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我国财政教育支出结构研究
我国教育财政支出结构现状及改善分析
我国教育财政支出结构现状及改善分析摘要:我国教育财政支出结构的现状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教育财政投入的总量不足和投入结构失衡两方面,因此造成了我国教育的发展受阻,人们接受教育的机会也各不相同,从而导致了居民素质差异比较大,教育又直接影响着一个国家的发展,因此对我国教育财政支出结构进行研究,寻求高效的支出结构有利于推动我国经济和国民素质的发展。
本文就以此为研究对象,希望能对我国教育财政支出相关政策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教育财政支出结构改善一、我国教育财政支出结构现状(一)教育财政投入总量不足1.教育财政投入的GDP占比过低改革开放给我国经济发展创造了出口,我国教育也得到了非常显眼的进步,各级学校入学率的攀升就是最好的证明,比如1990—2002 年我国小学升学率从74.6%上升到97.0%,上升了22.4 个百分点;初中毕业生升学率从40.6%上升到58.3%,上升了17.7 个百分点;高中升学率从27.3%上升到83.5%,上升了56.2 个百分点,这样的上升速度促使我国教育进入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阶段,这也得到了国际上的认可。
但我国教育的飞速发展是不成正比的,甚至距离200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所确定我国教育财政投入占当年GDP 总值的4%的目标也相差甚远。
2.教育财政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不断下降据统计,自2005年开始,我国教育财政支出占总财政支出的比重就不断下降,这是一个政策性的失衡,即使在我国普九的关键时期,教育财政支出也依然处于下降的趋势,但是各级学校的入学率却持续上涨,这种错位的政策对于我国普九的愿景是极其不符的,导致了我国教育办学质量失去了提升的资金支持。
(二)教育财政投入结构失衡1.教育财政投入地区不均衡,中、西部教育财政投入偏少。
首先,以各级地区政府对于教育财政支出的总额来看,对于东部地区的投入远远超过了中部和西部的10倍之多;其次,就支出总数而言,东部的教育财政预算内支出占全国教育财政预算内支出总数的比重也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
财政支出结构与优化的分析
财政支出结构与优化的分析财政支出是指政府的财政资金用于满足社会需求和实现国家发展目标的支出。
财政支出结构的合理性和优化能够影响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
本文将从财政支出结构的定义、影响因素和优化路径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财政支出结构的定义和特点财政支出结构是指财政支出在各个领域、行业和项目上的分布比例。
其特点包括:多元性、复杂性和动态性。
多元性表现为财政支出涉及的领域众多,例如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基础设施建设等;复杂性表现为财政支出涉及的层面和范围广泛,从中央到地方、从国内到国外;动态性表现为财政支出在时间上的变化,随着国家政策和经济形势的变化而不断调整和优化。
二、财政支出结构的影响因素1. 国家发展目标和政策导向: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政策导向是财政支出结构的重要影响因素。
如果一个国家的发展战略是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那么在财政支出结构中,科研教育、技术创新等项目的比重应该相对较高。
2. 社会需求和民生保障:社会需求和民生保障是财政支出结构的重要方面。
国家应根据人民群众的需求,合理安排教育、医疗等领域的财政支出。
特别是在基本民生保障方面的支出,例如社会保障和扶贫帮困等,应确保财政支出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3. 资金来源和财政收入:财政支出结构的优化还需要考虑资金来源和财政收入的变化。
如果财政收入出现减少,那么财政支出结构应适当进行调整。
可以削减一些不急需的支出,增加一些对经济增长和民生改善有利的支出。
1. 加强财政支出管理和监督:财政支出结构的优化需要建立科学、规范的管理和监督机制。
政府应加强对财政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提高财政支出的透明度和效率。
要建立财政支出评估和绩效管理机制,及时发现和纠正不符合国家发展目标和政策导向的支出。
2. 提高财政支出的效益和服务质量:财政支出的效益和服务质量是衡量财政支出结构优化的重要标准。
政府应加强财政投入的监控和评估,确保财政支出的效果和影响。
要注重财政支出的服务质量,提高民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财政支出结构与优化的分析
财政支出结构与优化的分析财政支出结构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其财政预算中的各项支出所占的比例和分配情况。
财政支出结构的优化是指通过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使得财政资源得到更加高效、合理、有效的利用,并达到最大化社会效益的目的。
本文将对财政支出结构与优化进行分析。
一、财政支出结构的基本属性1.多样性:财政支出结构涵盖了多个领域,涉及到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基础设施建设、公共安全等各个方面。
2.长期性:财政支出结构的调整需要时间和力量的积累,不能一蹴而就,需要长期不断地动态调整。
3.经济性:财政支出必须要有经济性,不能够产生浪费,要能够最大程度上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4.政治性:财政支出结构紧密关联着政治目标和社会责任,不能单一追求经济效益。
我国当前财政支出结构的现状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社会保障支出逐渐增加:我国社会保障支出逐渐增加,这体现了国家保障社会公平、促进社会稳定的政策导向。
2.教育、科技、文化等领域支出增加:我国正在努力提升人文素质、推进科技创新,因此教育、科技、文化等领域支出也持续增加。
3.公共安全支出增加: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的安全意识不断提高,公共安全支出也日益增加。
4.基础设施建设支出减少:虽然基础设施建设对于国家的发展十分重要,但近些年来,基础设施建设支出没有持续增加的趋势,甚至有下降的趋势。
有关专家认为,财政支出的优化方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支出:我国目前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需要继续加大投入。
应该加强重点领域的基础设施建设,如交通基础设施、水利设施等。
2.教育支出要进一步提高: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保障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应该特别关注农村地区和薄弱学校的教育经费投入。
3.提高科技创新支出:科技创新是一个国家未来发展的重要保障。
应该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转移等方面加大支出。
4.优化社会保障支出:对于社会保障的投入不仅要注重数量,更要注重质量。
优化我国财政支出结构的政策选择
优化我国财政支出结构的政策选择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财政支出在国家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然而,随着财政支出规模的不断扩大,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变得尤为关键。
本文将探讨我国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的政策选择,包括提高教育和医疗支出比重、加强环境保护以及加大科研与创新投入等方面的政策建议。
引言财政支出结构的优化是财政管理的重要任务之一。
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可以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高财政资源的使用效率。
当前,我国财政支出结构面临着一些挑战,如教育、医疗、环境保护等领域的支出比重相对较低、科研与创新投入不足等。
因此,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来优化我国的财政支出结构。
提高教育和医疗支出比重教育和医疗是人民群众基本需求的重要方面,也是人力资本和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石。
然而,当前我国教育和医疗支出比重相对较低,远低于一些发达国家水平。
为了促进教育和医疗事业的发展,优化财政支出结构需要提高教育和医疗支出的比重。
具体政策措施包括增加教育和医疗投入的财政预算、扩大教育和医疗设施的建设规模,提高教育和医疗工作者的待遇,加大对教育和医疗事业的监管力度等。
加强环境保护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破坏问题日益严重。
优化财政支出结构要求加强环境保护方面的投入。
政府应当加大环境保护项目的财政投入,加强对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执行和监管,并鼓励企业和个人参与环境保护工作。
此外,政府可以加大对环境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的投入,提高环境保护科技含量,推动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加大科研与创新投入科技创新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提高国家竞争力的关键。
然而,当前我国科研与创新投入相对不足。
优化财政支出结构需要加大科研与创新投入,提高科技创新的财政支持力度。
政府可以制定相关政策,提高科研项目的申报成功率和资金拨付比例,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加强大学与企业的合作。
此外,政府还可以加强对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推动科技创新成果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
浅谈我国财政教育支出
浅谈我国财政教育支出【摘要】中国财政教育支出在我国国民经济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社会发展和人才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从我国财政教育支出的历史发展、主要内容、政策与措施、影响及展望以及与国外的比较分析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通过对我国财政教育支出的现状进行详细分析,揭示了其在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不可或缺的地位。
文章也分析了我国财政教育支出的成就与不足,并提出了未来的发展建议。
通过本文的阐述,可以更全面地了解我国财政教育支出的情况,为未来的政策制定和实施提供参考。
【关键词】关键词:财政教育支出、我国、历史发展、主要内容、政策与措施、影响、展望、比较分析、成就与不足、发展建议、观点总结。
1. 引言1.1 了解财政教育支出的重要性了解财政教育支出的重要性是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
财政教育支出是指政府用来支持教育事业的资金,包括教育经费、教育设施建设、教师薪酬等各方面的支出。
财政教育支出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财政教育支出是保障国家长期发展的重要保障。
教育是一个国家的未来,只有保障教育经费的足够投入,才能培养出具有竞争力的人才,推动国家社会的持续进步。
财政教育支出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手段。
通过增加教育经费的投入,可以缩小城乡、地区、贫富等差距,促进教育资源的均衡发展,确保每个孩子都能享有良好的教育资源。
财政教育支出是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保证。
教育作为人力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劳动生产率,推动经济增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提供高质量的教育资源,可以减少社会不平等现象,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了解财政教育支出的重要性,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到教育在国家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同时也为我们深入探讨我国财政教育支出的现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1.2 探讨我国财政教育支出的现状我国财政教育支出的现状可以从多个方面来探讨。
我国政府在财政教育支出方面的投入逐年增加,显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支持。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我国财政教育支出在国民经济总支出中占比逐年提高,体现了财政教育支出在整体支出中的重要性。
对优化我国财政支出结构的思考
对优化我国财政支出结构的思考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是我国当前经济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财政支出结构的优化将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中国当前财政支出结构的问题、优化的必要性和思考对策等方面展开讨论,以期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一些思路和参考。
一、中国当前财政支出结构的问题中国目前的财政支出结构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落后的民生支出比例:我国目前财政支出中民生支出比例较低,特别是教育、医疗、社保以及社会福利等领域的支出比例相对较低,与国际发达国家相比存在明显的差距。
这导致了社会公共服务水平与人民生活水平脱节,满足人民基本需求的能力不足。
2. 地方财政支出过度倾向基础设施建设:在财政支出中,地方政府更倾向于将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而忽视了社会民生领域的支出。
这导致了社会公共服务的不平衡发展,忽略了社会公共服务设施的延伸与完善。
3. 农村财政支出不足:农村地区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一部分,但在财政支出方面长期以来处于较为弱势的地位。
农村地区的教育、医疗、社保等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与完善明显滞后于城市地区,导致了农民的生活水平相对较低,甚至存在贫困现象。
我国当前的财政支出结构存在一些问题,需要从根本上进行优化和改革。
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的必要性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的稳定至关重要,其必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教育、医疗、社保以及社会福利等民生领域的支出比例,可以更好地满足人民基本需求,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2. 促进公共服务均衡发展:通过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可以加大对城乡社会公共服务设施的投入力度,促进城乡社会公共服务设施的均衡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
3. 加强地方财政体制改革: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可以加强地方政府财政自主权,推进地方财政体制改革,提高地方政府的责任感和能力,实现公共财政的合理结构,促进经济稳定发展。
探究我国财政支出结构出现的问题及优化措施
探究我国财政支出结构出现的问题及优化措施【摘要】我国财政支出结构的问题一直备受关注,现有支出结构存在不合理和浪费问题。
本文以此为研究对象,探究我国财政支出结构出现的问题及优化措施。
在研究背景中,分析了现有财政支出结构的不合理性及其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强调了研究的重要性。
在探讨问题方面,重点分析了我国财政支出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如过分依赖基建投资和有形资产支出、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支出不足等。
在优化措施部分,列举了推进政府绩效评价、加大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支出力度、优化基建项目选择等措施,以期提高支出效益。
在结论中,展望了我国财政支出结构的发展方向,提出了未来改革建议,以促进财政支出结构的持续优化和改善。
通过本文的探讨,有望为我国财政支出结构的优化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财政支出结构、我国、问题、优化、措施、展望、改革建议、财政、支出、结构优化、研究背景、研究意义、未来、财政改革、国家发展1. 引言1.1 研究背景我国财政支出结构一直是国家经济发展中的重要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壮大,财政支出规模不断扩大,财政支出结构的合理性和有效性越发凸显出来。
近年来我国财政支出结构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财政支出结构过于倾向于社会保障和基础设施建设领域,而对于科技创新、教育、医疗等社会公共服务领域的投入相对不足。
这导致了我国财政支出结构不够优化,影响了国家长期可持续发展。
财政支出结构中存在着重复、浪费和低效的问题。
一些支出项目并不是真正符合国家发展需要,造成了财政资源的浪费。
一些部门之间的协调与合作不够顺畅,导致了资源配置的不合理性。
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了国家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还影响了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社会稳定。
有必要对我国财政支出结构进行深入探究,并提出相关的优化措施,推动我国财政支出结构向更加合理、有效和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1.2 研究意义我国财政支出结构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问题之一。
财政支出结构与优化的分析
财政支出结构与优化的分析财政支出结构是指政府在其年度预算内决定的各项支出项目构成。
支出结构体现了政府的政策方向和重点,对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民生改善有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优化角度对财政支出结构进行分析。
从我国财政预算执行情况看,扶贫、教育、医疗卫生、环保和社会保障等领域是政府支出的重点。
同时,在基础设施建设、文化和科技等方面的支出也在不断增加。
但是,这些重点领域的支出仍然存在不足,如扶贫领域需要加大对贫困地区的资金支持和实施力度,医疗卫生领域需要提高医疗卫生服务的质量和可及性等。
另外,一些行政支出占比较高,如公务员薪酬、车辆购置和维修等。
这些支出的增加没有直接的社会效益,却会增加政府的行政成本和支出负担。
在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方面,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优先满足民生需求政府应当保证扶贫、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住房保障等民生领域的支出,确保这些支出的质量和效益。
这不仅能够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还有利于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是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政府应当适当加大投入。
特别是交通运输、水利电力、信息通信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这些领域的建设能够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效益,同时也有利于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
3、加强环保和科技创新环境保护和科技创新也是财政支出的重点之一。
政府应当加强环境治理和保护,同时支持科技研究和创新。
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国家的环保水平和科技竞争力,还能够带动经济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4、限制行政支出政府应当合理控制行政支出,避免过度浪费和奢侈。
特别是公务员薪酬和行政开支,需要加强监管和管理,确保行政支出合理、透明和清廉。
5、加强预算管理预算管理是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的关键环节。
政府应当加强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合理性和规范性,确保预算执行的准确性、透明性和公正性。
同时,应当加强对预算执行情况的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和改进措施,确保财政支出的合理性和效益性。
财政支出结构与优化的分析
财政支出结构与优化的分析【摘要】本文围绕财政支出结构与优化展开讨论,首先介绍了财政支出结构的定义和分类,然后分析了影响财政支出结构的因素。
接着提出了财政支出结构的优化策略,探讨了财政支出结构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并总结了国际经验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结论部分强调了财政支出结构调整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未来财政支出结构优化的建议。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认识财政支出结构对经济的影响,为我国财政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财政支出结构、优化、分析、经济发展、国际经验、调整、建议。
1. 引言1.1 研究背景财政支出结构作为国家财政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国家经济发展的方向和速度。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变革,财政支出结构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和压力。
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背景下,各国的财政支出结构日益趋向多元化和复杂化,如何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成为各国政府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我国,财政支出结构的问题尤为突出。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已进入新常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对财政支出结构提出了更高要求。
面临着人口老龄化加剧、生态环境保护需求增大等新情况下,财政支出结构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显得尤为重要。
对我国财政支出结构进行深入的研究和优化,将对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意义财政支出结构是指政府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对各项支出项目的分类和安排。
财政支出结构的合理性对于政府财政管理及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财政支出结构的优化对于深化财政改革、提高财政使用效益、推动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分析财政支出结构的变化和影响因素,可以为政府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供理论依据和政策建议。
深入研究财政支出结构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可以为政府制定合理的财政政策和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提供参考。
借鉴国际经验对我国财政支出结构的优化具有积极作用,可以帮助我国更好地适应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和不断提高国家竞争力。
我国财政支出结构优化的政策思路
我国财政支出结构优化的政策思路引言在现代社会中,财政支出是国家管理经济的重要手段之一。
财政支出的合理安排和优化对于推动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以及实现社会稳定至关重要。
我国财政支出结构的优化成为了当前政府工作的一个重要议题。
本文将以我国财政支出结构优化的政策思路为主题,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探讨。
1. 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的背景和意义财政支出结构优化是指通过调整和合理安排财政支出的范围、结构和比重,以满足国家发展需求、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
财政支出结构优化的背景和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1 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可以通过调整财政支出的重点领域和方向,促进经济结构的合理调整。
例如,增加对科技创新、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的支持,加大对环保、绿色发展和低碳经济的投入,推动经济向创新驱动、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转变。
1.2 提高民生福祉水平优化财政支出结构还可以通过加大对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民生领域的支出,提高民生福祉水平,增加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特别是在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城乡差距较大等问题仍然存在的情况下,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对于实现共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3 推动区域发展均衡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也可以帮助推动区域发展的均衡。
通过调整财政支出的重点地区和项目,加大对欠发达地区和贫困地区的支持力度,有效缩小地区发展差距,实现全国各地区协调共进的发展格局。
2. 政策思路与措施优化财政支出结构需要采取一系列政策思路和措施,下面从不同方面进行分析和介绍:2.1 提高财政支出的科学性和针对性科学性和针对性是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的重要原则。
政府在制定财政支出计划时,应充分依据宏观经济发展需求和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支出计划。
同时,在资金使用和项目实施过程中,要加强监督和评估,确保财政资金使用的针对性和效益性。
2.2 加大对创新和绿色发展的支持力度创新和绿色发展是提高经济质量和效益的关键。
财政支出结构与优化的分析
财政支出结构与优化的分析一、前言财政支出是国家对各种公共事务开支的资金投入,是国家运行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财政支出的结构和优化是财政运行的关键环节,直接关系到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民生改善。
本文将从财政支出结构的组成和特点、结构优化的挑战和路径以及优化的措施和建议等方面,对财政支出结构与优化进行深入分析。
二、财政支出结构的组成和特点财政支出的结构主要包括一般公共服务、社会保障和就业、国防军事、社会安全和就业、教育文化和科学技术、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城乡社区事务和公共管理等各项支出。
在这些支出中,一般公共服务包括政府管理和基本服务性支出,是政府对公共事务进行管理和服务所产生的开支;社会保障和就业包括社会保险、就业安置和公共就业服务支出,涉及到居民大部分的生活保障;国防军事包括军事设备和人员薪资等费用,是国家维护国土安全和民族利益的需要;社会安全和就业包括社会治安维护和失业救济等费用,是保障社会稳定和个人生活的必要支出;教育文化和科学技术包括学校教育和科技研究的经费开支,是提高国民素质和科技水平的重要投入;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包括环境治理和资源节约的费用,是保护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所需的支出;城乡社区事务和公共管理包括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管理的费用,是促进社会平衡和管理效能的需要。
在财政支出结构中,一般公共服务占比最大,社会保障和就业占比次之,国防军事和社会安全和就业占比较小,教育文化和科学技术、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城乡社区事务和公共管理占比则较小。
这种结构特点反映了国家财政支出的重点领域和公共政策导向,同时也反映了财政支出在资源配置中的相对优先次序。
三、结构优化的挑战和路径当前,我国财政支出结构优化面临着一些挑战。
一般公共服务支出过大,资源浪费现象较为突出。
由于政府在公共管理和服务领域存在着权力过于集中、责任过于分散、效率偏低等问题,使得一般公共服务的支出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存在着浪费现象严重的情况。
如何调整和优化我国财政支出结构
如何调整和优化我国财政支出结构一、我国财政支出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1、在处理各级财政的纵向分配关系上,体制上的调控能力与调控实力不对称现象较为突出,上级财政对下级财政的体制调控效果不理想。
一是上级财政对下级财政的转移支付性支出的制度安排不合理,拉大了基层财政间的贫富差距,致使许多县乡财政陷入了运转困境状态。
二是上级财政对下级财政的转移支付性支出无法形成基层政府的实际可用财力,降低了上下级财政间转移支付的财力调控功能。
目前,在中央和省级财政对县乡基层财政的转移支付资金中,60%以上是通过专款安排的,财力性转移支付资金所占比例不足40%。
这种现象,一方面使转移支付资金在分散化使用过程中产生了被各部门中途截留现象,增大了转移支付成本,另一方面,也无法有效缓解基层财政面临的财力紧张矛盾,削弱了转移支付资金的财力调控能力。
2、在体现政府职能的横向分配关系上,目前的财政支出结构不能适应新时期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要求。
一是财政支出对公共资源的整合与调控能力低,降低了公共资源利用效率。
突出表现是以行政、事业收费形式形成的大量预算外财政资金,即使在“收支两条线”管理方式下,也仅仅是体现了财政监督、部门使用的特点,仅仅是对预算外资金管理上的“收支两条线”,还没有真正达到预算外资金支配使用上的“收支两条线”。
目前我国各级政府部门形成的“财政监督,部门独立使用”的预算外财政资金仍然高达4380亿元,这部分预算外资金虽然在性质上属于财政资金,但处于财政监督下的部门独立使用状态。
二是财政预算内资金中的政府行政管理费支出规模过大,不仅降低了行政效率,也挤占了财政资金的其他用途。
1978年我国行政管理费支出52.9亿元,占财政支出的比重是4.71%,2003年,我国行政管理费支出达到了4691.26亿元,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上升到了19.03%。
如果考虑到政府各部门用预算外资金安排的支出在内,目前我国的行政管理费支出占综合财政支出的比重达到了23%左右。
优化我国财政教育支出结构初探
财经纵橇
优化我 国财政教 育支 出结构初探
沈昱 池 ’ 夏 慧琳
( 1 .安徽财经 大学财政与公 共管理学院, 安徽
( 3 ) 打 造 专 业 的碳 金 融 人才 队伍 。 金 融 机 构 应 通 过 组 建 专 内容, 面临诸 多新 的风 险和 挑战 , 这需要吸 收借鉴 国外先进经
业碳金融业 务团队 , 引进 国外的优秀碳金融人才和先进管 理技 验 , 组 建 专 门针 对 低 碳 产 业 的 金 融 研 发 力 量 , 加 强 碳 金 融 专 业 术, 逐步建立 自身 的碳 金融服务研发力量。并辅 以定期选 派优 领域 的人才培养 , 打造高素质 的碳金融研 发管理团队。 秀人才 到海外学习 , 聘请国内外专家学者作为顾 问等方 式加强 碳金 融人才 队伍建 设, 建立健全 碳金 融人才培养与储备体系 。
( 1 ) : 3I ~3 4
[ 5 】 于同 申等. 中国构 建碳交 易市场 的必 要性及 发展战 略[ J ] .社 会科
际竞争力 的全 国性 碳排放权集中交易平台 ,实现降低成 本 、 增 学 辑 刊 . 2 0 1 0 ( 2 ) : 9 0 ~9 4 ‘ 强效率 、 提升 影响的 目的。 【 6 】 沈 金菊_ { 氐 碳经济 背景下低碳生 活方式 的引导[ J ] .企业 导报.2 0 1 0 ( 2 ) 构建有创新活力 的碳金融市场 。我 国碳 金融市场 的 自 金 融业务和 金融工 具创新 , 加快产 品的设计 和开发 , 除 了最基 化、 碳排放权 融资担保 、 碳排放权 企业 债券等金融产品创新 , 以
我国地方财政支出结构优化
我国地方财政支出结构优化近年来,我国地方财政支出结构逐渐趋于合理,但仍存在不少问题。
为此,本文旨在分析当前我国地方财政支出结构,从而提出进一步优化的措施。
一、当前我国地方财政支出结构1. 支出总体结构我国地方财政支出主要分为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住房保障、交通基础设施、公共安全、文化体育和环境保护等几个方面。
从支出总体结构来看,社会保障、教育和医疗卫生三个方面的支出占比最高,依次为28.8%、18.5%和17.1%。
2. 区域分布结构我国地方财政支出的区域分布结构明显不平衡。
东部地区的支出最高,中西部地区的支出较低。
其中,广东、北京、江苏、山东、上海、浙江等地成为了支出较高的地区,广西、云南、贵州、湖南、江西、西藏等为支出较低地区。
3. 重点支出结构我国地方财政支出的重点支出为教育、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这三个方面的支出占比逐年增加。
其中,教育支出主要用于教育设施建设和教育工作者的工资、福利待遇,医疗卫生支出主要用于医疗设备和医务人员的工资、医疗补助,社会保障支出主要用于退休人员和失业人员的养老、医疗、失业和生育保险等。
二、我国地方财政支出结构存在的问题1. 教育支出过度集中我国地方财政的教育支出大多集中在城市,农村的教育经费相对缺乏,导致教育差距进一步拉大。
2. 社会保障体系还需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体系虽然发展迅速,但仍存在诸如保险待遇低、参保门槛高等问题,需要更多的支出进行完善。
3. 对中西部地区支出不足由于中西部地区经济相对较落后,财政收入也相对较低,地方政府无法满足当地居民的基本需要,导致社会不稳定因素加剧。
三、优化我国地方财政支出结构的建议1. 增加农村教育支出应当通过合理的财政政策,增加对农村教育的投入,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2.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大对社会保障体系的投入力度,缩小城乡居民医疗保障待遇差距,降低参保门槛,提高参保质量。
3. 加强对中西部地区的重点支出应当加强对中西部地区的重点支出,加大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投入力度,加快地区发展,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
如何调整和优化我国财政支出结构
如何调整和优化我国财政支出结构我国财政支出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是为了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目标,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下面是一些调整和优化我国财政支出结构的建议。
首先,应注重优化支出结构。
财政支出的结构应更加关注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和职业培训、科技创新、环境保护、社会保障等领域的投入。
这些领域是实现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关键因素。
在支出安排中,要优先保障公共财政对这些领域的投入。
其次,应加大对创新和科技发展的支持力度。
科技创新是实现经济结构升级和提高生产力的关键。
政府可以增加对科研机构的投入,并鼓励企业加大科技创新的投入。
同时,还应鼓励创新型企业的发展,引导民间资本参与科技创新。
第三,应加强对社会保障的支持。
社会保障是实现社会公平和稳定的关键。
政府应加大对医疗、教育、住房、养老等社会保障领域的投入。
在投入方面,要注重保障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高服务质量和覆盖面。
第四,应加强对农村和农民的支持。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加强农业发展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
政府应加大对农业投入,支持农民合作社的发展,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和农民收入水平。
第五,应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支持。
生态环境是人民群众生产和生活的基础,也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政府应加大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投入,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
同时,也需要加强财政支出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首先,要加强财政支出的监督和审计,确保财政支出的合理性和效益性。
其次,要加强绩效管理,将支出与绩效挂钩,推动财政支出的精细化管理。
第三,要加强预算执行的监控和评估,确保预算执行的合规性和效益性。
总之,调整和优化我国财政支出结构,既是一项重要的经济任务,也是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要条件。
通过关注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和职业培训、科技创新、环境保护、社会保障等领域的投入,并加强支出管理,可以提高财政支出的效益,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科研课题论文:我国财政教育支出的现状与对策分析
74262 财政研究论文我国财政教育支出的现状与对策分析随着教育在经济增长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财政教育支出规模与财政教育支出结构这两个指标称为衡量一国财政教育支出水平的重要标准。
一、我国财政教育支出规模和支出结构的现状分析(一)我国财政教育支出的现状。
公共教育支出所占GDP的百分比一直以来是各个国家衡量政府对教育的投入程度和重视程度。
通过查阅统计年鉴资料我们可以得知:我国财政教育的支出规模随着GDP的增长也呈现出来连续增加。
通过查阅数据来看,财政教育支出由1993年的8677600万元增加到20xx年的244882200万元。
由此,不仅可以反映出我国财政教育支出有着较快的增长速度,还从侧面了解到我国政府对教育事业发展的关注。
但是我国的财政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略有偏低,到2007年才突破百分之三,,至20xx年,该财政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也只有3.66%,而后20xx年的3.49%则反映出该规模略有下降,尽管占比在20xx年达到了4%,但根OECD国家的财政性教育拨款占GDP的统计发现我国远低于其5%的水平。
(二)教育财政的支出结构现状分析。
各级政府之间教育经费分配的结构,高中初三级教育上的分配结构、和按地理区域划分的分配结构这三点是构成教育支出结构主要表现。
从我国的教育财政支出在各级次政府之间的配置来分析,教育经费的来源有中央和地方两级,其中地方的教育经费投入还可分为省市乡镇四级政府。
我国的财政教育支出由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共同承担,20xx年,全国教育总经费为238692936万元,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为51610000万元,中央为4100000万元,占全部比例的7.9%,地方为47510000万元,所占比例92.1%。
从数据上得出,地方政府在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投入占全部经费的绝大部分。
二、财政教育支出存在的问题(一)财政教育支出虽然不断增长,但其数额仍然偏低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财政教育支出不断增长。
探究我国财政支出结构出现的问题及优化措施
探究我国财政支出结构出现的问题及优化措施1.财政支出是否达到结构优化的标准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是一个过程,需要不断调整,没有绝对的衡量指标。
但是一个国家财政支出结构的优化应该满足以下几个方面:1.1 能够与国家的发展阶段相协调在早期的经济发展中,在社会总投资中政府投资所占比重是较高的,这样可以为国家发展打好基础。
在中期,私人投资应该逐渐增加,而在经济成熟期财政支出应更倾向于社会福利。
1.2 和经济体制的类型是一致的中国的经济体制有两个,一个是政府主导下的计划经济体制,另一个是市场主导的市场经济体制。
计划经济体制政府需要有强有力的经济管理,因而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经济建设的占比比较大;而市场经济体制中政府的管理逐渐减弱,因此公共支出的占比比较大。
2.财政支出、财政资源配置与财政支出结构改革背景财政支出,顾名思义就是国家为了实现财政的各种职能,财政部门按预算计划后,将国家财政资金向有关部门和有关方面进行支付的活动,也称预算支出。
财政支出结构,指的是各类支出在财政支出总额中所占的比重。
在政治经济学中的财政资源优化配置具体表现为:一是微观上的配置,微观资源配置主要解决的问题是公共部门中内部的资源合理配置,这是小的表现,解决的是部门内部协调达到资源的合理分配,其主要衡量方式为财政收入占GNP(国民生产总值)或是GDP(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二是宏观上的配置,宏观资源配置主要解决的是公共与私人间的资源分配不协调,通过协调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来解决财政资源配置问题,通常以财政支出结构的优化程度来体现。
如今我国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十年前,中国政府财政支出最大的一笔用于社会文教费,首次取代了对中国经济建设的费用。
这一年,召开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推动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协调发展。
这个会议召开标志着公共政策的格局由经济政策正式向社会政策转型。
目前,我国财政支出结构存在很多问题,还需要一定调整以及优化。
3.财政支出结构演变过程及其原因3.1 演变过程及其原因(1)在财政总支出中,基本建设支出的比重过于快速的下滑。
我国公共财政支出结构的优化问题研究
事业的公益性较强 尤其是基础性研究的成果是全社会共同的财 富 而 高新技术产业的 发展能够改善 经济的整体结构 和增长质 量 对 提高国家的综合 国力 增强国际 竞争力有很大的 战略意 义 需要财政给予扶持 而目前的科研经费不足 科技进步乏力 企业技术改革落后 严重影响了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性 的转变进程
如政府投资常常导致 政绩工程 和 寻租 行为 还会导致经 营不善和效率低下 因而, 需要运用制度创新来保证城市政府在 城市 经营中的不缺位 不越位和不错位
各城市应在 经济全球化 区域一体 化的大背景 下 立足本 市 认真研究本市经济布局 产业特色 文化环境等等 做出正 确的战略定位 在此基础上 利用好投融资手段 着力发展优势 产业 科学发挥政府职能 树立自己的城市品牌 形成核心竞争 力 增强城市辐射力 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质量 最终实现可持续 发展
一. 我国公共财政支出结构的现状分析 1. 经济建设支出份额仍然过大 随着经济的发展 市场因素 随之增加 经济建设支出的比重呈下降趋势 从 1980 年到 2000 年 的 20年间下降了 22. 03 个百分点 这种趋势具有很大的进步性 但 在世界范围内 我国的经济建设支出的比重远远高于发达国家 也高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 这显示了我国在转轨时期的特殊 性 在积极引入市场机制后虽然减少对市场的干预 但因支出结 构安排不够科学 总体水平仍偏高 尤其对竞争性 营利性领域 的投入过多 对交通 能源 农业等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的投入 不足 经 济发展已受到 瓶颈 的制约 2. 社会保障覆盖面窄 支出份额低 现行社会保障制度只覆 盖了国有行政事业单位 国有企业和部分集体企业职工 而其他 企业职工和广大农民还没有享受到真正的社会保障 我国的公共 支出中 接近于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保障支出的 是抚恤和社会福 利支出 这一支出占公共支出的比重偏低 1999 年约为 9 与 发达国家 20 - 30 的水平相距甚远 同时也处于发展中国家的 较低水平 我国的现实情况是 两极分化严重 存在着大量无法 满 足最低生活需求 的低收入群体 面临人口老龄 化高峰期的临 近 我国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还没有普及 在国营企业改革下岗 分流的大潮中 失业人口显著增加 而我国失业保险的覆盖面却 非常狭窄 很多 人陷入了生存的困境 3. 行政管理费支出迅速膨胀 由于该项支出具有纯消费的性 质 所占份额越大 就越多挤占其他支出 我国行政管理费支出 的增长速度已超过了同期财政收入和 GDP 的增长速度 加之其中 还有很多隐性的收入难以统计 这导致了其他方面支出的困难 严重影响了正常的社会生活秩序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 虽然进行 了几次大规模的机构精简改革 但近几年反弹很大 各级行政机 构人员过多 机构膨胀 行政费用增长过快 1993 年至 2000 年行 政事业费年均增长幅度更高达 25. 3 机构改革陷入 膨胀 精 简 膨 胀 的怪圈 4. 科技支出水平偏低 自科教兴国战略实施以来 其绝对额 增长较快 2001 年科技支出达 373 亿元 2002 年上升到 408 亿元 但其相对额却呈下降趋势 与世界平均水平还有很大的差距 如 果考虑到有些国家私人科技投资比较大的因素 我国的现状更是 令人担忧 这将极大影响科技投入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拉动 科研
财政支出结构优化情况汇报
财政支出结构优化情况汇报近年来,我国财政支出结构得到了持续优化,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本文将从财政支出结构的调整优化情况、取得的成效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三个方面进行汇报。
首先,财政支出结构的调整优化情况。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不断升级,财政支出结构也在不断调整优化。
在支出项目上,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科技创新、教育医疗等领域的投入,加强对环保、社会保障等民生领域的支持。
在支出方式上,推动政府购买服务,加强绩效管理,提高支出效率。
在支出管理上,加强预算编制和执行管理,推动财政支出的科学化、规范化、透明化。
其次,财政支出结构调整优化所取得的成效。
通过不懈努力,我国财政支出结构调整优化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是支出结构更加合理,民生领域的支出比重不断提高,为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是支出效益明显提升,基础设施建设、科技创新等领域的支出取得了显著成果,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三是支出管理更加科学,预算编制和执行管理不断完善,财政支出的使用更加规范、透明。
最后,未来财政支出结构优化的发展方向。
我国将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一是加大对民生领域的支持力度,提高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领域的支出比重,不断改善民生。
二是加强对科技创新、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的投入,推动经济结构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三是加强对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的支持,推动绿色发展。
四是加强财政支出管理,提高支出效益,确保财政支出的科学、规范、透明。
综上所述,我国财政支出结构优化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我们将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
我国财政教育支出结构优化路径探析
我国财政教育支出结构优化路径探析【摘要】我国财政教育支出结构优化路径探析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我国财政教育支出的背景,并阐述了研究该问题的重要意义。
在研究方法方面,本文采用了分析研究法和实证研究法。
接着对我国财政教育支出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然后提出了引导财政教育支出合理增长以及优化支出结构的路径,包括建立评价体系和监督机制等措施。
总结了对我国财政教育支出结构优化的建议,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为我国财政教育支出的改革提供参考,推动教育质量的提升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财政教育支出、结构优化、路径探析、现状分析、合理增长、评价体系、监督机制、建议、展望、总结1. 引言1.1 背景介绍我国财政教育支出结构优化路径探析引言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教育事业一直是国家发展的重点领域之一。
财政教育支出作为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我国教育事业发展、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近年来我国财政教育支出结构存在一些问题,如支出过度集中于某些教育阶段、地区和学校类型,导致资源配置不均衡,影响教育公平和质量。
如何优化我国财政教育支出结构,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为了更好地研究我国财政教育支出结构优化的路径,本文将对我国财政教育支出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如何引导财政教育支出合理增长,提出优化财政教育支出结构的实施路径,以及建立健全财政教育支出评价体系和监督机制。
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探讨,旨在为我国财政教育支出结构的优化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建议。
1.2 研究意义研究意义是指研究的重要性和价值所在,而本研究关于我国财政教育支出结构优化路径的探析具有重要的意义。
财政教育支出是国家财政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教育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财政教育支出结构的优化路径,可以促进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教育质量,推动教育均衡发展。
财政教育支出结构的优化涉及教育投入的效益和效率问题,关系到国家财政负担和教育资源利用的有效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优化我国财政教育支出结构研究
作者:罗小粉
来源:《时代金融》2016年第21期
【摘要】教育支出是财政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多年来我国着力增加财政教育支出在财政支出总额中的比例,但是我国的财政教育支出仍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进行调整和优化。
通过列出财政教育支出的内涵及其理论,描述我国财政教育支出的状况和其在规模和结构上的变化情况,可发现我国教育财政主要存在三个结构失衡问题,最后提出解决结构失衡问题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财政教育支出财政教育支出规模财政教育支出结构
一、我国财政教育支出的内涵及其理论
(一)财政教育支出的内涵
教育支出的主要来源是政府的资金供给,指国家用于教育事业的各项支出。
教育支出按照支出主体的不同,分为国家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和地方政府提供的教育支出费用;按照教育层次结构来区分,分为初等、中等、高等教育三级教育经费支出。
财政教育支出,指国家将教育财政收入,按照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和用途,划拨资金的财政管理活动。
(二)财政教育支出的理论依据
1.公共产品理论。
公共产品理论是在边际效用价值理论基础上发展形成的,后经萨缪尔森等经济学家对该理论进行完善,形成了新公共产品理论。
公共产品理论根据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概念,认为社会的总产品可分为公共产品、准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
教育在公共产品理论中,因其具有一定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常常被看做是准公共产品。
2.公共选择理论。
公共选择理论提出现代社会的“经济人”的目标是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其分析了公共产品的资源配置和效率问题。
还指出在现实的经济社会中,政府是“经济人”,由于任何一种公共决策都有各自本身的缺陷。
所以个人在追求政治利益和实现自我价值时,就会导致财政支出的扩张等行为的出现,还会导致财政支出低效甚至无效的状况。
同理,财政教育支出也可以看作是对教育投资的一种公共选择。
二、我国财政教育支出发展现状
(一)财政教育支出的规模
据中国统计年鉴数据可得出,我国的财政支出、教育支出和GDP的变化趋势是同向的关系,都是逐年猛增的趋势。
其中财政支出在2004年由最早的28486.89亿元,2013年增长到140212.10亿元,增长了5倍;教育支出总体规模在2004~2013年的变化情况,由最初的3365.94亿元上升至22001.76 亿元,期间增长近达7倍之高;GDP在这10年里增长4倍多。
说明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财政支出和教育支出也同时增加。
财政教育支出的增加可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因为加大对教育支出,教育的资源和环境会得到改善,国民的综合素质得以提高,带来长远的好的社会效益。
然而,由于我国有人口众多的特点,需要接受教育的居民也较多,财政教育支出总额取人均数后,人均能享受到的教育经费较少。
可看出在总量上,我国还存在教育经费不足的现象。
(二)财政教育支出的结构
1.财政教育支出的层次结构失衡。
教育财政的支出结构可分成三个层次:初等财政教育支出、中等财政教育支出和高等财政教育支出。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显示,一是我国三个层次结构的财政教育支出每年都呈明显的递增趋势。
二是相比三个层次的支出,一直以来高等财政教育支出都是最多的,反之初等教育阶段的支出是最少的。
使得我国在初、中、高三个层次的支出分配结构存在失衡,因而出现初等财政教育支出水平偏低,高等财政教育支出水平相对较高的普遍现象,这与我国的经济发展目标不相符。
2.财政教育支出的地区结构失衡。
我国的东中西部地区因地理环境、资源禀赋条件等的不同,不仅在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距,而且在财政教育支出也存在很大的差异。
资料来源:2014年中国统计年鉴。
如表1所示,2013年的教育支出情况:东部地区最高,西部地区最少,中部地区介于东部和西部之间。
东部地区具有代表性的是广东省、浙江省、江苏省,三个省的财政教育总支出为1451.08亿元;财政教育支出水平最低的西部地区,包括西藏、青海、甘肃和宁夏,其中2013年宁夏全省的财政教育支出仅为46.50亿元。
虽然我国已逐渐加大对西部地区财政教育支出。
但为了使资金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教育又是长远的投资,政府往往不会对教育投入很多资金,于是西部地区与东、中部地区的教育发展水平会越拉越大。
整体上看来,我国各种教育投入快速增长,东部地区具有天然的优势,发展水平快,国家的财政教育支出政策自然会偏向东部地区,造成地区间结构不平衡。
我国城乡经济呈现二元化结构,使城乡居民教育方面存在巨大的差距。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发展步伐的加快,教育经费的投入并没有得到相应的调整。
根据数据分析,在我国无论农村普通学校的在校生数量多于还是少于城市普通学生,生均经费都是低于城市普通学校。
由此能充分的证实城乡教育差距存在的常态。
3.财政教育支出主体结构失衡。
我国的教育财政的划拨主体可分成: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两级主管部门,相对应支出分为:中央财政教育支出和地方财政教育支出。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由上表可得,首先,我国的中央和地方财政教育支出总量规模上,呈现逐年明显上升的轨迹。
其次,中央财政教育支出占总教育事业费的比例逐年下降,由2004年的6.5%到2013年的5.0%。
相反地方财政教育支出占教育事业费的比例逐年上升,由2004年的93.5%到2013年的95%。
同时,地方财政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主要是因为中央政府把财政教育支出纳入地方政府财政工作范围内;最后,2013年中央财政教育支出和地方财政教育支出分别占中央财政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的占比分别为1.84%、30.28%。
总体而言,中央对财政教育支出存在不足,而地方政府支出太多,会加大地方政府的财力负担,不利于地方政府发挥其基本职能,甚至还会存在债务危机隐患。
四、优化我国财政教育支出的建议
(一)加大财政对教育的投入量
就我国财政教育支出层次失衡问题,不仅要兼顾加大教育投入的力度,还要提高财政教育支出水平。
在财政教育支出数额一定的情况下,我国人口又逐年增多,说明教育资金不足的存在性。
相对于财政总支出的增长,每年财政教育支出的增长率都远远低于其增长率。
因而应该增加财政教育支出的投入比重。
政府应优先对教育投资,可以把财政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总额的比重,和通过实地考察投入情况作为各级政府考核的指标之一。
同时,我国在教育财政投入上要确保稳定教育经费的来源,不仅要吸引多种教育资金筹资方式,而且要保证财政教育支出的供给。
同时要严格监管资金的来龙去脉,重点关注其使用方向和使用效率。
(二)缩小教育支出的地域性差距
我国的教育发展水平不仅在东中西部地区相差较大,而且在城乡之间的差距也比较大。
调整财政教育支出的地域结构和城乡结构,可从两方面入手:
一是加大对中西部教育的投入力度,缩小地区间的差距。
二是要加大对农村的教育投入力度,缩小城乡差距。
尽可能使中西部地区和农村的居民都能接受到教育。
同时,国家应适当减少对非义务教育财政支出的供给,可通过其他方式来供给。
比如可以呼吁社会人士和机构资助山区里的孩子上学,并给机构或个人给与某些方面的优惠,从而达到减轻国家各级的财政负担的目的。
(三)优化财政教育支出结构
首先,明确初等教育的优先主导地位,加大对初等教育的投入,优化有限资金的结构配置。
只有把基础教育搞好了,才能发展好中、高等教育。
政府应全部负责基础教育的主要支出,均等地向所有学生提供教学资金和一定的生活补助。
其次,要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教育财政的事权与财权。
两级政府要划分好各自的职权,中央政府要适当分担地方政府的财政教育支出负担,增加财政教育支出比例,可有效预防地方政府债务危机问题。
参考文献
[1]王铮.申来津.我国教育支出的结构分析[J].当代经济,2008.
[2]秦福利.对我国高等教育财政性经费投入比例偏高的审视[J].教育科学.2011.
[3]郝娜.我国财政教育支出失衡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
[4]李林.山西省财政教育支出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3.
[5]崔家瑞.财政性教育经费与GDP的关系研究[D].山东财经大学.2014.5.
作者简介:罗小粉(1992-),女,布依族,贵州大学经济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财政理论与政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