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生生物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篇
一:水生生物的生态类群
1、浮游生物(浮游动物、浮游植物)
2、游泳/自游生物
3、漂浮生物(浮游大型植物、浮膜浮游植物)
4、底栖生物
二:浮游生物对水环境适应的特性
1、分泌黏液或制造胶质
2、形成气泡作为辅助浮游胞器
3、产生比重小的同化产物
4、增加相对表面积
5.较弱的运动胞器
三:浮游生物的生态类群分类
按营养方式分(浮游动物、浮游植物)
按个体大小和体积分(淡水生物、海洋生物)
按浮游生活阶段在生活史所占时间的长短分
(1)终生浮游生物、(永久性浮游生物)
(2)阶段性浮游生物(季节性、暂时性)
(3)暂时性浮游生物(偶然性)
四:藻类的主要生态特征
1、藻类是低等植物,分布广,绝大多数生活于水中
2、个体大小相差悬殊
3、具叶绿素,整个藻体都能吸收营养进行光合作用的自养型生物
4、没有真正的根、茎、叶分化,通常可将藻体理解为简单的叶片,
因此又称为叶状体植物
5、繁殖器官简单,以单细胞的孢子或合子进行繁殖,无胚,又叫
孢子植物
6、藻类的繁殖方式:
(1)无性生殖(2)有性生殖(3)营养生殖
藻类是无胚而具有叶绿素的自养叶状体孢子植物.....................
藻类所共有的色素为叶绿素............a.和.B.-.胡萝卜素
....
7、蓝藻通常形成群体或丝状体,群体外面的称胶被,丝状体外面的称胶鞘
8、藻类学家一般将藻类分为11个门:
(1)蓝藻门(2)金藻门(3)黄藻门(4)硅藻门(5)甲藻门(6)隐藻门(7)裸藻门(8)绿藻门(9)轮藻门(10)褐藻门(11)红藻门
9、复大孢子:硅藻细胞经多次分裂后,个体逐渐缩小,到一定程度,这种小细胞不再分裂而产生一种孢子,以恢复原来的大小,这种孢子称为复大孢子
绿藻门
体制:(1)单细胞类型(2)群体类型(3)胶群体类型
(4)丝状体类型(5)膜状体类型(6)异丝体类型
(7)管状体类型
甲藻门
1(2)细胞壁有左右两瓣组成,鞭毛2条,顶生——纵裂甲藻亚纲2(1)细胞裸露或由一定数目板片组成细胞壁,鞭毛2条,腰生——横裂甲藻亚纲
接合生殖有:梯形结合和侧面结合两种
1(2)细胞圆盘形、鼓形、球形、圆柱形。壳面多为圆形——圆筛藻目2(1)细胞长圆柱形或盒形
3(4)细胞长圆柱形或盒形,贯壳轴很长,具间生带——根管藻目4(3)细胞形似面粉袋,盒形,各角常具有突起——盒形藻目
轮虫
轮虫的主要形态构造:1、头部2、区干部3、足
轮虫头冠的基本类型:1、旋轮虫型2、须足轮虫型
3.猪吻轮虫型4、晶囊轮虫型5、巨腕轮虫型
6.聚花轮虫型7、胶鞘轮虫型
轮虫的主要形态特征:(1)具有纤毛环的头冠
(2)有内含咀嚼器的咀嚼囊(3)有附有焰茎球的原肾管
桡足类
桡足类的产卵方式有3类:
(1)自由产卵于水中
(2)带卵囊(3)黏性卵
桡足类的摄食方式
(1)虑食性(2)捕食性(3)杂食性
桡足类的两个幼体期:1、无节幼体2、桡足幼体
原生动物
原生动物是动物界最原始,最低级,最简单的单细胞真核动物或由单细胞个体集结形成的简单群体
原生动物的主要特征:
(1)形体各异,个体微小
(2)原生动物体内分化出具有执行各种特殊生理机能的胞器或称类器官来完成其生命活动
原生动物的营养方式:(1)全植营养(2)全动营养(3)腐生营养(4)混合营养
原生动物摄食类型:(1)用胞口进行摄食(2)非胞口形式的摄食(3)渗透和胞饮
浮游虫属:个体多成椭圆形至圆形,腹面略坪,背面多少突出,并有纵脊,小膜口缘区十分发达,非常宽阔而明显,无波动膜。无侧缘纤毛,前棘毛(触毛)6~7根,腹棘毛2~3根,肛棘毛(臀棘毛)5根,尾棘毛4根,大核1个,呈长带状,小核1个,伸缩泡后位。普生性原因:(1)食物广泛(2)易传播(3)对环境的适应性强
枝角类3种特化的呼吸器官:(1)腮囊(2)头盾(3)颈呼吸器
季节变异:在一年的不同时期内,同一种枝角类的成长个体具有不同的外形,这种现象称季节变异
硅藻门根据壳的形状和花纹排列方式分为两个纲,即:中心硅藻纲和羽纹硅藻纲
1(2)花纹呈同心的放射状排列,不具壳缝或假壳缝——中心硅藻纲
2(1)花纹左右对称,呈羽状排列,具壳缝或假壳缝——羽纹硅藻纲
腹足类
1、腹足纲主要特征:(1)贝壳一个螺旋形,故称单壳类,又称虫
素类(2)足部广阔,位于身体的腹部,又称腹足类(3)发生经过担轮幼虫和面盘幼虫
2、腹足类的形态特征:
1)身体明显的分头、足、内脏囊,在发生期间经过旋转,使两侧发育不平衡,成为左右不对称
2)外套膜分泌形成的螺旋形贝壳一枚,故名单壳类,又称螺类★
3)足面(底面)广阔,因足常位于身体的腹侧,故又称腹足类★4)头部发达,具1~2对触角
5)口腔形成口球,内有齿舌,齿舌极发达,形态随种类而异,为分类主要依据之一
6)心脏位于身体本册,神经系统由脑、足、脏和胃肠神经节构成,脏神经节及其派生的神经排列不对称
水生维管束植物
1、在湖泊或池塘中有规律的呈环带状分布,即从沿岸线向中心深
水方向,依次分布为挺水植物带、浮叶植物带、沉水植物带,而漂浮植物则均匀分布在挺水植物和浮叶植物带中
2、水生植物常见的茎有直立茎、匍匐茎、根茎、球茎
3、根据水生维管束植物的生活型一般可分为沉水植物,挺水植
物、浮叶植物、漂浮植物四大生物类群
轮藻门
1、轮藻门最大的特点是:植物体外观似有根、茎、叶的分化,并
有专门的有性生殖器官——藏卵器、藏精器
2、1(2)藏卵器侧生,冠细胞分上下2层,每层5个细胞,藏精
器顶生于小枝分叉处——丽藻属
2(1)藏卵器冠细胞1层,由五个细胞组成,小枝轮处有托叶
——轮藻属
水生昆虫
1、水生昆虫口器主要有咀嚼式和刺吸式
2、根据功能不同,水生昆虫的胸足分为以下几种形式:(1)步行
足(2)捕捉足(3)游泳足(4)抱握足
3、水生昆虫翅有鞘翅、膜翅、半鞘翅3种
4、水生昆虫主要发生的是不完全变态和完全变态2种类型
(1)不完全变态只有三个虫期:卵期、幼虫期、成虫期
(2)完全变态四个虫期:即卵、幼虫、蛹、成虫期
不完全变态:(1)渐变态:幼虫称为若虫
(2)半变态:幼虫称为稚虫
5、渍翅目俗称石蝇
6、毛翅目:完全变态昆虫,成蛹称石蛾,幼虫统称石蚕
软体动物门
1、软体动物身体通常分头、足、内脏囊、外套膜、贝壳五部分
2、大多数海产种类间接发育经担轮幼虫和面盘幼虫期。淡水蚌类
发育经过一个具双壳的钩介幼虫期
底栖动物
1、底栖动物分三种生活类型:底上生活型、底内生活型和底游圣
火型
2、多毛纲分为:头部、躯干部和尾部三个部分
3、多毛纲头部多由口前叶、围口叶、咽和吻组成
第二篇
一、微藻的培养方式
1、按培养纯度分:(1)纯培养(2)单种培养(3)混合培养
2、按培养密闭程度分:(1)开放式和半封闭式(2)封闭式培养
3、按采收方式分:(1)一次性培养(2)半连续培养
(3)连续培养(恒浊培养、恒化培养)
4、按培养规模分:(1)一级培养(小型培养)
(2)二级培养(中继培养)(3)三级培养(生产性培养)二、微藻在一次性培养中的生长特性
1 微藻在一次性培养中生长繁殖分为5个阶段
(1)延缓期生长特点:接种后的短时间内藻类繁殖缓慢,细胞数无明显改变
产生原因:(1)藻种质量问题,老化(2)藻种数量问题,密度低(3)新旧培养液成分的差异,不适应
2 指数生长期生长特点:藻细胞数量随时间呈几何级数递增
3 相对生长下降期生长特点:藻细胞数繁殖趋缓,细胞数增加减慢
产生原因: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培养液中产生了藻类生长限制因子(1营养的耗尽、2二氧化碳的供应不足、3培养液酸碱度改变、4由于藻类相互遮盖使光照强度减少、5藻类代谢废物的自身抑制)4 静止期生长特点:新的藻细胞数和死亡的藻细胞数趋于平衡,藻液中藻细胞数保持相对恒定
5 死亡期生长特点:藻细胞大量死亡,细胞数目迅速减少
三、影响微藻生长点因素:
光、温度、盐度、酸碱度、矿质营养、二氧化碳、有机营养物质、生长因子
四、微藻培养的工艺流程包括:消毒、培养液制备、接种、培养管理、采收等主要环节
五、微藻的应用:
1)作为食品级食品添加剂2)饵料或饲料添加剂
3)提取活性物质
4)环境科学——水污染、处理、毒理、生物、化学
六、敌害生物对微藻培养的危害作用:
1、掠食|直接吞食
2、通过分泌有害物质对微藻起抑制和毒害作用
七、敌害生物的污染途径:1、培养用水2、空气3、容器和工具4、肥料或营养盐5、某些昆虫6、操作不严
八、清除、抑制或杀害敌害生物的方法:
1、使用过滤方法清除大型敌害生物
2、使用药物抑制或杀灭敌害生物
3、改变环境条件杀灭敌害生物
第三篇水生生物生态学
1.最适光强通常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还和藻类的生理状态和适应性有关
2.光照过度对藻类有害
3.致害的照度值也随温度而上升
4.光的抑制作用还与作用时间、光谱组成等有关
5.过强的照度只破坏细胞内酶的活性而对叶绿素并没有影响,因此如果只是间断性地处于这种照度下,藻类还可恢复酶的活性而不受损害。但在强光下受抑制时间越长,转到弱光下恢复所需的时间也越长。
6.光照强度影响藻类的形态构造
7.光照时间延长光合速率不一定增高
8.补偿点:植物的呼吸作用等于光合作用时的光照强度叫该种植物的补偿点。即植物能维持生命的光照强度。表示植物生存所需要的平均连续照度
9.补偿深度:补偿点所存在的深度(植物向深层分布的界限;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