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腹部CT解剖

合集下载

腹部CT影像示意图PPT课件

腹部CT影像示意图PPT课件
腹部CT影像示意图PPT课件
目录
• 腹部CT影像基础知识 • 腹部脏器的CT影像 • 常见腹部疾病的CT影像表现 • 腹部CT影像的解读与诊断 • 腹部CT影像的临床应用与价值
01
腹部CT影像基础知识
腹部CT影像的定义与重要性
定义
腹部CT影像是指通过CT(计算机 断层扫描)技术对腹部进行扫描, 获取的图像信息。
胰腺常见病变
胰腺炎、胰腺癌等。这些病变在CT图像上会呈现相应的密度和形 态变化。
胰腺增强扫描
通过注射造影剂,可以观察胰腺的血流灌注情况,有助于鉴别病变 的性质。
肠道的CT影像
肠道CT影像特点
肠道在CT图像上表现为形态弯曲、管腔较大的器官,其内容物对密 度有一定影响。正常肠道的轮廓清晰,管壁光滑。
肠道常见病变
类似病变的鉴别
一些病变在影像上可能表现相似,如胰腺癌与胰腺炎,需 要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进行鉴别。
不同设备与参数的影响
不同CT设备的成像质量和参数设置可能存在差异,对影像 解读产生影响。因此,在解读影像时需要注意设备与参数 的差异。
05
腹部CT影像的临床应用与价 值
腹部CT影像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重要性
腹部CT影像在临床诊断中具有重 要价值,能够清晰地显示腹部脏 器的形态、位置及病变情况,为 医生提供准确的诊断依据。
腹部CT影像的扫描范围
01
02
03
上腹部
包括肝脏、胆囊、胰腺、 脾脏等器官。
下腹部
包括肾脏、输尿管、膀胱 等器官。
全腹部
包括整个腹部的所有器官。
腹部CT影像的成像原理
X射线
CT设备利用X射线对腹部进行多 层扫描,获取不同角度的图像。

临床医学腹部疾病CT诊断知识分享

临床医学腹部疾病CT诊断知识分享

➢2、肾 肾位于腹膜后间隙,肾周有大 量脂肪组织。
CT示:平扫肾实质密度均匀一致, CT值为40—50Hu,不能分辨肾皮质 和髓质,增强扫描肾实质密度明显升 高。
正常肾上腺CT解剖
正常肾上腺CT解剖
正常肾脏CT解剖
正常肾脏CT解剖
正常肾脏CT解剖
四、常见肝脏疾病的CT表现
(一)肝血管瘤
肝多发转移瘤 增强静脉期
(四)肝脓肿
➢肝脓肿为肝组织局限性化脓性炎症。
➢一种为细菌性肝脓肿,因外伤或细菌经血行 感染,如大肠杆菌,细菌通过肝动脉到达肝 脏,还可来自胆道感染到达肝脏形成脓肿。
➢另一种为阿米巴肝脓肿,为阿米巴原虫的感 染,脓肿壁较厚,脓肿中央有脓液,并可产 生气体,多为单房,少数为多房。
正常肝脏CT解剖
正常肝脏CT解剖
正常肝脏CT解剖
正常肝脏CT解剖
(二)正常胆道CT解剖
➢ 1、肝内胆管和肝外胆管。
➢ 2、胆囊:胆囊的形状及位置变异较大, CT扫描示胆囊位于肝右叶和左叶内侧段 之间肝门下的胆囊窝内,胆囊腔CT值约 0—20Hu,胆囊壁厚薄均匀一致,正常 厚度为1—2mm,>3.5mm可疑为异常, >5mm则为病理性增厚。
正常胆道CT解剖
正常胆道CT解剖
(三)正常胰腺CT解剖
➢胰腺位于腹膜后肾旁前间隙,为凸面向 前的条带状结构。
➢CT上胰腺呈软组织密度影,CT值为4555Hu。老年人胰腺密度可稍不均匀,边 缘亦可呈波浪状。
➢胰腺的大小对诊断胰腺有无病变有重要 意义。Haertel等认为,胰头部最大径为 3.0cm,体部为2.5cm,尾部为2.0cm, 可用于初步评估。
★CT表现:
➢①肝脏各叶比例失调。
➢②肝脏密度减低,(腹部脏器中肝脏的 CT值最高,若低于脾脏密度则认为肝 脏密度减低)。

正常腹部CT解剖PPT课件

正常腹部CT解剖PPT课件
①1954年法国的Couinand根据门静脉和肝静脉对肝脏进行 分叶、分段。后经Bismuth修正得以认可。
-
12
(2)十二指肠 十二指肠上接胃窦部,向下绕过胰头和钩突, 水片段横过中线,走形于腹主动脉、下腔静脉与肠系膜上下 动静脉之间。其肠壁厚度与小肠相同。
(3)小肠 小肠肠曲之间有少量的脂肪,小肠肠系膜内有大量 的脂肪。十二指肠空曲后移为空肠,通常肠腔位于左上腹部, 回肠位于右下腹部。具体某一肠袢CT图像上难以判断。如充 盈对比剂的小肠其肠壁厚度正常时<5mm。
湾构成。其小湾侧可以看到肝胃韧带(小网膜的一部分),
增强后可以很清楚的看到由左后向右前走行的胃左动脉。该
层面可以看到左侧肾上腺结构。-
6
幽门平面:幽门的水平高度常处于胃角高度平面或稍上下层
面。胃窦远端和幽门多向左后折曲。如果胃窦和十二指肠长
轴与扫描层面平行,可以看到胃窦、幽门和十二指肠球部的
-
7
切线图像。胆囊位于胃窦右侧。
腹部正常CT解剖
-
1
胃、十二指肠、小肠、结肠、直肠
1.CT运用的价值和局限性:
CT一般不作为首先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一般在X线检查 的基础上再做CT检查,对胃肠道恶性肿瘤的分期、治疗 方案和预后有特殊的临床价值。
2.应用解剖
(1)胃 胃底部常见液平,胃底左后方是脾,右前方是肝左
叶,内侧是左膈脚。胃体垂直部呈圆形,靠前方与肝左叶空
肠、胰尾部及脾的关系密切。结肠脾曲可在其左侧,腹腔动
脉及肠系膜上动脉可出现在同一层面。胃体水平面自左向右
与胃窦相连。胰体在其背侧,十二指肠位于胰头外侧。扩张
适度的胃,其胃壁厚度正常在2~5mm。
-
2
胃CT横断解剖

消化系ct影像解剖

消化系ct影像解剖

图5-3-2 肝叶段的划分示意图
肝脏的8段划分 (Couinaud & Bismuth据肝内血管特点 )
纵向:右、中、左肝静脉 横向:右、左肝门蒂(门脉、动脉、胆管) • 左叶外上段、方叶(左叶内侧段)、右叶前 上段、右叶后上段 • 左叶外下段、方叶(左叶内侧段)、右叶前 下段、右叶后下段、尾叶
2. 腹膜后间隙(retroperitoneal space) Mayers划分法
• 肾前间隙 (anterior pararenal space)
• 肾周间隙 (perirenal space)
• 肾后间隙 (posterior pararenal space)
肾前间隙
• 位置:腹膜后壁和肾前筋膜之间
3. 胰腺的CT解剖
• 位置:腹膜后肾前间隙内
• 形态:宽带状或弓形
• 大小:胰头最大3.0cm,体部2.5cm, 尾部2.0cm • 密度:40~50HU,均匀
• 胰管:2~4mm,主胰管可达5mm
CT图像上辨认胰腺的重要解剖标志
• 肠系膜上动脉:呈苹果柄状,其前方为 胰体部 • 脾静脉:位于胰体尾部背侧,脾动脉下 方,是胰体尾的重要解剖标志 • 左肾静脉:跨越腹主动脉右行进入下腔 静脉,此恰为胰头部水平 • 钩突:呈楔形,左前为肠系膜上动静脉 右后方为下腔静脉
• 空 肠:左上腹 • 回 肠:右下腹
大肠 (large intestine)
• 升 结 肠:右肾旁间隙内 • 降 结 肠:左肾旁间隙内
• 横 结 肠:腹膜内前中腹
• 乙状结肠:腹膜内
• 直
肠:骶尾骨前,膀胱后
三 腹部MRI解剖
思考题
• 腹膜后间隙的CT解剖 • 试述肝脏的CT解剖

胸、腹、盆腔CT

胸、腹、盆腔CT

斜裂-胸膜分布-胸部CT断层影像-肺窗 (五) - 解剖图片
水平裂-胸膜分布-胸部CT断层影像-肺 窗(六) - 解剖图片
水平裂-胸膜分布-胸部CT断层影像-肺 窗(七) - 解剖图片
水平裂-胸膜分布-胸部CT断层影像-肺 窗(八) - 解剖图片
气管分叉层面-胸部CT断层影像-肺窗解剖图片
椎前淋巴结
右下段气管旁淋巴结
血管前淋巴结
前纵隔淋巴结
左下段气管旁淋巴结
主肺动脉窗淋巴结
椎前淋巴结
食道旁淋巴结
肺韧带淋巴结
气管旁淋巴结
下段气管旁淋巴
隆突下淋巴结
血管前淋巴结
椎体前淋巴结
血管前淋巴结 主肺动脉窗淋巴结
气管支气管淋巴结
隆突下淋巴 结
血管前淋巴结
前纵隔淋巴结
左下段气管旁淋巴
右下段气管旁淋巴
前纵隔淋巴结
主肺动脉窗淋巴结
图十一:5区,主动脉弓下淋巴结,位于纵隔胸膜内,主动脉弓下 或主肺动脉窗淋巴结位于动脉韧带或主动脉、左肺动脉外侧,并 且接近左肺动脉第一分支。6区.主动脉旁淋巴结,位于升主动脉 前方或侧面,主动脉弓上下缘之间。
右支气管淋巴结
左支气管淋巴结
隆突下淋巴结
图十二:7区.隆突下淋巴结,位于气管隆突下,与肺内下叶 支气管、动脉无关。在右侧向下延伸至中间段支气管,左侧 延伸至下叶上界。图示第七区淋巴结位于食管右侧。
腹部CT横断面影像(八) - 解剖图片
腹部CT横断面影像(九) - 解剖图片
腹部CT横断面影像(十) - 解剖图片
女性盆腔CT断层图像(一) - 解剖图 片
女性盆腔CT断层影像(二) - 解剖图 片
女性盆腔CT断层影像(三) - 解剖图 片

腹部CT解剖及诊断

腹部CT解剖及诊断

脾静脉
胰体尾 门静脉
正常肝脏的CT表现
一、平扫 1、肝实质呈均匀的软组织密度,高于脾、
胰、肾等脏器,CT值为50~70Hu。 2、轮廓光滑,其断面形态及结构依断面位
置不同而异。 3、肝内门静脉及肝静脉密度低于肝实质,
越近肝门静脉越粗大。
二、增强(螺旋CT双期和三期扫描)
胆囊
位置:肝门下方,肝右叶内侧
形态:圆形或类圆形
大小:直径4~5cm,壁厚约2~3mm 0~20HU
密度:均匀低密度,
增强:壁均匀一致强化(肝内外胆管大多不显影)
胰腺
位置:横跨于L1、2椎体之前,胰尾、胰
体、胰头逐渐由高到低、钩突是

头部最低的部分,是胰头下向
内延
伸的楔形突起。胰头被十二
指肠包
绕,外侧是降段,下方是
水平段。
胰管位于胰腺偏前部,
可不显示或
细线状
形态:呈带状,密度均匀
胰体尾
胰头体尾
胰头
胰钩突
大小:胰尾2.0,胰体2.5cm,胰头3cm cm。60岁以上老人逐渐萎缩变细。
血管:脾V—沿胰腺体尾部后缘*标志 肠系膜上A、V—钩突前方
增强:明显均匀强化
钩突 肠系膜上动脉 肠系膜上静脉 +
二、动态增强(呈“快进快出”的特点) 1、动脉期:病灶可表现为明显强化(均匀或
不均匀性),病灶密度高于正常肝实质。 2、门静脉期:病灶内造影剂迅速下降,正常
肝开始强化。 3、门静脉晚期及肝实质期:病灶密度低于正
常肝实质。
三、肝内及肝外转移的CT表现
1、门静脉癌栓形成,表现为门静脉主干及分 支内充盈缺损,或门静脉分支消失。
4.肝韧带和沟裂

人体形态学腹部影像解剖(1)

人体形态学腹部影像解剖(1)
肾脏:肾影长12~13cm,宽5~6cm, 上界约在T12上缘,下界约在L3下缘;一 般右肾略低于左肾。肾长轴与脊柱纵轴夹 角叫肾脊角,正常为15°~25°
2020/10/11
中國醫科大學影像係
16
腹部平片的正常X线表现
胃肠道:含气胃肠道可显示其内腔,成 人胃、十二指肠球部、结肠可含气体;婴 幼儿小肠可以积气。结肠或直肠内的粪块, 由于其周围气体的衬托,显示不均匀软组 织密度斑块或团块
人体形态科学
腹部影像解剖
中国医大附属盛京医院放射线科 2009 wangy
影像检查方法
普通X线检查:腹部平片 造影检查: ❖ 胃肠道造影检查 ❖ PTC、ERCP、IVU、逆行肾盂造影等 ❖ DSA血管造影 CT MRI
2020/10/11
中國醫科大學影像係
2
一、普通检查:腹部平片
常用摄影位置:
正常肝脏CTA检查时,肝实质均匀增 强,肝动脉分支清楚显示,包括叶、段、 亚段及再细一级的分支,且形态自然, 无扭曲和粗细不均表现。
2020/10/11
中國醫科大學影像係
10
•CTAP敏感性高,但特异性低
•CTA、CTAP联合,提高了敏感性, 特异性
•二者均为有创检查,操作复杂。
2020/10/11
胰体、尾层面:见肝脏胆囊层面
胰头层面:胰头部、颈部;胆总管、肠系膜 上动、静脉等结构
胰钩突层面:胰腺钩突、肠系膜上动、静脉
2020/10/11
中國醫科大學影像係
56
2020/10/11
中國醫科大學影像係
57
2020/10/11
中國醫科大學影像係
58
2020/10/11
中國醫科大學影像係

全身CT断层解剖详细实用图解

全身CT断层解剖详细实用图解
29
左右房室层面-胸部CT断层影像-纵隔 窗(八) - 解剖图片
30
心室层面-胸部CT断层影像-纵隔窗(九) - 解剖图片
31
腹部CT横断面影像〔一〕 - 解剖图片
32
腹部CT横断面影像〔二〕 - 解剖图片
33
腹部CT横断面影像〔三〕 - 解剖图片
34
腹部CT横断面影像〔四〕 - 解剖图片
室 ❖ 7、枕内嵴
❖ 8、颞肌
075第15断层
75
076第16断层
❖ 1、鼻中隔
❖ 2、上颌窦
❖ 3、蝶窦
❖ 4、三叉N节
❖ 5、枕骨
❖ 6、颞骨岩部
❖ 7、小脑中脚
❖ 8、第四脑室
❖ 9、脑桥小脑 角池
❖ 10、第7、8 对脑N
❖ 11、颞下回
❖ 12、颞肌
❖ 13、颧骨
76
093
❖ 1、第1胸肋 结合
274 第2断层
❖ 1、右髂总
V
❖ 2、右髂总
A
❖ 3、左髂总
V
❖ 4、左髂总
A
❖ 5、S1椎体
❖ 6、髂肌
❖ 7、臀中肌
❖ 8、骶后正
106
❖ 1、右髂 总A、V
❖ 2、左髂 总A、V
❖ 3、骶管
275 第3断层
107
❖ 1、右髂总 A、V
❖ 2、左髂总 A、V
❖ 3、骶前孔
❖ 4、臀中肌
❖ 5、臀大肌
❖ 5、左肾A、 V
❖ 6、左肾V
❖ 7、十二指 肠大乳头
❖ 8、胰头
❖ 9、升结肠
102
186 第16断层,经左、右肾V
❖ 1、胰头
❖ 2、胰钩突

腹部CT解剖及常见疾病CT诊断

腹部CT解剖及常见疾病CT诊断

CT表现
平扫表现为边界清楚的类圆形低密度 灶,较大的病灶多有中心坏死;
增强早期多出现边缘局灶分布的结节 强化,随时间推移,强化逐渐向中心扩展, 特征变化为注射对比剂后5~60min病 灶变为与肝密度一致等密度影。
肝血管瘤(平扫)
肝血管瘤(增强)
肝血管瘤(平扫)
肝血管瘤(增强)
肝局灶性结节增生
腹部CT解剖及诊断
CT解剖
检查方法
一、扫描前准备:空腹,扫描前30分钟口 服造影剂500ml,临检查前再服200ml,以 充分充盈胃肠道,避免与腹部肿块及肿大 淋巴结混淆。
二、平扫:常规仰卧位,自肝顶至肝 下缘,8~10mm 层厚及层距,扫描时 需闭气,必要时薄层扫描。
CT表现
平扫多表现为边界欠清的类圆形 或不规则形低密度病灶,肿瘤可呈单 发或多发结节、肿块或弥漫病变;
增强早期肿瘤密度增高,至门脉 期密度多减低,延迟后肿瘤多表现为 低密度。
原发性肝Ca
肝Ca
肝Ca
巨块型பைடு நூலகம்癌
弥漫型肝Ca
小肝癌
肝Ca 肋骨转移
肝Ca术后
肝Ca 并腔静脉癌栓
肝癌合并肝总管癌栓
目前认为该病是一种瘤样增生,并 非真性肿瘤,病灶中央为一星状瘢痕组 织,纤维间隔从中间向四周放射,将病 灶分割呈结节状,有界限但无包膜。
CT表现
多单发,边界清楚密度稍低的肿 块影,部分肿块的中心见星状低密度 影,可有轻度强化,少数病灶延迟后 强化较明显。
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有脂肪、血管、平滑肌三种成分 构成。
间接征象:包括肝脏直接侵犯征
象、肝内转移灶、周围淋巴结转移、 胆道梗阻征象、门脉浸润征象等。
胆囊癌
胆囊癌

经典腹部CTppt课件

经典腹部CTppt课件
62
-
63
-
64
-
慢性胆囊炎
可由急性胆囊炎演变而成,也可以为原发 的慢性炎症
基本病理为囊壁纤维组织增生,呈弥漫性 增厚,肌层萎缩,可伴有钙化,囊腔变小, 收缩机能减退
多为老年病人,症状为不典型消化功能减 退、间歇痛、腹胀
65
-
慢性胆囊炎CT表现
平扫:
①、胆囊缩小
②、胆囊壁增厚
③、胆囊壁钙化(形成所谓“瓷胆 囊” )
为海肝绵血状血管管瘤瘤,极少为毛细血管瘤及血管内皮
瘤。病变可单发,也可多发,多见于肝右叶后段。 病理改变为肿瘤外可见结缔组织被膜,与周围肝
组织分界清楚,其内由充满血液的血管囊腔构成, 囊腔间有纤维性间隔,囊腔壁衬以扁平内皮细胞。 肿瘤可发生纤维化、钙化及血栓形成。
42
-
平较扫大肝血为海管类瘤圆绵者形状中低心密血常度管伴区瘤有,低边C密界T度清表区楚现(,纤密维度化均、匀血。
- 环结”缔。组慢织性 包肝膜脓,肿脓由肿于壁脓呈肿边周界围清3形晰4成的血显管著丰环富形的强
35
-
36
-
分为单纯性肝囊肿及多囊肝,单纯性肝囊肿可单
发、肝多囊发;肿多囊肝常合并肾、胰等其他脏器囊肿。
囊肿多数内衬立方上皮细胞,外被以纤维组织包 膜。囊肿可大可小,大小相差很大 临床一般无症状,多于体检B超时偶然发现。本 病具有女性多、高龄者多倾向

-
侧支循环形 29
30
-
31
-
32
-
肝脓肿
是肝内常见的炎性病变,分为细菌性和阿米巴性。 前者主要继发于胆道、腹腔或身体其他部位的感 染,而后者常继发于肠道阿米巴病。
肝脓肿病理改变为三层结构,中心为组织液化坏 死区域,充满了由坏死的组织细胞及白细胞形成 的半液体残渣。坏死区域周围为中间层,由胶原 纤维少的肉芽组织构成。外围为向正常肝组织移 行区域,为伴有细胞浸润及新生血管的肉芽层。

上腹部CT解剖及常见疾病影像诊断

上腹部CT解剖及常见疾病影像诊断

急性胰腺炎
CT表现 :
(1)胰腺弥漫性肿大,边缘模糊。 (2)胰周积液:胰周围水样密度影。 (3)肾前筋膜增厚。 (4)胰内出血:胰内高密度影。 (5)胰腺假性囊肿(4周后可形成)。 (6)胰腺脓肿。
四、肝血管瘤CT表现
(1)平扫:肝内低密度区,轮廓清楚,密度 均匀或病变区内有更低密度区,代表血栓机化或 纤维分隔,少数可见到钙化。 (2)增强扫描: ①早期病变边缘显著强化呈结节状或“岛屿状”,密度 与邻近腹主动脉相近,明显高于周围肝实质密度,持续时间 超过2分钟。 ②随着时间延长,增强幅度向病变中央推近,而病变的 低密度区相对变小。 ③延时扫描病变呈等密度或略高密度(平扫时病变内更 低密度无变化)。
上腹部CT解剖及常见疾病 影像诊断
放射科CT组
潘冬梅
肝脏
肝脏正常表现
1 肝实质:密度均匀,CT值40-70hu,高于上腹部其它脏器如脾 脏等。 2 肝血管:包括肝动脉、肝静脉、门静脉,表现为肝内条状、 分支状或圆点状低密度影,越近肝门区域和下腔静脉区越粗大。 3 肝内胆管:正常不显示。 4 增强扫描:肝实质和血管明显强化,密度升高。
胆囊
一、正常表现 肝内胆管正常情况下不显示,肝总管表现为肝门区 环状影,位于门静脉右前方。 胆总管表现为胰头或钩突内的环状影,位于下腔静 脉前方,直径不超过10mm。 胆囊位于胆囊窝内,呈卵圆形或圆形,横径2.53.5cm,大于4.5cm为增大;胆囊壁光滑,厚约1-2mm,厚 薄均匀,超过3mm为异常增厚。
①平扫
间隙消失,出现局限性低密度区。
D. 可合并有胆囊结石。 ②增强扫描:胆囊壁和脓肿壁强化。
胆囊癌
1. 病理 多为腺癌,少数为鳞癌。 2. CT表现 ①腔内结节型:从胆囊壁突入腔内的单发或多发乳 头状软组密度结节,胆囊腔仍明显可见。 ②胆囊壁增厚型:胆囊壁局限性或弥漫性不规则增 厚。 ③肿块型:表现为与肝实质密度相似的实性软组织 肿块,胆囊腔大部或完全消失,此型多为晚期表现。 ④阻塞型:肿瘤侵犯胆囊管造成阻塞,胆囊积液扩 大,肿瘤小常不易发现。

正常CT解剖PPT课件全

正常CT解剖PPT课件全
110
肾:腹膜后间隙(另述),肾周围有大量脂
肪组织。
肾上下径:10~12cm
肾横径:5~6cm(肾门平面)
肾实质厚度:1.5cm
CT:
肾上下极呈椭圆形,肾门平面呈镰刀状。
左肾上极脾侧--驼峰样隆起,
肾盂:大小各异,位于肾动、静脉的后
方,与输尿管相连。
111
肾上极 平面
肾盂平面
肾下极平面
112
95
注意:
◆勿将胰体尾背侧走行的脾静脉与胰腺 之间的一条低密度影(脂肪)误为扩 张的胰管。
◆肠系膜上动脉从腹主动脉前壁发出, 又称“苹果柄”,其前方为胰体
◆十二指肠水平段位于肠系膜上动脉、 静脉 后 方,而胰头位于该血管的外侧方
◆老年人胰腺萎缩
96
◆脾静脉:识别胰腺的重要标志, 其前方为胰腺体、尾部;
101
增强:动脉期--明 显强化,呈高密度 不均匀, 40秒后CT值升至最 高值,之后缓慢下 降,密度逐渐均匀。
102
脾:个体差异较大,
长12cm,宽7cm,厚3~4cm。
CT横断面:以1根肋骨或肋间隙作为1 个肋单元,在一个层面上脾的长度以5 个肋单元作为正常标准,
大于5个肋单元者
可考虑为脾大。
均匀或欠均匀,
CT值低于肝,
与血管、脾相近
90
胰头:位低,圆形,在十二指肠降部 内侧、腔静脉前方。 向下延伸为钩突, 其外侧为十二指 肠。
胰颈: 后方--门静脉, 左后方—肠系膜上动脉。
91
胰头 钩突
92
胰体:位于肠系膜上动脉的前方, 脾静脉紧贴后缘
(与肠系膜上静脉汇合成门静脉) 胰尾:位高,指向脾门,空肠曲位于附近
10、右肺动脉平面

胸腹部CT判读

胸腹部CT判读
87
静脉期
弥漫性肝癌:肝脏弥漫性密度 减低,边界不清,增强扫描动 脉期肿瘤不均匀明显强化,实 质期迅速消退,呈“快进快退 ”的强化特点。并见门脉癌栓 动脉期
平扫
88
静脉期
88
肝右叶小肝癌:低密度肿 块,增强扫描动脉期呈肿 瘤均匀强化,门脉期迅速 消退。并见肝硬化、脾大 、脾囊肿和腹水 动脉期
平扫
女性盆腔CT断层影像(三) - 解剖图 片
男性盆腔CT断层影像(一)-CT - 解剖 图片
男性盆腔CT断层影像(二)- CT - 解剖 图片
正常肾上腺冠状位CT多平面重建( MPR)图 - 解剖图片
右肾上腺
左肾上腺 肝脏 脾脏
右肾
左肾
男性,35岁,咳嗽 高热10天。大叶性 肺炎 ,右肺中叶 大片状实变影,其 内可见空气支气管 征
116
• 同前病例,支架置入术后。
117
• 肠系膜上动脉远端栓塞,远端分支突然截断。
118
• 肠系膜上静脉及分支广泛血栓形成伴血运性肠梗阻。
119
术中见:距回盲 部约100cm处有约 200cm长的小肠肠 管呈紫黑色,明显 水肿增厚,肠蠕动 消失,生机不良。 小肠系膜明显水肿 、增厚,于肠系膜 血管内见大量紫黑 色血栓形成。120谢谢!肝硬化、脾大、侧支循环
肝硬化、脾大、腹水、侧支循环
肝右后叶下段类圆形低密度肿 块,其内见更低密度区,增强 扫描动脉期肿瘤不均匀明显强 化,实质期迅速消退,呈“快 进快退”的强化;门静脉期肿 瘤周围见环状强化假包膜
动脉期
平扫
86
静脉期
平扫
动脉期 肝右叶巨块型肝癌,动脉 期不规则强化,门静脉期 呈相对低密度改变,周围 见假包膜形成。
右肺上叶中央型肺癌:平片:反“S征”。右肺上叶支气管 闭塞,周围软组织肿块影,伴右肺上叶不张

正常腹部CT图谱

正常腹部CT图谱
注:肝门三结构中,门脉最为粗大,位于后方。 肝动脉位于左前方,密度较高。肝总管位于右 方,较低。三者形如熊猫头状,肝动脉位置形 态变化较大,有时自门脉后方进入肝内。
第一肝门区轴位切面CT图
粗箭:门静脉 细箭:肝总管 箭头:肝动脉
注:肝内胆管及肝总管扩张
第一肝门区轴位切面CT图
1. 2.
3.
4. 5.
6.
7. 8.
9.
脾动脉 肝动脉 胰 门静脉 下腔静脉 肝总管 肝圆韧带裂 肝左叶 肝尾叶
注:门静脉与肝动脉呈水平走行。
第一肝门区轴位切面CT图
主动脉 2. 腹腔动脉 3. 脾动脉 4. 肝动脉 5. 门静脉 6. 下腔静脉 箭:肝总管
1.
注:本例肝总管扩张
第一肝门区轴位切面CT图
粗箭:门静脉 细箭:肝总管 箭头:肝动脉
男性盆腔.精囊水平轴位切面CT图
1. 2. 3.
膀胱 精囊 直肠
注:直肠内充盈 液体和气体
腰椎轴位切面CT图 (经椎弓根下部层面)
1.椎体 2.椎弓根 3.椎板 4.棘突 5.横突 6.椎管 7.椎体基底静脉
肝内门脉轴位切面人体标本图
RPV:门脉右支 LPV:门脉左支
门脉及其分支数字减影 血管造影图
1. 胃冠状静脉(胃左静脉) 2. 脾静脉 3. 门脉主干 4. 门脉左支 5. 门脉左支脐部 6. 门脉右支 7. 门脉右前上支 8. 门脉右后上支 9. 门脉右后下支 注:本例门脉高压,故门 脉及其分支、胃冠状静 脉与脾静脉均呈不同程 度的扩张状态。
以肝静脉为解剖标志的肝叶段划分:
第二肝门超声图
3.肝左叶前外侧段 4.肝左叶内侧段(方叶) 7.肝右叶后上段 8.肝右叶前上段
注:1.肝左叶内外侧段以肝左静脉为界。2.肝右叶前上段与后上段以 肝右静脉为界。3.肝左右叶以肝中静脉为界。4.肝左叶前外侧段又叫 外侧下段,后外侧段又叫外侧上段。说明两者的关系是:一个在后 上方,一个在前下方。

腹盆部影像解剖CT

腹盆部影像解剖CT
钩突是胰头的最低部分,呈三角形,角尖向左。钩突 右邻十二指肠降部,后为下腔静脉和右肾。前面是肠 系膜上静脉,较粗,它的左方是肠系膜上动脉,较细 而圆
左肾静脉是另一标志,83.3%的人左肾静脉与钩突在 同一层面上显示
(一) 腹部实质器官CT表现-胰腺
胰尾伸向脾门,比胰头位置高1~2cm。胰尾和脾 静脉共同行走于脾肾韧带内,脾静脉呈低密度带 状影
第四章 腹盆部影像解剖
张雪君
第四节 腹盆部CT解剖
一、 消化道 用造影剂扩张开来的胃壁,CT片上正常厚度 为2~5mm,不超过10mm 小肠的壁厚约3mm,CT上难以区分小肠的具 体部位 大肠壁外脂肪较厚,肠内含有气体,结肠的 壁厚约3~5mm
腹部实质器官
(一) 腹部实质器官CT表现 1.肝脏
从下腔静脉右缘画条平行 矢状面的纵线,由此线向 左、右分别测尾状叶及右 叶最大横径,两者之比为 1:2~3,右叶最大横径比尾 状叶的不应少于2倍,不应 超过3倍
(一) 腹部实质器官CT表现-胆囊
胆囊位于方叶和右叶之间,显示于肝门层面以下,呈 水样低密度卵圆形影,胆囊颈靠近肝门,底部靠近前 腹壁,一般长4~5cm,宽3~4cm,壁厚1~2mm,若 超过3.5mm为异常,大于5mm则肯定为壁增厚
CT横断面胰腺正常解剖(增强检查) 胰腺呈带状向前突出的弓形、横行于肠系膜上动脉起始部的前方。脾静脉紧贴胰
腺后方并行。胰头后方可见左肾静脉汇入下腔静脉。胰尾位于左肾前方;胰尾前 方为胃体、胃底
(一) 腹部实质器官CT表现- 脾脏
脾的横断面多呈弯月状,膈面和外侧面隆突,轮 廓光滑。脾也可为三角形或长圆形,外侧面总是 圆滑的凸面。脾的内侧面则多表现为分叶状,既 有内缘凹入的、也有内缘隆凸的,脾门部也可向 右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胰可分为头、颈、 体和尾4部。
胰头位于第二腰椎右侧,被十二指肠C形凹槽包绕。胰体横 过下腔静脉、腹主动脉、左肾上腺和左肾前方,胰尾抵达脾门。 分泌的消化液经胰管(/副胰管)排入十二指肠。
2. 胰的分型
• 一般型 约占74%,分型标准:胰头低于胰体,而胰体又低
于胰尾;在连续横断层面上,各断面只切到一部分胰组织。
6
1.左心室 2.膈 3.左肺下叶
4.肝左外叶 5.胃 6.脾 7.
1 0
脾静脉 8.胰尾 9.横结肠
11
10.左肾 11.空肠 12..左髂
肌 13. 左髂骨体
12 1 3
1 4
2
3
经左肾外侧部的矢状层面 CT(增强)
1.左11 12
4.肝左外叶 5.胃 6.脾 7. 胰尾 8.左肾 9.竖脊肌 10. 横结肠 11.空肠 12.左腰方 肌 13.左腰大肌 14.左髂骨 体 15.左臀大肌
胃中下部平面:这一平面看一看到胃呈两个腔,左侧的为胃 体中下部,右侧比较小,是胃窦的远端。它们的后方可以看 到比较完整的胰腺,呈倒置的“S”形,紧贴胰腺后方走行的是 脾静脉。
胃角平面:该层面可以看到近似矢状走行的胃角切迹图像, 为软组织影,把胃分作两个腔:左侧为胃体,右侧是胃窦部。
角切迹下方平面:胃腔呈葫芦状或椭圆形,胃角和胃小弯壁 消失。只能看到位居胃窦和胃体两侧的胃大弯壁。胃窦后方 可以看到胰颈或胰头部。
1.肝右叶 2.肝圆韧带裂 3.肝门静脉左支矢状部 4.肝左叶 5.胆囊 6.结肠肝曲 7.胃窦
8
10 11
12 13 14
8.胃体 9.膈 10.角切迹
11.横结肠 12.空肠
13.升结肠 14.肠系膜
1 2 3 4 8 5
经胰的冠状层面CT(增 强)
1.肝右前叶 2. 肝中间静脉 3.肝左内叶 4. 肝左外叶
• 特殊型 约占26%,分型标准:胰头、体、尾部在冠状位上
的位置高低顺序反常或胰腺外形上的畸形;在连续横断层
面上,有可能在一个断面中切到两部分胰组织。
正常胰腺CT表现
一般来说,胰头大小不超过第2腰椎横径; 体尾部不超过第2腰椎横径的2/3 胰头:小于3.0cm 胰体:小于2.5cm 胰尾:小于2.0cm
体积测量
1 5
2
3
4
6
7
11
经胃角切迹的冠状层面 CT(增强)
1.右肺中叶 2.右心室
8 9 12
10
3.左心室 4.左肺下叶 5.肝右叶 6.肝圆韧带裂 7.肝左叶 8.胃窦 9.角切迹 10.胃体 11.膈 12.横结肠
13
13.空肠
1
3
2
5 6 7
4
9
经肝门静脉左支矢状部 的冠状层面CT(增强)
胃CT横断解剖
定位相
胃底平面:该平面可以看到胃底右侧,腹主动脉前方食道腹 断的水平断面像,管腔常处于收缩状态。
贲门平面:贲门附近胃壁轻度增厚并向腔内隆起,特点是以贲门口 中心且前后两侧基本对称。这一个层面胃底常向后折曲,尤其是那 种瀑布型胃,胃底可在胰尾区形成假性肿块;未充分扩张的胃底或 未被造影剂充盈的胃憩室,可以形成类似肾上腺区的肿块。
胃下极平面:在该平面的下方是胃结肠韧带(大网膜的一部 分)。
肝脏、胆囊、脾脏及胰腺
1.CT的应用价值及局限性
CT是肝脏疾病最主要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可清晰的显示 肝脏的大小、形态、边缘及密度;对肝脏站位性病变和弥漫 性病变可作出定性诊断和评价;对先天性胆管囊肿、胆管阻 塞、胆管肿瘤的诊断非常有效;对腹部及其他实质器官如脾 脏、胰腺和胰腺占位病变定位、定性诊断也比较明确。 2.应用解剖 ①1954年法国的Couinand根据门静脉和肝静脉对肝脏进行 分叶、分段。后经Bismuth修正得以认可。
对突然超过邻近胰腺3mm以上的隆起变化应予高度重视。
正常胰管内径约2-4mm,在高分辨率的CT图像上,偶可见 胰管的1-2个区段,只有扩张的胰管才能在整个胰腺全程显 示
脾 脏
脾脏是人体最大的淋巴器官和储血器官, 外形似蚕豆,位于左季肋部后方,胃左侧 ,长轴自左后向右前斜行,大致与第10肋 平行
四、脾
11
10
升结肠 11.左腰大肌 12. 乙状结肠。
12
1
2
经双肾门的冠状层面CT (增强)
1.肝右后叶 2.脾 3.脊髓末 端 4.左肾 5.左腰大肌 6.
3
4
5
左腰方肌 7.第4腰椎棘突 8.
6
右骶髂关节9.乙状结肠 10. 左骶翼 11.左髂骨
7
11
8
9
10
1 4
2
3
5 7 8 9
经结肠左曲的矢状层面 CT (增强)
腹部正常CT解剖
整理——艳霞谦阳 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注:本PPT仅用于学习交流使用!
胃、十二指肠、小肠、结肠、直肠
1.CT运用的价值和局限性: CT一般不作为首先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一般在X线检查 的基础上再做CT检查,对胃肠道恶性肿瘤的分期、治疗 方案和预后有特殊的临床价值。 2.应用解剖 (1)胃 胃底部常见液平,胃底左后方是脾,右前方是肝左 叶,内侧是左膈脚。胃体垂直部呈圆形,靠前方与肝左叶空 肠、胰尾部及脾的关系密切。结肠脾曲可在其左侧,腹腔动 脉及肠系膜上动脉可出现在同一层面。胃体水平面自左向右 与胃窦相连。胰体在其背侧,十二指肠位于胰头外侧。扩张 适度的胃,其胃壁厚度正常在2~5mm。
1.右心室 2.降主动脉 3. 食管腹部 4.肝左外叶 5. 膈 6.胃 7.脾静脉 8.胰 体 9.左肾动脉 10.空肠 11.左肾静脉 12.横结肠 13.降结肠 14.肠系膜 15. 第4腰椎椎体
13 14
15
1 2 3 4 7
8
6
5
左肾门的矢状层面CT(增 强)
1.左心室 2.左肺下叶 3.肝左外叶 4.胃 5.脾 6.膈 7.脾动脉 8.脾静
9
10
11 12
脉 9.左肾 10. 胰体 11.横结肠 12空肠
1
2 4 5 6 8 10 12 13 14 15 7 11 9 3
经食管腹段的矢状层面 CT(增强)
左:在左门静脉以上水平
右:在左门静脉水平
肝脏断面分段
左:在右门静脉水平
右:在脾静脉水平
CT断面解剖
CT分段和8个解剖标志
What Can We Get Form the CT Scan
• 重要解剖标志:左中右肝静脉,左右门静 脉
• 选择正确层面观察 • 选择正确的扫描时期(动脉期,门脉期, 实质期) • 动态连续观察层面
21
1 2 6 5 7 9 10 11 14 15 1 16 18 17 12 13 3 4
经腹主动脉和下腔静脉 的冠状层面CT(增强)
1.肝右叶 2. 肝中间静脉
3.肝左叶 4.胃 5.肝门静 脉 6.胆囊 7.肝尾状叶 8. 结肠肝曲 9.十二指肠上部 10.下腔静脉 11.腹主动脉 12.胰体 13.脾 14.胰头 15.肾动脉 16.降结肠 17.
肝脏分段
从前方看,看不到六,七段
②胆囊 位置、大小和外形变异很大,横断面呈圆形、梨形 或椭圆形,正常胆囊位于胆囊窝内,边界清楚, 胆汁密度 接近水密度,囊壁菲薄、均匀,增强扫描可有强化,约2mm, 胆汁密度接近水。胆囊分底、体、颈三部分。 ③胆管 肝内胆管与肝内门静脉分支伴行,CT不易显示。肝 内胆管汇合成左、右肝管,在肝门区再汇合成肝总管,长 约3cm,部分人可以显示,位于门V右前方,直径约3~5mm。 肝总管与胆囊管在肝十二指肠韧带内汇合成胆总管,长约 6~8cm,直径约3~6mm,分上、中、下三段,与肝外门V伴 行。通常肝内胆管直径为1-3mm,肝总管直径3-5mm,一 般不能显示,约为门静脉内径的1/3左右,超过6mm时考 虑有轻度增宽的可能胆总管直径< 6mm为正常,6-10mm 者为可疑扩张,大于10mm者为扩张。
15 16 18 19
十二指肠降部 12.膈脚 13.胰 尾 14.左肾 15.空肠 16.盲肠 17.回肠末端 18.右腰大肌 19. 右髂总动脉
17
1 4
2
3
5 7 8 9
经双肾前份的冠状层面 CT(增强)
6
1.肝右后叶 2.肝右静脉 3.
左肾上腺 4.胃 5.胰尾 6.
脾 7.左肾 8.第1腰椎椎体 9.第1、2腰椎间椎间盘10.
正常脾脏CT表现
边界清楚,密度均匀,呈三角锥体
约15~40%的人有副脾存在
密度低于或等于肝脏
胰尾的后发为脾静脉,再往后为肾上腺、左 肾,脾静脉是胰体为的界标。
脾脏增大CT标准
大于5个肋单元 脊柱前缘与脾脏前缘平行线超过8cm 脾前缘不超过腋中线 脾脏下缘超过肝脏下缘
脾脏增厚:男大于4cm,女大于3.5cm (脾门至对侧缘的垂直线即脾脏的厚度)
(2)十二指肠 十二指肠上接胃窦部,向下绕过胰头和钩突, 水片段横过中线,走形于腹主动脉、下腔静脉与肠系膜上下 动静脉之间。其肠壁厚度与小肠相同。 (3)小肠 小肠肠曲之间有少量的脂肪,小肠肠系膜内有大量 的脂肪。十二指肠空曲后移为空肠,通常肠腔位于左上腹部, 回肠位于右下腹部。具体某一肠袢CT图像上难以判断。如充 盈对比剂的小肠其肠壁厚度正常时<5mm。 (4)结肠 结肠外脂肪厚,CT图像显示清晰。正常肠壁3~ 5mm,升、降结肠在腹膜后、肾前筋膜前方,内含气体。它 们的位置以及右曲(肝曲)和左曲(脾曲)位置比较固定。 横结肠及乙状结肠位置、弯曲度及长度变异较大。横结肠多 数位置偏前靠近腹壁,结肠内常含有气体,外形显示结肠带。 (5)直肠 直肠壶腹部位于盆腔出口的正中水平。肠壁周围脂 肪层较厚,肠腔内含有气体及粪便。直肠脂肪层外为肛提肌 及尾骨肌,盆腔两侧壁的肌肉和筋膜对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