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直肠间质瘤20例诊治分析
直肠间质瘤临床、病理、免疫组化特征及外科学治疗与预后的相关分析:附11例临床病例报告
and mitotic
rate according to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Consensus Criteria for Assigning Risk to Gastrointestinal
Tumors:4(4/1 1,36.4%)were
high—risk(HR),2(2/1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 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和传播,可以采用影印、 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签字日期:
狐枷
导师签名:
年r月If日
签字日期:
,%舁1
缘 "
11日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致谢
致
谢
借论文付梓之际,向所有给予我支持、指导和帮助的人们致以诚挚的谢意。 首先感谢我的导师何超教授,感谢他对我的谆谆教诲,殷切培养和悉心指导。 何老师具有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渊博的知识和深厚的学术功底,他严谨的治学 态度、活跃的科研思路、忘我工作的拼搏精神以及他待人处事的良好修养令我肃 然起敬,在我论文的设计和完成过程中,何老师严格要求,勤于指导,使我学会 了科学研究的方法,这些将指导我今后的研究工作开展,使我终身受益。我将终 生铭记何老师的教诲并以他为楷模。 特别感谢邵逸夫医院肛肠外科黄学锋主任、毛伟芳副主任、王达副主任医师, 朱洪波老师以及劳伟峰老师在临床知识以及技能方面对我的培养,以及感谢黄主 任在我的论文设计、撰写以及修订过程中的悉心帮助;感谢王达老师在试验技能 方面的手把手教授;感谢朱老师以及劳老师在论文的写作方面以及平时生活上的 关心和帮助,没有你们的悉心指导和亲切关怀就没有我的成长。 感谢亲爱的爸妈,感谢你们的养育之恩,没有你们从小到大的谆谆教诲,也 没有儿子今天的成绩,你们是我的骄傲。 最后感谢浙江大学医学院其他所有指导、帮助过我的老师。
胃肠间质瘤30例诊治分析参考模板
胃肠间质瘤30例诊治分析【摘要】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治疗。
方法收集我院2003年至2008年30例GIST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内镜和CT对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比较重要,阳性率超过90%。
免疫组化CD117阳性率约90%,CD34阳性率约70%。
本组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手术切除率为100%。
结论外科手术和分子靶向治疗是胃肠道间质瘤的主要治疗手段。
【关键词】胃肠间质瘤;诊断;治疗[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diagnosis treatment and clinical characteristis of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S).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from 30 cases with GISTS admit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2003 to 2008,was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Results It is important to examine GISTS with CT and endoscopy,diagnosis of 27 cases was by them.The positive rate of CD117,CD34 were 90%,70% by 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All cases were by surgical treatment.Conclusion Surgical resection and molecular targeted therapy are the main mothods of GISTS treatment.[Key words]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tumor;diagnosis;treatment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是临床上较常见的肿瘤,是一种来源于胃肠道原始间质细胞的缺乏分化或未定向分化的非上皮性肿瘤,是消化道独立的一类间叶性肿瘤[1] 。
直肠间质瘤的临床分析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rectal gastrointestinal stro— m al tum or(GIST).M ethods Clinical data of 15 cases of rectal GIST from January 1998 to De—
摘 要 :目的 探讨直肠间质瘤的诊断及治疗 。方法 对 1998年 1月至 2010年 12月间收治 的 15例直肠 间质 瘤 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 回顾性分析。结果 15例患者 中经肛 门肿物切 除术 4例 ,经腹 会阴联合 切除术 (Miles术 )5
例 ,经腹直肠前切除术 (Dixon术 )6例,所 有患 者最后 均经 病理 和免 疫组化 证 实。CD117、CD34的阳性 率分别 为 93.3 、73.3 。15例 患 者 获 6~ 72个 月 的 随访 ,其 中 2例 息 者 分 别 术 后 12、26个 月局 部 复 发 再 次 行 手 术 切 除 ,术
LIAO Xin-fang,YA NG Qing-shui,ZHU Ying-chang (Department of General Surgery,the Affiliated Nanhai Hospital of Southern
M edical U niversity , Foshan 528200,China)
· 48 ·
实 用 临 床 医 学 2011年 第 12卷 第 8期 PracticalClinical Medicine,2011,Vol 12,No 8
直 肠 间质 瘤 的 临床 分 析
廖信 芳 ,杨 清水 ,朱应 昌 (南方 医科 大学附属 南海 医院普 外科 ,广 东 佛 山 528200)
20例胃肠间质瘤临床病理及诊治分析
2 22
Tai dJ i i Me .Ma 0 7 o 3 o 3 nn r2 0 ,V l 5 N
2 O例 胃肠 间质瘤临床病理及诊治分析
薛 志杰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肿瘤
曹 雅静
免疫组织化学 诊 断 治疗
石木兰闭G S IT诊 断及 良恶性判断标准 , 结合光镜和免疫组 化
蛋 白阳性率仅为 2 .%, 3 5 符合 G S IT免疫 组化表达的特征。据
此 ,笔者认 为 C 1 D17和 C 3 D 4阳性 可以作为 G S 特定 的诊 I T 断标 志。 但本组资料显示 . 良恶性 G s IT的免疫表 达型基本相 同。 因此 , 免疫表 型不能作为 G s IT良恶性的判断指标 。目前 , GS IT的组 织学恶 性指标 以肿 瘤大小 和核 分裂相 最为重 要 。 有资料表 明 , 当肿瘤 直径 > m, 分裂 > 5c 核 5个/ 0H 5 P时 即认
GS IT的 概 念 是 由 Mau 和 Cak 于 1 8 年 根 据 肿瘤 的 zr l r 93
分化 特征 而 提 出。 19 9 8年 , i m等【 现人 G S Hr o 4 】 发 IT中存 在 c kt — i基因功能获得 性突变 ,随之 出现 c kt 体 即 C 17 — i抗 D 1,
例 , 年者 3例 , 5 7年者 1 ( 例 该例患者已行 3次手术 ) 4例存 。
活至今 1 。1 O年 2例术后经腹部 B超 或 C T随访 检查证实 复 发和转移 . 中 5 其 例行再 次手 术。首次术后复发和转移 的时 转 移 . 但 最终
方法 1 资 料 与 方 法
本组 2 O例 中良性 3例 . 肿瘤平均 直径为 41 m; 在恶 .e 潜 性 1 2例 . 肿瘤 平均 直径 62c 恶性 5例 , . m; 肿瘤 平均直 径为 1 .c 0 m。2 9 0例中 , 术后存活 1 年者 3 , 例 2年者 4例 , 3年者 5
直肠间质瘤的诊治体会
直肠间质瘤的诊治体会发表时间:2015-10-20T14:44:32.950Z 来源:《中医学报》2015年9月作者:陈邑岐1 邵万金1 杨柏林1 史仁杰1 陈云生2[导读] 1.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肛肠科江苏南京 210029; 2.江苏省金坛市人民医院肛肠科江苏金坛 213200 肛门直肠指检、内窥镜和影像学检查是发现直肠间质瘤的主要手段,合理的术式有利于预后和防止复发,手术切除是病理确诊的主要方法。
1.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肛肠科江苏南京 210029;2.江苏省金坛市人民医院肛肠科江苏金坛 213200【摘要】目的:探讨直肠间质瘤的临床诊断与治疗。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14年11月16例接受手术治疗的直肠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4例经骶尾入路手术切除,8例经肛门局部切除,2例行直肠前切除术,2例行腹会阴联合切除术。
结果:所有病例光镜下均找到梭形细胞,经病理证实为直肠间质瘤。
免疫组织化学检查12例, CD117阳性者12 例,CD34阳性者12例,SMA阳性者5例,P53阳性者3例,S-100 、Desmin均为阴性。
结论:肛门直肠指检、内窥镜和影像学检查是发现直肠间质瘤的主要手段,合理的术式有利于预后和防止复发,手术切除是病理确诊的主要方法。
【关键词】直肠;胃肠间质瘤;诊断;治疗【中图分类号】R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8999(2015)9-0993-01胃肠道间质瘤(GIST)是一种发生于消化道的少见肿瘤,Mazur等1983年首先提出这一概念。
GIST属于间叶肿瘤的一种,其具有特殊的组织学、免疫表型及分子遗传学特点。
GIST发病率极低,其中直肠间质瘤更为少见。
本文对2004年1月~2014年11月所诊治的16例直肠间质瘤患者,给合相关文献,对其临床诊断和治疗进行探讨,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16例直肠间质瘤患者为2004年1月~2014年11月期间的手术患者,全部病例经手术切除后标本通过病理证实。
23例胃肠道间质瘤临床诊治分析
23例胃肠道间质瘤临床诊治分析摘要】目的讨论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临床特点、治疗和预后。
方法回顾我科23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并分析其诊断、临床特点以及治疗。
结果本研究组无手术死亡和并发症患者;术后生存期超过2年的18例,占研究组78.3%。
结论有上腹部隐痛不适,消化道出m的患者警惕胃肠间质瘤可能,CT对该病诊断帮助很大,免疫组化对其诊断较为重要。
治疗方法以手术切除为主,完整切除肿瘤是该病治疗的最佳手段。
分子靶向治疗可延长晚期GIST患者生存。
【关键词】胃肠道间质瘤诊断治疗胃肠道间质瘤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独立的消化道肿瘤,肿瘤大小、状态、数量不等,术前诊断困难,常被误诊为平滑肌瘤等疾病,并且预后较差。
本研究针对我科23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诊断、临床特点、治疗以及预后等资料进行收集、整理,现分析汇报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研究来源于我科2009年6月~2011年6月期间收治的23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资料,其中男16例,女7例;年龄27~69岁,平均(48.6±4.3)岁;首发症状:上腹部腹胀或疼痛11例,下腹部疼痛5例,排便习惯改变3例,呕血、黑便2例,其余2例在体检时发现;病变部位:胃11例,十二指肠6例,回肠3例,肠系膜2例,横结肠1例。
所有患者术前做B超或CT 等常规检查,术后经病理学和免疫组化检查确诊无误。
1.2 治疗方法本研究23例患者中,根据病变部位开展手术治疗。
胃11例,其中6例行肿瘤局部切除术,3例行肿瘤大部切除术,2例行局部楔形切除术,1例行胃癌根治术;肠6例,其中4例行肠段局部切除术,2例行肠系膜肿块剜除术;回肠3例,其中2例肿瘤局部切除术,1例行癌根治术;肠系膜2例,均采取瘤局部切除术;横结肠1例,行结肠部分切除术。
本研究术后1例经病理学检查合并胃癌而行化学治疗,其余22例均未行放疗以及化疗。
术后常规开展治疗及护理措施。
1.3 诊断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由于特异性症状不明显、肿瘤学标志不明确和实验室检查困难等因素,所以临床误诊率较高。
胃肠道间质瘤20例诊治分析及文献复习
L B nqatL aq n W N a jne a. D p r eto / e-u r IF -i g, A G D o u t 1 , a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eat n fMew lO cl y C n a o i lfJ ou o l n g m d a no g , et lH s t i zo Ca i o r pa o a Mi n
维普资讯
・
3 6・ 6
实用癌症杂志2 0 0 8年 7月第 2 3卷第 4期
1lPata un f acrJI 0 v0 3。 . ’ r i lora o C ne uv2 08, l No 4 } e cc J l 2
.
胃肠 道 间质 瘤 2 诊 治 分 析及 文 献 复 习 O例
f e t l i n s n e t e t f at it t a s o a tm r( IT . eh d T ec n a d t o ai t w t G S e n a da oi a d t a n s on s n l t m os G S ) M to s h l i l a f 0 p t ns i IT r i g s r m oq r ei r l u ic a 2 e h
l 即 i 0 c s s T mo e e l ae n t e q sr itsi a a t n t e 1 a e , n a e r ne t — a t i tsi a t c . l i n2 a e . u r w r c t d i I a t n e t l r c h 7 c s s a d 3 c swee i x r q s o ne t l r t s o l o n t i s a r n a
26例胃肠道间质瘤临床诊断与病理分析
26例胃肠道间质瘤临床诊断与病理分析肖顺国【摘要】目的通过本院收治的胃肠道间质瘤临床诊断与病理的病例分析,对胃肠道间质瘤临床诊断以及病理特征加以分析.方法对26例病例进行手术切除手术治疗.通过运用回顾型的方法对我院收治的26例胃肠道间质瘤的术前检查、病理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胃肠道间质瘤主要发病于37岁到75岁之间,发病率最高的年龄段在55岁左右.主要病发在胃(42.3%,11/26)和小肠(36.5%,9/26),结直肠的病发率较少(21.2%,5/26);其中良性有9例,潜在恶性的2例,恶性15例.肿瘤大小与良、恶性相关(P<0.05).CD34、SMA、S-100蛋白阳性表达分别为21例(81%)、12例(46%)和7例(27%),其阳性表达率与肿瘤良、恶性不相关(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胃肠道间质瘤的发病率与肿瘤的大小有关,40岁以上的人群发病率较高,没有性别限制.【期刊名称】《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年(卷),期】2012(010)022【总页数】2页(P78-79)【关键词】胃肠道间质瘤;病理诊断;发病率【作者】肖顺国【作者单位】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妇幼保健院,毕节551700【正文语种】中文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根据笔者从2010年4月~2012年5月所主治的26例胃肠道间质瘤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的研究分析,患者的发病年龄段主要集中在37岁至7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6岁左右;发病至就诊时间为4天到两年不等;男性案例16例,女性案例10例。
腹痛、腹胀9例(34.6%),黑便8例(30.8%),贫血7例(27%),腹部肿块、肠梗阻共2例(7.7%)。
1.2 方法 26例患者进行手术切除治疗。
其中:全胃切除2例,胃间质瘤组行胃切除7例,胃间质瘤近端胃部分切除术3例,远端胃部分切除术5例,联合脏器切除3例,1例行MILE手术,1例局部切除,直肠间质瘤2例,空回肠2例。
1.3 护理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做好术前心理指导。
直肠间质瘤临床特点及治疗分析
直肠间质瘤临床特点及治疗分析目的探讨位于直肠的胃肠间质瘤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
方法对我院接收治疗的13例胃肠间质瘤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患者入院后,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常规检查,如患者的心肺功能、体温,分析直肠间质瘤的临床特点等。
结果实验中,10例患者进行肿瘤完整切除,2例患者不完整切除,1例探查,2例患者在手术后8~12个月局部复发再次行手术切除,随访1~5年,行肿瘤完整切除无死亡。
结论直肠间质瘤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疾病,这种疾病在临床上表现较少,患者采用影像学检查就能够出初步诊断,对于这种疾病临床上主要以手术切除治疗为主,术中尽可能完整切除肿瘤,可提高治疗效果,值得推广使用。
标签:胃肠间质瘤;临床特点;诊断;治疗方法直肠间质瘤是肠道少见的肿瘤,占胃肠道全部肿瘤的0.1%~3.0%,而GIST 主要发生在胃和小肠,直肠间质瘤发生率相对胃和小肠间质瘤低。
肠镜和影像学检查是发现直肠间质瘤病变的主要手段,术前确诊较为困难,合理的术式有利于预后和防止复发,手术切除是病理确诊的主要方法。
直肠间质瘤为一种少见的间叶组织肿瘤。
其发病的性别差异无显著性,可见于任何年龄、任何部位。
肛门指检、肛门镜与纤维结肠镜是直肠肿瘤最常见的检查手段,直肠间质瘤也不例外,但因是黏膜下肿瘤,如取材表浅,则难以确诊。
直肠腔内B超、CT对诊断有帮助,但达不到确诊的目的[1]。
为了探讨位于直肠的胃肠间质瘤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
对我院自2013年12月~2014年2月接收治疗的13例胃肠间质瘤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对我院接收治疗的13例胃肠间质瘤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实验中,有15例男性患者,65例女性患者,患者年龄在39~84岁,患者平均年龄为(49.4±1.3)岁。
位于直肠返折上部3例,直肠返折下部10例。
免疫組化检测:CDll7阳性10例,CD34阳性9例。
两组患者年龄、入院时间等资料经分析指标间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直肠间质瘤16例临床分析
新 疆 医科 大学 学 报
JOURNAL OF XINJIANG MEDICAL UNIVERSITY
2011 Jan
.
,
34(1)
直肠 间质瘤 1 6例 临床分 析
阿布 都 外力 ·吾 守 尔 ,买 尔旦 ·赛 力 木 ,阿里 旦 ·艾 尔肯 ,迪 力 旦 ·纳赛 尔 ,卢 喜
(新 疆 医 科 大 学第 一附 属 医 院 普 外科 ,新疆 乌 鲁 木 齐 830011)
Urum qi 830011,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methods of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rectal gastrointestina1 stro—
mal tumor. M ethods The clinical and pathological data of 1 6 cases with recta1 gastrointestina1 stroma1
presence of CD 117 and CD 34,and com plete carcinectom y operation is the principal treatm ent
.
Key words:rectal gastrointestina1 strom al tum or;diagnosis;treatm ent
l 资料 与 方 法
1.1 一 般 资 料 16例 患 者 中 男 性 13例 、女 性 3
例 ,中位 年 龄 52(25~ 80)岁 。临 床 表 现 为 便 血 8 例 ,肛 门或 骼前疼 痛 3例 ,肛 门肿 物脱 出 3例 ,大便 变 细 2例 。病 程 1周 ~3年 。免疫 组 织 化 学 (免疫 组 化 )检 测 :CD117阳 性 14例 ,CD34阳 性 12例 。 根据 Lcwin的 良、恶性 间 质 瘤 标 准 分 类 :1例 良 性 ,6例 潜在恶性 ,9例恶性 。 1.2 诊断标 准 腹 部 B超 检 查 lo例 ,全部 患者 术 前 行 CT 检查 ,主要 表 现 为边 界 清 楚 低 密度 均 一 肿 物 。8例 于肛 门指 检 时触 及肿 物后 ,均 发 现 直 肠 肿 物 。纤 维 结 肠 镜 或 电 子 肠 镜 检 查 1O例 ,仅 4例 (4O )发 现肿瘤 ,其 中 2例肿 瘤 凸 向肠 腔生 长 ,2例
20例胃肠间质瘤的诊治
年 7月经手术切 除病理报告确诊 的 2 0 例 G I S T的{ 临床资料。结果 : 全组无手术死亡病例 ,术后所有患者获得随访 ,随访 时间 1 个月~ 5 . 5 年 ,平 均 3年 。在 随访 患者 中 , 复发 率为 1 5%,复发 时间为手术切除后 2 - 1 9个月 ( 平均 9 . 5个月 ) ,复 发转移部位为腹腔 、肝脏和肺 ,无死亡病例 。结论 : G I S T是一种具有恶变潜能的肿 瘤 ,早期缺乏特异性症状及体征 ,术
AB S T RAC T Ob j e c t i v e : T o s t u d y t h e c l i n i c a l f e a t u r e s , d i a g n o s i s a n d t r e a t me n t o f g a s t r o i n t e s t i n a l s t r o ma l t u mo r
wh i c h u s u a l l y o c c u r e d i n 2 t o 1 9 mo n t h s a f t e r o p e r a t i o n( a v e r a g e 9 . 5 ) , a n d me t a s t a t i c s i t e s o f r e c u r r e n c e we r e a t a b d o mi n a l
ma l i g n a n t t u mo r a n d s p e c i i f c s y mp t o ms a n d s i g n s a r e l a c k e d i n i t s e a r l y p e r i o d . P r e o p e r a t i v e d i a g n o s i s r a t e i s l o w, wh i c h ma i n l y
直肠间质瘤(2例CT报告及文献复习)
直肠间质瘤(2例CT报告及文献复习)直肠间质瘤是一种少见的发生于直肠的消化道间叶源性肿瘤,其CT表现报道较少。
笔者遇到两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现报告并结合文献复习分析讨论如下。
例 1男,62岁。
因“便血2天”入院,肛检:距肛门4cm处可及肿块,质偏硬,无压痛;肠镜检查直肠粘膜局部突起,表面可见小溃疡伴出血;CT检查:肿块较大,最大径约7cm,肿块形态不规则,中央密度较低,并可见少许钙化灶,肠腔受压变窄,消化道未见明显梗阻表现,增强后肿块实性部分呈中度延迟强化,CT值增加约30HU;CT诊断:直肠癌;手术所见直肠下段浆膜下可见同CT大小一致的肿块,质偏硬,与周围组织分界欠清;病理:恶性直肠间质瘤,伴液化坏死;免疫组化:CD117(+)、CD34(+)。
例2 女,63y,排便困难入院,发现直肠肿物;肛检:距肛门3cm处触及一肿物;CT检查:直肠腔内可见软组织肿块,边界清楚,最大径约4cm,局部与肠壁相连,增强后轻中度强化;CT诊断:直肠肿物,息肉可能;手术见直肠内见一肿块,带蒂与直肠壁相连,边界清;病理:直肠间质瘤(交界性), 免疫组化,CD117(+)、CD34(-)。
例1图1a平扫直肠下段分叶状肿块,中央坏死,并可见斑点钙化灶,肠腔受压变窄。
图1b增强后不均匀强化,中央坏死区低强化。
例2图2a平扫直肠腔内见类圆形软组织影,边界清楚;图2b增强后呈轻中度均匀强化。
讨论:胃肠间质瘤(GIST)是胃肠道最常见的间叶组织来源肿瘤,好发于胃,其次为小肠,发生于直肠十分少见。
临床起病隐匿,临床症状与肿瘤的大小有关,患者多以腹痛、便血、腹部肿块就诊,平均发病年龄50~60岁; GIST光镜下主要由梭形细胞构成,有时伴有上皮样细胞,梭形细胞形态的GIST与其他梭形细胞类的肿瘤如平滑肌瘤、平滑肌肉瘤,神经鞘瘤等在光镜下很难鉴别,必须借助免疫组化,CD117、CD34免疫组化染色对GIST诊断与鉴别诊断有决定性意义,Miettinen等[1]研究示GIST肿瘤CD117、CD34表达率分别为100%、94%;笔者遇到两例CD117均为阳性,CD34一例为阳性,与文献相符。
18例直肠间质瘤的诊治分析
Abstract Objective:To assess the clinicaI features,diagnosis and treatmenl of gaslr0intes“naI stromal tumor in the rectum .M ethods:Records of 1 8 patients diagnosed as G IST in the rectum between January 2002 and April 2009 were re— viewed and the major clinicaI features.treatment modalities and outcomes were analyzed.Results:The clinicaI features of GIST in the rectum were nonspecif ic.Most patients manifested with bloody stooI or changes in bowel habits.CT scan or
结直肠胃肠间质瘤临床病理特点与治疗策略探讨
摘要】现如今,我国的医学发展十分迅速,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是胃肠道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人群发病率为10/100万~20/100万。GIST起源于胃肠壁Cajal细胞(intestinal cell of cajal,ICC)或与Ca-jal细胞同源的间叶干细胞,发病部位多见于胃(50%~60%)和小肠(20%~30%),原发结直肠GIST仅占5.0%左右。结直肠GIST发病率虽低,但由于结直肠解剖位置的特殊性和其与周围泌尿生殖系统毗邻关系的复杂性以及手术入路的多选择性,尤其是一些直肠GIST需面临是否保留肛门功能的问题,因此结直肠GIST在临床工作中的地位举足轻重。本文就结直肠GIST的临床病理特点与外科治疗策略探讨作一综述。
【关键词】结直肠;胃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间质瘤;临床病理特点;治疗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号]A[文章编号]2095-7165(2019)01-0044-01
引言
胃肠间质瘤是临床常见肿瘤之一,为胃肠道间叶源性肿瘤,是由胃肠道的cajar细胞或者是间质干细胞逐渐发展起来的。胃肠间质瘤的临床特征为高复发率和高转移瘤,发展速度较快,恶化程度高,临床预后影响因素较多。当前对于胃肠间质瘤的治疗方法是手术完整切除术,但是术后易产生并发症,如腹腔内复发或肝转移。相关研究表明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stromaltumors,GIST)的瘤细胞可能是源于胃肠道神经丛的间质细胞,而病变的主要原因是基因突变。可采用免疫组化检测对GIST进行诊断。
外科手术切除是结直肠GIST根治的最终、惟一手段。《中国胃肠间质瘤诊断治疗专家共识(2017年版)》指出:结直肠GIST手术应尽量争取完整切除。如果初次手术仅为R1切除,预计再次手术难度低且风险可以控制,不会造成主要功能脏器损伤的患者,可以考虑2次手术。除非有明确的淋巴结转移迹象,一般情况下不必常规清扫。采用腹腔镜操作切除直肠GIST时,由于盆腔空间狭小,难度较大,操作过程须遵循“非接触、少挤压”的原则,并使用“取物袋”,避免肿瘤破裂播散。
直肠间质瘤的临床病理特点与外科治疗
月复发 , 最后一次复发时伴有肝脏转移 , 于第 2 次复
发 后 1 月 死 亡 4个
3 讨 论
31 一般特征 .
GS 发病率低 ,确切 的发病率仍然 IT
G S ) 消化 道最 常见 的间 叶组 织 源性 肿瘤 。由 Mau IT 是 zr 等…于 18 年首次提 出, 93 其具有特殊的组织学 、 免疫 表型 及分 子遗 传学 特点 。 IT可 发 生在 消化 道 的各个 GS 部 位 ,多 见 于 胃和小肠 ,发生在 直 肠者 少 见 。我 院 自
不清楚 , 国外资料统计 l3 GS 据 2] IT的年发病率 约为 _, ( 2 / 0万 人 。男性 稍 多 于女 性 , 男女 相 等 , 发 I )1 或 好 于 5 6 岁, 5~ 5 我国缺少相应 的资料。 虽然全消化道均 可发生 G S , 以胃最 常见 , 6 % ~7 %, 肠 占 IT 但 占 0 0 小 2 % ~3%. 0 0 结直肠 <5 胃肠道其他 部位 ( %. 食管 、 网 膜、 肠系膜 ) %。通常 胃间质瘤 的预后要好于其他 <5 部位 的间质瘤 。 直肠 间质瘤患者早期可无任何症状和体征 , 有症 状者也为非特异性 。常表现为腹痛、 便血 、 腹部包块 、 排便 习惯改变等 。以上症状可单独出现或并存 。 本组 患者首 发症状依次为大便带血 6例 , 排便习惯 改变 4 例 . 症状 1例 。 无 3 病理学特征 G S . 2 IT基本形态为梭形细胞和上皮 样细胞 , 依据其 比例不同可分为上皮样细胞型 、 梭形 细胞型和混合细胞型。其 间质可出现明显 的出血 、 囊 性变 、 原 化 、 液 变 和 团丝 样 纤 维 。G S 胶 黏 IT细 胞 虽然 形态多变 .排列结构多样 .但其免疫表型完全一致 , 免疫表型 :D C 17的阳性率均接近 10 且为弥漫性 1 0 %, 强 表 达 , 7 %的 GS 约 0 IT表 达 C 3 亦 多 为 弥 漫 性 强 D 4, 表达 。现病 理 学 家 普 遍 认 为 C 17是 GS D1 IT的特 异 标记物 。 本组所有病例在光镜下均找到梭形细胞 。 免 疫 组 化 检 测 :D 1 、D 4阳 性 率 分 别 为 10 、 C 17 C 3 0%
结直肠间质瘤22例外科治疗分析
结直肠间质瘤22例外科治疗分析作者:刘晓冬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0年第04期【摘要】目的探讨结直肠间质瘤的临床特点和手术治疗效果。
方法选择我院2001月1月至2009年1月22例,分析其临床表现、肿瘤的部位、大小与病理检查。
22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
8例结肠间质瘤患者中6例行所在肠段切除术,其余2例行肿瘤部分切除术;14例直肠间质瘤患者,其中前切除术(Dixon)7例,腹会阴联合切除术(Miles)3例,局部切除术3例,仅作肿瘤切除活检1例。
结果本组22例患者,无围手术期死亡。
22例患者均完全随访,随访时间平均60个月。
在14例直肠间质瘤患者中,8例患者在术后34个月~79个月死亡,其余6例患者无瘤生存。
8例结肠间质瘤患者中,3例于术后3个月~16个月死亡,5例无瘤生存。
22例患者平均生存时间为(47±6.4)个月。
结论对于结直肠间质瘤来说,宜早期诊断及早行手术治疗是治疗结直肠间质瘤的关键。
【关键词】间质瘤;结直肠;胃肠道;手术治疗作者单位:636350四川省万源市中心医院普外科胃肠道间质瘤是消化道间叶源性肿瘤,起源于胃肠道的间质干细胞以及调节胃肠道内自主运动的卡哈细胞。
胃肠道间质瘤是一种低度恶性的胃肠道粘膜下肿瘤,在临床比较少见,在胃肠恶性肿瘤发病率中,所占比例很小,而结直肠间质瘤的发病率更少。
本文选择本院2001月1月至2009年1月22例,分析其临床特点和手术治疗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01月1月至2009年1月22例,其中男13例,女9例。
年龄33~72岁,平均(49.7±16.9)岁。
1.2 临床表现在22例患者中,出现便血9例,排便困难和肛门坠胀8例,消瘦3例,2例虽无症状,但在体检时发现。
1.3 肿瘤的部位、大小与病理检查肿瘤位于直肠14例,占63.8%;升结肠4例,占18.2%;横结肠2例,占9.0%;乙状结肠2例,占9.0%。
直肠间质瘤23
直肠间质瘤23摘要】目的:通过对23 例直肠间质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直肠间质瘤病人的诊断及手术治疗方法。
材料和方法:选取郑州人民医院普通外科1999 年9月至2014 年10 月收治23 例直肠间质瘤患者,对其进行诊断、手术治疗及术后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本组23 例直肠间质瘤患者均实施手术治疗,经随访12 月~148 个月,死亡6 例。
其余17 例术后恢复良好,无复发及转移征象。
其中生存时间超过5年者9 例,最长者已有12 年。
结论:手术治疗是治疗直肠间质瘤最有效方法;根治性切除可以显著降低术后复发率。
【关键词】直肠肿瘤;间质瘤;消化道肿瘤【Abstract】Objective:Based on 23 cases of rectal stromal tumors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To investigate the method of diagnosis and operationtreatment for rectal stromal tumorpatients .Materials and methods:We select 23 cases of rectal stromal tumors of Zhengzhou people's Hospital from 1999September to 2014 October,To analysis the results of the diagnosis,operation and postoperative follow-up. Results:All of The23 cases of rectal stromaltumor patients were treated by operation,The follow-up of 12months to 148 months,6 cases of death. The remaining 17 patients recovered well after theoperation,no recurrence and metastasis. 9 cases survived more than 5 years,the longest patient survived 12 years. Conclusion:Operation treatment is themost effective method of rectal stromal tumors,Radical resection can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recurrence rate after operation【中图分类号】R24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276-7808(2015)-07-004-02胃肠道间质瘤(GIST)是一种少见的间叶组织肿瘤。
结、直肠类癌21例分析
结、直肠类癌21例分析
邵宏敏;赵园园;李文凤;修元德
【期刊名称】《齐鲁医学杂志》
【年(卷),期】2003(18)4
【总页数】1页(P450-450)
【关键词】直肠类癌;结肠类癌;X线特征;临床表现;误诊;诊断;治疗;外科手术
【作者】邵宏敏;赵园园;李文凤;修元德
【作者单位】烟台市中医医院肿瘤科;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肿瘤治疗研究中心【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5.35;R735.37
【相关文献】
1.内镜治疗结直肠类癌43例 [J], 康剑霞;吴建国
2.24例结直肠类癌病例分析 [J], 张妍艺;苗雨;徐永辉;孙金玲;臧媛;阮继刚
3.28例早期结直肠类癌内镜下微创治疗可行性研究 [J], 沙鹏
4.结直肠类癌内镜下诊断及治疗51例临床分析 [J], 孙庆文;李玉梅;石硕;赵丽然;何庆梅
5.直肠类癌合并同时性结直肠癌三例 [J], 曹雪源;金美善;佟伟华;所剑;王权;姜晶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胃肠道间质瘤20例临床病理分析
胃肠道间质瘤20例临床病理分析
刘芳
【期刊名称】《山西医药杂志》
【年(卷),期】2006(35)12
【摘要】胃肠道间质瘤(GIST)是一种独特的胃肠道问叶性肿瘤,对GIST认识的不足常常给其诊断及治疗带来困难,本研究对20例GIST的详细观察并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总结和讨论此类肿瘤的形态学特点和诊断标准。
【总页数】2页(P1104-1105)
【作者】刘芳
【作者单位】天津市蓟县人民医院,3019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
【相关文献】
1.胃肠道间质瘤临床病理分析及诊治分析 [J], 吴云川;王东
2.位于空肠和回肠的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分析 [J], 陈涛; 徐超; 邹龙
3.微小胃肠道间质瘤及其合并消化道癌的临床病理分析 [J], 刘振江; 张丽; 邴磊
4.胃肠道间质瘤的CT影像学表现及临床病理分析 [J], 张庆海
5.17例非胃原发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病理分析及文献回顾 [J], 袁建伟;宣兰兰;张亚铭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直肠间质瘤20例诊治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结直肠间质瘤的临床诊断、治疗和预后。
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结直肠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加以随访。
结果临床表现为消化道出血10例、腹部不适5例、腹部肿块3例,体检发现直肠肿物2例。
直肠15例,结肠5例。
20例均行手术治疗,诊断为良性2例,交界性1例,恶性17例。
免疫组化CD117 (+)95% (19/20),CD34 (+)80% (16/20)。
随访率80%,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54个月。
结论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最后诊断需依靠病理,结直肠间质瘤仍以外科治疗为主,原则上应行局部完全切除。
关键词间质瘤;结直肠;诊断;治疗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analysis of 20 colorectal mesenchymoma cases LI Fu-shun,LI Hai,GUO Xi-wei,et al. The Second Department of General Surgery,Weifang City Yidu Central Hospital,Weifang 2625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clinical diagnosis,treatment and prognosis of colorectal mesenchymoma.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was made on clinical data of 20 colorectal mesenchymoma patients,and follow-up was applied. Results The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included gastrointestinal hemorrhage in 10 cases,abdominal discomfort in 5 cases,abdominal mass in 3 cases,and 2 cases with rectal mass in physical examination. There were 15 rectum cases and 5 colon cases. All cases underwent operation treatment,and there were 2 benign cases,1 borderline case,and 17 malignant cases. Immunohistochemical CD117 (+)95% (19/20),CD34 (+)80% (16/20). Follow-up rate was 80%,and median survival time was 54 months. Conclusion Pathology should be referred by final diagnosis of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 (GIST). Treatment of colorectal mesenchymoma is mainly by surgical method,and local resection is necessary in principle.
【Key words】Mesenchymoma;Colorectum;Diagnosis;Treatment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是消化道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可发生于食管至肛门的全胃肠道及胃肠道外部位,而发生在结直肠者少见,仅占5%[1,2],国内报道较少,现将潍坊益都中心医院2000年6月~2014年5月收治的20例结直肠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本组男13例,女7例。
年龄34~71岁,平均年龄50岁。
直肠间质瘤15例,盲肠间质瘤2例,横结肠间质瘤1例,乙状结肠间质瘤2例。
临床表现为消化道出血10例、腹部不适5例、腹部肿块3例,体检发现直肠肿物2例。
病程1 d~5年。
1. 2 术前诊断20例患者中,超声检查4例,表现为实性占位,表面光滑,无结节,包膜较完整。
7例行肠镜检查表现为黏膜下局限性隆起,均经病理活检确诊为间叶性肿瘤。
术前CT检查13例,发现腹腔实质性肿块12例,诊断提示为间质瘤6例。
1. 3 病理结果20例患者术后病理诊断为结直肠间质瘤,良性2例,交界性1例,恶性17例。
免疫组织化学结果:酪氨酸激酶受体即CD117(+)95% (19/20),造血干细胞抗原即CD34 (+)80% (16/20)。
1. 4 手术方式20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
5例结肠间质瘤患者,有4例首次手术行所在肠段切除术,另1例术中发现肠系膜多个淋巴结肿大,行肿瘤所在肠段切除并取肿大淋巴结活检。
15例直肠间质瘤患者经肛门肿物黏膜下摘除术2例,经骶直肠局部切除术(Kraske术)6例,直肠前切除术(Dixon术)5例,腹会阴联合直肠切除术(Miles术)2例。
2 结果
本组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有4例失访(乙状结肠恶性间质瘤1例,直肠恶性间质瘤3例),完全随访14例,随访时间2~11年(平均随访62个月),随访率80%。
在12例直肠间质瘤患者中,2例良性间质瘤患者行局部切除后,长期无瘤生存,10例恶性间质瘤患者有3例在术后31~73个月分别死于肝、肺转移,其余7例患者无瘤生存。
距首次手术时间分别为5、14、15年。
4例结肠间质瘤患者中,1例于首次手术后6个月发现肿瘤复发,行肿瘤及其所在肠系膜切除后,现已存活4年,2例分别于术后14、18个月分别死于肝、肺转移,1例无瘤生存。
全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54个月。
1年生存率100%,3年生存率70.6%,5年生存率47.1%。
3 讨论
胃肠道间质瘤最常发生的部位为胃(65%)和小肠(25%),结直肠间质瘤在CIST中占约5%。
本文报道结直肠间质瘤占本院同期结直肠肿瘤的0.6%(20/3311),占同期GIST的16.9%(20/118)。
本病的症状主要取决于肿瘤大小和部位,常见的临床表现有胃肠道出血、腹痛、腹部肿块和衰弱,可伴有发热、食欲减退、体重减轻和贫血。
本组病例临床表现与报道相符。
严格地说把GIST分成“良性、恶性、交界性”是不准确的,多数学者推荐依据Fletcher分级[3]进行恶性程度风险分级:①极低度风险:肿瘤直径8 cm者5例,均行Dixon术,肿瘤距肛缘8 cm者,行直肠前切除术;②低度风险和中度风险组,肿瘤距肛缘8 cm者,行直肠前切除术;③高度风险组,肿瘤距肛缘5 cm者,行直肠前切除术。
直肠间质瘤手术切除应力求局部整块切除,切除范围需综合考虑患者年龄、肿瘤恶性风险程度、所在部位、大小而定,为保证两切缘无肿瘤细胞残留,切缘应距肿瘤边缘2~5 cm。
直肠间质瘤血运丰富,质地脆,有假膜,手术时用力牵拉挤压便可破裂,造成肿瘤细胞的种植和扩散,因此手术操作务必轻柔小心[5]。
近年来研究表明甲磺酸伊马替尼对传统化疗无效的GIST有效。
有文献报道
伊马替尼辅助治疗的应用使目前GIST肝转移的手术从姑息切除术转变为细胞减灭术,伊马替尼联合多次手术切除可能是目前GIST肝转移的最佳治疗手段[6]。
格列卫主要适应证为进展期不能切除、高度风险局部切除的、伴有转移的结直肠间质瘤患者。
但是格列卫价格昂贵,对于已经行手术治疗而无复发或无转移者则不必行预防性治疗,但对复发转移者可用格列卫治疗,其预后较好。
参考文献
[1] Kltamura Y.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past,present,and future. Gastmenterol,2008,43(7):499-508.
[2] 刘骞.直肠间质瘤的外科治疗.实用肿瘤杂志,2009,24(2):102-103.
[3] Fletcher CD,Berman JJ,CorlessC,et al. Diagnosis of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tumors;a consensus approach. Hum Pathol,2002,33(5):459-465.
[4] Hassan I,You YN,Shyyan R,et al. Surgically managed gastrointestional stromal tumors:a comparative and pmgnostic analysis. Ann Surg Oneol,2008,15(1):52-59.
[5] 张威,邵钦树,叶再元,等.原发性胃肠道间质瘤73例的外科治疗.中华外科杂志,2009,47(2):98-101.
[6] 叶颖江,王杉.胃肠道间质瘤外科治疗现状和进展.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电子版),2009,3(2):480-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