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心理学

合集下载

八种智力心理学

八种智力心理学

八种智力心理学
1.逻辑智力:这种智力指的是人们在推理、分析和解决问题方面的能力,能够运用逻辑思维进行推理和判断。

2. 数学智力:这种智力指的是人们在数学方面的能力,包括数学计算、几何图形理解等方面的能力。

3. 空间智力:这种智力指的是人们在空间感知和空间想象方面的能力,包括对物体位置、形状和大小等方面的认知能力。

4. 言语智力:这种智力指的是人们在语言和文字方面的能力,包括语言表达、理解和文字阅读等方面的能力。

5. 音乐智力:这种智力指的是人们在音乐方面的能力,包括音乐表演、演唱和作曲等方面的能力。

6. 运动智力:这种智力指的是人们在体育运动方面的能力,包括运动协调、反应速度和肌肉协调等方面的能力。

7. 人际智力:这种智力指的是人们在社会交往方面的能力,包括沟通、人际关系管理和情感认知等方面的能力。

8. 自省智力:这种智力指的是人们对自己思维和感情的认知能力,包括自我意识、自我控制和自我理解等方面的能力。

- 1 -。

心理学第八章习题--人格

心理学第八章习题--人格

第八章人格一、单项选择题:1.“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这句话体现了人格的( B ) 。

A.社会性B.独特性C.稳定性D.整体性2.“人心不同,各如其面”是指人格的( A )。

A.独立性B.稳定性C.统合性D.复杂性3.人格除具有独特性、稳定性、复杂性、功能性的本质特征外,还包括下面哪一特征?()A.两极性性B.动力性C.统合性D.遗传性4.在人格特征中,具有核心作用的成分是( C )。

A.能力B.气质C.性格D.认知方式5.人格决定一个人的生活方式,甚至决定一个人的命运,这是人格的(C )。

A.复杂性B.独特性C.功能性D.统合性6.人格的自我调控系统以(D )为核心。

A.潜意识B.自我评价C.自我体验D.自我意识7.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人格系统?( B ) .A.气质与性格B.认知方式C.心理过程D.心理状态8.某学生活泼、好动、乐观、灵活,喜欢交朋友,爱好广泛,稳定性差,缺少毅力,见异思迁。

他的气质类型属于(A )A.多血质B.胆汁质C.粘液质D.抑郁制9.脾气急躁、行为勇敢有力的人属于(A )A.胆汁质B.多血质C.粘液质D.抑郁质10.安静稳重、自制力强的人一般属于(C )A.胆汁质B.多血质C.粘液质D.抑郁质11.某学生待人直率热情,但脾气急躁,易冲动,他的气质类型比较符合(B )。

A.多血质B.胆汁质C.粘液质D.抑郁质12.某学生喜欢与人交往,到了一个新环境很快就能适应,从气质类型看,他属于(A )。

A.多血质B.胆汁质C.粘液质D.抑郁质13.《水浒》一书中的林冲应该属于什么气质类型?( A )A.粘液质B.抑郁质C.胆汁质D.多血质14.下列哪项特征不属于人格的本质特征?( B )A.稳定性B.易变性C.功能性D.复杂性15.多愁善感的人一般属于( D ) 气质。

A.胆汁质B.多血质C.粘液质D.抑郁质16.某学生做事很有耐心,是一个自制力很强的人,但在理解问题时常比别人慢些,由此判断他的气质类型比较符合(C )A.多血质B.胆汁质C.粘液质D.抑郁质17.《三国演义》中张飞脾气暴躁、思想简单、行为冒失,为人耿直、忠义烈性。

心理学8-情绪和情感概述

心理学8-情绪和情感概述

三、动机—分化情绪理论
• 动机—分化情绪理论萌生于60年代,
至今已成为很有影响的情绪理论之
一。
• 代表人物为汤姆金斯和伊扎德
情绪的动机—分化理论
• 情绪具有动机的性质 –伊扎德的情绪动机—分化理论是以情 绪为核心,以人格结构为基础,论述 情绪的性质与功能。情绪是人格系统 的组成部分,是人格系统的动力核心。
人类的情绪、情感具有共性,但是 由于人与人之间在文化传统、家庭 环境、价值观、个性特征等方面的 不同,情绪情感在共性中又表现出 差异性。
二、情绪、情感的类别
我国古代名著《礼记》记载的“七 情说”,将情绪分为喜、怒、哀、 惧、爱、恶、欲七种; 在《白虎通》一书中,分为喜、怒、 哀、乐、爱、恶六类;
情绪与认知的关系
一方面,情绪总是伴随一定的认识过程 而产生的,所以认识是情感的基础,并 引导情感的发展。 另一方面,情绪反过来对认识过程也有 着很大的影响。
情绪与意志的关系
情绪与意志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一方面,情感激励意志,意志调控情感。 另一方面,意志在情感的激励下产生之 后,它又会反转来调节和控制情感。
(一)情绪的内涵
情绪是人对反映内容的一种特殊的 态度,它具有独特的主观体验、外 部表现,并且总是伴有植物性神经 系统的生理反应。 情绪不是自发的,它由各种刺激引 起。
情绪状态下伴随 产生的生理变化 与行为反应,很 多时候是我们所 不容易自我控制 的。
测谎仪
(二)情感
概念
情感是指与人的社会需要相联系的 主观体验。 情感这个概念只用于人类,特别是 描述人的高级社会性情感时,而对 于动物一般不用情感这一概念。
理论图解
二、情绪的认知理论
• 情绪的认知理论认为,在情绪过

(心理学)8、个性心理特征-能力

(心理学)8、个性心理特征-能力
面试法
通过与个体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评估其表达 能力、思维能力和其他相关能力。
测验法
使用标准化测验工具,对个体的知识、技能 和能力进行测量。
情境模拟法
模拟实际工作或生活情境,评估个体在特定 环境下的应对能力和表现。
常用测量工具
智力测验
如韦氏智力测验、比内-西蒙智力量 表等,用于评估个体的智力水平。
能力倾向测验
气质对能力的影响
气质是指个体在心理活动方面表现出来的速度、强度、稳定性等特征,不同气质的人在能力表现上存 在差异。例如,敏感型气质的人在感知和观察方面较强,而兴奋型气质的人在思维和判断方面较强。
性格对能力的影响
性格是指个体在态度和行为方面表现出来的特点,不同性格的人在能力表现上也有所不同。例如,外 向型性格的人在人际交往和组织协调能力方面较强,而内向型性格的人在研究和创造方面较强。
是指人类认识事物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 题的能力,包括分析、综合、比较、抽象 和概括等过程。
非智力因素
情感
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 自身需要的态度的体验,如喜
怒哀乐等。
意志
是指人们自觉地确定目标,克服 困难,调节和支配自身的行动, 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
兴趣
是指人们对某事物的好奇心和 探究欲望,是推动人们去认识 和从事某种活动的内在动力。
创新与应变
面对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和技术革新,跨行业或岗位的能 力迁移者需要具备创新思维和应变能力,以应对新的挑战 和机遇。
07 个性心理特征与能力的案 例分析
成功人士的个性心理特征与能力分析
总结词
成功人士通常具备独特的个性心理特征和能力,这些特征和能力在他们的职业生涯中发 挥了重要作用。
详细描述

8个经典心理学实验

8个经典心理学实验

1霍桑实验:1924~1932年,以哈佛大学教授.梅奥为首的一批学者在美国芝加哥西方电气公司所属的霍桑工厂进行的一系列实验的总称。

1924年11月,霍桑工厂内的研究者在本厂的继电器车间开展了厂房照明条件与生产效率关系的实验研究。

研究者预先设想,在一定范围内,生产效率会随照明强度的增加而增加,但实验结果表明,不论增加或减少照明强度都可以提高效率(有两个女工甚至在照明降低到与月光差不多时仍能维持生产的高效率)。

随后,研究者又试验不同的工资报酬、福利条件、工作与休息的时间比率等对生产效率的影响,也没有发现预期的效果。

1927年梅奥等人应邀参与这项工作。

从1927~1932年, 他们以"继电器装配组"和"云母片剥离组"女工为被试,通过改变或控制一系列福利条件重复了照明实验。

结果发现,在不同福利条件下,工人始终保持了高产量。

研究者从这一事实中意识到,工人参与试验的自豪感极大地激发了其工作热情,促使小组成员滋生出一种高昂的团体精神。

这说明职工的士气和群体内的社会心理气氛是影响生产效率的更有效的因素。

在此基础上,梅奥等在1928~1932年中,又对厂内2100名职工进行了采访,开展了一次涉及面很广的关于士气问题的研究。

起初,他们按事先设计的提纲提问,以了解职工对工作、工资、监督等方面的意见,但收效不大。

后来的访谈改由职工自由抒发意见。

由于采访过程既满足了职工的尊重需要,又为其提供了发泄不满情绪和提合理化建议的机会,结果职工士气高涨,产量大幅度上升。

为了探索群体内人际关系与生产效率之间的联系,研究者在1931~1932年间进行了对群体的观察研究。

结果发现,正式群体内存在着非正式群体,这种非正式群体内既有无形的压力和自然形成的默契,也有自然的领导人,它约束着每个成员的行为。

在心理学研究的历史上,霍桑实验第一次把工业中的人际关系问题提到首要地位,并且提醒人们在处理管理问题时要注意人的因素,这对管理心理学的形成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心理学第八章个性倾向性

心理学第八章个性倾向性

心理学第八章个性倾向性第八章个性倾向性一、个性倾向性的定义个性倾向性指的是人们的需要、动机、兴趣、信念和自我意识,它们反映了个体心理活动的动力和选择。

个性倾向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的活动或行为的方向、内容和方式,使人们彼此间的心理面貌、社会特性千差万别。

因而,个性倾向性是心理活动中最活跃的因素。

二、需要的基本概念(一)需要是什么:需要是个体和社会的客观需求在人脑中的反映,是个人的心理活动与行为的基本动力。

它是个体在生活中感到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一种内心状态,是人脑对生理和社会的要求的反映。

(二)需要的类别1.从需要产生或起源的角度看,有生物性需要和社会性需要:生物性需要是指与保障个体生命安全和种族延续相联系的需要(1)维持机体内部平衡的需要(如饮食、睡觉、呼吸、运动等)(2)回避伤害的需要(如对有害或引起不愉快的刺激进行回避或防御)(3)性的需要(4)内发性需要(如好奇、探究反应等)社会性需要是指人与社会生活相联系的一些需要,它们是人在生物需要的基础上,在社会生活和教育的影响下形成的(如对文化学习、劳动、社会交往的需要)。

社会性需要是人所特有的高级需要,它反映了社会对人的各种要求。

2.从需要对象的角度看,有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物质需要即认对事物对象的需求,包括低级的(如食物、自卫、性等)和高级的(如豪宅、名车等)精神需要即对社会精神生活及其产品的需求,如对智力、成就自尊等方面的需求(三)需要的层次人的各种需要不是同时出现和发展的。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就明确是概括出五种不同水平的需要:(由低到高)A.生理的需要,如饥饿、口渴B.安全的需要,如安全感、稳定性C.归属与爱的需要,如认同感、感情D.尊重的需要,如威信、自尊E.自我实现的需要(个人天赋、潜能的嫉妒发挥)三、中学生需要发展的主要特点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社会交往活动的增加,中学生的需要也不同儿童时期的需要,他们更加注重社会性的需要。

其主要特点有:肯定和尊重的需要、积极参与的需要、良好人际关系的需要四、需要的发展与培养(一)生活实践促进个体需要的发展(二)中学生需要的培养:建立合理、高尚的需要结构四、动机的基本概念(一)动机的概念:动机是在需要的刺激下直接推动人进行活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部动力。

《心理学》第八章考试重点

《心理学》第八章考试重点

第八章人格本章重点:1、人格的概念与特征2、人格的结构及各成分之间的关系3、人格差异的表现4、性格与气质的联系与区别5、人格理论6、人格形成的影响因素第一节人格性质一、人格的界定:(一)人格:人格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

(二)人格的本质特征:1、独特性2、稳定性3、统合性4、复杂性5、功能性二、人格的结构1、知--情--意系统:心理过程2、心理状态系统:某时刻内相对稳定的心理活动背景。

包括意识状态、注意、情绪状态、疲劳状态。

3、人格动力系统:需要、动机、兴趣、信念、价值观等结构制约和决定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向。

作为动力体现在所有活动中。

4、心理特征系统: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属于人格的核心内容。

5、自我调控系统:以自我意识为核心的人格调控系统,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三个子系统,其主要作用是对人格的各个成分进行调控,保证人格的完整统一和谐。

自我意识概念:对自己的洞察和理解,包括自我观察和自我评价。

(2007.7)3.“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说明了人格的()A.独特性B.稳定性C,综合性D.复杂性(2007.4)13,俗话说“江山易改,察性难移”。

这表明人格具有()A.独特性B,复杂性C.稳定性D,综合性(2007.7 名词解释)人格(2009.7 简答)29、人格结构包含哪些成分?.各个成分之间具有什么样的关系? (2007.7 论述)33.人格结构包含哪些成分?各个成分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第二节人格差异一、认知方式的差异:认知方式:人们在对事物、现象或人进行认识的过程中,个人所偏爱使用的加工信息的方式,也叫认知风格。

(一)冲动型与沉思型:冲动型认知方式的特点是反应快,但精确性差。

沉思型反应慢,但精确性(二)系列型与同时型:左脑优势个体进行信息加工时表现出系列型加工风格,其特点是解决问题时逐步分析,一环接一环地解决问题。

心理学基础第8章 思维与语言

心理学基础第8章 思维与语言

二、什么是概念
◇ 概念的种类
• 合取概念、析取概念、关系概念 − 合取概念是指根据一类食物中单个或多个相同属性形成的概念, 这些属性必须同时存在
例:青年学生
年龄为青年期 职业为学生
二、什么是概念
◇ 概念的种类
• 合取概念、析取概念、关系概念
− 析取概念是指根据不同标准 由单个或多个属性相结合而 形成的概念,属性不必同时
一、什么是思维
◇ 思维的特征
• 直觉思维、分析思维 − 直觉思维是指人们在面临新的问题、事物和现象时,能迅速理解 并做出判断的思维活动 − 分析思维(逻辑思维)遵循严密的逻辑规律,逐步推导,得出合 乎逻辑的正确答案或合理的结论
一、什么是思维
◇ 思维的特征
• 聚合思维、发散思维 − 聚合思维是指从已知信息中产生逻辑结论,从现成资料中寻求正 确答案的一种有方向、有条理的思维方式 − 发散思维是指沿着不同的方向重新组织当前的信息和记忆系统中 储存的信息,产生出大量独特的新思想
一、什么是思维
概括性
思维的特征
间接性
对经验的改组
一、什么是思维
◇ 思维的特征
• 概括性 − 人在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把一类事物的共同特征和规律抽取 出来加以概括
“水果”
一、什么是思维
◇ 思维的特征
• 间接性 − 人们借助于一定的媒介和知识经验对客观事物进行间接认识
“例:对于植物各部分的分解
一、什么是思维
◇ 思维的过程
• 比较与分类 − 比较是指人在头脑中对事物的个别部分、个别方面或个别特征 加以对比,确定他们之间的异同及其关系 − 分类是指人在头脑中根据对象的相同点和相异点,把他们区分 为不同种类
例:胖瘦与高矮的比较

津巴多普通心理学第8版社会心理学第10版

津巴多普通心理学第8版社会心理学第10版

目录分析
第10版社会心理学的目录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从目录可以看出,这本书主要社会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研究方法。它 涵盖了社会认知、社会影响、社会关系、社会行为等多个方面,同时还介绍了社 会认同、群际关系、组织行为学和公共政策等内容。这些内容不仅帮助读者更好 地理解社会心理学的各个方面,还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应用心理学的知识和技术。 大量的练习题和案例分析也帮助读者巩固所学知识。
阅读感受
同时,书中的语言简洁明了,易于理解。作者用生动的案例和通俗的语言解 释了各种复杂的心理学概念和理论,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这些概念和理论。书中 的练习题和案例分析也让我能够更好地巩固所学知识。
阅读感受
这本书还强调了心理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不仅了解 了心理学的理论知识,还学会了如何将这些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书中的“心 理学很有用”“试一试”“写一写”“批判性思维的应用”等版块也加强了我在 日常生活中对心理学知识的应用与深度思考。
精彩摘录
“异常心理是指心理活动异常或行为异常的心理状态。” 这句话是对异常心理的定义,它指出了异常心理是心理活动异常或行为异常 的心理状态。异常心理涉及到各种心理障碍和异常行为,它是心理学研究的重要 领域之一。
精彩摘录
“心理学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包括教育、工业/组织、司法、临床/健康、 咨询等多个领域。”
津巴多普通心理学第8版社会心 理学第10版
读书笔记
01 思维导图
03 精彩摘录 05 目录分析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阅读感受 06 作者简介
思维导图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心理学
心理学
应用
行为
心理
人类
介绍
社会

8个实用的心理学工具

8个实用的心理学工具

8个心理学工具帮你找回最好的自己心理学从来都是一门有趣且有用的学问,而且从一开始都是人类探索认知自身的方法和工具。

马上过年了,期末的考试估计也结束了,或者年终的总结报告也做完了,今天笔者便总结一些心理学的常用工具,帮助各位对自己也给一个交待。

认识自己,明晰前路。

今天总结了心理学在职业规划、自我管理、关系调整、自我整合、应对困境等方面的简易工具,希望能够给路上的你提供启发.一、对于工作(事业、职业、或生计)问题1、什么才是最合适你的工作?工具1:《职位匹配图》用法:通过分析你当前(或期待中)的工作和你自身要素之间的匹配度,可以辅助你接下来的职业决策.最佳的职业匹配,当然是你既感兴趣,性格又适合,能力有胜任,做这样的工作,你的动力会很强,有成就感和幸福感。

现实往往不如意,感兴趣的事情,却没有能力做;目前能胜任的,自己偏偏不喜欢或不适合。

在这三者中,兴趣(需要或爱好),是我们的动力来源;能力,则是我们的技巧、方法和经验;性格合适,则事半功倍,性格不合适再多的努力可能是更多的折磨。

我们建议,尽量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做着做着就有能力了,做着做着可能就“成功”了,无论结果如何,你都很会快乐。

接下来,我还提供两个探索自己性格和兴趣的工具,至于能力的话,经典的说法是:“当你的才华还撑不起你的野心时,就应该静下心来学习;当你的能力还驾驭不了你的目标时,就应该沉下心来历练.”问题2、怎么了解自己的性格?工具2:《性格定位图》说明:市面上林林总总的性格分析方法和测试,从这两个维度来分大体不差。

首先内外向,讲的是一个人的能量和注意力到底是指向外部世界还是指向内心世界,外向的人热情奔放,充满活力和乐趣,好奇心表现于外;内向的人,沉着冷静,内敛,敏感,且有智慧,专注于自己的内心世界。

其次感性理性,讲的是一个人是跟着自己的感觉走还是跟着规则走,感性的人注重情感、体验、讲爱恨,喜欢就很放肆;理性的人讲究规则,探求因果和秩序,分对错,爱却很克制。

《心理学导论》第八章

《心理学导论》第八章

第八章表象和想象【学习目标】 (2)【学习建议】 (2)【学习重点】 (2)【关键词】 (2)第一节表象 (4)一、表象及其特征 (4)二、表象的种类 (5)第二节表象理论 (7)一、表象理论及其研究 (7)第三节想象 (8)一、想象概述 (8)二、想象的种类 (9)第四节想象规律的应用 (11)一、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再造性想象 (11)二、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想象 (11)【学习目标】了解和掌握表象、表象特征、想象、想象种类的基本概念和表象理论、想象的基本规律,了解表象的信息加工过程。

能够运用表象的基本原理和想象的心理品质,分析和解决有关表象和想象的实际问题。

【学习建议】理解和掌握表象和想象的定义、表象的分类、想象的种类、表象的表征过程、想象的基本特征,以及表象的信息加工过程和想象规律在教育领域中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学习重点】1.人脑对感知过的事物形象的反映,是人脑中以形象的形式对客观事物进行操作和加工的过程。

2.表象是感知决痕迹经信息加工后再作用的产物,它既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表征形式,也是知识表征的形式之一;既可以存储,也可以被加工和编码。

表象具有直观性和概括性。

3.根据不同标准,可以将表象分为不同种类。

根据表象形成时占主导的感觉通道不同,把表象分为视觉表象、听觉表象、动觉表象、嗅觉表象、味觉表象和触觉表象;根据表象形成的概括程度,把表象分为个别表象和一般表象;根据表象的创造性分,把表象分为记忆表象和想象表象。

4.表象是信息编码和表征的主要形式,在人的心理活动中具有独特作用。

主要的表象理论有基本表象理论和双重编码理论。

基本表象理论通过心理旋转来说明表象的信息加工过程。

双重编码理论认为,在人脑中同时存在着两种信息编码和存储系统。

5.想象是人脑对原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是以表象为内容的特殊形式的高级认知活动。

想象最突出的特征是形象性和新颖性,其功能有预见、补充和代替。

普通心理学 普心8(思维和语言)

普通心理学   普心8(思维和语言)

(3)双词或三词组合阶段
• 从1岁半到2岁开始,儿童出现了由双词或 三词组合在一起的语句,如“妈妈鞋鞋” 等,这种句子虽比单词句表达的意思要明 确一些,但其形式是断续、简明和不完整 的。
• 儿童双词句的发展起先比较缓慢,以后的 发展则急剧增加,在比较短的时期内逐渐 出现了词的大量组合,并开始能适当地用 单词或两个词组合起来粗略地表达语义关 系。
乔姆斯基:天
生的普遍语法
• 语言学家乔姆斯基 是认为儿童的言语 发展不能单独由环 境因素所解释的早 期创制者之一。依 据Chomsky的观 点,言语具有强大 的生物学基础,孩 子在特定时间以特 定方式在生物学上 注定了言语学习。
• Roger Brown(1973)用了很长时间观察一些父母与他们的 小孩,寻找小孩通过父母的强化而学习言语规则的证据, 这种强化包括了微笑、拥抱、在背部轻拍、纠正性反馈等。 他发现,父母有时候会对孩子说出的他们喜欢的句子微笑 或者赞赏,但他们也会对不合语法的句子进行强化。
• Brown后来得出了结论,也就是并没有证据表明强化是造 成儿童言语法则系统发展的原因。很多孩子的句子在某种 意义上是新奇的,这些句子他们以前从未听过。可能一个 孩子听到了“盘子掉到地板上”这句话,但他随后就可以 说出“我的镜子掉到了毯子上”。简单的强化与模仿并不 能解释这种说法。
问题解决---寻找并界定问题
• Fred Smith(联邦快递的创始人)曾经问:“为 什么不能有可靠的通宵邮递服务呢?
• 正面的语言 • 具体化
问题解决---发展合适的问题解决策略
• (1)设定子目标 • 子目标(Subgoals)是让你能够达到更接近
终极目标的状态的中间目标。设定子目标 的最好方法就是从最终目标逆向递推。 • (2)运用算法 • 算法(algorithm)是像公式、一系列指示或 者试误法这样的策略,它能够保证获得问 题的解答。烹饪(菜谱)

8 发展心理学复习题

8 发展心理学复习题

发展心理学复习题一、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内容1、研究有关心理发展原理或规律的一类理论问题。

2、研究个体的心理发展规律和各年龄阶段特征。

3、研究个体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心理障碍与教育对策。

二、试述人的心理发展是遗传和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1、遗传与环境的作用是互相制约、互相依存的,一个因素作用的大小、性质依赖于另一个因素。

2、遗传与环境的作用是互相渗透、互相转化的。

这就是说,有时遗传可以影响或改变环境,而环境也可以影响或改变遗传。

如RH溶血病、苯丙酮尿症。

3、遗传与环境、成熟与学习对发展的作用是动态的。

不同的心理或行为,不同的年龄阶段,遗传和环境的作用大小也不同。

三、简述发展心理学的发展1、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对科学儿童心理学的产生直接影响的有两个因素:(1)西方自然主义教育运动的影响①捷克的夸美纽斯。

夸美纽斯从人的本性出发,把儿童从出生到成熟分为四个年龄阶段:幼儿期――出生到6岁,迅速的身体成长和感觉器官的发展;童年期――从6岁到12岁,记忆力和想象力连同它们的执行器官语言和手的发展;少年期――从12岁到18岁,思维的更高发展;青年期――从18岁到24岁,意志的发展和保持和谐的能力。

②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洛克③十八世纪法国杰出的启蒙思想家、哲学家和教育家卢梭④瑞士著名教育家裴斯泰洛齐⑤德国的教育家福禄贝尔(2)达尔文进化论思想的影响科学儿童心理学诞生的标志是:1882年德国生理学家和心理学普莱尔的《儿童心理》一书的出版。

儿童心理科学研究的真正奠基人是美国心理学家霍尔,霍尔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广泛运用问卷法。

2、从儿童发展到个体毕生全程发展的研究(1)霍尔将儿童心理学研究的年龄范围扩大到青春期。

(2)精神分析学派对个体一生全程的发展率先作了研究。

(3)从1957年开始,美国《心理学年鉴》用发展心理学作章名,代替了惯用的儿童心理学。

3、中国发展心理学的历史与现状我国最早儿童心理学家陈鹤琴(1892-1982)发展心理学在中国诞生和发展已近百年历史,做了以下四方面工作:(1)重新验证国外的研究发现。

医学心理学第8章 心理干预

医学心理学第8章 心理干预
咨询师不能以权威的身份出现,强迫求助者执行。若求助 者不理解、不接受,效果就差甚至无效,还会引起反感。
可充分利用非言语指导方式配合言语指导,共同收到良好 的效果。如:让来访者反复默念:“我能行,我能行,我 能行……”、“恢复健康,恢复健康……”积极自我暗示。
Emotion expression technology
性行为障碍、肥胖、烟酒瘾、口吃等 (4)社会适应不良
自卑、自责、攻击、失眠等
3、心理治疗适应症
所有人在一身中都会遇到心理问题。 特殊人群的特殊心理问题。 儿童期心理问题:多动症、抽动症、遗尿症、学习困难。 成年人心理问题:抑郁症、焦虑症、恐怖症、强迫症、疑病症、神
经性厌食、神经性呕吐、失眠 女性心理问题:更年期综合征、产后抑郁症、经前期紧张症等。 老年期心理问题:孤独、恐惧、自卑、多疑、忧郁、 失落等。 性心理问题 无论什么人,只要在心理方面出现了障碍,尤其在出现心理问题、
(七)解 释 技 术 (八)非言语性技巧
面质
面质技术是指咨询师指出来访者的思想情 感行为等自相矛盾,混乱不清,并与其讨 论这些矛盾。
不是咨询师与来访者之间的公开/潜在的对 立、敌意、攻击,也不是咨询师简单的指 出来访者身上有哪些错误,而是指出来访 者身上存在的矛盾,让其认识这些矛盾, 从而树立正确的观点。
(一)倾 听 技 术 (二)提 问 技 术 (三)鼓 励 技 术
⑩指导技术 (五)情感反应技术 (六)面 质 技 术
(八)非言语性技巧
咨询师直接地指示求助者做某 件事、说某些话或以某种方式行动。 指导是影响力最明显的一种技巧。
指导
使用指导性技巧时,咨询师应十分明确自己对求助者指导 些什么以及效果怎样,叙述清楚,要让求助者真正理解指 导的内容。

医学心理学 第8章心理社会因素与临床疾病(心身疾病)

医学心理学 第8章心理社会因素与临床疾病(心身疾病)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 性病,由于本病多在情绪紧张、精神创伤 或工作压力过大后起病或病情加重,故心 理因素可能为本病的主要病因,此类病人 的性格特征为较易紧张、焦虑、严谨、认 真、过分严格要求自己、有追求完美倾向。
案例 ××,女,46岁,性格争强好胜,自 我要求严格。其父患肺癌住院,母病(甲 状腺功能低下)在家,其夫胆囊炎住院手 术,其子适值高考。本人工作重担在肩, 不能脱身,每日除完成大量艰巨工作外, 还奔波于两院所医院,照顾父亲和丈夫。 回家后还要关心和照顾儿子的高考复习, 持续地高度紧张、忧虑导致突发性的应激 性消化溃疡。
世界心肺和血液研究协会(NHLBI)也于1978 年确认A型行为属于一种独立的冠心病危险 因素。
(三)心理因素
国内近年来使用问卷式A型行为调查 表进行临床研究也初步说明,我国冠心病 人的A型行为也明显高于正常人。
B型行为模式则为 随遇而安,无竞争性, 无时间紧迫感,温和。
(三)心理因素
C型行为模式 为易发生癌症的行为习惯, 其行为特征为: (1)过分压抑、克制; (2)过分与人合作与顺从; (3)情绪上易愤怒且不也向 外发泄,而生闷气,易焦虑、 抑郁等。
过去一年中LCU累积加分与疾病的关系 LCU(分) 0-150 150-199 200-299 >=300 严重程度 无明显问题 轻度生活危机 中度生活危机 重要生活危机 33 50 80 患病可能性(%)
(三)心理因素 1、心理应激或负性情绪 2、人格特征或行为类型
(三)心理因素
1、心理应激或负性情绪 心理因素是心身疾病的重要致病因素。 心理因素影响躯体内脏器官,一般是以情绪 活动作为中间媒介而实现的。 消极情绪对心身健康有着十分不利的影 响,易导致心理失平衡,强烈而持续的心理 失平衡可引起心理和生理机能的病变,以至 发展成多种心身疾病。

第八版社会心理学知识点整理

第八版社会心理学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社会心理学导论1、事后聪明式偏见(后视偏差)也被称为“我早知道了现象"即个体面临不确定性事件新的信息时,往往对先前获得的信息有过高的估价,进而在决策上发生偏差.2、我们如何从事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假设的形成与验证相关研究:探寻自然关系实验研究:探寻因果关系第二章社会中的自我1、焦点效应是人们高估周围人对自己外表和行为关注度的一种表现.焦点效应意味着人类往往会把自己看作一切的中心,并且直觉地高估别人对我们的注意程度2、社会自我的发展的影响我们扮演的角色我们形成的社会同一性我们和别人的比较我们的成功与失败其他人如何评价我们3、直觉到的自我控制①自我效能自我效能也是指人们对自己实现特定领域行为目标所需能力的信心或信念,简单来说就是个体对自己能够取得成功的信念,即“我能行”.②控制点个体在周围环境(包括心理环境)作用的过程中,认识到控制自己生活的力量,也就是每个人对自己的行为方式和行为结果的责任的认识和定向③习得性无助:当动物或人经历无法控制的有害事件时,他们就会习得一种被动和无助感自我服务偏见当我们加工和自我有关的信息时,会出现一种潜在的偏见自我服务偏见有关的结论对积极和消极事件的解释每个人都高于平均水平吗?③盲目乐观④虚假普遍性和虚假独特性虚假独特性效应:在能力方面,我们过高的估计自己的才智与品德⑤对自我服务偏见的解释⑥自我效能和自我服务偏见的反思5。

自我展示①虚伪的谦逊:一种表面化的感谢只是为了表现谦虚,而在道谢者自己内心里,荣誉还是归于自己的②自我妨碍:有时人们通过设置障碍物来阻扰自己获得成功.这种行为决不是一种故意破坏自我的行为,而恰恰是为了达到自我保护的目的(我并没有失败—要不是因为这个我肯定能干好)印象管理:是指一个人通过一定的方式影响别人形成的对自己的印象的过程自我展示;我们通过各种方式来向外在的观众(别人)和内在的观众(自己)去展现一种受赞许的形象.第三章社会信念与判断归因理论指说明和分析人们活动因果关系的理论,人们用它来解释、控制和预测相关的环境,以及随这种环境而出现的行为,因而也称“认知理论a性格归因:本身缺乏动机和能力不足b情境归因:由于身体情况和社会环境造成的基本归因错误在解释他人行为时倾向于低估环境的影响而高估个人性格的影响我们为什么会犯基本归因错误认知和情境意识行动者和观察者的不同聚焦观点偏见观点在随时变化自我觉知文化差异我们如何感知和回忆我们的社会生活a知觉和解释事物当社会信息受到多重解释的影响时,先入为主的思想很重要(对同一事件,同一个人的不同评价)b信念固着:信念可以独立存在,并且当支持它的证据被否定时仍会存在我们的信念和期待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我们对事件的心理构造纠正信念固着的方法是——解释相反的观点、更多的考虑不同的可能性C构建关于我们自己和身边世界的记忆3。

看人特别准的8个心理学

看人特别准的8个心理学

看人特别准的8个心理学人类是社会性动物,不论生活、工作还是学习,与人打交道都是必不可少的。

在与人交往时,如果我们能够准确把握对方的心理,就能够更好地掌握沟通的要领,建立起积极、健康的人际关系。

以下是8种心理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他人内心的想法和感受。

1. 情感智能情感智能主要关注情感的表达和接受。

情感智能高的人对他人的情感变化更加敏感,能够清晰地感知对方的情感信息。

他们也能够更自信、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情感,避免交流中的误解和不必要的冲突。

2. 社交心理学社交心理学主要研究人在群体中的互动关系。

如果您想更好地适应团队、合作伙伴,这是您需要学习的科目。

社交心理学教导了您如何建立更好的人际关系,如何更好地克服个人情绪,提高自己作为一个组织者的能力。

3. 言语和非言语沟通沟通是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不可缺少的要素。

语言是最强大也是最常用的沟通方式,但非言语沟通却同样占有重要地位。

这包括肢体语言、面部表情、眼神等。

学习言语和非言语沟通的技巧,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与他人建立联系,并表达出自己内心的感受。

4. 人格心理学人格心理学是研究人类性格差异和个体差异的科学,它涉及到个体意识、人类普遍特质和个人未开发的潜能。

学习这个领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的优劣势,更好地探索和发挥自己的潜力。

5. 亲和力和吸引力在社会生活中,我们需要与许多人建立联系。

亲和力和吸引力可以帮助我们获得他人的信任和支持,并更有效地与他人互动。

学习这门科学可以让我们更好地发展自己的魅力,并建立更好的个人形象。

6. 异常心理学学习异常心理学能够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人类的普遍心理问题,例如:情绪障碍、心理障碍、行为障碍等。

这些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理解他人的心理状态、更好地支持他们。

同时,学习异常心理学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理解自己的行为,这样就可以更好地应对自己的负面情绪。

7. 人际关系和情感管理人际关系和情感管理旨在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人际交往中的挑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各类词汇的内容不断扩大: • 幼儿在掌握词汇类别不断扩大的同时,掌 握各类词汇的内容也不断扩大。随着年龄 的增长,幼儿在掌握词的内容上表现出的 趋势是:从掌握与日常生活直接相关的词 到与日常生活距离稍远的词;从具体的词 到抽象性、概括性比较高的词。
• (3)对词义的理解逐渐准确和加深: • 幼儿初期对词汇的理解常有使用过宽或使 用过窄的现象。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对 词汇的理解和使用逐渐加深和正确,他们 不仅能掌握词的一种意义,而且能掌握词 的多种意义,不仅能掌握词的表面意义, 也能理解词的转义。
婴儿言语能力的培养
• 1、丰富婴儿的生活内容,利用一切机会与 婴儿进行言语交流。 • 2、开展早期阅读,初步培养婴儿良好的阅 读习惯。 • 3、鼓励同伴之间的自发模仿和相互交谈, 帮助婴儿正确使用言语。
幼儿语言的发展
• • • • • 一、言语能力的发展 (一)语音的发展 (二)词汇的发展 (三)句子的发展 (四)言语表达能力的发展
• 第二,言语是儿童许多符号功能中的一种, 出现在感知运动阶段的末期,即18-24个月 之间。 • 第三,认知结构是言语发展的基础,言语 结构随认知结构的发展而发展。
• 事实证明,只有人类才能在一定年龄掌握 复杂的语言,这说明人类确实具有一种获 得言语的先天机制。但这种机制只是提供 了言语发展和获得的可能性,要使这种可 能性变为现实,儿童就必须具有一定的认 知能力,必须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即要 生活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接受相应的教 育。但两者的关系不是直接的和单向的。
• (2)连续音节阶段或咿呀作语阶段(4~8 个月): • 4个月以后,婴儿常常自动发音。这时婴儿 发出的声音中,出现和成人语音相似的声 音,并能将辅音和元音相结合连续发出。 婴儿咿呀作语的主要作用在于通过咿呀作 语学会调节和控制发音器官的活动。
• (3)学话萌芽阶段(9~12个月): • 婴儿约从第9个月起,咿呀作语出现率达到 高峰。这时的婴儿明显增加了不同音节的 连续发音,音调也经常变换。10个月左右 的婴儿开始模仿成人的发音,学习新的语 音。这时婴儿所发出的音节听起来很像是 真正的说话,而且有些音节开始与具体事 物联系起来。
言语理解的准备
• (1)语音知觉: • 婴儿对言语刺激非常敏感。出生不到10天 的新生儿就能把语音和其他声音区别开来, 并对语音表现出明显的偏爱,尤其偏爱母 亲的语音。1个月的婴儿能对辅音进行范畴 性知觉,区别出清浊辅音的不同 ,这说明 婴儿这时就具有了语音范畴知觉能力。
• (2)语词理解: • 8、9个月的婴儿开始表现出能听懂成人的一 些话,并做出相应的反应。但这种以动作表 示回答的反应最初并非对语词本身的确切反 应,而是对包括语词在内的整个情境的反应。 大约到11 个月左右,婴儿才能将语词与语 言情境区分开来,把语词作为一种信号而引 起相应的反应,这时才开始真正理解词的意 义。
• (2)从情景性言语逐渐过渡到连贯性言语。 • 情景性言语往往与特定的场景有关,说话 者事先不会有意识地进行计划,常常想到 什么就说什么。
语用技能的发展
• 语用技能是指个体根据交谈双方的言语意 图和所处的语言环境有效的使用语言工具 以达到沟通目的的一系列技能,主要包括 听和说两个方面。
初步阅读能力的发展
婴儿期言语的发展
• 婴儿在1岁左右说出第一批能被理解的词, 标志着婴儿进人了言语发展期。 • 婴儿期言语发展可分为两个阶段:1-1.5岁, 言语发展较慢,主要是言语理解的发展, 婴儿本身积极的言语交际能力发展并不显 著;1.5-3岁,言语发展加速进行,词汇迅 速增加,儿童积极言语能力迅速发展起来。
• ②电报句阶段:在单词句的后期,约从1.52岁婴儿开始出现了又双词或三词词组合在 一起的语句。这些多词句在表达一个意思 时虽较单词句明确,但其表现形式是断续 的、简略的、结构不完整的,好像成人的 电报式文件,故统称为电报句。婴儿在使 用电报句时主要使用名词、动词、形容词 等实词,而具有语法功能的虚词,如连词、 介词等很少使用。
句子结构的发展
• (1)从简单句到复杂句,从不完整句到完 整句。 • (2)句子从无修饰语到有修饰语。
句子的理解
• 在儿童言语发展的过程中,句子的理解先 于句子的产生。儿童在说出正确句子之前, 就能理解一些句子的意义。 • 儿童在听他人说话时,会从已有的语言和 非语言经验中概括出一些理解句子的“策 略”,并遵循这些“策略”去理解所的句 子。
• 因为大脑机能的成熟有一定的关键期,所 以儿童语言的获得也有关键期,约从2岁左 右开始到青春期(11、12岁)为止。过了 关键期,即使给予训练,也难以获得语言。
相互作用论
• 代表人物是皮亚杰。 • 主要观点是:第一,主张从认识结构的发 展来说明言语发展,认为儿童语言能力仅 仅是大脑一般认识能力的一个方面,认识 结构的形成和发展是主体客体相互作用的 结果,所以儿童的言语获得也是主客体相 互作用的产物。
• 许政援(1979,1992)对婴儿言语获得进 行研究,结果支持选择性模仿理论。首先, 婴儿言语获得主要来源于模仿,语法规则 只能在与人交往、与环境相互作用中获得, 不是先天生成的。其次,机械的模仿理论 是片面的。婴儿言语是通过他人言语进行 选择、概括形成的。
强化说
• 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学说和斯金纳的 操作条件反射学说都认为儿童言语的获得 就是条件反射的建立,强化在这一过程中 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 斯金纳把婴儿的言语获得看成是剌激—— 反应——强化的过程。
先天语言能力说
• 乔姆斯基在其著作《句法结构》一书中, 提出了先天语言能力说。该理论认为决定 婴儿获得语言的主要因素不是经验和学习, 而是先天遗传的语言能力,即普遍的语法 结构。 • 具体观点是:
• 第一,婴儿的语言是利用规则去理解和创 造的,而不是模仿和强化得来的。
• 第二,语法是生成的。婴儿先天就具有一 种普遍语法,言语获得过程就是由普遍语 法向个别语法转化的过程,这一转化是由 先天的“语言获得装置(LAD)”实现的。 语言获得装置是人类特有的一种遗传机制, 是正常婴儿心理装置的一部分。
• 研究表明,儿童常采用的理解句子的策略 有语义策略、词序策略和非言语策略。 • 3岁之前的婴儿主要使用语义策略。3岁以 后,儿童开始运用词序策略。4岁左右的幼 儿主要使用词序策略,五岁幼儿使用该策 略减少。
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
• (1)从自我中心言语逐渐过渡到社会性言 语。 • 自我中心言语是指儿童特有的非交际性的 言语,是儿童自己对自己说的不考虑听者 的言语。社会性言语是指儿童用以与别人 交流思想,进行交际的言语。 • 幼儿末期,即六、七岁时,儿童的自我中 心言语逐渐被社会性言语代替。
语音的发展
• 儿童进人幼儿园后,发音能力迅速提高。 在正常的环境条件下,4岁儿童能够掌握本 民族或本地区语言的全部语音,并达到发 音基本正确。韵母的正确率较高, 声母的 发音正确率较低。3~4岁是培养儿童正确发 音的最佳时期。幼儿几乎可以学会现在词汇的数量不 断增加,词汇的内容不断丰富,词类的范 围不断扩大,积极词汇不断增加。
• ②复合句开始发展的阶段:复合句是指由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意思关联比较密切的单 句合起来而构成的句子。我国儿童在2岁时 开始说出为数极少的简单复句,以后逐渐 增加,4~5岁时发展较快。
语法的获得
• 研究表明,20-30个月是婴儿掌握语法的关 键期。3岁时,婴儿在口语中已基本掌握母 语的语法规则系统,成为一个已具有一定 表达能力的“交流者”。婴儿在学习语法 过程中,普遍存在规则扩大化的现象。
第四章 儿童的语言发展
语言和言语
• 语言是一个音、形、义结合的词汇和语法 的体系,是符号表征系统。语言按其构成 成分可分为语音、语法和语义三个方面。 • 言语是个体借助于语言传递信息的过程。
言语获得理论
• (一)环境决定论 • 1、模仿说 • 2、强化说 • (二)遗传决定论 • 1、先天语言能力说 • 2、自然成熟说 • (三)相互作用论
词汇数量的增加
• 幼儿期是个体一生中词汇数量增加最快的 时期。幼儿词汇发展的一般趋势表现为, 词汇量逐年大幅度增长,但词汇量的年增 长率逐年递减。
词类范围扩大
• (1)词的类型不断增加: • 幼儿掌握词汇的类别顺序是先实后虚。实 词的掌握顺序依次是名词——动词——形 容词——数量词;虚词的掌握顺序依次是 连词——介词——助词——叹词。
• 第三,语言都有深层结构和表层结构,婴 儿感知的是语言的表层结构,通过LAD的加 工,可生成无数的句子。
自然成熟说
• 勒纳伯格提出了自然成熟说。主要观点认 为,生物的遗传素质是人类获得语言的决 定因素。人类大脑具有其他动物所没有的 专管语言的区域,所以语言是人类独有的。
• 语言是人类大脑机能成熟的产物,当大脑 机能的成熟达到一种语言的准备状态时, 只要受到适当外在条件的激活,就能使潜 在的语言结构状态转变成现实的语言结构, 语言能力就能显露。
言语准备期
• 婴儿在掌握语言之前,有一个较长的言语 获得的准备期,一般指从出生到说出第一 个具有真正意义的词之前的这一段时间。 • 言语准备期可分为言语产生和理解两个方 面的准备。
言语产生的准备
• (1)简单发音阶段或反射性发声阶段 (0~3个月): • 婴儿出生时的啼哭,是婴儿第一次运用自 己的发音器官所做出的最初的发音动作。1 个月以内新生儿的哭是未分化的。1个月以 后,婴儿的哭声有了分化。
• (2)完整句发展的阶段 • ①简单句阶段:简单句是句法结构完整的 单句,包括没有修饰语和有修饰语两种。 2.5岁的婴儿已开始出现一定数量的简单修 饰语,3岁左右的婴儿已开始使用较复杂的 修饰语,3.5岁儿童使用复杂修饰语句的数 量约为3岁婴儿的两倍,以后直到6岁儿童 使用复杂修饰语的能力逐渐增长。
模仿说
• 传统的模仿说由阿尔波特首先提出,认为 儿童言语是对成人言语的临摹,儿童的言 语只是成人言语的简单翻版。
• 怀特赫斯特提出“选择性模仿”的新概念, 主张:第一,言语学习不必是一对一的完 全模仿,成人言语活动与婴儿的言语学习 之间主要是功能上相似,婴儿有选择和创 造的余地。第二,选择性模仿是在自然环 境中发生的言语获得方式,并非在训练和 强化中进行。因此,成人与婴儿双方的言 语行为之间既不是即时模仿的,形式上也 非一一对应的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