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法庭实验课教学大纲
《模拟法庭》教学大纲
《模拟法庭》教学大纲大纲说明课程代码:5035042总学时:48学时(讲课8学时,实践40学时)总学分:3课程类别:选修适用专业:法学专业预修要求:法理学、民法、刑法、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等.一、课程性质、目的、任务:本课程属法学专业的选修课,适用于法学专业。
通过教学,进行刑事诉讼控辩与审判、民事诉讼代理与审判、行政诉讼代理与审判的演练,可有机地将法学理论与司法实践结合起来,有助于学生对法学理论的理解和对法律条文的把握,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增强学生的证据意识、程序意识,最终达到全方位地培养和训练学生的法律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的目的。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进行刑事诉讼控辩与审判、民事诉讼代理与审判、行政诉讼代理与审判的演练, 全方位地培养和训练学生的法律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建议:本课程采用课堂讲授为主,辅之于案例教学和课堂讨论,有条件的情况下旁听法庭审理,并可与民法相结合开展模拟法庭,以提高教学效果。
四、大纲的使用说明:适用于法学专业。
大纲正文第一部分民事诉讼模拟法庭演练学时:18 本部分的指导和演练要点:通过指导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演练,使学生熟悉和掌握民事诉讼原告方在起诉前的主要工作、法院受理后至开庭前原、被告双方的主要工作、法庭调解、第一审简易程序、第一审普通程序、二审程序。
重点:民事诉状的撰写、答辩状的撰写、诉讼证据的收集和举证、法庭调查、法庭辩论、代理词的撰写、一审民事判决书的撰写。
难点:诉讼证据的收集和举证、法庭调查、法庭辩论。
一、庭审前的工作(一)、原告方在起诉前的工作1、起诉证据的收集2、民事诉状的撰写(二)、原告方在庭审前的主要工作(三)、被告方在庭审前的主要工作1、证据的收集和举证2、答辩状的撰写(四)、法庭审判人员在庭审前的主要工作二、第一审简易程序三、法庭调解1、法庭调解的基础2、法庭调解的原则3、法庭调解中审判人员及原、被告双方的工作4、调解书的制作与签收四、第一审普通程序(一)开庭(二)法庭调查(三)法庭辩论(四)最后陈述(五)合议庭评议(六)宣判(七)宣判后原、被告双方的工作五、二审程序(一)上诉人一方在上诉前的工作(二)上诉人一方在上诉后、庭审前的工作(三)被上诉人一方在庭审前的工作(四)法庭审判人员在庭审前的工作(五)二审庭审程序第二部分刑事诉讼模拟法庭演练学时:18 本部分的指导和演练要点:通过指导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演练,使学生熟悉和掌握刑事诉讼公诉人在起诉前的主要工作、法院受理后至开庭前控、辩双方的主要工作、第一审刑事审判程序、第二审刑事审判程序、刑事附带民事诉讼。
《模拟法庭》教学大纲
《模拟法庭》教学大纲课程性质:学科专业实践课程教学对象:民政学院全体学生学时学分:16周2学分编写人:全健编写时间:2008年9月一、课程说明模拟法庭是法学专业进行法律实践教学的一门重要课程,是法学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该种教学方式是指在教学中,在指导教师指导下,选择典型案例,让学生模拟担当法官、公诉人、原告、被告、代理人、证人、书记员等各种角色去参与预先设计好案件的审理与裁判。
它弥补了传统教学在理论和实践上的脱节,使法学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够通过接触和处理真实的案件而进一步掌握、理解与运用所学的法律专业知识,锻炼学生协同工作的能力和相应的基本职业技能,加强对职业责任和职业道德的理解和学习,为培养合格的法律人才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的要求模拟法庭实践教学能够充分体现法律专业特点,更好地把法学教育与司法实践结合。
通过对所选择案件的模拟庭审全过程,使学生熟悉司法审判的实际程序,熟悉与案件相关的实体法和程序法,加深学生对有关程序法的准确理解,锻炼学生在真实的环境里从事法律实务的能力;通过“亲身、亲历”参与模拟法庭活动,培养和锻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践技能,同时还检验学生专业知识学习成果、法学理论掌握程度,学生反应能力与思辩能力等。
三、与其他课程的关系本实践环节要求学生能全面、系统地掌握刑法、民法、经济法、合同法、婚姻法、行政法、继承法等实体法和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等程序法理论知识,并能综合运用律师实务,检察实务、法律文书等知识分析、解决实际案例。
因此,要求学生先修基础课程主要为:民法、民事诉讼法、刑法、刑事诉讼法、行政与行政诉讼法、司法文书写作等课程。
同时,还要经过专业见习、法律宣传、专题辩论等必要实践教学环节训练。
四、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本课程最终成绩根据学生表现综合评定,每位学生必须参加,且通过考核,成绩合格,计1学分。
模拟法庭—教学大纲
山东英才学院文法学院《模拟法庭》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模拟法庭是法律专业进行法律实践教学的一门重要课程,是法律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模拟法庭是指在实践教学中,在教师的指导下,选择典型案例,让学生模拟担当诉讼参加人,扮演各种角色去参与预先设计好案件的审理与裁判。
它弥补了传统教学在理论和实践上的脱节,使法律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够通过接触和处理真实的案件而进一步掌握、理解与运用所学的法律专业知识,锻炼学生协同工作的能力和相应的基本职业技能,加强对职业责任和职业道德的理解和学习,为培养合格的法律人才奠定基础。
二、实习目的与任务目的:通过模拟法庭的演练,加深学生对有关程序法的准确理解,使学生熟悉庭审的基本程序,锻炼学生在真实的环境里从事法律实务的能力。
任务:本实习面向法律事务(高职)和法律本科(自考)学生,实习总计时间4个周,约占各专业课课时的20%左右。
模拟法庭教学过程分为七个阶段:第一阶段:模拟法庭的法律环境创造阶段。
教学要求:学生熟悉刑事实体法及民事、刑事程序法和仲裁程序法,沉浸在诉讼和仲裁的法律环境中。
教学手段:要求学生分别快速阅读包括以下内容的法律文件1、《民法通则》;2、《合同法》;3、《民事诉讼法》;4、《仲裁法》5、《刑法》;6、《刑事诉讼法》7、《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等。
第二阶段:模拟法庭的案件事实分析阶段。
教学要求:将案情介绍材料分发给学生,并予以案情分析,要求学生根据案情事实事实及相关证据的罗列,并寻找本案适用的实体法及程序法依据。
教学手段:学生课堂讨论,教师予以指导。
第三阶段:模拟法庭诉讼参加人角色分配阶段。
教学要求:调动学生参加模拟法庭的学习积极性,启蒙学生的“职业规划”意识,使即将举行的法庭审理更精彩出色,从而留给学生深刻的学习烙印,使之融入主动求学的行列。
模拟法庭教学大纲
模拟法庭教学大纲一、教学大纲概述本教学大纲旨在为模拟法庭教学提供详细指导,通过模拟法庭课程的设计和实施,培养学生扎实的法律素养、卓越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本教学大纲将涵盖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评价方式等方面,旨在为培养具备法律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学生提供系统的课程设置。
二、课程目标通过模拟法庭教学,旨在达到以下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的法律素养:通过深入的法律研究和案例分析,使学生熟悉和理解法律体系、法律条文以及相关的法律实践。
2. 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通过模拟法庭演练,培养学生在法庭上清晰、连贯地陈述法律观点和辩护立场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通过模拟法庭案例的组队演练,培养学生在团队中协同工作、有效沟通和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1. 模拟法庭基础知识:介绍模拟法庭的概念、意义及其在法学教育中的作用,使学生了解模拟法庭教学对于法律学习的重要性。
2. 法律研究方法: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合适的法律研究方法,包括案例分析、查找法律文献和适用法律法规等,以提高他们的法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模拟法庭案例分析:引导学生通过分析真实法庭案件,理解案件的各个要素、相关法律理论和争议焦点,以培养学生的案例分析和推理能力。
4. 口头表达技巧:培养学生在法庭上的口头表达能力,包括陈述法律观点、辩护立场、提问证人和反驳对方观点等技巧。
5. 团队合作实践:组织学生进行模拟法庭案例的团队合作实践,让学生在团队中分工合作、协调配合,共同完成模拟法庭案件的演练和辩论。
四、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真实的法庭案例,培养学生的案例分析能力和法律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加深对法律理论的理解。
2. 辩论讨论法:通过模拟法庭辩论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辩论技巧,同时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团队合作学习法: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团队合作演练,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智慧,达到协同工作的最佳效果。
国际法模拟法庭 教学大纲
国际法模拟法庭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国际法模拟法庭学分数:3学分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适用专业:国际法专业先修课程:国际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模拟法庭实验等二、课程简介国际法模拟法庭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旨在通过模拟真实的国际诉讼案件,帮助学生掌握国际法的基本原理、原则和实践,提高学生的法律分析、法律研究和法律辩论能力,培养学生在国际法律实践中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目标1.掌握国际法的基本概念、原则和实践,了解国际诉讼的基本程序和规则。
2.提高学生的法律分析、法律研究和法律辩论能力,培养学生在国际法律实践中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组织协调能力,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4.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增强学生的法律职业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课程内容及安排1.国际诉讼案件模拟:学生分组扮演不同国家的律师,就某一国际诉讼案件进行模拟诉讼,包括起诉、答辩、举证、质证、辩论等环节。
2.国际法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国际法案例,进行案例分析和讨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国际法的原则和实践。
3.跨文化交流培训:邀请外籍教师或外交官进行跨文化交流培训,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4.模拟法庭审判:组织学生进行模拟法庭审判,让学生亲身体验法庭审判的程序和规则,提高学生的法律实务能力。
5.课程总结与考核:对本学期课程内容进行总结与考核,包括笔试和口试两种形式,重点考察学生对国际法的掌握程度和实际应用能力。
五、教学要求1.学生应认真阅读相关教材和资料,了解国际法的原则和实践,掌握国际诉讼的基本程序和规则。
2.学生应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模拟诉讼活动,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意见,提高自己的法律分析和辩论能力。
模拟法庭实践教学大纲(3篇)
第1篇一、课程背景模拟法庭实践教学是法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模拟真实的法庭审判过程,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法律实践能力和法律职业道德。
本大纲旨在明确模拟法庭实践教学的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标准,为学生提供一套系统、全面的模拟法庭实践教学方案。
二、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提高其运用法律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 增强学生的法律实践能力,使其熟悉法庭审判程序,掌握法庭辩论技巧;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其沟通、协调和表达能力;4. 强化学生的法律职业道德,使其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5.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今后从事法律职业打下坚实基础。
三、课程内容1. 模拟法庭基础知识- 法院组织结构和职能- 法庭审判程序- 证据规则和法庭调查- 刑事诉讼和民事诉讼的区别2. 模拟法庭实践操作- 案例选择与整理- 案件分析- 案件辩论技巧- 法庭辩论实践- 证人出庭作证- 法庭调查和证据审查- 判决书撰写3. 模拟法庭实践总结- 案例评析- 实践心得体会- 团队合作与沟通- 法学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四、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掌握法律知识,提高法律思维能力;2. 模拟法庭辩论法:组织学生进行模拟法庭辩论,锻炼学生的辩论技巧和法庭辩论能力;3. 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4. 实地教学:组织学生参观法院,了解法庭审判环境和程序;5. 评价反馈法:对学生的模拟法庭表现进行评价,并及时给予反馈,帮助学生改进。
五、教学安排1. 理论教学:16学时- 模拟法庭基础知识:8学时- 模拟法庭实践操作:8学时2. 实践教学:16学时- 案例分析:8学时- 模拟法庭辩论:8学时3. 总结与反思:4学时六、评价标准1. 理论知识掌握程度:通过课堂提问、案例分析等方式,评价学生对模拟法庭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2. 模拟法庭实践能力:通过模拟法庭辩论、法庭调查等方式,评价学生的法律实践能力和法庭辩论技巧;3. 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通过团队协作完成模拟法庭实践,评价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4. 实践心得体会:通过撰写实践心得体会,评价学生对模拟法庭实践的理解和感悟。
模拟法庭实验教学大纲
模拟法庭实验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模拟法庭英文名称:MOCK TRIAL课程编码:课程类别:必修实验类别:独立设课实验适用专业:法学先修课程:法理学、国际环境法学、经济法、中国法制史、民法、法律逻辑学、法律学专业英语、房地产法、公司法、国际法、国际经济法、国际私法、合同法、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婚姻继承法学、金融法、劳动法、民事诉讼法、票据法、商法、司法文书、西方法律思想史、宪法学、刑法、刑事诉讼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证据法、证券法、知识产权法、仲裁法一、学时与学分根据法学专业本科培养计划制定本大纲三、本实验课程的具体安排时间安排在第六、第七学期,共3周。
实验项目的设置及学时分配(一)基本内容模拟法庭是法学本科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法学专业必修的实践教学课程。
对法学理论知识和实务操作能力的有机结合、法学思维方式和案件解析能力的培养提高具有不可替代的深远意义。
开设“模拟法庭”是为了体现法律专业特点,更好地把法学教育与司法实践结合起来,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相关实体法和程序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适应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要求。
(二)基本要求1.模拟庭审前各角色要熟悉案情,扣住要点,掌握庭审规程。
2.庭审中既要相互对抗又要注意相互配合,保证庭审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3.道具的运用要规范,注意安全,卷宗整理及时完整并按时时作出实验报告。
4.要求学生能全面、系统地掌握刑法、民法、经济法、合同法、婚姻法、行政法、继承法等实体法和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等程序法理论知识,并能综合运用律师实务,检察实务、法律文书等知识分析、解决实际案例。
五、考核方式与评分办法1.考核内容(1)考核学生综合运用相关实体法和程序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考核学生法律文书写作的能力和水平2.考核方式考察3.评分办法(1)学生模拟庭审准备情况、模拟庭审中的综合表现(60%)、撰写的法律文书(40%)(2)模拟法庭成绩按等级制记,分优、良、中、及格、不及格。
《模拟法庭》(教案)全国通用六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
教案:《模拟法庭》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法庭的基本组成和庭审程序,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
2. 通过模拟法庭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权威的品质。
二、教学内容1. 法庭的基本组成及庭审程序2. 模拟法庭活动的组织与实施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法庭的基本组成和庭审程序,模拟法庭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2. 教学难点:庭审程序的掌握,模拟法庭活动中角色扮演和团队合作。
四、教学时间- 1课时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解法庭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对模拟法庭活动的兴趣。
2. 讲解法庭的基本组成和庭审程序(1)法庭的基本组成:法官、书记员、原告、被告、证人等。
(2)庭审程序:开庭、法庭调查、法庭辩论、被告人最后陈述、评议和宣判等。
3. 分组讨论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案例,讨论案例中涉及的法律问题和角色分配。
4. 模拟法庭活动(1)各小组根据讨论结果,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庭审过程。
(2)教师巡回指导,确保活动顺利进行。
5. 总结与反思(1)学生分享模拟法庭活动中的收获和感受。
(2)教师点评活动中的优点和不足,强调法治意识的重要性。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法庭的基本组成和庭审程序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模拟法庭活动中的表现,包括团队合作、角色扮演和表达能力。
3. 学生对法治意识的认同和遵守法律的自觉性。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法庭,亲身感受庭审氛围。
2. 邀请法官或律师来校进行法治讲座,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
3. 开展校园法治宣传活动,让学生成为法治宣传的使者。
八、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适时调整教学策略。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自觉遵守法律,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重点关注的细节:模拟法庭活动的组织与实施模拟法庭活动的组织与实施是本教案中的重点和难点。
这个环节不仅要求学生对法庭的基本组成和庭审程序有深入的理解,还要求他们能够将这些知识应用到实践中,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模拟真实的庭审过程。
《模拟法庭》教学大纲
《模拟法庭》教学大纲一、基本信息实践环节名称模拟法庭天数14面向专业法学本科学分 2课程编号SCLA4111实践课简介模拟法庭课程,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运用所学知识,借助一定设备,模仿法庭审判的一种实践性法学教学活动,是法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其实施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巩固法学知识,提高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有效途径。
二、教学目标及任务本课程通过现实案件司法审判的实际模拟及学生的积极参与,旨在提高学生对法律的学习兴趣、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育理念,促进学生加深对法学各学科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并有针对性地加强有关知识的学习。
另外,模拟法庭的教学,要求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充分运用有关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因而对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以及包括组织、口头表达在内的社会交往能力也是一种很好的锻炼,从而可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实现法学教育和司法实践的有机结合。
法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不仅有较强的理论性,同时还有较强的实践性。
本实践环节要求学生能全面,系统地掌握刑法,民法,经济法,合同法,婚姻法,行政法,继承法等实体法和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等程序法理论知识,并能综合运用律师实务、检察实务、法律文书等方面知识分析,解决实际案例。
三、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及时间安排教学内容:“模拟法庭”基本内容为在任课教师的指导下,组织学生通过担任审判员、人民陪审员、公诉人、当事人、代理人、辩护人、证人、书记员等不同的角色,对预先选择的案件按法定程度进行审理,并实际模拟司法审判的法庭调查及法庭辩论等过程。
教学要求:通过“模拟法庭”的教学,要求学生能够了解刑事及民事普通审判程序的各个环节及其要求,理解诉讼各方当事人在诉讼中的地位,并掌握案件的基本分析方法、辩论技巧及法律文书的基本写作要求。
时间安排:“模拟法庭”在第4学期用两周时间进行。
四、教学实践地点本课程在校内模拟法庭进行,事先可组织学生赴法院旁听有关实际案件的审理。
模拟法庭实验教学大纲
模拟法庭实验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模拟法庭课程编码:英文名称:MOCK TRIAL学时: 3周学分:3 适用专业:法学课程类别:必修课程性质:实践课一、制定本大纲的依据根据06级法学本科专业的培养计划制定本大纲二、本实验课程的具体安排三、本实验课在该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模拟法庭是法学本科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法学专业必修的实践教学课程。
对法学理论知识和实务操作能力的有机结合、法学思维方式和案件解析能力的培养提高具有不可替代的深远意义。
开设“模拟法庭”是为了体现法律专业特点,更好地把法学教育与司法实践结合起来,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相关实体法和程序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适应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要求。
四、学生应达到的实验能力与标准1.模拟庭审前各角色要熟悉案情,扣住要点,掌握庭审规程。
2.庭审中既要相互对抗又要注意相互配合,保证庭审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3.道具的运用要规范,注意安全,卷宗整理及时完整并按时时作出实验报告。
4.要求学生能全面、系统地掌握刑法、民法、经济法、合同法、婚姻法、行政法、继承法等实体法和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等程序法理论知识,并能综合运用律师实务,检察实务、法律文书等知识分析、解决实际案例。
五、实验的考核与成绩评定1.考核内容(1)考核学生综合运用相关实体法和程序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考核学生法律文书写作的能力和水平2.考核方式考察3.考核标准(1)学生模拟庭审准备情况(20%)、模拟庭审中的综合表现(40%)、撰写的法律文书(报告)(40%)(2)模拟法庭成绩按等级制记,分优、良、中、及格、不及格。
85-100分为优;80-84分为良;70-79分为中;60-69分为及格;60分以下为不及格。
制定人:审定:批准:2006年12月。
法学专业《模拟法庭》教学大纲
法学专业《模拟法庭》教学大纲第一篇:法学专业《模拟法庭》教学大纲法学专业《模拟法庭》教学大纲一、实习目的与任务目的:通过模拟法庭的演练,加深学生对有关程序法的准确理解,使学生熟悉庭审的基本程序,锻炼学生在真实的环境里从事法律实务的能力。
任务:本实习面向法学本科学生,实习总计时间4周,实习学分2分。
本实习环节需要做的主要工作有:模拟法庭的教学过程分为七个阶段(每一个具体庭审):第一阶段模拟法庭的法律环境创造阶段教学要求:学生熟悉刑事实体法及民事、刑事程序法和仲裁程序法,沉浸在诉讼和仲裁的法律环境中。
教学手段:要求学生分别快速阅读包括以下内容的法律文件1、民法;2、合同法;3、民事诉讼法;4、仲裁法5、《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6、《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7、《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8、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
第二阶段:模拟法庭的案件事实分析阶段教学要求:将案情介绍材料分发给学生,并予以案情分析,要求学生根据案情事实事实及相关证据的罗列,并寻找本案适用的实体法及程序法依据。
教学手段:学生课堂讨论,教师予以指导。
第三阶段:模拟法庭诉讼参加人角色分配阶段教学要求:调动学生参加模拟法庭的学习积极性,启蒙学生的“职业规划”意识,使即将举行的法庭审理更精彩出色,从而留给学生深刻的学习烙印,使之融入主动求学的行列。
教学手段:根据指导教师所掌握的学生专业特点、个性及兴趣,采取学生自主决定、同学间协商确定、教师指定等方式分配模拟法庭的各参加者名额,刑事案件包括:刑事审判庭组成人员(审判长一名、合议庭组成人员二名、书记员一名)、被告人及其辩护人(视具体案件确定人员组成)、被害人及其代理人(视具体案件确定是否增加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人及其代理人)及其可能出现的证人、鉴定人、翻译人员。
民事案件包括:民事审判庭组成人员(审判长一名、审判员二名、书记员一名)、原告及其代理人(视具体案件确定人员组成)、被告及其代理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模拟法庭实验课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模拟法庭
英文名称:MOCK TRIAL
学时:32
学分:2
适用专业:法学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
课程性质:实践课
先修课程:法理学、宪法学、刑法学、民法学、经济法学、行政法和行政诉讼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
二、教学目的和要求
模拟法庭是法学专业进行法律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是法学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该教学方式是指在任课教师的指导下,选择典型案例,让学生模拟担当法官、公诉人、原告、被告、代理人、证人、书记员等各种角色去参与预先设计好案件的审理与裁判。
它弥补了传统教学在理论和实践上的脱节,使法学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够通过接触和处理真实的案件而进一步掌握、理解与运用所学的法律专业知识,锻炼学生协同工作的能力和相应的基本职业技能,加强对法律职业责任和职业道德的理解和学习,为培养合格的法律人才奠定基础。
模拟法庭实践教学能够充分体现法律专业特点,更好地把法学教育与司法实践结合。
通过对所选择案件的模拟庭审全过程,使学生熟悉司法审判的实际程序,熟悉与案件相关的实体法和程序法,加深学生对有关程序法的准确理解,锻炼学生在真实的环境里从事法律实务的能力;通过“亲身、亲历”参与模拟法庭活动,培养和锻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践技能,同时还检验学生专业知识学习成果、法学理论掌握程度,学生反应能力与思辩能力等。
本实践教学环节要求学生能全面、系统地掌握刑法、民法、经济法、合同法、婚姻法、行政法、继承法等实体法和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等程序法理论知识,并能综合运用律师实务,检察实务、法律文书等知识分析、解决实际案例。
三、教学内容
四、本实验课在该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
模拟法庭是法学本科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法学专业必修的实践教学课程。
对法学理论知识和实务操作能力的有机结合、法学思维方式和案件解析能力的培养提高具有不可替代的深远意义。
开设“模拟法庭”是为了体现法律专业特点,更好地把法学教育与司法实践结合起来,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相关实体法和程序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适应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要求。
五、学生应达到的实验能力与标准
(一)模拟庭审前各角色要熟悉案情,扣住要点,掌握庭审规程。
(二)庭审中既要相互对抗又要注意相互配合,保证庭审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三)道具的运用要规范,注意安全,卷宗整理及时完整并按时时作出实验报告。
(四)要求学生能全面、系统地掌握刑法、民法、经济法、合同法、婚姻法、行政法、继承法等实体法和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诉
讼法等程序法理论知识,并能综合运用律师实务,检察实务、法律文书等知识分析、解决实际案例。
六、实验的考核与成绩评定
(一)考核内容
1.考核学生综合运用相关实体法和程序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考核学生法律文书写作的能力和水平。
(二)考核方式:考察
(三)考核标准
1.学生模拟庭审准备情况(30%)、模拟庭审中的综合表现(40%)、撰写的法律文书(报告)(30%)。
2.未担任角色的同学的成绩评定以庭审记录为依据。
3.模拟法庭成绩按等级制记,分优、良、中、及格、不及格。
85-100分为优;80-84分为良;70-79分为中;60-69分为及格;60分以下为不及格。
七、实验创新与特点
(一)课程设置创新。
在省内绝大多数有法学专业的高校,模拟法庭课程都是依附在三大诉讼法课程之中而没有独立开设,但自2012年以来,法学院即将模拟法庭设置为一门独立的课程,这在省内法学专业教学中开创了先例。
(二)教学方式创新。
特点是即观摩教学与模拟审判教学相结合。
通过观摩教学来进一步带动模拟审判教学活动,以保证模拟审判活动顺利进行,实现预定的教学目的。
(三)教学内容创新。
特点是组织学生收集相关案例,自行编写模拟审判的案件剧本以及剧本中所需法律文书,以提高学生自己的写作能力和写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