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种凤仙花《1 播种发芽》 鄂教 版

合集下载

精编鄂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精编鄂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鄂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播种发芽》1、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凤仙花种子以及其它植物种子白勺外形特征及内部结构。

鼓励学生对种子白勺生长变化进行有根据白勺预测,激励学生在课外独立观察“种子生长过程”白勺观察活动。

引导他们科学地进行观察和实验,培养和发展他们探究周围事物白勺兴趣和爱好。

2、组织学生在课堂上或课外经历一些有意义白勺科学探究活动过程,在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白勺合作与交流能力。

3、组织、指导学生在精心设计白勺探究活动中,获得对种子内部结构、播种以及发芽实验白勺初步认识。

【教学准备】:学生收集各种种子、自带种植容器、透明塑料杯和适量白勺土壤。

教师准备:1、提前一周播种。

2、为每组准备一盆初出芽白勺苗。

3、浸泡过白勺凤仙花、黄豆、玉米和小麦种子。

4、放大镜、镊子。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许多植物白勺种子落到泥土里,到了第二年春天醒来:发芽、生长、开花、结果。

今天,老师也拿了一粒种子,我把它种进土里,同学们想一想,它会发生什么样白勺变化么?(学生回答、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总结)我们认识植物白勺一生,最后要用事实、数据来说明植物白勺一生。

自己亲自种植一株植物,坚持观察、记录,最后通过分析研究观察记录,用事实数据科学、准确地说明这株植物白勺一生。

同学们有信心吗?好,我们看看哪些同学坚持白勺,记录白勺最完整。

谁坚持到最后,谁就是胜利者,也就可能成为未来白勺科学家。

二、观察种子看书24页或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凤仙花、黄豆、花生、玉米、大豆、小麦等植物白勺种子。

1、观察与描述凤仙花种子白勺外形特征。

2、观察与描述其它种子白勺外形特征。

3、外形不同白勺种子都会发芽并形成新白勺植物吗?(学生分组讨论并汇报)4、分组解剖植物白勺种子,了解种子白勺内部结构。

讨论和交流种子在结构上白勺共同点,并说说凤仙花种子和哪些种子相似。

(教师提供浸泡过白勺种子并进行指导,学生汇报时可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它白勺种皮、两瓣子叶和芽。

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种凤仙花《1播种发芽》鄂教版

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种凤仙花《1播种发芽》鄂教版

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种凤仙花《1播种发芽》鄂教版(三年级)第一课播种发芽一、教材分析本课时由两个部分组成。

一是认识凤仙花的种子,二是播种凤仙花的种子。

认识凤仙花的种子是将凤仙花的种子与其他植物的种子(蚕豆、油菜子、绿豆、花生和黄豆等)进行比较,了解凤仙花种子在大小、颜色和形状等方面的特点。

为什么这些种子都能成长为植物?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为这些植物的种子进行解剖,通过观察让学生发现这些种子都有相似的内部结构。

在播种凤仙花方面课文通过三幅图和简单的文字介绍了用花盆播种的方法以及播种之后如何对凤仙花的生长进行有效的管理,课文通过“小资料”的方式介绍了管理方面的基本操作办法。

课文还设置了“种子在什么位置(深度)更恰当”的探究性问题。

课文要求将凤仙花的种子分别播在1厘米深、2厘米深和3厘米深的小坑中,然后观察它们的发芽情况并记录在课文中的表格内。

探究不同深度对凤仙花发芽的影响是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也是学生能够开展探究并能获得结果的问题,这部分的设计和安排旨在落实和体现《科学课程标准》提出的“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的理念,体现探究的乐趣。

二、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凤仙花种子以及其它植物种子的外形特征及内部结构。

鼓励学生对种子的生长变化进行有根据的预测,激励学生在课外独立观察“种子生长过程”的观察活动。

引导他们科学地进行观察和实验,培养和发展他们探究周围事物的兴趣和爱好。

2、组织学生在课堂上或课外经历一些有意义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在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3、组织、指导学生在精心设计的探究活动中,获得对种子内部结构、播种以及发芽实验的初步认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观察比较凤仙花种子以及其它植物种子的外形特征及内部结构。

难点学生在精心设计的探究活动中,获得对种子内部结构、播种以及发芽实验的初步认识。

三、教学准备:学生收集各种种子、自带种植容器、透明塑料杯和适量的土壤。

教师准备:1、提前一周播种。

2、为每组准备一盆初出芽的苗。

鄂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1.播种发芽》word教案

鄂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1.播种发芽》word教案

播种发芽【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凤仙花种子以及其它植物种子的外形特征及内部结构。

鼓励学生对种子的生长变化进行有根据的预测,激励学生在课外独立观察“种子生长过程”的观察活动。

引导他们科学地进行观察和实验,培养和发展他们探究周围事物的兴趣和爱好。

2、组织学生在课堂上或课外经历一些有意义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在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3、组织、指导学生在精心设计的探究活动中,获得对种子内部结构、播种以及发芽实验的初步认识。

【教学准备】:学生收集各种种子、自带种植容器、透明塑料杯和适量的土壤。

教师准备:1、提前一周播种。

2、为每组准备一盆初出芽的苗。

3、浸泡过的凤仙花、黄豆、玉米和小麦种子。

4、放大镜、镊子。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许多植物的种子落到泥土里,到了第二年春天醒来:发芽、生长、开花、结果。

今天,老师也拿了一粒种子,我把它种进土里,同学们想一想,它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么?(学生回答、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总结)我们认识植物的一生,最后要用事实、数据来说明植物的一生。

最好自己亲自种植一株植物,坚持观察、记录,最后通过分析研究观察记录,用事实数据科学、准确地说明这株植物的一生。

同学们有信心吗?好,我们看看哪些同学坚持的最好,记录的最完整。

谁坚持到最后,谁就是胜利者,也就可能成为未来的科学家。

二、观察种子看书24页或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凤仙花、黄豆、花生、玉米、大豆、小麦等植物的种子。

1、观察与描述凤仙花种子的外形特征。

2、观察与描述其它种子的外形特征。

3、外形不同的种子都会发芽并形成新的植物吗?(学生分组讨论并汇报)4、分组解剖植物的种子,了解种子的内部结构。

讨论和交流种子在结构上的共同点,并说说凤仙花种子和哪些种子相似。

(教师提供浸泡过的种子并进行指导,学生汇报时可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它的种皮、两瓣子叶和芽。

)三、播种活动1、讨论和交流“如何播种”:播在那里、怎样播种、种多深、怎样浇水等等。

鄂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1课《播种发芽》教案教学设计

鄂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1课《播种发芽》教案教学设计

鄂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1课《播种发芽》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种子的结构与组成;2.掌握种子吸水后发芽的原理;3.了解植物种子的萌发、生长和繁殖过程;4.能够在实验中观察和记录种子的发芽过程。

二、教学重难点1.种子的发芽过程;2.种子吸水后的变化。

三、教具准备1.稻米、花生或其他种子;2.饮料瓶、杯子或盘子;3.湿毛巾;4.放大镜;5.白纸。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向学生展示各种种子和它们的外观、颜色、形状、大小等来激发学生对种子的兴趣。

教师可以问学生一些问题,如:我们吃的米饭、花生、豆子等都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种子可以长成植物?这些问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植物的生命周期和种子在其中的作用。

2. 讲解(10分钟)在导入之后,教师可以向学生详细讲解种子的组成和结构,并介绍种子在吸水后的变化和发芽的过程。

教师可以以放映图像的方式、让学生看着实际的种子变幻,而通过实际的演示让学生了解到,当种子在浸泡过程中变湿时,在种仁内会发生膨胀和储藏组织内的营养物质变化,使种子皮饱满而弹性增强。

教师还可以通过实验的方式来演示种子的发芽过程。

具体实验过程为:钻好小孔的饮料瓶底部加入饱满的红枣、香蕉、苹果等开花植物中的种子,然后加入足量的水,盖上瓶盖,观察每天的变化,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种子的发芽过程。

3. 实践操作(20分钟)在学生掌握了种子结构、组成、吸水后发芽的原理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进一步巩固他们的认识。

操作步骤如下:1.学生取一些饮料瓶、杯子或盘子,将其里面喷一些水,用湿毛巾将它们擦干;2.学生将一些稻米或花生等种子放入杯子或盘子中,慢慢地浇上适量的水,然后用湿毛巾盖住它们,使其处于一个湿润的环境;3.学生每天观察种子的变化,注意及时加水,保持其湿润;同时,学生也可以将种子的萌发情况记录在白纸上;4.当种子发芽出来后,学生可以观察到根、茎、叶等组成部分的变化。

4. 拓展(10分钟)在实际操作阶段结束之后,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或进行拓展活动来加深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

鄂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1课《播种发芽》教案教学设计

鄂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1课《播种发芽》教案教学设计

鄂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1课《播种发芽》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播种的过程以及发芽需要的条件。

2.激发学生对于植物的兴趣,并提高其对于自然科学的认知和理解。

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探究精神和实验操作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播种的过程和发芽需要的条件。

2.学生的观察和实验操作能力提高。

三、教学内容1.播种的过程及发芽需要的条件。

2.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训练。

四、教学过程1.引入说出自己小时候种过什么植物,长成了什么样,并让同学们分享自己的经验。

2.知识讲解(1)播种的过程:老师通过图片和实物等视觉材料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播种的过程,包括选种、准备土壤、播种、浇水等步骤。

(2)发芽需要的条件:老师讲解并让学生自己总结,包括水分、阳光和适宜的温度等。

3.实验操作(1)实验目的:检验水分对种子的影响。

(2)实验步骤:① 将一份种子分为两份,标号为 1 和 2。

② 在一片滤纸上放上种子 1,滴上适量的水,将其封口,观察发芽情况。

③ 在另外的一片滤纸上放上种子 2,不加水,观察发芽情况。

(3)实验记录:学生记录观察结果,包括种子的发芽情况,以及加不加水的影响等。

4.总结通过实验,让学生感知水分对种子的重要性,并引出阳光、适宜的温度等因素的影响,让学生对于发芽的过程和需要的条件有更深入的认识。

5.作业让学生背诵本节课所学的重点知识,并在家里去搜索与植物有关的知识,并准备一份短文或者演讲,分享在下一堂课上。

五、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观察和实验操作记录、背诵和分享短文或者演讲等方式进行评价。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堂课的教学,学生对于植物的认识和理解有了显著的提升,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实验操作能力。

但是,本节课的知识点较多,时间较为紧张,应该在之后的教学中调整措辞和方式,提高效率和质量。

人教鄂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科学4 播种发芽 教案1

人教鄂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科学4 播种发芽 教案1

4 播种发芽◆教学目标1.知道凤仙花种子的颜色是一种保护色。

2.通过讨论、交流播种的准备工作及插种步骤,学会播种方法。

3.通过实际插种凤仙花,掌握播种技能。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知道凤仙花种子的颜色是一种保护色。

2.通过讨论、交流播种的准备工作及插种步骤,学会播种方法。

【教学难点】通过实际插种凤仙花,掌握播种技能。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出示图片——凤仙花。

1.提问:凤仙花的一生从什么开始?2.提问:植物的一生一般从什么开始?【学生】回答:从种子开始。

【教师】引导学生明确凤仙花的一生也是从种子开始。

二、讲授新课(一)观察凤仙花的种子观察种子的哪些特征:如何观察:【教师】提问:凤仙花的种子那么小,如何更好地观察?【学生】回答:用尺子测量10粒后取平均值;用放大镜观察。

【教师】提示学生做好观察记录。

观察种子:【学生】领取种子,开始观察。

【教师】指导释疑。

【学生】汇报种子特征:形状:圆粒大小:1~3 mm颜色:棕褐色保护色(教师引导学生说出类似土壤的颜色,好处是保护不受伤害)选种:【教师】提问:选种的标准是什么?【学生】回答:粒大、饱满、无损伤。

【学生】进行选种。

(二)播种凤仙花播种前的准备:【教师】提问:播种前要做哪些准备?【学生】回答:种子、花盆、土、水、铲子、喷壶、报纸、手套。

【学生】领取准备材料,领取后,铺好报纸。

讨论播种方案:【教师】提问:如何播种呢?【学生】小组讨论,形成统一方案。

【学生】播种凤仙花。

(三)养护日记汇报播种过程: 【教师】提问:哪个小组汇报一下你们的播种过程?【学生】汇报。

(建议使用资源:【活动设计】我种的凤仙花)播种方法:小组汇报中总结出装土、撤种、浇水这几个核心问题。

这就是播种方法。

养护日记:把播种方法记录下来,就是养护日记。

(1.凤仙花种子几天才能发芽呢?2.出苗多少棵呢?3.做好观察日记。

)。

(匹配新教材)【鄂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全册)教学设计

(匹配新教材)【鄂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全册)教学设计

一单元第一课播种发芽【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凤仙花种子以及其它植物种子的外形特征及内部结构.鼓励学生对种子的生长变化进行有根据的预测, 激励学生在课外独立观察“种子生长过程”的观察活动.引导他们科学地进行观察和实验, 培养和发展他们探究周围事物的兴趣和爱好.2、组织学生在课堂上或课外经历一些有意义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 在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3、组织、指导学生在精心设计的探究活动中, 获得对种子内部结构、播种以及发芽实验的初步认识.【教学准备】:学生收集各种种子、自带种植容器、透明塑料杯和适量的土壤.教师准备:1、提前一周播种.2、为每组准备一盆初出芽的苗.3、浸泡过的凤仙花、黄豆、玉米和小麦种子.4、放大镜、镊子.【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许多植物的种子落到泥土里, 到了第二年春天醒来:发芽、生长、开花、结果.今天, 老师也拿了一粒种子, 我把它种进土里, 同学们想一想, 它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么?(学生回答、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总结)我们认识植物的一生, 最后要用事实、数据来说明植物的一生.最好自己亲自种植一株植物, 坚持观察、记录, 最后通过分析研究观察记录, 用事实数据科学、准确地说明这株植物的一生.同学们有信心吗?好, 我们看看哪些同学坚持的最好, 记录的最完整.谁坚持到最后, 谁就是胜利者, 也就可能成为未来的科学家.二、观察种子看书24页或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凤仙花、黄豆、花生、玉米、大豆、小麦等植物的种子.1、观察与描述凤仙花种子的外形特征.2、观察与描述其它种子的外形特征.3、外形不同的种子都会发芽并形成新的植物吗?(学生分组讨论并汇报)4、分组解剖植物的种子, 了解种子的内部结构.讨论和交流种子在结构上的共同点, 并说说凤仙花种子和哪些种子相似.(教师提供浸泡过的种子并进行指导, 学生汇报时可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它的种皮、两瓣子叶和芽.)三、播种活动1、讨论和交流“如何播种”:播在那里、怎样播种、种多深、怎样浇水等等.2、教师可根据学生交流情况, 进行结构化的板书:播种地点播种方法播种深度种子方向浇水方式……(每个学生选一种种植方法并做上标记.)3、教师提供教材中的播种方法, 并做好标记.4、教师要求:对两种不同播种方法的种子发芽情况进行课外观察.(以小组为单位在花盆里播种, 在盆上做上本组的标记, 放在学校由各组同学轮流管理.每个学生带种子回家根据自己情况地栽或盆栽)5、预测种子在一周内所发生的变化.6、记录播种的日期.第二课茎叶的生长【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植物茎在不同生长阶段外部形态不同, 不同时期的茎生长速度不同;植物的茎具有支撑植物及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研究植物的兴趣.【教学重难点】:凤仙花植物茎的生长变化和植物茎的作用.【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生长四周的凤仙花、植物光合作用的课件.(学生准备)三周前凤仙花生长记录单. 【教学过程】:一、整理有关茎的观察记录1.(活动引入)我们已经知道:植物的根能从土壤里吸收水分和矿物质, 绿色植物的叶可以制造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那么, 植物的茎在植物的生长过程中有什么作用呢?我们先来看一看, 在凤仙花植物生长的过程中, 茎发生了哪些变化.2.(活动指导)①带领学生整理幼芽出土以来, 有关茎生长变化的观察记录.重点整理幼芽出土以后一周, 凤仙花茎的颜色、硬度和高度.②利用凤仙花植株的高度变化的数据, 画出凤仙花植株高度变化统计图(学生在教P12页上画).学生画好后, 教师讲述柱状统计图.柱状统计图是科学研究中处理数据常用的方法.③指导学生分析柱状统计图, 引领学生根据柱状统计图预测未来几周的时间里凤仙花植株高度将如何变化?二、植物茎的作用1.师:植物的茎总是把根和叶连在一起, 那么, 植物的茎在植物的生长过程中到底起什么作用呢?茎内是什么样的, 能承担这样一些功能呢?将你的想法记录下来.2.①引导学生根据前面学习的根和叶的作用, 思考茎的作用的问题.②引领学生想办法验证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确.③引领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提出问题(茎有什么作用?);对问题的可能答案作出假设(运输水分和养料);设计实验(运输水分的实验);实验验证(通过实验验证收集信息);得出结论(茎有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3.学生观看植物光合作用的课件.4.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三、提醒学生注意1.提醒学生继续观察凤仙花的生长变化情况, 做好观察记录.2.引导学生关注凤仙花开花前的征兆.【作业布置】:家庭作业:继续观察凤仙花的生长变化情况, 做好观察记第三课开花了【教学目标】科学概念:在植物生长过程中, 花要经过花开花谢的过程, 花凋谢后结果;花包括花萼、花瓣、雄蕊、雌蕊几部分. 过程与方法:根据观察到的现象进行预测;用适宜的方式整理收集到的信息;通过分析观察到的现象获得结论;使用工具按照从外到里的顺序解剖花.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生命现象探究的兴趣.【教学重难点】:凤仙花花开花落的过程.【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师为每组准备一朵凤仙花, 一株凤仙花, 镊子、一张白纸.(学生准备)用于交流观察的记录单.【教学过程】:一、提出任务1.师:我们种下的凤仙花开花了.二、整理并交流我们的观察记录1.组织学生交流过去几周的观察记录, 引领学生重点关注花的生长现象.2.学生分小组交流.3.根据学生的发现, 提出一些问题启发学生思考, 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习惯.4.引导学生展示交流, 激发学生进一步观察的欲望.三、研究花变果实的过程1.为了观察凤仙花, 我们采摘几朵凤仙花(按生长顺序采摘).2.指导学生观察花, 引领学生发现,3.指导学生解剖花.(解剖花时, 要用镊子细心地从外到内撕下花的个部分.提醒学生注意:使用镊子时动作要轻, 防止将花的某一部分弄坏, 解剖下来的花的各部分, 要分类摆放, 教师直接告诉学生花的每一部分的名称.)4.学生解剖花.(花的构造:花萼、花瓣、雄蕊、雌蕊)【作业布置】:继续观察凤仙花的生长变化过程, 做好观察记录.【板书设计】:3.开花了花的构造:花萼、花瓣、雄蕊、雌蕊第四课结果了【教学目标】1、果实是由花的一部分发育而成的;果实中有种子2、观察研究从开花到结果实这个过程中花的各个部分的变化, 从而认识果实是由雌蕊发育而成的.3、制作凤仙花种子标本【教学重难点】:制作凤仙花种子标本【教学准备】:一个凤仙花的果实, 镊子、一张白纸.(学生准备)用于交流观察的记录单.镊子、放大镜.【教学过程】:一、观察凤仙花的果实1.凤仙花的果实是什么样的呢?它在生长过程中又会发生什么变化呢?2.组织学生观察成熟的凤仙花果实和未成熟的凤仙花果实.引导学生比较观察.3.引导学生关注完全成熟的凤仙花果实, 果实里面有什么?(种子)果实是由雌蕊发育而来的.4.学生观察凤仙花果实.观察完了以后, 学生汇报.5.教师小结.果实是由雌蕊发育而来的.果实里面有种子.二、制作凤仙花种子标本制作凤仙花种子标本步骤1、晒干2、装入瓶中3、贴上标签种子名称凤仙花采集时间制作人4、制作凤仙花种子标本时要注意哪些事情?第五课凤仙花的一生【教学目标】1、组织学生亲历了播下一粒种子长出一株植物结出多粒种子这个过程, 认识一粒种子长出多粒种子, 较好地理解植物“繁殖”的意义.2、整理记录资料, 形成新的认识.知道凤仙花的生长周期、植株特点、身体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部分.初步学会用事实、数据进行说明.3、引领学生用观察凤仙花的经验, 观察周围的各种植物.【教学准备】:生长阶段的凤仙花植物图、长着果实的凤仙花植株.【教学过程】:一、估算种子的活动.1、谈话:轻轻捏一颗已经成熟的凤仙花果实, 会有什么现象发生呢?2、根据各组种的凤仙花分组进行整理、分析.数一数这个果实里有多少粒种子.数一数花苗上已经开裂了的果实、已经接近成熟的果实和将要长成的果实, 共有多少个.推算由一粒种子长出了多少粒种子.3、要求学生回家对自己的凤仙花作估算, 并记入科学文件夹.二、整理、分析事实、数据.1、提问:凤仙花的生长经历了哪些过程?2、分组讨论.3、集体交流汇报, 师生共同小结凤仙花的生长过程经历了哪些阶段.4、明确了生长过程, 再按记录的日期计算天数.(告诉学生4、5、6月份的天数, 由学生计算.)5、画折线图, 分析数据.A、教师介绍画折线图的方法:1)对照高度标尺, 在竖线上用粗线画出各周苗的高度.2)用红线把各周苗的高度线连接起来.B、学生绘制折线图.(根据记录结果).C、分析数据:1)凤仙花哪一段时间生长的最快?2)长出花蕾以后不再长高与什么有关?6、小结凤仙花的身体有哪几个部分.三、学生阅读“阅读与拓展”.1、学生阅读.2、提出不理解的问题, 共同讨论.四、思考:我们是怎样认识凤仙花的, 是怎样获得这些科学知识的?五、课外活动:用观察凤仙花的方法, 观察周围的植物.二单元第六课蚕宝宝出生了【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提出有关养蚕的问题.2、观察蚕卵和蚁蚕.3、能够用语言和图画描述蚕卵和蚁蚕.4、能够对蚁蚕的长度做定量测量, 并记录下来.科学知识1、知道养蚕的基本方法和注意事项.2、知道蚕卵能孵出幼虫, 刚出壳的小蚕叫蚁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初步领略生命的神奇与伟大.2、关注生命、亲近生命、珍爱生命.【教学重难点】:知道养蚕的基本方法和注意事项.【教法学法】:观察法、谈话法、小组学习法、【教学准备】:蚕卵, 蚁蚕, 放大镜, 羽毛, 图片【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师出示一块丝绸, 谈话:这是什么材料?丝绸是用什么织成的?(蚕丝)蚕丝是从哪里来的?(蚕吐的)2、询问:你们养过蚕吗?3、谈话: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交流如何养蚕.二、学习新课1、师生谈话(1)、提问:关于养蚕你最想了解些什么?(2)、讨论:蚕和我们人类一样, 也共同拥有宝贵的生命.那么在蚕宝宝出生前, 要做好哪些准备?我们该如何做才能成为称职的“蚕妈妈”?(引导学生从食、宿、呼吸、保健、安全等方面为蚕宝宝做考虑)(3)、提问:还有哪些问题需要研究?2、认识蚕卵.(1)、仔细观察蚕卵(提示用尺子测量直径, 用放大镜观察蚕卵的形态)(提醒蚕卵也是有生命的, 要轻拿轻放)(2)、启发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对蚕卵进行观察, 并用语言或图画的形式描述蚕卵.(3)、谈话:把我们刚才观察蚕宝宝的过程记录下来, 就成为蚕宝宝的第一篇日记.3、认识蚁蚕(1)、提问:刚刚孵化出来的蚕是什么样的?(2)、你认为这时候的蚕像什么?你知道这时候的蚕叫什么名字?(3)、分组观察蚁蚕(或看有关蚁蚕的图片或音像资料)(4)、用语言描述蚁蚕.(5)、养过蚕的同学介绍蚁蚕的有趣事情.三、总结1、讨论:用哪些方法记录蚕宝宝的成长过程?启发学生可以通过画像、拍照、录像、文字记录等方法为蚕宝宝做好成长记录.2、谈话:鼓励学生坚持为蚕宝宝记日记.第七课可爱的蚕宝宝【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学会养蚕.2、能够较长时间观察、描述蚕的生长和变化.3、能够预测、比较和讨论蚕的整个生长期的外观变化.4、能通过图画和文字表述, 交流观察结果.5、能够自主地探究关于蚕的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科学知识1、知道幼虫期需要食物、空气、空间等生活和成长的必要条件.2、知道幼虫形成了蛹, 蚕蛾是从蚕蛹里羽化出来的.3、知道蚕的成虫—蚕蛾从蛹里孵化出来后,不再吃食物也不再长大.4、知道雌雄蚕蛾交尾后, 雌蚕蛾产卵, 卵孵化出下一代幼虫.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进一步感受到生命的神奇和伟大.2、更加关注生命、亲近生命、珍爱生命.3、珍视在整个养蚕期搜集的科学信息.4、体验养蚕及研究蚕的乐趣.5、养成把养蚕活动坚持到底的科学态度.【教学重难点】:了解蚕在每一个阶段的生长变化.养成把养蚕活动坚持到底的科学态度.教法学法观察法、谈话法、小组学习法、【教学准备】:蚕的生长过程的教学碟片、蚕的一生标本【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谈话:你们的蚕宝宝怎么样了?我们在饲养蚕宝宝的同时还要为它们记好成长日记.(板书课题)二、学习新课1、交流观察记录(1)了解蚕宝宝吃什么提问:蚕宝宝吃什么?如果没有桑叶, 你用什么代替桑叶?(2)实验:比较吃桑叶和莴笋叶的蚕哪个长的好.预先布置学生开展此实验.(3)了解蚕是怎样蜕皮的谈话:蚕生长一段时间后, 会有几天不吃不喝, 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呢?请了解的学生介绍:怎么蜕, 从哪里开始蜕皮, 一生蜕皮几次皮?蜕皮后蚕宝宝有什么变化?(4)了解蚕吐丝谈话:经过四次蜕皮以后蚕开始吐丝了, 你见过吗?(5)观察蚕茧和蛹观察蚕茧是什么样的?称一称一只茧有多重?量一量蚕茧的长度和宽度.剪开一个茧子观察, 再用手碰一碰(6)观察蚕蛾讨论:剪开的茧子能活吗?(做好观察记录(7)提问:蚕茧过几天后又发生什么变化?(8)同学介绍蚕蛾及产卵.(9)强调为保证交配成功可以将几家的蛹放一起.2、归纳蚕的一生(1)蚕的一生分为几个阶段?(2)小结三、布置作业记好观察日记, 过段时间进行交流.第八课蚕宝宝建新房【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知道吐丝前蚕的特点2、知道蚕是怎样吐丝和结茧的【教学重难点】:知道蚕是怎样吐丝和结茧的【教法学法】: 观察法、谈话法、小组学习法、【教学准备】:1、有关养蚕和真丝织物图片(课件).2、学生收集种桑、养蚕、吐丝的相关资料.【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当蚕长到一定程度时蚕宝宝就不在吃食物了,这是怎么回事呢?这时的蚕有什么特点?二、学习新课1、观察讨论当蚕长到一定程度时蚕宝宝就不再吃食物了,这时的蚕有什么特点?2、讨论小结停止吃食后,蚕就要开始结茧了.3、为蚕宝宝建新房自己动手, 用麦草、稻草或其他东西为蚕搭一个小架子, 以便蚕在那里结茧.4、讨论蚕宝宝住进“新房子”后会变成什么样子?茧就是蚕宝宝的“新房子”,5、观察蚕茧用剪刀剪开茧壳看一看, 蚕在茧里变成了蛹.6、观察蛹并做好记录蛹的形状蛹的颜色蛹与蚕宝宝的区别三、巩固总结四、布置作业查阅资料:蚕的一生第九课蚕蛹变成了什么【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讨论蚕一生的变化;2、能通过图画和文字整理、表述、交流观察结果.知识与技能:1、知道蚕及其他昆虫的一生要经过变态;2、知道昆虫的外形特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珍视在整个养蚕期间的科学信息;2、体验养蚕及研究蚕的乐趣;【教学重难点】:交流养蚕经验, 了解蚕及其他昆虫的一生变化.能将自己的养蚕记录进行整理、分析.【教法学法】: 观察法、谈话法、小组学习法、【教学准备】: 教师:有关蚕及其他昆虫一生的标本、图片或录像.学生:各种养蚕的记录.【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谈话:同学们, 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 你们养的蚕宝宝都变成什么了呀?在这期间一定是收获不小, 积累了不少经验吧?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蚕蛹变成了什么》.二、学习新课1.共同交流蚕一生的变化过程.(1)提问:在这一个多月的养蚕活动中, 你们一定发现了许多有趣的现象, 谁能给大家说说蚕都经过了哪些变化?(2)学生翻看自己的观察活动的记录, 分组讨论.(3)师生交流养蚕的发现.(4)教师将学生的发现有重点的记录.(5)讨论:通过大家这段时间的养蚕活动, 你们发现蚕的一生要经过几次变化?2.指导学生把蚕的一生画下来.(1)谈话:我们知道蚕的一生要经过多次的变化, 在养蚕的过程中,蚕的一生有什么变化呢?(2)看书上图, 书上是用什么方式来记录的?(3)讨论:那你还能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说明蚕的一生?(4)学生分组讨论.(5)学生把蚕的一生画下来, 要求标明哪个阶段比较有代表性.(6)展示学生有创意的记录形式.卵——蚕——蛹——蚕蛾(幼虫)(成虫)3.蚕有哪些特点, 形成昆虫概念.(1)谈话:从蚕卵一直养到产卵结束, 经历了蚕的一生过程, 有了很多发现, 谁能说说自己这段时间养蚕的一些心得和体会?(2)学生自由讨论, 汇报.(3)讲解:我们在养蚕中发现蚕最有意思的是会结个茧, 出茧后于之前完全两样, 这种变化过程科学上叫做“变态”. (4)提问:你还见过哪些动物有这样的变化?总结昆虫的特征, 形成昆虫的概念.三、巩固应用出示各种虫子的图片, 判断:哪些虫子属于昆虫?说说理由.四、布置作业:查阅资料:昆虫对人类有哪些作用?三单元第十课认识衣服面料教学目标:1、认识到衣服一般是选用不同材料制作的.2、认识几种常见布料, 如:亚麻、棉布、丝绸、毛皮、化纤和毛料等.3、知道这些布料的主要特点和用途.4、能够根据特性、用途源或其他标准对纺织材料进行分类.5、激发学生对生活物品――衣服的探究兴趣, 意识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6、体会到衣服的种类是丰富多样的, 意识到人们为了满足各种需求, 在不断研究、生主新材料.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为每组同学准备各种典型的衣料一套, 放大镜若干, 酒精灯、火柴、镊子各一个.2、学生准备:身边常见、容易得到并知道其材料名称的衣料若干.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1、同学们, 教师今天发现大家穿的衣服都很漂亮.这些漂亮的衣服除了大小、颜色、款式和图案不同以外, 还有什么不同?(面料不同)2、大家所说的(布、毛)其实是衣服的面料不同, 请大家想一想:你们衣服的面料都是什么材料制作的呢?3、交流、汇报、评价:同学们的生活经验还真不少.二、认识不同面料及作用1、接下来我们一起来认识各种不同材料制作的面料好吗?请各小组打开桌面上的塑料袋, 认识一下都有些什么面料?(板书课题)2、学生汇报, 教师板书面料名称.3、大家讨论一下, 这些面料都应该在什么季节穿着会好些呢?4、学生交流、汇报, 教师小结:听了大家的见意, 看来不同面料都有着不同用途.5、这些不同用途的面料的材料都来源于哪里呢?请各小组猜猜看好吗?听了同学们的猜想, 我们知道了不同面料的材料, 其来源也不同.三、鉴别面料1、如果你和爸爸妈妈一块到衣店里要购买这些不同面料的衣服, 你们一般都会采用什么方法来鉴别它们呢?请同学们相互说一说.2、学生交流、汇报.3、为了让大家看的更清楚, 今天我们利用一种观察工具――放大镜来观察好不好?那么, 想要用火烧的方法来鉴别衣服面料的同学请举手, 让老师看看, 这么多同学选择了火烧的方法, 请各小组在使用酒精灯时一定要正确操作(师示范, 提安全.)4、下面请各小组彩你们鉴别面料的方法, 找出各种面料, 都有什么特点?同时把实验观察的现象记录在记录单上好吗?5、分组活动并记录, 交流汇报.6、师小结:在同学们共同努力下, 我们认识了许多有关衣服面料的信息, 真是了不起, 这些面料都是由纤维制作而成的.7、有谁知道纤维是什么吗?我们查查字典小博士, 看看它是怎样解释的.四、面料分类:1、大家又学会了用身边书籍获取新的知识的本领了.我们能不能将研究过的布料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呢?2、大家比比看, 哪一组最先分好?3、交流评价:同学们把各种面料分成天然的和人工合成的;还分出了来源于动物和来源于植物的.五、了解面料的作用:1、在今天的科学课上, 我们一起认识了布料的很多特点.随着科技的发展, 衣服面料的工艺更加精美、性能更加广泛, 请看(播放课件)在不同环境下, 人们的着装有什么不同.2、讨论:说一说, 人们在制作衣服时利用了各种材料的什么特点?3、交流汇报, 师小结:是呀, 人们利用不同材料制作出不同面料, 并在不同环境中穿着不同面料的衣服, 使每种面料都发挥着各自的作用.六、课外延伸:关于衣服面料还有许多知识等待着我们去探究、去发现, 希望大家利用课余时间收集更多衣料的信息, 我们将在下第十一课衣料的吸水性教学目标:1、知道不同衣料的吸水性不同.2、认识影响衣料吸水性的因素.3、能设计实验并合理的选择工具比较各种衣料的吸水性能.4、能有条理地进行猜想假设、制订计划、收集事实、分析讨论汇报交流的科学探究活动.教学重点:指导学生通过设计科学实验方案, 探究不同衣料的吸水性能.教学难点:通过交流讨论, 设计出科学的实验方案.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为每组学生准备同样大小的不同衣料各一块, 盛水烧杯若干, 滴管、镊子各一个.写字板、衣架、红墨水等.2、学生准备:课前收集到的关于各种衣料特点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 导入新课.1、师:同学们喜欢看动画片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部海绵宝宝的动画片, 我们一起来看看.(CAI播放《海绵宝宝》动画片段)2、问:咦, 水到哪去了?这说明什么?(板书:吸水性)3、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也具有吸水性?你是如何发现衣服具有吸水性的?(生答)4、认识各种衣料, 选择其中的四种研究它们的吸水性.(板书课题)二、合作探究衣料的吸水性.1、作出假设.(1)学生猜测四种衣料的吸水性, 将猜测结果填在实验报告单中.(2)全班汇报猜测结果, 教师将结果板书出来.2、指导学生设计并优化实验方案.(1)全班交流初步设想, 并将学生按设想不同进行分组.(2)小组内讨论实验方案.(3)汇报实验方案, 在全班对实验方案进行讨论, 优化实验方案.3、各小组领取实验器材, 进行实验.4、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教师板书结果.5、学生谈收获, 体会.教师小结实验结论并板书.三、拓展延伸.(本环节视学生在前一段的学习情况而定)(CAI 播放)衣料的吸水性在生活中应用的画面.四、课堂小结.(本环节视学生在前一段的学习情况而定)第十二课衣服上的水跑到哪儿去了教学目标:1、能对衣服上的水跑到哪去了进行猜测, 并能设计实验进行研究.2、能对隐藏在不同蒸发实验背后水的去向做合理的分析.3、知道蒸发一般发生在液体温表的表面, 且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发生.4、能联系实际举例说明生产生活中得用和防止水分蒸发的例子.5、在探究活动中注意采集并尊重证据, 愿意合作交流.6、通过认识水的蒸发现象, 意识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体会到自然界的物质是变化的.教学准备:课件, 湿抹布和装有少量水的广口容器等.。

人教鄂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4课《播种发芽》教案

人教鄂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4课《播种发芽》教案
其次,播种的实际操作环节,我发现部分学生对于如何正确播种还有些困惑。有的学生播种得太深,有的则太浅,这可能会影响种子的发芽。我想下次在操作前,可以再次演示一遍,并强调注意事项,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掌握正确的播种方法。
再来,虽然学生在小组讨论中提出了一些很有创意的想法,但是在展示的时候,我发现部分学生还是有些紧张,表达不够清晰。我觉得可以提前做一些口语表达的训练,比如让学生先在小组内练习,然后再在全班面前展示,这样他们可能会更加自信。
人教鄂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4课《播种发芽》教案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Biblioteka 授课地点授课时间教材分析
人教鄂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4课《播种发芽》教案,主要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掌握播种、发芽的基本知识。本课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结合,以观察和实验为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课堂内容包括:了解种子结构、学习播种方法、观察种子发芽过程等。通过观察种子的结构,了解种子各部分的功能;通过实际操作,掌握播种的正确方法;通过观察种子发芽的过程,了解植物生长的基本规律。
本节课内容紧贴学生生活,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
- ②生根:胚根首先突破土壤,发育成根系
- ③茎叶生长:胚芽发育成茎和叶,植物逐渐壮大
4.注意事项:
- ①适时播种:根据当地气候和植物特性选择合适的时间
- ②适量浇水:保持土壤湿润,避免积水或干旱
- ③防止病虫害:观察植物健康状况,及时采取措施
板书设计应简洁明了,通过关键词和图示的方式,帮助学生快速理解和记忆种子结构、播种过程和植物生长观察等关键知识点。同时,可以通过颜色、图形和线条的运用,增加板书的艺术性和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可以使用不同颜色标示种子各部分的名称和功能,使用箭头表示生长过程的方向,或者绘制简单的植物生长图示,使板书更加生动和直观。

精编最新鄂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精编最新鄂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精编最新鄂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第一单元种凤仙花教案教学设计第1课《播种发芽》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凤仙花种子以及其它植物种子的外形特征及内部结构。

鼓励学生对种子的生长变化进行有根据的预测,激励学生在课外独立观察“种子生长过程”的观察活动。

引导他们科学地进行观察和实验,培养和发展他们探究周围事物的兴趣和爱好。

2.组织学生在课堂上或课外经历一些有意义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在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3.组织、指导学生在精心设计的探究活动中,获得对种子内部结构、播种以及发芽实验的初步认识。

二、教学准备:学生收集各种种子、自带种植容器、透明塑料杯和适量的土壤。

教师准备:1.提前一周播种。

2.为每组准备一盆初出芽的苗。

3.浸泡过的凤仙花.黄豆.玉米和小麦种子。

4.放大镜.镊子。

三、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许多植物的种子落到泥土里,到了第二年春天醒来:发芽、生长、开花、结果。

今天,老师也拿了一粒种子,我把它种进土里,同学们想一想,它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么?(学生回答、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总结)我们认识植物的一生,最后要用事实.数据来说明植物的一生。

最好自己亲自种植一株植物,坚持观察.记录,最后通过分析研究观察记录,用事实数据科学.准确地说明这株植物的一生。

同学们有信心吗?好,我们看看哪些同学坚持的最好,记录的最完整。

谁坚持到最后,谁就是胜利者,也就可能成为未来的科学家。

(二)观察种子看书24页或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凤仙花、黄豆、花生、玉米、大豆、小麦等植物的种子。

1.观察与描述凤仙花种子的外形特征。

2.观察与描述其它种子的外形特征。

3.外形不同的种子都会发芽并形成新的植物吗?(学生分组讨论并汇报)4.分组解剖植物的种子,了解种子的内部结构。

讨论和交流种子在结构上的共同点,并说说凤仙花种子和哪些种子相似。

(教师提供浸泡过的种子并进行指导,学生汇报时可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它的种皮.两瓣子叶和芽。

鄂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鄂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第一课播种发芽学习目标:1、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凤仙花种子以及其它植物种子的外形特征及内部结构。

鼓励学生对种子的生长变化进行有根据的预测,激励学生在课外独立观察“种子生长过程”的观察活动。

引导他们科学地进行观察和实验,培养和发展他们探究周围事物的兴趣和爱好。

2、组织学生在课堂上或课外经历一些有意义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在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3、组织、指导学生在精心设计的探究活动中,获得对种子内部结构、播种以及发芽实验的初步认识。

学习重难点:1、学生对种子的生长变化进行有根据的预测。

2、学生在精心设计的探究活动中,获得对种子内部结构、播种以及发芽实验的初步认识。

学习课时:一课时学习准备:学生收集各种种子、自带种植容器、透明塑料杯和适量的土壤。

教师准备:1、提前一周播种。

2、为每组准备一盆初出芽的苗。

3、浸泡过的凤仙花、黄豆、玉米和小麦种子。

4、放大镜、镊子。

学习过程:一、谈话导入:许多植物的种子落到泥土里,到了第二年春天醒来:发芽、生长、开花、结果。

今天,老师也拿了一粒种子,我把它种进土里,同学们想一想,它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么?我们认识植物的一生,最后要用事实、数据来说明植物的一生。

最好自己亲自种植一株植物,坚持观察、记录,最后通过分析研究观察记录,用事实数据科学、准确地说明这株植物的一生。

同学们有信心吗?好,我们看看哪些同学坚持的最好,记录的最完整。

谁坚持到最后,谁就是胜利者,也就可能成为未来的科学家。

二、观察种子看书24页或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凤仙花、黄豆、花生、玉米、大豆、小麦等植物的种子。

1、观察与描述凤仙花种子的外形特征。

2、观察与描述其它种子的外形特征。

3、外形不同的种子都会发芽并形成新的植物吗?4、分组解剖植物的种子,了解种子的内部结构。

讨论和交流种子在结构上的共同点,并说说凤仙花种子和哪些种子相似。

三、播种活动1、讨论和交流“如何播种”:播在那里、怎样播种、种多深、怎样浇水等等。

鄂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鄂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鄂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播种发芽》【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凤仙花种子以及其它植物种子的外形特征及内部结构。

鼓励学生对种子的生长变化进行有根据的预测,激励学生在课外独立观察“种子生长过程”的观察活动。

引导他们科学地进行观察和实验,培养和发展他们探究周围事物的兴趣和爱好。

2、组织学生在课堂上或课外经历一些有意义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在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3、组织、指导学生在精心设计的探究活动中,获得对种子内部结构、播种以及发芽实验的初步认识。

【教学准备】:学生收集各种种子、自带种植容器、透明塑料杯和适量的土壤。

教师准备:1、提前一周播种。

2、为每组准备一盆初出芽的苗。

3、浸泡过的凤仙花、黄豆、玉米和小麦种子。

4、放大镜、镊子。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许多植物的种子落到泥土里,到了第二年春天醒来:发芽、生长、开花、结果。

今天,老师也拿了一粒种子,我把它种进土里,同学们想一想,它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么?(学生回答、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总结)我们认识植物的一生,最后要用事实、数据来说明植物的一生。

自己亲自种植一株植物,坚持观察、记录,最后通过分析研究观察记录,用事实数据科学、准确地说明这株植物的一生。

同学们有信心吗?好,我们看看哪些同学坚持的,记录的最完整。

谁坚持到最后,谁就是胜利者,也就可能成为未来的科学家。

二、观察种子看书24页或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凤仙花、黄豆、花生、玉米、大豆、小麦等植物的种子。

1、观察与描述凤仙花种子的外形特征。

2、观察与描述其它种子的外形特征。

3、外形不同的种子都会发芽并形成新的植物吗?(学生分组讨论并汇报)4、分组解剖植物的种子,了解种子的内部结构。

讨论和交流种子在结构上的共同点,并说说凤仙花种子和哪些种子相似。

(教师提供浸泡过的种子并进行指导,学生汇报时可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它的种皮、两瓣子叶和芽。

)三、播种活动1、讨论和交流“如何播种”:播在那里、怎样播种、种多深、怎样浇水等等。

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播种发芽》教学设计与反思

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播种发芽》教学设计与反思

播下爰的种子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播种发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理念:知识传递力量,科学改变生活。

停课不停学,用温暖和爱心在网络平台给学生传递知识和力量,在学生幼小的心田播下爱的种子,打开科学探究的神圣之门。

本课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首先从学生认识的种子构造开始研究,逐步到观察种子发芽及亲自实践,设计合理,层层深入,环环相扣,理论联系实际,寓教于乐,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将文字、图画、声音、动画、视频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优化了教学环境,拓宽了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思路,从而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

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是人教鄂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种凤仙花》第一课《播种发芽》,课型为实验观察课。

本课由3个部分组成。

一是认识凤仙花的种子,二是播种凤仙花的种子,三是连续观察凤仙花种子的发芽情况。

第一部分內容选取了两个视频,儿歌MV《我是一棵小种子》不仅诠释了种子的生存环境,而且点燃了同学们的学习激情,显微镜下的高清视频剪辑《播种未来》、《植物的生命脉动》则显示了种子的神秘的内部结构以及种子发芽的精彩瞬间,扣人心弦。

第二部分内容选取了视频录像《种植我们的植物》,向学生介绍播种凤仙花种子的方法。

第三部分内容连续观察凤仙花种子的发芽情况,由于担心有些同学一时找不到凤仙花的种子,教师选取了自己录制的微课小视频《种蒜苗日记》加以补充,请同学们种蒜苗并写好观察日记。

学生情况分析:三年级学生对科学充满了好奇,但是对深奧的科学理论知识并不是很理解,平时生活中可能观察过种子发芽的情况,但对于种子的结构以及怎样播种并不是很熟悉,教师以学生特别感兴趣的种子发芽问题入手,探讨种子的结构以及如何播种,特别关注学生的主体要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尊重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顺应学生的自我发展,让学生自己去推测——发现——验证,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探究学习能力。

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学会如何观察凤仙花的种子。

播种发芽-鄂教2001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播种发芽-鄂教2001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播种发芽-鄂教2001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够了解种子的生长过程和重要性;
2.能够观察和记录种子的萌发过程,探究种子发芽的条件;
3.培养观察、记录、探究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1.种子的生长过程;
2.种子发芽的条件。

三、教学难点
观察、记录、探究种子发芽的条件;
四、教学内容
1.种子的生长过程;
2.种子发芽的条件。

五、教学过程
(一)引入
1.老师出示多种种子,让学生观察它们的外观,引导学生探究“为什么种子能够发芽?”
2.引导学生观察以下实验现象:取一些玉米粒,用水浸泡一天、两天,再用纱布包裹放置于暖气片上,几天后玉米粒开始发芽。

引导学生猜测温度和水分是否是种子发芽的条件,为后续观察实验做准备。

(二)操作
1.将玉米粒均匀地放在3、4片潮湿的纸巾上,然后再将3、4片潮湿的纸巾放在小盘子里;
2.将小盘子放置在向日葵灯下,观察并记录一周时间里种子的萌发情况,包括几天发芽、发芽的部位和情况、发芽时间等方面。

(三)总结
1.达成教学目标;
2.总结种子发芽的条件:温度、水分等
3.鼓励学生在家中或校园内寻找其它植物的种子,重复实验,探究其发芽的条件,提高探究和观察能力。

六、教学评估
观察和记录种子萌发的情况;
七、教学反思
1.种子发芽的条件的探究过程中,有学生提出不同的看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提高了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2.在操作环节中,学生对实验器材的使用不够熟练,需要再加强操作技能的培养。

人教鄂教版小学科学三下-【4播种发芽教案人教鄂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

人教鄂教版小学科学三下-【4播种发芽教案人教鄂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

4、播种发芽一、教学目标1.能够观察凤仙花的种子,并运用图画或语言等多种方式描述凤仙花种子的特征。

2.了解凤仙花种子发芽的过程,掌握正确的播种方法。

3.知道许多植物的一生是从种子开始的,知道种子发芽情况与播种的方法有关。

4.在观察和种植活动中,培育学生珍爱生命的科学态度,养成愿意合作、认真观察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本课是本单元的第一课。

通过观察种子和播种种子,让学生了解凤仙花的播种方法及发芽的过程,知道凤仙花的一生是从种子发芽开始的。

本课的科学实践活动是“播种凤仙花”,分为三个教学环节。

第一个环节以观察种子活动为切入点,展开对种子外部特征的观察。

学生用观察和测量的方法,了解凤仙花种子的形状、大小、颜色等方面的特征。

第二个环节是选择一些质量好的种子进行播种。

首先,学生要选择种子,选择出粒大、饱满、没有损伤的种子进行播种。

然后,学生要讨论如何播种才能让种子发芽。

学生在二班级已经初步学习了播种种子的方法,在这个环节进一步探究种子的播种深度、是否浇水等对种子发芽的影响。

种子播下后,老师要提醒学生每天坚持观察和记录。

第三个环节是观察种子发芽情况。

这个环节学生要统计种子的发芽率,然后结合播种方法分析影响种子发芽的因素。

种子发芽后,老师要提醒学生对风仙花的幼苗进行观察,了解它的生长状况。

本课的拓展与应用部分是记录“种风仙花日记”。

种植植物是一项长周期的研究活动,要做好管理、观察和记录等工作,要注意随时观察并用日记的形式记录凤仙花的生长变化情况植物生长是一个动态过程,在植物的生长过程中,它的身体会发生许多的变化。

种子发芽后的观察需要经历较长的时间,因此明确观察什么、怎样记录尤为重要。

老师要调动每一位学生的乐观性,让他们亲历种子长成一株成熟植株的过程,培育他们对植物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教学预备(一)老师预备种子繁殖或发芽的视频资料,凤仙花种子,放大镜,白纸,花盆(或者底部有孔的容器),土壤,牙签,铲子,洒水壶等(这些材料和工具每组1份)。

人教鄂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科学下册 《播种发芽》教案

人教鄂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科学下册 《播种发芽》教案

人教鄂教版三年级下2.4《播种发芽》教学设计讲授新课一、观察凤仙花种子1、凤仙花是用种子繁殖的。

观察凤仙花的种子,它的形状、大小、颜色等方面有什么特征?我们用什么方法观察凤仙花的种子?明确:凤仙花种子观察方法(1)用肉眼观察种子的颜色、大小、形状及其显著特征。

(2)用手摸一摸种子的软硬、光滑程度。

(3)用鼻子闻一闻种子的气味。

(4)用放大镜观察颗粒较小的种子的特征。

(5)把种子排成排,先测量它们的总长度,再除以种子的数量来获得种子的大小。

2、凤仙花种子观察记录二、播种凤仙花种子1、选择什么样的种子?明确:(1)选种标准挑选饱满、成熟、没有受过损伤的种子。

(2)选种方法可以将种子放入水中观察种子在水中的沉浮,一般不够饱满的种子会浮在水面这样的种子挑出去,可以保证种子的发芽率。

2、怎样播种才能让种子更好地发芽?(1)播种准备凤仙花种子、花盆(底部带孔)、铲子、小石块、土壤、洒水壶(2)播种方法①先把一块小石头放在花盆的出水孔上,然后放入多半盆土。

②用手指在土中按2~3个洞,深度约1厘米,每个洞里放一粒凤仙花种子,再用土盖住洞口。

③往花盆中浇一些水,直到土壤湿润,然后将它放在温暖的地方。

(3)播种方法讨论3、观察记录记录凤仙花种子播种后的发芽情况,并分析影响发芽的原因。

(1)用不同的感官观察(2)用尺子测量大小(3)借助放大镜观察观察凤仙花种子,做好观察记录讨论交流认识播种材料看教师演示,然后动手操作讨论交流观察记录种子发芽情况,分析未发芽原因掌握观察种子的方法,了解凤仙花种子特点学会正确选择种子知道播种方法分析种子未发芽原因三、观察发芽情况1、凤仙花的种子播种后经过多少天开始发芽的?凤仙花的幼苗是什么样的?2、我们种的凤仙花种子发芽了吗? 比一比,哪个花盆里的种子发芽率高?明确:3、种凤仙花发芽后会怎样生长,每天观察并记录凤仙花的生长变化和我们的发现。

四、种凤仙花日记怎样通过文字叙述的形式记录凤仙花成长过程?明确:①从播种开始记起;②一般每周记录一次;③记录生长变化过程中的几个关键时间播种、生根、发芽、花蕾、开花、结果、成熟,以上时间要准确记录,最好配有照片或图画;④最好要有自己独特的发现。

鄂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学期《播种发芽》教案PPT课件教学设计反思 _0

鄂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学期《播种发芽》教案PPT课件教学设计反思 _0

---------------------------------------------------------------最新资料推荐------------------------------------------------------鄂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学期《播种发芽》教案PPT课件教学设计反思鄂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学期《播种发芽》教案 PPT 课件教学设计反思鄂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学期《播种发芽》教案 PPT 课件教学设计反思鄂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学期《播种发芽》教案PPT课件教学设计反思鄂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第一课播种发芽第二课茎叶的生长第三课开花了第四课结果了第五课凤仙花的一生第六课蚕宝宝出生了第七课可爱的蚕宝宝第八课蚕宝宝建新房第九课蚕蛹变成了什么第十课认识衣服面料第十一课衣料的吸水性第十二课衣服上的水跑到哪儿去了第十三课怎样让衣傻服干得快第十四课穿棉府衣为什么暖和第15 课吝做房子的材料第 16 课远石头和住房第 17 课住酷房的装修第 18 课让灯掷亮起来第 19 课电路出佯了什么故障第 20 课我姻来做个小开关第 21 课肮电磁铁第 22 课电能转悲化成了什么第 23 课做唬一个电热切割器一单元第一跃课播种发芽【PP 仕 T 课件下载地址: http 廓 :///】:1、引导痈学生观察比较凤仙花种子以鹿及其它植物种子的外形特征京及内部结构。

鼓励学生对种滞子的生长变化进行有根据的颓预测,激励学生在课外独立展观察种子生长过程的观天察活动。

1 / 4引导他们科学地进踊行观察和实验,培养和发展谋他们探究周围事物的兴趣和惫爱好。

2、组织学生在唐课堂上或课外经历一些有意遥义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在擅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赖与交流能力。

3、组织猩、指导学生在精心设计的探陇究活动中,获得对种子内部在结构、播种以及发芽实验的迅初步认识。

【教学准备】:新学生收集各种种子、自鸯带种植容器、透明塑料杯和托适量的土壤。

鄂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 (播种发芽)新课件教学

鄂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 (播种发芽)新课件教学
水分、温度、空气、土壤等
凤仙花发芽以后怎样生长呢?
• 连续观察一个月,做好观察记录。
观察蚕卵
刚生出来的蚕卵是淡黄色的,用放大镜看起来扁 扁的有点椭圆,用尺量一量,长约1.2至1.3毫米左右, 若一直放在常温下会逐渐变成紫黑色。
刚产下的卵呈现淡黄色 即将孵化的卵呈现紫黑色
孵化............ 蚕卵一般都保存在冰箱中,取出
注意观察蚕卵的变化记录小 蚕孵出的日期和气温,想想小 蚕的孵化和哪些条件有关。
如果天气干燥, 可以在蚕卵上
洒些水。
小蚕爱吃桑叶。它一出卵就要及时用 毛笔或羽毛轻轻地把它刷到桑叶上。
要让小蚕吃饱吃好,桑叶要新鲜并保 持干燥,切成碎片或条。
经常清除蚕的粪便和吃剩的残叶,保 持小蚕“房间”的清洁。
把小蚕放在空气流通的地方,不要在 养蚕的
发芽
开花
长出茎叶
长出花蕾
凤仙花的种子是什么样子?
球形、黑色、状似桃形。
凤仙花的栽培方法
• 1、用石块堵住花盆底孔; • 2、装入松软肥沃的土; • 3、整理好土; • 4、撒播种子; • 5、掩土,浇适量水; • 6、将花盆放在有阳光的地方。
播种时需要注意的地方
• 1、凤仙花耐旱不耐寒,喜欢阳光充足且 通风的环境;
• 2、播种后每隔8天左右浇一次水,开花以 后每隔5天左右浇一次水。
• 3、在凤仙花的整个生长期间施1~2次肥。
二、发芽
凤仙花的种子从播种到 发出芽来一般需要5~7天的 时间。
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
的新生命的。
种子发芽需要哪些条件呢?
后放在室温下,最适合蚕卵孵化的 温度大约是室温25℃,蚕卵会逐渐 变成紫黑色,大约两个星期左右, 即可孵化出幼虫。幼虫把卵壳咬破 后,先露出头部,然后爬出卵壳。

人教鄂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种凤仙花教案教学设计表格版

人教鄂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种凤仙花教案教学设计表格版

第二单元种凤仙花第4课播种发芽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凤仙花种子的颜色是一种保护色。

科学探究:1.通过讨论、交流播种的准备工作及播种步骤,学会播种方法;2.通过实际播种凤仙花,掌握播种技能。

科学态度:1.树立坚持不懈,认真对待的科学意识。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1.具有保护环境意识,营造良好环境。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种子、花盆、土、水、铲子、喷壶、报纸、手套,记录单。

学生准备:格尺、笔。

教学流程:第二单元种凤仙花第5课养护凤仙花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知道养护凤仙花的基本方法。

科学探究:1.能够自己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凤仙花的养护问题;2.能够通过对比实验,了解水量变化和不同土壤对凤仙花生长的影响;3.能与同学讨论、分享养护凤仙花的经验。

科学态度:1.能坚持养护自己栽种的凤仙花,并养成认真观察、记录凤仙花生长变化的习惯。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1.对校园、小区的植被区域的水分、土壤状况进行了解。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凤仙花幼苗若干盆;不同的土壤(如沙质土、黏质土、壤土);花盆和栽种植物的工具。

学生准备:查阅的资料。

教学流程:第二单元 种凤仙花第6课 根 茎 叶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 知道凤仙花的根、茎、叶的外形特点。

2. 了解植物根、茎、叶形态的多样性。

科学探究:1. 能够综合运用感官和借助简单的工具从多方面观察凤仙花的根、茎、叶。

2.能够运用数据、语言描述等方法,记录和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

科学态度:1. 能长期坚持观察、记录凤仙花的生长变化情况,并能相互交流。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1. 能够体会到植物在改善生态环境中的作用。

2. 能意识到人与自然应和谐相处,珍爱生命。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PPT 、放大镜、油、锥形瓶、橡皮泥、红色色素水学生准备:凤仙花、学生活动手册教学流程:第二单元种凤仙花第7课花、果实、种子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 知道在植物生长过程中,花要经历花开花谢的过程,花凋谢后结出果实,果实里有种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第一课播种发芽
一、教材分析
本课时由两个部分组成。

一是认识凤仙花的种子,二是播种凤仙花的种子。

认识凤仙花的种子是将凤仙花的种子与其他植物的种子(蚕豆、油菜子、绿豆、花生和黄豆等)进行比较,了解凤仙花种子在大小、颜色和形状等方面的特点。

为什么这些种子都能成长为植物?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为这些植物的种子进行解剖,通过观察让学生发现这些种子都有相似的内部结构。

在播种凤仙花方面课文通过三幅图和简单的文字介绍了用花盆播种的方法以及播种之后如何对凤仙花的生长进行有效的管理,课文通过“小资料”的方式介绍了管理方面的基本操作办法。

课文还设置了“种子在什么位置(深度)更恰当”的探究性问题。

课文要求将凤仙花的种子分别播在1厘米深、2厘米深和3厘米深的小坑中,然后观察它们的发芽情况并记录在课文中的表格内。

探究不同深度对凤仙花发芽的影响是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也是学生能够开展探究并能获得结果的问题,这部分的设计和安排旨在落实和体现《科学课程标准》提出的“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的理念,体现探究的乐趣。

二、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凤仙花种子以及其它植物种子的外形特征及内部结构。

鼓励学生对种子的生长变化进行有根据的预测,激励学生在课外独立观察“种子生长过程”的观察活动。

引导他们科学地进行观察和实验,培养和发展他们探究周围事物的兴趣和爱好。

2、组织学生在课堂上或课外经历一些有意义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在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3、组织、指导学生在精心设计的探究活动中,获得对种子内部结构、播种以及发芽实验的初步认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观察比较凤仙花种子以及其它植物种子的外形特征及内部结构。

难点学生在精心设计的探究活动中,获得对种子内部结构、播种以及发芽实验的初步认识。

三、教学准备:
学生收集各种种子、自带种植容器、透明塑料杯和适量的土壤。

教师准备:
1、提前一周播种。

2、为每组准备一盆初出芽的苗。

3、浸泡过的凤仙花、黄豆、玉米和小麦种子。

四、教学过程
一)观察凤仙花以及其他植物和种子。

1、(出示凤仙花的图片)老师问:你们认识图片中的这种植物吗?有谁知道它的名字吗?这种植物叫做凤仙花,我们今天将要种植凤仙花。

凤仙花是靠什么来繁殖的?它的种子是什么样子的?
2、先出示花生、黄豆、玉米、芝麻、蚕豆等种子,让学生认一认这些植物的种子,重点介绍凤仙花种子。

3、通过PPT图片展示,让学生对花生、黄豆、玉米、芝麻、蚕豆等种子的认识,再和凤仙花种子作比较,看看有什么不一样的地。

4、请学生汇报观察比较的结果。

老师引导学生从种子的颜色、形状、大小、外皮等方面来描述凤仙花种子的特点。

5、教师简单地归纳凤仙花种子的特点。

二)观察比较种子的内部结构
1、为什么一粒小小的种子可以长成为一株高大的植物,种子里面有什么东西?
2、老师出示(PPT)花生种子的解剖图,仔细观察,种子内部有些什么,由几个部分组成?告诉学生凤仙花种子的内部结构与花生种子的结构是告诉的。

3、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专业词汇(例如种皮、胚、子叶等)来帮助他们描述凤仙花种子的内部结构。

4、教师简单地进行小结:植物的种子由种皮、子叶和胚构成,其中胚可以发育成一株完整的植物。

三)播种凤仙花的种子
1、教师讲述:种子要成长为一株植物,需要播种到土壤里面。

那么怎样播种呢?
让学生看课本第3 页介绍,请学生根据课本说出播种凤仙花种子的方法。

2、提问:把凤仙花的种子播种在什么深度比较好呢?建议学生播种3盆这样的
花,分别把凤仙花种子播在3个花盆里,在3个花盆里分别挖一个1厘米深、2厘米深、3厘米深的小坑,往坑里面播下聘以仙花种子。

提醒学生一定要按照课本上介绍的方法进行播种,记得给三个花盆编上1、2、3的序号,以便记录和观察。

3、在这节课上,我们分小组进行播种一盆凤仙花种子。

请各小组按照老师的分
工,完成播种凤仙花种子的播种任务,比一比,看哪些小组完成得又快又好?
4、教师指导学生把播种的时间和播种的深度等情况填写到老师发放的记录表里。

四)课堂评价:
同学们从课堂上的发言(教师设计的抢答题和必答题)的得分以及播种凤仙花种子的完成得分等,将每个小组的获得的“奖贴”呈现在黑板上,学生们表现出的兴致依旧昂然,也展示出了学生们对科学课的浓厚兴趣。

这将会更加激励学生学好科学的兴趣。

五、教学反思
通过这一节课学习,我发觉学生们对科学有着浓厚的兴趣。

表现在:
好的方面:孩子们对种子的了解,有了很大的认识,尽管他们在生活中很少接触这些植物的种子,但通过学习,基本上知道了种子的名称、形状、大小、颜色,尤其是对观仙花这种植物,从对凤仙花种子的特点掌握、到长出的形态、开花、结果以及广泛栽培的地方也都有了一个完整地了解。

不足之处:学生在课堂分组“播种”时,显得过于活跃,有些忙乱,比如:有的没有按照播种的步骤进行,有的选取的泥土并不是松软肥沃,有的把泥土装入花盆后,用小铲子把泥土拍得很紧;有的给花盆里浇水过多等等,这些充分体现了小学生的生活常识缺乏,也反映出有的学生上课没有认真听讲。

作为老师,我的组织能力更有待加强,比如语言的表达,操作的指导,兴趣的激发,评价的体现都显得有些紊乱,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努力钻研教材,精心设计,充分准备,完成好每一节的教学,让学生对科学有着更浓厚的兴趣和爱好。

六、指导老师点评(田雨老师):
虽然学生对“播种发芽”没有什么生活经验,这些熟悉的现象也不一定会引起学生的关注,学生并不会花时间去研究身边的“种子”,对种子的构造更不能够完全认识,对于种子的了解以及播种也不太清楚。

但本课知识在老师的精心设计和引导下,通过以PPT的形式,结合学生的生活常识,让学生认识熟悉了很多种子,进而了解了种子的构造。

老师指导学生认真读课文,知道了播种的环节和注意事项,使本课呈现出了由分析到综合、由部分到整体的结构,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学生很容易就接受了本课所要掌握的知识要领。

该教师在课堂上语言和蔼可亲,利用抢答和必答的形式,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课件的设计清新明了,充分展现了多媒体的教学手段,让学生了解
到了生活中他们不曾见到过的许多种子。

尤其是各小组在动手播种时,老师的耐心辅导,学生按照老师的具体分工实施操作,很成功地完成了播种任务。

这是一堂非常成功的科学实验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