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内外饰设计中的塑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汽车内外饰设计中的塑料

塑料在汽车上的应用有以下6大优点:

一、塑料轻,比重小。轻量化是汽车业追求的目标,塑料在此方面可以大显其

威。一般塑料的比重在0.9-1.5之间,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比重也不会超过2.0,而金属材料的比重A3钢为7.6、黄铜为8.4、铝为2.7。因此应用塑料是减轻车体重量的有效途径。

二、塑料成型容易。它可使形状复杂的部件加工简单化。例如仪表台用钢板加工,

往往需要先加工成型各个零件,再分别用联接件装配或焊接而成,工序较多。而用塑料可以一次加工成型,加工时间短,精度有保证。

三、塑料制品的弹性好。它的弹性变形特性能吸收大量的碰撞能量,对强烈撞

击有较大的缓冲作用,对车辆和乘员起到保护作用。因此,现代汽车上都采用塑化仪表板和方向盘,以增强缓冲作用。前后保险杠、车身装饰条都采用塑料材料,以减轻外物体对车身的冲击力。另外,塑料还具有吸收和衰减振动和噪声的能力,可以提高乘坐的舒适性。

四、塑料可以方便的形成复合材料。通过不同组份搭配的复合材料有含

硬质金属的颗粒复合材料,有以夹层板材和树脂胶合纤维为主的层板复合材料和以玻璃纤维、碳纤维为主的纤维复合材料,这些复合材料具有很高的机械强度,可以代替钢板制作车身复盖件或结构件,减轻汽车的重量。

五、塑料耐腐蚀性强。塑料一般局部受损其他部分也不会腐蚀,而钢材制件一

旦漆面受损或者先期防腐做得不好就容易生锈腐蚀。塑料对酸、碱、盐等抗腐蚀能力大于钢板,如果用塑料做车身复盖件,十分适宜在污染较大的区域中使用。

六、塑料可以方便的改变各种性能。根据塑料的组织成份,可以通过添

加不同的填料、增塑剂和硬化剂来制出所需性能的塑料,改变材料的机械强度及加工成型性能,以适应车上不同部件的用途要求。例如保险杠要有相当的机械强度,而座垫和靠背就要采用柔软的聚胺脂泡沫塑料。更方便的是塑料颜色可以通过添加剂调色产生不同的颜色,可以省去喷漆。有些塑料件还可以电镀,例如ABS塑料具有很好的电镀性能,可用于制作装饰条、标牌、开关旋扭、车轮装饰罩等。

汽车车身传统的金属材料部件,已经大量采用化工材料。使用化工材料既可以减轻重量,简化工艺,还可以降低成本。例如轿车前后的保险杠,有些采用掺加玻璃纤维增强的聚丙烯热塑型塑料,用注射式压力成型工艺方式,有些采用聚氨脂材料,用反应注射成型工艺方式,简单快捷。采用聚丙烯、聚乙烯等材料,通过上述工艺方式,还可以制造翼子板、轮眉、扰

流板、散热器罩、发动机罩、行李箱盖等,材料弹性的高低由玻璃纤维的成份来确定。例如雷诺风景的翼子板就是由富有弹性的塑料材料做成的。

但是,塑料也有自身的弱点,阻碍了其应用的发展。一是改造成本问题,如果从传统的大规模机械加工方式转为大规模的模塑加工方式,投资不菲,成本高昂。另一个更关键的问题就是环境保护:材料能不能够回收?

汽车常用的塑料有哪几种:

汽车用塑料零部件分为三类:内饰件、外饰件和功能件。我国汽车用塑料的品种按用量排列依次为PP,PVC,PU,不饱和树脂,ABS,PF,PE,PA,PC,复合材料。如果按使用数量排列,德国是PVC,PU,PP,PE,ABS;美国是PU,PP,PE,PVC,ABS;日本是PVC,PP,PU,ABS,PE,FRP。

●汽车保险杠

保险杠是汽车的主要外饰件之一。保险杠一般采用模压塑料板材、改性PP材料,或用玻璃纤维增强塑料经模压、吸塑或注塑成型。

● 散热器格栅

散热器格栅一般用ABS或PC/ABS合金,经注塑成型制成。

●挡泥板

挡泥板要求所使用材料具有耐气候老化和良好的成型加工性。用增韧改性PP经注射成型而成;重卡斯太尔王的翼子板采用FRP制作;

● 导流板

导流板通常具有轻量、高刚性、设计新颖并呈流线型等特点。根据不同车型的要求,一般可采用SMC(片材模塑材料)、FRP、mPPO等材料,也可用改性PP和ABS。经中空成型的导流板成本低,且表面易涂装。

● 灯类

前大灯多数采用表面涂敷硬膜的PC,大灯玻璃透明性、耐热性、耐冲击性以及易于成型性,耐擦性和耐候性。对于后排指示组合灯,其灯罩材料选用PMMA,灯壳材料选用填充改性PP,它们之间用热熔胶粘接剂粘接。随着振动焊接技术的发展,灯壳材料开始采用耐热ABS,这样灯壳和灯罩之间可采用振动焊接的方式,也便于材料的再生利用。

汽车中常见材料PP的标识含义:

1 起疮:(银色条纹)

成品表面,以GA TE为中心,有很多银白色的条痕,基本上是顺着原料的流动方向产生。

这种现象是许多不良条件累积后发生的,有时要抓住真正的原因很困难。

1.1 原料中如果有水分或其他挥发成分,未充分烘干,则表面上就会产生很多银条。

1.2 原料中偶然混入其它原料时,也会形成起疮,其形状呈云母状或针点状,容易与其它原因造成的起疮分别。

1.3 原料或料管不清洁时,也容易发生这种情况。

1.4 射出时间长,初期射入到模穴内的原料温度低,固化的结果,使挥发成分不会排除,尤其对温度敏感的原料,发常会出现这种状况。

1.5 如果模温低,则原料固化快也容易发生(1.4)之状况,使挥发成分不会排出除。1.6 模具排气不良时,原料进入时气体不易排除,会产生起疮,像这种状况,成品顶部往往会烧黑。

1.7 模具上如果附着水分,则充填原料带来的热将其蒸发,与熔融的原料融合,形成起疮,呈蛋白色雾状。

1.8 胶道冷料窝有冷料或者小,射出时,冷却的原料带入模穴内,一部分会迅速固化形成薄层,刚开始生产时模温低也会开成起疮。

1.9 原料在充填过程中,因模穴面接触部分急冷形成薄层,又被后面的原料融化分解,形成白色或污痕状,多见於薄壳产品。

1.10 充填时,原料成乱流状能,使原料流径路线延长,并受模穴内结构的影响产生磨擦加之充填速度比原料冷却速度快,GATE位置处于筋骨处或者小容易产生起疮,成品肉厚急剧化的地方也容易产生起疮。

1.11 GATE以及流道小或变形,充填速度快,瞬间产生磨擦使温度急升造成原料分解。1.12 原料中含有再生料,未充分烘干,射出时分解,则产生起疮。

1.13 原料在料管中停留时间久,造成部分过热分解。

1.14 背压不足,卷入空气(压缩比不足)。

起疮:表一

2 会胶线

会胶线是原料在合流处产生细小的线,由于没完全融合而产生,成品正、反面都在同一部位上出现细线,如果模具的一方温度高,则与其接触的会胶线比另一方浅。

1 提高原料温度,增加射出速度则会胶线减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