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倒装句之介词结构后置

合集下载

高中课本文言文常见特殊句式归纳

高中课本文言文常见特殊句式归纳

高中课本文言文常见特殊句式归纳常见特殊句式一、判断句通常以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为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其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基本不用判断词“是”来表示,而往往让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直接充当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

可以分为三个系列:“……者……也”系列、“乃、为”系列和无标志系列。

1.“……者……也”系列这是文言文判断句最常见的格式,由此变化,就形成一个系列。

例如:①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②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③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游褒禅山记》)2.“乃、为”系列文言文判断句为了加强判断的语气,有时在谓语前加副词“乃、必、亦、即、诚、皆、则”等,构成另一个系列。

例如:①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陈涉世家》)②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

(《廉颇蔺相如列传》)③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

(《五人墓碑记》)④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岳阳楼记》)3.无标志系列文言文中,有些判断句是没有任何标志的。

如:秦,虎狼之国。

(《屈原列传》)二、被动句分为有形式标志的被动句和无形式标志的被动句两大类。

1.有形式标志的被动句常见表被动的词语有“于”“见”“见……于……”“为”“被”“为所”“为……所……”等。

例如:①而君幸于赵王。

(《廉颇蔺相如列传》)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廉颇蔺相如列传》)③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

(《赤壁之战》)④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过秦论》)⑤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原列传》)⑥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2.无形式标志的被动句这类句子没有词语标志,但从上下文文意看,谓语和主语之间是支配和被支配的关系。

例如:①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张衡传》)②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

(《赤壁之战》)③王之蔽甚矣。

(《邹忌讽齐王纳谏》)三、倒装句文言文中的倒装句,是相对于现代汉语的语序而言的。

基于此,我们将文言倒装句式分为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又称介词结构后置)、谓语前置等几种。

谏太宗十思疏特殊句式

谏太宗十思疏特殊句式

谏太宗十思疏特殊句式
1、判断句: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2、省略句:则思三驱以为度;终苟免而不怀仁。

3、倒装句:虽董之以严刑。

4、介词结构后置: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

文言文原文
《谏太宗十思疏》
魏徵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理,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

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岂其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奔车朽索,其可忽乎?
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

总此十思,弘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在君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

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

文言特殊句式

文言特殊句式

文言特殊句式文言特殊句式文言特殊句式指文言文中的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词结构后置句、主谓倒置句等七种句式。

也有人将后面的四种句式归纳统称为倒装句。

之所以将上述七种句式称为特殊句式,是因为这些句式与现代汉语的句式特点有明显的不同之处,熟悉和了解这些不同于现代汉语的文言句式特点,有助于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

(一)判断句现代汉语中,主要依靠主谓之间的判断动词"是"来构成判断句。

这种判断句的形式在文言中只是极个别的现象,一般都是以名词或名词性短语来表示判断。

常见的形式有以下几种。

1. 主语后面用"者"表提顿,谓语后面用"也"表示判断(……者,……也)。

例1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例2 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

(《石钟山记》)2. 主语后面没有"者",谓语后面用"也"表示判断(……也)。

例3 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醉翁亭记》)例4 生,亦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3. 谓语后面连用"者""也"表示判断(……者也)。

例5 公等录录,所谓因人成事者也。

(《毛遂自荐》)例6 是必射雕者也。

(《李将军列传》)4. 用"为""乃""则""即""诚""非""素""皆"来表示判断。

例7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鸿门宴》)例8 此乃天也。

(《赤壁之战》)例9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岳阳楼记》)例10 梁父即楚将项燕。

(《史记o项羽本纪》)例11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出师表》)例12 人非生而知之者。

(《师说》)例13 且相如素贱人(《廉颇蔺相如列传》)5. 直接用名词充当谓语表示判断。

文言文中的四种倒装句

文言文中的四种倒装句

文言文中的四种倒装句文言文中的倒装句包括四种,两个前置句和两个后置句,即宾语前置句,谓语前置句(主谓倒装句),定语后置句,介词结构后置句。

句子成分的位置,除了表达的特殊需要外,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的位置,在古今汉语中是一致的。

就宾语来说,在一般情况下是在谓语之后。

但是,在文言文中的几种特定情况下,宾语却在动词或介词之前,这已成为固定形式,这就是“宾语前置”。

现代汉语中也有不少倒装句,但古代汉语中的倒装句,形式更多,格式也更固定。

一、宾语前置句文言文中,宾语可以前置(即放在动词或介词前面),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

(1)否定句中代词宾语的前置表示否定的句子叫否定句,一般带有否定副词“不”“毋(无)”“未”“弗”“勿”“否”“非”或否定动词“无”,或否定代词“莫”。

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是否定句中宾语前置的两个必要条件。

基本格式如下:[否定词+代词宾语+动词]例:子不我思,岂无他人?(《诗经?郑风?蹇裳》)——你不思念我,难道没有别人思念我?[否定词+代词宾语+插入成分+动词]例:莫之能御也。

(《孟子?梁惠王上》)——没有谁能抵御它。

[ 否定词+插入成分+代词宾语+动词]例:莫肯之为。

(《吕氏春秋?不苟》)——没有谁肯干这件事。

(2)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宾语的前置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做宾语,是疑问句中宾语前置的两个必要条件,缺一不可。

疑问句,一般要有疑问词的帮助发出疑问才能构成。

疑问词分为疑问代词和疑问语气词。

疑问代词有谁、孰、何、安、奚、恶、胡、曷等,疑问语气词有乎、诸、邪、哉等。

主要格式如下:[疑问代词宾语+(能愿动词)+动词](疑问代词做动词的宾语必须前置)例:吾谁欺?欺天乎?(《论语?子罕》)——我欺骗谁呢?欺骗天吗?[疑问代词宾语+介词]例:何为不去也?(《苛政猛于虎》)——为什么不离开这里呢?(3)一般句式中动词的代词宾语的前置这种现象一般出现在先秦古籍里。

其特点是:代词宾语+动词例:民献有十夫予翼。

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总结

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总结

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总结文言特殊句式,一般指的是文言文中不同于现代汉语表达习惯的某些特殊的句式。

主要有: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和倒装句,以及一些常见的固定用法。

这是翻译文言文的重点,凡被翻译的文句中有这些句式和用法,根本上都是要作为得分点考查的,必须牢牢掌握。

不但要记住一定量的常见句式、用法,而且要死死记住它们的对照翻译。

下边我们根据所学文言文,举例加以说明:一、判断句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作出肯定或否认判断的句子。

在古代汉语中,判断句一般是以名词或名词短语为谓语而表示判断的。

文言文中也有用判断词“是〞〔或“非〞〕来构造判断句的现象,比方: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桃花源记】〕非我也,兵也。

〔【寡人之于国也】〕句中“是〞“非〞,和现代汉语判断词“是〞“非〞同义。

但是,这种用法不大常见。

文言文往往用别的词或结构方式来表示判断。

〔一〕用其他判断词表示判断例如:此那么寡人之罪也。

〔【勾践灭吴】〕翻译:这是我的罪过啊。

句中“那么〞译为“是〞,即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判断词。

此外还有:“即〞“乃〞“皆〞“本〞“诚〞“亦〞“素〞“非〞等等,例句:①今天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②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③梁将即楚将项燕。

④臣本布衣。

⑤且相如素贱人。

⑥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采用“……者,……也〞的方式构造判断句例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译为:廉颇,是赵国的优秀的将领。

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译为:妻子认为我美的原因,是私爱我。

句中判断词“是〞的意思,是由“……者,……也〞结构表示出来的。

当然,这个结构不是固定不变的,具体言语中,其结构变化十分灵活。

比方:1.用“……,……者也〞表判断例如:莲,花之君子者也。

〔【爱莲说】〕2.用“……者,……〞表判断例如: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游褒禅山记】〕3.用“……,……也〞表判断例如: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

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

与现代汉语比较而言,文言中存在以下几类特殊句式: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固定格式。

在文言的翻译中要注意将其转化为现代汉语的正常语序。

一、【判断句】判断句是以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词组为谓语,对主语直接表示判断的句子。

在现代汉语里,一般是在主语和谓语之间用一个判断词“是”来联系。

如:“鲁迅是绍兴人。

”但也有不用判断词的。

如:“鲁迅,绍兴人。

”文言文中的判断句式通常是借助于虚词构成一定格式来表示的,主要表示法有以下几种:1.“……者,……也”格式。

“者”“也”都是语气词,“者”表提顿,“也”表肯定。

这是古汉语判断句的典型结构。

“者也”可以单用,可以双用,可以合用,也可以不用。

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柳敬亭者,扬州之泰州人,本姓曹。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和氏壁,天下所共传宝也。

秦,虎狼之国。

小试牛刀把“刘备,天下枭雄”这个句子用所有的“者”和“也”的结构表达一遍。

2.用动词“是”“为”表判断。

如:“不知木兰是女郎。

”《木兰诗》“自言本是京城女。

”《琵琶行》“同是天涯沦落人。

”《琵琶行》“此为何若人?”(这是怎样的人?)《墨子》公子姊为赵惠文王弟平原君夫人。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3. 副词“乃”“即”“则”“皆”表判断。

“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赤壁之战》“吾翁即汝翁。

”(我刘邦的父亲就是你项羽的父亲。

)《汉书、项籍传》“此则岳阳楼之在观也。

”《岳阳楼记》“吾村十里皆平原。

”《冯婉贞》4. 用”非“表示否定判断。

“人非生而知之者。

”《师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以上是判断句常见的表示形式,译成现代汉语时,都要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加判断词“是”。

但是,在一些文言句子中,有的原来有“是”字,从表面上看,这个“是”字很像是判断词,其实,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它不是判断词,而是一个指示代词,复指前文内容,译为“这”“此”。

翻译时,有时要另加判断词“是”。

高中语文人教版课文中出现的倒装句[说明]

高中语文人教版课文中出现的倒装句[说明]

倒装句必修1-2状语后置句(介词结构后置)《烛之武退秦师》以其无礼于晋(正常语序:以其于晋无礼)佚之狐言语郑伯(正常语序:佚之狐言于郑伯曰)若亡郑而有益与君(正常语序:若亡郑而与君有益)《荆轲刺秦王》燕王拜送于庭(正常语序:燕王于庭拜送)使毕使于前(正常语序:使于前毕使)《鸿门宴》具告以事(正常语序:以事具告)得复见将军于此(正常语序:得于此复见将军)《兰亭集序》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正常语序: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会)当其欣于所遇(正常语序:当其于所遇欣)不能喻之于怀(正常语序:不能与怀谕之)《赤壁赋》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正常语序:苏子与客泛舟于赤壁之下游)徘徊于斗牛之间(正常语序:于斗牛之间徘徊)《游褒山禅记》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虫鱼,鸟兽,往往有得(正常语序:古人观之于天地,山川,虫鱼,鸟兽,往往有得)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正常语序:唐浮图慧褒始于其址舍)《鸿门宴》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正常语序:曹无伤使人于项羽言曰)《离骚》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茞(正常语序:既以蕙纕兮替余,又以揽茞申之)《孔雀东南飞》仕宦于台阁(正常语序:于台阁仕宦)必修3-5《蜀道难》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正常语序:于上青天难)但见悲鸟号古木(正常语序:但见古木悲鸟号)雄飞雌从绕林间(正常语序:雄飞雌从林间绕)又闻子归啼夜月(正常语序:又闻子归夜月啼)《琵琶行》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正常语序:尝于穆,曹二善才学琵琶)转徙于江湖间(正常语序:于江湖间转徙)《寡人之于国也》申之以孝悌之义(正常语序:以孝悌之义申之)树之以桑(正常语序:以桑树之)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正常语序:则无望民之于邻国多也)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正常语序:颁白者不于道路负戴矣)何异于刺人而东之(正常语序:于刺人而东之何异)《劝学》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正常语序:青,于蓝取之,而于蓝青)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正常语序:君子生非异也,于物善假也)《过秦论》余威震于殊俗(正常语序:余威于殊俗震)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正常语序:非于九国之师抗也)《师说》学于余(正常语序:余于学)不必贤于弟子(正常语序:不必与弟子贤)而耻学于师(正常语序:而耻于是师学)《廉颇蔺相如列传》以勇气闻于诸侯(正常语序:以勇气于诸侯闻)故燕王欲结于君(正常语序:故燕王欲于君结)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正常语序:臣头今与壁于柱俱碎矣)乃设九宾礼于廷(正常语序:乃于庭设九宾礼)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正常语序: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于境上会)会于西河外渑池(正常语序:于西河外渑池会)《苏武传》为降虏于蛮夷(正常语序:于蛮夷为降虏)《张衡传》验之以事(正常语序:以事验之)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正常语序:尤于天文阴阳历算致思)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正常语序: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饰)《归去来兮辞》农人告于以春及(正常语序:农人以春及时告余)将有事于西畴(正常语序:将于西畴有事)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正常语序:寻程氏妹于武昌丧)《滕王阁序》望长安与日下(正常语序:于日下望长安)目昊会于云间(正常语序:于云间目昊会)俨骖騑于上路(正常语序:于上路俨骖騑)《逍遥游》覆杯水于坳堂之上(正常语序:于坳堂之上覆杯水)翱翔蓬蒿之间(正常语序:于,蓬蒿之间翱翔)《陈情表》州司临门,急于星火(正常语序:于星火急)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正常语序:是臣与陛下尽节之日长)必修1-2宾语前置句《烛之武退秦师》夫晋,何厌之有(正常语序:有何厌)《荆轲刺秦王》顾计不知所出耳(正常语序:顾计不知出所月)《鸿门宴》籍何以至此(正常语序:籍以何至此)大王来何操(正常语序:大王来草何)沛公安在(正常语序:沛公在安)客何为者(正常语序:客为何者)《诗经·氓》将子无怒,秋以为期(正常语序:以秋为期)《离骚》不吾知其亦已兮(正常语序:吾不知其亦已兮)《孔雀东南飞》誓天不相负(正常语序:誓天不负相)《短歌行》何以解忧(正常语序:以何解忧)《赤壁赋》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正常语序:而今在安)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正常语序:而又羡何乎)必修3-5《蜀道难》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正常语序:蹉尔远道之人为胡乎来哉)《琵琶行》歌以赠之(正常语序:以歌赠之)《寡人之于国也》未之有也(正常语序:未有之也)《过秦论》陈利兵而谁何(正常语序:陈利兵而何谁)《师说》句读之不知(正常语序:不知句读,不解惑)《念双娇·赤壁怀古》故国神游(正常语序:神游故国)多情应笑我(正常语序:应笑我多情)《廉颇蔺相如列传》何以知之(正常语序:以何知之)君何以知燕王(正常语序:君以何知燕王)《苏武传》何以汝为见(正常语序:何以见汝为)子卿尚复谁为乎(正常语序:子卿尚复为谁乎)何以复加(正常语序:以何复加)信义安所见乎(正常语序:信义见安所)《张衡传》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正常语序:未有之也)《归去来兮辞》复驾言兮,焉求(正常语序:复驾言兮求焉)胡为惶惶欲何之(正常语序:胡为乎惶惶欲之何)乐夫天命复奚疑(正常语序:乐夫天命复疑奚)《滕王阁序》童子何知(正常语序:童子知何)奏流水以何惭(正常语序:奏流水以惭何)《逍遥游》而莫之夭阏者(正常语序:而莫夭阏之者)彼且奚适也(正常语序:彼且适奚也)奚以知其然也(正常语序:以奚知其然也)之二虫又何知(正常语序:之二虫又知何)彼且恶乎待哉(正常语序:彼且待恶)必修1-5定语后置句《荆轲刺秦王》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正常语序:太子及知其事者宾客)群臣待殿上者(正常语序:待殿上者群臣)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正常语序:秦王购之千斤金,万家邑)《离骚》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正常语序:岌岌之高余冠,陆离之长余佩)《劝学》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正常语序:蚓无利之爪牙,强之筋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烽火扬州路(正常语序:扬州路烽火)《廉颇蔺相如列传》求人可使报秦者(正常语序:求可使报秦者人)《苏武传》送匈奴使留在汉者(正常语序:送留在汉者匈奴使)《滕王阁序》孟学士之词宗(正常语序:词宗孟学士)必修1-5主谓倒装《念双娇·赤壁怀古》多情应笑我(正常语序:应笑我多情)附:倒装的形式:1.主谓倒装(谓语前置或主语后说)古汉语中,谓语的位置也和现代汉语中一样,一般放在主语之后(主+谓),但有时为了强调和突出谓语的意义,在一些疑问句和感叹句中,就把谓语提到主语前面,“谓+主”2.定语后置①在中心句和后置定语中间加“之”字,在用“者”结尾,组成“中心句+之+定语+者”的格式②在中心句和后置定语中间加“之”字,组成“中心词+定语”的格式,表示定语后置;③定语放在中心词后,用“者”字、结尾,组成“中心词+定语+者”的格式④在中心词和后置定语中间加“而”字,在用“者”字结尾,组成“中心词+而+定语+者”的格式;⑤数量词定语后置,组成“中心词+数量词”格式3.介词结构作壮语后置①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处于补语的位置,译成现代汉语是,除少数仍作补语外,大多数都要移动到动词前作状语;②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在今译时,一般都做壮语。

高中课本文言文常见特殊句式归纳

高中课本文言文常见特殊句式归纳

高中课本文言文常见特殊句式归纳常见特殊句式一、判断句通常以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为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其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基本不用判断词“是”来表示,而往往让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直接充当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

可以分为三个系列:“……者……也”系列、“乃、为”系列和无标志系列。

1.“……者……也”系列这是文言文判断句最常见的格式,由此变化,就形成一个系列。

例如:①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②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③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游褒禅山记》)2.“乃、为”系列文言文判断句为了加强判断的语气,有时在谓语前加副词“乃、必、亦、即、诚、皆、则”等,构成另一个系列。

例如:①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陈涉世家》)②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

(《廉颇蔺相如列传》)③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

(《五人墓碑记》)④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岳阳楼记》)3.无标志系列文言文中,有些判断句是没有任何标志的。

如:秦,虎狼之国。

(《屈原列传》)二、被动句分为有形式标志的被动句和无形式标志的被动句两大类。

1.有形式标志的被动句常见表被动的词语有“于”“见”“见……于……”“为”“被”“为所”“为……所……”等。

例如:①而君幸于赵王。

(《廉颇蔺相如列传》)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廉颇蔺相如列传》)③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

(《赤壁之战》)④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过秦论》)⑤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原列传》)⑥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2.无形式标志的被动句这类句子没有词语标志,但从上下文文意看,谓语和主语之间是支配和被支配的关系。

例如:①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张衡传》)②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

(《赤壁之战》)③王之蔽甚矣。

(《邹忌讽齐王纳谏》)三、倒装句文言文中的倒装句,是相对于现代汉语的语序而言的。

基于此,我们将文言倒装句式分为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又称介词结构后置)、谓语前置等几种。

高中课本文言文常见特殊句式归纳

高中课本文言文常见特殊句式归纳

高中课本文言文常见特殊句式归纳常见特殊句式一、判断句通常以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为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其最显着的特点就是基本不用判断词“是”来表示,而往往让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直接充当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

可以分为三个系列:“……者……也”系列、“乃、为”系列和无标志系列。

1.“……者……也”系列这是文言文判断句最常见的格式,由此变化,就形成一个系列。

例如:①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②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③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游褒禅山记》)2.“乃、为”系列文言文判断句为了加强判断的语气,有时在谓语前加副词“乃、必、亦、即、诚、皆、则”等,构成另一个系列。

例如:①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陈涉世家》)②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

(《廉颇蔺相如列传》)③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

(《五人墓碑记》)④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岳阳楼记》)3.无标志系列文言文中,有些判断句是没有任何标志的。

如:秦,虎狼之国。

(《屈原列传》)二、被动句分为有形式标志的被动句和无形式标志的被动句两大类。

1.有形式标志的被动句常见表被动的词语有“于”“见”“见……于……”“为”“被”“为所”“为……所……”等。

例如:①而君幸于赵王。

(《廉颇蔺相如列传》)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廉颇蔺相如列传》)③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

(《赤壁之战》)④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过秦论》)⑤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原列传》)⑥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2.无形式标志的被动句这类句子没有词语标志,但从上下文文意看,谓语和主语之间是支配和被支配的关系。

例如:①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张衡传》)②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

(《赤壁之战》)③王之蔽甚矣。

(《邹忌讽齐王纳谏》)三、倒装句文言文中的倒装句,是相对于现代汉语的语序而言的。

基于此,我们将文言倒装句式分为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又称介词结构后置)、谓语前置等几种。

文言文倒装句的标志

文言文倒装句的标志

文言文倒装句的标志
文言文倒装句的标志主要有以下几种:
1. 宾语前置:在文言文中,宾语通常放在动词之后,但有时为了强调宾语,会将其放在动词之前。

例如,“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有什么关系呢?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


2. 状语后置:在文言文中,状语通常放在动词之前,但有时为了强调状语,会将其放在动词之后。

例如,“以乘韦先,牛十二,弗石辞也。

”(用四张熟牛皮作为先赠礼品,再送十二头牛,辞谢再三不肯接受。


3. 介词短语后置:在文言文中,介词短语通常放在动词之前,但有时为了强调介词短语,会将其放在动词之后。

例如,“见渔人,乃大惊。

”(看到打鱼人,便大吃一惊。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需要,建议您查阅相关网站。

文言文倒装句类型

文言文倒装句类型

文言文倒装句类型
文言文中的倒装句式包括以下几种:
1. 主谓倒装:谓语前置或主语后置。

例如在《愚公移山》中的“甚矣,汝之不惠”。

2. 宾语前置:在文言文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一般置于动词或介词之后,但在一定条件下,宾语会前置。

例如在《陋室铭》中的“何陋之有”。

3. 定语后置: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

4. 状语后置或者介宾短语后置:状语处在动词谓语之后。

此外,还有谓语和宾语同时前置的倒装句式,例如在《陋室铭》中的“吾谁与归”。

除了上述几种倒装句式外,文言文中还有一些其他的倒装句式,如语气词前置的倒装句式等。

这些倒装句式丰富了文言文的表达方式,让文言文更具有韵律感和节奏感。

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掌握这些倒装句式对于理解文章的含义和作者的意图至关重要。

此外,还有被动句式。

在文言文中,被动句式通常通过使用“被”、“为所”等词语来表达。

例如在《史记·项羽本纪》中的“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另外,文言文中还存在一些特殊的句式,如省略句、连动句、兼语句等。

这些句式的理解和分析需要借助上下文和语境,对于理解文言文的含义和作者的意图同样至关重要。

总之,掌握文言文中的各种倒装句式和特殊句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文献中的含义和深层意思,更好地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1。

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总结

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总结

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总结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总结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汉语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五四运动”以前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

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言。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总结,欢迎阅览。

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总结 1一、判断句:文言文中也有用判断词“是”(或“非”)来构造判断句的现象,比如: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桃花源记》)非我也,兵也。

(《寡人之于国也》)句中“是”“非”,和现代汉语判断词“是”“非”同义。

但是,这种用法不大常见。

文言文往往用别的词或结构方式来表示判断。

(一)用其他判断词表示判断例如:此则寡人之罪也。

(《勾践灭吴》)翻译:这是我的罪过啊。

句中“则”译为“是”,即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判断词。

此外还有:“即”“乃”“皆”“本”“诚”“亦”“素”“非”等等,例句:①今天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②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③梁将即楚将项燕。

④臣本布衣。

⑤且相如素贱人。

⑥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采用“……者,……也”的方式构造判断句例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译为:廉颇,是赵国的优秀的将领。

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译为:妻子认为我美的原因,是私爱我。

句中判断词“是”的意思,是由“……者,……也”结构表示出来的。

当然,这个结构不是固定不变的,具体言语中,其结构变化十分灵活。

比如:1.用“……,……者也”表判断莲,花之君子者也。

(《爱莲说》)2.用“……者,……”表判断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游褒禅山记》)3.用“……,……也”表判断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译为:城北徐公是齐国的美丽的人。

(注意,本句句末的“者”是“的人”的意思,不是结构助词。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项脊轩志》)4.用“……,……”表判断刘备,天下枭雄。

(《赤壁之战》)二、被动句所谓被动,是指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也就是说,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实施者。

常见的文言文特殊句式

常见的文言文特殊句式
2.用“为”“为……所……”(“为”引出动作的主动者)或“……为所……”表被动。
例如:
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欧阳修《伶官传序》)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司马迁《陈涉世家》)
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司马光《赤壁之战》)
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苏洵《六国论》)
用“见”、“于”,“见......于......。”表被动。如:“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同上)“暴见于王。”(《孟子.梁惠王下》)
“见”有一种特殊用法和表被动的“见”的形式很相近,如:“冀君实或见怒也。”(《答司马谏议书》)这里的“见”不表被动,它是放丰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的客气说法,像现代汉语中的“见谅”等那为此种用法。用“为”,“为......所.....。”表被动。如:“(巨)偏在远郡,
4.用否定副词“非”等表示否定的判断。例如: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苏洵《六国论》)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5.直接表示判断。既不用判断词,也不用语气词,通过语意直接表示判断。例如:
刘备天下条雄。(司马光《赤壁之战》)
刘豫州王室之胃。(同上)
用“于”表被动
“受制于人”(被人控制)
“不能容于远近。”(不能被邻里所容)
文言文中,被动句的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施事者。在古汉语中,在古汉语中,被动句主要有两大类型:一是在标志的被动句,即借助一些被动词来表示,二是无标志的被动句,又叫意念被动句。
有标志的被动句,大体有以下几种形式:
5.动词本身表被动。这是意念上的被动句,需要根据上下文来判别。例如:

人教版(2019)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高考考点聚焦:掌握文言文的特殊句式之一——介词结构后置句

人教版(2019)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高考考点聚焦:掌握文言文的特殊句式之一——介词结构后置句

真题演练
丁亥,制:“决死囚者,二日中五覆奏, 下诸州者三覆奏。行刑之日,尚食勿进酒 肉,内教坊及太常不举乐。皆令门下覆视, 有据法当死而情可矜者,录状以闻。”由 是全活甚众。其五覆奏者以决前一二日, 至决日又三覆奏。惟犯恶逆者一覆奏而已。 上尝与侍臣论狱。
真题演练
魏征曰:“炀帝时尝有盗发,帝令於士澄捕之, 少涉疑似,皆拷讯取服,凡二千余人,帝悉令 斩之。大理丞张元济怪其多,试寻其状,内五 人尝为盗,余皆平民。竞不敢执奏,尽杀之。” 上曰:“此岂唯炀帝无道,其臣亦不尽忠。君 臣如此,何得不亡?公等宜戒之。”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
另外,古代惩治犯人,君主为此撤掉乐器减少膳食。 我的宫廷里没有常设的乐器,然而常常为此不吃肉喝 酒。再者,百官断案,只依据法律条文,即使情理上 有值得同情的,也不敢违法,这当中怎能完全没有冤 枉的呢?”丁亥日,皇上下诏:“判决死刑犯,两天 之内要进行五次回奏,下发到各个州的要进行三次回 奏。
在行刑那天,主管膳食的不献上酒肉,内教坊和太常 不奏乐。都让门下省复核查验,有依据法令应判死刑 而情由值得怜悯的人,记录下情形上报朝廷。”因此 保全性命的(死囚)很多。五次回奏是指处决前一二 天(完成两次回奏),到处决当天还要进行三次回奏。 只有犯恶逆罪(古代刑律十恶大罪之一)的,进行一 次回奏就可以了。皇上曾跟近侍大臣讨论案件。
1 知识讲解 2 解读高考 3 技法攻略 4 真题演练
CONTENTS


文言句式
判断句
倒装句 被动句 省略句
宾语前置 状语后置 定语后置 主谓倒置
Hale Waihona Puke 倒装句语法公式:定语后置
状语后置
定语后置
(定语)主语+ [状语]谓语<补语>+(定语)宾语

文言文倒装句式

文言文倒装句式

文言文倒装句式在文言文中有四种常见的倒装句式: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也叫状语后置)。

一、主谓倒装,主谓倒装,也叫谓语前置或者主语后置。

文言文中,谓语的位置和现代汉语中一样,一般放在主语之后。

但是有时为了强调和突出谓语的意义,在一些疑问句或感叹句中,就把谓语提前到主语前面。

例: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正确语序是“汝之不惠甚矣”,强调“甚矣”。

美哉我少年中国——《少年中国说》正确语序是“我少年中国美哉”,强调“美哉”。

二、宾语前置,文言文中以下情况,宾语要前置。

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例: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正确语序是“微斯人,吾与谁归?”大王来何操?——《鸿门宴》正确语序是“大王来操何?”沛公安在?——《鸿门宴》正确语序是“沛公在安?”2、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

例:三岁贯汝,莫我肯顾。

——《硕鼠》正确语序是“三岁贯汝,莫肯顾我。

”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钟山记》正确语序是“古之人不欺余也!”忌不自信。

——《邹忌讽齐王纳谏》正确语序是“忌不信自。

”3、用“之”或者“是”把宾语提到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

这时的“之”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实在意义。

例:“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爱莲说》“莲之爱”即“爱莲”的倒装,“之”没有实在意义。

何陋之有?——《陋室铭》“何陋之有”即“有何陋”,“之”没有实在意义。

唯余马首是瞻。

——《左传》正确语序是“唯瞻余马首。

”三、定语后置,文言文中,定语的位置一般也在中心词前边。

但有时为了突出中心词的地位,强调定语所表现的内容,或使语气流畅,往往把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

例:其两膝相比者。

——《核舟记》正确语序是“其相比两膝者。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核舟记》正确语序是“盖简修狭桃核者为之。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岳阳楼记》“居庙堂之高”即“居高庙堂”,“处江湖之远”即“处远江湖”。

高中语文课本文言文常见特殊句式归纳

高中语文课本文言文常见特殊句式归纳

高中语文课本文言文常见特殊句式归纳一、判断句通常以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为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其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基本不用判断词“是”来表示,而往往让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直接充当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

可以分为三个系列:“……者……也”系列、“乃、为”系列和无标志系列。

1.“……者……也”系列这是文言文判断句最常见的格式,由此变化,就形成一个系列。

例如:①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②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③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游褒禅山记》)2.“乃、为”系列文言文判断句为了加强判断的语气,有时在谓语前加副词“乃、必、亦、即、诚、皆、则”等,构成另一个系列。

例如:①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陈涉世家》)②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

(《廉颇蔺相如列传》)③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

(《五人墓碑记》)④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岳阳楼记》)3.无标志系列文言文中,有些判断句是没有任何标志的。

如:秦,虎狼之国。

(《屈原列传》)二、被动句分为有形式标志的被动句和无形式标志的被动句两大类。

1.有形式标志的被动句常见表被动的词语有“于”“见”“见……于……”“为”“被”“为所”“为……所……”等。

例如:①而君幸于赵王。

(《廉颇蔺相如列传》)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廉颇蔺相如列传》)③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

(《赤壁之战》)④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过秦论》)⑤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原列传》)⑥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2.无形式标志的被动句这类句子没有词语标志,但从上下文文意看,谓语和主语之间是支配和被支配的关系。

例如:①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张衡传》)②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

(《赤壁之战》)③王之蔽甚矣。

(《邹忌讽齐王纳谏》)三、倒装句文言文中的倒装句,是相对于现代汉语的语序而言的。

基于此,我们将文言倒装句式分为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又称介词结构后置)、谓语前置等几种。

文言文特殊句式整理(完美版)

文言文特殊句式整理(完美版)
文言文特殊句式
文言特殊句式,一般指的是文言文 中不同于现代汉语表达习惯的某些 特殊的句式。主要有:判断句、被 动句、省略句和主谓倒装句、宾语 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 置句等。
一、判断句
(一)采用“……者,……也”的方式 1.“……者,……也”
①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②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因果)
(四)现代汉语中常用“被”“受”表示被 动关系,文言文中也有,但很少。比如:
①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②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 人。(《赤壁之战》)
三、省略句
(一)依所省成分划分 1.省略主语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 2.省略谓语
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 战》)
(《鸿门宴》) 2.中心词(+“之”) +形容词
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 ②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涉江》)
七、介宾短语后置
现代汉语中介宾短语多置于谓语之前作状 语,但在文言文中,却常置于谓语之后作补语。 例如:
①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邹忌讽齐王纳 谏》)
6.省略兼语 ①上使[扶苏]外将兵《陈涉世家》 ②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
(二)依上下文关系划分 1.承前省。如: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见久矣。 2.蒙后省。如: 沛公谓张良曰:“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3.对话省。如: 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人。”
二、被动句
所谓被动,是指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 系是被动关系,也就是说,主语是谓语动 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事者,而不 是主动者、实施者。这样的句子,称为被 动句。在文言文中,被动句往往用 “为……所……”和“见……于……”及 其相应的变式结构来表示。

语句表达文言文句式之倒装句

语句表达文言文句式之倒装句

现代汉语语序一般是主语在前,谓语在后;定语在前,中心语在后;状语在前,动词在后;谓语在前,宾语在后。

如果顺序颠倒,则称之为“倒装句”。

一、介词结构后置、状语后置1、动+以+宾。

申之以孝悌之义。

《寡人之于国也》(应为:以孝悌之义申之)2、动+于(乎,相当“于”)+宾。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荀子·劝学》(应为:青,于蓝取之,而于蓝青)3、形+于+宾。

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张衡传》(应为:虽才于世高,而无骄尚之情)4、介词宾语后置:介词“以”“于”“乎”“自”等后面带上宾语,组成介宾结构短语。

这种介宾短语在现代汉语中一般放在动词或者形容词前边充当状语,在古代汉语中,却多数放在动词或者形容词后边充当补语。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师说》(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于弟子贤)二、主谓倒装古汉语中为了强调谓语,有些感叹句或疑问句把谓语置于主语之前。

一般常用逗号将主谓隔开。

感情较强烈;谓语由形容词充当。

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应为:汝之不惠,甚矣)三、宾语前置1、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

“时人莫之许也。

”(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正常语序应该是“时人莫许之也。

2、疑问句中疑问词作宾语。

“沛公安在?”(《鸿门宴》)3、以“是”“之”为标志。

“何陋之有?”(《陋室铭》)四、定语后置1、“之…者…”为标志,即“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的形式。

“马之千里者。

”(《马说》)2、“中心词+后置定语+者”“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3、中心词+数量词。

“铸以为金人十二”(《过秦论》)4、“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劝学》)欲了解更多的言语理解考点,请关注华智公考!。

文言特殊句式复习

文言特殊句式复习

1.“于”表被动 ⑴而君幸于赵王
⑵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 · 学于余 ⑶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 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
·
·
2 . 用 “ 见 ” “ 见 … 于 …”“ 受 … 于…”表被动。 ⑴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⑵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
· · ⑶吾常见笑于大方之家。 · ·
⑷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 受制于人
3.动词“为”“是”表判断(注意和代 词“是”的区别) ⑴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 ⑵此后典籍皆为版本。 · ⑶问今是何世。 ·
·
⑷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⑸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
· ⑹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
4、主谓直接表判断的。
⑴荀卿,赵人。 ⑵刘备天下枭雄。
5 . 用 “非”“未”“弗”“无”“莫”“毋” 等否定词表示判断。
⑵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
· ⑶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 ·
⑷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⑸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 吾从而师之
·
⑹古人观于天地、山川、草木、 · 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⑺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四、省略句:
句子中省略某词或某 成份的现象,古代汉 语中更为多见,常见 的有以下几种:
2.宾语前置
A.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 前置。
⑴古之人不余欺也。
·
⑵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⑶忌不自信。
·
·
B.疑问句中代词作动词或介词宾语, 宾语前置。 ⑴大王来何操?
⑵沛公安在?
⑶执肃手曰:“卿欲何言?” ⑷微斯人,吾谁与归!
⑸不然,籍何以至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倒装句之介词结构后置
介词结构后置
1.介词结构“于……”常放在谓语动词后作补语,这类补语按现代汉语习惯是放在谓语动词前作状语,翻译的时候,就把它作了状语,因此有人称它作“状语后置”。

如:
①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②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曹刿论战》)
2.介词结构“以……”有时放在谓语后作后置状语。

这种现象在文言文中并不多见。

如:
①乃取蒙冲斗舰十艘,载燥获枯柴,灌油其中,裹以帷幕。

(司马光《赤壁之战》)
②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