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状况分析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状况分析报告(上)
∙/doc/50160/196180.html
∙信息整理:慧典市场研究报告网/
∙信息来源:慧聪行业研究频道
∙发表时间:2007年11月 6日
∙2006年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平稳中透着坚定、务实,更加关注效益和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规范和内涵质量的提升,让人们对教育信息化的明天充满了期待。慧聪行业研究根据多年积累数据,对教育信息化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
一、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
教育行业信息化经过10年从无到有的快速发展期,目前已进入相对平稳增长期,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第一年,在建设新农村和深入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的战略,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战略方针指引下,培养创新人才、创建学习型社会成为2006年教育信息化的热点问题,教育信息化对此担负着史无前例的重任。
有数据显示,2006年中国教育行业IT投资总规模为304.8亿元,比前一年增长了11.8%。回顾2006年的教育信息化,培养创新人才可以说是一个十分引人注目的热点问题。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深入,大家越来越感到传统的教育思想和体制与教育信息化的冲突和矛盾,对于创新人才的评价标准和培养途径的种种争议,就是一个突出的例子。培养创新人才与教育信息化之间具有本质的、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
教育信息化不仅是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育发展全局中的关键环节。早在2003年教育部就提出了未来5年教育信息化的总体目标: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国家公共教育信息化平台,加强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推进多层次、多功能的资源开发、交流和共享机制的形成,提高各类社会成员的信息素养,满足人们随时随地终身学习的需求,提升现有教育质量和水平,为国家信息化提供人才支持和知识贡献。
同时确定了未来5年中国教育信息化建设总体方案,该方案由硬件平台、应用支撑平台、应用系统、服务体系等主要业务系统,公共资源、公共应用、公共服务等主要数据系统,管理体系、标准规范、法律法规、培训服务以及关键技术攻关等支持环境组成。
2003-2006年教育行业信息化投入状况
从教育信息化投资结构来看,硬件投资仍然占据绝对优势,份额在
68.0%,但从2003-2006年的变化看,它的份额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软件投资
份额在不断提高,2006年达到23.1%。服务的份额增长很快,2006年达到了8.9%。
关注应用、提升质量、整合资源、服务终身学习社会的建立……2006年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平稳中透着坚定、务实,更加关注效益和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规范和内涵质量的提升,让人们对教育信息化的明天充满了期待。
从2003年起开始实施的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到2005年对农村学校的覆盖率已达到3/5以上,有力地促进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和农村教育质量的提高,在全社会引起非常好的反响。
19个省、自治区内的32个地区,这是截至2006年年底教育部已经批复建设《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应用示范区的最新统计数字,其中正式授牌的10个,另有1个区县建设完毕等待验收,还有青海、贵州等众多省区正在积极
申报。随着《标准》应用示范区建设范围的不断扩大,成效日趋显著,越来越多的省区开始积极申报和建设《标准》应用示范区。
2006年9月23日,在清华大学举行的“中国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工程CNGI示范网络核心网CNGI-CERNET2/6IX”项目验收会宣布,我国在下一代互联网研究上获得四项重大创新性成果,其中三项在国际上属于“国际首创”,在国际下一代互联网发展中,“总体上达到世界领先水平”。经过两年的运行,在参与的25所高校的数百名科研人员的共同努力下,下一代互联网研究获得了多项重大成就,由汪成为、邬贺铨等10位院士领衔的项目鉴定委员会一致认为,CNGI -CERNET2/6IX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纯IPv6大型互联网主干网。该项目立足于国产关键网络设备和自行研发的网络技术,设计和建设了以国产设备为主的大型下一代互联网主干网。该项目技术起点高,实现难度很大,已在国内外产生了重要影响。、
2006年11月20日,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网络联盟在北京正式启动。“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网络联盟”是教育部、人事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发改委和国务院国资委等5个部门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共同发起组建的网络平台。这一网络平台旨在采用“搜索引擎、远程面试和网格”三大技术,联合相关部门、行业和一批高校,通过网络平台,随时随地交互供需信息,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提供更为快捷的信息服务,使网络招聘常年化,使网上就业服务真正做到“全天候、多功能、广覆盖”。截至2006年12月4日,教育部中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信息网统计参加招聘的用人单位有8800多家,提供职位4.3万个、岗位11.4万多个;人事部公共服务信息网统计共有用人单位7700多家,提供职位近2.8万个、岗位10.5万个。
2006年10月14日至15日,作为“第七届中国国际教育论坛暨2006中国国际教育展”一部分的“网络教育国际论坛2006:质量保证”在北京召开。与会代表研讨发言显示,对于中国高等现代远程教育质量体系的构建,人们提出、分析问题的视角或有不同,但在树立正确的质量观,明确远程教育的定位及特点和规律,加紧制定远程教育的质量标准等方面,正在取得越来越多的共识。而从国际视角对照,跨国界高等教育的增长趋势,也必然使远程教育全球发展的质量保证课题,受到越来越强烈的关注。
2006年9月25日,全国首个数字化学习港典型应用示范学习中心在天津正式启动运行,标志着全民数字化学习将伴随着我国终身学习社会的建设揭开新的篇章。为了提高现代远程教育的教学质量,进一步推动优质资源整合和共享,构建数字化学习支持服务创新体系,探索并实践终身化、网络化和开放式的继续教育发展新模式,2006年6月教育部高教司启动“数字化学习港与终身学习社会的建设与示范”教改项目。该项目由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牵头组织,浙江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参与项目实施,将以现代远程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和相关试点高校成果为基础,研究在国家数字化学习质量监管体系的管理服务支持下,在以学分银行为基础的优质学习资源共享体系配合下,基于连锁学习中心的数字化学习超市在学习者全过程服务方面的创新模式及其应用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