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育学》名词与简答1[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

**1、学校教育:是一种制度化和专门化活动,具有组织性、计划性、系统性的特点,以教学为主,旨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教育实践活动。

2、学制:是指制度化了的公共教育系统和体制,对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的总体制度、性质、任务和正常运行机制等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和规范。

**3、最近发展区:现有发展水平(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可能发展水平(未来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区域。具体指的是,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与经过他人的帮助可以达到的较高水平之间的差距。

**4、教师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P49)

5、课程设计:是按照育人的目的要求和课程内部各要素、各成分之间的必然性联系而制定一定学校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编制各类教材的过程,是课程建设系统工程的一个组成部分。

**6、课程计划:根据一定的教育目标、学校培养目标、各学科科目的性质和作用,由教育行政部门或学校制定的关于学校教学和教育工作的一种法规性文件。

**7、显性课程:是一个教育系统或教育机构中要求学生必须学习并通过考核达到明确规定的教育目标,以获取特定教育学历或资格证书的课程。

**8、隐性课程:是一个教育系统或教育机构中,学生在现行课程以外获得所有学校教育的经验,不作为获取特定教育学历或资格证书的必备条件。一般包括物质性隐性课程、制度性隐性课程、心理性隐性课程三种类型。

9、教育案例:是一个实际教育情境的描述,其中有人物、事件、情节等,并含有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结果。

**10、班级授课制:按照一定数量将年龄、文化程度相近的学生编成班组,由教师按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内容、教学时数和教学进度表,进行分科式集体教学的一种教学形式。

**11、教学模式: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为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而设计或发展起来的相对稳定的教学流程及其方法体系。

**12、学习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即已获得的知识、技能、学习方法或学习态度对学习新知识、新技能与解决新问题所产生的一种影响。

**13、学习风格:是指影响学习者感知不同刺激,并对不同刺激做出反应的所有心理特性,表现为学习者接受和加工信心的方式、对学习条件和环境的需要、认知特征、个性意识倾向、神经生理类型等方面。

**14、教学评价:是依据一定的客观标准,通过各种测量和相关资料的收集,对教学活动及其效果进行客观衡量和科学判定的系统过程。

15、教育法律救济:是指当教育行政机关或其他国家机关和社会组织在管理过程中侵犯了相对人的权益时,相对人可以通过申诉、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和调节等方式获得法律上的补救。

16、教育叙事:是指教师“叙说”自己在教育活动中个人化的教育“问题解决”和“经验事实”。

17、网络教研:是指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发和利用网上教育资源,建立开放、交互动态的网络教研平台,实现资源的交流与共享,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的教研活动。

**18、整合课程:是一种采用各种机会整合的形式,使教育系统中分化了的各要素及其各成分之间形成有机联系的课程形态。

19、分科课程:以科目的形式来组织教学内容的一种课程,强调将学科分解到单一知识系列,以获得教学内容的清晰性和教学效率的高效性。

20、校本课程:某一类学校或某一级学校的个别教师、部分教师或全体教师,根据国家制定的教育目的,结合学校的培养目标,在分析本校外部环境和本校内部环境的基础上,针对本校、本年级或本班级特定的学生群体,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

21、合作性学习:是以学习者小组形式,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的一切相关行为。

22、课堂教学:在一个特定的场所或环境中,以课程内容为中介,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共同组成的一个双主体活动。

简答

**1、学校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是什么?

第一,促进人的身心发展进程;(2分)第二,敬爱苏个体发展的社会化进程;(2分)第三,发展人的主体性、个性化功能(2分)

**2、一位合格的教师需要具备哪些方面的知识?

要点:第一,本体性知识,是教师所具有的特定的专业知识;(2分)第二,条件性知识,主要是指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2分)第三,实践性知识,是教师在面临实现有目的的教学行为中所具有的课堂情境知识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即教师教学经验的积累。(2分)(P39)

3、教学反思对教师专业成长有什么作用?

第一,教师通过“活动中的反思”反馈互动中教师与学生的因果关系;第二,反思的双重身份有利于教师成为教育理论与实践相互沟通的桥梁;第三,通过经验的反思来达到教师的成长;第四,帮助完善教师的知识结构。

4、多尔的后现代课程理论主要内容是什么?

要点:丰富性、循环性、关联性、严密性

丰富性:与课程的深度、课程作为意义的载体、课程的多种可能性或解释有关。

循环性:一种内容丰富而复杂的课程,需要通过多次思考和提供多次机会才能掌握。

关联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育方面,在构建课程时要考虑一系列关系;二是文化方面,要在一个旁大的文化网络中构建课程。

严密性:作用在于改变了课程避免还如某种“不能控制的相对主义”以及情感上唯我主义的怪圈。意味着一种有意识的企图,去查找各种假设,并协调这些假设之间的有关细节,这样进行对话才会有意义、才会有改造价值。

5、泰勒原理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要点:第一,目标:学校应该试图达到什么教育目标?第二,内容:提供什么教育经验最有可能达到这些目标?第三,实施:怎样有效组织这些教育经验?第四,评价:我们如何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以实现?

6、校本课程开发的策略有哪些?

第一,确立校本教育宗旨,学校必须立足自身的实际情况确立自己独特的教育宗旨;第二,组建校本课程开发的行动队伍,要保证校本课程开发的顺利运行,建立课程行动研究协作队伍是关键;第三,确立校本课程开发的主题,课程建设必须考虑社会学生和知识三方面资源,校本课程开发计划的制定也不例外;第四,营造民主开放的课程开发环境,校本课程开发要求学校必须建立体现自身教育宗旨的教育环境;第五,课程开发与教学改革一体化,校本课程开发需要学校建立自己的评价体系和评价制度

**7、新课改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第一,强调课程的发展功能,首先确定学生终身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赋予新的内涵,其次强调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三是强调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良好的世界观、思想品德、性格意志、态度、价值及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第二,实现课程设置的整合性,体现为课程结构的整合性和课程内容的整合性;第三,关注实施过程与科学评价,课程改革不再仅仅是重视设计与编制,而且改革的著力点还要放在新课程的具体实施过程及相关反馈与评价中;第四,进一步加大课程管理的弹性化,制定有关政策实现课程管理权限的下放。

8、哲学取向教学理论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第一,有坚实的哲学基础,一定的心理学依据,是一种“目的-手段”凡是的教学理论研究;(2分)第二,以哲学思辨的研究方法为主,形成了“知识-道德”本为的目的观,“知识-接受”的教学过程观,学科本位的教学内容观和以语言呈示为主的教学方法观;(2分)第三,是一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理论。(2分)

9、学校教学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第一,具有明确目的的教学;在学校里,一切教学活动都是教师有目的的引起学生学习的活动;第二,具有周密计划的教学;表现在从课程方案的制定、课程标准的结构、教学计划的安排到课时计划的制定等一系列的活动之中;第三,是基于预成课程的教学;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的载体,教学是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第四,是高速度高效率的教学,在学校中不仅知识教学是高效的而且以直接经验为内容的教学同样具有高效性。

10、当代教学发展的新取向是什么?

第一,多元教学目标;第二,整合的课程内容;第三,建构的知识学习;第四,互动式的教学活动;第五,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第六,多样化的教学手段;第七,发展性的教学评价

11、教学过程设计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第一,趣味性原则,教学环节中要注意保护学生的兴趣;第二,灵活互动性原则,教师与学生主体间互动,表现为对问题的问和答;第三,因材施教原则,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进行教学,正确对待个体差异,既要照顾个别学生的特点又要面向大多数学生;第四,研究性学习原则,将学生的需要、动机和兴趣置于核心地位,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主动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