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内外饰设计入门基础

合集下载

内外饰设计知识点总结

内外饰设计知识点总结

内外饰设计知识点总结在汽车行业,内外饰设计是汽车设计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好的内外饰设计能够给人舒适的驾驶体验,同时也是展现汽车品牌个性和技术实力的重要标志。

本文将对内外饰设计的知识点进行总结,以帮助读者深入了解和欣赏汽车设计的魅力。

I. 内饰设计知识点1. 座椅设计座椅是汽车内饰设计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它不仅关乎乘客的舒适度,也与驾驶者的驾驶感受密切相关。

好的座椅设计应该考虑到人体工程学原理,提供良好的支撑和舒适度,并具备可调节的功能。

此外,座椅的材质和色彩也需要与整个内饰风格相协调。

2. 仪表盘设计仪表盘作为汽车内部最显眼的部分之一,它不仅用于显示车辆运行状态,还承担起了操控和信息传输的重要任务。

好的仪表盘设计应该直观清晰,布局合理,功能齐全。

同时,在色彩运用和材质选择上也需要考虑到人们对于高品质和高科技的需求。

3. 中控台设计中控台设计涵盖了音频娱乐、导航系统以及空调控制等功能的布置和界面设计。

一个好的中控台设计应该是简洁、直观、易于操作的,并且需要与整个内饰风格相协调。

人机交互界面的友好性和易用性是中控台设计的重要考量因素。

4. 材质选择内饰设计中的材质选择对于车厢的整体感受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不同的材质可以给人带来不同的触感和视觉体验。

例如,皮革材质给人一种奢华感,织物材质则更为舒适和亲和。

内饰材质的选择需要考虑到品质、持久性和人体工程学等因素。

II. 外饰设计知识点1. 车身比例和流线型车身的比例和流线型是外饰设计的基础,直接影响到汽车的外观美感和空气动力学性能。

流线型的设计可以减少风阻,提高车辆的燃油经济性和行驶稳定性。

而合理的车身比例能够营造出稳定和运动感,并且符合人们对于汽车美学的追求。

2. 前脸设计汽车的前脸设计是品牌识别和个性展示的重要部分。

前脸的设计应该能够体现出品牌的独特性和辨识度。

例如,奔驰车的传统银色进气格栅,宝马车的双肾形进气格栅等。

而且,前照灯和格栅的组合也是前脸设计中需要考虑的要素之一。

汽车内外饰设计介绍

汽车内外饰设计介绍

汽车内外饰设计介绍我们启飞汽车设计在之前一篇文章中讲到:内外饰设计作为汽车设计里面的一个环节,它是汽车工程化数据的一个重要部分。

一般主机厂都用CATIA完成的设计过程。

了解这个知识体系需要了解一些内容:内外饰结构分类。

内外饰设计流程(一)如下几个分类:需要明确一个概念:广义上整车上注塑件都属于内外饰设计范畴。

后面会有一些特殊的说明,类似于座椅密封条和车灯等这一块的特殊性。

一般内外饰的分类,多数按照不同部件在整车上的空间进行分类。

在驾驶室之外的注塑件我们称之为外饰件、驾驶室之内的我们称之为内饰件。

一般公司内外饰设计部门组织划分也分为内室和外室两个科室。

几个概念需要重新说明一下1.类似座椅比较特殊。

一般有专门的座椅系统的工程师,基本上他们划分的还是比较清楚。

2.地毯这类软饰也比较特殊,一般情况下也有供应商完成。

3.虽然从大属性上车灯罩属于内外饰范畴,但是一般也有专门的车灯工程师去完成,里面需要涉及到的一些光学知识,跟内外饰的知识区别还是很大。

4.密封条系统也比较特殊,一般情况下都是供应商完成的,不是内外饰设计工程师的职责。

1.1前保系统:保险杠本体、上下通风格栅、雾灯及雾灯照、启飞前保设计前保附件:品牌标志、前挡风密封胶条、雨刮喷嘴、雨刮片、前挡盖板。

如下图。

启飞前保附件设计1.2门护板系统上护板,下护板本体、地图袋、装饰条、嵌式板、开关面板、内扣手、启飞前保门护板系统附件介绍:后视镜、内开把手、反转开关、门控灯开关、门开装饰条等、如下图门护板1.3顶棚总成:遮阳板、后顶灯、安全拉手、车顶控制台、顶棚顶棚结构1.4仪表台总成:仪表台本体、组合仪表护罩、手套箱,封口,中控面板、副仪表台。

仪表系统仪表系统的附件:各类开关、操纵杆、方向盘里程表、烟灰缸仪表系统1.5内饰护板总成系统:A柱上下护板、b柱上下护板、c柱上护板、后门槛护板、d柱护板,后侧围护板。

侧围护板(二)内外饰设计开发流程内外饰开发流程根据上面流程图,它不光代表一个内外饰系统开发流程,基本上囊括了所有研发体系里面的一个开发流程。

微型汽车内外饰产品设计制造技术基础研究

微型汽车内外饰产品设计制造技术基础研究

微型汽车内外饰产品设计制造技术基础研究随着人们对汽车舒适性和个性化需求的不断提高,汽车内外饰产品设计制造技术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微型汽车内外饰产品是指应用于微型汽车车身外部和内部的各种装饰和功能性零部件,包括车身外部的装饰件、车身内部的仪表板、座椅等装饰件和功能件。

为了满足汽车用户对汽车外观、内饰舒适度、安全性等方面的需求,制造商和设计师们不断进行技术研究和创新,以提高微型汽车内外饰产品的设计制造技术水平。

微型汽车内饰产品设计制造技术包括设计原理、结构组成、工艺工程等方面的技术基础。

设计原理是指内外饰产品设计的理论基础,包括设计目标、设计理念、设计风格等。

结构组成是指内外饰产品的构成方式和零部件组成,包括材料选择、零部件设计等。

工艺工程是指内外饰产品的生产工艺流程和工艺技术,包括模具设计、制造工艺、成型工艺等。

微型汽车外饰产品设计制造技术基础包括外饰构件设计、表面处理等方面的技术基础。

外饰构件设计是指汽车外饰的零部件设计和构造,包括车门、车窗、镀铬件等。

表面处理是指汽车外饰各种构件的表面处理技术,包括喷涂、电镀、激光雕刻等。

在微型汽车内外饰产品设计制造技术研究方面,国内外学者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

在微型汽车内饰产品设计方面,研究者们通过对内外饰产品的设计风格、材料选择、人机工程学等方面的研究,提高了内饰产品的舒适性和人性化。

国内外制造商也对汽车内饰产品的生产工艺进行了不断的技术改进和提高。

3. 微型汽车内外饰产品设计制造技术应用现状未来,微型汽车内外饰产品设计制造技术将继续向着高质量、高性能和高品质方向发展。

在内饰产品设计方面,设计师们将继续引入新的设计理念、新的材料和新的工艺技术,提高内饰产品的舒适性和个性化。

在外饰产品设计方面,设计师们将不断引入新的设计元素、新的材料和新的工艺技术,提高外饰产品的造型和品质。

与此随着汽车智能化、电动化的发展,微型汽车内外饰产品将面临更多新的设计和制造挑战。

汽车内外饰零件概述

汽车内外饰零件概述
条、后风挡玻璃及密封条、后背门门框密封条(有后背门的车型)等。 门槛护板边界条件:门槛内外板、A柱内板、B柱内板、地板、地毯、A柱下
护板、B柱下护板、C柱下护板、个别装有引擎盖开启拉手、加油盖开启拉手 等
内外饰总成简介
③顶棚总成
顶棚总成由顶棚和顶棚隔热垫组成,属于顶棚总成的附件主要有遮阳板、内 安全拉手、驾驶员眼睛盒等。
的缓冲吸能的关键构件。 保险杠侧导向架:位于保险杠后部两侧可靠定位连接,以保证:同称保险杠防擦条,设计成独立装配件,在碰擦损伤后可单 独更换。
散热器格栅:车身前部供散热器通风并起装饰作用的构件。 扰流板:为调整行驶中车身周围的气流而设置的附加部件,一般设计成独立
内外饰总成简介
其他外饰总成
轮罩
格栅
外后视镜壳体、导流板、扰流板、车门拉手、标牌、防擦条
内外饰设计基础
三、内外饰设计基础
内外饰设计要求
①内外饰件的可见表面不允许有波纹、皱纹、缩痕以及其他破坏表面完美的 缺陷。内饰件边缘应光顺,各内饰件之间保证缝隙均匀、棱线一致、清晰、 平滑、过渡均匀,以保证整车的外观一致性与美感。内饰件的形状复杂,立 体曲面多。一种是内饰件本身的立体曲面,是考虑造型及其美观的需要;另 一种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装配衔接的内饰件共同构成的,必须保持一致。 ②拔模方向:注塑件设计时首先应确定脱模方向,脱模方向确定后,数模上 的各个型面在脱模方向上都应该有脱模角,保证模具的成型。而对于需要顶 块或抽芯的部分,设计时应先确定抽芯的方向及抽芯的位置,然后同样在抽 芯的方向上,型面要有脱模角。确定拔模方向时应尽可能避免负角以降低成 本。 ③拔模斜度:拔模斜度在零点几度到几度范围内变化,它随成型深度、材料 刚性、表面润滑性、模具表面粗糙度和材料收缩性等参数的变化而变化,一 般为0.25度到2度。表面做纹理(皮纹)的零件的拔模角一般大于5°。

汽车内外饰知识

汽车内外饰知识

的车身,形成车身的密封刚性结构
2. 外装件
指车身外部具有对车身起保护或装饰作用的部件,以及具有独立功能的车身附件。主要有:
前后保险杠、车身防撞装饰条、散热器面罩、外饰件、玻璃、车门机构及附件、密封条和车外后视镜等。
3. 内装件
指车身室内对人体起保护作用或起装饰作用的部件,以及具有独立功能的车身附件。主要有:
汽车内外饰知识
汽车内外饰培训
钢化玻璃
钢化玻璃是指将普通玻璃淬火使内部组织形成一定的内应力,从而使玻璃的强度
得到加强,在受到冲击破碎时,玻璃会分裂成带钝边的小碎块,对乘员不易造成伤害。钢化玻璃其实是一种
预应力玻璃,通常使用化学或物理的方法,在玻璃表面形成压应力,玻璃承受外力时首先抵消表层应力,从
而提高了承载能力,改善了玻璃抗拉强度。
夹层玻璃
夹层玻璃是由坚韧的聚乙稀醇缩丁醛(PVB)胶片将两块或三块玻璃板在一定温度
和压力下粘结成一个整体,增加了玻璃的抗破碎能力。它可由退火玻璃、钢化玻璃或热增强玻璃来制成。当夹
层玻璃破碎时,玻璃碎片粘在塑料中间层上。 因此,夹层玻璃可以减少玻璃碎片对人身和财产的伤害,是目前
最适合于用作前挡风玻璃的安全玻璃。
玻璃的分类 1. 普通玻璃 2. 钢化玻璃 3. 夹层玻璃 4. 区域钢化玻璃
汽车内外饰知识
汽车内外饰培训
普通玻璃
质脆、抗弯、抗冲击 强度差,并且破碎后产生尖角和锐角边。而且还要转动,这样破玻璃碎片会造成人体头部的伤害。因此,普通玻
璃不能作为汽车玻璃。
车门头道密封条的结构有两种,一种为全海绵胶泡管,另一种由密实胶基体和海绵胶组成。这种密封胶粘贴或镶嵌 在车门上,与门框密封条配合,以增加车门与车体的密封作用。车门头道密封条并不是每种轿车都采用,例如一些经济 型轿车就没有,这主要是从节省成本方面考虑。

微型汽车内外饰产品设计制造技术基础研究

微型汽车内外饰产品设计制造技术基础研究

微型汽车内外饰产品设计制造技术基础研究微型汽车的内外饰设计主要包括车身设计和内部装饰设计两个方面。

车身设计是微型汽车外观造型和结构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形态美观、流线型设计不仅可以提高车辆的空气动力学性能,还可以增加车辆的整体品质感。

车身的材料选择和制造工艺也是车身设计的关键。

材料的轻量化和强度的提高可以减轻车身的重量,提高车辆的燃油经济性和安全性能。

而制造工艺的精细化和自动化可以提高车身制造的效率和质量。

内部装饰设计是微型汽车内部空间的设计和布局,其舒适性和人机工程性是内部装饰的关键。

座椅、仪表盘、中控台等内饰件的设计应该符合人体工程学的原则,能够提供良好的乘坐体验和操作方便性。

内部装饰还包括音响、空调和娱乐系统等功能装置的设计。

这些装置的安装位置和布线方式需要考虑到车内空间的限制和乘客的视觉和听觉需求。

微型汽车内外饰的制造技术也是其设计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

车身制造技术包括车身钣金、喷涂和涂装等工艺。

钣金工艺主要是通过冲压、折弯、焊接等方法将车身的零部件加工成形。

而喷涂和涂装工艺可以使车身表面具有防腐、防刮擦和防紫外线等功能。

内饰制造技术包括塑料注塑、各种材料的粘接和组装等工艺。

塑料注塑可以制造出各种形状和颜色的内饰件,而粘接和组装工艺可以将不同的内饰件组装到一起。

微型汽车内外饰产品的设计制造技术既要满足人们对美观和舒适的需求,又要考虑到车辆的性能和安全性。

相关研究人员需要不断深化对材料、工艺和人机工程学等方面的研究,以提高微型汽车内外饰产品的综合品质。

还需要推动技术创新和工业升级,引进先进的制造设备和先进的生产管理方法,以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汽车内外饰基础知识1

汽车内外饰基础知识1
总的来说,塑料具有其他各种材料所不具有的各种优点 ,特别基于成本和节能的方面,所以被汽车工业大量的 采用,特别是随着三次石油危机的爆发和石油资源的日 益枯竭,对汽车减轻自重和降低能耗的要求日益提高, 再加上对乘坐舒适性、安全性、美观性的要求,汽车塑
料件的用量正在逐年增加。
2 内外饰装配工艺知识
内外饰的装配状态会直接影响整车的视觉效果,内饰件的稳定 性,以及驾乘感受。 内外饰的装配内容约占据了总装装配工作的60%以上。例如: 多数整车企业的总装内饰装配线一般为2条,分为内饰1线和内饰2 线,如遇到节拍较快的生产线的布局会分为一次内饰和二次内饰的 布局。另一些部件会专门建立分装去,以总成的形式上线,如仪表 ,车门,前、后保险杆等。 综上所诉我们能了解到,内外饰的装配会影响整车的视觉效果 及驾驶感受,占总装工作内容的比列高。而怎样得到最好的装配效 果,则需要完善装配工艺、装配工具、设备等工作来保证我们内外 饰的装配质量。
1.1汽车内外饰简介
汽车内外饰有什么作用 以下两张图片,你更喜欢哪一个
1、装饰、美观
2、满足驾驶使用需求 3、提供舒适的驾驶环境
总的来讲,汽车内外饰的作用就是:让外 形更好看、让乘坐更舒适
1.2塑料的种类和特点
●汽车内外饰对材料有哪些需求 (1)美观、舒适,便于灵活设计 (2)保护乘客安全,使用性良好(耐磨损、易清洗、使用寿命长) (3)隔音、隔震、成本低 (4)良好的装饰性能 (5)应具有一定的透气性和吸湿性 (6)要有足够的撕裂强度,以免受尖硬物体反复刮擦或挤压而过早 出现破裂。 (7)有一定的抗腐蚀性能,阻燃、耐热、色泽持久,在长期光照下 不变色 (8)座椅面料必须具有一定的弹性,在拉伸后不会产生较大的残余 变形 (9)易于清洁,洗涤后缩水量小

内外饰设计基础入门讲解

内外饰设计基础入门讲解
滑动方向
共 70 页
内外饰入门阅读
4.3 滑动距离的尺寸选择 一般滑动距离空间要在实际作用滑块尺寸的2倍以上,如下图所
示(以卡扣座为例);
共 70 页
内外饰入门阅读
5. 检查内部结构、空间大小、零件与周围件的配合等是否合理,尺寸 是否合适,配合结构的形式有很多种,要选择一种最有效的配合及结 构方式,既节省空间,又能满足功能要求及强度要求; 6. 总成内部有很多零件组成,一般情况下,一个总成的内部零件拔模 方向一致,当总称内部的零件拔模方向不一致时,要注意子零件与本 体的配合结构:既要符合各自的拔模要求又要实现配合的功能要求; 7. 总成内部有旋转机构时,要进行运动分析,既要满足配合间隙又要 满足运动间隙; 8. 加强筋的布置: 作用:加强作用,控制零件的变形,定位作用等; 加强筋的布置:要求布置合理;
5.制作工程主断面: 主断面主要反映内饰件的配合
以及与其他件如白车身、电器、 底盘、附件等的配合关系,要包 含该件的典型结构及配合形式;
共 70 页
内外饰入门阅读
6.草数模: 根据CAS面进行草数模的设计,固定结构的形式布置、定位结构的布 置及形式、与周围件的配合结构、总成内部的配合结构等都要按照间隙 阶差图表及主断面的形式作出3D数模,无须加料厚及精确的结构特征; 根据草数模的分析,对CAS面进行1到3轮的反馈,使CAS面满足工程 要求,以确保以后工程能够实现; 7. 对CLASS-A进行检查校核,及时更改如空间、拔模等问题; 8. 根据A面,参考草数模的机构进行3D设计; 9. 根据设计好的3D数模对主断面进行更新; 10.根据3D数模进行2D制作;
4. 工程分析及间隙阶差图: 给造型提供工程支持,包括件的分块,位置,尺寸等,并提供给造型必要 的布置分析做参考; 根据CAS面,分析内饰结构的可行性,空间大小,确定零件的结构位置、 边界,整个外表面的拔模角度以及可预见性的工程建议,以确保工程的结构 能够实现; 在现有CAS面的基础上,根据前期定义及分析制作内饰的间隙阶差图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外饰入门阅读


前言…………………………………………………………………………………….3
第一章 设计流程 …………………………………………………………………….4 第二章 零件设计中的工艺要求……………………………………………………...8 第三章 内饰单件设计的注意事项…………………………………………………..15
2007-04-09
共 70 页
内外饰入门阅读
的几率; ⑤图纸中,标注更方便、更有序; 2. 定位选取的原则: 在零件设计中,如果想达到1中陈述的作用和目的,就需要用RPS定位, 但特别小的零件、与周围没有配合关系的零件可以考虑不用定位; 3. RPS的形式:
3.1 定位柱形式;主要应用 于较小的零件,配合零件、 限制零件某个方向的运动等; 如下图所示;
家指正!
2007-04-09
共 70 页
内外饰入门阅读
第一章 设计流程
1. 收集前期资料: 包括:客户提供的设计定义、要求、构想、标准、市场定位、参考车等 资料,清楚并进行分项整理,特别是参考车的详细信息,包含样件、图片、 优缺点及需要借鉴的具体信息; 如果是对现有车进行改型,还要收集现有车的具体信息,哪些需要新开发 哪些需要借用,并且要了解基础车目前的主要问题,在下一步的设计中想办 法进行优化和改进; 总之:要对你即将进行的设计进行详尽的前期收集工作,做到心中有数; 2.新车定义分析(设计构想): 根据客户提供的开发信息,对新车与参考车进行对比及新车可行性分析: 包括分块及结构的可行性、空间的大小、功能实现的可行性等,进一步确定 要设计车零件的大体定义及结构形式、位置,并把构想形成文件进行评审; 3.爆炸图及明细表: 制作爆炸图时要罗列内饰件的详细信息,包括:结构形式、材料定义、
如图:内孔的脱模要沿¢9到¢10的 方向取得,孔内零件配合以¢9为尺 寸基准进行设计;
内饰A面 内孔脱模方向
2007-04-09
共 70 页
内外饰入门阅读
1.2 外形尺寸以大端为准,脱模斜度向尺寸缩小的方向取得,保证零件 与周围的配合间隙,同时要保证零件的工艺美观要求;
如右图所示:零件两个表面的 尺寸分别如图,与之配合的零 件设计时要以¢31为基准进行 配合设计,零件的脱模方向要 如图所示的由¢31到¢28的方 向取得;
2007-04-09
共 70 页
内外饰入门阅读
3. 零件设计中的拔模角度要求 3.1 无皮纹的外表面及零件的翻边 和配合边,一般要3°以上的拔模 角度,如果实现困难,最小1.5° 但翻边宽度要窄;带普通深度皮纹 的件外表面,一般需要5°以上的 拔模角度,每0.025mm皮纹深度要 取1°以上的拔模角度;(如右图 所示) 5°以上 3°以上
第四章 内饰设计中的RPS系统……………………………………………………...21
第五章 内饰常见零件设计时的间隙及阶差………………………………………..28 第六章 外饰零部件设计参考……………………………………………………….43 第七章 外饰常见零件间的间隙及阶差…………………………………………….60 第八章 座椅、安全带设计参考…………………………………………………….63 附录1-内外饰零件的常用材料……………………………………………………….67 附录2-内外饰常用材料的密度……………………………………………………….68 附录3-塑料对照表………………………………….…………………………………69
2007-04-09 共 70 页
内外饰入门阅读
第四章 内饰设计中的RPS系统
为了装配、尺寸控制、提供生产效率的需要,近几年RPS系统被广泛 的应用到了汽车产品的各个环节,现在的内饰设计,RPS系统也受到了 广泛的关注,逐渐应用到了每个零件的设计当中;因此,在汽车内饰设 计时,考虑RPS成了一个不可或缺的关键步骤;本章主要就内饰设计中 的RPS进行了简单的介绍; 1. 定义: RPS的全称:reference point system ,即中文中的定位系统,源自于德 国大众汽车公司; 2. 定位系统的作用: ①产品装配工艺的方便性,有定位时,使产品装配更方便,效率更高;同 样使检查更方便,给检具提供一个基准; ②必要配合尺寸的保证,如配合间隙、配合阶差等; ③零件本身公差精度的保证,如零件的边界尺寸,开孔尺寸和位置精度等; ④降低零件的成本,可以有效地降低装配过程中因操作问题造成零件报废
3.5 零件常用的卡扣座的外 表面要有1°以上的拔模角; (如右图所示 )
1°以上
2007-04-09
共 70 页
内外饰入门阅读
第三章 内饰单件设计的注意事项
1. 确定零件的结构形式,自身的结构、固定、定位以及与周围零件配 合时的配合结构等,要有一个清楚的规划和构想,并且要以工程能 够实现为首要目标,同时考虑尽量满足造型; 2. 确定零件的拔模方向,并根据提供的CAS面进行调整到最佳状态, 然后根据调整好的拔模方向检查CAS面是否满足拔模要求,并对以 后的CLASS-A面进行同样的检查校核; 拔模方向的确定原则: 首选与X、Y、Z三个坐标轴平行的方向,简称单维拔模方向; 次之,与一个坐标平面成0°角,与另外一个坐标平面成整数值夹 角,简称二维拔模方向; 最次,空间方向,与三个坐标平面都有角度,但尽量使三个夹角都 是整数值,简称三维拔模方向; 注:拔模方向最好选择前两种类型,第三种尽量避免出现;
2007-04-09
共 70 页
内外饰入门阅读
3.2 加强筋一般取0.5°以上的拔 模角,相对2.5mm厚的零件,筋的 根部厚度一般1mm,最大不超过 1.2mm,端部厚度不小于0.7mm, 如果不能满足该项尺寸,考虑调整 拔模角,但最小不小于0.3°,同时
调整筋根部的厚度,使加强筋既满
足拔模角度的要求又满足厚度的要 求;(如右图所示)
5mm以上
2007-04-09
共 70 页
内外饰入门阅读
4.2 滑块的滑动方向选择与滑动结构与本体面的夹角有关,一般本体平面 与卡扣配合平面在0°以上才能顺利滑动,滑动方向要在本体平面及卡扣配 合平面的夹角范围之内;(如下图所示)
滑动方向
2007-04-09
共 70 页
内外饰入门阅读
4.3 滑动距离的尺寸选择 一般滑动距离空间要在实际作用滑块尺寸的2倍以上,如下图所 示(以卡扣座为例);
2007-04-09
共 70 页
内外饰入门阅读
1.3 一般情况下,脱模斜度可以不受制品公差带的限制,但高精度 制品脱模斜度应在公差带范围之内; 2 .脱模角度大小控制原则: 零件精度越高,脱模斜度越小; 尺寸大的零件,应采用较小的脱模斜度; 零件材料的收缩率越大,模具在零件内部,脱模斜度相应加大,模 具在零件外部,脱模斜度可以相应减小; 增强塑料选用大的脱模斜度,含有自润滑剂的塑料可以采用相对小 的脱模斜度; 零件壁厚越大,应相应增加脱模斜度; 塑料较硬、较脆、刚度大的,脱模斜度应加大;
2007-04-09 共 70 页
内外饰入门阅读
固定及定位的形式及 布置位置、大致数量等详 细信息,完成的基础上编 制内饰开发车的明细表; 爆炸图形式如下图所示: 注:根据具体情况,3 (爆炸图和明细表)可 以在2(设计构想)之前 做;
2007-04-09
共 70 页
内外饰入门阅读
4. 工程分析及间隙阶差图: 给造型提供工程支持,包括件的分块,位置,尺寸等,并提供给造型必要 的布置分析做参考; 根据CAS面,分析内饰结构的可行性,空间大小,确定零件的结构位置、 边界,整个外表面的拔模角度以及可预见性的工程建议,以确保工程的结构 能够实现; 在现有CAS面的基础上,根据前期定义及分析制作内饰的间隙阶差图表;
2007-04-09 共 70 页
内外饰入门阅读
9. 固定结构布置合理: 固定结构不但能起到固定零件的作用,还能起到其他方面的作用,如 定位、保证配合间隙、控制面差等作用,所以在布置固定结构是一定要 布置合理,并且选择合适的类型; ①塑料卡扣,尽量均匀布置,特殊情况下(如空间不能实现、有其他 的目的和作用)做调整,塑料卡扣一般间距200mm,熔焊结构柱一般 80mm~100mm; ②与零件一起成型的卡扣,要求配合牢固,同时要考虑变形量,过盈 量,小卡扣一般过盈量为1.5mm~2mm,尺寸较小的卡扣可以控制过盈量 在1mm左右; 10. 定位可靠、布置合理: 定位时主要考虑强度,布置合理达到一定的作用和目的,实现既定的 功能,详细定位系统请参考第四章;
2007-04-09
共 70 页

¢9
第二章 内饰设计的工艺要求
内外饰入门阅读
前注: 本章所介绍的拔模要求只适合注塑工艺成型的塑料 件,对其他工艺的拔模情况不具有参考意义; 一.工艺设计中脱模的原则 1.脱模方向原则 1.1 内孔脱模以尺寸小的一端为准,以保证与内孔配合零件的尺寸及 配合间隙,脱模方向为尺寸扩大的方向取得;如下图所示:
2007-04-09
共 70 页
内外饰入门阅读
前 言
本讲义主要介绍了内外饰设计中的一些基础知识,为刚入职装饰件 的同事及其它们部门需要了解装饰件基础知识的同事提供一个借鉴和参 考,让新同事更快更好的投入到设计工作中来! 在编写的过程中,得到了外籍专家的大力支持,汇入了装饰件设计室 广大同事的经验和宝贵意见,同时,将我个人的一点工作心得和工作经 历提供给大家借鉴,可能其中的想法和建议有一些不成熟的地方,望大
2007-04-09
共 70 页
内外饰入门阅读
3.3 零件的分模线要放在料厚表面或者看不见不影响外观质量的地方;
如右图所示,分模线一 般放在看不见的地方, 以免04-09
共 70 页
内外饰入门阅读
3.4 零件表面开孔时,给 0.5°拔模角,也可以是0° 拔模角,分模线优先要放到 料厚表面上;(如右图所示)
2007-04-0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