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电催化过程
2第二章 电催化过程
在这种情况下发生电催化反应的电势与媒介体的式
电位会有所差别,这种催化作用又称为外壳层催化。
南京晓庄学院化学系 应用电化学教案
• 在研究生物分子的电化学反应过程中,发现许多生物 分子,尤其是氧化-还原蛋白质和酶与电极之间的电子 迁移反应的速率十分缓慢,这种生物大分子氧化-还原 的不可逆性主要与下列因素有关: • ( 1 )大多数氧化 - 还原蛋白质和酶能强烈地吸附于金 属电极的表面并伴随在变形,变形后的氧化-还原蛋白 质和酶常常经历不可逆的电化学反应并影响其游离于 溶液中的自由扩散分子的电子迁移。 • ( 2 )蛋白质和酶的氧化 - 还原基团被多肽链所包围, 阻碍了其与电极之间的电子传递。 • (3)氧化-还原蛋白质和酶的高离子特性和表面电荷 的不对称分布,阻碍了其电化学反应的可逆性。
一定的电催化性能,则是电化学工作者研究的一个永恒 课题。
南京晓庄学院化学系 应用电化学教案
§ 2.1.1 电催化的类型及一般原理
• 电极反应的催化作用分为:
• 1、氧化─还原电催化是指固定在电极表面或存在
于溶液相中的催化剂本身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或为反应底物的电荷传递的媒介体,加速了反应
底物的电子传递,因此也称为媒介体电催化。其
南京晓庄学院化学系 应用电化学教案
促进剂作用下的电催化与前面介绍的非氧化 - 还
原电催化又有所不同,非氧化 - 还原电催化是通过催 化剂参加了反应中的一些步骤,从而达到催化目的, 而促进剂的电催化作用则是通过改变电极 / 溶液界面 的结构达到电催化目的。 促进剂的电催化效果与促 进剂的结构、在电极表面上
吸附时的取向以及吸附的强
弱等密切相关。
南京晓庄学院化学系 应用电化学教案
§ 2.1.2 影响电催化性能的因素
电催化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
电催化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概述电催化是一种利用电流促进化学反应的方法。
通过在电极表面施加电压,可以改变反应物的电子转移速率,从而加速反应速率。
电催化广泛应用于电化学能量转化、合成化学和环境保护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电催化的基本原理以及其重要应用。
基本原理1.电化学反应电催化是基于电化学反应的原理。
电化学反应是指在电解质溶液中,由于电子的流动而引起的化学反应。
其中,电子从电极上的阴极转移到阳极,导致溶液中化学物质的氧化还原反应。
2.电催化过程电催化过程是电化学反应在电极表面发生的过程。
电催化过程包括电化学反应产生的氧化还原物种在电极表面的吸附和解离过程。
3.双电层电催化的关键是电极表面的双电层形成。
双电层是由电极表面吸附的溶液中的离子和极化层中的电解质分子组成的。
在电解质溶液中施加外电压后,离子在电极表面形成疏水带和疏水带之间的压电双电层。
应用1.电化学能量转化电催化在电化学能量转化中有重要应用。
例如,燃料电池是一种利用电催化实现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设备。
电催化还可以用于水电解制氢和电化学制氧等过程。
2.合成化学电催化在合成化学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电催化可以用于电化学合成有机物,如电解还原法合成有机合成原料。
此外,电催化也可以用于电化学催化还原反应,例如催化加氢反应、电催化还原制备金属器件等。
3.环境保护电催化技术在环境保护中有广泛应用。
例如,电催化可以用于废水处理,通过电化学氧化还原反应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和金属离子。
同时,电催化还可以用于大气污染物的催化还原,使其转化为无害物质。
结论电催化是一种利用电流促进化学反应的方法,在电化学能量转化、合成化学和环境保护等领域有重要应用。
电催化的基本原理包括电化学反应、电催化过程和双电层形成。
通过了解电催化的原理和应用,可以更好地推动电催化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第二章电催化方案
氧还原反应的电化学催化: 不同的电极表面对氧还原的电催化行为与氧分子
及各种反应中间粒子在电极上的吸附行为有关,氧气 与电极表面的作用方式对其经历的还原途径有直接的 影响。
有利于吸附氧的还原
反应途径:a和c有利于四电子途径,b有 利于两电子途径。
四、氧析出反应
2H2O → O2 + 4H+ + 4e- (酸性介质) 4OH- → O2 + 2H2O + 4e-(碱性介质)
(1)高超电势金属(1.0-1.5V),主要有Pb,Cd,Hg,Ti,Zn,Bi,Sn。
(2)中超电势金属(0.5-0.7V),主要有Fe,Co,Ni,Cu,W,An。
(3)低超电势金属(0.1-0.3V),主要有Pt,Pd,Ru。
为了提高电极的电催化活性, 一是可以通过提高电极表面的真实表 面积来降低电解过程中电极表面的真实电流密度, 达到降低析氢超 电势的目的; 另一发展方向是提高电极材料本身的电化学活性, 即 寻找高催化活性的新型析氢材料。
b:经验常数 100-140mV(>140mV时,所涉及的电势范围内电极表 面状态发生了变化)。
a的物理意义:电流密度为1时超电势的数值。与电极材料、电极表
面状态、溶液组成、实验温度有关。氢的超电势基本取决于a,a越 小, η越小,可逆程度越高,电极材料对氢的催化活性越高。
电极材料的分类(a的大小):
§2.2 典型的电催化反应
一、析氢反应 二、分子氢的氧化 三、氧的电还原 四、氧析出反应 五、有机小分子的电催化氧化
一、析氢反应
氢能是一种高效、洁净和理想的二次能源。电催 化析氢反应是电能向化学能转化的一个有效途径; 析氢反应在电化学工业、金属腐蚀和防腐蚀等领 域也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章电催化案例
旋转圆盘(环盘)电极伏安法:
研究电催化反应动力学的一种比较实用的方法
直线:由Levich方程计 算得到的氧气经历4电 子和2电子还原。
微过氧化物酶(MP-11) 催化氧气还原。
实验曲线
•计时电位法
评价催化剂活性和稳定性
Pt修饰TiOx/Ti复 合电极对甲醇氧化 呈现了高的电催化 活性:70min极化 后超电势增加2030mV。
体电极和固定在电极表面的载体。载体要具备良好的导电性和抗电 解液腐蚀性能。其作用分两种情况:仅仅作为惰性支撑物催化剂; 载体和活性组分存在某种相互作用。
研究电催化性能的方法:
电催化作用是指在电场作用下,存在于电极表面或 溶液相中的修饰物能促进在电极上发生的电子转移反 应,而电极表面或溶液相中的修饰物本身并不发生变 化的一类化学作用。
总的活化能降低,在这种情况下发生的电催化反应的 电势与媒介体的电位会有所差别——外壳层催化:这类 催化剂主要包括金属及其合金,金属氧化物。
影响电催化性能的因素
对于复杂电极过程电催化剂的选择,必须同时兼顾催化 剂的导电性、稳定性和催化活性。 影响电催化活性的主要因素: 1、催化剂的结构和组成:决定催化剂和反应物之间的相互作
H2O2 2H 2e 2H2O( E 1.77V )
2H 2O2 2H 2O O2
直接的四电子途径上经过许多步骤,其间可能形成吸附的过 氧化物中间物,但总结果不会导致溶液中过氧化物的生成;而 过氧化物途径在溶液中生成过氧化物,后者一旦分解转变为氧 气和水。因此二电子反应途径对能量转换不利。 另外,在碱性溶液中HO2-的平衡浓度很低,即使找到能使 HO2-迅速分解的催化剂,也难以在接近平衡电势下获得足够 大的电流。 因此,对氧气还原的电催化研究要避免经历二电子途径, 产生过氧化氢。 现有资料表明,直接四电子途径主要发生在贵金属的金属 氧化物以及某些过渡金属大环配合物等催化剂上。过氧化物途 径主要发生在过渡金属氧化物和覆盖有氧化物的金属以及某些 过渡金属大环配合物等电催化剂上。
第二章电催化教程
增加。
NADH+ Nile 蓝+GCE
+ClO3和BrO3
以上两例为CV法进行媒介体电催化研究的实例,用CV 法进行非氧化还原电催化研究的例子——Pt对甲醇的 电催化氧化:甲醇在铂电极上的氧化存在较大的超电势,且
氧化电流也不是很大。
甲醇在Pt-WO3电极上的峰电势: 0.45V,较Pt电极上负移了0.2V。
或 (3)吸附氢的电化学氧化
2M + H2 M + H2
M-H + M-H M-H + H+ + e-(酸性溶液)
M-H H+ + e-(酸性介质) M-H+OHH2O + e-(中性或碱性介质)
一般包括H2的解离吸附和电子传递步骤,但过程受H2的扩 散所控制。
常见的电催化剂: 铂系贵金属及其合金 碳化钨(酸性介质) 金属镍及其化合物(碱性介质) Pt-WO3(催化活性高,耐CO中毒)
表催化剂的氧化态和还原态
电极的催化作用方式: 吸附在电极表面——异相催化 溶解在电解液中——均相催化
电极反应可逆性的判断
-
对于媒介体作用下的电催化,大多数情况是通过电极表面修饰。 好处:降低超电势;加快反应速率;提高灵敏度;拓宽线性范围。
非氧化还原催化反应:固定在电极表面 的催化剂本身在催化过程中并不发生氧 化还原反应,当发生的总电化学反应中 包括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形成时,发生 在电子转移步骤的前、后或其中,而产 生了某种化学加成物或某些其他的电活 性中间体。
为了提高电极的电催化活性, 一是可以通过提高电极表面的真实表 面积来降低电解过程中电极表面的真实电流密度, 达到降低析氢超 电势的目的; 另一发展方向是提高电极材料本身的电化学活性, 即 寻找高催化活性的新型析氢材料。
02章 电催化过程
甲醇的H2SO4溶液在三种不同催化剂电极上的线性扫描曲线(25oC)
实例
电催化活性和稳定性最实用的方法
㈤光谱电化学法: --运用光谱技术(例如现场的红外光谱)检测催化反应发生时产物或活性中间体初始形成的电势、或毒化物种消失的电势等 --判别在所研究的催化剂上电极反应发生的电势。
(二)非氧化—还原电催化: 催化剂本身在催化过程中并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M
S
A
B
A → B + ne
M
蛋白质和酶的催化反应, 了解,10min
二、影响电催化性能的因素
电催化剂的性能具备的特点: 催化剂有一定的电子导电性。 高的催化活性。 催化剂的电化学稳定性
影响电催化活性的因素
㈢计时电流法: 评价催化剂活性和稳定性的一种重要方法
H2SO4溶液中甲醇在3种催化剂上的计时电流曲线(25℃,电势: 0. 7V)
实例
I0
催化剂
(%/s)
c
0.00217
b
0.00190
a
0.00145
表明a催化剂对甲醇氧化有最好的电催化活性、稳定性和抗毒化能力.
(四) 稳态极化法
3.电催化与常规化学催化反应的区别 反应时,在反应界面上电子的传递过程存在本质差别。 常规化学催化: 反应物和催化剂之间的电子传递是在限定区域内进行的,既不能从外电路中输入电子,也不从反应体系中导出电子。 电子的转移无法从外部加以控制。 电催化: 利用外部回路控制过电势,使反应速度容易控制。 改变电极电势,可以控制氧化或还原反应的方向。 输入的电流可以用来作为反应速度的依据。 反应前后的自由能变化幅度大。
第二章电催化案例
第二章电催化案例电催化是一种利用电能催化化学反应进行能量转化的技术。
它具有高效、可控、可持续的优势,在能源领域、环境保护领域、化学合成领域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介绍两个电催化的案例,分别是水分解产氢和二氧化碳还原合成甲醇。
水分解产氢是一种重要的能源转化过程,通过电催化可以有效地将水分解为氢气和氧气。
传统的水分解方法需要在高温、高压的条件下进行,能耗较高且操作复杂。
而电催化水分解则可以在常温、常压下进行,并且可以通过控制电流密度和电压来实现氢气产量的调控。
电催化水分解的关键是选择合适的电催化剂。
铂金是一种常用的电催化剂,它能够促进水电解反应的进行,提高反应速率和反应效率。
除了铂金,还有一些过渡金属氧化物、氮化物和磷化物等也表现出了优异的电催化活性。
二氧化碳还原合成甲醇是一种具有重要意义的化学反应,可以将二氧化碳转化为一种高能化学品。
二氧化碳的排放是造成全球变暖和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通过将二氧化碳还原合成甲醇可以实现二氧化碳的回收利用。
传统的二氧化碳还原方法需要高温、高压的反应条件,并且需要使用昂贵的催化剂。
而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则可以在常温、常压下进行,并且可以使用廉价的电催化剂。
一些过渡金属催化剂如铜、银和铁等在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反应中表现出了较好的活性和选择性。
此外,还有一些金属有机框架材料、二维材料和碳材料等也显示出了良好的电催化性能。
电催化技术在实际应用中面临一些挑战,如低效率、不稳定性和高成本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科研人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提出了一些改进的方法。
一种常见的策略是改进电催化剂的性能,通过设计合成新型的电催化剂,提高其活性和稳定性。
另一种策略是优化反应体系,如调控电流密度、电极表面形态和反应条件等,以提高电催化反应的效率。
此外,还可以结合其他技术,如光催化、热催化和生物催化等,来实现复合催化,提高电催化系统的整体性能。
总的来说,电催化是一种非常有前景的能源转化技术,可以在能源领域、环境保护领域和化学合成领域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应用电化学---第二章 电催化过程
(3)高超电势金属,a值在1.0—1.5v之间,主 要有Cd,Hg,Tl,Zn,Ga,Bi,Sn等
h
31
氢气在不同金属电极上析出超电位的解释:
取决于M-H结合的强度,强度太小,不 利于电化学反应,强度太大不利于电化学 脱附,所以只有M-H结合强度适中的金属 才具有高的催化析氢性能。
h
50
1.氧气的电催化还原催化剂
可能发生歧化反应
h
46
在碱性溶液中
同样存在歧化反应:
h
47
❖直接四电子途径与二电子途径的区别是液 相中没有产生过氧化物中间体。
❖如果只是让氧还原成过氧化氢,其电极电 势只有还原为水的一半,同时由于氧气还 原为过氧化氢,只有两个电子参加反应, 产生的电流也只能是四电子途径的一半。
❖可见,二电子反应途径对能量转换和反应 都不利。尤其是对于燃料电他,氧气只有 经历四电子途径的还原才是期望发生的。
h
15
二.影响电催化活性的主要因素
❖催化剂的结构和组成:通常是过渡族的金属、 合金及其它们的配合物;
❖催化剂的氧化-还原电位:要尽量与主反应电极 电位接近,以保证只涉及简单电子迁移反应, 更容易进行;
❖催化剂载体的性质; ❖催化剂的使用条件和环境,包括催化剂的分散
度、与基体的结合方式,电解质、温度等
个电极反应,若在不同修饰电极上进行,为
了比较电催化剂的相对活性,可通过测定平 衡电势下的交换电流密度i0值判断电极材料对 该反应催化活性的大小。i0越大,表示电极材 料反应的催化活性越高。而电极反应在平衡 电势下交换电流密度i0值可通过测定得到的 Tafel曲线获得。
2第二章 电催化过程
• 对于氧化-还原电催化,电极反应的催化作用既可
以通过附着在电极表面的修饰物,也可通过溶解
在电解液中的氧化-还原物种发生。
• 前者的媒介体电催化是典型的多相催化,后者由
于媒介体在电极表面发生异相的氧化-还原后又溶
解于溶液中,然后溶解于溶液中的氧化态或还原
态的媒介体又起催化作用,因此,可以看成是均
要特别注意的是电催化作用不是指“电”的催化作 用,而是上述所指的“少量物质”或电极材料本身的性 能的催化作用。电催化作用是不能改变反应的方向和平
衡以及具有选择性等特征的。当电极材料本身或表面状
态物性起催化作用时,则该电极既是电子导体又是催化
剂。 如何选择电极材料和改善电极材料(如纳米表面状 态)的表面性能,使它除作电子导体外,还赋予它具有
一定的电催化性能,则是电化学工作者研究的一个永恒 课题。
南京晓庄学院化学系 应用电化学教案
§ 2.1.1 电催化的类型及一般原理
• 电极反应的催化作用分为:
• 1、氧化─还原电催化是指固定在电极表面或存在
于溶液相中的催化剂本身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或为反应底物的电荷传递的媒介体,加速了反应
底物的电子传递,因此也称为媒介体电催化。其
南京晓庄学院化学系 应用电化学教案
• 对于媒介体作用下的电催化,大多数情况下是通过
在电极表面修饰上一层或多层的媒介体,这种修饰 电极提高分析灵敏度,也拓宽了分析的 线形范围,而且基于热力学和动力学方面的知识可 有目的地选择催化剂进行有选择的电催化,因此提 高了分析的选择性。
在这种情况下发生电催化反应的电势与媒介体的式
电位会有所差别,这种催化作用又称为外壳层催化。
南京晓庄学院化学系 应用电化学教案
化学反应过程中的电化学和催化
化学反应过程中的电化学和催化化学反应作为化学研究中的基础,是许多工业和生物学生产过程中都必不可少的环节。
而在现代化学研究中,更加注重的是如何通过控制反应过程中的细微差别达到更高效、更经济、更环保的反应过程。
电化学和催化则成为实现这一目标的有力工具。
第一部分:电化学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电化学是研究电场和物质之间相互转化的科学。
在化学反应中,利用电化学的原理可以实现电解、电镀、电池等多种反应过程。
其中最常见的电化学反应是金属电沉积,即将金属阳极置于含有金属离子的溶液中,施加电场,使金属阳极被还原成为金属沉积在阴极上。
除此之外,电化学反应还包括许多其他的应用。
比如在生产氟化铝、铝和氧的过程中,可以利用电解水和盐的原理制氢。
电化学和化学催化相结合,可用于制备含有化学键键合得很紧密的复杂配合物以及实现其他各种反应。
电化学反应在科技生产和研究中的重要意义十分突出,尤其是在材料制备、储能系统、清洁能源、环境治理等领域,都可以利用电化学反应来实现使得化学反应过程更为高效和环保。
可以说,电化学反应已经成为化学反应技术的重要支持手段。
第二部分:催化的原理和应用催化是一种化学反应中常用的方法,它是通过加速化学反应速度,提高化学反应活性的化学物质。
催化使得化学反应消耗更少的能量,在相同的处理时间内获得更多的产物,这在许多领域都有重要的应用。
催化的原理是增加反应的能量,使反应中的物质能够更容易地进行化学反应,从而促进反应的速度和效率。
催化一般包括酸催化和金属催化两种形式。
其中,酸催化是通过酸性物质使得化学反应过程中的分子被质子化,从而提高反应的速度。
而金属催化则是通过某种金属催化剂将化学反应的活性位点提高,增强其活性,促进反应进程。
催化对于实现高效的化学反应是十分必要的。
例如,许多涉及到化学制品的工业生产,需要在特定的环境下,利用催化原理促进反应进行。
事实上,许多可持续发展的生物发酵、液体常温液态有机催化、固/气界面催化等反应中都离不开催化这一技术手段。
《电催化》教学大纲
《电催化》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4053900课程名称:电催化英文名称:Electrocatalysis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学时/学分:32 /2考核方式:考试选用教材:《电催化》,孙世刚,陈胜利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13年先修课程:基础化学原理,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应用电化学、燃料电池后继课程:能源材料与器件,化学电源设计适用专业及层次: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大三本科生大纲执笔人:姜鲁华大纲审核人: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下列能力:1.能够准确理解和掌握电催化基础知识及基本原理2.能够运用电催化理论基础知识进行简单的问题分析3.能够熟悉常用的电催化剂制备方法及其原理4.能够了解常用的原位和非原位电催化剂表征技术5.能够初步学会分析和解决电催化应用领域中各种实际问题二、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表格可以扩展)毕业要求指标点课程目标2.掌握扎实的数学、物理、化学、材料科学等自然科学基础知识与理论; 2.1 掌握电催化/电催化剂相关的化学和材料基础知识和理论;掌握电催化理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4.掌握以化学电源、燃料电池或太阳能电池为重点的新能源材料及其器件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以及材料设计4.1 掌握电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及相关理论;掌握电极过程动力学和电催化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制备、器件组装与测试等方面的实验技能; 4.2 掌握电催化剂评价方法和表征技术。
为材料设计和制备、器件组装与测试奠定基础;5.了解燃料电池新型催化材料与器件领域的前沿信息与发展趋势,以及国内外燃料电池产业的发展战略和动态; 5.1 了解燃料电池电催化剂的前沿信息和发展趋势;5.2 了解前沿的液固界面表征技术。
了解电催化领域的前沿信息与发展趋势,以及国内外涉及电催化反应的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战略和动态;10.具备在新能源工业中从事生产、设计、研发、教学、咨询、管理和贸易等工作的潜质。
10.1 具备从事电催化材料设计开发的能力。
电催化过程原理范文
电催化过程原理范文电催化过程的原理可以通过电化学原理来解释。
电化学是研究化学反应与电能转换的关系的学科。
电化学反应包括两种类型:还原反应和氧化反应。
在电解质溶液中,当电流通过时,阳极上的物质会发生氧化反应,阴极上的物质会发生还原反应。
这种电子的流动会改变反应的速率和选择性。
电催化反应一般涉及电催化剂、电解质和电极三个主要组件。
电催化剂是催化反应的关键,它可以降低反应的活化能。
电解质是一个可以导电的溶液,通过在阳极和阴极之间传导电子。
电极是催化反应发生的场所,它在外部电路中提供了电子流动的通路。
电催化原理的研究主要涉及与催化剂、溶液组成和电催化条件等因素有关的反应机理和电催化剂的性质。
电催化剂的设计和制备通常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1.催化剂活性:电催化剂应该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使得反应能够高效地进行。
2.催化剂的稳定性:电催化反应通常在腐蚀性溶液中进行,因此,电催化剂需要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以保持其催化活性和结构不受到破坏。
3.催化剂的选择性:电催化剂应该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只促进所需产品的形成而不产生副反应。
4.电化学活性:催化剂的电化学活性直接影响其在电催化反应中的效果。
因此,电催化剂应该具有适当的电催化活性,以有效地催化反应。
在电催化反应中,催化剂与电场或电流作用形成所谓自由能垒或电荷转移垒。
这个垒能帮助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因此提高反应速率。
在电化学反应中,电催化剂可以作为阳极或阴极的催化剂。
在阳极上,催化剂可以促进氧化反应,而在阴极上,催化剂可以促进还原反应。
电催化过程的应用非常广泛。
例如,在能源转换领域,电催化被用于水分解制氢、燃料电池和空气电池等。
在环境保护方面,电催化可以用于水和废水处理、空气净化以及有毒有害物质的降解等。
在有机合成中,电催化可以用于有机电合成、电催化还原和氧化等。
总之,电催化是一种利用外加电场或电流促进化学反应的方法。
其原理涉及电化学原理,包括还原反应和氧化反应。
电催化剂、电解质和电极是电催化过程的关键组件。
电催化反应的一般流程
电催化反应的一般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电催化反应的一般流程解析电催化,作为化学催化的一种特殊形式,主要涉及在电场作用下催化剂促进的化学反应。
第二章电催化教程
第二章电催化教程1.电催化简介电催化是指利用电化学方法促进化学反应的进行,通过施加电流或电压在电极上产生电化学反应,从而实现更高效、更节能的化学转化。
电催化技术在环境保护、能源转化和有机合成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2.电催化原理电催化原理是基于电极表面的电化学反应。
电催化过程中,通过施加合适的电位或电流,改变电极上的电子密度和电位,从而控制反应速率、选择性和产物分布。
电催化反应通常涉及在电极表面吸附的物种,电子转移以及化学物质在电极表面的反应。
3.电催化反应类型电催化反应可以分为两类:电还原和电氧化反应。
电还原是指在电极表面还原物质,将其转化为更高能态;电氧化是指在电极表面氧化物质,将其转化为更低能态。
常见的电催化反应包括电解水、电催化还原CO2和电催化合成有机化合物等。
4.电解水电解水是利用电能将水分解为氢气和氧气的反应。
该反应可通过在电极表面施加电压来促进,其中阴极上还原水生成氢气,阳极上氧化水生成氧气。
电解水反应是一种重要的能源转化技术,可用于储氢、制氢和电力转化等领域。
5.电催化还原CO2电催化还原CO2是将二氧化碳直接还原为有机化合物的过程。
该反应有助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同时可以制备有机燃料和化工原料。
电催化还原CO2需要催化剂的参与,常用的催化剂有金属复合物、碳材料和有机分子等。
6.电催化合成有机化合物电催化合成有机化合物是利用电能促进有机合成反应的过程。
电催化合成有机化合物可以提高反应速率、选择性和产率,减少副反应和废物生成。
电催化合成有机化合物通常需要选择合适的电极材料和催化剂,并控制电位和电流密度等条件。
7.电催化应用电催化技术在环境保护、能源转化和有机合成等领域都有广泛应用。
在环境保护方面,电催化可用于处理废水和废气,将有害物质转化为无害物质。
在能源转化方面,电催化可用于制备氢能源、光伏电池和燃料电池等。
在有机合成方面,电催化可用于合成有机化合物,如药物、催化剂和高分子材料等。
电催化氮氧化
电催化氮氧化
电催化氮氧化是一种将氮气转化为氮氧化物的过程,通常在电化学反应中实现。
这个过程可以应用于许多领域,如环境保护、燃料电池、合成氨等。
在电催化氮氧化的过程中,氮气在电极上被氧化,生成氮氧化物。
这个过程通常需要使用催化剂来加速反应,因为氮气的化学性质非常稳定,难以直接氧化。
常用的催化剂包括贵金属、过渡金属氧化物等。
电催化氮氧化的反应机制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 氮气吸附在催化剂表面;
2. 氮气在催化剂作用下被激活;
3. 电子从催化剂转移到氮气分子上;
4. 氮气分子与氧气分子反应生成氮氧化物;
5. 生成的氮氧化物从催化剂表面脱附。
电催化氮氧化的技术关键在于选择合适的催化剂和反应条件,以提高反应效率和产物纯度。
此外,该技术还需要考虑能耗、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问题。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需获取更多信息,建议查阅相关文献或咨询专业人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
⑷ 可与被催化的物质之间发生快速的电子传递; ⑸ 一般要求对O2惰性或非反应活性。
5
电极反应催化作用的实现:通过附着在电极表面的修饰物(典 型的多相催化)和溶解在电解液中的氧化—还原物种(均相的
电催化)而发生。 媒介体作用下的电催化,大多数是通过在电极表面修饰上一层
(多层)媒介体,这种修饰电极用于电化学分析能降低催化反 应的超电势,加快反应速率,提高分析灵敏度,拓宽线形分析 的范围,可有目的地选择催化剂进行有选择的电催化,提高了 分析的选择性。
第二章 电催化过程
1
主要内容
电催化原理
1
2
3 4
氢电极的电催化
氧电极的电催化 有机小分子电催化氧化
2
2.1 电催化原理
电催化:在电场的作用下,存在于电极表面或溶液相中的修饰物
(电活性的、非电活性的)能促进或抑制在电极上发生的电子转 移反应,而电极表面或溶液相中的修饰物本身不发生变化的化学 作用。
电催化的本质:通过改变电极表面修饰物(或表面状态)或溶液
中的修饰物来大范围地改变反应的电势或反应速率,使电极具有 电子传递功能外,还能对电化学反应进行某种促进和选择。
3
2.1.1 电催化的类型及一般性原理
氧化—还原电催化 (媒介体电催化) 电催化 非氧化—还原电催化(外壳层催化) A. 氧化—还原电催化 在催化过程中,固定在电
34
② 表面活性物质影响 如:有机酸和醇的加入使氢过电位升高0.1~0.2V,即使氢的
析出速度降低几十倍至几百倍。
35
d. 温度的影响 高过电位金属在中等电流密度下,温度每升高1oC,析氢过电位大约下
降2~5mV。
36
2.2.2 H2在金属氧化物催化剂上的析出
H2在金属氧化物电极上析出时,Tafel曲线的斜率b=30~ 160mV,低于H2气在金属电极上析出时的数值,H2气在金属氧 化物电极上析出的EE机理为: ⑴ 质子或水分子先在金属氧化物电极上放电,形成吸附物种。
14
2.1.3 评价电催化性能的方法
A. 循环伏安法
催化剂能对电极反应起
催化作用,体现在循环伏安 图上就是氧化峰电位负移 (超电势降低),或峰电位 基本不变但氧化峰电流显著 增加。
NBH NB H 2e
NADH NB NAD NBH
Nile蓝修饰的玻碳(GC)电极催化NADH氧 化的循环伏安图
10
2.1.2 影响电催化性能的因素
A. 电催化剂必须具备的性能 ⑴ 催化剂有一定的电子导电性:至少与导电材料充分混合后能为 电子交换反应提供不引起严重电压降的电子通道,即电极材料的电 阻不太大。 ⑵ 高的催化活性:实现催化反应,抑制有害的副反应,能耐受杂质
及中间产物的作用而不致较快地中毒失活。
⑶ 催化剂的电化学稳定性:在实现催化反应的电势范围内催化表面 不至于因电化学反应而“过早地”失去催化活性。
阳极:H2 + 2OH- 2H2O +2e
26
氢离子在阴极上的还原过程: A. 液相传质步骤
H3O+(溶液本体) H3O+(电极表面附近液层)
B. 电化学反应步骤
H3O+ MH + H2O
C. 随后转化步骤
(酸性)
H2O + e + M MH + OH- (碱性)
a. MH + MH H2
17
MP-11修饰旋转圆盘电极上分子氧催化还原
ilim 2)的关系 (
18
1
实验曲线与计算曲线存在一定的偏离,随着转速增加逐渐地向
下弯曲,表明受电极表面电化学反应速率的控制过程。KouteckyLevich方程:
1 1 ilim ik1 ilev
ilev 0.62zFAC D
32
总浓度为0.3mol/L,j = 10-4A/cm2,汞上的析 氢过电位与pH值的关系
33
(4)在溶液中加入某些物质,如缓蚀剂等 ① 金属离子的影响 如:铅蓄电池中含有Pt2+, As3+等,会导致Pt,As沉积在铅电 极上,导致析氢过电位降低,电池自放电严重。 如:在酸性溶液中发生氢去极化腐蚀,则可以加入Bi2(SO4)3, 或SbCl3作缓蚀剂。
* O2 23 O2
1
6
1
2
* ik zFAkCO2
ilm测量得到的极限电流; ik—动力学电流; ilev—Levich电流; DO—分子氧在溶液中的扩散系数; —电极旋转的角速度; —动力学黏度; CO*—氧气在溶液中的浓度;—电极表面起催化活性的催化剂的 量;k—分子氧还原反应的表观速率常数。
不同金属对析氢反应有不同的催化能力,金属促进或阻碍电子 与氢离子结合能力不同。 不同金属对氢有不同的吸附能力,容易吸附氢的金属导致析氢 过电位降低
30
b. 金属表面状态 如:喷砂处理的电极表面比抛光处理过的表面容易析氢 如:镀铂黑的铂片表面的析氢过电位比光滑铂片上析氢 过电位低 原因: 表面状态粗糙时,表面活性比较大,使电极反应活化能降 低; 表面状态粗糙时,真实表面积比表观表面积大得多,相当 于降低了电流密度。
电催化剂的电子因素(即d%的特征)和吸附位臵的类型(几何因
素)。
12
⑵ 催化剂的氧化—还原电势
催化剂的活性与其氧化—还原电势密切相关。对于媒介体催
化,催化反应是在媒介体氧化—还原电势附近发生的。一般媒介 体与电极的异相电子传递很快,则媒介体与反应物的反应会在媒 介体氧化—还原对的表面式电位下发生,这类催化反应通常只涉 及单电子转移反应。
(酸性溶液)
M H H e
M H OH H 2O e
(酸性溶液) (中性或碱性介质)
此外,还包括H2、H+(或OH-)等的扩散过程。
38
1 2 3 4
电催化原理 氢电极的电催化 氧电极的电催化 有机小分子电催化氧化
39
2.3 氧电极的电催化
2.3.1 研究氧电极过程的意义 A、电解水工业中,氧在阳极析出同氢在阴极析出一样重要: 2H2O = 2H2 + O2,还可以利用电解反应制备过氧化氢。 B、在Al、Mg、Ti等轻金属的阳极氧化处理工艺过程中,在 各种金属的水溶液电镀工艺过程中,阳极氧析出往往是主要 反应 C、氢-氧类燃料电池中总是氧作为正极的活性物质,在这些电 池的正极上总是发生氧的还原反应 D、金属腐蚀过程中经常遇到氧电极过程,如吸氧腐蚀 E、生物细胞体内也发生氧还原过程,对生物能量转换起重要作 用
13
⑶ 催化剂的载体对电催化活性有很大影响 电催化剂的载体包括:基底电极(贵金属电极、碳电极)、将
电催化剂固定在电极表面的载体。
载体的作用: a. 仅作为一种惰性支撑物,催化剂负载条件不同只引起活性组分
分散度的变化;
b. 与活性组分存在某种相互作用,修饰了催化剂的电子状态,可 能会显著地改变电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 (4) 电催化剂的表面微观结构和状态、溶液中的化学环境等。
(复合脱附)
(酸性)
b. MH + H3O+ + e H2 + H2O D. 新相生成步骤
c. MH + H2O + e H2 + M + OH- (碱性)
nH H2
27
Tafel公式:= a + blgi 室温下,b≈0.116V,大多数洁净金属表面具有比较接近的值。
电流密度i每增加10倍,超电势增加约0.116V。
22
E-TEK电极: 当i<200mA· -2时,随i增大而增大不是很大, cm 当i>200mA· -2时,随i显著增大; cm Pt -TiO2 /C电极: 当i>400mA· -2时极化超电势才显著增加; cm 表明Pt -TiO2 /C催化剂优于E-TEK。
23
1 2 3 4
电催化原理 氢电极的电催化 氧电极的电催化 有机小分子电催化氧化
a b lg i
2.303 RT 2.303 RT lg i0 lg i zF zF 2.303 RT 2.303 RT a lg i0 b zF zF
21
Pt-TiO2/C 催化剂在1mol/L CH3OH+2.5mol/L H2SO4溶液中在60℃时 的稳态极化曲线
19
C. 计时电位法 评价催化剂活性和稳定性的一种重要方法。
50mA cm
2 2
100mA cm
甲醇在修饰电极上恒电流氧化得到的计时电位曲线
20
D. 稳态极化曲线的测定
通过施加一定的电势(或电流)于催化电极上,然后观察
(测)电流(或电势)随时间的变化,直到电流(或电势)不 随时间而变化或随时间的变化很小时,记录下电势—电流的关 系曲线。
24
⑴ 掌握H2在阴极析出的基本步骤; ⑵ 利用Tafel公式区分电极材料对H2的催化活性; ⑶ 了解H2氧化反应的电催化步骤。
重点:
⑴ H2还原析出过程; ⑵ H2的析出与M-H键强度分析; ⑶ H2在金属氧化物电极上析出机理 ⑷ H2的阳极氧化分析
25
2.2 氢电极的电催化
2.2.1 氢离子在阴极上的还原 A. 在酸性溶液中 阴极:2H+ + 2e H2 阳极:H2 2H++2e B. 在碱性溶液中 阴极:2H2O + 2e H2 + 2OH-
6
7
8
在电极表面上媒介体的异相电催化比氧化—还原均相催化具有的
优点: ⑴ 催化反应发生在氧化—还原媒介体的式电位附近,通常涉及简单 电子转移反应; ⑵ 通过比均相催化中用量少得多的催化剂,可在反应层内提供高浓 度的催化剂; ⑶ 从理论上预测,对反应速度的提高要远超过均相催化剂; ⑷ 不需要分离产物和催化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