜一般的魅力。
考古人员在四川珙县发现371幅历经风雨的悬棺岩画。
画面中的钓鱼狩猎、骑马竞技、舞蹈杂耍、舞刀弄剑等场景依稀可辨,让现代绘画艺术家惊叹不已。
该考古发现佐证了:()①精神文化越古老越接近社会生活的本质②精神文化总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③精神文化的价值不因时代变迁而改变④精神文化的展示离不开一定的物质载体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 C 【解析】悬棺岩画的内容是人们的社会实践,说明精神文化是人们实践的产物,②正确;悬棺文化通过悬棺岩画表现出来,说明精神文化的展示离不开一定的物质载体,④正确;①③本身说法错误,且不符合材料主旨。
该题选C。
训练2.(2013·天津卷)茶文化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
“东方美人”是台湾苗粟出产的一种名茶,它由当地客家人种植,是被小绿叶蝉咬过的乌龙茶叶。
很久以前,英国女王偶然品尝到此茶,将悬在茶杯里的茶叶赞叹为“正在跳舞的东方美女”,茶名由此而得,这种茶的曼妙之处还在于可用冰水浸泡,透过冰滴壶,一滴滴冰水滤过茶叶,茶汤香气馥郁,色若琥珀。
这表明()A.文化对社会有重要影响B.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C.文化能够增强人得精神力量D.人们的实践受到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2. 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及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中等,材料中关于“东方美人”茶的种植过程及用途的阐述,表明人们在实践中创造文化,英国女王品茶时的赞叹及喝茶时所获得香气馥郁、色若琥珀的感受,表明人们在享用文化,B 项正确;C项说法片面化,不选;A、D 表述正确但与材料无关,不选。
故答案选B。
训练3.(2013·江苏卷)某著名大学校长认为,一所大学所能给予学生最宝贵的东西是心灵。
精神家园里没有了心灵,人就不可能去思考自己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也就不可能对他人、对社会有真正的情感和责任。
高中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
高中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第一课文化与社会1、文化是什么、内涵(识记,小题)(1)文化是一种精神现象(2)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3)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4)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2、文化的力量(作用)(1)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2)文化的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3)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对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反动的、腐朽没落的文化则对社会的发展起着重大的阻碍作用。
3、经济、政治、文化之间的关系(影响,作用)(1)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
(2)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文化既有古今和地域之别,又有先进与落后、腐朽之分。
不同的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影响不同,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也不同。
(不同民族的文化,影响不同民族和国家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不同性质的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不同。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4、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
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5、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①从国内来说,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修养。
②从国际来说,随着世界多极化的发展,奉行霸权主义的国家,借助文化渗透的方式,竭力推销自己的价值观念,企图削弱和取代别国的民族文化,以推行强权政治。
世界范围内的反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③简单地说,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是政治文化化,文化政治化。
6、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高中政治书章节
高中政治书章节必修一(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一课神奇的货币①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②信用卡、支票和外汇第二课多变的价格①影响价格的因素②价格变动的影响第三课多彩的消费①消费及其类型②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①发展生产满足消费②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第五课企业与劳动者①企业的经营②新时代的劳动者第六课投资理财的选择①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②股票、债券和保险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①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②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第八课财政与税收①国家财政②征税和纳税第四单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九课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①市场配置资源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十课第十课新发现理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经济建设①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②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第十一课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①面对经济全球化②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必修二(政治生活)第一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第一课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①人民民主专政,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②政治权利与义务,参与政治生活③政治生活,自觉参与第二课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①民主选举,投出理性一票②民主决策,作出最佳选择③民主管理,共创幸福生活④民主监督,守望公共家园第二单元为人民服务的政府第三课我国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①政府,国家行政机关②政府的责任,对人民负责第四课我国政府受人民的监督①政府的权力,依法行政②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第三单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第五课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①人民代表大会,国家权力机关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第六课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①中国共产党执政,历史和人民的选择②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第七课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宗教工作基本方针①处理民族关系的选择,平等、团结、共同繁荣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③中国共产党的宗教基本工作方针第四单元当代国际社会第八课走进国际社会①国际社会的主要成员,主权国家和国际组织②坚持国家利益至上第九课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①和平与发展,时代的主题②世界多极化,深入发展③我国外交方针的基本目标和宗旨必修三(文化生活)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第一课文化与生活①体味文化②文化经济、政治第二课文化对人的影响①感受文化影响②文化塑造人生第二单元文化继承与创新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①世界文化的多样性②文化在交流中传播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①传统文化的继承②文化在继承中发展第五课文化创新①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②文化创新的途径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①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②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①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②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第四单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第八课走进文化生活①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②在文化生活中选择第九课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①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②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第十课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①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②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①生活处处有哲学②关于世界观的学说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①哲学的基本问题②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第三课时代精神的精华①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②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①世界的物质性②认识运动,把握规律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①意识的本质②意识的作用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①人的认识从何而来②在实践中追求真理和发展真理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①世界是普遍联系的②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①世界是永恒发展的②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①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②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第十课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①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②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①社会发展的规律②社会历史的主体第十二课实现人生的价值①价值与价值观②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③价值的创造与实现选修三(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专题一各具特色的国家和国际组织①国家的本质②现代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③现代国家的结构形式④国际组织概观专题二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以英国和法国为例①英国国王与君主立宪制②英国的议会和政府③法国的民主共和制与半总统制④英法两国政体的异同专题三联邦制、两党制、三权分立:以美国为例①美国的联邦制②美国的两党制③美国的三权分立④美国的利益集团专题四民主集中制: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选择①人民的选择历史的必然②按照民主集中制建立的新型政体③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④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专题五日益重要的国际组织①联合国:最具普遍性的国际组织②中国与联合国③走进世界贸易组织④亚太经合组织:区域经济合作的新形式⑤欧盟:区域一体化组织的典型。
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第四课ppt课件
妨害人的发展,
其消极作用
18
(三)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意义
国家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 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发挥其积极作用,克服 其消极作用,才能兴旺 发达,社会才能发展进 步。
个人 每个人只有正确对 待传统文化的影响, 才能使自己自由全 面发展,更好地创 造新生活。
19
态度 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批判继承 古为今用
1
2
3
4
一 传统文化的继承
(一)传统文化 含义
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 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 化。
特点: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承性 稳定性
5
6
传统习俗的继承
7
8
9
10
传统建筑的继承
11
12
独做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入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唐 王维 《竹馆里》
传统文艺的继承
造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 民族气派,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 纽带。
“每逢佳节倍思亲” 传统节日激起了无限的激情
17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政治、经济的变化
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
社会生活的变迁,不 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 的精神需求
传统文化的相应内容如 果一成不变
对社会与人的发 展起积极作用
阻碍社会进步、
原则 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 继续保持和发扬 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
的东西 改造或剔除
20
21
二 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一)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文化继承不是原封不动地承袭传统,而
是要不断有所淘汰、有所发扬,从而使文 化得到发展 文化继承与发展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 中继承。
高中政治必修一至四知识点总结(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生活)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一课、神奇的货币1.商品①含义②必须具备的条件:③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2.①货币产生②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本质)是商品。
原因:产生:它本身是一种商品, 作用:它同一般等价物一样, 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 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③货币的职能:4.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不平衡引起的①通货膨胀②通货紧缩①实质: 供小于求, 表现: 物价上涨, 纸币贬值。
影响: 纸币贬值, 物价上涨, 购买力下降, 生活水平下降, 商品销售困难, 经济秩序混乱。
②实质:供大于求, 表现:物价下降, 纸币升值。
影响;物价下降, 在一定程度上对人民有好处, 但长时间大范围下降会影响企业生产与投资积极性, 使经济萧条, 影响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导致市场消费不振, 对经济长远发展, 人民长远利益不利。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一)影响价格的因素:1.影响价格的因素:①影响价格的因素:2.供求影响价格。
①供不应求, 价格升高。
A.卖方市场: 含义, 由卖方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
B、表现: 由于供不应求, 卖方在市场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 即使提高价格, 也能把商品卖出。
②供过于求, 价格降低。
A.买方市场, 是由买方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
B、表现;由于供过于求, 买方在市场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 价格通常趋于下降。
3、价值决定价格:(1)价格与价值的关系。
①A.在市场经济中, 价格最终是由价值决定的。
价值是价格的基础, 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B、商品价格的高低, 因为它们所含价值量不同。
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 商品价值量越大, 价格越高;价值量越小, 价格越低。
(2)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
①价值量的决定因素: 不能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 而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A.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指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 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的需时间。
B.个别劳动时间即商品生产者个人生产某种商品所用的时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统文艺的继承
清,禹之鼎
毛泽东说:“从 孔夫子到孙中山, 我们应当给以总 结,承继这一份 珍贵的遗产。”
(二)传统文化在今天 传统文化具有相对性 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具体的内 涵又能够因时而变。
传统 “贵和”思 想 浩然正气 今天 和谐 “讲正气”
文化传统具有民族性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中创 造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 民族气派,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 纽带。
教育通过对受教育者的“传道、授业、 解惑”,把文化传递给下一代。 教育能够以浓缩的形式重演人类在漫长 的历史中走过的认识世界的过程,使人们 在有限的学习生涯中获得既有的文化财富,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从事文化创造。
随着教育方式的不断变革,教育在人类文 化的传承中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传统文化的含义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
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发挥其积极作用,克服 其消极作用,才能兴旺 发达,社会才能发展进 步。
态度
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批判继承 古为今用
原则
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
继续保持和发扬
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 的东西 改造或剔除
二 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一)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文化继承不是原封不动地承袭传统,而 是要不断有所淘汰、有所发扬,从而使文 化得到发展 文化继承与发展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 中继承。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一 传统文化的继承
(一)传统文化
含义 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 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 化。 特点:继承性 稳定性
传统习俗的继承
传统建筑的继承
独做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入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唐 王维 《竹馆里》
科学技术的进步会对文化发展产生重要影 响
马克思说:“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 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 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了新教的工具总的 来说变成了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 最强大的杠杆。”
百家争鸣
新文 化运 动
(二)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生产力的发展 导致
社会制度的更替是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 素 决定性因素: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 动 要求
引起 生产关系的调整 决定
社会制度的变革
经济、政治的变化
文化形态的变化
一定的文化是由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的
导演斯蒂文森说: “我没有到过中 国,所有关于中 国的知识都是通 过互联网了解的, 而且都查了两遍。 可以说,我们的 电影哪怕一帧一 帧地放都不会找 出任何错误。”
“每逢佳节倍思亲” 传统节日激起了无限的激情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政治、经济的变化
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 社会生活的变迁,不 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 的精神需求 传统文化的相应内容如 果一成不变
对社会与人的发 展起积极作用
阻碍社会进步、 妨害人的发展, 其消极作用
(三)取其精华
意义
国家
去其糟粕
个人
每个人只有正确对 待传统文化的影响, 才能使自己自由全 面发展,更好地 启蒙运动
达芬奇
思想运动对文化发展的影响
思想运动往往催生社会变革,促 进文化的发展
私 塾 教 育
课 堂 教 育
网 络 教 育
教育在文化传承中
教育的特定功能:教育是人类特有 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
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
传 统 文 化 的 继 承 和 文 化 发 展
传统文 的继承
传统文化继承的表现
传统文化的特点 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文化发展与文化继承的关系
文化在继 承中发展
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