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绛唇赏析

合集下载

点绛唇翻译及赏析

点绛唇翻译及赏析

点绛唇翻译及赏析点绛唇翻译及赏析导语:点绛唇秦观赏析翻译是北宋文学家“苏门四学士”之一的秦观的作品,点绛唇是比较常见的词牌名之一,秦观的这首点绛唇全名是《点绛唇·桃源》。

通过描写对世外桃源的向往来表示他对现实世界的不满。

以下是店铺整理的资料,欢迎阅读参考。

点绛唇元好问(元)【原文】醉里春归,绿窗犹唱留春住。

问春何处,花落莺无语。

渺渺予怀,澡漠烟中树,西楼暮,一帘疏,梦里寻春去。

《点绛唇》赏析词中没有着意渲染残春景色,而是旁处落笔,侧笔取妍。

起句“沙际春归”,语似直露,而画面见于文字之外。

为说春从水边归去呢?春来先遣杨柳青,是春在柳梢头;而暮春时节,春色似乎和柳絮一道随着流水飘走了。

故吟咏“沙际春归”四个字,乃觉无字处有意,空白处皆是画。

次句“绿窗犹唱留春住”,诗思奇妙。

不说自己思春恋春,却说旁人春归而不知,犹自痴情挽留。

绿窗中人或是歌妓之流。

或许不必定有此人此唱,不过是作者设置的一种境界,借说绿窗少女的歌声以表达自己惜春的情怀。

这是词体幽微宛转处,作者掌握和运用得很成功。

“问春何处,花落莺无语”二句,熔铸前人词中意象,而翻进一层,欧阳修《蝶恋花》:“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王安国的《清平乐》:“留春不住,费尽莺儿语”。

黄庭坚《清平乐》:“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

百月兆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上述诸作,或问花,或问鸟,不论是落花还是莺啼,总还有点春天的影子。

在这首词中,不仅是问而无答,乃更无可问讯。

“花落莺无语”,春光老尽,连点声息都没有了。

词人对春天的深情眷恋,在词中表现为一种徒劳的'追寻。

起句既说“春归”,已是无可置疑,然而还要“问春”。

问而无答,则继之以远眺、寻觅。

“漠漠烟中树”,意象似从谢眺“远树暖阡阡,生烟纷漠漠”。

李白“平林漠漠烟如织”化来,是高楼远眺之景,又仿佛“涉涉吟怀”的物化形态。

极目远望,不见春之踪影,只有在日暮归楼后,隔帘疏雨生中,求得好梦,梦中去寻觅了。

《点绛唇》原文及赏析

《点绛唇》原文及赏析

《点绛唇》原文及赏析《点绛唇》原文及赏析《点绛唇》原文及赏析1点绛唇·波上清风波上清风,画船明月人归后。

渐消残酒,独自凭阑久。

聚散匆匆,此恨年年有。

重回首,淡烟疏柳,隐隐芜城漏。

古诗简介《点绛唇·波上清风》是北宋词人魏夫人创作的文学作品。

这是一首表现人生聚散匆匆的憾恨之情的词。

上片写清风、明月、画船,这些本来应该是费心悦目的。

但是,词人所面对的却是难堪的别离。

周围的景物虽清新秀丽,纠缠主人公的愁思却拂之不去。

下片就转为直接的愁绪抒发,将人生不如意时的愁苦含蓄委婉地表达了出来。

整首词用语恰当,语意清新,含蓄隽永,是一首难得的佳作。

翻译/译文水上清风徐徐波平浪静,在画船上宴饮话别好友,直到天色傍晚归来之后,日间酒意渐消离恨涌心头。

独自凭栏远望很久很久。

人生欢聚离散来去匆匆,这种离愁别恨年年都有,人人都不堪重回首。

天边云烟迷茫稀疏杨柳,隐隐传来声声芜城更漏。

注释1、画船:装饰华丽的游船。

2、残酒:指残留的醉意。

3、独自凭栏久:一个人依凭着栏杆站了很长时间。

4、聚:团聚、相聚。

5、散:离散、分手。

6、回首:回顾、回忆。

7、隐隐:隐约。

8、芜(wú)城:即广陵城,今江苏扬州。

曾在战乱中荒芜,鲍照为之作《芜城赋》,故称芜城。

这里指游人所去的地方。

9、漏:指更漏,古代的报时器。

赏析/鉴赏词的上片由景物引出人物。

清风拂过水面,明月泻下银辉,鳞鳞微浪闪动着光波,月夜恬静、皎洁、优美。

此刻,一只装饰华美的小船荡离江岸,驶向迷茫的远方,一个女郎凭依着楼头的栏杆,借着朦胧的月色,凝神目送那渐渐消失在夜空中的一叶轻舟。

江波、清风、明月、画船,开端并列几个富有特征的意象,就构成了一个清丽纯净、沁人心脾的意境。

值此良宵美景,与意中人联袂共赏,该是何等快意惬怀;然而,其人竟登舟飘然远去,“良辰好景虚设”,令人黯然神伤。

“波上清风”、“画船明月”之下,突然接上“人归后”,这三字,使意脉陡转,气氛骤变,顿时给主人公带来了无限的寥落和空虚。

《点绛唇》苏轼词翻译赏析

《点绛唇》苏轼词翻译赏析

《点绛唇》苏轼词翻译赏析点绛唇苏轼红杏飘香,柳含烟翠拖轻缕。

水边朱户。

尽卷黄昏雨。

烛影摇风,一枕伤春绪。

归不去。

凤楼何处。

芳草迷归路。

【赏析】这是一种相思怀人之作,写得深情一片,感人至深,足见东坡豪放而外,别有一番情怀。

“红杏飘香,柳含烟翠拖轻缕”,起笔点染春色如画。

万紫千红之春光,数红杏、柳烟最具有特征性,故词中素有“红杏枝头春意闹”、“江上柳如烟”之名句。

此写红杏意犹未足,更写其香,着一“飘”字,足见词人感受之馨逸。

写翠柳,状之以含烟,继之以拖轻缕,既能写出其轻如烟之态,又写出其垂丝拂拂之姿。

这里以春色暗示伊人之美好。

下边二句,遂由景及人。

“水边朱户”,点出伊人所居。

朱户、临水,透出一种秀雅之致,以暗示伊人之美。

“尽卷黄昏雨”,词笔至此终于写出伊人,同时又已轻轻宕开。

伊人卷帘,其所见唯一片黄昏雨而已。

“黄昏雨”,隐然喻说着一个愁字。

冠一尽字,犹言总是,实已道出伊人相思之久,无可奈何之情。

“烛影摇风,一枕伤春绪。

”烛影暗承上文黄昏而来,摇风,可见窗户洞开,亦暗合前之朱户卷帘。

伤春绪即相思情,一枕,言总是愁卧,悉绪满怀,相思成疾矣。

此句又与上片尽卷黄昏雨相映照。

上写伊人卷帘愁望黄昏之雨,此写自己相思成疾卧对风烛,遂以虚摹与写实,造成共时之奇境。

“归不去”,一语道尽此情无法圆满之恨事。

“凤楼何处。

芳草迷归路。

”凤楼朱户归不去。

唯有长存于心的瞩望而已。

“何处”二字,问得凄然。

瞩望终非现实,现实是两人之间,横互着一段不可逾越之距离。

词人以芳草萋萋的旧典象喻之。

此路虽是归路,直指凤楼朱户,但实无法越过。

着一“迷”字,感情沉重而深刻,迷惘失落之感,天长地远之恨,跃然纸上。

起句对杏香柳烟之一往情深,与结句芳草迷路之归去无计,相反相成,令人神往,意境凄迷。

此词造诣之妙,还于意境之空灵。

红杏柳烟,属相思中之境界,而春色宛然如画。

芳草归路,似喻人间阻绝,亦具凄美之感。

此词意蕴之本体,实为词人之深情。

最新汪藻《点绛唇》赏析及翻译精选

最新汪藻《点绛唇》赏析及翻译精选

汪藻《点绛唇》赏析及翻译点绛唇·新月娟娟新月娟娟,夜寒江静山衔斗。

起来搔首,梅影横窗瘦。

好个霜天,闲却传杯手。

君知否?乱鸦啼后,归兴浓于酒。

注释①山衔斗:北斗星闪现在山间:②“闲却”句:与末句相应。

言无意饮酒。

译文一轮圆月明媚新秀,秋夜寒、江流静、远山衔着北斗。

夜不成寐起来徘徊搔首。

窗间横斜着梅花疏影,那么清瘦。

好一个凉秋月夜的霜天!却无心饮酒,闲置了传杯把盏手。

君知否?听到归巢的乌鸦纷乱的啼叫后,使我归家意兴浓郁似酒。

赏析冬夜,天上一弯新月,地下江静无声,山头北斗横斜。

词人睡不着,看着映在窗纸上的梅树的影子,且搔首且静思。

霜天何以好?好在接到调令,再用不出席官场的宴会、传杯应酬了。

好在不用理会小人们的谣言中伤,就权当它乱鸦聒噪一阵罢了。

好在赴任之前,可以归家探视亲人了。

上片首两句写景,勾出一幅新月江山图:一弯秀媚的新月,被群星簇拥,山顶与星斗相连;月光照耀下,江流澄静,听不到波声。

这两句是作者中夜起来遥望所见,倒置前,写的是静的环境。

他本来就心事重重,床上不能成眠,于是披衣而起,想有所排遣。

“搔首”是思考问题时习惯的动作,此处这两个字形象地写出他情绪不平静。

结句“梅影横窗瘦”,静中见动,要月影西斜才看得出梅影横窗。

“瘦”字刻画出梅花的丰姿。

下片转向抒情。

严冬的.打霜天气,本来正是饮酒驱寒的好时光,可是却没有饮酒的兴致。

“传杯”是传递酒杯而饮以助酒兴,多是宴会中进行,不是独饮或对饮。

此处“闲却传杯会了。

联系词人身世,可知此时他正被迫迁调,官场失意时。

末二句,作者”归兴“之萌生是由于”乱鸦啼后“,并且这番思归的意念比霜天思酒之兴还浓,可见他已非常厌倦宦海生涯。

鸦前冠以”乱“,足见鸦之多,聒噪之甚。

简评此词上片着重写景。

寒夜新月,山衔北斗,搔首怅望,梅影横窗。

下片着重写人。

“归梦浓于酒”,含蓄蕴藉,耐人寻思。

全词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景物与人融为一体。

作者一度颇感仕途艰险,机锋四伏,因而渴望退隐归家,乐守田园,此词即表达了这种思想情感。

林逋《点绛唇·金谷年年》原文及赏析

林逋《点绛唇·金谷年年》原文及赏析

林逋《点绛唇·金谷年年》原文及赏析林逋不趋荣利,独自隐居于西湖孤山,以种梅养鹤自娱。

他高标遗世,但仍渴求着友情的慰藉。

张先等人皆时时造访。

公元1007年词人送别友人离去,借吟咏春草抒写离愁别绪。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林逋《点绛唇·金谷年年》原文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点绛唇·金谷年年宋代:林逋金谷年年,乱生春色谁为主?余花落处,满地和烟雨。

又是离歌,一阕长亭暮。

王孙去,萋萋无数,南北东西路。

译文金谷年年生青草,年复一年,每到春来,长势繁茂,乱生的春色谁是它的主人?枝头残余的花朵在蒙蒙细雨中凋落一地。

又是离秋,黄昏时分,送行的人在这里话别。

远游的人已经走了,芳草萋萋生满前行之路。

注释金谷:即金谷园,指西晋富豪石崇洛阳建造的一座奢华的别墅。

因征西将军祭酒王诩回长安时,石崇曾在此为其饯行,而成了指送别、饯行的代称。

又指生死相伴的情谊。

离歌:送别的歌曲长亭:亦称十里长亭。

古代人们常在长亭设宴饯别为亲友送行并吟咏留赠。

王孙:本是古代对贵族公子的尊称,后来代指出门远游之人。

这里指的是作者的朋友。

萋萋(qī):草盛的样子。

赏析前兩句用典,写人去园空、草木无情、年年逢春而生的情景。

“乱生”二字,显出荒芜之状。

“谁为主”的叹问,点明园的荒凉无主,蕴含着词人对人世沧桑的慨叹。

三、四句渲染衬托,描写无主荒园在细雨中的情景:春色凋零,花朵纷坠,枝头稀疏的余花,也随濛濛细雨飘逝“满地”,境界开阔而情调婉伤。

虽写雨中落花,却含草盛人稀、无可奈何的惆怅,为写离别奠定感情基调。

以下几句写离情。

“又是离歌,一阕长亭暮”此句情景交融,长亭,亦称十里长亭,古人送行饯别之地;此暗指别意绵绵,难舍难分,直到日暮。

词人抓住特定时刻,刻画出这幅黯然销魂的长亭送别的画面。

最后“王孙”三句,是全词之主旨。

凝望着亲人渐行渐远,慢慢消失了,唯见茂盛的春草通往四方之路,茫茫无涯。

结尾处词人以景结情,渲染了无限惆怅和依依惜别的感情,给人留下无穷的想像。

《点绛唇》原文及赏析

《点绛唇》原文及赏析

《点绛唇》原文及赏析《点绛唇》原文及赏析(15篇)《点绛唇》原文及赏析1【仙吕】点绛唇_咏教习鼓诉作者:孙叔顺咏教习鼓诉冤每日学按龙韬,演习虎略。

初开教,若论功劳,则俺先来到。

【混江龙】助威声号,将我先鸣三擂发根苗。

渐渐的排成戈戟,纷纷的收聚枪刀。

则这两片皮常与军官为耳目,一生心不离了小校做知交。

虽是我有声难说,有运难消,又不比鸣廉击柝喝号。

摇铃向军前,则我为头儿闹。

面皮上常过了无数,助罗边不住的频敲。

【油葫芦】怎比恁那悠悠吹画角,也每不汤着不动着,教瞒儿满腹中恶气怎生消。

夜阑时直捶到金鸡儿报,早晨间直熬的金乌落。

他每都披着纸甲,挂着战袍,番来覆去由闹,早难道杀气阵云高。

【天下乐】却什么三十年学六韬,好教我逐朝心内焦,他每没一个有才能有机谋有智略。

每日加空虚了五六番,干盘了十数遭,恰便似一场家杂剧了。

【醉中天】想当日两军闹,起全翼赴宣朝。

将我击破花腔,它每都哭破眼胞。

可正是发擂催军校,不付能勾引的离城去,又将他黎民掳掠,这的是恁破黄巢头件功劳。

【金盏儿】他每哭声苦,可教我怨声高。

被我将他众英雄引上阴陵道,他每教场中胆气更那里有分毫。

都不肯一心于国死,则待半路里转身逃。

早难道养军千日,又得用在今朝。

【赚尾煞】将我击发,便声扬额闲下无声哨。

旧声价,如今都坏了,谁敢向雷门行过一遭。

则为我乱军心,将果报先招。

自量度,天数难逃。

若是再瞒上,将来又吃搞。

终身累倒,皮鞚零,再怎敢军中一面骋英豪。

《点绛唇》原文及赏析2点绛唇·闺思宋朝李清照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

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

倚遍阑干,只是无情绪。

人何处,连天衰草,望断归来路。

(衰一作:芳)《点绛唇·闺思》译文暮春时节,深闺里无边的寂寞如潮水般涌来,一寸柔肠便有千缕愁丝。

越是珍惜春天,春天却越容易流逝,淅淅沥沥的雨声催着落红,也催着春天归去的脚步。

倚遍栏杆,纵是春天千般好,怎奈也是无情绪。

所思念的人在哪里呀?眼前只有那一眼望不到尽头的萋萋芳草,正顺着良人归来时所必经的道路蔓延开去,一直延伸到遥远的天边。

林逋点绛唇赏析

林逋点绛唇赏析

林逋点绛唇赏析林逋(1791~1876),字游凤,号海石,江苏太仓人。

林逋年青时即以文学才华著称,精通六艺,为清末文坛扬名者,他的文辞辩证,文章结构严谨,着力俗语抑,文采典雅,被称为“文章当临绝代”,因而他独具一格的诗文风格而闻名文坛。

林逋在文坛上可说是清末留名,他在文学上也创立了一种独特的风格。

他赏析一切美好的事物,特别是他所赏析的绛唇,是他极大的追求。

他把绛唇赏析为“古中至精之物”,赞叹其气质卓越,依稀可及,心酸汩汩,让人生出异样的感受。

林逋的诗文中,绛唇的题材比较多,其中有《林逋点绛唇》,这是他的一首古诗,写他对秋日里绛唇一见倾心的情怀。

《林逋点绛唇》原文如下:宝扇一扫出千翠,芳草萋萋满翠微。

月明若秋空,吴音惊早晚。

谁知更今夜,琴瑟谁能弦?这首诗先用自然形象描绘了一幅秋日绛唇的场景,饱含着自然之美:翠绿的芳草,月明如秋,吴音汩汩,把当时的环境描摹得淋漓尽致。

接着,林逋提出问题:“谁知更今夜,琴瑟谁能弦?”这首诗在情节上表达了林逋当时的孤独与失魂,内心的满溢,让人有一种感怀浮沉。

诗词中所揭示的情怀代表了林逋的艺术性格。

他的文章最主要的是让人从中感悟到思想中所体现的深沉,他善于用诗词表现出来。

正如他点绛唇所描述的,“气质卓越,依稀可及,心酸汩汩”,把真切的感受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

林逋在文学创作中,往往把他的情思点燃在文字的笔尖上,形成了一种比其他人的文章更加深邃而隽永的诗文风格。

他崇尚古风,勤求新意,用自己的知性和感性去把握细微的心境,形成了其独特的文学个性。

林逋的文学作品充满着传统的文化气息,有一种古典的优雅,一种内敛的冷峻,也有一种忧郁与思考。

林逋也把自己赏析绛唇的心境抒写在诗歌中,表现出来了一种深厚的抒情氛围,实现了情与思的完美结合,他的诗文也因此而受到了文坛的赞许。

通过他的文学创作,我们可以感受到林逋赏析绛唇的艺术特色,他的文学作品把他深情的思绪表达得淋漓尽致,赢得良多赞誉。

这也提示我们,只有把情与思结合在一起,才能写出得心应手的抒情诗文,把人的情思表达出来,才能创作出真正充满灵气的绝代佳作。

陆游点绛唇翻译及赏析

陆游点绛唇翻译及赏析

陆游点绛唇翻译及赏析陆游点绛唇翻译及赏析《点绛唇》是宋代爱国诗人、词人陆游的词作。

词取材于村居日常生活中的一个片断,以采药、饮酒、荡舟为线索,展示出作者多侧面的生活风貌。

以下是小编搜集整理的陆游点绛唇翻译及赏析,欢迎阅读收藏!点绛唇宋·陆游采药归来,独寻茅店沽新酿。

暮烟千嶂。

处处闻渔唱。

醉弄扁舟,不怕黏天浪。

江湖上。

遮回疏放。

作个闲人样。

【注释】①采药:谓采集药物,亦指隐居避世。

②沽:买。

③新酿:新酿造的酒。

④暮烟:亦作“墓烟”,傍晚的烟霭。

⑤嶂:高峻如屏障的山峰。

⑥扁(piān)舟:小船。

⑦粘(zhān):连接。

⑧遮回:这回,这一次。

⑨疏放:放纵;不受拘束。

【译文】采集药物回来,独自寻找村店买新酿造的酒。

傍晚的烟霭云绕在高峻如屏障的山峰,听渔舟唱晚,声声在耳。

独酌新酿,不禁生起散发扁舟之意,不再怕连天波浪。

放纵山水,这一回不受拘束。

做一个闲散之人。

【赏析】陆游晚年在故乡闲居,在这首词里宣称要“做个闲人”,其实,绝对的“闲人”是没有的,因为人们总要用各式各样的行为活动把自己生活的时间填满,那怕他们做的是些“闲事”。

就拿这首《点绛唇》所写的内容来说,上山釆药、村店沾酒、湖滨钓鱼、水上行舟,似乎一点儿也没得“闲”。

此外,做诗、填词、写文章,恐怕也被陆游列为“闲事”。

其实呢,这是天大的正事。

作为一名作家,他用自己的笔写下了他所处的时代,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留下了宝贵的文学遗产,丰厚的精神财富,如此盛事大业,岂可“闲事”视之。

所谓“闲”是相对的,陆游所说的“闲”,里面还包含着一种对照的关系,把“隐”与“仕”相对照,把山林与朝廷相对照,隐于山林便得闲,仕于朝廷则得不到闲,他的褒贬取舍更是非常明显的。

这首间一开头就提到采药,比较生新,其实,采药也是陆游闲居生活中一项活动内容。

他懂得一点中医草药,有个头痛脑热的小病,自己也能处理,所以出行时总要带上一个药囊。

对于自己的医道,他颇有自知之明,一抒声称自己这方面的能力很差。

古诗词赏析_李清照_点绛唇

古诗词赏析_李清照_点绛唇
|古|诗|词|鉴|赏|
武汉市外国语学校
高一(10)班
张姝昕
|古|诗|词|鉴|赏|
却 把 青 梅 嗅 。
倚 门 回 首 ,
和 袜 见 羞 刬 客 走 ( 入 , 来 ) , 金 钗 溜 。
chǎn
薄 汗 轻 衣 透 。
露 浓 花 瘦 ,
起 来 慵 整 纤 纤 手 。

( )
罢 秋 千 ,
点 绛 唇
【 宋 】 李 清 照

|古|诗|词|鉴|赏|
【赏析】:
全词风格明快,节奏轻 松,仅用四十一字,就刻画 了一个天真纯洁、感情丰富 却又矜持的少女形象,可谓 妙笔生花。
|古|诗|词|鉴|赏|
【作者简介】:
李 清 照 ( 1084-1155 ) 号 易安居士,南宋杰出女文学家, 章丘明水(今属济南)人。 她是一位在诗、词、文、 赋都有成就的作家,但最擅长、 最有名的是词。
李清照文词绝妙,鬼斧神工,前无பைடு நூலகம்人, 后无来者,被尊为婉约宗主。是中华精神文明 史上的一座丰碑。
|古|诗|词|鉴|赏|
【作者简介】:
她生于名宦之家,幼时过目不 忘,出语惊人,博览群书,齐鲁壮 丽的山川涵育了清照的创作灵性, 少女时代即名噪一时,崭露峥嵘。 她早年曾做《词论》,主张 「词,别是一家」。注重词体协音 律、重铺叙、有情致的特点,并批 评了从柳永、苏轼到秦观、黄庭坚 等词家的不足。在中国文学史上享 有崇高声誉。
|古|诗|词|鉴|赏|
【作者简介】:
李清照晚年目睹国破家亡, “虽处忧患穷困而志不屈”,虽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仍殚精 竭虑,编撰《金石录》,完成丈夫 未竟之功。 李清照的词可以南渡为界,分 为前后两期。 前期词主要描写伤春怨别和闺 阁生活的题材,表现了女词人多情 善感的个性。

李清照《点绛唇》阅读答案及全词翻译赏析

李清照《点绛唇》阅读答案及全词翻译赏析

李清照《点绛唇》阅读答案及全词翻译赏析【阅读理解题目】:点绛唇李清照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

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

倚遍阑干,只是无情绪!人何处?连天芳草,望断归来路。

(1)首句“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中的“愁”字贯穿全词,请具体赏析。

(4分)(2)明代陆云龙在《词菁》中称道此词是“泪尽个中”,《云韶集》也盛赞此作“情词并胜,神韵悠然”。

请从“情、词(炼字、字词等)”两个角度分析说明。

(4分)【参考答案】:(1)(4分)全词由写寂寞之愁,到写伤春之愁,再到写伤别之愁,最后到写盼归之愁,层层深入地写出了女子心中的万千浓愁。

(4个要点,全对得4分。

)(2)(4分)情的角度:这是一首闺怨词,上片写伤春之情,下片写伤别之情(思念之情),故情胜。

(2分)词的角度:示例1——上片写春去花落,下片言人去不归,中间以一“雨”字联结,“愁”字贯穿其中,结构严谨;示例2——“一寸愁千缕”运用了夸张和对比的修辞手法,“遍”“断”两个字极尽炼字的巧妙,表现了重压在深闺中孤独寂寞的女子的浓重愁绪,故词胜。

(答出任一点,得2分。

也可选取其他字词句分析,言之成理即可。

)译文:暮春时节,深闺里无边的寂寞如潮水般涌来,这一寸的柔肠却要容下千丝万缕的愁绪。

越是珍惜春天,春天却越容易流逝,淅淅沥沥的雨声催着落红,也催着春天归去的脚步。

在这寂寞暮春里,倚遍了每一寸相思阑干,纵是春天千般好,怎奈也是无情绪。

轻问一声:“良人呵,你在何处?”眼前只有那一眼望不到边的连绵衰草,蔓延着良人必经的道路。

【赏析】:《点绛唇·寂寞深闺》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

此词上片写伤春之情,下片写伤别之情,刻画出一个爱情专注执着、情感真挚细腻的深闺思妇的形象。

全词情词并胜,神韵悠然,层层深入地写出了让人肝肠寸断的千缕浓愁:寂寞愁、伤春愁,伤别愁以及盼归愁。

《点绛唇》原文及赏析

《点绛唇》原文及赏析

《点绛唇》原文及赏析《点绛唇》原文及赏析15篇《点绛唇》原文及赏析1原文:云透斜阳,半楼红影明窗户。

暮山无数。

归雁愁还去。

十里平芜,花远重重树。

空凝伫。

故人何处。

可惜春将暮。

诗词赏析:这首词通过春景的描写,抒发作者怀人的情思。

上片写景。

斜阳穿窗,暮山归雁,已经是黄昏的时候了。

下片写惜春怀人之情。

平芜远望,树木重重,春色将暮,故人何在?宛转细腻地透露了无限怀念之情。

全词清新幽雅,委婉多姿。

《点绛唇》原文及赏析2原文:高柳蝉嘶,采菱歌断秋风起。

晚云如髻。

湖上山横翠。

帘卷西楼,过雨凉生袂。

天如水。

画楼十二。

有个人同倚。

诗词赏析:这首词通过初秋景物的描写,委婉含蓄地表露了怀人之情。

上片写景。

高柳蝉嘶,湖山横翠。

秋风菱歌,晚云如髻。

一派清秋景色。

下片抒情。

帘卷西楼,雨后生凉,独自倚栏,益增怀人秋思。

全词构思清新,秀媚有致。

《点绛唇》原文及赏析3原文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

数峰清苦。

商略黄昏雨。

第四桥边,拟共天随住。

今何许。

凭阑怀古。

残柳参差舞。

赏析姜夔论诗有四素:气象、体面、血脉、韵度。

对四者的要求且是“气象欲其浑厚”、“体面欲其宏大”、“血脉欲其贯通”、“韵度欲其飘逸”。

虽是论诗之语,移之于词,也甚贴切。

读此词,知其所言非虚。

此词之意境,呈为一宇宙。

上片之境,乃词人俯仰天地之境。

“燕雁无心”。

燕念平声(yān 烟),北地也。

燕雁即北来之雁。

时值冬天,正是燕雁南飞的时节。

陆龟蒙咏北雁之诗甚多,如《孤雁》:“我生天地间,独作南宾雁。

”《归雁》:“北走南征象我曹,天涯迢递翼应劳。

”《京口》:“雁频辞蓟北。

”《金陵道》:“北雁行行直。

”《雁》:“南北路何长。

”白石诗词亦多咏雁,诗如《雁图》、《除夜》,词如《浣溪沙》及此词。

可能与他多年居无定所,浪迹江湖的感受及对龟蒙的万分心仪有关。

劈头写入空中之燕雁,正是暗喻飘泊之人生。

无心即无机心,犹言纯任天然。

点出燕雁随季节而飞之无心,则又喻示自己性情之纯任天然。

此亦化用龟蒙诗意。

李清照《点绛唇》赏析

李清照《点绛唇》赏析

李清照经典宋词《点绛唇》,美到心碎古诗词精选《点绛唇》宋·李清照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

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划金钗溜。

和羞走。

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文末有白话翻译)【赏析】这首词的作者究竟是谁,至今尚无定论。

《词林万选》卷四,作李清照词,杨金本《草堂诗余·前集》作苏轼词,《词的》作周邦彦词,《全宋词》诸说兼陈之外,又将全词录入“无名氏”一类附于编末。

由于史料不足,此词的归属问题,恐怕要成为千古悬案了。

但是,如果就这首词的内容、格调、审美情趣而论,笔者倾向于断为李清照之作。

这首词纯以白描的手法生动传神地塑造了一个天真无邪的少女形象。

在已有的大多数直接描写女性的词作中,它象一股浏然清风,使腻红软香的陈腐气氛为之一扫。

词为“艳科”,“自南朝之宫体,扇北里之娼风”,“有唐以降”,“家家之香径春风”,“处处之红楼夜月”,词便成了花间尊前,侑酒佐欢的娱乐形式。

五代至宋,随着词的创作文人化,堂庑渐大,感慨遂深,反映生活的广度,探及心灵的深度,都有所开拓。

但是,在描写女性方面,却变化不大。

词中的女性形象,依然是那个时代的男性特有的审美情趣的意象化,有的甚至只算是男性感官欲求的符号,没有性格,更没有人格。

这首《点绛唇》中的女性形象,就完全不同了。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这娇小秀美的少女,决不同于温庭筠笔下那“弄妆梳洗”,以色事人的秦楼佳丽,而是自己在享受着青春之美的自由生命。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用一“薄”字写汗是紧扣“蹴罢秋千”,它滋润了少女的面庞,使之象带着盈盈朝露的花朵。

它渗透少女的轻衫,为秀丽的身姿平添了几分自然风韵。

这里表现的是自主女性的审美心态,它根本不是以玩赏的态度来描写,更不是为了供人玩赏而描写的。

下片,以“见客入来”为契机,分两个层次曲写少女的情态和内心。

“袜划金钗溜,和羞走。

”这是第一层。

在历代诗词中,“袜划”、“划袜”,都是指只穿袜子着地行走。

古诗点绛唇·流水泠泠翻译赏析

古诗点绛唇·流水泠泠翻译赏析

古诗点绛唇·流水泠泠翻译赏析《点绛唇·流水泠泠》作者为宋朝诗人朱翌。

其古诗全文如下:流水泠泠,断桥横路梅枝亚。

雪花飞下。

浑似江南画。

白璧青钱,欲买春无价。

归来也。

西风平野。

一点香随马。

【赏析】上片写梅写景。

开头“流水泠泠,断桥横路梅枝桠。

”泠泠,形容声音清越。

流水发出泠泠的声响,梅树的枝杈横在桥旁的路上。

梅花开得象雪花飞白,很象是一幅描绘江南景色的风景画。

这就是:“雪花飞下,浑似江南画。

”短短四句,勾勒出一幅清新淡雅的咏梅图。

其中渗透春意。

虽然“春”字出得很晚,但第一句“流水泠泠”,如鸣佩环的描写,已全无冰泉冷涩之感,从而逗漏出春的消息。

由闻水声过渡到看梅花,是渐入佳境的写法。

“断桥横路梅枝亚”,断桥名段家桥,在孤山路上,而孤山梅花极盛。

梅枝横伸路上,相倚相交。

这里的“横”、“亚”二字,俱重空间显现,已具画意。

而梅之异于百花,在其傲干奇枝,迎霜斗雪之姿,故卢梅坡诗云“有梅无雪不精神”(《雪梅》)。

可见三句“雪花飞下”绝非凑句,二十用来烘托梅花神韵的笔墨。

“飞下”二字写出江南雪的特点,是静谧无声的雪花。

它成灯词中盛开的梅花生动的背景。

至此,读者已产生“人在画图中”之感,“浑似江南画”一句恰如其分地道出这种感受。

“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

下片抒情,进一步描绘梅花的高洁。

“白璧青钱,欲买春无价。

”美玉(白璧)、金钱,想着买春色(主要指梅花),可是春无价,就是有白玉和金钱也买不到,形容春色的高贵。

末句:“归来也,风吹平野,一点香随马。

”游春回来,春风吹过平原野外,一缕梅花的香味随着马飘散──跟着骑马的人。

综观这首词,给读者描绘了一幅春游咏梅图:骑着骏马踏春游,平川旷野,小桥流水,梅花飞雪,景色象一幅图画。

美丽的春色,高洁的梅花,玉璧金钱是买不到的。

尽情地享受吧,回家的时候,只能带一点清香!宋代皇家画院考试画士时,曾经出过一个题目,叫作“踏花归去马蹄香”,这个题目的命意,就是这首词所描绘的意境!下片写出了作者感悟到的春意和赏梅回来其乐也融融的心情。

王禹偁 《点绛唇》(雨恨云愁)赏析

王禹偁 《点绛唇》(雨恨云愁)赏析

【原文】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

水村渔市,一缕孤烟细。

天际征鸿,遥认行如缀。

平生事,此时凝睇,谁会凭栏意。

一、前言王禹偁一生八黜三贬,贬商州、滁州、黄州。

他是北宋官员们贬谪路上的精神领袖。

欧阳修贬谪滁州,马上参拜了王元之画像,声称“想公风采常如在,顾我文章不足论”,谦虚得都忘记了自己的才华是可以写下“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这样的千古名句。

苏轼也给偶像王禹偁写《王元之画像赞并序》,称赞他“以雄风直道独立当世”,“耿然如秋霜夏日,不可狎玩”。

苏轼表示“愿为执鞭而不可得”。

冥冥之中,老天爷仿佛听到了苏轼的声音。

果然两年后,苏轼就跟偶像王禹偁一前一后,历史性地与黄州相逢了。

王禹偁如果跟苏轼同朝为官,肯定是无话不谈的铁哥们。

两人无论是出身、性格、文学主张、职业生涯,都出奇的相似。

出身农家,崇拜白居易,做过翰林学士……王禹偁百黜守直道,苏轼屡贬屡乐道。

两人可以称得上是贬谪路上并肩而行的革命同志!王禹偁是欧阳修、苏轼诗文革新运动的老前辈、先驱者。

他提倡清新隽永、古雅简淡的艺术风格,他的诗文格调清新而旷远。

唯一传世的词作就是《点绛唇》(雨恨雨愁),这也是北宋最早的小令之一。

今天,我们就来品读一下这首小令《点绛唇》。

二、鉴赏王禹偁于宋太宗太平兴国八年(983)中进士,成绩是全国高考第一名,皇帝复试中乙科,时年28岁的他授成武(今属山东)主簿,迁大理评事,第二年改任长洲(今江苏苏州)知县。

大理评事,属于大理寺正八品官阶,京官兼职地方一把手,何况还是江南苏州繁华之地。

王禹偁的仕途起步,算是北宋年间考中进士后的高配。

苏轼后来也是如此。

这首《点绛唇》,是王禹偁任职长洲知县时期的作品。

有人认为,这首词写出了王禹偁“满怀用世的抱负,而屡遭贬谪,壮志难酬。

如今流寓江南,面对凄凄秋雨,依依炊烟,怎能不生出无限的哀愁和愤懑呢!”说他是“在屡遭打击、被贬江湖之后,对官场的倾轧是多么厌恶,对朝廷的不辨曲直是多么不平”,因为他“可能想到过要避开污浊的官场,到烟雨江湖上簑笠一生”,并且还认为“这,不该是牵强附会的揣测吧?”但我认为,这恰恰是对王禹偁这首词的牵强附会。

王禹偁《点绛唇-雨恨云愁》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王禹偁《点绛唇-雨恨云愁》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王禹偁《点绛唇-雨恨云愁》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原文】《点绛唇-雨恨云愁》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

①水村渔市,一缕孤烟细。

②天际征鸿,遥认行如缀。

③平生事,此时凝睇,谁会凭栏意。

④【注释】①佳丽:谢眺《入朝曲》:“江南佳丽地”。

意为风景秀丽之处。

雨恨云愁:是自然景观人格化的写法,或者说是移情于雨、云,以表现抒情主体的心绪。

②孤烟:指渔村中炊烟,孤是说少。

③征鸿:鸿雁是候鸟,南来北去如征队之鸟。

行,读hang。

如缀:排列成行很整齐,如连缀在一起。

④凝睇:注视。

【译文】江南毕竟是个清丽的山水窟,依然如此美得动人心;轻云疏雨,似含愁似衔恨,楚楚动人。

展眼望去,水湾渔村中飘浮起一缕炊烟,不免令人觉得有点凄清感! 抬头看,远天飞翔着一行如线的鸿雁,是春暖北归了吧?鸟也有个归宿,有个目的地,我呢?我亦北人,却飘荡江湖,未尽展怀抱。

谁理解得此时我登高望远,凝视天际的心情呵!【集评】清·沈雄:“宋初以词章早著名者,梓州苏易简作《越江吟》,载《百琲明珠》,蜀之大魁自此始。

钜野王禹偁作《点绛唇》,见《小畜集》,谓其文章重于当世。

”(《古今词话》上卷)清·王奕清等:“王元之有《小畜集》,其《点绛唇》词“水村渔市,一缕孤烟细”之句,清丽可爱,岂止以诗擅名。

”(《历代词话》卷四转引《词苑》语)【赏析】迁夫谪客的言愁诉恨,最忌直陈,而高明人则每表现出一份洒脱,一份摇曳之姿。

王禹偁此词大抵作于被贬黄州写《三黜赋》时之前后。

开罪了权相张齐贤等,他的襟怀是难以尽展了的。

这首《点绛唇》虽说不上写得多么潇洒,但他在开首点出“愁”,“恨”二字是没着很重痕迹的,不是读到结末处,还以为他全在写江南之景呢!很重要的一个意象是“征鸿”,词人对此连用“遥认”、“凝睇”,前者是专注焦点,后者转为散点透视以至于无意识漫视,这样其心绪的复合层面,即那种怅望、失望、落寞、寂寥等等也就一一抽发。

江南风光虽好,愁人眼底怎消受得了啊!由此而思之,“依旧”二字又包孕着物我之间的反差,于是,所以连炊烟也只见“孤”、“细”一缕,凄清得紧了。

李清照《点绛唇》原文、注释、译文、评析及作者简介

李清照《点绛唇》原文、注释、译文、评析及作者简介

李清照《点绛唇》原文、注释、译文、评析及作者简介点绛唇作者:李清照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有人来,袜刬金钗溜。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蹴(cù):踏。

这里是荡足的意思。

慵整:懒整。

见有人来:一作见客入来。

袜刬(chǎn):穿袜行走。

【赏析一】此词为清照早年作品,写尽少女纯情的神态。

上片荡完秋千的精神状态。

词人不写荡秋千时的欢乐,而是剪取了“蹴罢秋千”以后一刹那间的镜头。

此刻全部动作虽已停止,但仍可以想象得出少女在荡秋千时的情景,罗衣轻飏,象燕子一样地在空中飞来飞去,妙在静中见动。

“起来慵整纤纤手”,“慵整”二字用得非常恰切,从秋千上下来后,两手有些麻,却又懒得稍微活动一下,写出少女的娇憨。

“纤纤手”语出《古诗十九首》:“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

”借以形容双手的细嫩柔美,同时也点出人物的年纪和身份。

“薄汗轻衣透”,她身穿“轻衣”,也就是罗裳初试,由干荡秋千时用力,出了一身薄汗,额上还渗有晶莹的汗珠。

这份娇弱美丽的神态恰如在娇嫩柔弱的花枝上缀着一颗颗晶莹的露珠。

“露浓花瘦”一语既表明时间是在春天的早晨,地点是在花园也烘托了人物娇美的风貌。

整个上片以静写动,以花喻人,生动形象地勾勒出一少女荡完秋千后的神态。

下片写少女乍见来客的情态。

她荡完秋千,正累得不愿动弹,突然花园里闯进来一个陌生人。

“见客入来”,她感到惊诧,来不及整理衣装,急忙回避。

“袜刬”,指来不及穿鞋子,仅仅穿着袜子走路。

“金钗溜”,是说头发松散,金钗下滑坠地,写匆忙惶遽时的表情。

词中虽未正面描写这位突然来到的客人是谁,但从词人的反应中可以印证,他定是一位翩翩美少年。

“和羞走”三字,把她此时此刻的内心感情和外部动作作了精确的描绘。

“和羞”者,含羞也;“走”者,疾走也。

然而更妙的是“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二句。

它以极精湛的笔墨描绘了这位少女怕见又想见、想见又不敢见的微妙心理。

最后她只好借“嗅青梅”这一细节掩饰一下自己,以便偷偷地看他几眼。

点绛唇·蹴罢秋千原文及赏析(最新)

点绛唇·蹴罢秋千原文及赏析(最新)

点绛唇·蹴罢秋千原文及赏析点绛唇·蹴罢秋千宋朝李清照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点绛唇·蹴罢秋千》译文荡完秋千,慵倦地起来整理一下纤纤素手。

瘦瘦的花枝上挂着晶莹的露珠,花儿含苞待放,因荡过秋千涔涔香汗渗透着薄薄的罗衣。

忽见有客人来到,慌得顾不上穿鞋,只穿着袜子抽身就走,连头上的金钗也滑落下来。

含羞跑开,倚靠门回头看,明明看的是客人却要嗅嗅门前的青梅以此掩盖。

《点绛唇·蹴罢秋千》注释点绛唇:词牌名。

蹴:踏。

此处指打秋千。

慵:懒,倦怠的样子。

袜刬:这里指跑掉鞋子以袜着地。

金钗溜:意谓快跑时首饰从头上掉下来。

倚门回首:这里只是靠着门回头看的意思。

《点绛唇·蹴罢秋千》赏析此词,属存疑之作,若确为易安作品,当为清照早年作品,写尽少女纯情的神态。

上片荡完秋千的精神状态。

词人不写荡秋千时的欢乐,而是剪取了“蹴罢秋千”以后一刹那间的镜头。

此刻全部动作虽已停止,但仍可以想象得出少女荡秋千时的情景,罗衣轻飏,像燕子一样地空中飞来飞去,妙静中见动。

“起来慵整纤纤手”,“慵整”二字用得非常恰切,从秋千上下来后,两手有些麻,却又懒得稍微活动一下,写出少女的娇憨。

“纤纤手”语出《古诗十九首》:“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

”借以形容双手的细嫩柔美,同时也点出人物的年纪和身份。

“薄汗轻衣透”,她身穿“轻衣”,也就是罗裳初试,由干荡秋千时用力,出了一身薄汗,额上还渗有晶莹的汗珠。

这份娇弱美丽的神态恰如娇嫩柔弱的花枝上缀着一颗颗晶莹的露珠。

“露浓花瘦”一语既表明时间是春天的早晨,地点是花园也烘托了人物娇美的风貌。

整个上片以静写动,以花喻人,生动形象地勾勒出一少女荡完秋千后的神态。

下片写少女乍见来客的情态。

她荡完秋千,正累得不愿动弹,突然花园里闯进来一个陌生人。

“见客入来”,她感到惊诧,来不及整理衣装,急忙回避。

初中语文 古诗文赏析 汪藻《点绛唇 新月娟娟》原文、注释及赏析

初中语文 古诗文赏析 汪藻《点绛唇 新月娟娟》原文、注释及赏析

汪藻《点绛唇新月娟娟》原文、注释及赏析点绛唇·新月娟娟汪藻新月娟娟,夜寒江静衔山斗。

起来搔首,梅影横窗瘦。

好个霜天,闲却传杯手。

君知否。

乱鸦啼后。

归兴浓于酒。

【译文】一弯秀美的新月高高悬挂在夜空中。

寒夜里,江流澄静,听不到一点波涛的声音,北斗星斜挂在山头。

我辗转难眠,心绪不宁,披衣而起,只见窗纸上映现着疏落的几枝梅影。

如此寒冷的霜天,本是众人相聚推杯换盏的时候,可现在,这双手却闲下来了。

你知道吗?宦海中的“乱鸦”叫人痛恨,我思归的念头比霜天思酒还要浓厚。

【注释】①点绛唇:《清真集》入“仙吕调”,元北曲同,但平仄句式略异。

四十一字,前片三仄韵,后片四仄韵。

[1]调名取自江淹《咏美人春游》中的诗句“白雪凝琼貌,明珠点绛唇”,《词谱》以冯延巳词为正体。

又名《南浦月》、《点樱桃》、《沙头雨》、《十八香》、《寻瑶草》等。

②娟娟:明媚美好的样子。

③斗:北斗星座。

山衔斗:北斗星闪现在山间。

④闲却:空闲。

传杯:互相传递酒杯敬酒,指聚酒。

⑤乱鸦啼:明指鸟雀乱叫,暗喻朝中群小小人得志。

⑥归兴:归家的兴致。

【创作背景】关于此词的背景,张宗的《词林纪事》中所记比较可信,汪藻出守泉南,后为人谗毁而被移知宣城。

他心中很烦躁愤懑,便写下此词。

【赏析】冬夜,天上一弯新月,地下江静无声,山头北斗横斜。

词人睡不着,看着映在窗纸上的梅树的影子,且搔首且静思。

霜天何以好?好在接到调令,再用不出席官场的宴会、传杯应酬了。

好在不用理会小人们的谣言中伤,就权当它乱鸦聒噪一阵罢了。

好在赴任之前,可以归家探视亲人了。

上片首两句写景,勾出一幅新月江山图:一弯秀媚的新月,被群星簇拥,山顶与星斗相连;月光照耀下,江流澄静,听不到波声。

这两句是作者中夜起来遥望所见,倒置前,写的是静的环境。

他本来就心事重重,床上不能成眠,于是披衣而起,想有所排遣。

“搔首”是思考问题时习惯的动作,此处这两个字形象地写出他情绪不平静。

结句“梅影横窗瘦”,静中见动,要月影西斜才看得出梅影横窗。

李清照《点绛唇》赏析

李清照《点绛唇》赏析

李清照《点绛唇》赏析【原作】点绛唇——[清] 李清照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

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

倚遍栏干,只是无情绪!人何处?连天衰草,望断归来路。

【注释】点绛唇:词牌名,因南北朝时江淹《咏美人春游》诗中有“白雪凝琼貌,明珠点绛唇”句而来。

明·杨慎《升庵词品》曰:“《点绛唇》取梁江淹诗‘白雪凝琼貌,明珠点绛唇’以为名。

”李清照《点绛唇》赏析(李清照)闺:过去年轻女子居住的内室。

柔:一作“愁”。

崔花雨:这里指崔花调落的雨。

无情绪:心怀抑郁惆怅,没有兴趣。

人何处:所思念的人在哪里?此处的“人”,当与《凤凰台上忆吹箫》的“武陵人”及《满庭芳》的“无人到”中的两个“人”字同意,皆喻指作者的丈夫赵明诚。

连天衰草,望断归来路:化用《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之句意,以表达亟待良人归来之望。

望断,即望尽,以极多次数凝望,一直望到看不见。

【古诗今译】一个人独处深院闺房,心中总是积郁着千丝万缕的愁绪。

怜惜春天,可春天已经匆匆离去了,就在这原本令人落寞难捱的暮春时节偏偏又下起了几点令人懊恼的雨。

倚着栏杆,眺望远方,无论怎样也无法排解心中的忧烦愁苦。

心上的人儿,你现在何方?在这枯草连天的季节,望断天涯,何处才是你回家的路啊!【赏析】李清照(1084-约1151),南宋女词人,婉约派女作家。

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人。

父亲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

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金兵入据中原后,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

她的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闺情相思,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风格顿变。

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蹊径,语言清丽。

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

并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失。

后人有《漱玉词》辑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是一首借伤春写离恨的闺怨词。

上片写伤春之情,下片写伤别之情。

伤春、伤别,融为柔肠寸断的千缕浓愁。

开篇处词人将一腔愁情尽行倾出,将“一寸”柔肠与“千缕”愁思相提并沦,这种不成比例的并列使人产生了一种强烈的压抑感。

仿佛看到了驱不散、扯不断的沉重愁情压在那深闺中孤独寂寞的弱女子心头,使她愁肠欲断,再也承受不住的凄绝景象。

“惜春”以下两句,虽不复直言其愁,却在“惜春春去”的矛盾中展现女子的心理活动。

淅沥的雨声催逼着落红,也催逼着春天归去的脚步。

惟一能给深闺女子一点慰藉的春花也凋落了,那催花的雨滴只能在女子心中留下几响空洞的回音。

人的青春就是这样悄悄地逝去的。

惜春、惜花,也正是惜青春、惜年华的写照,因此,在“惜春春去”的尖锐矛盾中,正在酝酿着更为沉郁凄怆的哀愁。

下片写凭栏远望。

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用“倚栏”表示人物心情悒郁无聊。

这里词人在“倚”这个动词后面缀以“遍”字,就把深闺女子百无聊赖的烦闷苦恼鲜明地点染了出来;下句中又以“只是”与“倚遍”相呼应,托出了因愁苦而造成的“无情绪”,这就有力地表现了愁情之深,之重,之无法排解。

结尾处,遥问“人何处”,这一方面点明了女子凭阑远望的目的,同时也暗示了“柔肠一寸愁千缕”、“只是无情绪”的根本原因是思念远出的良人。

然而望到尽头,惟见“连天芳草”,不见良人踪影,这凄凉的画面就是对望眼欲穿的女子的无情回答。

寂寞、伤春,已使她寸肠生出千缕愁思;望夫不归,女子的愁情那将会是更深,更重,更浓。

这自然就意在言外了。

全词由写寂寞之愁,到写伤春之愁,到写伤别之愁,到写盼归之愁,全面地,层层深人地表现了女子心中愁情沉淀积累的过程。

到煞尾处,感情已积聚达到最高峰,全词也随之达到了高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